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学校综合实践课活动方案

2024-06-20

端午节学校综合实践课活动方案(共19篇)

1.端午节学校综合实践课活动方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巩固本单元的生字,积累词汇。

2、丰富、积累词汇,培养观察能力。

3、通过语言环境了解、积累反义词。

教学重点:

积累词语

教学过程:

一、给下面的字加一部分,组成本单元的生字,再组成词语。

(一)读读本单元的生字,复习字形、巩固字音。

(二)读读横线左边的字。

(三)举例:光——

“光”加上一部分,可以组成本单元学过的哪个字?(恍)

学生在横线上填上“恍”。在括号中组一个词。

(四)自主完成一题。

(五)集体订正。

二、读一读,背一背,你会有所发现。

(一)读词语,不认识的字查查字典,注上拼音。

(二)读读第一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表示秋天景象的词语)

(三)背一背。

(三)口头填空:

秋()气()天()云()大()南()

果实()()菊花()()()()红叶

(四)用以上方法学习第二组。

(五)你还能够说出一些这样的词语吗?

三、作业:

抄写词语,并且背一背。

教学反思: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自主进行学习,探索,在探索中理解词语的意思。

2.端午节学校综合实践课活动方案 篇二

根据主题生成课的任务, 即解决为什么研究、研究什么的问题。主题生成课的教学环节一般可概括为“问题导入、生成主题、分解话题、初定方案”四个教学环节。

一、问题导入

教师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的主题生成和确定指导时, 不论是依托社区资源还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不论是从综合学科知识还是直接提供学生课题都可以创设一定的情景, 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 能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形成思考问题的方向, 从而促使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创设问题的来源有:

1. 来源于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我们在生活中, 经常从一件物品或一个关键词出发, 然后找出与其相关联的另一物品或另一关键词, 在这逐步深入下去的过程, 我们常常得到了一些平时思维很难短时间内涉及到的一些物品和关键词。这也是发散性思维进行过程中特有的思维方式, 我们也常把这个方法叫做——“头脑风暴”。

2. 来源于对社会实践情境的考察 (设计湘雅路改造方案) 。

3. 来源于对生活和学习活动的感悟 (家用电饭锅节能实验) 。

4. 来源于观察过程中的发现。美国一名学生, 通过观察发现美国旧金山大桥堵车的现象具有时间性:上下班, 方向性:上班:进城堵, 下班:出城堵。追溯原因:市郊农民上下班的车流太大。解决办法:活动车道中间隔栏:上班时段:进城, 六车道, 下班时段:出城六车道。

5. 来源于生活中的不方便之处 (哺乳装的诞生) 。

6. 来源于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 (影响城市路面的冰冻程度的因素调查) 。

7. 来源于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发现的新问题 (未来社区的规划) 。

8. 来源于与他人的讨论; (生活中的发现与创新) 。

9. 来自学科的移植; (植物水浸液对钉螺抑杀作用的实验研究) 。

二、生成主题

“生成主题”即通过师生合作交流, 围绕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与论证, 形成合理的、可行的活动主题。

其方法有:

1. 引导学生充分讨论, 交流收集的资料, 分享彼此的想法, 互相启发, 互相学习, 使问题逐渐清晰。

2. 引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 包括查阅文献和社会调查。

3. 创设情境, 提供背景知识和必要的方法引导。

三、分解话题

“问题”与“课题”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但也有区别。简而言之, 课题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即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能回答和解释某种现象的问题, 符合学生知识能力水平及教师的指导能力, 对学生有教育意义。

1. 从“问题”中筛选“课题”。

在众多的问题中选出一个能转化为研究课题的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 我们应该学会将“问题库”中的问题进行分类, 这将有利于确定哪些问题能转化为课题以及转化成为怎样的课题。在分类时, 我们常从回答问题的要求划分:“是什么”的问题、“为什么”的问题、“怎么办”或“如何做”的问题。

2.

将问题归类、整合、提炼, 转化为研究性学习课题, 一般归类相同的问题。

3. 规范地陈述主题。

在将一个问题最终确定为研究课题之前, 还有重要的一项工作要做——如何陈述这个问题。陈述问题可以采用叙述或描述的形式。但无论采取哪能一种形式, 最重要的是应注意以下规则:

(1) 课题的陈述必须能为课题的研究指明足够明确的重点和方向, 让他人从题目中可以立刻了解到研究重点是什么、研究方向是什么。特别是关键词选用要准确、贴切, 切忌模糊。

(2) 课题的陈述应该简洁明了, 并确定研究活动的关键内容。 (人大附中开设校车的可能性与必要性调查)

(3) 课题的题目要醒目具体, 要求准确反映活动主题的内容、范围以及研究的深度。 (“工业废物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与“××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4) 在课题的陈述中, 一般采用叙述的形式, 常见的课题在名称中应尽可能表明三点:研究对象、研究问题和研究的方法。

(5) 主题表述要注意语序。主题犹如论文的标题, 并非句子, 在确定标题时要改变正常的语序, 用短语形式来表达。

四、制定和完善活动方案

1. 自由分组。

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特长, 自主选择小主题, 自由组合形成小组。各组采用各种方式自行选出组长, 想出组名。

2. 小组初定方案。

当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确定后, 教师要指导学生制定合理可行的活动方案, 培养学生的规划能力。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主题活动方案是学生开展活动前的必要准备, 体现出活动的预设性, 保障了活动有序地进行。合适的方案是成功的一半, 规划和设计活动方案, 也是学生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学会自主制定主题活动方案是学生自主规划活动的第一步, 它能让学生逐步成为一个活动的主动策划者, 从而实现学生从规划活动逐渐走向规划人生的目标。

3. 简单交流方案。

教师在巡视中选择两个较完善的方案做全班交流, 适时的对活动的内容, 活动的方式进行点评和指导, 对于一些不太可行的活动内容提出修改意见。

4. 课外活动布置。

3.端午节学校综合实践课活动方案 篇三

关键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语文教学 综合实践课 开发与设计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阶段的语文教学应该体现职业教育要求,着力从学生的认知、学习动机及实际需求上来提升语文素养和能力。也就是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语文综合实践课要从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从就业需求上来改进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综合实践课注重课程的实践性,特别是从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上,为学生营造广阔的学习空间;同时,综合实践课应该体现语文学科知识与实践活动的整合,帮助学生立足教材来组织课程资源,挖掘学生潜能,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语文综合实践课的开发理念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阶段的语文教学在课程设计中应该围绕实践活动来展开,其指导理念有:一是体现健康,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在于引导学生养成乐观的学习态度,从自身良好习惯的培养上健全人格,增强感恩意识,积极从自我能力的开发上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追求卓越文化;二是体现整合开发,整合是在新教育观下对校内外资源的整合,特别是从学科专业出发,以语文教学与社会、企业、行业发展进行融合,体现语文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同时,重视班级层次间的协同,吸取优秀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效能;三是体现多元融合,对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在知识、情操、能力、素养等方面的均衡发展,才是建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语文综合实践课程的本质要求,从语文的实践性上尊重学生间的差异,以多元教学方式来贯穿语文实践活动始终,融入多种学习领域的知识元,增进学生社会、生活经验的提升,拓宽学生的课程视野;四是体现快乐学习,学习语文的过程并非是枯燥的,从语文知识与社会生活上引导学生领悟语文的乐趣,培养学生对语文实践活动的参与性,尤其是知识的活学活用,让学生从实践中理解和感知学习任务,以愉悦的心情来追求快乐的人生。

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语文综合实践课的设计原则及目标

课程体系的开发要依据教学目标和原则有序进行,对于语文综合实践课来说,要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学龄层次及知识缺口上进行综合。如学制期为三年,在校学习时间仅有两年,对于语文课程实践活动的组织上应该围绕两年展开。因此,在设计中应该坚持:明确性原则,对于各类实践活动及教学内容应该进行明确,特别是实践教学的训练方式及内容选择更应该直接有效;统整性原则,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语文实践性上来优化课程间的协同,需要从整体目标上来确保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能够从认知、情感、态度、技能中进行统筹;可行性原则,从教学设计的实施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语文综合实践课要具有可行性,能够从实施中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延续性原则,对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应该体现可持续性,结合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需求进行分类任务,体现知识的递进性,以培养学生的持续学习为导向来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课程目标是设定学生学习计划及获取知识、经验的预期结果,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语文综合实践课程的目标,要体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够从实践性活动中强化核心目标:一是认知上能够从语文知识的学习上,体会语文综合性实践的观念,培养对文化的情操体验;二是情感上能够激发学习乐趣,尊重文化的多元性,在思想上增进博爱意识;三是技能上能够从听、说、读、写等方面满足职业需要,并从主动性上来积极解决学习问题,增强对社会及生活环境的适应力。

