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议论文

2024-09-01

职业道德议论文(共13篇)

1.职业道德议论文 篇一

浅议当前我国公务员

职业道德现状

学院:政法学院

班级:11级思想政治教育

学号:11030400**

姓名:鄢*

目录

一、公务员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3

二、公务员职业道德模范面临的现状„„„„„„„„4

三、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5

四、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现实意义„„„„„„„„6

【摘要】11月15日新一届常委上任至12月9日,短短25天,涉嫌贪腐问题的官员频频被曝光,已经有1名省部级被曝涉嫌贪腐:现任中央候补委员、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李春城。10名厅局级被曝涉嫌贪腐:重庆市北碚区区委书记雷政富,安徽省黄山市原市委政法委书记汪建设,山西省公安厅副厅长兼太原市公安局局长李亚力,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原副巡视员王有明,山东省农业厅副厅长单增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苏市公安局长齐放,深圳市原副市长梁道行,原广东省揭阳市委书记陈弘平,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吕英明。4名县处级被曝涉嫌贪腐:无锡市滨湖区委书记朱渭平,广东省英德市原副市长、公安局原局长郑北泉,四川达县县委书记李春,湖南衡阳县原副县长王鹏。5名县处级以下干部被曝涉嫌贪腐: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公安局副局长周锡开,深圳市南联社区村干部,南联社区股份合作公司副董事长周伟思,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人大副主任陈文祥,黑龙江省双城市人大代表、双城市工业公司总经理孙德江,重庆涪陵执法局文化执法支队干部吴红。共计20名官员被公开举报或调查,其中被免职或“双规”的有8人——几乎“每天都有贪官落马”。

【关键字】公务员 职业道德 【正文】

一、公务员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根据公务员法和2011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2011—2015年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纲要》的要求,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是:忠于国家,服务人民,恪尽职守,公正廉洁。其中,忠于国家是公务员职业道德的政治要求,服务人民是公务员职业道德的社会要求,恪尽职守是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工作要求,公正廉洁是公务员职业道德的伦理要求。这四个要素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一)忠于国家,是公务员的立身之本。

对公务员而言,忠于国家是第一根本要求。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必须忠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理想信念,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必须忠于国家利益,维护党和政府形象、权威,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严守国家秘密,同一切危害国家利益的言行作斗争;三是必须忠于国家宪法,模范遵守法律法规,按照法定的权限、程序和方式执行公务,知法守法、依法办事,维护法律尊严。

(二)以“服务人民”作为公务员职业道德的社会要求

服务人民,是对公务员的本质要求,具体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尊重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永做人民公仆;二是必须增强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 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是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深入调查研究,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积极回应人民群众要求;四是必须提高为人民服务本领,善于做群众工作,努力提供均等、高效、廉价、优质公共服务,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

(三)以“恪尽职守”作为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工作要求 “恪尽职守”语出《孙子兵法》,“恪”乃谨慎、恭敬之意,“尽”乃完善之意。恪尽职守是指尽自己的努力,严守自己的岗位,谨慎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恪尽职守,是公务员的基本素养。具体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必须增强职业使命感和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把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到为党和人民事业的不懈奋斗之中;二是必须弘扬职业精神,勇于创造、敢于担当,顾全大局、甘于奉献,在完成危难险重任务、应对突发事件等考验面前冲锋在前;三是必须发扬职业作风,求真务实、勤于任事,艰苦朴素,淡泊名利,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四是必须严守职业纪律,严于律己,谨言慎行,不准自由散漫、阳奉阴违,不得玩忽职守、敷衍塞责,不准滥用职权、徇私枉法。

(四)以“公正廉洁”作为公务员职业道德的伦理要求

公正廉洁,是公务员的基本品质。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必须崇尚公平,履职为公,办事出于公心,努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二是必须正气在身,坚持真理、崇尚科学,诚实守信、为人正派,不以私情废公事,不拿原则作交易;三是必须为政以廉,坚守信念防线、道德防线、法纪防线,不以权谋私,不行贿受贿,勇于同腐败现象作斗争,弘扬传统美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

二、公务员职业道德模范面临的现状

进入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后,公务员不仅面临着如何适应复杂环境和新的工作要求的问题,而且面临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负面考验。多元化的社会使道德滑破现象愈益严重,职业道德的失范一定程度上存在于一些公务人员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服务意识缺乏。“为政不移公仆之心”,公务员职业道德的核心思想就是“为人民服务”,但是在现实中,“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被一些公务人员的贪欲和享受淹没了,本该为老百姓谋福利的权力却成了少数人用来追求私利的工具。一些“公仆”享乐主义泛滥,逐渐由“公仆”变成了“主人”,这些公务员逐渐脱离群众,不为群众办实事,不讲效率,不负责任等等,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对群众冷漠,服务意识不强。

(二)责任意识淡薄。公务员包括四种责任:政治责任、法律责任、行政责任、道德责任。在具体工作中,部分公务员责任意识很是淡薄。一是对政治责任认识不足。有些公务员忽视群众利益,甚至与群众抢利益,没有充分认识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政治理念。二是对法律责任认识不足。有些公务员缺少对相关法律、政策的了解,自己从一名“执法者”演变为一名“违法者”。三是对行政责任认识不足。公务员是政府行政行为的主体,是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实践者。一些公务员不能履行相应的行政责任,严重影响了政府形象。四是对道德责任认识不 足。忽视了公务员职业道德是众多职业道德的典范,有示范带动作用,“官德如风、民德如草,风行则草偃。”风吹草随,上行下效。

(三)虚假之风泛滥。在追求政绩的驱使下,一些地方、单位的公务员弄虚作假,浮夸盛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玩数字游戏,虚报产值和速度;二是欺上瞒下,搞形式主义。一些官员搞政绩工程、“豆腐渣”工程,不讲良心道德,好大喜功,急功近利。三是说假话、空话、大话,沽名钓誉,捞取政治之本。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上级和中央的准确决策,造成决策失误,祸国殃民。

(四)腐败现象严重。有些公务员利用手中权力实现人的价值。大搞权钱交易,收受贿赂,贪赃枉法,使腐败现象蔓延。公务员权力腐败,严重败坏了党风,污染了社会风气,严重歪曲了人民公仆的形象,破坏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 损害了党和国家的声誉,是近年来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

三、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

公务员职业道德的特殊性和当前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紧迫性,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当作全社会职业道德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既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要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主要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夯实职业道德建设的思想基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工作。一是要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教育。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关键,是正确认识手中的权力是谁给的?对谁负责?为谁掌权?只有正确认识权力,才能正确对待权力和使用权力。我们的权力是人民给的,我们是代表人民在行使国家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公务员职业道德的本质体现,是对公务员职业道德最根本的要求和最基本的原则,既是公务员职业活动的出发点,又是公务员职业活动的归宿。二是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坚持党的最高理想同努力完成现阶段的历史性任务和做好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执行改革、发展、稳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三是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党的优良传统教育。四是强化廉洁奉公、遵纪守法、艰苦奋斗观念的教育。肃贪兴廉,惩治腐败,已成为时代的强烈呼声。同时,也是当前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面临的最为艰巨的任务。必须通过持之有效地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广大公务员的思想觉悟和精神境界,正确处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权利和义务、奉献和索取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培养和激发每个公务员的敬业精神。

(二)要抓好制度、法规建设。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必须明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鼓励什么、限制什么、立什么、破什么等问题,并旗帜鲜明地做出规范。凡是公务员职业活动涉及到的各个行业、各条战线、各部门单位,都要根据《公务员法》要求和不同岗位的性质和特点,制定具体的公务员职业道德守则和岗位行为规范。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建设离不开法制保障,除了建立、完善公务员对财产登记制度、个人收入申报制度、礼品登记制度外,要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对公务员的职业活动、职业关系、职业态度、职业作风以及它们的社会效果等内容,在公务员入口、考核、奖惩、出口等环节,建 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务员职业道德法制体系。

(三)要强化监督机制。没有监督的权力容易产生腐败。现在虽有各种监督,但往往显得“疲软”。为了防止人民的公仆变为人民的主人,对公务员损害社会利益的非道德行为要有监督机制,要有防止的办法,要有制度的约束,要有处罚的措施。强化监督机制,必须建立以人民监督理论为指导的政府法制监督体系。当务之急,一是必须加强对公务员行为的制约监督,按照公务员办事“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事先严格设定规范公务员行为的程序,事中逐一按程序规范要求。事后按法定程序规范检验,实现对公务员行为全过程的有效监督,及时有效地控制公务员越权违法和滥用权力的行为。二是必须加强自下而上的监督制度。只有逐步建立既有自上而下又有自下而上、既有内部监督又有外部监督、既有事前监督又有事中、事后监督等一系列的监督机制,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和制裁公务员中的不法行为;只有把自律和他律、软性约束和硬性约束结合起来,才能有助于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制止不道德行为,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社会风气。

(四)要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历史经验表明,在职业道德建设中,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求恩,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雷锋,人民的好书记焦裕禄等先进典型,曾激励鼓舞了成千上万的党员干部和广大职工,为建设社会主义作出了巨大贡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同样有许多像孔繁森、李素丽、李润虎、郭明义等既尊重市场客观规律,又自觉用社会主义道德约束自己,思想品德高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员。我们应该善于发现,积极培养。大力宣传公务员队伍中的先进典型,促使全社会形成一种良好的公务员职业道德风尚。

