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悬空寺作文

2024-07-23

游悬空寺作文(精选9篇)

1.游悬空寺作文 篇一

在这个国庆小长假中,我去了很多景点,浙江省建德市大慈岩景区的“悬空寺”就是其中一个。

这天,阳光正强。我和妈妈坐在一辆上山索道的缆车上,这辆缆车上山要八分钟。往下看,脚底下便是万丈悬崖,一看就让人两腿发麻!从缆车上下来,我们来到了“悬空寺”前。

不愧是“悬空寺”,每走一步都让人害怕,真是“步步惊心”。我们脚下走的路,是在山边打几根木柱子,上面钉几块木板铺成的。每块木板之间都有一定的空隙,看去好像悬在空中。就连小亭子上的椅子,也感觉是悬在空中。走在这样的木板上,妈妈的腿一步一打颤。

走累了,妈妈和小弟弟在路边的“悬空椅”上坐了下来,身后便是“深渊”。爸爸拍了几张照,走过来,一屁股坐在那椅子上,使椅子猛烈一晃。这个时候,妈妈好似一匹受惊的马儿,拉起小弟弟的手就跑。妈妈受到了惊吓,竟坐在椅子上无声地抽泣起来!

下山路上,我们来到了铁索桥。

妈妈又不敢过了,我们却在上面玩得很开心!最后,在我们的鼓励下,妈妈终于迈出了第一步。本以为妈妈能顺利走过去,谁知才走出几步,好像腿有千斤重,她站着不动了。最终,妈妈还是退了回来……

这一次的旅游令我记忆深刻:悬空寺,真是太“悬”了!

2.壮观的悬空寺作文 篇二

于是,我就和妈妈说不想去了,妈妈说:“不行,来了就要每个地方都逛一遍,玩一遍嘛。要不以后就没有机会来了。”我听了只好和爸爸、妈妈一起进去了,我们走了没多远,就看到了从山脚下排到半山腰的游人。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妈妈告诉我:“由于悬空寺都是用木头打起来的,如果上去的人太多,就会增加悬空寺的负担,造成损坏。而且,悬空寺太陡、太窄,人多了容易出危险,要分批放人上去。所以,轮到我们还有很长的时间呢!”

我们等了很久很久,终于轮到我们了,我兴奋地跑了上去,可是到了上面,我发现那里的楼梯真的很高很陡,高的差不多有一个竖着的练习本那么高,而且木质地板一踩上去就嘎吱嘎吱得想。只要风一吹,就能看到一些支撑的柱子在摇晃。那里的楼梯很窄,每次只能下去一个人。所以,我要小心翼翼的一步一步地挪,生怕一不小心滚下去。

终于,我还是给自己壮胆鼓劲,走到了下面。回到平地上,我的两条腿都发软了。一个阿姨问我感觉怎么样?我说:“太可怕了,因为到了悬空寺最高的地方时,那里的风很大,旁边的栏杆很低。我们手紧紧地抓着栏杆向前走,一阵风吹过,我就一阵摇晃,所以我才觉得可怕呢!”

3.悬空的椅子600字作文 篇三

椅子?这是人们生活中熟知的东西,也是人们生活中供人休息的工具,在学校里上课时我们坐的是它;家中吃饭,写功课时也需要它;看!公园长椅上的人,脸上露出了解除疲劳的微笑;生活中处处有它的身影,他更是人们生活里、工作上的伙伴!我是一个爱动的人,坐在椅子上,脚一不小心就踢到了他的“腿”。你说,不仅我难受吧,他也疼,

小学生作文大全

为此十分“头疼”。一把椅子如果没有椅子的“腿”就不能让人坐在一个高度上呢?我冥思苦想,始终没有头绪。一次在科学课上,老师的一个实验让我豁然开朗。老师一手拿一张纸,两张纸中间隔着4、5厘米的距离,从中间吹,同学们都认为:两张纸会同时向外张。违背我们意愿的事发生了:两张纸竟合拢在一起了,还贴着。我们都惊异了,一连串的疑问涌上心头……