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语文综合实践课设计与体系构建

(一)以实际户外为主的教学实践课程体系构建

对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阶段的语文实践性教学活动的构建,要围绕学生突破学科知识的局限,尤其是从学生的知识趣味上来导入实践。如通过课程知识的探讨、具体表演活动的设计,让学生从中了解自我、认识自我,感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与沟通,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如话剧表演课程的实施,教师结合课程需要来选择学生熟悉的故事,让学生从剧本的编写中增添情节,设定人物的性格特质,明确故事的情节架构,各类人物角色的语言、思想、行为等,让学生从扮演中来体会作品的教育意义。同时,对于场所的选择,可以参与到社区、工厂、实习基地等,让学生从中来体验声音、肢体、台词、情感等方面的节奏,增强说话艺术和表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导向作用,从生活、学习、学生的情感体验中构建情境,梳理出语文知识的实践性,并对表演方案进行完善,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真正促进学生从实践课程中感知文化,体验语文课的乐趣。

(二)注重师生互动来充实和完善教与学的过程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语文实践知识及能力的培养,是贯穿于师生共同创建的生活经验环境中,既要体现知识的积累,又要拓宽学生的能力养成。师生互动作为构建师生共同参与的综合实践课程,要从活动的组织及实施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发现能力,创新能力和运用能力。如利用课堂演讲比赛来激发学生对自我举止、口才、情感素能的培养。在演讲主题的选择上,一要体现学生的实际,注重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潜力激发,可以适当放宽选文氛围;二要注重撰写稿件的原创性,特别是学生熟悉的题材,避免流于形式空洞泛谈;三要注重自我情感及仪态的训练,特别是眼神的、肢体动作、口齿发音等问题,让学生从自我训练及纠正中成长;注重对演讲时间的控制,尤其是自我情绪的掌握,要避免开场窘迫、演讲后楞在原地,着力从学生的心态上来增强心理素养。

(三)注重对综合实践课的综合评价

课程评价是提升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对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阶段语文综合实践课程的设计,更需要从评价中来优化教学策略,转变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知识及素能的养成。如在演讲比赛中,要避免口头禅,要从心理上逐步调整语速,强化平常心,在与人沟通中要自然放松,注意克服怯场、畏惧心理,要增强自信,对自己的观点要敢于表达;对于演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针对学生自己加以矫正和改进。另外,综合评价不仅仅是总结经验,还要从学生自我评价、教师综合评价,以及教师互评中来改进综合实践课的教学不足,从评价结果反馈中来优化班级管理,语文学科知识及技能的提升步骤。

【参考文献】

[1]刘勋祥.拓宽思路,落实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2009)教学运用小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4)

[2]陆迎真.基于职业性的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6)

4.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篇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发展为宗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进而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总体目标: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初步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强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了解基本的生活自理的习惯,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从事科学研究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5.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一些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等活动中的一些具体技能;并在活动中获得参与综合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具体目标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4)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5.组建一支基本稳定的师资队伍,以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为抓手,加强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素质,推进课题研究工作稳步发展。

四、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针对学校实际,我们这学期倡导主要围绕下列线索进行设计和开发。

1.利用学科课程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学科课程,同时又是必修课程,不能成为其他课程的附属品,但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也可和某些学科打通进行。学科知识不再是唯一的学习资源,所以我们应当突破学科教学自我封闭的僵化模式。扩展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要使课堂成为学生整个学习生活的策划中心,依托学科课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把课内外打通,对学科资源和非学科资源的开发进行一体化设计,将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引入课堂。因此,我们将考虑如果有机地与学科内容进行整合,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内容。

2.走进社会生活,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平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所以引导学生走入社会生活,获得生存体验,让学生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周围发生的事情,从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课题进行研究,从学生身边的小事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也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如《吸烟有无毒害》、《网络利与弊》、《了解身边的环境》等通过参观、访问、实地考察、实际参与、亲身探究等活动,了解社会的现象与社会问题。因此,我们将着重引导学生形成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加强学校与社会、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发掘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资源,使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充实、更有趣、更有意义和富有创造性,有效利用校外教育资源。,

3.走进自然,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根据学校及周围自然环境的状况,引导学生自主地从自然环境中发现问题,并指导学生通过观测、考察、实验、探究等形式,收集各种自然环境的信息,关爱自然,提高环保意识,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4.立足校本地方特色,充分挖掘活动资源,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黄岛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学期我们让学生从爱自己的家乡入手,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有关情况。利用学校劳动基地让学生掌握一些劳动技能,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活动方式

本课程主要以活动为载体,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重点,主要以课题研究为基本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以社会考察为主的体验性学习活动等学习来开展。学生通过社会考察、讨论分析、角色扮演、办报创作等社会活动方式,对主题进行探究、发现,通过从不同角度对社会问题和科学现象进行研究,自己去发现问题并作出结论。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加学生亲身体验的机会,经历活动中的各种感受,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创造意志,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五、活动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的,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本学期将充分发挥评价这一机制激发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通过评价让学生感受自我成长,促进自我反思,享受成功的喜悦。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评价

1.注重过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过分强调结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将关注的视角指向小学生获得结果和体验的过程,注重小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采用即时评语的方式记录小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参与程度、努力程度等表现,并将其作为评价小学生的标准。

2.尊重多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鼓励并尊重小学生极富个性的自我表达方式:演讲、绘画、写作、表演、制作等.在教师对活动做出评价的同时,通过讨论、协商、交流等方式引导,小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

3.注意反思:发挥评价的指导功能,引导小学生反思自己的实践活动.通过调动小学生的认识和情感因素,激励小学生自觉记录活动过程〈特别是重要的细节〉、投入对问题的讨论、对成果的分享及思考中,主动审视自己的利弊得失,逐步完善自己的行动,拓宽自己的视野,达到自我反思、自我改进的目的。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评价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师评价以下列几项为标准:(1)深刻领会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质并以负责的态度参与这门课程的实践;(2)不断完善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应对学生广泛的知识需求;(3)逐步发展活动中规划与设计课程的能力组织、管理与协调的能力、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堂教学调控能力。

六、具体活动内容:

三年级

做一片美丽的叶子、争做文明小游客、人类的朋友、安全教育、合理上网、学做雷锋、走进秋天、我爱学校、爱护资源。校园安全搜查线、意外受伤的原因、果园实践活动、《标志面面观》、《奇妙的零》、《走进秋天》。

四年级

1.欢乐运动会 3课时

2. 寻找秋天 2课时

3.蔬菜宝宝的秘密 2课时

4. 爱护花草 3课时

5.关注一次性用品 2课时

6.社区我的家 2课时

7.服装大观园 2课时

8.我爱学校 2课时

9.我们身边的塑料 2课时

10.零用钱的调查 2课时

五年级

课程具体内容

第一步:

淮小菜园调查活动方案:

第一阶段:组织分工(每周1课时,共2课时)

成立淮小菜园调查活动小组,下设两个小组:

1.蔬菜调查组

2.水果调查组

第二阶段:开展活动(每周两课时,共6课时)

通过采访,实地察看,了解几种蔬菜和水果的成长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菜园管理者对菜园今后的规划,进行集体讨论,相互交流,分别写成调查报告和体会。

第三阶段:成果展示(共2课时)

第二步:

管家楼农贸市场参观体验方案(共6课时):

第一阶段:讨论研究课题,划分研究小组,明确研究内容;第二阶段:合作研究阶段,调查、访问、体验、填表、查阅资料,完成相关作业;(食品知识与安全;食物相生相克食物相忌表;防腐剂危害;农药残留知识)

第三阶段:交流汇报,成果展示,学生通过图表、文稿、交际知识小报,汇报研究成果。

六年级

1.信息技术:学习通过计算机上网浏览、下载、处理、提取信息的技术;学会从电视、报刊、书籍中分类搜集,整理并储存和提取信息的技术。

2.劳动技术:学习摘花生、收柿子等简单劳动;学习简单的公益劳动和家务劳动,自我房间的布置和整理等。

3.社区服务:调查了解消防安全知识和社区绿化等情况。

4、专项研究:结合学科知识,围绕某一专题进行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学习研究方案的制订、研究报告的撰写等。

5.天目湖实验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篇五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增进对大自然的了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提高学生与人交流、与人相处的能力。

二、活动地点:

三、四年级南山竹海五、六年级常州恐龙园

三、活动时间:

三、四年级2014年3月20日(星期四)

五六年级2014年3月21日(星期五)

四、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石文杰

副组长:钱建洪、顾小忠、董华

组员:行政及全体教职工

五、活动准备:

1.教导处:

(1)制定活动方案,各班配备3名教师,发放告家长书。

(2)安排好有关老师的课务。

2.班主任:

(1)各班主任提前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预先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相关安排。

(2)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教育学生不准参加危险性活动,注意来回途中交通安全。

(3)教育学生必须带红领巾,注意文明礼貌。

(4)教育学生垃圾不准乱扔,注意保护环境。

(5)各班将学生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7-8人,设组长、副组长,小组长听从老师安排,教师对所管理学生不超过20分钟点名一次。

