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含基地班)培养方案

2024-06-15

浙江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含基地班)培养方案(共15篇)

1.浙江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含基地班)培养方案 篇一

◆ 个人资料

姓 名:应届毕业生求职网

年 龄: 23

国 籍: 中国

婚姻状况: 未婚

民 族: 汉族

户口所在: 广州

目前所在: 花都区

联系电话: XXXXXXXXXXX

◆ 求职意向

人才类型: 应届毕业生

应聘职位: 电子工程师/技术员, 测试工程师, 仪器/仪表/计量

工作年限: 0

职 称: 无职称

求职类型: 全职

可到职日期: 一个星期

月薪要求: --3500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深圳,珠海

系团总支

起止年月:-03 ~ 至今

担任职位:

工作描述: 雷锋月 XXX故居清洁活动

亚运会

起止年月:-09 ~ 至今

担任职位: 小组长

工作描述: 2010.广州亚运会花都区志愿者 参加大拇指活动,辅助维护交通秩序

◆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

最高学历: 本科

获得学位:学士

毕业日期: -06

所学专业一: 电子信息工程

◆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良好

粤语水平: 良好

国语水平: 优秀

◆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通过cet-4考试,具备英语读写听说能力, 熟练使用word/excel/powerpoint,掌握网络应用知识;

电子设计工程师初级,熟悉c++ 语言与汇编语言

使用开发板或制作实物所完成课程设计项目:

单片机基于C51的交通灯按键外部中断及流水灯的程序设计

单片机多功能彩灯控制器的.设计

VHDL设计含异步清 0 和同步时钟使能的加法计数器

单片机汽车灯光控制器

汽车导航GPS数据显示程序设计

自主完成毕业设计 防丢失报警器 ;

熟悉并会使用protel软件。

◆ 个人自传

大学四年里,担任了三年的系团总支纪检部干事与班级学习委员,锻炼得到的是独立处理任务的能力,在大二到大四三年担任班级的学习委员期间,努力为班里的同学服务,为老师分担工作,获益良多,责任越大,动力越大,成绩上在班内起到带头作用,拿到过奖学金,也做到了督促班内学习,帮助改善班内学风。在系团总支纪检部担任了三年的干事,大二期间,参与了亚运会志愿者活动,参加大拇指活动,辅助管理交通秩序,与其他人合作完成很多工作,策划能力得到锻炼,与其他人合作参与了系内红歌会,系团总支换届大会等活动的考勤与安全措施,我也是在这里学到了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2.浙江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含基地班)培养方案 篇二

根据信息产业部调查分析, “十二五”期间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预计将以高于经济增速两倍左右的速度快速发展。广东省“十二五”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也包含了电子信息产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必将成为人才需求的热点。由于嘉应学院地处广东省梅州市, 90%生源来自广东省内, 就业统计中95%以上的学生在广东省内就业。因此结合广东省“十二五”规划内容来调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针对“大学生过剩”与“技工严重缺乏”的就业结构型矛盾, 解决问题的核心是教学方法和培养目标的改革。今后, 中国将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突破口, 对教育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 加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1,2]。从国家层面, 本次高校改革调整的对象是1999年大学扩招后“专升本”的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这些高校将率先从培养学术型人才向职业教育转变。嘉应学院于2001年升为本科院校, 在改革院校之列, 应做好规划应对学校即将到来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定位的转型。

2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改革目标

广东省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方向包括了软件和集成电路、数字家庭以及高端消费类电子产品。本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改革应契合产业发展方向, 针对智能家电、智能家居、智能医疗和智能安防领域, 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此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强调与产业的对接, 强化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实现该目标, 需要对目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修订。

3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改革思路

3.1 培养学生的职业定位

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 研究型高校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参加工作后主要从事系统软硬件底层开发。硬件相关工作方面:学生通过传感器、变送器和执行元件等基本原理的学习, 能够从事相关基础元器件的研发工作。软件相关工作方面, 学生通过操作系统、处理器内部体系结构和外围接口电路工作原理的学习, 能够编写硬件的底层接口程序, 从事一些基础的研究工作。高职高专学校培养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 需要熟悉生产设备的工作过程, 能够应用和操作设备生产出合格的产品[3,4]。

应用型高校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层次处于上述两种类型学校学生的中间, 必须要实现差异化培养, 具有自身不同于研究型和高职高专学生的特色, 在产业结构中寻找自己的定位, 这样才能保证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取得优势。应用型高校培养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应该熟悉传感器、变送器和执行元件的工作原理, 了解元器件的性能参数以及影响其工作的因素, 能够根据客户提出的设备的性能指标和不同要求, “选择”传感器、变送器和执行元件, 通过合理的组合连接, 形成生产设备, 或是能够测量某些物理参数的仪器和仪表, 或者是智能家居中的控制系统、安防系统等等。该类型学生主要从事的是系统集成工作。从目前我国产业发展结构来看, 大部分企业还是生产型的, 从事研发的企业和研发方面提供的工作岗位相对较少, 所以对从事底层设备研发的人才需求有限, 而对系统集成人才需求较大。

3.2 工作岗位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 确定嘉应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改革思路。智能化是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必然的趋势。未来的仪器设备会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和算法运行, 脱离人的控制, 具有一定的智能性。基于此, 确定培养的学生的未来的职业定位为智能电子产品设计工程师。广东省电子行业发达, 提供的相关产业岗位较多, 95%以上的学生会在广东省内就业。就业的学生主要从事智能电子产品的设计、调试和安装工作。作为智能电子产品设计工程师, 就业之初可以做为企业研发部门的软件、硬件工程师, 随着相关经验和技术的积累, 以及自己本人的不断努力和学习, 有部分优秀的智能电子产品设计工程师可以成长为产品的项目工程师。如果掌握企业的核心技术, 则可以成为企业的技术负责人, 只要努力, 职业提升空间较大[5]。

3.3 课程模块设置

学生要想在将来能够胜任智能电子产品设计和系统集成工作, 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包括信息采集、数据处理、信号转换变换、总线接口和软件编程等方面的知识。需要学习的模块设置为基础模块、提高模块和产业对接模块。针对学生将来从事的智能电子产品设计工作, 要求学生学习的课程体系如下:基础模块包括了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数字逻辑、信号与系统、传感与检测、数字信号处理、虚拟仪器设计和C语言程序设计。提高模块包括了应用电子设计自动化、嵌入式系统、微机与单片机原理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及应用。产业对接模块含有数据采集与智能仪器、电子产品设计与实践和智能家居等课程。基础模块电子系统工作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的分析方法, 为提高模块的学习打下基础。提高模块中的课程主要学习由8位, 16位和32位处理器内部体系结构和编程方法和系统硬件描述语言, 这些是智能电子产品的核心。而产业对接模块开设的课程主要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满足生产和人民生活需要的智能电子产品系统。

4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框架

4.1 通识教育课程模块

该模块包括国防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语言与技能课、体育和全校性公共任选课, 总计57学分, 1004学时。具体课程为军事理论与训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廉洁修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大学英语I-IV, 含口语与写作) 、大学计算机基础、健康与心理教育、大学语文 (含应用写作)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创业教育、体育 (含选修) , 公共任选课。通过通识教育课程的教授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外语、法律和国学知识, 具有一定的人文情怀, 成为一个道德和人格上成熟的人。

4.2 专业课程教育模块

该模块包括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 (设计) , 总计105学分, 1498学时。其中专业必修课包括学生必须了解的本专业的一些基础知识。其中学科基础课电子类工科学生必须学习的本学科的基础知识, 含30学分, 总计548学时, 主要课程有:大学物理及实验、高等数学、工程数学、概率论与随机过程、工程制图与Auto CAD、电子工艺训练、电路分析基础、电路分析基础实验。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 是本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的基础课程组合, 通过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学生可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含18学分, 总计287学时, 主要课程有:C语言程序设计、数字电路与数字逻辑、数字电路与数字逻辑实验、通信电子线路、模拟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及见习。专业课程组合则是本专业的一些较为重要的课, 按照不同专业方向开设不同的专业课, 总计13学分, 204学时。智能电子系统方向主要专业课程有智能电子系统方向、信号与系统、微机与单片机原理、嵌入式系统。专业选修课是本专业的一些特色课程, 包括专业限选课18学分, 289学时, 课程主要课程有:数据采集与智能仪器、数字信号处理原理及技术、传感与检测、电子产品设计与实践、虚拟仪器设计与应用。专业任选课10学分, 170学时, 主要课程有计算机网络、印刷电路板设计、Matlab程序设计、电子设计自动化、智能家居系统设计等。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最为重要的环节, 需要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设计符合生产实际的能够实现一定功能的智能电子系统。毕业实习是学生毕业前进行的直接参与企业生产实践的活动, 相当于入职前的岗前培训, 均为8学分, 8学时。

4.3 职业教育模块

该模块均为选修课程, 包括心理学2学分, 32学时;教育学2学分, 32学时;教师职业技能2学分, 32学时;教育实习4学分, 4周。学生可以在修完此模块后申请教师资格证, 扩大就业面, 从而拓宽就业途径。

5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改革内容

5.1 调整专业方向, 强调产业对接

紧密结合广东省十二五规划中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内容和专业的发展方向, 根据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 将专业方向调整为智能电子系统方向。为实现专业调整和改革的最后一公里, 最终摆脱学生所学知识与到企业工作后所需能力相脱节的现状, 开设与企业生产实际相近的课程, 如数据采集与智能仪器、电子产品设计与实践和智能家居等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 真正做到与企业生产实际的对接, 让学生到企业工作后可以尽快进入角色, 找到自己在企业的一席之地。

5.2 突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的核心地位

针对学生到企业工作后主要从事智能电子系统设计相关技术的工作, 专业基础课中的核心课程设置为:数字电路与数字逻辑、通信电子线路、模拟电子技术、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及见习、C语言程序设计。专业方向课中的核心课程设置为:数据采集与智能仪器、数字信号处理原理及技术、传感与检测、电子产品设计与实践、虚拟仪器设计与应用、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及见习。强化学生在智能电子系统设计方面的专业技术知识, 为学生将来在本行业从事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在此基础上, 能够有较大程度的职业上升空间, 使开设的专业课程更有利于学生将来在专业技术方面的成长和发展。由于专业选修方向的调整, 增加了相应课程, 如数据采集与智能仪器、电子产品设计与实践和智能家居系统设计。删除了理论性较强的相应课程, 如信息论基础和数字图像处理。

5.3 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根据应用型本科教学工作面临的形势和特点, 提出加强和改进实践教学工作的几项措施:一是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鼓励教师从事实践教学工作;二是推进科学研究与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 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三是加大经费投入, 通过优化、整合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工程训练中心等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四是推进产学研合作, 建设好大学生实习和实践基地;五是实施好卓越工程师计划, 培养和造就高层次工程型人才。实践教学是学校进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是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和互相促进的重要方面。

6 结语

契合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规划, 围绕地方院校应用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响应国家关于专业培养目标转型的号召, 针对广东省对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人才的需求, 确定产业对接和强化学生就业能力的专业改革目标, 在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改革。改革后的培养方案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使专业发展方向更加明确, 专业特色更加突出, 使本专业的发展符合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要求。

摘要:依托广东省本科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 围绕地方院校应用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针对广东省对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人才的需求, 对嘉应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改革后的培养方案明确专业发展方向, 突出专业特色, 使本专业的发展符合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要求, 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培养方案,应用型,地方院校

参考文献

[1]李松松, 郭显久, 曹立杰, 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22) :51-52.

