绿色食品用户定位分析(9篇)
1.绿色食品用户定位分析 篇一
几个大频道的业务调研与体验分析都弄完了,正好master.张问了我一个问题,就在这里简单总结一下吧。
前些天master.张问我如何定位到目标用户,我自己把这个问题分成“调查问卷的设计”与“调查问卷的投放”两大部分。
首先要理解何谓目标用户,不同的调研目的不一样,目标用户自然不同。一般来说,调研分为站点级(产品级)调研与页面级调研,站点级的调研更多地用于发掘现有用户与潜在用户的需求与不满,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市场调查。而页面级调研的对象更多的是现有的用户,对体验分析很有帮助。
弄清了你的调研目的,自然有的放箭,对于问卷设计来说,开头的问题就好比就好像一个漏斗,通过几个问题进行分群,过滤掉那些非目标用户,然后再开始细问你要得到的东西。而且还可以在这些问题设置有逻辑矛盾的选项,以此干掉那些忽悠你的用户。
比如说,一题多选题,用户A同时选中A与最后一项“以上都不是”,这些就是地雷,选中后从分析要剔除,
对于调查问卷的投放来说,我们可以通过投放的渠道、触发时间、动机等去定位目标用户。假定我们要针对一个大众型频道进行业务规划的调研,比如新闻频道,渠道的选择就不能仅仅选择在本站的新闻频道,因为不看新闻频道的人大多数也会有新闻的需求,只不过可能你的新闻做得不好而已。
因此,本站的首页、其它频道都可以作为投放的备选渠道,如果有可能还可以选择在其它网站投放,但成本太高,通常不考虑。接下来谈谈调研触发的时机。由于投放在其它频道,就是说这个调研更多的是一种“干扰”,你不能在别人玩得很爽的时候弹出来一个窗口。
一般是放在比较低的位置,或者是在其离开时触发调研,在WAP上只能说是在离开页,任务完成的页面加入调研的链接。也可以在其进行“直接访问”时触发,即在刚刚访问频道时做一个跳转。
最后一个是动机,之前我也说过了,用奖励吸引用户做调研不太靠谱,动机不纯对调研质量会造成干扰。
本文来自:dindant.com//05/24/how-to-focus-on-target-user-in-questionnaire/
2.绿色食品用户定位分析 篇二
广西联通提出的“八分法”是3G流量经营支撑方案, 通过PS域信令挖掘手段, 从用户套餐、终端、位置、时段、业务习惯等八个维度对3G流量经营进行精准定位。
维度一:3G流量忙闲时段维度。通过信令分析现网业务流量的活跃时段, 方便市场参考开展区域优惠、定向优惠、分时优惠等差异化3G经营策略。
维度二:3G流量、位置维度。指导市场对流量贡献较大的区域加强3G营销宣传, 同时加强3G主流业务引导频度, 有效提升存量用户的户均流量价值。
维度三:3G终端、套餐、位置维度。信令解析用户终端2G/3G网络支持能力, 匹配用户套餐, 指导市场实施潜在3G用户的精确营销, 提升有效发展率。
维度四:3G终端活跃度、流量维度。业务活跃度越高的终端对3G网络的依赖性就越大, 户均价值就越高。
维度五:3G终端类型、位置维度。关联分析用户终端型号、IMSI号、小区位置信息, 掌握区域下不同类型3G终端分布, 实施不同区域下3G终端差异化销售、推广策略。
维度六:3G业务类型维度。分析现网各类业务用户点击率、流量占比情况, 便于根据用户业务行为喜好, 定位3G业务营销突破点。
维度七:3G业务、位置维度。分析不同区域下用户上网业务的差异, 精确掌握用户需求, 针对不同区域下用户业务习惯实施差异化营销宣传策略。
维度八:3G业务、终端维度。分析不同类型终端对3G业务体验适配差异, 指导市场销售3G业务适配度高的终端, 增加用户对3G网络的黏性, 提升户均流量。
3.用户行为数据分析 篇三
最典型的当属全球电子商务的创始者亚马逊(Amazon.com)了,从 1995 年首创网上售书开始,亚马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彻底颠覆了从图书行业开始的很多行业的市场规则及竞争关系,10 年之内把很多像 Borders 以及 Barnes and Noble 这样的百年老店被逼到破产或濒临破产。亚马逊在利润并不丰厚的图书行业竞争中取胜的根本原因在于对数据的战略性认识和使用,在大家还都不太明白什么是电子商务时,亚马逊已经通过传统门店无法比拟的互联网手段,空前地获取了极其丰富的用户行为信息,并且进行深度分析与挖掘。
何为“用户行为信息”(User Behavior Information)呢?简单地说,就是用户在网站上发生的所有行为,如搜索、浏览、打分、点评、加入购物筐、取出购物筐、加入期待列表(Wish List)、购买、使用减价券和退货等;甚至包括在第三方网站上的相关行为,如比价、看相关评测、参与讨论、社交媒体上的交流、与好友互动等。
和门店通常能收集到的购买、退货、折扣、返券等和最终交易相关的信息相比,电子商务的突出特点就是可以收集到大量客户在购买前的行为信息,而不是像门店收集到的是交易信息。
在电商领域中,用户行为信息量之大令人难以想象,据专注于电商行业用户行为分析的公司的不完全统计,一个用户在选择一个产品之前,平均要浏览 5 个网站、36 个页面,在社会化媒体和搜索引擎上的交互行为也多达数十次。如果把所有可以采集的数据整合并进行衍生,一个用户的购买可能会受数千个行为维度的影响。对于一个一天 PU近百万的中型电商上,这代表着一天近1TB 的活跃数据。而放到整个中国电商的角度来看,更意味着每天高达数千 TB 的活跃数据。
