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技术中心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共8篇)
1.企业技术中心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一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我国将支持重点用能企业实施信息化改造,通过对企业能源生产、输配和消耗实施动态监控和管理,改进和优化能源平衡,提高企业能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总结完善钢铁企业能源管控中心实践经验,逐步开展有色金属、化工、建材、造纸等行业企业能源管控中心推广实施方案。“十二五”期间,支持一批电解铝、铜冶炼、铅锌冶炼、镁冶炼大中型企业,年耗能30 万吨标准煤以上的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等大中型企业,年产100 万吨水泥企业和大型玻璃企业,以及大中型造纸企业建设企业能源管控中心。加强对能源管控中心项目建设的监督管理,组织项目实施情况检查,对项目节能效果进行后评估。
到2015 年,有色金属、化工、建材大中型企业能源管理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企业能源管控中心建设节能贡献率达到5%以上。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另:提供国家发改委甲、乙、丙级资质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政府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第一章 研究概述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目标 第二节 研究的内容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数据来源 第五节 研究结论
一、市场规模
二、竞争态势
三、行业投资的热点
四、行业项目投资的经济性
第二章 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总论 第一节 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背景
一、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名称
二、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承办单位
三、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主管部门
四、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拟建地区、地点
五、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和法人代表
六、研究工作依据
七、研究工作概况 第二节 可行性研究结论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政府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一、市场预测和项目规模
二、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供应
三、选址
四、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工程技术方案
五、环境保护
六、工厂组织及劳动定员
七、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建设进度
八、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九、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财务和经济评论
十、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第三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第四节 存在问题及建议
第三章 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投资环境分析 第一节 社会宏观环境分析
第二节 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相关政策分析
一、国家政策
二、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行业准入政策
三、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行业技术政策 第三节 地方政策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政府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第四章 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第一节 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提出的背景
一、国家及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行业发展规划
二、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发起人和发起缘由 第二节 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发展概况
一、已进行的调查研究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及其成果
二、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三、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四、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建议书的编制、提出及审批过程
第三节 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现状与差距
二、发展趋势
三、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四、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第四节 投资的必要性
第五章 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 国内生产企业现状
一、重点企业信息
二、企业地理分布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政府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三、企业规模经济效应
四、企业从业人数
第二节 重点区域企业特点分析
一、华北区域
二、东北区域
三、西北区域
四、华东区域
五、华南区域
六、西南区域
七、华中区域
第三节 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一、产品竞争策略
二、价格竞争策略
三、渠道竞争策略
四、销售竞争策略
五、服务竞争策略
六、品牌竞争策略
第六章 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行业财务指标分析参考 第一节 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行业产销状况分析 第二节 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行业资产负债状况分析 第三节 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行业资产运营状况分析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政府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第四节 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行业获利能力分析 第五节 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行业成本费用分析
第七章 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行业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第一节 市场调查
一、拟建 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产出物用途调查
二、产品现有生产能力调查
三、产品产量及销售量调查
四、替代产品调查
五、产品价格调查
六、国外市场调查
第二节 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行业市场预测
一、国内市场需求预测
二、产品出口或进口替代分析
三、价格预测
第三节 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行业市场推销战略
一、推销方式
二、推销措施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政府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三、促销价格制度
四、产品销售费用预测
第四节 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一、产品方案
二、建设规模
第五节 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产品销售收入预测
第八章 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建设条件与选址方案 第一节 资源和原材料
一、资源评述
二、原材料及主要辅助材料供应
三、需要作生产试验的原料
第二节 建设地区的选择
一、自然条件
二、基础设施
三、社会经济条件
四、其它应考虑的因素 第三节 厂址选择
一、厂址多方案比较
二、厂址推荐方案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政府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第九章 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应用技术方案 第一节 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组成 第二节 生产技术方案
一、产品标准
二、生产方法
三、技术参数和工艺流程
四、主要工艺设备选择
五、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
六、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 第三节 总平面布置和运输
一、总平面布置原则
二、厂内外运输方案
三、仓储方案
四、占地面积及分析 第四节 土建工程
一、主要建、构筑物的建筑特征与结构设计
二、特殊基础工程的设计
三、建筑材料
四、土建工程造价估算 第五节 其他工程
一、给排水工程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政府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二、动力及公用工程
三、地震设防
四、生活福利设施
第十章 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第一节 建设地区的环境现状
一、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的地理位置
二、地形、地貌、土壤、地质、水文、气象
三、矿藏、森林、草原、水产和野生动物、植物、农作物
四、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以及重要政治文化设施
五、现有工矿企业分布情况
六、生活居住区分布情况和人口密度、健康状况、地方病等情况
七、大气、地下水、地面水的环境质量状况
八、交通运输情况
九、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污染、破坏现状资料
十、环保、消防、职业安全卫生和节能
第二节 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一、主要污染源
二、主要污染物
第三节 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拟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政府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第四节 治理环境的方案
一、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对周围地区的地质、水文、气象可能产生的影响
二、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对周围地区自然资源可能产生的影响
三、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对周围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等可能产生的影响
四、各种污染物最终排放的治理措施和综合利用方案
五、绿化措施,包括防护地带的防护林和建设区域的绿化 第五节 环境监测制度的建议 第六节 环境保护投资估算 第七节 环境影响评论结论 第八节 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一、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
二、职业安全卫生主要设施
三、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机构
四、消防措施和设施方案建议
第十一章 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 第一节 企业组织
一、企业组织形式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政府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二、企业工作制度
第二节 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一、劳动定员
二、年总工资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
三、人员培训及费用估算
第十二章 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第一节 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实施的各阶段
一、建立 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实施管理机构
二、资金筹集安排
三、技术获得与转让
四、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
五、施工准备
六、施工和生产准备
七、竣工验收
第二节 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实施进度表
一、横道图
二、网络图
第三节 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实施费用
一、建设单位管理费
二、生产筹备费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政府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三、生产职工培训费
四、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
五、勘察设计费
六、其它应支付的费用
第十三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一节 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总投资估算
一、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二、流动资金估算 第二节 资金筹措
一、资金来源
二、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筹资方案 第三节 投资使用计划
一、投资使用计划
二、借款偿还计划
第十四章 财务与敏感性分析 第一节 生产成本和销售收入估算
一、生产总成本估算
二、单位成本
三、销售收入估算 第二节 财务评价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政府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第三节 国民经济评价 第四节 不确定性分析
第五节 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
一、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影响
二、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与当地科技、文化发展水平的相互适应性
三、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与当地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相互适应性
四、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与当地居民的宗教、民族习惯的相互适应性
五、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影响
六、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的国防效益或影响
七、对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的影响
第十五章 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不确定性及风险分析 第一节 建设和开发风险 第二节 市场和运营风险 第三节 金融风险 第四节 政治风险 第五节 法律风险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政府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第六节 环境风险 第七节 技术风险
第十六章 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一节 我国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我国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二、促进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行业发展的对策 第二节 我国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三节 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行业投资机会及发展战略分析
一、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二、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行业总体发展战略分析 第四节 我国 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行业投资风险
一、政策风险
二、环境因素
三、市场风险
四、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行业投资风险的规避及对策
第十七章 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政府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第一节 结论与建议
一、对推荐的拟建方案的结论性意见
二、对主要的对比方案进行说明
三、对可行性研究中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
四、对应修改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提出修改意见
五、对不可行的项目,提出不可行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
六、可行性研究中主要争议问题的结论
第二节 我国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行业未来发展及投资可行性结论及建议
第十八章 财务报表 第一节 资产负债表 第二节 投资受益分析表 第三节 损益表
第十九章 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投资可行性报告附件 1、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位置图 2、主要工艺技术流程图 3、主办单位近5 年的财务报表、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所需成果转让协议及成果鉴定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政府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北京智博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总平面布置图 6、主要土建工程的平面图 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摘要表、有色金属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投资概算表 9、经济评价类基本报表与辅助报表 10、现金流量表 11、现金流量表 12、损益表、资金来源与运用表 14、资产负债表 15、财务外汇平衡表 16、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17、流动资金估算表 18、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19、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估算表 20、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21、总成本费用估算表、产品销售(营业)收入和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表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政府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2.企业技术中心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二
制造业是贵州工业的主体, 其中的原材料、烟酒等产业已经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机械、冶金、化工、烟酒、食品及制药为主的传统产业和三线建设时期建立起来的航天、航空、电子三大军工基地, 构成了全省工业发展的基础, 为贵州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经过50多年的发展, 在贵州的工业体系中, 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已达到63.74%;制造业企业占全省工业企业总数的63.1%, 从业人数占到工业从业人员总数的62.2%。但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 贵州传统制造业比重过高、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日趋严重, 导致企业市场创新能力低, 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差, 生产成本高, 经营管理效率低, 经济效益不突出, 极大地制约了贵州经济的快速发展。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制造业, 已成为促进和加快贵州省制造业发展, 提高创新能力和经济效益, 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紧迫任务。
