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干部考察功能拓展的思考(精选7篇)
1.关于干部考察功能拓展的思考 篇一
创新干部考察方法的思考
干部考察工作是选拔任用干部的基础工作和重要环节,干部考察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干部选拔任用的质量。长期以来,我们在干部考察工作中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方法,对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干部考察工作也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和解决。
一、目前干部考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干部考察是干部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干部考察工作具有很强的政策性、程序性和操作性。中央下发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做好干部考察工作的根本指针。但目前在贯彻实施《条例》过程中,尤其在组织干部考察实践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考察主体认识有偏。主要反映在有些考察主体(包括考察者和谈话对象等)缺乏对干部考察工作重要意义的深刻认识,缺乏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干部考察工作思想上重视不够,工作上消极应付。从考察者来看,有的把干部考察工作视为一项一般性的工作;有的把它当作是领导选用干部的场面和形式;有的态度不积极,工作不认真;有的谈话技巧差,既不能创造和谐、融洽的氛围,也把握不住谈话内容,结果劲费了不少,却没有获得多少有价值的东西。从谈话对象来看,有的认为干部任免是组织上早已决定了的事,征求意见只是走走形式,说好说坏都一样,对付一下就行了;有的则出于各种各样的想法和考虑,思想上有顾虑,怕反映情况外传后,被打击报复,不敢反映真实情况;有的与考察对象关系好,一心一意要帮忙,反映情况都说好等等。所有这些,都给组织上准确识人用人增加了难度。
第二,考察原则掌握不准。主要反映在实际操作中,有的对干部任用,往往偏重于按领导意图办事,导致考察“走过场”;有的仅凭考察人员汇报说了算,而考察人员又囿于思维定势,有时在实际考察中往往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在分析判断时得出粗浅的甚至是不准确的或错误的结论,导致考察汇报出现偏面性;有的只凭少数人的反映就匆忙下结论,征求群众意见不广泛,导致考察结果出现差异性,影响了干部任用的正确导向。
第三,考察内容片面失全。《条例》第十七条规定:“考察党政领导干部人选,必须依据干部选拔任用条件和不同领导职务的要求,全面考察其德、能、勤、绩,注重考察工作实绩。”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考察的内容有时过分偏重于工作能力和工作实绩,忽略了对被考察对象在思想政治和品德等方面情况的掌握了解;有的考察的范围仅限于被考察人“八小时以内”的工作圈,而忽略了对其“八小时以外”社交圈、生活圈等方面情况的考察;有的考察的层次仅限于对被考察人所共知的表面现象的考察,而忽略了对其一些深层次的比较隐秘的问题甚至是已暴露出来的蛛丝马迹的深入调查。
第四,考察程序不够规范。从考察环节看,并没有严格履行《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的干部考察必须履行的基本程序,有简单化、程式化和突击性、临时性的倾向,实用主义思想较为明显;从考察时间看,往往集中在选拔任用之前和离任调任时,而对干部平时的表现考察了解较少;从接触层面看,同领导干部层面接触的多,同一般干部和群众层面接触的少。直接谈话多,间接了解少;从考察方式看,听干部自己述职和看书面总结的多,采取个别谈话听情况多,注重专项调查,广泛听群众意见,了解上下左右方方面面情况的少。
二、原因分析。出现上述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第一,主体素质上的局限性。从领导干部方面看,反映有一些领导对干部考察在思想上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干部任用人选在考察前已经有明显的倾向性,并且意图表露较明显,结果出现上级领导的主观判断往往得到充分重视,而对考察意见有时却不同程度地被否定、搁置或忽视,有时甚至领导意见即为考察意见。从考察人员方面看,考察人员对考察对象的好恶亲疏和个人印象有时也可能潜在地影响了考察结论。另外,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一些干部群众的组织观念淡化、功利化趋向增强,在反映情况、评价干部时,对干部负责、对组织负责、对党的事业负责的意识日趋淡薄,使得在干部考察时听取真话、掌握实情的难度越来越大。
第二,操作方法上的缺陷性。干部考察还缺乏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在对干部德、能、勤、绩、廉几个方面进行考察衡量中对被考察者定性的指标多,定量的指标少,比较注重民主测评的情况、谈话的情况、推荐的情况,缺少对被考察者在工作、生活、学习和品行方面的深层次方面问题的了解。同时,面对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开放程度的日益提高,干部活动范围越来越广的特点,干部考察缺乏体现不同岗位、不同层次要求的各具特点的考察标准。因此,很难把握准考察对象全部的、真实的表现。与此同时,从考察过程中所掌握的情况看,也有确定对象人选失误,干部本人谈话失实,他人评价反映失真,考察意见的形成失察等情况出现。
第三,制度执行上的差异性。对干部考察有关制度的执行不够到位,有的部门单位在考察对象的产生及考察中,执行有关干部考察制度不够严格,没有充分发扬民主,该到的程序没到,该征求的意见没征求,该集体研究的搞个人说了算,甚至事先确定好考察对象,使干部考察成了“例行公事”。同时,对于违反考察纪律的人员和行为并没有按制度规定作严格的责任追究和纪律处分,使干部考察制度执行出现偏差。
第四,群众思想上的障碍性。群众的不配合心理和思想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种:(1)害怕报复的畏惧心理。有些群众对考察人员缺乏信任,担心自己说的话影响了被考察人的升迁而遭到报复,因而不敢说真话。个别单位领导或被考察人在考察之前通过各种方式对群众进行提醒、暗示,左右群众的意志,使一些群众迫于领导压力和情面不敢讲真话。(2)事不关己的应付心理。有些群众认为,谁当官与自己无关,何况自己一个平头百姓,说了也白说,弄不好还会引火烧身,于是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3)顺水推舟的讨好心理。这种心理的人喜欢捕风捉影,谈话时处处揣摸分析“组织意图”,按“组织意图”反映情况。(4)借机泄愤的报复心理。平时因私人矛盾对被考察人心怀不满,找不到报复的机会,待上级来人考察时就进行借机报复。
(5)自私狭隘的偏激心理。这种人不从大局出发考虑问题,而是以人划线,凭个人好恶说话。(6)消极片面的逆反心理。认为组织上用不用谁早已内定,考察只是走形式,因而什么也不愿说;有的被考察对象平时表现差,群众奈何他不得,上级考察时,群众却说他好话,其目的是希望他早日“升迁荣调”。
三、创新干部考察方法的对策思考
在新世纪,实现干部考察方法的创新,能够为党和国家选拔优秀人才,为实现社会主义建设大业提供必要的组织保证;能够从源头上防止消极腐败现象,从制度上净化干部队伍提供巨大的机制保证;能够为实现干部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革命化,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提供有力的基础保证;能够为组织人事部门加强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提高干部考察工作质量提供基本的制度保证。
