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史结课论文

2024-09-18

工艺美术史结课论文(精选9篇)

1.工艺美术史结课论文 篇一

名称:思想者

作者:奥古斯特.罗丹 时间:1880-1900 材质:青铜

规格:198*129.5*134厘米 现藏地:巴黎罗丹美术馆

1.作者简介:

奥古斯特·罗丹是法国著名雕塑家。他的创作对欧洲近代雕塑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对于现代人来说,他是旧时期(古典主义时期)的最后一位雕刻家,又是新时期(现代主义时期)最初一位雕刻家。他的一只脚留在古典派的庭院内,另一只脚却已迈过现代派的门坎儿。可以说,罗丹用他在古典主义时期锻炼得成熟而有力的双手,用他不为传统束缚的创造精神,为新时代打开了现代雕塑的大门;当年轻的艺术家们蜂拥而入向前跑去时,他却已入衰迈之年。

他生于一个贫穷的基督教家庭。罗丹从小喜爱美术,其它功课却很糟糕。他14岁随荷拉斯·勒考克学画,后又随巴耶学雕塑,并当过加里埃·贝勒斯的助手,去比利时布鲁塞尔创作装饰雕塑五年。1875年游意大利,深受米开朗基罗作品的启发,从而确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

他善于用丰富多样的绘画性手法塑造出神态生动富有力量的艺术形象。生平作了许多速写,别具风格,并有《艺术论》传世。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诗人但丁在欧洲上的地位。罗丹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

罗丹一生中最重要的艺术经历是1880年开始的为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创作《地狱之门》,他为此数易其稿,直到1917年去世时还未完成。《地狱之门》取材于但丁《神曲》的《地狱篇》,作品的有关情节是根据但丁“你们进到这里,丧失一切希望”等诗句而建构的。罗丹试图通过200个左右的人物形象,以艺术的方式再现人生和人世间的种种苦难。

2.雕塑创作:

《思想者》的创作就是出自于《地狱之门》。罗丹在设计《地狱之门》铜饰浮雕的总体构图时,花了很大的心血塑造了这一尊后来成为他个人艺术的里程碑的圆雕《思想者》,它是被预定放在未完成的《地狱之门》的门顶上的,原来被一些浅浮雕围绕着,这些浮雕是根据但丁的《神曲》而创作的,后来独立出来的。最初罗丹给这尊雕像命名为《诗人》,意在象征着但丁对于地狱中种种罪恶幽灵的思考。为了这个形象,罗丹倾注了巨大的艺术力量。

3.雕塑信息:

雕像《思想者》,塑造了一个强有力的劳动男子。

这个巨人弯着腰,屈着膝,右手托着下颌,高踞于地狱之门的门楣之上,在他的下方,是地狱之门上一组组在罪恶、苦难、绝望中挣扎的人像群雕。他俯身低头,手撑着下巴,仿佛为眼前惊心动魄的惨景所震动,正陷于痛苦的沉思

他那深沉的目光以及拳头触及嘴唇的姿态,表现出一种极度痛苦的心情。他渴望沉入“绝对”的冥想,努力把那强壮的身体抽缩、弯压成一团。他的肌肉非常紧张,不但在全神贯注地思考,而且沉浸在苦恼之中。他注视着下面所演的悲剧,他同情、爱惜人类,因而不能对那些犯罪的人下最后的判决,所以他怀着极其矛盾的心情,在那深刻的沉思中,体现了伟大诗人但丁内心的苦闷。这种苦闷的内心情感,通过对面部表情和四肢肌肉起伏的艺术处理,生动地表现出来,例如那突出的前额和眉弓,使双目凹陷,隐没在暗影之中,曾强了苦闷沉思的表情,有如那紧紧收屈的小腿肌腱和痉挛般弯曲的脚趾,有力地传达了这种痛苦的情感。这种表面沉静而隐藏于内的力量更加令人深思。

4.雕塑解析

《思想者》采用了俯身低头支颏的坐姿。

首先:雕像要体现的是一种直面人类死亡与苦难的思想,这应当是一种理性、冷静、深刻,充满着矛盾痛苦的心智活动过程。要体现这样一种痛苦思索的主题,雕像的总体动态趋向应当是相对比较“沉静”、“沉重”、“沉凝”的。而与站姿相比,将身躯、肢体折叠收缩起来的坐姿,更有重量感、体积感,沉稳厚重,更适于表现这样一个主题。

其次,采用这样一种俯身低头的坐姿,是因为雕像在《地狱之门》这件巨雕中所处的位置及作用使其需要与处于其下方的群雕有一种交流、呼应乃至统领的关系,而这种俯身低头下视的姿态自然是最合适的。

第三,这样的姿态也是人们在沉思时最常采用的一种姿态,从观众欣赏理解的角度考虑,这也是一种最易为观众接受并认同的姿态,或者,换言之,这类的姿态造型实际上可能有陷于一种相当“滥俗”的造型的危险。

要使一件坐姿的雕像摆脱凝滞、呆板,产生动感,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办法就是使雕像的上半身做出任何偏离身体重心轴线的倾斜。罗丹的作品就可以提供这方面的成功的范例,如他的另一件著名人物雕像《雨果》。对于这件同样采用了坐姿的雕像,罗丹就采用了这样的处理办法。他使雕像的上身右倾而左下肢相应地向左抬起斜出,由此使这个姿态有了一种飘逸浮动的感觉。但是这样的构想和形体处理办法对于《思想者》却是不适宜的。因为《雨果》像塑造的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巨匠,表现的是一个文思奋飞,充满激情和活力的大师形象,但《思想者》要体现的是人类面对苦难和死亡的至哀至痛的冥思,虽然同样是表现思想,但其思绪不是激昂飞扬的,而是沉郁深邃的,所以以倾斜伸展肢体造成的“动”感是不适宜的。毫无疑义,《思想者》必须在一种沉稳凝重的姿态中体现出其特别的内在的“动”感。

较之常态下的左肘支左膝的动作,右肘支左膝会使得正常状态下相对均衡平稳的人体姿态发生很大的变化,产生失衡、扭曲和对比、冲突――右肘支左膝使得这个支膝的动作在方向上由稳定的垂直向下变为不稳定的向左下斜出,构成一条斜线,同时其运动的距离也变长,这样便牵拉右肩下沉,完全破坏了原本整个上身的稳定状态,并且右手不是以手心支撑下巴而是以手背支撑下巴,并且同样反常地向着右肩内屈,这样就使得右前臂从肘部向左外倒,又形成一条斜线。至此,整个右臂,从肩、上臂,到肘部,形成一条斜线;从肘部、前臂到腕部,形成第二条斜线;从腕部、手,到手指内屈指向的肩部,形成第三条斜线,构成一个三角形,外侧的肱三头肌、尺骨侧前臂肌群拉伸展开,而内侧的肱二头肌、桡骨侧前臂肌群收缩隆起,形成一种完全内收扭曲的动作姿态。同时,由于右肘斜出右肩左牵,使得骨骼肌肉向背部扩张而在胸部收缩---------罗丹正是要用这种不寻常的充满紧张变化、冲突的肢体和肌体造就的雕塑语言来体现人类面对苦难、死亡时内心沉重痛苦的思索。

雕像肢体的其他部分,罗丹也同样处理得颇有匠心。如雕像的双脚,不是与地面平行平平地贴放在地面上,因为雕像脚下的地面是倾斜的,所以雕像的双脚不是平放而是倾斜着“搓”在一个斜面上。这就使得本来可以与地面构成一种稳定的平衡、平平稳稳地支撑身体的小腿和脚的动作,变得不稳定了,有了一种向下的力,向下的失衡的趋向,而在平置在地面上时可以自然放松的小腿和足部,为了克服这种失衡也变得紧张起来。这个向下“搓”的动作使得足背和胫骨前肌群被拉伸、展开,又使小腿后侧的腓肠肌收缩,而足趾为阻止脚掌在斜面上的下滑,也紧张地弯曲抠抓地面。于是,整个小腿和足部都因此而处于十分紧张的状态。

正如罗丹自己说的那样,“他不仅用大脑、张大的鼻翼和紧闭的嘴唇思考,他还用胳膊、腿、背上的肌肉思考,用握紧的拳头和紧张的脚趾思考。”

5.雕塑价值

在《思想者》中,我们看到的也正是这样的情形:稳定的坐姿并不取代思想的彷徨,刚毅的神情并不掩盖内心的焦虑,健硕的身躯并不意味着灵魂的坚强,特别是那双忧郁的眼睛,以崭新的现实主义方式流露出罗丹对心理描写的执著探索。罗丹塑造的《思想者》形象,是一个跟他当时年纪大致相仿的中年男子。而男子的神情,那种在饱经风霜之后对世事的淡泊,在风雨坎坷中对人生的思考,在貌似宁静的安坐中对未来的心情激荡,以及联系到但丁诗句和《地狱之门》的创作语境之后,我们不得不承认其中还包含着的对罪恶的冷视、漠然与沉思。

这件作品将深刻的精神内涵与完整的人物塑造融于一体,体现了罗丹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罗丹的人体雕塑不仅展示人体的刚健之美,而且蕴藏着深刻与永恒的精神。这是一个强劲而富有内力,成熟而又深刻的形象。那生命感强烈的躯体,在一种极为痛苦状的思考中剧烈地收缩着,紧皱的眉头,托腮的手臂,低俯的躯干,弯曲的下肢,似乎人体的一切细节都被一种无形的压力所驱动,紧紧地向内聚拢和团缩,仿佛他凝重而深刻的思考是整个身体的力量使然。罗丹认为深刻的思想是靠富有生命活力的人体来表现的,所以,他的人体雕塑不仅展示人体的刚健之美,而且蕴籍着深刻与永恒的精神。

这尊粗壮结实的裸体形象有着统领和点睛意义的重要作品。不妨用罗丹自己的几句话来解释,他说:“一个人的形象和姿态必然显露出他心中的情感,形体表达内在精神。对于懂得这样看法的人,裸体是最具有丰富意义的。”雕刻家在这件作品中,一方面采用了现实主义的精确手法,同时表达了与诗人但丁相一致的人文主义思想,他们对人类的苦难遭遇寄予了极大的同情和悲痛。

罗丹的雕塑《思想者》,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罗丹艺术的化身。不管是作品本身传达出来的审美因素,还是跟作品有关的种种故事与传闻,在带着些许的神秘、想象与诗意的背后,总能让人感受到它跟罗丹之间的那种挥之不去的情愫。

人分多种,思想者是以其思想之光芒为人所知。当人的精神高度提升至一定程度,思想得到提纯升华,即是此思想者的根本表征。简单来说,就是广泛意义上的“完人

雕塑评价:

每次看到这一雕塑作品,心中都会涌现出诸多感想。

首先《思想者》作品中的男子是裸露的身躯的,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样非常的伤风败俗,可是我却认为这样很好的诠释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此时的男子,看着下方的人们正遭遇着洪水灾难的祸害,却无力去挽救他们,对于这样一个人来说,他此时的内心必是沉痛打了极致。一方面采用了现实主义的精确手法,同时表达了他与诗人但丁相一致的人文主义思想,他们对人类的苦难遭遇寄予了极大的同情。

