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计算能力读书笔记

2024-11-29

小学计算能力读书笔记(共13篇)

1.小学计算能力读书笔记 篇一

致的了解。计算机仿真读书笔记首先,要对计算机仿真的定义,学科发展状况,研究的范围和方法有一个大

阅读张英等的《现代计算机仿真技术》一文,知道并理解到一下方面:计算机仿真是计算机技术与仿真技术的结合 产生的一门学科,在本文中计算机仿真进行如下定义:计算机仿真是实体尚不存在或实体存在但在实体上不易处理,通过考察相关参数,结合相关研究领域,建立数学模型,然后编程实现在计算机中实现,通过改变相关参数和内外环境变化,达到全面了解考察实体的特性。这里的数学模型,本人认为还应当扩大模型的概念,还要包括物理模型和一些非描述的模型。

文中提到仿真技术的发展过程,包括三个阶段,模拟阶段,只能依靠实物进行仿真,缺点不能进行精细化仿真,成本还很高;模拟数字阶段,部分使用了数字技术,改善了一些模拟阶段的缺点;数字阶段,没有实物介入,完全数字化,可以精确完成很多大型非实时性的仿真过程,仿真的可靠性提高。

对于仿真的步骤,文中提到:首先获得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再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相关的参数和特征值,依据以上这些建立一个初步的数学模型,经过多次试验,调整参数,得到一个改进的模型,这是一个二次建模的过程。

文章的最后说明了计算机仿真技术应用范围广泛,在军事,交通、国民经济各行各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并强调计算机仿真关键是建立数学模型和提高仿真的可靠性。

之后,我阅读了徐庚保等写的《计算机仿真系统述评》,对于在计算机仿真技术的指导下计算机仿真系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计算机仿真系统是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构建的仿真系统实验工具。计算机仿真系统按空间分布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集中式、分布式、嵌入式。: 集中式仿真系统与仿真系统发展相类似,经过了模拟仿真系统、混合式仿真系统、数字仿真系统三个里程碑式的发展过程。体系结构上经过了主机—终端结构、现在向客户机—服务器模式、集中—分布模式发展。

分布式仿真系统出现的比较晚,在20世纪80年代才慢慢发展起来,以基于

高层体系结构(HLA)的分布交互式系统(DIS)为主发展较快,但对于高层体系结构研究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

嵌入式仿真系统具有小型化、便于携带的特点,一般通过软硬件相结合来实现仿真。软硬件划分的方法的优劣直接决定了嵌入式仿真系统的性能,当前对于软硬件划分方法还处于初级阶段,如何分配软硬件,提出的有蚁群算法、模式匹配等方法。

最后本文提到了一些计算机仿真系统的发展动态,包括:多层次使用技术,将使用技术划分为5个层次,有基础技术、元、部件技术、系统级技术、应用级技术,还有集成综合仿真环境技术;逻辑靶场的概念,主要在军事上模拟演练发展中建立起来的,其核心思想是将各仿真系统和技术集成结合进行综合评估。

最后又读了张锋的《计算机仿真技术与应用》一文,加深对于计算机仿真技术发展、步骤、核心技术和应用的认识。

通过阅读前面两篇文章,已经对于计算机仿真技术及计算机仿真系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阅读本文中又有以下心得体会;

计算机仿真是系统仿真的一个分支,系统仿真是通过分析系统的运行和行为,来得到系统动态过程和运行规律,系统仿真实际模拟的是一个实际情景的动态过程,分析实物动态运行机制,得到实物动态运行规律。计算机仿真是在系统仿真中使用了计算机技术,利用计算机软件模拟实际环境进行科学实验的技术。综合前文,可以这样对计算机仿真进行定义:计算机仿真是以数学理论为基础,利用计算机和其他物理设备为实验工具,用系统仿真模型模拟实物或设想的系统试验仿真研究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具有经济、可靠、安全、灵活、可多次使用的优点。

对于仿真技术发展的表述,此文描述与第一篇文献表述有所差别,综合以上两文,我认为可以这样来说明:仿真技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模拟阶段,仿真技术是利用数学模型或物理模型下在具体试验物上进行仿真试验。第二阶段,混合阶段,将模拟仿真技术与数字仿真技术结合起来,但这里的数字仿真技术不完善,不宜懂得,数字仿真只局限于数据和列表,可读性差。第三阶段,数字仿真阶段,此阶段任在不断发展中,数字化中加入了图形图像的处理和表达,还增加了虚拟现实技术,增加了一些特殊设备,如3D眼镜,触摸仪器,模拟效果更

加逼真,更能让人感到如同身历其境。

计算机仿真的实现步骤中,建立数学模型常常使用到的方法有:演绎法、归纳法、综合集成法等。要建立一个好的数学模型,确定所研究特定领域的目标和边界,获得所用到的先验知识。

本文最后简要介绍了计算机仿真在国民经济中各行各业的应用。

这样通过上述三篇文献的阅读,对于计算机仿真技术概念,发展、实施步骤及广泛应用有了一定地了解,下一步就要用这些原理方法进行实际的应用。

2.小学计算能力读书笔记 篇二

一、从兴趣着手, 培养良好习惯

习惯决定性格, 性格影响命运。对于小学生来说, 这是他们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 要注意从学生的兴趣着手, 来培养他们好的习惯。在关于兴趣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上, 大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爱之者, 爱之者不如乐之者。”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更明确地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孩子探索真理的愿望。”“兴趣最好的老师”, 所以在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上教师要激发学生兴趣。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安排教学形式, 在计算题的教学中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开展计算比赛活动等形式来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 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同时, 结合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 一见到难解题、简算题就产生畏难情绪的特点, 教师在学生做题的时候要注意心理上的引导, 鼓励学生在竞争中征服难题, 战胜困难, 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二、重视基本训练

万丈高楼平地起, 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要想学生计算能力有提高, 必须要结合教学内容, 从学生的基础能力培养和练做起, 这样孩子才可能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从要求来看, 可以从这几方面着手来培养小学生的基本功。

(一) 重视口算运算能力

从学生的运算能力的应用来看, 口算能力是最基础的能力, 它是学生笔算的基础, 结合教学要求在初始阶段增设学生口算能力的针对性训练, 我们可以利用课前3至5分钟的时间进行口算练习, 如听题口算、看题口算、抢答、“开火车”计算等;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口算。如随父母采购物品时, 帮助家长口算应付钱数。只要天天坚持训练, 这些方法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提高学生的口算水平, 还能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重视简算能力的应用

让学生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 是提高学生计算速度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 教师要加强简算训练, 逐步增强学生的简算意识, 提高学生的简算能力。小学数学中简便运算方法很多, 计算教学中要让学生灵活运用加法、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减法的性质、除法的性质、商不变的性质等。有些计算可利用“和、差、积、商”的变化规律把已知数转化为整十、整百、整千等的数, 也就是我们说的“凑整法”。凑整法的目的是通过改变运算顺序或改变运算数据等来达到简便运算的目的。

(三) 巧妙地应用估算能力

估算是保证计算准确的重要环节, 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手段。估算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 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运算”, 可以帮助学生检查计算的结果正确与否, 运用估算的方法可以对计算的结果做预先定位, 快速地确定计算结果的取值范围, 通过计算前的估算和计算后的检查, 可以避免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

三、关注错题的教育效果

小学生在计算能力开始培养的初始阶段, 因为水平较低, 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些错事实上是最好的教育资源, 结合这些错误教师可以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有哪些忽视的环节导致学生出现了问题, 也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来解决学生的问题。

四、抓好细节, 从严要求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学生计算能力培养, 是需要学生从学生各方面的学习习惯着手, 严格要求, 这样才有利于他们良好计算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不仅是大纲的要求, 也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首先, 要培养学生养成认真验算的习惯, 这是计算正确的保证。要求学生对计算结果都进行自我检查、验算, 不错不漏。在计算时反复查, 随算随验, 保证计算结果的正确, 让学生切实掌握用验算来检验答案的正确程度。

其次, 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 是计算正确前提与保证。教师要加强学生书写格式的指导并率先示范, 书写要工整, 格式要规范, 只有书写认真, 才能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教师要要求按格式书写, 数字间的间隔要适宜, 字迹端正、不潦草、不涂改、不粘贴, 保持作业的整齐美观。

总之,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目的, 不仅在于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而重要的在于提高学生思维的发展, 为学生的后继学习和整体数学素养的提高打好基础。而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提高与发展, 依赖于学生计算思路的清晰、有条理与计算方法的合理、灵活, 依赖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和认知水平的不断发展, 其关键在于教师的期望、激励、训练与培养。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结合教学实际长期进行培养和训练。因此, 作为教师, 我们要在强化基础知识教学, 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计算基本技能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下工夫, 力求使我们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计算能力。

摘要:小学数学课程是小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贯穿于整个小学教学阶段。学生在小学的学习时间上最长, 也是分量最重的一部分内容。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也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需要教师从教材的特点出发,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注重练习形式和反思, 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张海霞.注重教学环节三“给力”, 优化计算教学——浅谈小学数学中的计算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 2011 (11) .

