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挑山工》

2024-06-28

10《挑山工》(10篇)

1.10《挑山工》 篇一

2、运用抓住体现中心的句子来领会课文中心思想的方法,培养领会中心思想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随一位挑山工登泰山,解开心中不解之谜是本文的重点段落。了解课文是分几层意思来表达中心的,从而理解作者悟出的哲理,懂得作者是怎样把这个哲理一步一步有条理地表达出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课题,介绍作者:

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的作家、画家冯骥才的作品。他的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

在泰山风景区有许多游人,还有——挑山工。

二、读通课文

1、自由朗读,思考三个问题:

①文中的不解之谜指什么?板书(生谜)

②作者是怎样解谜的?(解谜)

③作者领悟出什么深刻哲理?(明理)

2、检查朗读。

3、课文就是按照“生谜——解谜——明理”的顺序来进行叙述的。

三、生谜

1、观察插图,说说“挑山工”是怎样的人?

2、自读第1节,说说课文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挑山工?谈你的感受。(同桌讨论)

3、交流:

①肩搭扁担,挑着沉甸甸的物品——说明担子重;

②一只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只胳膊垂着,伴随着步子有节奏地一甩一甩——说明步履轻松;

③“折尺形”的登山线路——说明路程长。

4、引读课文:

在泰山上,随处都可以碰到挑山工,他们的担子重——,他们的步履轻松——,他们登山的路程长——。这样登山的原因是——,好处是——,担了重物,如果照一般登山的人那样直上直下,膝头是受不住的。但是——。

5、担了重物,路程加倍,还是慢吞吞地向前走,居然能走到游人前面,由此,作者心中产生了一个不解之谜。

出示练习:

挑山工╱慢,╱慢。

走得其实并不

游人╲快,╲快。

交流完成填空,学生读。

6、引读课文:

挑山工登一次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奇怪的是——。你轻快地从他们身边越过,以为——。你在某个地方——,或者——,或者——,他们——。等你发现,你会——,以为——。

四、熟读第一段,背诵第一段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第一段。

2、谁能说说挑山工的不解之谜是什么?

二、解谜、明理

1、读3-6节找出表现不解之谜的三组句子。

交流出示句子。

各种形式读句。

六、解谜、明理

1、出示作者的疑问(第4节)

2、最后,挑山工的回答解开了他心中的谜。出示挑山工说的一段话。

三人分别读这段话。

3、挑山工的这段话怎样解开这个不解之谜呢?

出示阅读提示:

任选一个内容进行学习,先读懂这段话,再联系上下文,进行小组讨论交流:

1、是否同路

(出示)山下他们同时起程

回马岭一、二次……

山道上几次相遇

最后汇合在极顶的小卖部前

2、游人走法:

挑山工走法:

随机朗读句子

3、游人东看西看,挑山工一个劲地往前走,理解时间长了,就走到前面去了的含义。

4、这些是挑山工的话,作者由挑山工的话语中悟出意味深长的做事哲理。

出示句子、读句

那作者悟出了什么哲理(师举例说一个内容,其余学生说)

出示:向着目标踏踏实实

不停攀登奋发努力

七、哲理升华

1、从泰山回来,作者深深记住了这些哲理,并且画了这样一幅画。

出示图与文读句

2、作家冯骥才作为一个游客,听了挑山工的话以后,如果再去游览名山,会怎么走?

那为什么还要画这幅画并挂在书桌前,多年不曾换掉。

师小结。

八、课外延伸

出示课前,收集冯骥才作品目录。

冯骥才(1942~)

当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杜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

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

2.挑山工_ 篇二

这时,一个矮墩墩的、面色暗的挑山工从我们旁边急匆匆地走过去。我看到他浓密的眉毛下一双大眼睛格外有神,左臂上缠着一条显眼的绷带,可能刚受了伤。他找了个稍微宽敞些的地方坐下来想休息一下,刚坐下就发现,后面的游客堵在那儿无法前进了!于是,他冲着人群笑了笑,便又挑起货物向山顶出发了,妈妈在一旁小声地说道:“好可怜!真不容易!”“妈妈,我并不这么认为,他们不需要可怜和同情,他们需要的是尊重,他们靠自己的付出和努力赚钱,你看他们脸上的微笑,他们是幸福的,你不觉得黄山因为有了他们变得更美了吗?”我望着挑山工的背影对妈妈说。

妈妈用意外的眼神看着我说:“妮妮,你说得对,看来这次游黄山你收获了很多啊!”