其次,罗丹对《思想者》这一作品的创作还表现了其精湛的雕刻技术。这个思考着的男子有着一颗很小的头颅,身上充满了肌肉,强健的四肢孔武有力,虽然坐着那里一动不动,但是无时无刻不表现出动态。他的胳膊和腿部肌肉明显的突出,手指和脚趾一根根的清晰可见,表现了当时罗丹在雕刻这个作品时的那种认真严谨的态度。

同时,男人身上膨胀的肌肉清晰的雕刻了出来,可以隐喻男子的智慧犹如火山喷发般从男子的身体里涌现。

男子的原型是伟大的诗人但丁,充分的表现出罗丹对但丁的尊重与崇拜。

《思想者》这个作品,由于其材质是青铜,经过岁月的磨练,浑身充满了光泽,象征着一个智者身上发出的那种充满着理性的智慧的光芒,表现了思想者所思考的东西,必将推动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必将使人类社会的发展绽放出新的光芒。

2.民间工艺美术 篇二

青海民间常见的重要艺术品和实用品。

由于银的比重高、纯度高,久用耐磨,不易腐蚀、氧化,色白有光泽。所以,藏族牧民在长期的牧业生活中,习惯用银装点自己,美化生活。银器用具、饰品在藏族民间应用很广泛。这些银器可分为四类,用银点缀镶饰的品种就更多。

银器造型、材料的历史变化过程,与藏族宗教文化、生活习惯的关系十分密切。银器加工业在青海流传广泛,分布于西宁、湟中、乐都、互助、化隆、湟源、尖扎、贵德、同仁、门源、玉树等地。从工艺造型、内容、历史来看,艺人大致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以西宁、湟中为中心,汉族艺人为主;另一部分以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安冲乡的藏族能工巧匠为主。这些艺人世世代代生活在牧业山区,以放牧、手工艺谋生,长期为玉树、果洛、昌都、甘孜、阿坝等地的牧民加工生活、生产用品。产品还远销尼泊尔、印度等地。

藏族银器工艺品的加工材料主要有银、铜(白、黄、紫、红)、铁、木材、牛羊角、玛瑙、珊瑚、松石等。银器的表现形式,从效果上看,有高浮雕、浅浮雕、嵌丝、镂空、镶嵌等,艺人用多种刃部形状不同的金属冲头,变换的点、敲、冲、划、锉等繁杂技巧,对纹样局部进行琐碎、细腻的精工处理,无论是点、圆形、直线、弧形、起伏形等如何变换,其组成的纹样非常有规律,图案复杂,使人眼花缭乱。

银器饰品的图案大多是宗教内容。银器装饰图案的构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独纹样,常出现于藏刀、针线盒、首饰类;一类是对称纹样及二方连续,用于银盾、带环、奶勾等。

青海藏族银器艺术是民族民间工艺宝库中的精华,是藏汉文化艺术的进步和民族团结和睦的象征,也为当地发展旅游纪念品、工艺美术品提供了生活依据和艺术源泉。

贺兰砚

砚台的一种。产于宁夏,因其石料出产在贺兰山而得名。

根据贺兰石韧而坚硬、细腻的石质特点,制成石砚,具有发墨、存墨不干不臭、护墨等奇效。贺兰砚深受国内外书画爱好者的宠爱,为我国雕刻艺苑增添了一朵奇葩。

贺兰砚雕刻工艺比较复杂。首先,选材、相石、构思、定形下料;其次,设计图案、粗雕、细修、抛光;最后,经过题诗、落款等多种工序才能完成。因构思精巧,充分利用“三彩”或“多彩”的层次结构,施展绝技,故能精心雕刻出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各种艺术佳品,形成独特的贺兰砚风格。

贺兰石除了制作砚台外,还可雕刻书画章、图章、镇纸、水洗、笔架、笔筒、印泥盒、墨水盒等文房用具,并可制作鼻烟壶、挂屏、插屏、立体圆雕等工艺品。

艾德莱斯绸

新疆维吾尔族民间织造工艺品。是当地工匠生产的一种双面丝织品,被誉为“朝霞锦”,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深受维吾尔族群众的喜爱,妇女们都喜欢用它做成漂亮的裙子打扮自己。

艾德莱斯绸的织染技艺比较独特。织前要先按设计图案的要求,将沙扎染。在染色过程中,故意使染液浸泡不均,染出的纱深浅不一,形成自然色晕。染色后,现分层、整理、织绸。由于染色不均,织出的彩锦新颖别致,风格独特。有人形容,像是用一支干笔用力搓刷出来的参差不齐的花纹,由深到浅,活泼自然。图案的层次感强,并且富于变化,色彩灿烂。

艾德莱斯绸由于地域因素,多有不同,样式很多。

维吾尔族印花布

维吾尔族民间印染工艺品,历史悠久。印染的方式很多,其中模戳多色印花和镂版单色印花尤受赞誉。

模戳多色印花,就是使用模戳印花。维吾尔族的模戳多采用梨木或核桃木等硬木雕刻制作。先设计好纹样精美的图案,然后复画在选好的木料上面,雕刻成凸凹分明的图案。一个模戳为一个单独的纹样。用它可以任意拼装组合成不同的图案。印花布时,多使用土法制成的墨染料,印出墨色纹样。一下一下地印下去,就可组合成自己满意的图案。然后,再用填色横戳和毛刷蘸上其他艳丽的色彩,逐一绘印上去,就制成了五彩缤纷的花布。印成的花布要经过漂洗、晾晒以后,才可以使用。维吾尔群众多用这种布做衣里、墙围、窗帘、餐巾、腰巾等。

镂版单色印花是将纹样画在厚纸板或铁板等材料上,用刀镂空,制成各种式样的印版。印制时,将印版平放在布上。然后,用石膏粉、面粉和少许蛋清加水配成灰浆,均匀地涂抹在镂空的花纹处,再取开印版。将布晾干后,放入染料缸内浸染,然后晾干。再经去灰、漂洗等工序,就形成了色、白相间的花纹。由于当地多爱使用蓝靛草浸染,所以多为蓝白相间的花样,也叫蓝印花布。这种花布的图案结构严谨,颜色协调,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很受姑娘们的喜爱。

维吾尔族花帽

维吾尔族民间手工艺品。

这种花帽奇特而美丽,维吾尔族人民不分男女老幼,人首一顶。它既是精美的工艺品,又是日常生活的装饰品、馈赠亲友的贵重礼品,而且还是姑娘向小伙子表达爱情的定情品。

花帽的种类很多,不下一二十种。但总的说来,不外“奇依曼花帽”和“巴旦姆花帽”两种形式。

“奇依曼”是繁花似锦的意思。它是一种色彩斑斓、鲜艳夺目的花帽,适于青年男女戴用;“巴旦姆花帽”和鲜美的巴旦杏有关。这种从西亚引进的果品,被维吾尔人渲染、变形成为一种特有的装饰图案,运用到花帽制作上。黑底衬白色花朵的图案,显得淡雅素净、隽永大方,多为中年以上的男子戴用。

花帽虽小,但做工复杂。它是用丝绒或织锦缎等作面料,以金、银线或彩线精心绣制的。由于地区不同,使用对象不同,制作方法也各异,千姿百态,各展其才。做成的花帽,美丽典雅,四方起棱,既柔软可折叠,戴起来又十分平整。 花帽还附加多彩的装饰,有用金银宝石花、孔雀翎来装饰帽花的,也有用玉、玛瑙、翡翠、珊瑚、琥珀等缀在花帽中央的。

花毡

维吾尔族人非常喜欢的传统工艺品。在许多维吾尔家庭中都能见到。

维吾尔族居住区盛产羊毛,擀花毡的能工巧匠历代层出不穷。过去制作时多用手工操作。染羊毛的染料以当地出产的各种天然染料为主,如核桃皮、桑树皮、米汤、铁锈等。随着民族地区印染技术的发展,花毡生产工艺有了很大的改进。

花毡分贴毛花、印花、贴布绣花三大类,以贴毛花历史最久。

贴毛花毡是将原色毛和染色棉,在白色羊毛或黑色羊毛为底的毡基上摆成各种精美的图案,擀制而成;印花毡是用固定的印模在擀好的素毡上印制的;贴布绣毡有如补花绣,是将各种色布剪成美丽的图案,绣在毡子上。

维吾尔族的花毡制作精美、讲究,花色繁多。各种图案独具民族特色,有的充满宗教色彩,有的寄托着维吾尔族的审美情趣。

新疆地毯

新疆各族人民传统的手工艺品。有着悠久的历史。素以工艺精湛,色彩绚丽和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闻名于世。

被誉为“彩霞”的和田毯,是新疆地毯中的代表。它质地柔软,富有弹性,防腐防潮,经久耐用,一直是销路稳定的名贵出口商品,远销四大洲80多个国家和地区,博得世界各地消费者的好评,被称为独具一格的“东方式地毯”。

这种地毯除采用手工打结、编织、图面织工精细以外,还得力于织毯的羊毛质地优良。新疆地毯主要采用著名的半粗毛与和田羊羊毛作原料,羊毛粗而不粘,坚韧而富于弹性,具有耐拉、耐压、光泽好、弹度大等优点,最适于织毯。

和田毯的图案和设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浓厚的地方特色,在国际地毯制造业中独树一帜。它具有多层边框、几何图形内填入品类繁多的纹饰等特点,结构严谨而富于韵味,活泼多变中显示出盎然的生活情趣。

英吉沙小刀

新疆许多少数民族群众十分喜爱的工艺品和生活日用品,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并位居新疆四大名刀之首。因原产地是新疆塔里木盆地西部的英吉沙县,遂以产地命名。

英吉沙小刀工艺精湛独特。先用优质钢板锻打成形,用锉磨光,再用祖传方法淬火。刀锋利耐用,不生锈、不崩口,在开水锅里使用(如切肉)也不退火。共有弯、直、箭、鸽等12个样式,花色30多个。著名的是一种刀体上尖后倾、刀柄下端前倾、整体成“S”形的弯刀,被认为是英吉沙刀的典型代表。

英吉沙刀的刀柄多种多样,装饰大方。常以铜、银、玉、骨、宝石等材料拼花镶嵌,组合成各种对称的纹样图案。其中纯银的和宝石镶嵌的最为名贵。近年来广泛采用了有机玻璃装饰刀柄。刀柄上还有巴旦木花成月形、葫芦形的标志。近几年则采用维吾尔、汉两种文字的“英吉沙”字样为标志。

刀鞘主要用牛、羊皮缝制,内衬木片,绘有一些朴素大方的花纹。色彩不一,有玫瑰红、暗红、褐、橙、黑等颜色。有些刀鞘还用铜、银等金属制造。

英吉沙小刀作为日用品,是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切瓜、割肉、削木、剥皮和宰杀牲畜必不可少的工具。作为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是各地游客的喜爱之物。凡到新疆来的客人,总要挑选几把作为纪念或赠送亲友。英吉沙小刀除了满足新疆广大消费者使用外,还远销日本、德国、美国和巴基斯坦等国。

