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集团财务控制问题探讨:第二章,概论(共12篇)(共12篇)
1.企业集团财务控制问题探讨:第二章,概论 篇一
3.1 资本及其结构控制的涵义
资本及其结构控制控制涉及出资者与企业集团两个方面,从其内容来看包括资本数额的控制,出资者结构的优化,债务、权益资本比例及其内部结构的控制等方面。它是企业集团进行财务控制时首先应考虑的因素。
我们可以先从资本结构理论与代理理论两个理论方面分析资本及其结构控制的原理及其必要性。根据资本结构理论,在资本结构中包括债务对于公司是有利的,因为在公司税法对债务利息的有利规定可以降低资本成本,而且公司的资本结构对公司的价值有很大关系,公司应该充分利用债务;但同时借债意味融资风险增加,借债越多,破产的可能性越大,所以破产成本越高,因此借债有一定的界限。代理理论说明,资本结构是影响管理者行为的重要因素,通过资本结构的控制可以有效的约束管理者及成员企业的财务行为。根据代理理论,“代理成本”是企业所有权结构的决定因素。代理成本来源于管理人员不是企业的完全所有者的这样一个事实。在部分所有的情况下,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却热衷于追求额外消费。于是,企业的价值也就小于他是企业完全所有者时的价值。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即被称做“代理成本”。让管理者成为完全的剩余权益拥有者,可消除或减少代理成本,但管理者成为完全剩余权益拥有者的能力又受到他自身财富的限制,这时举债筹资也许有所帮助,当取得债务资本时,经营管理者就必须向债权人作出承诺,经营管理者在其经营活动中就必须压制追求个人目的欲望,从而确保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如果不能偿还到期债务,他就会因此被所有者剥夺对企业的控制权,因此,由于有债务资本的存在,企业必须保证一定的资本收益率水平,才能偿还到期债务。所以,企业及管理者会倾向于提高资本的收益率,减少或停止不赢利和赢利率低的项目,从而符合投资者的目标。然而,举债筹资可能导致另外一种代理成本,在举债筹资下,管理者作为剩余权益获取者,他有更大的积极性去从事有较大风险的项目,因为他能够获得成功后的利润,并借助有限责任制度,把失败导致损失留给债权人去承受。因此,均衡的企业所有权结构是由股权代理成本和债权代理成本之间的平衡关系决定的。
我们再从实际中看资本及其结构控制的必要性。由于企业集团的规模巨大,生产经营范围广泛,这就需要企业集团有足够的资金来进行生产经营以及资本运营,进而支持集团的发展战略。而企业集团自身的财力总是有限的,由于资本市场的限制,筹集资金不但会承担更高的资金成本,而且债务额的加大会使其面临更大的财务风险,所以企业集团发展扩张的最好选择是用有限的资本去控制最大的资本。同时,资本比例下降引出的资本结构问题是母子公司财务控制中的重要问题。
3.2 资本及其结构控制的方式
资本及其结构控制主要包括:优化母公司股本结构、对子公司的资本结构进行控制、比率指标控制、资本层次控制等。
1.优化出资者股本结构。
优化出资者股本结构是指对母公司的股东构成进行优化,实现股本的多元化。对多数国有企业集团来说,优化出资者股本结构就是通过引入多个投资利益主体,来改变原有企业集团单一的的股本结构。应该采取的方法有降低国有股比例、提高法人股比例等。
从优选和监控经营者的角度来说,法人股股东是最理想的人选。与国有股东代表者相比,他们有动力,因为他们享有优选和监督经营者的收益;与公众股股东相比,他们有能力,因为他们的股权相对集中,有利于形成较统一的意见,而且他们也有经营管理及控制的经验。
引入法人股也面临着一定的问题。法人持股的目标是为了取得控制权,为了给投资公司施加一定的影响力,以便有力地支持持续性的交易,因此法人持股有强化企业联合的趋势,这样容易形成垄断。法人持股的多元化还有可能产生大股东之间的对立,从而降低企业集团的控制效率。参与控股的法人多是在业务生产经营技术市场资本等方面与所投资的公司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因此,法人持股是为了控制,而不是为了分得股利,不会因为股利的降低而减少或放弃持股,所以其倾向于采取低股利的政策,使股利发生蜕化,进而影响其他股东的利益以及企业的价值与形象。
从实现优化股本结构的途径来看,具体做法是:(1)资产置换。即通过不同法人之间的资产转换,实现相互参股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2)增资扩股。(3)合资新建。即几个投资主体(可以是国有企业、内资非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共同出资建立新企业。(4)股本转让。即将原有企业的部分股权以一定的价格(协议价格或市场定价)转让给其他投资主体。(5)组建股份有限公司。即通过发行股票引入新的投资者。(6)股份合作制和职工持股会。
2.企业集团财务控制问题探讨:第二章,概论 篇二
1 中小企业财务控制概述
1.1 财务控制的内涵
传统财务控制是指财务人员 (部门) 通过财务法规、财务制度、财务定额、财务计划目标等对资金运动 (或日常财务活动、现金流转) 进行指导、组织督促和约束, 确保财务计划 (目标) 实现的管理活动。
现阶段的财务控制是指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 确保企业及其内部机构和人员全面落实及实现财务预算的过程。它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或基本职能, 与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分析与评价一起成为财务管理的系统或全部职能。
1.2 财务控制的特征
财务控制具有以下特征: (1) 以价值控制为手段。财务控制以实现财务预算为目标, 财务控制必须借助价值手段进行。 (2) 以综合经济业务为控制对象。财务控制以价值为手段, 可以将不同岗位、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业务活动综合起来进行控制。其综合性最终表现为控制内容都归结为资产、利润、成本这些综合价值指标上。 (3) 以现金流量控制为日常控制内容。由于日常的财务活动过程表现为组织现金流量的过程, 因此, 控制现金流量成为日常财务控制的主要内容。
1.3 中小企业财务控制的内容
从内容上可以分为成本控制、资金控制、利润控制三大部分。 (1) 成本控制。在企业成本形成的整个过程中, 通过经常监督和及时改正发生的偏差, 使企业发生的各种费用和物耗, 被控制在预定的计划内, 以达到节省费用和消耗的目的。 (2) 资金控制。是通过对资金进行流进、流出数额的适时限制和调整, 使企业生产经营能够正常进行, 从而达到保证供应、合理使用、加速周转、效率最优的目的。 (3) 利润控制。通过建立按产品或按各自经济责任内容分设的利润责任主体, 如对车间 (班组) 、科室实行的利润进行全过程监督, 既使企业的利润水平最大化, 又使企业能适应市场变化, 从而实现企业良性发展的目的。
1.4 中小企业财务控制的任务
中小企业财务控制的任务就是通过调节、沟通和合作使个别、分散的财务行动整合统一起来, 追求企业短期或长期的财务目标。所以, 财务控制在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一是实现中小企业理财目标的需要。二是确保中小企业战略决策顺利实施的保证。三是确保中小企业业绩考核的科学性和正确性的保证。四是防范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保证。
2 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财务控制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中小企业由于经营规模较小、资本实力差、发展时间一般不长、受自身体制和外部环境影响大, 财务控制方面, 通常存在以下问题:
2.1 资金控制薄弱, 缺乏科学性
一是对现金管理不严, 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二是应收账款周转缓慢, 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 应收账款不能兑现或形成呆账。三是存货控制薄弱, 造成资金呆滞。四是重钱不重物, 资产流失浪费严重。
2.2 全面预算工作薄弱
大多数企业尚未认识到全面预算的科学性, 但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尚存在很多认识与实务的盲区。企业普遍编制了生产、销售和费用预算, 而有关资本支出的预算及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并没有引起企业应有的重视, 可见企业预算管理关注重点仍局限在生产经营领域。
2.3 财务结构不合理, 难以规避财务负债的陷阱
许多企业的财务结构严重的不合理, 特别是资本结构不合理, 债务比重和资产与负债、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对称结构极不合理。在企业面临资金短缺的情况下, 为维持生产经营正常进行, 盲目大量借贷, 背负沉重的利息负担, 使得企业债务负担越加严重而造成恶性循环。此外, 中小企业为达到快速扩张之目的, 普遍采取负债经营策略。而过度负债是高速成长企业的典型通病, 也是财务危机的根源。在过度负债的情况下, 企业经营成本和财务压力加大, 支付能力日渐脆弱, 短债长用有可能使企业的潜在支付危机随时爆发。
2.4 财务控制制度短期化
汉语中“制”有节制、限制的意思, “度”有尺度、标准的意思。这两个字结合起来, 表明制度是节制人们行为的尺度。由此, 财务制度的实质是指节制人们财务行为的尺度, 是事先制定的一种游戏规则, 即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中小企业的财务控制制度短期化, 甚至朝令夕改, 导致各部门无所适从, 无法不折不扣地履行这些制度, 以实现企业的预定目标。
3 中小企业财务控制问题成因剖析
3.1 管理模式僵化, 管理观念陈旧
一方面, 中小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 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 这种模式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负面影响。中小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个体、私营性质, 在这些企业中, 企业领导者集权、家族化管理现象严重, 并且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 致使其职责不分, 越权行事, 造成财务管理混乱, 财务监控不严, 会计信息失真等。另一方面, 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差, 管理思想落后。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 使财务控制失去了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3.2“人治”的成份多, “法治”的成份少
在企业原先形成的管理惯例中, 财权的获得和利益上的分配更多的靠资历和关系。企业在成长壮大后, 必然导致后来的优秀人才不断加盟, 其业绩和贡献使其有了更多权力和利益的诉求, 加之其贡献和能力往往难以被公正的评价, 不能通过正常的渠道, 在制度体系内公平地解决回报问题。
3.3 管理能力滞后于企业发展
根据企业成长理论, 企业在做大规模的同时, 管理能力一般会滞后于企业的发展。整体财务战略得不到各子公司认同的原因在于, 随着企业规模扩大, 企业内部开始争夺权力或内耗, 这些都与企业的财务控制不力或失效紧密相关。
4 解决中小企业财务控制问题的措施
在对现阶段中小企业财务控制存在问题及其成因剖析后, 我们必须提出强有力的措施解决问题, 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科学合理地进行财务控制, 从而确保组织目标实现。
4.1 优化和健全资金综合控制管理系统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 资金流转的起点和终点都是现金, 其他资产都是资金在流转中的转化形式。包括构建固定资金控制系统和流动资金控制系统。
4.1.1 加强企业固定资金控制管理
一要对固定资产建账、设卡, 及时正确地反映固定资产的购进、出租、出借、转让、大修以及报废的情况;二要对固定资产的实物状况和市场情况进行定期分析, 以及时进行更新改造, 或购置先进的, 淘汰落后的, 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增强企业竞争力;三要建立固定资产利用率的考核制度, 确保固定资产始终保持适当的负荷率, 将不需用的固定资产及时出租、出让, 不断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
4.1.2 加强企业流动资金控制管理
流动资金涵盖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 但其核心和龙头是企业的现金收支, 即现金流。现金流主要记录的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购买商品、接受劳务、对外出资等活动中的现金流动状况, 反映了业务的现金收支状况, 现金流对于企业, 就像血液对于人体, 只有血液充足且流动顺畅人体才会健康, 良性现金流可以使企业健康成长。企业运转就需要不断地有足够的现金参与运转, 并将制造的产品销售出去, 及时收回现金, 现金流比利润更实际, 更不易被操纵, 现金流是企业生存的必要元素, 不仅可以反映企业的支付能力, 而且可以证明企业的信用和实力, 是企业控财的中心。