信息化是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 在设计分析、生产控制、计划管理、销售供应等环节运用信息化技术, 将提高生产技术指标, 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 国际国内制造业发展的经验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加快信息技术推广应用, 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水平、提高制造业整体竞争力的需要;同时也是发展先进制造业、加速推进贵州省工业化进程, 实现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必然选择。
据《贵州省统计年鉴》资料显示, 2011年全省规模以上非公有制经济企业3 500家, 其中中小企业数占99.5%;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 799.19 (100百万元) , 其中中小企业2 404.53 (100百万元) , 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0%。中小企业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扩大就业机会、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一支主要力量。
目前, 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悄然地改变着国内广大中小企业的生存和运营模式, 中小企业推进信息化, 可以为企业节约大量成本, 使企业员工提高工作效率以及规范企业的多层次全方位管理, 在企业与外界之间, 它可帮助企业实现电子商务模式, 以此拓宽交流范围, 缩短交流的时间、丰富交流方式, 并可协助维护企业与社会之间良好的关系。
2 需求分析
贵州省中小企业主要分布在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优势原材料、烟酒、民族制药和特色食品加工等重点行业。由于受资金、规模、从业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影响, 发展一直受到很多制约, 融资难、销售难、留人难、生存难, 使得中小企业在成长路上步履艰难。我省中小企业在销售网络、品牌、宣传、人才、资金等诸多方面处于劣势, 现在普遍的状况是:市场开拓能力弱、资金紧缺、技术创新能力弱、人才匮乏、信息闭塞、管理落后。如何能够克服上述困难的中小企业才能够成长壮大起来, 如何帮助这些中小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 对于贵州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来讲至关重要。
目前, 贵州省中小企业工业产品设计分析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况大致分布如下:
(1) 应用得不错的企业:目前达到这种水准的中小企业实在太少了, 不到10%。而且大多还是只取得了局部的成功, 整体成功的比例更小。
(2) 用不好:约10%的企业用不好, 这是需求问题, 企业没有足够的准备来应对应用新技术之后的适应性问题, 效益无法得到体现。许多企业上了信息化系统, 不但没有为企业带来效益, 反而还要花钱养活它。
(3) 不会用:约20%的企业不会用, 这是人才问题, 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信息应用的人才, 很多人对计算机、信息化有畏惧心理, 导致很多企业面对信息化系统束手无策, 无从下手, 只好放弃。
(4) 用不起:约20%的企业用不起, 这是成本问题, 信息化相关工作和种类软硬件、设备价格不菲, 很多企业望而却步。
(5) 不想用:约20%的企业不想用, 这是意识问题, 企业没有意识到信息化能够带来的好处和变化。
(6) 暂不需要:约20%的企业暂时不用信息化也可以做得很好, 即使做了信息化也产生不了太大的效益, 企业暂时不需要。
因此, 贵州省中小企业在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开发过程信息技术的实施成本和风险较大;软件跟不上企业的变化;信息资源和信息渠道的利用率不高。而贵州省中小企业工业产品设计分析技术服务平台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新产品开发、新工艺改进的难处, 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 因此帮助中小企业以较低成本实现信息化即是平台的主要工作。
3 技术可行性
贵州省中小企业工业产品设计分析技术服务平台已建立了贵州省中小企业产品开发技术需求信息库, 采集了全省300多家中小企业的技术需求和技术难题信息, 并根据贵州省“十二五”规划方案和贵州省科技支撑工业十大产业振兴实施方案提出了当前我省电力产业、煤炭产业、装备制造业、冶金产业、有色产业、建材产业、烟酒产业、新兴产业及民族制药和特色食品 (旅游商品) 产业相关新产品开发关键技术需求50余项;围绕中小企业工业产品开发过程中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开展专业技术人才培训服务。主要服务类型如下:
(1) 平台围绕贵州省中小企业产品设计和分析方面的需求, 积极提供应用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服务, 推进数字设计和生产制造一体化等先进制造模式, 强化CAE、CAM、CAD、CAPP、PDM (4CP) 等单元技术在中小企业产品设计、分析、优化、制造、管理等中的应用和创新, 2011年, 平台收录了150余家中小企业产品设计分析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对60余个新产品开发设计提供了数字设计分析技术服务。
(2) 平台根据我省中小企业实际情况, 利用成员单位公共科技资源, 建设适用、有效的生产和管理系统, 解决企业产品生产、管理等过程中主要瓶颈问题, 提高产品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2011年, 平台成员单位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技术服务60余项。
(3) 平台通过整合资源, 推动我省制造业信息化产学研合作, 积极引进推广信息化先进技术;充分发挥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技术咨询、服务和指导作用, 2011年, 平台专家组对全省40余家中小企业信息化进行了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
(4) 平台通过与教育部门、劳动部门的密切合作, 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 进一步加强信息化人才培训基地、培训中心建设, 大力开展信息技术应用人才和生产技术人才的培训。平台成员单位2011年, 举办制造业信息化培训期数总计524期, 共计培训各类制造业信息化管理、技术人才6 890人次, 其中培训管理人才860人次, 核心技术人才2 568人次、其他技术人才3 462人次。培训的内容包括:4CP、PDM、ERP、数控技术、电子商务、CRM系统、MES系统、网络计算与资源共享等制造业信息化相关的管理及应用技术。
4 服务内容
4.1 技术服务业务内容
(1) 计算机辅助设计服务。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 (CAD, Computer Aided Design) 是指在工程和产品设计中, 以计算机作为工具, 利用先进的设计软件, 帮助工程师完成从总体设计、造型设计、结构设计到工艺过程设计等环节的一切实用技术的总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能极大地提高设计质量、提高设计工作效率、缩短设计周期、降低产品成本。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新产品研发风险。
(2) 计算机辅助工程服务。计算机辅助工程 (CAE, 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 主要对设计对象进行仿真分析和评价预测, 并对其进行综合优化设计, 直至设计结果达到最优。将其与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共同用于新产品研发, 可以获得更优的研发成果。
(3) 计算机辅助测试服务。计算机辅助测试 (CAT, Computer Aided Testing) 在机械工程领域可进行动态参数测试、动态特性评价、信号分析与处理, 可实现对机械设备远程运行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CAD、CAE、CAT三者有机结合用于新产品研发, 所获得的成果在确保成果先进性、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投入、控制研发风险等方面, 是采用传统的设计方法与理论难以比拟的。
(4) 信息与标准化服务。主要开展国内外机械行业经营管理、技术发展相关信息及相关标准的调研、搜集、分析研究、标准化人才培训等技术创新工作。并为各级政府、企 (事) 业单位、质检机构提供机械产品、设计开发、制造、体系认证、咨询等标准化政策信息、标准文献资料服务。
(5) 工业设计服务。工业设计是以工业产品为主要对象, 综合运用科技成果和工学、美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知识, 对产品的功能、结构、形态及包装等进行整合优化的创新活动。工业设计能为产品提供造型、色彩、功能、使用方式的优化解决方案、提高产品的附含价值和市场竞争力;能为企业提供视觉传播设计及优化方案, 提高企业形象和企业产品的传播度。
(6) 培训服务。目前, 我省中小企业普遍缺乏既有高学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 企业急需的是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有丰富的产品设计经验, 熟悉CAD/CAE/CAM等先进设计手段, 对产品开发能起到关键作用的技术人才。企业希望能够针对技工和高层次的技术人员进行系统培训, 以提高员工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因此, 平台培训主要以工程技术人员、技工、高层次的技术人员和大学高年级学生为培训对象, 在数字化设计领域, 采用知识讲授与操作实训相结合的方法, 开展各类专项培训, 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和满足技术创新的需求, 使学员在更多地、更好地、及时地了解国内外先进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全面地、高效地掌握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法。
4.2 服务模式
依托贵州省中小企业工业产品设计分析技术服务平台的联盟单位, 将先进的制造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网站技术等集成, 为我省中小企业工业产品提供数字化设计的全方位服务, 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同时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建立科研合作关系。
加强专家团队打造。完善专家组建设, 充分发挥专家的咨询、参谋作用, 积极组织开展相关活动, 包括企业需求调研、提供决策参考和咨询意见、培训等工作。
平台采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化管理方式, 根据不同要求, 采片“中心组织+平台成员单位相关行业专家技术指导+企业派人参加”、“中心组织+平台成员单位技术开发+企干骨参加”、“政府安排+中心组织+企业参与”、“产学研相结合”等不同的服务模式进行服务。
4.3 服务手段[1]
充分利用平台的“导航”和“窗口”作用, 整合全社会的科技资源和科技力量, 广泛吸纳各专业技术服务机构 (如科研单位、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 和专业技术人员加盟平台的建设与服务, 分行业、专业、地域, 建立和健全基于平台的科技公共服务网点。
建立一支与平台建设和运行服务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建立灵活、有效的用人机制, 广揽各类优秀人才投身到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来。同时, 建立科学的、符合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工作特点的人才评价标准和培养方式;大力培养高层次的人才, 开展从事科技创新公共服务有关工作的专业科技人员技能培训和在岗继续教育工作。大胆启用年轻人才并委以重任, 通过挑战性的工作, 满足他们的成就感, 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管理、技术与服务推广工作团队。
加大宣传力度,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大平台建设与服务的宣传力度, 形成公共资源共享的文化;大力宣传和弘扬科技创新创业资源共建共享的理念, 提高社会公共资源的共享意识, 通过平台的开放共享, 创造社会成员享有使用科技资源和参与科技创新创业的公平机会。
规范服务流程, 严格把好技术服务质量关。平台技术服务人员与服务对象沟通交流, 明确需求、确定方向、达成合作意向、技术协议、项目实施、提交报告, 从而保障技术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会员制推广服务策略。平台根据企业的共性技术需求, 组织有关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相关企业, 开发远程设计服务程序并通过会员制方式把程序提供给企业使用。这样, 可以降低企业的软件购置及运行费用, 为企业的产品创新做好技术及信息服务。
5 结论
贵州省中小企业工业产品设计分析技术服务平台, 依托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内相关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设备资源优势和技术人才优势, 针对不同类别的企业需求不同, 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入的研究, 展开各有侧重的技术服务, 并提供相应技术服务方案;同时平台通过与用户企业和IT企业, 组建由用户所在行业的行业专家参与的专家团队, 针对信息技术应用的各个阶段工作的需要协同工作, 为用户提供用户咨询和参谋, 对提高我省中小企业产品设计分析能力有重要促进作用。
摘要:加快贵州省中小企业工业产品设计分析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是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分析贵州省中小企业产品设计分析信息技术背景和需求及技术可行性的基础上, 提出了建立贵州省中小企业产品设计分析技术服务平台的主要服务内容、模式和手段, 对提升中小企业产品竞争力, 拓展产品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小企业,工业产品,平台建设,可行性分析,贵州省
参考文献
3.企业技术中心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三
关键词:信息化 云计算 云数据 平台建设
0 引言
中小企业量大面广,是我国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中小企业获得了平稳健康发展,但相对于一些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其自身资金、技术、人才、设备等因素的制约,管理手段较为落后,随着企业规模的逐步扩大,竞争逐步加剧,管理问题凸显,同时由于企业内部各信息系统间存在“信息孤岛”且企业之间信息系统的相对孤立,因而无法实现软硬件和网络资源整合的最优化。为解决当前中小企业面临诸多困境,企业迫切希望能有专门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的信息系统和相关的IT服务,采用一种便捷、高效的技术手段和信息化服务方式,以帮助其提升管理水平、加强质量控制、最大程度地降低运营成本,从而适应快速多变市场,增强核心竞争力。而云计算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具有成本低、灵活性强、按需服务等特点,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创新提供了有效路径。相比传统的计算方式,云计算具有高效便捷的优势,实现了互联网计算和储存。同时云计算还以其存储和计算优势,为企业解决了软件硬件设施投资成本过大的问题,积极推进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1 云数据服务中心平台建设
1.1 硬件平台 在申请现有服务器和计算机硬件资源基础上,搭建好一套能支持中云数据服务的硬件平台环境,包括虚拟服务器、虚拟存储池、网络存储设备等等。
1.2 软件平台 在已有硬件条件的基础上,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虚拟网络管理软件的学习。以Google文件系统GFS(Googlef订esystem)、MapReduce、BigTable技术为基础的应用程序引擎AppEngine,学好后可以为中小企业进行海量数据处理提供手段。亚马逊(Amazon)推出的“简单存储服务”s3(SimplestorageserviCe)和“弹性计算云”EC2(elastiCcomputecloud)也是学习的资料。
1.3 采用中间件技术搭建云平台 采用中间件技术可以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云服务平台的服务体系,从而能够适应日益变化的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在进行平台构建的过程中,企业必须积极梳理现有的业务以及所用的信息系统,有效整合数据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另外,企业还可以采用中间技术平台的方式,将企业的项目建设重点转移到服务平台的业务开发上,设计开发方案,避免出现因系统软件不同而重复移植的情况,以减轻企业的技术负担,以及系统维护和管理的工作量。
1.4 人才队伍 组织一批支持云数据服务中心平台建设的人才队伍,包括专家队伍和技术人才队伍,对中小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培训服务,为各类信息化人才提供各种保障。
2 效益分析
通过云数据服务中心平台建设的实施会产生下述几个效益:
2.1 社会效益 云计算能够让企业优先享受到先进系统平台,实现重要信息资源共享。而在传统的信息化建设模式下,只有那些重要企业以及核心客户才能享受到这些待遇。云计算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满足了不同企业的信息需要。在云计算环境下,企业无需进行软件设施部署,只需支付一定的费用,就能享受到这些大型系统以及技术资源。云服务不受时空条件的限制,使用任何一个互联网终端都可以获取信息资源。同时,云计算的数据中心服务器还可以保存大量数据,用户只需一组云计算服务的登录账号与密码,就可以在任何地点工作。
2.2 经济效益
2.2.1 能够为中小企业节省大笔的IT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在传统的信息建设模式下,企业要进行信息化建设就必须做好机房、购买服务器以及其他业务软件系统等配套设施建设,这些费用对中小企业而言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而云计算环境中,企业只需配置云端终端显示设备,如计算机有效地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提高了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与传统的信息化建设模式相比投资成本大为减少。
2.2.2 降低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云计算平台可以有效地解决企业处理数据的难题,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充分发挥平台优势,以节约企业的硬件建设的资金投入,降低成本。云计算模式满足了中小企业生产数据较大的特点,实现了资源共享,企业通过对资源的访问、存储、应用等,提高了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云计算有效地降低了硬件配置的成本,以及软件许可证和升级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同时也避免了租用设施等隐性成本。企业只要按照使用率情况,按需使用并计算应付费用,大大节约了资源,相比于自行购置,云计算更为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2.2.3 投资回报率高。中小企业可以有效利用云服务改变技术资金支出过高的现状,有效地满足了企业网络建设的意愿。中小企业,特别是处于成长发展中的中小企业,其信息化数据建设的投资回报率较低,并与业务快速成长的实际不符。云计算的租用模式满足了中小企业信息技术发展的实际需求,为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合理的解决方案,大大提高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效率。云模式将企业的资源有效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将主要精力集中到核心业务当中,企业通过云计算平台积极推广和宣传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有效提高了经济效益。
2.2.4 更新和维护的减少。云计算模式的出现,使企业从系统维护中脱离出来投入到经营中去。所有的软硬件配置维护都是由云计算服务提供商负责。同时,用户也不必纠结于繁琐的软件升级工作。只需要在云端升级,客户端立即同步更新,并且无需支付额外的费用。
2.2.5 可扩展的计算能力。传统模式下,企业为了应对非常规的业务和访问量迅速增加,往往投入资本购买过剩设备,造成资源在大部分时间内处于空闲状态,资源利用率极低。云计算模式下,企业可以根据自己访问量和处理能力的需要决定租用不同的服务,这种弹性分配资源的方式使企业既能应对特殊情况又能节约成本。
2.3 有效解决了信息专业人才不足问题 云数据服务中心平台主要通过软件运营商提供服务,并由运营商负责系统网维修与维护的商业运作模式,加快了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这种商业运作模式无需信息处理人员与技术顾问,有效地解决了企业信息化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只需与服务商联系,再由服务商安排技术维修人员进行处理即可,大大节省了企业的人力和物力。
2.4 增强了数据安全性 与本地存储相比,云计算服务器中的数据是实时备份的,防止因某台设备崩溃而造成数据丢失。同时云计算下数据集中维护,权限控制、加密等技术保证信息不被泄露。
2.5 系统兼容性增强 云计算解决了不同操作系统间的通信问题。传统模式下企业需要搭建高成本的兼容性构架来解决不同操作系统间通信。而云计算模式下,客户端设备作为显示终端,不同终端通信都要通过云端作为中转,由云端统一处理,用户不必关心通信问题。
2.6 具有一定的性能优势 云服务提供商对平台的统一维护和技术支持,为用户提供可靠、稳定的服务,能防止因特殊情况造成的系统崩溃。同时,与传统方式相比,相同投入下用户所拥有的计算能力也大幅度提升。因此,云服务对于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使其以极低的成本达到与大企业相似的信息化能力,以灵活的方式选择具有高可靠性、稳定性、兼容性和强大计算能力的安全的信息服务,而不用关心系统的维护与升级从而节约成本,能够有效地提高中小企业在开展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协调和处理矛盾的能力,主要包括企业经营规模小和信息行业投资较大的矛盾,信息技术要求高和中小企业专业人才队伍不足的矛盾等。同时,云服务还有效地解决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的难题,对中小企业网络运作和服务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 结束语
通过中小企业信息化云数据服务中心平台,能够连接整合整个社会的数据资源、存储资源、软件资源、知识与方案等,能有效实现社会计算能力的共享,从而支持重庆市广大中小企业低成本、快速、高质和高效部署面向企业产品开发、市场开拓、经营管理、生产制造、供应链物流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化应用和运维服务,大大降低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的门槛。
参考文献:
[1]布和.云计算在中小企业的应用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24).
