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品体系

2024-08-31

旅游产品体系(精选13篇)

1.旅游产品体系 篇一

***************************

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和制度

一、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及责任权限

(一)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1、以总经理为首的公司领导为一级管理

2、以工程技术部、生产部、加工车间为二级质量管理,公司 设有质量管理部位专职的质量管理机构,以加工车间主任为组长的质量管理小组。

3、以班组长合班组员为三级管理,班组长为质量管理员。

(二)责任权限

1、总经理

(1)认真执行“客户至上、质量第一”的方针和国家规定的产 品质量标准,抓好职工的质量意识教育,对企业的质量负责。

(2)负责制定企业的质量方针、目标、近期和长期的质量计划。(3)负责企业质量管理机构的领导工作,定期召开质量管理会议。

(4)掌握质量动态及时处理重大质量问题

(5)负责表彰奖励在质量工作中作出成绩的集体和个人。惩处 质量事故的责任者。

2、生产经理

(1)生产主管对本公司产品质量进行全面监控和检查。(2)负责对原材料采购以及半成品的质量监控和检查工作。(3)负责产品的检测结果进行处理:合格产品通知成品库出 库;不合格产品则通报分管经理进行处理,并会同责任部门作出质量分析报告,提出改进意见。

(4)负责制定公司原材料的质量检验标准检验频度(即对每批进厂的原材料包括二个系统材料生产使用的全部材料进行抽检),并负责不符合质量标准的材料按照规定作出处理。

(5)深入车间巡查,对发现的质量问题和可能出现的质量隐患及时与车间负责人、技术员联系,采取措施解决。

(6)负责检查和收集各工艺控制点的原始记录,做好原始记录的保存、整理和统计工作。及时准确地掌握产品质量动态,为分析和解决产品质量问题提供第一手材料。

(7)负责对员工进行质量宣传工作,协助监督检查各项卫生制度的落实。

(8)协助经营部、采购部解决与产品销售和材料供应有关的质量纠纷,并协助做好质量分析及处理报告,做好检查记录。

3、质检员岗位职责

(1)对工艺操作质量和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是车间质检员的主要职责。

(2)质检员要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严谨的工作态度,按照有关技术标准、操作规程等质检文件规定,在职责范围内对生产用原材料、辅助材料及生产出的半成品、成品等都要进行严格检查,把好质量关。做到:不合格材料不进入工序,不合格的半成品不进入工序,不合格的产品不包装,产品包装不合格的产品不出厂;对不合格的产品要及时隔离,做好标记及时提出处理意见,或者在权限范围之内直接下达处理通知。

(3)敢于坚持原则,对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要立即提出制止意见,并向生产主管汇报。

(4)出现以下问题时要立即向生产主管汇报。

1.设备出现异常噪音和声响;2.材料配比与配比单上存在明显误差;3.第一批成品出现反常现象;4.短时间内设备多次出现警报现象;5.砂浆中水泥的成分不够。

(5)车间质检员有权作出产品或者原材料合格与否的决定,发现问题应及时报上级处理。

(6)做好每日质量记录,并报存档。

4、生产车间工人

(1)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不合格的半成品不准流入下道工序。

(2)定时做好工艺参数的状态和称重记录,记录要求准确、清晰,并按时报送生产主管。

(3)支持配合检验室的产品检测工作,以科学的数据指导生产。

(4)进料机、搅拌机和控制设备要定期检修、保养。

(5)维护车间的环境卫生,做好原材料的存放、保护工作。

(6)坚守岗位,不得随意串岗、离岗,顶班需经过车间负责人批准方可。

(7)熟悉计量设备、搅拌机等的操作规程。

(8)提前10分钟到岗,认真做好设备使用前得检查、准备工作,检查设备,电机的状态是否正常,检查上一班的生产记录。确认无误,方可使用。

(9)严格按照既定的工艺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生产工序的每一步都处于严格的质量控制状态,防止出现不合格产品。时刻注意设备运转情况,发现异常情况要立即做出处理并做好记录。若不能够自行处理,应立即停机,并向生产主管汇报,共同处理。

(10)认真做好生产记录,要求准确,清晰,并按时报送有关部门。下班前,搞好本岗位的设备和环境卫生,并向生产主管汇报当天的生产情况。

(11)遵循设备检修保养规定,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检修。

二、质量管理制度

(1)公司质量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本公司能在建筑行业中站稳脚跟,树立起企业良好信誉与形象,提高市场占有率,实现公司的长远发展目标。

2、适用范围:本公司

3、职责

1)由本公司总经理负全费。2)由质量保证部负责具体实施工作。

4、内容

1)贯彻执行国家质量方针政策,上级有关条例、规定办法及标准、指令。制定本企业的质量方针政策、目标及计划,并组织贯彻实施。2)根据企业产品开发、研制、生产、销售及用户服务的需要,企业设立专门的质量管理机构及质量检验机构,配备称职的专业领导干部、业务技术人员,并确保其行使权力。3)对企业生产产品的质量全面负责。

4)企业每季度召开一次质量会议,分析研究产品质量现状,存在问题,如何提高产品质量以及制定相应的措施。

5)当出现质量事故,及时召开有关部门参加的质量分析会,分析原因,落实责任人制定措施,杜绝事故再次发生。6)制定合理的内控标准,并组织实施。

7)定期对质检负责人、生产部经理、前、后道班长进行质量考核,并按质量奖惩条例进行奖罚。

8)质量保证部对各部门,享有质量否决权

(二)生产部质量管理制度

1、生产部全体员工必须意识到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和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把好质量关,保证用户产品的质量达到企业标准。

2、建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公司设专职质量安全检查员,各级检查人员必须认真按公司制定标准和程序进行检测。

3、产品实行自检、复检、质检相结合的三检制度。

4、产品出现问题和质量事故,必须按照规定实事求是地报告部门经理,查清情况,书面报告公司经理。若隐瞒事故不报者,经查实后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视情节较重,给予必要的行政级经济处分。

5、建立产品质量台账,召帐写明产品日期、化工操作人、检验结果、生产工艺数据(包括压力、体积、温度)内容以备审查。

6、实行总量指标和奖金挂钩,严格执行对质量管理好的车间给予奖励。多违反质量管理制度的车间及职工给予经济处罚。

(三)车间质量管理制度

1、认真执行各项质量制度和质量控制程序,严肃工艺纪律,严格岗位操作证上岗制度和三检制,对违反工艺规律造成的质量问题要求严肃处理。

2、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正确处理进度与质量的关系。

3、车间每位员工要落实均衡生产和工艺管理。

4、搞好质保体系的现场实施工作,把车间质量管理目标分解到班组和个人,使每个员工对车间质量指标完成负责。

5、定期召开质量例会,及时组织不合格产品的质量分析会,对质量事故及不合格产品按三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分析,及时向公司反馈。

6、组织好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原始记录及统计工作,保证各种原始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

7、组织好员工的质量教育工作,积极开展小组质量评比活动。

8、贯彻公司下达的相关资料计划和质量成本、产品销售质量控制、有关人员的岗位考核及操作证颁发等。

9、教育员工正确使用、保管好计量器及测量仪器,搞好生产现场文明生产。

(四)工序检验制度

1、检验内容

1)首先检查有无正式批准的技术方案,如:工艺流程、说明书、标准等。

2)投料前检查的内容

①检查设备是否完好,管道是否有“跑、滴、漏”现象,阀门是否处在要求状态。②检查原料包装是否完好,是否有合格证明书、记录原始数据。③检查整个工艺流程线路,是否有异样现象。④检查检测仪器是否完好、工艺操作记录是否填写完整。

2、检验方法

(1)三检制度

1.每班的检测员每隔一小时对产品进行自检、班长复检、专职检验员定期进行检查

2.记录下检测的结果和检测条件(压力、温度、流量等)3.检验合格才可出料

4.在工艺条件下发生变化时应提高自检的次数,直至工艺条件正常为止。

(2)抽检制度

1.检测室的专职检验员,必须对各批次、品种进行抽查,每隔二小时一次。

2.记录下完整的抽检结果和检验条件。

3.若抽检与自检不一致时,专职检验员有权要求当班班长禁止出料和进行检查工艺条件,直到检验合格方可继续生产。(3)尾检

1.因三检差错造成的不合格产品,由工人、班长检验共同负责漏检责任。

2.当出现质量问题复查有关工艺记录和检测记录哪一边工序出现问题,立即责令该工序停止生产,直到解决,事后追究当事人及负责人的责任。

3.检验员要督促生产现场搞好安全生产

4.检测室专职检验员必须负责尾检,开产品合格证明,才可包装出厂,无产品合格证明包装、工人及班长不可包装出厂,若有违例者将处以下岗处罚。

(五)原材料采购及入库质量管理制度

1、原材料采购质量管理

①采购原材料、辅助材料及配套产品,需严格控制质量,并对采购的材料和产品负责。

②要坚持不懈地做好承包方(原材料供应厂商)的质量评审工作,并向质量保证部门汇报。

③对待用材料必须严格实行审批手续,否则对其后果负责。④对采购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有权负责追究责任和代表公司向卖方索赔。