(1) 优化企业现金流量控制体系
企业财务管理首先应该关注现金流量, 而不是会计利润。中小企业应该通过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来做好现金流量控制。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采用“以收定支, 与成本费用匹配”的原则, 采用零基预算的编制方法, 按收付实现制来反映现金流入流出。经过企业上下反复汇总、平衡, 最终形成年度现金流量预算。同时, 根据年度现金流量预算制定出分时段的动态现金流量预算, 对日常现金流量进行动态控制。
(2) 建立完善的应收账款体系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 中小企业不得不部分甚至全部以信用形式进行业务交易, 经营中应收账款比例难以降低。在推进应收账款管理工作中, 在不断规范现有应收账款管理方式的基础上, 不断推陈出新。譬如, 建立客户信用档案, 推行客户评级制度, 根据客户的信用评级确定客户享受的销售政策及合同的结算方式;开发计算机账龄系统, 优化财务管理手段;确立与客户定期对账制度, 确保账务清晰完整;强化货款催收工作;加强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信息沟通, 进一步建立完善的闭环式应收账款管理。
4.2 建立财务目标控制系统, 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大多数中小企业重视标准成本管理, 却忽视全面预算管理。实质上, 预算是标准的反映和优化, 标准的执行结果反映在预算上。因此, 中小企业必须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的重点不是预算方案的制定, 而在于预算目标与预算过程的控制。所以, 预算管理的控制体系, 既是预算管理的核心和主体, 也是保证预算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所在。预算管理首先应着眼于企业整体效益, 其目标就是要确保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为此, 要坚持以下几点:
(1) 预算的编制采用“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方法。这样既考虑了各部门的意见, 照顾了各部门的利益, 又有利于企业审视各部门的经营活动。
(2) 预算管理注重过程控制。预算目标的分解、落实、考核等一系列活动, 都要传递到各公司管理活动的全过程, 通过各种管理活动自身的管理和控制, 保证总体目标的实现。
(3) 预算管理体现柔性控制和刚性控制的结合。预算告诉执行人员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而实现目标的方式, 则由执行者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根据“相机制宜”的原则, 选择最佳的途径来进行。预算的柔性控制和刚性控制是相辅相成的, 它们从不同方面对预算执行过程实施控制, 保证公司生产经营过程向既定的生产经营目标发展。
(4) 预算管理的整体性及全面性。它要求各部门在实施的过程中相互配合和协调, 提高管理效率, 减少摩擦, 增强凝聚力。
4.3 构筑财务风险控制系统, 形成合理的资本结构
(1) 要形成合理的资本结构。中小企业受企业规模的限制, 承受财务风险的能力比较低, 因此, 形成合理的资本结构, 确定合理的负债比例尤为重要。负债过多, 一旦情况发生变化, 就会造成资金周转困难;负债过少, 又会限制企业的长期发展。企业的长期发展, 需要外来和自有资金的相互配合, 既要借债, 又不能借得太多, 以形成合理的资本结构。
(2) 构建风险控制系统, 规避财务风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风险既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客观存在, 也是财务管理不容忽视的问题。任何财务风险的发生都会给企业带来难以预料的损失。为规避财务风险, 可建立风险控制管理机制, 积极主动规避风险, 最大限度地减少公司损失。例如, 根据市场环境和企业自身状况, 建立合理的资金结构, 维持适当的负债水平以趋利避害, 既要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利益提高自有资金收益率, 又要防止因过度负债经营不善而给企业财务带来危机
4.4 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控制系统
控制制度建设是财务控制的前提和基础, 它可以使企业的财务控制措施相对稳定, 并得到更好的执行。
(1) 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企业内部的机构设置及其责任与权力的分配方式是合理的组织结构的核心, 它可使中小企业有效实现财务控制。合理的组织结构能保证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相互牵制, 并有效地实现财务控制的目标。
(2) 制度控制的电子化。将企业财务控制制度融入ERP等计算机管理系统, 可使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未经企业总部批准无法修改, 能在较大程度上防止管理人员个人因素对制度执行的影响。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企业进行财务控制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手段, 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迅速获得所需各部门的财务信息, 从而可将财务控制科学地渗透到组织管理的各个层次、生产业务的全过程、各个经营环节, 并将各层次、各过程、各环节的财务控制有机地结合起来, 及时沟通信息、做出决策。
(3) 建立相应的激励奖罚制度。财务控制管理的考核奖惩制度应是一种责、权、利相统一, 分级负责的管理方式。为了保证财务控制的管理效果, 企业必须建立起激励约束机制, 进行必要的奖励惩罚。在客观公正、严格考核评价的基础上, 兑现奖惩制度, 该奖则奖, 该罚则罚, 不折不扣, 坚持补懈, 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保证财务控制管理的顺利实施和财务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高俊颖.论中小企业财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现代商业, 2009 (02) .
[2]邓平玉.论中小企业财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 现代经济信息, 2009 (04) .
3.企业集团财务控制问题探讨:第二章,概论 篇三
【关键词】煤炭企业;成本控制;问题;措施
煤炭企业成本主要是指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与生产商品或提供劳务有关的各种耗费,即制造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制造费用等。费用是指本期发生的、不能直接或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或劳务、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各种耗费,即期间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煤炭企业成本控制主要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依据成本控制的目标,适时统计发生成本支出的各个环节的实际耗费与开支,通过目标对比,及时纠偏,实现实际成本在预订的目标范围之内。对于煤炭企业而言,成本控制是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必要环节。
一、煤炭企业集团成本控制的原则
1.依法合规原则。成本费用控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执行。
2.成本效益原则。成本费用控制活动为企业带来的收益,应大于成本管理的支出。充分分析影响成本费用的各种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费用目标,通过各种管理手段,进行有效地控制和监督,力争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3.全面控制原则。将成本费用控制责任横向落实到部门,纵向落实到班组,从成本费用预测预算、过程控制、分析与考核各个环节进行管理,实现成本费用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
4.责权利相匹配原则。推行“分级归口、责任到人”的成本费用责任制,按照谁负责配置、消耗资源,谁承担成本管控责任的基本原则,从战略成本、运营成本、财务成本三个维度,将管控责任分解落实到各级责任主体,建立严格、公平、公正的成本管控激励机制。
5.科学管理原则。广泛应用系统科学、可行性研究、决策分析、目标成本、价值导向、成本对标、班组核算等方法,实现成本费用控制的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
6.因地制宜原则。控制措施应实事求是,符合本单位业务特点、部门和岗位设置以及成本费用项目性质。
二、煤炭企业集团财务成本构成与特点
1.成本构成
采掘类行业受地质环境影响大,因此煤炭企业的成本构成上十分复杂,时间上周期波动大,依据成本的属性,可以分成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两大类:
(1)显性成本
一般是预算编制的明账,凡是可预见性的且较为确定的成本,即煤炭企业成本中的显性成本。包括:①经营成本;②设备、材料成本;③人力成本;④物流成本;⑤库存销售成本;⑥电力等能源耗费成本。
(2)隐性成本
难以遇见、不确定性因素较多,难以控制的成本。包括:①采购成本;②环境整治成本;③安全保障成本;④技术升级成本。
2.特点分析
煤炭企业应产品自身的特殊性,兼具开采、生产、经营、管理多个环节,因此其成本控制较为特殊。主要特点有:其一,自然因素与挖掘因素影响成本。煤种的赋存条件对成本影响很大,机械化折旧与更新逐步增加,挖掘量的大小直接影响成本的高低。其二,产品实体不包括原料与耗材。煤炭生产中的耗材消费属于辅助材料,不构成产品的实体。其三,薪酬支出较大。因受生产条件限制,大量的人力消耗中的工资、津贴、补贴与保险的比重越来越大。其四,组织与成本管理较为复杂。煤炭开采中的人力支出复杂,同时需要大量的提升及运输设备,而产量的增减变化对煤炭成本升降又有直接影响。
三、煤炭企业集团财务成本影响因素与现状
1.影响煤炭企业集团财务成本的因素
从财务控制的角度,影响煤炭企业财务构成的因素主要包括四点:
其一,自然因素。开采成本必然影响财务的成本构成,实际中的矿井使用寿命、开采年限、埋藏深度、储藏量等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其二,技术因素。机械化水平越高、生产集中化越高,采煤成本必然降低,与之相应的则是设备成本的增加。巷道布置中合理配置岩巷、煤巷的比重,有效使用锚喷支护,都可以降低成本。
其三,管理因素。人员工作效率越高,设备有效使用率越高,可以提升采煤效率,系统最优下,单位采煤量中的人员成本和设备损耗则越低。
其四,社会环境因素。市场经济下,市场竞争激烈程度、行业饱和度、价格因素、宏观政策等对于煤炭企业的经营都会构成影响。
2.煤炭企业集团财务成本控制的问题
(1)事前控制的缺失
当前,受既有的观念影响,煤炭企业在成本控制中,侧重点仍然靠后,偏重后期的分析与考核,对于事前控制则重视不够。而实际中,地上作业与道路建设必然影响物流运输,勘查设计则关乎到通风、排水成本,如此以来,片面地追求事后的成本绝对额的考核,使得成本控制失去了方向与目标。
(2)事中控制的弱化
煤炭企业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据不完全统计,煤炭企业成本中固定成本和混合成本约占65%~80%,由此,煤炭企业的成本控制必须点面兼顾,形成体系,而当前的现实并不乐观。一方面,重视成本核算轻视成本控制问题突出,目前成本控制的重点多数是财务成本核算,而对于矿井、班组的成本控制目标与落实则很少关注,与实际生产经营的关键点脱节;另一方面,成本核算的方法相对滞后,目前使用的仍然是传统的维简费、安检措施费,统计仅停留在矿区层面,对于班组与岗位的分析较少,已不适合煤炭企业的新情况。
(3)事后控制的混乱
成本的事后控制主要是绩效考核与奖惩,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有:其一,考核不科学,只注重生产与班组的考核,职能部门考核被忽略,成本控制的结果没有与职工利益相挂钩。其二,指标不科学,各项成本控制指标没有体现职工的真实贡献,没有按照成本习性进行区别考核。其三,责任不明确,成本控制仅停留在财务的账目核算层面,缺乏原因分析,成本控制出现单一化与形式化,而单一的成本控制指标也容易造成责任不清。
四、煤炭企业集团财务成本控制的应对对策
1.强化事前控制
(1)科学制定成本控制目标