3.后勤处:

(1)联系好接送车辆,联系交警部门。

(2)准备一些常用的药品,如创口贴、纱布、红霉素等。

(3)安排好学生午餐食品,准备好相机。

4.搭班老师:

(1)活动前负责对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注意事项及安全纪律教育;

(2)组织学生前往目的地,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安全工作,强调乘车安全;

(3)活动地点带领学生参观、活动,加强对学生开展集体活动的纪律教育,不超20分钟点名一次;确保活动安全。

(4)组织管理学生安全返校。

六、活动过程:

1.三四年级上午8:00乘车前往南山竹海参观游览,下午14:00乘车回校,班主任管理至16:00准时放学。

2.五六年级上午8:00乘车前往常州恐龙园参观游览,下午14:00乘车回校,班主任管理至16:00准时放学。

七、注意事项

1.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和不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全部按正常上学的时间到校,按正常放学时间离校。不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同学,学校将安排教师集中管理。

2.活动当日,如果学生因生病等原因请假,必须请家长写好请假条,经班主任核对批准,并教育学生在家注意安全。

3.活动当日,如果家长提前接学生回家,必须请家长写好请假条,经班主任核对批准。

溧阳市天目湖实验学校

6.综合实践课 魅力端午教学设计 篇六

交界中心学校周巍岩

一、活动背景分析主题由来:

国务院新修定的法定假日中,五一长假被取消,而分别增设了清明、端午、中秋、除夕四个假日。新鲜之余,孩子们对其背后的文化传统知之甚少,纷纷表示反对。五一长假取消多不好,打消了我的出行计划,端午节不就是吃几个粽子吗?一点都不好玩,也值得放假?随着西方文化的入侵,同学们崇尚过洋节,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已经越来越淡化。有同学提到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文化遗产都已经申请成功了,他们还要申报中医遗产,认为地动仪是他们祖先发明的。如果再不弘扬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必将导致我们民族无形文化的急剧消亡和流变。激烈的讨论过后,孩子们迫切地想知道端午节背后的文化内涵。几经商讨他们决定开展以“粽香情浓话端午”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来解开这些谜团

二、学情分析:

本班39名同学,懂事、好学,喜欢阅读,但家庭条件一般,家长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其学习,家里有电脑的只在极少数,知识的来源主要是学校网络、老师和课外书。他们对于的端午的认识也仅仅是吃几个粽子和鸡蛋,带彩线辟邪之类,知道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对屈原的了解也甚少。

三、资源分析:

电脑网络的普及,学校图书馆的开设,课外活动的丰富多彩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搭建了亮丽的舞台;地处扬中江边,四五月份芦叶飘香,有利的地理位置、葱茏的芦叶为孩子们的实践提供了的广阔的空间和取之不竭资源;经验丰富、不忘传统的家长,是实践中重要的社会资源。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等,体验端午节的独特魅力,了解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在了解端午节由来和风俗习惯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有计划地做事,与人合作的能力。

4、通过活动培养孩子学会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重点: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等,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教学难点: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协调合作的能力。

2、培养孩子学会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过程

一、师导入:

1、同学们,自从我们确立了以《粽叶飘香话端午》为主题的综合实践课以来,又历经了方案策划课和信息整理课,如今我们已行囊满满,收获多多,这节课就让我们用特有的方式对所取得的成果进行展示汇报吧!

本次活动分别从端午由来习俗组,端午诗词歌赋组、端午粽香情浓组来进行展示

一、端午由来习俗组

1、端午节的传说

2、学生讲述。

3、教师根据学生讲述内容播放准备的课件:《屈原投江》端午节的传说。

4、展示写有爱国英雄人物名言的书签,并请组员来给大家念一念,希望英雄人物的精神能激励在座的同学们茁壮成长。

小结:无论出于什么原因,清香的粽子代表的绝对不是快乐,而是对先人哀思和缅怀。

二、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1、介绍黑龙江区过端午的习俗。(吃粽子、吃鸡蛋、戴香包、系五彩线、挂葫芦、插柳条、悬艾叶)

2、其他组员提问:全国其它地方过端午节习俗有哪些呢?

3、分别介绍:①赛龙舟②饮雄黄酒(讲白娘子饮雄黄酒现原形传说)③水洒街)。小结:每当端午节到来,人们都会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从古至今之流传下来的这些方式,就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各种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三、端午诗词歌赋组

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不仅是这些风俗习惯,还有很多优秀的诗词歌谣。你搜集哪些关于端午节的诗歌,给我们读一读吧。(1)端午日赐衣(2)端午(3)屈原塔

小结:不管是一个寄托哀思的粽子,还是屈原大夫的爱国情结,不管是一束清香的艾草,是一首饱含深情的诗歌,都表达了我们中华民族对先人的深深缅怀之情,对生活的深深热爱之情。

四、动手实践

1、看视频学习包粽子 播放视频(生观看)

2、引导学生回忆视频包粽子的过程,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步骤图解,师并当场示范

3、小组合作包粽子:

在包之前,老师有一个温馨小提示,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我们找同学来读一读:

(1)漏斗不能有缝隙;(2)粽子装馅要正好;(3)封口粽叶要盖紧;(4)捆扎粽子要牢固;(5)剪刀使用要安全;(6)爱惜粮食不浪费;(7)桌上垃圾收拾好;

4、组内推选“最佳粽子”

7.端午节学校综合实践课活动方案 篇七

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应当遵循的理念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 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 必须树立以下几种科学观念:

1. 实践习得。

语文学习不只是靠传授知识、揭示规律, 最重要的是靠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感悟习得, 逐渐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 要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 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整体水平。

2. 主体发展。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强调的是学生自主体验、主动参与和能力发展。“发展”体现了活动课程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不懈的追求。学生是活动的主人, 发展的主体。实践活动课, 要使每个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的保持。

3. 整体开放。

语文实践活动课倡导语文大视野, 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要支持“三个面向”, 具有时代气息, 敞开世界胸怀, 树立超前意识, 走向自然, 走向社会, 走向现代科学技术, 做到课内外联系, 校内外沟通。

4. 学科融合。

语文并非存在于真空中, 它与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历史、地理、环境、艺术密切相关, 要通过学科的渗透、融合、相互作用, 开发语文教育的潜能。

5. 互助合作。

在语文实践活动中, 师生双方、生生之间要双向互动, 情意交流, 合作参与。教师是活动的设计者、指导者, 学生是活动的行动者、实践者。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实践, 真正体会到自己在活动、在实践、在发展, 以获取相关的知识、体验、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

6. 探究发现。

关注社会生活热点, 沟通不同学科领域,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 从不同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 是语文实践活动课的重要习得形式。同时还要促进学生发展自主和谐的主性, 强调创新意识, 在保证必要的接受性学习的同时, 更多地提倡发现性学习,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探究能力、发现能力。

二、要规划好语文活动课

开展初中语文活动课要宏观调控, 有序有计划。语文活动课是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的课堂, 教师充当导演和监制的角色, 既要激起学生的活动热情, 又要不出“格”;既要放手让学生动起来, 又要紧扣活动的主题, 所以要求教师做好幕后的组织策划工作, 从微观考虑, 精雕细琢, 合理安排活动课的每一个环节, 减少活动课的随意性, 通过创设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活动课氛围, 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以求得学与动的和谐共振的最佳效果, 同时要注意随机调节活动课的节奏, 确保活动课的整然有序, 始终围绕活动目标来进行。正如“台上三分钟, 台下三年功”。活动课前要求课前作好充分准备: (1) 定活动的主题、活动的形式、活动的程序。 (2) 材料的选定。 (3) 角色的安排。 (4) 准备道具、装饰品。 (5) 布置活动场所等。

三、语文活动课要有充实的内容

众所周知, 我们教学的主要依据和内容是教材, 但它并不是我们全部的教学内容。其实, 在现实生活中也包含着很多学习内容和人生哲理。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在每个单元都为学生设计了综合实践活动课, 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从生活中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初中语文实践活动课内容涉及到了很多方面, 比如课外书、网络、广播、电视、报纸等方面的内容都可以经过筛选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只要教师和学生选择了恰当的活动课内容, 就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因此, 我们要精心选择活动内容, 呈现出一个生动有趣、精彩纷呈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堂。

首先, 可以结合教材的内容开展活动课, 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比如,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办手抄报、黑板报, 编写课本剧并表演, 举办语文基础知识竞赛以及辩论赛等。

第二, 活动课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关注社会现象。比如,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一些社会现象, 并对其进行评论, 使学生在讨论中明白一些做人和做事的道理。另外, 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搜集广告词 (包括视听广告和平面广告) 中的错别字, 或者语法错误等。

第三, 结合传统节日, 学习民族文化和语言。当前的中学生喜欢时髦、新潮的事物, 一大部分学生甚至家长都不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 因此, 我们可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和文化。比如让学生搜集传统节日的资料;开展成语竞赛、古诗词竞赛、俗语竞赛等一系列活动, 使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髓。

