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书小学作文

2024-06-24

建议书小学作文(精选8篇)

1.建议书小学作文 篇一

尊敬的环保局长:

您好!

我是本市一名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在这个气候宜人、温暖湿润、终年鲜花争艳、四季佳果飘香,有着闻名遐迩的湄洲岛,有着福建三绝的九鲤湖……的莆田市里生活了整整十二年,当我们走出家门时,留心观察身边。不免会发现这美中不足之处。这不足之处可使本市中的美丽大打折扣。

市中菜市场里的小贩们,每天都要出去摆摊。所以,不免会看见东西乱扔在地,这不仅给市中的坏境打了个折扣,还给我们的地球增加了负担,比如:不要的垃圾袋;试吃完后的水果皮;不要的鸭毛……。小贩们总是随地乱扔垃圾,没有环保意识。收摊时更是没有带走。到中午时,被堆成小山一样的垃圾臭气冲天,苍蝇、蚊子,满天飞。过路的行人总是捂在鼻子,慌忙逃走。给坏境带来了严重的伤害。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这不仅仅是一就口号,更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都遵守,去做到的事情。我们应该保护我们身边的一花一木,一草一石。时时刻刻要注意保护环境,作为本市的一名小学声我提出以下建议:

1、让小贩们临走时把垃圾自觉收起来,扔到附近的垃圾桶里。并让环保车冲洗一遍。

2、每个月展开一次保护环境的活动,让人人都有环保意识。

3、多贴一些广告标语,这样人们看见自然也会行动。

4、多植树,绿化城市。

保护环境需要大家的努力,希望环保局局长能够实行我的建议,从小处做起,共同行动,保护我们的家园。

2.建议书小学作文 篇二

学生作文的兴趣,来源于自身的“内动力”,同时也被老师、同学的评价所左右。因此,在语文活动中,对学生作文进行积极、肯定的评价,至关重要。这样的评价方法,能激活全体学生的思维和热情,学生能满足并享受参与作文活动尤其是作文评价活动的积极性。

当然,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回避,实事求是地指出作文应该“改哪里”为好,“怎样改”更佳,对学生均有实际的意义。

这里,我就从下列五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书写,是作文的一个颜面

从一年级开始,老师就提醒学生注意书写要工整的问题。

然而,到了高年级,不少学生的书写,还是过不了关。究其原因,还是“手到、眼到、心到”这“三到”浮于表面,没有落到实处。

语文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个学生真的在“用心”练字,经过一段时间,他(她)的字一定会令人刮目相看!学生练字时,一定要仔细观察自己要写的字,注意字的布局;在“心”的指引下,发挥“手”和“眼”的作用,三者积极配合。

如今,小学高年级学生,均有“人手两册”的“钢笔习字册”和“毛笔习字册”。这是“苏教版”教材编委会给学生好练字、练好字提供的便利。

那么,怎样用好这两本“习字册”呢?这里还是有一些技巧的。

第一,老师现身说法,讲讲练字的要领。

第二,老师率先垂范,给学生一个示范。也许不是那么的美观、大气,但起码间架结构、工整匀称还是可以做到的。

第三,从一开始练字,就要让学生养成书写姿势的规范,其次是一定要看一笔写一笔,初学的时候,在看的同时最好能够读出来。这样心、手、眼,加上嘴的配合,学生的注意力就集中在一块儿了。

第四,写好后,还有一个与范字再次比对的过程,看看哪个地方还有什么问题。没有问题最好,继续坚持下去;有问题不怕,就自己寻找其中的不足,然后一一改正。也可同学之间帮着比对、评价,这样效果会更佳。

第五,学生用来订正的本子是另外准备的方格本。订正的遍数绝对不在多,两三行就足够了(一行十字)。关键是要用“心”订正!

