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创设情境策划研究计划(精选16篇)
1.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创设情境策划研究计划 篇一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情境创设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小章中学
王伟
一、本学期主要工作
本学期我制订了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并紧紧围绕课题的总体 方案展开研究活动:
(1)初步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本课题的理论基础是“情境教学”和“有效教学”两种理论的结合,为此我们组织组内教师学习了相关理论知识,使大家对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方法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2)开展了“同题异构”活动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酸碱盐部分的一个难点,也是整个初三化学学习的难点,本学期,我们就“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这一节内容开展了“同题异构”活动,组内每个老师都针对这块内容上了一节教研课,在同样的课题中,我们看到了每个老师不同的授课方法和鲜明的个性特点。让我们彼此思想产生更多碰撞,对这一内容的有效教学产生了更多的思考。对这一内容与微粒知识、溶液知识的融合处理得更好。
二、现阶段主要存在问题
思想上还不够重视,忙于毕业班教学工作,还没能把对课题的研究自然地渗透于日常教学中,的活动后的反思总结不够到位。
三、本学期工作打算
本学期,我们还需在以下方面继续完善和提高。
(1)进一步学习理论知识,提高组内教师的科研认识和科研热情。教师需 要先学习,深刻俯理论内涵,才能高速自己的教学思想,在日常的教学中去指导教学,将有效情境教学的理念自觉渗透在每一节课中,并希望组内老师能更多地撰写教学论文。
(2)将新授课的情境素材积累汇总,将优秀的课例、课件、教学设计集中整理,充实我们的教学素材。
(3)继续开展“同题异构”活动。除了开展活动,更重要的是做 好课后的研讨、反思,让教活动落到实处。
(4)继续以反思促成长。注意积累、善于总结,及时记载研究中的真实故事,做到一课一评一反思,同时对课题研究开展的活动情况及时总结,认真分析每次活动的成功与不足,并及时交流,对课题的活动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得到不断完善。
2.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创设情境策划研究计划 篇二
一、创设教学情境进行导课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是教师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的活动方式,是教师讲授每一节课时给予学生的第一感知,目的是尽快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集中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状态,使学生产生一种非弄清不可的探究心理。
1. 利用化学实验创设学习情境。
学生对做化学实验有着特别浓厚的兴趣,教师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都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探究的欲望,产生学习的动力。利用化学实验导课是化学教师常常创设的教学情境。
例如:展示雪碧和可乐两瓶饮料。问学生:大家对这两瓶饮料很熟悉吧?打开瓶塞会有什么现象?这是什么气体?现在我把瓶盖换成带导管的橡皮塞。请两位同学到前面做下面的实验———分别将两瓶饮料里的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
逐步提问: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以上现象说明饮料中的气体是什么气体?我们早在哪部分学过这是二氧化碳的性质,可以利用此反应现象检验二氧化碳?那么,二氧化碳还有哪些性质呢?今天我们学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光盘、课件、录像、投影、图片、录音机等),创设出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或引发学生相应情感体验的情境,使学生在欣赏或情绪感染中就势转入新的学习内容的导课方式。
如:教师可以选择与教材内容密切联系的录像、图片作为开场导入新课。例如,播放2008年在我国北京举行的奥运会:采集、传递、点燃圣火,以及人类使用火的图片。设问:假如没有火,会怎么样呢?引导学生讨论、回答。从古至今人类生活与生产离不开火,没有火,就没有人类社会,社会就不会发展。本节课和大家一起学习《7.1燃烧和灭火》。
3. 引入生活实例,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通过列举与新课知识相关的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进入新知识。具体的生活实例,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有时比教材上课题的导语更容易使学生感受到真实感、亲切感,引起学生思维兴奋,激发学生求知欲。
如:为什么我们经过饭店会闻到菜香,经过鲜花旁闻到花香,经过加油站会闻到汽油味?为什么洒在地面上的水一会儿就没了?……我们学完新课《分子和原子》,你就能解释以上生活现象了。
4. 利用文学导入。
格言、诗词、广告语或与所要学习的内容相关联的故事(科学发现史的典故、轶事、寓言、笑话)等是人类思想、语言艺术的集中体现。教师通过引用与课题相关的格言、诗词、广告语、小故事等作为引言,引导学生进入新课题,既能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如:用王安石的“咏梅”诗句导入《分子和原子》;用广告语“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传”导入《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5. 创设问题情境———问题导入。
“疑问”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内驱力,它是引导思维、启迪智慧的重要心理因素,能促使学生的动机、注意力和情感态度及时改变。创设有思维价值的问题情境,用问题导入课题,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例如学习《碳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可通过几个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1)档案材料为何要用墨汁书写?(2)古代画家、书法家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为何能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3)木棒烧焦后为何不易腐烂?
二、创设教学情境,推进课堂教学的深入
生成的新课堂形态应根据教学的需要,推出多样性情景,并有机地转换,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从而推进课堂教学的深入。
1. 创设问题的实验情景。
例如:在进行《燃烧条件》教学时教师可采取问题导入。
(1)设问:是不是所有物质都能燃烧?根据日常生活经验,你能举出哪些物质能燃烧?为何有的物质能燃烧,为何有的物质不能燃烧?
(2)设问:是不是只要有可燃物就一定会燃烧呢?还需要其它条件吗?
2. 以影像资料创设问题情景。
例如:在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化学在人类生活、生产所起到重要作用,以及化学学科发展史等方面的影像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再如:学习保护空气、水污染、温室效应、酸雨的危害等知识时,教师也应该通过播放有关的影像片来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3. 以最近新科技知识创设问题情景。
例如:在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学时充分利用当今的一些高科技应用来创设情景;再如,教师可以“乙醇汽油”的应用为背景材料,推进酒精知识内容的教学。
4. 利用自然界和社会中一些场景作为课堂情境。
教师可以把学生带进大自然,走进工厂、农村,让活生生的生产生活现实作为课堂教学情境。例如:带学生到化工厂了解污水处理原理;带学生到县自来水厂参观自来水生产过程;带学生到农村测定土壤的酸碱度,让学生提出改良土壤的方案。
“情境”对学习过程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以“情境”为中心,围绕科学的并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情境”展开学习,是科学探究学习的重要特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恰当的“情境”,通过“情境”启发学生积极观察、思维。教师以“情境”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晨,高守祥.经典教学案例与创新课堂设计.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7.
[2]刘江田.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中国民族出版社,2006.2.
3.初中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篇三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
所谓教学情境,就是使学生从事学习活动、产生学习行为的一种环境或背景,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它是教学信息的载体,能给学生提供课堂思考的背景,让学生在这种特定的情境中思考、学习,并获得科学知识,创造不同的教学情境,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开展探究性学习
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开展探究性学习。探究性为主的学习方式在平时教学的过程中很重要,也是我们要去认真贯彻和实施的。如何让学生更好的进行探究性学习就尤为重要。现在学生思维活跃、开放,而且容易开小差,走神、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这就需要我们想办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进入一种比较好的学习状态,来进行有益于化学学习的思考。教学情境的创设就可以比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好的教学情境能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后,学生对核外电子的排布不太理解,教师可以在体锻课的时候用10分钟来玩一个游戏,让男生当质子,女生当核外电子,男女生自由组合成一些原子或离子,谁先组合成功谁就先自由活动。这样以游戏的方式创设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更加积极,也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性和集体感。
二、教学情境的创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初中化学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备课时可根据所讲授的知识内容的特点,接合实际生活的事例,接合一些化学实验,制造“事故”,发挥联想或进行特定讨论等来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
1.小中见大,微观问题宏观化
在初中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时,就要开始学习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等知识,这些都是微观世界的物质,看不见,摸不着,很难去理解。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快的学习掌握这些知识点,我们教师有必要给他们创设一种情境,把微观问题宏观化。
如在讲解分子的特性的时候,来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和分子间是有间隔的这二个性质时,都是用宏观上可观察,可察觉的事例来证明的。讲完后可以反过来问学生:如何证明空气的存在?学生一般会想到空气可被压缩、风的存在等等,这些事例反过来又可以证明空气的特性。
在讲到原子的结构时课本上也有一个很好的情境创设,把原子比作一个大的足球场,原子核就是其中的一个蚂蚁,我们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个情境,重点来讲解原子的内部结构和内部微粒质量的关系。
讲解分子和原子的关系时,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是水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然后来表述自己身边能够看到的。学生一般会想到自己身边还有一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同胞兄弟,而且一同被一个大一些的氧原子牵着手,远处还有好多相同的组合,且都在不停的运动着。在讲到原子结构示意图时可以做上文所提到的让男女生分别做质子和电子来排出结构示意图游戏。用建筑物是由砖、瓦构成来比喻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启发学生联想,开拓思路。
2.制造“事故”,“故弄玄虚”
有时候平铺直述的讲解学生容易疲劳,注意力也会不集中,如果我们在讲课时故意制造出一些“事故”来,一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来可以给学生提提神,让他们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记忆,甚至可以把学生经常错的地方先来一次错误重现。
如在介绍各种实验室仪器时,就可以故意写出一些错别字:把试管写成“试卷”,把水槽写成“水糟”,把药匙写成“小勺”,长颈漏斗说成“长脖子漏斗”等,然后再一一加以纠正。
演示制取氧气的实验时,可以故意让试管口向上,等试管炸裂后再让学生来思考为什么,最后来给学生解释,也可以等实验结束后不急着取出导管,继续做氧气有关性质实验,等水槽内水被吸上来使试管炸裂后再来解释。这样的教师犯错会让学生记忆深刻。
3.化学实验,信手拈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在“生活中的酸、碱、盐”这一章节时,可以在实验室设计一个情境,给学生一些实验仪器、药品,让他们分组来进行药品间两两的反应,最后分小组来总结出一些酸碱盐的性质。
又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制法时,为解决气体的实验制法的基本思路,可以设置如下问题:
(1)现有碳酸钙、碳酸钠、石灰石、稀盐酸等药品,请同学们动手实验,最后选择出合适的反应物。
(2)能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为什么?
(3)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应该选择怎样的实验装置?为什么?