[2]赵明富, 罗彬彬, 胡新宇, 等.培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武汉大学学报 (理学版) , 2012, 58 (s2) :25-31.

[3]蒋胜永, 杨慧瑛, 刘世荣.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的实践探索—以绍兴文理学院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 2011 (10) :30-32.

3.浙江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含基地班)培养方案 篇三

关键词:电子信息类专业;工程素养;培养模式

随着近年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工程素养作为目前电子信息类专业培养规格中的核心指标之一,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高等教育者的关注,尤其是地方性本科学校正在接受更加严峻的挑战,且很多国家都将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虽然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学生的培养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由于多種原因,学生的工程素养培养大打折扣,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学生的就业压力也日益加大。本文结合当前实际,探讨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工程素养培养模式的科学合理构建,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迎合社会发展需求,为尽快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工程素养的定义

众所周知,工程素质是工科学生最重要、最基本的素质之一,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有良好的数学、自然科学和相应的人文科学知识基础;有比较扎实和比较宽广的技术学科基础;接受过必要的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的训练;有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主任沈伯弘先生曾结合清华大学、上海交大及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的培养模式,明确指出了当代大学生应具有的工程素质的基本涵义:是在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设计与创新能力、初步的研发能力,能适应新世纪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一种综合体现。因此,工程素养就是一个工程师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一定的工程实践训练、严格有素的工程意识和工程习惯及综合的工程能力。

二、学生工程素养薄弱的原因分析

1.对工程素养的认识不够全面

很多人对其根本涵义的理解仍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误解,认为只是基本技能的综合训练,而忽视了其核心的设计与创新内容,或把设计与创新和工程素质割裂开来,也没有包含工程意识和工程习惯等内容。这就无法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对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的创造性人才的要求。

2.工程素养培养模式较单一

现行的工科教育模式本身也具有严重的弊端,主要是专业面过窄过细,在培养方式上,重专业轻基础、重知识轻能力、重技术轻素质,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在很窄的专业范围内发挥作用,缺乏对知识和技术的综合、重组和创新能力。在培养过程中,教学的相对独立始终是一个通病,教学缺乏实用性和时代性,尤其是实践环节,设计和创新成分少,只停留在实验教学的层面,且现有的校外实践过于形式化,起不到实际作用。

3.任课教师的工程素养不足

当前,高校很多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自身的知识结构多为理论知识,很少接受工程训练,也缺乏工程实践经验。教学过程中,只从书本到书本的教师很难说能帮助学生建立更多的工程概念,且对学术前沿较少涉及,无法激发学生的工程兴趣。

4.培养工程素养的工程氛围较淡

一方面,课堂授课内容多为理论教学,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较少,参与面也不广;另一方面,学校的实验室并未最大限度地对学生开放,更没有单独的学生创新实验室。

三、工程素养培养体系的构建

1.以卓越工程师计划为契机,建设高水平工程型师资队伍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期待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高校可以行业企业对人才的标准与要求为导向,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教育部陆续公布了两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名单。然而,学校的师资队伍并不符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需求,这就要求学校人事部门建设高水平工程型师资队伍,优先聘用有工程经历的优秀教师,鼓励企业专家参与高校教学任务,并创造条件鼓励校内教师到企业工作;同时,改革工程型教师的评聘与考核制度,将对他们的评聘与考核从侧重评价理论研究和发表论文,转向评价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等方面。

2.以加强教学改革为中心,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

学校教务部门应主要从课程体系、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和实验教学环节以及课程设计等方面进行改革。学校教务部门引入“以科学方法论为主线”的新课程体系,包括科学方法论、人文科学基础、自然科学基础、主修专业课,增加了“唯物辩证法”“科学方法论”等类似课程。一方面,在制订专业计划时给予统筹安排,将对学生工程素养的培养列入任课教师的教学任务,配套建设强化工程概念的新教材。另一方面,教师也应意识到对学生进行工程素养教育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自觉实践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让学生充分地了解将来可能会从事的职业,同时,向他们多传授课本以外的专业知识。实验教学按照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三个层次的拓展能力和素质训练计划进行:大学一、二年级强化基础;三年级培养专项技能与工程实践;四年级训练综合能力,增加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内容比重,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在感兴趣的研究领域做探索。课程设计要求学生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

3.以“产学研”联合培养为抓手,多渠道推进工程素养培养

“产学研”结合要求高校从学校内部培养走向开放和多元的校企合作培养,教育部和行业部门都在积极促成此事。这一合作培养模式可以多样化,合作可以全方位,共商人才培养方案、共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创教学实验室、共施培养过程、共督培养质量。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优势,提供各自的条件,互为补充,共同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如,与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提供生产管理的真实氛围,社会交往情景和职业情景,可以促进教学相长,提高学生从事和胜任职业岗位的能力,在学以致用中进步和成长。

4.以职业指导体系为主线,增强学生的工程思想、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当前的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由于任课教师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匮乏,多数停留在职业规划理论的教学上。而建立一套职业指导内容体系,对于树立学生工程思想有重要作用。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注重专业教育,了解专业培养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以及专业可覆盖的一些职业,将来可能会从事的职业,这些职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结构要求以及发展前景。如,电子工程师、软件工程师等。同时,告诉他们这些职业的工作内容,将来还有可能遇到的挑战等。对于大二学生,要根据专业要求及其人生规划、职业规划,培养其职业素质。深入专业学习,探索专业发展方向,了解外部工程环境,营造一个工程环境,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如,介绍与本专业相关的公司、新闻、著名人物等,同时,让学生了解电子设计大赛、程序设计大赛、挑战杯、数学建模等相关大赛,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投身其中。对于大三学生,提升專业素质,明确就业方向,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师的课题研究中,引导学生实地参观学习,开展职业角色模拟演练等。对于大四学生,引导学生到生产单位实习,把前期积累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习过程中,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提升工程素养。

总而言之,构建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工程素养培养模需要具备较丰富工程经验的教师、教务部门的统筹安排、社会工程企业单位的支持、学生的自觉配合和积极参与,各个环节紧密相扣,缺一不可。

注:本研究是2011年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高等教育调研及政策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1GJB024.

作者简介:

叶玉娣,女,江西龙南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参考文献:

[1]蒋冬初,何飞,舒辉球.基于专业个性的地方高校电子信息专业工程素质的培养.高教论坛,2009(12):28.

[2]仝美娟,同志学,郭瑞峰.如何提高学生工程素养及综合能力:机械设计教学方法探讨.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0(5):62.

[3]陈华丽,程耕国.电子信息类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中国电力教育,2011(4).

[4]孙宇坤.浅谈如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消费导刊,2009(1):153.

4.浙江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含基地班)培养方案 篇四

电子学衍生于对电力的研究和应用,是工程学和应用物理学的领域。电力涉及力的产生,传输与使用金属导体。电子学利用电子不同的运动方式及通过供气材料,如硅与锗等半导体,其他设备如太阳能电池,LED,微波激射器,激光及微波管等实现。电子学应用于包括广播、雷达、电视、卫星系统传输,导航辅助设备系统,控制系统,空间探测设备,微型设备如电子表,许多电气设备和电脑等方面。

1.电子学的开端

电子学的历史始于20世纪,包括三个关键元素:真空管,晶体管和集成电路。

19世纪早期是理论和发明取得重大发展的时代。发现了红外线和紫外线。道尔顿在1808年提出了原子理论。在1840年之前就发现了热电效应、电解效应和光电效应。20年之间相继产生了工作在低压下的放电管,辉光放电,新型电池及早期的扩音器。因此,在1800—1875年之间,发现了基本的物理现象,电话,留声机,麦克风及扬声器等在实际应用中达到了极致。至于19世纪末期,无线电报,磁记录,阴极射线示波器等都被发明了。

20世纪早期也见证了现代电子技术的开端。1880年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灯成为现代电子领域的历史先驱者。他发现有微弱的电流从加热的灯丝流向真空管内附着的金属板。这就是众所周知的“爱迪生效应”。如果使用了一个非电器的热源,注意到电池仅是必要的用来加热灯丝使电子移动。1904年,约翰利用爱迪生效应发明了二极管,李.德.佛列思特紧接着在1906年发明了三极管。这些真空管设备使电子能源控制的放大及传输成为可能。20世纪初真空管的引入使现代电子学快速成长。采用真空管让信号的控制成为可能,这是早期的电报电话电路不可能实现的,也是早期用高压电火花产生无线电波的发射机所不能实现的。

电子管首先应用于无线通信。Guglielmo Marconi于1896年开辟了无线电报的发展,于1901年实现了远距离广播交流。早期的收音机包括了无线电报(摩尔斯电码信号传输)或收音机电话(语音留言)。所有基于二极管和快速的发展都归功于一战期间军队的武力交流。早期的无线电广播发射机,电报机和电话利用高电压火花来产生电波和声音。真空管放大微弱的音频信号,并将这些信号叠加在无线电波上。1918年,EdwinArmstrong发明了超外差接收机,它可以在众多信号或信源中选择,还可接收远距离信号。于是无线广播在1920年得到空前发展。1920年至1935年只有调幅被使用,而Armstrong于1935年发明了调频。

