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评价方法

2024-06-09

绩效评价方法(共10篇)(共10篇)

1.绩效评价方法 篇一

1.平衡计分卡

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 Card)(简称 BSC),是 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哈佛商学院的教授卡普兰(Robert S.Kaplan)与复兴全球战略集团总裁诺顿(David Norton)对 12 家公司进行了为期 1 年的考证研究后提出的一种绩效考核方法。它主要从四个方面对企业的绩效进行考核:顾客、内部运作、财务、学习与发展。平衡计分卡四个纬度是互相支撑的。从财务方面看,它关注的目标是解决“股东如何看待我们?”和“企业的运作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才能使我们的股东满意?”。从顾客角度来看,它关注的目标是解决“客户如何看待我们?”和“要达到我们的财务目标,我们必须满足怎样的客户需求?”。从内部运作来看,它关注的目标是解决“我们的优势是什么?”和“要使我们的股东和顾客满意,我们必须在哪些业务流程和内部运作上超越他人?”。从员工成长与学习角度来看,它目标是解决“我们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和“为了实现财务目标和客户需求,内部运作需要我们应具什么样的技能和知识?”,企业需要根据战略要求和企业重点,随时打造符合公司战略要求的员工队伍,通常来讲,一旦公司的战略重点发生调整,公司的运作模式、组织流程就会随之而发生调整,相应地,也就对员工的知识结构、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6]。为了获得最终的财务绩效,必须要有良好的市场表现,关注顾客;为了获取市场,必须在内部运营上做改善;为了有效的内部运营,企业员工必须能够不断地学习与发展。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虽然各自有特定的评价对象和指标,但彼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是相互支持的。所有这些指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能够一方面追踪财务结果,一方面密切关注能使企业提高能力并获得未来增长潜力的无形资产等方面的进展。平衡记分卡法综合考虑了各个关键因素,使用滞后和超前指标,协调了长期和短期目标,平衡了财务和非财务指标,满足了内部和外部的多方需要,从而使得管理者能整体把握和控制企业,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所以,平衡计分卡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四个指标之间相互驱动的因果关系展现组织是战略轨迹,实现绩效考核——绩效改进——战略实施——战略修正的目标。平衡计分卡,一方面考核企业产出(上期结果);另一方面,考核企业未来成长的潜力(下期预测)。再从顾客角度和从内部业务角度两方面考核企业的运行状况参数,充分把公司的长期战略与公司的短期行动联系起来,把远景目标转化为

一套系统的绩效考核指标。

平衡计分卡是一种很好的绩效考核工具,但它不是万能的,它不适合所有企业,它也并不一定能保证战略和愿景的成功,但是,在制定平衡计分卡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可以深入地思考公司的战略和愿景,将其用一种可以描述及量化的方式表达出来,在整个公司内部建立起一套通用的“语言系统”,让员工可以对战略、愿景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用更加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绩效管理。平衡计分卡的运用还需要企业有明确的战略目标、高素质的员工、扁平的组织结构以及以效率为导向的企业文化的企业等[17]。

平衡计分卡的优点是:从四项指标进行综合衡量,组织得以明确和严谨的手法来诠释其策略,它一方面保留传统上衡量过去绩效的财务指标,并且兼顾了促成财务目标的绩效因素之衡量;在支持组织追求业绩之余,也监督组织的行为应兼顾学习与成长的面向,并且透过一连串的互动因果关系,组织得以把产出(Outcome)和绩效驱动因素(Performance Driver)串联起来,以衡量指标与其量度做为语言,把组织的使命和策略转变为一套前后连贯的系统绩效评核量度,把复杂而笼统的概念转化为精确的目标,藉以寻求财务与非财务的衡量之间、短期与长期的目标之间、落后的与领先的指标之间,以及外部与内部绩效之间的平衡。

但是,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平衡记分卡法也有一定的缺点。如平衡计分卡的难执行性,一份典型的平衡计分卡需要 5-6 个月去执行,另外再需几个月去调整结构,使其规则化。同时衡量指标有可能很难量化,而衡量方法却又会产生太多的绩效衡量指标。运用平衡计分卡的难点在于试图使其“自动化”。平衡计分卡中有一些条目是很难解释清楚或者是衡量出来的。当组织战略或结构变更的时候,平衡计分卡也应当随之重新调整。而负面影响也随之而来,因为保持平衡计分卡随时更新与有效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国内外实践结果表明,要想成功建立和实施平衡计分卡,企业一定要从多方面考察和发现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使组织结职位分工标准化、明晰化;二是鼓励和创建积极的沟通渠道;三是加强绩效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四是提高认识。

2.关键绩效指标法

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是衡量企业战略实施效果的关键指标,其目的是建立一种机制,将企业战略转化为内部过程和活动,以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地取得高效益。KPI 可以使部门主管明确部门的主要特征,并以此为基础,明确部门人员的业绩衡量标准。建立 KPI 指标的要点在于流程性、计划性和系统性。要建立企业的KPI 体系,必须首先明确所建立的 KPI 体系的导向是什么,即我们必须首先回答下列问题:企业的战略是什么?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什么是关键绩效?怎样处理好绩效考核的基本矛盾?如何协调扩张与控制,收益增长与潜力增长,突出重点与均衡发展,定量考核与定性评价之间的关系?是考核结果还是考核过程?应当建立一种什么样的运行机制?回答以上问题后,就要开始 KPI 的分解。通常有两种方式来建立企业的 KPI 体系[18]。第一,依据部门承担责任的不同建立 KPI 体系。依据部门承担的责任不同建立 KPI体系的方式,主要强调部门从本身承担责任的角度,对企业的目标进行分解,进而形成评价指标。这种方式的优势是突出了部门的参与,但可能导致战略稀释的现象的发生,指标可能更多对于部门管理责任的体现,而忽略了对流程责任的体现。

第二,依据职类职种工作性质的不同建立 KPI 体系。基于职类职种工作性质的不同建立 KPI 体系,突出了对组织具体策略目标的响应。各专业职种按照组织制定的每一项目标,提出专业的响应措施。但是,这种设置指标的方式增加了部门的管理难度,有可能出现忽视部门管理责任的现象。而且依据职类职种工作性质的不同建立 KPI 体系更多的是结果性指标,缺乏驱动性指标对过程的描述[19]。

3.目标管理法

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简称MBO)是由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于1954年在名著《管理实践》中最先提出。德鲁克认为:先有目标才能确定工作,所以“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如果一个领域没有目标,这个领域的工作必然被忽视。因此管理者应该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当组织最高层管理者确定了组织目标后,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分解,转变成各个部门以及各个人的分目标,管理者根据分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下级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

MBO导向的绩效管理通过对实现企业目标的关键性指标的选择,将考评过程与管理过程相统一,在对关键环节实施管理和控制的基础上,利用绩效管理机制充分调动营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激发营销组织的经营活力,从而实现营销组织内管理和经营的统一。

计划、指导、考评和激励是 MBO 导向绩效管理的彼此紧密联系的四个阶段,分别与目标管理的计划、执行、检查和反馈四个阶段相结合,不断地激励营销队伍在实现企业目标的方向上努力,促进个人能力的成长,并使过程中的管理更多地成为促进目标实现的手段,而不仅仅是控制手段。

计划阶段是 MBO 导向绩效管理的第一个环节,是以目标管理的计划阶段为基础的目标分解过程。目标的分解要求在保证企业目标实现的前提下层层分解,并在分解过程中上下沟通,达成共识。目标的设置要遵循 SMART 原则,即具体的(special)、可衡量的(measurable)、可达到的(attainable)、相关的(relevant)和有时限的((time-based)。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对关键环节加强控制和指导,随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以保证目标的实现。关键环节的控制和指导可以通过每日、每周的例会定期进行,也可以根据对特殊事件的重点跟踪进行,如在重要客户开发过程中的重点关注。

考评环节不是仅仅对照考核用表进行打分的过程,应结合月度计划会议、述职会议,对各项考核结果进行讨论,总结经验与不足,并提出推广和改进措施。考评结果完全公开,以在业务人员之间形成充分而公开的信息交流。

考评结果可以直接与员工经济激励措施如工资、奖金、福利津贴等挂钩,也可以直接与非经济激励措施如荣誉、工作条件的改善、提供发展机会等相联系。

4.360度反馈法

360度绩效考评,也叫全方位绩效考评,是由被考评人的上级、同级、下级、本人或考评专家担任考评者,从各个角度对被考评者进行全方位评价的一种绩效考核方法。考评的内容涉及到被考评人的管理绩效、专业绩效、业务绩效、工作态度和能力等方面,考评结束后,人力资源部门通过预先制定的反馈程序,将整理出的考评结果反馈给本人,从而达到改变行为,提高被考评人工作绩效的目的。传统的考评方法仅仅是上级对下级员工的考评,因而只有一个方向。与传统的考评方法相比,360度绩效考评的方法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反映被考评人,因而考评

过程更加透明,考评结果更加客观、全面、公正和可靠。正因为360度绩效考评具有全员参与管理、信息收集对称、能分散管理者日常管理压力等这些特点,很快成为我国企业重要的绩效考核办法之一。目前,360度绩效考评已经广泛应用与高层领导自我觉察与发展、员工绩效评估,企业高层候选人的评鉴、组织学习与变革等领域。

2.绩效评价方法 篇二

逻辑框架法的基本思路是:分解项目目标,分别评价项目投入与产出的实现情况,例如,若投入 A 产出 B 的情况,产出 B 导致目的 C 的情况,目的 C 实现目标 D 的情况。 由此可以发现,逻辑框架法能系统地逻辑细致地分析项目原定的目标、目标层次、目标的实现程度和原因及用以评价项目的效果作用。 它精于对目标的逐级分解,进而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客观的信息,有效提高项目的规划水平与评估的细致性。 但逻辑框架法毕竟只是一种思维模式,不能代替成本效益分析等具体方法,因此审计人员应将此作为项目绩效评价的指导方向, 作为掌握大局的参考工具。