阿不都和其拉布其

维吾尔族家庭中几乎普遍使用的两样铜制生活器皿。前者是高身大肚的洗手壶,后者是小肚大沿儿的接水盆。都是配套使用的民族特需工艺品,除富有实用价值外,还具有装饰和美化居室的作用。

3.工艺美术史 篇三

2.3.陶器的装饰方法:

4.半坡型彩陶的(鱼形花纹),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装饰花纹。

5.马厂型彩陶的造型:灌的气体加高,宽度移向肩部。小口双耳罐是其典型。

6.7.8.9.以上爵、斝、角、觚、觯五器皿合称五爵。

10.11.花土:是在水器上雕花,然后涂上朱红的漆色,因木器腐烂,这种朱红色漆印在 土中就成了“花土”。

12.我国最早的关于工艺的专门著作《周礼·考工记》

13.《吕氏春秋》:“周鼎有窃曲,壮甚长,上下皆曲。

14.15.16.17.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错金博山炉,炉柄镂空,炉体饰以错金云气纹,造型庄重饱满,线条优美,是一件典型的作品。

18.19.20.依照铜鼓流行地区和式样不同,可以分为

21.圆瓦当。

22.23.用多层构图的处理方法,各种物象多作正侧面描写,装饰性极强。

24.25.三国时魏国出现了一位杰出的纺织工艺家——马钧。

26.27.隋代的陶瓷,除了传统的青瓷在南北各地继续生产外,白瓷也已经烧制成功,这是一项突出的成就。

28.29.常以鸡、羊、凤、麟为题材,组成对称形式,所以称为对鸡、斗羊。还有天马麒麟、花树对鹿等共十多种纹样,因“窦师纶”封爵“陵阳公”,当时就称这类花纹的“瑞锦”、。

30.唐代的刺绣针法,除了运用战国以来传统的辮绣外,还采用了平绣、打点绣、紜襉绣等

31.宋代官窑的釉色以粉青为代表,紫口铁足,往往有蟹爪纹等开片。器形以洗、碗为多,32.33.元代的工艺美术,其中较有成就的,在染织工艺中有织金,即在丝织物中采用加金技术,34.元代著名的棉纺织工艺家黄道婆,对我国棉织工艺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35.谣烧造。而青花则是陶瓷中的主流。

36.明宣宗三年(1428)铜铸造一批小型铜器,成为宣德炉。

37.《髹饰录》是我国古代一部漆艺专著,是安徽新安著名漆艺家黄大成所作。

38.故又有“郎红”之称。

39.40.清代家具已形成了不同的地方特色,依其生产地和风格的不同,可分为苏作、广作、京 作。

41.42.唐代的牙雕十分精美,创造了拨镂的发方法。是将象牙染成红绿诸色,表面在刻以花纹。更有在刻纹上涂以其他色彩的,倍增华美。

43.44.45.46.在半坡型彩陶的纹饰中,人面形花纹具有特色。

论述题

47.论述汉代漆器的特点:①汉代的漆器,在战国时期生产的基础上,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②漆器的生产有专门的管理机构,组织严谨,分工很细。③汉代漆器的出土地很多。如湖南长沙、河南洛阳、四川成都等,几乎遍及全国各地,反映了汉代使用漆器已十分普遍。④汉代漆器的造型,比战国更为丰富。以前的漆器多为小件器皿,此时则增加了大件的物品,出现了漆礼器,以代替铜器。漆器的品种,有耳杯、漆盘等。⑤汉代漆器装饰花纹主要有:云气纹、动物纹、人物纹、植物纹、几何纹。总的来说,汉代的装饰花纹不似战国时期以描写为主,而是更加程序化、图案化,注重装饰效果。它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工整、精致而富有韵味。⑥汉代漆器的装饰手法,仍以彩绘为主。所用颜料,有点调油,有的调漆,所以经久不脱,色泽鲜艳。还有针刻。铜扣在汉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贴金片的应用也更广泛,这种做法,应是唐代“金银平脱”的前身。用玳瑁片镶嵌在漆器上,也是后来“螺钿”技法的最早应用。此外,还发现有推漆的方法。⑦汉代漆器的制作,体现了卓越的设计思想。它从实用出发,考虑到使用的方便、放置的容积以及图案纹样的多样统一,富于装饰性。

48.技法的运用,总之唐代工艺美术的艺术风格,具有博大清新、华丽丰满的特点,可用“满”字形容;由于其富于情趣化,所以也可用“情”字来形容。

49.的形体,因而使绘画适应了装饰的要求。它和清代机械地搬用绘画的方法不同,使人感到自然合体。明代的工艺美术领域明显地形成了宫廷工艺和民间工艺两大体系。宫廷工艺是为少数封建贵族统治者服务的,它的作法细巧严谨;民间工艺则为人民自己创造、自己使用,它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具有质朴、豪放、自然、健康等特色。以致渐渐形成各自的特点,前者侧重在技术上,后者侧重在艺术上。明代的工艺美术,是我国工艺美术民族风格发展的成熟时期,基本上具备了近代特色的主要特征。所以,明代的工艺美术,是值得我们重点学习的。清:清代的工艺美术,在艺术上,缺乏较高的美学境界,把艺术和技术等同起来,虽然做到了技艺精绝,使人赞美,但不能使人得到美的陶冶。清代工艺美术的特点是繁缛、精巧。绘画式的装饰,占主导地位。这种装饰手法,不论在和工艺品用途的结合方面,还是在和器物的协调上,都有很大的不足之处。清代工艺美术不仅品种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工艺技术的综合应用方面也具有时代特色,这样不但可使某一工艺多用化,还可取长补短,提高效益。在清代工艺美术领域中,已逐渐形成了民间工艺和宫廷工艺两个体系,产生各个不相同的艺术风格,为不同对象服务。前者淳朴自然,富于生活气息,后者矫饰造作,具有匠气和雕琢气。

50.陶瓷的特点:康熙刚健,雍正雅致,乾隆华缛。康熙装饰多用人物,雍正流行花鸟,乾隆早期尚奇巧,晚期重模仿。康熙的五彩、雍正的粉彩、乾隆的珐琅彩,其制作工艺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②对于流传民间的吉祥图案,我们应做出正确的评价,即如何分辨它的精华和糟粕,既不能一概否定,也不能全盘接受。应当认识:1吉祥图案的绝大部分,是反映对于幸福和美好意愿的企求,他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所以民间图案的特色是它的主流,应当肯定它。2吉祥图案所以流传时间很长,应用很广,说明它具有较强的艺术生命力,它有着深厚的生活基础和群众基础。3吉祥图案反映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热爱,追求生活的幸福美好。4吉祥图案的多种艺术表现手法,是传统图案中具有代表性的,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5吉祥图案中有一部分内容宣扬了封建迷信和封建统治阶级的伦理道德、忠孝结义、升官发财等,是其中的糟粕,应当加以批评和摒弃。

51.架类、瓶座类。②明代家具的材料多用紫檀、红木、花梨、楠木、樟木等。③明代家具的特色是:1注意木材的质地,多采用硬质的树种,所以又通称硬木家具。2充分体现木材的色泽和纹理,而不加油漆。3注意家具的造型,采用木架构的结构。④明代家具发展的原因:1园林建筑的兴起2木材的丰富3木工具的提高⑤明代家具的艺术特色,可用四字概括,即简、厚、精、雅。⑥明代家具的艺术成就,它巧妙地使用了工艺美术的设计原理:1注意意匠美2注意材料美3注意结构美4注意工艺美⑦明代的工艺美术在织锦、棉纺、陶瓷、漆器、金工、家具、雕刻以及建筑装饰等方面,都得到较全面的发展。其艺术风格,达到十分精炼的程度,具有端庄,敦厚的特点。简答:

1简述马家窑彩陶艺术特点:

1、满。马家窑型彩陶的装饰,从器皿的口沿到接近底部,几乎都饰满了花纹,显得多而饱满。

2、内彩、内壁绘彩是马家窑型彩陶的一种流行的装饰方法,也有内外都加彩的。

3、点和螺旋纹。点的运用,成为这个时期装饰的特点。在点的外面围以螺旋纹,有动的感觉。因此,马家窑型彩陶的艺术风格,可用旋动、流畅来形容。

2简述唐三彩发展的三个时期:早期流行凤头壶、天鸡壶、龙柄壶、高足钵、四耳罐等,且多大型平底或圆饼底;中期大型器物减少,多碗、盘、杯、盒、罐、盂等,出现圈足;晚期则多成套的壶、盏、杯、托等,并有较高的圈足。

3简述商代、周代和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装饰的区别:

1、青铜器的装饰,商周时期是在器

磨上雕纹,此时已进入印纹阶段,这是工艺装饰的一大改革。

2、商代的装饰格式是单独纹样,而且运用中轴对称;周代则进而为左右连续反复的二方连续纹样;春秋战国则是构成上下左右连续的四方连续纹样。

3、在装饰部位上,器体的宽带,已渐由腹部转移至颈部。欣赏的视点上移,这可能与人们的坐卧逐渐升高的生活方式有关。4 简述汉代铜灯的艺术特点:汉代铜灯造型丰富多彩,灯体优美。即适应实用的要求,也符

合科学的原理;即可作灯,又可作为室内陈设品。做到了工艺品的多用化,达到了实用和美观的统一,体现了卓越的设计意匠和艺术构思。简述六朝画像砖和汉代画像砖的区别:

1、汉代画像砖多为一砖一画,而三国两晋南北朝

则成为整体性和主题性的大型砖印壁画,一个题材往往用几十块砖或几百块砖组成。这种大型画像砖,不仅在整体设计上,而且在生产上都有着相当大的难度,没有高度的工艺水平,是制造不出的。

2、题材内容的发展。三国两晋南北朝画像砖除汉代流行的车马出行,四神仙人,齐禽瑞兽等题材外,还表现了圣贤高士,更具有现实生活气息。

3、除动物纹外,莲花卷草,山石树木,已占有较重要的地位。

4、三国两晋南北朝画像砖多用飘举流畅的线条表现各种形象,并多为浅浮雕的立体效果。

5、它不同于汉代的质朴古拙,而是具有清秀雅致的艺术特点。简述明代景泰蓝的制作过程:大体分为七步,1、制胎

2、掐丝

3、烧焊

4、点蓝

5、烧

6、磨光

7、镀金简述元代金锦生产兴盛的社会原因:

1、贵族统治者的享受挥霍,“衣金锦”以显示其华贵

和权威。

2、用金锦作为赏赐物品

3、与喇嘛教的盛行有关简述战国时期铜镜的特点:

1、薄胎。它的胎体很薄,不如汉唐铜镜的厚重。

2、卷边。

铜镜的边缘卷起,比镜身为高。

3、“川”字纽,或称弦纹纽。纽座较大而纽梁较细。汉镜、康镜的纽,都是园的乳钉形。

4、双层纹。战国铜镜的装饰花纹多作两层,即有主花,并衬托地文。这和商代铜镜的装饰方法相似。简述唐代金银器装饰风格的演变:

1、唐代的金银器制作于公元8世纪进入全盛时期,其

制造与纹样深受波斯萨珊王朝的影响,但多为两方造型,东方纹样,唐代比较重要的金银器出土地为何家村、丁卯桥、法门寺。

2、唐代的金银器,大都有精致装饰花纹。这种装饰花纹,有用毛雕的,有用浅浮雕的。花纹多用鎏金,在银白色的器皿上,显出金色的花纹,产生金色和银色不同金属光泽的辉映,具有金碧辉煌的艺术效果。在有的银盘上,盘沿还有一道沟槽,用以装嵌金银珠玉组成的流苏,格外使人感到富丽华美。

3、唐代金银器装饰风格的演变,大体可以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不同的时期。早期多用忍冬纹,做法工整精细,纹样程序化,富于装饰性;中期多以鸟或花朵为中心组成团纹,四周围绕缠枝,具有繁缛、富丽的风格,反映出盛唐时期的华美和丰满;晚期则多为单独的花枝或动物,常采用对称的格式,具有写实作风。简述元代陶瓷的装饰花纹可以分为哪几类?:

1、花卉

2、松竹梅

3、鱼藻

4、鸳鸯荷花

5、荷花

6、山石

7、龙凤麒麟

8、云纹

9、几何纹

10、人物

11、简述宋词的艺术特点:宋代的陶瓷,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从总体看,陶瓷的造

型简洁、优美,为我们创造了卓越的美的工艺形象。器皿的恰当的比例和尺度,使人感到减一分则短,增一分则长,达到了十分完美的地步。这是宋瓷之所以在千百年来为人们所赏识的原因。陶瓷的式样很多,壶多为长流,流与柄和壶口几成平行,壶身往往做成瓜棱形。并有梅瓶、玉壶春等样式。碗有瓜棱形、葵花形,而以斗笠形为最流行,宋人称为(敝瓦)。陶瓷的装饰方法多种多样,有刻花、印花、绣花、画花等多种。刻花、印花是传统方法,绣花则是用针刺出花纹,画花则为后来的绘瓷开创了新的纪元。宋瓷的装饰题材,喜用折枝花以及飞鸟虫鱼,纹样秀丽,线条流畅,规矩的几何纹很少,体现了清新、典雅的艺术特点。

玉琀:是殉葬用品,作蝉形,放在死者口中。玉琀多用八刀刻成,俗称为“汉八刀”。蝉蜕

有再生的含义,也是取其吉祥意义。

长信宫灯:1968年河北满城出土的著名的长信宫灯,塑造出一优美的仕女形象,左手托灯,右手提灯罩,以手袖为虹管,处理的十分自然。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因为它经常采用黄、绿、褐等色釉,在器皿上构成花

朵、斑点或几何纹等各种彩色斑斓的色釉装饰,所以称为三彩。

兵马俑:

1、1974年在陕西临潼的秦始皇墓附近,曾先后发掘了一、二、三号陪葬的兵马俑

坑,称世界奇迹。

2、这些陶俑、陶马,体型高大,形态生动,用现实主义艺术手法,再现秦军威武雄壮,严整壮观的阵容,展示了中国雕塑艺术明快洗练,深沉雄伟的民俗风格,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3、兵马俑多用模塑结合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做出初胎,在覆盖一层细泥,然后进行加工刻画着彩。

4、兵马俑的烧制,火候匀,色泽纯,硬度大,不裂、不变形,如此规模宏大的制陶工艺,反映了秦代烧窑技术的高度水平。顾绣:顾氏一家,几代都善于刺绣,因称为“顾绣”。其住地为露香园,所以又称为“露香

园绣”。顾名世之子顾汇海妾缪氏所绣字画,气韵生动。顾汇海次侄顾寿()妻韩希孟,暗通六法,刺绣最精巧,所绣古今名画,称为画绣,也有别称为“韩媛绣”。饕餮纹:殷代青铜器的主要纹样,而且多饰在器物的显要部位。总之是一种凶贪的怪物。自

北宋开始,金石学家们便以饕餮命名这种纹样,一直沿用至今日。

缂丝:通经断纬。缂丝原为室内或佛殿的装饰,或作为书画的装裱。宋代书画的装裱,上等的用缂丝,次等用绫锦,可见缂丝比锦缎更为贵重。宋时的缂丝除作实用外,已向装饰方面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欣赏品。

马踏飞燕:1969年甘肃武威雷台东汉墓出土。它抬头扬尾,三足腾空,作飞奔状。右后腿

集全身之力,踏着一只飞燕。体态优美,富于浪漫主义设计意匠,是一件极为珍贵的青铜器工艺品。也是中国的旅游标志。青花瓷:青花瓷一般指的是由钴料作为呈色剂在胎上作画,然后罩以透明釉、经高温一次烧

4.外国工艺美术史 黑大 篇四

树皮画——是澳大利亚土著居民至今仍流行的独特工艺这种工艺制品不仅美观而且有新奇的装饰效果,是当地土著居民建筑中不可或缺的材料。其具体制作过程大致为:将大片的树皮剥下后设法压平,然后铺展在木棚内壁或棚上,用木炭条画出图形,或将树皮用碳烟熏黑,再用尖锐石刻出浅线。树皮画由于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内容不像岩石画那样严肃板滞,是十分活跃和充满生活气息。

正身侧面律——古代埃及艺术中人物形象的造型法则。通常任务的身体呈正面 头部呈侧面,多见于壁画 浮雕和器物的装饰中。这一法则对西亚的两河流域 波斯以及地中海东岸的腓尼基等地区的艺术有很大影响。

犍陀罗艺术——由于国王伽腻色迦提倡佛教,于是,犍陀罗的匠师们吸取了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精华,创造出释迦摩尼的各种形象,从而形成了一种带有古希腊罗马风的佛教艺术

大马士革波纹——15世纪在涩尔柱王朝统治时期流行的一种金属嵌花工艺,因其主要制作于叙利亚的大马士革,因而被称为“大马士革波纹”,他的出现标志着伊斯兰金属工艺达到全盛,这种技术是在铁或钢的底子上刻出密集的交叉影线,将金丝或银丝臵于影线上锤击,使其附着于底子上以形成图案

埴轮——埴轮在日本各地均有发现,其中数量和样式最多的是关东地区。埴轮按其形制和风格特征可分为“圆筒埴轮”和“形象埴轮”两大类型。他是日本古坟的附属物,与中国古代的陪葬冥器,有许多类似之外

莳绘——日本漆工艺技法之一,以蒙上纱网的竹管将金粉抖落于漆器纹样上,形成自然而美妙的装饰效果。

铜镜——大多是薄而小的镜子,背面的纹样可以看出日本独特趣味的内容,构成巧妙地装饰纹样。这种镜子区别于在此之前的唐式镜,被称为“和镜”。其纹样构成很有特色,对日本铜镜工艺的纹样产生了很大影响

圣遗物箱——是用来安放基督教圣者遗物或骸骨的容器,在中世纪工艺美

术中是最典型的一类。遗物箱有各种材料制作的,尤其以金属制作并以宝石、象牙、珐琅、玻璃等材料加以装饰的作品最为精美。圣遗物箱的造型主要有三大类型:即

1、建筑型

2、人物型

3、动物型

巴洛克——一是葡萄牙文的“畸形珍珠”它被18世纪末新古典主义理论家用来嘲笑17世纪意大利盛行的一种奇异的艺术或文学风格,认为它完全背离了现实生活和古典传统,于是“巴洛克”作为一种艺术风格的名称,后为史学界所沿用,不仅指文艺复兴之后的意大利艺术发展的一个阶段,也包括17世纪整个欧洲的艺术。巴洛克风格的艺术具有气势雄伟 生机勃勃 强烈奔放的特征,同时洋溢着庄重高贵 豪华壮观的气韵,在表现形式上打破了各种旧艺术风格的常规。

尔镶嵌法——即将金属片和龟甲重叠在一起,刻成一样的图案,然后镶嵌在橱柜家具的表面。

沙芯法——制玻璃器,首先由混有黏土及多量沙质的粗糙物质做成容器的内部形态,并由金属棒的一端撑起来,再浸入装有选做底色用的玻璃溶液的“坩埚”中旋转,使之附上一层厚度相同的玻璃层。在这种附着的玻璃外壳尚未冷却之际,便贴上保持半流动状态的、拉长的各种色彩的长条形状的玻璃层。进而使用尖形的工具或梳子般的工具重新在容器表面上刻画,形成独特的波状纹样。带容器外表光滑冷却之后,再把颗粒状的内部沙土从容器中掏取出来。

图腾柱艺术

1西北海岸各印第安部族文化艺术的核心,由当地的雪衫雕成,竖立在酋长的住所或墓前,主要作用是记述民族的历史大事 神话和图腾故事

2高度从2.3米到几十米不等,甚至有达到30米以上的图案,以动物为主一个或多个重叠

3不仅是图腾的标志物,也是个人身份地位的象征。是民族的纪念碑,具有社会学意义

阿克美尼德王朝时期的金属工艺。

1在古代波斯工艺美术中达到了相当完美的境界。

2此时大量的金银制品,造型生动,做工精致,豪华而典雅,强烈而奔放,充满了宫廷艺术的气质和享乐主义色彩。

3工匠们善于把动物的形态和器皿相结合,构成完美的用具。

4翼狮形脚杯以其精湛的工艺,形成了波斯金属工艺,最典型最独特的风格。它不仅作为饮用酒或其他饮料实用容器,同时也是权势与富贵的象征物

5翼狮形状角杯子在谷底啊波斯所有工艺中最具有代表性,因为这种造型的角杯在其他地区很少发现。它的基本结构都是前面为带翼的狮头,鹰头或者其他动物形象。后半部分为高筒形的杯子,大都以金银等贵金属制成。在阿克美尼德王朝时期。翼狮形鱼杯极为盛行。

织毯工艺

1织毯也是波斯最具代表性的工艺之一。它以优质的材料和精致的做工,以及变化多样的编制技巧而享誉全球,以至于后来整个伊斯兰区域生产的地区皆称之为“波搜地毯”

2波斯地毯的艺术魅力,也在于表现了生命的强大和生命的美,给人们带来温馨和美感

3特别是萨珊王朝时期,不仅织毯质量上乘,产量颇丰,而且装饰华美,富丽堂皇,成为当时比银器更有世界性的高档工艺品

织毯的装饰内容大都一圣树鲜花云朵飞鸟以及各类动物。总之。织毯的纹样呈现出色彩艳丽,纹饰繁缛,形象饱满的艺术特色

玻璃工艺

1伊斯兰的玻璃制作是从先于他的罗马帝国和萨珊波斯的玻璃制作业的基础上直接发展起来的2当时玻璃制作者的技术范围以发展到不仅包括拥焙烧过的颜料绘画,而且还包括镀金

3与表面装饰不同,伊斯兰的玻璃制品款式经常受到同时代的金属制品款式的影响最具代表:清真寺的油灯,以玻璃之城的灯具,造型十分独特,一般皆为敞口束腰,大腹小足的形制,富裕线条变化和节奏感。器壁通体都以彩绘及镀金的手法进行装饰,呈现出精美繁丽的效果。这种形制和装饰,代表了伊斯兰玻璃工艺的典型品种。