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形式要新颖多样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形式要新颖多样, 这是能否有效地突出活动主题和表现内容的重要方面, 也是直接影响活动课效果的重要因素。“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博大精深, 丰富多彩, 其形式也应当新颖多样, 以便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1. 经典诗文背诵活动。

每周背诵一诗 (文) , 并且每学期组织一次全校范围的背诵比赛活动, 提高学生文化品位, 增强传统文化素养。

2. 影视文化欣赏活动。

学校有选择地播放一些优秀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影视片, 并做到观看、欣赏、写作三结合, 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 发展健康个性, 形成健全人格。

3. 参观访问郊游活动。

通过指导学生参加历史文化名胜, 游览家乡美丽山河, 参观先进生产企业, 拜访社会著名人物, 使学生在实践中接触自然, 接触社会, 接触现代科学技术, 开拓学生视野。

4. 文学名著鉴赏活动。

在学生中广泛开展读名著、评名著活动, 将课程标准推荐的10部名著, 按照学生的接受程度, 分配到各年级, 让学生按年级顺序进行阅读, 并提通过讲座、评论、赏析活动, 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5. 文学社团实践活动。

组建文学社团, 开展文学创作活动, 办好社报社刊, 培植文学业新苗, 增强人文素养。

7. 语文探究学习活动。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 指导“学生通过实践, 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 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学生将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应用, 又在应用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的过程。随着课程改革的日渐深入,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课改的一个亮点, 将会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方面绽放异彩。

摘要:活动课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新课改所提倡的教学内容, 它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重大改革, 有利于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并主动探索和研究新知识。此外, 通过语文活动课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8.端午节学校综合实践课活动方案 篇八

关键词:综合 实践 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增设“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这既是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数学教育改革的必然。其目的是为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供机会,为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能力创造条件。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普遍反映综合实践活动难教,其主要原因是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及特点把握不准。下面本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实践,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什么是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的主动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或特长为主的课程,它不同于一般的数学课,它不受课堂限制,可以灵活地选择活动地点,既可以在课堂内或课堂外进行,也可以在大自然中进行。活动强调学生的亲身实践、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学生始终处于动态的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通过活动,在现实生活中理解数学,应用数学,掌握数学,发展数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对数学学科的延伸和发展,是对学生理解、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升华过程。

二、如何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生活,并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以及年龄特征等。通过教师的定位、创设和引导,让学生能够在观察、思考、活动、操作中探索实践。这样,才能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发现和研究问题的兴趣,激发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在具体的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立足综合,着眼于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数学知识与观察世界和其他学科之间联系的活动载体,是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加以综合应用的一个组合内容。首先应突出其“综合性”,其内涵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指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必须服务于生活,数学教学应加强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指数学要和其他学科知识联系起来解决实际问题。其次在实践活动中还应着重体现“实践第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师应创设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在深入实践中,自己动手收集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钻研教材,科学地设计活动内容和方法

教材安排的每一个实践活动都注意贯彻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实践能力等教育改革的精神,因而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开放性和实践性。对此,教者对教材要有一个深加工、再创造的过程。教师要科学、周密地设计活动内容和方法,使实践活动呈现科学性、趣味性、多样性。同时也要注意小学数学教材提供的实践活动内容,只是为教师提供了素材和信息。所以组织的实践活动不要仅限于教材提供的形式和内容,还可以结合当地实际,结合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实践内容和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开展实践活动。如学习了“认识钟表”后,可让学生设计一份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六一”节班里开联欢会,需要买水果,教师可让学生自己通过调查喜欢吃哪些水果,水果价格以及需要买多少等,再进行计算得出每个小朋友所需要的钱数。通过生动、实际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不再感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更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当然在活动设计时,有时还需以“粗线条”为原则。新课程下的教学工作越来越找不着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案模式。数学教学过程不再是“以本为本”,把教材作为圣经的执行教材的过程,而是从实际出发富有个性的创造过程。因此,粗线条的活动设计应更多考虑学生的实际,留有师生灵活的操作和活动的空间。强调活动课教学是思路上的把握,不必过多地追求过程细节。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教师对活动方案的准备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要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因人而异,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3.融入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挖掘实践活动素材

实践活动的内容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学习和研究的问题是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生活中的数学”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小学数学具有现实的性质,它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再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另一方面,学生应该用现实的方法学习数学,把数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并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乐趣。例如,学习了比例尺后,可让学生绘制学校平面图。学习了圆的周长后,可让学生测量自行车轮胎的周长,并测算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再比如,学习了统计图表后,可让学生调查并绘制有关水费、电费方面的统计图表等等。通过设计生活中熟悉的内容让学生参与实践、动手解决,既使学生充分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

4.创设情境,采用灵活多样的活动组织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中,不能为活动而活动,让活动流于形式。为此,教师必须努力创设一个能激发学生探索热情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提高活动的实效性。如在学习认识了人民币之后,可安排“学生到超级市场(或模拟商店)购物”情境活动,让学生在“买”“卖”的生活实践中学会认识和使用人民币。

9.2018年学校的端午节活动方案 篇九

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唱响“我们的节日”这一主题,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扎实开展,切实做好“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活动,决定在全校开展“扬传统美德,过意义端午”主题活动,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回顾端午渊源为契机,以突出传统习俗为特征,以增强民俗体验为重点,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扬传统美德,过意义端午”主题活动的始终,引导小学生在活动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增进爱国主义情感,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让广大学生在亲身感受中了解端午、认同端午、喜爱端午、过好端午,在感受传统文化氛围的同时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充分挖掘端午节深厚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二、活动目的

1.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端午节活动让学生更加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2.通过端午节来怀念屈原,纪念秋瑾。借端午节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节日的意义所在,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以及正在形成的民族正义感和爱国情操,激发每位学生的探索创造精神。

3.端午节也是一个与家人团聚在一起的好机会,可以与家人增进感情,体验亲情的魅力。

三、活动对象与时间

活动对象:全校学生 活动时间:6月13日——6月20日

四、活动安排

(一)举行一次有关端午节的主题班会 1.班会主题:扬传统美德,过意义端午 2.为学生讲解端午节的来历、风俗。

3.讲解有关屈原的故事和诗歌,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4.召开时间:2018年6月15日(星期五)早读课。负责人:各班主任(要有相片2张)。

(二)“我向长辈学一技”主题活动

1.在家里向长辈学习粽子的包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尝试用各种豆物作为佐料包粽子,并品尝不同地方、不同的风格、不同特色的粽子,感受粽子的香甜。

2.要求学生要有学习粽子的相片。

3.上交相片时间:2018年6月20日上午。负责人:蔡美甜。

(三)开展“扬传统美德,过意义端午”主题活动

1.内容精炼、图文并茂,色彩搭配合理、作品有创意、报头新颖、贴切。一只三年级以绘画展现为主;四至六年级以手抄报展现为主;2.报送数量:每个班级报送优秀作品3幅。

3.报送要求:每件作品尺寸为4开(即试卷大小规格),单面创作,作品背面左下角请用正楷字体注明:学校、班级、作者姓名(不得超过1名)、作品种类、作品名称、指导教师(不得超过1名)。

4.上交作品时间:2018年6月19日上午。负责老师:伦忠彬。

(四)体验端午情怀

1.同学们将自己包好的粽子带到学校来与朋友、同学、老师一起分享,培养孩子之间、师生之间的友情。

2.搜集有关端午的诗词名句,能够背诵。3.同学互相交流所知道的端午知识或屈原的故事。

四、活动要求

1.班主任认真组织,查找相关资料,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

2.各班也可自行设计活动内容。做好资料收集。

10.端午节学校综合实践课活动方案 篇十

篇一:2018 学校端午节包粽子活动方案 活动日期:端午节,也就是农历五月初五。

活动地点:教室

活动目的: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端午节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端午节的来源之一是纪念屈原,我们也要通过端午节来怀念屈原——这位可歌可敬的爱国诗人。

活动内容:

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同学们在家通过看书,上网查阅等途径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具体内容如下:

(1)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端午节)

(2)那么,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

(3)学生讲述端午节的起源故事。

(4)一起收看端午节各地的风俗习惯视频

2.与妈妈一起包粽子

(主持人):同学们,在端午节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粽子的味道不用说了,是十分美味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包粽子的。

今天我们就自己动手和妈妈一起来包粽子,看谁的手儿最巧,包的粽子最漂亮。

材料:糯米、去皮绿豆、肉粹、粽叶、粽绳。

方法:

1.将粽叶折成漏斗形

2.在漏斗形的粽叶里放入适量的糯米、去皮绿豆以及肉粹。

3.用大拇指和食指按住粽叶的两边把那个比较长的粽叶向糯米这边压成一个三角形。

4.将粽叶包好后用准备好的绳子把它绑紧。

5.蒸煮。

学生和家长动手包。

吃粽子

请评委根据粽子的样式,口感评价。并且评出最佳包粽子大王;最好吃的粽子;以及最会吃粽子大王。

篇二:2018 学校端午节包粽子活动方案 为了更好地弘扬、传承和创新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以贴近生活的方式来庆祝端午节,唱响“我们的节日”主题,增进与社区居民的感情,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感受节日的喜庆和温暖,经学校研究,决定在端午节来临之际,举办社区共建,包粽子比赛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社区共建 共渡端午 互赠祝福

二、时间及地点

时间:20xx 年 6 月 8 日上午

地点:职工食堂

三、参加对象

各工会小组选派 2 组队员,社区 2 组队员。

四、活动方式

1、自愿报名,自愿组合,3 人为一组。

2、参与人员分别在各工会小组长处报名,最后由组织委员李xx 汇总分组情况。

3、比赛结果以在规定的时间内所包粽子个数多的为胜。

五、活动内容

1、党委书记 xx 做节日致辞

2、主持人 xx 刚宣布分组情况、活动规则及要求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包粽子比赛活动

4、包粽子过程结束,宣布比赛结果

5、社区领导、校领导为获奖人员颁奖

六、活动安排

1、包粽子食材由组织委员李 xx 安排食堂负责准备。

2、比赛活动过程的主持由文体委员丁文刚负责。

3、比赛活动的摄影工作由女工委员 xx 负责。

4、职工的进场、分组坐位等由组织委员李 xx 负责。

5、活动结束后清场工作由组织委员李 xx 安排食堂负责。

篇三:2018 学校端午节包粽子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感知粽子的形状和品种,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培养幼儿创新意识。

活动准备:

1、故事录音。

2、各种形状的粽子,粽叶若干、米、皮筋、点心盘、毛巾等。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话题。

T:小朋友你们知道端午节吗?谁能告诉我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在这一天,我们会吃什么?(粽子)

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小结:粽子的形状真有趣!

二、品尝粽子,并讲述。

1、认识粽叶。

T:粽子的形状真有趣,我们来闻一闻,香吗?你们知道这阵清香来自哪儿?是从粽子外面的这片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

2、幼儿品尝。

T:你们吃过粽子吗?你吃过哪些粽子?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粽子,我们来吃吃看,跟你吃过的一样吗?

3、幼儿讲述粽子的馅及它的味道。

小结:原来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

篇四:2018 学校端午节包粽子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饺子飘香,品味端午

二、活动原则:快乐为主,比赛为辅

三、活动背景:

日子,不经意间,悄悄,溜过指间、步履、床铺、甚至于抬头、低头那一瞬间……转眼,我们相聚已有一年时光。作别大一,新的学期即将向我们走来,暑假即将开始。为使我们这个大家庭度过一个既快乐又有意义的端午节。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促使我们开展这次活动,那就是一起陪我们度过军训生活的教官们即将离开我们离开警院走向工作岗位,我们作为他们带出来的兵有责任为他们在警院的最后日子里留下美好的回忆。包饺子,吃团圆饭便成了我们的不二选择。

四、活动目的:

1.“吃饺子”是我们的传统习俗。举办“端午节,包饺子”活动,通过包饺子比赛及一系列活动,让同学感觉到节日的温暖,缓解思乡之情,并借此活动弘扬我国的传统饮食文化——包饺子。

2.借此机会,促进同学间的沟通交流,增进同学们的友谊,增强二区队的凝聚力,培养同学们的动手能力。

3.在与教官离别之际,一顿团圆饭使得我区队同学与教官之间的情谊变得更浓。

4.临近期末,借此为大家放松心情,缓解压力,让大家用松的

心态,来对待即将到来的考试。

五、活动时间地点人物:

1.时间:20XX 年 6 月 23 日(周六)下午:15:30~21:30

2.地点:东院食堂

参加人员:二区队全体人员

六、活动流程

前期准备工作:由团支书组织协调工作小组,与餐厅方面商定活动前的相关事宜。

组建宣传小组:由各班班长组成,负责写五份邀请函全区队同学签上名字再由各班班长交给五位教官。

组建编辑小组:由在学生会担任编辑部的同学在活动期间采集信息、照片等相关事宜。

组建采购小组:由副区队长带人组建,负责完成活动所需物品的采购工作,生活委员负责费用地支出。

包饺子工具:擀面杖、砧板、刀、筷子、勺、手套等由餐厅提供!

七、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与细节

1、布置会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和不打扰到别人。

2、如果食堂工作人员和我们一起过节要热情以待不要搞的气氛尴尬。

3、如果在活动过程中出现什么突发情况要将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4、在购买材料中要以最少的金钱尽可能购买多的材料,要注意经济生活。

八、经费预算(共 1250 元)

1、布置会场用品:150 元

2、饺馅、面粉与饮料:700 元(饺馅面粉 500 元,饮料 200元)

3、一次性碗筷:150 元

4、零食:200 元

11.端午节学校综合实践课活动方案 篇十一

一、盘点资源

学校在特色建设中总会形成较多可利用的课程资源,通过整理资源能让我们清楚哪些资源能为我们所用,做到“心中有数”,还能根据学校特色项目常用场所建立相应的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进行集中高效的综合实践活动。

这里所说的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主题资源

也就是在已有的特色活动开展过程中,对学生来说未知可知的、知而不深的、急待想知的因素都可以进行关注。如学校在开展了手球知识竞赛后,很多知识都是现成印发给各班的,而且对各班下达每位学生了解的任务目标。综合实践课程可以整理这一活动的后期资源,在学校开展活动的基础上,向学生们抛出问题:你对小手球了解了什么?你还想了解什么?开发出如“小手球的前世今生”的主题那就轻而易举了。

2.人力资源

学校特色成功形成并能得到各方认可,那么在学校内部必定形成了一支素质全面的合作团队。我校的手球教育特色建设过程中就有学校专门的手球负责领导、专业手球教练、全力支持的班主任教师、音乐组教师、家长委员会的通力合作。特别是通过几年的努力,手球已逐步走进了家长的心中,许多家长变着法儿联系学校要求让孩子参加校队,有些家长甚至自己也对手球着了迷。家长资源是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深入开展的重要教育资源之一,他们是一个社会群体,是一本“百科全书”,如果活动能取得他们的全力支持,那将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宁波新华书店小手球的售卖情况调查》就需要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而且家长在活动的过程中提供保证安全、负责交通等帮助,可见合理巧妙地运用家长资源能推动实践的深入开展。我们依托手球特色盘点资源的时候,可以把这些对手球十分支持的人力因素收入囊中,以期他们“爱屋及乌”。

3.基地资源

有效建立与使用基地能够更好地推进综合实践课程向前发展。学校特色项目在开展活动时一般具有相应专业的空间或场所,我们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同样可以利用这些基地。我校手球队有一个专门的训练场地和物品陈列室,自然,这也可以成为同学们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可以开展“手球场探秘”“我们学校的手球队”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二、开发主题

主题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灵魂,帮助学生提炼主题就是帮助学生确定研究的方向。依托学校特色开发的主题要以手球教育为特色,整合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基本领域。因为活动内容来源于学生的学校生活,学生较容易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小课题,而且有信心、有责任心地去探索与解决问题。当然,因为良好的特色建设基础,这样的主题内涵也较丰厚,具有可持续性,学习资源也相对充足些,开展起来较容易。要在充分了解调研学校特色与了解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开发出系列主题。我校的手球教育开展的时间较长,笔者认为至少可以从中开发出以下几类主题:(1)项目设计与制作类。如“组织一场手球比赛”“手球吉祥物设计制作”……(2)体验类。如“我当一天手球节的义工”“我是学校手球队一员”……(3)探究类。如“小手球魅力大调查”“观察一次手球比赛”……(4)实践类。如“上街义卖小手球”“我当学校特色介绍小导游”……(5)实验类。如“如何射门才比较容易进球”……这些主题都是在学校特色建设活动中整理出来的,是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学生有兴趣去做,做了以后就有成就感,有体验,有收获而且有反馈。

三、分层落实

开发出丰富的主题后要根据年级学生特点分层落实活动主题,从扶到放,由易到难。我校拟定了如下相关课程内容以供师生参考,以三至四年级为例:

手球系列综合实践活动目标:掌握一些必要的、比较简单的手球常识,在活动中得到初步的体验,获得一些直接经验;了解和学习一些基本的活动方法,如观察得出问题、访问、问卷调查、实地考察、搜集简单资料;初步了解一些活动的过程性方法:如主题形成、活动方案制订、总结交流、成果展示等;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形成经典