3.挑山工作文 篇三

那是冬日的一个下午,我同父亲出去爬山。在前行的路上,我们遇到了两位挑山工。他们的脸上流着热汗,嘴里喘着大气。他们两个人的肩上扛着同一条扁担,扁担上吊着一块石头。那悬挂着的巨石像是一块高山压的他们直不起腰来。但他们从来都没有放弃,即使停了一会儿,喘几口气,又会重新投入工作。犹如这荒山上的野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真是厉害呀!能提着石头走这么远。我在心中暗自感叹。

因为我和父亲当时迷路了,所以父亲便上去问路:唉,师傅从哪里走去黄龙近一点啊?

往这上面过,翻过这座山近一点。其中一个师傅很热心的答复到。

听完这话我和父亲便准备翻山,为表感谢,我轻声说了一句:谢谢。

而那位挑山工却是不以为然,随即摆了摆手说到:为人民服务,不用谢啊!他俩与我说完了话,便重新挑起担子,开始了自己的工作。

这个世界上的山顶上只有寥寥无几的人,但在这个世界的山脚下却有着成千上万的人,渴望着登上山顶。在这个山峰,为渴求登顶者铺路的是挑山工;在学习这个山峰,为渴求成功者铺路的是教师。

4.挑山工习题 篇四

挑山工习题

基础知识

一、读拼音写词语。

jié zòu jū sù dān wù pú sù

( ) ( ) ( ) ( )

dēng pān liě kāi bù guà tài shān

( ) () ( ) ( )

téng yún jià wù

( )

二、用“____”画出下面带点字在词语中的正确读音。

挑山工(tiāo tiǎo)尽头(jìn jǐn)背心(bēi bèi)

扁担(dàn d唬 dān) 随便(biàn pián) 压弯(yā yà)

三、给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解释,划上“√”。

1.饱览

(1)吃足了 (2)饱满 (3)充分 (4)满足

2.心悦诚服

(1)衣服 (2)担任 (3)适应 (4)服气

四、按ABB式填空。

如:静(悄悄)

黑() () ()

亮() () ()

沉() 光() 明()

绿() 红() 白()

五、填上合适词语

( )的扁担 ( )的山色 ( )的肌肉

( )的货物 ( )的溪流 ( )的山路

( )地走过 ( )地赶来 ( )地离开

六、造句。

耽误――

朴素――

七、写出下列各词的同义词或近义词。

拘束―― 惊异――

包蕴―― 似乎――

八、选择正确答案。

《挑山工》一课点明中心的.句子是:

A.挑山工登一次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

B.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往往更不行。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答:( )

九、读下面的句子,然后回答问题。

1.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1)它指的是什么?

(2)“我”需要它干什么?

2.我 地点着头,感到这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 的哲理。

(1)在空格内先填上合适的词语,再造句。

(2)“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是指哪几句?这几句包蕴着什么哲理?

十、简答题。

1.读课文,想想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

答: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答: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

夫,我们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

答:

创新训练

一、根据解释写成语。

1.不能解答的疑问。( )

2.话语耐人寻味,值得琢磨、体会。( )

3.传说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 )

二、“奇怪的是挑山工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在这一段中起什么作用?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的?