加大成本控制目标的制定,实现成本控制有迹可循。成本控制目标的制定必须专业部门负责,大胆探索,科学求证。一方面,加大市场调研,了解同行成本与价格现状;另一方面,加大内部分析,统计企业自身的财务经营数据,立足成本数据,科学制定成本控制目标。
(2)实施成本费用预测
成本费用的预测是在产品投产前,通过对产品的设计、结构、工艺、生产组织等分析研究,提出各种可行方案,从中选择最优方案,用来指导生产,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成本费用预测是成本费用决策的前提;成本费用决策是成本预测的结果;成本费用决策是成本费用预算的依据。
(3)完善成本控制目标的细化
成本控制目标是一个整体,必须分解到班组、岗位中,通过具体的作业来实现。要紧密围绕成本目标与功能,完善成本目标的细化,其中,最关键的在于要依据目标,通过产品的功能映射所需的构造件,将产品的构造件与完工的作业挂钩,通过将成本目标与具体作业有机结合,实现成本控制目标的细化分解。
2.强化过程控制
(1)建立成本控制体系
一方面,建立基于过程控制的成本控制体系,通过作业成本计算,核查各作业环节的成本与原因,及时调整调控。其一,要重视市场化运控,内部建立市场化的运营体系,实行动态市场运营。其二,加大材料物资类固定生产成本的控制,做好领料登记、修理和回收。
另一方面,建立基于煤炭成本差异的差异调控体系,立足预计的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建立诸如固定费用预算差异、人员支出预算差异等数据库,统计日常成本差异情况,并及时查明原因,使各项成本费用控制在标准之内。
(2)建立成本核算体系
煤炭企业成本核算体系应适应成本控制的要求,首要的就是要拓宽核算的范围,实现成本核算宽领域、全覆盖,如实、全面地反映各作业流程的支出,重点核算好开采成本和加工成本。其中,原煤在采掘中的成本构成开采成本,包括盘区开拓、生产掘进、回采、井巷运输和筛选装车等各方面的费用支出,而洗精煤成本构成加工成本,包括原煤购入、精洗加工、尾矿处理和入库或装车等发生的费用支出。在实际中,对于维简费、生产安全费等计算,应量产计算,并且科学预算和计量在矿区回填、山体复原等环节产生的环境整治、生产发展等各项费用。
同时,要依据作业流程,创新核算方法,通过学习、借鉴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推进中坚持方法计算与原因分析并进。通过采用先进的成本核算分析方法,在核算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找出成本发生的动因,进一步发现每个作业环节存在的成本控制点。
3.强化事后控制
(1)建立成本费用检查监督体系
成本费用检查监督是指通过对成本管理各项工作的检查监督,揭露成本管理中的矛盾、问题和薄弱环节,明确责任,落实整改,保证成本费用制度和财经纪律的贯彻执行,改进提升成本费用管理。
(2)建立基于成本控制的业绩考核体系
业绩考核应与成本控制相挂钩,根据成本控制的目标控制与细化目标,建立基于成本控制的业绩考核体系。其一,要科学设定业绩考核指标,指标的建立应与成本控制的目标与分解目标相统一,既要确保一致性,也要确保科学性,实现可量化、能考核。其二,业绩考核应实施定期考核与动态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定期考核可以检查常规作业流程中的成本控制,因其考核口径的一致性,可以提升企业的成本控制效果。动态考核因其不固定性,其动态性的考核可以检验成本控制的稳定性,及时发现在成本控制中的数据虚报等各类问题。
(3)建立成本费用分析与考核体系
成本费用分析是指利用成本核算及相关资料,按照一定程序,采用专门方法,对成本水平及其构成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认识和掌握降低成本费用的规律,揭示影响成本费用升降的各种因素及其变动原因,挖掘降低成本费用的潜力,提高成本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4)强化责任奖惩
业绩考核应与企业奖惩相关联,基于业绩考核结果,应强化责任奖惩。一方面,建立责任奖惩的相应制度,明确不同的部门与岗位在奖惩上的责任,使得奖惩有章可循;另一方面,强化责任奖惩制度的考核落地,切实依据业绩考核结果,落实奖惩措施,将成本控制目标和分解细化目标严格落实到考核的班组和个人。
参考文献:
[1]辛士勇.煤炭企业成本控制问题的探讨[J].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2(12):122-124.
[2]袁景民.加强煤炭企业财务预算与成本控制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34):104-106.
[3]付仰武.分析当前如何加强煤炭企业财务预算和成本控制[J].财经界,2014(27):219.
作者简介:
4.企业集团财务控制问题探讨:第二章,概论 篇四
(题目)
(姓名)
微型企业财务管理问题探讨
文献综述
一、关于财务管理的研究
【】1958-1961年Miller和Modigliani经过大量实证研究,提出了著名的M-M定理1,奠定了现
代公司财务管理理论的基础。现代公司财务管理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己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
1.关于财务管理目标
【】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是基于企业理论的选择,现代企业理论中OliverHart【2】和张维迎3等人
认为:第一,利润最大化是企业最重要的目标,因而企业的最终控制权应该由最具有追逐利润动机的人拥有;第二,在具体的企业所有权安排中,出资者不仅是唯一的剩余索取者,而且应该掌握企业重大决策的审批权和关键性的人事安排;第三,在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关系中,他们认为二者对应是有效率的企业所有权结构的基本要求。
【】我国的杨瑞龙和周业安4,等比较全面地阐述了利益相关者产权理论,其主要观点体现在三
个方面:第一,认为将公司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赋予股东是一种错误的做法,认为股东缺乏足够的力量去控制经理人员和防止公司资源的滥用;第二,强调公司的目标是为社会创造财富。
【】吴少平5分析了微型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提出了微型企业如何在当前既定的融资环境下,通过对融资渠道的研究和改善管理水平,来提高融资效率。
2.关于财务管理体制
【】西方学者6对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研究主要是从组织设计的角度进行的,他们将信息作为
组织设计的基本依据,对管理体制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着信息和比较成本展开的。
【】Radner7认为,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企业内部结构设计主要视内部信息处理效率而
定。为了减少因信息拖延而带来的机会成本,有必要将所有内部组织所需要的信息整合到一个或多个统一的部门来同时处理。如果这种方式减少拖延的机会成本损失很大,则宜采用相对集权的【】方式;反之,则宜采用相对分权的方式;OliverHart2则是从信息成本与代理成本之间的权衡来得
【】出其组织设计与控制模式的结论的。Harris&Raviv8认为随着中层经理固定成本的提高、协调活
动带来的效益的增加、总经理的变动成本的减少,都将使企业采用集权方式。
【】国内有关选择财务管理体制应考虑的因素问题。最早是王静9提出的,她认为股权联合型
企业集团应选择集中的财务管理体制,契约联合型的企业集团应采用分散的财务管理体制,混合联合型企业集团应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财务管理体制.近两年又有学者提出集中化(集成化)财务管理模式。这种财务管理模式与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主要不同点在于它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将业务管理融合进财务管理中,实行从源头管理,通过远程处理、在线管理。实行对财务的动态管理,真正实现财务的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馈,实现对业务的全过程管理。有学者给集中化财务管理模式这样定义:这种模式是一种与知识经济时代的产品多样化需求相适应,与企业内部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及网络化的信息结构相配套的财务管理模式,是在集权基础上适当分权,集中与分散巧妙结合的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
【】多数学者如陈敏10认为财务信息集成化管理将是集团财务管理的一个发展趋势,并提出集
团财务信息集成化管理的实施过程,以及实现集团财务信息集成化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梁美健
【11】认为财务集成管理模式就是将集成管理的理念运用在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它强调的是财务系统的整体优化和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它包含两个方面:系统化和知识化。企业集团财务集成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资金、人员、成本、信息四个方面。
页码居中,以阿拉伯数字顺序排序
可见在这个问题上基本没有争议,都认同我国未来的财务管理模式是借助信息网络技术向集中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3关于财务管理模式的研究
【】朱元午(1999)12运用数学模型建立了一套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控制系统,将资金筹集、收入、营运资金、投资、收益分配、财务风险等均作为其中的子系统纳入到集团整体财务管理的范围内。
【】张瑞君13从分析经济环境的变迁、领悟先进管理思想、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视角出发,深入阐述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先进理论和方法,探索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致力于引导和传播财务管理的先进思想、理论、观点和方法,帮助企业管理者不断更新理念,开阔视野,为财务管理信息化奠定理论基础。下篇为应
用与实践篇。从研究成功案例、借鉴成功经验、应用信息技术、推动管理进步的视角出发,对大量典型案例进行深入、细致的解析,帮助管理者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缩短与世界先进企业管理水平的差距,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吴忠华14在分析饲料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及其模式类型的基础上,提出饲料集团公司的/经济责任目标。全面财务预算。的财务管理模式。实际上也是财务管理模式的具体实施方式。
二、我国微型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在微型企业普遍存在财务管理问题上,我国学者作了大量的系统性研究。多数认为,微型企业自身存在财务、信用、管理等诸多方面的缺陷,导致其融资陷入困境。
【】钟生成15从我国微型企业的发展现状出发研究,总结出当前我国微型企业缺乏科学的财务
【】管理理念、管理目标不明确。王志坚(2009)16分析,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也是导致微
【】型企业难获金融支持的原因之一。胡玲燕(2011)17指出,微型金融机构愿意为微型企业提供金
【】融服务。它们对微型企业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有信息和成本上的优势。朱长房(2009)18认为我国
微型企业当前债务过于集中,信息沟通能力较低。
【】在完善我国微型企业财务管理的策略方面。张永杰(2011)19认为:企业应树立科学的财务
【】管理理念确定科学、明确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王 敏(2011)20在分析了我国当前微型企业的【】困境环境下提出企业应加强财务信息的沟通能力;戴志杰(2006)21在研究了我国微型企业存在的问题的前提下得出企业需要规范财务管理过程以及正确的处理财务权责关系。
参考文献
[1] M Miller&FMdigliani.The Cost of Capital,Corporation Finance,and theTheory of Investment
