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实习就业的协议书

2024-10-10

大学生实习就业的协议书(精选16篇)

1.大学生实习就业的协议书 篇一

大学生就业实习协议书

甲方: 济宁学院中文系

乙方:_________

丙方:_________

为保证就业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保护学校、用人单位及学生的合法权益,甲、乙、丙三方本着自愿合作的原则,经慎重协商,甲、乙、丙三方承认《山东省大学生就业实习管理规定》对三方均有的约束力,并达成如下就业实习协议:

一、乙方要求甲方为其介绍丙方从事就业实习工作,其中

1.工作内容:按照用人单位要求从事中等教育辅导工作,并依协定后的学时规划完成教学计划,保证教学质量,合理进行教学后成绩检测。

2.工作时间:自2013年7月13日至2013年8月15日

3.就业实习报酬和福利待遇:乙方(用人单位)提前预支丙方(学生)人民币1000元作为差旅费,合同终止前凭丙方提供的报销票据进行结算。合同终止之日,双方按照月薪人民币2000元结算工资。

二、乙方在丙方实习期间,不得无故克扣丙方的劳动报酬。无论乙方辞退或丙方辞职,乙方均需付足学生自劳动开始之日至离开之日的全部报酬。乙方有权根据其用工需要而终止与丙方实习用工关系,乙方终止用工关系需提前10天通知甲方、丙方。如丙方因无故离职,或因表现不佳被辞退,按照双方事前协议由甲、乙双方进行协商处理。

三、丙方就业实习依法享受劳动保护,乙方应对丙方的人身安全提供保障,不得损害或变相损害丙方在劳动保护方面的合法权益。否则,造成的后果由乙方负责。但是,甲方应为丙方提供相应的医疗保障,乙方对丙方的医疗不承担责任。在工作期间,乙方对丙方的故意行为造成的自身人身伤害事故不负责任。具体情况依照现行《劳动法》规定执行。

四、甲方是具体负责指导大学生就业实习的组织管理机构。在工作中甲方有义务教育并监督丙方执行用人单位及学校的规章制度,履行就业实习协议中的各项义务,如乙方与丙方发生纠纷,甲方主持调解双方的争议。在调解前,乙方或丙方不可申请仲裁和诉讼。

五、乙方有权与丙方签定有关知识产权、保密义务等协议。甲方督促丙方执行上述协议。本协议发生的争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由甲方所在地法院管辖。

六、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丙三方各执一份。

:_________ 甲方(盖章)

负责人(签字):_________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乙方(盖章):_________丙方(签字):_________负责人(签字):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学号:_________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2.大学生实习就业的协议书 篇二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 可见, 党和国家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提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高度。2009年高校毕业生的规模达630万, 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 再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 用人单位的需求量不断减少, 导致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因此有必要开辟新的领地———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 为大学生提供职前培训、实习的场所, 对毕业生进行科学的就业指导, 这已逐渐成为大学生成功就业的新支撑点。

(二) 分层次明确大学期间的学业规划阶段性目标, 并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

一方面教师要结合教学要求明确大学生学习的总体目标, 使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 帮助他们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化。另一方面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分层次确定学业规划阶段性目标。

(三) 强化教学管理。

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知识结构提出的要求, 合理设置课程;严格考勤制度, 实行任课教师与班长双轨考勤, 强化学生学习行为的约束力;将计算机、外语过级纳入学籍管理, 强化学生的考证培训;进行完全的学分制改革, 在规定的年限内可视学分的获得情况提前或延后毕业;要坚持将学生的综合测评成绩、奖学金状况等与就业挂钩, 让优秀学生有相对的选择空间, 找到较为理想的工作。

(四)

从需要和目标两个方面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正面疏导, 帮助学生树立远大志向。教师要教育学生把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起来, 学习过硬的知识和本领报效国家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通过“四多”培育学习兴趣。四多是指“多读、多看、多动手、多参与”。多读, 不仅要读专业书籍, 而且要读非专业书籍;多看, 就是要多参观一些学术成就展览, 多看一些科技资料片;多动手, 就是要多参加各类实验活动和技能竞赛, 在实际操作中增长技能, 使理论能联系实际;多参与, 就是要主动参与学校各种科技文化活动。

(五) 加强与学生情感交流。

了解大学生心理需要, 适当运用激励机制。教育者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良好的学习成绩和突出的工作业绩给予直接的奖励 (包括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 , 还要注重对一些成绩较差学生, 在其身

1. 建立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的意义

当前很多用人单位都强调求职者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 这方面是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劣势, 如何解决用人单位与大学生之间的“鸿沟”, 很多高校都积极抢占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这一高地, 这无疑能为大学生就业开辟新的道路。

