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语文)考研准备之现代诗歌

2024-06-23

学科教学(语文)考研准备之现代诗歌(精选13篇)

1.学科教学(语文)考研准备之现代诗歌 篇一

浅析外国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陈志毅

摘要:中国现代文学自诞生之日起就与世界文**流发生了不可分割的联系,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均受能见到这种影响。作家是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新文学先驱者以深厚的民族文学修养,大力吸收外来的文学营养,使现代文学异彩纷呈,无愧于时代,在世界文学画廊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关键词:现代文学 外国文学 影响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发展一方面是由于自身的因素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另一方面受到了当时世界文**流的冲击。新文学先驱者大胆吸收外来文学的营养,创造了许多新形式,如新文学的小说、诗歌、戏剧的创建以及散文的一些新品种即是如此,使中国现代文学以一种新的民族文学身份而不是“西化”进入世界文学的大家庭,丰富了世界文学画廊。

一、外国文学影响简述

中国现代文学自诞生之日起,就与世界文**流发生了不可分割的联系,新文学初期的所有作家几乎都直接、间接受到外来文艺思潮和文艺手法的影响。本文择其要者按四大文学体裁简述如下:

(一)小说

1918年5月鲁迅的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问世,小说通过一个狂人的形象,采用象征手法,“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成为一篇彻底反封建的宣言。鲁迅在艺术上借鉴了俄国作家果戈理的同名小说,为我国现代小说创造了一种新的形态。此后,许多作家运用这一形式进行创作。1928年1月丁玲发表了日记体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这部成名作使之成为冰心之后现代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女作家。1941年茅盾发表长篇日记体小说《腐蚀》,以“皖南事变”为背景,以一个失足女特务日记的形式,暴露了国民党大后方酷烈的特务统治。郁达夫是现代著名作家、创造社的重要成员,1921年出版小说集《沉沦》,集中三篇小说均以留日学生生活为题材,明显受到日本私小说的影响,所写多是作家亲身经历,充满了喜怒哀乐之情,具有强烈的抒情性。

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都市读者群中风靡一时的新感觉派小说,是中国最完整的一支现代派小说,其代表作家有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等,它的登场表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国已越过初期进而问鼎于独立的地位。

(二)诗歌

郭沫若作为具有浓郁浪漫气质的抒情诗人,早期诗作多受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影响,风格冲淡雅隽。五四时期他从美国诗人惠特曼那里找到灵感,诗作热烈、狂放、粗犷、雄浑,这便是收集在诗集《女神》中的诸多诗篇,如《凤凰涅磐》、《天狗》等。

1923年冰心的小诗集《繁星》、《春水》出版,风行一时,被称为“繁星体”。这些诗作是冰心在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下的“小杂感”式的“零碎的思想”,发表时被编辑分了行,竟成为自由体诗的一个品种。

李金发曾留学法国学习雕塑,受象征派先驱波特莱尔的影响,并称著名象征派诗人魏尔伦为“荣誉老师”,成为最早专门写作象征派诗而使这一诗派在中国引起广泛注意的人。受到象征派诗歌影响的还有著名诗人艾青、“雨巷诗人”戴望舒等。20世纪40年代以穆旦为首的中国新诗派诗人也在以艾略特、里尔克、奥登为代表的西方20世纪现代派诗歌那里,找到了与他们内在生命要求相适应的观念与形式。

抗战初期最受欢迎的诗人田间受到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和苏联诗人马雅科夫斯基的影响,认为诗是呐喊,是鼓和号声,写于1937年12月的长诗《给战斗者》是其代表作,也是现代最优秀的政治抒情诗。

(三)散文

现代散文是在五四时形成的,思想内容、语言形式、种类等方面都不同于传统散文,这与输入的西方散文理论、散文文体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五四时期散文格外发达,甚至成绩超过其他文体。现代散文中一些重要的种类,如报告文学、散文诗等都是从西方引进的。

中国现代报告文学发轫于20世纪20年代初,当时瞿秋白任北京《晨报》特派记者赴苏俄考察,写了《饿乡纪程》、《赤都心史》中的报道性篇章。“报告文学”这个名词的出现,是在30年代左联成立之后,其兴盛也出于左联的提倡。1930年9月柔石发表《一个伟大的印象》,这是30年代最早的报告文学作品。1936年夏衍完成了《包身工》,成为当时最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

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是一部象征主义的艺术精品,是他大胆采撷异域花果,为新文学增添的一朵奇葩。自从有了《野草》,散文诗这一新品种才在中国现代文坛上奠定了基础。

(四)戏剧

话剧作为一种外来形式,在新文化运动前已传入中国,但创作成就在很长时间里不及散文、诗歌和小说。1919年3月《新青年》发表了胡适的独幕剧《终身大事》,它明显模仿了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玩偶家庭》。尽管如此,该剧仍然是新文学最早产生一定影响的剧本。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标志是1933年曹禺的第一部剧作《雷雨》的问世。该剧在人物形象、大型化的结构、戏剧语言等方面的创造上都达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这当然有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滋养,但主要因素则是更多地吸收了西方戏剧的优点,经过消化、融会,使这一外来的戏剧形式为我所用。《雷雨》明显受到希腊命运悲剧、莎士比亚性格悲剧和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的影响,它将这些艺术的优点加以集中,从本民族的生活出发,写出了中国现代第一部真正的悲剧,用西方悲剧观念来衡量也是够标准的一出悲剧。

1945年5月“鲁艺”师生集体创作的大型秧歌剧《白毛女》在延安公演,轰动一时。《白毛女》是民族新歌剧创立过程中的里程碑,它在秧歌剧的基础上,借鉴了西洋歌剧以音乐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掺以话剧的对话等,成为40年代有代表性的浪漫主义杰作。

二、作家是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

中国现代文学涌现了众多文学巨匠和名著,根本原因在于现代作家大都拥有深厚的民族文学修养,学贯中西融通古今,这是他们接受外来影响的前提。作家们在继承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再借鉴外国文学丰富和发展本民族的文学,才有可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鲁迅、郭沫若、闻一多、老舍、巴金、茅盾等人无不有着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鲁迅早年受过严格的国学教育,在创作白话小说之前,曾写过文言小说;郭沫若不仅是诗人、剧作家,也是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老舍不仅熟悉唐宋明清以来的小说和各种形式的市民文学,而且长于写作古文和旧体诗词;闻一多长期教授中国古典文学,通晓上起秦汉下迄明清的古典文学,对陆游、杜甫、李白、李商隐等诗人尤有研究;巴金为准备创作,曾背诵数百篇古代范文。深厚的文化底蕴加上丰富的外来营养,造就了《阿Q正传》、《女神》、《骆驼祥子》、《死水》、《家》等彪炳史册的巨著。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一个作家如果只靠从外国文学中学到的一些技巧或本领来写作,或是在作品中搬来一套外国的主题或思想,那是很难成功的。现代文学大师们在借鉴外来文学的同时并没有代替或抹煞自己的创造,努力以民族的语言和形式来反映民族的生活和心理,使现代文学作品不断摆脱外来影响的痕迹,成为世界文学画廊中不可或缺的奇葩。

他们中不少人是在忧国忧民的情怀驱使下走上文坛的,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因而作品思想深邃内容深刻,提出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反映了民族的心理状态和特征,如《阿Q正传》提出了国民性问题,《家》揭露了封建统治核心的专制主义,《子夜》再现了民族资本家的历史面貌,《四世同堂》表达了反抗异族侵略的全民族的爱国主义感情。

三、结语

外来文学思潮和作品能否在中国落地生根、发生影响,作家是关键因素。新文学先驱者力求做到从时代、社会和新文学发展的需要出发去检验和选择外来的东西,并注入新的因素,努力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因此,在当时发生重大影响的外来思潮和作品都有一个“中国化”的过程。尽管道路有曲折,但实践证明现代文学先驱者取得了成功。

外国文艺思潮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外来文艺思潮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是绝难忽略的,“文学革命者们是从西方文艺思潮中汲取理论源泉,提倡文学革命的”。可以说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与产生与外来文艺思潮息息相关,没有外来思潮的影响,中国现代文学或许不是现在的样子。

那么外来文艺思潮对中国的影响是从何时开始的呢?一般认为,从清末开始,中国文学就已在接受外来思想。但是,外来文艺思潮真正开始对中国文学产生重大影响却是从五四运动时期开始的。

胡适、陈独秀、鲁迅等人是推动中国文学走向现代的先驱。胡适在西方“意象派”的影响下写了《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了“文章八事”: 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陈词滥调、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主张形势上追求具体性、运用口语等,倡导白话新诗。陈独秀则在欧洲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影响下提出“国民文学”、“写实文学”、“社会文学”,号召发动中国的文学革命。鲁迅的《狂人日记》受到果戈里同名小说与尼采思想的影响,猛烈抨击了中国的吃人礼教。

他们的文学理念也是受到西方思想的强烈影响,文学历史进化论是他们的文学革命理论的基础。认为新文学必然取代旧文学。当时的进步人们则在这样的思想的指引下开始认同与支持新文学对旧文学的攻击。

而外来文艺思潮又为什么能够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如此强烈的影响呢?胡适认为原因分三方面。一是历史原因:我们有一千多年的白话文学史;在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中不断被推广着的官话;海禁已开,中国人看到了世界,在比照中可以了解国语文学的历史。另外,还有几十年的政治原因:科举制的废除,将知识从奴役解放出来;满清帝制的颠覆,专制制度的推翻。最后,不可忽视的是一群如胡适、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的涌现,及他们对中国文学的改革所做出的巨大努力。

中国的新文学是在先辈们不断的向外国文艺运动与创作经验的借鉴中慢慢发展起来的。在这一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重要的理论家及许多重要的文艺理论。周作人提出的“人的文学”,李大钊所推崇的用历史唯物主义来解释新文学的方式,等等等等,这些重要人物及其思想都极大的影响和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并在之后形成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与人文主义思潮并存的局面。

文学革命者们吸收和借鉴外国文艺理论与创作经验的重要方式就是翻译外国文学作品。《新青年》、《小说月报》、《文学周报》等刊物都在当时大量刊载过翻译的外国文学作品。如《新青年》曾翻译易卜生的作品,一些旨在反传统、反专制、提倡个性自由、妇女解放的优秀作品得到广泛传播,产生很大影响。

五四后,西方各种文学思潮和与此相关的哲学思潮开始更大批地涌入中国,中国文学革命先驱不断对其进行选择与吸收,将其中国化,以使其发挥更大的影响和作用。他们运用这些方法表达苦闷,鞭笞社会,启蒙人们,表现着五四时期的叛逆、自由、创造的精神。外国文艺思潮极大的推动了中国文学从旧文学中站起来,产生了中国的新文学,开始更大程度的关注社会现实,知识分子开始以改造社会为己任,在黑暗的社会现实中不断摸索,奋斗。

外来文艺思潮促进了中国文学的觉醒,真正开始迈向了“现代化”。

外国文艺思潮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外来文艺思潮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是绝难忽略的,“文学革命者们是从西方文艺思潮中汲取理论源泉,提倡文学革命的”。可以说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与产生与外来文艺思潮息息相关,没有外来思潮的影响,中国现代文学或许不是现在的样子。