(五)领导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领导干部的作风和政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甚至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在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上,各级领导干部,一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率先垂范,以信取民,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所禁止的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风尚不相符合甚至相悖的,坚决不做。这样才能带出一支高素质、有战斗力的公务员队伍。二要建立严格的责任制,要有规划、有布置、有措施、有检查,积极探索新办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把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与公务员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建设结合在一起抓,把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同思想政治工作、同制度建设、同利益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发挥综合效应。要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公务员的生活待遇,努力改善公务员的工作、生活条件。三要狠抓落实。各级领导要把职业道德规范落实到自己所分管的行业和部门中,切实端正行业风气,这是彻底解决行业不正之风的关键所在。四要动员广大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在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大公无私,清正廉洁,服务大局,艰苦奋斗,要以好的党风带出好的政风和社会风气来。

四、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现实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对党的自身道德领域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我国公务员是党的方针、政策路线的执行者,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公务员的道德水平是全社会的标志性水准,公务员应当也必须做社会道德模范。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对于促进公务员不断提升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带动公民道德建设工程不断深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党之所以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辉煌成就,就是因为我们不但有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而且有一大批坚决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德才兼备的党员领导干部。进入新世纪以来,党执政的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些都对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产生了深刻影响,对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当前,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纯洁性建设,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这“四个危险”,从某种角度来看,正是由于道德方面失范造成的。如果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因为个别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道德缺失而得不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势必严重削弱党的执政能力,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国家长远利益都会受到严重损害。

(二)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人们越来越强烈地要求政府找准角色定位,转变自身职能,树立服务理念。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不仅需要政府进行机构和职能的转变、创新现代政府制度,更重要的是建设具有现代政府理念的公务员队伍,使公务员对自身的角色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公务员职业道德是公务员有效履行行政职责的重要保证,公务员能不能正确行使权力,科学高效地执行公务活动,不仅取决于其能力大小,更取决于其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公务员只有树立为公共利益服务、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坚守忠于职守的职业道德,才可能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才会得到有效提高。

(三)是构建社会道德体系的关键所在。党的十八大要求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其中,职业道德作为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的总和,反映了社会对某种职业从业者的道德要求。公务员由于其依法使用公共权力并对整个社会进行公共事务管理的职业特性,代表党和政府的形象,是社会公众价值观念聚焦的中心,使其职业道德有着更为特殊和严格的要求。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影响往往超出公务员个体以至于这个职业的范畴。公务员通过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过程,使其职业道德对全社会产生辐射效应,进而成为整个社会道德的表率,对社会产生激励、感染、教育和导向作用,促进良好社会风尚和道德文明 的形成。人们总会从公务员的道德言行中感悟社会所提倡的道德规范,以此为自己道德的参照系。孔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今天理解,就是将公务员的职业道德比喻成风,将全社会的道德比喻为草,风吹之向决定了草摆之姿,公务员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风向标,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成败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道德风尚和社会风气的好坏。

(四)是公务员队伍建设的灵魂工程。2006年公务员法颁布实施以来,公务员制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各个管理环节基本实现了有法可依,走上法制化轨道。接下来的重要任务是在不断完善制度的基础上,把工作重心转移到队伍建设上来。党的十八大要求,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这也是对公务员队伍提出的明确要求。当前,公务员队伍建设的任务很多,但非常重要的两件事是依法行政和职业道德,这也正是公务员管理工作对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针的呼应。积极推进和开展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是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公务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公务员更好地服务群众、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公务员服务发展的能力和本领、开创我国各项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的现实需要,是整个公务员队伍建设的灵魂工程。

(五)是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公务员队伍的具体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本质和灵魂,它支撑着公务员在职业道德实践中的行为指向和行为准则。公务员确立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以思想修养和道德素质为基础,首先就是大力弘扬和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它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里,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做出道德选择提供了价值标准,应当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遵循的基本行为规范,公务员更应率先垂范,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反映在公务员这一群体上,就是我国当代的公务员职业道德。

党的十八大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为我们描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不久前,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时,提出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这些宏伟蓝图和伟大梦想的实现,需要广大公务员的不懈努力。我们相信,公务员管理工作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持之以恒地加强制度建设、机制建设、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特别是职业道德建设,就一定能够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使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德风”长扬,鼓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参考文献】

(1)张锐晰、黄波:《面向21世纪国家公务员的科技素质》,载《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第4期。

(2)《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版。

(3)吉尔贝•希纳尔:《杰斐逊评传》,中国社会论文代写需求科学出版社,1987年。

(4)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商务印书馆,1961年。

(5)《公务员道德建设与行为规范》,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2002年(6)唐绍洪:《公务员职业道德教程》,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7)张松业、杨桂安、龙兴梅:《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概论》,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2年。(8)牛建波:《依法行政与公务员职业道德》,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

2.职业道德议论文 篇二

首先, 从作为上层建筑的道德赖以存在和反映的经济基础来看, 中国传统道德是与其落后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相适合的。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在缓慢的发展中孕育出了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道德。而公民道德则是与商品经济发展相伴而生的。近代以降, 随着西方力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大量的商品如潮水般倾销中国, 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随之逐步遭到破坏并瓦解, 伴之而生的就是商品经济的茁壮成长。在欧风美雨的洗礼下, 中国的传统道德也不断受到西方思想观念的挑战。中国现代的公民道德就是在这种对抗和冲突中逐步发展的。直到今天的市场经济时代, 这种对抗和冲突依然在某些方面依然很强烈。但发达的商品经济必然要求一套与之相适合的道德体系存在, 这就是公民道德!

其次, 从道德孕育的社会环境和影响范围来看, 中国传统社会是以宗法血亲体系通过家族组织结构起来的社会。在这个家族里, 以血缘亲疏来确定尊卑关系, 以五伦关系来确定人际基本伦理道德规范。所谓五伦就是君臣关系、夫妇关系、父子关系、兄弟关系、朋友关系。这五伦关系就是传统道德效力所及的范围, 其实质就是熟人社会。国家不过是放大版的家族, 君主就是这个家族的“父”, 天下人就是这个家族的“子”。整个社会就是一种“家国同构”的体系, 也可以称之为臣民社会。这种臣民社会是以宗法血亲为基础, 以三纲五常为经纬, 构筑的一套完整严密的封建等级特权的政治体系。中国传统道德与中国封建等级制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共同演绎了中华民族奇特的千年历史文化场景。[1]而公民道德的孕育和涵养则需要公民社会的成型。不同于中国传统社会, 公民社会则是一个以法律为纽带, 以权利义务为衡量人们行为尺度的政治共同体。在这个社会中,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具有法律效力的契约联系起来。无论是有血缘关系的人之间, 还是无血缘关系的人之间, 判断是非对错, 利益得失, 大家都遵从统一的法律。即便是国家, 传统社会的特权组织, 也被法律严格限定, 以权力义务结构规范国家的行为或政府权力的边界。[2]毫无疑问,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经突破了传统社会的以血缘为基础的熟人社会, 进入到了一个更加广泛而复杂的陌生人的社会。传统社会孕育出的忠孝廉耻对现代的陌生人自然也就没有多少效力了。而公民社会孕育出的自由平等、公平正义则适用的范围更为广泛, 不仅适用于陌生人之间, 也浸入到熟人社会, 与传统道德不断进行着冲突、调和、分化、融合过程, 最终形成符合公民社会的公民道德。

再次, 从道德的类型、特征与核心价值追求来看, 中国传统道德本质上是属于私德, 而现代公民道德则更靠近公德。根据道德发生的领域不同, 道德划分为私德和公德两种类型。所谓私德是指个体内心所重视和恪守的价值和规范, 其主要适用于私人领域, 熟人社会。如上所述, 中国传统道德就是建立在以血亲为基础的熟人社会中。[3]所以, 私德在传统中国社会发展极盛, 并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传统道德文化。其特点如社会关系的等级性, 利益分配的群带性, 人际交往的人情性, 个体意识的依附性等等。这些特点至今还存在, 并影响着中国公民道德的发展。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价值就是“忠”“孝”。对国家君王要“忠”, 对父母长辈要“孝”。“孝”就是“忠”的基础和源泉, “忠”就是对“孝”的延伸和扩大。不“忠”就是不“孝”, 不“孝”也不可能“忠”。前述传统道德的特点在这个核心价值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比如等级性, 尽管“忠”“孝”是一体的, 可是当“忠”“孝”矛盾的时候, 还是要先“忠”后“孝”的。因为君主是国家这个大家族中最高的长辈, 我们当然要首先孝敬这个长辈才行。所以, “忠”“孝”本身就体现了等级性。

而现代的公民道德则与传统道德有很大不同。如前所述, 公民道德更靠近公德。所谓公德就是公共道德, 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的道德要求, 其主要适用于公共生活领域, 陌生人社会。公共生活的秩序之维系主要靠法律, 以权利义务的来结构社会成员的关系, 以契约来约束陌生人的行为, 进而, 孕育了公民社会所独有的公共道德伦理。其特点具有社会关系的平权性, 利益分配的规则性, 人际交往的契约性, 个体意识的独立性。公民道德的平权性是与传统道德的等级性相对立的。它所强调的核心价值就是公民的权利意识。在现代公民社会中, 法律已经成为国家治理的基本方略, 公民权利就是法律精神的基本体现。[4]这种权利意识恰恰也是与现代公民社会的伦理精神相一致的。所以公民权利意识, 不仅是公民社会的法治基础, 也是最基本的公民道德要求。