正是这些购买前的行为信息,可以深度地反映出潜在客户的购买心理和购买意向。例如,客户 A 连续浏览了 5 款电视机,其中 4 款来自国内品牌 S,1 款来自国外品牌 T;4 款为 LED 技术,1 款为 LCD 技术;5 款的价格分别为 4599 元、5199 元、5499 元、5999 元、7999 元;这些行为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客户 A 对品牌认可度及倾向性,如偏向国产品牌、中等价位的 LED 电视。而客户 B 连续浏览了 6 款电视机,其中 2 款是国外品牌 T,2 款是另一国外品牌 V,2 款是国产品牌 S;4 款为 LED 技术,2 款为 LCD 技术;6 款的价格分别为 5999 元、7999 元、8300 元、9200 元、9999 元、11050 元;类似地,这些行为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客户 B 对品牌认可度及倾向性,如偏向进口品牌、高价位的 LED 电视等。
亚马逊通过对这些行为信息的分析和理解,制定对客户的贴心服务及个性化推荐。例如:当客户浏览了多款电视机而没有做购买的行为时,在一定的周期内,把适合客户的品牌、价位和类型的另一款电视机促销的信息通过电子邮件主动发送给客户;再例如,当客户再一次回到网站,对电冰箱进行浏览行为时,可以在网页上给客户 A 推荐国产中等价位的冰箱,而对客户 B 推荐进口高档价位的商品。
这样的个性化推荐服务往往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不仅可以提高客户购买的意愿,缩短购买的路径和时间,通常还可以在比较恰当的时机捕获客户的最佳购买冲动,也降低了传统的营销方式对客户的无端骚扰,还能提高用户体验,是一个一举多得的好手段。
纵观国内外成功的电商企业,对用户行为信息的分析和使用,无不在这个兵家必争之地做大量投入。他们对数据战略性的高度认识和使用,非常值得国内的电商学习和借鉴。
团购的尴尬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每天电子信箱中都充满了这样的邮件,但是从来没有打开过。
很多团购公司都会虔诚地每天发给订户各种各样的促销信息,坦率地说其中很多都的确非常优惠,非常吸引人,但是这些团购公司忽略了一点用户体验。
我们看看其中的一两个团购邮件,来分析里面的问题:
1,美食的推荐不分地域:一封邮件中,从五道口到王府井,从苏州桥到簋街,可能有人会因为一个 3 折或者更低的团购感兴趣,但是真的会从东五环开车去西四环吗?
2,娱乐的推荐也有类似的问题,丝毫没有考虑用户的地理位置,价格等因素
3,更有甚者,不分收信人的性别,有没有考虑可能带来的尴尬。
其实,所有这一切现象都表明现在的团购网站在 EDM 的思路上,基本上还是粗旷式的,把所有客户当作一人,彻底把电商的优势放弃了,回到了传统零售门店和邮寄销售模式的阶段去了。不仅如此,其实在电商的环境中这样的 EDM 有时候比没有还糟糕,因为它们恰恰带给这些可能成为他们客户的人们一个非常负面的用户体验,用长期不相关的占用大量篇幅的邮件占领用户的邮箱,长此以往,他们离“讨人嫌”只一步之遥了……,而对他们的惩罚可能是既简单而又残酷的,鼠标轻轻一点,他们的邮箱地址送到垃圾邮箱,从而再也无法给这个潜在的客户推送促销信息。
如果看看你的用户们的垃圾邮箱,当你看到你辛辛苦苦设计的促销直邮,规律地,全部地,在垃圾邮箱中按时报到的话,你做何感想?据专业人士分析,对一个 500 万会员的电商来说,每次 0.5% 的退订或者放进垃圾邮箱,意味着近100 万元的营销费用打了水漂。
那么,团购网站应当如何做呢?个性化是最基本也是很有效的方法:
1, 对客户进行多维度地分析:以用户的地域、性别、年龄等人文属性建立分析维度,把所有的团购信息进行筛选,这样可以简单地把 EDM 的相关性大幅提高,起码用户收到的邮件是基本在住宅、工作场所附近,和自己的普通属性相关的,可能有一些兴趣的商品。
2, 对客户过去是否有点击,是否有购买,购买的产品价值,购买的频率,最近一次什么时候购买等属性进行量化,产生客户价值的评分,把客户分出价值的高低,对推荐的接受难易程度作出评估,依据这些评分来决定多频繁对该客户进行 EDM 操作,以及推荐的商品的细类,以提高反馈率。
3, 对购买过商品客户的购买记录,以及点击过的商品记录进行分析,对团购的折扣比例,商品原价,折扣金额,团购时间长短,能否退款,是否单人使用,口味(餐饮类),风格等等分别打分、统计、归类,以对客户的可能兴趣点进行“预测”,这是一个相对高级、相对复杂的过程,但是运用得好的话会收到非常良好的效果。
4, 考虑在所有推荐的商品旁边增加一个“不喜欢”的按钮,收集客户不喜欢的东西对个性化推荐来说具有几乎和喜欢的商品一样重要的价值,假设一个客户告诉你他不喜欢一款 49 元的西餐厅的双人午餐,可能比他点击甚至购买另外一个 99 元日餐双人套餐给你透露的信息还要多。
比如我观察到的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一个旅游网站对客户之前的浏览、搜索行为进行了跟踪,并以此进行了有效的推荐,注意:该推荐中体现了客户的目的地、价位、旅游诉求等多方面的需求。按照这些方法,业界专门从事 EDM 优化的公司可以把 EDM 的点击率从传统意义上的 1% 左右提高到近10% 的点击率,5000 封 EDM 产生 370 个人,510 个点击,最终共产生 800 个订单。
因此无论从什么角度来说,电子商务和团购都还有大量的优化空间,我相信以大数据为核心的个性化营销则是帮助电商在这场红海大战中赢得战役的利剑。
[用户行为数据分析]
4.聚美优品用户体验分析 篇四
一、感官体验:
(一)聚美优品消费市场定位在女性顾客,其中更以年轻的女性顾客为主,设计的总体风格以偏向女性化的欧美简介的风格;
(二)网页设计的整体用色以玫红色、白色、黑色为主,简洁大气,又不失女性特有的韵味,而且更以其独特的枚红色向消费者传递出该企业的核心理念——聚集美丽,成人之美;
(三)该网站的用色与其产品包装的颜色一致,可以更好地扩大企业的品牌效应,同时,也是对公司整体形象的统一应用。如下图:
二、交互体验:
(一)聚美优品主页在醒目处设有每日推荐,能快速地抓住登录网页的消费者的眼球,吸引他们的目光到更多的产品上;