在练字的过程中,曾有学生对我说:“老师,我都练了整个月了,为什么效果不是很明显呢?”我就很认真地说:“你的练字功夫没到家呢!”利用这个时间,我就将南外仙林分校高一(5)班的黄山骄阳同学曾用一个月专门练习写“捺”的事例讲给学生听:

黄山骄阳同学曾获得南京市首届社区美术节一等奖、第十七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比赛一等奖。他在开始临写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多宝塔碑》时说:“不论我怎样写,我写出的笔画捺总是‘软趴趴’的,一点‘精神’都没有。”他就用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专门练习笔画“捺”的写法。[1]

同学们听了,都有些瞠目结舌了。

从那以后,班上学生练字的主动性还是比较强的!我也时不时地给学生一些鼓励:比如进行书法展览,参与全国性的书法大赛。前者比较容易,后者有一定的时间性,但效果会更为明显。

总之,书写与作文练笔密不可分。书写,是作文的一个颜面。“新课标”在“总体目标与内容”里明确指出:“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2]书写工整,卷面清洁,会让观者心生喜悦。即便作文里略有修改甚至涂改,也是给观者一清二楚的印象。

二、鼓励,是作文的一剂良药

学生作文需要鼓励,这一点,毋庸置疑。

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它需要花费学生太多的精力:从观察思考到提纲梳理,再到动笔成篇,无处不浸润着学生大量的精力和心血!

因此,面对老师,尤其是老师的评价,学生的心里,其实都比较脆弱:一点鼓励,可以让学生跃跃欲试;一个批评,也许会让学生一蹶不振。“新课标”指出:“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日常表现,应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31

我经常讲名人故事,比如说巴尔扎克:巴尔扎克是世界著名的作家,一生写了96部作品。可他在写作之初,却连续遭遇了17次投寄、17次被退稿的命运,而唯一使他坚持下来的,是一位出版社的编辑,在退稿信中总要附上这样一句赠言:“最好的,尚未到来。”正是这句赠言,给了巴尔扎克继续写下去的动力!他知道,最好的尚在笔下。最终,巴尔扎克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而谁能料到,如果没有那位编辑的赠言,也许一位世界伟大的作家,就会与我们擦肩而过。[4]

老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是需要鼓励的,也是必须鼓励的!唯有鼓励,才会让那些徘徊在十字路口的学生,逐步和他们并不喜欢的作文打交道。逐渐的,开始愿意主动接近作文,主动地和作文交朋友。这样,作文就会成为他们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正面管教的创始人之一、著名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曾经说过一句话:“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那么,鼓励到底是什么呢?从字面上来看,‘鼓’是一鼓作气,‘励’是励志,所以鼓励,是给孩子志气与勇气,让他拥有自信与力量。”[5]

我们,应该学着做、争着做发现巴尔扎克的那位编辑!

三、红笔,是作文的一种底气

学生作文,要不要有一支红笔?

关于这个问题,去年4月份,南京第十四届“雨花奖”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的颁奖典礼上,毕飞宇和黄蓓佳这两位作家,交流了各自的观点。

毕飞宇说:“建议语文老师给每一个孩子都发一支红笔,和学生交流的同时,引导学生自己对文章进行修改。”毕飞宇说,改作文其实是一件“两难”的事,一方面不能伤害学生写作的好奇心,另一方面却“必须改”,所以“改”的主动权应该交给学生。

黄蓓佳说:“语文老师的手里还是应该握一支红笔。”“老师们的这支红笔应该多给学生的文章‘圈红圈’,多多鼓励学生。学生时代,我的作文上就满是红圈,老师的鼓励最终引导我走上了文学道路。”[6]

我以为,两位作家表达的意思,都体现了一个关键的词语:自信!红笔掌握在学生手里也好,掌握在老师手里也罢,这支红笔的功用,都是为学生服务。前者,学生自行握有一支红笔,在自己的作文园地里辛勤耕耘、播种;后者,老师握有一支红笔,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给予鼓励、表扬。两者的最终目标,相得益彰——都是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对于“改作文”的相同解读:希望学生在作文的园地里,自由、快乐地成长!

在我的作文教学中,我们班上的学生,均自行拥有一支红笔。这支笔,就是用来修改作文的。只是这时的修改,不是在作文成篇后,而是在作文评点之后进行的。

日常练笔,我们班学生的作文,从来没有先作文草稿、后再誊清一说。我们的作文过程,只有审题、拟就提纲、成篇“一条龙”操作。学生作文写好后,要经过老师的评定,或者伙伴之间的互动批改。等到全班同学拿已有评定的作文,进行二次修改的时候,他们统一用红笔在自己的作文里自信挥洒!

两两一组的“作文对手”,他们可以你看你的,我看我的。在阅读的过程中,既要发现对手作文中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还要发现对手作文中应该给予改正的句段。

我时常跟互动批改的学生说:此时,你就是出版社的一位编辑老师,正在为作者朋友审稿。你想:此时,你能出现纰漏吗?这个时候,整个教室一片书声琅琅!因为,他们都希望自己是一位合格的报刊编辑!