各年级段根据开发的各类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后,要善于总结与反思,并且不断完善阶段内开展较成功的案例,形成经典,能为教师开发主题与开展活动提供可依靠的拐棍。我校的小手球教育特色文化建设中,每学年的第一学期都会在全校范围内举行一次手球节,这是学校传统活动文体节的一部分,是全校学生的节日,每次都能保留较经典的活动,不断推出新的活动。自从综合实践活动依托小手球教育开发之后,我们尝试把手球节的筹划权力下放给六年级段的全体师生去完成,把主动性交还给学生后,策划出来的活动更受学生的喜爱,而且学生也在活动中获得了莫大的满足感——他们不再只是个简单的参与者,而是活动的策划与组织者,这种满足感带给学生更大的自信。六年级第一学期的“设计一个校手球节”就成了综合实践与学校特色“联姻”的经典活动。

12.端午节学校综合实践课活动方案 篇十二

农村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更要立足与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感受、学习和提高实践能力。

如何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让这门新课程展现出独有的魅力呢?我认为应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 紧扣现实生活,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方式, 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开展以学生为主体, 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新性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实践活动, 让它充满生命活力。

一、实践活动为主线, 发挥课程效应

为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在教学中应以实践、活动为主线, 以多种形式来促进与保证课程实施。首先要选好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要选取能让学生“心动”的主题, 这个主题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越好, 范围越小越好, 让学生在活动没有开始之前便“蠢蠢欲动”, 这样才会使课堂活动之外的真正探究因这份心动而更加丰富多彩。

本学期我组织学生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餐桌上的学问”主题活动, 研究离我们最近的餐桌。学生非常感兴趣, 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在主题确立课中我通过播放美味的食品的图片和视频, 来吸引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围绕美食来讨论、发言, 从而引出餐桌上蕴含着大学问的主题。那么对于这个主题我们要具体怎么开展活动呢?怎么完成这一活动主题呢?有的学生说要了解我国的饮食文化和外国的有什么异同;有的想到了有的食物一起吃可能会中毒, 所以要了解食物的营养和搭配;有的说现在大家都不知道在餐桌上有哪些禁忌和礼仪, 要了解和学习一下;有的要了解饮食与健康的关系;还有的要了解一些家乡的美食, 并且要自己亲自动手学做美食呢!

二、以学生生活实际为依托, 丰盈实践活动内容

如何来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呢?新课标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 让学生通过实践, 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 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要充分利用家乡的资源, 就有利于实现课程的教学时空向自然环境, 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拓展, 真正做到了让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在“餐桌上的学问”主题活动中, 我带领学生去有家乡特色的小饭店参观, 了解了家乡的美食。孩子们兴致勃勃, 有很多疑问要让厨师回答:比如家乡人为什么爱吃荞面?荞面有什么营养?什么食物不能一起吃……有的问题把厨师也给问住了。这时, 我引导孩子们:“小小的餐桌上有那么多学问需要我们去研究、了解, 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孩子们的积极性又一次被调动起来了。接着我又带孩子们上网去了解, 还要求孩子们去查一查相关的书报、杂志等等。孩子们高高兴兴地去学习, 了解到了很多知识。并且还要把食物的营养搭配和搭配的禁忌制成小册子分发给其他同学们, 他们说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孩子们多有责任感哪!这样,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们欣喜地走出校园, 不仅领略了家乡的青山绿水的美丽, 了解了地方的历史文化, 还体验到生活的真谛, 增强了社会责任感。综合实践活动赋予学生以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赋予教育以生命的活力。

三、学生在课余体验社会角色

与国外的学生相比, 中国的学生所缺乏的并不是知识技能、解题技巧, 而是良好的心理态度、自信心、自尊心、责任心、自主性、创造性。随着时代的发展, 这恰恰正是最为重要的。因此, 作为教育者, 必须引领学生获得轻松参加实践的体验和经验, 使他们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教会学生关爱大自然, 关心生存环境;发展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完善自己;培养学生发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 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养成学生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

1.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引领学生参与社会, 体验他人。

人们常说, 现在的孩子心理素质太差, 经不起挫折和失败。温室里的幼苗注定长不成参天大树。作为教师, 我更是深知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只能让孩子们在生活中一次次去体能成功、体验失败、体验磨炼、体验吃苦, 才能激发他们奋斗拼搏的精神, 锤炼他们的意志。其实相对于校园里单一的学习活动, 他们也渴望真正走到社会中去, 在大千世界里找到一个岗位, 扮演一个角色, 获得一份更为真实的感受, 面对着孩子的热情, 我们怎能不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呢?

在这次“餐桌上的学问”主题活动中, 我动员孩子们和家长学习做一道菜、做一顿饭。孩子们非常认真地学习、实践, 并且还自创了一道起名叫“味赛香瓜”的凉拌菜:就是将等量的苹果和黄瓜擦成丝, 然后用白糖拌匀。这样一年四季就都能吃到“香瓜”了。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都体验到了父母的辛劳, 知道了要关心父母。家长都说这次活动使孩子们变得懂事了、长大了、知道心疼父母了……

在活动中, 我还动员孩子们向家中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去了解餐桌上的礼仪和禁忌。孩子们知道了自己从前做的有很多不对的地方, 比如饭好了着急第一个上桌、把自己爱吃的菜挪到自己面前、吃饭时招呼父母给自己添饭倒水……孩子们也明确了今后应该怎样做。他们将自己了解到的餐桌礼仪和禁忌导演成了一段小品, 从正反两个方面告诉大家应该怎样做。并且他们还把餐桌上的礼仪编成了小儿歌, 在全校推广, 告诉同学们怎样做一个懂事的、文明的就餐者。

2. 在角色体验中实现学生知识的运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常言道:学以致用。面对老师的谆谆教导、家长的苦口婆心, 很多学生是在被动地接受新知识, 不难发现, 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的学生对学习的本身已经不感兴趣。要让学生主动地学, 首先要让他们深刻体会知识的重要性。角色体验为学生提供了运用知识、展示才能的机会。

充裕的时间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翅膀, 广袤的空间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舞台。从这次主题实践活动中, 已经看到了它的无穷魅力: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多元感受, 在实践中获得新知, 也在实践中形成了意识, 锻炼了能力。学生的个性在实践中得到张扬, 学生在整体素质在实践中获得提高……迎着初升的太阳, 怀着收获的渴望, 我的心中充满了期待。

摘要:实践能力需要学生通过自主地运用多样的活动方式和方法而获得。本文就农村学习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方法进行了探索。

13.学校公开课活动方案 篇十三

一、公开课的目的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实施教育教学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开展公开课活动是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一项重要举措。此次活动将以公开课为载体,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引导广大教师深入探讨课堂教学规律,钻研教材教法,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组织分工

组织部门:教务处

参讲人员:各学院任课教师及辅导员

评委:教育教学部门全体成员

资料收集员:孟萍

三、活动安排

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学习阶段):

1、时间:4月15日下午3、4节课

2、地点:三楼会议室(二)

3、主要内容:示范课讲解、点评活动。

4、具体过程:

(1)各学院抽选1名教师(春节前入职)主讲,讲课时间为20—25分钟。

(2)抽取2名听课老师及2名一级部门负责人作为评委进行点评。

(3)刘助理/尤校进行总结性评价。

任务:各学院组织评选,选报1名示范课主讲老师(春节前入职)及所讲科目、课题;各主讲老师提前1天将所讲课题的大纲、方案、课件提交教务处。

第二阶段(练习阶段):

1、时间:第2教学周期

2、地点:各授课教室

3、主要内容:听课、评课活动。

4、具体过程:

(1)教务处随机抽取主讲老师;

(2)各部门负责人作为评委进行听课、点评。

(3)教务处收集听课资料存档。

第三阶段(评比阶段):

1、时间:第3教学周期

2、地点:三楼会议室(二)

3、主要内容:公开课展示、评比活动。

4、具体过程:

(1)各学院春节后入职任课教师必须参加,春节前入职教师自愿报名。

(2)教务处安排比赛场次,授课时间为20—25分钟。

(3)抽取2名听课老师及2名一级部门负责人作为评委进行点评。

(4)刘助理/尤校进行总结性评价。

任务:各主讲老师提前1天将所讲课题的大纲、方案、课件提交教务处。

注意:“入职”是指进入授课岗位。

四、活动要求

1、各相关教师、辅导员要切实重视本次活动,深入开展组内讨论和准备工作,认真选择、按时上报公开课课题。

2、要求全体教育教学部门全体成员按时参加。

3、授课结束后,一方面要做好记录,另一方面要将评课结果形成书面材料,要求人人能发言,严禁走形式走过程,确保活动取得预期效果。

五、具体活动安排

14.科普综合实践课实施方案 篇十四

科普课程实施方案

一、课程名称:科普

二、讲课对象:五年级至八年级学生

三、授课教师:刘冬梅

四、指导思想:社会实践课程以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为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宗旨,教学面向学生、面向社会、面向生活,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关心社会发展,关注社会问题,逐步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五、课程目标

社会实践主要通过实践劳动等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生产劳动教育,培养组织纪律性、集体观念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保持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课程内容:

1、了解科普的释义。

2、学习科普的起始和发展过程。

3、掌握简单的自然现象和科学知识。

六、课程安排

社会实践活动分四个学年进行,每学年至少安排一个周.通过实际操作演练。培养学生独立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活动形式

社会实践一般以5-10个人组成的社会实践活动小组的形式进行,也可以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专题活动。小组的构成由学生自愿组成,选出一名小组长,指导教师帮助工作;班集体活动,要有班主任带队、教师跟班指导。小组自主活动,要制定活动计划、方案,学校统一安排的活动,班级要遵循学校制定的方案要求。

八、活动程序

1、活动前教育。学校在活动前要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安全、法制、礼仪等教育。教育学生增强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防患于未然。教育学生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展现当代中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2.活动实施。学生必须按计划进行活动,接受实践地负责人领导,班主任、指导教师要随时关注指导活动的正常开展。小组长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发挥团结协作精神,规范工作,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并做好活动记录。

九、课程评价

15.端午节学校综合实践课活动方案 篇十五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的必然结果。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提升内涵, 加快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职业学校的中心工作, 作为文化课教学改革中的英语教学提出了以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 以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为主线架构课程体系, 以学生生活、职业生活、社会生活为“主题内容”安排教学内容, 创设鲜活的教学情境, 落实“做中学”的人本教育思想的课程建设思路。

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毕业后直接步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 其英语应用能力是今后学习工作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在职业学校开设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可以有力的弥补当前英语教学的不足, 英语综合实践活动为中职学生提供了运用英语、提高英语水平的平台, 也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在应用中不断提升, 课堂教学质量得以优化, 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锻炼学生的思维。

二、中职英语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1. 确定目标。

确定目标是中职英语综合实践活动的首要步骤。目标应围绕英语课程总目标、中职英语阶段目标以及中职英语综合性学习目标而加以确定。也就是说中职英语综合实践活动体系设计的目标确定有这样几个层次:英语课程总目标→中职英语阶段目标→中职英语综合性学习目标→各个具体目标。

2. 选择主题。

主题的确定对于活动的开展有重要意义。中职英语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具有新颖性、全面性、整体性等特点。活动主题确定的方法可以是 (1) 参照英语教材单元的主题, 与单元主题一致; (2) 基于学生生活实际、兴趣经验、知识基础来确定主题; (3) 根据英语教学需要恰当渗透专业知识, 对接学生日后的岗位需要; (4) 让学生自己发起提出活动主题, 同时教师进行相应提示与指导。主题一旦确定, 就制约着活动的总体构思和素材的选取以及相关活动任务的选择。

3. 组织分工。

在分组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不同性格、不同学习层次, 甚至是不同生活背景、爱好、性别、能力, 人数也最好要控制在4~6人为宜。合理的分工有助于学习活动有效进行。一个小组里, 必须要有一个组长, 负责组织和控制活动过程, 保证合作学习有序的进行。如果是讨论活动, 还要有记录人, 详细的记下学习的进程和讨论内容, 便于老师了解每个同学的发言和各个小组学习的效果。

4. 自主探索。

主要是学生收集与主题相关的材料、筛选和整理资料、探讨和研究材料。根据实际需要, 学生可以在课内、课外进行, 同时安排一定的课内时间进行集中讨论交流。

5. 活动展示。

活动成果的展示, 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与同伴的合作下, 有了一定的学习成果, 把各自的成果如调查报告、书法作品、手抄报等拿出来交流。活动展示根据情况和条件采用多样化的展示形式, 可以是静态的成果, 如做一个展板来展示自己的作品, 或者把自己的作品贴到墙上, 还可以做成PPT课件, 让全班同学都能观赏到, 也可以是动态的成果, 如表演、朗诵、英文短剧等。展示这些成果, 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启发、互相激励, 教师也可以从中发现学生的优缺点, 尤其是后进学生的平常不易发现的闪光点。

6. 总结评价。

展示之后, 师生要对展示出来的作品和整个活动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在评价内容上, 既有对选题的评价, 也有对准备材料的评价, 还有对学生工作热情、学习成果的评价, 更有对学生合作精神的评价。评价的内容不局限于活动的结果, 还要关注过程。在评价形式上, 可以分为自评、互评、师评。首先是自评, 学生可以从创作者的角度说说成果的优点和不足, 还可以回顾一下通过这次活动, 自己有哪些收获, 在哪些方面得到了锻炼, 能力上有了哪些提高, 哪些地方有了明显进步, 在活动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同时, 他的同学可以从合作者或旁观者的角度, 对他的作品和活动过程进行评价。最后, 教师基于以上两类评价, 通过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观察、参与、指导, 对学生再进行更加全面的评价。

三、开设中职英语综合实践活动的注意事项

1. 突出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和和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英语综合实践课强调的是实践和应用, 不能简单地布置一些相对开放的作业, 要重视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突出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帮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言基本功, 注重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全面发展的同时, 突出听说能力的培养及应用能力的提高。我们可以把学生的读、背、写变为自由式对话, 根据教学内容运用实物、图片、简笔画、教具等巧设生活情境, 让学生自由对话, 或利用角色扮演, 模拟生活进行语言实践等, 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夯实英语基础, 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2. 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面向工作岗位需求。

英语课堂上的听说训练过于简单且带有局限性, 无法让学生养成日常生活中用英语进行会话的习惯, 因而我们就需要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 尽量创设一些贴近生活、贴近专业、贴近岗位的情景来训练学生, 鼓励他们用英语交际, 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

3. 要基于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兴趣。

开设英语综合实践活动一定要结合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 循序渐进,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激励、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意识到学英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并且要以学生自愿的方式, 让学生自主、合作、创新学习, 利用各种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英语, 从而使他们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四、结束语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标下基础教育必修的课程之一, 这个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开放式的学习和培养合作探究等能力。作为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师应该从中借鉴成功的做法, 结合中职英语学科的实际情况, 把英语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有机地整合起来, 把英语综合实践活动变成中职英语教学的一个补充和延伸,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英语, 在学英语中实践, 切实提高中职英语教学水平, 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摘要:中职英语课程改革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 现代社会对中职英语教育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英语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英语教学离不开综合实践活动。本文从目前中职英语教育教学现状与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入手, 对新形势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进行了探讨和思考。

关键词: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综合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陈振华.高中英语新课程理念与实施[M].海口:海南出版社, 2004.

[2]陈时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3]张华.课程与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16.端午节学校综合实践课活动方案 篇十六

一、依托红十字生命健康安全体验教室,开展“我的安康我做主”综合实践活动

2016年初,青岛市政府将“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应急体验教育培训中小学生8万人”列入本年度的十件大事之一。市北区教育局为区内所有中小学配备了应急柜,而我校也在今年年初,建成了山东省首家红十字生命健康安全体验教室。

这间体验教室最大的特色是“寓教于乐”和“注重实践”。在这间教室里,学生可以借助“多媒体互动”“场景搭建”等高科技手段,亲身体验各种救护及逃生的项目,在游戏中掌握更多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每一个体验区域的设置为学生开展安全教育方面的实践活动搭建起了更广阔的平台。依托这间教室,我们首先在五年级开展了“我的安康我做主”综合实践活动。启用教室开展活动以来,我们明显感觉,相比从前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有以下几点不同。

1.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学生可以分组体验教室内的各个功能区,比如模拟拨打急救电话、模拟灭火、火灾逃生演练、练习创伤包扎技术、观看避险自救动画片等。大家井然有序,交流前置性实践作业,轮流体验上周提前选择好的体验项目,交流体验之后的感受,互相补充完善学习内容。一个小时后,大家又会一起商定选择好下节课的体验区域,带着新的学习任务走出安全体验教室,查资料、采访、调查,完成前置性实践任务,为下节课的体验做好知识铺垫。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综合实践活动强调的是学生的参与,重视的是学生的体验、感受,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应急安全教育课堂的互动体验式教学模式,充实原有的安全知识,使学习变得有趣,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自然也就被激发起来了。

2.丰富成果展示及评价方式

当综合实践活动进入总结交流阶段,首先需要有活动成果展示,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活动中的收获,这也是学生体会成功的重要过程。一方面,学生可以得到别人的肯定,体会到自我价值实现的快乐;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借鉴的机会,让学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启用安全体验教室开展“我的安康我做主”活动以来,学生的成果展示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增加了竞赛类展示,如模拟灭火选项赛及用时赛、逃生结绳比赛、穿救生衣比赛;增加了表演类展示,如三角巾包扎表演、心肺复苏实操表演、报警电话情境表演;增加了互动展示,如邀请其他组员参与自己研究小组的知识点问答等。此外,评价方式也变得不再单一,在形式多样的展示和交流中,学生不仅学到了更多的东西,还感受了成功的快乐,激发了进一步学习和探究的兴趣。这间安全体验教室集教学、体验、互动为一体,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

二、依托校园水滴文化,推动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近年来,学校从本地实际出发,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打造了一套以“水滴文化”为办学核心的校园文化体系。在“水滴文化”的浸润下,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也走出了自己的特色。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以充满灵动与活力的水滴来砥砺学生,勉励每个学生在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的同时,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实现认知和实践的完美融合。