[2]蒋宗礼.以能力培养为导向, 提高教育教学水平[C].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07,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3.小学生读书笔记方法指导 篇三

一、什么是读书笔记

俗话说得好,“不动笔墨不读书”。真正的读书要做到心到、口到、眼到、手到。将自己在读书时获得的资料或感受记下来,这就是读书笔记。

二、读书笔记的种类

1.符号式笔记

这是最常用的读书笔记。在日常读书看报的时候,如遇到精彩之处或对自己有用的句子或者有疑问的地方,都可以用各种符号勾划出来,这样,下一次再看的时候就比较有目的性了。常用的符号有直线、曲线、括号、三角、问号等等。(如:重点词用“△△△”,好句子用“ ”,中心句用“~~”,文章的段落划分用“//” 等)

我们读书的时候,在书的空白处写上批注,这种笔记,也是符号式笔记。

符号式笔记使读过的书上的重点问题、疑难问题一目了然,这就为提纲式笔记、摘录式笔记、感想式笔记等其它形式的笔记作好了准备。批注可以是对书中一段内容的概括,也可以是心得体会,或者是对书中某一个问题没有看懂所表示的疑问等。

做符号式笔记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所读的书必须是自己的。图书馆的或借别人的图书,不应该乱批乱画。

(2)每一种符号所代表的意思,自己应该固定下来,不要随意改动。比如,用直线表示重要的内容,用“…”表示精采的句子或优美的词汇,用“ ”表示应当特别注意的地方,用“ ?”表示尚未弄懂的问题等,以后看书,就都要按自己的这个规定去使用这些符号。

(3)符号和批注不能作得过多。如果整页整页都围上圈,划上线,全都成了重点,就等于没有了重点,符号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4)要清楚整齐。不要把书弄得很脏,涂划得连原文都看不清楚了。

2.摘录式笔记

读书过程中,大家常会发现一些精彩的段落或名言、警句或自己非常喜歡的优美词句吧,那就把它记下来吧。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又或者,这书不是自己而要还人的,那么,记住它们的最好方法就是把它们抄下来,这便是摘录。建议中低年级的同学使用这种方法。它不仅能提高同学们的欣赏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积累了作文的素材,方便自己运用。所以,我建议同学们可以自备一本摘录本,专门摘录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者古诗词。当然,摘录是“多多益善”,不过,还是需要“精益求精”哟!顺便提一句,为以后查找原文方便,同学在摘录完之后最好注明一下出处,即你是从哪本书上摘录的。

做摘录式笔记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有选择地抄录。把文中对我们最有用、最有启发的内容抄下来,每条抄录笔记应当“少而精”。“少”指字数较少,“精”指内容把握要点。

(2)要忠实原文。书里有段话,我们觉得挺好,想把它抄下来。抄的时候,又觉得某个词用得别扭,干脆另换一个词代替,这样不行。既然是摘录,作者怎样写,我们就应怎样抄,不但词句不能改动,就连标点符号也不能改动。一段话中,前后和中间不需要摘录的文字,可以用省略号表示。

(3)要注明出处。每条材料都要注明是从哪本书里第几页抄录的,作者是谁。如果是在报纸、杂志上抄录的,就要把报纸、杂志的名称、日期写上。还要注明文章的标题和作者。这样便于以后使用时查对。

3.剪贴式笔记

在自己订阅的报纸、杂志上看到好的文章或者其它有用的资料及时剪下来,经过整理就是剪贴式笔记。这种方法收集材料快,也很简便。

做剪贴式笔记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进行剪贴式笔记时要按不同的内容分类。可以准备几个用来贴剪报的本子,或者把一个本子分成几个部分,把语文知识、历史知识、自然常识等内容分别贴进去。

(2)每一条剪贴的内容要注明出处、时间。即剪自哪一种杂志或报纸,哪一年哪一期等。

(3)短小的剪贴笔记也可以作为读书卡片的内容。

4.感想式笔记

这是做读书笔记的一种高级形式,但它没有大家想得那样“恐怖”, 非常简单:读完一本好书或一篇好的文章,你一定有自己的感想和体会,把这些自己的所思所想写出来,整理成文,这种读书笔记就是感想式笔记,也叫心得式笔记或读后感。这种读书笔记重在训练同学们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也是我们小学生在写作时需要用到的。如何写感想式笔记,我们将在五六年级时候专门学习。因此,这是高年级学生常用的一种方法。经常写读后感,可以提高阅读和作文的能力;还可以增长知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做感想式笔记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读后感不是对课文内容的简单复述或概括,它的重点是在“感”:大至一本书,小至一句话,你看了之后是怎么想的,就怎么写。

(2)写心得笔记,可以就整篇文章谈感想,也可以就文章的某一点,比如,文章的重点句子,段落来写体会。总之,要选择自己感触最大和体会最深的一点来写。

(3)要紧扣原文,突出重点,切忌面面俱到,也不能脱离文章内容空谈感想,要注意依照原文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联系实际,要注意捕捉生活中的火花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读书笔记最能显示出同学们的阅读能力和文学欣赏水平,希望各位同学在平日的看书阅读过程中,能熟练地综合运用以上一些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写出真正如自己所想的“读书笔记”;如此,你也就真正意义上读懂了一篇文章一本书。

写读书笔记的方法还不止这些。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读书的习惯去创新。假如我们把每一篇好文章比喻成一朵花,写读书笔记就好像在万花丛中采集花蜜。天长日久,我们会发现读书笔记对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有一位同学读了《詹天佑》后的感想是这样写的: 读了《詹天佑》这篇文章,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詹天佑是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1905年,他在清政府腐败无能的情况下,在帝国主义的嘲笑声中,毅然接受了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这正是他爱国主义的表现,也是我学习的榜样。

詹天佑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晚上在油灯下绘图计算,和工人同吃同住,还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他克服种种困难,使铁路提前两年竣工。想想自己,做数学习题的时候,常常害怕困难,抄袭同学的答案,比比詹天佑,我多惭愧呀!我决心以詹天佑为榜样,长大了也为祖国争光。

这篇短短的“读后感”,既要表达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是自己学习的榜样,又要叙述自己被詹天佑“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所感动,其结果,文章内容显得分散、干巴巴,倒像是一份“决心书”。

4.中国国家能力报告读书笔记 篇四

公共管理系09708226 管悦 关键字:国家能力 国家汲取能力 国家权力 中央与地方

摘要: 国家能力是指国家(中央政府)将自己的意志、目标转化为现实的能力。国家能力包括四种:汲取财政能力、宏观调控能力、合法化能力以及强制能力。经济改革对中国国家能力产生很大影响,在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削弱了中央政府。要把握好中与地方的关系,加强政府主导作用。国家能力与国家权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正文:

中国经济改革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变化。通读全文,这个报告所关注的问题是,这场改革对中国国家能力变化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在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究竟是削弱中央政府作用,还是强化中央政府作用?如果中国市场经济转变是以中央政府为主导,那么,中央政府应当发挥哪些作用,地方政府应具有什么职能?在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大国中,如何建立一种稳定的规范的中央和地方关系?如何在市场经济转变和现代化赶超过程中,加强中央政府的主导作用?对上述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构成了这个报告的主要内容。

国家能力是指国家(中央政府)将自己的意志、目标转化为现实的能力。国家能力包括四种:汲取财政能力、宏观调控能力、合法化能力以及强制能力。国家能力对一国工业化进程产生着深刻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越落后,工业化起步越晚,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就愈大。因此,对于各国来讲,提高国家能力特别是提高国家汲取财政能力,也就成为最重要的国家能力,它是实现其他各项国家能力的基础。