[2]郎登何.基于云计算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研究[J].计算机与网络,2013(13).
[3]陈垚至,郭艳.“云计算”在中小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J].内江科技,2013(6).
[4]冯涛.云计算应用于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及策略研究[J].企业导报,2012(22).
[5]宫达伟.云计算技术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2(18).
4.企业技术中心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四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现状及信息化支撑情况
“十一五”系统按照三级电力市场建设有关要求,以支撑统调发电企业、电网企业开展交易和交易中心内部管理为主,为国家、区域、省三级电力市场独立运营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取得积极成效。
“十二五”系统按照发电侧统一市场运作和“一级部署”的要求进行升级建设,2012年国网交易中心组织各级单位对交易业务进行了深入梳理,形成了电力交易业务标准说明书。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统一、标准的需求规格;提出系统建设工具化、可配臵化和流程化管理功能需求;为后续实现“交易业务协同化”、“市场服务互动化”、“交易资源管控集约化”、“购电决策智能化”的新一代交易运营系统提供依据。
根据《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2013年电力交易工作要点的通知》(交综„2013‟8号)的要求,采用公司统一开发运行平台(SG-UAP)进行系统研发,2013年5月完成电力交易运营系统V2.0(一期)的基础支撑应用功能及市场成员管理、合同管理模块研发和试点上线工作。计划于2013年底将完成包含交易管理、交易计划管理、电能结算管理、交易信息发布、电力电量平衡分析等基本业务功能模块的电力交易运营系统V2.0(二期)研发和试点上线工作,支撑能源资源大范围优化配臵交易的开展,2014年继续开发交易运营分析、服务窗口管理等功能。电力交易运营系统V2.0是按照发电侧单边市场模式进行建设,仅支持电网企业、发电企业接入和发电侧市场运作,无法支持电力用户接入及发电侧、用户侧联动的双边市场运作。
公司为积极争取在电力市场化改革中的主动权和话语权,提出了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建设方案,按照“放开两头,监管中间”的总体思路,在保持输配电一体化、电网调度交易一体化的基础上,构建支撑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运作的公开透明、规范高效的交易平台,向所有符合准入条件的发电企业、电力用户开放,满足其自由选择参与市场交易。
因此,需要按照“统一市场、两级部署”的思路对现有电力交易运营系统进行重新设计和功能开发,建设具有准实时业务支持能力的技术支撑平台,满足海量电力用户接入的全国统一市场运作要求。
二、改造/新增需求
为迅速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主动在电力市场化改革中迈出实质性步伐,体现公司主动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响应中央改革号召的积极态度。公司主动搭建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交易平台,赋予电力用户和发电企业自主选择权,充分发挥电网调度交易一体化运作的优势,使公司更好地面向市场、面向客户,满足市场各方的需求。
1、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对技术支撑平台的总体要求: 1)市场由原来的发电侧单边市场改为发电侧、用电侧联动的双边市场,技术支撑平台需支持电力用户参与交易。
2)海量电力用户和发电企业将作为市场成员,进入技术支撑平台运作,计算复杂性急剧增加,对平台支持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3)技术支撑平台支撑的交易周期由月度运作提高到准实时运作,在交易和结算环节上需提供高可靠性。
4)技术支撑平台需及时交互电网运行、电能计量、电能结算等大量信息,与调度、营销、财务、计量等系统高度融合。
5)电力用户直接交易主要在省内开展,各地总体思路和核心规则虽统一,但不同地方政府出台的具体交易细则存在差异,技术支撑平台要支撑各地不同情况。
6)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不断推进,需要技术支撑平台能够灵活调整,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
2、技术支撑平台架构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技术支撑平台由总(分)部和省两级平台共同构成。总(分)部平台由总(分)部一体化组织运营,以能源资源大范围优化配臵市场为主。省级平台由省公司运营,以满足省内供需平衡和大用户参与市场交易为主。
3.平台支撑的交易品种
平台主要支撑跨区跨省交易、电力用户直接交易、发电权交易、基数电量交易、应急支援交易、合同回购转让交易和低谷电交易等交易品种的开展。总(分)部平台主要开展点对网、网对网的跨区跨省交易。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允许电力用户通过总(分)部平台购电,并鼓励其尽可能消纳清洁能源。
省级平台以电力用户直接交易为主,并开展基数电量交易、发电权交易等。
4、平台建设试点工作安排
选择安徽、山西、甘肃三省作为试点,在2014年一季度完成平台建设工作,之后在省级平台上开展大用户直接交易等各类交易; 2014年完成总部、华东分部,华中分部、东北分部、西北分部、华北分部、山西、安徽、甘肃、北京、天津、河北、冀北、山东、上海、浙江、湖北、湖南、江西、辽宁、吉林、蒙东、陕西、宁夏、青海、新疆26个单位的平台建设。
具体业务需求如下: 1)交易管理
支持月度以及以上交易周期,双边、撮合等不同交易方式的电力用户直接交易的组织开展,提供信息公告、交易申报、交易计算、结果发布的交易全过程技术支持。
支持点对网、网对网长期合同交易、短期优化交易;网对网回购转让交易、清洁能源跨区跨省电力交易、短时电力支援交易等不同交易品种、不同交易周期的各类跨区跨省交易组织开展,促进电力资源优化配臵。
2)市场注册 为通过不同渠道接入、满足准入条件的市场成员(发电企业、电力用户和电网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主要功能包括市场成员注册、变更、注销,支持在一定的市场规则下的发电企业、电力用户进入、退出市场业务流程,为交易业务提供基础信息管理支撑。
3)合同管理
对不同类型合同(电力用户直接交易合同、年度基数电量合同、跨区跨省购售电合同、外送电合同、发电权交易合同、调试合同等)进行分类管理,支持合同的草拟、制订、变更、执行、备案、终止等业务开展。
支持电子交易单形式的交易合同管理。支持合同多级审批流程控制和执行跟踪,并对合同签订和完成情况等数据实现灵活、全面的统计分析。
4)计划管理
针对跨区跨省联络线、发电企业和电力用户,提供年度、月度、短期等多周期多交易品种跨平台协调分解的计划编制功能。计划编制策略具有灵活扩展性。能够对计划制定和执行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5)结算管理
具备复杂交易成分的电能结算功能,支持跨区跨省交易、电力用户直接交易、发电权交易等不同类型交易结算。根据电能量计量系统提供的关口电能数据、营销业务系统提供的电力用户电能数据、调度系统的运行考核数据、以及交易计划、合同电价等市场数据,进行电能结算,并生成各类电费结算单,通过横向数据接口发送给财务系统或营销系统。
6)信息发布
根据电力用户直接交易规则及时发布市场信息,并确保信息的时效性、正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支持大屏幕、触摸屏等不同发布渠道,具备周期发布、定时发布、实时发布等功能。
7)电力电量平衡分析
在电力用户直接交易大规模开展的情况下,进一步细化分析影响平衡的供煤、来水、新能源发电预测、检修、受阻、负荷等各项因素,提高平衡分析的预见性和准确性,为组织安排电力用户直接交易等各类电力交易提供有力的决策依据。
8)双边市场三公管控
提供市场成员公平接入、信息公开发布、交易合规组织、交易执行监控等三公管控功能,保障市场“公平、公正、公开”运行。依据市场成员准入规则,保障市场成员公平准入与退出;发布交易成员、交易价格、交易电量等交易信息,保证交易过程透明公开;根据交易规则,对交易过程、交易结果进行合规管控;具备交易、合同、计划、结算等主要业务执行过程风险识别和预警能力。
结合平台建设实际,2014年需完成双边市场数据管控工作,2015年再实现双边市场运营管控、双边市场交易资源管控、双边市场交易合规管控建设工作。
9)双边市场评估分析
支持双边市场运营情况分析、市场态势分析、市场运营效益分析、市场关键指标评估。分析发电企业及电力用户成本和效益,掌握公司购售电成本与效益、清洁能源消纳及跨区跨省资源优化配臵效益。
结合平台建设实际,2014年需完成双边市场运营情况分析工作,2015年再实现双边市场市场态势分析、市场运营效益分析、市场关键指标评估建设工作。
10)数据质量管理
建立全方位的数据质量管理机制,对数据的及时性、完整性、有效性等进行监管和控制,以满足各级交易业务的集中管理需要及跟踪分析展示需要。应对外部监管环境的变化必须加强数据质量管理,实现在数据的广度、深度、时间长度,以及数据完整性、准确性等方面质量提升。
11)服务窗口管理
交易中心作为公司服务窗口,集业务受理、问询答复、信息发布、服务监督等业务为一体,通过整合资源、规范管理、提升质量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向政府、电监机构、发电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服务的能力,展示国网公司良好企业形象。
12)市场信息综合统计
随着电力用户直接交易工作的持续推进和大规模开展,电网公司的市场成员、电力交易、电能结算信息数据量必将呈现快速增长态势,电网公司迫切需要对各类海量业务数据信息进行详细梳理和综合统计,形成支撑后续业务决策的关键数据基础和指标依据。
13)交易全景展示
电力交易作为公司经营链条的核心环节之一,其运行状况直接影响着电网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公司经营水平,面向公司各级领导的不同关注点构建展示模型,对电力市场运行状况和电力交易经营情况进行全方位展示,将有助于公司决策者把握电力交易全局信息,为制定公司经营策略提供依据。
三、对信息化支撑提出的新增要求
1.支撑电力用户直接交易等新品种的交易管理需求
随着电力市场化运作的深入推进,各类交易品种日渐丰富,电力用户可直接参与市场交易,市场规则也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而逐步趋于完善。因此需要改进和完善现有的交易模式和交易流程,以适应电力交易工作所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为适应电力用户直接交易的开展,2014年需在原有的发电侧单边市场交易功能的基础上,新增电力用户直接交易功能。支持月度及以上等不同交易周期,双边、撮合等不同交易方式的电力用户直接交易的组织开展,提供交易公告、交易申报、交易计算、结果发布的交易全过程技术支持。
为提升电力交易在能源资源大范围优化配臵中的作用,交易管理应完善网对网长期合同交易、网对网短期优化交易、清洁能源跨区跨省电力交易等跨区跨省交易功能,新增网对网回购转让交易、短时电力支援交易等功能,促进能源资源优化配臵。2.支撑海量电力用户接入的市场注册需求
按照“放开两头,监管中间”的要求,应为通过不同渠道接入、满足准入条件的市场成员(包括电力用户、发电企业和电网企业)基本信息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满足对海量电力用户市场注册、新能源打捆管理的需求。
2014年需新增电力用户基本信息注册、变更、审核、注销等管理功能,支持在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规则下的电力用户、发电企业进入、退出市场业务流程,为交易业务提供基础信息管理支撑。2014年底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技术支撑平台具备万数量级用户接入能力。
3.支撑电力用户直接交易等新品种的合同管理需求
随着电力用户直接交易的开展,对合同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技术支撑平台应完善对年度基数电量合同、跨区跨省购售电合同、外送电合同、发电权交易合同等合同的管理功能,2014年需新增对电力用户直接交易合同等新品种的管理功能,支持电力用户直接交易等合同的起草、签订、变更、执行、备案、终止等全业务流程,支持合同版本的管理,精确记录合同变更条款细节,提供规范的合同模板管理。支持电子交易单形式的电力用户直接交易合同管理,支持跨区跨省交易合同多级审批流程控制和执行跟踪,并对合同签订和完成情况等数据实现及时统计。4.支撑统一市场协同运作的计划管理需求
考虑到电力用户直接交易对交易计划编制业务流程、编制策略等影响,且来水、来煤等计划影响因素日趋复杂,需对已有计划管理功能完善,并新建考虑电力用户直接交易影响的计划管理功能。
2014年需新增考虑电力用户直接交易的跨区跨省交易月度及以上周期的计划管理、考虑电力用户直接交易的统调电厂月度及以上周期的计划管理、电力用户交易月度计划管理、地方电厂月度计划管理、考虑电力用户直接交易的计划编制算法等功能。考虑到两级平台计划业务流程相关性和信息协同性,需新增月度及以上周期多交易品种跨平台协调分解的计划编制等功能。考虑各省级单位计划编制策略差异,新增交易计划多方案管理、考虑电力用户直接交易的执行跟踪等功能,保证计划编制策略的灵活扩展性及对计划制定和执行跟踪的技术支撑能力。5.支撑多品种复杂交易成分的结算管理需求
随着电力用户直接交易的开展和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需实现复杂交易成分的电能结算功能,完善跨区跨省交易、发电权交易等交易品种的电能结算,新增电力用户直接交易电能结算等功能。
2014年需新增参与电力用户直接交易的直购电厂月度结算与年度决算、参与电力用户直接交易的电力用户月度结算与年度决算功能,支持新增交易结算成分、市场结算流程控制以及回购、转让交易的关联结算等业务开展。
支撑电力用户结算管理过程。根据电能量计量系统提供的关口电能数据、营销业务系统提供的电力用户电能数据、调度系统的运行考核数据、以及交易计划、合同电价等市场数据,考虑发电侧、用电侧计量数据偏差处理规则,进行电能结算,并生成各类电量结算单,通过横向数据集成接口发送给财务系统或营销系统。
通过结算结果能够掌握电量流向和资金流向,为分析公司购售电成本与效益、跨区跨省能源资源优化配臵效益提供依据。6.支撑电力用户直接交易的信息发布需求
按照政府部门、电监机构和公司总部有关文件的要求,通过信息网站展示、召开信息发布会、专门信息报送、手机短信息等方式规范向发电企业、电力用户、政府部门、电监机构、社会公众和公司内部发布电力交易和电网运行信息。根据市场规则及时发布市场信息,并确保信息的时效性、正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
