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院校图书馆在师德养成教育中的作用

2024-07-17

高师院校图书馆在师德养成教育中的作用(精选11篇)

1.高师院校图书馆在师德养成教育中的作用 篇一

邓小平同志在《邓小平论教育》中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也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可见,当今社会的教师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是多么重要。一个国家的兴衰,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教师是培养国家栋梁、培养社会建设者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什么最重要呢?我觉得师德最重要。我认为,做为一名人民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甘为人梯,他才有可能为祖国培养出优秀的建设者。良好的师德对教育的效果起着重要作用。

为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精神,进一步推动以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为核心的教师队伍建设,倡导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激励全体教师热爱高等教育事业,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下面我从两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师德师风,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及其表现出来的思想和工作作风,包括对政治的关心和了解、对职业的热爱和投入、对同事的团结和合作、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对学术的严谨和进取、以及对自己的要求和自律等各个方面的综合状况。重师德、讲师风是学校强校之本,更是学校的精魂所在。

二、师德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语文学科是一门思想性较强的学科,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哪个国家的教育,学生所学习的母语主要是在语文课堂中学,所受到的思想教育、美的熏陶,主要途径也是语文课堂。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和语文教师的重要性。一个语文教师的师德,决定着语文教育的思想教

育政治方向,决定着教师在教书育人中所起作用的大小。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务必具备较高的思想观念、高尚的人格魅力和丰富的职业情感。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 必须对教学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必须热爱每位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才能一心一意地教好学生。具备了爱心和责任心,才能专心致志地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把自己融入到课文中,与作者产生共鸣。才能使语文教学情趣盎然,充满朝气,才能感染学生,使学生彻身体会课文的精髓,情不自禁地被课文所吸引,所感染,所熏陶。学生体会到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才能进一步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和技能。

三、师德在培养学生品质中的作用

“教育德为先,教书先育人”良好的师德是学生品德形成的重要因素。作为教师,应为人师表,甘当学生的表率。“身教重于言教”,教师无论在哪一方面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在生活中给学生树立美好的形象,使学生甘拜下风,不知不觉地以老师为榜样。教师自身的榜样作为一种具体形象,具有强烈的暗示和感染力量,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是言教和身教的结合,恰到好处的语言引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做人。而身教重于言教,再优美华丽的说教,也比不上教师自身的榜样力量。教师要用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去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要用自己热情积极的工作态度去培养学生努力认真的精神,要用自己坚强的道德意志去培养学生顽强坚毅的性格。教师的德才如何,直接影响学生的品学。教师只有守纪、正派、廉洁、文明,才能起到“其身正,不令而行”的作用,而如果教师不注意形象,吃喝玩赌,损坏了自己形象,那无论你在课堂讲得多精彩,学生也无动于衷。

师德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是极大的,教师加强师德修养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是教育发展进步的需要。让我们一起努力,加强师德建设,当好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大使,当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2.高师院校图书馆在师德养成教育中的作用 篇二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就必须在基础教育师资培养过程中普遍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 构建起高师院校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培养出具有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教育学》是高师院校的公共必修课程, 选择该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 能够影响到更大范围内的师范生, 促使各学科专业的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积累经验、掌握方法、培养能力, 为将来任教奠定基础。

一、研究性学习概念界定

一般人们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理解“研究性学习”这一概念。广义上,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狭义上,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课程形态, 是为充分展开“研究性学习方式”所提供的有计划的、相对独立的学习机会。

本研究中, 笔者将高师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从广义上来理解: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从学科领域和社会及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 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去建构知识、应用知识并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二、地方高师院校教育学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程序

(一) 研究性学习前期准备

学生们由于长期处于接受式学习的思维定式中, 所以在首次接触研究性学习时, 很可能会表现出困惑、茫然和无所适从。因此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之前, 教师需要通过讲座等形式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作必要的知识铺垫。

(二) 实施过程和方法

第一阶段: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进行职责分工。

课题研究组人数一般以4~8人为宜, 便于合作与集中。组员在小组中根据自身爱好和特长负责不同的研究任务, 此外还要有不同的职责分工, 例如, 负责记录研究进展和活动情况的“记录员”、负责小组与教师以及其他小组进行联络的“联络员”等等。

第二阶段: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

教师指导学生要注意选择研究课题的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 这是学生选择既有价值又适合自己的课题的必要条件。

第三阶段: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方案制订的是否合理决定了课题研究效率的高低。研究方案应包括课题的名称、研究的方法与途径、实施步骤与进度、成果的表达形式、课题组成员的分工。在制订课题研究方案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根据课题内容的不同选择最适合的研究方法。

第四阶段:进行开题报告。

指导教师组成评审小组, 所有课题小组参加。第一步由小组汇报:课题的由来、课题的意义、课题研究的可行性、研究的方法、计划进度及人员安排;第二步由评审小组和全班学生对其开题报告提出质疑, 小组成员针对问题进行答辩;第三步是评审小组评议, 综合各方意见, 决定能否开题;第四步是向各组提供修改意见, 组织学生丰富和完善其研究方案。

第五阶段:小组实施课题研究。

在本阶段, 学生按照课题研究方案开展研究, 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调整方案, 使课题得以完成。在研究过程中, 学生进行分工合作,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开展调查、走访专家和有经验的实际工作者等方法收集相关方面的教育信息。之后对信息进行处理--判断信息的真伪, 识别信息的价值;将资料整理、归纳, 使其条理化、逻辑化;最后综合整理信息进行判断, 得出相应的结论。

第六阶段:成果交流, 结题报告。

学生将本组的研究成果撰写成课题研究报告发表在网上, 指导老师进行初步评审, 同时, 各组可以在对别组的研究成果进行质疑和评论中进行充分交流。

在成果交流之后, 召开结题报告会。由每组汇报人员在限定的时间内简要汇报开题后课题的具体实施过程、小组成员如何分工、取得哪些研究成果以及在研究中的体验与收获。

(三) 总结评价

研究性学习评价在研究性学习中非常重要, 它直接关系到研究性学习能否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关系到研究性学习意图能否实现。对高师院校学生实施教育学研究性学习进行评价应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内容多视角化、评价全程性、评价激励性原则, 在研究性学习的前、中、后期进行开题评价、中期评价和结题评价。

摘要:为解决基础教育领域严重缺乏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的问题, 本文以河北民族师范学校为例结合地方高师院校及学生的特点, 对在高师院校教育学课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了理论的探索和初步的实践。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地方高师院校,教育学课程

参考文献

[1]周光礼, 朱家德.重建教学:我国“研究性学习”三十年述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9, (2) :39-49.