一战通过电阻和电容等元件推动了无线传播的发展。1920年,匹兹堡的KDKA广播首先预定了Westinghouse Corp的无线广播。1925年,贝尔实验室发明了一台用电来记录声音的设备。但是,二战对于元件的发展却有惊人的效果,因为战争将要面临全世界各地的气候。

也许二战之前最重要的发明之一是雷达。雷达是由一组英国科学家研究无线电波反射的产物。雷达是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的首字母缩略词。通过无线电微波的回音来测量一个物体的距离及方向。它用于航空、船侦查、核武器控制、导航及其他形式的监控。由于战争,电路学,视频,脉冲技术及微波传送被改进并快速地被电视产业接受。1950年中期,电视已经超越广播被用于家庭使用及娱乐。

二战后,电子管用来开发第一台电脑,但是由于它们的元件大小变得不实际。1946年印制电路开始应用于微型管。1947年,贝尔实验室的一组工程师发明了晶体管。因此,John Bardeen,Walter Brattain,Willian Shockley获得了诺贝尔奖,但是很少人可以预知到晶体管可以多么快速,激烈地改变着世界。晶体管的功能与真空管相似,但尺寸小,重量轻,功耗低,工作更为可靠。它由金属电极和半导体材料构成,成本较低。

Geoffrey W.A.Dummer于1952年提出集成电路的概念,他是工作在皇室雷达机构的电子专家。在整个20世纪50年代,晶体管是大量生产的单一晶片及分立元件。总的半导体电路迈出了简单的一小步,它把晶体管和二极管(有源器件)和电容、电阻(电阻器件)组成在一个简单的晶片上。半导体工业和非集成电路同时在德州仪器及费尔柴尔德半导体公司形成。到1961年,一定数量的企业全面生产集成电路,并且为了从多方面适应这种技术,快速改变设备设计。双极型晶体管与集成电路先被设计出来。紧接着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设计出模拟型IC,LSI,VLSI。VLSI包含了成千的元件,通过通断开关或在一个简单的晶片上两者之间的门极。集成电路使微型计算机,医疗设备,摄像机及其他交谈工具成为可能的例子。

1、数字逻辑电路简史

1835年,Joseph Henry发明了电子机械类的继电器。继电器是在小电流流经继电器线圈可关闭触点和允许更大电流流过电路的一个设备。它在数字逻辑电路中是很普通的一个器件。1845年,George Boole开发了数字逻辑电

路设计的基本数学理论。直到1937年Claude Shannon,一位MIT的电机工程师才注意到布尔代数适用于中转和开关电路。他作为硕士论文主题写的“中转和开关电路的典型分析”,随后得到出版。它的意义在于Claude Shannon被认为是实际数字电路设计理论的奠基者。Shannon使用他的逻辑设计思路举了许多例子,如:一个电子号码锁,累加器,表决器,可以找到因子及质数的电路。(他建议,中转逻辑每秒运行5操作,会比数学家花20年完成的更加准确和快速。他强调他的设备花2个月可以完成相同的工作量。)

1947年,Bardeen,Braittain,Shockley在贝尔实验室发明了晶体管。它作用于固态开关,使之比继电器更快速、可靠。这促使更大型,更有用的电脑生成。1985年,Jack Kilby和Robert Noyce发明了集成电路使得更多,成本更低的数字电路合成在一块更小的板上。这些应用于重量是一个重要因素的太空项目中。1969年,Dick Morley发明了首个PLC,the MODICOM Model 84.PLC是为了符合制造商更广泛,更有利地应用而设计的。这些设备已经在生产领域代替了可控继电器。1971年,Robert Noyce and Gordon Moore发明了“在一个晶片上的电脑”。它的每秒60000操作比Shannon的逻辑继电器元件的每秒5操作多很多。集成电路和微处理器的改进增强了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功能。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AllenBradley使用集成电路和微处理器制造了PLC1-PLC5一系列的PLC.1980年,IBM开始生产IBM PC机使得计算机对于每个人都是普遍的。PC机对于PLC项目及数字逻辑电路的计算,分析相当有用。除了电脑和PLC外,数字集成电路还被应用于电路,其他移动设备,汽车,医疗设备,安全系统,家用设备,能源设备和HDTV中。

2、新发展

集成电路的发展已经变革了通信,信息处理,战争及计算。集成电路在提高速度及可靠性的同时,减小了元件大小,降低了制造成本。数字化更进一步减小大小,提高速度,降低成本。

磁共振成像,一种利用核磁共振理论生成身体图像的医疗诊断技术。MRI, 作为一种通用的,强大的,灵活的工具,可以透过身体的任何部位成像,包括的器官有心脏,肺,动脉血管,静脉,从各个角度和方向,而不借助外科的探尝穿到身体的某个部位。这些图像从基本的生物医学和人体解剖学为诊断提供很大帮助。

MRI是可能的在人体内部,因为身体内充满小生物磁体,氢原子的核心,质子是最丰富和易感知的。MRI利用质子随机分布的原理,而质子拥有大量的磁场能量。一旦病人被放于圆柱形的磁铁内,诊断过程分3个步骤。首先,MRI在身体内创造一个稳定的磁场,通过将身体放置在比地球磁场强30000次的平稳磁场内。接着,MRI利用无线电波激发身体内部稳定磁场质子静态方向。下一步停止无线电波,观察身体在选定频率内放射出的电磁波,放射出的信号被用于重组人体内部图像。

CAT扫描或计算轴切片成像,是利用X射线和计算机来产生人体三维图像的医疗技术。

CT扫描器包括X射线源,发出X射线;X射线检测仪,显示撞击在表面许多部位的X射线数和一台计算机。发射源和检测仪在扫描器环内相互对应安装好,以便它们可以沿扫描器边缘旋转。从X射线源发出的光点穿过人的身体并被另一边的检测仪记录。由于发射源和检测仪沿着病人360°旋转,因此从许多角度记录X射线散发。最终的数据被送到电脑,其翻译信息并把它转化成截面影像展现在视镜上。

CT和MRI被用于更好地治疗内部问题通过增加诊断图像。

现在的研究用来提高速度,减小大小,提高性能。已经发明了在一个简单的薄片上包含几十万元件的VLSI电路。使用运转在靠近绝对零度的约瑟夫森效应的超导回路将代替非常高速的计算机。

4.一些著名的电子专家

安培(1775-1836)

他是以他在电动力学方面的重大贡献而出名的法国科学家。安培是莱孔城市的公务员的儿子,他出生在莱孔附近的Pole...。电流的单位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叫安培。他的电动力学的理论和他对电学和磁学间的观点在….和…里出版。安培发明了无定向磁针,使得现代无定向电流器制造变成可能。他是第一个发现两根带有电流的导体,同向相互吸引,反向是相互排斥。

奥尔格.斯.欧姆(1787-1854)

他是以他在电流方面的研究而出名的德国物理学家。他出生在埃兰根,在埃兰根大学读书。1833到1849年,他是纽伦堡理工学院的董事,1852年到他死这段期间内,他是慕尼黑大学的实验物理学教授。他对电流,电动势,还有电阻之间关系构成的公式,就是出名的欧姆定律。它是以电流为基础的。为了纪念他,电阻的单位是以他的名

字命名的,叫欧姆。

基尔霍夫(1824-1887)

他是一位出生在加里宁格勒,在加里宁格勒大学读书的德国物理学家。他是布雷斯,海德尔堡,柏林大学的物理教授。基尔霍夫和德国化学家Robert发明了现代的用于化学分析的分光镜。1860年两位科学家通过光谱分析发现了元素铯和铷。基尔霍夫完成了关于铷的热传递和两种假设的重要调查报告,是现在的著名的基尔霍夫的定理,包含电路中的电流分布。

马可尼(1874-1937)

他是意大利亚电子工程师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他是以第一个实践无线电广播信号系统的发明者而出名。他出生在博洛尼亚,在博洛尼亚大学读书。早在1890年得时候他就对无线电报感兴趣,1985年他发明了一个装置,这个装置通过定向天线可以成功的向几公里发送信号。在大不列颠申请他的系统专利后,1987年在英格兰成立了马可尼无线电报公司。1899年在英国和法国间的英吉利海峡建立通信。1901年他的通信信号跨过了在英国康沃尔的波特兰和纽芬兰的圣约翰之间大西洋。他的系统很快的被英国和法国的海军采用。1907年横渡大西洋的无线电报服务得到很大的提高,被公众使用。马可尼获得许多国家的荣誉和受到了德国物理学家Karl迎接。1909年他的无线电报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负责意大利亚的无线服务和发现了一个通信秘密,就是用短波进行传输。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在尝试用短波和微波进行传输。

麦克斯韦(1831-1879)

他是一位以光和电磁波之间关系的工作而出名的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现了光是由电磁波组成的,并且建立了气体分子运动论。这个理论解释了气体分子运动和气体温度和其他特性之间的关系。他显示了由许多例子组成的土星的光环,证明了色彩视觉调整原则。麦克斯韦在英格兰的爱丁堡出生。1841年到1847年当他进入爱丁堡大学的时候,在爱丁堡学院受过教育。1950年在剑桥大学继续读书,在1954年拿到了数学系的学士学位。1856年在阿伯丁他成为了歇尔学院自然哲学教授。1860年他搬到英国,并成为了伦敦国王学院的自然哲学和天文学的教授。1865年在他父亲死后,麦克斯韦回到他英格兰的家里并投身于他的研究中。1871年他移到剑桥,在那里他成为第一个应用物理学教授并建立了卡文迪什实验室。这个实验室在1874年开放。麦克斯韦继续他的职业,直到1879年病魔迫使他退休。

赫兹(1887-1975)

他是德国物理学家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出生在汉堡,在哥廷根…大学受过教育。赫兹和美国物理学家James Frank研究了原子里电子的撞击作用。这些研究结果第一次证明了德国物理学家Max的量子论。赫兹和Frank在1925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当他在柏林成为了西门子研究实验室的董事的时候,赫兹从1925年到1927年在哈雷大学和1928年到1935年在柏林工学院期间担任实验物理学教授。1945年他去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USSR继续他的原子研究工作,1951年他获得了史达林奖。

法拉第(1791-1867)

他是以电磁感应和电解定律二出名的英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他是1791年9月22号在萨里都的纽英顿出生的。他是一个铁匠的儿子也很少受过正规的教育,在英国给装订商当学徒的时候,他度过关于科学方面和电力实验的书。1812年他参加一系列关于英国化学家Davy的演讲,并转递他看的这些演讲的笔记和一些雇佣的请求给Davy。Davy雇佣法拉第,让他皇家机构的化学实验室做助理,在1813年让法拉第和他一起推广欧洲的旅游。1824年法拉第被选到去皇家学会,在接下来的一年他被任命为皇家机构实验室的董事。1833年他接替Davy成为一名化学机构的教授。两年后他每年有300英镑的津贴。法拉第获得了许多的荣誉,包括皇家学会的皇家和拉姆福德奖杯。他也可以有学会的任期,但他谢绝了这个荣誉。他于1867年8月25号在萨里都汉普顿宫逝去。

布劳斯(1850-1918)

5.浙江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含基地班)培养方案 篇五

西方有一句谚语说: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到哪儿去,那通常你哪儿也去不了.”如果你有梦想,你就能完成梦想”,朝你的梦想去努力,虽然努力规划的结果不见得尽如人意,但我们可以过一个比较快乐,贴近本性的人生,当死亡来临时,我们或许可以说:”我死而无憾了”,那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意义就明显了.时间匆匆,大一已成为过去式,懵懂,无知,那些日子”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是堕落,颓废,这不是大学生,这不配是大学生,这是在荒废生命,不能再这样下去。曾经看过美国成功大师安东尼罗宾斯提出的一个万能成功公式:成功=明确目标 详细计划 马上行动 检查修正 坚持到底。这明显道出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昨天是今天的原因,明天是今天的结果,生活需要目标,生命需要中心,生涯需要规划。一个好的规划书出现是后大学生活的动力,也将决定个人的发展.