4此时的玻璃制纹饰复杂纷繁,颜色艳丽多彩,制作工艺讲究

罗可可时期工艺美术小结

一、罗可可时期工艺美术是纯粹的宫廷艺术,表现了宫廷艺术共有的特征,注重装饰性的表现,带有明显的享乐主义色彩。

二、罗可可时期工艺美术的风格特征可概括为:繁缛精致、奢丽纤秀、华贵妩媚,呈现出阴柔之韵和矫揉造作的气质,热衷于精雕细琢的表现手法。

三、罗可可风格促进了各种工艺技巧的发展和提高,同时也展示了工艺技巧的精湛和完美。尽管罗可可时期工艺美术体现了女权高涨时的装饰风格,在审美上倾心于对某些古典艺术形式盲目的生搬硬套,并刻意追求繁复的装饰效果,但其精湛绝伦的工艺技巧是前所未有的,它为以后的工艺美术技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四、罗可可风格的工艺美术,以艳丽的色彩、细腻的工艺、丰富多变的曲线和不均衡、不对称,甚至带有反秩序、反常规倾向的装饰构成,给人以强烈而充满动感的视觉冲击力和豪华奢丽的印象。与巴洛克工艺美术一起被认为是欧洲工艺美术发展史中继古希腊、罗马以后的又一个黄金时期。

五、由于宫廷性质的局限,罗可可时期工艺美术最终走向了追求纯粹装饰的极端,忽略了实用功能的要素,从而在艺术风格上表现出奢糜和单纯追求玩味的倾向。因此,它丧失了工艺美术应有的生命力,很快便随着历史的变迁而被新古典主义工艺美术所代替。

4文艺复兴时期工艺美术在材料运用,制作工艺,表现题材等方面有了显著的提高和突破。品种繁多 材质丰富 造型优雅 装饰瑰丽 制作精良是这时工艺美术的重要特点

5.中国工艺美术史考核 篇五

紧扣教材,任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搜集相关资料,联系自己所学专业做较为深入的探讨。

要求:

1、概念清晰、观点明确,语言准确流畅,无错别字,2000——5000字;

2、小论文格式的写作顺序是:标题、作者班级、作者姓名、正文;

3、请于第9周周日前将作业交给学习委员;

题目:

1、为什么说原始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工艺美术造型、色彩、纹饰及艺术创作的摇篮和基础?

2、举例说明原始彩陶文化的历史分期及其艺术特征;

3、举例说明原始彩陶的装饰艺术特点;

4、简述中国青铜时代的历史分期及其艺术特征;

5、青铜器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审美意义和文化内涵;

6、简述汉代工艺美术所取得的成就;

7、以试述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为例归纳总结汉代装饰艺术的特点;

8、以马王堆汉墓为例说明汉代染织工艺的特点及其艺术成就;

9、举例说明“秦砖汉瓦”的艺术特色;

10、简述魏晋南北朝工艺美术风格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11、简述魏晋南北朝石雕艺术所取得的成就;

12、举例说明唐代工艺美术风格与特点,并分析其在设计创作上给我们的启示;

13、以唐代装饰艺术为例说明唐代是我国工艺美术发展史的一个重要历史转折期;

14、举例说明唐代金属工艺的艺术特征;

15、举例说明宋代工艺美术风格与特点,并分析其在设计创作上给我们的启示;

16、简介宋代染织工艺的艺术成就;

17、举例说明元代工艺美术风格与特点;

18、举例说明明代工艺美术风格与特点,并分析其在设计创作上给我们的启示;

19、试析明代工艺美术取得了哪些开创性的成就?

20、如何正确看待清代工艺美术?

21、玉器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审美意义和文化内涵;

22、简述中国铜镜工艺发展历程及其艺术特征;

23、综述中国漆器工艺的艺术特征及其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24、试析宋瓷之美及其艺术特色;

25、综述中国明式家具的艺术特征及其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26、综述中国紫砂陶的艺术特征及其取得的艺术成就;

27、简介青花瓷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特征及成就;

28、试析景泰蓝的艺术特征及其艺术成就;

29、举例说明中国单色釉瓷的艺术成就;

30、综述中国竹雕工艺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31、综述中国丝织品工艺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32、综述中国刺绣工艺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动画片欣赏的作业是:

观看《圣诞夜惊魂》、《再见荧光虫》、《功夫熊猫》、《僵尸新娘》

要求:任选其中一部写观后感,字数在1800字左右;用不少于10个图片进行介绍。

6.2009中国工艺美术大展 篇六

2009年适逢建国60周年,由中国美术馆和中国工艺美术协会联合精心策划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展”于2009年1月10日至2月10日在中国美术馆与公众隆重见面。此次展览从全国范围内(不含港、澳、台)遴选了350余件当代工艺美术精品,几乎囊括中国工艺美术各个品类,占用中国美术馆一层全部九个展厅,规模空前,是工艺美术作品在中国美术馆的第一次集体亮相。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在己丑新春欢庆的日子里,中国美术馆与中国工艺美术协会联合推出“新春特别奉献”,为观众“烹调”丰盛的节日艺术大餐。近年来中国美术馆非常重视打造“新春系列美术展”的品牌效应,举办了“大俗之雅——中国美术馆乙酉新春民间美术大展”、“盛世和光——敦煌艺术大展”和“天地同辉——中国美术馆藏年画、风筝精品陈列”等。2008年的敦煌大展创造了两个月66万人次的参观量,社会反响强烈。本次展览与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携手,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创新、精心策划、办出特色,共同为广大观众营造一个欢乐、吉祥、和谐、喜庆的节日氛围。

本次展览的特点是:

一、最高艺术殿堂里的第一次工艺美术大展。中国美术馆被艺术家和观众奉为中国展示当代艺术的最高殿堂。工艺美术历来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瑰宝,尤其是传统手工艺品中的优秀技艺,被国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保护和传世,民间收藏与百姓财富效应更加明显。中国美术馆建馆46年来,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办过工艺美术大展,这是个遗憾。近年来,国家文化部门顺应艺术发展的潮流将工艺美术列入中国美术馆展览、研究、收藏的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扬。本次展览是中国美术馆落实文化部要求的重要举措,也是广大工艺美术家多年的愿望,同时使工艺美术回归了高雅的艺术殿堂。

二、是品类齐全、历时较长的第一次工艺美术大展。我国工艺美术品类丰富,历史源远流长。本次展出的作品涵盖了工艺美术的各个品种,有玉器、木雕、牙雕、石雕、金属工艺、刺绣、织物、陶瓷、漆器与民族民间工艺品等10大类。展览在中国美术馆历时1个月,不仅是美术馆策划的展览中时间较长的一次,也是工艺美术展览中时间较长的一次。将通过展览来研究工艺美术的发展现状以及对未来的展望,通过展览使广大观众欣赏工艺美术的艺术魅力。

三、是为建国60周年献礼的一次艺术大展。在这60年里,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我国工艺美术行业的发展。早在上世纪50年代,在继承传统,组织手工制作上,工艺美术行业的老艺人就为国家做出了突出贡献。改革开放后,工艺美术创作进入了发展的春天。国家对工美人才的发展状况非常关注,给予工美工作者很高的荣誉称号,促进了工美的发展。本次展览中既有上个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老一辈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也有80、90年代新一代大师创作的作品,多数是20世纪以来工艺美术家的新作。

四、是工艺美术艺术化的一次导向性展览。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数百所工艺美术专科学校及工艺美术大学,使工美传统教育在艺术的发展上有了新的突破。但是工艺美术行业长期以来没有政策保护,工美大师被视做工匠、手艺人,而不被看做是艺术家。上世纪80年代,工艺美术行业提出了“工艺品生活化”和“生活品艺术化”的理念,使工艺美术品逐渐走进了千家万户,装饰了生活,美化了环境,艺术品中的精品更是被世界各大博物馆争相收藏。本次展览在遴选作品的过程中,着重从艺术品位较高的作品中优中选精,力求通过展览推动工艺美术行业向文化艺术品行业发展、工艺品向艺术品转变、工艺美术大师向艺术家转变。

五、是加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一次大展。进入新世纪,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越来越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1997年国务院制定颁布了《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对传统工艺美术以立法的形式加以保护,促进发展。2006年6月10日我国迎来首个文化遗产日,并制定了每年举行文化遗产日活动。本次展览,不仅能够满足广大观众美的享受,而且引起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从而加深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和感情,提高自觉保护意识。

六、是工艺美术新成果的一次集体亮相。工艺美术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兼具实用性与审美性,是艺术与科技的完美结合。本次展览在考虑到历史发展的同时,重点展示中国工美大师和省级工美大师新创作的作品,向观众展示当代工艺美术家的新工艺、新技法、新材料、新创意。

工艺品走进最高的艺术殿堂,将加速工艺品向艺术品转变、工美艺人、匠人向艺术家转变的历史进程。据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秘书长王山先生介绍,目前我国工艺美术行业从业人员有258万人,农村中季节性从事这个行业约有1500万人,每年创造产值4000多亿元,出口交货值1500亿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2006年,中国向联合国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第一批501个品种中,有144个属于工艺美术品种和技艺。中国工艺美术品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是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艺术宝藏。这是一个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和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美化生活环境的产业

7.外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 篇七

正身侧面律:古代埃及人有把锑研碎,经调和作为眼镜膏的习惯,这种加工过程时常是在一种被称为“化妆石板”的器具上进行的,尤其是纹饰中人物头部呈侧面、身体呈正面的表现方法,奠定了埃及艺术风格的基础,此后古代埃及艺术中出现的人物形象都具有这种所谓“正身侧面律”。

汉谟拉比法典:它就是现藏于巴黎卢浮宫的汉谟拉比法典碑。这块石碑造型遒劲大方,装饰古朴典雅,被视为巴比伦王国时期最出色的是工艺作品。石碑上端以浮雕的形式装饰着太阳神沙玛什授权标于汉谟拉比王的庄严情节,下半部分镌刻着楔形文字的法典条文,它是古代第一部完整保存下来的成文法典,相当全面的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经济、政治状况和阶级关系,是研究、考证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珍贵材料。

拉奥孔:大理石群雕,高月一百八十四公分,是希腊时期的雕塑,现藏于罗马梵蒂冈美术馆雕像中,阿格桑德罗斯和他的儿子波利估罗斯、阿典诺多罗斯三人创作与公元前一世纪中叶。拉奥孔位于中间,神情处于极度的恐怖和痛苦之中,正在极力想使自己和他的孩子从两条蛇的缠绕中挣脱出来,雕像中是 三个由于痛苦而扭曲的身体,所有的肌肉运动都已达到了极限,甚至到了痉挛的地步,表现出在痛苦和反抗状态下的力量和极度紧张,让人感觉到似乎痛苦流经了所有的肌肉,神经和血管,紧张而惨烈的气氛弥漫着整个作品。