近年来,各地根据中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和《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暂行条例》,结合各自实际,制订实施了加强干部考察工作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先后建立推行了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制、政绩公议制、任前公示制、试用期制、推荐署名制、考察公告制、考察结果反馈制和领导干部任期制,以及干部考察责任制等,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了民主推荐、民意测验、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创新,保证了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质量,促进了干部队伍建设。但在实际工作中,要使干部考察工作不断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需要,还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创新。
1、干部考察方法的观念创新。
一是形成一个共识。即把干部的考察工作作为党委及组织部门的一项硬任务,牢固树立选拔任用德才兼备干部的责任意识。把贯彻执行《条例》同学习贯彻江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相结合,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来充分认识干部选拔任用及考察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对干部考察工作的领导。党委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干部选用和考察工作,组织部门要定期分析干部考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对策,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二是确立一种思想。即把干部的考察工作作为组工干部的一项基本业务技能的思想,切实按照政治坚强、作风正派、业务精通、工作出色的要求,从坚持党性观念、提高政策业务水平和转变工作作风三个方面入手,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干部考察工作水平。同时,要消除在干部考察中存在的一些思想顾虑,大力倡导一种敢于实事求是,公道正派,勇于对党和事业、对干部和群众负责的思想。
三是体现一种作风。在干部考察工作中,能否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选准用好干部,因此,要以密切同人民群众联系为核心,认真解决好干部考察中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问题。始终贯彻好党的群众路线,充分相信群众,切实依靠群众,努力做到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同时,要不断提高群众的参与程度,扩大群众的参与范围,不断提高群众的知情、参与程度和考察过程中的透明度,充分体现考察工作的民主意识。
四是突出一种意识。在干部考察工作中,要突出现代意识和创新意识。考察干部要积极推广和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充分依靠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代领导科学、管理心理学等方法,全方位、多侧面、快速、准确地反映考察活动,揭示考察结果,推动考察成果最大限度地向工作成果转化。同时,要学习借鉴国外对公务员测评方面的一些成功做法和经验,促进干部考察符合时代和客观实际。
2、干部考察方法的制度创新。
一是完善干部考察预告制度。即对拟提拔任用的干部作为考察对象,在考察前通过公告等形式进行预告,公布考察时间期限、考察对象的基本情况、考察组成员情况和受理群众意见的方式方法等情况。考察预告期间,考察组负责接待和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安排专人接待受理信访事项,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考察工作结束时,由考察组对调查核实的情况写出书面报告。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经查属实的要提出处理建议;对涉嫌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的,移交纪检监察机关查处。同时,对故意捏造事实诬陷他人、干扰考察工作的,进行批评教育,严重的按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二是建立考察情况适度公开制度。对干部考察情况,应选择适当形式向干部群众作适当的公开和反馈。并向群众公开被考察对象的学历、工作经历和工作业绩、能力等有关情况。对拟任用的被考察对象,公布拟任职务岗位职责要求和岗位能力要求,以接受群众的评判。
三是实行考察人员的资格认证和持证考察制度。各级组织部门的考察人员应由上级组织部门定期进行组织
考试和考核,对符合资格条件的考察人员核发考察工作证,并做到每三年或五年组织资格认证一次。干部考察人员对考察对象进行考察时,应出示干部考察工作证,并向考察对象和谈话对象说明考察目的任务和具体内容要求。对未出示干部考察工作证而进行干部考察工作的,谈话对象有权予以拒绝。对在考察工作中出现重大失误的组工干部应取消考察资格。
四是建立领导干部差额考察制度。在领导班子换届调整和干部提任、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时,考察组对每个领导职位应确定至少由2名或2名以上的考察人选进行选优,并把每个职位考察的2名候选人统一提交常委会进行民主投票表决,确定最佳人选。
五是实施年度实绩考核制度。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每年都要具体制订自己的年度工作指标,并经部门、分管领导、上级职能部门等研究确定后,把能够反映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基本职能的内容作为考核的基本项目,并把考核项目同目标管理结合起来,在年初按责任目标进行分解量化,做到年中进行监控,年末进行考核,使年度评估的绩效成为考察领导干部的一个重要依据。
六是建立干部“八小时外”考察制度。在干部考察中,除了按《条例》要求对考察对象在思想政治素质、工作能力水平、工作实绩成效、廉洁自律、群众基础和工作作风等五方面的情况进行全面考察和准确评价外,还要研究探索考察干部社交圈、生活圈等方面的有效办法,通过个别谈话、民主测评、走访了解、问卷调查和设立监督电话等方式,全面了解考察对象在工作时间以外的思想言论、行为表现、接触范围、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情况。在具体考察中,可设计:“领导干部行为调查表”、“领导干部配偶(子女)所在单位调查表”等表格,请有关人员填写。“领导干部行为调查表”主要调查项目为:领导干部个人爱好、遵纪守法、社会交往、家里来客、对群众态度、与邻居关系、利用职权办事、婚丧嫁娶、住房装修、家属子女工作安排、灰色收入、生活作风、夫妻关系、社会形象等内容,每项内容设3个栏目,由被考察对象单位中层以上领导干部、被考察对象本人及邻居、传达室、居委会人员等进行打“√”填写。“领导干部配偶所在单位调查表”主要内容包括:领导干部配偶到该单位工作的时间、进入单位的方式、业余爱好、敬业精神、对单位领导及同事的态度、有没有利用领导干部的权力和影响牟取私利、干预政务、使用单位交通工具办私事等。由被考察对象配偶所在单位领导、同事进行填写。