2.2成功度评价法

成功度评价法是依据专家组的经验, 综合专家的各项评价后的结果,对项目的成功度做出定性而非定量的结论。 它是建立在逻辑框架法和效益分析评价的基础上, 对项目目标的效益进行的全面评价。 简单易懂易行是本方法的主要特点, 但如上所述,该方法依靠专家的意见,使该方法具有极大的主观可操作性和无意识的偏见, 专家的个体特性或多或少会对评价结果产生非理性影响,进而得出的评价结论也会有失偏颇、引起争议。

2.3模糊综合评价法(FCE)

该方法是对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事件,做出全面的、科学的、有效的评价的多因素决策方法, 它是利用模糊集理论对带有模糊不确定因素问题的一种择优选能的科学方法, 结合定量与定性,将主观因素的影响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从而使评价比较客观真实与全面。

2.4数据包络分析法(DEA)

数据包络分析是美国运筹学家查尼斯和库帕等学者在相对效率概念基础上研究出来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 采用数学规划法,以多指标投入和多指标产出权数为变量,以最优化为目的。由于其权数并非统计学意义上确定的指标权数, 所以其计算过程具有十分良好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但是,影响决策单元的因素众多,在决定输入输出指标的准备阶段涉及决策单元的排序,决策人的偏好等问题,而其计算过程又具有黑箱性质,对于不同偏好引起的偏差难以分析和修正, 从而给绩效审计工作带来一定困难,因此 3.0 方法在有效决策单元选择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 我国绩效审计发展和现状

3.1独立性无法保障

我国公共投资项目审计虽然已经探索实践了多年, 但是由于体制独立性不足的问题, 严重制约着我国公共投资项目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独立性是保证审计成果可靠有效的基础,我国《宪法》和《审计法》规定国家审计署隶属于国务院,而地方审计机关实行业务管理以上级机关领导为主,组织管理以同级地方政府领导为主的双重领导体制。实际工作中,绝大多数公共投资项目是地方批准项目,而政府在审计事项选择和向人大报告方面有决定权,使得审计独立性无法有效保障,制约着公共投资项目绩效审计的外部监督作用。

3.2评价过程中主观性强

相对于其他投资项目,我国的公共投资项目规模庞大,影响深远,其支持地方发展,拉动内需,服务人民等功能具有重大意义,但绩效评价的过程由于公共建设项目的评价标准由金额、人工、事故数量和一些数字无法表达的项目来评定,有时还必须借助问卷调查,研讨等方法,这之间将不可避免地引入人的主观意识来量化某些难以量化的项目,而人对事物认识的局限性,也必将导致指标和权重的模糊性,都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性。

3.3绩效审计效果不明显

虽然公共投资绩效审计工作在我国有所发展, 各部门都或多或少进行了不同层次的研究, 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工作体系与合理的绩效指标、参数和方法,造成了人们对绩效审计评价工作的不重视和绩效成果的软约束力。审计结果只是作为有关部门的建设档案保存,或作为新项目建设的改进和参考,对于原项目本身的优点、问题与责任归属,对于项目执行过程中各环节人员并没有直接约束。正如知道审计署年年公布审计结果,而我国绩效审计建设却进展缓慢,有一句话叫“年年有体检,从来不治病”,非常生动地形容了审计结果应有约束力的缺失。这不仅让绩效审计工作逐渐流于形式,更影响我国绩效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制约其正常而稳健发展。

3.4缺乏完备的绩效审计数据库系统

3.绩效评价方法 篇三

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的绩效 怎样评价 ?

-----我为国家教育发展纲要献策 陈惠德 发表于 2009-1-30 13:30:00

上海市崇明县创新教育研究工作室

最近一个阶段,义务教育教师的工资问题再次引起社会舆论普遍关注。媒体和大众,都把关注点集中到了“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得低于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上,认为教师这次要大幅度长工资了,却忽视了这次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改革”的主题,是实施绩效工资。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08年12月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我们认为,对绩效工资实施的关注,不仅仅直接关系到“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得低于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的实现,更关系到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方向问题。

什么是绩效工资,望文生义,就是按工作的成绩、效益计算工资,给予做出不同贡献的人以不同的报酬。国务院会议是这样表述的:“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其他工作人员倾斜”。

究竟什么是“绩效”,绩效的评价标准是什么?是大有文章可做的一个大课题。是看一所学校的升学率吗(对学校领导的考核)?是看一个班级的平均成绩吗(对班主任的考核)?是看所教学科在当地统一测试、评估中的排名吗(对学科教师考核)?或者是更干脆按在学校各行政岗位上职级高低认定绩效?如果以上“优绩优酬”在中小学实施,那么,其结果必然是进一步倡导唯升学率、学生分数至上和官本位,新一轮应试教育的高潮又将掀起。

以上“绩效”评价标准,在过去一些地区的义务教育学校中已经广泛推行:升学率越高的学校教师、所带班级学生分数越高的班主任、课任老师,学校中的头头脑脑,其绩效工资往往是学校中最高的。这种“绩效”评价,产生四大“效果”:

一是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因为评价的标准虽然有若干条款,但实质唯一的标准就是学生的考分,不管班级和学生的原有基础如何,不管取得分数所采取的手段如何,把原本属于低层次的知识记忆与复制当作为教学活动的最高目标和唯一考核的指标,所有的教学目标归根结蒂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由此形成的以“题海战术”为特色的中国教育特有的应试教育景观,以考无关的少教或干脆不教。最受其害的是广大学生,除了记忆一大堆知识和学会应试技巧外,一些做人和做事的必备素养,将来到社会上安身立命的基本常识都无法获得,由于高分低能而在市场经济中无立足之地而被淘汰。

“别人就是我的坟墓”,由于以分划线,学生分数也成了教师的命根,教师间明争暗斗,大家都留一手,踢脚使绊,封锁消息,什么团队精神,相互协作,都成为“卫生口罩,嘴上一套”,教师心理负担沉重,精神压抑,怎么能教出活泼开朗心胸开阔的学生。以分数为唯一的绩效评价标准,素质教育将永远成为一种飘渺的远景,应试教育成为一座固若金汤的堡垒。

二是“优者更优,弱者更弱”,少数好学校,占据了大部分的优质教育资源,优秀的教师,逐渐向“好学校”靠拢,“好生源”向好学校汇集;贫困地区的学校、教育质量较低的薄弱学校,优质师资和生源流失,办学十分困难,教师工资普遍极低,成为教师工资问题矛盾最集中的地方。三是“同工不同酬”,按理说同一学校中,不管是教什么科目的科任老师,只要认真的完成了学校安排的教学任务,达到了本学科的质量标准,就取得了相应的绩效,因为义务制教育按规定开设的各学科,都是学生发展必不可少的,在这个意义上说,没有那个学科重要或不重要的区分,不重要或不需要的科目开它干什么,不是在浪费学生的时间吗?

但现在普遍的情况是,凡是教中考科目的任科教师,因与学校升学率有关,都取得较高的绩效工资,而同样作为义务教育必修科目的史、地、生、音、美、劳技(体育因也在中考中占分,已进入中考科目)等非中考科目的科任教师的报酬差了很大一截,严重挫伤了这一部分教师的积极性,影响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四是引导教师不把主要精力放在教书育人上,而是通过各种合法的和奉承拍马等非法的手段千方百计挤进学校行政管理队伍,以得到较高的经济利益,而一些勤勤恳恳在教学第一线踏踏实实埋头苦干,不善苟且钻营的教师反而得不到与付出的劳动相应的报酬,严重挫伤了极大部分教师的积极性,影响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

2006年新实施的《义务教育法》,明确义务教育必须均衡发展。从教育公平角度看,实施义务教育绩效工资恰恰不能“效率优先”,因为以学生考分作为唯一衡量教育绩效是不科学不全面的,应该建立全新的“绩效”观。

实施绩效工资,首先,应该努力缩小各地、各校之间相同职级教师的收入差距。课任教师因工作年限、工作水平、工作贡献不同,肯定有不同的职级,而绩效工资可与职级直接挂钩,在不同的学校中,不管担任什么学科的教学,都是义务教育中的课程,所有相同职级的教师,在工作待遇上应该一致,也就是说,以省级统筹为主的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在全省范围内,应该基本相同,否则校与校之间,不同科目的课任老师间极大的工资差异,将导致教师的非正常流动和结构性短缺。例如在法国,教师工资由于有中央财政统筹,全国所有义务教育教师,如果职级相同,在不同学校,任不同科目的教师,他们的工资待遇是一致的,保证了在全国范围内教育均衡发展,他们的做法是否对我们有借鉴作用。其次,工资待遇应该向农村学校的教师倾斜。从教育均衡发展角度说,只有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的待遇,才能形成对优秀教师的吸引力,既能留住优秀教师,也能为教师轮换制提供长效保证。发达国家当初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也是采取提高贫困地区学校、农村学校教师待遇的方式,例如日本等国家,在贫困地区学校、农村学校任教的教师,其工资待遇超过在城市学校任教的教师,吸引了大批高素质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保证了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北京海淀区上庄学区地处市郊山区,这几年采取优惠政策,在这里任教的教师比同等条件城区教师人均每月多2000元,不但留住了农村教师,而且还吸引了一些优秀教师到那里任教,待遇是一个十分有效的调节杠杆。