在“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练习3”里,就有老舍先生的这样几句话,大家烂熟于胸:“我写作中有一个窍门,一个东西写完了,一定要再念再念再念,念给别人听,看念得顺不顺,准不准,别扭不,逻辑性强不。”

“新课标”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里指出:“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由此可见,在学生每一篇作文的环节里,我们就是希望看到学生愿意、老师乐意的一个扎扎实实的修改作文的机会,让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得以逐步提高,借以修正班上部分学生下笔就成文,修改的重任“落实”给老师的奇怪现象的发生。

四、读书,是作文的一项基础

作文,一直是让学生深感头疼的一个事情。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总是希望学生注意观察,选出好的、典型的材料进行作文。学生也时常为自己选不到能让老师眼前一亮的作文材料深陷苦恼。

殊不知,学生观察的能力哪里来?学生选材的能力哪里来?

答曰:生活里,书本里!

一个不喜欢和书本交朋友的学生,他(她)没有一定的语言文字积累,没有一定的阅读文字与生活现实进行比较,怎么能写出作文、写好作文?“新课标”明确规定:低、中、高段的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总量分别要达到“不少于5万字”“不少于40万字”和“不少于100万字”。[7]其意图,一方面在于积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就是在练就学生“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本领:在阅读中,学习、掌握作文的语言、方法和技巧。

当然,要真正达到阅读的效果,少不了语文老师的指点。曾经,我和学生讲了一个鲁迅先生给他的学生讲的故事。大意是:一个秀才到饭馆吃饭,他点了8种名菜和8大盘水果。事后秀才向友人炫耀说:我吃了一桌子菜,可好吃了。友人问他:“你吃了些什么菜?有啥滋味?”这个秀才却一个也说不上来。可见囫囵吞枣要不得啊![8]

阅读是如此,作文也是这样。写一个人,只知道大大的眼睛、一张会说话的嘴巴,这怎么行?千篇一律。问题出在哪里?

课外阅读不够!更没有将阅读的内容与生活中的人物、事情进行比较。

其根源是阅读走马观花;造成的结果之一,作文没有个性。“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习惯篇”里,重点介绍了《读书有选择》《读书做记号》和《留心观察事物》这三个小篇,就是引导我们的学生,只有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真正将“所学”化为“素养”。

叶圣陶先生说过:“在实际生活中养成精密观察跟仔细认识的习惯,是一种准备工夫。不为写文章,这样的习惯也得养成。如果养成了,对于写文章太有用处了。你想,咱们常常写些记叙文章,讲到某些东西,叙述某些事情,不是全部靠观察和认识吗?”[9]这就更明确地阐述了观察、思考的重要。

因此,学生要写好作文,首先一定要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在阅读中,有所积累、有所思考;在作文里,既要选取自己有、别人没有或者少有的材料,更要有属于自己的作文表达方法。而这些方法的练就,其中的关键一条,就是课外阅读,大量的积累。

当然,阅读既可快速阅读更要注重慢速阅读,将书读懂、读透,给自己更多的思考。同样,当你拿到作文题目时,不要随手抓一个材料就下笔,而要将自己搜集来的材料,以平视的心态,与“作文对手”进行一个比对、评价、取舍。这样,即便有一些偏差,也不会把人物描写得模糊,事情叙述得不畅。

五、推敲,是作文的一种境界

作文中的“推敲”,班上的学生已经在五年级上册课文《推敲》里熟知了推敲的重要。但现实的作文教学往往是,学生的作文一写好,根本看都不愿看一眼,就立马交给老师或者组长,长舒一口气:总算万事大吉了!