1.1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首先, 通过在实习基地的锻炼, 大学生可以广泛地接触社会, 形成更为理性的求职态度和职业规划, 可以修正就业观念, 避免盲目择业;其次, 大学生可以在实习中及时调整学习重点和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 积累工作经验, 提高自己职场素质水准, 为进入职场成功就业做好准备。

1.2有利于高校更合理地开展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 巩固专业领域的就业资源。

高校可以将实习作为与单位交流的信息平台, 在安上找出闪光点并进行激励, 让这些学生更加增强自我学习的信心;加强情感交流,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 教师应加强同大学生的情感交流, 增进师生友谊, 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困难, 使大学生对教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 达到“尊其师, 信其道”的效果;强化导师制, 做好正面引导。聘请有专业建树和强烈责任心的老师作为学生导师, 以导师自我人格魅力和专业素养, 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六)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成功与失败。

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归因。归因理论认为, 人有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的动机, 成功的希望驱使人去追求成就, 失败的恐惧驱使人避免失败。[2]追求成功的学生往往把成功的原因归于自己较强的能力, 把失败的原因归于自己主观上的努力不够、学习方法不当, 这是一种主动的归因方法。相反, 有些学生却把成功归因于机遇好、任务容易等外在因素, 而将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能力低, 降低了自我效能感。可见, 不同归因方式会直接影响自我效能的评价。为此, 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 做到主动归因。要通过必要的归因训练, 对主动的归因给予鼓励和奖励, 对那些很少做出主动归因的学生给予暗示和引导, 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归因思维。

参考文献:

[1]蒋俊红, 李晓菊.心理学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123.

[2]维纳著.林中敏译.动机和情绪的归因理论[M].福建教育出版社, 1989:192.

排学生在单位的实习过程中, 及时地了解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 通过实习过程反馈的意见, 有针对性地对学校的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育模式作出适当的调整, 高校学科如果能结合社会的需要设置专业和培养人才, 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将可以稳定本专业的就业资源, 大大地拓宽就业的渠道。

1.3有利于企业寻找到合适的人才和提高用人单位的知名度。

对用人单位来说, 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的建立有助于它们在实践中观察挑选和优先储备人才, 这样既减少了它们在就业市场上选人、试用人才的经济成本, 也缩短了学生到劳动者之间的适应期, 为用人单位带来更好的效益;其次, 扩大了用人单位的影响, 提升其知名度。通过在各相关院校校内信誉和品牌的树立, 可以吸引更多优秀的毕业生到单位建功立业, 达到人才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1.4有利于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推进。

当今的社会已迈入知识经济时代, 高校不仅是人才的宝库, 更是知识创新的基地, 理应成为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组成力量。加强产学研合作是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途径, 就业实习基地的建立无疑成为了一个非常有效的载体, 这个基地建设好, 产学研的教育模式也就有基础更进一步推进。

2. 就业实习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由于其独特的优势和特点, 被赋予崭新的内涵, 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 然而它对毕业生成功就业等方面的作用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在建设和运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2.1高校重视程度不够, 没有把实习基地建设放在应有的位置上。

由于以前高校和用人单位只是将实习基地作为完成学习任务的载体, 而把它作为毕业生就业渠道的全新载体、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指导教学等方面的作用忽略了, 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 因此, 对实习基地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还不够。

2.2缺乏稳定的互利互惠机制, 用人单位积极性不高。

用人单位由于除了要负责实习生的培训指导、自身的安全外, 他们最主要的担心来自于对加大工作管理难度、泄露商业机密等方面, 导致现行实习基地建设体制并没有使用人单位完全受益, 它们没有完全享受到政府及学校的优惠政策, 因此大多数用人单位对实习基地建设兴趣不高, 学校往往处于被动状态, 实习基地建设往往是靠学校领导、教师、校友的私人关系来进行的, 日积月累逐渐变成双方的一种负担。

2.3高校发展实习基地的能力有限, 对现有的实习基地的运作过程缺乏管理。

高校从自身的责任出发, 大多以“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原则按照校企双赢的理念多途径地开辟实习基地, 但高校毕竟是教学、科研单位, 自身所拥有的用人单位资源是有限的, 导致实习基地成为稀缺资源。另外, 有的已经建立的实习基地, 但却流于形式, 没有全面实施签订的实习协议, 很多高校也没有建立完善的实习鉴定制度, 对毕业生在实习基地的实习和学习状态缺乏管理。

2.4学生自身的原因

部分学生没有实习前对实习很期待, 总觉得比在课堂上听枯燥的知识好, 真正实习后体会到的却是行业的艰辛与不易, 存在眼高手低、自身发展方向盲目、不能吃苦等问题, 这一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学校开辟新的实习基地存在困难。