三、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我”需要的究竟是什么?)回答问题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写一件事或物对你的影响,以及它是怎样鞭策你的。

5.挑山工 说课稿 篇五

一、说教材

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中,《快与慢》这一主题单元中的主体课文。课文记叙“我“登泰山时发现挑山工登山的路程,虽然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却不比游人慢,经过交谈得知他们速度不慢的原因在于专心登山,脚步踏实,说明做任何事情都要踏踏实实、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经过三年的语文积累,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独立完成识字学习的任务,有一定的学习自主性,能学会按要求查找课外资料,帮助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也能通过自读自悟等学法,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课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特设定如下教学目标:

1、学生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通过写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了解挑山工的话,从其登山中感受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精神。·教学重难点:理解挑山工的话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从中受到启发。

四、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因此为了让学生通过文本学习获取知识技能,发展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人文情怀,所以我采用“读—思—议—悟”的教学方法以及创设情境,结合课外资源,力求凸显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创设的情境,积极利用课外资源,因此我采用的学法是:①读思结合法②课堂交流法

五、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关于泰山旅游的录像片,让学生根据图片和自己搜集的资料,或者亲自登泰山的经历,说一说泰山的样子和登山的感受。教师可介绍回马岭,五松亭等景点,说明泰山高大险峻,登上山顶很不容易。

2、让学生说一说挑山工是干什么的人?(指名说,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一,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做一个铺垫。二,让学生对挑山工这一职业也有个初步的认识,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将字词句读准读通顺,并把不理解的字词做标注。

2.检查学生的摘录笔记,教师相机出示生字词

3.预习汇报,质疑问难:(1)课前,大家预习了课文,你读懂了哪些内容?(学生汇报,老师把重要的内容板书。【板书:挑山工、游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对课文有个初步的理解与认识,老师做到心中有数。】

(2)解决学生预习时你还有的不懂的问题?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解决,难的有价值的问题老师板书,通过学习课文共同解决。

我预设学生难解决的问题:

①挑山工登山有什么特点?

②挑山工几句朴素的话包蕴着什么哲理?

③“因为我需要它”中“它”指什么?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通过学生质疑教师解惑下学习课文,既可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同时老师根据学生的问题有的放矢的展开教学。】

(三)深读课文,感悟内涵

1、挑山工登山有什么特点?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挑山工登山的句子,读懂后画出登山的路线。

【设计意图:通过画句子以及画线路图让学生了解挑山工登山的特点。】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刚才借助绘画,了解了挑山工登山的特点,这是一种很好的的读书方法。“挑山工肩挑重物,走折尺形路线,可速度却不比游人慢。”这是为什么呢?读一读课文,谈一谈你的看法。顺势让学生找出并读出挑山工解释的一段话。

2、挑山工的几句朴素的话包蕴着什么哲理?还有哪些含义深刻的话?

(1)课件出示“我们哪里有近道„„是不是这个理儿?”这一段话。想一想“我们”,“你们”分别指谁?(生答。)

(2)抓住“不一样 ”,找出哪些不一样,来体会蕴含的哲理。【板书】(学生自由发言。)

(3)“我需要它。”“我”需要什么?(生讨论交流。师小结【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体会挑山工说的话进一步了解挑山工与游人登山的不同,从而水到渠成的理解了挑山工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精神。“我”需要的也恰恰是这种精神。】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学生了解挑山工精神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感情进一步升华,对课文的理解就会更深一步。

(四)总结收获,布置作业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让学生畅所欲言)

2、小练笔:写出自己遇见的一件小事,并说明其中包含的道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是让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做一个总结,二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概括能力。三是学习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阅读与写作有力地结合在一起以提高写作水平。】

六、说板书设计

挑山工

挑山工

游人

背负重物

轻装上山

走折尺形路线

走直线

上山是一种工作

上山是游玩,是享受

(不怕吃苦,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精神。)