[J].Ameriean Eeonomie Review,1958,(48).[2] OliverHart.Firms,ConrtaetsandFinaneialStructure[M].OxfordUniversity Press,1995.[3] 张维迎.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咖[J].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4] 杨瑞龙,周业安.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5] 吴少平.微型企业财务管理[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67-71.[6] 王斌,高晨.组织设计、管理控制系统与财权制度安排[J].会计研究,2003,3:P15-22.[7] Radner.The Organization of Deeentralized Information Proeessing [J].Econometrea,1993:61.[8] Milton Harris&Artur Raviv.Organization Design[M].University of Chicago:workingPaPe,2000.[9] 王静.企业集团财务模式的选择[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8,9.[10] 陈敏.网络时代集团财务信息集成化管理浅见[J]财会月刊,2003,11.[11] 梁美健.企业集团财务集成管理模式研究[J].财会与审计,2004,1.[12] 朱元午.企业集团财务理论探讨[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13] 张瑞君.时代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4] 吴忠华.新型饲料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模式[J].中国牧业通讯,2004,4.[15] 钟生成.我国微型企业管理现状及主要问题[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0.[16] 王志坚.财务管理学[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9.[17] 胡玲燕.对浙江微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研究[J],会计之友,2011,(6).[18] 朱长房.对微型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思考[J]. 中国集体经济,2009(18): 155.
[19] 张永杰.洞察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 财会研究,2011(15): 55.
[20] 王 敏.直面微型企业五大经营困难[J]. 财会研究,2011(23):27.
5.企业集团财务控制问题探讨:第二章,概论 篇五
资金控制是各个企业财务管理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 它对企业的正常运营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的资金控制及管理应该包括对企业现金和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的控制及管理这些方面。资金控制主要是对现金的收支业务及银行存款的收支业务的控制。从企业现金控制的现状来分析, 多数企业不重视岗位分工制度、授权批准制度, 这会导致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漏洞发生, 还会有涂改凭证的金额、支付虚开的票款、公款的私用、套现转账以及虚开发票等现象的出现。所以, 企业必须要重视和加强财务管理中资金的控制。
2 企业财务管理中资金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资金控制散乱、管理意识淡薄, 造成资金使用效率的低下
企业资金的集中控制和管理需要和企业内部资金分散的现状之间的矛盾, 已经成为当前企业资金管理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1) 子公司的多头开户现象较为普遍, 财务资金的管理失控。 (2) 投资决策的随意性太大, 且盲目投资, 造成损失严重。 (3) 资金沉淀情况严重, 企业存货资金的占用比例太高, 财务欠款过高, 资金的周转缓慢, 都造成企业的信用及盈利能力的下降。 (4) 对资金的使用监控不够, 出现擅自挪用和转移资金, 甚至是侵吞等问题, 很多企业在重大的投资等问题上没有形成比较有效的决策和约束机制, 往往是个人做决策, 资金的流向和控制就会严重脱节。
2.2 企业相关职能部门的权责划分不明
各个企业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 且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和管理人员也都制定了相应的责任、义务。但是, 企业中却普遍地存在着有责无权或者有权无责现象。只行使权利却不承担责任, 这就会产生企业资金的流失。未组建对于重大的经济损失的责任追究制度, 这造成了财务资金管理和控制的混乱, 一些企业领导对合同没有做深入的了解, 对于财务内容也是一知半解, 不重视看报表, 导致心里只有一笔糊涂账, 对于资金的控制管理不够, 致使企业经济运行的质量的提高受到严重制约。
2.3 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还不够健全
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是各个企业财务资金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之一, 但是, 当前有些企业的资金控制制度不合理、缺乏操作性, 在遇到问题时却又强调灵活性, 资金的控制失去了其应有的功能。企业的岗位设置及人员配置也不合理, 有些企业的会计或出纳的职责不明确, 存在着工作职责的交叉, 但是互相间却缺乏必要的监督;而有些企业的出纳兼管着记账、稽核以及档案的保管等等工作, 并没有使不相容的业务相分离, 没能够实现相互间的牵制。企业的会计审核的监督也不严格, 尤其表现在对支出报销凭证的审核不够严格。
2.4 企业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财务管理的目标也不够明确
某些企业的领导和财务人员甚至会错误地认为, 财务就是记账及报销, 只局限在财务会计这个较低的层次上, 而对于企业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够, 使企业的财务管理职能仅仅局限在财务会计的核算阶段, 工作重点也还停留在记账、、报账及算账等等方面, 往往过多强调其服务职能, 而忽视了它的管理职能。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建设严重滞后。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 仅仅简单地认为是资金的筹集, 在日常的工作中也总是看重核算、看轻管理。管理体制上, 有些企业甚至把财务管理部门归属于后勤部门, 在其潜意识里只是把它视为一种后勤保障。但是,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企业的资金控制不单是一种后勤保障, 其更重要的作用是参与企业的经济活动, 为企业领导做出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2.5 企业对财务资金的调控不力, 而且缺乏对资金的事后控制和改进
企业各部门的信息流通不足, 缺乏比较统一的资金调控, 致使企业的领导者不能及时、准确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资金信息, 也就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监督及控制。而且, 一些企业未能根据内部资金的筹集、运用和分配, 发现市场的最新动态, 也没能发现资金结构的不合理, 缺乏对资金的事后控制和改进, 这样不利于企业的正常运作。
3 企业财务管理中资金控制的对策分析
3.1 建立企业内全新的财务管理体制
全新的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是指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核算的财务管理新体制, 该体制建立的关键是处理好集权及分权的关系, 企业既要坚持对财经工作及财务管理的统一领导, 又要适当地下放财务管理的权力, 以调动下级部门自主理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使这种财务管理体制行之有效、真正落到实处, 就应该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1) 全面更新企业的资金理念。 (2) 正确地理解分级管理和集中核算的内涵。 (3) 积极创新企业的财务管理方法。 (4) 加强和财务管理体制有关的制度建设。
3.2 企业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开支相关款项
(1) 支付的申请:
有关部门或者个人支出款项的时候, 应该提前向资金管理部门提交资金支付的申请, 并注明款项的详细用途、金额及支付方式等等内容, 还要附上有效的单据或者相关的证明文件。
(2) 支付的审批:
资金管理部门应根据职责、权限以及相应审批程序对支付申请做出审批。对于不能通过的资金支付的申请, 应该拒绝批准。
(3) 支付的复核:
批准以后的支付申请应该交给会计人员复核。复核的内容主要包括:批准的范围、权限以及程序正确与否, 相关手续和单证是否齐全, 金额的计算准确与否, 以及支付的方式是否恰当等。经复核认为无误后, 就应该据以填写付款凭证, 然后交给出纳人员办理相关的支付手续。
(4) 支付:
出纳人员应该根据经过批准和复核无误的支付申请以及付款凭证, 按照批准的金额、支付方式等等办理支付的手续, 并且在付款凭证上要加盖“付讫”的公章, 同时, 还要登记现金或者银行存款的日记账, 最后, 将有关的凭证转交给会计人员进行登记分类账。
3.3 要着重加强企业资金的稽核和审计控制
资金业务必须要加强稽核检查的控制, 即做好会计的稽核及审计监督的检查。
企业的稽核员为了加强对资金业务的控制, 应该经常地核对企业库存现金的余额以及现金日记账的余额, 对于银行存款的日记账和开户银行的对账单, 以及日记账和分类账, 也要及时地查明并处理不符的情况。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应该负责库存现金的盘点, 对银行账户的开立和使用情况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清理, 如果银行账的核对, 或者是在财务收支的审计中发现问题, 要及时找出原因并作出相应的处理。同时, 还应负责资金控制运行情况的日常检查及评价。但是, 内部审计人员不能负责资金的管理和核算, 不能负责资金控制的建立及修改工作, 也不能有持有保险柜钥匙等等接触到企业资金的类似行为。
3.4 要建立和完善企业的财务资金的内部控制体系
(1) 企业应该坚持集权和分权的结合。
应该加强和完善监事会的监督职能, 在监事会之下设立审计的监督机构, 以负责企业资金控制的建设, 并对企业的相关经理层执行资金控制的情况进行有效监督。
(2) 对不相容的业务要做到相互分离。
这主要包括:业务执行和授权审批也务的分离、业务执行和会计记录也务的分离、业务执行和财产保管业务的分离、会计记录和财产保管业务的分离以及业务经办和审核监督业务的分离这五个方面。
3.5 积极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队伍建设
企业要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 不断更新财会人员的相关业务知识, 并提高企业会计核算的水平, 使企业的财务管理逐步走向规范。企业还要定期进行财务人员的继续教育, 以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加强其各方面知识的学习与积累, 使他们不断更新、拓展自身的财务管理理论及业务能力。此外, 还要强化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进一步提高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3.6 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 实现资金高效、有序的信息化管理
在管理基础较好的企业里, 应该在实现电算化的基础上, 进一步采用较先进的计算机资金管理软件, 达到了统一的计算机平台、统一的规章制度、统一的信息、统一的管理、统一的监督。财务资金管理和控制的最高层次就是业务及财务的良好结合。所以, 企业必须要结合实际, 积极地引进和开发先进的计算机管理软件, 以逐步地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高效化。而且, 还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的局域网或者国际互联网, 随时地汇集相关的财务会计信息, 这样就能保障会计信息传递的效率及质量, 并提高管理决策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荆新、王化成等.财务管理学[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2006.