⑤对采购的原料均有质量保证书和合格证存档备案。⑥负责本部门人员的业务学习及培训工作。

2、原料入库质量管理

①原料入库必须有承包方的产品合格证,库房待检员按产品的合格证将原料分类、分批放待检库。

②检验员对待检原料进行检查,应查实原料牌号、型号、名称、件号、数量、生产日期、厂商等是否与合格证相符,否则通知供应部处理。

③检验员接收后,通知检测室的检测员对原材料进行抽检或是100%检测,检测合格经治疗保证部核准才可入库。

④对入库的原材料及配套产品均要有质量保证书和合格证存档备案。

⑤负责本部门人员的业务学习及培训工作。

(六)质量信息管理制度

1、目的:质量信息是反映质量情况的重要途径,及时收集和处理质量信息便于解决质量问题,加速提高产品质量、避免质量事故,同时可以提高企业的信誉,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

2、收集、传递、处理

①质量保证部、技术工程部、财务部、销售部将收集的质量住处按信息网络传递给有关部门。

对影响产品质量和工程信誉的重大问题要向副总经理级总经理汇报。比较重大的问题要填写信息卡。对比较重大的质量问题经有关部门或领导处理意见后,经有关人员组织实施,直到问题解决。

(七)工艺设计资料、产品质量档案管理制度

1、公司要建立产品工艺设计资料、产品质量文件档案,工程技术部负责档案归档。

2、设计资料档案包括:生产工艺流程图纸及设计文件、工艺设计审查会的纪要、图纸文件修改通知单、试制鉴定文件、使用中发生的重大设计问题和处理记录。

3、产品质量归档资料主要包括:材料质量证明书、辅料质保书、材料的复检报告、检验记录、产品检测报告、产品合格证明及质量证明书。

4、材料质保书及复检报告、质保书,由原材料检验员直接将资料报送到资料室。

5、检验记录出来后,检验员负责复印后交资料室。

6、所有档案资料要妥善保管,以备审查。

7、改变工艺设计资料须经工程技术部同意,改变资料档案须经质检员同意,查阅档案资料须经总经理或是技术经理同意。

2.旅游产品体系 篇二

近现代的“大众旅游”, 一般都是以自然观光和古迹览胜为特征的山水旅游, 人们外出旅游, 头脑里想到的往往只是某个景点、景区, 至于景点景区是不是城市, 他们并不在意, 且很难把城市与旅游目的的概念联系在一起, 其原因就在于在工业化社会, 旅游与城市实际上是互相背离的。高速工业化, 使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人居环境越来越差, 人们工作生活紧张、压抑, 人们向往逃离城市, 回归自然。于是城市的旅游功能退居工业、居住、商业、交通等城市基本功能之后, 仅作为旅游的主要客源地而出现。但随着后工业化的到来, 城市综合实力的增强, 城市环境的改善, 城市功能也在向多元化发展, 现代的城市已经成为一个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人口频繁流动的开放型系统。人们逐渐改变了对城市的传统看法, 愈来愈多的人选择城市作为其旅游目的地, 旅游开始“城市化”, 城市成了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的统一体, 于是“城市旅游”便应运而生了。

2 城市旅游的概念及其进展

1964年, 美国学者Stansfield (1964) 在其著作《美国旅游研究中的城乡不平衡》一文中首先提出了城市旅游在旅游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3]。20世纪70年代西方开始关注城市旅游, Ashworth (1989) 认为, 城市旅游的研究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开始的。而中国关注城市旅游是在上海于1995年首次提出要发展城市旅游以后。

“城市旅游”的概念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 但一般的抽象概念认为:旅游者被城市所吸引, 是因为城市提供的专业化功能与一系列的服务设施。国内学者范能船、朱海森认为, 城市旅游是旅游者出于某种需要被城市吸引的旅游。彭华、钟韵 (1996) 将城市旅游定义为“发生在城市中的各种游憩活动的总称, 对于旅游产业来说, 则是指旅游者在城市中的所有物质与精神消费活动”。保继刚、楚义芳 (1999) 则认为, 城市旅游是指旅游者在城市中的旅游活动及其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笔者认为, 所谓“城市旅游”, 首先必须把“城市”作为旅游的目的地, 其次要以旅游者的活动作为基础。因此, “城市旅游”的定义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以城市为目的地的旅游活动。人们到城市去旅游, 或是进行商务、观光、购物、娱乐活动, 或是感觉现代气息, 现代文明成果, 或是领略异地风情, 旅游需求可谓是多姿多彩, 但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城市却往往不以局部的资源、景观、情趣、环境来吸引旅游者, 而是以其城市的整体形象对旅游者产生巨大的诱惑力, 这样就冲破了人们对旅游资源、旅游产品传统狭隘理解的局限。

3 城市旅游产品体系构成

吴必虎 (2001) 有关旅游产品谱 (The Spectrum of Tourism Product) 的研究表明, 可以将旅游产品分为传统旅游产品 (主要包括观光旅游产品及其升级产品、文化旅游、商务旅游、度假旅游和社会旅游产品) 和新型旅游产品。城市旅游归属传统旅游产品“观光旅游”之城市风光观光游憩和“升级观光旅游”之城市旅游 (City Tourism) 和都市旅游 (Urban Tourism) 之下。

对于城市旅游产品, Jansen—Verbeke (1988年) 认为由三类要素构成。第一类要素是城市旅游的吸引物, 包括以各种活动场馆为依托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和城市自然和社会文化风貌所营造的休闲环境。这类要素是旅游者进行旅游目的地选择决策的最主要因素。第二类要素是指旅游服务体系, 例如饭店、餐厅、商场、购物场所等。此类对旅游者决策的影响不是很大, 但却是构成整个旅游者体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第三类要素是指各种基础设施, 如公共交通、旅游者信息服务等, 是城市旅游的辅助部分。

虽然城市旅游产品的结构复杂, 成分众多, 且存在不同城市拥有不同资源禀赋和发展理念的现实, 但从总体来讲还是有章可循的, 因为无论开发什么样的旅游产品, 都是以吸引和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为目标的。因此我们认为城市旅游产品从内涵上应从以下方面来构建:

3.1 城市旅游形象

城市旅游形象是人们对该城市旅游产品、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功能等的总体、抽象、概括的认识和评价, 是城市的历史印象、现实感知和未来信念的一种理性综合。同时旅游业作为一个多部门协作、全行业联动的产业, 城市旅游形象又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现象。城市首先因形象引发旅游者的旅游兴趣, 人们感知的城市旅游形象往往是他们进行旅游目的地选择或诱发出游欲望动机的首要因素, 因此, 从时序上讲, 城市旅游形象是其产品体系中的第一要素。同时, 由于城市旅游已进入了一个白热化的竞争时代, 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旅游形象成为提升竞争力的首要问题。笔者认为, 城市旅游形象塑造的核心主要包括:确立鲜明的形象定位、进行全方位与综合性的形象建设、开展广泛与深入的形象宣传等方面。

3.2 城市特色旅游

城市特色旅游是城市旅游的主要旅游吸引物, 主要指对外地游客有较大吸引力的景区、景点。各个城市因为其所拥有资源和所在的区位条件不同, 它们所推出的特色旅游也千差万别, 但从一般来讲, 它们所倚赖的资源却无非是自然资源或历史文化遗产, 城市景观和环境资源, 商务、文化、体育、休闲娱乐、购物设施, 城市综合条件和声誉等。据此, 笔者将城市特色旅游具体类分为以下情况: (1) 倚赖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的特色旅游; (2) 倚赖城市景观和环境资源的特色旅游; (3) 倚赖商务、文化、体育、休闲娱乐、购物设施的特色旅游; (4) 倚赖城市综合条件和声誉的特色旅游等。