反映国家汲取财政能力的最主要指标是:一是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二是中央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前者反映了政府动员汲取的社会资源占总的社会资源的份额,后者反映了中央政府动员汲取的社会资源占总的社会资源的份额。影响国家汲取财政能力的因素包括发展因素、制度因素以及政策因素。当该国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经济国际化程度一定时,财政体制是决定国家汲取财政能力的最主要因素。一个富有增长弹性的财政体制有助于提高国家汲取财政能力。一个低增长弹性的财政体制将严重削弱国家汲取财政能力。市场经济工业化国家是不断强化国家能力的。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市场经济工业化国家的财政收入比重以及中央政府收支比重是不断上升的,这反映了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发达国家,逐渐从小政府变为大政府,从弱政府变为强政府,不断提高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干预经济的能力,并在稳定经济、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提供公共物品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主导作用。

国家能力对中国发动工业化具有最主要的影响国家能力是一个国家实现工业化、现代化最主要的条件之一。从1750―1950年的二百年间,在世界性的工业化与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中国经济走向衰落,由世界经济最强国变为世界经济弱国,始终未能出现任何意义上的现代经济增长,迟迟不能正式发动工业化。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中国缺乏一个强有力的具有明确现代化目标与意志的中央政府以及强大的国家汲取财政能力。在1949年以前,国家能力十分低下。本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中国建立了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强化国家能力,发挥财政与税收的现代国家职能,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提高至三分之一,经济增长率在“一五”时期达到高速度增长,标志着中国进入现代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时代,为中国工业化的成功起步、迅速建设工业化体系创造了前提条件。

国家汲取能力由小变大,中央政府由弱变强,是中国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但

是,过分集权的中央政府是不利于现代化建设的。50年代以来,中国财政体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始终没有形成稳定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在“集权―分权”或者“收权―放权”循环中反复变动。50年代基本上属于高度集中类型,除大跃进之外,这一体制延续到60年代末;70年代属于以集中为主、适度下放财权的类型。国家汲取财政能力仍相当强,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在三分之一左右,中央政府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尽管以中央集权为主要特征的传统社会主义体制在动员和集中社会各种资源方面是获得成功的,为中国工业化起步创造了良好条件,但是它有个致命弱点,即在使用和分配各种资源方面效率低、效益差。所以改革就是要解决资源配置与资源效益的问题。

但是1980年以来,实行“分灶吃饭”的财政大包干制引起了重要的变化,国家汲取财政能力迅速下降,政府财力极度分散,中央控制宏观经济能力下降,这表明财政包干制度属于具有严重缺陷的财政体制。与市场经济工业化国家通用的现代财政体制――分税制和统一税制相比,大包干制具有非规范性、非科学性、非统一性的缺陷。――财政收入占GNP比重不断下降,国家汲取财政能力相当低下,尚不及市场经济工业化国家的一半水平。――中央政府财政能力降至历史上最低点,已陷于“弱中央”的境地。其发展前景令人十分担忧。――预算外资金增长过快,几乎与“第一财政预算”相等。如果预算外资金计人财政收入之中,中央财政收入仅占总收入的五分之一,地方财政收入约占五分之四。世界银行专家惊叹:“世界上大概没有什么国家的财政收支比中国更为分散了。”

与市场经济工业化国家或者上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相比,中国政府汲取财政能力低下,是名副其实的“弱政府”。与地方财政实力相比,中央政府又是名副其实的“弱中央”。这反映了改革以来国家与社会、中央与地方关系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并对中国长期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至今决策者尚未深刻认识国家能力迅速下降的危害性,或者已经认识尚无有效办法制止国家能力继续下降趋势。

国家汲取财政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改革以来,中国GNP总量成倍增长,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非农产业产值占GNP比例已居优势,经济开放度明显增大,诸多发展因素变化有利于扩大中国可能获得财力的基础,对提高国家汲取财政能力做出正贡献。

我们知道中国实行的财政大包干制具有严重缺陷,突出表现为对财政收入增长做出负贡献,且随着大包干制的推广,其负作用不断增大。1979―1985年其贡献率为―52.7%,在1986―1991年贡献率达到-87.5%,大大抵消了经济增长对财政收入增长的正贡献。采用这种不良的非规范的、非现代的财政体制,是中国国家汲取财政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这表现为:

一,工业增长对财政收入贡献作用下降。从产业部门看,工业部门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工业部门的财政贡献又大大高于产值贡献,工业部门利润下降,导致较低的增长弹性,工业部门的财政收人下降将会引起整个财政收入下降。

二,国有经济发展相对衰落,大量国有企业严重亏损,影响财政收入增长。从所有制部门看,国有企业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国有企业的经济角色决定了它的财政角色。50年代初以来,国有企业发展经历了倒U形曲线,即经历了一个产生形成―迅速发展-占据优势―相对衰落―退居优势的发展过程。改革以来,国有企业的经济贡献下降,企业亏损上升,导致国有企业财政贡献下降,从而影响整个财政收入。

三,非国有经济迅速发展,但是经济贡献与财政贡献不成比例。中国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实行五花八门的税种和税率,特别是对“三资”企业实行减免税,对国有企业实行“歧视性”税率,不仅破坏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公正性,而且导致理所应得的国税“名正言顺”地大量流失。

四,各地方擅自竞相减免税,中央普施“优惠政策”。为人们广泛接受的改革思路是:改革=放权让利=优惠政策=减免税收。优惠政策具有很高的含金量,但它是以减少中央财政

收入为代价的。在中央与地方讨价还价的谈判中,常常是地方得多失少,中央失多得少。五,普遍偷税、漏税,使国税白白流失。

中国是财政收支较为分散的国家,也是财政税收制度较为混乱的国家。当时实行的财政包干制至少有六种:总额分成包干;总额分成包干与增长分成包干;定额上交包干;收入递增包干;上交额递增包干;定额补助包干。这与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统一的规范的预算体制相冲突,也与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公开竞争、公正竞争的市场竞争规则相冲突。财政包干制是一项应急性的非规范的、非科学的、非现代的财政体制,它对中国经济发展仅具有短期正效应,但是这种正效应正在迅速递减,而负效应却在迅速扩大,导致国家汲取财政能力迅速下降,并为中国长期发展产生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严重后果,也为中国走向市场经济,建立现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创造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设置了难以克服的制度障碍。国家汲取财政能力是中央政府控制宏观经济能力的基础。国家汲取财政能力下降,意味着中央政府控制宏观经济能力在下降,它将在中国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产生十分严重的短期和长期后果。这包括:经济周期波动,投资急剧膨胀,消费需求膨胀,连年财政赤字,中央控制宏观经济能力下降。

令人费解的是,中国是由一个政党――共产党高度统一集中控制的社会主义国家,但是国家机器不是铁板一块,经济决策权极度分散,中央政府控制各级政府的能力极其有限,而地方政府已经形成独立于中央的经济利益主体,与典型的市场工业化大国相比,中国地方政府财力过分膨胀,行政权力过大,经济干预过多。

在中国大陆,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个政治政党、社会组织敢于向共产党以及国家权威挑战,主要威胁是来自于共产党内部和国家机器内部的更具自我利益、自我意识、自治权力的日益坐大的某些地方政府。中央政府财力是极其有限的,中央领导人的权威性也相对削弱。在应付地方政府各种挑战方面(既包括经济利益,又包括政治权力),中央拥有的惟一手段是频繁地撤换或调动地方领导人。但是仅仅依靠这一传统的行政手段,而不是依靠健全的政治制度和稳定的财政关系,这是无法阻止和改变国家能力继续下降态势的。庞大的国家机器内部的相互冲突,经济政治权力的分散化以及多元化,严重削弱了国家能力。国家能力迅速下降,反过来又加速中国经济与政治的多元化,成为来中国发展的重要隐患。

市场经济是人类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有效地生产和配置资源的较佳方式。但是,市场经济并不是万能的,不应当把它加以神化和完美化。在市场经济中,国家干预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国家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与职能包括提供公共物品;进行公共投资;调节收入和财富分配;稳定宏观经济;制定产业政策。除第一项职能是由中央和地方分担外,其余四项主要由中央政府承担。市场无法代替和完成上述国家职能。

中央政府在市场经济转型中的作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这是因为:

一,市场经济制度的创新与建立是一个非自发的加速过程。中央政府对加快建立新机制和法律框架具有决定性作用。

二,向市场经济转变是一个观念冲突和转变的过程。市场经济原则与伦理经济原则互相冲突,危及许多人的生存和利益。这需要以说服为手段,向社会公众灌输市场经济观念,推行市场经济原则。