6.《挑山工》课堂点评 篇六

虽然以前没教过《挑山工》一课,但今天通过看武琼老师执教此课,对阅读教学如何实现新课标又有了进一步的思考。一、语文教学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首先体现在导课,由一个“工”字组词,告诉学生组词的方法,可以将“工”字放在前组成“工人”、“工厂”,又有将“工”放在后,组成“矿工”、“民工”,也可以按工种组词,如“纺织工”、“环卫工”最后很巧妙地揭示了课题,理解了课题,做挑东西上山之类工作的人叫挑山工。既提示了课题又教会了组词方法。其次体现在学法指导上,如“折尺型”让学生用笔画,展示比较、图文结合,找出谁画的与原文所写的一致,教会学生将课文的文字读成一幅幅的画面。读别人的文章时,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绩,读准确便于理解课文意思。再次,教为什么走折尺型线时,教者启发性的设计,使学生明白挑山工很辛苦,我们应学习他们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更应学习他们从工作实践中总结经验,寻找解决问题的做法。这段学习教者还鼓励学生用欣赏的语气读文,把自己独特的感受批注在书上,以提示自己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武琼老师的这节语文课,给我一种感觉不是为了教而教,学生也不是为了学而学。她把学好语文应具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情励学,以趣激学,调动参与,启迪创造,注重内化,求精求清。可见教者的语文素养极高,值得我们后辈学习与借鉴。二、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贯穿在教学中。如讲挑山工挑什么这个问题时,除了课文交待的挑石板铺路,武老师还告诉大家现在有索道了,虽不用我们游客一步步登台阶爬山,但建索道需要的材料、设备也是挑山工一担一担从山下挑上来的。这一环节的设计,更突出挑山工的伟大。三、课上师生关系平等、民主、和谐。武老师的年龄大约有40多岁,但一点不显得与学生有什么代沟。教者的情感投入必定换来学生的尊重与喜欢,激发了学生兴趣。四、注意培养学生构建网络化评价体系。充分体现课堂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自评、互评、师评,最终达到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只可惜,时间有限,第二课时没能看到,因此对本课的总体设计还是很不了解,评价也许有不周全之处,望同仁提出宝贵意见。

 

7.读《挑山工》有感 篇七

有一次,爸爸买了一台电脑,我开始是很想学电脑的,可是爸爸没有空,有一次,爸爸有空了,我马上叫爸爸给电脑装好了,爸爸打算先教我打拼音,再教我打字。

爸爸先教我打拼音,我打了很久,爸爸还叫我再打一下拼音先。可是我不想打拼音了,我想打字,爸爸说:“是打拼音再变成打字的!”我说:“我也不想打拼音了,我不想打电脑了。”

爸爸说:“你有没有看过挑山工的课文,挑山工为了工作,挑着重担,在登着陡峭的山,就是说,条山工是目标专一的人。

我听了有点不好意思,我马上又回到房间里,我打开电脑,又开始打字了,我打到晚上7点半。

爸爸叫我吃饭了,我连忙去吃饭,我吃完饭就去打电脑了年。

有学会,我说:”爸爸,我不想学了。“可是我又想到挑山工的品德。

第二天,我又开始学,学到下午才学会。

读了《挑山工》这篇课文,我知道挑山工是目标专一的人。我以后也要象挑山工一样,做一个目标专一,坚持不懈的人。

8.《挑山工》教学反思 篇八

一、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前学生在导读单的指导下进行了自学,对生字、词语、优美句子学习积累之余充分的阅读了课文,并在这一基础上提出了自己不懂得问题。

课堂上学生完成自学检测的同时能有个性的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给大家。如展示自己收获的词语时,爱迪生小组不但自己进行了读、解释,还别出新裁的请其他小组的成员参与进来用词语造句,并恰当的表扬每个参与小组,课堂气氛活跃。紧随其后的小组合作探究解决疑问、小组学习成果汇报以及课堂结束时的训练检测、小组评价无不显示着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1、预习和质疑能力

学生在课前根据我设置的“低层目标”,通过目视、口诵、手写、脑想充分自学。既掌握了本课的相关字词、初步了解了课文,又在积累、标画、批注的过程中提出了好多有针对性和学习价值的问题,如:

(1)挑山工和游人上山有什么不同?

(2)挑山工的话蕴含着怎样的道理?

(3)课文的最后一段:‘作者说:“我需要它。”’作者需要它什么?

(4)本课和单元标题《快与慢》有什么联系?