舍利:梵文的音译,意为尸体或身骨。相传释迦摩尼遗体火化后结成的珠状物,后来也指德行较高的和尚死后烧剩的骨头。

犍陀罗艺术:犍陀罗的匠师们吸取了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精华,创造出释迦摩尼的各种形象,从而形成了一种带有古希腊罗马风的佛教艺术。

布尔镶嵌法:是路易十四时期最优秀的家具工艺家,长期在宫廷任职,他创造的“布尔镶嵌法”即将金属片和龟甲重叠在一起,刻成一样的图案,然后镶嵌在橱柜家具的表面。

圣遗物箱是用来安放基督教圣者遗物或骸骨的容器,在中世纪工艺美术中是最典型的一类。遗物箱有各种材料制作的,尤其以金属制作并以宝石、象牙、珐琅、玻璃等材料加以装饰的作品最为精美。圣遗物箱的造型主要有三大类型:即

1、建筑型

2、人物型

3、动物型。文艺复兴: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文学、艺术、哲学和科学等领域内开展的一场革命运动。是以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为先决条件,以反封建、反教会的斗争为主要内容的。在文化上的创新、思想上的解放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既为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开辟了道路。在意大利是14至16世纪,欧洲其他国家则为15至17世纪初,文艺复兴时代指的是从中世纪的文化向近代文化过度的时期,是西欧历史转折、思想解放、人民运动逐渐高涨的时代,是学术发达、巨人辈出、拥有宝贵的文化遗产和和丰富的历史经验的时代。

“巴洛克”:一是葡萄牙文和西班牙文的“畸形珍珠”、“不合常规”等;二是中世纪拉丁文的“荒诞的思考”、“繁缛可笑的神学讨论”;三是意大利文的“暧昧可疑的买卖活动”。它被18世纪末新古典主义理论家用来嘲笑17世纪意大利盛行的一种奇异的艺术或文学风格,认为它完全背离了现实生活和古典传统,于是“巴洛克”作为一种艺术风格的名称,后为史学界所沿用,不仅指文艺复兴之后的意大利艺术发展的一个阶段,也包括17世纪整个欧洲的艺术。

“罗可可”:源于法文“罗卡伊尔”,意为岩石或贝壳饰物,后来该词指以岩石和蚌壳装饰为特色的艺术风格。这个名词最早出现于19世纪初,是一些新古典主义艺术家们用来形容18世纪中期流行于欧洲各国的装饰纹样。

“新古典主义”是一种艺术风格的名称,是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前半期在欧洲流行的一种

崇尚庄重典雅、带有复古意趣的艺术风格。它的产生,一方面是为了反对罗可可艺术的过分雕琢,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人们对重新创建古希腊罗马艺术的普遍要求所致。

中世纪工艺美术的审美意义:

1、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可以说是宗教的产物。没有基督教,就不可能有与之相应的各类工艺美术。带有明显的宗教性质是中世纪工艺美术共有的特征。

2、基督教的传播与发展加大的促进了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的发展。特别是与宗教直接发生关系的工艺美术品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取得了独特而辉煌的成就,与当时衰落的纯美术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3、在神学思想的影响下,在较教权的影响下,欧洲中世纪的工艺美术反映了当时特有的审美观念,强调神权和威严,其基调是低沉而凝重的,表现出冷峻而肃穆、庄严而压抑的气息。

4、中世纪工艺美术最显著的特色就是:工艺美术与人们的精神生活 的联系更为密切,它不是通过存在于人们具体生活中的实用功能从而达到一种享受或美感,而是通过宗教活动,将基督教精神渗透到人们的心灵之中,以调节和平衡人们心理活动,感化人们的精神世界为目的。

伊斯兰工艺美术在艺术法则上注重:

1、整体与局部的统一

2、弧线与直线的统一

3、简介与繁缛的统一

4、造型与装饰的统一

5、文字与形象的统一。

古希腊工艺美术的特点:

1、古代希腊奴隶制的民主制度是产生工艺美术繁荣的社会基础。

2、富于想象力的希腊神话是古希腊工艺美术繁荣繁荣精神资源。

3、古希腊的陶器在制作工艺和装饰效果上都达到了极其完美的程度,它是立体与平面、造型与装饰、实用与审美的结晶,不仅具有美的视觉,同时具有美的触觉。

4、古希腊工艺美术在其发达的美学思想指导下,创造出优美、典雅、和谐的古典美的标准,并将这一标准体现在陶工艺、金属工艺等作品的造型比例、装饰构成诸要素之中,从而获得了美的形式和优雅的气质。它为日后的古罗马乃至欧洲其他区域工艺美术的发展和工艺文化的兴盛,奠定了美学和艺术法则上的坚实基础。“人文主义”思想特征:

1、以人为中心,强调个人“才能”和自我奋斗,赞扬英雄史观。

2、肯定现实世界,鼓吹享乐和名利,反对禁欲和修行,批判经院哲学。

3、否认对教皇和教会的绝对服从反对封建特权和等级制。

4、提倡理性追求知识和技术,重视实验科学,探索自然,推崇资产阶级的文学艺术。

文艺复兴时期的工艺美术出现的几个转变:

1、所谓宗教性质的工艺美术变成了宫廷性质的工艺美术。

2、工艺品的生产与社会的生活需求发生了更为紧密的联系。

3、中世纪传统的工艺美术种类已成衰落倾向,符合广大市民阶级需求和材料自身价值较低的木制家具、玻璃器皿和陶器等则获得了广阔的发展。

4、注重造型或色彩等方面比例协调的感觉,造型也更加考虑到实用和便利的因素。

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总特征:

1、文艺复兴时期工艺美术在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世纪工艺美术的宗教特征。

2、文艺复兴时期工艺美术呈现出庄重典雅、充满古典意蕴和世俗情调的风格特征。

3、工艺美术开始真正渗透到广大人民的物质生活领域。

4、品类繁多、材质丰富、造型典雅、装饰瑰丽、制作精良是这时工艺美术的重要特点。

5、文艺复兴时期工艺美术为欧洲工艺美术史上的黄金时期——巴洛克和罗可可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现代工艺美术的风格特征:

1、传统风格——现在人使用现代材料,表现传统工艺美术的造型与装饰风格,追求怀旧情思和复古意趣。

2、装饰风格——强调工艺美术作品的装饰功能,忽略材质肌理的展现,但实用功能依然占有主要比重。

3、现在风格——强调工艺美术作品的材质肌理本身的美感效果,同时考虑到实用功能,但忽略装饰性的表现。

4、前卫风格——无视工艺美术作品的实用功能,强调单纯的“美”和“刺激”,强调“视觉冲击力”和工艺家个性的表现,有意改变作品材质肌理的感觉。罗马式工艺美术1发展于11世纪,成熟于12世纪上半期它首先出现于法国然后遍及所有不受拜占庭艺术影响的欧洲国家.2金属工艺的制作风格主要是以平面化自由化处理形象占主

导地位3罗马式家具的主要特色是素朴无华的装饰风格.它们大多以薄木雕刻作为装饰手法并且延续了古代家具的某些风格.4纺织工艺,主要作品是在贵族的府邸与教堂中悬挂的壁毯,无论在技术还是数量和规模上,这一时期的欧洲纺织工业都有巨大的发展.代表作:贝叶挂毯.罗可可形成的生产时间、背景、风格艺术特征、形成因素或原因:

1.产生时间:十八世纪在法国,摄政时期和路易十五时期。2.形成因素(原因):法国统治穷奢极欲宫廷女权高涨。巴洛克艺术走向极端的必然结果。18世纪的欧洲普遍受到东方艺术的强烈冲击东方风格成为罗可可艺术的组成部分。3.罗可可式工艺特征:

1、是纯粹的宫廷艺术,十分注重装饰性,带有明显的享乐主义色彩。

2、其创作多用C形、S形和涡卷形的曲线和艳丽的浮华的色彩;工艺细腻、造型不均衡、不对称带有反常规的装饰,倾向给人以强烈而充满动感的视觉冲击力和豪华奢丽的印象。

3、奢丽纤秀、华贵妓娼,呈现出阴柔之韵和矫揉造作的气质,热衷于精雕细刻的表现手法,是罗可可式工艺作品的风格特征。罗可可风格促进了欧洲各种工艺技巧的发展和提高,被认为是欧洲工艺美术发展史上继古希腊以后的有一个艺术高峰。

《温卡小型陶像》:是南斯拉夫的温卡遗址发现的,发现了大量的精美陶器和陶塑,尤其是小型陶像十分精致,温卡小型陶像是其代表,其特征是有立体的“面具”脸,配以显著杏仁形状的双眼和高大的鼻子构成,有时其动态设计为坐在椅子或脚凳子上,十分生动活泼,其穿着及头发式样充满了装饰意味,同时可以看到手镯,项链,耳环等佩饰品的表现。

《玉佩》:玉石工艺,是被称为“海蒂基”的玉石小人像,是毛利人极为敬奉的具有超自然力量的祖先偶像。作品的圆形头部斜置于躯体之上强化了姿态的动势变化,双眼圆睁格外有神,有的还嵌入白色贝壳,是眼睛更加醒目而富有光彩。阔口跨长到极限,而身体却极为简洁,手臂和腿脚大胆地处理成富有动感的曲型,与躯干有机地联系成一个整体。此类小型玉制品一般在10厘米左右。但需耗时数月方可雕成。因其材质昂贵而稀有,且加工过程冗长,所以它被称为最珍贵的圣物,仅在部落首领的家族中代代相传。

《虎面人像玉斧》:是用翡翠精心雕刻而成的人像玉斧,那方中见圆的造型首先给人一种沉厚庄重的感觉。头部与身体各占二分之一,浓缩的身体仅用线条象征性地刻画出手臂与腿脚的轮廓。这件材料珍贵、做工精美的玉斧非日常劳动工具,而是宗教礼仪中的一种祭器,具有保护性灵和生命的神圣作用。人物立像也是翡翠制品,造型大胆夸张,在肃穆和谨严的气质中又透出一丝幽默的感觉。这种对称而呆滞的形态似乎成了奥尔梅克玉石雕像的特征。此类作品并非每个人物的肖像,它的功能主要是作为祭祀和礼仪之用。因此在此类作品中,我们很难看到表情轻松愉快,姿态生动活泼的人像。

《木制凳子》:十分巧妙地利用一段整圆木雕琢而成,中间的跪妇据说是“神灵之女”。她两腿并跪在圆盘地座上起着稳定作用,双手支托的圆盘为了坐用,同时亦达到上下呼应的艺术效果。妇人腹部精心雕刻出凸起的文身,它是成人的标记,也是部落的标志。这是非洲黑人雕刻工艺中十分常见、非常重要、不容忽略的表现手法。在这些用品上的雕刻纹样大都与地神的造型有关。