三,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是一个利益与权力重新调整的过程,需要政府对某些利益受损的社会成员实行利益补偿。

四,向市场经济转变需要一个稳定的相对宽松的宏观经济环境,中央政府具有经济稳定器的作用。

五,经济改革需要花费成本,并随着改革深化,成本不断上升。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具有十分特殊的国情。在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还会出现如下难以避免的发展问题:

一,人口问题。中国每年新增人口数量大,且在不断持续增长。与此同时,正在经历迅速的人口老龄化过程。

二,环境问题。人口压力、生存压力以及市场压力,加剧中国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产生外部不经济。

三,基础设施问题。中国自然地理条件决定她必须支付昂贵巨额的社会经济基础成本,资本系数上升难以避免。基础设施滞后于发展成为中国经济起飞的薄弱环节和增长瓶颈。四,失业问题。劳动年龄人口增长以及经济市场化等因素,将造成长期性的大量的失业人口群。城市公开失业率和乡村潜在失业率不断上升。

五,收入差距扩大问题。在从低收入向中等收入过渡,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中国正进入收入差别不断扩大的阶段。这包括地区收入差别扩大,农民与非农民收入差别扩大,以及城乡居民内部收入差别扩大。此外还有十分突出的贫困人口问题。上述因素决定了中央政府负有极其重大的和不可推卸的责任,也决定了在市场经济转型中中央政府的主导作用。中央政府在改革与现代化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加强在新体制基础上的主导作用,大力提高国家汲取财政能力,强化国家对市场之外领域的干预。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今后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方向是:减少经济建设职能;提高供给公共物品职能;继续增加社会性公共服务职能;强化社会保障职能。

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基本原则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所谓统一性,体现在中央政府的作用和职能上,包括宏观经济管理,社会保障和收入分配,建立统一的、公平的国内市场体系,建立全国统一税制和税率,规定统一的公共服务标准,制定统一货币政策。所谓多样性,体现在地方政府的作用和职能上,各地方有权制定与国家法律不相冲突的地方法律和行政法规。多样性原则就是保证中央政府不得随意对地方政府的活动进行干预,保证政府权力在纵向上分权及制衡。应当按现代市场经济原则重新界定和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事权。提高国家汲取财政能力途径。提高国家汲取财政能力的基本途径,一是提高国家外部整合能力,即提高政府汲取社会资源的能力,使相当一部分社会资源通过现代税收或非税收手段转变为政府资源。二是提高国家内部整合能力,即提高中央政府运用财力的能力,使相当一部分政府资源通过稳定的分税制转变为中央政府资源。

提高国家汲取财政能力的实质性含义就是提高两个财政比例,即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比例,中央财政占国民收入比例。同时应扩大地方参与中央决策的机会,以及对全社会资源分配表达本地区利益的发言权,在中央与地方之间达成协议,以政治权力换取经济利益。既取之,又予之,或者先予之,后取之。不管大省小省,穷省富省,都有平等参与权与表决权。主要建议如下:

一,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实行纵向分权。按四级政府(中央、省区、市县、区镇)运行结构。撤消计划单列市编制,取消地区行署级。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划分应依据成文宪法。建立现代的、稳定的权力结构和政治制度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事业。

二,国家财政收入实行现代分税制。三级财政征收(中央、省区、市县),四级财政使用(中央、省区、市县、区乡)。国税为全国统一税,省区无权改变或免减;地方税为省区统一税,县市无权改变。

三,统一税制,统一税率。对国内外企业一律实行统一的公司所得税。除自由贸易区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应对外国公司实行“优惠”税率,对本国公司实行“歧视”税率。国有企业一律实行“利税分流”的现代制度。任何公司有权拒绝非成文规定的各种摊派。

四,开征个人收入所得税。重新界定个人收入范围。建立个人收入申报制度,实行个人所得累进税率,在中国境内外国人一律实行统一的个人所得税制。开征个人继承遗产税和个人不动产税。

五,实行社会保障计划。包括失业保险金、职工退休金、医疗保险金、工伤保险费等强

制性保险项目,以及其他非强制社会保险项目。

虽然这篇文章的分析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证性,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是也是有药推敲的地方的。我认为报告的最大问题就是未能从理论上厘清国家能力的内涵与外延,混淆了国家能力与国家权力两个不同的概念,从而得出片面并具有误导性的结论。

国家权力,其一是国家的专制权力,即国家精英可以在不必与市民社会各集团进行例行化、制度化讨价还价的前提下自行行动的范围。其二是国家的基础性权力,即国家能力。它指的是国家事实上渗透市民社会,在其统治的领域内有效贯彻其政治决策的能力。所以国家能力与国家权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王绍光与胡鞍钢在研究中显然感觉到国家权力管辖的范围与国家实际贯彻其意志的能力有所区别。但他们一直未能从理论上区分这二者,在实际使用中往往混淆二者的不同。譬如,他们在文中指出,“在一般人的印象中,中国政府是一个很强的政府、一个威力无边的政府,或简言之,一个集权的政府。本文的主旨是想指出,这个印象已不适合于描述当今的中国政府。实际的情形是:在过去十几年中,中国政府的国家能力已受到极大的削弱。”显然,这里有一个概念的混淆。集权的政府与强政府不是一个等同的概念。一个集权的政府,即享有宽泛权力的政府,完全可能是一个在能力上比较软弱的政府。这种概念的混淆在王绍光稍后发表的“分权的底线”一文中更加明显。在这篇文章中,分权既意味着地方政府从中央的分权,也意味着企业从政府分权。他把里根与撒切尔以减少政府对社会干预为主的保守主义经济政策简单地称为“分权”政策,是主张削弱中央政府权力、加强地方政府权力的政策。事实上,如果说里根的主张中包含某种地方分权理念的话,撒切尔的保守主义从未主张过地方分权。她的政策的主要导向是减少国家对社会的干预,减少国家在社会财富再分配方面的职能。撒切尔对地方政府权力的削弱在英国战后历届政府中恐怕是最为突出的。

国家能力弱的根源与国家权力过大不无关系。我以为,中国目前国家能力下降正是国家权力过大的结构性后遗症。

深切理解王、胡报告的忧虑,理解他们“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的慎虑精神。我只是以为,由于他们没有区分国家能力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他们对中央政府权威削弱根源的分析是极为表面化的,对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也是颇为片面的。

王、胡报告认为中国目前存在国家能力的危机,这种危机在本质上是中央权威削弱的危机,如果我们把目前的权威危机看作仅仅是中央权威的危机的话,那么,解决危机的主要途径便是简单地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提高中央政府在财政汲取中的比重。这些措施是重要的,但却是远远不够的。更深层次的改革应该是深化政府职能的转化,在实行单位制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化的同时,逐步削弱淡化政府、特别是各级地方政府管理、组织经济活动与社会生活的职能,使单位转变为较比单纯的私人产品的提供者,使地方政府从一方父母转变为提供公共产品的权威机构。只有这样,才可能消除统一市场形成的组织结构障碍,建立市场经济所必须的统一的、普遍适用的、有效力的法律体系,在新的意义上恢复公共权威的有效运作,从而保障我国的经济发展与政治发展顺利进行。

参考资料: 国家能力与国家权力悖论—兼评王绍光胡鞍钢《中国国家能力报告》

5.《责任胜于能力》的读书笔记 篇五

首先我认为,责任,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最基本的职业精神。

有一个著名的木匠叫弗兰克,他因敬业和勤奋而深得老板的信任。当他自己想退休回家与妻儿共享天伦之乐之时,老板依依不舍,再三挽留,但是他去意已决,老板只好答应他的请辞,但希望他能帮助自己盖最后一座房子。弗兰克无法推辞,却归心似箭,心思已完全不在工作上,用料也不那么严格,做出的活也全无往日的水准。等到房子盖好后,老板将钥匙交给了弗兰克。

“这是你的房子,”老板说,“我送给你的礼物。”