原来这是伯努利原理,这一实验让我产生了灵感。

方法一:如果椅子可以通过空气流动,而产生大气压力,用这大气把板凳面顶起,把大气变为椅子的支柱,让气压成为实体,就可以让人休息了。方法二:也可以像火箭的原理一样,下方装有高速旋转器,如成都华侨城的娱乐型风洞,能让板凳面浮起来。

我十分想亲手制作出它,可耐我的能力有限。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只要有奇思妙想、坚持不懈的精神,一切不无可能!

4.悬空寺导游词 篇四

悬空寺位于北岳恒山脚下。据说这是北魏时期一位叫了然的和尚所建。我们看到远方的悬崖峭壁上耸立着一座木质结构建筑,十分壮观。这便是悬空寺。

游客朋友们,这里山势陡峻,两边是如同斧劈刀削一般的悬崖,中间是悬空寺。我们抬头望上去,可以看见层层叠叠的殿阁,只有数十根木柱子把它撑住,看上去微微向前倾斜,就像瞬间就要塌下似的。据说李白游览后,在石崖上书写了“壮观”二字,可见其雄伟。

进入寺庙后,由楼梯可以攀登而上,一开始还并不觉得惊险。但一会儿通过楼宇之间的栈道时,大家会发现十分狭窄,只能一人通过,请大家不要推挤。寺中共有殿堂四十余处,最著名的就是三官殿。因为空间狭窄,寺中的佛像自然也就小了许多,但仍然被工匠雕刻得栩栩如生。雕梁画柱的飞檐上挂有惊鸟铃,在微风中发出清脆的铃声。

现在我们来到的殿阁就是著名的三官殿。殿内共有三尊佛像:中间为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左边为儒家创始人孔子,右边为道家鼻祖老子,三教供于一殿,在全国各地寺庙建筑中极为罕见。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于文化大同的崇高境界。

5.悬空寺导游词 篇五

现在,我们一起走近悬空寺。你瞧,只有三层高的寺庙,全部由木头搭建而成。在悬崖峭壁之间蜿蜒盘旋,显得十分高大雄伟。悬空寺创建于北魏后期,已经经历了1400多个年头,所以楼梯十分古老,大家一定要小心脚下,待会儿走到顶楼时,还会听到一些“嘎吱嘎吱”的响声。不过,没有关系,大家不用慌,悬空寺虽然看起来十分悬,但它的内部其实是由十多根坚固的石柱支撑着的,只要我们文明参观,安全是没有问题的。

现在,大家马上要走过一段木板路来到坚硬的石板路了。这段石板路上有8间房,是当地相信佛教的人每年进去拜菩萨的地方。如果你们想去拜拜,也可以进去体验一下。跨过门槛,就来到“密道”,这条路黑漆漆的,让人感觉可能有点阴森。但是,它可是一条近路哦。可以让我们快速地下到二楼。

大家跟紧了,拐一个弯后,我们就会看到悬空寺中最著名的那片竹瓦。每当天气晴朗,阳光普照时,竹瓦就显得金光闪闪,无比耀眼。我们今天很幸运,遇到一个大晴天,可以饱览竹瓦以及远处恒山上的美景呢!

6.山西悬空寺导游词 篇六

据说悬空寺是北魏时一位叫了然的和尚所建,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虽然历代都有重修,但原来的结构都没有改变。现存建筑是明、清两代修建后的遗物。悬空寺背西面东,像是悬在一幅巨大屏风中腰的一尊精巧、别致、玲珑剔透的玉雕。前人介绍悬空寺,概括为:“面对恒山,背倚翠屏;上载危岩,下临深谷;凿石为基,就岩起屋;结构惊险,造型奇特。”抬头望上去,但见层层叠叠的殿阁,只有十数根像筷子似的木柱子把它撑住。那大片的赭黄色岩石,好像微微向前倾斜,瞬间就要塌下似的。