美国学者布鲁巴克斯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所以在学生质疑时我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批判,鼓励其敢于大胆设想、敢于标新立异,即使提出的问题与本课关系不大也不要去伤害他们这种积极探索、敢于发散思维的精神。

2、合作和解疑能力

学生在提出问题后,我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板书在黑板上,激励启发学生讨论,合作探究,共同解决。这一环节之初我先针对要解决的问题对学生进行了学法指导,然后让学生确定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如在解决大部分同学集中提到的问题:课文的最后一段:‘作者说:“我需要它。”’作者需要它什么?学生发挥各自的认知特点,相互争论、相互帮助、相互提示,通过沟通互动他们体会到了不同的理解和思路。

他们有的说“它”指作者画的挑山工登泰山那幅画,有的说是画中的挑山工,有的说是挑山工的坚持不懈、脚踏实地的精神……并且都说出了自己的理由。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理清和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了互相接纳、赞赏、争辩,看到了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理解知识,圆满解决问题。

3、表达和展示能力

课堂上我把学习的主动权都交给了学生。学生提问,自学展示,合作交流,小组汇报,互相评价都要靠学生自己来完成。不论是单个学生给小组成员讲,还是给全班同学讲,他们都表现出了和以前不同的学习状态,他们能够讲清楚了,讲明白了,胆子也一天天增大了,自我展示兴趣高了,花样多了,个性充分得到了张扬。我终于发现原来孩子们都可以那样的能说会道。

4、延伸和动笔能力

当学生充分领悟到挑山工的精神时,我让学生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这种精神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需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生想到自己的学习需要这种心中有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精神,还想到很多成功人士就因为具有了这种心中有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精神才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例如:中国的舟舟、张海笛、外国的诺贝尔、海伦凯勒等。

在给学生树立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同时,我又根据课标体现了读写结合的课题思想。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有的学生这样写到:我们都应该像挑山工那样具有心中有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精神。

如果你想完成一件事,既便这件事有些坎坷也不能放弃。还有的学生写到:我们做任何事情就应该坚持到底,或许在你成功的道路上会有许多波折,但是只要你坚持,你就会成功。做事要脚踏实地的去做,不能投机取巧,因为在成功的道路上是没有捷径的。

三、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这节课通过前面提到的七步教学尝试,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高。这从课堂教学伊始的自学检测、课堂结束时的问题训练中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完成准确率高、完成速度快,七个小组之中五个达到满分,其余两个小组准确率均在90%以上。

本节课虽然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但还是存在不足。

1、读课文的时间太少。整个课堂注重了学生的自学方法指导和自学能力培养,加之又设计了对学生自学的检测、课堂学习的训练,课堂时间就显得比较紧张,读课文的时间压缩的所剩无几,所幸的是课前学生的预习比较扎实,没有影响到学习效果。我认为在课后还应布置一些朗读任务,使学生更好的体会文本内涵。

2、学生在抓住重点进行理解比较深刻时,教师并没有进行及时的表扬和肯定,而是点头示意表示肯定,没有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对学生的表扬用词也比较单调。

9.《挑山工》教学反思 篇九

《挑山工》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挑山工登山,虽然身担重物,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揭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哲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坚持不懈地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地做下去,就一定能达到目的。

课前,我认真研究了这篇课文的教学目的,

1、使学生从平常小事中受到教育,了解做人的道理;

2、培养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

3、训练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提高阅读能力。我得出一个结论,这节课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重点。

但是,如何突破这个重点,让学生真正体会作者的所思所得,理解文章中蕴含的哲理,是一个大难题,同时我又是一个喜欢动点小脑筋,干一点和别人不一样的事的老师,所以我花了很长时间思考,从哪里入手,突破重点,怎样上出新意,怎样给一点别的老师想不到的东西给学生。

我决定从中心入手,苦思冥想中,《峨眉道上》这篇文章浮现在我眼前,它和《挑山工》一样,写的都是身负重物,在山路上行进的人,但中心却是不一样,前者歌颂的是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后者阐述的是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的道理同样一类人。因为作者的观察角度不同,领悟到的东西也就不同,这不就是前三课,古诗《题西林壁》所阐述的哲理吗?我决定将课文重组,将这三课组合在一起,从而教给学生如何读文章,如何定中心的一点借鉴。