七是完善健全干部考察责任制。(1)建立干部考察保密制度。对干部考察、评价情况要严格保密,任何时候不得随意透露考察情况,如不准在考察工作中隐瞒或歪曲事实真相;不准泄露考察工作情况,不得在非工作场合议论干部考察工作等。(2)建立干部考察回避制度。不准参加与自己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近姻亲关系及其他特殊关系对象的考察。(3)建立干部考察纪律制度。不准接受考察对象、考察单位的宴请和安排的营业性的娱乐活动,不准接受赠送的礼物,不准借考察之便牟取个人私利。
(4)建立干部考察人员的责任追究制度。对因工作责任心不强,作风不深入,导致考察失实的,给予书面检查或通报批评,并调离组织部门;对蓄意隐瞒事实真相,或者歪曲事实真相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在干部考察中出现的涉及考察对象的一些重大问题,如购置房产、入股投资、家庭要事、出国考察和参加社团等重大事项情况,被考察对象应主动告知单位组织和考察工作组,不如实反映情况的一经查实也要追究被考察对象的责任;对因考察方案制订不严密,忽视了该了解到也能了解的问题而未能准确掌握真实情况的,要区别不同情况进行批评教育,或取消考察资格。
3、干部考察方法的体制创新。
一是形成共同协作的工作局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干部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广,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宽,社会交往越来越频繁,社会对干部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过去传统的封闭式考察方法已经很难准确了解到领
导干部的实情,必须努力实现干部考察工作逐步从封闭向公开转变,建立组织部门与纪检、审计、信访、公安、检察、财税、计划等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多视角、全方位、立体化的考察评价体系,定期或不定期地分析干部情况,促进相互沟通,做到共同交流和利用信息,切实改变过去那种由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做法。
二是扩大干部考察工作的民主化程度。干部考察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需要充分信赖和依靠群众,使之广泛参与。民主测评和推荐干部要尽量扩大范围。参加测评、推荐的人数越多,越易于显示被考察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分值”高低,其结果也愈公正。因此参加测评的人员要尽可能多,测评的范围要尽可能大,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让本部门、本单位的全体人员参加,同时,每次推荐、测评的情况要进行公开,以提高推荐、测评透明度,增强和调动群众对推荐、测评工作的信任度和积极性。在考察人员听取群众意见时要注意多层次、多渠道,并根据拟选任干部的不同特点要求,确定需接触群众的层面,各层面的代表要尽量多一些和合理一些,能充分代表民意。既要听取考察对象上级主管部门的意见,还要征求其下属单位的意见。既要到与考察对象业务往来较多的单位了解情况,还要听取原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离退休老同志的意见。同时,针对目前部分群众在干部考察中不愿参加、不愿说话、不说真话的心理情况,要认真做好考察纪律的执行工作、做好群众心理的疏导工作,营造和谐的谈话气氛,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民主性。
三是加强对干部考察人员的培训管理和纪律监督。可以通过岗位培训、定期培训和专职培训等形式,加强对考察人员的政治、业务、职业道德培训教育,不断提高干部考察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以适应新形势下干部考察工作的需要。党委和组织人事、纪检监察部门对考察工作要实施有效监督;下级机关和党员、干部、群众,对考察人员在考察工作中的违纪行为,可向上级党委及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部门进行反映或检举。各级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要十分重视群众监督,对反映出来的问题,按职权范围及时进行核查和处理。
4、干部考察方法的手段创新。
一是坚持考察经常化。要改变过去领导干部不换届不考察,不离任不考察,不提拔不考察的做法,经常性地对干部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定期不定期地与有关部门联系进行协同考察,并实施专项考察、跟踪考察,建立考察专项档案,以避免过去那种终结式考察的弊端。
二是探索考察方式的多样化。要在吸取传统考察干部方式精华的基础上,还可以采用局部测试、演讲答辩、量化分析等多种灵活有效的方法,体现现代意识和创新精神,实现考察方法的多样化。
三是扩大考察过程的民主化。在个人述职、民主测评、个别座谈、调查核实等过程中,都应提高群众的参与程度,扩大群众的参与范围,增强考察过程中的透明度,体现考察工作的民主意识,并建立信息反馈系统。
四是注重考察手段的现代化。要充分考虑和利用现代化的多种媒体,如建立长期的考察热线、专门网站、个人网页,并可以运用系统论将考察的指导体系进行分解、细化、量化,使传统的考察方法和现代的考察手段更好地结合起来,克服手工操作的低效率和人为因素的弊端。
2.关于干部考察功能拓展的思考 篇二
关键词:高校,档案馆,文化育人,拓展功能
教育是一所高校的灵魂, “传道、授业、解惑”是高校教育的基石。党的十八大提出, 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着力培养有社会责任感、有创新精神、有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应该是高校教育的有效性, 即教育的生命力、影响力的真实体现。高校档案工作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 高校档案馆的文化育人功能与高等教育紧密相联, 特别是作为人们在教育实践中所获得的能力 (内化) 和创造的成果 (外化) 积淀的档案文化, 是留存在校园内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不断推进, 高校档案馆就不能局限于提供信息服务, 而应该以其丰厚优质的文化资源, 主动参与育人工作, 积极拓展教育功能, 实现教育功能和服务功能并进, 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为高校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多做奉献。
一、从扩大宣传入手, 真正认识高校档案馆文化育人的潜在优势
当前, 高校多数档案馆偏重于传统式管理与服务, 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层次不高, 内涵丰富的档案文化不被认可和了解, 仍处于“养在深闺”无人知的状态。不要说外界对档案馆的文化育人功能知之甚少, 就是本馆人员对此也少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我们不仅要看到, 高校档案是高校在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活动中形成的的真实记录, 具有原始性、直观性、知识性等特点, 而且更要看到, 高校档案蕴含着丰厚的具有史料价值的文化积淀, 承载着以校风、学风为主导的充满生机活力的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 潜存着巨大的教育能量, 显现在育人方面就有四大功能:
一是导向功能。她象一盏凝聚着几代教育人思想精华和丰硕成果的明灯, 引导人们去深刻地认识主、客观世界, 勇敢地面对困难和问题, 百折不挠地去开创美好的明天。
二是激励功能。高校档案史册中珍藏着的具有强烈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名人名言、师德纪实、经典案例, 就如一首首激荡人心的好歌、一本本摧人奋进的好书, 她能奇迹般地激励和影响人的一生。
三是支撑功能。高校档案文化已成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坚实载体, 以其独特的方式留住了学校的“根”和“魂”。如果离开她的支撑, 几代教育人创造的一切成果随时都有可能像脚底下的沙子一样悄无声息地流走。
四是消费和抑制功能。档案文化的开发与拓展, 一方面满足人们求知欲望, 另一方面, 她象一面镜子, 促使人们自觉地约束和反省自己, 努力去完善和提升人生的境界。
因此, 应该加大力度宣传高校档案潜在的文化育人功能, 让大家, 特别各级的领导同志都深刻认识到, 档案文化的软实力是与生俱来、客观存在的, 如果开发利用得当, 对于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合格人才, 将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依托校史馆建设, 打造大纵深的精神家园
凡有条件的高校都建有一定规模的校史馆。为了展示学校发展历程, 回顾和纪念学校所走过的峥嵘岁月, 校史馆内一般都设有相对固定的展厅或展馆。校史馆校史资料以高校档案馆藏为基础, 通过系统地梳理、深入地挖掘, 让收藏在档案馆内的历史记载、文字图表资料活起来。可以说, 校史馆是可移动的档案馆, 是高校档案工作的展示平台, 是高校档案业务的延伸和拓展。目前, 国内大部分高校都将档案馆与校史工作归并管理, 其优势十分明显。因此, 依托校史馆建设, 努力打造大纵深的精神家园, 是高校档案馆的特殊历史使命。这是高层次的精神文明建设, 在立德树人的教育工作中将发挥独特的作用。
1. 深入校史编研, 开阔大视野
学校的成长历史是丰厚精彩的, 她离不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追求, 但又有着自身充满活力的发展脉络。校史是学校记录历史、重现历史、传承历史的重要载体, 是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学生生活等全面真实的写照, 是大学发展的根脉和源流。高校校史编研应该大视野、大纵深地开展工作, 深入挖掘档案资源, 特别要把着重点放在梳理各时期蕴藏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光荣传统的具有代表性的史料上, 要善于从庞杂的库藏中, 搜索相关人物、事件的细节, 丰富和提炼知识内涵, 提升文化育人品质, 创造出更多的文化精品。在梳理、归纳各类反映校史情况的文字、图片材料过程中, 不仅要补充完善组织沿革、历任领导内容, 完成好学校史志、大事记、年鉴等编修工作, 还要在开发校史文化产品上下功夫。比如, 编印反映学校辉煌发展史的宣传画册、出版校友传记与回忆录等等, 这些编研成果有别于纯粹的文本记事, 尤其以“亲历亲述”为主的史纪, 回溯办学足迹、钩沉大学人物, 配有可感可触的细节, 生动鲜活的影像, 图文并茂地诠释大学波澜壮阔的历史, 展现历代教育人实事求是、追求真理、自强不息、献身科学的高尚精神和品质, 必将成为深受学子喜爱的精神食粮。
2. 丰富校史展览, 开辟大课堂
校史展览以馆藏档案史料、图片、图表、音像、实物等为主, 辅以各类征集品, 通过加工整理, 赋予时代的新内涵, 并借助各种现代化展览手段, 真实再现跨越世纪、曲折而辉煌的发展历程, 形象直观地展示老一辈师生努力拼搏取得的光辉业绩。结合校园文化活动, 应不失时机地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史展览, 比如举办纪念建校多少周年展览、纪念名人诞辰多少周年展览, 还可以突出本校特色, 举办校史老照片展、校史实物展、精品书画作品展等。史实的展示, 有效地扩大了第二课堂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再加上开展各项生动具体的主题活动、专题教育, 更好地起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比如新生刚进校时组织他们去档案馆展出厅参观, 让学生一入校就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浓烈的校园文化氛围, 不仅使他们领略了学校发展历史, 而且对充满生机活力的大学精神留下深刻的印记。
三、拓宽档案文化育人的路子, 搭建多方位的服务平台
档案工作的本质和最终目的是服务, 档案文化育人正是服务的体现。从这个意义层面上看, 高校档案馆搭建多方位、宽覆盖的服务平台与深化文化育人功能密不可分, 高校档案馆能否充分发挥文化传承和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 取决于服务职能的有效履行。因此, 高校档案馆有必要以创新服务为导向, 拓宽服务辐射面, 通过优良的服务, 贴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实现服务与育人的完美融合。
1. 努力创造条件, 为文化育人进教材、进课堂打开方便之门
针对目前大学生的文化教育仍然大部分集中于课堂的现实情况, 高校档案馆要立足丰富的馆藏, 还要在多角度、多层次收集档案资源上下足功夫, 特别对体现时代精神, 反映高校独到的办学理念、办学风格及人才培养、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个性化思路, 以及名人名言、重大活动、获奖荣誉、科学研究和历史事件等重要内容, 侧重全面细致地收集和挖掘。比如馆藏的精品课程、教学改革经验教训、优秀教案、突出的科研及其转化成果等档案资料, 是学校长期教学、科研成果的积淀, 是各种评估、检查的依据, 更是学校提炼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 探索教学科研与社会需求结合的重要参考。又如优秀毕业生、学生社团公益活动档案资料, 是展示不同时期大学生的精神风貌, 激励在校大学生努力学习, 养成优良校风的极好教材。名师、领导班子、杰出教职员工等名人档案, 又是实现文化育人的最生动素材。能够顺畅地将收集整理的馆藏资源转化为课堂上的育人教材, 这是对档案服务工作的首肯。如果条件许可, 还可以依据本校人才资源优势, 开设名师生平、学术事迹的专题讲座, 利用高校的校友档案记载的许多优秀学子的成才历程和创业事迹, 举办优秀学生事迹报告;结合党校、团校学习, 开设理念信念、思想道德教育、人生修养教育专门课程等。既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增强传统文化素养, 为终身教育奠定基础, 又能为学生树立人生追求的楷模, 点燃激情, 投身求学上进。
2. 加大档案开放内容, 满足多元化的需求
除了利用档案资源举办各种形式的展览, 展示学校诸多建设成果之外, 应主动拓宽服务领域, 更新服务内容, 以满足高校师生挖掘与利用档案信息的需求。比如开展档案咨询服务、跟踪服务、专题服务、定向服务等。通过调查、了解用户的需求特点和利用要求, 以及利用档案的信息反馈, 以便对未来用户的需求进行预测、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 配合提供服务, 将相关知识主动传送给相关用户, 从而提高服务质量和效果。高校档案馆应积极融入学校各项工作, 比如积极配合校风学风建设、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师资建设、科研学术等工作, 找准服务育人的最佳结合点, 提供有力的档案支持和信息服务。
3. 提供勤工助学岗位, 为在校学生提供学习和实践园地