[2]金建生.研究性学习理论及实施模式探索[D].陕西师范大学, 2002.

[3]吴文刚.公共教育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模式[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 (S1) .

3.高师院校本科教学教育改革论文 篇三

一、当前高师院校本科教学方式面临的困境

1.知识传递单向性影响学习兴趣

当前,高师院校本科教学方式在信息传递和知识生成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单向性,缺乏互动性,不利于大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第一,课堂讲授的单向性。目前,本科课堂教学方式主要采用讲授式,该教学方式由于发挥了语言讲授的直接性、可控性、系统性、高效性等优点,历来被认为是课堂授课中不可或缺的基本方式。但是不可否认,讲授式教学具有语言传递单向性的不足,因此往往被理解成“注入式”“灌输式”,进而引起了人们对其越来越多的思考。对于习惯了中学期间师生互动学习、快乐学习的本科生来说,讲授式教学不利于提高他们课堂教学的参与性,影响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第二,实验指导的单向性。高校的实验课程在教学设置上占有一定的比例和分量。这类课程的特点是时间紧、任务重,其教学方式基本上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这种方式主要是由教师介绍实验原理、器材、步骤、注意事项和验证的原理等,学生则按图索骥地完成操作,实验方法和实验知识的传授亦是单向的。这种被动机械式的操作对大学生来说意义不大,与中学时期的各类兴趣实验相比,大学生对这类实验方式的兴趣显然不大。

2.时空局限性影响有效学习

现代基础教育关注有效教学,即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注重培养中学生从大量信息中获取知识的能力。而当前的高师院校本科教学方式在时间和空间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缺乏课堂内外的有机结合,影响师范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理论课程教学过分依赖课堂讲解。本科课程理论内容比较系统、深奥,教师通常将有限的时间消耗在系统讲解中,希望给予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这种教学方式由于缺乏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讨论,学生也缺乏课前自主查阅和收集学习资料的意识,导致学生获取的信息量和知识量不丰富,学习效率不高。其次,辅导课教学注重集中讲解,缺乏课外交流。对于一些抽象性和逻辑性比较强的专业课来说,教师采取了适当增加辅导课教学的方式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以物理学专业为例,通常须在普通物理学、理论物理学系列专业课程中开设辅导课程,用于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目前,常规的辅导方式仍采取集中讲解式。由于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并且缺乏其他课外交流方式的补充,这种辅导方式常常难以达到全面解惑的目的,影响辅导效果。

3.技能培养单一化束缚创新能力的培养

当代基础教育越来越重视对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参与创新活动,这对本科师范生的技能训练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本科生技能培养方式仍缺乏多样化,束缚了师范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其一,实验技能培养方式单一化。理工类专业比较注重实验教学,并开设了专门的实验系列课程。以物理学师范专业为例,本科生开设的实验课程有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中学物理实验研究以及与电子电工课程有关的实验等。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来说,实验教学能够更好地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但是,当前高校实验教学中验证性实验还比较普遍,学生缺乏自主设计和自主创新的机会;探究性实验、课外设计、创新开发等实验活动方式较少,束缚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其二,教学技能训练指导方式单一化。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教学技能要求的提高,师范生技能训练的指导方式也应该多样化。目前,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训练途径仍以观摩教学、模拟教学和实习教学为主。在这些技能模拟训练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方式主要是点评、分析和纠正。在这种指导方式下,学生对基础教育的观察了解不深入,缺少调研与反思,对基础教育改革的理解不够深刻,对教学理念缺乏实际感知,因此难以提高教学创新能力。

二、高师院校本科教学方式转变的思路

1.运用参与式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转变教学方式的思路之一是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与学生互动以及学生与学生互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对话教学

师生对话是促进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进行思考、分析和表达的直接方式。对话教学近几年在基础教育领域是一个比较热门的研究课题,在高校,该教学方式只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开始尝试。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在因材施教理念指导下运用谈话技巧和心理探查技术,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和沟通,创造和谐的课堂环境。对话教学体现了教师对大学生成长的尊重和关注,能够避免单向讲授式教学容易导致的教师对学生思维和心理的无视现象的发生;同时,学会对话和沟通本身就是师范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教学技能,况且当前的师范教育专业课程尚缺乏该技能的专项训练。对话教学应把握两种双向的互动方式:一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包括一对一和一对多两种形式。教师通过对话了解学生的学习经历、知识基础、思维方法等,便于进行因材施教。二是学生提问教师回答,包括一对一和多对一两种形式。学生通过对话获得解决疑惑的思路与技巧。总之,对话式教学既有助于学生以主动参与的方式获取知识和方法,又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教学相长。对话教学的重要形式是展开师生讨论,即教师在课堂中引领全体学生讨论某个课题。在高校课堂中运用这种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基础,是与本科生自学能力提高相适应的。讨论式教学是由教师组织教学材料转变为学生自主生成教学材料的教学。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由听众转变为主讲者,能够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打破教学常规。这些转变一方面能够避免讲授式教学可能导致的互动性差、学生依赖性强的问题,促进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促使学生学会收集与组织材料、汇报讨论过程和结果。对师范专业学生来说,这种方式有助于训练其开发基础教育课程资源、授课表达和教学研究的能力。就物理学专业来说,教师可就诸如物理思想、物理方法、物理科技与人类文明等思辨性的课题与学生展开讨论。这种方式打破了教师作为知识“垄断者”的中心地位,利用学生已掌握的多样化学习方式,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善学生学习状况的目的。