虽然悬空寺给人的第一个印象是一栋[危楼],但出于好奇和[探险]的冲动,谁都愿意鼓起勇气踏上寺门。过了佛堂前面的平台后,踏上那连接殿宇之间的栈道,人们会不约而同地提起脚跟,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踩在木板上,好像走在刚结了冰的河面那样,生怕脚重,寺塌下来,自己做了[空中飞人];尤其是当你在楼上,沿着紧贴在崖壁的通道,由南往北走,通过一条栈道,走到北边的那座三层三檐的楼阁时,就会发现这里地势已相当高。往上望,“上载危岩”;往下看,“下临深谷”,脚下的楼板又有晃动的感觉,真是惊心动魄,惊险之至。然而,脚板底下的木板虽然吱吱作声,而贴在岩石上的楼台,却岿然不动……“铁扁担”把楼阁横空架起来到三官殿,才叫人松了一口气。这是全寺两座最大的建筑物,大殿的后面挖了很多石窟,变成了一半房子一半洞的特有建筑形式。原来,当年的建筑者,就已经懂得向岩壁要空间的道理了。

侧身探头向外仰望,但见凌空的栈道只有数条立木和横木支撑着。这些横木又梁叫做“铁扁担”,是用当地的特产铁杉木加工成为方形的木梁,深深插进岩石里去的。据说,木梁用桐油浸过,所以不怕被白蚁咬,还有防腐作用。这不正是修筑栈道的[古方]吗?看来,悬空寺就是用类似筑栈道的方法修建的,而阁楼的底座便铺设在许多铁扁担上。

其实,悬空寺之所以能够悬空,除了藉助“铁扁担”之力以外,立木(即柱子)也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些立木,每条柱的落点都经过精心计算,以保证能把整座悬空寺支撑起来。据说,有的木柱起承重作用;有的是用来平衡楼阁的高低;有的要有一定重量加在上面,才能够发挥它的支撑作用,如果空无一物,它就无所借力而[身不由己]了。此外悬空寺另一部分则利用突出的岩石作为它的基础。在寺的栈道石壁上,刻有“公输天巧”四个大字,赞赏悬空寺的建造技艺。公输就是鲁班,也叫公输班,春秋战国时代人,被认为是建筑工匠的祖师爷。这四个字是说,这座建筑物简直是鲁班那样巧夺天工的匠师所为。当地有一句形容此寺惊险的民谣:“悬空寺,半山高,三根马尾空中吊。”当人们仔细观察,了解了它的结构原理后,对古代匠师的智慧,不得不由衷地发出感叹和敬佩了。

但是,除了因地制宜之外,到底还有其它什么缘故要把悬空寺建在这千尺峭壁上呢?原来,以前这里是南去五台、北往大同的交通要道,悬空寺建在这里,可以方便来往的信徒进香。其次,浑河河水从寺前山脚下流过,常常暴雨成灾,河水泛滥,人们以为有金龙作祟,便想到建浮屠来镇压,于是就在这百丈悬崖上悬空修建了寺院。

寺中共有殿堂40余处,都是木结构,其位置部署,对称中有变化,分散中有联络。寺南北各有一座三檐歇山顶,危楼耸起,对峙而立,从低向高,三层叠起。虽离地百余尺,附于绝壁上,但仍有三面环廊围抱。六座殿阁,相互交叉,飞起栈道相连,高低相错,用楼梯沟通,曲折迂回,参差有致,高下错落,虚实相交。整个寺庙,错综而不合零乱,交叉而不失严谨,似虚而实,似危实安,实中生巧,危里见俏,构思布局妙不可言,一种在国内其它寺庙中体会不到的危险感会紧紧地抓住游人的猎奇心理。游人们在廊栏间行走,如行迷宫,甚至会找不到出路。这正是其建筑构思的一个特色,既不呆板,又不零乱,给人以曲折玄妙之感。寺正室(殿阁)坐西朝东,寺大门向南。