那么外来文艺思潮对中国的影响是从何时开始的呢?一般认为,从清末开始,中国文学就已在接受外来思想。但是,外来文艺思潮真正开始对中国文学产生重大影响却是从五四运动时期开始的。

胡适、陈独秀、鲁迅等人是推动中国文学走向现代的先驱。胡适在西方“意象派”的影响下写了《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了“文章八事”: 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陈词滥调、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主张形势上追求具体性、运用口语等,倡导白话新诗。陈独秀则在欧洲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影响下提出“国民文学”、“写实文学”、“社会文学”,号召发动中国的文学革命。鲁迅的《狂人日记》受到果戈里同名小说与尼采思想的影响,猛烈抨击了中国的吃人礼教。

他们的文学理念也是受到西方思想的强烈影响,文学历史进化论是他们的文学革命理论的基础。认为新文学必然取代旧文学。当时的进步人们则在这样的思想的指引下开始认同与支持新文学对旧文学的攻击。

而外来文艺思潮又为什么能够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如此强烈的影响呢?胡适认为原因分三方面。一是历史原因:我们有一千多年的白话文学史;在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中不断被推广着的官话;海禁已开,中国人看到了世界,在比照中可以了解国语文学的历史。另外,还有几十年的政治原因:科举制的废除,将知识从奴役解放出来;满清帝制的颠覆,专制制度的推翻。最后,不可忽视的是一群如胡适、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的涌现,及他们对中国文学的改革所做出的巨大努力。

中国的新文学是在先辈们不断的向外国文艺运动与创作经验的借鉴中慢慢发展起来的。在这一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重要的理论家及许多重要的文艺理论。周作人提出的“人的文学”,李大钊所推崇的用历史唯物主义来解释新文学的方式,等等等等,这些重要人物及其思想都极大的影响和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并在之后形成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与人文主义思潮并存的局面。

文学革命者们吸收和借鉴外国文艺理论与创作经验的重要方式就是翻译外国文学作品。《新青年》、《小说月报》、《文学周报》等刊物都在当时大量刊载过翻译的外国文学作品。如《新青年》曾翻译易卜生的作品,一些旨在反传统、反专制、提倡个性自由、妇女解放的优秀作品得到广泛传播,产生很大影响。

五四后,西方各种文学思潮和与此相关的哲学思潮开始更大批地涌入中国,中国文学革命先驱不断对其进行选择与吸收,将其中国化,以使其发挥更大的影响和作用。他们运用这些方法表达苦闷,鞭笞社会,启蒙人们,表现着五四时期的叛逆、自由、创造的精神。外国文艺思潮极大的推动了中国文学从旧文学中站起来,产生了中国的新文学,开始更大程度的关注社会现实,知识分子开始以改造社会为己任,在黑暗的社会现实中不断摸索,奋斗。

外来文艺思潮促进了中国文学的觉醒,真正开始迈向了“现代化”。

浅析外国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摘要:中国现代文学自诞生之日起就与世界文**流发生了不可分割的联系,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均受能见到这种影响。作家是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新文学先驱者以深厚的民族文学修养,大力吸收外来的文学营养,使现代文学异彩纷呈,无愧于时代,在世界文学画廊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发展一方面是由于自身的因素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另一方面受到了当时世界文**流的冲击。新文学先驱者大胆吸收外来文学的营养,创造了许多新形式,如新文学的小说、诗歌、戏剧的创建以及散文的一些新品种即是如此,使中国现代文学以一种新的民族文学身份而不是“西化”进入世界文学的大家庭,丰富了世界文学画廊。

一、外国文学影响简述

中国现代文学自诞生之日起,就与世界文**流发生了不可分割的联系,新文学初期的所有作家几乎都直接、间接受到外来文艺思潮和文艺手法的影响。本文择其要者按四大文学体裁简述如下:

(一)小说

1918年5月鲁迅的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问世,小说通过一个狂人的形象,采用象征手法,“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成为一篇彻底反封建的宣言。鲁迅在艺术上借鉴了俄国作家果戈理的同名小说,为我国现代小说创造了一种新的形态。此后,许多作家运用这一形式进行创作。1928年1月丁玲发表了日记体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这部成名作使之成为冰心之后现代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女作家。1941年茅盾发表长篇日记体小说《腐蚀》,以“皖南事变”为背景,以一个失足女特务日记的形式,暴露了国民党大后方酷烈的特务统治。郁达夫是现代著名作家、创造社的重要成员,1921年出版小说集《沉沦》,集中三篇小说均以留日学生生活为题材,明显受到日本私小说的影响,所写多是作家亲身经历,充满了喜怒哀乐之情,具有强烈的抒情性。

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都市读者群中风靡一时的新感觉派小说,是中国最完整的一支现代派小说,其代表作家有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等,它的登场表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国已越过初期进而问鼎于独立的地位。

(二)诗歌

郭沫若作为具有浓郁浪漫气质的抒情诗人,早期诗作多受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影响,风格冲淡雅隽。五四时期他从美国诗人惠特曼那里找到灵感,诗作热烈、狂放、粗犷、雄浑,这便是收集在诗集《女神》中的诸多诗篇,如《凤凰涅磐》、《天狗》等。

1923年冰心的小诗集《繁星》、《春水》出版,风行一时,被称为“繁星体”。这些诗作是冰心在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下的“小杂感”式的“零碎的思想”,发表时被编辑分了行,竟成为自由体诗的一个品种。李金发曾留学法国学习雕塑,受象征派先驱波特莱尔的影响,并称著名象征派诗人魏尔伦为“荣誉老师”,成为最早专门写作象征派诗而使这一诗派在中国引起广泛注意的人。受到象征派诗歌影响的还有著名诗人艾青、“雨巷诗人”戴望舒等。20世纪40年代以穆旦为首的中国新诗派诗人也在以艾略特、里尔克、奥登为代表的西方20世纪现代派诗歌那里,找到了与他们内在生命要求相适应的观念与形式。

抗战初期最受欢迎的诗人田间受到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和苏联诗人马雅科夫斯基的影响,认为诗是呐喊,是鼓和号声,写于1937年12月的长诗《给战斗者》是其代表作,也是现代最优秀的政治抒情诗。

(三)散文

现代散文是在五四时形成的,思想内容、语言形式、种类等方面都不同于传统散文,这与输入的西方散文理论、散文文体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五四时期散文格外发达,甚至成绩超过其他文体。现代散文中一些重要的种类,如报告文学、散文诗等都是从西方引进的。

中国现代报告文学发轫于20世纪20年代初,当时瞿秋白任北京《晨报》特派记者赴苏俄考察,写了《饿乡纪程》、《赤都心史》中的报道性篇章。“报告文学”这个名词的出现,是在30年代左联成立之后,其兴盛也出于左联的提倡。1930年9月柔石发表《一个伟大的印象》,这是30年代最早的报告文学作品。1936年夏衍完成了《包身工》,成为当时最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

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是一部象征主义的艺术精品,是他大胆采撷异域花果,为新文学增添的一朵奇葩。自从有了《野草》,散文诗这一新品种才在中国现代文坛上奠定了基础。

(四)戏剧

话剧作为一种外来形式,在新文化运动前已传入中国,但创作成就在很长时间里不及散文、诗歌和小说。1919年3月《新青年》发表了胡适的独幕剧《终身大事》,它明显模仿了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玩偶家庭》。尽管如此,该剧仍然是新文学最早产生一定影响的剧本。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标志是1933年曹禺的第一部剧作《雷雨》的问世。该剧在人物形象、大型化的结构、戏剧语言等方面的创造上都达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这当然有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滋养,但主要因素则是更多地吸收了西方戏剧的优点,经过消化、融会,使这一外来的戏剧形式为我所用。《雷雨》明显受到希腊命运悲剧、莎士比亚性格悲剧和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的影响,它将这些艺术的优点加以集中,从本民族的生活出发,写出了中国现代第一部真正的悲剧,用西方悲剧观念来衡量也是够标准的一出悲剧。

1945年5月“鲁艺”师生集体创作的大型秧歌剧《白毛女》在延安公演,轰动一时。《白毛女》是民族新歌剧创立过程中的里程碑,它在秧歌剧的基础上,借鉴了西洋歌剧以音乐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掺以话剧的对话等,成为40年代有代表性的浪漫主义杰作。

二、作家是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

中国现代文学涌现了众多文学巨匠和名著,根本原因在于现代作家大都拥有深厚的民族文学修养,学贯中西融通古今,这是他们接受外来影响的前提。作家们在继承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再借鉴外国文学丰富和发展本民族的文学,才有可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鲁迅、郭沫若、闻一多、老舍、巴金、茅盾等人无不有着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鲁迅早年受过严格的国学教育,在创作白话小说之前,曾写过文言小说;郭沫若不仅是诗人、剧作家,也是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老舍不仅熟悉唐宋明清以来的小说和各种形式的市民文学,而且长于写作古文和旧体诗词;闻一多长期教授中国古典文学,通晓上起秦汉下迄明清的古典文学,对陆游、杜甫、李白、李商隐等诗人尤有研究;巴金为准备创作,曾背诵数百篇古代范文。深厚的文化底蕴加上丰富的外来营养,造就了《阿Q正传》、《女神》、《骆驼祥子》、《死水》、《家》等彪炳史册的巨著。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一个作家如果只靠从外国文学中学到的一些技巧或本领来写作,或是在作品中搬来一套外国的主题或思想,那是很难成功的。现代文学大师们在借鉴外来文学的同时并没有代替或抹煞自己的创造,努力以民族的语言和形式来反映民族的生活和心理,使现代文学作品不断摆脱外来影响的痕迹,成为世界文学画廊中不可或缺的奇葩。

他们中不少人是在忧国忧民的情怀驱使下走上文坛的,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因而作品思想深邃内容深刻,提出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反映了民族的心理状态和特征,如《阿Q正传》提出了国民性问题,《家》揭露了封建统治核心的专制主义,《子夜》再现了民族资本家的历史面貌,《四世同堂》表达了反抗异族侵略的全民族的爱国主义感情。

三、结语

外来文学思潮和作品能否在中国落地生根、发生影响,作家是关键因素。新文学先驱者力求做到从时代、社会和新文学发展的需要出发去检验和选择外来的东西,并注入新的因素,努力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因此,在当时发生重大影响的外来思潮和作品都有一个“中国化”的过程。尽管道路有曲折,但实践证明现代文学先驱者取得了成功。

2.学科教学(语文)考研准备之现代诗歌 篇二

一、诗歌的美学特征

伟大的哲学家黑格尔认为最完美的艺术形式实际上就是诗歌。同样在中国古典美学理论中, 诗歌也往往被大多数人认为是真善美的终极价值之所在。

1. 形式方面的美

美的事物总是能够怡人的, 而对称的、和谐的美带给人们愉悦是持久性的, 这种美是自然的, 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的。如在唐代王昌龄的《出塞》一诗中:“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从形式上看就能发现节与节之间的匀称, 行与行之间的整齐, 这就很容易在形式上给人一种整齐对称的美。