弗兰克愣住了,悔恨和羞愧溢于言表。他一生盖了那么多豪宅华亭,最后却为自己建了这样一座粗制滥造的房子。

这个故事说明:一个再优秀的员工,如果他主观不愿付出,就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

责任就是既然已经选择了去做某一项工作,就应该付出努力去完成它。现实中有少数人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并不满意,工作中充满了抱怨,总有各种各样的借口,总认为自己付出的多,获得的少,在一定程度上认为,工作只是谋生的一种方式,认为工作就意味着完成自己的份内事,然后心安理得地拿自己那份薪水。读过书以后,我明白了:工作既是自己的谋生手段,也是个人对社会的一份责任。一名教师,如果在学生的质疑上得过且过,就会影响一名学生的将来,一位建筑工人,如果没有按照计算好的材料建设,就会使整个建筑瞬间倒塌。一个人,工作态度不端正,没有应有的责任意识,也会成为社会的蛀虫。所以,无论是哪一个行业,从业者的责任意识是至关重要的。让我们记住社会学家戴维斯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放弃了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就意味着放弃了自身在这个社会中更好的机会,工作意味着责任”。

其次,责任是一种追求,一种对理想对使命的追求。

科尔顿说:“人生中只有一种追求,一种至高无上的追求——就是对责任的追求。”责任,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只有那些能够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有可能被赋予更多的使命,才有资格获得更大的荣誉。一个缺乏责任感的人,或者一个不负责任的人,首先失去的是社会对自己的基本认可,其次失去了别人对自己的信任与尊重,甚至也失去了自身的立命之本——信誉和尊严。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并勇敢地扛起它,无论对于自己还是对于社会都将是问心无愧的。人可以不伟大,人也可以清贫,但是不可以没有责任。

有三个工匠在一起盖房子。行人路过,分别问他们在干什么。

第一个工匠一脸茫然地说:“没看到我在忙吗?工头安排我来砌砖呢。“

第二个工匠很兴奋地说:“我在盖一栋很大的房子,等这房子盖好了,就可以住很多很多人。“

第三个工匠非常自豪地说:“我要让这座城市变得更美丽。我要争取让城市里的每一个人都称赞我们的城市是最漂亮的。这是我这辈子一定要做的事情!“

十年以后......

第一个工匠还是一名普通的工匠,在埋头砌砖。

第二个工匠成为了工程师,在工地上指挥大家建房子。

第三个工匠当上了这座城市的设计师,在他的规划下,这座城市正变得越来越漂亮。

同样是在盖房子,前两个工匠从来没有想过树立自己的使命,也不会发现工作背后的意义,于是工作起来没有动力,得过且过。在第三个工匠的心目中,拥有一个为城市增添美丽的使命,因此他在实践使命的过程中,为自己赢得了精彩的人生。

有人说“假如你非常热爱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天堂;假如你非常讨厌工作,你的生活就是地狱。”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当中,有大部分的时间是和工作联系在一起的,责任就是对工作的出色完成,作为教师,我们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调皮的学生或者说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需要我们用耐心和爱心去教育他们。在学生周而复始的反复不良行为中,你有可能会放弃对他们的教育。如果你有很强的责任心,你即使生气、无奈,你也不会放弃他们,而是勇于面对,耐心引导,使之成才,教育好他们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老师上课的时候,看到学习不积极的现象,应该深恶痛绝还是深刻的反思?一个教室里,没有如饥似渴的学生,就如同一个剧场里没有热情的观众,只能说明,演员的表演太缺乏诱惑力了。我相信我们在座的各位教师都有能力做到让自己的表演更精彩,但是我们又有多少个人将之作为使命去追求了呢?“责任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它是一种伟大的品格,在所有的价值中它处于最高的位置。”我想,爱默生的这句活,放在今天同样令人振聋发聩。

第三,责任更是一种坚持,激情是短暂的,而责任是长久的。

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比赛中,最后跑完马拉松赛跑的一位选手是来自非洲坦桑尼亚的约翰·亚卡威。他在比赛中不慎跌倒了,拖着摔伤且流血的腿,一拐一拐地跑着,直到当晚7:30,约翰才最后一个人跑到终点。这时看台上只剩下不到1000名观众,当他跑完全程的时候,全体观众起立为他鼓掌欢呼。之后有人问他:“为何你不放弃比赛呢?”他回答道:“国家派我从非洲绕行3000公里来此比赛,不是仅为起跑而已——而是要完成整个赛程。”是的,他肩负着国家赋予的责任来参加比赛,他用坚持诠释了责任。其实,责任就是做好你被赋予的任何有意义的事情。责任就是忘我的坚守,责任就是人性的升华。

我们的家庭需要责任,因为责任让家庭充满爱;我们的工作需要责任,工作因为使命而精彩;我们的人生需要责任,人性因为使命而升华;我们的企业需要责任,责任让企业红红火火,我们的社会需要责任,因为责任能够让社会长治久安;我们的国家需要责任,以实现国家的伟大复兴。

6.小学计算能力读书笔记 篇六

【读书笔记】

读书时,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

【最简单的读书笔记】方法是“摘抄法”。

所谓摘抄就是读一本书、一篇文章,把其中的一些好词好句和段落摘下来,抄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或专用卡片上。

摘抄的内容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定。比如抄录名家名作、领袖导师的教导,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的至理名言,英雄人物的豪言壮语和人民群众格言谚语......

例: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

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时间是一切财富中最宝贵的财富。――德奥弗拉斯多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还可以摘抄下你感兴趣的词段、语段。

读书笔记的主要内容:

摘抄精美的词语,语句,语段。

写读后感或读书心得,鉴赏内容,探讨主题,评论人物,评品结构与语言特色等等。读书笔记也可叫读书报告。

【读书笔记格式】

姓名:陈赫赫 班级: 3年级4班 时间:9月17日 书名:《魔盒》 作者:____

今天,我读了《魔盒》这本书

好词荟萃:皎洁一掷千金吃喝玩乐游手好闲 硕大无比粉身碎骨 摇身一变

好句采摘:山民又得到一笔钱,更加荒淫无度,终于,恶有恶报,他受到了上帝的惩罚。

好段抄录:山民拖着病体,费了好大的力气才爬到了山顶,找到了那颗小草,当他伸手正要采时,忽然发现,在山崖边上有一颗闪闪发光硕大无比的钻石。山民心动了,要是得到了这颗钻石,不就什么都有了吗。于是,他又爬到了山崖边,就在他抓到钻石的瞬间,失足跌下悬崖,摔得粉身碎骨。

内容简介:有一山民,妻子病了,他在给妻子采药时从山上摔了下去……由于半山腰的树枝勾住了衣服,山民得救了,醒来之后发现身边有个小盒子,于是带回家中。山民怎么也打不开盒子,在无意中说出“我想要”的时候,盒子奇迹般打开了,出来一ge小人。此人给了山民一沓钱,他享尽荣华富贵,唯独没给妻子买药。不久,山民得了一种可怕的病,小人让他去采一株小草治他的病。山民爬上山,伸手采小草时,发现了一颗钻石,不料失足跌下山崖,粉身碎骨,小人又出现了,它的名字就叫――诱惑。

体会与感受:只有劳动才有收获,做人得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

相关内容

《守株待兔》(读后感)

今天再一次读了《守株待兔》这篇课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讲的是古时候有个种田人,一天,他在田里干活,突然看见一只野兔从树林窜出来,不知怎么的,它一头撞在田边的树桩上,死了。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儿力气,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他乐滋滋地走回家去,心里想:要是每天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妄想不用劳作、不用行动,就可以得到第一次成功时或幻想的成果,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他把一次偶然的事情当做永恒,最后浪费光阴,耽误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我们的学习也是一样的,一次偶然考试发挥好,就不去认真听讲,躺在那里睡大觉,那我们的光阴会被白白浪费,终会一事无成的。

[小学生读书笔记_小学生如何写读书笔记]

7.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篇七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在计算教学中,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 如, 四年级数学的主要内容是整数乘、除法和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所以, 我每天坚持给他们安排一定量的蕴含规律和技巧的计算题作为家庭作业, 这样既不会让他们感到枯燥乏味, 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例如, 先让学生计算12+88= ( ) , 13+87= ( ) , 14+86= ( ) , 15+85= ( ) , 16+84= () , 再想一想这组算式有什么特点?最后试着写出类似的算式。经过充分思考, 大多数学生都能发现:两个加数都是两位数, 和都是100。在后续的练习中, 再让他们做两位数加三位数, 和是1000的题目, 三位数加三位数, 和是1000的题目;两数相乘得整十、整百、整千的题目。事实证明, 他们很喜欢这样的练习方式, 每次在检查作业时, 都能发现他们在交流计算方法, 脸上洋溢着成就感。