正室背依恒山西峰翠屏山,面对东峰天峰岭。全寺建筑分三组,先为三宫殿,再为三圣殿,最后为三教殿。别看轻这殿宇小巧玲珑,内里却大有乾坤。寺内塑像颇多,并有各种铜铸、铁铸、泥塑、石雕像80尊。由于这些殿堂进深都较小,殿内的塑像形体也相对缩小,但比例适度,表情丰富,很有艺术价值。进山门,迎面是座双层楼阁,院内两座危楼对峙,既是碑亭,又是门楼、山门两侧是两座方形耳阁为钟鼓楼。这组建筑以三宫殿为主体,是奉祀道教之所。殿内几座塑像都是墨面乌眉,衣袖带风,似有飘飘欲仙之意。中间一组是以三圣殿为主,这是释迦牟尼的“佛国”,三圣殿内的释迦、韦驮、天女等塑像,端庄正坐,两旁弟子拱手侍立,给人以出世之感,形体丰满,神态感人,是悬空寺内彩塑中的佼佼者。更为特殊的是地处悬空寺最高层的三教殿内,释迦牟尼、老子、孔子的塑像共居一室,耐人寻味。佛教、道教、儒教始祖同居一室,确不多见。这或许是宗教斗争激化的北朝佛、儒、道三教合作建寺的产物,也无从可得。

这里的山势好像一口挂起来的锅一样,中间凹了进去,而悬空寺恰好建在锅底。这种有利的位置,使得塞外凛烈的大风不能吹袭悬空寺。此外,寺院前面的山峰又起了遮挡烈日的作用;据说,在夏天的时候,每天只有3个小时的阳光照射悬空寺,难怪它能够历经了千多年风雨甚至地震,迄今仍然牢牢地紧贴在峭壁上。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他的游记中将悬空寺称为天下巨观,并对整个寺庙建筑、部署作了极高的评价。

7.悬空寺的导游词例文 篇七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您在这个吉祥美好的日子,光临中华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

莽莽苍苍蜿蜒起伏的北岳恒山,有许多奇特的景观,古有“恒山十八景”之说,其中最负盛名便是建于北魏后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悬空寺。

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金、明、清均有重修,现为明清建筑风格,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建筑具有险、奇、巧的特点,共有楼阁40余间,从低到高三层迭起,最高处三教殿距峡谷深处的高度曾为90余米,由于1500余年峡谷河床沙石沉积,现高度仅为45米,但站在三教殿仍有身临险境的感觉。这座纯木构建筑,瞩目远望,仿佛是一幅玲珑剔透的浮雕,大有凌空欲飞之势,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民间道:“悬空寺,半天高,三尺马尾空中吊”,大诗人李白则用“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来形容之。据史料记载,初建时,寺院高出地面近百米,而支撑寺院的仅仅是十几根碗口粗的柱子。悬空寺为什么建在这悬崖峭壁之上而不与地相接?据史料记载,南北朝时期,随着政治势力分裂,道教也分为南北天师道场。北魏时期,太武帝拓跋焘崇信道教,曾一度灭佛兴道,并且迎请嵩山道士寇谦之来京都平城设立道坛。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孝文帝拓跋宏下诏将天师道场移到恒山,就在当年,按照寇谦之道长“上延霄客,下绝嚣浮”的遗训修建了“崇虚寺”,后来人们根据崇虚寺建筑悬空的特点,改称如今的“悬空寺”。