(2)MOOCs式交流

网络信息化学习已经席卷教育界,并将继续深入地影响教育方式的变革,微视频、可汗学院等教学资源将在基础教育中产生重要影响。作为师范生,他们必须掌握通过网络获取学习资源的技能。近两年,在高等教育中,不断涌现出国际化网络远程教育案例,美国的Coursera、Udacity、edX等公司大规模开发的在线课程——慕课(MOOCs)便是典型代表。这些远程网络课程具有在线学习、线上提问、论坛交流等优势。在专业课程的学习指导与辅导过程中,为了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地参与学习、增强互动性,采用MOOCs式交流将成为必然趋势。辅导教师可以借鉴远程教育经验,改变交流方式,尝试运用网络在线方式进行交流辅导,将线上交流与线下答疑相结合。采用MOOCs交流方式,必须充分发挥两个资源优势。其一是微视频优势,教师将辅导的重要内容录制成简短的视频,每个视频只集中解决一个难点问题,方便学生选择观看。学生选择跟自己疑难问题密切相关的视频进行观看和学习,这样学习的针对性和主动性就增强了。其二是交流平台优势,教师将大量微视频发布到平台上,供学生随时下载保存与播放,并在平台上在线讨论和补充讲解微视频内容以外的问题。学生通过交流平台获得大量教师解答的信息,学习效率相应得到提高。

2.运用反思式指导方式深化学生对教育的理解

教师指导师范专业本科生在教育见习观摩、技能训练、教学实习、实践调研等方面进行反思,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符合“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认知规律。这种指导方式有助于师范生将所学的教育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并在实践中深化对基础教育的理解,达到热爱教育、提高和创新教育技能的目的。

(1)实践反思

随着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师范专业加大了见习实践课程的开设规模,学生通常要完成若干个学分的见习任务。见习教学方式一般以观摩中小学课堂教学为主。为了提高观摩效果,教师应促使学生思考基础教育理论如何与中学教学实际相结合,思考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层次问题,并指导学生撰写观摩反思报告。教师根据观摩课中的某些细节,比如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学生的反应、教学的有效性等提出思考问题,要求见习生围绕这些问题思考分析,撰写反思报告,发表个人见解并反复讨论交流。通过反思式指导,师范生反思所学的基础教育理论问题,寻找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突破口,增强参与基础教育改革的信心。在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方面,采用反思式指导,教师不需要直接指出学生在试讲中存在的问题,更不必直接告诉他们解决的途径。教师根据学生试讲的某些细节提出反思问题,如教学行为引起的.效果、教学设计意图与课程目标要求的一致性、演示实验效果不明显的原因、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把握以及处理依据等,要求学生自己思考并在试讲教案里填写相应的教学反思。这种指导方式有利于促进师范生反思教学技能与基础教育改革要求之间的差距,从而达到提高和创新教学技能的效果。实习教学将师范生带到了真实的课堂情境,在这种情境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及其解决是对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极大挑战。教师对实习的常规指导方式主要是根据师范生的实习教学表现进行指点。但是,直接指出实习生在教学中的不足,会挫伤其积极性,直接给出解决建议,也极易导致其对解决问题的依赖性。改变指导方式,运用反思式指导,就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启发实习生去思考改进,则会提高他们的教学信心。依据基础教育改革理念,教师让实习生进行教学反思的内容应包括教学环节设计、了解学情、师生互动方式、探究教学、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创新点等问题。通过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的思考,实习生达到对教学过程的自我反省和自我建构,创造性地提高实施新课程教学的执行力。

(2)调研反思

在师范生教育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不应只停留于指导实习生的备课与上课层面,否则学生实习几周以后热情就会逐渐消退,除了继续按部就班地训练教学技能之外,他们难以找到进一步提升的突破口。教师将常规指导方式改变为调研反思,会给实习带来新鲜内容,注入深层次的思考,有助于实习生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调研反思即教师指导实习生利用实习期间与中学生广泛接触的机会,就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反思教育中的现实问题与解决思路。教师应对实习生如何观察教育现象、选定调研问题、确定调研方法、分析调研材料和数据、归纳调研结果、思考解决措施等方面进行指导。这种指导方式具有三个比较显著的优势。一是,有针对性地提升师范生的教学能力。通过调研反思,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训练,提升了实习生的教学能力。二是,实习生能够获得第一手教育实践资料,丰富其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感知。基础教育改革遇到很多实际问题,这些问题往往超出了师范生在理论课堂中的学习范围和深度。调研反思则能够使实习生进一步理解基础教育改革的必要性、艰巨性和创新性。三是,生成师范生教育研究能力。基础教育改革要求未来教师应该成为研究型教师,具备教育研究能力,而教育实习期间经过教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反思,这种研究能力才会逐步生成。

3.运用活动式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虽然在大学生中开展的科技创新活动项目较多,但是有些活动项目不是以专业学习为目的的,与专业教学联系不密切。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师范生更乐于将专业学习与科学活动相结合。以科学活动的形式开展专业教学,组织师范生参与创新活动,减少课堂讲授与灌输,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想象力与创造力,是提高其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

(1)探究活动

探究教学是近几年在中学课堂上比较热门的教学方式,在大学实验课程教学中也应充分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实验方案、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反思与评估、交流与合作等过程。这种探究活动,就是要学生经历科学发现的基本过程,体验科学发现的实质和魅力,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例如,“扭摆法测定刚体的转动惯量”在大学物理实验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实验,常规教学主要是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教材完成不同形状刚体转动惯量的测量以及验证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按照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只是被动地完成操作、测量和处理数据、验证已经学习过的物理量和物理规律而已。将该实验教学方式转变为探究实验教学,首先提出问题“影响刚体转动惯量的因素有哪些?”接着列举学生对刚体的形状、转动轴的位置的猜想;再由学生参考相关资料进行实验设计、测量数据、分析论证;最后计算出各种形状刚体的转动惯量并总结出平行轴定理。这种探究实验活动有助于提高师范生对实验的参与性,增强其对科学研究过程的体验性,提升其实验创新能力。