工资待遇向农村学校的教师倾斜做法,与义务教育的“绩效”并不违背,温家宝总理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文中说:“教师在农村教育中起着关键作用。农村教师当前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一个是待遇问题,一个是素质问题。当然,这两个问题也是相互联系的。待遇问题,工资、职称、住房这些都应该逐步加以解决和提高。”“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老师,才能有好的教育。要建设一支献身教育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教育规划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要采取有力措施吸引全社会最优秀的人才来当老师,提高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 一方面,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就是义务教育发展的最大“绩效”;另一方面,在贫困地区、农村地区学校任教,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要达到义务教育的质量标准,其付出的劳动,比在发达地区学校任教更多、更大,根据社会主义按劳取酬原则,取得较高报酬是合情合理合法的。为真正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城乡-体化均衡发展城乡教育的精神,农村教师的薪酬应略高于城市,除此以外,为鼓励优秀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并长期扎根,应该给予更优惠的待遇,例如在农村学校工作十年或十五年以上者,比照公务员,率先给予发放房贴等,是合理而有效的政策。农村教师住房存在政策盲点,国家现行住房改革政策未能惠及农村中小学教师。据《国家教育督导报告2008(摘要)》报告说,实地调研发现,多数农村教师既无建房的宅基地,又不能享受城镇职工经济适用房或廉租房等房改优惠政策。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小学教师反映无自有住房的比例,东、中、西部地区分别为47.8%、48.0%、63.1%。在表示没有自有住房的46岁及以上教师中,23.9%反映居住在学校单人或集体宿舍。在农村,这一比例达到32%。这些教师的生活条件令人忧虑,退休后还将面临无房可住的实际困难。绝大部分中西部地区农村学校无力建设教师“周转房”,给青年教师及寄宿制学校教师的工作生活带来极大困难。

只讲奉献,不求回报,只对少数先进分子有效,对大多数人是不会有效的。

义务教育教师作为代表政府具体实施义务教育的公职人员,应该明确国家技术专业公务员的身份,应该享受国家公务员相同的经济待遇,这是合理合法的,也是世界上极大多数国家实行的政策,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体现。

2008年12月15日,国家教育督导团抽样调查显示,虽然教师基本工资实现了较快增长,但工资收入水平依然偏低。近50%的农村教师和乡镇教师反映没有按时或足额领到津贴补贴。在中国广袤的乡村,那些从教者的较低收入并不能使其获得积极的社会评价。由此延伸,中国的乡村也就很难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教书育人。“吸引和鼓励各类优秀人才长期从教”,只能是一个理想的愿景。“孔雀东南飞”势成必然,即便没飞的,也想方设法进入政府部门成为地方上的“公务员”。

“教师工资”有没有可能成为职业社会评价的参照?有资料显示,当今世界多数国家的教师平均工资,都高于类似的或同等资格的其他职业的平均工资,如日本的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比同期毕业的其他行业职员平均工资高16%左右;英国中小学教师的平均工资比一般职员的平均工资高35%;美国中小学教师的工资一般高于普通企业职员工资额的25%-35%,也高于政府工作人员平均年薪。日本、古巴则规定,教师的工资待遇应高于国家公务员。而亚洲的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西亚一些石油出口国的教师工资水平均高于一般公务员工资的水平。可见,只要从现在开始认真去做,情况是有可能发生改变的。教育部长周济曾明确表示,“我们要千方百计的提高我们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使得教师这个职位能够成为受人尊重、受人羡慕的职业。” 总之,实现教师绩效工资,不能进一步拉大地区之间、学校之间教师收入的差距,要加大统筹力度,促进各地区、各学校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水平一致,并以此为基础,推进师资力量的均衡,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那么怎样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呢?以怎样的标准和方法评价教师的绩效呢?是否依旧走按资排辈,干好干坏一样的大锅饭方式,这显然是违背了中央关于义务教育教师实行绩效工资的初衷。那么怎样按工作的成绩、效益计算工资,给予做出不同贡献的人以不同的报酬呢。关键是以什么标准考核教师绩效和怎样进行考核两个方面,首先是绩效的标准,过去很多学校通常采用分类细化为一定的分值,最简单的是不同的学科给一个基本分值(差别主要是中考科目和非中考科目),然后再按担任的职务,从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学校各中层干部再到校级领导等再加不同大小的分值,这是基本分值,再有就是根据学生统考分的排名,升学率等情况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中考与非中考科目教师间,普通教师与官兼教师间大约拉开了绩效工资总额三分之一数目的差距,有些学校制订了更加细化的条条,认为这样才科学合理。

我们认为,这样的标准既不科学也不合理,首先,按任教中考科目和非中考科目而给教师不同的绩效分值,本身是违反义务教育法,因为义务教育阶段都是按国家统一的课程标准开展教育的,规定的必修课程都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各育全面发展所必需的,从来没有规定或区分过重要和非重要科目,每个科目的课任老师只要认真完成学校安排的足额的教学任务,达到本学科的质量标准,就不能因为某教师因为教的是非中考科目而少给报酬。

因为科目是否中考,任教什么科目,都不是教师所能决定的,是由教育行政部门决定的,正似体育课,不因过去不中考而不重要,现在中考了就突然变得重要了,实际上体育一直是十分重要的课,病夫是难以担当重任的。而没有基本的史地常识,会爱国吗?不懂审美,毫无劳动技术素养的人是正常的人吗?如果以这样的标准实施绩效工资,今后还有谁去当那些科目的教师,师范大学的相关院系也因生源枯竭而关门大吉,世界也将会为此膛目结舌,成为一个天下笑柄。而且上中考科目的也有上得很差劲的,上非中考科目的也有上得十分出色的,但由于是非中考科目,就得不到相应的报酬,这还叫优绩优酬吗?还体现出公平公正吗?

学校教育不是工厂生产,学生也不是工厂里的标准化产品,不能用工厂的考核办法考核教师,学生的成长发展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既有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导向作用,也有学校教育理念、方法的作用,各学科教师的共同作用,是千人糕,而不是某个教师制作的雕花蛋糕,就学生考分而言,不能把学生中考分数完全归功或归罪于某个教师,以分论英雄。当然我们也不能抹煞教师个人的作用,应该给予客观的评价,但不能把分数作为唯一标准。应该对教师德、识、能、绩进行综合评价,而现在一些学校制定的细分化项目分项给分的标准,看似科学好操作,教师对号入座,实际上恰恰是非科学的,是工厂化的管理方法。学校教育是完全不同于工厂生产,学校教育是一项复杂的高层次精神劳动,分数可以通过考试取得,但老师对学生人格和道德品质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审美情趣的熏陶,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养等等,这些都是无法用分数来衡量的,怎样来给分值。教育中很多问题是无法量化的,硬作量化处理反而不能体现真实的情况,得出非科学的结论。因此目前大多数学校所进行的工厂式细分化考核方法是不可取的,而且过多的渗杂了人际关系、刻板标签效应等因素,考核的情感成分太多,难以保证公平公正。正如有些老师说的:“教师工作是一份良心工作,教师的绩效不是凭几点生硬的指标能考核出来的!为一代又一代孩子的前途和命运,我不懈怠的工作着!面对一个个活生生而基本情况各异的学生,其教育教学效果,很难用分数一个指标来考核的。工厂化的指标考核也很难反映一个教师的实际工作绩效。” 广查相关资料,从来也没有发现过世界上实行义务制教育的国家按任教科目和学生考分为依据给教师计酬的,就是同样搞过应试教育的日本和韩国,也从来没有实行过按任教科目和学生考分为依据给教师计酬的企业化管理方式。这种方式确实是中国特色的一种空前绝后的创举,越演越烈的应试教育之风,这种考核制度的推行是起了很大作用的。有人辩解说,应试教育对青少年成长发展是不利,但除了考分,还能用什么考核和区分学生和教师。但我们认真思考一下,就用试卷考分唯一指标决定学生一生命运的方法是公平合理的吗?这正似一个生病的人,明知所喝的药是有毒的,是损害肌体有害健康的,但因为找不到其它好药,就继续不断的将毒药喝下去,实行慢性自杀,天下有这么荒谬的逻辑吗?只要有点社会良知的人,把考分为唯一追求目标的应试教育对青少年一代的为害性看得很清楚了,千万不能再把误人误国的应试教育继续进行下去了。

我们认为,对教师的考核宜粗不宜细,应全面衡量而不能抓住一点不及其余。这次绩效工资用什么标准分开挡次较为合理呢?比较各种方法,都有利有弊,我们的看法,首先必须顾及到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方向这件大事,为国家长远发展前途计,必须为推进素质教育服务,决不能再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举起金元宝砸自己的头。而且要能调动极大多数教师的积极性,又便以操作,最合适的办法是按职称、资历、业绩三大块综合考核,确定绩效档次。

首先是职称,它基本及映了一个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水准,而且评定的标准和程序基本公平公正。但按目前中小学初级、二级、一级和高级四级划分级次太少,工资梯度太大,无法真正调动极大多数教师的积极性。中小学应统一称为义务教育教师,应该分为十级,进入教师系列必须有较高的门槛,仿照日本等国的做法,有一个较严格的教师准入制度,经严格的教师职业必须具备的资格和素养的考核,才能当教师。进入教师系列后,每三到四年可晋级一次,每个挡次设立门槛,有“德、识、能、绩”软件和学历、学术等硬件的刚性要求,到年限由教师提出申请,职称评定机构进行考核审定,在一定级次内,如三次未能晋级,应考虑退出教师系列,这样在工作的三十几年中,一直会有奋斗目标,有压力也有动力,保持教师队伍的勃勃生机和活力,当然,这一切都必须给教师有一个较为优厚的社会和经济地位为基础,有大批优秀分子争当教师为前提,不然,优存劣汰的机制建立不起来的,教师队伍鲜活的生命力就无法保持,也建立不起一支高素质的义务教育师资队伍。明确教师的晋升程序,每个教师就有了奋斗的目标,而且到什么职级给多少报酬也都明明白白,对号入座,操作较方便,也体现了机会公平和程序公平的公平公正原则,人为干扰因素少一些,便以教师真正把全部精力放在教书育人和业务修炼上,而不用在应付复杂的人事关系和钻营上去了。