(4)应该选择什么方法收集二氧化碳?能不能跟氧气的收集方法相同?为什么?
(5)怎样检验生成的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6)怎样证明集气瓶里已经收集满了二氧化碳?
有些家庭实验也可以让学生提高化学的学习兴趣。如可以让学生将鸡蛋放在食醋中,可以着到鸡蛋起浮下沉;可以教学生用食醋去清洗开水壶中的水垢;还可以教学生如何洗去衣服上的油污及圆珠笔划痕等。
三、初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要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层次,适时提出学生熟知但又一时解释不了的问题,造成学生认知冲突。这样就能创造直观而富有趣味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思维和情感,使之进入特定的学习状态。因而在化学教学中如何设置好课堂教学情境,就成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1.好的教学情境要面向全体学生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面向全体,力求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新教材在内容的编写上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无论哪一种类型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通过化学情境的创设,让他们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不仅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了提高,也使得一些弱势学生得到了善待。
2.好的教学情境能深化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法
新课程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创设好的教学情境能够将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对话、辩论等积极的学习方式融为一体,以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
3.好的教学情境内容注重贴近社会、贴近生活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化学知识接触较多,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习兴趣提高。如通过铁生锈和防锈等知识内容的情境创设,学生既体验了主动合作的学习乐趣,又通过分析铁生锈对人类造成的损失,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真正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从真实的情景中去学习化学,强调化学科学知识的应用。
4.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创设情境策划研究计划 篇四
序言
有效的教学需要创设一种良好的教学情境,因为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中学化学教学模式也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创新,它要求学生由原来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探究式学习”,而“探究式学习”总是围绕着具体的问题而展开的,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用已有的经验去发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教学手段。
1.问题情境的涵义
问题情境是指一个人自己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不知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它是一种心理状态,一种学生接触到的学习内容与原有的认知水平不和谐、不平衡时,学生对疑难问题急需解决的心理状态【1】。.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教师恰到好处地提出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引起学生内心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已有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诱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的思考,从而将思路引向深处的一种优化方式。从学生解答问题的质量、速度等指标上可以清楚地“诊断”学生实际掌握水平【2】。故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是化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2.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
问题情境的典型表现就是提问,但又与一般的提问有所不同,提问重“问”的形式,要求创设较高的价值,帮助学生从困惑、不解和探索中走出成功之路。因此,它也具有自己独特的原则。2.1真实性
在不失科学性的前提下,问题情境越真实,学习主题建构的知识越可靠,越 1 容易在现实情境中运用,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课堂中创设的情境越真实,越接近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经验,就越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旧知识的迁移和对新知识的建构与内化。通过课程的学习应该让学生切实感受化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认识化学在促进人类健康、提供生活材料和保护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且能够用所学的知识对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做出判断和解释,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我们可以了解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化学基础知识,主要包括:金属腐蚀的化学原理和金属防护的常用方法;污水处理和减少大气污染的化学方法及原理等。对于那些脱离了真实情境的知识,学生往往只能达到刻板的、不完整的、肤浅的理解。2.1全面性
现代化学教育是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基本特征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化学教育必然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的化学教育(4)。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不仅应该包含着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知识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而且应该根据化学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品质。因为非智力因素在人的发展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研究指出:一个人的事业成功,只有20%的成分取决于其智力因素,80%的成分取决于其非智力和其他因素。并且化学研究的是物质的变化、性质以及新物质的发现和制造,在这里有许多激动人心的制造和发现新物质成功的喜悦,也有许多能引起人们极大兴趣的物质变化和现象。这些都能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去学习、去探究。所以,在化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也有着无比优越的条件。2.3启发诱导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学习是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的积极反应,不应是被动行为(5)有效的教学应该是在激发学生认知需要的情境中进行的,因而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求其能引起学生认知结构上的不平衡,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造就一种“愤悱”情境,从而唤醒学生的求知欲,并能从具体示例中概括出普遍原则,再以普遍原则类推同类事物,而扩大认识范围。2.4量力性原则
根据学生的潜在水平和表现水平之间的最近发展区所设计的问题才是推动教学和学生心理发展的强大动力。换言之,教师的设疑必须把握恰当的难度,过 易或过难的问题都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有价值的设疑往往是学生的积极探索和教师的适当引导两方面的努力,最终获得圆满解决的,鉴于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发展的不平衡,在充分考虑学生整体水平设疑的同时,应当适当兼顾两极学生的需要,由易到难设计问题的台阶,逐步引导他们独立地解决较复杂的化学问题。2.5发展性
问题情境的设计不仅要针对学生发展的现有水平,更重要的是还要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既便于提出当前教学要解决得到问题,形成新的情境,利于学生自己去回味、思考、发散,积极主动地继续学习,达到新的水平。(6)设置得当的教学情境应该不但有利于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习成果的巩固和发展,还应该有利于学生发展个性和特长,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
2.情境创设的策略研究
有价值的化学教学问题情境不仅在于可以激发和促进学生的情感活动,还促进学生的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能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有效地改善教学。它能对教学过程起到引导、定向、调节和控制的作用,研究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丰富和发展教学理论,而且有益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因此,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情境是中学化学改革的重要追求。2.1利用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学科本身就与生活、生产有着最紧密的联系,这就要求我们教学中应注重创设真实具体的情境,有具体情境向抽象情境过渡,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尽可能多地看到事物,利用生活、生产和自然现象,然后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获得真实的知识,其目的是学生先获得感性认识,然后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介绍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化学现象。煤气泄露引起的火灾,水质污染,冰箱除臭,热水瓶除垢,识别真假羊毛等。既能增强学生的环境和安全意识,又能让学生感到化学离生活很近,学习化学很有用。
【问题情境一】:铁生锈
中国网报道:2009年经过WCO各成员的讨论并一致通过了在世界范围内确立每年的4月24日作为“世界腐蚀日(Worldwide Corrosion Day)”,其宗旨是唤醒政府、工业界以及我们每个人认识到腐蚀的存在,认识到每年由于腐蚀引起的经济损失在各国的GDP中平均超过3%;同时向人们指出控制和减缓腐蚀的方法。
据2003年出版的《中国腐蚀调查报告》中的统计,我国每年因腐蚀造成的损失(因腐蚀和防腐蚀所付出的代价)高达5000亿元,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腐蚀带来灾难性事故,耗竭宝贵的资源和能源,污染环境,危害地球。因此,腐蚀不仅影响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严重威胁人类家园的幸福生活和安全。
老师:金属腐蚀离我们的生活是非常近的,比如我们每天早晨起床后会发现家里的铁锅生锈了,还有一些不常用的铁制品一段时间后也会变得锈迹斑斑。大家想一下,铁为什么会生锈呢?
学生分析出三种情况:(1)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反应;(2)铁与空气中的水发生了反应;
(3)铁与空气中的水合氧气一起发生了反应。老师:大家能否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假设呢? 学生思考并动手实验验证假设,并得出结论。
老师:根据实验结论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防止生锈呢? „„„
3.2利用化学与社会生产的联系创设问题情境
现代社会离不开化学。化学与社会紧密相连,它跟社会生产以及生命、环境、能源等现代科学前沿问题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如海水制盐,电解食盐水 【问题情境二】:电解食盐水
视频:工业上用离子交换膜法电解饱和食盐水
【解说原理】:在这种电解槽中,用离子交换膜把阳极室和阴极室隔开。阳离子交换膜跟石棉绒膜不同,它具有选择透过性。它只让Na 带着少量水分子透过,其它离子难以透过。电解时从电解槽的下部往阳极室注入经过严格精制的 NaCl溶液,往阴极室注入水。在阳极室中cl放电,生C12,从电解槽顶部放出,同时 Na 带着少量水分子透过阳离子交换膜流向阴极室。在阴极室H+放电,生成H2,也从电解槽顶部放出。但是剩余的 OH 由于受阳离子交换膜的阻隔,不能移向阳极室,这样就在阴极室里逐渐富集,形成了 NaOH溶液。随着电解的进行,不断往阳极室里注入精制食盐水,以补充NaCl的消耗;不断往阴极室里注入水,以补充水的消耗和调节产品NaOH的浓度。所得的碱液从阴极室上部导出。因为阳离子交换膜能阻止Cl通过,所以阴极室生成的 NaOH溶液中含NaCl杂质很少。用这种方法制得的产品浓度大,纯度高,而且能耗也低,所以它是目前最先进的生产氯碱的工艺。(7百度)
--+
-+【老师】:结合以前的知识大家思考一下几个问题:
(1)饱和食盐水通电后,两极上都有气泡产生,你认为可能是什么物质?(2)用什么方法证明它们的存在?
(3)假如溶液中Cl-全部转化为Cl2,逸出,此时溶液中大量存在的微粒是什么?(是否只有Na+?怎样证明溶液中存在NaOH ?)
(4)用什么实验可以证明电解液的碱性是电解产生的,还是原溶液具有的?(5)根据氯碱厂原料和产品的性质,你认为在生产过程中和贮运是应注意哪些问题?氯碱厂的厂址应如何选择?
学生分组讨论,一步步解决问题,随着问题的解决逐步了解电解的过程。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设计教学,符合学生的实际规律,通过师生共同观察和讨论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的有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氯碱厂地厂址选择,不但培养了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8)
3.3利用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是一门一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以其合理的设计方案、验证性和探索性相结合的实验过程,直观明显的实验现象和作为制造新物质、进行化学创造活动的主要手段,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创造能力方面,起着其它教学过程和手段无法代替的作用。通过学生亲自进行的化学实验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其教学效果要比单纯的教师讲授有效的多。【问题情境三】:盐跟某些金属的反应 【明确问题】盐能跟金属发生反应吗? 【收集事实】:
实验1:在两只盛有氯化铜溶液的试管里,分别浸入一段洁净的铁丝和铂丝,过一会,取出,观察有什么变化?