在备课过程中,我又想到了自己刚从张家界回来,那里的轿夫不也和挑山工是一类工作的人吗?于是,我动笔写了一篇下水文《轿夫》,我定的中心是赞扬轿夫热情服务,认真做好张家界的形象大使的美好品德。

三篇关于“挑山工”文章一并列,让学生比较异同,他们马上一目了然,然后我又让学生讨论三篇文章各式各是通过哪些描写来表现中心的。

10.《挑山工》教案设计 篇十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挑山工》教案设计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挑山工》教案设计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光溜溜、货物、节奏、平衡、诵读、超过、肌肉、拘束、耽误、哲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顶的道理。

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对挑山工挑着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讲的意味深长的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

1.对挑山工的话的理解。2.怎样让学生揣摩句子含有的意思。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语。2.初读课文。3.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我们游览名山,常常看到一些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道上一步步向上登攀的人,他们就是“挑山工”。(板书课题)

2.播放《挑山工》情景剧,大致了解泰山上挑山工的情况。

二、预习课文

1.读读课文,了解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样登山的,想想“我”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多读读、想想。

3.学习生字新词

三、交流预习

1.想想“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样登山的”。请学生把课文中有关的句子读一读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2.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同学间简单交流各自的理解。

3.交流学习词语的收获。

(1)说出“货、奏、超”三个字的部首。

(2)注意“衡、拘、耽”三个字的读音。

(3)读生字组词。

(4)说说书写中要注意的问题。

(5)组词:溜()货()奏()衡()诵()留()贸()泰()横()颂()杖()肌()耽()误()哲()仗()机()枕()娱()折()

4.读课文。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本段。大家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讨论。

(1)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讲挑山工登山的特点,板书“登山”二字)

(2)挑山工是怎样登山?(先讲挑山工的姿势再讲排山工登山的路线是折尺形的。板书“姿势”“路线”“折尺形”)从文中找出讲挑山工姿势的话读一读。教师拿出折尺给学生演示,什么叫折尺形。比较折尺与直线的线段,从而让学生明白,一是所走的路线,二是折尺形比直线要长。

(3)挑山工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一是东西木碰在台阶上,二是还能节省些力气。)

(4)挑山工走折尺路线带来什么困难?(路程比游人大约多一倍)

3.学生轻声阅读本段,边读边想排山工当时登山的情形。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详细地描写挑山工的登山特点呢?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读课文。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本段,大家思考:

(1)作者对什么感到奇怪?

(2)“腾云驾雾”指什么?

2.交流。

(1)虽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是他们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

(2)指传说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本课来形容看到挑山工突然赶到前面引起的联想。

(3)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前两个自然段,比一比,谁朗读得好。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顶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1)在登山途中,“我”和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分别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情况下相遇?(2)“攀谈”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走过去跟他攀谈”?

2.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小组谈一谈。

3.全班交流。

(1)“我”和同一位挑山工三次相遇。第一次是在山下;第二次是在回马岭那条陡直的山道前;第三次是在半山的五松亭。这三次相遇,每一次都是开始时“我们”很快就超过了他,但结果总又是他走到了前面。(学生交流这个问题时,板书“经历”“山下”“回马岭”“五松亭”。)

(2)攀谈就是闲谈,随便聊聊。因为作者感到奇怪,很想解开心中的迷。.有感情地朗读本自然段。(本自然段大部分用告诉别人事情的语气读,挑山工的话用解释的语气读。)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指名读本段。想一想,本段主要讲了什么?(作者提出了心中的不解之迷)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本段。

2.讨论:

(1)挑山工是怎样为作者解开心中不解之谜的?用课文中的话说说,如果能用自己的话说更好。(2)挑山工和游人有什么不一样?

(3)为什么“挑山工”和“游人”有这么多不一样呢?