以上论述是公民道德则与传统道德的区别, 然而, 差异并不代表公民道德建设就该否定和忽视传统道德。道德作为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现象有其固有的发展规律。任何社会的道德现象都是与其相适应的经济、政治、文化相伴而生的, 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价值。当原有的道德相适应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发生变化后, 客观上会催生出一种新的道德要求。但这种新的道德的形成并非自然生成, 与原有的道德毫无关系。新生的道德是从原有的道德的胎胞中孕育而出的, 它必然被地打上了原有道德的烙印。这就是道德的继承性。我们现在谈公民道德建设并不是从天而降或另起炉灶, 而是在传统道德的基础上批判地继承和扬弃的过程。妄图切断历史或照单全收都是不可行的, 而且是有害的。这也就充分说明了上述我们对公民道德与传统道德区别的必要性。区别是最好的了解。只有充分了解彼此, 我们才能在公民道德建设中抛弃应该抛弃的, 发扬应该发扬的。

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一场从传统道德向现代公民道德转型的过程。这场转型已经经历了上百年, 期间或因战争或因革命而曾数度中止, 时至今日, 这个过程依然在继续。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 中国社会转型加速, 道德领域暴露出许多令人忧虑、担心的现象。随之而来的崩溃论、滑坡论、代价论等等悲观情绪弥漫于整个社会。这对我们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制约阻碍的作用, 对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形象也构成了负面的影响。所以, 国家十分重视公民道德建设。然而, 理清公民道德则与传统道德的关系无疑会对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科学发展起着极大地推动作用。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公民道德与传统道德的比较研究中, 揭示出中国公民道德和传统道德的本质差异和内在联系, 从而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科学发展提供合理的理论支撑和历史依据。

关键词:公民道德,公民道德建设,传统道德

参考文献

[1]萧鸿江.传统道德的偏执性及现代公民伦理的缺失性问题[J].大连大学学报, 2006 (1) .

[2]吕路军.传统教育理念与当代公民道德建设[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8 (8) .

[3]王东.传统文化与公民道德建设[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6 (1) .

3.浅议小学教师职业道德 篇三

关键词:职业道德 热爱 理解 尊重 榜样 示范

一、 热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必须有老师的“大”爱来呵护学生的成长。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教育根植于爱,爱心是打开小学生心扉,开启小学生道德和智慧,塑造小学生美好人格的金钥匙。在和蔼可亲、笑容可掬、民主宽容、公平无私、刚柔相济的教师面前,小学生会觉得自由愉悦,与教师心灵相通,情感交融,小学生会亲其师,信其道。面对升学竞争、面对分数第一的教育现实面前,老师一碗水端平,赏识好学生,喜欢“坏”学生。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倾注自己的全部情感,换回学生真心的拥护和爱戴。对暂时学习困难的学生,更要持宽容的态度,不厌弃,诲人不倦,耐心帮助,期待进步。爱学生就不会发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事情。

二、 理解是热爱学生的基础

理解学生就是要走进学生的心里,洞悉学生的喜怒哀乐,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应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理解学生就是不用成年人的眼光看学生,教师以孩子的心态看待孩子,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学生的需求和期望;理解学生就是不对学生的所作所为求全责备,而是对学生的一点点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在学生的学习或者生活出现困难时及时送上精神和物质的援助。教师真正理解了学生,在学生学习成长中出现困难时给予理解和帮助,就能化解学生一时的焦虑和胆怯,学生也必定会把教师视为自己永远的朋友。

三、 尊重学生是成为优秀教师的前提

小学生是公民,他们有一定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尊重学生首先要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也就是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一种文化存在,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蹲下来跟学生说话”,要少一点教育者的威严,多一点慈母般的温和;少一点公众场合的批评指责,多一点两人世界的情感交流。要满腔热情地给予鼓励和肯定,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要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尊重学生还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要彻底改变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使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要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给他们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自己安排学习时间的机会。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习的主体地位的交往,才是真正的平等交往。

四、 言谈举止的榜样示范是师德的具体表现

黑格尔说“教师是孩子心中最完美的形象”。模仿是小學生良好学习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教师的“偶像”示范作用影响学生的一生。学校里的小学生、小事、小节,必须用教师的大德来哺育和感染,才能培养出参天大树。因此,无论是数学教师的简单的加减乘除,语文教师的听说读写,美术教师的画画写写,体育教师的蹦蹦跳跳,音乐教师的唱唱笑笑等等,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当成为楷模。

1.仪表示范

教师随时随地都要给学生留下端庄的仪表、朴素干净、整洁大方的形象。教师要处处为人师表,注重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教师应把言传和身教完美结合起来,以身作则,行为师范,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仪表端庄、举止文雅,以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

2.语言示范

脸上表情写满了一个人的情绪。我们工作对象是有生命、会思想的孩子,教师应时时要以饱满的情绪、高涨的热情去感染每一个学生。

3.性格示范

教师良好的性格是积极的教育因素,性格是身教的重要方面。教师对现实生活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有助于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热爱生活、尊重他人的品格。教师有稳定的情绪,有助于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教师坚韧的意志,有助于学生形成坚毅的品格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4.行为示范

教师的行为应充分表现其教育性,在讲课时应体现语言美,操作时表现出协调美,板书时表现出文字美,教态中展现气质美,运动、劳动和其他活动中的动态美,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5.人格示范

学生是教师的镜子,教师的人格时时处处影响着学生。教师要做到诚实守信,求真求直。要按照我校的教师行为准则的要求。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做到;凡是学生能做到的,教师必须做到。凡是答应学生的事情一定保证做到、做好,决不失言。小学教师的事业就如同泰戈尔说的: “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

4.浅议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篇四

浅议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法律和道德历来是哲学家、法学家所探讨的热点,围绕着两者的关系,西方法学诞生了许多流派,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自然法学和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法律和道德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之处。正确理解法律和道德的关系,对于我们的立法和司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自然法学派的观点

自然法学派认为法律就是道德,着名的法谚是“恶法非法”。道德是一种在实然法律之上的应然法,它要求立法者制定的法律必须是符合道德的要求,否则将不能称之为法律。这种道德观念在自然法学派内部也有一个演进的过程。古希腊时期,这种道德主要是指自然理性。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城邦社会之间的“主仆关系”,智者学派认为是一种自然秩序。在资产阶级革命启蒙思想家眼中,由于倡导人权,这种道德主要是指人类理性。如卢梭认为法律是公共意志。而在工业化革命之后,道德的观念逐渐社会化,富勒认为道德是人们所能接受的社会准则。无论道德的`观念千差万别,但是法律作为法的表现形式,其内容必然是道德的体现,这是自然法学的根本观点。不可否认自然法学在正义、人权的进步和发展问题上具有巨大贡献,但是其只注重法律内容,忽略法律形式,使法学研究具有片面性和依附性。

二、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的观点

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认为法律和道德具有根本区别,着名的法谚是“恶法亦法”。道德和法律都是社会规范的形式,而法律只是国家颁布的具有国家司法强制性的手段,不论法律的好与坏,是否具有价值等等,不能因为法律不符合社会道德要求而否认法律的内在属性。如奥斯丁所说,法律是“主权者的命令”,哈特认为法律仅是一种“规则”。分析实证法学派把法律和道德区别开来,把法律作为一种科学研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法律的发展,但其只注重法律的形式,不问法律的内容,对于法律和道德的关系难免狭隘。

三、笔者观点

5.从善良出发浅议道德重建 篇五

从善良出发浅议道德重建

本文试图从善良这一道德基本单位入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从而勾勒目前我们的道德现状,并进一步阐述道德重建的可行性与不可行性的.博弈.笔者认为,道德重建如同一场心动,不同于个人情感心动的是,这是一场群体悸动,是一种群体氛围下的蠢蠢欲动.文章最后分析这种跃跃欲试下的各种有效行为方式.

作 者:邵萌娲 作者单位: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教育院刊 名:决策与信息(下旬刊)英文刊名:THE FRIEND OF THE HEAD年,卷(期):2010“”(7)分类号:G251关键词:善良 道德重建 全民心动

6.职业道德议论文 篇六

本文概括了人的本质、道德、人的发展三个概念,并由此阐述了道德与人的发展间的密切联系.同时,论证了在一个人的发展中确立具有历史时代特征的明确道德理想的`关键所在.最后,浅议了在网络时代树立明确道德理想对人的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作 者:吴长春 穆丹萍  作者单位:吴长春(海拉尔第一中学,021000)

穆丹萍(呼伦贝尔学院政史系,021008)

刊 名: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LUNBEIR COLLEGE 年,卷(期): 10(5) 分类号: 关键词:人的本质   道德   人的发展   道德理想   网络时代  

7.职业道德议论文 篇七

一加强职业教育, 端正学员职业意识

大部分士官学员刚来到学校时, 心里具有一定的成就感与满足感,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些成就感与满足感逐渐消失, 一些学员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就会随之暴露。有的学员缺少对于事业的理想信念, “官本位”意识较强, 羡慕军医大学的干部学员, 盲目攀比, 心理上易产生自卑感;有的学员学习动机不纯, 学习动力不足, 其本身并不喜欢护理专业, 来学校上学只是想混个文凭。为此, 应紧抓学员现实思想问题, 进行职业宣传教育。一方面, 要进行革命的职业观教育, 使学员树立干一行、爱一行, 学一行、专一行的思想, 让学员意识到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 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 从而使学员克服自卑心理, 增强在士官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的信心。另一方面, 要大力宣传士官在部队建设中的地位、作用, 宣传士官对部队建设的巨大贡献及党和国家对士官队伍建设的重视, 让学员认识到, 士官是一种光荣的职业, 从而增强身为一名士官的自豪感, 自觉把个人理想与部队建设的需要辩证地统一起来, 把当好士官与实现自身价值辩证地统一起来。