2. 意境方面的美

宋代文学家梅尧臣曾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说明意境在诗词当中具有的内涵。而所谓的意境又是由那些文学家笔下的意象来营造的, 将诗歌作者的情思外化为我们可见可想的意象。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 将“枯藤、老树、昏鸦”以及“古道、西风、瘦马”等意象赋予独特的内涵, 营造出一幅黄昏暮色的场景, 具有苍凉和萧瑟的意境, 结尾处“断肠人在天涯”一语道破外在游人强烈的羁旅感和思乡之情。正是这样的意境带入我们进入作者的精神世界, 感受他的感受, 让我们通过语言文字来欣赏艺术美。

3. 音乐方面的美

诗歌的情调在外在上看是形式上的美, 而除了外在的形式以外, 汉语独特的声、韵、调等也构成了诗歌音乐上的韵律美, 或者就是一种音乐美。这主要是由诗歌的节奏、语音的平仄和作诗的押韵、对仗、对偶等修辞手法达成的。如唐朝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读起来朗朗上口, 仿佛可以随口唱出一般。

4. 情感方面的美

对于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来说, 情感是其最为主要思想灵魂和精髓。对于诗歌而言, 如果诗歌中没有情感, 那么注定它就是苍白无力的, 难以唤起人的共鸣的。而关于诗歌情感方面美的例子, 可以说是不胜枚举, 如王昌龄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今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等, 这些无不是作者用真挚情感的表达来感染着我们。

二、诗歌的美育功能

美育从概念上来看, 就是我们通过大自然的美、人类社会所创建的美以及艺术美来教育培养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道德情操的人, 培养人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通过诗歌的教学, 是完全可以达到美育的教学目的和功能的。

1. 陶冶道德情操

古人说“诗言志”, 由此可见诗歌本身就是寄托抱负、排遣情思、抒发作者内心所思所想的文学体裁, 不过这里的“志”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里“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岑参的《逢入京使》“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还是张继的《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抑或是李白的《独坐敬亭山》“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阅读这些诗歌, 浸润在字里行间, 感受作者带给我们的各种情思, 毫无疑问净化了心灵, 陶冶了情操。

2. 培养审美情趣

诗人们凭借着他们那双慧眼和他们独特的才思, 捕捉自然、社会生活中的美, 通过美妙的文字展现在我们面前, 我们通过研读这些诗歌, 感受诗人传达给我们的自然美、生活美, 从而陶冶了我们的审美情趣, 提高了鉴赏美的能力。如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再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再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再如高适的《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通过这些作者带给我们的美的体验, 我们也学会发现美, 欣赏美。

3. 形成健全人格

对大多数的学生来说, 由于学生们生活阅历浅, 经验积累少, 通过阅读这些诗歌, 感受深刻的人生内涵和道理, 可以间接地感悟人生, 感悟社会, 加上教师的正确引导, 可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从而全面地发展自己, 形成健全的人格。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杜甫的《望岳》“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也如陶渊明的《饮酒》“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杜甫的《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这些诗歌既有积极进取, 也有忧国忧民, 既有超尘脱俗, 又有平和自然, 等等, 通过学习这些诗歌, 我们可以获得许多的启迪。

三、诗歌美育的渗透

选入语文教材的诗歌, 均是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 具有很高的文学审美价值和美育价值。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 在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感, 让学生理解作品内容的同时体验美的意境, 受到审美教育。

1. 指导朗读, 体会语言美

我们首先要培养学生们的语感, 诗歌的语言凝练, 音韵和谐, 节奏鲜明, 读起来朗朗上口, 十分悦耳。我们可以进行录音示范, 在教师进行讲解之后, 要学生们有感情地朗读, 读出韵味来, 逐字逐句地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2. 运用媒体, 感受色彩美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视频、图像、音频、文字等形式, 可以让学生们在有限的教室空间内看见大自然中形形色色的美。如前文中所提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展现出一幅美丽的景色, 使学生如身临其中一般, 全方位地感受美。

3. 运用想象, 感受意境美

诗歌的意境, 是诗人们独具慧眼, 将自己的思想情感融入独具意味的意象当中, 我们通过阅读诗歌, 展开想象, 体会诗人们将自然图景、社会生活图景和思想情感融为一体的独特的艺术境界。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 通过小雨、清尘、客舍、杨柳等意象, 表达了同友人道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4. 把握思想, 感受情感美

诗歌是诗人们创作的, 诗人们又是将生活中的感受写下来的, 因此, 社会生活是诗歌创作的源泉。诗人们将他们独特的感受与感悟写下来, 我们通过阅读, 感受作者浓浓的情思, 和作者产生共鸣, 进而升华自己的思想感情。

总的来说, 在诗歌的教学中可以发掘的表达美的手法有很多种, 关键是如何将这样的手法和学生认识水平、兴趣爱好等有机地整合起来。通过学生的认知和自主的钻研, 感受诗歌美的特性, 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发现美、欣赏美、评价美、创造美才是在语文诗歌教学中渗透美育思想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方燕勤.诗歌散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汉文综合版) , 2009 (05) :90—91.

3.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之我见 篇三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歌教学

诗歌作为我国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对小学生文化科学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通过小学语文诗歌教学,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他们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的意义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是一种审美教育。诗的感性,容易被人领悟;诗的优美,容易激发人的想象;诗的语言,深藏着许多精致的心灵。以诗教之,对于孩子们,甚至对于普遍的国民,都能起到润泽人心的作用。通过对小学语文的诗歌教学,我们可以通过诗歌向学生传递丰富的情感,滋润他们的心灵,使他们的情感得到丰富。有了诗歌,让小学生更加的喜欢语文,陶冶学生的性情,净化他们的心灵。让每一个学生的心灵都饱含诗的灵性,提升个人的品质,丰富情感世界,为诗所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或思古,或颂今,或闲静,或旷达,无论是何种情感,都是诗人最真切的性情流露,这些都能令学生的心灵得到震撼,唤起学小学生天性活泼,爱幻想,对于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和想象力,这种想象力需要通过教学来唤起和开发,诗歌作品本身就是形象生动、表情达意的,需要用丰富的想象力去鉴赏品读,因此,诗歌教学不仅可以保持学生的天性,更能焕发学生的想象力和丰富的情感体验。

二、诗歌教学存在哪些问题

1.教学方式保守

虽然新课程改革一直提倡创新教学,但是在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还是会发展,教师们沿用的还是以往的授课方式,基本上没有改变,诗歌教学的渗透更是如此,新课标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要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课堂呈现更多的外显活动,这是合理的,但是有的教师设计活动却只是为了装潢门面,或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才能,或是为了以新奇的形式取悦于现场听课的教师,设计的活动已经脱离了教材文本和正常的教学内容。尽管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之中,而且热火朝天,课堂气氛活跃,但是教学收效不大,这种活动已然流于形式,失去了它本身的价值。教学过程中,盲目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作为教学技术,应该是更好的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而不只是教学的花花手段,不能过多的依赖多媒体,它既不是教学的主导,也不是教学评价的主要部分,只有教学技术真正的做到为教学服务,才能在教学中取得锦上添花的作用,才能实现教学技术的价值。

2.教学模式单一

作为诗歌教学的实施者,一些教师并没有完全具备教学的能力,过于重视语文课的工具性,忽视了它的人文性,以致教学中过多的强调识字、学习知识、理解内容,而忽视了学生情感体验与人文关怀。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有机的统一体,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生活等情况出发,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此外,对于诗歌教学,教师们往往忽略了诗歌上面所赋予的情感,而是侧重于翻译诗歌,把诗歌的字面意思翻译出来,教学随后也就停止,这样的诗歌教学方式,只重视字词的本身翻译,而大大忽视了字句篇的联系,学生更无法深刻的体会诗歌的思想内涵及情感,抹杀了学生思维的灵性和生命的活力。还有一部分教师则只注重诗歌内容的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体验,比如,在教学有关四季的诗篇时,教师只是教会学生语言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体验,不善于创设活动情境、自然情境、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去体验体味体会。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却只重视诗歌写了什么,有什么特点,而不善于引导学生调动想象去感受体验,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只会讲“蜻蜓立在荷花上”却不会引导学生想象“尖尖角”是何种形态,蜻蜓如何抖动翅膀在“尖尖角”上下翻飞,不善于把无形的文字变成有形的图画,忽视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正是因为学生的想象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才导致学生对于一些诗歌理解起来干枯乏味,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三、诗歌教学的可行性建议

针对上面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想要解决,一定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诗歌的兴趣,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想要学生学习好诗歌,就要让他们提高对诗歌的兴趣,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产生愉快紧张和主动的意志努力状态,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因此,在小学诗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适合的方式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做好诗歌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喜欢玩乐,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中,可采用游戏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游戏中,边玩边学,既可以增加印象,又能激发和培养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一举多得。此外,诗歌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这种意境最好的展现方法是诵读。只有有情绪地吟诵,才能领会出诗的真味,如果教师事先筹备好与诗的情调、节奏相和谐的音乐、营造吟诵的气氛,那么学生读起来也就入情入境。学生爱好歌颂,有时还爱好自编自唱。根据这一特点,在诗歌诵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勉励学生根据自己爱好的歌曲旋律唱读诗歌。这种变读为唱,学生学得高兴,而且在唱唱、跳跳中自然而然地受到诗歌的熏陶。另外,随着科技和多媒体技术的日益发展,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广泛应用,拉近了学生与语文学习的距离。多媒体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精神,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学习。

努力搞好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感悟人生的真谛,使学生不仅得到语言文字的训练,更能在思想上得到优秀诗歌的启迪,在情感上受到优秀意蕴的熏陶。

参考文献:

[1]方卫平、工昆建:儿童文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宵出版社,2004

[2]魏怡红:将儿童诗教学延伸到课外,[J],山西教育(教学),2010

4.学科教学(语文)考研准备之现代诗歌 篇四

专业课强化复习指南:中外教育史之外国现代教育

一.《费里教育法》

1881和1882年,费里(Jules Francois Camille Ferry 1832-1893)提出两项教育法案。其要旨是宣布实施普及、义务、免费和世俗的初等教育。该法案为以后近百年间法国国民教育的发展打下了基础。第一个法案规定(1)母亲学校(幼儿园)和公立小学一律免收学费;(2)公立学校不允许装饰宗教标志,不开设宗教课程。第二个法案规定:(1)对6-13岁的所有儿童实施强迫的、义务的初等教育,可进公立或私立小学,或在家庭私塾接受教育;在家庭读书的儿童自第三学年起,每年须接受一次公立学校考试,以检查私塾的教学;对不送孩子入学的父母处以罚款、监禁等处分。(2)在小学开设法语、历史、地理、生物、自然、算术、法政常识、农业常识、卫生、图画、音乐、体育、军训(男生)、缝纫(女生)等课程。废除宗教课,增设公民和道德课;增设手工课和各种主要手工业工具的用法课。(3)允许学校除星期日外,每周停课半天,由学生家长在校外按各自的宗教信仰安排宗教活动。取消教会、教士监督学校的权力,由职业教育家领导学校理事会;宗教团体成员不得在公立学校任教。