[2]朱琳莉.浅析企业资金管理的控制措施[J].城市建设, 2009, (4) .
[3]张瑞君.资金集中管理成功因素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 2006.
[4]吴秋生.强化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探讨[J].财政研究, 1999, (12) .
6.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系的问题研究 篇六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系;问题;措施
一、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集团财务控制制度不合理。企业集团为了更好地进行各种投资活动,大多建立了符合公司特点和发展方向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虽然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仍然存在许多缺陷,不能全面、科学、合理地为企业发挥应有的效益。企业集团财务控制制度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集团缺乏财务预防控制;第二,许多企业忽视对集团内部的管理;第三,企业集团在财务控制管理方面没有注重人才和信息等资源的吸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集团财务控制的效率[1]。
(二)企业集团内部财务控制管理不完善。随着企业集团的迅速发展,各子公司对资金的使用量逐渐加大,财务资金很难做到集中控制。企业集团内部组织结构的调整也使得这一矛盾不断加剧,很容易出现企业集团内部资金在财务控制中失控的现象。资金不能合理地分配使用,且效益不能得到及时地回收,加上有的子公司存在资金违规操作的行为,导致出现严重的资金沉积现象。
(三)企业集团缺乏完善的内部财务考核体系。企业集团内部财务考核体系关系着集团内部财务控制的效率。只有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财务考核体系,才能充分发挥财务控制的作用。从当前的状况看,许多企业集团建立了内部财务的考核体系,但是没有得到良好的执行,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效果。集团内部财务考核不仅需要完善的规章制度,还需要相应的技术手段,许多企业集团在财务考核上存在技术手段落后和操作不规范的现象,从而不能准确控制财务考核体系。
(四)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执行人员的素质不高。财务控制不仅需要完善的控制机制和模式,还需要高素质的财务控制执行人员。因为员工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执行效率,特别是处于关键财务控制岗位上的人员,比如财务经理、经营者和财务的委派人员等。财务控制人员的素质不仅是指具备专业的财务理论知识,而且还需要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我国企业集团为了满足社会市场快速发展的需求,大都对企业员工进行良好的综合素质培训。但是目前我国企业集团中的财务控制人员普遍存在专业素质不高和综合素质低下的情况。
二、完善我国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系的措施
(一)完善企业集团的内部管理体系。具有完善的公司管理体系的企业集团是进行财务控制的保障基础,优化公司的管理结构,首先要构建和优化公司董事会,改变传统的国有控股的股权结构,让董事会发挥主要的决策功能,并且要将企业集团的董事长和总经理的职务进行分离[2]。建立由独立董事构成的审计委员会,规范集团的投资经营活动,避免出现违规违法的现象出现。此外,为了使企业集团母公司对各子公司形成有效的控制,需要向各子公司委派指定的产权代表,优化子公司的治理结构。
(二)建立健全企业集团的资金结算中心。现金管理使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系必须对资金管理形成严格的控制。只有采用科学合理的资金控制方式,才能优化集团运作资金的分配,提高企业集团对资金的控制力。目前,提高企业资金运算的主要方法是建立集团资金结算中心,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与银行交易中产生的相关费用。资金结算中心的建立还可以使母公司对子公司形成有效的财务监督和控制。集团资金结算中心采取的是集中式的资金管理,能够有效地平衡资金的分配和使用,优化集团的资本结构,确保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能够良好运行。
(三)加强对我国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体系的监督。加强对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系的监督,首先要建立内部财务监督审计机构,由集团董事会直接领导,同时为了保证集团内部审计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该监督审计部门还要向总经理定期汇报工作情况。还要及时了解和掌握集团子公司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加强对相关审计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素质。除了企业集团内部的审计监督,外部监督应该交由政府和社会,为了保证财务控制的顺利进行,企业集团还应该与政府部门保持良好的信息沟通。
(四)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为了调动管理人员和执行人员的工作热情,可以建立有效的集团内部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其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业绩作为激励约束的评价基础,还要建立和完善薪酬激励体系,约束管理层的职权范围,保持管理层利益和集团利益相一致。在激励薪酬体系中,适当提高管理层的薪酬标准,使激励和约束达到平衡。为了达到良好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可以强制管理层进行持股,将管理层利益与集团利益进行有机结合。
总结: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企业集团作为一种新的经济组织形式,在我国的经济建设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集团的财务控制决定了企业集团的发展前景,所以要加强对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系的建设。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是集团财务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只有加强对财务管理的控制力,才能使集团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马绥新.浅析企业集团财务控制问题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10):39-40.
7.优化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措施探讨 篇七
关键词:财务内部控制;内部审计;预算控制
美国忠诚与保证公司曾做过一项调查,结论是:70%的公司破产是由于内控不力导致的。英国历史上最悠久的巴林银行倒闭案、2004年中航油破产案、直到近期的国储铜等一系列事件发生后,人们发现他们的共同点在于被称为现代企业稳健发展“稳定器”的财务内控制度在这些企业成了一纸空文。建立权责明确、管理科学、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符合内部控制的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迫在眉睫。
一、建立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的是促进企业财务计划的实现。要保证企业财务计划的实现,就必须对企业财务计划的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和调节。同时,企业财务计划是在财务活动开展前做出的,由于财务活动的影响因素是十分复杂、多变的,因此企业财务计划很难做到天衣无缝,往往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而,加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是企业财务计划积极、可靠的重要保证。财务内部控制是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关键环节。根据我国国情和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在组织及财务管理方面建立适合本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十分必要的,这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需要,是企业化经营和加强内部管理的需要,同时也是控制不良行为的需要。
二、我国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现状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加大政府对内部控制的推动作用。我国大多数企业建立内部控制的时间较晚,实践经验较少,但财务内部控制已经引起了大多数企业的重视,在企业已实施信息系统中,大多数企业实施了会计电算化系统,有的企业实施了ERP系统。有超过半数的企业建立了业绩考核制度,成本费用、工程项目、销售和收款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情况较好,可见,企业对于重要生产经营环节比较重视。然而,企业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系统,但是与之相关的信息系统并不完善,可能导致内部控制的实施和监督失去有效的支撑。在已经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中,仅有少数企业存在对外担保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了投资和筹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对非经常性的筹投资活动不够重视,而这些活动往往会对企业产生长期的影响。
三、财务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其分析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陋习的延续,使财务内部控制不受重视
受行政和大锅饭思想的影响,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过了20多年,仍然有很多地方没有实现政企分离。一方面,以各种形式改头换面但仍然存在的主管部门,基于权利和利益的双重考虑,仍把持着对企业的行政干预,客观上企业并无真正的理财自主权。另一方面,受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很多企业根本不用担心市场竞争,加强财务内部控制的动力不足,这些都是导致财务内部控制不受重视的原因。
(二)所有权和经营权制约的失衡,使内部控制权责不清
两权分离是现代企业的重要标志之一,而两权的有机制约是现代企业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国有企业是以所有权取代经营权。而今天,在下放企业经营自主权的呼声下,国有企业中又趋向于经营权取代所有权的极端。经营权得不到应有的控制,则会产生滥用职权、经营者谋取私利、独断专行等后果。这样,势必导致企业控制环境恶化,会计信息依需而做等等。
(三)违反内部控制制度者得不到应有的监督
包括财政、税务、银行、审计等在内的社会监督机构,工作中各行其是,未能形成综合监督的合力,对企业的威慑力不够。对审计的独立监督、公正职能未予以充分重视,审计未形成规范化、法制化和经常化。查出问题的处罚,往往就事不就人,重人情而轻规定,执法的刚性被扭曲。
四、财务内部控制的优化措施
巨人集团的倒下至今仍使我们记忆犹新,其崩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董事长史玉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痛心疾首地说:“最重要的原因是企业内部的管理浮躁而混乱,直接原因是缺乏财务运作和财务控制经验,不能有效地利用财务杠杆。”那么,如何采取措施建立健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使其发挥最大效用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加以改进:
(一)对企业财务实行全面预算控制
全面预算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达到企业既定目标编制的经营、资本、财务等年度收支总体计划,从某种意义上讲,全面预算也是对企业经济业务规划的内部控制。具体控制方法如下:
1、预算的编制。企业一般在每年年末至次年年初进行财务预算的编制,编制的方法一般是自下而上,从基层单位-各分、子公司-集团公司(从基层单位-各部门-公司),再自上而下,最后综合平衡,覆盖全公司。然后按照总预算对主要指标加以分解,分配到各分、子公司或各部门,作为全年的目标任务。
2、预算的执行。预算的执行以审议通过的年度财务预算指标为依据,对所有的资金支出按照公司的年度、季度、月份资金计划执行。年内严格执行预算,控制预算外费用的发生。为了能够及时地掌握和控制整个企业预算执行情况,应分阶段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差异,分析原因,以保证预算目标的完成。