实验2:将两根铜丝分别浸入盛有硝酸汞溶液和硫酸锌溶液的试管里,过一会,取出,观察有什么变化?(9)
讨论:这两组实验分为两类,一类发生了反应即一三组;另一类没发生反应,即二四组
结论:在金属活动形顺序里,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 出来。
交流与应用:能否用铁桶装硫酸铜溶液?(10)3.4利用化学史创设问题情境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用化学史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占时少,而且效益高。不仅可以是教学不再局限于现成的知识本身的静态效果,而且可以追溯到它的来源和动态演变过程。
【问题情境四】:德国化学家李比希的“错误之柜”
1826年8月14日,法国科学院审查了巴拉尔的新发现,一种在室温下呈液态的元素,将其命名为Brmine(中文译名为溴),但在巴拉尔之前,同样的机会曾出现在化学大师李比希面前,但却被他轻易的放过了。当时,德国一家化工厂将一瓶液体送给李比希,请他分析液体的组成,李比希没有进行详细的分析,便断定瓶里的液体是氯化碘。当李比希听到巴拉尔发现溴的消息时,马上意识到他以前对那瓶液体的判断是不妥的,后经重新化验,证实其中确实含有溴。本来李比希可以早几年就发现溴的,但他的疏忽使他没能抓住机会。为了警戒自己,李比希把那个瓶子放在一只被他称为“错误之柜”的箱子里,永远作为一种教训。
老师:(1)溴有哪些化学和物理性质呢?
(2)作为和氯同族的元素,它们之间有哪些相似性呢?(3)溴该如何保存呢?
3.5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现代教学媒体经过精心设计与制作,可以提高单位实践内的教学信息量,它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让学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接收到以多种形式传递过来的教学信息,色彩鲜艳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音乐将知识栩栩如生地展现在 学生面前,为知识的传递增加了许多乐趣,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10
5.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创设情境策划研究计划 篇五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创设情境”已成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策略。教学中教师都非常重视创设教学情境,力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然而,并非所有在课堂中创设的情境都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教学中还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低效现象。
在我校的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片面,出现了一些情境牵强附会和泛滥的现象,创设的情境与教学内容“形似而神离”。这就失去了情境教学的目的性和实效性,使其成为教学中的“花架子”。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情境创设认识的片面理解。教师只注重开课前的情景创设,觉得情境创设只限于课前的导入,实际不然,教学的整个活动都应该处于一定的情境中。
2.只注重创设情境,而不能有效的挖掘其使用的最大价值,使得情境创设如同搭了漂亮的“花架子”,只中看不中用。
3.“生活味”浓厚,“数学味”淡薄
在数学课堂上,我们老师的确每节课都注意从生活中引入,但往往就像“菊花加糖糖过量”一样,给人的感觉是生活味浓厚,而数学味淡薄。
4.形式丰富多彩,但性实效差。
现在,有很多数学课走进了注重课堂气氛,忽视课堂实效的怪圈,表现为:活动的气氛热闹,活动的形式花哨,而热热闹闹一节课下来,学生似乎没有学到什么。现在提倡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学学习
情境,但对于有些教学内容来讲,好像并不好找到生活中的情境,从我校的听课中发现,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是“冥思苦想”。好像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脱离了儿童的生活,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事实说明,有些教师辛辛苦苦创设的情境,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特别是一些低年级的孩子,往往因为被老师创设的情境所吸引,而久久不能进入学习状态。有些高年级老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也只是比较牵强地把生活中的一些事例搬入课堂,让学生感觉老师只是变了一个出数学题的花样。对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强态度、情感没有太大的作用。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进行了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旨在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各种各样有效的教学情境之中,以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动机,引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认知冲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始终有一种吸引力。从而服务于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将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形成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学习情境创设的策略、方式及方法。在研究过程及以后的数学教学实践中,能指导教师不滥用学习情境,积极创设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有效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促进我校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参与研究教师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能力。
三、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1.通过研究促使数学教学中学习情境的创设更加有效,能切实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能力。
2.通过研究促进学生和教师能够将数学和生活很好地融合到一起,能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研究使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时更加规范,合理,驾驭学习情境更加自如。使我校的数学教学水平和质量踏上一个新的台阶,推动本校数学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四、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预期的研究突破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在国外,情境化创设手段已被广泛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的一些活动中。他们把教师进行“情境化”教学的情况列为教师的能力评价范围,并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擅长创设情境(为课程和教学提供场景),要求能运用多样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沙克(Schuck,1985)和渥克斯曼 (Waxman,1987-88)都曾在研究报告中指出,当教师有意设置情境时,学生取得的成绩会更大,记忆会更长久,这表明:“情境化”教学的效果已被认可。国外很多学派对情境创设的目的及有效创设的具体方法都有阐述,他们认为:数学教学的情境创设必须是形式多样的富于生活气息的数学活动,还认为体验数学活动比课堂听教师讲授更有意义,效果更好。我们在课题研究中要借鉴这些观点,掌握创设的原则、方法,关注学生能力发展。
有关有效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在国内已有一定的基础。孔企平教授在《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一书中,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有效教学与学生参与的关系,从中指出了有效教学的特征、原则和研究的具体内容。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博士崔允t在《有效教学策略的建构》中,对有效教学策略的理论和教学三阶段的实施策略作了一定的阐述。此外,钟启泉教授在《教师之友》中对有效教学的背景、核心思想和教学理念也作了简单的论述。以上这些国内专家学者的理论对本课题具有直接理论指导的意义。
6.化学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 篇六
摘要:根据教育部2009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化学教学大纲》化学课程应“使学生认识和了解与化学有关的自然现象和物质变化规律,帮助学生获得生产、生活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为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化学情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开启学生的心灵窗口,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去。因此,作为化学教师就应当善于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
关键词:实验 问题 史实 生活 社会 情境 创设
正文:研究并开发化学教学情境,已成为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对于当前化学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显得十分重要。化学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魅力,如果教师能巧妙运用跟化学有关的实验、问题、故事,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和影像资料等,就可以为课堂教学创设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新颖性、形象性和实效性。本文结合化学学科特点,通过具体的教学实例,对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谈一谈教学体会。
一、运用化学实验,创设教学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化学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化学学科的实验优势,利用实验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在讲授“化学能与电能”一节时,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进入课堂后,在讲台上放上一个大苹果,然后在苹果两端分别插进一根铜芯、铝芯电线,再接通灵敏电流计。学生惊喜地发现一个苹果居然有电流了!学生的兴趣大增,眼和心都被这个苹果牢牢抓住。学生在兴奋之余产生疑惑:为什么在苹果上插上导线会产生电流?除了苹果,还有什么水果能产生电流?不同的水果产生的电流一样吗?只能用铜芯和铝芯导线吗?其他材料可以吗?他们产生的电流有多大?这时我引出原电池的概念,指明只要有适当的电极和水果,我们完全可以自己造出足以点亮一只手电筒灯泡的“水果电池”。在极大的兴趣鼓动下,学生自发地阅读教材、翻阅资料,寻找制作水果电池的合适材料。各小组自己设计实验,买水果、做果汁、搜寻电极材料,做实验对比电极的位置、电流的大小。经过反复实验,得出各小组认为最好的设计方案。
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是化学课程通过教材所设置的重要实验情境要素。实验中教师可以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如钠珠戏水、镁带燃烧、喷泉实验、爆炸实验、铝热反应等,实验现象引人注目。在讲碘水的性质时,可以让学生在家里做一个“白纸显字”的课外实验。找一张吸水性较好的白纸,用淀粉溶液或米汤在纸上作画写字。待字迹稍干,字画就看不出来了,再用碘酒涂抹在纸上,纸上原来看不到的图画或文字就会呈现出来。此类的实验操作方便,简单,现象有趣,可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这些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经过教师的进一步开发和完善足以突出化学学科教学的明显特征,营造化学思维和化学创新的良好氛围。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鲜明有趣的实验,尤其是将学生的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引导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认真思考和分析有关问题,最后归纳总结出正确结论,从而顺利地实现教学目标。
二、运用化学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立“疑”设“障”,从而激发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思维总是从疑问开始的。一部优秀的影片,往往把尖锐的矛盾冲突呈现在镜头的开篇,扣人心弦,欲罢不能,所以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设疑、激疑、导疑、释疑,使学生的思维环环相扣,层层登攀。通过思维问题情境的创设、解决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自己在化学迷宫中找到答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大有益处。在《氢气的性质和用途》的教学中,把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改进为探索性的随堂实验。在介绍该实验注意事项时,有的同学会提出“假如实验结束时,没有继续通氢气到试管冷却为止,会有什么现象呢?”这时,不要急于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要求学生进行两种不同实验操作。根据两次实验现象的不同,再组织学生讨论、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如果实验结束时没有继续通氢气到试管冷却为止,则灼热的铜就会再次被氧化成氧化铜。
在化学计算中,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是训练学生思维的常用方法。例如1.92克铜与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当铜完全消耗生成1.12升气体(标准状态)时,参加反应的硝酸有多少摩尔?解法一:根据铜与浓稀两种硝酸的反应方程式,列方程组进行求解。解法二:根据氮原子守恒。硝酸里氮原子物质的量等于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里氮原子的物质的量加上2倍的硝酸铜的物质的量,即1.12升÷22.4升/摩尔+2×(1.92克÷64克/摩尔)=0.11摩尔。
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它需要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讨论和辨析而完成。因此,设置一系列递进层次的辨析问题情境,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会产生积极的效益。例如下面问题:
可溶于水的钡盐[如Ba(NO3)2,BaCl2等]对人体有毒,但是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BaSO4不但没有毒,还能用做 “钡餐”。
①有人认为也可以用BaCO3作为X射线透视胃肠的“钡餐”,你认为可以吗?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②若误食了BaCl2,可用于解毒的药剂是__________。
A.糖水 B.硫酸钠溶液 C.食盐水 D.硫酸镁溶液
此题的信息是隐含的,要通过观察分析挖掘出其中的信息:“可溶于水的钡盐对人体有毒”和“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硫酸钡没有毒”。这样答案就很明显了。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辨析,不仅会使学生学会如何获取的信息,应用信息,而且能领略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三、运用化学史实,创设教学情境
许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科学史实、记载、故事、传记、格言等妙趣横生、引人入胜。课堂上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美妙的传说,都会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角色,将注意力转移到本学科的情境上来。因此,从化学史实入手,在一定的人文历史背景下开展教学,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在“燃烧和缓慢氧化”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失火的故事: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按照作战命令开始了远涉重洋的远航,它的船舱里结结实实地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两个多月后的一天,船舱突然冒出熊熊大火,大火迅速吞没了整艘战舰,片刻之间战舰便葬身海底,全舰官兵、战马无一生还。事后英国军事保安部门调查,没有什么结果,但化学家们根据英国军事保安部门提供的材料很快找到了“纵火犯”。[问题]谁是纵火犯?[学生交流]可燃物要达到一定的温度,与氧气接触才能燃烧。船舱里有大量的空气,草料着火可能的原因是温度达到的草料的着火点,那么,温度是怎么达到草料的着火点的呢,可能有如下几种情况:小组 1认为有人放火;小组 2认为有人不小心将烟头掉到草料堆中;小组 3认为战舰在海洋上航行,太阳照射在船舱里热量来不及散失,温度升高达到草料的着火点; 小组4认为船舱里很潮湿,草料慢慢腐烂产生热量,聚集起来使温度升高。„„通过学生的猜想、分析、讨论和教师的及时评价,可帮助学生理解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对学生进行了过程与方法教育,同时又增进了学生对化学原理的理解,提高了学习效率。