悬空寺以西为正,大门朝南,整个建筑由南向北扩建而成,越往北走地势相对越高越狭窄。寺院由三部分组成,每部分都有一座三层式的楼阁,内设悬梯连接。第一部分是一个标准的寺院布局,由于建于悬崖峭壁之间,所以将一个平面的寺院布局立体化了。第一层是禅堂;第二层是大雄宝殿的两个配殿,为比肩式楼阁。真正体现“悬”的地方是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两座楼之间飞架悬空栈道连接,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插入岩石里的横梁使用当地产铁杉,事先用桐油浸过,起到防虫防腐作用。之前先将木楔置于洞内,后将横梁插入,因石洞口小肚大,外边用力越大里边咬合就越紧,这样固定的横梁就把压力传到了岩石上。在横梁的下面用木柱支撑,这些木柱长短不一,有的着力,有的则虚设,甚至可以晃动,根本不受力,悬空寺像这样形似虚设、可以晃动的支柱有十多根。当然,这些虚柱不仅仅是作为装饰用的,一般情况下并不吃力,一旦承重压力增大,就起到一柱顶千斤的作用,从而使悬空寺形成一座似虚而实、似危而安、危中见俏的奇特建筑

悬空寺的选址充分显示出它的合理性,没有花费巨大的劳力去改造地貌,而是因地制宜,巧妙地利用峭壁的凹凸部分依势造殿,显示出各殿阁的主次错落和强烈的节奏感。寺庙建筑半藏绝壁之中,上有巨崖掩护,两旁又有突出的石壁遮挡,下雨时雨水顺崖而下,正好滴在寺庙前檐流入峡谷,避开了雨水对殿宇的侵蚀;山风吹来两旁突出石壁减缓风势,减少对寺庙威胁。另外,对面高耸的恒山主峰天峰岭遮挡太阳,相对缩短了寺庙的光照时间,就是日照时间最长的夏至时节,每天也只有三四个小时。这些因素是悬空寺巍然屹立1500多年,仍然保持原有风采的重要原因。

悬空寺不仅以建筑奇巧着称于世,最主要的就是反映了“三教合一”的宗教思想。全寺共有大小殿宇40间,其中最着名的就是“三教殿”。三教殿是体现“三教合一”的典型殿阁,位于悬空寺第三部分最上层。三位教主共聚一堂,中间为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左边为儒家创始人孔子,右边为道家鼻祖老子,三教供于一殿,在全国各地寺庙建筑中极为罕见。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民族共融,世界大同的崇高境界。

悬空寺不仅外形美观,转折升降的木梯上也同样具有艺术价值。木梯上用铁钉组成数十种莲花状的图案,如繁星灿烂,似铁水迸溅,令人赏心悦目,堪称古寺一绝。既起到保护木板和装饰的作用,又赋予了深刻的寓意。香客进寺,踏步而上,可谓“步步登莲,吉祥如意”。集实用、装饰、宗教价值于一身,可见古代建筑工匠的良苦用心。

全寺共有铜铸、铁铸、木雕、石刻、脱纱等塑像80余尊,其中最突出的是大雄宝殿内的3尊脱纱佛像。其做法先用胶泥塑成泥胎,再用南方生产的麻(也叫夏布)一层层地裹,裹到一定成型的厚度,再磨光、油漆、上彩、贴金。塑完后把里边的泥胎从底部掏出,整个塑像形成空壳,高度达50厘米的塑像,净重不超过3公斤,为悬空寺塑像中的一绝。

8.游悬空寺作文 篇八

红云山悬空寺位于陕北榆林市城南约55公里的陌崖底村西之西夏罗兀城遗址山崖上,作为陕北境内规模较大的宗教活动场所,其已历经数百年的宗教传承,于确定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榆林市志记载,罗兀城悬空寺石窟,宋代即凿有石窟,屯兵防守罗兀城。元代,石窟改建为寺观,称悬空寺。悬空寺现有大小石窟17处,以万佛洞窟规模最为庞大。万佛洞内宽12。7米,深13。5米,高5。1米。窟中有左右两个四方形石柱作为主要的支撑体,石柱周长均为8。8米。洞内现残存壁画约160平米左右,包括左右石柱正面的僧人、供养画像各1幅;石柱内侧的朝元图2幅;以及石柱外侧与背面和北壁的万尊佛像彩绘。石窟内壁画,绘制于明代,内容丰富、构图严谨、线条流畅、设色典雅,所描绘形象栩栩如生、千姿百态、极为优美,可为观者提供美的艺术享受。其艺术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绘画技法的娴熟性