3.3 城市游憩商业区

游憩商业区 (RBD) 是Recreational Business District的缩写, 最早是由Stansfield和Rickert提出的。他们认为RBD就是为了满足季节性涌入城市的游客的需要, 在城市内集中布置饭店、娱乐业、新奇物和礼品商店的街区。从性质上来讲RBD首要的定位并不是旅游景区景点, 而是商业区, 但由于其以城市商业区为中心, 集聚了大量可供人们购物、休闲、娱乐、观光的设施和建筑, 全面的体现和展示了城市的生活和文化, 因此, 对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有着相当大的吸引力, 成为城市旅游的又一大亮点。

3.4 环城游憩带

各色的城市旅游产品在吸引大量外来旅游者进入城市的同时, 当然也满足着城市居民本身的游憩需求, 城市居民的游憩出行活动除部分发生于城市内部空间外, 大多数都发生在城市郊区。相应的, 支持这种游憩需求的游憩设施和游憩土地利用也就出现在距离都市一定距离的环绕都市外围的带状空间中, 形成环城游憩带, 即Recreational Belt Around Metropolis, 简称ReBAM。为满足城市居民和外来游客的各种游憩需求, 环城游憩带推出了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 如依托城郊自然资源而建的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生态景观, 依托农业资源发展起来的农业观光旅游、农家乐, 以及各类主题公园、休闲度假区等等, 使其具有了观光、休闲、度假、娱乐、康体、运动等不同功能, 成为了城市旅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5 城市旅游产业集群

旅游产业集群是指, 在一定地域空间范围内, 城市核心吸引物、同时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的旅游企业及与旅游相关的支持企业和机构, 彼此存在密切的经济联系, 在一定地域空间内集中并协调发展。根据各行业与旅游产业紧密联系的程度, 可将旅游产业集群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为核心层, 是其中最基础的部分, 涉及旅游活动即食、住、行、游、购、娱各个部分。第二层为紧密层, 是旅游产业的发展保障, 包括农业、工业、邮电通讯业、保险业、文化艺术业、教育业、医疗保健业等, 这些产业不仅能为旅游业提供其所需的产品, 而且能够和旅游业融合形成新的产业形态如工业旅游、农业旅游、文化旅游、修学旅游、康复旅游等。第三层为相关层, 虽处于旅游产业集群外围, 却极大地影响着旅游产业的发展, 如园林绿化业、培训机构、媒体等。

3.6 天津滨海新区城市旅游产品体系框架

天津滨海新区包括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三个行政区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区以及东丽区、津南区的部分区域, 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该区域位于环渤海地区的中心位置, 内陆腹地辽阔, 区位优势明显, 产业基础雄厚, 增长潜力巨大, 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窗口。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 作出了全面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重大决策, 并进一步明确了滨海新区建设的功能定位, 即:立足天津、依托京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 努力建设成为高水平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 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根据滨海新区的发展趋势, 其城市旅游产品的确立应该以全力促进滨海新区现代服务业体系的形成为动力, 以构筑“现代宜居生态型和文化型新城区”为目标, 建立国际化与体现滨海高新技术产业中心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 (见表1) 。

[注]基金项目:天津市教委科研专项基金项目 (2006ZH93) 资助。

摘要:本文从城市旅游形象、城市特色旅游、城市游憩商业区、环城游憩带、城市旅游产业集群五个方面构建了城市旅游产品及其内容体系, 并以天津滨海新区城市旅游开发为例进行了具体应用。

关键词:城市旅游,城市旅游产品,天津滨海新区

参考文献

[1]李蕾蕾.城市旅游形象设计探讨[J].旅游学刊, 1998, (1) :47-49.

[2]范能船, 朱海森.城市旅游学[M].石家庄:石家庄出版社, 2002.

[3]彭华, 钟韵.创建优秀旅游城市的思考:浅谈旅游开发与城市建设一体化[J].旅游学刊, 1996.

[4]保继刚, 楚义芳.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3.旅游产品体系 篇三

关键词农产品流通体系 物流信息 功能

一、我国农产品流通领域出现的矛盾

1.农产品流通体系跟现在的经济发展阶段不一致、不对称,跟小农特征不相符。前几年出现“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等网络流行词,都直指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这一问题。2011年又出现了山东大白菜和内蒙古土豆滞销,这些都暴露出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深层次问题。一方面是存在政策上、制度上的缺陷,这是根本问题。比如,批发市场没有法律上的规章制度,农民合作组织、专业协会等都没有法律保障;另一方面,小生产和大市场存在矛盾且现阶段难以调和。我们要正视这些事实,探索出构建较为完善的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方式。

2.信息化建设的落后,让农产品滞销产生了连带效应。一个大城市农产品价格上涨,很可能导致全国农产品价格上涨,这种传导性、放大性被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现在农产品的生产和农户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仍然处于20年前的水平,不管是政府还是中问环节,各个层次对农户销售信息都严重滞后。但是有一点要认识到,农产品价格波动是有规律性的,因为农业是一个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交织的产业。

3.要通过政策导向来保护农民利益。在工业化中期阶段,人均GDPl.5万美元之前人们对农产品消费仍处在刚性增长阶段。但是,人均GDP过了1.5万美元之后,消费成熟了,刚性增长不再存在,波动就不是很明显。在这期问,只要我们对各种农产品的消费还在继续慢慢增长,那就意味着整个农产品价格周期性波动、整体性攀升趋势的不利局面无法从根本上扭转,这个阶段就是要理性应对农产品价格不断上涨。并且,这个阶段让我们处在两难的困境。一方面,在城镇化、工业化加快发展的阶段,由于生产资料等农业成本在这期问属于上升阶段,农业成本上升不可逆转,比较利益会有所下降。但是,另一方面,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务农的积极性至关重要,这就要通过政策导向保护农民利益。

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分析

目前来讲,我们要保证物价水平整体稳定,尤其是当前农产品流通压力比较大的时候,保持农产品市场稳定是一个调控目标。只要有足够的调控能力,物价小幅度上涨也是可以承受的。要保证农产品价格穩定,最关键的是要有结构性补贴政策,要实行区别对象补贴,比如说对城市低收人群体、一些敏感群体,包括高校学生、农民工等,化解价格上涨给他们带来的一些矛盾。如果CPI控制得太严,对宏观经济反而不利。农产品流通体系有一个自我修复的功能和过程,人为干预后反而波动更加频繁,而且波动幅度更大。

另外,现阶段,农产品金融化现象明显。农产品金融化是指农产品除了一般的商品属性外,更多地体现在投资品属性上。现在,很多农产品都脱离了正常的供需轨道,有的进入了非使用的链条,比如说用玉米做运营的燃料乙醇,跟石油、农产品、能源价格挂钩,于是更多的农产品转到燃料执照领域。这些并不是需求增加导致市场失衡和价格上涨,而是非传统因素影响导致农产品价格高涨。这就是农产品金融化。很多游资、投机资本在美元贬值背景下,为了避险,投资能源、贵金属、农产品,一轮一轮、一波一波,这种能源化、金融化对农产品市场造成非传统冲击,加上近几年以来,有些全球性极端自然灾害,导致市场预期越来越复杂,整个农产品市场波动、价格变化、流通体系的脆弱性全部暴露出来。

因此,对于政府来说,保持农产品市场稳定是对农产品流通体系提出的新要求和更高要求。

三、借鉴经验,建设批发市场

从国内来看,比如批发市场,改革丌放初期通过参照口本、美国的模式和制度设计出我国的批发市场模式,改革丌放30多年,这套市场体系仍然没有完善,有必要参考一些成熟的国家,学习它们保持农产品流通高效的方式。批发市场的灵魂是交易制度。以口本批发市场为例,口本德川时代丌始建立批发商主导的农产品流通体系,1923年,口本颁布法律,形成批发市场制度,废除秘密交易和对手交易。目前,我国的流通体系有这样几个问题:

1.没有形成市场规则。我国的批发市场起点并不低。80年代我们借鉴口本、美国70年代的批发市场的框架,但是并没有形成市场规则,基本上交易规则都是对手交易,没有及时调整。整个流通业态体系和流通方式,没有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而转移升级,所以现在流通暴露这么多矛盾和问题,实际上与它本身内在运行跟不上发展阶段有关系。

2.从政府角度来看,突出表现在政策法规比较滞后,政府对于如何提供市场服务没有找到方向。2004年以前,中央没有关于农产品市场流通的专项政策;2004年开始中央有了关于农产品市场流通的专门条文;2006年开始推行“新网工程”。在这么庞大的生产系统中和整个农业、产业、“三农”问题上,把流通放在薄弱环节,过去重生产、轻流通的指导方式还在延续。

3.批发市场和合作组织密不可分。如果有批发市场的话,农户必须联合起来,如果不联合起来,批发市场的农产品就会产生价格波动。进一步分析,现在整个体系存在系统缺陷,整个流通市场主体都是博弈状态,互相恶性竞争,成千上万流通主体竞争,最后还是以剥夺农民利益为代价的。而且,现在很多批发市场都是用地产丌发来赚取摊位费和租金,没有公益性定位。口本20世纪二三十年代批发市场就已经有了公益性定位,政府出资占1/3。

4.整个市场风险管理不健全,主要体现在期货交易严重滞后。这几年呈现出来的价格波动比较大的农产品基本上都没有风险管理机制,从市场角度没有期货交易的贡献机制,另外从自然风险没有保险机制。

四、对策及建议

针对农产品流通体系存在的问题,有两方面建议:第一,政策法规、框架建设应加快完善。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快发展农村合作组织是长期研究的课题,时不我待。另外,急需对现行的批发市场改造升级。一定要拿出市场规制、交易制度、标准法律法规等的相应计划。我们要有公益性市场的安排,还要完善期货交易市场、健全农产品风险管理机制。

4.旅游产品体系 篇四

建材产品的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

奥运会将在北京举办,为我国建材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也是对我国建材企业提出了挑战,因为举办一届绿色奥运对建材生产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材企业尤其是重点建材企业进行ISO 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相应的`产品质量认证是非常必要的.