二、加强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首先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 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持之以恒地坚持口算训练是提高口算能力的关键。每天可用10分钟的时间, 习题的设计应该紧密结合教学内容, 例如, 在学习3.87÷2.5÷0.4这类题目的简便算法的前两天, 我就给学生出几道两数相乘积是整数、整十、整百的题目, 所以在学习小数的除法时, 学生一看到3.78÷2.5÷0.4;7.86÷1.25÷0.8这类的题目, 就会想到:2.5×0.4=1, 12.5×0.8=10, 所以3.87÷2.5÷0.4=3.87÷ (2.5×0.4) =3.87÷1=3.87;7.86÷12.5÷0.8=7.86÷ (12.5×0.8) =7.86÷10=0.786。

课外练习中学到的知识在课堂上很快就可派上用场, 这样, 学生练的就很积极主动。每次的练习题同桌之间要互查, 要给对方讲清楚计算方法, 这样他们就不得不认真思考, 既锻炼了学生思维, 又提高了学生的口算能力。

三、让学生明白算理

有些题目, 学生经常出现错误, 不能简单地归结于马虎, 有些是因为不明白算理, 导致记不牢方法才出错。如:6.3-2=6.1, 出现这一错误的原因就是学生不理解被减数中的3在十分位上, 表示3个0.1, 减数中的2在个位上表示2个一, 它们表示的意思不一样, 所以十分位上的3个0.1减去个位上的2个一不得一个0.1, 如果学生明白了这个道理, 这样的错误很容易就避免了。

还有学生经常出现这样的错误:

125×32×25=125×8×4×25=1000×100=100000

如果学生能明白连乘的运算顺序, 他就会知道这里是不能把4与25相乘的, 要想把125与8、4与25分别相乘, 这里必须借助小括号来改变运算顺序, 从而得到正确的答案:

125×32×25= (125×8) × (4×25) =1000×100=100000

四、提高学生简便计算的能力

我发现, 平时学生对于规定要用简便方法计算的题目一般都会做, 但是一旦将简算题和四则运算混合题放在一起, 或者将简算题放入文字题、应用题中时, 学生就不会自觉合理地应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了。归根结底, 学生的简算意识淡薄。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进行渗透。可以经常以不同的形式, 如, 文字题、应用题来训练学生自觉合理地进行巧算。可让学生多做些类似这样的题目:某批发部购回35箱苹果汁和65箱橙汁, 苹果汁和橙汁分别都装24瓶。一共购饮料多少瓶?

35×24+65×24= (35+65) ×24=2400 (瓶)

答:一共购饮料2400瓶。

8.小学读书笔记例文 篇八

《夏洛的网》读书笔记

《夏洛的网》是美国作家E·B·怀特/着任溶溶/译,讲的是一只蜘蛛和一头小猪的故事。

小女孩弗恩养了一只落脚猪,取名为威尔伯,她十分喜爱它。但后来威尔伯长大了,父母不同意再养时,它被卖到了霍默·朱克曼舅舅的谷仓里。在谷仓门口,也就是猪栏上的方有一只灰色大蜘蛛叫夏洛。在那里威尔伯和夏洛建立了最真挚的友谊。然而有一天,一个可怕消息打破了谷仓的平静,天快冷了就意味着意威尔伯快要被杀掉,变成熏肉火腿,威尔伯知道后害怕的叫道 “我不想死,我不想死!”这时娇小的夏洛对它说 “我有办法让你不死,但你不许再哭!”于是,夏洛用自己的丝在猪栏上织出了被人类视为奇迹的网上文字,霍默·朱克曼舅舅决定不杀威尔伯,这样彻底逆转了威尔伯的命运,和一个安享天年的未来。但这时,蜘蛛夏洛的生命却走到了尽头……

读了这本书,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可贵、纯真而感人至深的友谊,也明白了真正的友谊至死不变。我想,我们应该向夏洛学习。她虽然是一只又小又卑微的蜘蛛,却能做出如此多令我们人类为之感叹的事,那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上,要做到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凡事多为朋友着想。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笔记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忆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这是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世界名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中,令人久久不能平静的书中一段文字。人应该怎样地活着才有意义呢?保尔·柯察金用行动回答了这一问题。保尔他残废后,毫不灰心,还要顽强的学习,努力工作,并且开始了文学创造。后来双目失明了,这对于已经瘫痪的人来说,要是一场多么沉重的打击呀!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面对生与死的考验,他没有后退;在狂风暴雨的建设工地上,面对难以忍受的饥寒与劳累,他没有倒下;在双目失明、疾病缠身的情况下,面对书稿丢失、身体状况日益渐衰的无情打击,他仍没有屈服!多么令人敬佩,让人感动啊……细细品味这本书,品味着保尔的计算。越发觉得我们应该从保尔的精神中汲取营养,坚定理想的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记得有段名言脍炙人口:“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应该为碌碌而为而悔恨……。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它教会我应该勇于去拼搏,去奋斗。敢于向命运、向自然、向挫折挑战。人只有在这种英勇的拼搏中超越自我,才能证明自身的价值。让我们做一个有顽强精神、顽强毅力的人,在生活的烈火中百炼成钢吧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忆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这是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世界名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中,令人久久不能平静的书中一段文字。人应该怎样地活着才有意义呢?保尔·柯察金用行动回答了这一问题。保尔他残废后,毫不灰心,还要顽强的学习,努力工作,并且开始了文学创造。后来双目失明了,这对于已经瘫痪的人来说,要是一场多么沉重的打击呀!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面对生与死的考验,他没有后退;在狂风暴雨的建设工地上,面对难以忍受的饥寒与劳累,他没有倒下;在双目失明、疾病缠身的情况下,面对书稿丢失、身体状况日益渐衰的无情打击,他仍没有屈服!多么令人敬佩,让人感动啊……细细品味这本书,品味着保尔的计算。越发觉得我们应该从保尔的精神中汲取营养,坚定理想的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记得有段名言脍炙人口:“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应该为碌碌而为而悔恨……。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它教会我应该勇于去拼搏,去奋斗。敢于向命运、向自然、向挫折挑战。人只有在这种英勇的拼搏中超越自我,才能证明自身的价值。让我们做一个有顽强精神、顽强毅力的人,在生活的烈火中百炼成钢吧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

这次春假期间,我看了许多书,其中我最爱看的一本书的书名是《海底两万里》,这本书非常有意思,我两天就把这本书看完了,这本书讲的是:阿尤纳斯教授和助手康塞尔,鱼枪手尼德为了抓海怪竟被潜艇鹦鹉号的舰长尼摩软禁,并开始惊险的海底之旅……

本书作者--儒勒.凡尔纳是一位杰出的科幻小说家,本书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写书时,人类不但还没有发明潜艇,甚至连电灯都还没有问市,可他在小说中,却活生生的创造了一艘潜艇--鹦鹉螺号,让书中人物搭上了一艘想像中的鹦鹉螺号,在短短的不到十个月的时间内航行了太平洋、大西洋、红海、地中海、北极海等,航程共行了六千万海里。目睹了无数的海底奇观,并发现了海底煤矿和沉船的宝藏。凭着坚忍的意志力与过人的智慧,终于克服了所有的困难。经历了难已想象的海底冒险。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搭上这艘奇妙的潜艇,去看看海底森林、珊瑚王国、神秘的宝藏和沉船,并且勇敢地和大章鱼作战,设法从南极冰壁间脱险。还有很多很多新鲜、刺激的遭遇等着我们去领略。来吧!