(二)网页设计注重用户感受,信息量大,各种信息一目了然。为了让用户功能好的了解产品和自己的需要,网站设立了口碑中心,排行榜,口碑达人。在这些服务中,用户可以交流沟通,交换彼此的意见,解开自己的疑惑,以致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
(三)聚美优品的商品展示界面简洁明了,可以让顾客以最快的速度捕捉到商品的信息;
(四)在化妆品界的高频关键词的利用使得顾客在第一眼就可以了解商品的功能。价格标签特意在白色的网站色调上用紫红色凸显出来,更昭示了网站的低价策略;同时商品图片也会附带价格的大字显示,与商品统一颜色,使得这个价格更给人一种信任感。右下角时间倒数以及表示商品数量正在不断减少的九格图案更是加紧了购买的紧迫感,促使消费者能够更快地下决定购买。
三、浏览体验:
(一)网页内容以大量的大图片为主,为了保证页面图片下载速度,该网站舍弃了韩国风格的花销,更注重网页的实用性;
(二)聚美优品的首页就设有一个独特醒目的大标志(LOGO)——聚美优品(JMEI LISTED NYSE),字体大小适中,而颜色方面也用了和网页整体风格相一致的枚红色和黑色。值得一提的是,该网页的标志还使用了动态效果,更有利于吸引浏览者的目光,给浏览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下图:
(三)聚美优品的版尾板块也一样,采用了冷色调,明度低的黑色和灰色作为底色,给人一种庄严的感觉。其内容详细地写明了网站的版权信息,以及相关的合作伙伴的信息。如下图:
四、情感体验和信任体验:
(一)极为全面的保障措施,确保消费者的无风险购物聚美优品致力于创造简单、有趣、值得信赖的化妆品购物体验;
(二)正品保证,货物都是与官方的一些品牌一起合作。从控制进货渠道、与供应商和代理商的紧密合作,物流输送,到售后服务,确保用户的体验;
(三)专业的验货过程,保证产品质量。用户能一单购买当天多个团购产品;同时购买2件团购产品的用户,可免邮;
(四)30天拆封无条件退货行业是内最高标准退货政策。收货之日起30天内可以无任何条件退回货物并获得全额退款。退货运费由聚美全额承担。商品质量出现问题,在收货之日起90天内,由聚美优品与中华财险共同承担全额赔付;
(五)口碑中心。只有在聚美优品购买过该美妆的用户才能发表口碑报告。口碑中心的评论均来自于真实的购买者和体验者,保证口碑报告的真实公平,杜绝品牌托儿的存在。为聚美用户在选择购买化妆品时提供可靠依据;
(六)客服团队的建设,近百万客服贴心服务。
五、改进意见:
(一)对于网页上的部分过大图片进行合理优化处理,保证用户的图片浏览速度;
(二)对于产品的相关信息应该提供的更加详细;
5.地方房产行业网站运营之用户分析 篇五
那么,地方房产网站究竟有哪些用户群体呢,他们各自的需求是什么呢?下面,笔者就给大家分析一下,首先一般的房产都会开设新房、二手房、租房、资讯和社区。
先看新房栏目,新房栏目他的用户主要有开发商和想买房的人,想买房的人又分为投资者和自住的,那么开发商的需求是什么,他们最想要的是买房人的联系方式和购房意向,但是这只是负责销售的人的需求,除了买房人的联系方式他们还需要什么呢,他们还需要了解市场,了解其他同行的销售状况,这些资料网上都有,但是没有经过整理,我们可以把成交分析整理成周报月报的形式发给他们,并带上详细统计的网址,让他们了解市场同行的销售情况和价格动态,这样就可以把这部分用户吸引住了。买房人的资料如何统计呢,很多网站上的联系方式都是售楼处的电话,很容易让用户跳过网站直接打电话,这样,用户就丢失了,而且网民的个人资料也没有得到统计。如果把电话换成网站的一个热线(400电话更好),有人咨询可以记录下来,进行整理,在网站举行看房和网友活动的时候可以通知他们。
再看买房者,自住的买房者影响买房的主要因素是价格,因为房价太高了,很多人都是在攒钱,攒首付,如果能获得第一时间的降价消息,发出信息,他们一定会关注的,对于投资者呢,他们往往手头很富裕,他们考虑的更多的房子升值,但是往往会犹豫不定,这时我们可以帮他们分析楼盘的优缺点,提供一些服务,收取一些费用,相信会取得一项不到的效果,
二手房和租房他们用户群体是经纪人中介和自住买房者,和投资二手房的人,他们有个共同的需求就是想了解,某个小区、写字楼周边房价,这些价格从哪来呢,其实,这些数据就在我们自己的网站中,交给程序员吧,让他们将数据库的数据按照,行政区域、具体小区,开发区、写字楼、热门学校等进行分别做出相应的页面,呈现给用户。其实笔者分析过,二手房租房的访问量要远大于新房的访问量,所以这个栏目需要重点下工夫的,新房的数据基本都是公开的,大家都用,但是二手房的数据却是需要用心用力去做了。
资讯就不多说了,还是要抓住主要用户群体,用户关心什么,我们就写什么,上面已经分析过用户了,相信大家也有方向了,全国性的转载稿件,有人看,但是只是一小部分,所以不需花大力气去做。
最后就是社区了,这个是最难做的,因为现在已经由QQ群了, 有YY了,网民之间的讨论很便捷了,论坛就变的很弱势了,其实QQ群也有缺点,他们只能发现问题,发发牢骚,没有人管理,和帮助用户解决问题,跟踪问题,而且范围也小,只是在一定的人群中有影响,而网站则不同,网站的影响力和群体要大的多,而且有管理者,如果再能为网民提供一些便捷的帮助,那么口碑就赚到了。另外,现在网站想大量建立群,是有限制的,应该提前做好QQ资源的储备,可以花点钱,多买点新号码, 挂挂等级,以备不时之需。
6.绿色食品用户定位分析 篇六
1 用户体验在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1. 1 本能体验的应用
在用户体验中最为基础的就是本能体验, 本能体验应用到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主要是利用人们初次接触儿童食品的感觉来吸引消费者, 主要是情感体验、感官体验。消费在接触的时候会直接的产生喜欢和不喜欢等感受, 然后在包装设计时就可以利用其真实感受来决定儿童食品的包装设计形式, 以新奇的外观、良好的触感等, 让用户在看到产品时产生想要购买的想法[1]。