目标设立

.短、中期目标:拿到国家励志奖学金,成为一个有较经验的电子专业工作人员

长期目标:成为一家大公司的首席电子工程师

个人分析

ISTJ 性格特点: “沉静内敛,传统、谨小甚微,天生不喜欢显露,即使是面临危机和成功之时,也显得很平静。但是在你冷静的外表之下,内心也许正经历着有强烈的反应。 可靠而值得信赖,有责任感,是严肃的、有责任心并且是通情达理的人。你总是显得责无旁贷、坚定不变、一旦着手自己的行动时,就很难转变会一直坚持下去。 讲求实际,注重事实。喜欢陈述和聆听确实、清晰的事物,对于细节有很强的记忆和判断。在做决定的时候,重视和利用符合逻辑、客观的分析,倾向于参照准确的事实和自己过去的经历。 能够合理地去决定应做的事情,而且坚定不移地把它完成,不会因外界事物而分散精神。不论在工作上,家庭上或者生活上都以做事有次序、有条理为乐。你很重视传统惯例或者一些原则,对于那些不是如此做事的人则很不耐烦。”

自己属于那种偏内向但正在往外向发展的人,动手能力较好,曾做过修电路拉家庭电路的兼职,在家常修理各种电器,做过服务员,当个厂工做一线员工,也做过建筑工人.学习的专业是电子信息工程,个人兴趣很广泛,也很爱热闹,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从事电子工程方面的工作,我有很大的兴趣,是我的爱好,性格测试中,我是一个讲实际的现实的人,同时作为一个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工科生,挺适合电子工程师方面的工作。

环境分析

职业认知。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现在,电子信息工程已经涵盖了社会的诸多方面,像电话交换局里怎么处理各种电话信号,手机是怎样传递我们的声音甚至图像的,我们周围的网络怎样传递数据,甚至信息化时代军队的信息传递中如何保密等都要涉及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技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认识这些东西,并能够应用更先进的技术进行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

前景。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各行业大都需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而且薪金较高。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应用开发以及技术管理等。

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据推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此类人才仍将供不应求。 据调查,现阶段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人才的需要量十分巨大,“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对缓解当前该类人才的供需矛盾是非常必要的。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已经成为信息社会人才需求的热点。 电子信息产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

是未来的发展重点之一,未来展望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

压力。据教育部(微博)网站消息,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上表示,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699万人,比去年增加1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就业工作已进入关键时期。高校毕业生的有效用人需求呈下降趋势。据2月初对近500家用人单位的统计,这些单位20计划招聘岗位数同比平均降幅约为15%。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下行风险不断加大,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就业总量压力持续加大,就业形势将非常严峻,绝不亚于、金融危机时期,现就年就业形势简要分析如下。

一、 2013年招聘大学生计划和就业需求岗位明显减少。众所周知。持续的欧债危机、美债危机等导致全球经济低迷,很多外企的全球市场不好,经济增长速度持续放缓,企业招聘量自然缩水。由于高校扩招和教育产业化政策推行,大学生人数的增幅远远超过经济增长所需要的人才增长,2013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规模达 700万。截止9月底数据统计,今年企业校园招聘计划总量和招聘岗位数量仅为去年的80%左右。

二、企业对人才招聘的质量把控上更加严格。往年企业大量 发布招聘,是因为企业在发展期需要大量的人员补给,企业也认为一些急需的人才可以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培养的,这也为一部分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解决了就业的问题。然而但当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企业普遍实行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的财务战略,一方面人力资源的补给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也大幅减少,招聘时会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更加优中选优。

全球金融危机,就业依然严峻,但电子工程师的前途还是很好的。有优势也有压力,从长远的角度来看,选择做电子工程师,是个不错的选择。

目标分解与目标组合

目标分解:第一个目标是拿到国家励志奖学金,第二个目标是通过几年的实践努力,成为一个有较经验的电子专业工作人员.

第一个目标又可以分解为专业课程成绩目标和选修课程成绩目标,接下来又可以把课程成绩目标分阶段为第一学期,第二学期成绩目标,同时又要分为各科目的目标……

第二个目标在又可以分解为接触社会,接触企业,实习,在实习方面讲究实习的方法 .先学做人,再学做事。不忙就多找些专业书来看,特别是可以结合工作的实际找些书来看。不但可以掌握相关工作的知识,还可以比较自己单位制度、流程的合理及不足的地方,给自己今后的工作或向领导提合理化建议打基础。

目标组合:学习好专业课程是拿奖学金的前提,学习好专业课程*(第一目标)对职业目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前两个目标的实现对长期目标的实现也是很大促进的.长期目标的实现要对前面目标的坚持不懈。对长期目标的实现,技术是很重要的,但还得不断的学习。

工作中想学东西得注意。1、你和公司员工的关系一定要搞好,这是你要学的人际关系的第一步; 2、首先不要换岗位,最好是把现在中国岗位的一些工作内容掌握了以后再换; 3、了解你同事的工作内容,不懂的可以让他们多告诉你; 4、学习公司的整个运作模式,对你以后有好处; 5、不断的学习。

6.浙江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含基地班)培养方案 篇六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文化修养,电工与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息处理、计算机硬软件和网络技术、电力工程和电气信息技术等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扎实,受到系统的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能力训练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控制、计算机技术等方面较宽广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本专业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学生受到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解决电气工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电子技术、信号处理与系统分析、自动控制理论、微机原理与应用、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机学、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配电网自动化、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基础(C语言)、数

据库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网络控制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电力拖动与控制系统、检测与传感技术、电器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等。

毕业去向:学生毕业后适合到科研院所、技术公司、企事业单位从事电气及自动化系统、信息处理系统、电力系统、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网络通信与监控、电力电子与电器产品的科研开发与设计生产工作。

2.自动化

培养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科学研究能力,具有自动化工程及相关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国民经济、国防和科研部门的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力电子技术、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现代集成制造等领域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自动检测与仪表、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较好的工程实践基本训练,具有系统分析、设计、开发与研究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网络与系统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自动控制元件、检测与转换技术、电磁场、创新认知与实践、计算机控制系统、电力电子技术、运动控制系统、工业过程控制、控制系统设计、核电站设备与电气系统、核电站运行与控制、船舶控制原理、船舶控制装置与系统等。

毕业去向:学生毕业后主要就业去向是航海、造船、航空、航天及各种含自动化、计算机技术领域的研究设计和生产单位,就业面极宽。

3.电子信息工程

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电子与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学能力,能从事通信、信息处理、航空电子、计算机等民用军用先进电子系统设计,以及大系统综合自动化测试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是一个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较宽口径专业。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

1.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适应电子和信息

2.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具备分析和设计电子设备的基

3.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般方法,具有设计、集成、4.了解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5.了解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要课程: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电子线路、脉冲数字电路、高频电子线路、电磁场与电磁波、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通信导航与雷达、飞行控制系统、现代航空仪表系统、航空计算机系统、自动测试系统、飞机电子系统与维修、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与应用等。

毕业去向:毕业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就业方向主要分布在民航系统的民航公司、机场当局、民航维修企业、外企及IT类高科技企业和航空、航天等行业的研究所、国有大型企业。从事电子设备与系统(特别是航空电子系统)设计、开发和应用研究,电子系统故障诊断及自动化检测,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以及相关领域的技术管理工作。

7.浙江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含基地班)培养方案 篇七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 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发展离不开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支持。探索和研究跨专业、跨学科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 对于提高我国行业发展水平, 缩短和国外高校的差距, 以及培养新世纪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都有重要的意义。

2 人才培养模式

要从根本上解决创新人才培养不力的问题, 必须从制度改革和理念革新入手, 摒弃传统单一的学科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 积极探索有利于跨学科应用人才培养的教育制度和教学方式。下面主要从研究方向、课程体系和教师队伍建设三个方面描述。

2.1 研究方向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教学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通信工程和电子技术两个方面, 对于通信工程方向的课程, 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理论和技术应用手段, 但对于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相关的研究却不够深入;对于电子技术方向的课程, 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软件开发和设计能力, 但对于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和系统前端开发应用的研究少有涉及。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解决如何整合计算机和通信工程、电子技术研究课程内容, 形成独特教育理念、价值取向和教学体系, 找到一条兼顾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康庄大道。

2.2 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建设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跨学科人才培养的重要体现, 课程内容设置要注重知识面拓展和交叉研究, 不能忽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课程体系要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 建设有专业特色和跨学科性质的专业课程群、选修课和辅助实践课程。这些课程要涵盖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艺术设计和工程设计等多个学科的专业知识,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规划研究方向和课程内容, 在掌握一个领域知识的基础上还能学到其他领域的知识内容, 符合跨学科应用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2.3 教师队伍建设