作为寺庙壁画,万佛洞石窟壁画的绘画技法有着极高的艺术表现手法,有着娴熟的绘画技巧。首先,它的造型准确,具有高超的写实性。画在方形石柱正面的僧人图,是该洞内写实手法较完善的一幅作品。画面中,僧人身着红色僧衣,外搭黄色袈裟,手捻佛珠,面容安详中正,盘腿而坐,面部胡茬清晰可见,具有高度的写实性。其次,该处壁画用线古法,铁线描及兰叶描两种线条交替出现,显现出生动、流畅、刚劲的线条样式。线描技巧手法老练、纯熟,把线的表现力发挥到了极致。在其南柱内侧面的朝元图(图1)中,虽然人物众多,但在线条多而不乱,流畅生动,体现了众仙朝圣的衣袂飘飘。再从壁画用色上分析,该处壁画设色典雅,用色遵从古代壁画的用色习惯,以青、黄、赤、白、黑作为主要的色彩,以青绿色和白色为主调,施以朱红作为点缀。设色运用国画工笔重彩的染色手法,层层渲染,厚涂处色彩沉稳典雅,薄处色彩细腻且变化丰富,体现了高超的色彩控制能力,营造出典雅的色彩意境。

二、万佛生动的观赏性

万佛洞壁画除了具有高超的绘画技巧以外,从它的整体壁画可见其具有“致广大、尽精微”的营造理念,展示了千佛生动的观赏性。首先,从该处壁画构图分析,整处壁画构图密实饱满、严谨规整,以中国传统绘画的全景式、罗列式的构图形式为主,运用了对称、整齐、均衡的构图理念。画面虽内容众多、结构复杂,但画面满而不乱,秩序井然,体现了统一而富有变化的审美观赏性。以其北壁万佛图(图2)为例,万尊佛像有序排列。一尊尊佛像,袈裟颜色或是青绿、或是朱红、或是灰白;面部表情或是微笑、或是肃穆、或是平和,在统一的罗列与线条造型中又具有细微的丰富变化,给人予生动美的观赏性。其次,从该处壁画人物形象描绘分析,虽涉及佛、道、儒及普通信众形象近百之多,但毫无雷同感。细看对这些形象的刻画,佛陀、菩萨潇洒自得;罗汉、僧侣温婉平实;天王、力士孔武有力;玉女、侍者青春调皮;居士、信众虔诚恭敬。这些形象生动的刻画,营造了一个万佛生动的世界,给予了无限的艺术观感。

三、内容题材的丰富性

陕北地区的古寺庙壁画,现留存较多,多见于明、清痕迹,内容多以水陆法会作为主要的.题材,兼具佛道和民间信仰的主要神祗。壁画中,僧侣、道士相互对应;菩萨、神仙交相辉映;天王、力士交错出现,刻画了一幕生动的众生人物形象。除了对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外,该处壁画中还有对珍奇异草、亭台楼榭、山水大川以及飞禽走兽的细致描绘。在其石柱内侧的朝元图中,有对龙、老虎、豹子、麒麟等多种动物形象的传神描绘,笔法细密、精到,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纵观全国范围内的水陆法会壁画图,其内容多以神像人物为主要描绘对象,而此处在众仙形象中穿插出现的各类奇珍异草和动物形象,不仅拓展了画面内容题材宽度,更丰富了其画面的观赏性,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四、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兼容性