1. 2 行为体验的应用
行为体验在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主要是强调其功能以及用户使用产品之后的感受。行为体验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有助于提升体验质量, 促进包装功能的良好运作, 充分发挥包装的功能, 为消费者使用产品带来更高的满意度。如儿童食品中的包装袋大部分的打开方式都是通过撕开封口处的锯齿的方式,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 需要很大的力气才可以打开, 对于儿童来说非常困难。利用行为体验的方法, 在了解这一使用问题的时候, 在对其进行设计时设计师们就采取加大锯齿的方法, 方便消费者轻松的打开包装袋, 提高包装设计的合理性, 为消费者的使用带来更多便利[2]。
1. 3 反思体验的应用
反思体验可以引起用户的回忆或自省等思考行为。这体验包括了儿童食品用途和文化背景等方面的信息。当儿童食品包装设计能够引起消费者联想到这样产品所具有的文化背景, 或者可以让消费者与食品包装之间进行互动, 从而激起消费者的创造力, 这些就是反思体验的应用表现。在应用这一体验的时候需要设计师精准的把握消费者的心理, 这时非常困难的用户体验。而且在消费者的成长环境和年龄的变化中, 反思体验也会相应的发生改变。所以在应用这一体验进行包装设计的时候要针对特定的人群而设计。
2 用户体验在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发展前景
2. 1 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应用本能体验的策略
首先设计独特的儿童食品包装造型, 目前儿童食品的包装媒介具有差异性, 但是优秀的包装设计的共性在于, 利用可以激发消费者的强烈的本能体验的元素放大儿童食品的属性。设计大胆的包装造型, 从而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增强购买需求。如某饮料包装造型设计成了灯泡的形状, 并加以明快的色彩搭配, 对于儿童来说这种包装造型既有趣又新颖, 而且饮用的时候也会给人一种汲取能量的感受, 充分激发儿童的好奇心, 从而帮助该产品占据更广阔的消费市场。其次运用富有吸引力的包装材质。消费者除了可以被食品的包装外形所吸引之外, 包装材质也可以吸引消费者, 传统的包装材质对消费者来说已经没有新鲜感, 在设计时就可以针对这个问题, 使用新型的包装材质, 如在儿童食品的包装时可以选用纸质包装, 不但给人全新的感觉, 而且使用过后的包装还可以进行循环利用, 符合时代发展中节能理念[3]。
2. 2 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应用行为体验的策略
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应用行为体验主要是通过设计来增强消费者与食品之间的互动, 充分发挥包装设计的功能。可以通过对原有结构的改进, 在儿童食品包装的种类多样化发展趋势下, 在其设计中难免会存在不合理的问题, 若是对这些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改进, 使其更适宜于消费者使用。如在某饮用水的设计中, 在瓶身的腰身部位, 设计一些凹槽, 使消费者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更加方便的抓握瓶子, 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而且其设计大号的瓶盖, 不但给人新颖的感觉, 也可以便于儿童消费者将其取下用作小水壶, 将饮料倒在瓶盖中饮用。从而增强包装的功能作用, 促进产品附加值的提高[4]。
2. 3 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应用反思体验的策略
在应用反思体验进行设计时, 可以注重对消费者的思考的引发进行设计, 利用反思体验传递更多的产品信息。在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应用, 还可以利用反思体验来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如在某饼干的包装盒设计中, 将其设计成可拆卸的纸板, 当儿童消费者将饼干吃完后, 就可以利用这些纸板装饰成不同造型的盒子, 从而培养儿童的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发挥包装设计的教育价值。
总结: 综上所述, 通过对用户体验在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的深入研究, 从中可以了解到将不同的用户体验方式应用到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 不但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买产品, 还可以将食品包装的功能和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 通过包装和儿童的互动, 激发儿童的创造力, 从而提高儿童食品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祁鹏.包装设计中功能拓展及体验的应用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 2013.