(2)设计活动

提高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是大学实验教学的重要任务,而实验设计能力无疑是实验创新能力的核心要素。提高实验设计能力的重要方式是采用设计型实验活动,活动步骤包括提前布置实验选题、学生个人或小组查阅文献、设计并提交实验方案、现场实验操作、完成实验报告等。此类设计活动不受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式比较灵活,是学生在中学阶段和大学阶段都比较喜欢的实验方式。设计型实验活动能充分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其从事科学实验的设计能力,使其在选择实验方法、实验仪器、测量方法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通过此类活动,一方面,学生学会根据实验条件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例如,对于“测量重力加速度”的设计课题,学生可以选择单摆法、复摆法、自由落体法和气垫导轨法等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优点和缺点,学生应学会综合比较与分析选择。另一方面,学生参与实验设计活动能够训练其对实验仪器各项性能、误差影响、精度要求和性价比等方面的分析能力,还能够提高其对选择直接测量与间接测量、动态测量与静态测量、绝对测量与相对测量、补偿测量与转换测量等方法的判断能力。

(3)科技创新活动

4.试论高师院校中的钢琴教学 篇四

试论高师院校中的钢琴教学

众所周知,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是一套本着以音乐教育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而制定的教学大纲,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音乐院校的学生相比,在专业上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尤其是钢琴专业.考入高师音乐教育钢琴专业学习的学生,在专业上除及其个别外,大都不是具备很高的弹奏水平,所弹曲目只为应考.因此对这些学生的钢琴教学需要有一套相应的课程设置.

作 者:田景华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师范学院音乐系,贵州遵义,563002刊 名:科技资讯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23)分类号:G64关键词:高师院校 钢琴教学

5.高师院校图书馆在师德养成教育中的作用 篇五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物理学习现状的调查

调查对象:学前教育专业的新生,共66人。调查问题:①学前教育专业用不用学习物理?学习物理与所学的专业有没有关系?②你愿意学习物理学这门学科吗?为什么?③在课堂教学中,你希望老师怎么教?

二、调查结果

1.兴趣不同。调查表明,对物理学习有兴趣的学生占63.6%。个别学生甚至认为学习物理就是为了实现现代化。但绝大多数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处于“乐趣”阶段。他们认为“把物理学好了,就可以搞发明创造”“学习了物理,既能增长能力,又能使头脑灵活”等。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物理课堂演示实验、动手操作能激起我的兴趣”“物理本来就是一门很有趣的科目”。还有一些学生是因为“老师讲课幽默、生动、有趣,而深深地被吸引”。对于对物理学习有兴趣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一定要精心保护他们的学习欲望,使他们对物理学习的需要不断得到满足,从而产生新的学习兴趣,不断推动物理学习活动的深入发展。有28.9%的学生不喜欢学习物理,是因为“物理不好学”。有的同学则认为“理科基础知识太差,分析不出题意”“老师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太高”。通过问卷可以看出,影响他们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的障碍很多。因此,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想方设法激起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针对学生爱听有趣的故事的心理特点,在导入新课时适当引用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趣闻等,可以开发他们的思维,使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之中;在讲课时,教师注意给学生演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小实验,讲述一些奇特的.物理现象,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生动活泼;教师的语言要优美、形象生动。

2.动机差异。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而产生学习动机的基础是学习目标和学习的需要。调查表明,有63.6%的学生认识到物理学习与所学专业有关。对他们,既要进行生动的、深刻的学习目的教育,还要培养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强烈的责任感。在教学中,要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物理教学内容选择原则,尽量挖掘与专业课的联系点,调整和充实教学内容,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出发,结合学生的感受讲述问题,多讲授物理基础知识,并在讲授物理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各种各样教学方法、手段,来训练和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28.8%的学生,对学习物理的需要处于“朦胧状态”。他们的想法是:“既然学校开设了这门课程,我们就必须要学习”“知识学得越多越好”。学生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他们才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所以,要利用他们的这种自我意识朦胧发展的特点,发动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各方面相互配合,来促进学生们主体意识的不断强化,使他们明确今日努力学习物理知识就是为了明日工作的需要。有7.6%的学生认为学习物理与所学专业无关。对于这样的学生,应该通过与他们谈心,让他们逐渐意识到: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成就的实现离不开科学知识,学习物理知识对将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三、结语

要改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物理学习的现状,首要任务就是把物理课程的教学目的、要求同培养幼儿教师的总体目标相结合。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讲授知识的深度要低一些,广度要宽一些。同时,要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善于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其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在未来从事幼儿园的科学启蒙和科学养育工作中做到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6.高师院校图书馆在师德养成教育中的作用 篇六

论文关键词:高师院校 教师教育 课程满意度 课堂教学设计

论文摘要:课程建设是高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基石。作为沈阳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必修课程的《课堂教学设计》,其课程教学效果如何,主要通过学生的满意度来进行分析,旨在提高教师教育课程的实效性。

学生课程满意度是指高等院校学生作为享受高等教育服务的顾客,将自己接受到的课程服务与自己预期期望相比较,衡量课程服务是否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在此过程中所产生的因满足而高兴或是因未满足而失望的一种感受。学生对课程服务的满意程度通过对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设施、教学时数和教师教学等因素的满意程度来考查。作为沈阳师范大学校级重点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负责人,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精心设计了课程问卷,对学生的课程满意度进行了调查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课程的实效性,以期为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从教技能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课程满意度的调查现状

本次调查对象是教育学专业三年级的学生,男生有8人,占全体学生数的24%,女生有26人,占76%。共发放问卷34份,全部回收且全部有效。

本次调查所使用的问卷是自编问卷,主要涉及课程设置、教师教学、教学媒介等三个方面,测量的维度根据利克特量表制订,分为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五个维度。

(一)课程设置的满意度情况

课程设置满意度包括课程总体满意度、课程内容、学时学分等课程设置情况的满意程度。

对课程总体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有24名学生很满意,占学生总数的70%,而余下的30%的学生认为满意,可见学生对课程总体的满意度很高。