为支撑电力用户直接交易的开展和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建设,通过技术支撑平台进一步规范电力市场信息发布流程,2014年需新增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信息周期发布、定时发布、实时发布,市场发布信息管理、信息发布审批等功能。新增关于电力用户直接交易信息的发布功能,包括电力用户侧周期性电力电量信息、电力用户直接交易的电力电量和价格信息、准入电力用户的按地区用电需求和预测信息等发布功能。7.支撑统一市场运营的电力电量平衡需求
在电力用户直接交易大规模开展的背景下,各方对电力电量平衡分析精益化管理需求的日益提升,需要进一步细化分析影响平衡的来煤、来水、电力用户需求预测、新能源发电预测、检修、受阻等各项因素,开展电力电量供应能力和电网负荷需求的平衡分析。
2014年需完善对电网受阻、来煤、来水等信息管理和分析功能,新增对电力用户需求、考虑电力用户直接交易的电厂发电能力等信息管理和分析功能,提高平衡分析的预见性和准确性,为组织安排电力用户直接交易、跨区跨省电力交易等各类交易提供可靠的依据。
8.双边市场三公管控之业务数据管控需求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技术支撑系统需具备双边市场三公管控的能力,包括双边市场业务数据管控、交易资源管控、交易合规管控、市场运营管控等。提供市场成员公平接入、信息公开发布、交易合规组织、交易执行监控等功能,保障市场“公平、公正、公开”运行。
依据市场成员准入规则,保障市场成员公平准入与退出。发布交易成员、交易价格、交易电量等交易信息,保证交易过程公开透明。根据交易规则,对交易过程、交易结果进行合规管控,具备交易、合同、计划、结算等主要业务执行过程风险识别和预警能力。在平台中需要实现电力交易业务标准化流程控制,根据梳理的电力交易业务风险点,实现风险信息库管理、风险指标计算、风险识别与预警等功能,为双边市场三公管控提供技术支撑。
2014年具备双边市场业务数据管控功能,新增双边市场交易结果数据管控、计划结果数据管控、结算结果数据管控、市场成员信息管控等功能。2015年具备双边市场交易资源管控、双边交易合规管控及双边市场运营管控功能。9.双边市场评估分析之市场运营分析需求
随着电力用户参与交易,电力交易业务的不断深入,发电侧与用电侧联动的双边市场评估分析需求不断产生,双边市场评估分析包括市场运营分析、市场态势分析、市场效率分析和市场关键指标评估。通过对合同、交易、计划、结算等业务数据进行深入挖掘,提炼出反映电力交易业务的关键分析指标,包括发电企业年度计划完成均衡率、电力市场集中度、供需均衡度等,通过对关键指标的计算、分类与展示,体系化反映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运营情况,为后期交易工作开展、完成公司经营目标提供重要决策依据。
市场运营分析包括通过事前决策分析、事中监控分析和事后结果分析。通过市场供给、市场需求、燃料、来水等信息,分析市场供需状况,结合电源结构及交易价格,达到分析预期购电成本的目标,实现电力交易运营的事前决策分析;通过对交易合同完成情况、交易价格、电源结构等数据的计算与分析,预判交易过程的风险,实现电力交易运营的事中监控分析;通过对交易电量、价、费,年度合同完成率、发电机组利用小时等数据的计算与分析,总结全周期电力交易运营情况,实现电力交易运营的事后结果分析。
2014年具备市场运营分析功能,包括跨区跨省交易分析、省内电力用户直接交易分析等功能。2015年具备市场态势分析、市场效率分析和市场关键指标评估功能。10.数据质量管理需求
电力交易业务数据具有多源、多口径以及多维时变的特点,为了保证业务的有效开展和降低监管风险,需要开展校验参数定义、管控指标定义、校验规则管理、数据风险预案以及告警通知等功能研发,建立业务数据的全方位数据质量管理机制,通过设臵数据合理区间、数据时效、数据完整度以及校验规则等,对数据的及时性、完整性、有效性、以及合规性等进行监管和控制,实现电力交易数据的质量管理。主要包括如下8个方面:
1.校验参数定义,设臵数据、时效等的数据源、绝对区间、相对区间等。
2.管控指标定义,通过经验约束、逻辑关联或规则公式建立管控指标与阀值定义,形成不同业务数据的管控节点。指标的定义支持多层校验与联合校验。
3.校验规则管理,通过对数据之间的业务关系转换为数学描述,需建立校验规则,实现业务关系的定义与解析。
4.自校验、自判别与自评价,通过定时任务、后台计算等,实现及时性、完整性、有效性以及合理性、合规性的校验,再通过数据质量风险预案进行判别,并最后进行事前以后事后的质量评价。
5.数据风险预案,对可预知的典型风险,建立数据的替换策略,当满足预案启动的临界条件时,将启动数据的替换或者修正预案,保障数据的质量优化。
6.管控定时任务,通过定时调度任务实现数据质量的周期定义、启动时间定义等。
7.后台计算服务,依据定时任务或人工触发,实现数据质量的后台自动计算,并返回计算结果。
8.告警通知,依据风险阀值与校验结果,对数据质量进行告警,帮助业务人员及时发现数据质量风险。11.服务窗口管理需求
服务窗口管理职能要求做好客户沟通管理、大屏幕信息管理、联络对象管理、来访管理、会议管理、电子邮件管理、传真管理等工作,保障公司的优质服务能力,落实“四个服务”企业宗旨。
交易大厅服务人员根据工作联系、通知发布等业务需要,在完成各市场主体基础信息审核后,生成业务通讯录,再细分成交易、计划、合同、结算等业务群,为市场成员提供短信、传真和邮件通知等服务。通过市场成员联络人(单人、多人、单组或多组)信息,利用公司短信平台实现短信群发、利用网络传真实现传真群发、利用邮件系统实现邮件群发。
交易大厅大屏幕展示市场供需、电力交易、公司发展、电力市场建设、电力交易指南、电力交易中心介绍、便民服务信息、政策法规和交易公告等信息,服务于市场成员或其他相关人员,具有重要的宣传作用,需进一步加强大屏幕数据管理,结合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技术支撑平台数据共享融合工作,落实大屏幕数据集成,使其成为提升公司服务形象的重要支撑。12.市场信息综合统计需求
随着电力用户直接交易工作的持续推进和大规模开展,国家电网公司的电力交易、电能结算等信息数据量必将呈现快速增长态势,迫切需要对各类海量业务数据信息进行详细梳理和综合统计,形成支撑后续业务决策的关键数据基础和指标依据。
因此,需要新增市场信息综合统计功能,依托相关信息化手段对上述各类业务数据信息开展综合统计和指标展示,以清晰、直观、高效的方式为用户呈现当前各类业务数据统计信息,辅助用户对业务整体开展情况和发展趋势进行合理判断,有效支撑业务开展和决策。13.交易全景展示需求
电力交易是公司经营链条的核心环节之一,公司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并随时关注电力交易业务开展。通常情况下,要了解交易业务情况需查看相关业务报表,不仅信息量过大而且也不能很好的反映业务要点,往往需要业务专责进行讲解和汇报。交易全景展示就是利用各类可视化技术,面向各级领导的不同关注点构建展示模型,对电力交易的申报、成交和执行等各方面信息进行全方位展示。其视角包括总(分)部与省公司两个层面,是目标导向型的信息展示。
在总(分)部层面,展示主题包括电力用户直接交易、跨区跨省交易、特高压交易、全网电力电量平衡、清洁能源消纳等,直观展示交易准入成员信息、交易申报信息、交易成交信息、交易结果信息和交易执行信息,反映出全网电能流向、跨区跨省交易电量、重要输电通道状态等信息。
在省公司层面,展示主题包括电力用户直接交易、年度购售电合同、发电权交易、外送电交易、本省供需平衡等,直观展示交易准入成员信息、交易申报信息、交易成交信息、交易结果信息和交易执行信息,反映电力用户直接交易活跃度、年度购售电合同执行、市场成员发电均衡性等多方面信息。
通过实现交易全景展示,将有助于公司各级决策者把握电力交易全局信息,为制定公司经营策略提供依据。14.系统集成及对端系统适应性改造需求
基于交易数据共享融合业务需求,在两级数据中心、一体化平台ESB、公共信息模型等组件支撑下,总部与省公司两级平台分别实现与调控中心、财务部、营销部、经法部、发展策划部等部门的信息系统业务数据的集成。包括:一是在总(分)部与省公司平台分别实现与调度系统、营销系统、财务系统、规划计划系统等其它相关系统之间的横向数据集成,涉及到其他业务系统的相关功能和接口开发工作,还需要本级数据中心的配合。调度系统需要按照交易业务的数据要求,提供E文件格式数据,数据中心负责将E文件解析,其它业务系统需要将交易所需的数据抽取出来,以格式化形式直接提供给数据中心。数据中心整理保存各业务部门提供的格式化数据,并通过接口传递给交易平台。二是实现总(分)部、省两级平台之间的纵向数据交换与同步,涉及到总部与省级两级数据中心、一体化平台、公共信息模型等项目组的技术支持工作。公共信息模型项目组要制定总(分)部与省公司两级平台信息交换模型,一体化平台项目组提供数据传输通道,数据中心负责数据的存储和建立与技术支撑平台的数据接口。
由于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技术支撑平台采用国家电网公司统一开发平台SG-UAP进行研发,在数据集成、功能开发和应用集成过程中还需要SG-UAP、统一权限管理ISC、业务流程管理BPM等项目组提供技术支撑。
15.电力交易运营系统V2.0一期功能模块向SG-UAP迁移需求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技术支撑平台是在电力交易运营系统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建设的。电力交易运营系统V2.0一期项目建设了基础支撑应用、市场成员管理、合同管理等功能模块。由于一期项目采用SoTower平台开发,在系统稳定性方面存在风险,必须完成电力交易运营系统V2.0一期所有功能向SG-UAP平台的迁移工作。
在迁移过程中要全面分析研发风险,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最大程度考虑用户体验,实现系统功能模块的平稳迁移。16.两级部署系统功能改造需求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技术支撑平台是在继承电力交易运营系统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建设的。电力交易运营系统V2.0是按照一级部署应用的设计思想进行研发的,功能上考虑各单位业务场景的划分、各个业务场景信息的共享机制等内容。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技术支撑平台采用二级部署,继承的功能界面中存在大量的冗余信息,给用户增加了很多无用的操作,必将导致系统易用性和可靠性的下降,容易给用户造成误导,无法提供高效的技术支持,甚至给交易业务正常开展造成阻碍。
2014年需对继承功能中电力市场业务场景管理、业务场景信息共享、规则设臵等大量适应一级部署方式的相关功能进行改造,使技术支撑平台在二级部署方式下提供更加友好易用的操作界面,为交易业务开展提供更加稳定可靠的技术支持。17.市场成员身份认证服务需求
随着电力用户直接交易的放开,将有数以万计的电力用户参与到电力市场中来,必须完成大量的市场成员安全接入的工作。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SG186工程”安全防护总体方案》的规定,系统远程接入必须进行身份认证,采用用户名/口令认证的基础上,附加数字证书强认证机制进行身份认证。
5.企业技术中心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五
+非遗文化”网络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报告
淄博云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二〇一六年四月
目 录
第一部分 项目总论(第3页)第二部分 项目建设企业介绍(第4页)第三部分 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第5页)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第六部分 第七部分 项目建设的条件分析(第9页)项目建设方案(第11页)
项目建设投资预算及效益预估(第14页)项目建设的积极意义(第15页)
第一部分 项目总论
一、项目名称
淄博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展示销售服务平台
二、项目承办单位
淄博云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三、项目建设地点
淄博市周村区
四、项目建设目标
淄博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展示销售服务平台建成后,将实现区域内“互联网+非遗文化”的有机结合,对本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果进行宣传,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的销售,进一步引导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整合发展,为地区文化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五、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本项目分为三期,主要用于淄博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展示销售服务平台的搭建和推广。
六、项目建设性质及建设期
项目建设性质:新建 项目建设期:3年
七、投资及资金筹措
项目基础总投资120万元,项目所需资金一部分由项目建设单位筹集解决,一部分寻求主管部门的项目资金扶持。
第二部分 项目建设企业介绍
淄博云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是是一家专业从事网站建设、网站推广和网络营销的互联网基础运营商。
公司全心致力于企事业单位建站和电子商务的应用及推广。公司提供从域名注册、虚拟主机、中文网址、企业邮箱、网站建设、网站推广、网络营销和软件开发的企业上网全程服务。公司依托自身完善的服务体系,强大的技术支持力量以及丰富的经验、信息资源和市场运作实力,建立起一个跨行业的新型的综合性的网络商务和营销平台。
淄博云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奉献网络科技而缩短人类之间沟通的距离,提升政府、企业的形象,为客户创造价值为自身的社会使命,以提供各种上网解决方案为中心开展业务工作。