在教学中可以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中,找取许多化学教学的情境素材。在学习“燃烧”时,可以介绍人类对火的发现和利用;在学习“认识几种化学反应”时,可以用中国古代的“湿法炼铜”设计教学情境;在学习“金属与金属矿物”时,可以介绍中国古代金属冶炼的成就和当代金属材料的开发利用;在学习“空气的组成”时,可以介绍各国的科学家如何通过不断地实验探索发现空气组成的科学精神;在学习盐时,可通过讲述侯氏制碱法及其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的故事吸引学生等等,这些内容可由教师讲,也可让学生课前准备后上台讲,教师再根据学生讲的内容引入新课。
四、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中处处渗透着化学。如果能够把化学知识同生活中的应用联系起来,使学生掌握知识并利用它去解决一些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会使学生为自己能够解决这些问题而高兴,尤其在周围的人不懂得这些时,更会产生一种自豪感,无形中对化学产生兴趣。
例如在 “物质鉴别”教学中,教师可设计这样一道练习:小明的妈妈在做饭时不小心把盛放纯碱和食盐的瓶子弄混了。你能想出哪些化学方法帮她鉴别一下?通过创设这样一个真实亲切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巩固了氯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的鉴别。在讲到加碘盐时,我利用课外活动课的时间指导学生检验加碘盐的碘元素的存在形式实验,引导他们从这样几个方面着手观察:(1)食盐的颜色、状态,配成溶液的颜色。(2)在食盐溶液中加淀粉溶液,观察现象。(3)在食盐溶液中加入KI溶液后,再加入了一些硫酸,观察现象。(4)在加入KI后的食盐溶液中加淀粉,观察现象。(5)记录实验现象,得出结论。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学生对物质的性质、化学变化、实验仪器及装置、实验操作等几方面都能熟练掌握,观察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在学习“化学能源和资源利用”时可以联系家庭中所用的合成材料(如塑料、橡胶制品等)创设教学情境。在学习“溶液”时,可以联系生活中 “萝卜、马铃薯在水中洗”形成悬浊液,用肥皂洗油迹形成乳浊液,用汽油洗油渍形成溶液。在学习“物质组成的表示”时可以取生活中用到的药品、食品标签作为教学情境,分析有关成分及含量。加强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五、追踪社会热点,创设教学情境
化学与社会紧密相连,是一门孕育着巨大创新机会的学科,它和社会生产、生命健康、环境保护、新材料和新药物及新能源开发等方面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这些都可成为设计教学情境的丰富素材。教师平时要善于积累相关素材,并与课堂教学相联系,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能开阔学生的视野。
现代社会离不开化学,现代社会处处有化学,从社会发展中可以找取大量的情境素材。例如在学习“地球周围的空气”时,可以从大气污染、城市“环保汽车”的兴起、2008北京绿色奥运、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等社会热门问题找取素材。在学习“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时,可用中国的化石能源、沼气、天然气,“西气东输”工程等设计教学情景。在学习“化学物质与健康”时,向学生介绍毒品的发展史,毒品对人体的危害,告诫学生要远离毒品,也可用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教育吸烟有害健康,也可从近几年出现的酒精中毒,工业用盐中毒,变质食物中毒,以及“二恶英”等事件中提取情况素材。在学习有机物烷烃时可介绍五硼烷结构,通过多媒体播放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的外形结构图片,找到结构的相似点,设置一些五硼烷问题,在问题解决中运用知识。
在二氧化硫的性质和用途学习中可播放一段影视:节日礼花和焰火的燃放、工业废气的排放、酸雨的危害及SO2漂白食品。然后探究 SO2的性质用途,组织学生讨论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成分、危害。指导学生在课下用空饮料瓶改制雨水收集器并采集雨水样品,用PH试纸测定雨水的PH值。要求记录测定的时间、地点、当天的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日报,将实验的方法和结论写成小论文,进行交流。学生通过课外实验,增强了环保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自身素质。开展合作学习:鉴别SO2、CO2两气体有哪些方法?如何证明SO2气体中含有CO2?如何除去CO2气体中的SO2?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思维得到有效提升,知能得到有效落实。
六、运用多种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有效地利用图像、声音、色彩等形式来传递教学信息,使教学内容较好地接近客观实际,不仅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易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使学生置身于课堂教学材料所描述的情境之中,较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益。
例如神州七号的成功发射是我国高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全社会和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教师可搜集有关神州七号发射方面的录像和图片资料,并在化学复习课上进行展示,生动形象的资料必将对学生的感观产生强烈刺激。当学生心潮澎湃、兴奋不已时,教师可结合有关资料提出几个思考题:1.神州七号发射时需要多种燃料做推动剂,若使用液氢做燃料,你认为有什么优点?若使用联氨(N2H4)做燃料,四氧化二氮做助燃剂,生成氮气和水,请写出化学方程式。2.航天员的食品为什么被做成“一口酥”?3.为了净化飞船中的空气,可使用氢氧化锂来吸收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请写出化学方程式。这些题目把氢燃料的利用、空气中的粉尘污染、碱的通性、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等诸多知识点在一个新鲜的情境中呈现在学生面前,大多数学生经过思考都能顺利完成。
在学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时,可通过创设下列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情境一:身背氧气瓶,头戴呼吸面罩的潜水员,宇航员或登山运动员的照片。情境二:鱼在水中安稳地咂嘴、游动。情境三:鱼塘或鱼缸正在用增氧的图片或录像。在讲二氧化碳、碳酸钙的性质时,充分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放映桂林的著名风景:石林,溶洞,石笋、石柱,挺拔耸立,争齐斗艳。在这样生动活泼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必然能使学生对旧知识产生新鲜感,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很多,并且在应用中相互联系。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保证所设的情境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并启发他们积极思考;情境问题深度要适度,即“跳一跳能摘到桃子”,满足学生的成功感;情境问题要有层次、有梯度,引导学生思维不断深入发展,提高问题的整体效力。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再去认识更高层次问题的过程,“情境”对学习过程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能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由情入境,情境交融,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全面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中学化学教材教法》 《职业高中化学教材》
化学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
姓名:李永海
工作单位:河北省沧州市第十一中学
职务:教师 联系电话:*** 通信地址:河北省沧州市第十一中学
邮政编码:061001
7.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篇七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适当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将所学知识迁移到真实的生活中来,以此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符合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交流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其中,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念的四大要素。[1]
二、情境创设的方法和实践
创设问题情境,要选择一些与学生的生活、社会的发展等密切相关的知识,要密切关注学生的经验积累和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科学价值观;同时注意体现化学这门学科自身的特点。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首先教师的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开始学习,并逐渐感受到学习化学的价值所在。同时,密切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注时事热点,增强学生的道德感、责任感。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创设问题情境的有关方法。
1. 运用化学实验,创设趣味情境。
实验是化学学习的基石,也是化学的魅力所在。化学实验更是化学学科发展的最现实、最生动、最有效的物质载体,化学实验对于提高化学的教学质量、全面落实培养科学素养的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实验往往可以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现象,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从而引起思考。
例如:在《燃烧与灭火》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容易得出燃烧需要可燃物、氧气、达到一定温度这些因素,然而此时通过一个“烧不坏的手帕”实验引起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乐趣,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看似都满足了燃烧的三个条件,明明看到了燃烧的火焰,手帕怎么就没有烧坏呢?通过多种感官获得的知识使让学生印象深刻。这就需要教师充分挖掘实验资源,多给予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设计实验的机会,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做实验,在实验中观察现象、思考疑问,学会用实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过程中情境创设的非常有效的方法,利用实验可以设创设许多生动、有趣的情境。
2.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真实情境。
现代社会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只要用发现的眼光,就可以从我们周围的环境中找到大量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素材。
例如:在学习完第七章后,曾开设过一节《酸碱盐的性质》复习课,从小胖起床在卫生间遇到的牙膏、洁厕灵引出酸的性质,从厨房中的碱面、食盐的鉴别方法等归纳碱的性质,从菜园里的化肥农药等认识有关盐的性质。在学生总结归纳后,再利用这些性质解决如何鉴别真假黄金、如何进行污水处理等实际问题。
如今,化学知识无处不在,在学习“化学与能源”时结合中国的化石能源、沼气、西气东输工程等设计情境;在学习“简单的有机物”时,联系近年来出现的假酒中毒事件、三聚氰胺、甲醛、工业用盐等事件;在学习“我们身边的物质”时,考虑环境污染、水污染等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
3. 利用化学史实,创设生动情境。
很多中学生热衷于听史料,历史上许多和化学有关的故事也是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史实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因此,用化学史实创设情境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如,学习《生石灰》的烧制时,学生回忆电影《火烧圆明园》中的场景:圆明园是我国劳动人民用血汗修建的皇家园林,其中收集了许多精美的珍宝、图书和艺术杰作。修建圆明园使用了大量的汉白玉石材。1860年8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他们在园内抢掠、破坏,到处放火。熊熊大火烧毁了所有的亭台楼阁。一些用汉白玉修建的宏伟建筑经大火焚烧,酥裂开来,变成了碎块。这样将石灰石的烧制与圆明园的史实联系在了一起,既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又巩固了知识。
4. 运用多种媒体,创设直观情境。
著名教育家荀子曾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声音、形状、颜色等的感官刺激,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还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所以利用直观的教学工具,尤其是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更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和吸收。现代化教学手段主要包括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电影、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这些技术可以把生动的动画、图像、清晰的文字和优美的声音有机地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具有极强的真实感。可以把内在的、重要的、本质的东西凸显出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化瞬变为定格,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想象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从而降低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顺利突破。这样可以引起学生高度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
例如,在学习《原子构成》时,学生一时很难从宏观转向微观。此时通过模型、flash动画配上生动的讲解,必然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水电解的过程,通过多媒体视频的播放,分析水由大量水分子构成,每个水分子再分解为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原子,最后大量的氧分子形成氧气,大量的氢分子形成氢气。通过如此详细、直观的动画和分析,化抽象为形象,化微观为宏观,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理解。
总之,从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动机出发,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开始,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和训练,运用现代媒体,通过实验探索和研究,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和乐趣。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
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活动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合适的学习情境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通过具体的教学实例,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学习情境的创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方法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68-69.