二推进情感教育, 构建学员共同价值观

白求恩在晋察冀军区模范医院开幕典礼上曾说:“一个医生, 一个护士, 一个护理员的责任是什么?只有一个责任, 就是让我们的病人快乐, 帮助他们恢复健康, 恢复力量。你必须把每一个病人看做是你的兄弟, 你的父亲, 因为他们比父兄还亲——他们是你的同志。”因此, 应将情感教育贯穿于学员职业道德教育的各个时期, 护理专业学员职业道德教育必须注重主题的道德情感培养, 以爱伤教育为学员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情感是良好行为的推动力, 在现实的医务职业活动中, 没有道德情感就不可能有良好的道德行为。同时, 应充分利用我校深厚的文化底蕴, 重点围绕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 专门利人的精神, 加强卫生士官学员的道德修养, 使学员进一步明确自身所承担的责任与应尽的义务, 自觉实践我军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正确认识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与军队建设之间的关系。培养学员安心基层、尽职尽责、忠于职守的良好职业道德。在学员队建设中, 应解决好学员队的历史传承问题, 形成如“红三连”这样有历史厚重感的基层学员队, 让一届届的学员留下成长轨迹, 也让学员的成长留下学员队的“烙印”, 增强学员对所属学员队的归属感、认同感、荣誉感。

三把握实践教学, 强化学员使命意识

实践教学环节是职业道德教育贯彻渗透的关键所在, 是提高道德素质的最佳平台, 道德素质的每一项实践内容都具体包含了医务职业岗位的职责与规范, 具体讲有以下两方面:一方面, 校内实训环节突出职业道德教育。教员应结合专业与课程的特点, 向学员明确提出本专业职业道德要求, 通过示范教学、病例分析等方式, 使学员对这些准则加深理解, 提高认识, 从而不断将其转化为自己内心的信念, 最终使学员养成严谨、规范、文明、尽责、求真的道德习惯;另一方面, 校外实习环节渗透职业道德教育。教员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进行实习动员, 提出实习期间的要求, 应做到岗前重教育, 岗中重训练, 岗后重思考, 使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内化为一种自觉的职业行为准则。通过实践教学, 使学员增强大局意识、使命意识, 努力培养学员热爱部队、服务基层、勇于牺牲、甘于奉献的职业精神, 从而使学员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刻苦钻研本职业务知识, 提高做好本职工作的本领, 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

四发挥模范作用, 提高学员道德素养

职业道德是群体性行为, 人人有责, 全员参与, 但在具体工作的运作上, 不能平铺直推, 而应由点到面, 由局部到全盘地波浪式、螺旋式展开, 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发挥先进典型的模范示范作用, 宣扬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 可在职业道德建设中起到极大的教育和激励作用。具体来讲, 一是营造学习榜样的氛围。良好的氛围对学员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标语、板报等形式积极宣传职业道德示范人物的优秀事迹, 明确向榜样学习的重要意义。二是进一步激活广大学员争当模范的“兴奋点”。将每个人的学习效果同评先选优相结合, 宣传先进思想, 表彰先进事迹, 激发大家比、学、赶、超的动力, 增强学员提高职业道德水平的责任感。三是大力构建模范学员发挥先锋作用的平台。在载体建设上, 要推行“目标与职责”相结合的工作方法, 按照“明确主题, 注重实效”的原则在不同平台设定岗位, 并对所有岗位实行责任制度、挂牌公示制度及岗位监督制度, 使模范学员发挥先锋示范作用。使学员学有榜样, 赶有目标。

8.职业道德议论文 篇八

关键词:中职财会专业;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教育途径;必要性

一、中职财会专业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及其必要性

(一)中职财会专业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

中职财会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出现相互抄作业、有事不请假、迟到早退等不良现象;在顶岗实习和就业工作中表现出不踏实、不敬业、业务不精等问题,有的严重违反财经法规,给社会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这些既是由会计职业道德缺失造成的,也是由中职财会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缺失造成的。中职学校对学生违法犯罪教育较为重视,经常组织学生听有关违反犯罪方面的讲座,这对中职财会专业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具有一定作用,但是作用有限。中职财会专业一般会为二年级学生开设《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但是该课程理论性较强,学生理解起来容易,但是要想真正做到并形成职业习惯还比较困难。

(二)中职财会专业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中职财会专业培养的是会计队伍的预备人员,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社会,还没有受到各种复杂社会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思想还比较单纯,他们的会计职业道德情感、道德观念、是非善恶决断标准才初步形成,在这个时候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会计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领会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了解会计职业面临的道德风险,从而树立会计职业道德情感和观念,提高运用道德标准决断是非的能力。近年来,一些学生刚走入社会不久就出现违反会计法规的事件,不仅影响其自身的就业发展,还会对中职学校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会计从业人员,为了中职财会专业的良性发展,中职财会专业必须加强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二、加强中职财会专业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

(一)以班级为单位,营造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环境和氛围

中职财会专业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大环境的前提下,应重点加强财会专业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环境和氛围的营造主要靠班级。中职财会专业班的班级文化要突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以“不抄作业,不做假账”“常在河边走,坚决不湿鞋”等专业警句作为班级标语;在教室两侧张贴会计职业道德八大内容;班级黑板报要设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专栏;订购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相关的报刊杂志等,使学生在良好思想道德、法制教育的大环境下,以班级为单位,营造属于财会专业所独有的会计职业道德氛围。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和示范作用

中职财会专业的学生大多在16~19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最容易受别人的影响,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学校主要受教师和其他学生的影响,而其他学生同样也受教师的影响,可见教师作为行为示范者在诚信教育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工作、生活的态度,均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加强中职财会专业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和示范作用,尤其是专业课教师。首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职业道德示范作用。作为教师,要爱岗敬业、严于律己、为人师表、诚实守信、坚持原则、真诚待人,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位学生。专业课教师不仅要具有教师职业道德还要具有会计职业道德,既要热爱教师工作还要热爱财务工作,并将这种对工作的热爱无形地传递给学生。其次,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作用。中职财会专业开设《经济法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等相关会计法律法规课程,通过具体课程的教学能让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水平得到一定提高。最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应贯穿于整个会计教学过程。专业课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就应该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学习并遵循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在相关会计法律法规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采用案例教学法,使理论变为“现实”,运用案例使情景再现,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来警示自己,并从中吸取教训。

(三)开展各种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

财会专业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专业,它要求学生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专业判断能力。有的学生刚工作就出现了违法违规的事情,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有意而为之,而是因为他们业务能力不强,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职业判断能力。因此,中职财会专业要利用学生的业余时间开展各种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提高会计职业道德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判断能力。如:利用业余时间安排学生到税务局去学习,请税务局工作人员为学生讲解“依法纳税,合法避税”的专业知识,宣传“纳税光荣,偷税可耻”的会计职业道德,让学生知道“避税”与“偷税”的区别;要求学生经常去各银行柜台进行实地学习,熟悉各银行的结算方法,了解会计人员如何办理银行相关事务,同时请银行工作人员为学生讲解出纳会计的工作职责及工作中的注意事项。通过了解社会具体岗位的工作职责和不同岗位的职业道德来提升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水平。另外,中职财会专业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各种职业道德宣传活动;可以组织有关会计职业道德知识问答竞赛和辩论赛等,使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在各种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活动中得到提高。

9.职业道德议论文 篇九

浅议中国公民社会和公民道德建设及意义

论文摘要:

通过对公民社会和公民道德概念的廓清来论证中国公民社会和公民道德的特点,并试图从中国公民社会和公民道德的具体情况出发来寻求解决中国公民道德建设中一些问题的方法以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论文关键词:公民社会 公民道德 中国公民社会 中国公民道德

正文:

一、公民社会和公民道德的涵义

(一)公民社会的涵义

“公民”(citizen)这一概念来源于古希腊的城邦制国家,其原意为“市民”,是住在城邦中的自由民。而我们现在所说的公民是指自身组成了某一个政治共同体,并且是这一政治共同体的公共事务的主宰,在法律上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承担平等的政治义务。所谓的公民社会,简单地说就是像古代雅典城邦一样存在着公民群众的社会。而现代的公民社会简言之是指由公民组成的社会。有公民才能形成公民社会,因而根据对公民涵义的界定,可以看出公民社会一般应该具有如下基本特点。

第一,在同一政治共同体中的全体社会成员都具有基本平等的主体地位。

在特定的政治共同体中,所有公民,无论其职位、能力等因素的差异如

何和实际发挥作用的大小,都是依法享有平等自由的公民权利和承担义

务的主体,具有积极主动性,而不是消极被动的第二,公民社会的政治生活领域对全体公民具有开放性。

公民享有政治权利和义务是公民社会的根本标志,民主政治制度是公民

社会最重要的特征。而民主政治的显著表现就是在公民社会中,任何公

民都有权利参与社会政治性公共事务的讨论和决策。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工商管理系2009级市场营销 1

第三,在公民社会中,政府和社会的角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在公民社会中,以往的“官做主”让位于“公民做主”,公民的权利和利益大

于或高于政治权力,而政治权力机关转变其以往只为统治阶级利益服务的角色,成为实现和维护公民权利和利益的政治机构,而公民的权利和利益

又决定了国家政治权力机构的设置和运作。

(二)公民道德的涵义

首先,体现在道德主体方面。由于全体公民作为公民道德的主体,在道德领域中也具有平等地位,这意味着从根本上讲,不同公民在道德生活中都发挥着

同样重要的作用,公民的道德素质对于整个政治共同体而言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其次,体现在道德内部结构上。在公民社会中,整个社会生活领域对全体

公民都是开放的,那么,每个公民所涉及到的道德领域也都是齐备的。主要包括公民的家庭道德、私人道德、政治道德;再者,道德内部构成的全面性与所有社会公民相关,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可以涉及到任何一个道德领域。再次,体现在道德形成的基础上。公民道德是指整个公民社会的道德,它