我们从市场的角度和客户的需求出发,帮助企业极其产品树立良好的视觉形象,拓展市场空间创造竞争优势,提升企业的无形资产。公司秉持“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经营宗旨,全力协助客户建立互联网信息平台,为客户打造崭新的业务窗口和形象展示门户,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特性帮助客户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三部分 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背景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承载中华民族精神与情感的重要载体,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基础,也是人类智慧的体现。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下,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历史上前所未有急剧变迁。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和发展和重要基础——农耕(游牧)文明和逐渐消弱乃至在部分地区的消失,民众生活方式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嬗变、加之外来文化的影响等等,给一向主要靠口传心授方式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文化传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使之逐渐地或部分地失却了生存与繁荣的土壤,大批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由于传承人的逝去而濒于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什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因非法走私而流失境外,以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手段、范围和力度,也已远远有能适应今天和客观现实。因此,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迫在眉睫。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留下的艺术珍宝,体现着中华民族智慧和文明的结晶。长久以来,如何更好的传承和发展非遗,一直是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而我国非遗品类多、体量大、区域分布广等特性,更是让非遗保护难上加难。
为了在新的时代环境下更好的保护非遗,保证民族文化的传承性、可持续性、发展性,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迸发
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借助“互联网+非遗”的传播方式,提高社会各界对非遗技艺及传承人的关注。把非遗与文化产业相结合,不仅有利于对非遗进行保护性传承,更要生产性、发展性传播,为非遗文化在当下时代中创造更好的生存及发展环境。正是基于此基础,我们投资建设周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展示销售公共服务平台。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
我们认为淄博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展示销售服务平台的建设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
一方面,我市拥有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另一方面,由于众多原因使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传承的瓶颈,这也是目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普遍性问题。
在经济一体化和现代化进程快速发展的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存在的基础日渐狭窄,现代生活方式对它的消解,以及灾害性破坏,传统技艺濒临灭绝,后继乏人,民族记忆淡化,加速了文化遗产的丧失,这种严峻的挑战更需我们下大力气加以关注和保护。
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传播媒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文化的传承则是它的一个重要功能。当前媒介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了一定程度的关注,但是仍然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作为新兴媒体的网络则具备几种传统媒体的共同的优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当中,当仁不让地成为一股坚实的力量。
网络媒体当中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内容主要以以下几种方式来呈现:
第一类是专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包括国家级的以及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站)。首先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在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来临之际,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首个国家级门户网站“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于2006年6月9日开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信息发布的主要窗口,及时地反映政府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法规、政策以及学术机构和保护机构的研究成果、工作经验,为引导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工作者、志愿者正确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提供一个有效的交流平台。
第二类是在特定的具有纪念意义的时间里,大的门户网站专门应景而设的专题网站。
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即将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时,国家重点新闻网――中国网便推出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网上展览馆”。网上展览馆详细展示介绍党和国家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方针政策与措施、我国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资源及分布、我国入选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昆曲等4项艺术、中华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等内容,以及优秀传承人在现场演示制瓷、染织、刺绣、泥塑、剪纸、风筝扎制等工艺的过程。
这些类网站只是起到了最基本的功能——宣传作用。
淄博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展示销售服务平台的商务型服务职能
是最重要的。
平台的建立,将标志着淄博非遗民间文化保护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层面,同时也标志着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又将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淄博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展示销售服务平台运行后,实现的作用不单单是宣传周村的非物质文化项目,更多的我们是借助本平台实现非遗文化产品的展示销售。通过平台的推广作用可以实现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可以达到销售产品,促进各非遗项目的发展。平台对非遗产品的介绍被消费者主动获取、比较、购买和使用的过程是对非遗最好的宣传和介绍,相比和消费者没有直接关系的非遗新闻报道和展览宣传更能达到深入人心的目的,可以说淄博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展示销售服务平台是一种网络营销方式,更是突破传统的宣传手段。平台不但可以使用户对淄博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而且可以通过用户反馈信息,更好地梳理信息资源,及时反馈给各非遗传承项目。
第四部分 项目建设的条件分析
作为齐文化、鲁商文化、商埠文化、民俗文化、丝绸文化、老字号文化等历史文化所凝练成的精华,淄博传统历史文化在新时期迸发出新的活力。淄博市大力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工程,注重将历史文化传承保护与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相结合做出成功的尝试,其中周村为非遗文化项目建设做出了积极的工作,周村的非遗文化业态发展强劲,所以平台项目第一期建设以周村为开始。在平台搭建基本完善后,积极吸纳其他区县的非遗文化项目进入平台,增强平台的服务范围和影响力。
周村烧饼、周村芯子、周村铜响乐器制作技艺、董永传说、王村醋传统手工技艺、周村古商城商贸习俗等一批“非遗”项目获得蓬勃发展。
将文化注入生产,实行生产性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永葆活力的重要途径。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周村区有17个市级以上“非遗”项目已发展成为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当地的龙头企业。周村烧饼、王村醋、玉兔酱油、周村铜响乐器等一大批历史文化遗存通过产业和市场的手段,衍化成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地域性文化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价值不断提升。
不可否认,代表周村文化底蕴的精神内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却面临一定的困境,很多年轻人因为收入的问题并不愿意传承非遗的手艺。
周村目前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除了周村烧饼的价值得到了充分挖掘之外,其他的“非遗”项目的价值挖掘做的还不够。将手艺人的产品进行展示,将周村整个“非遗”资源进行整合,打造周村“非遗”名片,这将成为周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展示销售公共服务平台的最重要作用。
周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展示销售公共服务平台将依靠周村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资源,运用互联网科技,把周村的文化特色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喜欢。凭借互联网的商务性功能,推动周村非遗文化在更多年轻人中的传播。
第五部分 项目建设方案
一、平台建设
淄博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展示销售服务平台管理分为前台和后台两个部分。
前台显示界面功能的具体情况如下:①网站首页:该模块分为用户登录、图片新闻、新闻动态、文化动态、友情链接、网站调查模块。其中用户登录实现了登录用户可以对留言板及非遗论坛的操作,管理员用户对于新闻、用户、留言、论坛等的管理。图片新闻、新闻动态、文化动态展示了我国深厚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友情链接提供了国内外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的链接以及其他文化机构的链接。②非遗简介:该模块分为非遗背景和非遗现状,主要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③遗产名录:该模块分为国家级名录,省级名录,市级名录,详细的介绍本区域国家省市的遗产名录情况,实现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组织和展示。④传承人:该模块主要介绍了周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以及对于不同类别的传承人信息的展示。⑤文化动态:该模块分为国内动态和科研成果。其中国内动态介绍了国内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态新闻,科研成果介绍了文化研究人员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成果。⑥法规文件:该模块分为国际法规和国内法规,介绍了国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国内对非遗的保护政策。⑦文化展区:该模块分为图片展区和视频展区,生动形象的展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情况,丰富了网站,使得
网站具有更好的观赏性。⑧互动交流:该模块分为留言板和非遗论坛,并且只对于登录用户可见。其中留言板实现了查看、发表留言,以便与网站相关人员的交流。非遗论坛实现了查看、搜索、发表帖子功能,实现了用户间的互动交流。
网站后台功能结构设计。后台主要实现用户管理,文章管理,图片、视频管理,留言管理(留言处理、管理反馈名单)。功能的具体情况如下:①网站管理:网站管理主要实现页面管理、用户管理、皮肤管理等功能。其中页面管理实现页面的增加、编辑、删除等操作。用户管理实现对网站用户的权限管理,进行添加用户、删除未授权用户以及用户设置,实现对网站用户的管理和授权。皮肤管理实现对网站页面的修饰,达到美化页面的效果。②文章管理:实现对文章的编辑、分类管理、文章搜索。文章编辑可以添加文章、删除文章、修改文章等操作;分类管理可以建立多个分类,如图片新闻、新闻动态、文化动态,方便对文章进行管理;文章搜索可以对已经存在的文章进行检索,快速查找文章以便浏览和编辑。③图片、视频管理:实现对网站图片、视频的添加、修改、删除等操作,丰富网站内容。④留言管理:方便登录用户实时留言反馈,并实现对留言列表的激活、删除等功能。
二、平台推广
平台建立之后通过测试阶段之后,关键就在于推广了。怎么才能让人们或是其他对我们网站感兴趣的客户找到我们的网站,发现我们的产品呢?如何让潜在顾客顺利找到我们呢?这些都是推广策划应
该解决的问题。
淄博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展示销售服务平台集展示浏览、交易与交互功能于一体,用户可以直接完成对平台上所有上传非遗项目的浏览,以及非遗文化产品的在线购买等。
(1)网下推广:结合非遗文化展示活动设计一个主题鲜明的新闻发布会,让更多的媒体免费为网站宣传,树立网站的形象。
(2)网上推广:在网站的主页上设置一个收藏夹的图标,便于用户收到自己的收藏夹中,也方便用户以后访问。