8.初中化学教学中课堂情境的创设 篇八
介绍。
关键词:化学;课堂情境;创设
新形势的教育大变革,使得现代教育模式也跟着相应地变
化,这对于授课教师的要求也进一步增加,不能再延续古老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化学是一门应用非常广泛的学科,能源和生物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也是非常重要的。接下来对初中化学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做以下几点
分析。
一、创设轻松自然的课堂氛围,构思良好的学习兴趣和方法
化学教学是教师在所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给予学生一个良好的接受知识的接口,教师要以最具生动的外部形象系统地表现出来,在表现的同时也要让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接受教师的知识。而且对于所接受到的知识有一个自我的消化吸收,这一过程就是教师的授课情境。教学情境的创设,应该要求老师和学生之间完美沟通,只有沟通交流才可以知道学生想要什么,老师应该做什么,只有这样才可以让课堂的效率最大化,逐渐形成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比如可以让学生自主上讲台教课,学生自己提问题自己回答,还可以在老师授课的同时让学生提出问题。把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地发挥出来。不在局限于经典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创新对于老师是一个挑战,对于学生却有很大的学习帮助。学生摆脱了以往的教学模式,会很愿意接受新的授课方式,不是为了学习成绩,而是为了学习兴趣。学生的创造力被调动,思维可以随着自己的想法走动,还可以很大限度地展现出自身的个性与魅力。所以,在初中的化学授课中,老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营造授课的情景,千万不要照搬课本的内容,死板地讲下去。这样不止是学生听课累,而且授课老师也非常累。
二、理论知识生活化,让化学知识浸入我们的生活
化学知识起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老师的授课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让学生用生活中积累的知识来解决课本上的理论问题,这样会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还可以让所学习的知识巩固加深。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让人无法理解的知识,对于这样的问题,老师可以把理论的知识实例化。比如,讲到水蒸气是看不到的时候,会有好多人不理解,以为水蒸气是可以看到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实际解释一下,水沸腾了冒出来的小水滴。教学情境的创设在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现实中的问题会让学生对化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产生深厚的影响。
三、要善于运用学生的兴趣点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初中的化学授课,需要老师有深厚的功底和博学的知识。当然这些是远远不够的,作为老师还要有更多的授课技巧与授课方法。老师的授课技巧在高中的化学授课中起的作用相当大,技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老师的授课效率。一个老师的精彩讲演是学生是否能够好好学习化学知识的前提。如果一个富于幽默气质的老师在用他的幽默技能讲解着理论知识,他的学生怎么可能不去认真听课呢。例如,在讲解铁燃烧的时候,就会有很多学生不理解铁为什么会燃烧,大家的概念里铁是不可以燃烧的,这时就可以说明一下氧气的浓度问题,可以联系实际生活中的气焊之类的东
西。以上的授课形式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度。在生活中体验理论知识,在知识中体验美好的生活。这种课堂情境的创造是新时代的必需品,更是新时期新教育的必需品。新时期的教学任务不仅仅是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更要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更多的知识融入生活中,这样的融入会使得老师的授课更加轻松自如,也会创造出更多的新时期的创新人才。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授课老师如果想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情境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与效率,作为教师就必须学会良好课堂情境的创设,而且在化学授课前也应该有大量的准备工
作,只有做到事半功倍才可能让我们的授课效率有更大的提高。
对于学生不感兴趣的部分也应该改变讲述方式,可以加入一些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东西,让授课知识与实际事物相结合,这样既有利于老师的授课,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的化学理论讲解有时会让学生感到乏味,但是化学实验却是他们感兴趣的部分,可以把实验与理论的讲解相结合,这样就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因为他们对于直观的神奇化学现象的兴趣要比理论有兴趣的多。针对这一特点,我们要做的就是在理论学习中加入实验内容、实验现象等,让学生产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只要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了兴趣,那么我们的教学就会容易很多,教学效率也会有所提高。因为我们是跟学生面对面的,所以我们要了解他們想要的,他们喜欢的。只有了解了学生,我们才能融入他们的中间去,这就是我们所需要的。
(作者单位 江苏省响水县黄圩中学)
9.高中化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篇九
新的化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化学活动,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学会从化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以及学好化学的愿望。可见,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何其重要。那么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呢?是不是追求华丽新颖、复杂深奥,还是图个热闹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思维能力及学习的目标等具体情况,我认为情景的创设需满足以下几个要求:创设的情景要符合学生的认知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接触到的各类知识还比较局限,因此教师创设的情景力求与学生的生活背景、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同时又是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在自然和谐的学习情境中主动参与,积极实践、探索,体会化学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化学的价值。在化学教学中,现在特别强调从生活中的化学汲取知识,课本内容的设计也更多地结合了生产、生活的知识,就是体现这一理念的很好证明。教师在传授这些知识的时候,有利于学生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的情景要引发学生的思考
学习情景的创设不但要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习兴趣,但更要能体现有效激发学生的化学思考,引导学生将思维聚集于情境所内隐的化学知识、化学方法上。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在传授盐类的水解的时候,都会提出这个问题:纯碱为什么称之为碱,它到底有没有碱性?下面的问题顺理成章,用pH试纸检验一下,就可以得到结论;为什么会有碱性,又会引发学生去进一步探索Na2CO3在溶液中存在的变化,从而得到盐类水解的实质。一个简单的情境,就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思维,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进一步的积极探索。创设的情景要结合学习的目标
学习情景是服务并服从于内容主题和学习目标的。教师所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应有指向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能够在学习活动与学习内容之间搭建平台,同时本身又融入活动和内容之中,成为学生与新知识之间的桥梁。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教师更好的传授知识服务的,这一点不能有任何的偏离。在一堂课中情景的创设并不是多多益善,而应该保持一个度,如果为创设情景而冲淡了教学要达成的目标,那又是得不偿失的。情景的创设只要为新知识的引入和疑难问题的解决服务就可以了,并不是每一个知识点都去创设情景,这样既保持动态生成性,又要保持静态稳定性。
根据化学教学的特殊情况及教学的基本要求,化学课堂的情景创设可以按以下几种途径来实现。
3.1 通过实验来创设情景
化学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学科,知识大多来自实验,知识点多又较复杂繁琐,不易记忆。作为一门实验学科,应该重视实验,实验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和理解知识。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化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化学实验这一有效教学手段来创设情景,既能达到对疑难问题的解决,也符合现在探究性学习的要求,还可以通过实验的教学去体会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如果是实验课,全体学生都可以参与进去,这样的话对实验的操作、观察的整个过程实际上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还充分体现了劳动的效、动作的美感。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的喜爱除了来自于实验千变万化的现象,还有学生对于未知世界强烈的好奇心。在实验中学生亲自操作,受外来约束、压力比较小,那种学习的主动性是其他任何时候无法比拟的。如果是演示实验,可以通过教师和同学之间对所学知识的相互探讨,验证原理,发现实验中的新问题,然后对物质的反应和操作进行分析,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科学素养、求实的探索精神。并能利用好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假如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能够利用这一特点,在课堂学习中利用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除了化学知识的学习外,我们还能给他们许多我们书本上无法给出的问题。
3.2 通过生活来创设情景
生活是学生化学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学生化学知识的最大应用场所。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生动具体的事实或问题来呈现学习情景。其中包括日常生活中与所学内容有关的物品、现象、事件和经验,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工农业生产问题以及能体现化学与社会、经验、人类文明发展有关的事实和材料,还有重要的化学史实、发明发现的故事等等。现在不管是新教材的要求,还是高考中的考点,社会、生活和化学都是热点话题。引导学生用化学视角、化学方法去观察、思考日常、生活、生产、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环境改善等方面的典型问题,学生认识化学在科技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接受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
3.3 通过联想来创设情景
高中化学学习学会知识仅是一方面,还应总结归纳、经常联想,找出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及规律。也就是说,化学学习,除掌握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之外,还要重视掌握基本规律。在掌握基本规律的过程中,通过联想来创设情景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模拟情景不仅与真实事物有很大的相似性,而且可融入丰富的情感,它比真实的事物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充分联想,学生在角色效应的影响下自觉地融入到学习情景中。卡通图片、流程图示、模型等,都可用于创设这样的学习情景。有人说,化学难学,要记的东西太多了,这话不全对。实际上,关键在于怎样记。例如对无机化学来说,我们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这部分内容时,可以以“元素→单质→氧化物(氢化物)→存在”为线索;学习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既可以“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为思路,又可从该单质到各类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进行学习,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同时我们还可以抓住学习对象的主要特征,运用拟人化的手段模拟出特定的情景来进行对知识的理解。
3.4 通过问题来创设情景
化学课堂教学过程应该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精心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思维上的活跃,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设精神、创新能力,这也是化学教学的关键.利用的问题可以是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也可以是在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将这些问题及时拿出来和全班同学一起思考分析并加以解决是一种很好的情景创设,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巩固。
10.浅谈情境创设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篇十
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由此“学习”的含义可知,学习的质量是学习者建构意义能力的函数,而不是学习者重现教师思维过程能力的函数.因此,情境创设在化学教学中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
一、在实验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