[2]谢雅洁.基于用户体验的交互式包装设计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 2014.
[3]张备.卡通形象在儿童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 2011.
7.绿色食品用户定位分析 篇七
一、绿色营销中政府的角色
1. 政府是倡导者
在绿色营销的发展中, 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利用有效的宣传渠道和手段, 积极传播环境保护和绿色消费知识, 通过公益广告或社会公益活动, 树立绿色消费者典型, 培养绿色消费光荣的观念。利用每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增强人们的绿色意识, 开展各种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
此外, 对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政府不仅关心企业的利润指标, 更要关注企业在环境污染、资源损耗等方面设立控制指标, 逐步调节企业的业务范围, 引导企业投资开展低污染、低能耗的绿色业务。同时, 政府还应该对实施绿色营销的企业给予优惠的税收、审批等政策, 从而使其具有竞争优势。
2. 政府是执法者
绿色营销的发展需要国家的环保法律法规给予保障, 政府首先要完善环保法律法规, 防止一些地方和企业钻法律法规的漏洞, 我国现行的环保体系, 强调的是对企业生产过程的末端污染进行治理, 而缺少全过程的控制。对企业污染行为的处罚畸轻, 难以有效刺激企业采用先进技术、消除污染、降低消耗, 使实施绿色营销者有利可图, 使有污染企业难以生存, 自觉走绿色营销和可持续发展之路。例如在政府规定排污收费制度中, 由于收费标准低, 处罚力度较小, 不足以制约企业, 所以致使排污者宁愿支付排污费而不愿投资于污染治理。
同时, 针对绿色产品中的假冒伪劣事件要严格执法, 首先要追究制假售假者的责任, 其次, 为了杜绝地方保护主义, 还应该追究地方行政人员的责任。要让假冒伪劣劣绿色产品, 动摇消费者信心的生产者和销售者无处藏身。
3. 政府是示范者
首先, 政府要加大绿色投资力度。一方面通过在各级政府建立环保基金, 对低能耗、无污染的企业进行奖励, 以此来支持当地企业开展绿色营销;另一方面直接投资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和重大环境污染治理项目, 为企业建立良好的外部投资环境。
其次, 政府采购要实现绿色采购。政府采购制度是国家控制直接支出的基本手段, 具有政府财政政策功能, 可以发挥重要的表率和引领作用。绿色产品的采购将迫使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积极应用环保技术, 满足绿色采购中的低污染、低能耗的要求。
第三, 政府要转变考核指标。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各级政府考核中, 环保指标缺失或权重较小造成的。因此, 政府应该由上至下将环保目标责任制与经济目标责任制合为一体, 以绿色国民生产总值业绩考核各级领导, 以此来减少管理不当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绿色营销中企业的角色
1. 企业是操作员
绿色营销的实施主体是企业。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 必须要承担社会责任, 包括遵守商业道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环境、支持社会公益等。
发展绿色营销是一项系统性工作, 需要从产品的研发、生产、营销等环节着手。首先, 在对产品进行研发时, 注重产品及生产工艺的社会贡献, 将环保意识融入研发中。其次, 在产品生产过程中, 注意消除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遵循省料、节能、节水和短缺资源的代用原则。第三, 在营销环节中, 企业要选择具有绿色信誉的中间商, 加强销售渠道成员的绿色观念教育, 建立绿色销售渠道;同时, 企业对消费者的促销宣传中尽量反映企业的绿色理念, 表达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思想。
2. 企业是培训员
首先, 树立内部员工的绿色价值观。企业积极加强内部营销, 将企业的绿色营销观念传递给每个员工, 从培训、考核、奖拔等方面树立员工的绿色信念。其次, 树立供应商的绿色经销观念。作为产品价值链中的主要成员, 供应商承担着最终将绿色产品输送给消费者的责任, 因此, 企业要从思想上发展供应商, 从物流配送、销售进程等环节给予支持, 让供应商在绿色销售中获取利益。第三, 引导消费者绿色消费。企业可以从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倾向等方面进行引导, 通过企业形象、产品展示等形式对消费者进行绿色教育, 使其在选购、使用和处理时关注绿色环保概念, 从而进一步扩大绿色需求, 降低绿色产品价格, 提高绿色企业的竞争力。
三、绿色营销中消费者的角色
1. 消费者是绿色营销的影响者
企业绿色营销战略能否实现, 消费者具有直接的影响。据一项调查表明, 67%的荷兰人和8 2%的德国人在超级市场购物时会考虑环保问题, 7 7%的美国人由于企业的环保形象会影响他们的消费倾向, 6 6%的英国人愿意付高价购买绿色产品。因此, 消费者的购买意向和购买习惯等是绿色营销成功的关键。
2. 消费者是绿色营销的收益者
绿色营销的推行有利于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维护, 给消费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空间, 同时, 绿色产品给消费者带来健康生活。绿色营销战略的顺利实施, 既需要消费者的参与, 更需要消费者的监督。一方面, 消费者通过对绿色企业的支持来促使其健康发展, 稳固其市场地位, 同时, 对于非绿色企业, 消费者可以通过抵制其产品, 影响其生产, 动摇其经营基础等手段, 迫使这些企业尽快转变经营观念, 共同发展绿色营销, 保护环境。