为鼓励终身从事教师工作,报酬应考虑从教资历,资历越长所取得报酬越丰厚,这是合情合理的,如果不管资历,刚走上教育岗位的青年教师,由于所任的学科或岗位的原因,绩效工资就大大高于有一、二十年教龄的老教师,那是不公平的,只能使老教师心寒齿冷,丧失工作热情,而使一些把教师职业当作跳板,打几枪换一个地方的人占了便宜。对于工作效果的考核,学校可根据教师不同职级下达不同的工作要求,例如到达一定职级的教师,除了完成本科目的教育教学的任务外,还必须完成带教新教师,进行校本师训,编写校本教材,完成教科研任务等,以体现责酬相当,考核主要以所任学科的教学要求和学校下达的教育教学任务是否按质按量完成为主要内容,如果已圆满完成,就可以取得应得的绩效工资,不应再附加其它条件,法外加法。一般教师都以上述三块构成其绩效工资,取得相对稳定的收入,而且不以学校或岗位的调动而变动。

对于少数成绩特别显著,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和学校领导,包括骨干教师,可以用颁发奖金的方法加以奖励,增加其绩效收入,但这只是少数。

4.绩效评价通知 篇四

2昆明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文件

昆工信发〔2010〕113号

━━━━━━━━━━━━━━━━━━━━━━━━━━━━━━━━━━━━━━━

关于开展2009年市财政项目专项资金

绩效评价自评工作的通知

各相关单位、企业:

根据市财政局《关于开展2009年市本级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自评工作的通知》(昆财绩[2010]5号)要求,为加强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和绩效评价,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效率,结合我委专项资金拨付使用情况,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绩效评价自评对象

本次绩效评价对象为2009使用市级财政拨付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非公经济发展、节能减排和工业园区建设专项资金的项目单位和企业,并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开展绩效评价自评工作。

二、评价指标和标准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分业务指标和财务指标两大

类,两大指标分值100分,权重分别为70%和30%,其中:

个性指标由各项目单位根据各自项目特点自行确定。评价指标提供以下评分值作考核评分参考:

项目实施情况30分;财政补贴资金的到位及使用情况10分;项目的责任意识和重视程度5分;项目总投资对财政资金的乘数15分;项目的管理能力10分;未完工项目进度的合理性或对绩效实现的影响15分;完工项目实现效果15分。

三、评价时间

2010年4月12日至6月10日,各相关单位、企业完成项目绩效评价自评的具体实施工作,并将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评价自评文字报告、《昆明市市本级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自评报告》、《2009年市本级XXXXXX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统计汇总表》和相关附件报市工信委对口业务处室(书面报告及电子文档各2份,并加盖单位公章)。由工信委对口业务处室将2009所拨专项资金绩效情况汇总后报委办公室。委办公室于6月30日前,将绩效自评情况汇总报市财政局。7月份,市财政局将组织专家组对各单位开展项目支出绩效自评情况进行检查。各专项资金绩效评价自评情况将作为今后拨付专项资金的重要依据。

四、有关要求

一、委有关业务处室要落实工作责任,指定专人负责对企业专项资金绩效评价自评工作报告及资料的收集汇总(书面报告及电子文档各2份,加盖单位公章),要把绩效评价自评工作做为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跟踪问效,掌握所

二、各责任主体单位要高度重视此次专项(项目)资金使用绩效评价自评工作,指定专人负责,认真提供本单位、本企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按要求填报有关项目绩效评价资料,并按时完成绩效评价自评工作,2010年6月10日 2 拨付专项资金使用进度和情况。

前未按时上报的,视为该责任主体单位项目绩效不合格,将扣减当年或下该单位专项(项目)资金,并报市财政局备案。

三、各责任单位按绩效评价要求,对所填表的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真实性、有效性负责。

四、通知和表格附件请从邮箱(km11111@163.com)下载电子文档,密码:123456。

五、绩效报告及资料上报。

技创处(新型工业化专项资金)

联系人:江登萍3182984;

中小企业处(非公经济发展专项资金)

联系人:马 杰3175665;

工业园区处(工业园区建设专项资金)

联系人:胡纯仕 3135786。

节能管理处(节能减排专项资金)

联系人:官云初3135532、***

办公室联系人:吴普晋3135428

附:1.《昆明市市本级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自评报

告》、2、《2009年市本级XXXXXX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统计

汇总表》;

二〇一〇年四月十三日

5.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篇五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主要介绍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标准制定的目的、意义和适用范围、产品质量法的规定、对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行为和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共10次编辑baike.baidu.com/view/2865529.htm 2011-3-

4一个企业要GB/T19580-2004《贯彻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_百度知道

1、范围 本标准制订了组织卓越绩效的评价要求。本标准适用于追求卓越绩效的各类组织,为组织追求绩效提供了自我评价的准则,也可用于质量奖的评价。

2、规范性引用...zhidao.baidu.com/question/992029.html2005-11-9

GB-Z 19579-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 1个回答 2008-5-8

不知道如何用《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GB/T 19580—200...1个回答 2009-10-7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要点有哪些 3个回答 2010-12-27

更多知道相关问题>>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由来_百度文库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由来着迷书苑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导读(建议稿)2009 年 3 月 根据 GB/T19580-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GB/Z19579-2004《卓越绩效 评价准则实施指南》,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江都...wenku.baidu.com/view/2ef6f4030740be1e650e...2011-3-26-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_百度百科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对GB/T19580-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内容作了详细说明,为组织追求卓越绩效提供了实施指南。本指导性技术文件适用于追求卓越绩效的各类组织,...baike.baidu.com/view/3537696.htm 2011-2-27该指南作为组织实施卓越绩效评价的指导性标准,将有助于一个组织很好地使用GB/T19580标准。...wenku.baidu.com/view/65e00ab765ce05087632...2010-9-6百度快照

6.员工绩效自我评价 篇六

给予员工机会进行自我评估

第一、将员工的自我评估作为公司绩效考核过程的一部分,是非常重要的。要鼓励员工参与公司的绩效考核过程,并确保经理和员工之间开展有效的对话,可以在公司定期的绩效考核过程中也使用同样的形式,或创建一个稍微修改后的版本。

第二、员工自我评估的目的,在于获得员工对他们的表现的自我观点。这是一个在整个绩效考核的过程中给予员工发言机会的强有力的方式。有时候,经理担心自我评估的价值,认为员工会简单地给予自己赞美的评价和较高的等级以试图抬高他们的实际评价等级。经验表明,相反的趋势却是真实存在的,当我们评价自己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比别人更加严厉。

第三、经理获得员工的个人观点,对于公司获取员工绩效方面的更多的信息而言,自我评估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方式。它还可以帮助经理随时准备处理意见或观点方面的差异,并深入了解员工的期望。

使员工的目标与公司的目标相一致

企业创建SMART(具体的、可衡量的、可实现的、相关的、有时限的)的目标的重要性,是将员工的目标与更高水平的组织目标联系起来,你就为员工的工作创造了这一非常重要的“大环境”。这可以帮助员工理解为什么他们的`工作是重要的,以及他们的工作是如何有助于整个组织获得成功的。

7.绩效评价方法 篇七

公共支出绩效评价与政府绩效管理 □湖北省财政厅 周学武 朱海

1979年,英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下滑,通货膨胀不断加剧,公共税收停滞不前,公共支出有增无减,政府消费所占比例达到GDP的44%,而公共服务质量却日益下降,财政危机的巨大压力成为公共管理改革的首选目标。撒切尔夫人上台后任命著名的零售公司马克斯和斯潘塞的总裁德雷克雷纳爵士为她的效率顾问,并在内阁办公厅专门设立了一个效率小组,负责对政府既定的目标和过程进行效率审计,促使政府部门和公共组织提高行政效率水平,这就是著名的“雷纳评审”。“雷纳评审”针对人们司空见惯的工作程序、处理方式和方法、考核标准等提出质疑,以中止和避免那些过时的、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做法,促进政府改革。“雷纳评审”大体分为五个步骤:一是确定评审对象。为了调动各部门革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评审对象完全由部门根据需要自己选择,报雷纳批准。即使自愿选择可能导致有关部门只选择“安全”的评审对象,雷纳认为这也较那些可能引起被评审单位消极不合作甚至抵制的强制性做法更有积极意义。二是质疑评审对象,提出的质疑要尖锐到“对活动本身存在的必要性提出挑战”的程度。三是开展讨论或者辩论。评审员把发现的问题和分析与改革的建议写成报告,由被评审单位在不定期范围内展开讨论,对不同意见包括对立意见组织公开辩论。四是对需要采取的改革措施争取达成共识。由于评审对象完全是由部门自愿选择的,各部门都有通过评审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经过充分讨论、辩论和协商,评审建议的改革措施多数能得到有关单位的积极响应。五是督促改革措施的落实。

“雷纳评审”是对政府部门工作进行特定的调查、研究、审视和评价,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经验式调查,调查的起点是人们已经了解的东西而非不了解的东西,重点是政府机构的成本和效率水平,从而拟订出提高效率的具体方法和措施。根据有关资料,在“雷纳评审小组”的监控下,从1979年到1985年的6年间,雷纳评审小组共进行了266项效率评审调查,精简和合并了12000个项目,共支出了500万英磅,而它所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据统计高达9.5亿英磅,绩效评估取得了明显成效。之后,英国又进行了一系列活动,如部长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新方案、“下一步”行动方案、“公民宪章”运动、“合作政府”等绩效管理改革,大大提高了政府公共支出管理水平。

一、政府绩效管理和公共支出绩效评价

从英国政府推行的雷纳评审为起点,西方各国以寻求高效、高质量、低成本、应变力强、响应力强、有更健全的责任机制的“新公共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各国普遍实施了以公共责任和服务对象至上为理念的政府绩效评估和管理,这场“新公共管理”运动对于西方公共部门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实践证明绩效管理是解决政府管理低效率和无效率的“钥匙”。