《鳄鱼纹彩陶钵》:陶器的形式在很大的程度上受西亚风格的影响,纹样结构已形成一定格式。这种装饰手法在埃及的陶工艺中十分鲜见,在土红色的器壁上用白土绘以图案化的动物纹饰,口缘部分是交叉的白色线条组成的装饰带,在中间的鳄鱼与河马的表现手法亦相当精练。鳄鱼身上布满了交叉线条,大概是在表现鳄鱼身上的硬鳞,它与口缘部位的交叉线装饰带形成统一而和谐的整体,极富形式美感。这种构思与表现也许受到了作为渔猎生活不可或缺的渔网的某些启示。

《黄金王棺》:黄金王棺是古埃及金属工艺作品最典型的代表,这是第18王朝为安置图坦卡曼王的木乃伊而做的其中一层棺材,长约180厘米,耗纯金200余公斤,局部以珠宝翡翠点缀,装饰性极强。其形象是按照图坦卡曼王本人的相貌制作的。古埃及人由于“再生”和“不

灭”的信念,对来世生活的粉饰远远超过了对现世生活的美化,十分注重死者所处的环境。为了保护好木乃伊,他不惜一切代价为法老建造金字塔式的陵墓,并以3层棺樽加以保护,进而以最昂贵而珍奇的物品来陪葬,为此往往不惜倾尽国力。

《翼狮与牡鹿》是一件大型青铜工艺作品,它制作于杰姆狄特那斯尔末期至苏美尔王国初期,在长方形铜板上,装饰着一头正面的翼狮和两只侧身的牡鹿,构图以翼狮的头和身体为中轴线,呈严格的左右对称状,因而,作品被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所笼罩,翼狮突出的头部和鹿角的“出格”表现,打破了长方形带来的局限和呆板之感,翼狮的头部、翼纹的刻画和牡鹿的枝条状的细腻表现,体现了工匠卓越的工艺技能。

《奥古斯都的玉佩》:现藏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的一块玛瑙雕制品,这块用阿拉伯产的缠丝玛瑙制作的精美浮雕,为罗马奥古斯都大帝生前珍藏的宝物之一,在暗黑色的底子上利用浮雕手法表现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上面雕刻着公元12年奥古斯都战胜日耳曼人的凯旋场面。浮雕分为上、下两段:上段的长椅上坐着和罗马女神谈话的奥古斯都,他在胜利之后卸下了戎装,裸露着健美的上身,双足踏盾,左手持矛,显示大战方停。罗马女神戴着头盔,右手持矛,左手扶箭囊,脚踏盾上,她帮助罗马人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奥古斯都的背后为海神和大地之神,家神则在前侧向他献上桂冠,对面是刚从战车上走下来的将士,通过这7、8个人物形象的刻画,表现出天人共庆的宏伟情景;下段的左边是4个正在竖立胜利纪念柱的罗马士兵,地上坐着反缚双手的战俘和他哀愁的妻子。右边是两个士兵押送着一男一女两个俘虏。4个俘虏代表着日耳曼千军万马的的覆灭。在约20厘米见方的玛瑙上,用如此写实的手法刻画了众多的人物,高超的技艺代表了罗马盛期工艺品的最高水平。同时,由于其对服装、鞋帽、车、椅、武器装备等精细入微的雕刻,成为后人研究古罗马1世纪社会风俗的珍贵资料。

1、约5万年前,除了原始的石斧之外,还有尖状器、刮削器的出现,此期称为“中期旧石器时代”。

2、大约在5万年至1.5万年之前的“晚期旧石器时代”,人们进入了母系氏族社会,“图腾”崇拜。

3、至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开始了定居生活,这意味着农牧业的出现。5000年至3000年之前之一阶段称为“金石并用时代”。

4、耶莫陶器出现在公元前6100年之后。这种彩陶是将成型的土陶浸挂一种黏土溶液,或在表层涂以液状黏土,这就是所谓的“化妆土”。

5、哈森文化可分为古拙哈森纳斯、标准哈森纳斯和萨马拉期三个时期。

6、在古代美洲染织工艺中,纳斯卡织物被誉为“世界纺织品的奇迹”。

7、古代埃及人把锑研碎,经调和作为眼影膏的习惯,这种加工过程时常是在一种被称为“化妆石板”的器具上进行的。

8、古埃及中王国时期,金属工艺的总特点:一是大量使用黄金材料;二是作品几乎都是为宫廷贵族服务的;三是工艺制作细腻精致;四是黄金与宝石等材料的相互结合。

9、两河流域北部的“尼尼微式”陶工艺十分兴盛。

10、所谓白地多彩釉陶器,就是将白色泥釉施挂在红褐色胚胎上,再用铅釉系的铜绿釉和铁褐釉描绘纹样,白地衬托出绿色和黄褐色纹样,类似中国的“唐三彩”。

11、华丽彩陶器也是一锡白釉胚体为基础,然后用氧化金、氧化银、氧化铜等彩绘,具有金属光泽感,所以称“华丽彩”或“彩虹器”。

12、“米奈”型陶器,用“米奈手法”制成的陶制品,首先用钴蓝在白釉底上画草图,经过一度烘烧之后,再加上各种色彩固定,再烧一次。

13、伊斯兰教的象征纹章——“新月”、“虎纹”以及帖木儿标志有关的三个水晶球。

14、日本绳纹式陶器,纹样有“押型纹”、捻绳纹“、”贝壳纹“。

15、日本最早的金属工艺最具代表性的工艺品是——铜铎。

16、在特洛伊东南的约尔坦地区,考古学家发现了初期青铜时代的“约尔坦式陶器”。这些陶器大多为带盖容器,呈黑色,饰有“之”字形刻线或描线纹样。

17、古希腊陶器演变过程:几何纹样式期、东方纹样式期、黑纹样式期、红纹样式期、白地彩纹样式期。

18、古罗马玻璃“穆拉诺”、“热熔马赛克”、“万花玻璃”。

19、錾花技法有两种:一是在金属片錾出各种纹样,类似阴刻效果;二是在器物本胎包金上施錾花技法。

20、拜占庭的金属工艺在铸造、雕金、錾花和镶嵌等方面都有相当成就。艺术效果看:浮雕式和色彩式。

21、哥特时期家具的地方性特点:英国家具结构沉重,装饰稀疏,具有单纯而庄重的风格;法国家具线条明晰,装饰简洁,具有严谨而朴实的特色;意大利家具注重雕饰,尤其是骨片和象牙的镶嵌显得精美工艺,有时却亦失之于繁缛琐碎。

22、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陶器在工艺史中常被称作“马略卡式陶器”。制作工艺首先是成型素烧,然后施白色陶衣,干后绘饰,再二次烧成。绘饰色彩以黄、青、绿、紫为主。早期内容为图案化的植物、鸟兽和文字组合、纹章等,还保留晚期哥特式装饰痕迹。晚期主要表现神话故事、寓言人物和日常生活情景,手法写实,造型严谨。

23、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马略卡式陶器” 象征性线描画。定制某种纪念物来庆贺某一纪念日如订婚、结婚或孩子出生等,这种风俗相当盛行。

24、16世纪后期,法国的陶器工艺呈现出独特的风格特征。创造了所谓“田园风味的陶器”。

25、文艺复兴时期德国陶器工艺的两项重要成果是出现了带有盐釉高温烧制的炻器和“哈夫拉式陶器”的铅釉陶器。

26、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玻璃工艺是以“穆拉诺式玻璃器”著称于世的。威尼斯的“钠钙玻璃”和意大利的“森林玻璃”。

27、意大利贵金属工艺,著名的金属工艺大师是贝维努·切利尼,代表作是《法兰索奥一世的盐缸》。

28、在阿尔卑斯山以北的欧洲国家里,法国是贵金属工艺的中心,现藏于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的《菲利特尼三世的高杯》和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亨利二世之盾》。

29、在德国,纽伦堡是银器制作工艺的最大中心,丢勒就是一银器工匠的身份跨进艺术殿堂。

30、“田园风味陶器”的特点:以写实精细的手法表现了昆虫或其他爬虫类,从而形成了趣味别致的装饰效果。

31、意大利木工艺手法利用了绘画、嵌木、雕刻和着色涂金的石膏浮雕等。木工艺的三大中心地是佛罗伦萨、罗马和威尼斯,“卡萨帕恩卡”万能家具。佛罗伦萨的胡桃木、扶手靠椅。威尼斯总样式是哥特式窗格装饰与文艺复兴式装饰的结合,装饰手法有石膏浮雕、贴金、漆绘骨片和象牙的镶嵌、嵌木细工。

32、法国木工艺的中心是巴黎,代表作是碗橱。

33、英国文艺复兴式的家居装饰风格特征是单纯而明快、刚劲而严谨。四柱床。

34、尼德兰,布鲁塞尔、安特卫普和里格是文艺复兴早期木工艺的三大中心,安特卫普的装饰艺术家瓦德里曼·达·瓦利斯的《装饰木工术》,装饰风格是涡旋纹和螺纹。

35、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木工艺的突出成就是

1、反映了文艺复兴文化艺术的某些共同特点,2、在木器的造型设计、制作工艺和装饰手法等各方面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3、各个国家出现了木工艺风格的迥异,从而形成了欧洲木工艺史上繁荣灿烂的局面。

36、象牙工艺分为两大类(德国和波兰)

1、(德国)纯粹作为装饰和陈设用的小型圆雕人像或浮雕饰板,浮雕装饰板《亚当与夏娃》

2、(波兰)实用功能与装饰功能兼而有之的饰盒、权杖以及刀鞘。

37、古罗马时期,意大利玉石工艺,青金石饰瓶,作品通体呈蓝色,局部以景泰蓝和黄金装饰,增加了作品的豪华瑰丽的程度。

38、法国巴黎织物师尼古拉·巴达尤和画家阿奴卡·托·布尼奇合作完成了巨型《默示录》长24米,高5.5米。路易十四时期“戈贝兰织物所”负责人是宫廷画家夏尔·勒布伦,代表作“戈贝兰式花壁毯”。

39、安德烈·夏路·布尔在1680年创造了“布尔镶嵌法”。

40、巴洛克时期德尔夫特的所谓的“希诺瓦兹里”(中国样式)“中国的形象”。

41、罗可可时期的染织工艺中心是巴黎,方形连续纹、蛇形纹和贝壳纹。

42、伯蒂格尔和切恩豪斯在1708年7月烧制出朱红色瓷质炻器,人称“伯蒂格尔炻器”。在1709年3月烧制出欧洲第一件白釉瓷器。

43、法国塞佛尔瓷窑,“玫瑰色蓬巴杜式”。硬质瓷

44、托马斯·齐彭代尔探索过“中国风格罗可可”的可能性。

45、新古典主义时期,19世纪初欧洲盛行的艺术风格,被称为“帝国风格”。

46、新古典主义时期的玻璃工艺制品在造型上表现出对称、和谐的特征,一般都是同心圆的处理手法,因此,尽管玻璃器皿的造型线变化多样,但其对称的基本形式决定了造型的庄重典雅与和谐统一。