作 者:李湘洲 Lixiangzhou 作者单位:长春建筑材料工业学校,130022刊 名:建材标准化与质量管理英文刊名:STANDARDIZATION AND QUALITY MANAGEMENT OF BUILDING MATERIALS年,卷(期):“”(4)分类号:F4关键词:

5.旅游产品体系 篇五

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滞后。旅游院校或从事该方面教学的院校应积极与校外企业保持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方便学生实习,但是很多学校都依靠老师与学生个人与实训单位取得联系,且不同实训单位条件参差不齐,由此造成学生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习结果各不相同,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程度。

二、旅游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一)明确旅游实践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联系的

6.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篇六

关于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工作

情况汇报

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对我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工作,按照统一规划,整合资源,市场运作的要求,我们紧紧围绕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扩大农村消费、繁荣农村市场,大力推进华东农业大市场项目建设,加大各类农产品市场主体的培育,加快农产品流通有形和无形市场建设,强化农产品营销推介力度,使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健康发展。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任务

为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领导,我区成立了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区分管领导担任,区农工办、农委、发改局、财政局、交通局、规划分局、国土分局、工商局、商务局、供销总社等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供销总社,建立了各部门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提供了有效组织保障。同时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任务,任务层层分解。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为全面加快华东农业大市场建设,安排专人负责协调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问题。明确各乡镇分管农业农村工作负责人负责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工作。今年曾4次召集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产品经纪人就农产品生产、销售、市场行情等情况进行座谈研究,有

效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

二、多措并举,加快农产品批发交易有形市场建设

为加快促进农民增收、繁荣城乡市场,我们高度重视农产品批发交易有形市场建设,初步建立起以华东农业大市场为龙头,城区珠江路农贸市场、城东农贸市场为重点,各乡镇集贸市场为补充的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体系。华东农业大市场是市、区重点工程项目和为民办实事项目,总规划占地1000亩,总投资10亿元。一期工程占地300亩,规划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将建成市场交易、农产品物流配送、农产品检验、电子结算、深加工、信息服务、技术研发、生产服务等八大中心,成为上海曹安市场、常州凌家塘市场等国内知名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供应基地。为扩大市场影响力,拓宽销售渠道,区供销总社今年多次与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嘉兴、常州等地大型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联系,为华东农业大市场牵线搭桥,先后组织4批人员到上述各地进行考察,建立合作关系,并多次向省、市有关部门申请,为华东农业大市场争取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扶持资金。其中区供销总社为其争取100万元,文件已到。华东农业大市场已于11月21日正式开业运营,但由于各种因素影响,营业还不够繁荣。为进一步提高农贸市场承载能力,改变小城镇面貌,各乡镇均把乡镇集贸市场建设作为小城镇建设“一加四”工程的一项重要工作抓实抓好,先后有6个乡镇新建了集贸市场,7个乡镇进行了扩建、改造。到目前为止,全区各类农产品市场共有23家,2011年全区农产品市场交易额已超过16亿元。

三、加大无形市场建设,构建农产品信息平台

在抓好有形市场建设的同时,我们认真抓好农产品无形市场建设,着力构建农产品信息交流平台。我们先后成立了肉鸡、蔬菜、瓜果等农业十大产业协会。各协会均把组织农产品销售作为协会重要工作抓实抓好,除主动与各地龙头企业、农产品市场、经纪人加强联系外,还将协会网站当成农产品准则的重要渠道,定期在网站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价格动态,组织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确保我区农产品产得出、销得掉,提高我区农产品知名度,扩大影响面。同时,加强业务培训,重点是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和农民经纪人等培训工作,尝试农产品网上销售流通方式。

四、注重实效,实现“农超对接”,取得了积极成效

农超对接,就是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直接与鲜活农产品产地的生产经营者对接,建设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发展农产品从基地到超市的直接流通方式。这种对接方式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消费者在超市能够买到新鲜实惠的蔬菜,既方便又卫生,质量安全得到保证,购物环境干净、整洁,也不烦心。我们宿豫区是高效设施农业发展比较快、面积比较大的县区,随着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有不少基地的农产品直接进入超市,特别是一些大的超市,如:蔡集、丁嘴、曹集、顺河以及黄墩等乡镇基地的蔬菜、水产品相继和大的超市对接,把农产品输送到超市,如苏果、华诚等,就苏果而言,全年销售各类鲜活农产品可达700余万元。

五、积极组织和引介与外地农产品市场对接、洽谈合作

2011年,我们积极邀请省内外知名农产品企业到我区考察,组织区内农产品经纪人、基地负责人外出参观,洽谈签订农产品产销合作协议,推动双向合作,促进双盈互利。先后邀请南京众

彩市场、常州凌家塘市场、苏州南环桥市场、无锡朝阳市场、河南商丘市场、上海曹安市场、山东寿光市场以及嘉兴果品市场负责人到宿豫考察,并组织部分生产基地负责人和经纪人到南京、常州凌家塘、嘉兴等地市场考察,与当地的农贸市场进行了对接,并签订了常年产销合同,同时学习他们先进的市场管理经验,为市场运行奠定了基础。

六、加大扶持力度,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我们重点加大对华东农业大市场项目扶持力度,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主要及分管领导多次研究会办项目建设工作,明确区交通局、供销总社为招商引资服务单位全程帮办服务,并且安排工商、质监、公安、农业等相关部门全力以赴为市场建设提供帮扶,确保项目建设无障碍推进。7月14日,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牵头有关部门参加华东农业大市场会办会,决定成立华东农业大市场市场管理办公室,由工商、农委、供销、商务、公安等部门专门派人进驻华东农业大市场,进行现场帮办。华东农业大市场项目建设过程中,免收区权范围内的一切行政规费,建筑营业税按规定征收后,按实际征收额的60%奖励给投资方用于项目建设及经营;项目建成运营后,市场经营主体实际缴纳的所得税、营业税的地方留成部分,实行“五免五减半”奖励。除区政府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扶持措施外,区有关部门还积极加强项目对接,向上争取“农超对接工程”、“新网工程”等项目资金,加快我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和升级改造。

7.智慧旅游的评价体系研究 篇七

1 智慧旅游应用体系分析

综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 结合我国的实际, 对照国际、国内对“数字旅游”、“电子旅游”等概念的权威定义以及相关的“智慧旅游”的定义, 本文认为, “智慧旅游” (Smarter Tourism) 是指以游客为中心, 以应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移动通信、三网融合、GIS (地理信息系统) 等“智慧技术”为手段, 以计算机、移动设备、智能终端等为工具, 以智慧服务、智慧商务、智慧管理和智慧政务为主要应用形式, 以全面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服务需要为基本出发点, 以为游客、旅行社、景区、酒店、政府主管部门以及其他旅游参与方创造更大的价值为根本任务的一种旅游运行新模式[1]。这一定义能较为全面、深刻地揭示出智慧旅游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技术特点, 理清智慧旅游的建设和发展思路。

从定义可以看出, 智慧旅游本质上是要通过新理念的导入、新技术的应用和新模式的形成, 使旅游活动的全过程、旅游经营的全流程、旅游管理的全方位和旅游服务的全链条产生“智慧效应”, 创造“智慧价值”, 全面提升旅游行业的发展力、创新力和服务力。从建设目标和发展方向来看, 它的应用体系主要包含“智慧服务”、“智慧商务”、“智慧管理”和“智慧政务”四大应用子系统, 各子系统之间既相互独立又互为整体, 共同支撑旅游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2 智慧旅游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