课程内容、学时学分安排、课程目标设计、开课时间安排和考核方式这五个指标的满意度与总体满意度相比略有差异。其中考核方式的满意度较高,58%的学生认为很满意;课程内容的满意度与课程总体满意度一致,而有6名学生认为学时学分的安排一般,4名学生认为开课时间安排一般;只有13名学生对学时学分安排很满意,开课时间安排则只有11名学生认为很满意。在学生提出对课程改进或加强的建议中,有13名学生认为课时相对较少、有些紧张,知识内容无法扩展,应适当增加。

可见,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时学分安排和开课时间安排是需要进一步完善之处。

(二)教师教学的满意度情况

对教师满意程度的调查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教师个人素质满意度的调查,包括教师的总体满意度,教师专业知识、教学技能、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手段的满意度。

调查结果显示,30名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满意度评价是很满意,占总数的88%,31名学生对教师教学态度很满意,占91%,教师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手段很满意的学生人数略少,但也达到了76%。从学生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或希望中,学生都对任课教师的素质表示赞赏,并希望得到老师更多的指导,可见教师的个人素质获得了学生的广泛认可。

第二部分是对课堂教学的调查,内容包括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效果、理论实践学时分配的满意度。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在这三个指标中,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很满意的学生数达到了70%,对课堂教学效果很满意的学生为50%。对于理论和实践学时的分配,大多数学生认为应该增加实践内容的学时,让更多的学生可以得到锻炼,并且希望能够到实际的工作岗位中锻炼,真正体验到教学的氛围,增强实践的效果。

(三)课程传播媒介的满意度情况

本课程传播的媒介主要是网络课程平台和教学课件。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这两种媒介的满意度情况是:学生对教学课件的满意度高于网络平台,可能是因为已经很熟悉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而对于接受新生的事物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也有学生反映网络平台不是很稳定,影响了使用。

总之,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满意度很高,从调查的三个方面总体来看,教师教学的满意度最高,且大大高于课程设置的满意度,课程设置中的开课时间安排是满意度最低的指标,其次是学时学分安排的满意度低。

二、提高课程满意度的反思与前瞻

(一)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是一门专业必修课,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并能够结合理论,具体设计课堂某一环节,最终达到课堂教学综合能力的提高。

本门课程的讲授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指导者,学生的实践操作是获得知识最有效的方式,在实践操作中获得感性认识,获得真实的体验,因此本门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正确有效的,也得到学生的认可,这种安排使实践与理论教学相结合,能够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

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是课程学时有限,不能安排过多的实践课,不能让每名学生都有实践教学的机会。这个问题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普遍存在的问题,根本的问题并不在于增加课时,而在于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的改变,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效果,提从而使每名学生都能获得实践的机会。另外,课程的学习不应仅限于在课堂教学时间进行,应充分扩展学习时间,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增加有效的学习时间。 其次,网络教学平台没有充分利用,一个原因是学生没有适应这种先进的.教学方式,二是网络教学资源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前瞻

本门课程将继续本着“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并不断完善“双结合”的教学模式。

“教学做”合一的理念要求教师继续钻研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方法来改进教学方法,而学生则要根据教师的教学方法来学习,从而使教和学相互促进,达到教学的目的和效果;让学生在做中学,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同时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寻求理论的帮助,从而使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并促进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双结合”的教学模式包括三个方面:

1.课堂训练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本门课程重视学生职业实践能力的提高,师范院校的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是教师,作为教师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同时要具有教学的组织和管理能力,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经验的获得,教学课堂设计这门课程的开设正是为学生提高课堂教学实践能力,给学生提供获得课堂教学经验的途径。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习积极性,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增加学生实践练习的机会和效率,使学生在实践练习中获得直接的教学经验。另外要组织学生到中小学,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教学经验并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使课堂与社会实践充分结合。

2.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本门课程的主要授课形式是教师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今后将不断探索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的形式。与课堂教学相比,学生自学更能够发挥主动性,更具有针对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学的能力,当学生自主的投入到学习中时,学习效率更高、效果更深刻。学生自学可采取个人自学和小组互助自学的形式,首先学生通过个人自学获得基础的理论知识,然后将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小组成员进行互助讨论,从而排除学习障碍。学生自学不仅适用于理论的学习,也适用于实践训练。课堂时间有限,不能使每名学生走上讲台展示的机会,而小组互助自学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小组成员可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实践训练,并可以进行互相点评,从而增强实践的效果,有效地促进学习和发展。

3.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方式相结合。本门课程采用课堂讲授和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多媒体教学采用两种教学媒介,传统的教学课件和网络教学平台。比较传统的教学课件被每名学生所熟悉,课件的利用也比较充分,而网络教学平台作为现代的教学方式,是新生事物,其强大的功能并没有被学生熟知,并没有被充分利用,所以本门课程在今后要将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方式结合起来,尤其重视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

7.高师院校图书馆在师德养成教育中的作用 篇七

王须伟 临沭街道井店小学

摘要: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在幼儿园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及意义。本文从师德的含义入手,提出师德建设在幼儿园发展中的作用,并辅之提出幼儿园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措施。试图通过本文提醒教师们必须时刻以师德为标准来衡量自己, 加强道德修养, 使自己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关键词:师德 推动 幼儿 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对教师的师德水平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担负着人类基础教育任务的幼儿教师,他们的道德德素养是影响每一个孩子一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其行为更应该具有示范性、先进性。因此,当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一、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唐代韩愈,还专门著有《师说》一文,指出教师三大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这些论述都体现了对教师职业道德作用的重视。因此,幼儿园必须旗帜鲜明的重视师德教育,把师德教育纳入幼儿园重要工作议程。

教师的行为规范是教师个人道德情操的反映,是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的高标准、幼教改革的新要求以及新型教师的自身要求都对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规范性的目标,教师不仅要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幼儿,勤于学习新知识,了解新信息,还要成为意识新、能力强,有高度责任感的幼儿教师。幼儿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修养、文化修养、身心修养,成为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作风正派、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楷模。幼儿教师还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化水平,保证每个幼儿受到公平教育的权利,促进每个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