儒、释、道是支撑中国文化精髓的三个领域,千百年来,三者相互作用与制约,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根基。自唐以来,在以佛教主尊为主的内容上,增加了道教和各类民俗信仰图像,儒释道充分结合,形成一套完整的信仰体系。在万佛洞壁画北石柱的正面壁画的帝君图(图3)中,佛祖中立盘坐须弥,左位孔子、右位老子交相辉映,其余侍者,或为佛家弟子或为道教信徒,在同一画面中,展示了佛、儒、道三者的共存,是三教合一的典型内容。其中孔子和老子的形象出现在寺庙壁画中,在陕北区域内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寺庙宗教壁画中是不多见的。此外,石柱内侧的朝元图亦是儒释道结合的有利证据。画面中,既有众佛教中的菩萨罗汉,亦有道教中的神仙老君更有帝王将相的形象。在这些丰富的人物形象中,或归属于佛、或归属于道,已难以分清其本质的信仰归属,这也大大地反映了儒释道三种精神在民间的结合与兼容。

9.悬空寺导游词 篇九

悬空寺导游词一

悬空寺位于山西省浑源县,是在悬崖上凿洞,插入木梁,寺的一部分建筑就架在这一根根木梁之上,另一部分则利用突出的岩石作为它的基础。游人在远处见不到这些木梁,却见到不少细木斜顶住寺的底层。游人会想:这些颤颤悠悠的木柱能顶得住这样一座寺庙吗?当人们仔细观察,发现承受重量的除了木柱外,还有那些插入岩石的巨大木梁后,对古代匠师的智慧,不得不由衷地发出感叹和敬佩了。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后期,距今约1400年。历代都重修,但原来的结构都没有改变。

前人介绍悬空寺,概括为:“面对恒山,背倚翠屏;上载危岩,下临深谷; 凿石为基,就岩起屋;结构惊险,造型奇特。”

进寺后,有楼梯可攀登上楼,这里并不显得多么惊险,但当你在楼上,然后沿着紧贴在崖壁的通道,由南往北走,通过一条栈道,走到北边的那座三层三檐的楼阁时,就会发现这里地势已相当高。往上望,“上载危岩”;往下看,“下临深谷”,脚下的楼板又有晃动的感觉,真是惊心动魄,惊险之至。建在崖壁上的殿堂进深都较小,殿内的塑像形体也相对缩小,但比例适度,表情丰富,很有艺术价值。寺中共有殿堂40余处,都是木结构,其位置部署,对称中有变化,分散中有联络。游人们在廊栏间行走,如如迷宫,甚至会找不到出路。这正是其建筑构思的一个特色,既不呆板,又不零乱,给人以曲折玄妙之感.在寺的栈道石壁上,刻有“公输天巧”四个大字,赞赏悬空寺的建造技艺。公输就是鲁班,也叫公输班,春秋战国时代人,被认为是建筑工匠的祖师爷。这四个字是说,这座建筑物简直是鲁班那样巧夺天工的匠师所为。接下来是自由行动时间,大家请各自参观,请保持好卫生,下午两点后在此集中,谢谢大家!

悬空寺导游词二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您在这个吉祥美好的日子,光临中华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

莽莽苍苍蜿蜒起伏的北岳恒山,有许多奇特的景观,古有“恒山十八景”之说,其中最负盛名的便是建于北魏后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的悬空寺。

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金、明、清均有重修,现为明清建筑风格,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建筑具有险、奇、巧的特点,共有楼阁40余间,从低到高三层迭起,最高处三教殿距峡谷深处的高度曾为90余米,由于1500余年峡谷河床沙石沉积,现高度仅为45米,但站在三教殿仍有身临险境的感觉。这座纯木构建筑,瞩目远望,仿佛是一幅玲珑剔透的浮雕,大有凌空欲飞之势,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民间道:“悬空寺,半天高,三尺马尾空中吊”,大诗人李白则用“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来形容之。

据史料记载,初建时,寺院高出地面近百米,而支撑寺院的仅仅是十几根碗口粗的柱子。那么悬空寺为什么建在这悬崖峭壁之上而不与地相接?据史料记载,南北朝时期,随着政治势力的分裂,道教也被分为南北天师道场。北魏时期,太武帝拓跋焘崇信道教,曾一度灭佛兴道,并且迎请嵩山道士寇谦之来京都平城设立道坛。在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孝文帝拓跋宏下诏将天师道场移到恒山,就在当年,按照寇谦之道长“上延霄客,下绝嚣浮”的遗训修建了“崇虚寺”,后来人们根据崇虚寺建筑悬空的特点,改称如今的“悬空寺”。