勤工俭学的学生在参与档案管理和服务, 在接触和了解档案人物和档案历史的过程中, 对于先辈们的理想和追求, 他们会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教育。还可以将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和科研活动安排到档案馆进行, 学生在借鉴科研档案过程中容易受到启迪, 从而激发创新意识。
4. 完善档案信息网络, 全方位提供服务
高校档案馆应充分利用网络时代的便利条件, 整合和挖掘各类档案信息资源, 将工作重心从传统的文献资料整理呈现向开发高知识含量的信息产品转变, 实现知识的再创造、再传播与知识共享, 使教育用户从档案馆直接获取知识、直接接受教育, 到远距离获取知识、接受教育, 实现档案文化育人功能的延伸和拓展。
高校档案馆可整合馆藏档案信息资源, 创建专题数据库, 构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数字化档案资源的在线利用, 提供全文信息服务或二、三次加工信息服务, 使检索、查询变得方便、快捷、简单。高校档案馆可依据本校发展特点及时代特征制作出属于自己的寓知识性、趣味性、可操作性于一体的网页。通过档案网站的“教育服务”专栏, 提供精心选择和开发后的专题 (课程) 资源, 以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呈现。比如学校师生可以通过网站查阅名师学者的成果、优秀学生事迹材料、学校发展史等档案信息, 收看名师讲座及社会名人专题报告。高校档案馆还可根据不同服务对象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开展个性化教育服务, 实现网上学习、交流和互动, 使教学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还可以开设“网上展厅”, 将高校的历史文化、标志成果和特色资源通过图文声像、立体多维技术手段在网络上予以展现, 并增加多媒体互动、模拟体验等功能, 给用户感官上巨大冲击力和震撼力, 起到深刻、直观的教育效果。
高校档案馆很有必要与同行业及图书、情报、数据中心及相关社会组织机构等实现网络有机联结, 建立互通、互补的关系, 拓宽信息交流通道, 最大限度满足用户对信息的全方位利用需求, 使高校档案文化育人的时间得到延伸、空间得到扩展、视野得到拓宽, 扩大了教育效果, 提升了服务质量。
四、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 保障文化育人的发展后劲
人才工程建设是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档案管理队伍素质的高低对于高校档案事业能否健康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档案工作人员是高校档案馆建设的中坚力量, 也是高校档案馆拓展文化育人功能的主要实施者。当前要解决好高校档案馆文化育人方面存在的关键问题和主要薄弱环节, 说到底就是高校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 是否舍得人力、财力的投入和智力支持。
1. 领导层应充分认识档案文化育人的价值, 提高档案工作的重视度
要将档案工作纳入学校发展建设规划和工作计划, 一是档案馆配有专长的管理人员要落实到位, 随缺随补;二是校园文化活动领导班子要有档案部门负责人参与;三是学校分管领导对档案文化工作, 特别对文化育人功能的发挥, 做到有检查督促, 有表扬激励, 还要针对存在的不足, 加大经费的投入, 推进档案馆库等基础设施和管理模式的现代化建设, 进一步提升档案工作运作效率和管理水平。高校档案馆也应该正确认识档案文化育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并将之视为提升档案管理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和工作目标, 认真抓好落实。
2. 加强自身品德修养, 坚持职业操守
作为高校教学辅助人员的档案工作者, 要严格要求自己, 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学生, 做到以榜样示范、以服务育人。
3. 精通专业技能, 练就一身硬本领
高校档案馆拓展文化育人功能, 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不仅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传播者, 而且是文化教育活动规划和实施的实际操作者。除了要熟练掌握档案专业知识, 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软件操作能力, 还应当了解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 熟悉一定的教学策略。新时期, 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应通过自学、培训、学术研究、考察交流等多种途径, 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及实施教育活动的能力, 以适应不断细化和人性化的工作职责的要求, 确保档案文化育人的功能经久不衰。
参考文献
[1]牛函娟.知识经济背景下高校档案资源育人浅议[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1 (19) :164-165.
[2]高永青.以校史展览为依托拓宽高校档案工作领域的思考[J].北京档案, 2012 (2) :30-32.
3.关于干部考察功能拓展的思考 篇三
岚教德[2011]40号关于组织学校德育干部外出考察的通知
各中小学:
为拓展我县学校德育工作,学习闽西老区学校的教育管理经验。根据年初我县德育年度工作安排,拟定组织我县中小学德育干部外出闽西革命老区学习、考察活动。现将拟定方案如下:
一、学习地点:上杭古田会址、永定县下洋中心小学、连城县第一中学
二、学习时间:2011年11月23日——11月25日
三、学习内容:
1、参观古田会议会址
2、学习闽西相关学校德育管理经验
3、参观初溪土楼群
四、参加对象:中小学分管德育副校长或德育处主任(人数40人以内)。
五、交通、住宿:联系平潭岚岛旅行社有限公司帮助组织。
六、经费开支:每人820元,由外出考察人员学校开支。
七、注意事项:报名时间截止11月18日,联系人:郑英,短信发到:***(请注明校名姓名及联系电话以便联系)平潭县教育局
4.关于干部考察功能拓展的思考 篇四
一、活动目的:一是落实老干部政策,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使他们进一步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二是通过集体活动,增进
他们情感交流,分享交通发展成果,促进老领导、老同志对全局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二、活动形式:选择服务质量和能力相对较好的旅游公司,通过组团形式,有计划地分期分批组织。同时,结合老同志的身体和年龄特点,此次活动拟配备一些必备药品或专职预防医生陪同外出。
另外,今年准备结合老同志兴趣爱好,在此活动之后再组织几次小范围踏青游园、登山玩水等活动。
三、活动时间:根据老同志容易疲劳等特点,参观时间不易太长,暂定4天左右。外时时间拟定在气温适中的4、5月份。
四、参加人员:市局机关管辖的离退休干部,工作人员,陪同医生等。
五、参观地点:
方案一,西安红色游。参观景点主要有西安事变旧址——兵谏亭、华清池,秦始皇兵马俑,亚洲最大的音乐广场——大雁塔北广场wenmi114.com,我国最大的唐文化主题公园——大唐芙蓉园等。
方案二,北京奥运游。参观景点主要有天安门广场升旗,故宫,奥运会主会场——水立方和鸟巢,居庸关长城等。
六、保障工作:
1、体验。为保障活动顺利进行,结合老干部体验制度,外出前组织一次老干部身体检查。