二、幼儿师德建设对幼儿园发展的意义

1、师德建设是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的需要。

发展教育事业,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而师德建设又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为推动幼儿园师德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使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塑造幼儿园在社会的良好形象,形成教师良好的师德风貌,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不仅表现在高学历和高职称,也表现在高尚的道德素养。近年来,虽然也很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正逐步趋向合理。但随着形势的变化,受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潮的影响,少数教师的职业道德出现了下滑趋势。如:职业理想和信念动摇,职业情感淡漠,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发展”和“工作利益的关系”,“精力投入”与“利益回报”的关系,“教书”与“育人”的关系,出现了所谓“人生理想趋向实际、价值标准注重实用、行为选择偏重实惠”的倾向。有的对教学缺乏热情,对学生不负责任,有的重科研,轻教学;也有的只顾业务,不问政治。尽管这些情况只是在少数教师中存在,但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为此,我们必须杜绝这些不良的现象,只有如此才能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如何,直接影响到幼儿的素质乃至整个民族的素质。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以良好的师德熏陶和感染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推动整个校园文化建设,做到以德修身,以德育人,建立高起点、高定位的学校道德目标体系,提高整体道德水平。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需要。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的处世准则,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直接关系到所培养人才质量的高低。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师风修养,才能为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提供示范,促进幼儿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孩子是祖国未来和希望,是幼儿园得以生存的最根本因素。要想让孩子们热爱幼儿园,喜欢上幼儿园,幼儿教师必须要有一颗纯真的爱心和崇高的情怀。试想,假如幼儿园的每一个教师,都能把爱心传递给孩子,把孩子当作亲人、朋友,那么,他们就能认真地组织好一日活动,让孩子们真正体验到幼儿园生活的幸福和快乐。当有几天没来幼儿园就会强烈地想念幼儿园、想念老师、想念小朋友。而不是一提到上幼儿园就惧怕,赖在床上不肯起来,到幼儿园门口就哭等等不良现象。所以,我们始终提倡教职员工应把孩子的需求时刻记在心上。

有人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品质;播种品质,收获人生。幼儿对教师有一种无意识的模仿,在幼儿心目中,教师是无所不知的,是他们心目中的榜样,教师的一举一动,就成为他们争相模仿的对象。高尚而富于魅力的教师人格是学生模仿学习的生动榜样,性格懦弱的孩子能从教师身上学会勇敢坚韧;脾气急躁的孩子能从教师身上学会忍耐自制;自由散漫的学生能从教师身上学会执著敬业;孤僻封闭的学生能从教师身上学会乐观开朗„„

3、师德的建设是创建一流幼儿园的基础工程

幼儿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基地,也是精神文明的阵地。教师是以德治园的主力军,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是人才成长的引路人。因此,加强师德建设,是幼儿园的迫切需要。

一个学校的优劣,取决于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是一所学校教育工作的生命力,要使学校工作位于社会不败之地,得到社会的认可,教师的自身素质的提高,职业道德的规范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只有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处处以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自己的好教师队伍,才会带动学校的发展,才能使学校存在下去;才会有合格的、优秀的人才辈出。学校信誉的提高,才能取信于民、取信于社会。

三.幼儿教师师德的现状及措施

近年来,我们身边有许多老师多年来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赢得了广大幼儿、家长、老师们的信赖与尊重。但是在看到主流的同时,我们也要对我校师德师风建设中不尽人意的状况和现象给予高度的重视,概括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有的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法落后,学习意识、法制观念淡漠,有的一味崇尚师道尊严,强调遵守纪律和集体统一,缺失人文性。二还有的教师缺乏爱心,敬业育人意识淡薄。个别教师把从事教育仅仅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厌倦和鄙视本职工作,工作敷衍了事。挖苦、训斥孩子,体罚孩子的行为仍时有发生。三是部分教师在工作作风和言谈举止,表率作用欠缺,自身素质有待提高。这些问题和现象的存在,如得不到及时解决,将会损坏教师的群体形象和学校声誉,也极不利于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必须以有力措施革除不良言行和弊端,才能造就一代有所作为的教职工队伍。

幼儿园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品质培养,都应该从可塑性极强的幼儿开始。加强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让孩子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取有益 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她是为孩子成功的一生奠定坚实基础的摇篮。所有这些活动的完成,都需要有着完整人格和高尚职业道德的幼儿教师。

8.中学图书工作与学生养成教育论文 篇八

论文摘要:中学生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中学图书工作在学生的养成教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深远。要按照优化图书藏书体系、做好图书宣传工作、加强图书利用教育、构建人性化的管理规范、发挥教师示范作用的思路.切实加强中学图书工作建设,为发挥中学图书工作对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作用创造条件。

论文关键词:中学;图书工作;养成教育

教育的目的,在于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以帮助每个人获得自我实现。中学阶段是学生成长成人的关键时期,基本的价值观念均在此阶段形成。大力加强养成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是广大社会民众的愿望。是为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中学图书工作是重要的思想文化教育阵地,是学校养成教育的重要途径,它通过多种信息服务,塑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提供高尚的文化营养,给予学生文化熏陶,在学生成长成人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中学图书工作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作用,是隐性的、非理性的、潜移默化的,但影响深远。这种教育.引导学生在学校图书工作的教育性环境中,直接体验和潜移默化地获取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和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图书工作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作用,与学校传统的正式课程中系统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和其他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互相依存,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与后者相比,图书工作对学生产生的这种潜移默化的陶冶作用,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和成人成才的影响。具有更特殊、更持久的意义。

1图书工作对学生的主要养成作用

优秀图书对学生的启迪作用。图书馆收藏的大量优秀读物.思想健康,格调高雅,意境开阔,是一种特殊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可以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受到崇高精神和高尚品德的熏陶,获得真善美的体验,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启迪学生立志成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健康的心灵与完美的人格。