3.交流:(1)略(2)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高兴怎样就怎样;挑山工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得一个劲往前走。(3)游人是来游览的,哪里好玩就停在哪里,目标散乱;挑山工有任务,目标专一。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学习第六自然段

1.齐读本自然段。

2.讨论:

(1)“包蕴”“哲理”分别是什么意思。

(2)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包蕴着什么意味深长的哲理?

3.交流:

(1)“包蕴”是包含的意思。“哲理”是有着普遍意义的、有深刻意义的话。

(2)只要认定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儿往前走,走长了,就能跑到前面;如果像游人那样东看西看,走走停停,看起来走得很快,结果反而比挑山工慢。这个道理不仅适合于登山,而且具有普遍意义,做其他事情也是这样,谁能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注意长句、破句的读法)

五、学习第七自然段

1.齐读本自然段。

2.讨论:

(1)句中破折号的作用?破折号后面的话是什么?

(2)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这里的“它”从字面上讲指什么?实际指什么?

3.交流:

(1)句中破折号是解释说明,破折号后面的话是“我”画的一幅画的画面。(看图)。

(2)它字面上讲指的是这幅画,实际上是指画中主人公那种认定目标、坚韧不拔、不断攀登的可贵精神。

(3)这个句子是因果关系的句子。前半句讲结果,后半句讲原因,意在强调后者,即“我”需要挑山工这种精神,它将永远激励着“我”。(学生回答问题时,板书“作者需要精神”)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挑山工》教案设计2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自读与导读结合,感知文章脉络,凸现重难点

在新课初始,教师设计这样的自学题让学生阅读、思考;

1、读通全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生字、新词。

2、找出挑山工和游人是怎样登山的段落读一读,想一想,你的.疑问与作者一样吗?并把你的疑问写下来。

3、请把挑山工讲的话画出来,再认真读读最后一段,想一想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全文表达顺序是什么?

4、文章有哪些你读不懂的地方,请做上记号。

首先让学生自读感悟,然后小组合作学习与交流。在这个自读与合作学习的平台上,教师始终要关注、引导学生,使学生自学讨论能深入下去,重视个别辅导,及时发现学生讨论中的焦点与难点问题。

二、直奔重点语段,品析语言文字,感悟文章事理

首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学生朗读描写挑山工与游人登山的语段,讨论并画出挑山工与游人登山路线对比的简易图。在全班交流时,选几组进行展示,每组还要派一个代表解说该组的图示、阅读该段的体会。通过这样的阅读与再造想像的训练,既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语言,又为学生口语表达训练提供了机会。

其次,引导学生体会挑山工说的话。挑山工说了哪几句朴素的话,你从这些话里体会到了什么?

方法一:教师重在启发、引导学生学会在自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体会句子的蕴涵的意思。

思考题设计:联系上下文,领悟重点词语,联系平时生活实际谈感想,用自疑解答等学习方式,体会挑山工的话中蕴涵的意思,想一想你从中明白了哪些道理。

方法二:请阅读理解挑山工说的话,完成下面练习:

(一)读了挑山工的话,我们懂得了:

1、游人登山时,之所以比挑山工,是因为。请找出文中写游人玩玩闹闹,总停下来的语句读一读。

2、挑山工登山之所以能,是因为。

(二)从挑山工与游人登山时的不同表现,我们悟到了哪些道理?你能结合自己平时学习和生活的例子说说吗?

练习(一)重点让学生自学、朗读感悟;

练习(二)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再反馈,使人人都能有发言表现的机会,同时,努力保证每一位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认识能力得到提高。

三、选择性练习,深化独特认识,拓展语言表达能力

根据学生不同水平和需要,教师设计不同的练习,让学生从以下三题中选两题完成。

练习:

1、请你把文中最喜欢的语段摘抄下来。

2、如果见到挑山工,你想对他说什么?请写下来。

【10《挑山工》】推荐阅读:

四年级语文下册 挑山工教案 教科版09-11

上一篇:生命更精彩下一篇:小学创意班规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