黑龙江财经学院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提出了学科交叉和校企互补的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方案。该方案旨在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梯队明显的专业教师队伍, 以培养中青年骨干学科带头人为重点, 遵循创新、高校和精干的原则, 通过校内选拔、引进补充和重点培养方式, 建立健全优秀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有效机制。本着建设一支素质良好、富有活力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复合型教师队伍的理念, 黑龙江财经学院选择优秀青年教师到国内的优秀教育培训机构和知名企业进行技能学习和实践培训, 对现有教师分批分期进行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短期培训, 鼓励和资助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研究。

3 教学实践

3.1 教学体系建设

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包含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内容, 这两部分的课程设置都遵循跨学科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理念, 对提高专业课程教学效果起到了关键作用。课程设置采用模块化和学科交叉的体系结构, 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实现层次化, 对学生的基本技能、设计能力和工程文化素养进行循序渐进地训练, 最大化地体现学科交叉和综合应用的教学理念。

3.2 教学环境建设

教学环境是保障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 学院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对校内外实践环节进行了改革建设, 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

3.2.1 校内实验基地

借助多年来对教学基础设施的大力度投入, 经过整合改善的数字媒体实验室和教学设备已经十分完备。目前学校拥有先进的单片机与控制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单片机与控制实验室、嵌入式 (ARM) 开发实验室等多个校内实验基地。还购置了上述实验室所需的专业配套设备、图书资料和管理软件, 各实验室还结合课程需要开发了多媒体教学资源共享库, 为校内师生获取教学资源提供了方便。

3.2.2 校外实习基地

为提高任课教师和毕业生的数字媒体应用能力, 学院采用校企联合的方式来构建校外实习基地。目前已和国内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这些公司为师生提供了第一线的应用实践环境, 为开展跨学科的应用实践教学提供了保障。

3.3 教学方法改革

根据行业特征, 学院建立了“宽知识, 重实践;理论够用, 能力够强”为取向的教学方法改革方案, 重点突出实践教学的作用, 提出了以参与式、启发式、讨论式等互动模式为主的教学方法体系。这些教学方式方法的引入, 极大地丰富了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内容, 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论文从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意义出发, 从研究方向、课程体系和教师队伍建设几个方面描述了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内容, 最后介绍如何实施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跨学科,人才培养策略

参考文献

[1]龚理专, 章兢.交叉型人才培养的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 2008 (10) :38-40.

8.浙江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含基地班)培养方案 篇八

摘要:以齐鲁理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为例,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要求出发,分析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内涵,构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并详细阐述课程体系设置、实践教学实施的方案和措施,确保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培养模式;培养质量

齐鲁理工学院是一所新建的本科院校,立足济南,服务山东,是推进高等教育地方化、大众化的生力军,实施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是其主要任务。学校能否培养出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取决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是否合理。然而,受办学理念、历史和现实条件的制约,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存在专业定位不明确,人才培养模式及目标不清晰,课程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本文针对齐鲁理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与目标等问题进行研究,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2015年,我院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改革和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认真的调研和反复的论证,提出了针对本专业学生的“A级知识教育+A级专业技能教育+A级素质教育”的全新3A人才培养模式。逐步构建起了“整体培养四结合、基础实验五步走、专业实践重能力、知识视野跟前沿”的人才培养思路和以基础实验教学体系+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实践教学体系。人才规格定位为:本专业以“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为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电子信息领域系统、扎实的理论基础,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2015级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学分提高为54.5学分,占毕业总学分的30.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应用能力。

二.课程体系的改革

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总学分180,其中通识必修课30学分,通识选修课12学分,专业基础课52.5学分,专业核心课20.5学分,专业方向课12学分,专业内选修课6学分,专业间选修课6学分,拓展教育课27.5学分,基础实践7.5学分,专业实践8学分,综合实践17学分。与之前的培养方案相比,本次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更加注重实践教学,特别是增加了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比重,同时,在课程体系中引入了行业最新的动态介绍,不仅可以让教师正确把握教学方向,适时调节教学内容,也可以让学生了解最新的专业动态,为就业指明方向。

三.教学模式改革

采用3A人才培养模式,即对学生实施优质的A级知识教育、A级专业技能教育、A级素质教育。将培育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三要素有机融合起来,形成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的教育模式。创新学校、行业、社会三方“偶联”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电子信息工程专门人才。

四.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本着“引进、培养、共享和借智”相结合的建设思路,力争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优化、富有活力”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教师具有明确的科研方向,形成较为稳定的教学和科研团队,学院每年邀请知名教授或电子企业专家为我专业教师或学生举办专业讲座,讲授最新的专业动态和行业发展动向。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学院自2014年起,每年举行一次青年教师讲课竞赛,本专业教师获得较好的成绩,业务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五.实践教学改革

在课程建设中,要处理好课程实验与专业综合实验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传统专业实践教学主要注重课程的基本原理、方法的验证性实验。改革以后,更注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起以验证型、综合型、设计型为主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强化实验教学,组织教师不断充实实验项目内涵,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设置,全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六.产学研促进教学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产学研合作的目标是加强与企业合作,为企业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人才。目前我校该专业与一批实力雄厚的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制定教学、实验、实训、实习计划,校企分段完成任务。积极与政府部门和企业联系,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合作和技术攻关活动,学校制定并完善了一系列的科技创新政策,不断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进一步壮大科研实力,提高科研水平,积极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本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吗,立足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理论体系和运作模式,保持自身特色的情况下,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把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功能与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贴近地方、贴近实际、贴近基层,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输送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效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培养模式探讨[J].武夷学院学报,2011.2(85-88)

[2]张雪平,周启忠,李庆.电子信息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宜宾学院学报,2009,6(112-114)

[3]李学勇,王鑫,谭义红.本科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长沙大学学报,2009,9(109-111)

[4]古天龙,景新幸,郭庆等.本科院校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2,(107-110)

9.浙江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含基地班)培养方案 篇九

湖北中医药大学

医学信息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

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并且具备创新精神、自主学习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备医药学基础知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卫生信息管理、医学信息处理与医院信息系统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及团队协作能力、毕业后面向医药卫生及其相关领域,可从事软件开发和医药卫生信息系统的管理及开发应用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医学、现代医学、医院信息、数理分析、计算机科学及信息系统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开发的基本训练,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文化修养,具有创新思想,遵纪守法;

2.掌握医药学和医药卫生信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3.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理论知识;

4.具有信息组织、分析、设计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了解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收集的基本方法;

7.培养良好的科学思维,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8.具有较好的团队协作、沟通交流与表达的能力;

9.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交流和阅读能力;

10.掌握一定的体育、传统保健和军事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身心健康,能胜任本职工作。

四、主干学科

医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五、主要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基础医学概论、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离散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科学导论、程序设计基础、可视化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算法分析与设计、医院信息系统、软件工程

六、专业方向设置

医药软件

七、修业年限

四年

八、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共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其中,必修课含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三部分(见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选修课含医药类、人文与艺术类、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管理科学类及信息科学类课程(见选修课目录及《湖北中医药大学选修课指南》)。

本专业根据懂医药通信息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厚理工基础、重医药特色、强实践能力”的课程设置思路,设置了34门专业类课程。专业类课程涉及医药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主干学科,分为两大部分:医药类课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课程。

(一)医药类课程

医药类课程包括中医学基础(中基、中诊)、中医学基础(中药、方剂)、现代基础医学概论等。这些课程是创办专业特色的必备课程,可使学生对医药学有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为毕业生对医药业务的理解奠定基础,提升毕业生的专业优势。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课程

1、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离散数学、计算机科学导论、程序设计基础、可视化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等。这些课程为医学信息工程专业课程奠定了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2、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包括网络数据库、算法分析与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操作系统原理、J2EE架构设计与开发、医院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软件工程、XML与电子病历、医学信息学等。这些课程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软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软件开发、医药卫生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及有关科研和教学等工作。

九、实践教学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遵循“宽口径、厚基础、重应用”基本原则,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习、实训和实验课程体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具体构成如下:

(一)课程实践

本专业所设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可视化程序设计、现代临床医学概论、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网络数据库、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网站设计与开发、J2EE架构设计与开发、计算机组成原理等课程与理论课同步开设有实践学时,并在第六学期设置《综合课程设计》课程。

(二)军事训练

学生在第一学期开展军事训练2周,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和纪律素质。

(三)社会实践

学生在第三、五学期分别开展医院见习,使学生全面地了解医院信息化流程,为专业学习打好基础。

(四)毕业实习与设计(论文)

毕业实习及设计(论文)是学生对四年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化、综合化运用、总结和深化的过程,在第七学期和第八学期开展。在第七学期中进行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开题,至第八学期末完成论文的撰写、答辩。其基本目的是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及应对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十、成绩考核

为检查教学效果,衡量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所修读课程均要进行考核,并结合平时学习情况评定学习成绩,考试成绩载入学生档案。考核方法以闭卷考试为主;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应进行实际操作考试,根据实践课所占比例与笔试成绩相结合计算总成绩。

成绩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均按照《湖北中医药大学学分制管理规定》中的各项条款执行。

毕业实习期间,在各科实习结束时均要考核学生实习是否合格;毕业实习全部结束后,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十一、毕业及学位授予

学生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考核合格,修满学分,通过毕业论文答辩者,取得毕业资格;符合授予学士学位的有关规定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十二、教学时数比例

必修课教学总时数:2350

必修课总学分:131

公共基础课教学总时数:998

专业基础课教学总时数:758

专业课教学总时数:594

专业选修课教学总时数:324

专业选修课总学分:18

平均周学时:24.31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医药信息化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现代管理学基本理论和计算机科学技术、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及医药学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应用及维护能力、熟悉医药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和医院信息系统的应用、管理及维护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主干学科:管理学、计算机科学、医药学。

主要课程: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卫生经济学、会计学原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导论、管理信息系统、医学信息学、医院信息系统、病案信息管理学、医学文献检索、决策支持系统、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原理、网络数据库、网站设计与开发、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医学数据统计分析、XML与电子病历、医学数据挖掘、数字医学图像、中医学基础(中基、中诊)、中医学基础(中药、方剂)、现代基础医学概论、预防医学、临床流行病学等

学制学位:四年本科,管理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医疗卫生部门、医药企业及医药软件开发企业从事信息管理、卫生统计、病案管理、图书与文献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应用与维护工作;也可在医药研究机构、医药高等院校和医药卫生管理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

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医药软件)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医药信息化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医药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具备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医药科学研究的基础能力、能从事医药领域信息系统的开发、维护、测评的软件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医药学。