读书活动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作用。持之以恒的读书习惯,视阅读为一种嗜好,徜徉在人文关怀的海洋中,“以书卷气,净化铜臭味”,其实质就是以一种绝佳的精神配方去滋润美好的心灵的过程,其结果是人的内在美不断增加,社会也将充满祥和之气。人人爱读书的学校,就是一个书香社会的缩影。

科普读物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孕育作用。科学普及读物、科学家传记和科学发展史等方面的书籍,激发着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无穷的想象力,激发着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促进了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对于弥补应试教育的缺陷,提高公众和民族整体科学素养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辅导读物对学生知识的拓展作用。辅导读物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和良师益友,能够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巩固并加深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是学生加大知识深度,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知识视野的有效形式。

课外图书对学生生活的丰富作用。课余之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阅读一些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较强的优秀书刊,内容涉及生活服务、文学艺术、卫生保健等方方面面,既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有利于他们志趣的充分发展。

阅读活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作用。科技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人们勤于学习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需要从小养成潜心钻研、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学生广泛涉猎的阅读活动,既能培养主动学习精神.又能激发探索问题的兴趣,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特别是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能够引导学生掌握网络环境下检索、获取、利用信息的能力,为走上社会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优秀图书工作者对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图书工作者作为教育工作者,其良好的言谈举止、衣着仪表、个性特征、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教育观念、行为习惯,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坚强的意志品质,对正处于身心发育发展特殊时期、易染性和可塑性很强的中学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榜样示范作用.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 健全的图书管理制度对学生的约束作用。图书工作的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以及阅读活动中的一些非正式的规定,以其约定俗成的导向功能,在学生的制度意识形成过程中发挥积极有效的影响,对学生良好的自觉行为的养成产生着巨大作用。

2中学图书工作发挥养成教育作用的主要途径

优化图书藏书体系。养成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中学图书工作发挥养成教育作用的首要前提.是建设一个适应养成教育需要的藏书体系.要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选购图书,不仅要广泛收藏各种教材、教学参考资料和习题集,更要注重选购有益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有关政治思想、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等各种书刊资料。要勇于对藏书进行全面剔旧。图书采购上作要广泛征求广大学生的意见。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图书文献的需求。

做好图书宣传工作。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让广大学生了解藏书情况。要充分利用宣传橱窗、黑板报等阵地.做好优秀书刊的宣传和推介工作。要通过开辟读书心得园地.选编学生的优秀书评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图书工作。要利用好重大节假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举办如《创业者的风采》、《党旗飘扬》、《祖国在我心中》等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读书活动,不断增强学校图书工作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加强图书利用教育。通过举办图书馆知识讲座、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图书工作规章制度、图书藏书体系、图书分类和检索基本知识等,加深他们对图书工作的认识。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阅读辅导,传授阅读方法和技,指导学生充分利用书刊资料。通过这些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好学上进的精神,培养学生终身读书的良好习惯和能力注重管理规范的人性化。学校在建立健全图书工作管理规范的过程中,在依靠理性权威实行管理,以科学的制度规范为基本约束机制的同时,要充分认识其管理的核心是人的实际.积极构建以人性为主题的价值观,主动摒弃只讲科学和理性而忽视人性的缺陷,尊敬学生人格,支持学生读书,让学生在理解和遵守图书工作管理规范的同时,更能体会到图书管理工作的人性化,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制度意识,实现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

9.对普通高师院校公选课改革的思考 篇九

对普通高师院校公选课改革的思考

公选课是普通高师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和途径.针对目前公选课存在的问题,应提高认识,建立竞争机制,完善质量监控体系,优化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作 者:兰希秀 仰丙灿 作者单位: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教务处,安徽,淮北,235000刊 名: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AIBEI COAL INDUSTRY TEACHERS COLLEGE(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年,卷(期):200930(5)分类号:G652关键词:普通高师院校 公选课 问题 思考

10.高师院校图书馆在师德养成教育中的作用 篇十

略论现代图书馆在构建和谐信息社会中的作用

从消除信息鸿沟、缓解社会矛盾,维护信息公平、保障公民权利,消除信息歧视、维护弱势群体,提高用户综合素质、培养用户的生存发展能力以及加大宣传交流力度、培养读者用户的.信息技能和信息意识等方面,分析论述了现代图书馆在构建和谐信息社会中的作用,并对如何消除信息鸿沟、促进信息公平提出了措施和看法.

作 者:张卫宁 ZHANG Wei-ning  作者单位:河南财经学院图书馆,河南,郑州,450002 刊 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英文刊名: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 ECONOMY 年,卷(期):2009 19(5) 分类号:G250 关键词:现代图书馆   信息鸿沟   弱势群体   和谐信息社会  

11.高师院校图书馆在师德养成教育中的作用 篇十一

[摘要]:以文化教育为切入点,认识人文素质教育内涵及其意义,分析图书馆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从文化环境、文化服务、文化活动三个方面论述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人文素质作用与教育途经。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大学生;人文素质;作用;途径

引言认识人文素质教育内涵及其意义

什么人文素质?对人文素质涵义说法很多,我们一般认为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是一门人类认识自己的学问。起始于人性的自觉,注重人的心灵自悟、灵魂陶冶,着眼于情感的潜移默化。概括地说人文素质应包括具有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大众化教育、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大教育观念的确立,人们已开始认识到在专业教学中,尤其是理科大学生中渗透具有时代特点并符合国情的人文教育,必将有助于大学生人格的完善,通过人文教育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关心国家前途命运,增强社会责任感,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尊重他人、与人和睦相处。正确理解人和环境的关系,关心和热爱自然,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自然的物种,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为大学生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情感支持,培养出具有较高人文素质和健康高尚人格的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一、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党中央和国务院在6月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而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是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大学生的成才是多重因素构成的,人文素质又是大学生整体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

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教育途经是多方面的,然而高校图书馆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机构与职能的一个重要部分。图书馆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能过图书馆自身功能与释放来实现。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服务,引导学生有选择地吸取人类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从而激发大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人文观和理想观念,丰富大学生的情趣、陶冶人文精神,使大学生们在思想选择,伦理道德和精神追求上得到新的发展和超越自我。