智慧旅游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有一个科学的框架体系作为依据, 这个框架实质上是要从理论角度对该指标体系进行解释、分析和说明[2]。通过对智慧旅游相关理论的研究以及对相关因素的剖析, 可以看出, 智慧旅游各个要素的运行是有其特定的规律, 智慧服务系统、智慧商务系统、智慧管理系统和智慧政务系统之间相互耦合, 融合共生, 构筑完整的智慧旅游的发展体系。按照评价指标体系的一般性设计, 可分解为一级指标 (目标层) 、二级指标 (系统层) 、三级指标 (状态层) 等三层指标。一级指标作为目标层, 是智慧旅游发展的核心目标, 用来评价智慧旅游应用发展的整体水平;二级指标作为系统层, 包括四大子系统, 涵盖评价指标的各个方面, 共同构成智慧旅游的核心系统和支撑系统, 这四大子系统分别具有其各自的相对独立性, 能够反映智慧旅游发展的某一个重要方面;三级指标作为状态层, 是将各子系统按其特性进行分类, 形成20个细分的指标, 从多个角度反映二级指标的发展要求。“智慧旅游”的评价指标体系由一系列既相互独立又密切相关的指标构成, 这些指标各自有不同的权重, 以体现重要性的差异。专家咨询法是一种较为常用也相对容易操作的方法, 本研究通过对多位研究智慧旅游的专家以及江苏省内相关主管部门领导的意见征询, 经过多次论证, 形成了相应的权重分配。

3 智慧旅游评价指标体系的数据采集和处理

智慧旅游的评价必须以各类数据为依据, 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是前提, 必须有科学具体的方法和程序。

3.1 指标数据的采集

智慧旅游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全面而综合的评价系统, 在对其要素层的数据进行采集的时候, 需要根据指标数据不同的形成过程与标准选择不同的采集途径。按照构建的智慧旅游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将指标分为两大类, 即客观指标与主观指标。收集客观指标数据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相关的统计数据以及各采集点的实际数据;主观指标数据则主要通过设计相关问卷来进行调查, 以取得较为原始的数据。

3.2 原始数据的处理

由于智慧旅游评价指标体系数据的采集方法不一、范围广泛, 所以, 采集的途径不同, 其属性也不尽相同。对这类数据进行数学分析的时候, 往往会出现一定的困难, 因此, 需要根据所用分析方法的特点对数据进行处理, 做到标准统一、量纲一致。

3.3 智慧旅游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

3.3.1 二级指标的评价

在确定各三级指标的数值 (各单项指标的总分为100分) 以及在各自对应层次的权重后, 通过线性加权法, 可以求得评价对象在评价期的二级指标的评价值。其函数表达式为:

式中, Fk系二级指标评价值, 当Fk中k=1, 2, 3, 4时, 分别表示智慧服务系统、智慧商务系统、智慧管理系统和智慧政务系统的评价值。

Uki为第k项综合指数下的各单项指标的评价值, λki为第k项综合指数下各单向指标对应于第k项综合指数的权重。

综合指数下各单向指标对应于第k项综合指数的权重。

3.3.2 综合评价

通过各二级指标在各自对应层次的权重和单项指标的评价值进行线性加权, 可得出综合评价值:

式中, Z为综合评价值, FK为二级指标的评价值, μK为相应的权重。

3.3.3 分级标准的制定

按发展水平高低的不同, 本文将智慧旅游发展水平分为4级, 分别是初始级、基本级、发展级和完善级, 不同的综合评价值对应不同的发展级别, 参见表2。这样就可把实现智慧旅游发展的远大目标分解成具有可操作性的阶段性目标, 有助于智慧旅游的分阶段实施和重点突破。

3.4 智慧旅游评价指标体系的实际应用

从当前实际操作的可行性来看, 智慧旅游的评价主要考虑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进行, 比如分省、地 (市) 、区 (县) 三级进行评价, 在同一层次的行政区域内进行比较和评判, 以更好地寻找差距、改进提升。评价数据需分成客观和主观方式获得, 主观数据的获取主要依托专家打分的方式取得, 客观数据可根据实际可能获取。在实际评价的过程中, 可根据评价对象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

4 结语

作为推进智慧旅游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建立和健全智慧旅游的评价指标体系无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但必须看到, 这必将是一个渐进而又曲折的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本文虽然尝试为智慧旅游发展框架以及评价体系的建立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 但正如庄子所言“始生之物, 其形必丑”, 文中的结论和观点必然有诸多不完善之处, 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期待各位专家和专业人士从不同的角度对此提出意见和建议, 通过共同的努力, 希望能形成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国际影响的智慧旅游评测体系。

参考文献

[1]姚国章.智慧旅游的建设框架探析[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14 (2) .

8.完善我国旅游法律体系的思考 篇八

一、制定旅游基本法

为了尽快确立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确定发展旅游事业的基本方针,日本政府在总结旅游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早在1963年6月就制定了《日本旅游基本法》。美国政府也在1975年5月颁布了本国的旅游基本法《全国旅游政策法》。又如1972年的墨西哥《旅游法》,英国的《旅游发展法》,韩国的《旅游振兴法》,这些旅游基本法在统一管理全国旅游发展工作,制定政策,协调关系,促进旅游事业的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为了充分发挥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确保旅游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维护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必要制定一部旅游基本法来统一管理全国旅游业。

1、旅游基本法的基本框架:

借鉴旅游发达国家的旅游基本法,我认为我国旅游基本法应具备以下内容:(1)规定国家发展旅游事业的根本宗旨和原则;(2)规定政府主管机构的法律地位和职能;(3)规定各类旅游企业的行为准则;(4)规定对旅游者合法权益的保护;(5)规定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原则;(6)规定国际旅游原则;(7)规定一系列行业管理制度;(8)规定法律责任。

2、立法应侧重保护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旅游者是旅游活动和旅游法律关系的重要主体,对他们的合法权益的保护直接关系到一国旅游业的生存和发展。综观各国法律和有关国际条约,都十分重视对旅游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建议立法应该规定旅游者的合法权益主要包括:第一,自由旅行权;第二,逗留权;第三,知悉真情权;第四,人身及财产安全保障权;第五,自由公正地缔结旅游服务合同权;第六,享受医疗权;第七,求偿权;第八,寻求法律救济权;第九,受尊重权;第十,监督批评权;第十一,残疾人的旅游权。

二、完善惩罚性赔偿制度

所谓惩罚性赔偿又称加倍赔偿或额外赔偿,是指侵害人向受害人支付超过其实际损失的赔偿费。它是传统民事责任中的补偿性损害賠偿制度之外发展的一种例外赔偿制度,除了赔偿功能外,还具有惩罚和威胁的功能。将这一制度运用于旅游消费领域,对切实保护旅游消费者权益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1、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条件

虽然我国的《消法》第49条对惩罚性赔偿作了规定,但与美国、台湾等国家地区的规定相比,其适用范围显得过于狭小。在我国,规定侵权行为主观上有“欺诈”时才可以适用惩罚性赔偿,显得过于狭窄,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我认为,《消法》第四十九条的适用,应该延至故意和重大过失,而不仅限于“欺诈”。

2、惩罚性赔偿基数

我国《消法》第四十九条的赔偿并不是建立在消费者的损失或经营者的基础上,而是与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服务的费用”挂钩,在实践中会出现许多不公正的做法,权利义务严重失衡。以商品的交易金额来计算惩罚性赔偿,最大的缺陷还在于,由于交易的大小与有可能的诉讼成本进行比较和权衡,得出消费者进行诉讼的概率,准确掌握加害行为的法律成本,这样会使《消法》第四十九条的惩罚效果大打折扣。《消法》有关赔偿的基数,应该是以实际损害为准,包括律师费、误工费等费用,还可将旅游经营者侵犯旅游消费者权益的主观上的恶意程度、旅游经营者的违法所得以及经济实力作为确定赔偿数额的主要依据。

三、完善旅游合同立法,规制旅游格式合同

我国目前旅游合同立法现状考虑,我认为对旅行社提供的旅游格式合同除了普通法的规制以外,还需要做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特别规定。

第一,将旅游合同有名化。纵观旅游业发达国家,随着现代旅游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在传统法律和商业习惯不能公平有效地处理旅游合同纠纷的情况下,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调整这种新型关系是各国共同的做法,他们纷纷颁布了旅游基本法,并且相应地在旅游基本法和民法中制定或增补了大量调整旅游合同的法律规范。