我的读书心得

“读书”一听到这个词多么熟悉啊!懂得读书的人就会体会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是怎么回事。

喜欢读书的人,时把心思投入进去,身临其境。在书中他看到了雄伟壮丽的山川河流,看到了天真活泼的童年时代;在书中他同作者一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悲伤,一同欣赏优美的歌曲……

当我捧起《钢铁识怎样炼成的》,深深融入到里面时,我感到自己是多么的幸福,因为我拥有健康的身体,保尔虽然残废,但他那种不向命运低头,坚强的毅志和顽强的精神,深深地把我折服,让我佩服。我对今后的学习、生活充满了希望。我更爱读书了。

《伊索寓言》给我了诸多感受,在黑暗处给予我启发,这本书的每一段小小故事,都蕴含着无限的哲理、寓意,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例如龟兔赛跑,它就给我们了一个很大的启示,由兔子的松懈,到乌龟的坚持,给我们了一个大道理,说明了奋发进取往往会胜过恃才自负。如果你想永远比别人快一点、聪明一点,那你得戒骄戒躁,如果比别人“笨”一点或是慢一点也没关系,你只要向乌龟学习那种一刻不停始终坚持到最后的坚韧毅力和精神。《乌鸦找水喝》的故事又让我们明白了另外一个道理,不管是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遇到了困难,不害怕不气馁,要勇于面对困难,运用你的智慧,只要你开动脑筋积极面对,困难一定能迎刃而解。

《鲁宾逊漂流记》中的鲁宾逊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王国,我们也可以用勤奋和智慧打开成功之门。不论做什么事,都不能丧失意志,不能怕苦,要尽可能的发挥出你的才智。因为,成功掌握在自己的手上。

读书不仅可以使我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提高我们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对于各科学习,都有极大的帮助。

在我认为,读书是人生中最好的娱乐、消遣的方式,它不但能给予人无穷无尽的知识,而且可以给予人无限的乐趣并且培养人为人处事的的能力。

我想,书籍是的良师益友,精神的食粮,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读书呢?

我的读书心得

书到用时方恨少,是非经过不知难。对于我们学生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而我们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在学习中,书本是一位无言的老师,是我们在学习中最大的乐趣。

比知识更重要的便是讲究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径。读书要知道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因为这对于我们处在学习时代的人来说,不啻是一个致命的缺陷。学习型社会为全体成员提供了充裕的学习的资源。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作为一名学生应认准自己的人生目标, 梦想。有时,一本好书会使我爱不释手;一篇佳作美文会使我百读不厌;一首好诗会使我如醉如痴,像把我带进一个神秘的世界,只有细细去体会才会是在愉快中学习。当然,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态度,比态度更重要的是要有毅力。如果一天爱读书,容易;如果一辈子都爱读书,谈何容易。无论谁都可以使自己的梦想成为现实,但要现拥有能够实现梦想的信念, 毅力,有坚强的毅力才能成功。

每当读一本书时,我手里总拿着一支笔,遇到共鸣以及有疑问,就在底下画一条线,并简单的作出旁批,也可以把自己的观点写在空白处,如果长时间这样做,不但对阅读与作文提供很大的帮助,而且有时候翻一翻,会有温故而知新的感觉。我读文章都作旁批,甚至读完一篇文章,会写成读后感等等。这样可以抒发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灵感,自己的自创观点。阅读体会分好多种,有的就是纯粹感想;有的还可以是小论文,先说明问题,表明观点,然后找论据,用看书学习得到的观点,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一段我学习都有什么收获,把它们都整理出来,用知识书或提纲等形式归纳起来。

学习和读书生活,使我感悟出了学习的真谛:学生在学习中,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我们要做“代表先进文化方向”创新型学生。我们读书就是要有春蚕的精神,蜜蜂的作风,蜡烛的风格,绿叶的品格和孺子牛的志向,要有奋力拼搏,乐于探究,无私奉献的精神。

9.小学读书笔记 篇九

今天,我把《一千零一夜》这本书读完了,我对最后一篇文章深有感悟。

最后一篇文章的名字叫《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一天傍晚,一个老人匆匆的赶路,天渐渐的黑了下来,老人想找个地方借宿一晚老人见不远处有一座漂亮的大房子,就去碰碰运气,没想到出来一个凶巴巴的女人冲老人叫道:“哪里来的臭乞丐,瞧你那副酸样,还想在我家借宿,简直连门儿都没有。还不快滚,不然我就放出猎狗来咬你!”这个女人怒气冲冲的关上了门。老人继续找借宿的地方,他来到了一个低矮破旧的小房子面前,他敲了敲门,说:“善良的主人啊,请允许我借宿以晚上吧,我将对你表示真心的感谢。”门开了,出来了一个农家妇女,连忙把老人请了进去,老人进屋一看,里面很寒碜,里面有一大群孩子,衣衫褴褛,挤在很小的房间里,老人一问才知道,孩子的父亲因病去世了,留下她和一大群孩子,他们连饭都吃不饱,哪里有钱去添置新衣服呀!女主人把饭端上桌,老人却说自己吃过饭了,所以把粮食都给了她,只求借宿一晚,老人走时说:“你从早上到晚上一直干你想要干的事。”女妇人想用剩下的布料给孩子们做衣服,就从那位凶狠的女人那里借来一把尺子,结果不料越量越长,直到晚上才量完,她非常高兴可以做一辈子的衣服了,那个凶恶的女人知道后就派人去把老人追回来,然后大鱼大肉的招待他,早上走的时候,凶恶的女人问:“你给我提点建议,我今天做什么好呢。”老人早就知道她贪婪至极,就说:“你今天早上干什么都会干到晚上的。”说完走了,凶恶的女人一听拿起尺子量起布来,还没量就打了一个响亮的喷嚏,从早到晚一直打喷嚏。

从这个故事我懂了,只要善良的款待别人,你就会得到回报,如果凶恶的对待别人,不只会得到恶报,而且就没有人愿意和你打交道了。

10.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篇十

关键词:数学,计算,习惯,兴趣,过程

小学生在四则运算中常常出错, 家长, 甚至老师常常抱怨学生是计算时粗心, 让其以后在计算时要细心, 只有细心才能做对题. 其实, 计算是小学数学中一项重要的基础知识, 它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学生的计算能力强弱与否, 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 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因此, 使学生学好计算, 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至关重要. 作为教师, 我们如何改变多数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很弱的现状呢? 下面谈谈个人浅显看法:

一、在教学中,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这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障

良好的计算习惯, 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而在做计算题时, 往往有的学生有轻视的态度, 注意力不够, 在计算中, 不是抄错数字了, 就是背错乘法口诀了, 要么是小数点点错了, 不进行验算等, 这些都是一些极小的错误, 但却经常出现. 因此, 平常练习就要严格要求,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中, 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养成计算时精力集中, 认真演算, 仔细抄写, 自觉检查、自觉估算和验算的习惯. 另外, 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 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帮助学生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 减少出错的机会, 能很好的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二、教学中, 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的计算基础知识, 这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

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 往往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很多家长甚至是老师完全归于孩子不认真, 粗心大意所造成. 其实这只是原因之一. 实质很大程度上是孩子有关计算方面综合能力的欠缺. 比如运算法则、 运算性质、运算定律、计算公式等基础知识没有掌握, 或者不能够合理灵活的运用这些知识. 即使孩子在计算中很细心很认真, 但由于所需要的基本知识的欠缺而出现错误. 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够急于求成, 我们要帮助学生找出原因 (如算理不明白、法则不懂、性质不清、定律不熟、公式没掌握等等) , 查漏补缺, 扫清障碍, 为进一步学好计算做好基础工作.

三、重视口算, 加强估算训练培养数感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 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口算能力的培养.首先课堂教学应避免呆板与单一. 可以多种形式进行口算的训练. 比如:低年级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如“开火车”、“找朋友”、“找门牌号”、“送信”、“对口令”、“夺红旗”、“闯关”等;中年级可以采用口算板、口算表、卡片、幻灯片或游戏进行训练;高年级训练的方式可以是指名答、抢答、齐答、听算、视算等;如果用以上不同形式的训练方法, 在可能的情况下, 坚持每节课前适当的进行口算训练, 我相信一定能够很快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加强估算训练培养数感, 日常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实际上都不需要非常精确的结果, 这时我们就可以运用估算来解决. 这样速度加快了, 而且又不影响实际的操作, 遇到这类问题尽量让学生估算. 另外, 即使在需要精确结果的计算中, 估算也会起一定的监控检验作用. 每做完一道题, 我们都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来验证其正确性.

四、教学中, 形式多样, 使学生有计算的兴趣

单纯的计算, 往往是枯燥乏味的, 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孔子也说:“知之者, 不如好知者, 好知者, 不如乐之者”. 他们都谈到了兴趣的重要性. 在计算教学中, 我们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要让学生爱上计算, 乐于去计算, 只有这样, 我们的计算教学才是成功的. 为此, 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的内容, 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 寓教于乐, 使枯燥的计算教学富有生机.

1. 可以借用多媒体、 卡片以及其他可以利用的学具、教具等, 对学生进行视算、听算、抢算、游戏中计算、计算竞赛、自编计算等方式训练, 充分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由厌计算转变为爱计算和乐计算, 逐渐形成一种持久的计算兴趣.