(3)搜索引擎推广,做好搜索引擎的链接,便于用户访问.(4)免费电邮,向商务用户提供免费的电子邮件信箱,争取最大的会员加入量。
(5)友情连接,链接所有行业网站,送给他们会员户名与密码,要使网站四通八达,不能成为孤岛。
(6)论坛推广,在各大门户网站的论坛中进行合作推广,使之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到网站。
第六部分 项目建设投资预算及效益预估
淄博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展示销售服务平台建设分为三期。项目投资预估60万元。
第一期,2016年3月—2016年12月,安排人员搜集平台所需要展示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材料,注册域名,租用服务器,安排技术人员制作网站,测试网站。实现平台上线运营,实现平台浏览量200万人次。基础性投资金额20万。
第二期,2017年1月—2017年6月,淄博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展示销售服务平台网络推广阶段,实现网站浏览量突破500万人次,实现平台运营收支平衡。需要投资金额50万。
第三期,2017年7月—2017年12月,继续强化淄博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展示销售服务平台网络推广,继续补充非遗文化项目,实现平台资源规模的扩大,为打造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展示销售公共服务平台做前期准备。在此阶段实现网站浏览量突破1000万人次,实现淄博非物质文化遗产线上与线下宣传销售渠道的打通。需要基础投资金额50万。
第七部分 项目建设的积极意义
互联网是宣传覆盖面最广泛的方式。网络是当今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信息交流平台。未来互联网的宣传效果更会越来越大。淄博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展示销售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响应淄博市政府提出的建设文化名城的政策,通过对淄博非遗文化图文结合的介绍、相关链接的推荐,让更多的人了解淄博的文化底蕴。平台建设后,会很好的结合淄博的文化旅游的实际需求,不断丰富里面的内容,做好淄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工作。
平台的运营对非遗传承人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起到助推作用。由于手工艺的独特个性,很多非遗的传承人依靠家庭作坊生产经营,同时也要兼顾销售,往往势单力薄、顾此失彼,不利于非遗技艺的传承。周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展示销售公共服务平台是传承人进行项目宣传和生产经营问题的好帮手。
6.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可行性报告 篇六
第一部分 项目概述
注释:对项目总体情况的描述,包括采用的关键技术、技术的创新点、权威部门的技术鉴定情况、环保评价等内容。概述限500字以内。
第二部分 企业概况
第一章 基本信息
注:下表信息中带*号的是在注册表中填写的信息,其他的为申报时填写的信息,企业基本信息填写后将自动保存,以后申报项目将自动提取,方便修改填写。
企业名称
成立时间注册资本
法定代表人企业负责人联系人
姓名
最高学历
专业
身份证号码
职称
办公电话
移动电话
股 东 构 成 股东名称
投资者
经济形态法人代码
是否上市公司境外公司
或外籍所占股份投资方式
开户银行信用等级
账号上年研发经费投入
上缴税总额上创汇
企业类型员工总数
已生产产品数生产场地面积
已有成果数已转让成果数
企业登记类型企业性质
企业特性
注释:1)员工总数请填写企业年初和年末在编职工人数的平均值;2)经营收入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或者提供劳务等经营业务中实现的全部营业收入;3)企业类型;4)企业登记类型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其他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5)企业性质包括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合伙公司、个人独资公司;6)企业特性有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内企业、认定的 高新技术企业、大专院校办的企业、科研院所办的企业、留学人员办的企业、科研院所整体转制企业、国家高新区内的企业、国家创业服务中心内的企业、其他等。
第二章 管理团队
核心团队
创业企业家介绍
注释:核心团队包括总经理、分管技术、市场、财务等方面的副总经理和同类职务的人员,在此填写核心团队成员的教育背景、工作业绩,如项目负责人及技术骨干属核心团队,此处可简述。创业企业家介绍
第三章 企业现有能力
开发能力
生产及营销能力
项目产品已有的产业化基础条件
资金管理能力
其他特殊能力
注:开发能力,包括企业的研发队伍和资金投入以及近年来取得的研究开发成果。生产及营销能力,包括企业的具备的生产条件、经营模式和市场策划能力、销售渠道等。资金管理能力,包括企业财务主管、会计的专业背景、专业证书获得情况,企业财务管理状况及采取的相应措施;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的管理策略和回收及支付能力;是否得到过银 行贷款并能够按期偿还,是否有银行颁发的资信等级证书。其他特殊能力,包括已获得的质量认证、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及其他特殊资格或证明等。
企业发展历程及抵御风险能力
一、企业发展历程
企业发展历程
注:包括最初成立情况、重大项目开发与主要产品上市、重大融资事件、公司人员总数变化情况、总资产、净资产、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水平的重大突破以及本企业的其他重大事件。
二、项目实施风险及应对措施
项目实施风险及应对措施
分析项目的实施可能会给企业未来发展所带来的风险,提出应对措施。
第三部分 项目技术与产品实现
第一章 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起始时间计划完成时间
所属领域
注释:1)所属领域根据指南填写;2)起始时间请填写企业提出项目申请的时间。如XX年6月提出申请,其项目 起始时间为XX年6月;3)计划完成时间:申请无偿资助的项目,计划完成时间只能为项目申请时间后的24个月(生物、医药类的药品项目可以放宽至36个月)。例如XX年6月提出申请,项目计划完成时间为XX年6月,项目计划实现的技术、经济指标均按此时间点进行测算;申请贷款贴息的项目,其项目计划完成时间为项目申请时间后的12个月至36个月。
二、项目技术传承
1、项目技术来源
项目技术来源
注:自主开发指在产品规划、产品的概念开发、产品的系统设计、产品的详细设计、产品的测试与改进、产品试用中以自身企业为主体进行考虑,拥有完全的决策权;产学研合作开发指以企业为主体,以科研院所为主要技术支撑,技术开发成果应用于企业;引进技术本企业消化创新指产品开发、设计中所用的技术属于国外技术,由本企业引进后,在此基础上消化、吸收,再创新;获得方式是指通过技术转让、技术出资、委托开发和共同开发获得的所有权或使用权。
2、与项目相关的专利情况
专利号码专利名称专利类型专利进展情况专利范围专利权人名称专利权人性质专利权人与项目单位关系
注:、申请人与申报单位的关系。如果是单位:专利申 请单位与项目申报单位的关系,专利申请个人与申报单位的关系;。
三、项目负责人及技术骨干基本情况
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
姓名身份证件号码学历
所学专业毕业学校通信地址
目前与企业之间的关系e-mail手机
自我陈述
技术骨干基本情况
姓名身份证件号码所学专业
毕业学校学历通信地址
目前与企业之间的关系e-mail手机
自我陈述
注释:1)目前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包括:全职、兼职、股东、非股东;2)自我陈述:请填写本人优势、技术骨干等情况。
第二章 项目技术方案
一、项目总体技术概述
1、总体技术方案
项目所依据的技术原理
主要技术与性能指标
项目实现的质量标准类型、标准名称
通过本项目实施,企业新获得的相关证书情况
质量认证体系证书
国家相关行业许可证
专利证书
技术、产品鉴定证书
注:对于中医药领域,应包括立项依据,即组方依据及中医药理论、立项依据、药学研究总体方案,药理毒理研究总体方案、临床研究方案等;(2)主要技术与性能指标应与合同内容一致。项目实现的质量标准类型、标准名称应与合同内容一致,如产品化后执行的质量标准类型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等及标准名称;包括项目产品应取得的相关许可认证证书。对于电子信息领域,特殊行业申请项目时要有密码产品研发资质以及除特殊行业外,要求企业对产品所采用的标准和如何取得销售许可进行描述。
2、项目创新内容
创新类别
按创新点分条目描述创新内容;
注:,对于电子信息产品的创新,主要是通过集成现有技术,提出一个新的解决方案,更多是一种应用创新,是高新技术的实用化。因此,需要企业提供:a、产品方案的先进性,实用性,新颖性;b、产品使用要求。对于新材料领 域,项目创新内容描述应详实,做了什么实验,有何数据、有何曲线,要有数据对比,不能是纯文字描述。
二、项目技术开发可行性
1、项目技术现状
国内外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现状
2、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
申报项目研究内容及涉及的关键技术及技术指标描述
3、项目技术路线描述
项目技术路线描述
注:包括工艺流程图、产品结构图、框架图等。
4、项目技术实现依据
设计思想依据
关键技术实现的依据
项目技术实现主要面临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注释:设计思想依据:包括文献,或专利,或发明等。
三、项目技术成熟性
项目所处阶段研发、中试、批量生产、规模生产项目产品销售情况无销售、试销、批量
关键技术成熟性分析
注:关键技术成熟性分析。项目产品是否经过试用、代表性的试用单位及试用时间、代表性的用户意见;项目产品是否通过技术检测、检测单位、检测意见、检测时间;项目 产品是否通过技术鉴定、鉴定单位、鉴定意见、鉴定时间;项目产品是否已取得相关行业许可认证证书、其中已取得:认证证书的名称、认证单位、发证时间、有限期限;未取得:是否已提出申请、提出时间、欲获得的许可认证名称、预计获得时间。项目是否获得其它国家或部门计划的支持、其中已取得:计划的名称、获得支持的时间。
第三章 项目产品化
一、项目产品特性
产品形态1最终消费产品;2工业产品;3工业中间产品;4技术贸易技术服务5其它
产品用途
产品性能比较优势
现阶段本项目经济效益状况
因本项目新增就业人数本项目产品累计净利润
本项目产品累计销售收入本项目产品累计缴税总额
本项目产品累计创汇
二、项目产品生产方式及条件
生产方式1自我加工;2委托加工
自我加工必备的生产条件 生产工艺流程中必备的生产条件
项目现有生产、加工条件
项目产业化还需要完备的设备、仪器
注释:生产工艺流程中必备的生产条件,包括厂房、生产设备、环保装置、水、电等项目现有生产、加工条件。
三、产品化实施计划
项目完成时所处阶段项目产品销售情况执行的标准
项目产品化实施计划的 具体进度安排
注释:1)项目完成时所处阶段包括样品、小试、中试、批量生产几个阶段;2)项目产品销售情况指无销售、试销、批量等三种情况;3)产品化拟执行的质量标准类型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其他;4)项目产品化实施计划的具体进度安排需填写项目产品化实施计划的具体进度安排,阶段目标及主要工作内容。
第四部分 项目产品市场与竞争
第一章 市场概述
行业及市场概述
项目产品的市场需求程度
项目产品的目标市场
注释:行业及市场概述:简要介绍国内外行业状况、市场容量,要有数据分析、对比。项目产品的市场需求程度:分析该产品市场可接受的容量,国内、外市场在那,主要市场在那。项目产品的目标市场,结合产品优势、企业优势,确定该产品的细分市场定位。清晰阐述目标市场状况,如由于宏观经济政策利好,固网运营商对产品需求大幅增长,国内市场迅速壮大,XX年将达到2亿美元,XX年将达到10亿美元。典型客户:列出典型用户,如XX公司、XX科研机构等。
第二章 竞争分析
竞争优势分析
注释:项目产品的竞争分析,从产品的技术优势、营销优势、行业的认知、企业管理优势等多方面分析与市场同类产品的竞争优势。根据主要竞争对手的情况,阐述本产品的竞争优势。
第三章 市场策略
支持保障 人力资源规划
资本运作
管理规划
其他策略
第五部分 商业模式
项目产品的开发、生产策略
注:从利用企业优势、合理组合各种资源出发,描述对产品开发、生产、销售进行的合理策划,以提高产品综合竞争力,满足市场的需求,在较短时间内开发和生产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项目产品的市场营销策略
注:制定产品市场的推广计划,制定产品销售计划,及制定计划时所采取的各种策略
项目获利方式
注:项目获利方式,即如何将产品或者服务转化为商业价值,转化为现金流。如可能会涉及产品销售、技术转让等等。
企业未来1-5年的定位及发展规划
注:提出企业未来1-5年的定位及发展规划。分析该项目的发展对企业成长的重要性,描述该项目在企业发展规划中所占份量。
第六部分 财务与预测
第一章 企业历史财务分析
一、近3年财务分析
近3年财务分析
注:对近3年企业的总资产、净资产、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的增减情况进行分析说明
二、对上财务报表中的主要科目进行分析说明
对上财务报表中的主要科目进行分析说明
注: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其他应收应付款、银行贷款、总收入等科目,对应收账款要求按照账龄分析法进行列示,对银行贷款要求列示贷款明细表,包括贷款银行、贷款金额、贷款起止日期,对主要应付账款要列示债权人、应付款金额、期限;对总收入的构成按金额和占总收入的比重进行分析列示。
第二章 项目投融资
一、项目投资
近期项目完成的投资情况
近期完成额
资金使用情况说明
新增投资预算及依据
固定资产投资万元流动资金投资万元
测算依据:
新增资金支出预算
项目支出明细金额
研究开发费用
基本建设投资
流动资金
仪器设备投资
其他费用
合计
二、项目融资
企业承诺:为更好地完成本项目,本企业愿意自筹资金补足申请额和地方立项额之间的差异。
企业自筹万元
银行贷款万元
财政拨款万元其中地方政府资助万元申请支持方式无偿资助
其 他万元
申请国家创新基金资助万元资助方式1.无偿资助
2.贷款贴息
注:自筹资金的方式、金额和预计到位时间,以及到位可行性分析。如为投资公司投资要有协议、合同;股东增资需有法律约束的文件。对于银行贷款:银行贷款的计划贷款额度、贷款用途和贷款实现的方式。其中:对于申请银行贷款的企业,需要企业提供以往同银行来往的贷款合同和执行情况,以及银行出具的信用评级文件。
申请企业在此须承诺以自筹资金来补足申请地方创新基金、国家创新基金金额与立项金额的差异。
第三章 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一、项目产品生产规模及销售量