第二,强调旅行社的先契约义务。旅游合同的签订一般由旅行社预先拟订好旅游合同的内容,将设计好的旅游产品供旅游消费者选择,旅游消费者一旦确定接受格式合同则宣告合同成立。因此让旅游消费者选择接受之前充分了解格式合同的内容至关重要。我们可以参照德国的做法用立法形式明确规定旅行社提供的包价手册应当包含的信息内容,应当让消费者了解的具体内容;另一方面,规定旅游格式合同中与旅游消费者利益密切相关的条款尤其是责任条款应当采取醒目的方式向旅游消费者展示,如在该条款前做特殊标记来提醒其注意,或者规定旅行社负有口头提示义务等。

第三,限制不公平责任条款,可以将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等基本原则为立法指导,制定专门的法律条款对旅游格式合同的效力予以限制。

四、完善旅游债务履行辅助人责任制度

旅游消费过程的完全实现需要众多部门的参与,旅游给付的完成不是单由旅行社一方独立完成的,在包价旅游中第三人参与合同履行的现象极为普遍。包括旅行社以自己名义与运输公司签订的旅客运送合同,与饭店签订的旅客住宿合同、餐饮供应合同以及在经过旅客同意之后由其他旅行社为旅游给付的情形等。在实践中,由于运输公司、饭店、宾馆等这些旅游债务履行辅助人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义务而给旅游消费者造成损失的现象也极为普遍。

在现实中,这种因旅游债务履行辅助人的过错而导致旅游消费者与旅行社之间的合同纠纷不仅非常多,而且十分复杂。基于对旅游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的考虑,我认为旅行社应当对旅游债务履行辅助人违约给旅游消费者造成的损失承担责任,旅游消费者因此而受伤害有权向旅行社提出请求赔偿。

参考文献:

[1]王利民.惩罚性赔偿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6(9).

9.旅游区(点)安全评估体系初探 篇九

旅游区(点)安全评估体系初探

旅游区的安全状况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广泛关注,规范旅游景点安全管理已成当务之急.文章以模糊数学和层次分析理论为指导构建了旅游区(点)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评价过程考虑了影响安全等级的相关因素,并保留了各级评价的全部信息.实例采用典型的旅游景点指标数据,评价结果直观地反映了旅游区的安全状况.

作 者:崔秀娟 CUI Xiu-juan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安全工程系,北京,100026 刊 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1(1) 分类号:X956 关键词:安全评估   安全等级   模糊评价   旅游区   评估体系  

10.农产品监管体系建设的管理方案 篇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努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众健康、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为目的,坚持标本兼治、依法监管,不断强化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努力构建政府监管、企业自律、农民自觉的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基本原则

1.强化职能。市农业委员会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各乡镇街道承担对本辖区内生产基地的指导和监督职能。要按照“有机构承担职责、有具体人员承担监管任务、有检测服务手段、有监管经费支撑”的要求,重点强化监管职能,充实人员力量,提高监管服务能力。

2.因地制宜。按照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乡镇或区域性农技推广机构改革和建设的意见》(农科教发〔〕7号)要求,原则上将乡、镇、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纳入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二、建设目标

通过改革和建设,结合农业执法体系创新,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机构专业化、人员稳定化、经费预算化、手段现代化”,真正发挥好基层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作用。年底前全市18个乡、镇、街道要全部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改革挂牌任务和机构、编制到位工作;期间逐步落实建设任务,完善监管服务设施。严格按照“五有”(有人员、有场所、有制度、有设备、有经费)、“四统一”(统一持证上岗、统一专人检测、统一工作

台账、统一抽样方法)的要求,加大农产品源头污染整治力度,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标准化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力争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水平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检测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体系取得新突破。

三、建设内容

(一)明确公益性职能。

乡镇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属公益性、非营利性公共服务机构,是基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能主要是:依法负责区域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农产品生产经营活动指导、监督,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落实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咨询工作等。

(二)合理设置机构。

可在乡、镇、街道农业综合服务站增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三)科学核定编制。

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科学确定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的人员编制,保障公益性职能的履行。所需编制在乡镇事业编制总额内调剂解决,确保有2名以上人员承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实行人员实名制管理。

(四)加强队伍建设。

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方式,选拔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管理有经验的专业人员,充实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中。

(五)配齐服务设施。

各个乡、镇、街道要建设一个快速检测室,承担本乡、镇、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定性检测任务。综合建站的可与农业综合服务站一起建设,统一配备检测仪器和计量、交通工具,统筹解决必要的办公和检测用房。

四、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做好协调配合。

市政府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定期调度乡镇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工作;指导各乡镇街道尽快制定出具体的贯彻落实意见,加强综合协调和业务指导,细化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各乡、镇、街道要把乡镇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各有关单位要加强沟通协调,共同推动建设工作开展。市财政部门要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所需工作经费,并纳入财政预算。要做到人员、经费、工作“三落实”,确保监管站正常有序运转。

11.会展旅游营销体系构建及营销策略 篇十一

关键词:会展旅游 营销体系 营销策略

“会展旅游”这一概念在我国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短短20余年的时间,会展旅游在我国已经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其巨大经济效应的发挥离不开完善的会展旅游营销体系的支撑。通过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以“会展”为题名的文章有6471篇之多,以“会展旅游”为关键词的相关文献有830篇,而以“会展旅游营销”为关键词的文献仅仅1篇。可以看出,作为旅游业和会展业融合衍生的一种新兴旅游产品,会展旅游虽然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学术界主要集中于对会展的研究,而对会展旅游的研究相对偏少。关于会展旅游营销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本文拟在界定会展旅游内涵的基础上,力求针对我国会展旅游发展的实际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营销管理体系,为会展旅游营销者提供参考,同时完善我国会展旅游研究体系。

一、会展旅游

国际上,会展旅游即MICE(Meetings,Incentives,Conventions,Exhibitions 的简称),指包括各类专业会议、展览会与博览会、奖励旅游、大型文化体育盛事等活动在内的综合性旅游形式。而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会展旅游的概念界定尚未达成统一认识,其观点可以归结为三类:会展旅游产业论、会展旅游产品论和会展旅游MICE论。

会展旅游产业论认为会展旅游业是综合会展业和旅游业两大产业优势形成的新型产业,它是会展业优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旅游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学者有王云龙(2003),杨亮(2002)等。会展旅游产品论认为会展旅游是由会展业和旅游业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旅游产品形式,是一种专项旅游产品。卞显红,黄震方(2001),林越英(2002),应丽君(2003),王春雷(2004)等赞成这个观点。会展旅游MICE论对会展旅游的界定与国际上关于会展旅游的界定基本一致,认为会展旅游即MICE。马艳辉(2000),周春发(2001),罗明义等(2002),许峰(2002),王元珑(2003)等持这种观点。笔者不赞同这种观点,主张根据我国会展旅游发展的实际来界定会展旅游内涵,因为MICE中的奖励旅游在我国的发展并不全面,因此不应该在会展旅游研究的范畴之内。

综合国内外关于会展旅游内涵的研究,笔者认为,会展旅游是一种以各类会议、展览或节事活动的举办为前提,以会展业和旅游业的有效互动为基础,通过双方为转变为旅游者的会展参与者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等一系列会展旅游服务而获取一定收益的一种专项旅游产品。

二、会展旅游营销体系构建

(一)营销主体分析

会展旅游作为一种专项旅游产品,它也有自己的营销主体。从营销职能方面分析,能够为会展旅游提供完善基础设施的是会展城市,直接为会展的举办进行营销的是会展企业,具体操作会展旅游活动的是旅游企业,在会展的举办过程中,为营销其产品而进行会展营销的是参展商。因此,会展旅游的营销主体包括会展城市、会展企业、旅游企业和参展商。

(二)营销体系构建研究

会展旅游营销的主体包括会展城市、会展企业、旅游企业和参展商。而对于不同的营销主体,其营销对象也不完全相同。会展旅游营销主体的广泛性决定其营销体系的复杂性和动态性。

1、会展城市

会展城市指的是代表城市政府、会展行政管理机构、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在内的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会展行业协会、旅游行业协会等也可以纳入广义的会展城市范畴。其营销的客体主要包括国际组织机构、跨国公司、会展的组织者、主要竞争城市、周边城市、参展商、专业观众和城市居民等。

2、会展企业

会展企业主要包括会展策划(服务)公司、展览场馆(会议中心)和展览公司三类,其营销对象主要包括会展主办者、会议公司、专业会议组织(PCO)、会展主办者、政府、协会、城市居民、参展商及专业观众。