主要课程:大学英语、计算机专业英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普通物理学、数字逻辑、计算机科学导论、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网络数据库、计算机组成原理、算法分析与设计、操作系统原理、软件工程、J2EE架构设计与开发、医院信息系统、网站设计与开发、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XML与电子病历、医院信息化项目管理、临床信息标准与处理技术、远程医疗系统、医学信息学、医学数据挖掘、中医学基础(中基、中诊)、中医学基础(中药、方剂)、现代基础医学概论。

学制学位:四年本科,工学学士学位。

10.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介绍 篇十

1、学习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高等数学等基础知识;

2、必修单片机,PCB电路板设计;

3、选修CPLD,DSP,高频电路,外壳设计等;

4、能力强的学多一些,能力小的,学少一些;

5、注重实践,多动手,理论要联系实际。

该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是四川省特色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是我校最早设立的电子系统专业,其学科实力最雄厚,教学工程基地最完备。本专业旨在培养电子信息工程领域高级技术人才及电子信息系统工程师。本专业有四个主攻方向:

电子工程:要求学生掌握电子电路、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工程技术,掌握信息获取与处理的基本理论及应用的一般方法。

信息工程:要求学生掌握电子电路、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工程技术,掌握图像和语音信息的采集、存贮、处理、控制、识别等技术。

遥测遥控:要求学生掌握电子电路、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工程技术,掌握无线电导航与定位、无线电测量与控制等技术。

集成电路:要求学生掌握电子电路、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工程技术,掌握集成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

主修课程: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路基础、数字逻辑设计及应用、电磁场与波、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数字信号处理、射频电子线路、随机信号等及工程实验、雷达原理与系统、遥控遥测技术、数字图像处理、集成电路设计、微波技术与天线、数字系统EDA技术等。

毕业走向: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电子信息领域研究所、公司,从事研究、设计与开发等工作;电信、交通、GF、金融、广播等部门从事技术、管理、及教学等工作。

6月28日 20:34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现在,电子信息工程已经涵盖了社会的诸多方面,像电话交换局里怎么处理各种电话信号,手机是怎样传递我们的声音甚至图像的,我们周围的网络怎样传递数据,甚至信息化时代军队的信息传递中如何保密等都要涉及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技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认识这些东西,并能够应用更先进的技术进行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要是学习基本电路知识,并掌握用计算机等处理信息的方法。首先要有扎实的数学知识,对物理学的要求也很高,并且主要是电学方面;要学习许多电路知识、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计算机控制原理、通信原理等基本课程。学习电子信息工程自己还要动手设计、连接一些电路并结合计算机进行实验,对动手操作和使用工具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譬如自己连接传感器的电路,用计算机设置小的通信系统,还会参观一些大公司的电子和信息处理设备,理解手机信号、有线电视是如何传输的等,并能有机会在老师指导下参与大的工程设计。学习电子信息工程,要喜欢钻研思考,善于开动脑筋发现问题。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各行业大都需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而且薪金很高。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应用开发以及技术管理等。比如,做电子工程师,设计开发一些电子、通信器件;做软件工程师,设计开发与硬件相关的各种软件;做项目主管,策划一些大的系统,这对经验、知识要求很高;还可以继续进修成为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等。

11.浙江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含基地班)培养方案 篇十一

关键词:教学模式,实用,创新,人才培养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个以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 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以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为手段, 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 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的软硬件结合的专业。该专业理论和实践并重, 要求学生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 又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

在信息高速增长的今天, 高新技术发展迅速、更新加快、人才流动加速。企业为了生存, 势必对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 对员工基本技能的培训已转嫁到学校。那么高校如何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的能力, 培养实用型的创新人才, 就是当前一个亟待研究和探讨的课题。本文将从专业的特点出发, 重点分析如何培养实用型创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

一、理论教学模式改革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个技术发展很快, 新元器件、电路日新月异且基础理论成熟、系统性强的专业。传统灌输式、只注重考试成绩的被动教学模式, 已很难满足当前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实用型创新人才的需要。为了让学生从简单的应付考试到对理论知识的主动掌握, 从被动接受直到转变为主动探索研究, 就必须改变陈旧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和考核模式。

1. 优化课程设置, 加强理论教学环节

该专业是一个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较宽口径专业, 学生主要学习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其目的是使学生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在课程设置上应本着“宽”而不“散”的基本思想, 让专业突出重点和优势。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分为了信息处理基础和工程应用两大类, 如图1所示。这种设置既可以加强学生专业知识的基础又可以让学生真正深入到实际的工程应用中去。

教师除了讲授基本的知识点, 还应将实际应用的途径和领域相结合以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着重介绍得出结论的方法和途径, 在理论知识点的讲授过程中可以采用设定疑点, 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在课后可以安排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去主动寻找最优解决方案, 培养锻炼学生积极主动地将相关知识整合起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可以巩固和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融会贯通。

2. 利用教学辅助工具激发学习兴趣

本专业的多数理论课程都可以用现有的一些软件工具进行验证的, 那么这些工具的应用也是课堂教育的最主要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生用于完成作业的重要工具。专业核心课程像《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公式复杂, 理论性较强,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MATLAB软件对一些抽象理论进行教学辅助。同样在《电子系统设计》课程中用PROTEL或ORCAD进行电路设计;用MODELSIM, QUARTUS或ISE对VHDL和VERILOG等进行仿真和综合。利用多样化工具的应用来实现复杂理论的直观反映, 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加强, 为将来的实践做好准备。

3. 改变传统考核方式

在考核上, 传统的办法是在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后举行考试, 其成绩在最终成绩中占绝大部分比重, 应付考试成了很多学生的学习目标。这也是很多不良现象 (逃课、考试作弊、上课讲话、干与课堂无关的事即隐性逃课等) 的重要根源。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加大对学习过程的监控和效果的考察, 除了传统的点名外, 还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讨论以及设疑解答和作业的完成与质量的考核, 并提高它们在最终成绩中的比例, 避免高分低能的产生。扎实的理论知识是一切实际应用的前提条件, 也为后面实践教学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从而为培养实用型创新人才提供保证。

二、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是认知实验和验证实验且学时偏少, 这种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需要。因此必须调整和整合实验教学内容和资源。针对企业招收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人才要求, 学校的实践教学面临新的挑战。实践教学内容的制定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即首先达到实用的目的。高校可以根据行业的发展开设综合性实验, 突出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技能。

1. 加强基础实验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本科学生可以通过C语言编程、MATLAB仿真、电工实习、电路焊接、单元模拟和数字电路设计、单片机和CPLD硬件实验、PROTEL电路及PCB设计等基础实验, 加强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和对工具的熟练使用, 提高实践能力。

在认知和验证实验的基础上, 增加排错实验, 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另外应该安排一定的学时让学生提出自主实验方案、设计过程和预定结果并验证, 以此来锻炼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2. 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基础性实验是巩固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必要环节, 培养创新性人才必须具备更高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 在各种实验课教学中, 除必要的验证性实验外, 要大量增加探索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 使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有目的地进行探索和做一些简单的研究。大力提倡自主设计、自行实验,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认识自我和肯定自我, 建立自信和培养创新意识。这样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真正做到融会贯通。

3. 开设综合性课程设计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些课程只靠基础实验是不能达到让学生对整个课程体系的总体认知, 这就有必要进行系统的课程设计或综合创新设计来帮助学生建立系统和项目的概念。比如C语言、数据结构和数据库三合一设立一个《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综合课设》;数字信号处理与DSP技术或FPGA设计可以设立一个《信号与信息处理综合课设》。选题上难度、新颖性要跟当前的应用相结合, 要求学生自行提出相应的方案、功能模块划分和预期目标等。综合应用设计一般采用学生分组并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方式, 按选题、方案设计、程序设计、验收答辩和提交设计实体及报告的流程完成整个设计。这样既锻炼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也让学生经历了项目设计的部分流程, 让学生在校期间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为今后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打下艰实的基础。

三、实践创新模式探索

1. 与企业联合共建实验室

我院在建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示范中心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与美国德州仪器公司联合建立了数字信号处理方案实验室、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共同建立了地球物理仪器与信号处理研究室、与ALTERA联合共建了EDA/SOPC实验室。学校把培养一批IC设计与制造方面的高级人才作为电子信息类专业发展的一个长远规划, 本着推动电子信息领域的科学与技术向纵深发展和高水平成果的创造, 以及提升我校办学水平和创建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理念, 促使我校电子信息学院的教学、科研更好地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 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优秀学生。

2. 设立开放性创新实验室

提倡学生课外自主设计、自行实验、发挥主体性, 并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创新实验室。我们从二年级开始选拔一些动手能力强、有创新意识的学生, 让他们走进创新实验室重点培养。学生可以从教材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到实验室完成设计制作的过程, 也可以跟着老师做一些的课题。在创新实验室我们配备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 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以指导, 同时指导教师还可以和学生一道搞一些开发创新, 这样十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学会从选题设计、项目实施到方案修改、数据处理、报告撰写一整套科学实验的方法。每一个走进创新实验室的学生都感到自己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让学习的积极性感染身边的每一位同学, 优化学习氛围。

3. 积极参加各种赛事, 以赛促学

参加各种竞赛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本专业注重参与国家和各大公司举办的多项赛事, 如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ALTERA主办的FPGA和NIOSII竞赛、TI公司的DSP竞赛等。参与和举办比赛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使学生对理论知识能更好的理解和灵活应用, 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在实用中的创新能力为目标, 按照培训、选拔、再培训和参赛的模式进行。培训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第一次培训以大多数同学为对象, 因此以基础性知识的基本综合应用为内容, 结合实际应用中的案例为手段。其新颖性和实用性在吸引学生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从而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取得比课堂教学更好的效果。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目标、有激情, 同时参加各种比赛也能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期间有一定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从自身意识到自己是当代的创新型人才。

四、结论

实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既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不断探索和思考, 并引入新的思维。笔者认为首先应该保证培养的学生能满足用人单位“来之能用”的要求—实用性, 在实用这个平台上才能谈有所创新。同时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挑战, 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指导水平、如何针对不同的学生选题、如何更有效的引导学生和消除学生畏难情绪等问题, 以及如何选择适合培养实用型创新人才的理论教材特别是实践教材上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陈金鹰, 郑恭明, 罗凡.对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J].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7