1.创设兴趣小实验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针对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新奇的事物具有强烈的探究和求知欲这一特点,化学新教材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实验.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另一方面,引导学生通过趣味实验的新奇现象,进一步分析现象原因,从而将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表面兴趣转化为对学习、探究化学知识本身的兴趣.例如,在初三化学第一课时,首先提出问题,什么是化学?为什么要学习化学?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带着疑问观看我的魔术表演:(1)拿一张白纸,让大家观察上面什么也没有,然后在白纸上喷一种“水”,纸上立即显示出“化学真奇妙”这几个字.(事先用酚酞在纸书写上“化学真奇妙”几个字,然后用碱液喷.)(2)水能灭火,难道还能点火?实验:取干燥的蔗糖粉末5克与氯酸钾粉末5克在石棉网上混合,用玻璃棒搅匀,堆成小丘,加入过氧化钠3克,滴水,半分钟后,小丘冒出白烟,很快起火燃烧.看了我的表演,学生的热情一下子达到了极点,从学生的表情上不难看出大家都想了解其中的奥妙.这时我说“如果想知道这其中的奥妙,我们就要好好学习化学知识.”这样的开场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的欲望.2.创设探究性实验情景,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例如,在“质量守恒定律”这一内容的教学时,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之间有什么关系?根据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自主探究实验.学生通过探究实验,获得了以下三种结果:①在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中,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②在大理石和稀盐酸的反应实验中,通过天平仪器的测量,发现反应后容器内的物质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③在镁带燃烧实验中,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的质量要大.不同实验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决定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之间的关系是不是与参加反应物的性质有关?我提出这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继续实验并开展讨论,最后,学生在实验中发现:在大理石和稀盐酸的反应实验中,质量减少的原因是反应生成物中二氧化碳已从反应容器里逸出;镁带燃烧实验中质量增加的原因是我们在称量反应物时忽略了氧气的质量.然后让学生改进实验装置再进行实验.通过这种情境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3.用家庭小实验情景,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家庭小实验是化学教学的一种辅助形式,是学生喜欢的一种形式.通过家庭小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在讲碳酸钙的性质之前,我事先布置回家作业,《化学新教材》九年级第一学期家庭实验观察:把一只鸡蛋洗净后,浸在醋酸中,记录观察到的现象.放置三天,再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实验后,谈谈你对鸡蛋壳的性质有什么新的认识.学生会发现鸡蛋壳周围产生气泡,慢慢的鸡蛋壳变软最后几乎消失.这意外发现使学生的兴趣大增,求知欲大增,一定要解开蛋壳之谜.他们查阅课外书,网上查找,请教教师,再次做实验等,不断寻找答案.二、联系生产、生活,创设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相关的化学问题,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贴近生活实际的“生活化”问题情境.例如,在能源利用这个问题上,让学生比较沼气、煤气、氢气、天然气等燃料哪种更好时,学生可能会回答是氢气,因为在以往的教学中,向学生渗透的思想是环保.可为什么我们现在不使用氢气呢?这就让学生从氢气的生产(消耗大量能量,经济成本高)、氢气的存放(常温下是气体,所占体积非常大)、氢气的泄漏(氢气以液态存放时极容易飘散出来)、氢气的爆炸(爆炸极限大,易爆炸)等多角度思考氢气的利用问题.三、利用新教材中的科学史话、拓展视野,创设情境
化学发展的历史就是科学探究的历史,化学史料十分丰富,在化学教育中充分应用化学史料进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猜想和假设的能力、形成结论的能力以及评价与反思的能力等基本要素,因而能够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新教材两册书中共有六处科学史话,有33处拓展视野,这是老教材所没有的.怎样合理的利用这些名人轶事、历史故事创设情境进行教学,使这些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是我们教师要考虑的问题之一.例如,在讲到空气中氧气的测定这节内容时,直接让学生设计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会很困难,可以先让学生阅读科学史话“拉瓦锡发现空气组成”,或者补发一些关于拉瓦锡的科学事迹的材料,然后介绍拉瓦锡的钟罩实验,及实验过程和实验精神.这样不仅使学生的设计思路得到启发,而且其中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使学生受益匪浅.参考文献:
[1] 杨丽君,李德良.建构主义理论与化学教学设计,中学化学教与学,2007(2).[2] 毛新勇.情景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外国中小学教育,1998(5).[3] 高文,王海燕.抛锚式教学模式.外国教育资料,1998-3-5
11.初中化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策略 篇十一
一、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创设情境
饮食是人们密切关注的话题之一,以饮食中存在的化学问题来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什么是饮食呢?定义是这样的:摄取一定的营养物质,满足人的身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等。在对饮食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现在琳琅满目的食品产生疑问:“不同的食物在烹饪或储存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馒头中一个个的小孔是怎样产生的?”“保鲜膜是用聚乙烯还是用聚氯乙烯?为什么?”“硫磺熏过的食物有哪些危害?”等等,这些都是实验情境创设的素材。
二、通过科学实验创设情境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有效手段,创设真实、生动而富有启发性的实验教学情境,可促使学生手脑的有机结合,达到有意识地建构知识。例如,在证明“空气中是否存在水”的实验教学活动中,我把刚从冰箱中取出的葡萄分给学生,让他们用纸巾擦拭葡萄上的水滴,可他们擦了很多遍,葡萄上还是有水,这时他们感到很惊讶,很好奇,从而主动进行探索。这一现象与学生平时了解的常识、经验不符合,引发了认知冲突,从而产生了疑问,最后通过小组讨论、探索,找到了答案。
三、通过有趣的实验及化学现象创设情境
创设有一定趣味的实验情境适合初中生心理、年龄的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与创新能力,逐步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例如,对“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以及二氧化碳反应”的知识点教学中,我通过以下方法设计实验情境。有A、B、C、D四个同样的空瓶,其中A、B、C三个瓶子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分别向三个瓶子加入等量的蒸馏水、饱和的氢氧化钠以及氢氧化钙的溶液,旋紧瓶盖,分别振荡,观察现象。再往D瓶中加入相同的热水,振荡后旋紧瓶盖,观察现象。通过比较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主要有:缩小的体积从小到大依次为:A、C、D、B;体积缩小所用时间由小到大依次为:B、C、D(A现象不明显);有浑浊现象的是C瓶;四个瓶子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D瓶。通过上述现象又可以设置问题情境:B、C体积缩小与D体积缩小原因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为什么用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而吸收二氧化碳则用氢氧化钠溶液;B、C体积缩小不同的原因又是什么。通过一系列实验问题情境的设置,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更牢固地理解与掌握相关化学知识。
以上仅是本人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有关情境教学的几点认识,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研究探索,创设更有效的教学情境,提升教学效果。
12.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初探 篇十二
关键词:初中,化学,情境创设
在初中化学课堂中,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一门重要的学问, 在化学课堂中, 实验是不可缺少的教学活动, 而有效的教学情境设计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创设有意义且真实的教学情境是化学教师一直在探讨的话题. 本文针对初中化学的情景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希望能给初中化学教学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一、利用情境剧创设情境
多媒体软件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更多的活力. 多媒体集文字、图象、声音、动画为一体, 利用多种传播媒体将抽象的化学理论以具体形象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 初中化学课堂应该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为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情境. 对于一些教材中没有展示而由于条件限制教师无法亲自演示的化学现象,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软件向学生展示出来. 例如, 在学习二氧化碳制法时, 教师事先在网上下载一个关于二氧化碳的视频课件, 讲述的是法国阿尔卑斯山下的一个神奇的山洞, 这个山洞有一个传说, 就是山洞中有一个专门杀狗的妖魔, 而人类受到上帝的保佑, 妖魔不敢伤害人类. 有一天, 几个探险的人带着几条狗进山洞想揪出这个幕后的始作俑者, 但走到洞内不久之后, 几条狗就相继地瘫倒在地, 四肢抽搐着一一死去. 学生对这一富有感染性的探险故事显然抱有十分大的兴趣, 从而迫切想揭开这离奇的事情的谜底. 教师由此展开将要学习到的内容, 向学生展示这样一个实验, 利用大理石或者石灰石 ( 主要成分是Ca CO3) 与稀盐酸的反应原理, 来制取二氧化碳. 然后将导气管插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可以发现石灰水变得浑浊, 由此得出结论: 该实验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 情境创设将教材中抽象的概念具象化, 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培养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从而有利于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化学的奥妙, 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二、结合生活元素
在生活中存在很多化学现象, 为了让学生感悟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设计教学情境时, 教师应善于将生活中的元素引入到情境教学中来. 首先化学教师需对生活中关于化学的生活和自然现象细心观察, 以便结合生活素材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1]. 例如, 在教学“酸碱盐”的知识时, 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一些实用的小窍门来进行情境的创设, 比如在夏天被蚊虫叮咬后, 可在患处涂上肥皂来止痒; 再如, 水壶用久了之后会产生很多水垢, 可在水壶中倒入一些醋浸泡, 过一会就能将水壶里的水垢彻底地清除了. 教师利用这些生活常见到并且能够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然后教师自然而然地引出酸碱中和的方程式. 就肥皂水止痒的原理来说, 钠盐水解后显碱性 ( 含OH-) , 蚁酸水溶液中含H+, 因为肥皂水中的OH-与蚁酸的H+发生中和而形成H2O, 因此在蚊虫叮咬处涂上肥皂水之后就能迅速止痒. 教师再向学生引入这样一个酸碱中和滴定实验: 在盛有氢氧化钠的溶液烧杯中滴入酚酞试剂, 观察到溶液呈现红色, 再滴入几滴稀盐酸, 直到变为无色, 再取上述实验所得的少量溶液置于玻璃片上蒸发, 观察到玻璃片上出现白色固体. 从而得出结论: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 化学反应为HCl + Na OH = Na Cl + H2O. 这些生活情境的创设, 能够让学生对化学不再陌生, 从而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
三、巧妙利用实验创设情境
化学课上缺少不了实验, 实验是学生了解化学神奇变化的直观体验, 能够利用其新奇的特点刺激学生的感官,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促使学生对答案产生探究的愿望[2,3]. 在化学课上创设情境时, 教师可利用实验这一手段从多个角度进行情境教学. 另外, 教师可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亲身体会, 并结合观察到的社会问题以及化学现象自己设计实验, 进行自主探究, 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促使学生将生活和化学联系起来, 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比如教师可结合一些身边的化学现象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让学生通过观察培养探索精神. 学生都知道钢铁会腐蚀的现象, 但对其中的原理并不知晓, 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外自己设计实验, 对钢铁腐蚀的条件进行探究, 并记录实验的过程. 主要是在干燥空气并密封、将钢铁放在水中并用油液封、将钢铁放入水中并与空气接触三个环境下观察钢铁的现象, 记录第一天和第七天的钢铁情况,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这个结论: 钢铁只有在水中并与空气接触的条件下才发生腐蚀. 利用这一实验情境, 可以得出2Fe+O2+2H2O=2Fe (OH) 2, 4Fe (OH) 2+O2+2H2O=4Fe (OH) 3的方程式. 在设计实验情境中, 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才能高效率地完成新课程的目标.