2、摸排。在体验的基础上,结合平时掌握情况,对所有老干部身体状况进行分类,确定适合外出参观人员。
3、服务。明确领队、服务人员职责,强化服务质量和意识,为老干部工农业参观做好保障工作。
4、费用。按照勤俭节约办事的原则,外出参观要合理安排,科学规划,力争花最少的钱达到最好效果。所需费用,另行专项报告。
妥否,请批示。
老干部处
2009年2月26日
5.关于财政干部拓展训练心得体会 篇五
一要提高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自身素质。我们不仅要深入学习理论业务知识,用理论业务知识武装头脑,而且还要贯彻落实到平常的工作中。在学习中,要有目的,有方向,要进行系统思考、系统安排。我们不管学什么,都要与推动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善加利用,解决学习不够重视,功底不够扎实,工作成绩不明显的问题。一定要有一种学习的危机感、紧迫感,把学习知识、提高素质作为生存和发展的紧迫任务,把学习当作一种工作和追求,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意识,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争当学习型职工,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提高知识层次,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通过相关学习来树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的理想信念,提升服务效率,当今时代,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新情况、新知识、新观念不断涌现,如果不加强学习、不注重学习、不善于学习,就要被这个时代所淘汰。
二要提高工作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新形势下我们尤其要具有综合分析研究的能力,能够在复杂的人物和事件中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并根据事物的发展趋势,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超前采取防范措施,把工作做在前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我们要有“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开拓进取、乐于奉献”的职业精神,要树立热情服务的宗旨,实行办事程序公开,做到廉洁办事,为本工作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三要提高自律能力,进一步提升财政人的形象。我们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着个人,而且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一定要珍惜党的政治声誉,堂堂正正做人,走好人生之路,树立良好的形象。要着力规范服务行为,强化岗位责任和自律制度,形成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的监管体系。要正确认识自我,培养高尚的人格,始终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良好作风。
总之,我们不仅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良好的工作能力,而且还要有好的创新能力和自律能力。学会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看人看事,提高辩证思维的能力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要不断地加强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塑造财政人特有的人格魅力,以人格的力量影响和推动工作的落实。
6.关于干部考察功能拓展的思考 篇六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默默的吟诵着毛泽东同志的《西江月·井冈山》,脚踏着革命先烈们曾经战斗过的这片红土地,耳边似乎回响起密集的战鼓、嘹亮的号角和震天的喊杀声,眼前仿佛浮现出满山遍野的革命者在猎猎红旗的指引下前仆后继、奋勇向前,打击进犯之敌……身处井冈山根据地,面对一处处历经风雨、耳熟能详的革命旧址,看着一件件朴实无华而又弥足珍贵的革命文物,我不由得心潮澎湃,激动不已,被井冈山精神深深触动和震撼。
今年5月份,受组织委派,我有幸参加了西安市委组织部举办的组织人事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前期学习理论,后期前往革命胜地——井冈山考察学习,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井冈山是xx革命的摇篮,是xx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70多年前,在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中,形成的“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带着一种向往和崇敬,开始了我的红色之旅,同时也是我的寻根之旅。
一路上,我们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黄洋界哨口、小井红军医院、三湾改编旧址、茨坪毛泽东旧居,向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敬献了花圈,重走了朱毛挑粮小道。在红米饭里咀嚼革命历史,在南瓜汤里回味武装斗争,追寻着先烈们的战斗足迹,走在这些既熟悉又陌生的路途中,仿佛又置身于血雨腥风的战场上,革命党人浴血奋战,同敌人展开殊死搏斗,依稀听到震撼山河的炮声,耳边萦绕着革命党人面对屠刀发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呐喊。在心灵的不断震撼中,我明白了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井冈山精神是伟大而永恒的,不但不会被岁月的风尘所遮蔽,而且会代代相传,源远流长。
一、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
井冈山斗争时期,环境非常恶劣。一方面,新生的革命队伍处在强大的敌对势力的包围和多次“围剿”之中。另一方面,由于敌军实行了经济封锁,革命根据地物资匮乏,供应十分紧张,真是“艰苦到了极度”。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力量做支撑,革命胜利恐怕会成为天方夜谭。“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这既是当时红军生活的真实写照,又反映了他们的革命乐观精神。井冈山根据地军民正是凭借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必胜的信念,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战胜了一批又一批敌人,取得了一次又一次反“围剿”的胜利。“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根据地军民始终坚持艰苦奋斗精神,不向困难低头,不向敌人屈服,坚忍不拔将革命进行到底,以点滴星火燃起燎原之势,创造了xx革命史上的奇迹。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成为井冈山军民坚持斗争、夺取胜利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