[2]彭咏虹.关于大学教学模式的思考[J].高教探索, 2006, 4

[3]刘亚兰.深化高校考试改革培养创新人才[J].教育与职业, 2007, 2

[4]江龙华.论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校教学模式改革[J].现代大学教育, 2007, 5

[5]苏文平, 薛永毅.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研究[J].实践技术与管理, 2006, 11

12.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简历 篇十二

求职意向及自我评价

期望从事职业:通信工程师、电源工程师、研发工程师、技术员(点击来智联招聘搜索想要的工作)

自我评价:性格开朗大方,善于与人沟通;言行严谨一致,刻苦耐劳,能承受较恶劣的工作环境压力;注重工作效率和团体合作。有较强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良好的理解能力和执行力,敬业,遵守职业道德,工作积极主动,性格开朗,善于沟通,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上进心,能站在客户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技术基础过硬,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

13.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什么 篇十三

就业方向...........................11、数字电子线路方向。.....................12、通信方向。.......................23、多媒体方向。..........................24、电源。...............................25、射频、微波电路。.........................26、信号处理。.......................27、微电子方向。..........................28、其他方向...........................2

关于物理专业........................2

单片机、ARM、FPGA..........................3

你熟悉哪个?.........................3

什么?..............................3

数学和英语.............................4

电路模拟..........................4

单片机..............................4

编程...........................4

C/C++...............................4

嵌入式.............................4

VB.............................5

CAD...........................5

dsp............................5就业方向

如果从工程师和研究生的专业方向来看,电子信息专业的方向大概有

1、数字电子线路方向。

从事单片机(8位的8051系列、32位的ARM系列等等)、FPGA(CPLD)、数字逻辑电路、微机接口(串口、并口、USB、PCI)的开发。

更高的要求会写驱动程序、会写底层应用程序。

单片机主要用C语言和汇编语言开发,复杂的要涉及到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ucLinux,VxWorks,uC-OS,WindowsCE等等)的开发、移植。大部分搞电子技术的人都是从事这一方向,主要用于工业控制、监控等方面。

2、通信方向。

一个分支是工程设计、施工、调试(基站、机房等)。另一分支是开发,路由器、交换机、软件等,要懂7号信令,各种通信相关协议,开发平台从ARM、DSP到Linux、Unix。

3、多媒体方向。

各种音频、视频编码、解码,mpeg2、mpeg4、h.264、h.263,开发平台主要是ARM、DSP、windows。

4、电源。

电源属于模拟电路,包括线性电源、开关电源、变压器等。电源是任何电路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5、射频、微波电路。

也就是无线电电子线路。包括天线、微波固态电路等等,属于高频模拟电路。是各种通信系统的核心部分之一。

6、信号处理。

这里包括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这需要些数学知识,主要是矩阵代数、概率和随即过程、傅立叶分析。从如同乱麻的一群信号中取出我们感兴趣的成分是很吸引人的事情,有点人工智能的意思。如雷达信号的合成、图像的各种变换、CT扫描,车牌、人脸、指纹识别等等。

7、微电子方向。

集成电路的设计和制造分成前端和后端,前端侧重功能设计,FPGA(CPLD)开发也可以算作前端设计,后端侧重于物理版图的实现。

8、其他方向

关于物理专业

物理专业从事电子技术的人,一般都偏向应用物理较多的方向,这样更能发挥自己的专长。比如模拟电路、射频电路、电源乃至集成电路设计。您要是有一定物理基

础,又爱动手,应该考虑这些比较难的方向。它们虽然入门不易,但是都是非常专业的东东,5年以上经验的基本都月入1万以上(安捷伦在北京招的射频工程师月入4000美元),而且这些专业对外行人来说都是天书,做这些行业是越老越吃香。但是,这些专业需要您最好读一下该专业的研究生。

单片机、ARM、FPGA

如果想找工作容易,就去学学单片机、ARM、FPGA,这种工作很多,几年经验的人收入在6000元以上。如果不畏惧编程、不怕数学和算法,信号处理、DSP也是很好的选择,能够承担项目的人收入在8千~1万/月左右。

你熟悉哪个?

*你熟悉网络的话,可以做企事业单位的网管、网络维护、建网站等工作。舒舒服服的。

*你能熟练使用C++编程,熟悉操作系统,你可以成为专职程序员,熟悉底层软件你还可以成为系统工程师。是比较受累的活儿,但工资不低呀!

*你能熟练使用JAVA,可以处理面向对象的企业型的应用开发,公司企业WEB页面设计、INTERNET可视化软件开发及动画等,Web服务器手机上的JAVA游戏开发等等。很时髦的工作,工作时的心情很重要,哈哈!

*你若熟悉linux,完全可以在linux世界里自由竞争,你只需要一台电脑,连上internet以及一个好的头脑就足够了。你的linux战友们将会根据你的意见,你的代码和你的其他贡献来判断你的能力,不愁找不到工作,工作会来找你拉!

*你能熟练使用protel,可以找排线路板方面的工作,如设计PC机板卡等等。循规蹈矩,安安静静,与世无争,但不能干一辈子吧?

*你单片机熟,可以找单片机开发编程应用方面的工作。小企业,小产品多多,其中也自有一番乐趣。

*你对DSP有一定基础的话,你可以在人工智能、模式识别、图像处理或者数据采集、神经网络等领域谋求一个职位。将来一准是公司的栋梁之材啊!

*你若熟悉ARM,可以成为便携式通信产品、手持运算、多媒体和嵌入式解决方案等领域里的一名产品研发工程师。哈,一个新的IT精英诞生了!

*你熟悉EDA,能熟练应用HDL语言,熟悉各种算法,如FIR、FFT、CPU等等,同时掌握最新FPGA/CPLD器件的应用,把研制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模块用于ASIC。恭喜你,你马上可找到月薪上万的工作了。

什么?

什么?你什么也不会?这四年白上了!?那就去问问你们老师怎么教的你,回来再问问你自己是怎么学的!找工作的同时抓紧时间补课吧!专业是个好专业:适用面比较宽,和计算机、通信、电子都有交叉; 但是这行偏电,因此动手能力很重要; 另外,最好能是本科,现在专科找工作太难了!当然大虾除外。

数学和英语

本专业对数学和英语要求不低,学起来比较郁闷,要拿高薪,英语是必需的;吃技术这碗饭,动手能力和数学是基本功。

当然,也不要求你成为数学家,只要能看懂公式就可以了,比如微积分和概率统计公式,至少知道是在说些什么,而线性代数要求就高一些,因为任何书在讲一个算法时,最后都会把算法化为矩阵计算(这样就能编程实现了,而现代的电子工程相当一部分工作都是编程)。

电路模拟

对于动手能力,低年级最好能焊接装配一些小电路,加强对模拟、数字、高频电路(这三门可是电子线路的核心)的感性认识;工具吗就找最便宜的吧!电烙铁、万用表是必需的,如果有钱可以买个二手示波器。电路图吗,无线电杂志上经常刊登,无线电爱好者的入门书对实际操作很有好处。

单片机

另一块是单片机、CPLD/FPGA、DSP 其中单片机是必会的,51系列单片机就可以,因为这个用得最多;找块51开发板(比较便宜)自己动手编编程序就可以了 ARM单片机、FPGA、DSP开发板都比较贵,不过这是趋势,有条件就玩玩吧。

编程

C/C++

编程方面:c/c++是要会的,实际上单片机/DSP应用系统就常用c语言来开发,数据结构和操作系统是计算机软件专业最核心的课程(北大老师认为,学过这两门课就认为是学过计算机了)。

嵌入式

大型单片机(比如ARM系列)经常使用嵌入式操作系统(比如uCLinux),因此除了windows编程外,有机会可以玩玩Linux编程 另外计算机专业的数据库原理(数据库现在太重要了,最好能学学大型的比如说SQLServer、Oracle,也可以学MySQL、Access)、软件工程、计算机体系结构(如果你微机原理的底子厚也可不学)、编译原理(够难的)。

VB

windows编程:初学者还是用vb吧,真正开发用Delphi/C++Builder比较多,学vc花的代价太大,至于Java/C#现在离底层开发还比较远 底层方面还有一块是写驱动(WDM或Linux驱动),不过这些都比较专业,要对操作系统有很深的认识 电子工程的课程另一大块就是信号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基础,这些课程用到很多数学,学起来比较痛苦 而且我觉得本科很难把这些课程学明白(因为你的数学基础不够),不过在理论上能搞明白一些总比稀里糊涂强 其实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最核心的课程是 单片机技术,EDA技术,DSP技术和嵌入式系统 这四样,只要“精通”一样,就可以过上比较体面的生活喽。

CAD

dsp

14.浙江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含基地班)培养方案 篇十四

从目前看来, 对相当一部分高等学校来说, 培养综合素质水平较高的创新型人才是其十分重要的历史使命之一。随着当前计算机水平的大幅度攀升,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只有学习和掌握过硬的计算机技能, 才能为将来打下扎实的基础, 才能更好地与社会接轨, 融入社会。不可否认的是, 人才培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创新是推动民族不断向前发展和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永恒动力。正因为如此, 如何培育优秀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 已经成为困扰相当一部分教育工作者的难题之一, 引人深思。

1 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不容置疑,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和注重的是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第一, 掌握和了解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大幅度提升英语的阅读能力, 力争在听、说、读、写、译方面有所突破性成绩, 从而进一步满足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宽口径高技术人才的实际需求。第二, 系统、全面地学习和了解电子、计算机和通信学科的基础知识, 深入学习和掌握信息系统和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 注重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第三, 注重和强调电子信息工程实践训练, 具备相关方面领域的设计研发能力。第四,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应该具有一定的求知精神和创新精神, 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应该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和科研能力。更进一步说, 相当一部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经过一系列专门系统的培养之后, 既能选择继续深造求学, 又能选择在电子科学、电子信息和信息科学等领域从事相应的工作, 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智慧。

2 培养方案的设计

在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进行较为细致地探讨和解析之后, 接下来, 我们针对培养方案的设计谈谈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希望能够进一步实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预期目标, 希望能够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工作发挥一定的指导作用。只有对电子信息工程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较为合理地调整和改进, 只有对电子信息工程课程教学大纲进行全面、系统、有序的修订, 才能最大限度地完善和改进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从某种意义上说, 只有真正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 尊重和理解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个性发展趋势, 才能进一步建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才能培育出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值得肯定的是, 我们应该及时、系统、全面地梳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求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 严格按照一定的顺序对相应的知识结构体系进行科学、合理地重构。这个顺序依次是:电子信息工程课程群, 电子信息工程课程, 章节。一般来说, 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 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不断进行强化相关方面的知识, 不断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巩固。