四、采用对比法创设演示实验情境
在化学实验演示过程中, 教师除了要向学生做好演示实验, 指导学生进行正确规范的操作外, 还要有意识地对实验进行对比, 让学生通过观察一组相似的实验, 来强化记忆.比如在学习氧气的内容时, 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演示实验之前, 让学生先思考铁丝能否在空气中燃烧的问题, 然后再通过实验演示来对学生的猜想进行验证.实验之后, 再让学生对铁丝在氧气中和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归纳比较, 并总结出结论:铁在空气中不易与氧气发生反应, 并得出化学方程式:通过对比实验, 学生的知识面也得到了拓宽, 为后续的知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再如, 教师在演示盐酸和金属锌的化学反应的实验时, 可以用同样的盐酸与铜丝发生的化学反应与前组实验做对比, 让学生通过对两组实验进行观察, 总结锌、铜分别和盐酸反应产生的现象, 能够观察到盐酸和锌剧烈反应并散发出刺激性气味, 而铜与盐酸并不发生反应, 最后得出Zn+2HCl=Zn Cl2+H2↑的方程式.学生通过这个对比实验, 为日后金属活动性顺序也提前做好了准备.
总之,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学情境, 充分发挥情境教学的优势, 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 应精心设计各种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情境, 善于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 激发学生的兴趣,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陈世荣.初探初中化学情境创设[J].读与写:上, 下旬) , 2014 (17) :209.
[2]朱存扣.初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策略[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3 (28) :72-73.
13.初中音乐教学情境创设策略探析 篇十三
摘 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受到了多方面的挑战,如它要求教师改变原有的落后教学模式,使教学方法更灵活,创新空间更广泛。以音乐这门学科为例,它作为一门艺术类的学科,既抽象又细腻,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深刻感受和领悟音乐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思想内涵,让学生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是音乐教师应该重点研究和思考的一个问题。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实施情境教学,是能够达到上述教学要求的一条重要途径,就以初中音乐为例,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初中音乐情境教学的创设进行描述。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情境;生活式;体验式;问题式
教学情境,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对于音乐学科而言,创设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且有利于学生想象力和审美能力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音乐的无限魅力和活力。那么,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呢?本文就从自身教学经验出发,从以下几方面对问题进行说明和阐述。
一、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创设生活式的教学情境
任何艺术都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音乐也不例外。而且,新课改也强调学科教学要联系生活、社会和学生实际,用生活化的内容去充实课堂。所以,身为一名初中音乐教师,我们不要总是单纯地完成教唱任务,而是在进行音乐知识的教授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即,将音乐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创设一种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和已有的经验中去学习知识、发展能力,而且,这样会拉近学生和知识的距离,让学生愿意、乐于去学习音乐知识,从而在学习效率上得到提高。
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中《军民大生产》这节内容时,上课后,我对学生说道:“同学们,俗话说,艺术源于生活,艺术源于劳动,在20世纪40年代,毛主席提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和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于是在陕甘宁边区内部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军民大生产运动,音乐家张寒晖来到这里被当地军民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深深感染,创作出了《军民大生产》,在这节课之后,你们也可以通过询问一些上了年纪的长辈来了解当时中国人民热火朝天的劳作场面,下面,我们就一起先听一下《军民大生产》这首歌曲,感受一下当时的场面到底是怎样的。”这样,我通过在上课一开始向学生介绍歌曲创作的背景,让学生知道了艺术源于生活、源于劳动,创设了一种生活式的教学情境,拉近了学生和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从而满心愉悦地去学习这首歌曲。
二、开展实践性音乐活动,创设体验式教学情境
当前的初中音乐教学,教师大多是让学生学唱歌曲和欣赏歌曲,这样虽然能让学生学到一些音乐知识和技能,却由于他们缺乏音乐实践,并不能真正地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而初中阶段学生:有着极强的表现欲和表演欲,我们应该在音乐课堂中创设可以让学生进行参与和表演的音乐活动,以此满足他们的表演需求。而且《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所以,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我们不应单纯地向学生教唱歌曲和讲授知识,而是开展实践性音乐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参与,为学生创设一种体验式的教学情境,从而增强音乐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并加深学生对歌曲的认识和理解。
比如,在学习《雪绒花》这首歌曲时,由于它是美国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中的一首歌曲,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它所具有的魅力,在进行了本节课的内容教授之后,我就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项课外实践活动:观看《音乐之声》的电影片段,然后自由结组,对这首歌曲出现时的电影片段进行表演,不同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玛利亚、七个孩子、冯特拉普等,在进行排练之后,课堂上,各个小组进行表演,由我对学生的表演行为进行评价。这样,我通过组织开展这种音乐实践活动,为学生创设了一种体验式教学情境,既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吸引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了这首歌曲的意境美和它所具有的魅力。
三、精心设计课堂疑问,创设问题式教学情境
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是从惊讶和疑问开始的。”的确,对某个问题的兴趣与好奇,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来源。所以,在初中音乐课堂上,我们不要总是平铺直叙地为学生讲解和灌输音乐知识,教给学生唱歌技巧,这样只会让学生觉得音乐学习枯燥无味、呆板无趣,因而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因此,身为一名初中音乐教师,我们应该针对要学习的音乐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为学生创设一种问题式教学情境,从而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强烈好奇心的推动下,对接下来音乐活动的学习进行全身心的投入,从而为我们整节课的音乐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比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中《曲苑寻珍》这一单元时,一上课,我就对学生说道:“同学们,你们记得中央戏剧频道有一档叫做《曲苑杂坛》的节目吗,片头音乐还记得吗?”随后,我给学生播放了片头音乐的音频,这样,一下子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而后,我继续问道:“你们知道这是哪种艺术形式吗?接下来,我会继续为你们播放一首乐曲,你们仔细听,想一想这首乐曲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绪?”这样,我通过向学生提出疑问,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对接下来歌曲的倾听投入了饱满的情绪和热情。
又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中《七子之歌――澳门》这首歌曲时,一上课,我就向学生问道:“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去过澳门,有谁知道澳门的地理位置,并向大家介绍一些澳门的基本情况?”“北邻广东省珠海市,西与珠海市的湾仔和横琴对望,东与香港隔海相望,相距60公里,南临南中国海。”“没错,说得非常准确,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地,但是由于旧中国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它曾经有过一段屈辱的被殖民的历史,你们知道吗?谁能说一下具体的情况?”“清朝时期,中国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签订了中葡北京条约,清政府承认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于是,澳门便从祖国的怀抱中被分离出去,在新中国成立以后,1999年澳门回到祖国怀抱。”“嗯,不错,看来有的学生的历史学得非常好,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澳门的歌曲――《七子之歌――澳门》。”这样,我通过在课堂上向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创设了一种问题式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的学习思维随着我们提出的问题一直运转,从而使学生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进而达到对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深刻感受和领悟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音乐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可以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音乐的魅力。所以,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积极探究和总结各种音乐情境创设策略,并根据具体的音乐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合理的选择与运用,让学生在浓郁的音乐氛围中,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并实现音乐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4.初中生物课堂问题情境的创设论文 篇十四
一、初中生物教学问题情境创设的重要作用
积极创设教学问题情境不仅符合新课改的基本要求,并且也是初中生物教学方式的转变,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优化的关键因素。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能够增强生物教学的现场感以及直觉感,能够激发其学生的思维模式。从新课改发展理念分析,在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之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主要内容,将生物教学的重心放在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学习之上,这样让学生从厌学转变为喜学。此外,在初中生物课堂中以创设情境作为主线,根据生物教材以及教学方法、教学大纲,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触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心理,激发学生潜在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到生物知识的学习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素质。
二、初中生物教学创设教学问题情境的方法
(一)讲述故事,创设教学情境
从整体角度分析,初中生物知识是比较乏味的,并且学生在学习中会比较困难,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之中生物教师需要创设相应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学习“隐性与显性基因”这一课的时候,生物教师可以引入一个小的故事:一位长相特别美丽的女士与一位相貌不好的男士结婚,有人说,如果两人结合,那么生出的孩子会像女士一样美丽、聪明,但是也有人说生出的孩子会像男士一样丑陋。在故事讲完之后,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哪一类人说的话是正确的,这种问题的.设定会激发其学生的兴趣,能够引导学生展开课程内容,并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一般而言,讲述故事的方法适用与比较抽象其枯燥的生物知识之中,这种方法能够让死气沉沉的课堂变得活跃,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教师在选择故事的时候要具备针对性与恰当性,避免学生产生误解。
(二)利用实验,创设教学情节
初中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生物教学之中离不开实验,通常情况下实验能够为学生带来惊奇,能够激发其学生的求知欲望,能够让学生在实验情景之中对问题展开讨论。在初中生物教材之中编排了很多操作实验以及探究性实验,并且还有部分模拟实验与演示实验。如在学习“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纤维学生演示实验,这样一开始就做实验,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能够让写手带着问题进入到下一步学习之中,这样一来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三)利用想象,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比较重,并且具有非常强的想象力,在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的基础上,能够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这样就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其中在学习环境保护的时候,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地球遭受破坏的图画,并且将其作为一个情境进行呈现,让学生展开想象并进行讨论与分析,等到学生讨论片刻之后,生物教师可以问学生如何解决这一现象,那么在想象力的引导下开展对环境知识保护的探索以及学习。
(四)结合实际生活材料,创设情境教学
15.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创设情境策划研究计划 篇十五