3、旅游企业

这里所指的旅游企业指的是与会展活动有直接利益关系的旅游企业,即直接性旅游企业,主要包括旅行社、饭店和旅游景区等,营销对象主要为参展商和专业观众。

4、参展商

参展商兼有营销主体和营销客体的两重身份。作为营销主体,其主要的营销对象也是作为参展商的供需关系对象,即专业观众(包括买家和贸易商)。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构建出基于我国实际的会展旅游营销体系框架图(见图1)。

三、会展旅游营销策略分析

(一)会展城市营销

1、城市形象营销

会展旅游发达城市往往具有独特的城市形象,如巴黎的浪漫、香港的动感等。Andrew Bradley 等(2002)指出,正面的城市形象对吸引会展旅游者的作用很大,而负面的城市形象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会展旅游者的到来。因此,塑造独特的城市形象,将目的地形象与目的地营销结合用于促进城市对会展组织者及会展旅游者的吸引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重大事件营销

事件营销的实质就是地区或组织通过制造有特色、有创意的事件来吸引公众的注意,塑造目的地形象,并获取巨大经济效益的活动。对于会展城市而言,可以从三个方面开展事件营销。一是举办节庆活动。二是利用重要事件,即抓住每一次大型活动尤其是国际性活动的机会,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市民素质,并大力宣传城市的整体形象。如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都是极佳的事件营销题材。三是制造公关事件。城市应该精心策划各类公关活动,努力制造利于城市形象提升的新闻,以引起媒体和公众的关注。

3、整合营销策略

会展旅游城市营销是一种公共产品,其整合营销要求城市各个部门和相关企业的共同努力。首先,政府要准确进行城市定位,并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创造良好的会展旅游发展环境。其次,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要明确参展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会展活动进行设计与控制,使会展参与者满意。第三,会展组织者要树立新观念,摒除落后的政府主导市场的观念,统一协调资源,加强对会展企业的服务、管理与指导,实现利益最大化。第四,作为会展的相关部门如策划、装饰等会展中介机构以及城市交通、通信、娱乐等服务企业,应为会展旅游做好充分的准备,提供完整的配套服务体系。最终,形成在城市政府主导下的,以会展协会和旅游协会为监督执行者,会展企业和旅游企业互利合作的会展旅游营销局面(见图2)。

(二)会展企业营销

一是积极参与城市整体营销。城市整体形象的提升能给会展企业带来更多的市场机会,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二是加入专业协会和会展旅游的相关组织。这不仅能提高会展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其带来更多更广的客源,更有利于借助专业协会的庞大关系网络,拓宽企业的营销渠道。三是增强企业实力,提高办展能力。企业的硬件是基础。对于会展企业而言,及时引入高科技,提高办展能力和服务水平是吸引消费者的基本条件之一。四是开展网络营销。

(三)旅游企业营销

实现会展业与旅游业的有效对接,二者联合开展会展旅游营销非常重要。旅游企业可以针对会展的主题、营销计划、服务接待计划进行可行性分析,选择企业所能参与的部分。例如,会展企业负责展会的招募、宣传、布展和会场内的组织管理工作,旅游企业负责为会展参与者提供一站式的旅游服务,包括“食住行游购娱”等,充分满足会展参与者在展前展后的旅游需求,使会展的带动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从而吸引更多的会展参与者,树立展会品牌,最终形成以会展带旅游、以旅游促会展的良性互动发展模式。

(四)参展商营销

调查发现,29.3%的参展商选择参加展览会时都认为他们的客户在展会上。有的期望参展能促进公司产品的销售,小部分的企业想要利用展会去开拓公司新的客户市场。随着展览会的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致,参展商将展会作为一种吸引客户、促进销售的有效商务平台,具有其他营销媒介包括广告、人员推销、公关所没有的独特优势。因此,吸引更多的专业观众了解参展商品,宣传和促进商品销售,无疑成为了参展商最主要的任务。

参考文献:

①中国学术期刊网网址为:http:www.cnki.net,搜索时段为1979—2011年,搜索时间为2011-10-23

②周春发. 国内会展旅游研究进展[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4)

③王云龙. 会展活动与旅游活动的比较——兼论会展旅游概念的界定[J].旅游学刊,2003(5)

④杨亮. 会展旅游业的状况分析和策略初探[J].山东经济,2002(2)

⑤应丽君. 关于中国会展旅游的思考[J].旅游科学,2003(1)

⑥许峰. 会展旅游的概念内涵与市场开发[J].旅游学刊,2002(4)

⑦春雷.会展市场营销[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徐秀平,1985年生,安徽省安庆人,常熟理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旅游管理系教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旅游市场营销。杨方芳,1983年生,河南省邓州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酒店管理、旅游市场营销)

12.旅游产品体系 篇十二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英语课程,实践教学

一、旅游行业面临高级人才紧缺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 我国的出入境旅游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据相关部门统计, 我国全年入境游客数量早在2004年就已经突破了1亿大关, 达到1.09亿人次, 超过意大利, 跃居世界的第四位。与旅游业飞速发展不相匹配的一个客观事实是: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匮乏, 尤其是既掌握丰富旅游专业知识, 又熟练掌握英语交际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旅游专业人才非常紧缺, 这直接导致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缺乏后劲, 在世界旅游市场的竞争中处于劣势。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 各大高校都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 并开设了旅游英语课程, 着力提升国内旅游专业人员的素质。但由于该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备, 所培养的学生实践能力欠缺, 不能满足旅游业对复合型、应用型涉外旅游人才的需求。因此, 及时发现旅游英语课程教学与实践的差距, 构建完备的旅游英语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显得十分迫切。

二、旅游英语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不足

1. 实践教学目标与旅游职业要求不相匹配

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层次教育长期以来形成了以系统掌握学科专业知识为人才培养取向, 以学科的知识生产为目标, 以学科的知识传授为工具的教育教学模式, 重学科知识体系, 轻社会需求;重知识传授, 轻能力培养。目前我国旅游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 旅游业人力资源总体上供小于求, 特别是复合型、应用型涉外旅游人才供不应求。据一些用人单位反映, 高校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偏重于知识积累, 理论功底较扎实, 但走上工作岗位后,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能独立完成实际的管理工作。究其原因, 主要是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性学习不够, 接触实际问题的机会较少。

2. 实践教学手段仍拘泥于传统形式

由于受传统英语教育的影响, 旅游英语教育长期以来教学手段较单一, 主要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 重点放在英语语法和词汇讲解, 学生缺少实践的机会, 过于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在旅游行业环境下的学生语言交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学生缺乏实践锻炼, 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重讲授、轻实践, 重语法、轻口语的教学模式, 忽视了旅游英语口语化程度高, 实践操作性强的特点, 教学效果不甚理想。语言学家认为, 应把85%的课堂时间用于练习, 解释和评论最多不能超过15%, 因此教师应给学生创造更多的锻炼实践、展示自我的机会, 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实践, 帮助他们更好地熟悉、了解岗位职责。

3. 实践教学内容与现实脱轨

在新经济时代, 旅游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具有多样化、多变性特点, 高校旅游教育必须紧紧把握这一特点, 适时调整教学内容以适应行业需求变化。但是, 不少高校旅游英语课程仍沿用传统的甚至过时的教材, 教学内容陈旧、老化, 过分强调学科体系, 知识面涉及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不能反映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与行业实践发展有较大差距, 同时缺少服务于地方旅游经济发展的地方性、特色性教材。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突出“实践”二字, 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选取上都应该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 结合旅游发展的实际开展实践教学,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拓展能力。

4. 实践教学师资与实践教学要求存在差距

目前, 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英语课程的师资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旅游管理专业出身的英语能力水平较好的教师;二是英语专业的教师。这两类教师中, 前者虽然具有扎实的旅游专业基础知识, 但毕竟非英语专业出身, 在英语方面会存在一些不足, 如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的欠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不扎实等一些问题;而来源于英语专业的教师, 虽然有深厚的语言基础, 但缺乏旅游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 特别是缺乏旅游行业的实践背景, 不能把专业知识讲深讲透, 难以培养学生在旅游行业背景下运用英语对客服务及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论是来自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还是来自英语专业的教师, 由于自身学科背景的局限性, 与旅游英语实践教学复合型师资的要求有一定距离。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 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旅游英语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这一现状, 应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1.“旅游+英语”无缝衔接的目标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是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必须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进行。具体到旅游英语课程来说, 必须紧紧围绕着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旅游英语是一门英语语言和旅游管理的交叉学科, 它既涉及到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 又对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掌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是两种能力融合的集中体现。旅游英语课程应构建“旅游+英语”无缝衔接的目标体系, 以学生的旅游职业素养 (包括基本素质、专业素质、岗位素质) 和英语交际能力 (包括听说读写译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 培养为核心, 以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职业能力训练为落脚点, 以职业道德修养和职业行为习惯养成为主线, 帮助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包括英文导游证书、星级饭店职业英语等级证书) , 努力将学生培养成符合旅游行业需求的高素质涉外旅游人才。