3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在全面探讨和解析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前提下, 我们对培养方案的设计进行了较为详细地阐述, 接下来, 我们围绕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和意见, 注重和强调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这三个角度进行全面、系统、深化地改革, 希望能够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支持。第一, 教学内容改革。毫无疑问,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性和现实性。从某种程度上说, 培养应用型高级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人员是采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教育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只有培养应用型高级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人员, 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经济建设。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改革主要体现在:注重和强调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最大限度地开设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 大幅度提升实际工作能力;及时了解前沿理论知识;不断增加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类课程;构建电子信息实践教学体系;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等等。第二, 教学方法改革。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 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该强调和明确电子信息技术的整体结构和框架, 促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整体性和连贯性。第三, 教学手段改革。实践证明, 教师只有充分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 在展现教学课件的基础上, 制作动感十足的电子教案, 才能将电子信息学科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4 结语

总之,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从目前看来,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缺少一定的科学性和时代性, 知识体系和结构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更新。现有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设置雷同的比较多, 没有进一步明确区分具体的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 笼统的进行教学, 无法形成一个特色鲜明的培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的体系。本文结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际情况, 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进行了较为详细地探讨之后, 对培养方案的设计进行了较为细致地阐述, 接着, 针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和看法, 包括: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手段改革等等, 希望能够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工作发挥十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摘要:毫无疑义, 为了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不断对当前的教育进行深化改革, 努力打造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必要性。本文结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状况, 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进行了较为详细地阐述之后, 进一步了解和分析培养方案的设计, 接着, 针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和认识, 包括: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手段改革等等, 希望能够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工作起到一定的支持和促进作用。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鹏飞, 李冰.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硬件创新能力培养与实践[J].长江大学学报 (自然版) 理工卷, 2012 (02) .

[2]何光普, 周大鹏, 张九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3CE”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探索[J].科教导刊, 2011 (07) .

[3]王伟, 王玉姝.基于校企合作的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工作室课程改革与实践[J].消费电子, 2012 (12) .

15.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开题报告 篇十五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学院(系):

年级专业: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一、综述国内外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1、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近年来,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成熟,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无线方式连接到Internet上。与此同时,由于用户数量的激增、网络服务的多样性以及针对传输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如何保证无线链路的可靠安全传输、提高现有无线网络资源的利用率、优化无线网络传输性能,已成为当今无线网络通信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网络广播中应用普通重传策略,较高的出错率会产生2个方面的问题:①广播传输中丢失信息包较多,需要数量较大的重传次数;②重传信息包再次丢失,需要次数较大的再次重传。因此如何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来提高重传效率成为研究的热点。

2000年,香港中文大学的A.Rhlswede等基于网络流的概念率先提出了网络编码这一概念,其精髓来源于著名的Max-flow Min-cut(最大流最小割)理论。网络编码是指网络节点既实现路由功能又实现编码功能。利用无线信道的广播特性,网络编码被应用于提高无线网络性能、提高吞吐量、安全性等。同时网络编码也为无线广播重传提供了一种途径。2006年,Nguyen等人将网络编码技术应用于重传策略中,提出了两个接收节点的编码重传策略,减少了平均传输次数,但Nguyen等人的策略仅考虑了两个接收节点的情况且没有提出具体的编码方案。现在推广到多个接收节点的情况下,将网络编码与广播重传相结合以减少重传次数、提高重传效率。因此,研究将网络编码应用于单源多宿的无线广播网络中以降低重传次数是很有必要的。

2、国内外的研究动态

无线传输中的广播信道特性,使得网络编码在减少无线传输次数方面有很好的应用,近年来出现了很多相关的研究。Wu等人提出了利用网络编码减少信息包互换传输次数的方法,Bin等人提出了网络编码寻找无线Mesh网最少传输次数路径的思想。Katti等人构造了无线Mesh网络使用网络编码的体系结构COPE,并利用29个节点的实验平台证实能显著减少平均传输次数。Chachulski等人则提出无线路由协议MORE,并证实该协议能有效减少信息包的平均发送次数。同时,与传统的有线网络相比,无线网络拥有较高的比特出错率,重传效率问题显得更加重要。

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国外在无线传输技术中引入网络编码的研究起步较早。国外多所著名大学如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多伦多大学、瑞士EPFL学院等和多家IT公司的研究中心,包括微软研究酣、贝尔实验室、AT&T的香农信息实验室等都在积极开展相关的研究。

目前国外在无线传输技术中引入网络编码的研究主要侧重在二个方面:改善无线传输吞吐量和能量利用效率、保证无线链路的可靠传输和安全性。在无线传输吞吐量研究上,Ahlswede等人指出网络编码可以达到组播传输理论最大流速;Li等人Kotter等人先后证明线性网络编码、随机网络编码同样可以达到组播传输理论最大流速、并对网络编码的数学框架进行了阐述,为网络编码在无线组播传输吞吐量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条件。在能量利用效率方面,Wu等人证明在无线网络组播时应用网络编码,可以将最小化每位数据能量消耗问题归结为线性问题,为能量利用效率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基础。KaRi等人证实了局部混合网络编码的传输,在TCP和UDP传输流的环境下均可以显著提高传输吞量;Wu等人接下来研究了基于局部混合网络编码互换传输的性能,证明了互换传输可以优化传输性能,这些研究均为局部混合网络编码传输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条件。无线网络由于环境的多变性,使得数据包在传输中更加容易丢失,传输中的重传技术研究非常必要。当前应用网络编码的重传技术研究主要涉及二个接收节点情况下的编码发送重传。

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国内在无线传输中引入网络编码的研究起步较晚,中科院软件研究所、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均有相关的研究组进行该课题有关的领域研究。在无线组播传输性能研究线多源信息交换传输、P2P数据流传输、卫星技术中的组播传输、无线网络的动态网络编码协助通信等方面,国内均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从当前的国内外研究情况来看,基于网络编码的无线传输技术的核心思想仍然是通过增加节点的编码(计算)能力来换取网络传输增益。一方面网络编码进行的运算复杂度相对来说较低,另一个方面来看,相比网络传输增益,节点计算代价和延时是可以接受的。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结合网络编码的思想,提出应用于不同传输因素下的广播重传策略。传输损耗较严重的情况下无线广播传输错误率高,必须使用重传策略来进行错误处理。普通的重传策略的思想在高损耗无线网络广播中会产生2个方面的问题:

I、丢失的信息包多需要较大的重传次数;

II、再次丢包率较高,需较大数量的再次重传。

因此,本课题研究单源节点、多个接收节点的情况下,将网络编码应用于无线广播重传问题以提高重传效率、减少重传次数,为网络编码技术在实际无线传输环境中的应用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

研究的主要内容为:分析针对不同丢包率进行网络编码重传的可解性条件,提出具有实际可用性的网络编码组合算法和重传机制;针对基于网络编码的无线广播重传策略在较高链路丢包率的性能下降问题,引入重传再丢失策略和发送排序策略进行改进来改善重传性能。

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1)通过学习相关书籍和资料的查询,学习网络编码的基本理论,再

进一步了解随即网络编码的基本知识;

(2)搜集现有的无线广播数据重传方案,了解这些方案的优点与缺点;

(3)查找将网络编码用于无线广播重传中的策略;

(4)设计不同链路丢包率条件下的基于网络编码的无线广播重传策略:

1、建立一个无线广播重传模型;

2、利用广播接收状态矩阵,采用将丢失信息包先编码后重传的方

式进行传送;

3,提出网络编码重传可解性定理;

4、基于网络编码的无线广播重传策略的实现机制描述;

5、基于网络编码的无线广播重传策略的源节点编码策略;

6、基于网络编码的无线广播重传策略在较高链路丢包率条件下的改进策略:

I、基于网络编码的无线广播重传策略在较高链路丢包率条件下的改进策略的基本思想描述;

II、基于网络编码的无线广播重传策略在较高链路丢包率条件

下的改进策略的重传再丢失处理;

(5)基于 Matlab 仿真,分析方案性能。

四、研究工作进度

本次课题设计在本学期内完成,共19周,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1—4周:收集资料,熟悉课题内容,并复习以前的相关知识浏览新

知识,完成基本的思路设计,准备开题答辩;

5—8周:熟悉MATLAB编程语言在图像处理方面的应用,联系所要设

计的课题,进行程序的初步设计;

9—12周:程序设计、分析、调整及程序优化;

13—16周:实验结果整理及其总结;

17—18周:整理整个设计思路,撰写论文,书写课题总结,准备答

辩。

根据研究工作进度表,完全符合工作进度要求。

五、主要参考文献

[1]肖潇,杨路明,王伟平.一种地丢包率无线网络中基于网络编码的广播重传方法.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9,30(6):1089-1093.[2]肖潇,杨路明,王伟平.高损耗无线网络中基于网络编码的广播

重传策略.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9(6):1291-1295.

[3]黄志杨.基于多播的线性网络编码.福建电脑,2010,4:57-58.

[4]周伟伟.线性网络编码研究.通信技术,2008,41(2),97-99.[5]杨义先主编.网络编码理论与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6]熊志强,黄佳庆,刘威,杨宗凯,无线网络编码综述,计算机科

学,2007,34(3),6-10.[7]Zhang Zhixue.An Introduction to Single Source Network

Coding over Acyclic Networks.2007.4.12.[8]付琳,付志雄,网络编码理论与研究方向,通信与信息技术,2007,105-107

[9]刘金栋,无线网络编码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071221.[10]肖潇,基于网络编码的无线传输技术研究,博士学位论文,20090501.[11]李楠,无线网络随机编码技术研究,光机电信息,2010,27(6).[12]徐奎,无线网络下的网络编码技术研究,博士学位论文,20090524.[13]杨林,郑刚,网络编码的研究进展,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8,45(3),400-407.[14]Y Wu,M.Chiang,S.-Y Kung.Distributed utility maximization

for network codingbased multicasting:a critical cut

approach,IEEE INFOCOM 2006,July 2005

[15]K.K.Chi,X.M.Wang.Analysis of network error correction

based on network coding,IEE Proc.Communication.1 52(4),August 200

5六、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七、系级教学单位审核意见:

开题考核分数:

考核组长签字:

上一篇:高中班主任分类评语下一篇:我家有儿初长成的优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