摘要:绿色营销作为一种全新的经营理念, 对于协调企业、消费者、社会利益具有重要作用。发展绿色营销, 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针对目前尚未形成的绿色消费需求和绿色营销理念, 应该细化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方面角色定位, 共同协作来寻找对策, 从而使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绿色营销,政府,企业,消费者,角色定位
参考文献
[1]刘望唐时达张萍:论我国零售企业的营销策略-基于消费者需求的演变趋势[J].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7)
[2]王莉:我国政府推进绿色营销的对策分析[J].企业家天地, 2007 (8)
[3]朱成刚:绿色消费驱动下的绿色营销策略及其启示[J].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6 (11)
8.档案用户利用需求分析 篇八
一、档案用户不同利用需求分析
1. 个体档案用户利用需求
不同的档案用户利用档案的目的不同, 其需求也呈现出个体差异性。档案部门要重视个体档案用户的利用需求, 提供优质的服务。
(1) 个体档案用户利用心理。一是求实心理。个体利用用户希望通过查阅档案有效解决问题。这是档案用户最基本的心理, 也是将利用需求付诸行动的根本原因。二是求快心理。利用者需求欲望越强烈, 求快心理也越强。三是求准心理。只有提供全面准确的资料, 利用者的需求才可能得到满足。四是求尊心理。利用者希望在查阅档案过程中获得尊重。档案工作人员要随时观察、研究不同档案利用者维护自我形象的心理特点, 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宜的服务方式。
(2) 个体档案用户利用需求特点。一是个体档案用户利用需求具有局限性。个体档案用户需求的产生是为了解决其自身的生产或是生活中的问题, 如婚姻、财产、学历等。二是个体档案用户利用需求具有迫切性。由于其利用需求与自身密切相关, 因而这类用户希望档案部门可以快速地满足其需求, 尽快获得档案信息。三是个体档案用户利用需求具有盲目性。多数个体档案用户在表述档案需求时不够清楚, 档案部门的工作人员应给予必要的引导和帮助, 协助其查询。
2. 群体档案用户利用需求
档案用户的需求虽各不相同, 但分析其利用行为的趋同性, 又很有关联。因此, 可以将档案用户大致分为三个群体, 即一般用户利用群体、实际工作利用群体和学术利用群体。
(1) 一般用户利用群体利用需求。一般用户利用群体主要是指普通群众, 其利用需求大多因为日常生活中信息的匮乏。这类用户群体是所有用户中所占比例最大的, 但利用需求相对较少, 只有在遇到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时才查阅档案, 且查阅档案大多为会计档案、婚姻档案和文书档案, 查阅内容比较单一。此外, 一般用户利用群体的利用需求还呈现突发性, 其需求的产生很急迫, 且由于档案利用意识和相关知识的欠缺, 希望档案部门给予协助。
(2) 实际工作利用群体利用需求。实际工作利用群体包括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及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和决策人员, 他们多因为工作开展需要, 查询近年间政策文件, 其所需档案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同时, 这类群体需要的档案不要求很专业、很系统, 而是简洁明了的实用档案信息, 因而档案部门编纂的二次文献基本上能满足其利用需求。
(3) 学术利用群体利用需求。学术研究利用群体主要包括从事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研究的人员, 他们的利用需求一般都很专业, 且要求档案内容的全面和完整。只有这样, 研究人员才可全面、系统地了解不同时代、不同形式的内容, 为学术研究提供一个完整的环境。
二、档案用户利用需求规律分析
1. 档案用户需求的普遍性。
虽然档案用户利用需求的目的性有所不同, 但是他们都有利用需求已经成为一种共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各个阶层、各个行业的档案意识逐步增强, 利用需求日益增加, 而且这种需求的普遍性将继续延续下去, 会随着文明的进步而进一步扩大。
2. 档案用户需求的层次性。
不同档案用户需求内容不同, 层次也不同。按照档案利用行为可将档案需求分为学术利用需求、实际利用需求和普通利用需求, 其中普通利用需求是最普遍的, 而学术利用需求是层级较高的。
3. 档案用户需求的地域性。
不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情况的不同, 必然影响到该地区档案需求。以经济因素的影响为例, 因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不同地区对档案事业的投入不平衡, 如我国东部地区的用户需求明显多于西部。针对这种地区差异,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档案部门要尽量加大宣传, 加大投入, 努力改善档案利用服务的条件。
三、提升档案用户利用需求的对策
1. 有的放矢, 了解档案用户的利用需求。
深入了解档案用户的需求是提升需求的第一步, 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档案部门可通过问卷调查或调研的方式, 了解不同人群、不同层次的用户需求, 从而总结出需求的一般形式, 提供最佳的服务。这种需求了解, 不仅要了解群体需求, 还要重视个体需求, 尤其是有特殊需求的个人的需要, 从而完善需求的种类。
2. 加大宣传, 引导用户利用需求的实现。
为了避免用户有需求却难于实现的局面, 提高用户的档案利用意识, 满足用户潜意识里的利用需求, 档案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 举办知识讲座或咨询会, 提高人们的档案利用意识, 积极引导用户的需求, 能有效满足其利用需求。
3. 优化馆藏, 为用户利用需求实现奠定资源基础。
满足用户的利用需求不仅需要档案部门提供一个舒适的场地, 更重要的是档案部门的馆藏可以满足需求。档案部门要加强档案的接收和征集工作, 适当扩大档案的接收范围和征集门类, 力争建成档案数量充足、内容丰富、结构合理、质量优化并富有特色的档案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为用户利用需求的实现奠定资源基础。
4. 提升服务质量, 最优化地满足用户利用需求。