不少老师为了引导学生学会修改作文、推敲文字,约定俗成的做法是,让学生先写一个作文草稿,然后修改、誊清。老师的做法值得称道。问题是,许多学生根本就没有认真复查自己作文草稿的习惯,纯粹是为了作文过程中的一个“程序”,还是匆匆誊写好了作文交给了老师。

针对学生作文中的这种现象,我多年的作文指导和批改有这样几个步骤:

第一,依据作文的题目,和学生讨论好作文的思路,确定好需要选取的材料。

第二,学生依据大家的讨论和个人的实际情况,推敲、拟就一个作文提纲,并自主写下自己这篇作文所表达的主题。

第三,课上再挤出一些时间,就自己的作文提纲、所选择的作文材料,相互之间进行一个交流、推敲,并进行完善。

直到这时,学生才开始自行作文。

写好作文,我不要求学生作文一定要修改多少,我只是会再次提醒学生:老师不要求你们写作文草稿,但你一定要将自己已经成篇的作文,认真地复看一遍、两遍之后才能交。大家的态度,也是积极主动的。

学生修改、推敲自己作文的时间,重点放在集体讲评之后。因为这时,学生作文中的精彩部分和存在的问题,老师讲评了、学生交流了。大家可以胸有成竹地修改、推敲自己的作文。自己拿不准的,可以邀请自己的“作文对手”一起来评价、帮忙。此时的交流,应该是最为轻松和有效的:自己的作文过程已经有了,“作文对手”也有经验了,互动交流就最能看出对方作文里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新课标”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里就这样说:“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反思。评价要理解和尊重学生的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10]

某次,一学生炫耀:“我的作文已经很好了”时,我就将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梦中推敲文字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其中有一句话,最让我和学生感动。傅雷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道“一本La Cousine Bette (《贝姨》)花了七个半月,算是改好、誊好,但是还要等法国来信解答一些问题,文字也得作一次最后的润色。”[11]

这些来自于大家的故事,学生总是听得津津有味,作文的兴趣也被大大地激发了起来,推敲作文的兴趣也就更为浓烈!

参考文献

[1]《扬子晚报》2014年12月31日。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第1版,第7页。

[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第1版,第26页。

[4]《退稿赠言成就巴尔扎克》,《文史博览》2015年第8期,第36页。

[5]《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婚姻与家庭(社会纪实)》,2014年第3期。

[6]《扬子晚报》2014年4月20日。

[7]《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第1版,第8、11、13页。

[8]《人民政协报》2015年10月22日。

[9]《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14年第9期。

[10]《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第1版,第27页。

3.小学作文创新研究的思考与建议 篇三

关键词:作文;小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6-210-01

近年来,小学生习作的总体状况问卷调查显示不容乐观。纵观部分学生近年来的习作,总是一副老面孔,不少学生习作题材雷同,语言没有个性,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为解决小学习作教学的“老大难”问题,探究习作教学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法,我校于2007年展开了《小学作文的创新研究》的课题研究,了解学生所需,反思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实施实验方案,试图研究探寻提高小学生习作创新能力的有效门径。

一、基本情况

1、调查目标

(1)了解师生对习作的认识和态度;

(2)探究小学生的兴趣指向和多角度激发小学生习作兴趣的策略;

(3)教师作文课堂教学的常规手段和方法;

(4)影响小学生习作水平的诸多因素。

2、调查方法

学生问卷,内容主要是学生习作题材的主要来源、习作的内容、体裁以及影响学生习作的显性问题等。问卷调查在原河北工程大学附小4-6年级进行,共发问卷780份,回收有效问卷776份,有效率达99.5%,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二、情况分析与体会

根据学生问卷调查分析,我的发现,近年来“小学作文的创新教学研究”的课堂实践,学生的习作状况较以前有了明显的改观,小学作文的创新研究教学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调查显示,认为自己习作水平的提高得益于课外阅读的占20.1%,得益于写作技巧的占29.3%,得益于生活阅历的占45%。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为学生的习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训练。作文创新教学打破了传统“老三段”的教学模式,学生习作“千篇一律”千孔一面的现象彻底打破,作文创新教学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

但是,在“小学作文创新教学研究”进程中,客观上还存在不容回避的困难和问题。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明显滞后,亟待完善。

三、思考与建议

1、要扎扎实实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调查显示,学生作文最苦恼的是现实生活中没有东西可写,常常抱怨生活平淡枯燥,缺少具有新意的写作素材。其实,这是学生不善于搜集材料、不留心观察和用心积蓄所致。因此,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矢志不渝地坚持。这是作文的创新素材探究。

2、要鼓励学生持之以恒地写好日记

调查显示,每天坚持写日记的仅占3.7%,而偶尔写的却高达84.2%,这充分说明我们对学生的日记要求“太马虎”。如果学生没有长期“积蓄”的过程,教师不给学生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学生焉能写出新颖别致的文章?这是作文创新的拓展。