2.包容悦纳,水滴石穿

我们的校训“包容悦纳”,对学生而言,就是要在学习和生活中包容他人,悦纳他人,心怀和乐,友爱同行。同时,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始终坚持培养学生水滴文化中所包含的融合、坚韧、活力等优秀品质。这些品质的培养,为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为活动小组成员间良好的沟通与合作、相互间的信任是有效开展活动的必备条件。

3.七彩水滴,阅水成川

在中年级开展了“走进水世界”和“生命之源”的活动,在高年级开展了“关注家乡水资源”“水污染调查”的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我市的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引导学生调查、搜集、整理我们家乡水的有关知识,调查和记录家庭用水情况等等,切身感受“水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提高节水意识,并且能够主动探究保护家乡水资源的方法和途径,人人争当节水小卫士。

4.点滴成习,知行并济

综合实践活动超越了传统的单一学科学习的框架,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学生在活动中,要综合运用在学科课程学习中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

依托校园水滴文化积淀,我校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其他学科有机整合。例如:与校本课程水孕生命、水蕴雅趣、水润心田、水韵悠悠相结合,让学生了解水的特性和水利、水资源、水保护等知识;搜集、背诵、积累文人笔下的水,品味水的韵味;涉猎关于水的音乐名曲、美术名画等,欣赏艺术形态的水,培养审美情趣;组织学生调查研究一些与水的品德与精神有关的励志故事。这不仅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学习与水有关的知识,彰显学校的“水滴文化”特色,更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更为广阔的平台。

17.小学美术综合实践课活动 篇十七

抚松县第五小学

李文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识:了解提袋在生活中的应用与功能,学习提袋的结构及设计制作方法。技能:设计制作一个漂亮实用的手提袋。

2、过程与方法

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折叠、粘贴、裁剪、掏挖等方法表现自己的设计构思,体验制作提袋的乐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在愉快的实践过程中感受设计提袋的趣味性,在提高立体制作能力的同时关注生活中的设计,观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运用折叠、粘贴、裁剪、掏挖等方法制作提袋。

教学难点:提袋开口的造型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检查课前布置的任务。

你能说一说你搜集的提袋的来历和用途吗? 出示教具:礼品袋和商品袋。引出课题:提袋的设计。

二、研究分析

教师:生活中什么形状的提袋最常见?

为什么长方形的提袋在生活中应用得最广泛。

三、结构特点面的制作

教师:长方形的提袋是由几个面组成的?

除了底面,其余的四个面在大小上有什么规律?

教师:考考大家,你能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变成一个圆筒,然后将圆筒把提袋面的规律折出来吗?

请成功的同学介绍一下自己的折法。教师与同学合作,归纳利用圆筒折提袋方法:将圆筒两次对折,折出提袋四个面。课件出示制作提袋面的步骤图。

四、研究底面制作方法

小组同学拆开提袋底面,一起研究提袋底的制作方法。学生代表汇报提袋底的制作方法。教师演示并小结提袋底的制作过程。教师演示把提袋折扁。

五、分析提手感受材质

请大家看看书上的同学给自己的作品设计了一个什么样的提手?给他们分分类。教师根据学生分类归纳并示范:

1、提手可以直接粘在提袋上。

2、可以用打孔的方法固定。

3、还可以利用提袋面直接做提手。

六、提袋装饰开阔思路

教师:提袋做好了,怎样让它更美观? 播放课件,请学生欣赏各式各样的提袋。

教师:提袋成了文化传递和交流的载体。哪个提袋的设计对你有启示? 出示教具并演示装饰方法。

七、艺术实践

要求;发挥你的创意,设计一个实用,美观的提袋。

八、展示提袋

进行评价

1、介绍自己的提袋的特点和用途。

2、评价其他提袋设计的亮点。

九、艺术拓展

18.端午节学校特色活动方案 篇十八

结合《--文明20条》宣传推行,进一步树立节日新风,把端午节办成爱国节、文化节、文明节。

二、活动内容

各校以“爱祖国、爱家乡”为实践主题,通过自办手抄小报,吟诵端午民俗诗歌、屈原诗辞、传统经典诗篇以及讲述历史名人、英雄模范、道德楷模和身边好人故事等方式,吸引青少年学生广泛参与,引导他们了解端午文化,感悟爱国精神。

三、活动形式

1.诵读经典、故事会。

2.黑板报、手抄报比赛。

3.书法作品展。

4.志愿服务。

(任选其中一两种)

四、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活动有质有量。

2.创新活动形式、吸引师生参与,让端午活动深入人心。

19.端午节学校综合实践课活动方案 篇十九

【关键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语文实践;活动课

【中图分类号】G71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2-0235-01

1 明确培养目标

职业教育是向社会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造就和输送初级和中级技术人才的基础阵地,在其技能层面上的技术人才的文化素养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培养学生语文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有机渗透职业教育元素,就要加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为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服务,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

2 更新教育观念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内容对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传统的教学观念已不适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因为教学过程是学生自主构建和教师价值引领的统一过程,新理念要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既要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要稳固教师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点拨、主帮的作用。所以,教师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中,必须更新观念,做一名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组织者,当学生思路狭窄时需要拓宽,遇到疑难时需要打开思路,迷途之中需要引上正路,走投无路时需要铺路架桥。

2.1 由教书匠变为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强调语文教学的实践性、社会性,力图改变多年形成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脱离社会、脱离现实、脱离生活的封闭教学模式,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课文”并列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将二者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视为不可切割的两大块。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遇到的最大的障碍不是经济、信息、交通、资源等客观性条件制约,而是主观能动性因素的制约!这种制约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思想观念的滞后,二是因地制宜地处理课程改革中各种条件性问题的信心和决心准备不足。对长期以来依纲据本进行教学的老师来说,的确带来严峻的挑战。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课程标准,没有现成教材的约束。这也给教师提供了发挥个人潜能,创设最佳教学环境的空间。因此,当务之急是以研究者的眼光和态度加深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能力和水平;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研究,在实践中反思,在实践中总结。只有自己具有探索研究的精神、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才能引领学生不断开拓探索的领地。

2.2 由传授者变为指导者,说教者变为引导者、组织者。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以课程教学目标为核心,以学生直接经验以及自身生活、社会生活和相关职业活动为基础,以学生自主学习、直接体验和探究学习为基本方式,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培养语文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的语文情境活动。”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当中,学生的生活世界就是学生课程活动的研究主体。由此看来,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什么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学生在这活动的经历和体验中,他们是否学会了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学会了协同合作互相交流的技巧,是否懂得了要去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关注人类的未来,是否提升了他们的情感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支配下教师单项灌输、单极表演,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引导学生自我调适、自我选择地学习、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和指导学生探究学习上。从正意义上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3 革新教学模式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内容丰富多彩,题材广泛新颖,从学习到生活,从课堂到社会,具有独特的实践性和灵活性。我们在教学中为提高学习兴趣,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和模式,要设置职业工作的场景、意境、语文能力的训练等情境化的动态教学模式体系。要实行情境和开放教学法,首先是预习阶段的调控,指导学生搜集资料、整理、提炼、概括,包括学生制作演示文稿、教具、道具等。二是课堂上的展示,自评、互评及质疑、讨论、争辩、评价。三是教师穿插、点拨、引发、互动。四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设计的相关活动的表演。五是课下的动手、动脑的小组合作活动。以“小组”为组织中心,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活动。自主参与是让学生个性得到积极发展的基础。真正的活动课应该是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所有学生都是活动的积极参加者,而以“小组”为组织中心的活动课正符合参与度大,沟通面广的特点,因此,以“小组”为组织中心,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以小组学习为基本组织形式,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3.1 合理地组建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应该是异质互补的,把学生按优、良、中、差,以2:5:2:1的比例进行合理编排,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讨论、交流,这样既可使每个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又能保证发言的质量。

3.2 小组形式必须明显。要给每个小组编号或小组成员商量起有趣的名字,小组内成员同样要有编号或名字。

3.3 加强小组长的培训。小组长必须是教师的得力助手,培训的内容包括如何组织同学讨论、汇报、质疑、表演等。

3.4 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小组团队精神,小组成员必须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民主平等,努力提高发言的质量,养成认真听别人发言的习惯。小组里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请求其他小组的帮助,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扩大信息量,拓宽合作的内涵。

3.5 “动手操作”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在学习过程中要启发学生进行知识迁移,通过看书、推测、操作、查资料等方法解决问题。

3.6 教师在讨论过程中要协调组织、巡视、辅导,了解学生存在的困难特异思维,以便及时调整教学。

3.7 即时总结: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注意总结经验,课后评价和阶段评价相结合,分享收获。

上一篇:优秀主题团日活动汇报下一篇:幼儿园大班手工活动:鸡妈妈和小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