启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团队、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信念,没有精神支柱,势必走向沉沦。新时期新阶段,作为一名从事组织工作的党员领导干部,要弘扬井冈山精神,作践行“三个代表”、“八荣八耻”的表率,就要像革命前辈那样牢固树立xx特色社会主义共同信念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革命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铭记“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恪尽职守,埋头苦干,在自己的平凡岗位上始终保持这一崇高精神境界,创造出新的业绩。
二、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法宝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xx共产党人在曲折和逆境面前,不灰心、不气馁,坚持从xx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国内外形势,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xx国情结合起来,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创新之路。这条道路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勇于开拓进取的成功范例,成为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个伟大创举,充分体现了xx共产党彻底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精神。做前人没做过的事,走别人未走过的路,实事求是、敢闯新路,这是井冈山精神永褒生命力的法宝,是经过实践检验颠扑不破的真理,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
启示:在发展新时期,要坚决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足工作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更新观念、勇于创新,用新眼光看待新事物,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思路谋求新发展,用创新的精神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不断开创组织工作新局面。
三、依靠群众、勇于胜利是井冈山精神的根本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制定颁布的“三项纪律”、“六项注意”,以实际行动向群众证明,共产党和群众是一心的。毛泽东同志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说到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就得和群众在一起,真心实意的为群众谋得意,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在战争年代我们党能取得胜利,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了党的群众路线,充分相信依靠群众、组织宣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充分验证了毛泽东同志的“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红色政权发生和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历史证明,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是我们党无往不胜的根本,也是井冈山精神的法宝。同时在革命和建设中,要有勇于胜利的胆量,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勇于胜利就是要有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革命的必胜信念。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才不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革命党人,前赴后继的为革命取得最终胜利而勇往直前。
启示:“群众路线”是xx共产党长期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总结,是党的根本路线,这是由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决定的。作为新时期的党员领导干部,应该把党的群众路线的精神实质,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努力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政治上代表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为了群众,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在建设和发展中取得新胜利。
7.关于干部考察功能拓展的思考 篇七
根据关于加强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的有关规定,结合思想、工作、生活实际,现将本人政治素质考察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讲政治重大局,始终对党绝对忠诚。始终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把对党绝对忠诚落实到一言一行、体现在一点一滴、贯穿于修身为政全过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和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注重对标对表,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对XX工作提出的“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重要要求,对总书记亲自部署的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脱贫攻坚、生态环保、扫黑除恶等工作,抓得紧之又紧、严之又严,研究谋划、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实施意见、工作方案、行动计划,有力推动各项工作取得实效,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诠释对党的忠诚。始终自觉把XX工作放在全国、全省、全市大局中来把握,始终保持与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决策部署步调一致。始终自觉把政府工作置于县委的领导下,定期向县委常委会报告工作;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凡重点项目建设、大额资金使用、重要协议审核等“三重一大”事项,均提交政府集体研究决定,重要决策提请县委常委会、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并提前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向县政协通报有关情况,保证了各项重大决策合法、规范。