既包括公民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道德,又包括社会作为公民社会的整体道德。所以,公民道德体系既包括公民整体道德原则和规范,又包括个体道德原则和规范,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最后,体现在道德规范的程度上。公民道德比以往传统道德简易明了,细

致周全,易于推行,具有时效性、广泛性和日常性。公民道德原则承认重视公民主体的正当需求,并承认社会成员的每个公民都是公民主体,这使得道德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由原来抽象的社会整体转向具体的社会个体。

二、中国公民社会和中国公民道德

一般的公民社会和公民道德都会具有以上所谈到的那些基本特点,而中国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又是怎样的情况?对此我们试着作一些浅显的分析。

首先,要明确中国现在是不是公民社会?在中国革命期间和建国初期,中国社会曾受到过左的思想的影响,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不承认中国是公民社会,并且一度认为公民社会都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公民社会等同于资产阶级社会。但是,就像市场经济既不姓资也不姓社一样,在经过了一番讨论后,公民社会也并非只是资产阶级社会独有的。相反,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中国更有资格和条件建立充分实现人人自由平等权利的公民社会。中国除了具备公民社会所具有的一般特点外,还具备其自身的特点。中国没有经历资本主义阶段,中国的公民社会是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夺取国家政权后,建立人民共和国政体的同时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的公民社会应该比西方公民社会处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

其次,中国社会仍然是一个很不完善的公民社会。这是指中国公民社会离全体公民平等享受基本权利和履行法定义务的目标差距还很远。

主要表现有以下两点:

第一,中国社会几千年来与森严的等级身份制度相应的社会正统道德体系的消极影响极大。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传统的等级身份社会

关系及道德观念并没有真正消除,只是换了一种形式存留了下来,并

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无法彻底消失,甚至还将长期存在,没有公民

道德赖以产生的公民权利的社会背景和制度基础。因此,中国公民社

会和公民道德并不能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得到很好的发展和完善。

第二,现阶段,公民权利并不能完全得到认同和正常行使,公民权利不能得

到及时的伸张和维护。这是由中国国情和历史背景所决定的,而公民

权利得不到实现,公民意识就得不到提高,公民道德也会难以进行。

因此,中国虽然已经建立了公民社会,但还远没有发展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健全的公民社会。中国公民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公民道德的性质,中国公民社会是社会主义性质,那么,中国的公民道德也应该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中国公民道德除了具有和其他公民社会相同的一般公民道德原则和规范外,还具备其独特的特点。

第一,我国公民道德的核心是权利意识,它不仅指对自身权益的维护,更重要的是要明确尊重和维护他人权利是社会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第二,中国的公民道德内容异常丰富。它涵盖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美德,继承了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道德,又借鉴了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文明成果。

三、中国公民社会及公民道德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一)中国公民社会道德建设

公民道德建设和公民社会的建设是相辅相成的,两者关系密切。公民道德建设是在公民社会基础上的道德建设,公民道德建设促进公民社会的完善,而公民社会的完善又可以给公民道德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方式与以往或者其他公民社会的道德建设方式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为人民服务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这是由我国公民社会性质决定的,是我国公民道德区别于和优越于其它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第二,坚持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在实践中确立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与思想保证。

第三,坚持把公民道德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统一起来。公民道德建设就是

要把先进性和广泛性公民道德要求统一起来,以先进性公民道德要求为辅,以广泛性公民道德要求为主,侧重于建立让每个公民在无须自我牺牲的前提下都能做到的广泛性道德规范要求,同时也避免了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先进性与广泛性脱节和形式主义的盛行,从而有利于切实提高公民道德发展水平。

第四,公民道德建设应当注重效率与社会公平的协调和统一。注重效率,维护公

平,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协调统一是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中国公民社会不同于传统社会的内在价值取向。

(二)公民道德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第一,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保持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改 善人类生存环境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保障。生存环境恶化、自然资源枯竭,严重影响了社会协调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实践证明,没有良好 的生态环境,就没有社会的良好发展,更谈不上人类的全面发展。

第二,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才能促进人与人的和谐相处。

每一个公民都要在社会中争取做个道德规范的好公民;在职业生涯中做一个好工作者;在家庭生活里做一个好的家庭成员;广大党员也

第三,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才能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

人是社会的主体,各种社会关系就是人在其社会实践中发生和建立起来的。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有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所以,人与社会和谐发展也就成为人类追求的理想目标。

结论:

10.职业道德议论文 篇十

浅议高等职业教育中八种精神的培养

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有重要作用,高等职业教育不能满足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精神、创造的素质和能力.职业教育有八种精神值得培养,其中探索、创造精神为首.

作 者:童燕顺 余秀丰  作者单位:上饶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 刊 名:教育与职业  PKU英文刊名:EDUCATION AND VOCATION 年,卷(期): “”(33) 分类号:G711 关键词:高职教育   教学   教育思想   精神   附加价值  

11.职业道德议论文 篇十一

一、建立“三个机制”,创新银行职工道德建设机制

加强银行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既要完善制度,改进方式方法,更要有创新的工作机制。

1.建立常态机制。一是建立宣传、组织、监察、工会等相互部门的工作协调制度,切实解决职工道德建设不主动、不经常和不打总体战的“三不”问题,完善制度建设。二是纳入各级党委(支部)的总体规划,纳入职工的培训计划。三是坚持“贯穿”工作原则,在入党、提干、评先和晋级等重要环节,与搞好职工道德建设相结合,要通过“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的职工道德建设,确保常态机制的形成。

2.建立责任机制。要做到“三个明确一个落实”:明确责任主体,各级党委(支部)要对职工道德建设负起领导责任,纳入工作日程,当作一件大事来抓;明确责任职责,各级工会在职工道德建设中负有牵头责任,要强化组织协调力度,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明确部门责任,对宣传、组织、监察、人事等相互部门,要依据职能搞好目标定位和任务分解,使他们知道干什么和怎么干。同时,要把信贷、会计、保卫等部门纳入视野,全面整合职业道德建设工作资源;落实责任追究,对不履行抓职工道德建设责任,完不成工作任务的,对疏于教育管理而导致单位问题较多,群众意见较大的,要追究领导责任。

3.建立激励机制。对重视程度高,工作有创新,实际效果好的要给予奖励。建立激励机制,既要搞精神鼓励,也要有物质奖励。各级党委(支部)在抓职工道德建设方面要舍得投入,确保必要的建设工作经费开支,有条件的单位可设立职工道德建设奖励基金,用于对职工道德建设有突出贡献人员的奖励。

二、坚持“三个原则”,创新银行职工道德建设内容

随着银行工作在整个经济工作中重要地位的凸现和金融工作自身特点,决定了必须加强金融职工道德建设,在创新职工道德建设内容上,应坚持以下“三个原则”。

1.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核心内容的原则。加强金融职工道德建设必须把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加强职工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以增强做好金融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增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努力推进经济金融建设,为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服务和保障。

2.坚持以下面教育为主线内容的原则。加强银行职工道德建设要以下面教育为主,要通过下面教育,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一是加强职工道德建设要与开展文明创建相结合。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在金融系统形成争创文明单位,争当文明行员的良好风尚,充分调动和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在金融系统形成争创文明单位,争当文明行员的良好风尚,充分调动和发挥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加强职工道德建设要与加强职工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要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积极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积极引导职工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三是加强职工道德建设要与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要根据当前形势并结合职工的思想动态,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活动,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深入到职工之中,倾听职工呼声,为职工排忧解难,既要解决职工存在的思想困惑问题,也要解决职工的生活困难问题,把工作做到职工的心坎上。同时要从法制建设、政策引导和宣传舆论等方面为职工道德建设提供保障。

3.坚持以银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为重点内容的原则。职工道德建设既要靠教育,也要靠规章制度。一是建立健全制度,为银行职工道德建设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职工道德建设渗透于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果没有有效的管理,要保证职工道德建设健康有序地进行是很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因此,职工道德建设必须加强管理,建立健全社会监督、公众舆论、规章制度等有效的管理机制,使职工道德建设工作不流于形式,形成规范化和制度化,为职工道德建设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二是坚持法制与德治相结合。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加大管理监督的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性严,违法必究,把职工的基本道德行为、单位的职工道德建设纳入规章制度之中,使法制教育深入普及,真正在职工中做到讲法制,人人懂法守法,维护各项规章制度,使法制教育深入普及,真正在职工中做到讲法制,人人懂法守法,维护各项规章制度,营造有利于金融职工道德建设的良好法制环境。三是加强警示教育。既要以正面教育为主,也要注重反面典型的教育。要组织职工观看金融案例选编,分析犯罪的原因,吸取经验教训,充分认识加强银行职工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达到以案施教、警钟长鸣的目的。

三、抓好“三个重点”,创新银行职工道德建设形式

加强职工道德建设,必须综合运用各种手段,突出抓好“三个重点”,促使职工道德建设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以确保职工道德建设健康有序地进行。