(一)公共支出绩效评价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

政府绩效管理是公共支出绩效管理的简称,是指政府根据成本——效益分析的原则及方法,以绩效目标的建立、实施和评价反馈为基本环节的公共资金管理制度。目前,公共支出绩效评价是西方国家政府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其核心是强调公共支出管理中的目标与结果及其结果有效性的关系,形成一种新的、面向结果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以提高政府管理效率、资金使用效益和公共服务水平。具体来说:公共支出绩效评价是指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按照绩效的内在原则,对公共支出行为过程及其效果,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判。公共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不仅仅是对公共支出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和监督,它的根本意义更是以公共支出效果为最终目标,考核政府部门的职能实现程度,也就是考核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数量与质量。

在美国,1992年克林顿上台伊始,就大张旗鼓的提出“再造政府”,把“绩效预算”提到了首要位置。1993年通过的《政府绩效成果法案》推动了美国政府绩效评价和预算制度的重大改革,成功的将绩效管理的方法引入政府的公共管理领域。这里以美国伊利诺伊州公共补助局对私人疗养院提供补助为例,说明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绩效对消费者的影响。过去,这伊利诺伊州公共补助局对私人疗养院补助的金额是依据其提供护理的程度而定的,对于需要较多护理的重病人给得较多,对于需要较少护理的病人给得较少。看起来,这完全合乎逻辑,而且非常公正,但是疗养院中卧床不起的病人的百分比却不断上升。通过分析发现,由于对卧床不起的病人补助的钱较多,从而疗养院更希望病人卧床不起。后来,公共补助局改变了补偿制度,它制定了一套能评定病人满意程度、社区和家庭参与程度以及疗养院环境质量的业绩评价制度,疗养院评定的等级愈高,得到的补偿金额就愈多。疗养院的等级向社会公布,消费者可以据此进行选择,从而不仅激发了疗养院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的积极性,而且节约了财政开支。从本案例可以发现,公共产品的绩效取决于公民的满意度,政府作为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只有建立以绩效为目标的管理制度,才能更好的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向公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产品。

(二)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的意义

当前,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高是困扰财政部门的一道难题。由于缺少绩效方面的考核,部门预算功能的发挥受到很大限制。很多部门一方面拼命要求增加预算拨款,另一方面却存在大量的财政资源浪费和低效率使用现象。加强预算透明度,科学合理地安排财政资金,提高支出效率就必须对公共支出的绩效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

1.公共支出绩效评价是政府管理和决策的有效工具。

上述我们列举的英国、美国等案例表明,凡是进行政府改革的西方国家,其改革都是从政府绩效评价开始的,绩效评价是改革政府管理的有效手段,这也是各国公认的。通过绩效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公共行政管理中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来自拨款方式不合理,也来自行政管理体制、管理机制等方面。在我国,一直颂扬这样一种政绩观念:只要是为老百姓做好事,就不管多大代价也要做好它。党政领导往往是用这样的观念“只要达成目标,为民做了好事,花多少钱无所谓”来评价政绩的,而实施政府绩效管理后,不仅要评价他们为民办了多少实事、而且要计算办事的成本,绩效评价将促使各级政府从“拍脑袋”式的决策,转向务实,有效的科学决策。事实上,政府改革往往是在绩效评价后进行的,从这点来说绩效评价将有力地促进政府管理的改革。

2.公共支出绩效评价是提高公共部门绩效的动力机制。

公共支出绩效评价作为政府绩效管理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强调的是“结果导向”,或者说强调的是责任和效率。因此,它更有利于分清决策和执行的责任,从而更有利于提高公共部门的管理绩效。从政府部门来看,伴随着业绩衡量指标的制定、评估乃至一定程度的公开,各部门的责任意识将显著提高,推行绩效评价制度后,各部门要对其业绩负责,无法以有效方式提供公共服务的部门及其领导将面临强大的压力。比如,在过去,我们往往将地方治安混乱的原因笼统地归结为装备不够先进、财政经费不足、民风不纯等似是而非的理由,于是,越是治安差的公安局获得的经费就越多。这是在“奖励失败者,而不是成功者”。绩效评价后,给公安局下达每十万人口的发案率、破案率和群众满意率的考核指标以及相应的预算经费,由于这些指标是不同地区间当前与历史上可以对比的,这样就能够区分出地区治安混乱的责任了。

3.公共支出绩效评价有助于提高公共部门的理财水平和工作效率。

政府支出扩张似乎已经成为财政学的定律之一,而绩效评价就是要约束这种内在的扩张。从财政部门的角度来看,推行公共支出绩效评价,既意味着公共支出结构调整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也意味着财政管理方式的某些变革,比如,放松对财政投入的控制程度,更加关注于公共支出的效果,从而使公共支出更好地反映政府阶段性的发展战略,最终推动“绩效预算”模式的建立:即把绩效评价的结果作为预算编制的重要依据,增强预算资源分配与政府部门绩效之间的联系,促进部门更加关注预算执行的结果,从而提高部门理财的积极性,提高部门工作效率。

4.公共支出绩效评价能改善政府部门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

绩效评价实际上是一种信息活动,其特点是评价过程的透明和信息的公开,把政府在各方面的表现情况做出全面的绩效评估,可以用以证明政府开支的合理性;从社会公众的角度看,在推行公共支出绩效评价之后,其对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成本的关注将得到更好地满足,有理由预期能享受更优质的公共服务。美国预算与管理办公室(OMB)宣称其实施“政府行为和结果法”的首要目的是“增强公民对政府机构效能的信心”。可见评价的结果不仅会受到政府各部门重视,也必将为人大、政协等部门和民众所关注,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进一步强化决策民主化、进一步增强公共支出的公共性,从而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

(三)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的目标

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的最终目标是政府部门工作的“成果”,而不是政府机构的“产出”。成果与产出的最大不同就是:“成果”是公众和社会的受益,而“产出”则是政府做了哪些工作。有些部门常常将这二者混淆,片面强调本部门的工作量,而忽略了工作的最终目的。我们以往也对政府部门进行考核,但那种考核往往是以该机构完成了多少工作量为指标,比如制定了多少规章制度、出差多少人次等,这样的考核的常常是它们的“产出”,而对这些规章制度和出差的作用却不予过问。绩效评价则要求从最终的目标出发,制定规章制度也好,出差也好,关键是最后达到了什么效果?如果没有效果,这些规章和出差不仅不是绩效,而恰恰是应该取缔的资源浪费。

那么到底怎样区别“成果”与“产出”呢?以美国爱荷华州的“绩效预算手册”的一个例子说明:某市有一条河,需要建一座桥以缓解交通拥堵。但有关部门却将建桥本身作为目标,从建桥方便出发,将它设计在河流最狭窄的地段。桥建成了,交通拥堵的问题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虽然他们很好地完成了“产出”,工作量完全符合要求,桥也按期、按质完工,但绩效评价却只能得到很差的结果。因此,公共支出绩效管理和一些地方通过政府“业绩”来衡量工作好坏是有着根本区别的,强调成果与产出的区别,正是为了避免工作中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

二、共支出绩效评价的原则、内容和程序

(一)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的“3E”原则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从绩效审计理论和实践中充分汲取营养,并借鉴其他学科理论发展的成果,提出了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的“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有效性(Effectiveness)”,即所称的“3E”原则,构成了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理论的基本平台,并成为绩效评价的基本原则。

所谓经济性是指以最低费用取得一定质量的资源,简单地说就是支出是否节约。经济性是西方各国开展公共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主要初始动力之一,主要目的是解决公共支出活动中资金严重浪费和资金分配苦乐不均等问题,以便在各个公共部门和公共项目支出中建立更为有效的支出决策机制和优先排序机制,但随着西方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公共支出规模的不断扩大,单纯的经济性原则在评价中的地位和影响逐渐被效率性和有效性原则所取代。所谓效率性是指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包括是否以最小的投入取得预期的产出水平或者是以一定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简单地说就是支出是否讲究效率。效率性原则是西方各国政府及社会各界对公共支出在项目决策机制、项目实施进度比较、项目经济和社会效益取得等方面要求的具体体现。效率性原则在世界各国公共部门绩效考核与公共支出效果评价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例如,在市政维护上,某市财政用于市政维护的资金逐年增长,尽管花了大价钱却仍不能保证道路的通畅,尤其是主干道路通畅问题,截堵道路时有发生。目前该区道路的完好率为70%左右,从传统的观点看,道路完好率低是正常的,但从市民的观点看,道路的的基本功能是通行,这一道路完好率意味着30%的道路失去了功能,因此,是一种“花钱买无效率”的行为。

所谓有效性是指与预期目标相比较,达到政策目标、经营目标和其他预期结果的程度。考虑有效性原则是因为,一些项目运行可能很有经济性和效率性,但同时却不是有效的。如医疗机构印发医疗手册发放给居民,手册印刷是经济的,发放过程也是高效的,但却没有达到卫生部门降低疾病的预定目标。因此,在进行公共支出绩效评价时,将评价工作的重点放在对支出的有效性上,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绿化维护上,我国采用的是绿化等级与道路等级相同的标准。这就是说,一级道路的绿化标准最高,三级道路的绿化标准最低。然而,一级道路的功能主要是行车,景观价值低,而真正具有景观价值是小区绿化,但由于其道路均属于三等,绿化等级最低。因而无论是从满足公民生活需要,还是从发展旅游、提升城市品质来看,公共支出的效果低下。

研究和分析“3E”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保证公共支出绩效评价客观、科学和公正的前提和基础。对公共资金使用状况进行科学、客观的绩效评价,不能片面地、孤立地分析其中某一个因素,而要从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三要素进行综合考察、分析,并将三个要素进行量化,确定具体标准,通过分析比较得出结果,从而达到综合评价的目的。

(二)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的对象和内容

按评价的内容和范围的不同,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的对象可分为政府部门支出绩效和项目支出绩效。

1.项目支出绩效评价。

项目是指政府部门为完成其特定的行政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其日常运转职能之外完成的专项业务。对项目评价的是政府部门为完成特定事件的相关业务活动和结果的绩效。