3、要创造条件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从课程实施来说,就是要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大力改进课堂教学,变封闭为开放,加强与课外、与生活的联系和沟通,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和运用语文规律。这是作文创新的延伸。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删去教材中脱离学生生活体验和超越学生认识水平的内容,增加能体现地方特色的素材、学生个体最想写的素材,相对提高习作的随机性。同时,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开设习作课,加强不同学段习作体裁的侧重点的训练,注意谋篇布局的创新和语言个性化的锤炼等。这是作文创新的支点。

5、培养创新思维

学生习作不是观察材料的简单复现,它需要经过思维的“筛选”、“过滤”,进行立意、选材、布局、表达,这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小学生习作重在鼓励自由写,有创意地写,不要在中心问题上苛求太多。为文开头结尾过渡,起承转合的基本模式,指导学生运用时不能模式化,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跳出思维的定势圈,写出自己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没有模仿就没有创造。习作中的模仿是以学生广泛的阅读为前提的,集各家语言之长,进行吸收、内化、表达,要力求仿中有创。这是作文创新的目标。

6、重视习惯养成

学生每写完一篇稿子,教师要培养学生自评自改和互评自改的习惯,对自己满意的词句段可加圈加“星”,对自己认为有创意的,可点出自己创意的精彩之处,让学生首先感到习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对自己的劳动成果有一种成就感、愉悦感。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要反复琢磨,认真修改,对优秀处进行欣赏性评价,对有错误或有争议的地方可以在文稿上做上记号,或直接提出进行商讨,通过互相评改形成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这是作文创新的评价。

7、教师修改习作要为学生做好示范,发现普遍性问题要作详细记载

学生习作中,只要有一句创造性的闪光语言,要大加赞赏;同一学生,纵向比显著进步了,同样要充分肯定。“实际上,每一个人都需要善意的赞美,作为教师来说,赞美学生是一种感情投入,是驱使学生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动力源泉。甚至,教师的一个笑脸,一句发自内心的鼓励,都会触及学生的心灵,甚至震撼。”此外,对于学生的习作成果不能“束之高搁”,可以通过办报、展示、投稿的形式加以交流和宣传,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习作的创新水平。这是作文创新研究中教师鉴赏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林信用.革新作文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J].新课程导学,2014(27):45-46.

4.小学建议书作文:给老师的建议书 篇四

针对这种情况,我提议,在每条街道或者小巷,都至少派两名警察,一人记录,一人观察如果发现有人乱扔垃圾,就应该立即处罚10元,并将他(她)的名字记入名单,累计三次,就罚他(她)一整天在大街上,协助警察抓乱扔垃圾的人。

如果警察也乱扔垃圾,累计20次,就要接受开除处分。同时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发动志愿者,劝说人们要自觉遵守环保规定。

5.小学六年级语文建议书作文 篇五

保护环境,是我们的责任要不然,空气就会被污染,地上都臭烘烘的,连河水都变得浑浊了。那样,我们人类将无法生存。所以,我们要保护环境,不能让他受到破坏,即使它受到破坏,我们也要保护它。

保护环境就相当于保护自己。因为,环境一但受到破坏,我们将会受到大自然得报复。比如:会引来沙尘暴、树木都没了等……大自然警告我们,不要破坏环境。否则还会来报复我们。

环境对我们很重要,比如:你肯定要在一个美好的环境里过美好的生活;在一个安静的环境里学习;在一个有着爱的环境里成长等……

要想有一个美好的环境,骂道跟我们分得开吗?美好的环境是我们自己争取来的,不是要就有的。

所以,我们要更好的保护环境,不让别人破坏它!

为了更好的保护环境,我来教教大家吧!

1、不随手扔垃圾。

2、不乱吐痰。

3、不乱砍伐树木。

4、经常打扫卫生

5、……

6.小学生寒假生活建议书作文 篇六

放寒假了,要过年了。小孩子极易玩乐成瘾,假期生活也存在着不少安全隐患。而此时,更多的教育责任将落到家长身上。

因此,放假前,学校要找机会对家长提几点建议:

第一,要让孩子继续学习。虽然不用上课了,但学校一般都会布置适量作业。家长要抽空指导、监督一下孩子的学习,让他们在假期里按时完成作业。

第二,要关心孩子的生活起居。放假了,很多孩子的生活就没有规律了。让孩子吃好一点无可厚非,但千万不要让他们暴饮暴食,尤其不要让他们抽烟、喝酒。家长要监督孩子的生活起居,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三,要注意安全教育。假期中潜在的危险是多方面的,比如说烟花、爆竹之类。还有,对于水、火及交通等安全问题都不可忽视。

第四,要注意娱乐方式。假期长了,孩子们很有可能去打游戏机,甚至去赌博。黄、赌、毒的危害众所周知,一样也不能沾,对此,家长要格外留意。

第五,要多与孩子沟通。平时也许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关心孩子。这段时间,大家就要多陪陪孩子,多与孩子沟通。关注孩子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要关注孩子心理健康。

第六,要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要让孩子知道生活的艰辛,学会生活,学会交际,学会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

7.小学语文课堂即时评价的建议 篇七

小学语文课堂即时评价指的是, 在语文课堂中, 教师对于学生的言行所做的直接的、及时的、情境性的评价。即时评价属于反馈的范畴, 课堂中的即时评价具有及时性、直接性和情境性的特点。在课堂交往过程中, 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各种言行做出及时的反馈或评价, 这种反馈或评价是否恰当, 能否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性, 能否促进学生的进步发展, 都是我们需要仔细掂量和思考的。

目前, 在语文课堂即时评价中很多教师存在许多一致的错误评价行为。主要表现在: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很多教师的即时评价仅表现在口头的表扬或批评上;评价语言单调。主要表现为评价语言简单的呈现为对与错, 好与不好等极端的评价语言;评价态度不端正。对学习优秀与困难的学生所做的评价语言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心理发展;评价内容虚假。对学生的任何回答或表现都一味地夸奖和赞扬, 不去正视学生的问题所在;评价时机不当。不能及时把握学生出现问题的关键点进行恰当评价或引导。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最新修订版) 》明确指出:“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方式可以是书面的, 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级表示, 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在评价时, 要充分注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思路和方法。对不同于常规的思路和方法, 尤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恰当的评价。”因此,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 针对语文课堂即时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给出以下关于语文课堂即时评价的建议。

1 评价方式多样化

教师在课堂中的即时评价不仅仅表现为口头语言的评价, 还可以借助其他形式的评价方式辅助语言评价。举止形态学的研究发现, 非语言行为的作用可以首先引起学生的注意, 使之集中于语言所指向的内容。教师可以借助体态语对学生的言行进行有效的反馈或评价。一个赞赏的眼神、肯定的点头或鼓励的微笑发挥的作用不亚于简单的口头表达为好或很好所起到的效果。

2 评价语言丰富化

教师在课堂中的即时评价语言不能简单地表现为好与坏, 对与错。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教师应该评价在哪方面表现良好, 学生的表现达到什么样的良好程度, 有没有继续提升的空间, 并注意适时引导, 把握引导方向和力度, 使优秀的学生在表现良好的基础上继续进步发展;对于表现欠佳的学生, 教师也应该指出问题所在, 并注意启发和引导, 使学生尽快明确自己的问题所在, 从错误的方向回归到正确的方向, 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 实现错误思维的逆转进而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

3 评价态度端正化

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 在学习上亦表现为良莠不齐的差别。教师在课堂交往中的即时评价, 应该在充分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 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因材施教, 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对于学习优良的学生, 在给予表扬或赞赏的基础上, 进一步促进其发展;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 评价语言应该多是鼓励和引导性的, 使学生在鼓励中进步, 在进步中发展。

4 评价内容真实化

新课程标准出台之后, 很多教师仅仅机械地改变表面的行为表现, 并没有在实质上真正理解新课标的理念。多数教师在课堂即时评价中, 对于学生的任何言行, 都给予充分的“鼓励与肯定”。评价语言一味地表现为“好, 非常好”“你真棒!”“说得太好了!”“做得很出色!”这样假大空的评价语言没有针对性, 更不能及时矫正学生不良行为表现。教师在即时评价的过程中应该避免使用过大过空的虚假性语言, 而是应该有针对性地学生不同的表现与问题进行恰当的、真实的评价, 切勿用虚假性的评价蒙蔽问题的所在。

5 评价时机准确化

准确把握评价时机是教师在即时评价中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任何问题的解决都依靠恰当的时机, 时机把握不准会错失很多抓住问题的机会。教师在课堂即时评价中应该确定介入的时机。在学生思考时, 耐心地等待和鼓励;表现良好时, 给予充分的表扬和赞赏;不良问题初露端倪时, 及时进行引导和矫正。准确把握评价时机, 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和正确引导。