杜威的教育实践活动

20世纪美国著名教育家。主要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的教育思想是建立在机能心理学、实用主义哲学、社会进化论的基础上的。从这些出发,他提出了教育的新界说。其理论的核心概念是: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做中学,五步教学法。

一.教育实践活动

杜威的教育实践活动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1884-1894年的,当时他在密执安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心理学和哲学。在实践中杜威清楚地认识到中小学课程内容贫乏,当时流行的赫尔巴特五段教学法机械呆板,萌生了进行教育改革的要求并进而成为教育革新的倡导者。

第二个时期是1894-19的10年,是他改革教育的尝试阶段,当时他在芝加哥大学任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系主任。18他创办了芝加哥实验学校,又称杜威学校,以他的哲学和心理学研究为根据进行教育创新。在此期间,他根据自己的教改实践,发表了许多重要的教育论著。

第三个时期是1904年-1952年,是他事业的辉煌时期。其中1904-1930年杜威任哥伦比亚大学哲学教授。他与一批育史家、比较教育学家和教育心理学家一起,铸成了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的黄金时代。经过长期的教育实践和研究,19杜威发表了《民主主义与教育》。这部经典巨著标志着教育理论发展的一个新时期的开端,创立了实用主义教育哲学体系。1930年他退休,改任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教授,仍继续从事教育改革研究。杜威的主要著作除《民主主义与教育》外,还有《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学校与社会》、《明日的学校》等。

七.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意义和局限

杜威是西方现代教育派的理论代表。他对传统教育的整个理论体系进行挑战,奠定了现代教育的理论大厦的基石。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使美国教育由赫尔巴特主义转入杜威主义,并影响到其他国家。是新教育的思想旗手。他的影响表现在:

1)强调知行合一,将教学中死的知识变为活的知识。

2)教育是人与环境的交互的观点是对内发论和外铄论的超越和突破。

3)教育是生长和生活的观点从心理学角度探讨了教育的本质,试图解决教育方法论问题和教育与儿童脱离的问题,成为儿童中心论的.基础之一。

4)教育即经验从认识论的角度探讨教育本质,解决知识、经验的获得以及心理与社会、过程与目的的协调问题。试图超越形式论和实质论解决理论与实践脱离的问题。

5)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是从社会的角度出发将个人与社会统一起来。将学校的生活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解决教育与社会的脱离问题。

6)教材心理化,适合学生经验的心理发展,而不是逻辑顺序。

7)教学方法的科学化和探究精神使得科学精神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8)教学专业化,提高教育学的学科地位,增强学术性。在其影响下教育专业机构大量建立。

9)杜威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其教育理论对世界教育进程发挥巨大作用。对日本、中国、土耳其、苏联、墨西哥等国具有直接的影响。

5.如何准备考研复试 篇五

据燕赵都市报报道,一般来说复试主要看考生是否具有培养前途。对考生英语口语、专业基础知识及应用、专业技能的掌握、政治思想、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的考试与考查。

对即将参加2005年研究生考试复试的同学来说,还要面临的一大变化是,本来在初试中进行英语听力的测试首次改在复试中进行。因此,精心准备一下非常必要。

关于专业

专业知识的考试是重头戏。南京大学有机化学专业研一的杨力超同学告诉记者,他在接到复试通知后马上登陆了南京大学的网站,在了解到复试的指定书目后就进入实验室练习基本操作。杨力超认为,理科的实验很重要,一定要提前准备,熟悉试管、烧杯等基本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不要因为打坏仪器而影响成绩。复试对专业课的考查不像初试那么具体,在复习时主要是熟悉过去所学内容,考查范围不会超出学校规定的书目。

河北大学法学专业研一的郭小颖告诉记者,由于河大并没有指定复试参考书,因此她只是看了看考研复习时的一些参考书,“我的专业考试只有两道论述题,只要基础知识扎实,平时注意关注一下本专业学术动态,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关于英语

英语口试也是一个重要环节。一般是10分钟左右。英语老师会根据考生开始的自我介绍提一些有关个人生活或专业知识的问题。英语听说能力可以说非常重要,那种高分低能的“哑巴英语”已经越来越没有市场。由于2005年还将增加听力测试,同学们在准备时就要做必要的针对性训练。

关于着装

很多人都很关心面试的时候该如何穿着,一个人的外表装扮也可能影响考官对你的印象分,但这并不是说就非得涂脂抹粉、刻意装扮。自然、大方、得体就已足够。河北大学的郭小颖还提醒学弟学妹,“在面试过程中一定要讲究礼貌,见到导师的时候态度真诚,彬彬有礼是对其尊重的表现。这些专业考试以外的东西也会影响到导师对你的评价。”

关于心态

复试时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从容自信地应对每一个问题,过度紧张会影响自己正常水平的发挥。“导师问的问题一般不会太刁钻,只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按照自己的情况真实作答就可以了。”杨力超说。另外,在相信自己实力的同时还要保持谦虚,不要在导师面前夸夸其谈,过分表现自己。

另类经验

6.考研计划与准备 篇六

一、目标准备

1.是否应该考研

经常在考研论坛发现这样的问题,“XXXX,我是否应该考研还是考公??”,既然如果你自己都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别人能给你什么好的意见呢??每个人最起码应该先了解自己想要什么。而不管怎么样,哪怕你找到了满意的工作,我的建议是每个应届毕业生都应该报考研究生考试。因为复习考研,是你成人之后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自己定下目标、全身心毫无顾虑的投入进去,为之拼搏、为之奋斗的事情。下面,我详细说说我的想法和感受。

(1)考研完全是你的个人行为

大家都经历过高考,都知道高考的苦闷和心态,也都知道高考是在你父母的影响下选择的路。而考研则完全是一场你自己的战斗。从最初的确定所考专业、所考院校,到自己找视频、资料,报辅导班,到夏日上课、深夜复习,到最后冲刺的紧张和紧迫,都是你自己根据你自己的情况自我奋斗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你自找的,找虐!复习考研期间曾经我早晨7点起床(女朋友打电话叫我),晚上2点睡觉,中午教室趴10-30分钟,其他时间除了吃饭就是在看书,那会的用工和努力程度估计这辈子都找不到了!现在想起来还蛮怀念的,遇到啥困难一想起来自己还曾经那么努力啥都不怕了!

(2)应届考研是全身心、无顾虑的应届考研和工作、毕业之后再考研不同,因为应届生不用担心衣食住行,也没有工作烦心,每个月父母打着生活费,吃着食堂,住着宿舍,唯一的目标就是复习、复习、拼命复习。而你如果二战,则衣食住行都得自己找,还有没有工作的深深压力,更不用说工作之后有工作烦人了。所以说,这也是第一次和最后一次的自己全心全意地在学习领域奋斗。

(3)应届没考上是否应该再二战??

我个人认为没考上就考别的:公务员、教师、银行、国企,万一有一个考上了呢,就先去上班。或者如果有人能给你安排就赶快去,谁知道你研究生毕业的时候的条件还是不是那样了(我所在地的电力局前两年本科就能找人进,现在就得研究生毕业)。应届找个工作先上班,利用好应届生的身份,工作经验有的时候比研究生重要,更何况你研究生毕业也还是一样得找工作。

如果上班之后还想考,工作不太忙不影响复习的话能不辞职就不要辞职,因为万一考研考不上你就是一无所有了„„

2.是否应该考本专业

如果你是一个想从事科研的人,就随心所欲的考吧。

如果你考研仅仅是为了找一个更好地工作,那就去看看你所喜欢的领域的招工职位表吧(举个例子,如果你是生物、数学等专业,想考公务员,好吧,只有万人坑的三不限职位等着你,还不如去当老师呢)。

3.是否要考北上广,是否要考211和985等大城市

不可否认,北上广可以给你更大的平台和视野,但是不一定适合所有人,大学上了四年了,肯定许多人都想回家乡,毕竟那里有你的亲人、有你的圈子、有你和你父母的人脉,对于独生子女来说更是如此。

211和985同理,不过每个人也都要清楚自己的能力和目标,报的再高考不上等于0。

4.在职已经上班了是否还要读研??

读研究生是必须的,因为学历越来越不值钱。

如果你是30岁以上,公务员们建议读个党校的在职研究生,因为同学关系和圈子很重要;而其他单位的就读有名学校的在职研究生吧,这样对于你跳槽或者加薪,甚至拿出来吹牛逼

都有好处。

如果你是30岁以下,考个全日制研究生吧,毕竟双证比单证拿出来有效。现在在职研究生越来越发展到向钱看齐,社会认可度也降低不少。可能有的人怕在职不能考,但是有个成功的实例:qzzn论坛版主良将贤臣南开MPA硕士and神秘部门科员(高大上,学霸变态型人物),具体情况可以问他。

另外,在职考的时候可以探探领导的口风。别你考下来了,最后领导不批,白考了„„话说大多数领导也都是希望下属好学上进的,不过有的你考的专业可能不一定和领导的意思。

5、我想考,但是坚持不下去吃不了苦怎么办??

呵呵,对于那种打着考研的幌子混日子的人,发自内心的鄙视。今年考研考场上竟然还有俩SB跟我考一个专业,考了一科啥都不会就不来了,很明显是没复习来碰运气的。对于这种人劝你也别考研了,赶快去买彩票或者找个工作吧,别浪费父母的钱和自己的青春了!考研没有点破釜沉舟的精神怎么能够考上!学霸和聪明人除外。

二、资料准备

下面这些东西你是无论如何需要搞到手的:

1.专业的历年真题

2.学校的专业的实际录取分数线和招生人数(有的学校公布的不是实际的,建议找那个专业进面试的学长学姐问问)

3.最近几年考上的学哥学姐的联系方式(去年的最好,就在考研论坛努力地寻找蛛丝马迹吧,一般你说你是要考他们学校的,他们都会很热心的!)

4.适合自己的复习资料和培训班视频(后面我会给出我个人比较推荐的)

5.网上的各种经验贴(我当时把网上的各种长篇经验贴保存成图片发到手机上,既减少面对电脑娱乐的时间,又可以在学习累了调节一下,更重要的是可以从中汲取经验,这是我当时保存下来的东西,一般存成图片放手机里,不想学了或者睡前拿出来看一看。附原来我存下来的资料: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1ntoaGOx)

6.可能报考学校的历年招生计划和招生简章等其他。

7.申请个微博,把那些有名没名的老师都关注了,因为微博是发消息和分享资料最快的。(推荐:肖秀荣、陈闫、考研动态等)

原因:有的学校可能计划和书目都有变动,可以根据历年的自己分析;录取名单+人人网=更加便于准确查找学长学姐;缺额计划可以分析分析历年所报专业的缺额情况,可以选择相近的缺额专业;历年实际录取分数可以让自己估摸着最起码得考多少分;多看考研老师的微博,既能学到知识,又能获取信息。

三、辅导班的选择

我个人建议如果不是家里特别困难的话报一个普通的辅导班就够了,英语不好的可以去新东方加强一下,上万的bao过班都是扯淡,千万别报!这样能够熟悉整个复习流程,同时知道哪个月该干什么,作为一个把你领进门的“师傅”。

我知道,说到这里大家肯定是想知道哪个好??我个人看法就是报你所在地的辅导班中主要宣传的名牌老师面授次数多的,这样说明辅导机构对你所在地区重视,你也能够接受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再加上网上的各种其他老师的视频补充,对于你的学习足够了!