2. 职业能力导向的运行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运行体系是实践教学体系最为核心的部分, 是对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具体化。职业能力导向的运行体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 根据旅游行业职业岗位群分类, 分解旅游职业能力, 以贯穿课程教学全过程的实践教学为主线, 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线索, 精心组织教学内容, 提炼出相应的课程模块及学习任务, 通过课堂实践教学、校内仿真实训、校外企业实践三个主要实践环节的实践教学活动形成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内外结合、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运行体系。职业导向的运行体系通过设置某种特定的“职业环境”或“岗位环境”, 让学生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 倡导学生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 学生在完成特定“工作任务”中, 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讨论、交流, 并适当地给以点评, 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与工作任务相对应的学习任务, 初步具备解决生产实际任务的职业能力。这种形式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有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3. 软硬件双向发展的保障体系的构建

完善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是实践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包括软件保障和硬件保障。软件主要指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硬件主要包括校内实践教学设施、校外实习基地。首先, 培养“双师型”、“复合型”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目前我国开设旅游英语专业教师培养课程的高等院校屈指可数, 且主要还是本科教育阶段, 远远达不到培养高层次旅游英语教师的要求。因此, 应在全国重点院校建设旅游英语硕士点, 以全面推进这一新型综合学科的学历层次, 从而带动全国其他类别院校中旅游英语教学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对于现有的旅游英语教师, 可采用鼓励教师挂职锻炼或短期实践, 聘请具有旅游专业背景的外教对本校旅游英语教师进行培训或送教师到旅游专业发达的国家进修等方式加强对专任教师的培养。同时为了弥补师资队伍的不足, 可聘任一些优秀的旅游从业人员为兼职教师。其次, 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通过学校投入和校企共建等, 不断改善校内实训条件, 努力建设全面适应现代化教学与实践的设施完备、设计合理先进、具有仿真职业环境的实训基地,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验、实训教学环境。

四、结语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是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重要使命, 实践教学在这一使命的完成过程中具有贯彻始终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 为了培养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所需的复合型、应用型涉外旅游人才, 高等院校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完善旅游英语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而“旅游+英语”无缝衔接的目标体系、职业能力导向的运行体系、软硬件双向发展的保障体系的实践教学体系架构的建立, 是针对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如何培养高级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的深层次探讨和改革思路。

参考文献

[1]朱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J].成都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8 (7) :39-42

[2]李秀彦, 于荀.基于口译理论的旅游英语实践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8 (11) :166-167

13.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篇十三

[摘要]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影响旅游专业整体教学水平与质量的重要内容,实践教学对于旅游专业教学来说至关重要。文章介绍了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及特征,阐述了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和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并提出了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措施:结合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探索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旅游管理 实践教学 校内实践 校外实践 管理制度

实践教学是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将学生置于实际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之中,训练学生利用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真实环境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实践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中等职业教育,旅游管理专业的学习对于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实践教学体系的形成对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成长为专业旅游人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及特征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涵盖两方面内容。首先,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整体,它包含与其相关的各种因素,如实践教学体系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各种教学方案和计划等。其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也可以仅指实践教学的内容,即通过了解企业人才需求状况之后,学校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的具体事项,设置实践科目、课时、人才培养目标、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等。实践教学体系也将这些内容和要求涵盖其中。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特征

1.职业教育特征。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活动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征。因为其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对旅游这门理论学科的理论修养,更为重要的是确保学生在毕业之后获得一定的就业优势,并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这些为了学生在今后职业生涯中获得优势的教育使得旅游管理专业具备明显的职业教育特征。因此,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应当注重在实践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现代化特征。现代社会各种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升级,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经济生产中的各个环节、各个岗位都随着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的升级换代而呈现出现代化的特征,这些岗位对员工的知识素质、操作技能、综合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员工在上岗之前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修养和丰富的操作实践经验,否则难以适应岗位的要求。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必须及时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对旅游人才的需求变化,以及旅游管理相关工作岗位对应聘人员能力要求的变化等,以此调整自己的实践教学计划和方案,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就业基础。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

(一)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明确的目标体系是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基础。对于旅游管理专业而言,必须在目标明确的情况下,才能保证实践教学工作更加有秩序地发展起来。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人文学科,学生在毕业后基本都会进入旅游业相关岗位,都要接触旅游资源管理,且旅游业作为一种以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比较严格,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较好的综合素质,如处理突发状况的能力、语言能力、知识背景、心理承受力、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些能力仅靠课堂上系统的理论讲授,是难以形成的,必须在实践教学体系中进行训练和提升,因此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应该包含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训。此外,目标体系中还应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职业能力、交际能力等从事旅游管理必不可少的能力。

(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是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将目标体系具体化。如果说目标体系给实践教学提供了一个大致的方向,那么内容体系则是对这种方向的具体贯彻和丰富。例如,针对目标体系中设置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中就应当体现出来。为此,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到社会、企业中去发现问题,总结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学体系强调传授知识的过程是学习,实践的过程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通过应用提升能力,把学习与应用结合起来,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因此,一方面,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应该从整体上科学地处理知识基础、技术基础、专业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处理好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相互关系,处理好课内教学与课外教育的相互关系,形成理想的教学体系;另一方面,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应将教学目标中的内容体现为教学中的具体要求和措施,即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应该在教学体系中有所凸显。

(三)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必须以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为基础。实践教学在学校教育中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涉及各种不同的实施部门,如实验室、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实习生管理等,因此,学校应该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该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学生实训基地的建设和日常运营,负责校企合作框架下与企业方的正常沟通交流,负责跟踪监测学生在外实习状况,处理各种学生反映的普遍性问题等,此外还负责进一步开发新的校企合作形式和内容。另外,还应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有两种管理方式:一是全校实践教学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将旅游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纳入全校实践教学进行管理;二是旅游院系组织专门人员进行专门管理。这两种管理办法都应当有旅游管理的专业教师参与。 三、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措施

(一)结合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

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是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校内实践主要是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或者客房模拟实验室、导游模拟实训室、旅游规划设计室等学校自建的实践环境中进行的实践锻炼。这些校内实训室的质量和数量决定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因此,高校应当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校内实验基地的设施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和教学条件,保证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此外,学校应加大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其最主要的形式就是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锻炼,提高学生的社会活动质量和力度,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二)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方面起着主导性作用。因为职业能力主要是指从事某方面工作的实际工作能力,这种能力来源于对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这对于即将毕业、面临找工作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必须通过实践教学体系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因而,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双师型”教师队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质量水平的关键因素。旅游管理作为一门具有明显职业性特征的专业,要求任课教师不仅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具备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实践动手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一是可以对现有教师进行培训;二是引进企业中的专门技术人才或管理人才,扩充学校师资队伍。

(三)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完善的教学管理是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正常开展的必要基础,而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完善的管理制度。因此,在加强实践教学的同时,还必须加强教学管理体系的建设,可以组织专门的教学管理研究人员组成专门的实践教学统一指挥部门,制定专门的教学管理制度,在政策环境和组织保障都十分充分的条件下提升实践教学的水平及质量。

(四)探索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模式

实践教学体系是保证和贯彻实践教学内容实施与发展的体系,产学研结合是其主要途径。产学研结合对企业和学校来说意义重大,一方面企业可以借助学校的科研资源优势,直接帮助企业找到生产方面问题的症结,从而提出解决的策略;另一方面学校可以直接根据企业的情况,提出在科研技术方面的创新课题,丰富学校的科研成果,提升学校的科研能力。但是,这些目标的实现必须以实践为基础,学校应该组织专门的人才到企业中实地调查,反复研究,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技术及什么样的人才,据此提出适合企业的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林源源.高校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

[2]林淑飘.基于服务地方旅游经济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以咸宁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为例[J].咸宁学院学报,2011(1).

[3]张金霞.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08(4).

[4]王有存,陈万强,苏晓明.构建新型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7(27).

相关阅读:

高职教育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法的思考

旅游管理专业历史文化教育的剖析与对策

国内外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分析

上一篇:文员实习周记精编下一篇:顶岗实习家长安全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