唐晓杰在《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一文中指出:“我们的评价要相信学生个人发展的潜力, 评价过程应该是积极的, 有助于学生的发展, 发展学生的个性, 而不应该抑制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评价要改进学生的学习机会, 促进学生的学习过程, 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对优秀学生而言, 评价要增加学生的学习满足感和成就感,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支持学生的创新, 促进学生的发展, 巩固成绩;对于困难学生而言, 评价要使学生得到帮助, 提供咨询的机会, 改进学生的学习, 提高和恢复学生的自尊心, 要让学生感到自己在取得进步。”

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性的学科在整个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教师在课堂中所做的即时评价恰当与否, 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我们应该在高度重视的基础上, 采取积极的改进措施, 使我们的即时评价真正做到及时、恰当、真实和有效, 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家良.小学语文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杨九俊.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8.小学班规:现象、问题与建议 篇八

【关键词】小学班规 内容 制定 执行

规则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必要条件,小学教育应该帮助小学生认识规则、形成规则意识、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也特别指出,班主任有“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的职责与任务。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规则意识呢?作为小学班级管理基础和重要手段的班规的科学实施无疑是关键。但是根据我们对一些小学的调查,发现在小学班规的制订与执行上存在不少问题。

一、某小学班规介绍

某市兴明小学五(2)班班规有书面班规和口头班规两种,前者张贴于教室的墙上,后者通过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数学老师和英语老师的各种要求体现。

五(2)班的书面班规名为“兴明小学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内容有:1.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有事有病要请假。2.上课专心听讲,不睡觉,不随便说话,不做小动作,不看小说。3.认真自觉上好自习课,不与同学交头接耳。4.课余时间教室应保持安静,不在教室疯打、追逐、玩耍等。5.作业应及时、认真。6.及时打扫清洁卫生,主动做好清洁保持工作。7.尊敬老师,虚心接受老师的意见和教育,不顶撞老师,有意见或建议主动找老师谈。8.不持械打斗,更不带刀具到校,一经发现立即处理。9.同学间团结互助,不骂人,不打架。10.不随意调换座位,上课不随便走动。11.不故意毁坏学校公物,损坏的加倍赔偿。12.每个学生负责自己周围的卫生,不能有纸屑、杂物。13.教室卫生由值日生负责,擦黑板,擦讲台。

口头班规的内容:1.早上到教室必须将作业交给组长。如没有及时交,扣2分。2.出席课间操必须快、静、齐。吵闹者、拖拉者扣2分。3.自习课、阅读课、午睡课必须保持绝对安静,禁止说话影响他人、随意走动。违者扣2分。4.早读课,所有同学必须听从老师或课代表的要求。违者扣2分。5.值日生负责每天的值日,若被学校扣分,值日小组成员每人都扣2分。6.各科成绩排名连续两次退步需进行自我反思并写书面检查,如果进步将被嘉奖。7.扣分累计达到10分以上的,学生需进行自我检讨及书面反思,情节严重者将被班主任找去谈话,批评教育甚至找家长。

二、该小学班规存在的问题

1.内容欠科学。首先,条目过多。本研究中的班规共有20条之多,显然不易被学生识记并践行。其次,禁令为主。几乎所有班规都用“不……”的禁令句式呈现。研究表明,班规适宜用肯定句式表达,因为这更容易为学生提供示范或提醒以促成其恰当行为。再者,存在交叉或重复。例如,书面班规的第二条与第三条内容交叉,书面班规第六、十二、十三条、口头班规第五条重复。此外,班规涉及范围偏狭。绝大部分班规都关乎学习和卫生,而对于其他方面没有涉及或形同虚设。最后,忽视奖励或奖励模糊,重视惩罚但惩罚随意。仅口头班规第六条提到“嘉奖”但没有说明哪些嘉奖,而随处可见的是对违规者的惩罚,口头班规明示的惩罚有扣分、找谈话、写检查、找家长,班规中没有提及、教师随意实施的有罚站、罚打扫卫生等。