47、古巴比伦王国时期最著名的石工艺是在古埃兰都城苏萨遗址发现,现存于卢浮宫的汉漠拉比法典碑。

48、一般认为,日本最早的金属文化始于弥生时代,即公元前200年左右。

49、“黑顶陶器”是古代埃及的陶工艺制品,约制作于公元前4000年左右。

50、《黄金王棺》是古埃及的金属工艺杰作,它是十八王朝时期按照图坦卡曼王本人的相貌创作的。

51、古代波斯阿克美尼德王朝时期的金属工艺以翼狮形角杯为代表,而萨珊王朝时期的则以八曲长杯为代表。

52、古代波斯称做“大流克”的是金币

53、“克里特——迈锡尼文化”亦称爱琴文明。

54、古希腊的《乳形陶杯》是黑纹式的。

55、“哈拉帕文化”的创造者是达罗毗萘人。

8.工艺美术专业美术器材管理制度 篇八

学校工艺美术器材包括石膏像、静物、范画、仪器等,是学校工艺美术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物质保证,因此特制定以下相关制度,望各位老师严格遵守。

(一)美术器材借还制度

1、专业教师在每次借静物时应认真填写器材借用登记表,交实验室管理员,实验室管理员逐个核对。

2、非专业教师借用器材,也应填写器材借还登记簿。

3对专业教师归还的器材、范画要根据登记表逐一查对,并把完成情况填写好,若有损坏,按规定赔偿。

4、学生使用器材若有丢失,按规定赔偿。

5、所有器材的借用不应超过规定的时限(器材、范画借用时间不超过一个月)以保证器材正常流通。

6、美术器材的借还过程由美术专业老师负责,如遇借还过程中有器材损坏现象由专业老师负责到班。

(二)美术器材保管制度

1、美术器材必需有专人管理。未经许可,外人不得擅自进入美术器材室。

2、按配备标准和教学要求,及时申购器材及设备,保证教学正常进行。美术器材的配发、自购、破损、丢失、报废等都必须及时登记。

3、根据学校教学的实际,部分美术仪器可在学期初由教研组(教师)向美术实验室办理出借领用手续,美术仪器在期末结束前及时归还给美术实验室,4、美术仪器领用和归还时应仔细检查仪器完好情况,做好借用记录。

5、要加强对美术仪器的保养和维护,根据不同的特点,分别定期进行烘晒、通风、除尘,确保美术仪器完好可用。

6、保持室内整洁有序,不准存放其它无关物品。

7、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定期检查电源、灭火器等安全设备。

(三)美术器材损坏赔偿制度

1、如遇美术器材有损坏情况,专业老师要及时通报给器材保管员。

2、实验室管理员对美术器材的损坏情况要及时进行登记,赔偿到班、到人。

3、损坏的物品原则上要用同样的实物赔偿,如实在难以购买应按原价赔偿。

祁东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9.重返自由的工艺美术 篇九

“工艺美术”这个词在今天重新焕发生机,我们心里都清楚,这是形势“倒逼”学术的结果。半个世纪以来,专业学术界都希望将“工艺美术”阐释成“现代设计”,随着教育部在1997年学科目录调整中正式将“工艺美术”剔除,而以“设计”取而代之后,“工艺美术”一片衰落,为其“正名”也一度惨败,但今天,它以蓬勃之势“卷土重来”却是不争的事实。

现代设计与手工艺不是一种东西,“工艺美术”不是一种注重美术的技艺,而是要关心现代生活。

今天的“工艺美术”,实际上是“手工艺”——无论现代或者传统都包含在其中。“手工艺”在上个世纪后半叶,尤其在上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后,随着传统乡村的急剧减少和外贸体制供求关系的转变,有许多人——包括我,都以为“手工艺”真的要死了。大工业逼得手艺人无法生存,现代产品价廉物美,就连边地民族美轮美奂的服饰也不再有人穿。现在看来,当年的判断还是过于保守和悲观,因为“手工艺”现在不仅没有死,而且愈发蓬勃。一件玉雕、一把紫砂壶、一幅缂丝动辄几十万、上百万元;在苏州的小巷中,各式工艺店中隐藏着某项技艺精湛的“高人”,沏壶好茶,文文静静拿出手艺,一些文人工艺复原水平已经直追明清;好的手艺人收入可观,徒弟成群,成为社会新宠;收藏蔚然成风,拍卖市场不断创下佳绩,在江南,就是最寻常的人家,也有几件“佳器”。

源于上世纪30至50年代的工艺美术“正名”,我认为是一种针对中国“现代性”的生活“启蒙”。与五四时期“民主、科学、自由”等许多启蒙一样,“工艺美术”作为生活启蒙具有特别的意义。当年我在城里读高中,老师讲茅盾的《春蚕》,城里的同学悠闲自在,我却听得惊心动魄,以我乡下生活的经验,那些进口的阴丹士林布,对那些养蚕户的打击是致命的,但“洋布”还是不可阻挡地来了,蚕丝业萎缩到了极点。想想我们少年时全民都穿咔叽布、的确良的时候,有谁能想到今天的爱马仕丝巾会卖到如此高的价格呢?这是一个典型的西方现代化对中国冲击的缩影。因此,庞薰琹等先生们使用“工艺美术”的时候,实际上是提醒中国:时代变了,与我们生活有关的是一个叫“工艺美术(设计)”的新东西。但是为了大家能明白,也为了说明它有延续性,所以让它包含了手工艺的传统。这是一种策略,但实际是妥协性的。

现代设计与手工艺不是一种东西,“工艺美术”不是一种注重美术的技艺,而是要关心现代生活。但这种误会,影响了中国人20世纪后半叶的生活格局,“实用、经济、美观”的工艺美术,变成与大众生活有遥远距离的“工艺美术品”。

其实学术界也有误会,今天可能还存在。威廉·莫里斯的艺术与手工艺运动(Arts & Crafts Movement)旧译为“工艺美术运动”,长时间来引起误解。误会之一就是,彼“工艺美术”与中国的“工艺美术”内涵一致,进而误解欧美的手工艺与中国的手工艺是一回事。其结果是,它使我们在思考设计在中国近代处境时,模糊了手工艺与纯艺术在大工业背景下要解决的本质问题。中国近代的手工艺是在长期农耕社会条件下产生的手工艺系统,与英国孕育出工业革命的手工艺有很大的不同,这在于中国传统手工艺多为生活用品和装饰艺术,而欧洲的手工艺者有相当的技术性,化学、物理、机械制造均包含其中,因此莫里斯也能通过艺术与手工艺的结合,对工业制造产生示范,而中国农耕文化下的手工艺(除了纺织等极少类别外),很难对工业制造形成改造和促进。这也反过来说明了中国早期现代设计先驱们在命名时的妥协所引起的悲剧的原因了,我们想当然地认为在中国推行“工艺美术”就能解决现代设计的问题。

误会还引起了对手工艺本身的损害。20世纪50年代将偏重“艺术”的手工艺分离出来,并以半机械化生产的方式分工生产,在最大化量产的前提下将它商品化处理,变成一种作为文化消费的外在符号,严重脱离了手工艺的生活本质。看看当年那些遍布全国主要城市如今已经衰落了的“工艺美术服务部”都卖些什么,以及每个省会城市都有的工艺美术研究所的研究结构,就很清楚这种局限。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年曾经占整个国民经济总产值四分之一的手工艺在合作社或集体所有制下惨淡经营,已经于上个世纪90年代基本解体。相当长的时间,作鸟兽散的各类工艺美术厂只剩没有手艺的徒弟在看门,而其中的聪明师傅早早建起家庭作坊,努力回归手工的个人本质,刻苦钻研技艺,通过前店后厂的手艺经营模式,走向市场,随着商业上的节节成功,他们自以为已成为新时期的“工艺美术大师”。

当代工艺美术的繁荣只是一种表象,远未达到它应有的高度。

我们这一代人一直在现场,但是对于现代“工艺美术”的变迁,还是有很多地方不明白。今天的世界较之一百年前,变化翻天覆地,当代数字产品何等炫目缭乱,其满足人性何等细致入微,“奇技淫巧”何等腐蚀人心,但是在拍卖会、古玩店、会所、私人收藏、民营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工艺美术”卷土重来,文房回到书桌,家有藏瓷,佩玉又成时尚,好像社会从未曾经过当年的“文化革命”。这是为何?一个人,比如我,年轻时热衷五花八门的电器,但韶华退去,人生不惑,相遇那温润的美玉,把握在掌中,感觉隽永的静好,放眼世界,越过尘世的喧嚣浮华,与古人的意趣怦然相通。

古代的手艺美学简而言之,有两大内容,一是超越时代的“材美工巧”——这是手艺永远不变的原则,二是每个时期的审美趣味。从某种意义上说,重回手艺美学的本质就是重回“材美工巧”,在合成物质极其丰富的今天,那些天然的美材在特别的意义上更让人心动。我想,黄昏时漫步在雾霾里的孤独者手里的握玉,不是一种美好的占有,而是一种美好的陪伴。我们往往有这样的体会,在看过平庸之作之后,相遇那些“大匠”的智慧之作,真是有难言的愉悦,“工巧”的无边是人性的无边,巧妙、天成、善意、悲悯、诙谐,内中蕴藏的是作者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工艺美术”不是一般的人工制造物。尤其是中国的“工艺美术”,它是亚洲这个独特文化国家在地理上的标本(活的、生活的),它是中国独特生活方式的“原型”所在,它折射了土地、人、生产之间的关系,并通过“馈赠”和流转,在纵向的历史和横向的生活片断中传承。也正是这个原因,“工艺美术”不死,它会与中国人如影相随。

回到观察“工艺美术”的创作者,青铜艺术是一种国家艺术,我们无法用工匠一人的劳动去评价它,它身上的“礼”集合了国家意志;在“匠人营国”的时代,公输班和墨子可谓是超越时代的大匠,诸多思想的阐述都要借助“技艺”来表达;但是也应该看到,几千年来的“匠作制度”依然十分残酷,有多少传世杰作是工匠戴着“镣铐跳舞”的结果,在工匠作为“工奴”的年代,伟大的手艺背后是血汗。即使今天那些大富的工艺美术“大师”,也依然没有摆脱被人轻蔑的命运。说到这里,我们可以感觉到中国“工艺美术”与欧洲的不同了。

十几年前我总结过鲁迅提出的“一代不如一代”的定律,不幸的是那个九斤老太的经验式的苛求在今天成为真的事实。“工艺美术”仍然今不如昔,手艺在表面的繁荣下,即使有国家非遗政策的支持,也远未达到历史的高度,由于传统生活不再而面临衰落。这是因为“工艺美术”不自由的因素更复杂了,传承断裂为其一,商业盲目为其二,修养缺失为其三。

上一篇:爷爷作文精选1000字下一篇:新媒体广告与传统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