二、讲学习强信仰,始终保持政治定力。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参加集中学习研讨和个人自学,在真学真信中补足精神之钙、坚定理想信念,在学思践悟中把牢思想之舵、践行对党忠诚。对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作出的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召开的重要会议精神,都及时组织传达学习和贯彻落实。今年以来,参加县委中心组学习研讨8次,参加县委常委会关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传达学习13次,主持召开县政府党组学习会16次,围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民法典》、党章等内容,开展专题学习研讨,及时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作出的重要指示和党中央、省市召开的重要会议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措施,有力推动学习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学出了坚定信念、学出了绝对忠诚。始终坚定“四个自信”,保持政治定力,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态度坚决、立场坚定,能始终坚持正确方向,切实做到不为噪音所扰、不为歪风所惑、不为暗流所动、不为利益所俘。认真履行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强化责任担当,始终抓好全县政府系统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毫不动摇坚守“主阵地”,种好“责任田”,敢于坚决同违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错误言行斗争,时刻站在政治和全局上思考问题,开展工作。
三、讲责任敢作为,始终强化政治担当。面对本职工作、急难险重任务、重大风险考验,自己始终冲锋在前、亲力亲为、履职尽责、担当作为、敢于斗争、敢于攻坚、敢战能胜,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顶得上去。在抓工作落实上,带头践行“五型”政府建设要求、“担当实干、马上就办”工作作风和“一线工作法”,主动在重点项目、重点工作中领衔担当,切实做到亲自牵头、亲自协调、亲自跟踪督办,有力有效推动全县各项重点工作的落实落地见效。疫情防控期间,作为县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我始终坚守抗疫一线,既注重面上的安排部署,迅速启动疫情联防联控机制,严格落实“四早”防控要求,全力救治感染患者;更注重点上的督促检查和推进,深入医院以及社区、村组、车站各卡点,实地督导检查防控措施落实情况,推动疫情防控取得重要成果,实现了确诊病例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治愈病例零返阳、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零新增,坚决守住了疫情不反弹底线。
四、讲创新勤履职,持续提升政治能力。政治站位较高,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善于从一般事务中发现政治问题,善于从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中发现政治端倪,善于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中把握政治逻辑,能够较好地驾驭复杂局面、防范政治风险。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善于运用新理念、新方法破解新难题,不折不扣、创造性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省委、市委、县委决策部署。一年来,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挑战、来势凶猛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始终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充分调动县政府班子成员以及乡镇和政府部门的积极性、创造性,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夺取了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双胜利,3月初,在全市率先实现全部重点项目复工、企业复产、商贸服务复市,有力推动全县经济逆势上扬、稳中向好,经济增长逐月回升、逐季提速,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位居全市二类县前列,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评价。
五、讲规矩守纪律,始终严格政治自律。始终带头严格遵守廉洁从政各项规定,从小事小节上加强约束、规范自己;严控政府支出,牢固树立“百姓过好日子,政府过紧日子”意识,进一步压缩“三公”经费,杜绝不必要的财政支出,全年县直单位会议费、培训费、差旅费等支出总额较上年度压减15%以上。始终带头落实“一岗双责”,把廉政建设作为县政府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坚持和经济工作一同研究、一同部署、一同抓落实,从严从实抓好全县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带动全县政府系统广大党员干部保持浩然正气。强化制度建设,健全完善工程招投标、公共资源交易等系列制度,扎牢制度笼子,强化纪律约束。带头廉洁治家,严格约束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从不干涉和违规插手工程,切实做到廉洁自律、廉洁用权、廉洁齐家。始终带头主动接受各方面的监督,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和个人事项报告制度,定期如实向组织汇报思想、工作、纪律情况,自觉置身于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做到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政。
【关于干部考察功能拓展的思考】推荐阅读:
关于如何当好农村基层干部的思考12-05
关于提高组工干部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思考08-19
关于如何稳定基层计划生育干部队伍的思考08-30
关于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11-18
关于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08-07
关于调动和保护干部积极性的几点思考12-05
市委组织部干部科科长组织系统组工创新论坛发言材料——关于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的探索与思考10-22
关于干部调整的精彩领导讲话11-19
关于乡镇驻村干部现状的调研报告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