档案工作人员作为满足用户需求的直接参与者, 责任重大。档案部门应强化服务意识, 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使其服务质量、服务水平都上一个台阶。档案工作人员还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马仁杰.邵华.论档案利用者利用行为过程中的利用心理[J].兰台世界, 2007.1
9.创新用户特征的实证分析 篇九
Hippel (1988) 从创新来源的角度认为用户就是指从某种产品的使用或服务的消费中获得收益的个人或组织, [1]例如, PC机的使用者、到医院就医的病人及机器设备的购买者或单位等都是属于用户的范畴。因而, 所谓创新用户就是指那些对某种产品或者服务提出新设想或进行改进的用户。现实中, 创新用户的创新行为是普遍存在的, 仅以科学仪器的创新来源为例, 就大约有77%的创新是由用户发起的。具体见表1:
资料来源:[美]埃里克·冯·希普尔著.技术创新的源泉[M].柳卸林等译.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7:15, 作相应整理。
在当前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的超强竞争时代, 创新用户的创新行为对用户满意度、忠诚度的提升及企业经营的成功都是意义重大的。具体而言, 用户可以通过消费自己创新的产品和服务来获得更大效用或者是从创新过程中直接获益;而企业则主要通过生产并销售创新产品来获利。进一步, 熊彼特认为“成功的创新者可以从对创新的暂时性垄断控制中获得回报。而且, 这种创新能力会进一步发挥杠杆作用, 使创新者在市场上占据优势, 并通过创新来获取‘经济租金’”。为此, 有效地识别出创新用户的特征并对创新用户进行重点管理就成了众多企业的当务之急。
2 文献回顾
作为用户的一种具体类型, 创新用户及其特征的测量已被很多关于用户创新的研究文献所提出。Urban和von Hippel (1988) 指出创新用户具有两个关键特征: (1) 他们能够在大量需求形成前几个月或者前几年就察觉到这种需求。 (2) , 他们可以通过找到满足需求的途径来获得巨额收益。[2]Urban等 (1988) 、Morrison等 (2000) 和Lüthje等 (2004) 的相关研究也都表明大部分的创新行为都集中在具有上述两个特征的用户身上。[2,4,6]通常情况下, 创新用户的特征与用户创新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7]创新用户的特征越是明显, 用户创新就越是具有商业吸引力。[5]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 我们发现创新用户第一个特征的测量或识别基本上都是通过专家访谈来确定市场趋势, 然后再确定处于领导地位的用户;[2,3]创新用户的第二个特征则可以用创新活动来代替。创新是需要成本的, 进行创新的用户只能期望以未来较高的收益来补偿成本。[2]但是, 在实际测量和识别创新用户的过程中, 现有研究都是用实际创新行为来替代创新用户的第二个特征——期望较高的收益。[3]同时, 也有相关文献表明可根据用户对现有产品的不满程度来测量创新用户的第二个特征。[2,6]此外, 产品创新的速度也可以用来测量创新用户的第二个特征。[2]
具体来说, Morrison (2000) 率先提出可以用领先优势状态 (leading edge status, LES) 来测量创新用户的特征, [4]并在创新用户两个特征 (较早意识到需求和较高的期望收益) 的基础上, 又增加了两个特征变量:用户本人感知的LES和他人感知的LES及应用创新性。其中, 本人感知的LES和他人感知的LES是LES直接和外在的表现, 而应用创新性则是可以用来识别领先用户的具体指标。之所以引入这两个变量, 主要是为了对领先用户与非领先用户进行比较, [2,3]并进一步得到LES分布的连续性。另外, 根据现有的相关研究, 个人或组织的创新水平会受到能力的影响, 拥有较多相关知识的用户, 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创新的可能性更大。因而, Lüthje (2004) 将使用经验和产品相关知识作为测量创新用户的变量。[6]Morrison (2000) 采用用户内部技术诀窍来测量用户创新, 发现用户内部技术对创新行为的影响仅次于LES。同时, Morrison等还进一步探讨了诸如外部环境和创新激励等影响用户创新行为的关键因素。[4]
通过对以上相关文献的系统回顾, 我们可以发现前人关于创新用户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11个方面:较早觉察到需求, 期望收益较高, 用户对现有产品的不满程度, 采用创新产品的速度, 实际的创新行为, 本人感知的LES, 他人感知的LES, 应用内部技能, 应用外部资源, 解决问题的乐趣, 使用经验和产品相关知识。
3 数据分析
3.1 数据收集
在咨询有关专家的基础上, 我们的调查问卷以上述11个方面作为测量创新用户特征的条目, 并采用李克特5分量表让被调查者对各条目进行打分, 1表示一点不重要, 5表示非常重要。本次调查是在南京市珠江路一电子产品销售企业的员工及其顾客中进行的, 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共发放问卷300份, 经过筛选回收到有效问卷164份, 有效率为54.7%。在正式调查前, 我们还对问卷进行了测试, 修改了部分容易混淆的用词。
3.2 分析结果
3.2.1 信度分析
信度即可靠性, 是指采取同样的测量方法对同一测量对象进行重复测量时, 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度。在本研究中, 以Cronbach α系数的大小作为判断标准, 具体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 除了“本人感知的LES”和“他人感知的LES”的Cronbach α系数小于0.7, 其余条目的都在0.7之上。尽管有关α系数高低没有一个统一的接受标准, 但根据Nunnally (1978) 的观点, 基础研究的信度需达到0.8才可接受, 而探索性研究的信度只要达到0.7就可接受。另外,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0.7至0.8属于高信度, 小于0.35的就应拒绝采纳。因此, 总体上来看, 本文中的Cronbach α系数还是可以接受的。
3.2.2 探索性因子分析