在西方国家,对于政府项目和专项业务活动,每个部门至少三至五年进行一次综合性或专题性绩效评价,为计划的执行和调整提供建议。它主要针对项目的执行情况、效果、影响、管理等方面,项目绩效评价主要作用是改善和提高政府部门的资金使用效率和服务质量。

2.部门绩效评价。

对部门进行绩效评价,则主要关注部门职能和使命的实现程度。这里所指的“部门”,包括公共财政框架中的使用公共资金的部门和机构,如政府公共管理部门、政府部门所属的基层单位、具有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单位、机构和组织等。

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的内容包括项目或业务活动的结果、产生该结果的过程影响以及取得该结果的效率和有效性。具体来说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目标评价。即对绩效目标制定的合理性、明确性进行评价,考核绩效目标的量化程度、部门绩效职能和使命的明确性等。政府部门追求的目标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在编制计划中应对部门绩效目标做出详细和明确的描述。

二是财务评价。即对计划项目资金的来源或支出的合理性,实际资金投入和来源及其与预算的一致性、实际支出及其与预算支出的一致性、实际支出的合理性、财务管理的规范性等。

三是绩效与影响评价。即对绩效目标的完成程度、与预算目标对应结果的比较、项目完成结果的影响力及其对经济和社会产生持续或长期的影响等。

四是资源配置的评价。包括公共资源分配布局的合理性、资金使用的经济合理性、公共资源投入与产出的比较等。

五是实施与管理水平评价。包括目标执行情况所反映出来的部门组织实施能力、管理水平、财务管理质量等。

(三)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的方式和程序

从西方各国的实践来看,绩效评价的方式有行政评价、专家评价,社会化专业机构评价等。无论采用怎样的绩效评价方式,即无论是进行行政评价还是由专家委员会或者专门机构执行评价,就评价的具体实施而言,通常都按照以下基本程序进行。

1.前期准备。

(1)绩效目标申报。公共部门在申报支出项目预算时,必须提交项目可行性方案,明确提出项目资金使用的绩效目标。预算数额较大或者专业技术复杂的项目,可行性方案必须有科学的论证和专家意见,并明确项目所要达到的预期绩效目标指标。

(2)确定评价对象,下达评价通知书。根据公共支出绩效目标以及绩效预算管理的要求,有针对性确定评价目标和对象并下达评价通知书。

(3)成立评价组织机构。确定评价目标后,应根据目标的具体情况,成立评价组织机构,负责评价工作的组织领导、制订评价实施方案、选择委托评价机构、审核评价结果报告。

(4)制订评价实施方案。评价组织机构根据评价工作规范,针对评价对象,拟定评价工作具体方案,成立评价项目组,选定评价指标,确定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2.现场评价和非现场考评。

(1)评价信息收集。到评价对象现场采取勘查、问卷、复核等方式收集、整理基础数据和资料,包括评价对象的基本情况、资金使用情况、绩效计划、验收报告、绩效报告以及评价指标体系需要的相关资料,并通过一定的技术方法和专业手段取得评价指标相关的外部信息资料。

(2)评估分析基础数据。对收集到的数据信息资料进行核实、分析和判断,根据实际情况对指标和标准进行必要的调整,在此基础上,运用综合评价方法形成初步评价结论。

3.撰写并提交评价报告。

根据初步评价结果,撰写评价分析报告,并在必要时候将初步评价结果反馈被评价单位,核实相关调整事项,评价分析报告按规定格式和要求,内容完整,分析透彻,逻辑清晰,并报请评价组织机构审核确认或备案。

三、推进我国公共支出绩效评价试点工作的初步设想

随着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的建立,财政部明确提出了“积极探索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工作思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预算支出绩效考评体系的要求,但从现实条件来看,实行公共支出绩效评价必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实施步骤上,应按照“先易后难、由点及面、逐步推开”的原则,以项目绩效评价作为切入点进行试点,等到具备一定经验后,再选择一些单位进行部门绩效评价试点,在取得成熟经验的基础上再全面推开。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建议开展公共支出绩效评价分五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考虑到所有部门全面开展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先在中央及省级部门中选择一些单位的重点项目进行试点,连续性的开展绩效评价工作,以积累经验。

第二阶段,选择一些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大、便于结果比较的部门事业发展计划项目进行评价,并探索与下一轮项目预算安排相结合。

第三阶段,开展公共支出预算中某一类支出科目的评价,某一类支出可能涉及不同的政府部门,即有利于对不同部门工作绩效的比较,也有利于使政府决策者调整发展战略。

第四阶段,探索部门所属基层单位的绩效评价试点,有利于单位横向比较,推进改革,为部门绩效评价积累经验。

第五阶段,实现对部门预算的绩效评价,建立以提高政府管理效能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核心、以绩效预算为目标的科学、规范的公共支出绩效考评体系。

当前,本着积极稳妥、有序推进的态度,公共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重点,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逐步把试点工作引向深入。

1.从完善绩效评价制度入手,规范绩效评价工作。

一是研究、制定和修订分行业的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要完善绩效评价工作的实施办法,使绩效评价工作能够规范、协调、有序地进行。研究制订如《部门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规范》、《绩效评价专家库管理办法》等配套制度办法。

二是建立绩效评价管理平台系统,整合绩效评价数据资源,实现绩效评价工作信息化管理。逐步开发建立滚动项目库、通用指标库、专家库、中介机构库等绩效评价工作的技术支持系统,推动各部门加强绩效信息的收集工作,为绩效评价工作打好基础。

三是逐步建立完整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按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统一性指标和专业指标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出分层次、分行业的指导性的指标体系,确定通用可比、简单适用、易于操作的绩效评价标准。

2.从预算编制源头入手,促使部门树立职责—绩效目标—预算相匹配的观念。

一是要严格按照部门所承担的职责和事权编制项目预算。要突出部门职能与项目规划的重要性,分清部门“为主”、“参与”、“配合”的职能,防止编制预算时出现“越位”申请项目。

二是要督促部门编制项目绩效计划,制定出明确合理的公共支出项目绩效目标。要细化项目绩效指标,切实改变“争项目、轻管理”的倾向,将预算编制与项目绩效有机结合,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最终实现财政资金的经济性和有效性。

三是建立绩效报告制度,及时反馈绩效信息。在预算执行结束后,要督促部门及时编制预算项目绩效报告,参照绩效目标计划,总结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及改进项目管理需采取的措施。

3.从盘活存量资产和调控增量资产入手,实现资产与预算管理相结合。

一是全面摸清行政事业单位“家底”,掌握存量资产的数量多少、质量优劣以及分布状况等信息,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二是制定、完善资产配置定额标准。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研究确定与部门承担职责相匹配的三项定额标准,即实物资产定额、标准费用定额、财政预算定额。

8.创新资金绩效评价报告 篇八

绩效评价报告

项目名称: ******* 项目编码: ********* 项目承担单位: *************** 项目承担单位机构代码: *********** 项目主管部门: ***********(公章)

填报日期:2017年5月10日

*********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背景资料

*********项目符合国家*******的政策号召,填补了我省建筑业****市场的空白,引领国内***产品高性能高质量的健康发展方向。

项目主要内容:

项目主要包括前期的调研研发及后续的生产工艺制定及批量生产。具体包括:市场调研、资料检索、项目产品进行方案配方及工艺设计、设备选型及调试、原料采购及检测、产品小试,指标检测、产品进行试生产,并进行型式检验,产品进行批量生产项目总结,产品鉴定。

产品应用范围: ***************** 资金来源:包括自筹资金及专项资金两部分; 预算安排:

1、项目研发总额 *** 万元 其中: 项目已完成投资 *** 万元 项目新增投资*** 万元

2、项目新增研发费用构成(请将相关证明文件作为附件附后)申请国家创新基金资助*** 万元 方式:无偿资助

申请地方创新基金资助 **万元 企业自有资金 *** 万元 银行贷款 ** 万元 其他资金 ** 万元 合计 *** 万元

(一)项目资金申报及批复情况。

我公司成立于****年**月**日,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发展为现有职工人数**人,大专以上人员***人,技术人员***人,销售人员**人,企业资产及销售额都达到约***万元的集生产、科研、销售为一体的综合型企业。公司的产品包括***、***、***等,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家装、汽车、航空等各领域。

本项目申报资金**万元,于2015年全部划拨到位,为了确保项目如期顺利完成,公司在技术、资金、销售等各方面给与最大支持保障项目建设按计划进行。项目经审核并批复资金支持后,财政资金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预算支出科目进行使用,符合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

(二)项目绩效目标。

本项目是*****有限公司于2014年计划实施,于2015年进行筹建的技术创新项目,本项目按实施计划,在项目执行期内,完成投资***万元。本项目完成时,项目达到批量生产阶段,年生产能力达到***吨;企业资产规模达到***万,项目累计实现销售收

入***万元,税收**万元,净利润***万元,就业人数达***人,其中因项目实施新增就业人数达***人。

本项目中市场调研、产品设计、小试、中试、设备安装等已完成,产品实现预期技术指标,现主要进行原材料采购等规模生产准备,如市场推广得利,完全能达到预期标准。

本项目执行期为自20**年1月至20**年1月。

(三)项目资金申报相符性。

项目申报内容与具体实施内容相符,且申报目标合理可行。

二、项目实施及管理情况

(一)资金计划、到位及使用情况。

1、资金计划及到位

本项目实际到位省级财政资金**万元,资金到位率100%。

2、资金使用。

截止评价时项目资金实际支出**万元,项目资金按照实施方案预算计划进行支出,支付依据合规合法,预算资金略有调整,调整幅度符合科技资金管理规定的范围。

(二)项目财务管理情况。

项目承担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健全、管理规范,建立了《****公司财务管理制度》及《研发投入核算财务管理制度》。并结合项目制订了《创新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制度。