高校图书馆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教学资源基地,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1]。如果说课堂教学是一种知识的传授过程,那么图书馆的环境文化、阅读活动、信息传递等更多的是一种思想影响和熏陶过程。它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影响更是细致入微,是高校其他部门和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目标。

基金资助: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范划课题:医疗器械市场营销课程内容的构建与实践(编号B107)相关研究成果。作者简介,王能河(1957-)、男,大学,副研究员,大学本科。主要从事高等教育教学本人多年来的思索,对高校图书馆人文素质教育的功能上的认识,以文化教育为切入点进行了初浅的探究,以飨众多馆人。

二、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要遵循分类指导原则

高校图书馆在人文素质教育体系要与高校办学定位、人文教育目标相适应,不同类别、类型或有学科差异的专业,应该分类:一是分研究型院校、一般本科院校、高职院校,二是分为综合院校、理工性质院校、文科性质院校,同时还要考虑图书馆现有的教育资源。按类别构建有不同的人文教育标准、任务和方法。即使高校图书馆有很多同质性,也应有所侧重,寻找异质性,实现差异化教育。我认为高校图书馆在人文素质教育中体系应结合图书馆的自身的特征来构建,遵循分类指导,建立分类指导视野下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目标、任务和考评方法,这也是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创新。

研究型高校图书馆在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作用,不能千篇 一律,要分类指导,根据高校自身类别,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新建高校等类别来选择图书馆的教育功能与释放分类通道。对于研究型大学来说,“要想培养出高精尖的合格人才,不仅要有高水平的科研能力,还应有扎实的文化修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要想培养能以国家的进步为己任的人才,更应该重视对所培养对象的品德教育。因此,在研究型大学中对大学生、研究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则显得尤为重要”[2]。

对高职生来说,进行人文素质教育要有量度,这主要是因为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与其他本科院校相比,有着自己的定位和特色.强调以实践能力为中心的实用性人才培养,除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人共性外,也应有应用型人才人文素质要求的个性,这是必然的,当然,一般本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要求应定位于研究型高校与高职院校图书馆之间,而不可忽视的是各高校内部学生分文、理、工科教育。当然,分科教育对于研究型高校图书馆显得重要,而对高职院校分科教育就不那么逊色了。

三、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与途经

1、高校图书馆利用高雅文化环境来陶冶大学生读者心灵

高校图书馆是治学、研究的.场所,营造独有的安宁、静谧、神圣、亲和、高雅的文化环境,浓郁的读书气氛,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还可使大学生在参与中受到人生观、人文观的教育及美的熏陶。营造外部文化环境,。它应与图书馆周围的道路标志、花草树木、雕塑物以及一些励志性标牌等一起组成一个清洁整齐、美观大方、优美和谐的共同体,体现鲜明的、时代的、个性化特色,使大学生读者自然而然地融入到这个文明场所,营造图书馆的内部文化环境,构建符合美学规律的实用空间与视觉领域。让艺术形式充分体现出空间的优美和高雅。正象王小影描述的那样,营造文化环境,通过展览、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所具有的人文内涵,烘托出图书馆的人文氛围,使到馆的读者感到心灵的震撼和美的享受[3]。

让文化环境遏制那些不文明的阅读行为、平静那浮躁的心情,充实那空虚的灵魂,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其人文素质。

2、高校图书馆利用心智文化服务来感染大学生

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不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更重要的是用心智文化服务读者,润育大学生文化素养。做好这项服务,首先要树立先进的服务理念,营造完善服务机制,选择优良方法、先进服务方式、艺术手段。对读者细心、留心、热心、爱心,克己待人,使读者认可、认同,感激于心,在服务中能运用心智技能,用艺术手处理手服务问题,升华服务质量文化,并能给读者以智的收获,让读者心心知我心,我把关心献给读者,把信心留给自已。

从而赢得读者的尊重和口碑相传,树立起心的的形象和心的品牌。在这特种心的环境下,蕴涵了一种心文化功能,潜默着众多的大学生读者,陶冶情操、美化心灵,完成了理想和人格的塑造,达到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目的。

馆藏和诸如多媒体阅览室、视听室等现代化服务系统,为读者提供快捷、逼真、生动形象的文献信息服务。

3、高校图书馆开展寓教于乐性文化活动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

高校图书馆拥有的大量书籍、报刊、数据库等文献资料,开展馆藏文化教育,举办讲座、报告会、书刊展会、读者沙龙、作品欣赏、征文竞赛、人文知识比赛、社会热点展、定期或不定期举办节日庆贺活动专题展、引导学生读好书、激励学生写书评等系列文化教育活动,调动大学生读书、爱书热情,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他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活跃思维,陶冶情操,对于提高大学生写作能力,综合素质、引导其“读好书、做新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成立大学生读书协会,通过大学生读书会活动,了解学生阅览热门、热点书刊信息。引导有的放矢开展书刊采购采编,提高购书质量。让大学在活动中成为主人,培育主人翁精神

开展书刊文化导读活动,图书馆是高校内部人文素质教育基地,做好书刊文化导读,有目的、针对性辅导,对高品质书刊、馆藏文化资料的重要部分适时编成纲目,张帖墙壁或索引印发给学生。引导大学生慢游知识的海洋。

总之,人文素质教育是做人与成才教育的全新模式,是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可以说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要素,而高校图书馆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基地之一,具有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作用和优势[4]。充分发挥图书馆育人功能与优势,配合学校搞好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高校图书馆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实现大学文化传承创新职能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刘建秋.发挥高校图书馆优势,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11):145.

[2]殷敬华,王红。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如何进行人文素质教育[J]情报资料工作2004,3:73

[3]王小影.从于丹现象看图书馆如何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服务[J].新世纪图书馆,2007,(4):36-38.

上一篇:交接班本记录管理制度下一篇:湖南省教师资格证2006-2011年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