投产年份生产规模销售数量
第一年(年)万元万元
第二年(年)万元万元
第三年(年)万元万元
第四年(年)万元万元
第五年(年)万元万元
相关分析
注:说明是哪一年开始投产,并预测投产后连续5年的生产规模及销售量,并做相关分析。
二、项目产品生产成本
项目产品生产成本的主要构成因素分析
预测产品的单位成本
三、项目产品定价
分析说明项目产品的价格
定价策略
达产的年份总销售收入总成本费用净利润
第一年(年)
第二年(年)
第三年(年)
第四年(年)
第五年(年)
四、本项目经济效益预测
项目执行期内实现的经济效益预测
本项目产品累计销售收入万元本项目产品累计净利润万元
本项目产品累计缴税总额万元本项目产品累计创汇万美元(折合)
因本项目新增就业人数人
预测分析
注:项目执行期指从项目起始时间到计划完成时间内的一段时间。
五、项目投资静态分析
项目投资静态分析
注:项目投资静态分析需要计算投资回收期及投资利润率。
第四章 企业发展预测
项目完成时
企业资产规模
企业年销售收入
企业人员总数
第七部分 企业财务基本数据
科 目前2年前1年最近1个月
货币资金
短期投资
应收账款
其它应收账款
存货
流动资金合计
固定资产原值
固定资产合计
无形资产
递延资产
总资产
短期借款
应付帐款
预收帐款
应付工资
其他应付款
流动负债合计
负债合计
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所有者权益合计
主营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成本
经营费用
主营业务利润
营业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营业利润
投资收益
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支出
其他业务利润
利润总额
净利润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购买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
构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投资所支付的现金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第八部分 附件
序号附件名称纸质材料备注
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备查
2.审计报告原件两年
3.资产负债表原件两年
4.利润表原件两年
5.现金流量表原件两年
6.资产负债表原件最近一个月
7.利润表原件最近一个月
8.现金流量表原件最近一个月
9.专利证书复印件
10.技术合同复印件
11.查新报告复印件
12.项目列入国家、地方计划文件复印件
13.“863”专家组推荐意见复印件
14.科技成果鉴定证书复印件
15.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主要研制人员名单复印件
16.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鉴定委员会名单复印件
17.临床批文复印件
18.其他需要提供的附件材料复印件
19.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许可证复印件
20.注册会计师证书的复印件复印件
21.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复印件
22.药品GMP证书复印件
23.获奖证书复印件
24.质量体系,环境体系认证复印件
25.环境保护产品认定证书复印件
26.计量器具样机试验合格证书复印件
27.检测报告复印件
28.环保证明复印件
29.出口证明复印件
30.特殊产品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31.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复印件
32.农肥、农药登记证复印件
33.通讯、电力入网证复印件
34.用户报告复印件
35.中俄合作专项资金申请表复印件
36.股东会议决议复印件
37.减、免税批准通知书复印件
38.银行贷款承诺复印件申请贷款贴息项目必须提供
39.银行贷款合同、借款凭证、贷款付息单等复印件
40.其他需要提供的附件材料复印件
7.企业私有云平台建设研究 篇七
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 在信息化系统大量开发和应用的同时, 传统简单分散的IT架构弊端被不断放大, 一方面IT基础资源管理分散、利用率低, 服务器、软件应用日益增多, 管理和维护成本居高不下, 另一方面基于传统架构模式开发的软件系统对于业务与管理的变化无法快速响应, 新的业务系统开发需要较长的周期。
如何打通不同系统间的无形壁垒, 如何实现IT建设与业务发展的协同, 如何有效利用IT系统已有的海量数据, 如何科学地管理与调配信息资源已成为企业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云计算”是近年来信息领域热门的技术, 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一方面它能很好地整合与管理现有的IT资源, 同时也能满足IT建设对于业务需求的快速响应。
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的信息化建设经过二十余年的推进, 发展瓶颈越发明显, 本研究为满足企业业务发展和一体化业务平台的建设需求, 运用云计算技术, 通过建设企业私有云平台来推动企业的IT建设。
1 云计算概述
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对云计算 (Cloud Computing) 的定义是:一种通过网络以便捷、按需的形式从共享的可配置的计算资源池 (这些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和服务) 中获得服务的业务模式[1]。
云计算是一种全新的IT能力交付模式:它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计算资源环境和实现服务, 普通用户只要提出需求, 就可以直接获取这些信息资源, 而数据存储、软件升级、硬件投入、信息安全等问题都被包含在“云”里, 由云计算中心去解决。云计算是一种全新的IT基础架构, 具有以下特点: (1) 可实现动态的、可伸缩的扩展; (2) 为业务提供随需即取的基础设施, 按需求提供资源; (3) 为用户提供方便的使用方式; (4) 更高的信息资源整合度[2]。
云计算从服务范围上来划分主要包括公有云和私有云和混合云。云计算按照所提供的服务可分为3层:Iaa S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基础设施即服务) , Paa S (Platform as a Service, 平台即服务) , Saa S (Software as a Service, 软件即服务[3]) 。
近年来, 云计算飞速发展, 很多互联网公司推出了公有云服务, 同样越来越多的企业私有云应用也陆续浮出水面。采用私有云计算模式能有效地整合企业现有的计算资源, 随着云计算应用的不断扩展, 私有云将会成为不少企业和研究机构部署IT系统的主流模式。
2 企业云平台建设需求
企业信息化一方面促进了生产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另一方面也给企业引入了新的成本, 而且随着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信息系统的成本也在不断增长, 成为企业沉重的负担。当前, 企业信息化进程面临的问题主要有:
(1) IT资源管理分散、使用率低, 数据分散, 无法保证数据的同步和集成。
(2) 服务器、软件应用日益增多, IT建设无序扩张, 管理维护成本居高不下。
(3) 大量独立的管理应用软件运行在不同的软、硬件平台上, 采用不同的技术架构, 形成大量的信息孤岛, 部门之间协作困难。
(4) 软件应用系统无法快速响应业务和管理的新需求, 新业务新系统开发周期长。
(5) 集团化企业软件应用的标准化与下属企业的个性化需求之间的矛盾无法解决。
(6) 企业内部数据突飞猛进的增长, 形成海量数据, 需要拥有更强大的计算能力来存储、处理和传输这些数据。
云计算提供资源共享, 采用虚拟化技术, 并具备负载平衡的能力, 让资源得到充分地利用, 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向虚拟化、自动化、服务化方向演进提供了指南和保障。私有云平台一般架构在企业防火墙内部, 其安全性更高, 服务质量更有保证, 同时云计算技术使企业的信息系统利用率更高, 能够更精准地按需提供资源[4]。因此, 企业的云计算平台建设主要是私有云平台建设。企业私有云平台建设从初期来看并不一定会比构建一套简单的开发系统节约成本, 但是从长远来看, 云计算技术减少了人工管理的成本, 其具有的方便和快捷特点将给企业的运营带来无限的价值。
3 企业私有云平台建设
3.1 企业私有云平台总体架构
目前, 私有云平台的构建可以采用3种模式:机构自行开发;采用商业解决方案, 不少商业公司提供了较为成熟的私有云整体解决方案;使用开源解决方案[5]。杭汽轮根据企业信息化应用的需求, 考虑平台的开放和共享特点, 基于动量ODE (Online Develop Evolution) 平台进行企业私有云平台的设计, 其总体架构包括单点登录的企业门户、Iaa S、Paa S、Saa S[6], 其中Paa S层包括包括云公共构建库、动量ODE平台和业务运营平台BOSS (Business&Operation Support System) , 企业私有云的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在该架构中, Iaa S利用虚拟化技术, 充分整合现有分散的软、硬件资源, 统一基础资源调度和管理, 实现资源共享和按需分配, 达到资源利用率最大化;Paa S层面以ODE平台为基础, 进行应用服务的开发、定制、运营、部署、监控;通过对平台开发的服务进行提取、集成后发布成直接与用户打交道的系统来实现Saa S。用户通过统一的门户即可访问到相应的服务 (如OA (Office Automation) 、HR (Human Resource) 等) , 只需要一次登录即可解决日常工作的应用需求, 同时Paa S还能够实现对应用服务的统一运维管理。
3.2 Iaa S平台
企业私有云计算的第一阶段是Iaa S, 即云基础设施平台的架构。Iaa S是以虚拟化、自动化和服务化为特征的云平台, 提供基础资源服务和业务快速部署能力, 提高资源平台对业务需求的响应能力, 促进平台创新以支持业务的持续发展, 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模式。其核心技术是虚拟化技术, 虚拟化就是淡化用户对于物理计算资源 (服务器、存储、网络) 的直接访问, 取而代之的是用户访问逻辑的资源, 而后台的物理连接则由虚拟化技术来实现和管理[7]。
Iaa S基础设施平台主要包括服务器、网络和存储3大部分, Iaa S基础平台架构如图2所示。整个平台将这3大部分集成整合, 就构成了Iaa S的基础设施服务。整个系统通过网络以及BOSS支持, 可以根据需求向用户提供各种服务。目前杭汽轮Iaa S平台由两台高性能SAN (Storage Area Network) 存储系统、若干FC (Fibre Channel) 光纤交换机、若干物理服务器以及VMware v Sphere云基础架构平台软件组成[8]。
Iaa S层通过建立企业数据中心, 为上层云计算服务提供海量硬件资源。同时, 在虚拟化技术的支持下, Iaa S层为用户按需提供计算、存储和网络等资源, 以实现硬件资源的按需配置, 并提供个性化的基础设施服务, 为企业内外部用户提供可定制、高可靠、规模动态扩展的服务。
3.3 Paa S平台
Paa S是构建在基础设施之上的软件研发的平台, 以Saa S的模式提交给用户。Paa S能够为企业提供进行定制化研发的中间件平台, 同时涵盖数据库和应用服务器等。作为3层核心服务的中间层, 既为上层应用提供简单、可靠的分布式编程框架, 又需要基于底层的资源信息进行调度作业、管理数据, 屏蔽底层系统的复杂性等工作。Paa S层面主要有3个组成部分:服务开发与定制的ODE平台、云公共构建库、BOSS运营平台[9]。
首先本研究在服务开发平台上建立了多台服务器集群 (包括一台应用数据服务器和一台业务数据服务器和多台应用开发服务器) , 可以进行多人协同的团队开发, 不同开发服务器开发的系统通过统一的数据库服务器进行管理, 保证开发系统的唯一性与实时性, 在开发时研究人员先从云公共构建库中选取需要的组件进行组装形成新的系统, 如果没有所需要的组件则进行新组件的开发, 开发完成的组件便会进入到云公共构建库中。其次开发完的系统通过发布功能可以直接在测试服务器上运行, 以保证系统的准确性;当系统完成测试工作后, 研究人员就可以通过BOSS将测试环境下的系统发布到正式服务器上, 其架构如图3所示。
3.4 Saa S平台
在完成硬件层和平台层的架构后, 研究人员可以进行Saa S层的架构, Saa S层以软件应用作为服务, 将在平台层开发的软件发布到Saa S, 或者将现有的应用系统迁移到云平台, 即可为相关的用户提供基于企业内部网的软件应用服务。相关人员可通过统一的企业门户进行单点登录, 即可访问到基于角色和权限分配的个性化软件应用服务。Saa S层面主要有两个组成部分:后端的企业应用总线、前端的一体化运营系统。企业信息系统中的基础应用及服务被统一存放到企业应用总线上进行管理, 同时基于企业应用总线构建了一套一体化运营系统, 这套系统包括多套业务系统, 以HR、OA系统为基础陆续推进, 使之成为企业信息化的门户平台。
3.5 BOSS系统
作为连接Paa S与Saa S的桥梁, BOSS系统的作用尤为重要, 它具有对ODE开发平台及应用系统进行监控及管理的功能。企业私有云架构的网络环境可以分为两块:开发测试环境和正式运行环境, 其网络架构如图4所示。
研究人员通过BOSS系统, 可以快速地掌握整个平台的状态图, 监控云端的应用情况, 一目了然地看到开发测试及正式运行环境下各个应用主机的详细信息。
3.6 私有云平台的实施
基于上述企业私有云平台的设计, 杭汽轮已完成了企业私有云平台的架构, 通过平台开发和部署了HR、OA、供应商管理、成本核算等业务系统, 初步建设了“企业一体化业务运营系统”, 打通原先的信息壁垒, 使信息系统由原先的功能性为主慢慢地转化为流程式为主, 使企业的上、下游业务更加通畅。系统主页面和BOSS系统的监控图如图5、图6所示。
4 结束语
企业私有云平台建设的最大的好处就是缩短了IT和业务之间的距离, 降低了IT的运营成本, 提高了业务系统的柔软性和快速应变能力。持续推进企业私有云平台的建设将使原先存在的数据孤岛不复存在, 使企业的所有业务系统通过总线串联起来, 实现真正的“一体化”。
参考文献
[1]MELL P, GRANCE T.The NIST definition of cloud comput-ing[R].Gaithersburg:NIST, 2012.
[2]何晓东.浅析云计算技术及其在企业信息工作中的应用[J].信息技术, 2013 (2) :154-157.
[3]罗军舟, 金嘉晖, 宋爱波, 等.云计算:体系架构和关键技术[J].通信学报, 2011, 32 (7) :3-19.
[4]胡睿, 李正, 黎斌, 等.从虚拟化到私有云的建设构想[J].硅谷, 2013 (3) :59-60.
[5]姜毅, 王伟军, 曹丽, 等.基于开源软件的私有云计算平台构建[J].电信科学, 2013 (1) :68-74.
[6]过志宏, 刘文杰, 刘大勇, 等.基于管控一体化的企业私有云平台建设研究[J].电力信息化, 2012 (7) :87-91.