选择面授还是远程??

如果有面授一定要选择面授,虽然热点、条件差点,但是和远程真的不是一个感觉,面授有的时候都不想听走神呢,更不必说远程放视频了。

拿我自己举例吧,我本科在呼和浩特上的,当时选择了一下报的文都面授。蒋中挺、汤家凤、何凯文、刘一男全程从基础到冲刺的课程都是面授上课,这样能比网课和视频更快更全面。注意:对于辅导班和网络视频的学习,有些东西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初中期听听还可以,中后期、冲刺期一定要以自己为主,按照自己的情况选择课程、查找资料,用适合自己的。千万别傻头傻脑的觉得全都听下来就得了,要自己思考,为我所用。

四、生活条件的准备

1.是否要出去租房??

根据个人和宿舍情况选择,租房的注意容易分心、学习不踏实、水暖电网都得自己弄、吃饭也是个问题。宿舍就是可能宿舍环境不好、影响室友、气氛紧张。我当时是考虑到距离教室和食堂近,就没有租房,节省时间。

2.一定要和室友、周围研友处好关系

关系处不好很容易闹心、弄矛盾,关系处好了室友还能帮你打饭、忍受你半夜看书,研友能帮你占座、共同讨论问题。

五、全年总体计划的制定

复习总时间表(按照我第一年全心全意考学硕时候的计划写的,用辅导班的上课阶段划分)年后开学——基础班:就做前期准备工作,可以开始背单词,补自己薄弱的那部分课程。主要是准备考研的资料,看各种经验贴、找学长学姐(那会正好是他们复试的时候)、总结自己每阶段需要用书(辨别各种书也很重要)

基础班后——强化班前:背单词、琢磨英语真题、复习数学课本和课后题、看专业课,事无巨细,一点一滴的把课程学习遍,给自己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如果此阶段专业不固定,可以暂时不复习。

强化班和暑假期间:应该是在学校上课,在家待的时间越短越好。每天除了上课一定要继续按照自己的计划看书,不能因为听了一天课就觉得都学了就不看了,上课学的是老师会的,真正自己看书做出来的才是自己会的。

暑假后——10月底:巩固强化学到的知识,查漏补缺。注意看着点新的招生简章和招生计划,最后确定要考的学校和专业

后面的时间就很紧张了,用心的人不用我说你也知道怎么做了。

每天的学习计划(记住要错峰吃饭!)

早晨7点起床,吃饭,进教室学习

中午11点半吃饭,进教室学习,1点回去睡觉(后来发展为中午就在教室趴半个小时)下午2点半起床,进教室学习

下午5点半吃饭,进教室学习

晚上10点多回宿舍洗漱、玩会电脑(上考研论坛或者玩游戏)

晚上11点熄灯躺下用手机看看论坛、经验贴,看累了睡觉(后来发展为用充电台灯看政治书,看到2点睡觉)

7.学科教学(语文)考研准备之现代诗歌 篇七

一、教学目标之失范

在教学调研中, 我们发现不少教师在设计教学时, 对教学目标的确定往往凭经验或照抄参考书, 既不重视, 也不规范。主要表现在:表述形式杂乱, 盲目套用, 随意性大;表述内容宽泛, 语文本体性不强, 抽象概括有余, 具体操作不足。我们在2008年举行了一次语文教师教学设计大赛, 课文选的是语文版第九册《西风胡杨》, 我有幸成为评委。阅卷中, 感到老师们的目标设定可谓五花八门, 摘其要者大致有三种形式:

第一种: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15个生字;掌握“坚韧、炙热、摧肝裂胆、蒸熬、祈求”等词语的意思。

2. 抓住段落特点指导背诵。

3.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 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 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 给课文分段。

2.组织学生搜集有关胡杨、塔里木、罗布泊、西域等有关资料, 培养积累材料的能力。

3.继续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语言的生动, 感悟词句表达的感情。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二种:

1.基础性目标:小组合作, 搜集有关胡杨、塔里木、罗布泊、西域等有关资料, 培养积累材料的能力。

2.发展性目标:在问题解决过程中, 培养学生合作、交往的能力以及信息检索、处理、重组、应用的能力。

第三种:

1.认识15个生字。掌握“坚韧、炙热、摧肝裂胆、蒸熬、祈求”等词语的意思。

2.整体感知课文的大致内容, 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 抓住段落特点指导背诵。

3.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除了以上所列的几种表述形式以外, 有的教师还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三类。更有甚者, 有个别喜欢标新立异的教师, 则将“教学目标”更名为“设计理念”, 用一个语段的形式表述;也有少部分教师的设计, 教学目标只字不写, 开门见山就是“教学过程”。另外, “教学目标”的称呼也比较繁杂, 有的称为“学习目标”, 有的称为“教学目标”, 有的称为“教学要求”, 有的称为“预设目标”等等。我们知道,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前期准备工作的重要内容, 目标如此不清不明, 将大大削弱和影响其对课堂教学行为的导向、调控和评价功能。当教学目标成了一种摆设, 必然使教学随意性增大, 教学效果得不到保证。

实际上,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以知识和能力为载体, 其他两维融于其中, 整体推进、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在实际教学中, 有的可能以知识和能力为主, 有的注重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传授, 有的则重在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还有的则融合了两个或三个维度, 呈综合态势。对于一课的教学而言, 根据课程目标体系的阶段安排与教材等课程资源的特点, 其目标有可能是单维的、两维的, 也有可能是三维的。因此, 不能不顾课程目标体系与教材特点, 面面俱到, 把三个维度当作模式来硬套。而应有所侧重, 一切从课时教学内容及其活动的实际需要出发制定。很明显, 上述列举的第一种教学目标是不规范的, 具体有五:其一, 在确定三维目标时三重并举, 把三维目标当成三个目标, 这是错误的。其二, 目标中的三维彼此纠缠。“过程与方法”目标中“继续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应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内容;“知识和技能目标”中的“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 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 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则含有第二维“方法”与第三维“情感”的内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中的“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语言的生动, 感悟词句表达的感情”, 亦包括“过程和方法”的内容。其三, 目标的叙写主体不规范。教学目标的表述主体应该是学生, 这种表述则随意转换了教学目标的主体, 比如“组织学生搜集有关胡杨、塔里木、罗布泊、西域等有关资料, 培养积累材料的能力”,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语言的生动, 感悟词句表达的感情”等, 其表述主体只能是教师。其四, 目标的叙写缺少“默写、说出、列举、认读、复述”等表现学生外显行为的动词及可检测的目标指向, 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是否达标不容易检测、指导和调控, 评价教学实效的价值就不大。其五, 虽然三维目标在宏观上是等重的, 但在目标定位上, 我认为要有重点, 在不同的学段、不同的课文、不同的班级应该各有侧重。第二种教学目标的表述形式, 将基础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分开表述, 先有基础, 后有发展, 目标分类是清晰的。但教师在设计目标时, 应该明确哪些是基础的, 哪些是发展的。遗憾的是此目标没有具体的表述。相比较而言, 第三种表述形式比较规范。

而像第一、二种这样表述目标的错误, 不仅我们普通老师会犯, 就连一些名师也会犯。

以下摘录的是在2008年南昌大赛上部分参赛老师教学设计时确定的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 初步领悟文章表达特色, 潜心会文,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体会留心观察事物的作用, 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人物的内心变化, 引导学生学习概括文章主

要内容的方法。

……

这些教学目标反映了一些教师的学生观淡薄——不愿意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不愿意放弃教师权威的地位。教学目标陈述的主体是“学生”, 描述的是通过教学, 学生发生的行为变化。我们如果将“学生”这个主语补充到以上的教学目标上, 这些目标都成了病句, 因为这些教学目标的主语, 只能是“教师”。一心只想着教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做, 如何教, 而不是如何组织学生展开学习活动, 其教学效果必受影响。

二、教学目标之规范

那么, 如何规范地表述教学目标?

崔峦老师曾经指出:“备课时对教学要达到的目标进行整体思考, 既要明确三维目标的达成度, 又要确定实现目标的方法、手段、策略, 而后用简明的、条分缕析的、策略与目标相联系的语言加以描述。”

1. 表述主体必须是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学目标应是学生在学习中的行为与结果, 不能是教师的行为。如《桥》一课的目标表述, 用的是“认识、朗读、说说、找出并说说”这样的行为语词, 而发出这些行为语词的行为主体只能是学生。像“引导”、“培养”、“组织”之类描述教师行为的语词则不能出现在教学目标中。

2. 陈述内容要具体、明确

陈述教学目标是为了使教师把握教什么, 怎么教, 学生明确学什么, 怎么学。如果是公开课, 还应该使听课教师能根据教学目标来评价教学过程。因此, 教学目标的表述越具体、明确, 指向清晰, 越容易把握、操作, 达成率越高。如要求学生了解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识记什么都应清楚、明白, 甚至有必要直截了当点明什么字、什么词、什么句, 怎样的人、事、物等。比如人教版《桥》一课目标3、4, 我们可以结合课后练习来确定与表述。《桥》课后的习题2是:“课文里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我们只要稍加思考, 就可得出结论:只要学生能说出答案, 就说明他们理解了课文内容, 体会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所以目标3不妨改为:能理解课文内容, 说说课文里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自己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如果再加上方法和过程目标, 还可以表述为:能认真读书和进行交流, 说说课文里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自己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同样道理, 目标4也可以改为:能找出并说说课文表达上的特色, 和同学交流这样写的好处。

显然, “说说”、“找出并说说”这些词语比起“理解、体会、领悟”等要具体、明确, 可测、可评得多。

3. 要立足学情, 体现学段目标

制定教学目标, 首先要研究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的语文基础、能力, 以及兴趣、爱好、特长等, 仔细斟酌目标的数量与难易度, 防止目标脱离了学生实际, 既不拔高要求, 也不降低要求, 让学生“跳一跳, 摘到桃子”。其次要研究学习内容。依据课标要求, 确定既适应学生学习又能与教学目标“合拍”的教学内容, 然后, 围绕目标处理教材, 整合教学内容, 抓住重点, 突破难点。切不可仅有预设的目标而无具体落实教学目标的相应活动内容。最后研究学段目标。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的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教学目标既不能越位, 也不能不到位。例如:课标中“解词”这个教学目标, 在第一学段定位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提出的是“了解”;在第二学段定位为“能联系上下文, 理解词句的意思, 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 理解生词的意义。”提出的是“理解”、是“体会作用”;第三学段定位为“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 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 体会其表达效果。”提出的是“推想”、是“体会表达效果”。因此, 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 既要着眼学段目标的达成, 又要考虑原有目标的基础, 还要兼顾与下一个学段目标的接轨, 不要干“播了秋天的种子, 误了春季的庄稼”的蠢事。

需要注意的是, 课堂教学不一定非得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也可根据需要, 随着课堂情景的变化, 随时调整。