公司内部设置财务部,下设主管会计*人、出纳*人、成本会

计*人。

项目资金实行专项使用、专项核算,待项目集体验收后合并入公司的统一会计财务之中,项目经费支出由经办人、课题负责人、单位领导等逐级审核通过后方可支出。对项目实施所需要的物资必须严格按单位采购要求程序进行采购、验收入库、结算、领料等。

项目实施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健全,财务处理及时,会计核算规范、准确。

(三)项目组织实施情况。

在科技、财政等部门的领导下,公司成立技术创新项目研发小组,由***任项目负责人,技术、市场销售各项目成员各司其职、相互配合,财务部门项目成员对项目实施资金情况进行监督,保证项目如期完成。

三、目标完成情况

(一)目标任务量完成情况。

截止评价时点项目已完成市场调研、配方设计、产品小试、产品定型、中试、设备选型、项目生产车间建设、原辅材料的选购、产品投入生产等工作,产品性能达到预期标准,项目实际投资额已达200多万元,基本完成目标任务。

(二)目标质量完成情况。本项目已完成的技术指标:

1.*** 2.*** 3.*** 项目产品已达到预期质量目标。

(三)目标进度完成情况。

项目部分设备暂未到位,原辅材料购进正在进行,项目基本按预期进度进行,如期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四、项目效益情况

项目产品技术指标达到预期,市场试用反馈良好,资金投入到位,能够支持项目持续进行,项目预期2016年底能够实现***的销售量,预期新增就业人员***人左右,基本完成目标任务。

五、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该地区物流产业相对起步较晚,企业原辅材料采购、产品销售运输等方面大大提高了产品的销售成本;另该地区相对偏远,技术及销售人才缺乏,很难吸收到高精尖人才,企业只有通过外出培训、企业交流、网上平台等学习提高技术及销售能力。

(二)相关建议

9.奇台苗圃绩效评价报告 篇九

自治区天山东部国有林管理局: 根据天东林管局《基层单位报送项目提交依据》及《关于2014年林业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我分局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安排部署,组织相关人员按照林业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实施细则及绩效报告编制大纲,对我分局2014年苗圃资金(林果业发展专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了自查与评价工作,现就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奇台林场管辖林区,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奇台县南部山区。位于东经89°13`-90°12`,北纬43°25`-43°47`之间,东起开垦河上游(与木垒县交接),西至白杨河(与吉木萨尔县接壤),南与吐鲁番交界,北与林区公路主干线连接,东西长76公里,南北宽38公里,地跨奇台和木垒两个县。

奇台林场辖区总面积2394525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594614亩,非林业用地面积799911亩;其中已纳入国家级公益林补偿140200亩,天保二期工程实施范围1454414亩。活立木总蓄积5995380立方米,其中:有林地蓄积5871760立方米,疏林地蓄积81300立方米,散生木蓄积42320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2.79%。

林业用地面积中按地类划分:有林地512755亩,疏林地25556亩,灌木林地511918亩,未成林造林地210亩,宜林地543927亩,苗圃地248亩。共区划为247个林班,5436个小班,分东西两大营林区。

目前全场职工人数126人,离退休人员107人,历史遗留落实政

策发生活费的35人,天保工程历年一次性安置人员87人。

项目区基本情况

项目建设总面积26hm2,其中:

生产区23.548hm2,其中包括:大田育苗区10hm2,容器育苗区(温室大棚育苗)0.048hm2,大苗区3.3hm2,苗木繁育区3.8hm2,采穗圃2.9hm2,定植防护林2hm2,新建项目区道路3km,占地面积1.5hm2;

生活区(附属工程)2.452hm2,其中包括:扦插区0.2hm2,扦插区建蓄水池一座,其余为生活区2.252hm2,其中新建水塔一座(高5m)、建苗窖1座(100m2)。

现有树种有小叶白蜡、紫叶稠李、白榆、园冠榆、新疆大叶榆、樟子松、云杉、夏橡、大叶白蜡、海棠、紫穗槐、红叶海棠、桑树、丁香、榆叶梅、文冠果、高酸海棠、大果蔷薇、等其它灌木。

二、专项资金申请的目的和用途

林果业发展专项资金申请的目的和用途主要是为了苗圃项目建设。

三、专项资金当年使用和效益情况

1、资金到位情况

根据2014到位8月到位苗圃资金(林果业发展专项)20万元。

2、资金使用情况

截止2014年9月底实际支出28.9万元。主要支出项目为苗圃滴灌工程材料费16.53万元,安装费用12.37万元。

3、使用效益情况

认真落实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加强苗圃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

等各项工作,坚持“一把手”负责制,进一步强化苗圃管理、病虫害防治工作,细化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实行相关部门分头抓,明确责任。

2014为加速发展苗圃建设,资金主要用于项目区滴灌工程建设,滴灌时树木根系土层经常保持在高含水量状态,这就使土壤中的盐分始终处于稀释状态,并且随着土壤水分的运动,盐分向离根系较远的干土区移动。从而达到防盐、排盐,使树木避免盐害。利用滴灌洗盐排盐,可以保证树木免受盐害、防止由于不合理灌溉导致的土壤次生盐渍化发生。

灌溉系统管网由四级供水管网组成。主干管双向供水,接分干管,分干管东西布设,垂直种植行铺设支管,毛管顺种植行铺设于地表。考虑地面坡度,滴灌管沿地形等高线布设,即主干管顺路边南北向铺设,长约670m,支管东西向顺坡铺设,支管上接滴灌管,采用双向供水方式,每条支管长度430~530m之间,毛管长100m左右。

专项工程资金在运行中,起到了一定的使用效益,提高了苗圃水的利用率,节约了水资源,但存在经费不能足额下拨,影响了工程实施。

四、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总体评价结果

根据《自治区财政林业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实施细则》的评价内容和指标,我场森林生态效益专项资金绩效评得分为99.5分,综合评价结果为优。

五、专项资金管理与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0.卓越绩效如何评价 篇十

管理作为科学,讲求的是认同,因此,《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要求企业建立一个适合的企业文化,可以说,它是iso9000标准的自然进程和必然结果。该标准强调质量对组织绩效的增值和贡献、战略、绩效结果和社会责任,在总结中外质量管理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组织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以及经营结果7个方面规定了组织卓越绩效的评价要求,在为组织创造价值的同时,还能指导组织进行发展规划,从而获得长期成功。

卓越绩效,意味着领先和榜样。《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实施至今,得到了广大企业的重视和认可,“全国质量奖”等质量奖的评选组织也纷纷表示将采用新的国家标准作为评审标准来执行。有关专家指出,一个企业要推行好卓越绩效,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一套实用、以经营战略规划实施为准绳的指标评价体系,因为追求卓越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持续的过程。为便于企业更科学地理解和实施《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追求现代经营质量系统的质量卓越,本期栏目将就标准中的部分内容进行解读,并就企业如何进行自我评价给予阐述。

主要术语的解释

1.卓越绩效

卓越绩效的定义是:“通过综合的组织绩效管理方法,使组织和个人得到进步和发展,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和能力,为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创造价值,并使组织持续获得成功。”绩效是指过程输出结果和从产品、服务中获得的结果,可以对照目标、标准、过去的结果和其他组织进行评价和比较,以非财务的和财务的术语来表示。《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中所描述的结果绩效包括顾客满意程度等七个方面的结果绩效。在这里,卓越绩效是一种综合的组织绩效管理方式,运用这种方式,可使组织获得持续成功。

2.治理

治理的定义是:“在组织工作中实行的管理和控制系统。包括批准战略方向、监视和评价高层领导绩效、财务审计、风险管理、信息披露等活动。”治理过程可能包括批准战略方向、监视和评价高层领导绩效、财务审计、风险管理、信息披露和股东报告等。确保有效的治理对于增强受益者和社会的信任以及组织的有效性非常重要。

3.标杆

标杆的定义是:“针对相似的活动,其过程和结果代表组织所在行业的内部或外部最佳的运作实施和绩效。”换言之,标杆指的是行业内外代表同类活动中最佳做法或绩效的过程和结果。可以说,标杆分析是一种依据产业最佳行事方式来确立业绩目标和质量改进项目的方法,也是一场广泛开展的调研与取经的运动,它确保了最佳形式方式能够被发现、采纳和实施。

4.价值创造过程

价值创造过程的定义是:“为组织的顾客和组织的经营者创造收益的过程。”过程是指在组织内部或外部为顾客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相互联系的活动。在价值创造过程中,多数员工介入这些过程,通过这些过程产生组织的产品、服务,并给组织的股东和其他主要相关方带来实际的经营结果。

5.支持过程

支持过程的定义是:“支持组织日常运作、生产、服务交付的过程。”支持过程可以包括财务与统计、设备管理、法律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公共关系和其他行政服务。这些过程虽然不能直接为顾客增加价值或创造价值,但为价值创造过程的实施起到保证、支持作用。其中关键支持过程包括人力资源服务、财务和会计管理、基础设施管理等等对价值创造过程、员工和日常运作起最重要支持作用的过程。

6.使命

使命也称为宗旨、目的,是指组织的角色、任务或总体功能,反映了一个组织之所以存在的理由或价值,以及组织的灵魂之所在。使命可以界定为所服务的顾客或市场,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功能或价值,与众不同的能力,或所运用的技术。组织的所有工作均应以使命为导向。而具体组织的使命是对其存在的规定,应有其独特性。

7.愿景

愿景是指组织所渴望的未来图景和境界,是一个组织的整体发展方向和所要追求的目标。愿景描绘的是:哪儿是组织的前进方向,什么是组织的图谋,或者组织希望将来如何被理解。作为现代领导理论最具魅力的领导方式,愿景规划的领导必须具备相当的远见卓识和高度的想象力。

8.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期望组织及其员工如何运作的指导原则或行为准则。它反映和增强组织所渴望的文化,以适当的方式,支持和指引每一位员工做决定,帮助组织完成其使命,达成其愿景。价值观必须以高层领导的行动和行为作为支持,并体现于组织全体人员的言行举止中。