我们采用SPSS13.0对收集回来的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以析出影响用户创新的具体因子。为检验数据是否符合因子分析的条件, 我们求出相应的KMO值并进行巴特莱特 (Bartlett) 球形检验, 具体见表3:
通常情况下, 对于因子分析来说, KMO值为0.9以上, 非常好;0.8以上, 好;0.7以上, 一般;0.6以上, 差;0.5以上, 很差;0.5以下, 不能接受。[8]从表3可以看出, KMO值为0.721, 并且巴特莱特球形检验也是显著的, 因此, 可以对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我们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 并采用方差最大法 (Varimax) 进行旋转得到因子分析的结果如表4和表5所示:
因子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法
从表4可以看出, 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共有3个, 共同解释了创新用户所有特征变量总方差的51.071%。由于本次问卷调查的条目都是从国外翻译而来, 被调查者理解起来可能比较困难, 加之受限于调查的客观条件, 51.071%的解释比例虽然偏小, 但还是可以接受的。
从表5可以看出, 经过因子旋转之后, 比较清楚地析出3个因子, 且每个因子上显示出来的载荷都超过了0.5, 大部分在0.6以上, 基本上实现了简化数据和明确因子的目的。其中, 第1个因子主要集中在觉察需求和解决问题的乐趣等方面;第2个因子主要集中在创新方面;第3个因子主要集中在LES及应用技能和资源方面。
4 结论及局限性
4.1 本文的主要结论
本文通过文献回顾, 归纳出前人关于创新用户特征研究的11个主要方面, 它们依次是较早觉察到需求;期望收益较高;用户对现有产品的不满程度;采用创新产品的速度;实际的创新行为;本人感知的LES;他人感知的LES;应用内部技能;应用外部资源;解决问题的乐趣;使用经验和产品相关知识。通过问卷调查进行实证分析, 作者发现这些测量创新用户特征条目的Cronbach α系数大部分都在0.7以上, 说明了用这些条目来测量创新用户特征的可靠性还是比较高的。另外, 作者还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来试图简化创新用户特征的测量变量。结果发现, 创新用户的特征可以由3个因子来说明, 第1个因子主要集中于觉察需求和解决问题的乐趣等方面;第2个因子主要集中于创新方面;第3个因子主要集中于LES及应用技能和资源方面。为此, 我们就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研究创新用户的特征。
4.2 本文的局限性
由于国内关于创新用户方面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 作者虽然参考了一些国外文献, 但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对创新用户特征具体条目理解的可能不一致是本文的第一个局限。另外, 本文的调查仅仅是在南京市进行的, 如有条件, 可考虑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实证调查, 以使样本的代表性进一步增强。
参考文献
[1].[美]埃里克.冯.希普尔.技术创新的源泉[M].柳卸林等译.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7:1~2、75~77
[2].Urban, G L, von Hippel, E.Lead user analyses forthe development of new industrial products[J].ManagementScience, 1988, 34:569~582
[3].Herstatt, C, and von Hippel, E.Form experience:development new product concept via the lead user method:acase study in a“low tech”field[J].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1992, 9:312~322
[4].Morrison, P D, Roberts J H, von Hippel, E.Deter-minants of user innovation and innovation sharing in a local mar-ket[J].Management Science, 2000, 46:1513~1527
[5].Franke, N, von Hippel, E.Satisfying heterogeneoususer needs via innovation toolkits:the case of Apache securitysoftware[J].Research Policy, 2003, 32:1199~1215
[6].Lüthje, C.Characteristics of innovation users in a con-sumer goods field an empirical study of sport-related productconsumers[J].Technovation, 2004, 24:683~695
[7].Morrison, P D, Rorbert, J H, Midgley, D F.Thenature of lead users and measurement of leading edge status[J].Research Policy, 2004, 33:351~362
【绿色食品用户定位分析】推荐阅读:
绿色食品课程分析01-07
绿色食品牌07-01
绿色食品识别10-28
绿色食品生产资料证明商标管理办法-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08-05
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区别09-12
大班健康绿色食品和垃圾食品教案09-21
绿色食品统计年报06-12
绿色食品考试重点10-17
绿色食品的标语11-27
云南绿色食品项目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