8.高中语文中的古代诗歌教学之我见 篇八

一、词意相似,意味不同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古诗人非常重视遣词炼字之妙。有的诗句往往著一奇字而境界全出,读来令人回肠荡气、思绪万千。如韦庄的《菩萨蛮·其二》词意浅显,但情感却稍显复杂,尤其末二句,一反作客异乡的游子总以不得还故乡而愁绪满怀之常情,偏偏说“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此二句所反映出来的情感以及它和诗人所要表达的主旨的关系,我主要抓住“莫”字让学生细细体会,并用“不”字与它进行了替换比较,让学生感受到“不”与“莫”虽都有否定意味,但“不”就是不,而“莫”为不要、不能,含有着殷殷叮嘱劝留的口吻,这一劝留,不仅见出江南的美好,更可见出游子未尝忘怀的故乡之思,以及游子那有家难归的无可奈何之情。这样通过抓住关键词替换比较,以点带面,牵一发而动全身,学生对整首诗的理解也便豁然贯通。

二、句有类似,主旨各异

古诗词短小凝练,虽然篇幅众多,主旨各异,但常常会在不同诗篇中出现相似的诗句。如果没有辨析清楚,就容易将两诗混淆,不利于记诵。如课本中杜甫《蜀相》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就与陆游《书愤》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类似。往届学生在背诵默写时就常将两联记混。所以再教这两首诗时,笔者干脆将他们放在一起,让学生重点比较这两联的异同。结合诗境,经过揣摩、点拨,学生了解到虽然两联都以“出师”开头,都用了诸葛亮之典,但“出师未捷”作者重在对诸葛亮“出师一表”之后功业未成的叹惋,表达千百年来如自己一般的“英雄”壮志未酬的痛苦。“出师一表”作者重在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自勉,表明至死也不放弃恢复中原的大志。这样通过对类似句的比较,学生不仅在背诵默写中再没将两句记混,而且对两首诗的主旨也有了更深的领悟。

三、内容相似,手法有别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数量不胜枚举,但就其内容而言,不外乎咏物、怀古、思乡、怀人、山水田园、边塞等,很多诗虽形式不一,旨趣各异,但内容常有相似之处。如学生在了解了李贺《李凭箜篌引》的内容后,自然地想到了必修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那段精彩的音乐描写,有学生还不由自主地背诵了起来。我便顺势引导学生对两首诗的描写技法和各自的艺术风格作了比较。明确了白诗侧重现实,多用比喻,着重写乐曲的艺术境界。李诗则侧重奇特的想象,多用夸张,着重写乐曲的艺术效果。两诗虽然手法有异,侧重点不同,但都将那不可触摸的音乐表现得具体可感,不愧为“摹写声音至文”。学生不由地赞叹起作品的手法之妙,作者的才情之高。

四、境遇不同,诗情有别

同一诗人,生活境遇发生变化,往往会影响到其创作,最典型的如李煜、李清照,一个由南唐后主沦为阶下囚,一个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因此在赏析李清照《一剪梅》时,笔者让学生将此词与必修4学过的《声声慢》作了比较。写于南渡前的《一剪梅》是作者写给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这份相思之愁不过是生离之愁,暂时之愁,个人之愁,确如作者自己所言,不过是一种“闲愁”。而《声声慢》写于南渡后,北宋灭亡,丈夫病死,作者只身逃难,这时的愁已是死别之愁,永恒之愁,个人遭遇与国家兴亡交织在一起之愁,真可谓“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即使是“相识”的雁,《一剪梅》中还能“云中寄锦书”,有望“月满西楼”,而《声声慢》中却已是“雁过也”,徒留人“正伤心”。比一比,两词的“愁情”差异便凸显了出来,学生也更为深切地感受到了作者的心路历程。

五、诗人不同,诗风各异

“文如其人,其异如面。”即是相同的题材,不同的诗人去写,仍会呈现出不同的情调和风格,透出诗人不同的个性。极具代表的是唐代诗歌创作领域的两大珠峰李白和杜甫。在学习杜甫的《登岳阳楼》时,笔者让学生在背诵的基础上把本诗与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进行了比较。两诗同写了登岳阳楼之感,但面对同样宽阔宏伟的洞庭湖时,杜甫是“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关注现实,时刻不忘身世国事,以致“凭轩涕泗流”。李白则“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注重夸张想象,心情轻松欢快,以致“天上接行杯”“吹人舞袖回”,飘飘似仙,带人进入一个似真似梦的迷人境界。一个“诗圣”,一个“诗仙”;一个沉郁顿挫,一个飘逸豪放。不同诗人不同风格的作品各具的艺术魅力便在比较中更加彰显。

乌申斯基曾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一切的。”通过比较,既能让学生对已学过的诗歌作一些复习巩固,又能开拓视野,深化理解,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氛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积极思索、探究的能力。

9.考研备考要早早准备 篇九

距离硕士研究生现场报名确认还有将近一百多天时间,距离考试也只剩三个多月时间。如果我们想在考研中取得胜利,那么在备考阶段不仅要做充足的准备,更加要早早的做准备。

决定考研是从自己进入大学的那一刻就已经决定了,主要视为了弥补自己高考的遗憾,因此考研的决定是相对容易做出的。而对于考研报考专业更是自己从小的梦想--国际关系,因此报考专业也没有消耗多少时间。而报考学校的决定则是相对较难做出,因为进入大学后远离了高中那种频繁的模拟考试,与老师和学校“保姆”是管教和指点,因此缺乏对自己的客观评价,彷徨和犹豫过,也曾经做过许多不切实际的幻想。尤其是经常受到周边同学报考院校以及相关意见的影响,有一段时间经常变换,牵扯了自己大量的精力,浪费了不少时间,也经常使自己的心情处于游移不定的状态。并且由于报考院校的不确定性,没有办法确定专业课的复习,从而也就无从展开复习,对于自己的复习考研造成了相当不利的影响。但是,在关键的关头家人的意见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家人的建议下,最终决定了现在所报考的院校,并且通过相关论坛、网站,以及向相关的学长的的请教准备了相关的复习资料,最终在5月正式进入了考研备战阶段。

接下来就是备考的全面展开。而在考研备战的过程中,最重要的经验就是,首先,一定要制定详细的计划,保证复习的进度,切不有“跟着感觉走”的复习思想,因为这种学习状态无法保证各科的复习进度的“匀速”进行。而每天的复习进度不一则很容易造成短板学科,我相信众多学子肯定明白这是考试当中的大忌,尤其是在像考研这种只要一门考试科目不过关,就满盘皆输这种考试来说尤为重要。而且无论你自己的优势科目如何强大,它的提高空间总是有限的,而在一些相对弱势的科目上的投入,也许可以得到更好的“投资收益比”。而且,计划的制定也可以保证自己的每天的学习量,对自己形成一种无形的约束,这对于在大学这种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尤为重要,因为大学的学习完全靠自我的约束,这与高中完全不同,因此自律就成为了相当关键的因素。因为生活中总是充满了诱惑,尤其是在当你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一个有一个挫折的时候,总是有一种想要放弃并且出去进行“放纵”的冲动,而在这时计划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它使你清楚的明白自己当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其次,尽早的确定考研的报考专业和目标后就不要再有任何的动摇,例如对于院校和报考专业的犹豫,这种情况会直接影响你的复习准备情况,并且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你的士气。还有就是如果自己已经决定考研了,一些非必要的活动就必须要进行“回避”,不仅仅是时间的问题,而且很容易使自己的心情浮躁,这对于急需静下心来进行学习是极为不利的。

再次,一定要利用好考研前的暑假。这个时候自己往往拥有大段机动时间可以安排,在这个阶段像游历祖国大好河山这种活动就应该放放了。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决定是否留在学校进行学习,但无论是在学校,或者是回家,亦或是报相关的考研补习机构,一定要好好利用这段时间。根据历届考生的经验是只要这个阶段利用好了,考研往往就成功了一半。切不可报一种时间还早的心态,永远要记住“莫道君早行,更有早行人”。

最后,一点是关于考研心态的。万万不可因为考研就过一种“苦行僧”的生活。一定要进行适当的放松,进行体力、脑力和心力的恢复,应该以5天或者6天为一个学习阶段,进行适当的放松。否则的话到备战考研的最后阶段很容易陷入身心疲惫的状态。整个学习过程和努力就变得功亏一篑。在考研的过程中心态的调整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每一个人都会在复习的过程中,遇到一个又一个难题与困难,也总有感到无聊、寂寞与孤独的时候,总有厌学的时候,而这个时候最需要的就是心态的调整,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本人的经验是可以看看相关的励志书籍与励志影视作品,如《洛奇》等此类电影,进行一种精神的放松。并且可以跟“研友”进行交流,在考研过程中万万不可有“闭门造车”的心态,因为考研是万人通过独木桥,进行所谓的“防备”是没有必要的。在当下高校不断扩招,与劳动力市场对于劳动力要求日益提高的情况下,提高自身的素质以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庭负责。考研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但是考研给了大家一个提高自己,进入更高一层的学府和学习阶段,以提升自己能力的机会。但是这也仅仅是一个机会,最终的结果是要靠自己的汗水,甚至是泪水去争取的。不过如果你真的决定踏上考研这条路,只要拥有坚持到底的勇气和毅力就一定会有自己的收获,无论最终结果如何,你一定要让这个过程是一个无悔的过程,是一个没有遗憾的过程,是一个对得起自己的过程。

10.考研复试:必须做好哪些准备? 篇十

考察个人的基本情况和对高校的了解一般是最初的试题,“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类试题是可以准备的。但不要背答案,考官非常反对背答案,因为他们是在面试考生,而不是检查背诵。

你要对自己的申报材料了如指掌,例如你爷爷的生日是那一天。还要对中间提到的兴趣、爱好、特长进行比较专业的理论学习。例如有一位考生说自己练习过书法,考官就要他评价一下墙上的两幅字画那一幅更好。如果他只注重练习书法,对书法理论一无所知,本来可以得分的试题就会失分。

了解高校,可以看看校史,至少要看看学校简介,要理解校训、专业,也可上网查阅学校概况。碰到你怎么理解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之类的试题,要能侃侃而谈。

所以,在准备申报材料和自我介绍时,要力求真实,不要弄得过宽过大,把自己说成“百事通”,可能容易通过初审,但面试时往往“一窍不通”。有一位考生在发言时,非常狂妄,大谈特谈自己什么书都看过、什么东西都知道。现场的评委都是文学、化学、计算机等各个领域的专家,见他这么吹嘘自己,就问他一个化学方面的专业问题,他即刻目瞪口呆了。后来的结果大家也能想象得出来,他名落孙山,这也是他为年少轻狂所付出的代价。

小提示:面试中要讲究“诚信”原则,谁都不希望和自己交流的人满口谎言。2006年复旦大学有一道面试题:“‘庄周化蝶’反映了庄子怎样的价值观念?”有的考生明明不知道典故还不懂装懂,乱说一气;有的考生则很诚实地告诉考官“我不知道这个典故”,考官便把故事的原文讲给考生听再让考生思考。相比之下,谁得分高就不言而喻了。

②回答问题时要有条理。

面试的回答是用语言表达的形式进行的,这样,你的回答要有条理。你可以根据试题,先找出一个“论点”,论点要有自己的思考。然后结合高中所学的知识,来组织“论据”。必要时可以组织分论点,也可以在最后进行以下总结。答题简单来说,就是以下流程:

中心论点。第一、„„,例如,„„。第二、„„,例如,„„。第三,„„,例如„„。总结。

这种“三段式”是语文课堂上重点训练过的答题方式,但务必简洁,每个环节尽量用一句话说清楚,不要有长篇的细节解释,记住:言多必失。

小提示:平时如果能就自己感兴趣的学习问题多和老师进行交流和探讨,就能够在语言表达上得到很好的训练。

③既要有思想,又要很严密;既要有思路,又要很敏捷。

回答问题时要有自己的思考,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政治取向和健康向上的价值取向的大框架内,你可以有自己的偏见,但要能自圆其说。

例如在一次集体面试中,五位同学讨论这样一个话题:“据报道,未来几年我国将投入巨资发展‘嫦娥计划’,而目前我国还存在很多贫困人口。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大家踊跃发言,不过大都是正面的观点;有位学生一二三四列举了登月工程的几种好处,讲了那么多,归纳起来实际只有一点。其实,这与高中政治、历史课堂上引导学生讲“官话”“套话”有很大关系;如果有学生能唱唱反调,主张国家在决策时应该关注民生,先解决贫困问题,再发展高科技,定能脱颖而出。

如果你平时反应敏捷,能够快速说出答案就不要拖延,但要思路清晰。

比如有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本子第一页写了1,第二页写了2,第八页写了什么?”有的同学不假思索地说“是8”,这就自信过度了,你怎么知道上面是按照自然序列呢?有的同学犹豫不决,只是觉得“很难说”,那就说明和他没有充分利用第1、2页的信息。有的同学回答“可能是8”,这个答案就很好。这道题出题的初衷是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是否牢固,也能看出他是否有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

④至少提前半年关注新闻。

本帖隐藏的内容

面试中肯定少不了对时事政治和社会热点的考察,即便是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察,往往也是以社会热点为话题的。所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无法通过面试的,要多看新闻,关注时事政治和社会生活。

⑤要关注考官的反应。

本帖隐藏的内容

进场前要打消紧张心理,不要把考官想象成凶神恶煞的样子,事实上他们总是亲切地、面带微笑地和你探讨一些话题。

既然是面对面地交流,就要根据考官的反应来判断取舍。如果他在微笑着点头,表示很欣赏你的回答,你不妨借题发挥;如果眼神处于游离状态,或者突然面无表情地盯着你,实际上在等你结束发言,你应该很知趣地赶紧结束当前的话题。对后一种情况,你不要心存疑虑,就像平时考试中有一道题没有做出来就放在一边一样,以平和的心态来对待小的失分,才能赢得更大的成功。

⑥要注意个人的形象。

本帖隐藏的内容

既然是面试,个人的形象、仪表、谈吐都会影响考官对你的评判。

走路要挺胸抬头,不要慌张或两边晃动;坐姿要端正,两手平放在膝盖上,不要太轻松随意;必要时可以有手势,让肢体语言协助表情达意;眼睛要望着考官,可以短暂地低头沉思,但眼神不要飘忽不定,眼睛不要东张西望;回答问题时声音不要过轻,不要让考官听得很吃力;进场时喊“老师好”,离场时说“老师再见”;尽量面带微笑,这是自信的表现。

小提示: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如果平时不注意,关键时刻也难免露出马脚。

仪表上,讲究整洁、干净,要符合中学生的特点,穿奇装异服总会让人感觉脑袋里面少了些什么。简单地说,就和平时在学校一样。尤其是那些注重个人外在形象的专业方面更是如此。2008年上海师范大学首届免费师范生的自主招生中,就有专家考察学生“为人师表”的仪态、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等教师基本技能。

11.刍议中职语文教学的准备工作 篇十一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备课的内容;备课的方式;

【分类号】G633.3

一、语文备课的含义与意义

(一)备课的含义

语文备课就是语文教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明确教学任务、深入研究教材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顺利有效地进行学习做好准备。

(二)备课的意义

每一个事物都有它存在的意义,而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语文也是如此。语文备课主要有以下三点意义:

首先不仅可以更好地从学生角度出发,摸清学生的学习现状,找准学生的知识生长点以及最近学习发展区,还可以更好地找准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为轻松突破难点打下基础。其次可以更好地开拓教师的思维,提高教师的教育智慧,从而使教师能够从更多方面启迪学生,发散思维,成功的完成语文教学。最后可以更好地促使教师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从而促进教师的教育创新,调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

二、语文备课的内容

语文备课有着如此重要的存在性,又是语文教师在教学前的必做工作,因此语文教师在备课时应从语文教材、教学方法、所教学生和教学前要制定的教学计划这四个方面来进行语文备课工作。

(一)深入地钻研教材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想上好一堂课,就必须深入地学习和领会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弄清本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了解本学科的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以及各部分的时间分配,掌握本学科在教法上的基本要求,这就需要每一位语文教师做到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在备课时正确把握尺度,突出重点训练内容,从而达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因此语文教师在研究一篇课文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通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根据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了解,把生疏的词语用笔画下来,同时还要对词语进行语意和情感两方面的研究,让同学们理解这个词语。其次还要弄清这篇课文作者的写作背景、思想和创作意图,从而帮助自己更深入的了解课文。再次还要弄清文章中写到的有关知识。最后教师在钻研一篇课文结束时,还要做到领会文章的思想脉络和教育意义,这样才能在德育方面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二)了解学生

语文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钻研教材,也要了解自己所教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从了解学生的内容和以何种方式来了解这两个方面来了解学生。

每个人在了解别人的时候都会采取一种方式甚至是多种方式,那么语文教师在了解自己的学生时就可以尝试着通过以下方式来进行:

学生的课内外作业和试卷;课前预习;观察学生课堂中的活动和表现(如答问、朗读、练习等);家庭访问。

(三)研究教法

教师钻研完教材,了解了学生,接下来就需要教师研究如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了,这就需要每一名语文教师研究教学时所采用的方法了,这也是解决怎样教的问题。具体说来,语文教师在研究教法时要落实到以下几点上:

首先是划分课时。其次是确定教学目标。每节课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而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方式来促使学生熟练掌握,这些教师在备课时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再次是确定课型。教师在備课时对一篇课文要采用什么课型,要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恰当采用,做到形式和内容的完美。最后是组织教材。所谓的组织教材,就是对教材作必要的教学方法上的加工,使它成为学生易于接受的东西。

(四)制定四种教学实施计划

教师的备课在完成上述三个方面工作的基础上,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以下四种教学实施计划。

1、学期教学计划

学期教学计划是对一个学期的教学任务作出安排,以便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

教师通过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有助于自己在教学工作前对教材有一个宏观的把握,以便于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2、单元教学计划

在学年或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基础上,要就教科书中一个单元,制定教学实施计划,这就是单元教学计划。

教师通过制定单元教学计划可以让教师本身更进一步的了解教材,把握教材中的知识点,根据教学要求以最好的教学方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3、课时教学计划

每一位语文教师的教学活动都是通过讲授每一篇课文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由此看来,语文教师制定的课时计划就显得尤其重要。因此语文教师制定的课时计划就要将课题、教学目标(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时数、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教学方法、教学用具)、课内外作业等这几个方面容纳于其中。为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更好的将语文知识传授给学生奠定基础。

教师通过制定课时教学计划使自己在了解单元教材的基础上更深层次的了解课文内容与所要传授的知识点。

以上就是语文课程中教师备课时所要进行的各方面工作。每一部分的内容教师在备课时都要容纳于其中,使各部分都贯穿在一起。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将知识更好地传授给每一名学生,从而完成语文教学任务。

三、语文备课的原则

每一个事物都有它自己的规则,而人们在做每一件事的时候都要遵守它的规则,否则会适得其反。因此,教师在掌握备课基本方法的同时也要遵守语文备课的原则。

四、语文备课对语文教师的要求

教师备课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语文备课对教师就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1、备课必须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

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研究有关的教学参考资料,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了解各章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2、备课要了解研究学情

教师要通过平时的教学记录、作业、考试成绩和个别谈话等多种途径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包括学习基础、能力水平、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及个性品质差异等,努力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来设计教学,调整并确定教学目标。

3、备课要选择恰当而科学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按照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教师自身教学特点、教学设备等因素来选择恰当的、科学的教学方法。

综上所述,《新课标》的诞生使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更加重要,而教师的备课又贯穿于各个环节,使之各部分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使课堂教学达到最理想的效果。教师备好课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使教学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可以促使学习者获得学习上的成功。因此,语文教师要掌握备课的各部分内容,遵循备课的各部分要求,发挥自己的能力,形成自己的风格,使课堂教学更具启迪性,从而完成语文教学的任务,使语文教育更加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2.学科教学(语文)考研准备之现代诗歌 篇十二

面的技术支持, 激发他们为学习者提供更有效的教学”的目标。

●新型教师连接教学模型解读

教师连接教学模型由三个部分组成, 即教室、学习社区和资源三个环形组成 (如图1) 。中间第一个圆环——传统的课堂教学, 仅有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连接。当我们有了计算机等技术支持之后, 便可以扩展到第二个圆环——学习社区, 以及第三个圆环——资源部分。真正构成了课堂教学与各类学习社区 (个人学习网络、各级专家、技术帮促者) 及各种资源 (数据、内容、教程、网络课程) 之间的相互连

接, 为共享、交流等提供了便利的空间。

连接教学究竟有哪些优势可以激发教育工作者为学习者提供更有效的教学呢?

1. 基于技术整合各种资源优化教学

(1) 与学生连接构建个性化学习和启发式学习

在2009年, 哈佛大学学习技术专家Dede (德迪) 就提出:“许多在科学、历史和其他主题领域中使用的仿真模型现已在线使用, 包括引人入胜的虚拟现实环境。这一切都能增强教学的情境性, 鼓励学生探索, 使之在复杂的模拟情境中获益。”

作为成功的教育工作者, 通常是通过技术的协助, 向学生提供自我表现和创新的机会, 以便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与情感的发展核心连接起来, 最终达到启发式学习的目的。

(2) 与其他专业人员的相互连接

当教师把他们的教学工作利用网络公开化, 并利用其进行相互评审时, 他们的教学效果就会有显著提高。因此, 可以说这是一条有效提高教学成绩之路。

(3) 连接课堂构建实践社区

实践社区为课堂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 它能促进新手的不断成长, 帮助他们从初级教育者转变为专业教育者, 并且还能为非师范教育专业的参与者提供更加广泛的机会。

2. 应用技术迎接教学新挑战

◇问题1:在很多地方没有足够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例如, 许多被聘来的物理教师, 通常并不是学物理的, 没有接受过如何教授物理概念的训练, 并且可能对那些概念仅有基于个人的有限理解。

应对措施:采用连接教学方式改善有效教育工作者匮乏问题。

连接教学使我们的教学可以延伸到世界各地, 有效帮助需要帮助的教师和学生。

◇问题2:限制对优秀教学资源的访问是我们教育制度不公平的一个体现。

例如, 最近一项研究发现, 在城市和郊区中学的学生可以选择比农村学生多3到4倍的高等数学课程。

应对措施:采用连接教学定制在线精品课程。

我们应该明确, 当学校无法吸引合格的教师教授学生需要的或者说想要学习的课程时, 那就该给予学生选修在线课程的机会, 提供一切可以使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