(二)建立并强化企业内部审计
许多企业目前最缺少的就是内部审计,虽然目前不少单位都建立了具有监督职能的经管部门担任监督工作,但经管部门仅仅针对本部门进行核算,没有全面的整体规划而且容易产生串通舞弊。因此有必要建立并强化企业整体层次的内部审计。
1、保持审计的独立性。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灵魂。只有当内部审计能保持独立时,内部审计才能保证提供的报告更具广度和深度,才能在公司的政策遵循、资产保护和经营监控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见图1)。
2、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目前的内部审计大都是事后审计,但内部审计的作用将不仅限于事后监督,更多的是事前预防与事中控制,它将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因此,内部审计要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使之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从而降低企业内耗,及时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把企业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保证企业预期效益的实现。
3、加强内部审计人员队伍建设,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得再完善,若没有称职的人员来执行,也不能发挥作用。要将实践经验丰富、业务水平较高的人员充实到内部审计队伍中,同时,要建立内部审计人员的从业资格考试和考核制度,加强对内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使内审人员及时更新知识,掌握新的技能和方法,使企业内审人员成为既精通财务会计、熟悉审计业务,又具备经营管理、工程技术、经济法律等各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三)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传统的手工会计系统中的数据经常出现不准确的现象,同样也存在操作不规范的现象。电算化系统的突出特点是数据处理的自动化、集中化,因此给数据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威胁。未经授权的计算机专业人员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轻易地浏览各种数据文件,造成机密数据的泄漏。因此,公司的经营主管和会计主管应分别负责核算公司的不同部门,相互交换审核凭证,互相监督,互相制约,加强数据的安全和稳定。
(四)尽快建立准确稳定适合本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加剧,要求企业必须细分业务成本,加强成本控制,纠正不合理、不规范的成本开支,改善成本管理状况,满足管理层对业务发展计划做出科学的营销决策。这样就对成本核算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使得成本接近实际,就必须对市场有一个充分的了解,还必须要有很强的推测能力。但是成本人员往往处在市场的后方,要想取得准确的信息就十分困难。因此要与前方销售、采购等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
(五)构建有效的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
提高职业经理人管理水平,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是公司财务治理的重要内容。公司财务有效激励的核心是使经营者对个人效用的追求转化为对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追求。
1、建立财务评价机制,促进对公司高管人员的激励。公司可以在董事会下设立由独立董事组成的报酬委员会,该委员会可就管理高层尤其是总经理的年薪、激励酬金、期权计划、绩效衡量等细节制定方案,及时披露并认真执行对经营者的财务评价。
2、完善公司高管人员特别是CFO的产生机制。目前,部分国有企业开始探索党管干部原则与企业经营者配置市场化相结合的用人途径,加快了用人制度改革。这种方式可以促使高级管理者在经营过程中把本人声誉、利益与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前景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自我和制度双向约束,使管理者才能和企业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3、构建竞争性经理人才市场。构建竞争性经理人才市场需改变现存的经理人员行政任命体制。若企业经理人员因决策失误或恶意损害企业利益被撤职且该信息被披露,该经理人必将受到经理人才市场约束,从而促使其努力经营企业。
总之,加强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建设对提高管理效率、保护资产、保证会计信息正确具有重要作用。内部控制问题博大精深,有很强的理论研究价值,更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必须确保制度安排的合理性,设置合理的组织机构,明确各自的职责权限,只有这样,企业经济业务的真实性才能得到保证,财务信息才具有较强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韩英.浅谈企业集团财务内部控制[J].公共事业财会,2007(5).
2、王钰.浅议我国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现状[J].企业论坛,2008(5).
3、邵楹楹,曹琼.浅谈企业财务的内部控制[J].财会研究,2008(3).
4、梁晓聪.企业集团内部财务控制探[J].现代商贸工业,2007(4).
5、王洋玲.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探讨[J].会计之友,2008(9).
6、郭芬玉.加强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切实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制度[J].中国科技财富,2008(10).
8.企业集团财务控制问题探讨:第二章,概论 篇八
2014年,全国工商联举行了一个经济活动,称为“国民营经济大家谈”,数据中显示,民营经济对GDP的贡献领先的比率为58%,在全国范围内,贡献率超过50%的城市起码超过19个。然而,许多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经营管理混乱、经营制度不完善等问题,诸多不足使得我国的民营企业平均存活寿命为4.5年。其中,尚未建立健全的财务控制机制或未严格执行财务控制机制,是民营企业经营不善、出现财务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当前关于财务控制问题方面的研究,还远远不能够满足目前经济发展的要求,而对于大型民营企业而言,假如没有完善的财务控制机制,就很难在剧烈的国际竞争中击败竞争对手。
2 我国民营企业财务控制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管理层对财务控制认识不足,意识不强
大多数企业都重生产、重销售、轻财务,只是片面的追求产量最大化或利润最大化,并没有站在整体战略的高度来及时准确的调整财务控制制度;与此同时,很多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只是简单的对企业的资金投入、收入、成本、产出进行记账,尚未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对企业发展的巨大作用。
2.2 企业融资困难,资金不足,管理机制不完善
如果将企业比作是人的一副躯体,那么资金毫无疑问就是这家企业的血液。对于绝大一部分的中小型民营企业来说,依然需要解决融资困难、资金不足的困难。同时,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企业的规模日渐庞大以及管理体制机制日渐复杂,资金的集中化与各子公司、各分公司、各独立核算部门独立使用的矛盾日渐尖锐。
2.3 企业财务控制动态性不足
财务控制可以有效地促使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有效地控制和校正企业资金投入以及收益的结果。企业财务控制是针对企业的资金运动而进行的,其存在于企业整个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对于大多数民营企业来说,主要是进行事后控制,而对事前预算、事中监督做的较为不足。
3 S集团财务控制案例简介
1994年S集团董事长从美国深造回国后,于某市创建S销售代理公司,主要开展房地产中介领域业务。1996,经过两年的发展,S集团进入房地产行业,已成为当地的龙头企业。
然而随着S集团的高速发展,良好的发展前景并没有持续太久,操之过急的发展战略使得S集团在2004年进行疯狂的扩张,使得其2005年的销售收入必须高达100亿元才能够维持整个集团内的现金流运转,然而2005年S集团不足90亿元的资金,导致资金链断裂。为了盲目进行快速扩张,S集团选择了高成本政策,然而当S集团高速的扩张速度没法经受其财务压力时,S集团的神话王国也就瞬间坍塌。究其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于其失效的财务控制,包括缺少坚固的制度基础、资产负债率较高、发展战略与财务控制不同步以及落后的成本管理模式。
4 改善我国民营企业财务控制的建议
4.1 完善资金管理机制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过多或者过少的资金都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众所周知,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如果企业拥有过多的资金,只会给企业增加更多的负担,更不利于企业的扩大以及再生产,但当企业的资金链断裂,则会让整个企业都陷入困境。因此,十分有必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资金管理机制,更好的进行财务控制。
4.2 采用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当代集团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可以划分为“集权制”、“分权制”和“综合制”三类。选择“集权制”财务管理模式的企业集团,其显著特征是决策权高度掌握在母公司手中,这种方式下决策效率高;然而总公司很难全面了解各个子公司的详细情况,同时不利于充分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建立“分权制”财务管理模式的企业集团,将大部分的企业决策权都下放到各子公司,有利于提高决策准确性,然而容易导致各个子公司的整体意识不强。采取“综合制”财务管理模式的企业集团,并无绝对的集权或绝对的分权,而是将两种模式相结合,采取集团进行总的领导、各子公司分散管理的经营模式。各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扬长避短,建立符合自身需求的财务管理模式。
4.3 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中一项重要资产就是人力资源,为了留住人才,企业不仅要依靠激励措施和约束机制,更要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下,树立起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就像一股无形的力量,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以一种无法抗拒的方式影响着每一位员工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我国很多的民营企业目前都是重生产、轻财务,更没有充分意识到良好企业文化的重要性,这是一项竞争对手抢不走的宝贵财富。因此,民营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注重本企业精神文化的建设,在全企业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使企业文化与本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保持一致。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民营企业从80年代的萌芽状态逐步发展壮大,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然而很多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财务控制意识薄弱,财务水平远远不能跟上民营企业的发展速度,造成很多企业财务混乱,盲目扩张,资金链断裂,出现财务危机。本文的研究目标是通过分析目前民营企业存在的不足现状,介绍S集团相关案例,提出有关建议使得民营企业的现状得到改善。
关键词:财务控制,管理模式,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Jamieson.David&Julie O'Mara.1999,Managing Work force 2000,aiming the Diversity Advantage[M].San Francisco:Jossey Bass,P16-18.
[2]于志云.加强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J].财会研究,2009(3):P45-46.