悬空寺以西为正,大门朝南,而整个建筑由南向北扩建而成,越往北走地势相对越高越狭窄。寺院主体由三部分组成,每部分都有一座三层式的楼阁,内设悬梯连接。第一部分是一个标准的寺院布局,由于建于悬崖峭壁之间,所以将一个平面的寺院布局立体化了。第一层是禅堂;第二层是大雄宝殿的两个配殿,为比肩式楼阁。真正体现“悬”的地方是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两座楼之间飞架悬空栈道连接,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插入岩石里的横梁使用当地产铁杉,事先用桐油浸过,起到防虫防腐作用。之前先将木楔置于洞内,后将横梁插入,因石洞口小肚大,外边用力越大里边咬合就越紧,这样固定的横梁就把压力传到了岩石上。在横梁的下面用木柱支撑,这些木柱长短不一,有的着力,有的则虚设,甚至可以晃动,根本不受力,悬空寺像这样形似虚设、可以晃动的支柱有十多根。当然,这些虚柱不仅仅是作为装饰用的,一般情况下并不吃力,一旦承重压力增大,就起到一柱顶千斤的作用,从而使悬空寺形成一座似虚而实、似危而安、危中见俏的奇特建筑

悬空寺的选址充分显示出它的合理性,没有花费巨大的劳力去改造地貌,而是因地制宜,巧妙地利用峭壁的凹凸部分依势造殿,显示出各殿阁的主次错落和强烈的节奏感。寺庙建筑半藏绝壁之中,上有巨崖掩护,两旁又有突出的石壁遮挡,下雨时雨水顺崖而下,正好滴在寺庙前檐流入峡谷,避开了雨水对殿宇的侵蚀;山风吹来两旁突出的石壁减缓了风势,减少了对寺庙的威胁。另外,对面高耸的恒山主峰天峰岭遮挡太阳,相对缩短了寺庙的光照时间,就是日照时间最长的夏至时节,每天也只有三四个小时。这些因素是悬空寺巍然屹立1500多年,仍然保持原有风采的重要原因。

悬空寺不仅以建筑奇巧著称于世,最主要的就是反映了“三教合一”的宗教思想。全寺共有大小殿宇40间,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三教殿”。三教殿是体现“三教合一”的典型殿阁,位于悬空寺第三部分的最上层。三位教主共聚一堂,中间为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左边为儒家创始人孔子,右边为道家鼻祖老子,三教供于一殿,在全国各地寺庙建筑中极为罕见。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民族共融,世界大同的崇高境界。

悬空寺不仅外形美观,转折升降的木梯上也同样具有艺术价值。木梯上用铁钉组成数十种莲花状的图案,如繁星灿烂,似铁水迸溅,令人赏心悦目,堪称古寺一绝。既起到保护木板和装饰的作用,又赋予了深刻的寓意。香客进寺,踏步而上,可谓“步步登莲,吉祥如意”。集实用、装饰、宗教价值于一身,可见古代建筑工匠的良苦用心。

全寺共有铜铸、铁铸、木雕、石刻、脱纱等塑像80余尊,其中最突出的是大雄宝殿内的3尊脱纱佛像。其做法先用胶泥塑成泥胎,再用南方生产的麻(也叫夏布)一层层地裹,裹到一定成型的厚度,再磨光、油漆、上彩、贴金。塑完后把里边的泥胎从底部掏出,整个塑像形成空壳,高度达50厘米的塑像,净重不超过3公斤,为悬空寺塑像中的一绝。

【游悬空寺作文】推荐阅读:

最新恒山悬空寺导游词08-14

上一篇:中国近现代史重要历史事件时间表下一篇:戏曲文化进校园 谭艺凡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