[7]杨男, 李东波, 童一飞.面向服务的云计算ERP体系结构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 2012 (19) :74-77.
[8]李刚健.基于虚拟化技术的云计算平台架构研究[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11 (1) :79-81.
8.企业技术中心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八
关键词:中小企业 信息服务 公共服务平台 融资服务
一、厦门市中小企业发展及公共服务需求情况
(一)厦门市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根据工商、统计部门公开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8月31日,厦门市中小微型企业总数约10.4万户,占全市企业数的99.5%,其中:小微企业约7.47万户,占总企业数的72%。据不完全统计,中小微型企业创造的增加值占全市GDP的60%,提供就业岗位占全市就业总数的80%,全市65%的技术创新成果、50%的税收和40%的出口也是由中小微型企业完成。中小微型企业正在成为厦门市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并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数量大,规模偏小。据统计,厦门市现有中小企业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下的企业约占82.49%,500—1000万的占7.67%,1000万以上的占9.84%。总体表现为数量大,但规模偏小。二是行业集中度高,侧重第三产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是厦门中小企业的主体,约占整体的73.51%。另外,建筑业等其他行业所占比例均在3%—5%。三是经营优势明显,转型升级加快。近年来,中小企业主动发挥自身优势,积极适应市场变化,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逐步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
(二)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由于中小企业具有规模小、经营风险大、信用能力低等特点,同大型企业相比,在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上面均不占优势,使得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发展中面临一些问题。
一是融资难问题突出。中小企业受经营规模、风险承受能力、信贷抵押能力和信用水平的影响,在获取资金支持的渠道上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融资难仍然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突出的瓶颈问题。二是服务体系不完善。目前,全市还缺乏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融资、担保、技术、培训、人才等方面服务的相关机构。中小企业在技术推广、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智力引进、市场开拓及信息服务等方面所能获得的支持和帮助有限,难以适应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三是信息渠道不畅。中小企业缺少完善的信息交流、沟通、互动的平台,获得政策信息和市场信息不够及时,反映存在问题的渠道不畅,制约了中小企业发展。
此外,信用服务体系不健全、管理体制不完善、企业素质不高等问题也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三)厦门市中小企业发展及公共服务需求情况
中小企业始终处于相对弱势,一直存在资金、人才、研发、管理瓶颈等问题。特别是受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市场需求缩小、人民币升值和成本上升等问题都大大增加了中小型企业的经营困难。据调查显示,厦门中小企业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信息服务、融资服务、市场开拓、技术创新、创业辅导、管理咨询、法律服务、人员培训、人才引进等方面。
二、厦门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情况
(一)建立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政策依据和法律依据
工信部等7部委联合发文《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企业〔2010〕175号),明确指出:“……加快服务平台建设,是落实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和国家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重要举措……。”
2003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以重要篇幅对建立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工作进行规范,其第六章提出:“国家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厦门经济特区中小企业促进条例》第七条也明确提出:“市、区人民政府建立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健全中小企业综合服务机构,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设立中小企业服务专线。”
(二)平台承担单位基本情况
“厦门中小在线网”(www.xmsme.gov.cn)是工信部认定的首批“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认定的“中国创新驿站厦门基层站点”(国科火字〔2012〕164号),也是福建省经贸委、财政厅认定的“福建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厦门市经发局、财政局认定的“厦门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平台以“厦门中小在线网”和《厦门中小企业》杂志为载体,借助于网络平台,着力为中小企业解决政策信息不对称、获取专业服务不便捷、市场开拓能力不强、人力资源匮乏等问题,为全市范围内的中小企业提供政务政策咨询、投融资、信息化、人员培训与招聘、技术对接、法律维权等“一站式”信息服务。目前,“厦门中小在线网”日均访问量达7万次以上,是厦门市规模最大、服务最全面的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已经成为厦门市中小企业第一门户网站。
(三)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运营模式
厦门市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采取公益性与市场化相结合的方式,以面向中小企业提供公益性服务为主,面向中介服务机构收取服务费用,同时结合“政府购买服务”的服务模式。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收入主要来源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专业服务频道加盟收入。联合金融、IT、管理、法律、财税等为中小企业提供中介服务的机构在平台上开设各类专业服务频道并向这这些专业服务机构收取一定的加盟费和服务费。二是“政府购买服务”收入。即政府管理部门向服务平台定制和购买服务,由服务平台按照政府部门要求为中小企业提供相应的服务,如举办各类融资或项目对接会、公益培训等;三是中小企业增值服务收入。面向中小企业开发一定的增值服务项目并收取基本的成本费用(面对中小企业提供的服务主要以公益性的基础服务为主)。
(四)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情况及服务绩效endprint
厦门市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以“厦门中小在线网”为依托,联合相关政府部门和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等为全市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公共服务。经过九年的不断发展,该平台已经形成了一个由信息服务、人才招聘、融资、培训、信息化、法律六个板块共同支持的综合服务平台,以企业的人、财、市场等实际问题为着眼点,为中小企业展开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
1、公共信息服务板块
(1)政务信息查询与咨询
从信息维护层面,继续朝着中小微型企业一站式信息服务平台目标加快实现步伐,并重点在以下几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是搭建“政务频道”,内容涉及与中小企业发展相关的国家、省、市各级政府的相关政策政务、社会服务、行业动态、社会民生等,每天收集整理不低于400条的最新信息,编辑上网发布;二是积极配合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做好每年一次“中小企业服务博览会”、“成长型中小企业评选”等大型活动,以及中小企业、民营经济政策的宣传报道工作。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前期宣传发动、系统开发维护、栏目设计开发、网络报名支持、现场视频直播等,不断完善厦门市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三是每月编印5000册《厦门中小企业》期刊(月刊),及时准确宣传和解读国家、省、市对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的最新政策,为政府与企业搭建沟通信息桥梁,对网络平台形成有利的补充;四是更新维护中小企业政策法规库和政府资金频道信息,方便厦门市中小企业检索、查询相关的国家、省、市、区四级政策法规信息和财政资金信息。截止2013年底,共收录了信息5922条,为厦门市中小企业检索、查询提供了及时、准确的信息来源。
(2)中小企业数据库信息查询与咨询
建立厦门市最权威的中小企业数据库。数据库参照有关法规和国际惯例总体规划内容包括企业的基本信息和信用、财务信息等信息,不同信息分为A、B、C三个等级,方便不同人群的按规定条件进行查询,同时也有效地保护了入库企业利益、防止其商业秘密泄漏。截止2013年底,入库全市工商注册在册企业数(含分支机构)达123326户家(其中非分支机构107204户,分支机构16122户),实现全市99.9%以上企业入库的目标;依托成长型中小企业评选以及重点民营企业认定工作,完成超过40万条B类信息、1500多家中小企业的C类信息的收录整理工作。
2、中小企业人才招聘服务板块
厦门中小企业人才招聘服务平台(即厦门企业人才网)是联合全市18家大中专院校打造高校大学生求职、企业人才交流对接的网上免费服务平台。2013年以来,全市共有585家中小企业通过厦门中小在线网提供1600多个岗位,2300余名往、应届高校毕业生上网求职。
3、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板块
融资超市于2008年2月正式开通,通过金融产品发布、融资服务指导、在线融资咨询以及融资意向提交等方式,结合网下融资业务洽谈,面向全市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2013年对“融资超市”进行改版升级,搭建厦门市中小微企业云金融服务平台——“投融汇”,引入各商业银行、担保公司、典当行、小贷公司、创投与风投机构、评信机构等服务机构依靠该系统开展一站式融资服务,改变原有平台只提供宣传展示和在线提交的局面,为中小企业深度投融资服务搭建专业化网络平台。自5月“投融汇”云金融平台正式开通以来,平台入驻银行支行机构达126家、投资机构21家,成功发放贷款4530万元。
4、中小企业公共培训服务板块
为满足企业多层次、个性化的培训学习需求,联合时代光华于2008年10月在厦门中小在线网站上建立了“厦门市中小企业网络商学院”,为厦门市企业提供21大类3000余门的网上培训课程。据统计,2013年已累计组织100多户中小企业开展集中培训1557场次,培训23134人次,完成4887个学时;累积举办26期“网络公开课”,累积培训2783人次,完成262学时。
为了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在原有的公益培训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中小企业的培训服务,开通“中小企业管理提升频道”。频道结合政府公益培训工程,与省内各高校、各培训机构、管理咨询协会、中小企业协会等单位合作,同时,整合厦门市优秀企业管理咨询机构资源,为厦门市中小企业提供多样化培训课程。截止2013年底,累积注册学员1207人,培训报名1832人次。
5、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板块
联合专业服务机构搭建小企业在线管理云服务平台——“e管通”,通过互联网(SaaS模式)为全市小微企业提供统一的免费企业管理系统软件应用服务。该平台采用云计算技术镶嵌采购管理、销售管理、生产管理等11款企业管理软件,采用“政府打造,终身免费”的服务策略,打破了传统的付费购买管理软件的模式,企业用户可免费按需申请使用,无需安装、升级、维护。目前,该平台已拥有注册用户4133家,平均每日有400多用户上线使用,进一步推进了厦门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同时也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为帮助企业进一步更好使用在线管理系统,目前已经组织了20多场“e管通”中小企业云服务平台应用公益培训,帮助企业推进信息化进程。
6、中小企业公共法律服务板块
依托厦门中小在线网联合律师事务所共同搭建专门面向中小企业提供法律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面向全市中小企业开展企业法律法规宣传和检索、法律风险防范、法律咨询等法律服务活动,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个有效及时获取法律服务的便捷途径。据初步统计,2013年以来,法律服务平台累计为全市20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了工商注册登记、劳动纠纷、商标注册等方面的法律咨询,通过网络、电话、短信等方式提供服务达1000人次。
(五)主要问题
经过几年的努力,厦门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正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平台建设尚不完整,与中小企业管理部门的需求和广大中小企业获取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的需求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归纳起来,平台建设还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较大不足:endprint
一是当前对中小企业提供的服务还不够全面,服务的深度也需要进一步提升;二是整合社会服务机构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力度还不够大;三是与国家及其他省市系统尚未建立中小企业服务数据共享机制。
三、平台建设发展思路和目标
进一步完善厦门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有效化解服务平台当前存在的问题,提高服务平台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水平,既要善于借鉴国内外经验,也要结合厦门实际寻找对策。
(一)遵循以服务为先导的工作原则
厦门市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应遵循以服务为先导的工作原则,紧跟中小企业服务需求的动态发展,以满足企业服务为目标,通过服务功能的充分发挥实现自我发展。
(二)坚持创新市场主体运营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模式
建立一个股权结构合理有效、法人治理科学严谨的市场主体,承担服务平台的建设运营。建立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及激励机制,吸引优秀的各类人才共同参与平台建设;开发推出符合网络发展方向的服务平台及服务模式,不断拓宽公共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手段;加强增值服务模式的开发,不断扩大平台服务面,并尽最大程度满足网络参与者的服务需求。
(三)进一步强化公共服务与市场化运作的有效结合
逐步建立起符合中小企业需求的经营模式,加强服务队伍建设,创新方式,有效提升信息服务水平和效率,不断提升企业的市场化运作水平,为真正打开市场化运作的良好局面以及企业的持续增收创效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高度重视线下服务与线上交流的服务模式
加强中小企业线下服务力度,增强企业粘合度,保持平台持久生命力。重点深入中小企业调研、开展针对性的现场对接等系列活动,不断丰富网下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与网上交流同步、双向互动、共同促进。
四、结论
在厦门中小在线网的基础上对厦门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通过规范中介服务、加强会员式密切型管理、及时掌握企业动态、宣传企业扶持政策、解决企业融资难、推进企业的信息化等渠道,来进一步加强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服务与管理,必将引导中小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同时,平台的建设也对全国中小企业服务网络起到地方支撑的作用,同时也是各地方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必不可少的环节。
综上所述,厦门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完善势在必行,而且具备可行性,值得政府部门予以大力扶持。
参考文献: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小企业促进法[Z].2002
[2]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国家质检总局等.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Z].2010
[3]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S].2003
[4]迈克尔·波特,李明轩等译.国家竞争优势[M]. 中信出版社,2007
[5]吴晓君.国外发展中小的做法与我们的措施[J]. 航天工业管理,1999(3)
[6]焦方太.借鉴国外经验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J]. 现代商业,2008(23)
[7]丁国炎主编.厦门经济特区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8]陈志良. 福建企业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9]福建统计局.福建经济与社会统计年鉴2007工业交通篇[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
[10]毛涤生.厦门经济发展探索[M].华星出版社,2005
[11]蒋正华,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12]洪芸.构建与完善我国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
【企业技术中心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推荐阅读:
企业科技创新项目可行性报告09-16
高新技术企业项目申报11-13
刑事侦察技术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09-25
2023年国家工业中小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项目 韩通07-04
公司治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06-26
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08-13
技术可行性分析报告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