1、抓好活动载体这个重点。以活动为载体,是新形势下加强职工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要以坚持开展创建文明单位、职工之家、青年文明号等活动载体,突出思想内涵,强化职业道德教育,让职工充分认识自己既是道德建设的受益者,也是道德建设过程的参与者,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什么是应该提倡的,什么是坚决反对的。通过开展活动,引导职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身体力行,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在自觉参与中使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2、抓好宣传导向这个重点。加强职工道德建设要把握正确的导向,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一是要加大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的力度。要善于发现和利用先进典型的事迹和思想教育职工,引导和组织职工学习先进、崇尚先进,充分发挥教育引导和激励的作用,使先进典型的高尚情操和道德品质成为金融系统的共同财富。二是要把握好舆论宣传的导向。要利用大众传媒,内部刊物和宣传教育专栏等舆论宣传,大力宣传能代表社会进步、时代发展方向的职工道德行为和高尚品质,大力宣传三个文明建设中涌现出来的新事物、新典型,形成宣传网络,做到上下联动,不断拓展职工道德建设新阵地。三是要各极开展“一帮一,一对红”活动。要组织党员干部主动和后进职工或问题职工结对子,在本单位内部签订联责责任书,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表率作用,在政治上引导、在工作上帮助、在生活上关心,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12.职业道德议论文 篇十二

一、虚假新闻的表现及危害

1、虚假新闻的表现形式

当前社会,新闻资讯日益发达,每天都有成千上万条新闻信息被记者和媒体释放出来,为了追去更多的阅读量和媒体效应,不少记者或多或少会在撰写的信息中加入各种信息,以吸引读者阅读。从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上来讲,虚假新闻可以分为危害性虚假新闻和炒作性虚假新闻。危害性虚假新闻主要是指为了获取社会公众注意,恶意撰写原本不存在的新闻信息或者通过文字表述转变公众对新闻事件本质认知的新闻报导。炒作性虚假新闻指更多的是存在于娱乐和文体新闻中。是通过各种虚假的信息报道来提高公众对某些事件的关注度和社会热点。从传播渠道来讲,两者可以通过自媒体,包括网络、手机报、微信朋友圈、微博等方式以及传统媒体进行讯息的扩散;从虚假信息对社会公众的危害程度来讲,前者的社会危害性远大于后者。从虚假新闻的杜撰原因来讲,两者都追求眼球效应,但是前者在经济层面的获益程度远低于后者。从撰写人来讲,前者大多出自单个新闻记者之手,而后者需要专业的运作团队进行策划,也就是当前大众热议的“网络水军”。

2、虚假新闻的社会危害

当前新闻业媒体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众多的新闻媒体和记者为了能让自己的新闻上头条,获取名利,使出了浑身解数。在这种竞争环境下,有些记者就会罔顾职业道德,使用非常规的手段,铤而走险,歪曲新闻真相甚至可以制造新闻来“抓眼球”,换取浏览流量。此外还有些记者接受部分阴谋家的贿赂,刻意造假转变报导方向和事件的报导重点,降低或提升人们对事件的关注倾向。这些假新闻和有偿新闻给社会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也侵犯了社会的知情权。而这些假新闻正是一些职业道德水平低下的记者的“大作”,违背了新闻工作者最基本的职业道德,给整个新闻界都造成了不良影响。这种违背人类良知和新闻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虚假新闻也成为危害社会稳定的“定时炸弹”。

二、干扰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的因素

虚假新闻的出现,是因为某些因素干扰记者的职业道德。主要有以下几点:

1、政治因素

当前不少经济新闻的报导都存在一定的虚假和水分,这其中与政治因素有着潜在的联系。根据我国新闻报导的行业潜规则,在政府干预下,对新闻事件的报导大多是“报喜不报忧”,而且有些新闻事件属于政府严密监控甚至禁止报导的范围。这种政治干扰导致某些新闻记者违心撰写不实新闻,延续自身政治生命。

2、经济收入因素

众所周知,在自媒体时代,新闻记者的入行门槛开始逐渐降低。同时自媒体和新闻记者都需要经济上的支持获得生存资本。因此部分新闻记者开始与某些企业、个人展开接触,通过虚假新闻的报导,引导大众对新闻的关注,试图转变新闻事件真相,获得灰色收入。在“金元攻势”下,这部分记者无视了职业道德,炮制出所谓的“事实”和“真相”带给社会较大的伤害。

3、社会因素

当前社会,知名度和关注度往往与社会地位、名望和经济收入挂钩。因此在当前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某些记者通过虚假新闻来提升自己的知名度,打造“个人名片”。这部分记者受社会因素的影响,放弃作为一名记者的尊严和职业道德,以新闻报导为工具,编写虚假新闻,树立出所谓的自己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

三、杜绝虚假新闻,提升记者职业道德的有效措施

鉴于虚假新闻背后新闻记者严重的职业道德问题,需要采取措施,提升记者的职业道德,杜绝虚假新闻的出现。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作为新闻从业人员,不仅要具有良好的文字记叙和报导功底,同时还要具备一颗崇尚真实,热爱社会的心。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新闻媒体需要加强对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教育。要在根本上加强对新闻记者新闻报导重要性的教育,提高看待社会问题的角度和思想意识,确立正确的新闻观、职业观和道德观,将新闻报导的公正性与实现新闻价值联系在一起。把新闻报导任务当作人民观察世界的窗口,而不是为个人牟取私利的道具。

2、加强法律的规范

为了规范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杜绝虚假新闻的出现,我国先后制定了《记者守则》和《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但是这两个《规定》都是与在道德层面对新闻记者进行约束和指引,缺少强制性的法律效力。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需要配合完善的法律法规建设,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如果仅凭借道德层面的教育和引导,缺少法律方面的惩治,就使得虚假新闻无视职业道德以及社会危害的再三出现。

3、提高社会监督

新闻记者的职责是监督社会,但同时也需要接受社会大众的监督。对于报导虚假新闻的无良记者,将其拉入新闻媒体黑名单进行“封杀”。同时还要加强大众对虚假新闻的举报和监督,提高对新闻真实性的甄别能力。唯有如此才能根绝虚假新闻的生存土壤。

四、结束语

杜绝虚假新闻,不仅要依赖媒体及新闻从业者在职业道德方面的自律,而且需要国家对本行业制定合理有效的规范进行管理。将内在约束和外在管理相结合,最终形成合力,共同抵制虚假新闻,使虚假新闻最终走向消亡。

摘要:在当前资讯高度发达的时代,新闻的价值在传播速度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先入为主的观念对当前社会群体有着极大的导向作用,这就给单纯追求吸引力,抓“眼球”的虚假新闻以可乘之机。本文作者结合当前社会上的虚假新闻存在现状,从原因入手分析了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地改进建议,希望能够对净化新闻环境,提高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带来新的启示。

关键词:虚假新闻,新闻记者,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1]严岩,论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职业道德[J].新闻研究导刊,2016.2.

[2]周灿华,论虚假新闻传播对受众行为的危害.[J].中国出版,2016(05).

13.职业道德议论文 篇十三

突出重点 夯实基础 落实措施 促进全省职业健康监管工作深入开展

(2011年4月15日)

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召开全省职业健康监管工作会议,本次会议是省局党组研究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的专业监管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工作现场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10全省职业健康监管工作开展情况,交流部分单位经验和做法,分析职业健康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安排部署2011全省职业健康监管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理清思路,务实创新,开拓进取,创造性地开展职业健康监管工作,促进全省职业健康监管工作深入开展。

刚才张局长、王书记两位领导做了很重要的讲话,会后大家要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就职业健康监管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落实责任,强化措施,2010年全省职业健康监管工作取得初步进展

2010年,全省职业健康监管工作在各级监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有关职业健康监管的方针政策,认真贯彻全省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现场会精神,以开展为期一年半的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为载体,认真开展职业健康执法检查工作,加大监管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专项行动联合督查、职业危害申报等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机构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机构队伍建设是开展职业健康监管工作重要组织保证。2010年,各级监管部门以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成立职业健康监管机构,配备适应工作需要的专职监管人员。目前,10个市级安监局单独设立了职业健康监督管理科、配备了专职业务干部,还有一个市也正在积极争取增加编制,成立机构。运城市职业健康科管理人员已达到6人。孝义市职业健康股工作人员已达到8人。全省131个县区(包括开发区)有35个成立了职业健康监督管理股。其它市、县也安排了专兼职人员。全省部分企业尤其是涉尘、涉毒大中型企业都成立了职业安全健康机构,配备了管理人员。机构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取得初步实效。从2009年9月起,全省开展了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专项行动取得了初步成效。去年9月份,安监、卫生、人社、工会、煤监五部门联合组成督查组对各市开展情况进行了督查。从督查情况看,大多数市、县和企业高度重视此次专项行动,认真开展检查复查,积极进行自查自改。太钢集团投资1000万元在峨口铁矿火车装车部位安装布袋除尘设施,组织焦化厂等单位对粉尘岗位采取设置水雾喷头、更换除尘布袋、加强皮带头尾密封、增设皮带清扫器等措施,粉尘浓度明显下降。永济新时速电机电器公司淘汰了落后的铸造和电镀酸洗工艺,在喷漆作业场所设置安装漆雾净化设施,采取集中通风或安装粉尘净化设施,改善粉尘作业环境。据统计,专项行动期间,全省共有6849家企业进行了自查自整,查出问题或隐患17992项,已整改15956项,落实整改资金1.1亿元。各级监管部门共督查企业数4411个,发现各类问题或隐患14686项,责令当场改正8925项,责令限期改正的5738项,警告50家,行政罚款68.1万元,责令停产整顿4家,提请关闭19家。