9.组织文化

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性格特征,即个性,每个组织也同样有其个性,我们称之为组织文化。它是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和信念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对组织文化完整的定义是:组织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形成的,为本组织所特有的,且为组织多数成员共同遵循的宗旨(使命)、最高目标(愿景)、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价值观)等的总和及其在企业活动中的反映。

卓越绩效评价要点

卓越绩效评价是一种诊断式的评价,既包括对组织的优势和改进机会的定性评价部分,又包括总分为1000分的定量评价部分,以便全方位、平衡地诊断评价组织经营管理的成熟度。这两部分的评价相互关联,定性评价是定量评价的依据,而定量评价是定性评价的度量。除了初期自我评价可能会仅使用定性评价外,在大多数实际评价中两者是联合使用的。

从评价的主体角色看,卓越绩效评价可分为第一方评价(自我评价)、第二方评价和第三方评价(质量奖评价);从评价的客体特征看,卓越绩效评价可分为资料评价(评价人员仅对反映组织过程和结果的书面资料进行评价)和现场评价(评价人员深入组织的运营现场进行评价);从评价人员的组织形态看,卓越绩效评价又可分为独立评价和合议评价(评价人员以团队的方式进行讨论,作出综合一致的团队评价结论)。

根据《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规定要求和被评价组织的信息,按过程、结果两种评分项进行评分时,需要注意以下要点:

1.对“过程”的评分要点

对“过程”的评分是指,评价组织为实现标准4.1~4.6中各评分项要求所采用的方法、展开和改进的成熟程度。用方法———展开———学习———整合四个要素评价组织的过程处于何种阶段。

“方法”评价要点:

(1)组织完成过程所采用的方式方法;

(2)方法对于标准评分项要求的适宜性;

(3)方法的有效性;

(4)方法的可重复性,是否以可靠的数据和信息为基础。

“展开”评价要点:

(1)为实现标准评分项要求所采用方法的展开程度;

(2)方法是否持续应用;

(3)方法是否使用于所有适用的部门。

“学习”评价要点:

(1)通过循环评价和改进,对方法进行不断完善;

(2)鼓励通过创新对方法进行突破性的改变;

(3)在组织的各相关部门、过程中分享方法的改进和创新。

“整合”评价要点:

(1)方法与在标准其他评分项中识别出的组织需要协调一致;

(2)组织各过程、部门的测量、分析和改进系统相互融合、补充;

(3)组织各过程、部门的计划、过程、结果、分析、学习和行动协调一致,支持组织的目标。

2.对“结果”的评分要点

结果是组织在实现标准4.7要求中得到的输出和结果。评价结果的要点为:

(1)组织绩效的当前水平;

(2)组织绩效改进的速度和广度;

(3)与适宜的竞争对手和标杆的对比绩效;

(4)组织结果的测量与在“组织概述”和“过程”评分项中识别的重要顾客、产品和服务、市场、过程和战略规划的绩效要求相链接。

卓越绩效评分过程

1.了解组织

评价人员通过撰写(对于自我评价)或阅读(对于外部评价)“组织概述”来了解组织的关键影响因素和所面临的挑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的环境

主要的产品和服务及其交付方式、途径,如直接交付、通过经销商等;

组织文化,组织的目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

员工的基本情况,包括教育水平、职位和年龄构成等,以及特别的职业健康和安全要求;

主要的技术和设备设施;

组织运营的法规和政策环境,包括环境、职业健康和安全、财务及产品的法规要求,以及认证、注册登记等方面的要求。

(2)组织的关系

组织机构和治理系统,董事会、高层领导和母公司之间的报告关系(适合时);

组织的主要顾客群和市场细分,它们对产品和服务的主要要求、期望及其差异点;

价值创造过程中供应商和经销商的角色,最重要的供应商和经销商类别,最重要的供应链要求;

与主要供应商和顾客的伙伴关系和沟通机制。

(3)组织面临的挑战

在所在行业内或市场中的竞争地位、规模和发展情况,竞争对手的数量和类型;

组织超越竞争对手、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正在影响组织竞争地位的主要变化;

行业内比较性和竞争性数据的获取资源,行业外类似过程比较性数据的获取资源,对获取数据方面的要求;

组织在关键业务、运营和人力资源方面所面临的战略挑战。

(4)绩效改进系统

聚焦绩效改进、指导系统评价和改进关键过程的总体方法,如精益生产、六西格玛等;

组织内学习和共享知识资产的总体方法。

2.逐项的定性评价

在了解组织的环境、关系、所面临的挑战和绩效改进系统后,评价人员根据评价准则、评价要点和指南,对各评分项的要求逐项评价,逐项写下定性的评语。每项评语应包括3个部分:

(1)观察到的事实。基于评价准则,组织所做的或没做的;

(2)实例。用于支持“观察到的事实”的典型例证;

(3)因此会有什么结果。对照关键因素、评价准则进行推论。

3.逐项的定量评价

在确定分数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应当评审评分项中的所有各方面,特别是对组织具有重要性的方面;

(2)给一个评分项评分时,首先判定哪个分数范围总体上“最适合”组织在本评分项上达到的水平。

(3)组织达到的水平是依据对四个过程要素、四个结果要素整体综合评价的结果,并不是专门针对某一要素进行评价或对每一要素评价后进行平均的结果;

(4)在适合的范围内,实际分数根据组织的水平与评分要求相近的程度来判定;

(5)“过程”评分项分数为50%,“结果”评分项分数为50%;

(6)当由若干评价人员进行合议评价时,按照如下合议原则:评分极差小于等于15%时,使用中间分;评分极差为20%或25%时,通过讨论决定或使用中间分;评分极差大于等于30%时,必须讨论决定。

4.综合评价

依据逐条评语,归纳编写“综合评价报告”,包括最重要的优势或出色的实践与结果,以及最显著的改进机会、担忧、弱项或差距。

评分项的得分百分比与该评分项的分值相乘,即为该评分项得分,并将所有评分项得分相加,即得出被评价组织的经营管理成熟度总分。在满分1000分的定量评分系统中,500分是一个基本成熟的等级。

如何进行自我评价

组织与人一样,也存在优势与不足。要想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组织必须不断地进行“自我省思”。只有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发扬优势,改进不足,才能实现组织的整体优化和持续发展。而自我评价正是组织审视自我,明确优势和发现改进机会的一个有效方法。

组织的自我评价是组织自觉地采用某种标准,对其活动和结果全面、系统、定期地进行评审的管理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自我改进,追求卓越。早在质量奖产生以前,已有不少组织自觉开展自我评价活动寻找当前存在的不足。但这些活动只是个别行为,其方法也缺乏系统性、科学性。直到质量奖的兴起,自我评价才真正具有了较强的生命力,得到了更多企业的重视和采用。而自我评价理论经过不断完善,也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方法体系。不少企业在申请质量奖的活动中发现,一旦自我评价形成常规,不仅对获奖有益,更重要的是为企业提供了一个自我学习和学习其他企业的机会和方法。

一、自我评价的一般流程

自我评价应当是包括“评价、改进、创新和分享”的“学习循环”,即:通过评价、找到改进和创新的机会并排出优先次序,配置资源予以实施,并在获得成效后组织内部分享、推广,然后回到新一轮的“学习循环”。

1.领导承诺和评价准则培训

首先,高层领导应明确对自我评价的主导责任,因为自我评价要求受评组织是活动的主体。同时还应当为高、中层领导和推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骨干人员安排导入培训,为随后的正式评价打下良好的基础。

2.策划和制定自我评价计划

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进行自我评价的合适区域。自我评价的开展范围既可以是整个组织,也可以是组织的一个部分,如一个部门、一个分厂等。

(2)选择进行自我评价的过程。自我评价是针对过程和结果的,开始时可以选择1~2个过程及其结果,做先导性试验。

(3)界定自我评价涉及到的单位或部门。因为过程通常是跨部门的,所以应当根据所选择的过程,来确定在对该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时需要哪些部门的配合。

(4)选择内部评审员,建立自我评价组。评审员可来自质量、设计、生产、人力资源、企管、财务、市场及办公室等部门。必要时聘请外部顾问参与、指导。

(5)制定自我评价的计划和指导方针。包括评价时间、场所、评价内容和评审员分工安排。

3.实施自我评价

按照“评分要点”和“评分过程”的要求,逐项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确定优势、改进机会以及分数,并提出综合性的自评报告,列出最重要的优势、最显著的改进机会,编写综合性的自我评价报告,附上详细的评分表。

组织可以按上述要求进行全面的详细评价,也可以仅进行定性评价而不进行定量评分,仅输出综合报告而不编写逐项的评语。

组织可以基于现状直接开展自我评价,也可以先组建材料编写组,收集材料、数据,提出初稿,作为正式评价的依据和参考。

4.制定改进和创新计划

在完成自我评价后,召开自我评价汇报后,向高层领导报告自我评价的过程和结果,讨论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的最重要优势及巩固措施,以及进一步发扬光大、分享、推广和创新、变革的可能性;

(2)组织的最显著改进机会和优先次序,以及如何配置人力物力资源,采取改进措施;

(3)卓越绩效模式的下一步推进计划。

5.实施改进和创新计划

建立改进团队,授予团队权限,并配置必要资源,实施改进和创新。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自我评价本身只是一项分析和评价的活动,不会导致组织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于发现的待改进领域,如果不采取任何改进措施,则自我评价是无效的。因此,组织必须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改进和创新计划,才能真正体现自我评价促进组织持续改进和创新,向着“卓越”目标迈进的特点。

6.分享、推广改进和创新成果

跟踪改进和创新计划的实施进展,验证改进和创新计划的效果,并将行之有效的改进和创新实践进行分享和推广。

二、自我评价应注意的事项

上一篇:商场促销活动主题下一篇:通信综合工区先进班组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