2. 巧设题目, 激发学习兴趣.

如, 一个数乘11 其结果是尾数是自己的尾数, 然后个位加十位是结果的十位依此类题到最后一位. (即错位相加) 是这样的吗, 请自己随机找数验证其结果是否正确.

3. 将计算融于解决问题中, 如, 出示几种商品的价格问700 元能买哪些东西? 有32 人去划船, 大船每只30 元, 限乘6 人;小船每只24 元, 限乘4 人, 怎样租船最省钱? … …

五、注意速算与巧算

速算与巧算, 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简便运算, 简便方法的正确运用, 一方面能提高解题速度, 另一方面还能够让解题变得简单,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可以单独进行速算与巧算的训练, 这就需要学生对基本的运算定律掌握清楚, 尤其注意其适用范围.

六、将计算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 鼓励学生把计算运用到生活中去

我们要鼓励学生把计算知识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学有所用, 使学生产生成就感, 获得愉悦, 这样, 会促使学生更加重视计算, 爱好数学, 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们知道:计算在我们生活中应用最广泛, 教师可以取得家长的配合, 经常让学生有意识的参与购物、坐车、旅游等费用的计算, 这样既能提高学生计算应用意识, 又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真是一举双得.

11.小学童年读书笔记 篇十一

名著《童年》讲叙的是高尔基从三岁至十岁这段时间沉重的童年往事。童年的高尔基(即书中的阿廖沙),在童年的时候就失去父亲,随着母亲和外祖母一齐搬到外祖父家去住。阿廖沙一进外祖父家就不喜欢外祖父,害怕他,感到他的眼里含着敌意。一天,他出于好奇,又受表哥怂恿,把一块白桌布投进染缸里染成了蓝色,结果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并害了一场大病。从此,阿廖沙就开始怀着不安的心境观察周围的人们,不论是对自我的,还是别人的屈辱和痛苦,都感到难以忍受。他的童年留下的只是不安,只是伤痛,只是悲惨。

从书中的字里行间,我感受自我是个幸福的孩子,我为生在这个国度而幸福自豪,我应当要珍惜完美时光!

12.《论语》小学读书笔记 篇十二

孔子是如何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授学生的文、行、忠、信的呢?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最好的教学方法。老师在非常了解学生的状况时,非常熟悉所教知识或学生所学知识时,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思考状,一个学习状。

其要义是教师要了解学生,教师在上课时,知道学生在想什么,要说什么。要求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在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对他们进行启发、开导,这是符合教学基本规律的。教学中更应该多重视学生学的过程。

举一反三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一般情况下,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以旧事物作为参照的。因此,要了解或创造新事物,就要从已知的事物中寻找思路和灵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现实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我们应善于观察事物,勤于动脑,凡事多问个为什么,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推理分析,做到“举一反三”,这样,我们必然能够时时处处都能有所收获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既是学习方法也是教学启示。善于学习的人总是能在一定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而不善于学习的人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却收效甚微。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获取知识的能力变成自身素质的一部分。只有“学而不厌”,不断探索,才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获得更丰富的知识,也就能更好地位教学服务。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希望学生“学而不厌”,教师就要“学而不厌”。

13.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篇十三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能力

一、严格教学是决定性因素

在计算教学上, 教师要对学生严格要求:简单的加减法及乘法口诀表要做到很熟练, 出口就对;对于难一点儿的加减法及两位数的乘除法要做到用笔熟练解答;对于更高位的加减乘除要做到会准确计算。在小学初级阶段, 计算训练是很重要的, 学生一定要打好基础。

学生要想提高计算能力就要保证准确性。学生如果只是一味追求快而忽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那这种训练是没有意义的。学生如果只是求准确性而不提高计算效率, 这也是没有意义可言的。例如, 对于简单的加减法, 学生如果还需要掰着手指头一个一个地数, 或者是随身携带者小棍棒来逐一数数的话, 这样得到的结果虽然是正确的, 但是一点儿效率都没有。此外, 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简单的方法来做复杂计算, 以让学生熟练运用计算定律来快速正确计算, 因为如果学生不会运用定律也会影响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因此, 教师要严格教学, 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重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根曾经说过:“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然而有的学生难以体会出数学带给他们的快乐, 只是苦苦挣扎, 对其要领不理解。教师要帮助学生渡过这个阶段, 就要让学生慢慢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教师要“重视学生在数学上的思维能力”培养, 因为计算教学的重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 教师该如何训练学生的思维呢?

(一) 只对学生简单指点, 教会学生思考的方法

过去教师在计算教学上都是主抓计算, 很少让学生去慢慢琢磨其中的奥妙、理解其中的方法。因此, 现在教师在教学上不能只是让学生学会计算结果, 更要教会学生计算方法, 培养思维能力。例如, 在教学生学习混合运算时, 教师要慢慢教会学生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一步一步去分析, 慢慢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以后在接触到类似的题目时要有条理性、不慌张。

(二) 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把抽象问题具体化

教师在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要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手脑并用是学习数学很重要的方法。例如, 在教小学生学习一位数的加减法时, 因为学生刚刚接触数字, 还不是特别敏感, 教师要带领学生动手操作, 让学生去体会数字中的奥妙, 同时也开动自己的大脑, 运用自己的思维, 把动手动脑结合起来。这样, 学生会更直观地明白数学, 在以后学习中会知道手脑共用。

(三)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在学生掌握了数学基本算法的基础上, 教师要教会学生灵活运用发散思维考虑问题, 让学生找到计算的捷径。

三、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

让学生养成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很关键的, 这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点步骤。学习态度不端正、计算习惯不良好, 会导致学生在数学计算上产生许多的错误, 所以,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学习态度是很重要的。

(一) 培养认真阅读题目的习惯

认真审阅题目是计算的前提, 首先, 学生在看到题目后要仔细认真地看每个数字和符号、考虑数字之间有什么关联;其次, 学生要考虑用什么方法解答题目会更简便;再次, 学生要思考没有直接的公式运用是不是可以通过别的化简等之类的方法进行简化运算;最后, 确定了方法, 着手一步步解答题目。

(二) 培养根据正确格式规范书写的习惯

教材会给学生列举许多例子来一步步引导学生计算, 学生要按照教材上的步骤一步步写, 不可丢了步骤。学生不要乱勾画乱修改、字迹潦草不清楚, 这也会让思维混乱。学生要有一个好的习惯严格要求自己。

(三) 培养学生做完题目进行验算的好习惯

验算是一种好的习惯, 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学生用正确的验算方法可以快速检验出自己是否做得正确。学生在验算时要有端正的态度, 不可轻视验算的过程。有时候, 学生在验算时大意的话, 会让自己白白丢掉一些冤枉分。

(四) 养成做最后总体检查的习惯

以上的步骤都进行了, 最后的整体检验也是很重要的。有的学生在考试时由于太紧张没有填写卷头就提交试卷;还有的学生留着困难的题目最后做, 结果到最后就忘了。这都是因为学生没有进行整体检查而导致的。

四、加强计算练习

计算能力不是有正确的方法就可以快速提高的, 学生也要有大量的练习。学生只有平时接触了各种各样的题目, 积累的计算经验多了, 计算能力才会提高。

(一) 为以后做好基本功

计算的前提是会快速准确的口算。口算可以锻炼学生的大脑思维能力, 同时口算是以后学生计算效率高的基础。学生的口算做到熟来张口的话就说明练习到一定地步了。口算的方法跟计算是一样的, 学生把运行法则掌握熟练了, 计算时看到题目才能提笔就写。

(二) 熟练运用简单的运算法则

运算法则的运用其实也算是变换形式的口算。学生进行简化运算的基础是对运算定律的应用。因此, 加强学生的运算法则应用也是很重要的。学生要在小学运算中掌握几种常见的运算法则, 从而提高计算速度。

(三) 由浅入深, 层层递进

平时练习要慢慢来, 学生不可急于求成, 为了求学得更深而乱了章法。练习要有计划、有次序地进行, 由简单到复杂, 由浅到深, 按部就班地进行。盲目的练习只会让学生越来越糟糕, 最后失去热情。

(四) 训练可以有不同的花样

教师可以把练习转换成别的形式。如班级口算比赛、计算接龙、同学互相监督做算术题等形式。

上一篇:模拟联合国大会总结下一篇:如何识别无能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