2.制定主体单一。根据调查,班规基本都由学校领导、班主任和教师制定,学生参与度不高。这就导致学生不理解的盲从或表面服从内在不从的假象。小学生需要知道班规并且讨论它们,因为如果小学生有机会质疑班规、理解它们的必要性,那么他们就更可能遵守它们。诸如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我们为什么需要这条班规?”“它是好的班规吗?为什么?”“这条班规公平吗?为什么?”这一些都是帮助学生澄清价值、理解班规的好做法。也可以从反面启发学生畅想“如果没有(这条)班规会怎么样?”“如果有人不遵守(这条)班规会怎么样?”,使学生认识制定班规的必要性、遵守班规的重要性。

3.执行不妥当。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的班规是由班主任、任课教师执行,部分由班级干部如班长等执行。在实际执行中出现许多问题。第一,班规作用对象不全面。我们发现,由班干部参与执行的班规有11条,在他们执行班规的时候,他们就不一定要遵守班规,而班规理应全班同学都必须遵守。第二,班规的执行具有随意性。很多班规只是明确了学生不应出现的行为,但对于学生违反班规的后果没有说明。因此,教师执行这些班规时就很随意,缺乏稳定性、一致性。第三,班规的执行缺乏家庭的相应配合。班规约束的只是学生的学校行为,学生在家庭和其他环境中的行为同样需要相应的引导,否则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另外,有些班规虽然制定出来了,但没有得到执行,如书面班规第七和第九条是关于师生交往、同学相处的规则,对学生是否真正遵守缺乏具体的观察、记录。

三、科学制定、执行小学班规的建议

1.小学班规的制定。首先,教师要在开学之初引导小学生参与班规的制定。可以有两种操作办法:教师制定,经学生讨论后确定;教师指导,学生制定。如启发小学生思考“上学的目的是什么?”“怎样才能保证大家达到这些目的?”等引发其对班规的认识与判断。其次,教师制定班规并告知学生违反班规的后果。教师要确保:(1)后果的程度随违规次数逐步增加。依次如警告、减少5分钟休息时间、打电话给家长、放学后留校一段时间、送去见校长等。(2)后果与错误行为关联。正如雷夫·艾斯奎斯所言,约翰没写数学作业与惩罚他下午不准上美术课之间没有关联。(3)后果不伤害学生的身心。“在学校,任何形式的体罚都必须杜绝,因为离开了对学生的爱与尊重,就谈不上教育。”第三,检查所有学生对班规及其后果的理解。教师要通过多种方法解释它们,在此基础上检测学生的理解情况,若有必要,要使用更有效的解释手段。第四,将班规告知其他教师和家长,以使他们知晓并配合执行班规。最后,将班规张贴于教室醒目位置并让学生复制后放在他(她)认为能够时常被提醒到的地方。若是低年级班规,可以用学生易理解和接受的形式呈现,如彩图和卡通等。

2.小学班规的内容。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我们认为科学的小学班规应满足的条件:(1)适合学生和班级;(2)控制在5条左右;(3)用肯定的语言表述;(4)覆盖各种可能性;(5)具体明确。例如,某班规:(1)负责任;(2)尊重别人及其财物;(3)认真听讲,服从指挥;(4)态度积极;(5)尽力而为。这一班规的表述简洁明了,且涵盖各种情况。如“负责任”,要求学生对任何事都担负应有的责任,无论是学习、卫生还是其他。再如“尊重别人及其财物”,学生要尊重所有人:教师(任教的、不任教的)、学生(本班的、外班的、外校的)、其他人,并尊重爱护所有人的财物。

3.小学班规的执行。(1)班规作用的对象应全面,即“班规面前,人人平等”。班级里的所有学生,都要严格遵守班规。(2)执行班规要一致、稳定。班规就是“班级的法律”,任何人都不能任意改动,“从严”和“从宽”都要避免。(3)及时强化学生遵守班规的良好行为。学生很好地遵守了班规,教师要及时给予积极强化——表扬或奖励。表扬要具体、突出进步,奖励应以精神奖励为主,如更多的游戏时间、做老师的小助手、选择一天的座位等。(4)班规执行要系统化。一方面是学校内部的系统化,即所有教师都要知晓、认同并执行班规。另一方面是班规与家规的配合执行,使学生在学校和家庭都按照相同标准选择恰当的行为。]

注:本文是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班主任专业化时代的教师教育变革研究”2010SJB880028的研究成果之一。

上一篇:世界贸易组织教案下一篇:科技创新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