9.企业集团财务控制问题探讨:第二章,概论 篇九
关键词:完善,企业集团,财务控制
一、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完善财务总监委派制
首先, 要挑选适当的人选作为财务人员, 同时对其进行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的持续培训, 在长期财务管理活动中, 逐步形成有财务特色的、积极向上的财务文化。优秀财务文化的形成, 可使每一位员工增强自身的主人翁意识, 自觉地融入到企业集体的财务活动中去, 更好地发挥每一位员工参与企业财务活动的主动性和聪明才智;此外, 优秀的集体财务文化, 还是企业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 它不仅体现在集团财务管理意识上, 而且还表现在财务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的先进性、合理性及有效性等方面, 它对树立集团良好的财务形象, 提升集团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次, 要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完善财务总监委派制:明确财务总监的定位, 加强独立性建设, 并处理好财务总监与企业经营者、总会计师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建立垂直考核财务总监绩效机制, 完善激励机制。为保证财务总监委派制目标的实现, 必须加强财务总监的后期管理工作。其次, 为确保集团总体财务意图的实现, 缩小财务信息的不对称性, 规范及限制子公司的财务活动, 总公司理应对子公司财务人员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此外, 总公司还必须加大对子公司财务活动的检查及监督力度, 以保证子公司的财务行为可以更好地为集团整体财务目标的实现服务。
二、加强预算控制
许多企业的财务控制中往往只注重事中控制, 而忽略了事前和事后控制, 为了进行全程性的财务控制企业必须加强起预算控制。企业集团预算控制的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以收入为核心的预算控制
预算控制系以企业前一年的收入为前提, 综合市场、技术及竞争企业等诸多影响因素, 采取相应的科学手段及方法, 估计出下一年企业可以完成的销售计划。在这一前提之上, 再进行销售目标及销售价格的制定, 随后再将其落实到每一个销售网点、推销人员, 构成统一的目标。就现在而言, 拟定收入预算系企业经营过程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二) 以成本为重心的预算控制
预算控制以企业期望的利润为立足点, 以市场价格为准绳对企业总预算成本进行掌控, 以预算总成本为前提, 随后再落实到与成本有关的所有部门, 规范各预算单位财务活动, 以实现预算控制。
(三) 以现金流量为重点的预算控制手段
预算控制手段系以现金的收入及合理支出为重点, 以避免自由现金流量被乱用为目标, 通过对现金流的合理规划和控制实现对企业内部各成员生产经营行为控制的财务方法。
三、加强资金控制
针对企业财务失控, 资产流失严重的问题, 往往需要对资金进行严格、全面的控制。所谓资金控制是指集团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资金存量和流量的控制。资金是企业的“血液”, 资金控制实际上是影响子公司生存与发展最直接、最关键的财务控制手段。在实践中, 资金管理模式通常有如下几种:其一, 报账中心;其二, 结算中心;其三, 内部银行;其四, 财务公司。以上模式就其功能而言均在不同层面上发挥了内部资本市场的作用, 它们属于内部资本市场作用得以发挥的机构载体。
(一) 报账中心
各级领导对企业展开直接管理, 各级职能人员对下级业务展开全面的指导, 所以报账中心所采用的管理模式属于集权式管理模式。此种模式虽有利于集团公司的统一管理, 然而子公司所具有的决策权却特别小。在此种组织结构下, 财务由集团总公司集中核算, 随后在进行统一的领导, 下属分公司仅属于报账单位, 它们需定期把自己的财务数据上报至总公司财务部, 财务的所有决策均由总公司做出。
(二) 结算中心
它是资金控制最常用的方法。一般情况下, 结算中心系集团公司内部设置的一个具有独立运作权利的职能部门, 其职责为处理公司内部成员及子公司的现金收付及往来结算业务。
(三) 内部银行
内部银行系公司在内部采用银行管理体制时创建的一个内部资金管理部门, 它要求公司所有分部均应在内部银行开设账户, 各分部以内部银行推行的统一结算制度为依据对自身日常现金结算与往来业务展开核算。内部银行采取银行化监管, 统一为下级单位分发贷款, 筹措资金, 并对公司资金进行统一的管理。
(四) 财务公司
财务公司系一种处理部分银行业务的非银行金融组织, 它属于集团公司发展到相应程度后经人民银行批准成立的企业财务管理中心。就形式上来说, 财务公司属于企业集团分公司之一, 它可以为集团公司内部其他分公司提供资金往来结算和资金筹措的服务, 同时还可以向公司提供担保及投资咨询等业务。
四、加强制度控制
集团公司的管理均需要制度充当其实行的基础及前提, 此种所说的制度通常指如下几种:其一, 财务制度;其二, 会计制度;其三, 会计政策法规。集团总公司理应对其分公司进行有效的财务监控。此外, 总公司还应在推行国家财务会计制度基础之一, 以集团公司真实情况为依据, 拟定一系列财务会计制度, 并要求公司贯彻落实。此种财务制度通常从集团总公司立场出发, 对各分公司财务活动进行规范, 最终达到维护企业集团总体利益的目的。
五、优化业绩评价体系
完善子公司的考核指标体系, 通过盈利能力指标, 偿债能力指标, 运营能力指标, 发展能力指标, 经济增加值 (EVA) 等指标构成的综合考核体系, 全面考核企业的绩效。并制订出合理、公平的激励机制。
六、加强内部审计
10.浅析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问题 篇十
关键词:财务管理;财务风险;控制
财务管理是是财务活动和经营活动中各种不确定性的综合反映, 是企业风险的货币化的集中体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随时可能受到内外各种不利因素的侵袭, 而引发财务危机。其实质是由于企业对财务风险失去控制而造成的。
一、产生企业财务风险的诱因
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 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 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 而且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总体来看,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 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
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 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 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一旦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突然变化, 重大策略调整,各种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性风险事件发生, 企业就可能因为业务萎缩、资产缩水或重大财产损失而陷入困境。例如世界原油价格上涨导致成品油价格上涨, 使运输企业增加了营运成本, 减少了利润, 无法实现预期的财务收益。在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 一些企业采取股票抵押贷款, 结果由于股票市场低迷、股票价格大副下降, 使抵押品价值严重缩水而陷入财务危机。
2.从企业收益状况考察财务风险
首先, 从企业收益来讲, 有三个层次。其一,是经营收入扣除经营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等经营费用后的经营收益。其二,是在其一基础上扣除财务费用后为经常收益。其三,是在经常收益基础上与营业外收支净额的合计, 也就是期间收益。如果从经营收益开始就已经亏损, 说明企业已近破产。即使期间收益为盈利, 便可能由于非主营业务或偶发事件所形成净资产增加, 如出售手中持有有价证券及土地。但如果经营收益为盈利, 而经常收益为亏损, 可以说已经出现危机信号,这是因为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 举债规模大, 利息负担重。若经营收益, 经常收益均为盈利, 而期间损益为亏损, 可能出现了灾害及出售资产损失等, 问题不太严重的话, 是可以正常经营。如三层次收益均为盈利, 则是正常经营状况。
3.资本结构不合理是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
根据资产负债表可以把财务状况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流动资产的购置大部分由流动负债筹集, 小部分由长期负债筹集, 固定资产由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长期负债筹集, 也就是流动负债全部用来筹集流动资产, 自有资本全部用来筹措固定资产, 还是正常的资本结构型。二类是资产负债表中累计结余的红字, 表明一部分自有资本被亏损吃掉, 从而总资本中自有资本比重下降, 说明出现财务危机。三类是亏损侵蚀了全部自有资本, 而且也吃掉了负债一部分, 这种情况属于资不抵债, 必须采取措施。
4.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决策缺乏科学性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 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 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 从而产生财务风险。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的通病, 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 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 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 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二、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
1.建立和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系统, 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虽然存在于企业以外, 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 但并不是说企业面对环境变化就无所作为。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 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 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 加强财务预算是经营计划的财务转化和必要的资源分配过程, 确保业务目标的实现。而预算流程包括预测业务结果的评估相关资源的需求, 是业务目标实现的关键。战略目标通过“ 自上而下”的方式被分解到下层的业务单元后, 预算将“ 自下而上”地逐层生成, 下层单位根据资源的需求和使用情况作出最佳的决策。在决策过程中, 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 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 切忌主观臆断。
2.防范财务风险, 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
(1)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预警是度量某种状态偏离预警线的强弱程度,发出预警信号的过程。所谓“未来水,先垒坝”, 把财务风险拒于企业之外。企业最基本的目标是股东财富或企业总价值最大化。它通过获利水平和利润指标反映出来,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现金流量这一企业生命线上的,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 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预警的前提是企业有利润,对于经营稳定的企业, 由于其应收、应付账款及存货等一般保持稳定,因此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般应大于净利润。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特别重要一环,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企业应该将各具体目标加以汇总,并将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筹资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建立企业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现金流量预算。
(2)企业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 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从综合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即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等方面入手防范财务风险。从资产获利能力分析,监测的指标有: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资产平均总额),表示每元资本的获利水平, 反映企业运用资产的获利能力;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反映每耗费一元所得利润水平越高,企业获利能力越强。从偿债能力分析, 监测的指标有: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该指标反映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该比率越高, 偿债能力就越强;资产负债率一般为40—60%,在投资报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时,借款越多,利息越多,同时财务风险也越大。从经济效率分析,监测的指标有:反映资产运营指标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与产销平衡率等。从发展潜力分析,监测的指标有: 总资产净现率=(经营活动所产生现金净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所收到现金+现金利息支出+所得税付现)/平均总资产;销售净现率(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销售收入净额);股东权益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股东权益)。
3.加强筹资风险管理, 优化资本结构
针对筹资风险,企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控制筹资风险:根据自己的风险能力来选择对企业最有利的资本结构;企业在借入资金时,应在慎重考虑资金成本、财务风险、信息传递等各种因素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筹资顺序来控制财务风险,使企业财务风险降到最低;在资金安排上,企业筹集的资金的选择必须要满足匹配原则即:企业所筹集的资金的偿还期必须与其相应资产的变现期相适应。短期筹资的资金(如短期借款, 各种商业票据及贴现等资金)只能用于流动资产。而中期的长期的债务资金(如银行基建借款、长期债券、融资组赁等) 由于偿还期限较长, 可以用于长期投资或变现期较长的固定资产(如一般的机器、设备、大型的工具、器具以及运输工具等)的购建。而权益投资(如实收资本,优先股等) 则最好用于变现期很长的大型固定资产(如:房屋、建筑物,大型运输工具,大型生产线等) 的投资。企业之所以要遵循这个原则,是因为各种资金的偿还要求是不同的,将所筹资金的偿还期与资产的变现期相结合, 可以既利于各种不同的资金高效利用,又能保证企业按期偿还资金,使企业的资金流转能够正常进行。