(三)职业危害申报工作稳步推进。各地认真贯彻国家安监总局第27号令,多措并举,积极组织企业进行申报。长治市成立专门负责职业危害申报工作机构,明确申报程序、措施、方法和要求等,强力推进职业危害申报工作,效果明显。晋城市、大同市通过召开申报推进会、组织开展专项执法检查等方式促进申报工作深入开展。太原市制定了职业健康制度范本,采取主动指导帮助企业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管理制度的方法,促进企业及时申报。截至2010年12月31日,全省通过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职业危害申报系统,已完成备案的企业389家,其中,长治市101家,晋城市81家,太原市62家,大同市51家。职业危害申报工作的深入开展,对摸清企业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种类、职业危害浓度(强度)、接触危害因素人数等底数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认真开展职业健康执法检查工作。按照《山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落实2010年职业健康执法工作计划的通知》,各市及时下了执法文件,明确了组织机构、检查范围,做到了检查对象、检查时间、检查事项、检查方式、检查人员分工、检查措施和责任落实的六个明确。全省省、市、县三级完成了对716家重点企业的执法检查任务。通过执法检查,督促企业突出重点进行全面整改,督促企业成立了职业健康管理机构,建立健全了相关规章制度,完善了职业健康管理档案,制作了告知卡、警示标识,加强了现场管理,购买了噪声仪、测尘仪、护耳器、空气呼吸器、防毒虑罐等一批职业危害防护设施设备,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的集中治理和全面整治工作。

(五)职业健康培训工作和宣传教育持续开展。省局不断加大职业健康培训工作力度,在去年的9月份和11月份,分别对政府监管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相继举办了两期专题培训班,培训人员500多名。11个市安监局共开展了84期培训班,培训人数达10364人。太原、大同、运城三市培训人数均超过1000人。同时,各地加强职业健康宣教工作,通过现场咨询、媒体宣传、深入企业等方式,以《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和“安全生产月”活动为载体,开展了职业健康图片展、演讲比赛等一系列宣教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六)职业危害检测评价工作全面启动。按照国家总局23号令要求,省局通过现场核查,及时对符合要求的18家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进行了登记备案。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要求,客观、真实、准确地开展了检测、评价工作,全年共对1682家企业的25230有害作业点进行了毒物、粉尘、噪声等危害因素的检测,提出整改建议9635条,促进了企业职业危害的防治工作,提高了企业职业健康管理水平。

过去的一年,全省职业安全健康监管工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为职业健康监管工作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体现了大家求实创新、锐意进取的信念与决心,凝结了大家积极工作、攻坚克难的智慧与汗水在此,我代表省局,对大家的尽职尽责、努力工作和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正确分析职业健康监管工作面临的形势,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尽管我省职业健康监管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职业健康形势还很严峻。当前,我省正处于工业化跃升期和城镇化加速期,特别是要完成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任务、实现再造新山西的目标,建设项目快速增加,传统的职业危害尚未控制,新的职业危害不断产生,职业健康监管工作形势十分严峻。

(一)职业危害群体事件时有发生。2011年,苏州苹果公司中国供应商员工因长期暴露在正己烷环境,发生了137名员工正己烷中毒事件,健康遭受严重损害。特别是发生在去年的贵州省施秉县恒盛有限公司矽肺病事件,通过对1337名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确认195人为矽肺病人,工人矽肺病检出率高达14.58%,另有261人X胸片有不能确定的尘肺影像学改变,需半年后进行复查。分析此次事件,一是企业不重视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虽然企业购置了5套粉尘回收设备,但由于回收粉尘装备增大成本,导致这些设备基本上是个摆设,只是用简单的纱布口罩代替防尘口罩。二是企业损失巨大,仅人员赔偿就达上亿元,这还不算病人的体检、治疗、罚款等费用。三是责任追究力度大。施秉县恒盛有限公司重大职业危害事故导致23名责任人分别受到刑事责任、留党察看、行政记大过、行政记过等处分,这其中有我们安全监管人员,也有企业负责人。这个案例提醒我们在座的同志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责任重大,大家要引以为鉴。

(二)部分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在对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部分地方领导在思想上、认识上存在差距,重“伤亡事故”、轻“职业病危害”的思想严重,地方领导关注的重点是重特大伤亡事故,对职业危害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把职业健康监管工作做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没有将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纳入到当地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考核内容,不能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以人为本的角度认真抓好职业健康工作。二是当前职业安全健康监管机构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普遍存在机构不健全,人员数量少,专业人员不足,执法力量不强,装备缺乏。仅机构建设方面,目前,全省有75%的县级安监局没有成立职业健康监管机构。三是个别监管部门工作力度不大,责任心不强,致使很多工作落实不下去,比如说木质家具企业的调查摸底工作,省里部署下去了,个别地方没有深入现场去认真调查,就上报当地没有,但我们通过其他途径了解,不是没有,而是这类企业还不少。再比如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工作,国家安监总局《申报管理办法》颁布都一年多了,我们有些市没有一家企业完成备案,甚至个别市企业完成备案数、企业待审查数、企业已注册未申报数都为0。在当前职业健康监管工作刚起步时期,各方面不利因素比较多,更需要我们监管人员以更强的工作责任心、更大的工作力度、更高的工作热情投入到职业健康监管各项工作当中。

(三)企业防治工作基础比较薄弱。一是企业主要负责人职业健康法制意识淡薄。一些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对职业健康工作不重视,使用落后工艺、超期服役的机械设备,对职工工作环境中存在的有毒有害因素置之不理,甚至缺乏必要的防护措施,不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这也证明了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的主体责任不落实。二是企业的职业健康管理基础薄弱。不少企业没有建立职业健康方面的规章制度,没有建立职业健康管理机构或落实专兼职管理人员,不按规定进行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浓度检测,不对从业人员进行健康体检,不与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不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一些国有企业在改革发展过程中,职业健康管理基础滑坡,撤消了职业健康管理机构,弱化了职业健康管理,甚至出现了职业健康工作无人管的局面。三是职业危害浓度强度超标准情况十分严重。从国家总局对石英砂加工企业、木质家具制造企业、石棉制品企业这三个重点行业领域的调查情况看,职业危害超标情况十分普遍和严重,粉尘浓度普遍超标100倍以上,最高超标达1248倍,数字可以说触目惊心。从各市反映以及省局调研检查中,我省很多企业也存在门进不去、眼看不下去的现象,超标问题相当严重,形势十分不容乐观。

当然,在看到问题和挑战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做好2011年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诸多有利因素,对做好今年的监管工作充满信心。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健康工作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把加强安全生产、防治职业病等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切实保障广大职工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温家宝总理明确提出“要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张德江副总理提出“要把开展职业卫生检查,促进企业改善安全生产和劳动保障条件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今年,温家宝总理在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是我们做好职业健康各项工作的根本保障。

二是职业卫生监管职责正在调整完善。2010年10月8日,中央编办印发了《关于职业卫生监管部门职责分工的通知》(中央编办〔2010〕104号),调整完善了职业卫生监管职责分工,明确了职业卫生监管“防、治、保”(即职业危害防治、职业病诊断治疗、职业病人社会保障)三个环节分别由一个部门为主负责的指导原则,赋予了国家总局在职业病事前预防、过程监管、事故查处等方面的职责,确立了我们安全监管部门在职业卫生预防环节依法实施监管的主体地位。《通知》对职业卫生监管职责作出调整,是加强职业卫生工作所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对我们全面做好职业危害的预防和治理工作有了政策支持。

三是依据更加充分。近年来,全国很多地方安全监管部门普遍反映在职业健康监管中存在执法主体资格不明确、依据不充分的问题,在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下,《职业病防治法》修改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职业病防治法修正案草案》已经列入了《国务院2011年立法工作计划》“第一档项目”,预计今年能够发布,将会从根本上解决安全监管部门执法依据不充分的问题。

四是职业健康管理有一定基础,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和有效办法,监管队伍不断得到加强。各市、县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科室从无到有,数量在增加,力量在加强。其他没有专门机构的市、县,也配备了专职人员分管这方面的工作,而且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监管业务能力在逐步提高。

新的一年挑战与机遇并存,但总体看,不利因素正在消失和减少,有利因素正在加强和上升,随着国家《职业病防治法》修订完善,随着国家相关管理制度和办法的出台,随着我省监管体制的不断理顺加强,从事职业健康监管一定大有可为,只要我们充分把握当前的积极因素,增强信心,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尽职尽责、努力工作,山西的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的春天一定会早日来临。

三、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进一步提高认识,全面落实职业健康监管各项工作任务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谋划好,启动好“十二五”时期的职业健康监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省政府已在2010年印发了《山西省职业病防治规划(2010-2015年)》,明确了“十二五”时期职业健康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提出了一系列量化指标。省局目前正在研究起草《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对《山西省职业病防治规划(2010-2015年)》中的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并结合安全生产监管的实际制定具体落实措施。各市安全监管部门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认真做好“十二五”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将各项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同时要抓紧研究制定本地区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统筹考虑,积极谋划“十二五”时期的职业健康监管工作,为今后几年职业安全监管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2月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下发了《2011年职业健康监管重点工作安排》,提出了要创建“两支队伍”(即安全监管系统职业健康监管队伍和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管理员队伍),探讨落实“三项制度”(即职业危害申报制度、检测监控制度和警示告知制度),探讨构建“四大体系”(即职业健康监管法规标准体系、宣传教育培训体系、技术服务与支撑体系和信息与装备保障体系),努力做好“五项基础工作”(即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管理、职业健康监护管理、职业健康培训和用人单位作业场所监督检查)的总要求,为认真贯彻国家总局文件精神,扎实做好我省2011年的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省局已经以1号文件印发了《山西省2011年职业健康监管重点工作安排》。请大家结合本地、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突出重点,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一)尽快理顺监管职责,进一步加强监管机构队伍建设,增强监管能力。各市安全监管部门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编办【2010】104号文件的精神。省局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张局长已亲自向省政府主要领导进行了汇报,省局职业健康处也已向省编制办做了专题报告,省编办也启动了这项工作,并组织省安监局、省卫生厅、省人社厅、省煤炭厅、省总工会等部门到省职业病医院、太原市安监局、省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所、西山煤电集团、太钢集团等单位对全省职业卫生现状及监督管理中的问题进行了调研。近期出台明确职责分工。各市也要积极主动向政府有关领导同志汇报,与机构编制部门沟通协调,尽快达成共识,明确本地区职业卫生监管职责分工,形成责权匹配,运转有效的职业卫生监管机制。同时,各市要始终把机构队伍建设作为职业健康的重要基础工作,认真抓好。要根据职业健康监管的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市、县、乡三级职业健康监管机构建设,确保职业健康监管工作有效监管。要加强职业健康监管业务培训,增强监管执法人员依法履职的能力。