1. 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化学理论课教学情境创设
在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中, 教师往往利用板书、模型等方式为学生演示一些教学活动, 因其比较生硬古板所以学生在理解起来非常困难,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 在化学课堂上实现了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 把课堂教学内容和多媒体教学充分融合在一起, 极大的增强了学生的课堂兴趣, 通过教学情境的设定, 使得学生可以直观地观看到教学的整个过程,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普及, 极大地丰富了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 起到了很好地促进作用。
1.1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虚拟情境。在初中化学中, 利用现代技术来创设虚拟的教学情境, 使得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这也是新时代下对教育内容的新要求, 通过现代技术的应用, 使得教学的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 通过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 使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得到提高, 可以使学生直观的看到教学实验的演练, 极大的丰富了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特点。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们的生活已经与电脑技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通过在初中化学课堂上的应用, 使得课堂的内容更加丰富立体, 很多难懂的实验操作, 通过现代技术的演练, 使得学生可以通过大屏幕进行直观的观看, 很多动态化的演示, 极大的弥补了传统的模型教学方式的不足, 而且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和教师进行互动, 可以及时的反馈教学情况, 使得听课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1.2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获取的教学资源来创设教学情境。在初中化学课堂上利用现代技术教学, 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通过现代技术的运用, 把课上所需要的可见准备好, 要通过在各个网站上搜寻信息, 使得课件的内容更加的丰富, 通过一些专业的化学网站的借鉴, 使得课上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通过各种图片、资料、影视的展示, 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可以享受到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带的乐趣, 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娱乐的课堂环境。
2. 基于现代技术的化学实验课教学情境创设
2.l模拟实验情境。初中化学的教学活动, 离不开对化学实验的演示, 由于课堂条件的限制, 很多化学实验在进行演示的过程中, 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 而且一些难度较大的实验, 在课堂上根本无法进行呈现, 随着现代技术的运用, 极大地弥补了传统方式教学实验的弊端。2.1.1 模拟错误的实验操作方法。在以往的教学方法中, 很多化学实验的失败都是由于错误的操作引起的, 特别是在一些常规的实验操作中, 极易出现这种状况, 比如酒精灯的吹熄、稀释稀硫酸等, 在课上进行这些错误实验的演示是存在一定的风险的, 通过现代技术的运用, 可以通过大屏幕的方式把错误实验展示出来, 可以使学生直观的看到错误实验的危害, 近而在具体的实验操作中就会更加注意。2.1.2替代危险性较高的实验。很多化学实验产生的气体都是有毒性的, 不仅对课堂的环境造成了污染, 而且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随着现代技术的运用, 在进行一些危害性较高的实验时, 可以通过大屏幕进行展示, 不仅可以使学生直观的看到实验的演示过程, 而且还降低了实验的危险。
2.2 提升实验教学效果。在初中化学教学中, 往往最受学生欢迎的就是化学实验, 但是由于课堂条件的限制, 使得很多教师都不愿意在课堂上进行实验的展示, 随着现代技术的出现, 教师可以提前做好课件, 把一些有难度的化学实验通过大屏幕展现出来, 不仅可以满足学生对于实验的好奇心, 而且减少了课堂实验的危险性。2.2.1 通过现代技术的利用, 把化学实验和现代技术相结合, 在课堂上为学生创立一种特殊的教学情境, 通过教师的演示、教师的讲解、学生的观看等形式, 使得化学实验的展现变得更加立体, 而且针对一些难懂的地方, 还可以反复为学生进行播放, 极大的弥补了课堂实验的不足, 再加上一些生活经验的运用, 是学生对化学的陌生感降低, 可以通过具体的生活实践来辅助课堂化学的学习, 对于学习成绩的提高, 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2.2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指导学生完成实验课后的知识探究. 化学实验课之后, 学生需要整理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 并逐渐将这些知识进行总结形成结论. 在课后总结的过程中, 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理论指导之外, 还要将实验的影像资料交给学生, 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到的内容. 教材涉及的实验都可以尝试这种方式来完成。需要注意的是, 现代教育技术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创设出模拟实验情境, 提升实验教学的效果, 但是教师只能有的放矢, 不能让技术手段喧宾夺主.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 现代技术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对于提高课堂效率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这也是新课改前提小对于课堂教学的要求, 通过现代技术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 一方面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特点, 另一方面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极大地提高了中学生对于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因此, 在以后的初中化学教学中, 要不断提高对现代技术的运用, 使其更好地为初中化学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周红卫.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成功 (教育) , 2013 (02) .
16.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创设情境策划研究计划 篇十六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问题情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与深入,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立“疑”解“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探究性和创新性,从而全面提高初中生的化学素养。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应遵循的原则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真实性原则: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够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丰富的学习材料和实践机会。真实的问题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稳固、可靠的主体知识,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中,高效完成教学目标。
2.实效性原则:创设的问题情境对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和发展现状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即认为有实效性。具有实效性的问题情境,不仅让我们了解目前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引导学生对新问题的思考,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意识。
3.合理性原则:学生学习的过程,不应只是接受信息的被动过程,更应是在理解、加工信息的基础上,构建知识体系的主动过程。因此,在问题情境的创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度,合理设计问题,使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来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二、如何创设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
(一)借助化学实验演示,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起源于实验又依赖于实验。化学实验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大量的感性认识,能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记忆。对于初次接触化学的学生,对化学存有陌生感甚至忘而生畏,借助一些趣味性的化学实验演示,拉紧学生与化学之间的距离,能够让学生感叹化学世界的丰富奇妙的同时,有效激发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例如:在《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一课中,通过课前的一系列“魔术表演”,瞬间抓住学生眼球和好奇心,将书面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化,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首先表演“魔棒点灯”:教师在酒精灯的灯芯里预先放有少量高锰酸钾,将玻璃棒预先插在盛有浓硫酸的试管里(试管里的浓硫酸不要被学生看出来),表演时将玻璃棒点在灯芯里的高锰酸钾上,即可产生火焰。然后表演“水变“牛奶”,“牛奶”变水”:用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呼出的气体,石灰水变浑,继续吹气,浑浊变清。最后表演“白纸显字”:预先在白纸上用酚酞溶液写好“奇妙化学,源于生活”八个字,晾干呈无色,将稀氨水贮于小型喷雾器内,表演时,将氨水喷在白纸上即可显现出8个红字。通过这样的三个小实验演示,在学生的好奇、兴奋和惊叹的眼神中,教师自豪的告诉学生,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二)借助家庭小实验研究,创设问题情境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验”,相比于教师的反复讲解,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深刻认识、理解与巩固理论知识,起到事倍功半的成效。初中化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必须培养学生积极动手实验的能力。家庭小实验,因其实验材料易得、实验步骤简单和可操作性强等优点,倍受学生青睐。例如,在探究燃烧的条件时,教师可在课程之前布置下家庭作业,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纸杯烧水”的实验并观察实现现象。让学生在家中取一个一次性纸杯,将水倒入纸杯中,将一根点燃的蜡烛置于杯底进行加热。几分钟后,令人惊奇的一幕产生了,纸杯底部逐渐变黑,水开始沸腾起来。吹灭蜡烛,轻轻刮开已经变黑的烧杯底,发现白色的烧杯底完好无损。学生由日常生活经验知道,纸杯是很容易被点燃的,而这里纸杯却能烧开水。这样的意外发现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兴趣,促使学生通过查阅课外书籍或者百度搜索,来寻求答案。通过这一家庭小实验,学生了解“纸杯烧水”的秘密:纸杯的着火点比水的沸点低,加热过程中,纸杯将热量传递给了水,因此水烧开了纸杯却没破。这样的探究过程为燃烧的条件(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即着火点)的学习铺垫良好的实验基础,同时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探究性,让学生切身体会化学实验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增强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三)联系日常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人们的衣食住行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在对初中化学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将化学与日常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课题中引入常见的物质、生活现象和事例,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化学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用发现的眼光探究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促进学生对于化学的探究性学习。例如:在学习溶解度时,学生对于固体溶解度和气体溶解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容易混淆不清。为了让学生有清楚的认识和深刻理解,我拿出一瓶可乐,询问学生:“我是应该轻轻打开瓶盖还是使劲摇晃后再打开?”学生毫不犹豫的回答“轻轻打开”。接着我又问学生:“为什么不能使劲摇晃后再打开呢?”学生们根据实际生活经验说:“使劲摇晃再打开,会冲出大量的泡沫。”然后抛出问题:“为什么没开盖的时候我们看不到泡沫,摇晃后打开会有大量泡沫呢?”到此学生知道可乐为碳酸饮料,饮料内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由此引入气体溶解度的概念:“1体积水中所能溶解气体的体积”,并且很容易理解压强对于气体溶解度的影响“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升高而增大”。
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创设问题情境,使知识问题化、使问题情景化,从而以情入境,达到情境交融,更好的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符潇予.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时代教育,2013(14).
[2]李霞.初中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2012(8).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创设情境策划研究计划】推荐阅读:
浅谈九年级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情境创设11-29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09-17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研究论文09-24
高中化学情境教学研究论文09-14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情境创设06-09
初中高一化学教学计划08-22
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研究07-22
初中英语课堂情境教学的策略研究07-14
初中化学校本研修计划12-17
初中化学课外活动计划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