4.防范财务风险必须建立御险机制
为了有效防范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 企业必须从长远利益着眼, 建立和健全企业财务风险防御机制。主要措施是:
(1)建立企业风险转移机制, 即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 如积极参加社会保险。
(2)建立企业风险分散机制, 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
(3)风险应对决策机制, 降低财务风险。如建立风险基金即在损失发生以前以预提方式建立用于防范风险损失的专项准备金。
11.企业加强财务内部控制探讨 篇十一
财务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加强财务监督、提高财务信息质量、提高管理效率、防范危机和防止腐败现象发生等具有重要作用。财务内部控制的任务就是通过调节、沟通和合作, 使个别、分散的财务行动整合起来共同追求企业的财务目标。要保证企业财务计划的实现, 就必须对企业财务计划的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和调节。由于财务活动的影响因素十分复杂多变, 因此企业财务计划很难做到天衣无缝, 往往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而这一切, 往往要在财务活动的控制过程中才能发现, 要通过对财务活动的控制, 才能得到调整。根据我国国情和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 在组织及财务管理方面建立适合本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这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是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的需要, 同时也是控制不良行为的需要。
二、加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应遵循的原则
企业在建立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时, 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成本效益原则
成本效益原则是企业从事任何经济活动所必须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企业在建立和设计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时, 应根据自身规模大小及具体经营管理情况, 合理地控制设计成本与执行成本, 以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2、有效适应原则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要根据企业的经营特点与内外环境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 不能生搬硬套、盲目采用。应该针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针对企业容易出现错误的细节, 制定切实有效的内控制度, 将各个环节和细节加以有效控制, 以提高财务会计水平。
适应性是指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要适应国家的宏观经济发展、产业的发展和企业竞争对手机制, 同时要适应企业本身的战略规划、发展规模和企业的现状。企业要把握这两个方面, 制定适时适用的财务内控制度, 并使企业财务会计水平向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
3、内部牵制原则
内部牵制也就是不相容职务之间的分离。不相容职务之间的分离是建立和实施财务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 其实质是根据不相容职务设置的要求, 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 使其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相互交叉, 进而在各自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 借以防止和发现经济业务与会计处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差错和舞弊行为。同时, 还可采取业务分割方式, 把企业每一笔经济业务发生的全过程, 特别是一些关键环节, 分别交由不同的部门和人员去处理, 相互制约, 使经济业务在合理、合法中完成。
4、发展性原则
制定企业财务内控制度要充分考虑宏观政策和企业的发展, 密切洞察竞争者的动向, 制定出具有发展性或未来着眼点的规章制度。应根据企业变化了的情况及财务会计专业的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及时补充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
三、企业加强财务内部控制的对策和建议
1、加强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 内部审计师比外部审计人员更了解本单位的业务流程和管理, 因此加强内部审计更能起到加强控制的作用。企业可以把财务内部控制作为一个专题审计项目进行, 也可以将财务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作为审计对象进行单独审计, 准确把握财务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及容易造成损失的失控点, 通过有针对性的、经常性的、连续性的跟踪审计监督, 帮助有关控制单位或部门逐步加强和完善财务内部控制, 使财务内部控制起到应有的作用。
缺失等等, 发现薄弱环节, 能加强信息系统的内控建设。 (3) 发现信息系统的非法功能和漏洞。应通过审计信息系统对系统功能的测试以及计算机数据审计发现的问题, 通过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反推出信息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发现信息系统中存在的非法功能和漏洞。
2、建立财务控制反馈机制
建立财务控制反馈机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建立必要的沟通和协调机制。财务控制不单是财务系统的职责, 其融于企业管理过程的每一环节之中, 需要各个部门, 每个人的积极主动参与。因此, 有必要建立一个固定、畅通的沟通渠道, 及时解决财务控制执行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问题, 以保证财务控制确实有效的执行。二是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建立相对独立的控制效果评价机构和一套与此相适应的绩效考核体系。
3、加强信用管理, 更新信息管理系统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控制手段通过信息系统来实现, 使得财务内部控制的效率大大提高。新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必须高度重视网络系统管理体制和程序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为保障计算机系统下的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性, 应以制度为准绳制定详尽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下的操作细则和作业指导书, 对应用程序进行定期评审, 对计算机系统下的内部会计控制进行审核和评估, 检查其是否符合内部会计控制的要求, 减少和消除人为控制因素。同时要加强对财会电子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维护、数据输出入、文件储存和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
4、适应环境变化, 不断调整和完善
任何一项制度都不可能一成不变, 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脱离外部环境生存和发展, 企业内部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如兼并、收购等, 都会使原来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削弱或失效。因此企业应与时俱进, 适应环境变化, 及时修订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始终保持财务内控制度的适应力和活力。
参考文献
[1]、何世贵.加强内部控制, 完善财务监管[J], 中国农业会计, 2009.9
12.企业集团财务控制问题探讨:第二章,概论 篇十二
关键词:施工企业 内部控制 预算制度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加强,世界经济正逐步融合在一起并将演变成一个统一体。对于一个企业的管理而言,处于核心且重要位置的就是财务管理。财务内部控制是对企业一切财务活动的约束和指导,并使企业按照既定财务指标实施的一整套管理措施,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随着国家基础设施的大力发展及企业规模的扩大,很多企业开始进行基本建设工程的建设,但是相对落后的内部财务控制导致此方面的管理一直比较落后。同时实行财务内部控制是深入贯彻实施《会计法》的需要,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是保证企业资产安全的需要。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现代施工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内涵
前期有人认为财务内部控制是借助于货币这一价值尺度对生产经营活动所实施的控制,其内容体现于资金运动的全过程,包括对资金来源、资金占用、资金耗费、资金收入、收入分配及价值补偿、价值增值等各方面进行有效的控制。也有概念指出财务控制就是在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以计划任务和各项定额为依据,利用财务反馈信息,对资金的收入、支出、占用、耗费进行日常的计算和审核,使财务活动按预定的目标运行,以实现计划指标,提高经济收益。我们认为,财务内部控制是指财务控制主体以法律、法规、制度和财务预算目标等为依据,通过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组织、指导、监控和约束,促使企业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
二、施工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现状
1.内部会计控制的作用范围有限
施工企业多把内部会计控制的范围局限于财务部门。这种以财务部门为主的控制程序作用范围非常有限,常常是为一些细节性的、具体的活动提供保证,如记录是否真实、授权是否恰当、牵制是否有效等,很难与治理机制、创新能力、竞争機制等具有前瞻性和全面性的领域产生复杂的非线性作用,难以为施工企业的改进提供内部动力。
2.企业缺少一套完整控制机制
内部财务控制既然是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相当独特的系统,为使其更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施工企业不仅应该设置独立的组织机构,更重要的是要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系统的、强有力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才能保证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系统的高效运行。目前我国施工企业也在有意识地建立适合自己的内部财务控制体系,但内部财务控制相对于施工项目点多面广、地域条件不同等复杂多变的施工环境显得有些软弱无力。
3.监控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监控方法和手段落后,监控质量和效率低 任何系统的运行,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条件,高素质的财务人员,更是施工企业不可多得的财富,就目前的情况看,我国施工企业的财务人员受外部环境、经营管理者的影响和受专业教育的程度限制,其综合素质和业务素质都有待提高,他们的风险意识和执业独立性,特别是职业道德和职业判断能力,影响其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
4.内部会计控制措施的滞后性
内部会计控制一般都是针对经常而且重复发生的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设计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旦出现各种未预计到的经济业务和会计事项,原有的控制措施就会失去控制力。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单位的外部环境处于经常变化之中,施工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势必要不断调整经营战略。这样,就会导致原来的控制程序对新增加的经济业务失去控制作用,在变化过程中就有可能出现差错和不合规行为,给企业带来损失。
三、施工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存在的问题
1.会计人员技术水平低
由于我国就业的压力,很多企业都存在“内定”、“走后门”等现象。施工企业也不例外。很多员工根本无法胜任岗位工作。比如,有些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业务水平不熟练或者是知识水平不够,对一些会计原理不理解或者是故意违背财经法规,不按权责发生制处理日常业务,以及在记账方面出现错误等,都会影响到内部财务控制的效果。
2.内部监督力度不够
我国建筑市场发展前景良好,而且一般投资金额巨大。某些施工企业管理层为了谋取暴利,便滥用职权,逾越控制,蓄意违反国家财经法律法规,指使或者暗示财会人员须增成本、截留税利。管理当局故意舞弊或财务部门内部人员串通舞弊会使内部财务控制机制失效。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机构出于自身保护,很有可能违反职业道德,不能充分发挥监督作用。
3.内控制度认识度不够
许多施工企业存在私设小金库、挪用公款、领导一支笔决策、非法转包、违规违法采购等等重大问题,内部财务控制体系成为了摆设,根本不能发挥监督作用。施工企业领导层不重视内部财务控制的贯彻落实,也导致了有关部门有章不循。还有些施工企业空喊口号,对内部财务控制体系落实不到位。同时,在执行内部财务控制体系时,忽视某个程序或者不认真执行某些控制程序等人为因素,也使得内部财务控制体系流于形式,不能充分发挥正常效能。
4.内部财务执行力度不够
施工企业内部财务控制执行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内部财务控制意识观念淡薄。从上到下,公司内部员工对于内部财务控制的认识不到位。其次,内部财务控制体系不健全。很多施工企业照搬照抄其他公司的内部财务控制体系,嫁接到自己公司。这样的内部(下转第70页)
【企业集团财务控制问题探讨:第二章,概论】推荐阅读:
浅谈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10-27
集团公司财务问题探究09-07
集团公司与上市子公司财务控制关系研究08-12
商业企业集团成本控制研究论文09-25
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探讨06-20
试论国有集团企业的财务管理07-26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论文11-20
企业财务报告分析与评价改革探讨06-22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工作若干问题探讨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