(二)明确分工,突出重点,全面推进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工作。开展职业危害申报工作是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做好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企业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和责任。去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省职业危害申报工作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与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要求,特别是与周边省市工作进展情况相比,差距仍然很大。为进一步规范全省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工作,继去年下发的《山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危害申报工作的通知》(晋安监职监字[2010]1号)后,今年省里结合去年申报工作开展情况,本着方便企业、有利申报的原则,又专门下发文件推进申报工作。

一是明确申报管理。中央驻晋企业、省属企业和市属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职业危害申报,向其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其它生产经营单位的职业危害申报,向其所在地的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

二是明确工作目标。就是要通过开展全省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工作,全面掌握全省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基本状况,建立全省职业危害网上管理信息系统,为加强监管提供依据。完成《山西省职业病防治规划(2010—2015年)》规定的申报率85%的目标。石英砂加工和使用、木质家具制造、石棉制品、使用高毒物品等职业危害严重的企业申报工作要作为申报重点加以推进,争取两年内申报率达到100%。

三是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把职业危害申报工作列入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切实加强领导,制定工作措施,落实人员责任,明确工作目标,加大培训力度,扎实推进辖区内企业的职业危害申报工作,逐步建立完善职业危害管理档案。各生产经营单位要高度重视申报工作,指定专人负责,认真制定申报工作方案,提前谋划好,按照相关要求,依法及时做好申报工作。

四是要搞好调查摸底。各级安监部门要组织专门力量,做好企业的调查摸底工作,把企业的底数真正摸清。一是要摸清本辖区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数量。二是要摸清存在职业危害生产经营单位的地域分布情况、行业分布情况、职业危害的主要因素、接害人数以及申报情况等。三是要摸清企业的管理机构、所属单位数量和名称等基本情况,为下步监管工作和申报工作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五是要建立通报制度。各市安监部门要根据本地实际,将职业危害申报任务分解到每个月,采取有力措施,确保职业危害申报稳步推进,要建立季通报、月报告制度,于每月5日前将上月申报工作进展情况报省局。省局已将职业危害申报工作列入重点工作考核内容,适时组织督导检查,年底将以省政府安委办名义对全省申报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通报。

(三)强化监督执法,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年)》提出了“十二五”职业病防治工作目标,其中9项与我们企业直接相关,也就是职业病预防的问题。各级监管部门要深刻领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精神,加大监督执法工作力度,省局今年职业健康执法检查文件,在这次会上已经印发给大家,各市也要按照分级、属地监管原则,精心编制本地职业健康执法计划,督促企业按照国家总局和省局1号文件的要求,切实建立完善“三项制度”,全面落实职业健康主体责任。

一是要督促指导企业建立完善职业危害申报制度。加强职业危害申报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指导企业在对本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定期检测的基础上,认真填写《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表》,按期如实申报作业场所职业危害。

二是要督促指导企业建立职业危害检测监控制度。加强监管与引导,督促企业按照相关规定,指定专人负责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日常监测,确保监测系统、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聘请有资质的技术服务机构开展定期检测,检测结果存入职业卫生档案并及时向劳动者公布。

三是要督促指导企业建立完善职业危害警示告知制度。开展专项检查和执法,督促企业认真执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和《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GBZ7203-2007),建立完善企业内部警示标识及危害告知卡悬挂、设置管理制度,在作业场所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告知卡、划定警戒线等。

中央驻晋企业和省属企业作为我省经济发展的支柱,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但是我们在检查中发现,有一些企业不重视职业健康工作,职业健康管理混乱,缺乏职业健康管理机构和人员,职业危害超标严重,与央企和省企的地位很不相符。希望我们央企和省属企业切实起到表率作用,把各项工作要求做到实处,特别是要把这三项制度建立好并落实好,真正把主体责任落实到位。

(四)认真抓好企业职业危害治理工作。各地要深化和巩固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的成果,深入推进石英砂加工,木材家具制造,石棉制品等重点行业领域的专项治理工作。

要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石英砂加工企业粉尘危害治理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10】59号)要求,深入推进石英砂加工企业粉尘危害治理工作,督促企业进行工艺技术改造。干法企业原矿破碎工序要实行喷淋洒水,整个加工生产线要实行密闭化,机械化和自动化。湿法企业要在破碎工序实行喷淋洒水,烘干,筛分,分装环节要实行密闭化,机械化和自动化。对于不符合职业健康条件的年产2万吨以下的加工小企业,以及年产一万吨以下的湿法加工小企业,要坚决提请地方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关闭。

要按照《国家安全监督总局关于开展木制家具制造企业高毒物质危害治理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10】11号)的要求,督促本地区木制家具制造企业做好职业危害治理工作,要抓住喷漆,涂胶和晾漆三个环节,加大生产工艺和防毒设施技术改造力度。到今年4月底仍没有达到治理要求且作业场所有毒物质浓度超标的企业,一律停产整顿,到今年9月,仍然达不到要求,要提请地方政府予以关闭。

要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石棉矿山及石棉制品企业粉尘危害治理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安建【2010】207号)要求,认真抓好石棉粉尘危害治理工作。要深入开展石棉企业的排查摸底,全面掌握本地区石棉企业粉尘危害现状,坚决制止生产和使用国家已经明令禁止的角闪石类石棉。督促指导企业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防尘设施技术改造,减少和控制石棉粉尘危害。石棉矿山企业要重点抓住采矿,破碎,选矿三个环节,做到采矿工序采取湿式凿岩作业,破碎工序必须密闭并采用除尘措施。石棉制品企业要抓住石棉加料环节,做到加料工序与其他工序隔离,并加装除尘措施,尽量采用湿式作业。到今年6月底石棉粉尘浓度不达标的企业,要责令限期改正;到今年9月底仍没有达到要求的企业,依法责令停产整顿,到今年12月底还达不到要求的企业,要提请地方政府予以关闭。

(五)认真贯彻《山西省职业病防治规划(2010-2015年)》,做好职业健康法律法规宣传培训工作。要围绕《山西省职业病防治规划(2010-2015年)》中提出的“十二五”末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开展一系列宣贯活动。要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开展宣传活动,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职业健康法规标准和职业危害防护知识,努力营造职业健康“政府大力倡导、全民广泛支持、职工自觉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特别要以“安全生产月”、《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为重要载体,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国家在职业健康法律法规、规章、防治知识和职业安全健康知识,提高全社会的职业危害防护意识。要加强对职业健康工作开展好的企业典型,总结推广先进经验,不断推动职业卫生示范企业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

要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加强对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安全健康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培训,特别是加大对农民工宣传和培训力度,普及职业安全健康知识,使其熟练掌握操作规程,正确使用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要重点加强对政府监管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两类人员的培训。省局今年分别针对两类人员举办两次培训。各地要加强对本地两类人员的培训工作,认真制定培训计划,合理设置培训课程,做到有的放矢。监管人员要重点加强职业安全健康形势、任务、要求,职业安全健康知识概论、法律法规、标准规程,职业安全健康监管执法程序,职业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和应急救援等知识点的培训,提升业务能力。企业领导和相关管理人员要重点了解国家职业安全健康的政策规定,掌握职业危害预防和控制的措施和手段等知识,强化企业管理层职业安全健康观念和保障劳动者健康意识,落实职业危害防治主体责任。

(六)加强调研与学习,为下步新职能的承接和新工作的开展做好充分准备。目前,国家层面上职业卫生监管职能已经划转到位,总局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职业卫生监管职责分工的通知》(安监总厅【2011】33号),明确了职业健康司负责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综合性工作,具体承担法规标准制定、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颁发、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及监督检查、职业卫生检测评价技术服务机构的组织认定和监督管理和职业健康监护管理等八项职责。我省正处于职业卫生监管职能调整理顺阶段,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不等不靠,加强调研与学习,创新性工作,为下步三同时审查、检测资质管理、职业健康监护等新职能的承接和职业卫生许可、职业健康管理员队伍建立等新工作的开展做好充分准备。

推动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发放工作。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将利用半年左右时间,先行组织一个省和一个计划单列市进行试点,取得经验后尽快制定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实施意见。省局要迅速开展调研工作,充分借鉴先进省市的经验,不等不靠,尽快拿出我省《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实施细则》(草案)。

推动重点行业(领域)用人单位建立职业健康管理员队伍。国家将在北京、辽宁、吉林开展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研究制定重点行业(领域)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管理员的配备标准、主要职责及监督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各市可依据本地实际,选择一些重点用人单位开展试点工作,在重点行业(领域)的用人单位建立职业健康管理员队伍。

做好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工作。各级监管人员要认真学习职业健康监护方面的知识,充分了解和掌握职业健康监护的目的、内容、要求、程序等,为下一步规范职业健康监护,开展职业健康监护检查等工作打好基础。

上一篇:秋季开学典礼暨表彰总结大会程序下一篇:山东杜郎口中学整体教学模式观摩会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