◇问题3:教育者专业知识缺乏, 不能持续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 技术使用还不够熟练。

应对措施:构建在线实践社区, 辅助教师学习专业知识及熟练实践技能。

这些在线社区的学习网络能促进教师不断改进, 使专业学习变得适时且与实践相关。

案例:K-12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连接教学

让我们共同关注一个围绕专业知识的在线学习社区构建与成功实践的经典案例——K-12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连接教学。

K-12 (从幼儿园至高中毕业之间的教育) 数学课堂教学中, 采用数学论坛辅助教学。数学论坛是一个在线社区 (http://mathforum.org) , 也是一种支持提高K-12数学教育的连接教学方法。数学论坛设在美国德瑞索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每个月至少有2万至3万的在线访问者。

1.数学论坛框架

数学论坛的要点框架如图2。

2. 特色功能

(1) 数学论坛有特色的“每周问题”

世界各地的学生提交联机注释与分步说明其每周问题的答案, 然后专家评价这些答案, 如有必要, 还可指导学生找到正确答案, 指导学生进一步联想有关的问题, 而不是提供正确的答案。“每周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促进探究式学习的发生。

(2) 提供多种教育资源满足需求

对于教育工作者, 它提供了有价值的教育资源, 包括“数学工具”, 可搜索社区图书馆的交互式课程、活动和支持的材料。教育工作者也可以查阅图书馆时事文章中所存在的问题, 在线讨论数学教育面临的挑战。

(3) 论坛活动有专家鼎力支持

对论坛提供支持的200~300位专家, 他们都有着数学博士的身份。在给定的时间内他们会针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学生家长可以在这里找到与数学有关的信息, 学生可以发信给专家, 及时获得必要帮助。

数学论坛一直强调一个原则:学习结果比学习是在何时何地发生更重要。

3. 社会价值

(1) 真正实现了连接教学

数学论坛将教室、学习社区和资源进行了有效连接, 真正构成了课堂教学与各类人群 (个人网络学习者、专家、技术帮促者) 及各种资源 (数据、内容、教程、网络课程) 之间的相互连接, 为共享、交流等提供了便利的空间。

这样的在线学习社区有效改善了美国教育现状中存在的第一大问题——教学与实践大部分是分离的。它打破了教育工作者在传统教学中的孤立状态, 使他们能够与同行合作, 并利用世界级的专家帮助和促进学生学习, 积极实践, 优化教学效果。

(2) 适用于教师职前培训

例如, 2004年在俄勒冈州的两大教师职前培训项目中, 均要求新进教师使用数学论坛中的每周问题进行实践, 对学生提交的作业作出有效回应。教师给予学生有益的反馈, 专家则提供给新进教师必要的指导。通过这种实践, 新进教师在走上讲台之前就学会了应用哪种反馈方法能最有效地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答案。

这样, 也有效解决了美国教育现状中面临的第二大问题——一半的新教师会在第一个五年内离开教师职业。新教师进行教师职前培训后, 能游刃有余地进行教学, 并给予学生有效的反馈, 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也因此, 他们能在工作中找到乐趣, 从而也就不会轻易选择离职了。

(3) 设计符合美国欲达到的教学目标

如前面图2所示, 六大模块中分别设置了小模块。大小模块相辅相成, 完全符合连接教学所要实现的教育目标——职业教育工作者以个人或团队的形式工作时, 能得到人力、资源、经验共享方面的技术支持, 激发他们为学习者提供更有效的教学。

专家视角:达成目标应有这样的行为

美国学者试图通过建立一个新的连接教学的模型, 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为了达到新模型提出的教学目标, 专家为我们提出了如下建议行为。

◇扩大教育工作者能够访问基于技术的内容、资源和工具的机会。

◇利用社会网络技术和平台创建实践社区, 为各学校、职前准备和在职教育机构以及专业团体的教育工作者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

◇使用技术为所有在线访问的学习者提供网上教学以及更好的学习机会和选择机会。

◇给在职和曾任职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专业学习经验, 使用技术增加他们的信息素养, 让他们为学生创造出具有吸引力的任务, 提高学习、评估的能力。

◇挖掘出擅长在线教育课程的师资力量。

13.临床医学考研准备什么? 篇十三

难点之一,需要你有较好的基础,因此你可以从现在开始起打好词汇基础,这样到时候可以拿出更多的时间来复习!我也有个关于英语考研的复习方法,你可以参考,地址如下

二:政治

这个最简单了,没什么可说的,纯属记忆性东西,看的遍数多了,自然成绩就上去!

三:西医综合{内科+外科+生理+生化+病理}

我想这个难度应该是最大的,在没改革前,这个没什么威胁,因为大家都考不高,加之有专业的撑腰,所以拉不开距离,但是改革后的综合难度增大了,依07年西医综合难度来说,能考到200以上的都是高分,大部分都在180左右!而英语,政治拉分又不是很大,所以可以这么说西医综合的成绩决定了我们医学研究生的综合成绩,要是能考到220以上,而政治,英语平均60的话,在07年来说220——60+60=340的分数,基本上走那个学校的希望都在90%以上!排除07年变态的南京医科大学和中南这样的变态学校!学好这个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打好基础,大二你们的课程基本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可买一本西医综合辅导书做参考,权当参考书

2.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多深入点,增加点难度

3.把握好内外科的学习,一定要大好基础,300分的选择的拉分点全在内外了...没一个很好的基础是不行的!因为有些知识是书上所没的!需要你综合知识的运用!

1、考研到底难不难?

关于考研的难度,有的人把它夸大了,结果吓走了许多本来完全可以考上研究生的同学。而有的同学低估了考研的难度,过于轻敌,结果原本能考上的也考得一塌糊涂。确实,对于考研的难度,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评估,夸大和轻视其难度都是不合适的,在许多时候甚至是有害的。

对于浙大的绝大多数学生来讲,我觉得考研的难度其实并不算高,因为大家可以想想,考研的国家分数线要满足那么多不同档次的学校的招生情况,显然不可能定得太高,题目的难度也是适度而且相对稳定的,很早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浙大期末考试时要求就较高,只要同学认真复习,花了足够多的时间,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考研复习的许多工作量,并不是完全为了达到某个分数线而做的努力,而是在想尽办法减少自己落榜的风险。也许你学的很多东西未必会考到,可是它们仍然是有意义的,因为那些都可以减少你考不上研究生的风险。

问题在于,许多人没有明确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没有从尽量减少出现意外的角度来思考如何安排复习,特别是专业课的复习,结果经常失败,给人造成的印象是考研挺难的。

当然,过分认为考研很容易的想法更是极其错误的。考研需要完成一系列的工作量,如果没有完成一系列必须的工作,试图靠侥幸考上研究生,机会是很小的。只有在你花了足够多的时间、足够多的精力的情况下,我们才可以说,考研其实并不难。

2、平时成绩好才有希望考取研究生?

由于研究生入学考试只是考5门课,与复习的认真程度、复习的时间长短以及方法正确与否有关,与平时的学习成绩关系不大。我就认识一个浙大的毕业生标兵(全校一年才有30个),因为太自信了,以为自己

平时成绩好,没有认真复习,结果没有考上研究生,而且考得很差(不过后来去了美国一个前20的学校读书去了)。而我听系里的老师说以前有好几个同学因为没有学位,不好找工作,没有其他退路,只有考研,反而都考得很好。所以考不考得上的关键还是复习得如何,不要因为平时成绩不好就不敢考研。

你平时不可能像考研那么认真学习的,所以平时的成绩没有太大参考价值,因为你可能不太喜欢学,所以无所用心,因此,平时的成绩常常不能代表你的真实水平和潜能,是不作数的。

3、何时开始准备考研比较好?

虽然我认为早点确定要什么学校和考什么专业比较好,但是像有些大学的同学从入大学起就开始准备,或从大二就开始准备,也未免过头了一点。这样一来,整个大学生活完全围着考研转,在以后回忆起自己的大学生活来,难免觉得自己为了考研,放弃了太多的东西,别人有美好的大学生活,而自己的大学生活却黯淡无光。

因此,我觉得,如果你已经决定考研,那么在大三前你只要看到考研将来要考到的课,就非常认真的学好,学到和考研差不多的水平(比如说在上课时、特别是期末考试前就抱着考研的数学复习指导书来看),就是在为将来顺利考上研究生做准备了。在大三前,把所有的数学课都尽量学好,尽早把英语提高到六级水平或六级优秀的水平,就是为考研做了很好的准备。

如果考本专业,那么我觉得大三下开始看数学以及一些专业课就可以了。如果是跨专业,则最好是大三上就开始学一些该专业的课程或直接读该专业的考研指定参考书,然后在大三下开始看与指定参考书的书名相同,但作者不一样、内容也有些差异的教材,这样可以增加对指定教材的理解,也可以降低考试时出现没见过的内容的危险。最近,可能由于考研竞争激烈,我已经听到过很多学校的专业课大面积超出指定教材,有时甚至超过一半的考试内容都在指定的参考书上找不到(主要是经济类和纯文科的专业),所以早点读些其他教材非常重要,如果指定的教材明显不够权威、内容太浅或内容不够全面,更应该仔细研读与该书同名的权威教材。

4、正式开始准备考研前该做些什么?

首先应该尽量向刚考过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一些老生请教,无论他们考上与否,都有一些经验教训值得你吸取,可以尽量减少大的、方向性的错误,同时,还可以请他们给你开列参考书单,免去你盲目找书的麻烦。参考书的好坏极其重要,否则不仅浪费时间,累死累活也未必有效果。

尽管你可能早就了解了你要报考的学校往年的招生情况,并买到了以前的指定参考书,还是要关注新的招生简章的指定参考书有无变化,应该在开始埋头复习前,浏览该校的主页,看新的招生简章,确认指定参考书有无变化。

对于那些不知道如何查找各高校主主页的同学,可以到中国教育科研网找,这里非常全:)。因为医学的科目比较多(仅西医综合就6门),我们不可能象其他工科学生有充裕时间,所以政治还是尽量往后放吧。其实政治还是很简单的:)

英语:

英语是比较头疼的科目,英语是慢功夫。很多人都是早起背大纲上的词汇,然后晚上抽两个小时看朱泰祺的《考研英语复习指导》。英语最好要多读,朱泰祺的《考研英语复习指导》可以帮助你复习语法(比如高中学过的独立主格,虚拟语气),但是更多的语言感觉还是在于阅读,所以对于英语建议大家手头上能有本阅读刊物,比如《英语沙龙》等等,累的时间就读几篇文章培养感觉。很多过来的研友比较推崇新东方的辅导资料还有石春桢的 220篇,有条件的研友可以尝试一下

西医综合:

西医综合还是要从教材入手,翻教材是最基本的复习策略。坦白来讲,西医综合的六本书看完一遍根本记不住什么,大家都是一样,所以也不要着急,安排一下计划,继续翻第二遍。第二遍的速度要加快了,不

上一篇:在职研究生还会有什么变化吗?下一篇:县环保局2007上半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