3. 大学生实习基地的建设思路和做法

3.1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 鼓励用人单位接纳大学生实习。

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 明确大学生实习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 通过资金支持、项目扶持、税费优惠等政策, 使用人单位接纳大学生实习成为一种常规行为, 同时还应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和建立泄密责任追查制度, 避免大学生实习的短期行为给用人单位带来的风险。

3.2高校建立规范化的实习基地制度。

高校要与用人单位签订长期合作的实习合同并挂牌运行, 合同应明确规定双方的责任、义务, 双方都要树立责任意识。此外, 高校还应制定相应的实习基地建设管理制度和实习评估体制, 对可能涉及到的实习计划、实习教师的安排、学生的安全教育、实习档案的管理和实习考评等问题一一规范, 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指导、有切实可行的考核手段。

3.3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互利互惠机制。

现代化社会中不同对象之间的合作只有达到“双赢”, 才富有持久的生命力, 才能获得良好的效益。高校应承担用人单位人员的继续教育、员工培训的任务, 优先优惠转让技术成果, 优先向实习基地所在单位推荐优秀毕业生;高校还可以考虑聘请实习基地企业家、高级技术人才为学校的兼职教授, 为学生授课, 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答辩, 与实习基地所在单位共同参与课题研究, 联合开发新产品, 这样就将产学研的合作模式落到了实处, 在提高高校的办学水平的同时也有利于用人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3.4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针对部分大学生在实习时表现出的眼高手低、发展方向盲目等问题, 高校应以学生为本, 把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针对不同阶段, 规划不同的内容, 引导学生认清形势, 转变观念, 提高学生素质, 使学生在实习基地的表现能受到单位的好评, 这样也有利于实习基地的良性发展。

3.5用人单位需用心搭建用人平台。

目前还有部分用人单位将接纳实习生视为负担, 诚然, 接纳实习生在一定程度上给单位带来“麻烦”, 从这方面来看, 用人单位从事的是公益性的活动, 但从长远来看, 只要用人单位用心搭建用人的平台, 培养学生对单位的感情, 就可以缩短人才供需的信息链, 搭建单位选取人才的广阔平台。

4. 我校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就业实习基地建设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的教学一直非常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目前学院共建立实习基地10余个, 其中包括湖南省建筑工程集团、湖南路桥建设集团等知名企业, 双方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 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 在人才培养、项目开发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 目前我院共聘请实习基地的企业家、高级技术人才10多人为我院兼职教授, 他们不仅仅为我院学生带来20多场学术报告, 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还为我院的教学模式、教育改革的方向提供许多宝贵意见, 为学院找准定位, 确定自己的特色办学模式提供依据, 由于双方的诚意合作, 仅2009年就有一批学生签约实习基地企业, 成为校企合作的典型示范。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理性思考

文萍1马宏贤2

(1淮阴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2淮阴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江苏淮安223001)

摘要:大学生就业是综合性的社会问题。本文从经济结构、高校专业设置、教育质量和就业指导、企业用人、学生就业观念五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成因措施

近年来, 大学生就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在全球经济尚未全面恢复的2010年, 我国的大学生毕业人数将达到630余万人, 比2009年的611万人增加了约20万[1]。这使得原本紧张的就业形势更趋严峻。我认为,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综合性的社会问题, 仅仅依靠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大学生自身的努力是不够的, 还需要宏观经济的支持和众多企业的配合, 这样才能实现大学生的顺利就业。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分析

1.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的就业拉动力减小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

当前, 我国第二产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偏大, 第三产业发展不足, 仍以传统的商贸业、服务业为主, 与发达国家以信息、咨询、科技、金融等知识含量高的高端产业为主相比, 差距很大, 适合大学生就业的岗位相对较少。第二、三产业就业吸纳能力不足导致了就业需求远小于就业供给, 从而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被动局面。

此外, 我国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力也在逐渐减小, 这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九五”期间, 我国GDP年均增长8.6%, 就业年均增长1.2%;而到了“十五”期间, 虽然GDP年均增长仍高达9.5%, 但就业年均增长已降至1.1%, 年均增加就业人数比“九五”时期减少56万人, 就业弹性系数也由“九五”时的平均0.14下降到“十五”时的0.12, 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带动的就业增加量, 由94万人减少到80万人[2]。

2.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是造成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内在原因。

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 国内多数高校在持续扩招的同时, 其专业设置却未能及时依据产业结构的变化做出相应调整, 结果导致结构性失业, 即一方面是许多

5. 结语

要建设好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 涉及到社会、学校、用人单位、学生等多方面的问题, 需要各个方面协调运作, 我们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总结, 科学探索, 开辟出具有专业特色的就业实习基地。

大学生因所学专业知识结构相对落后, 实践技能贮备不足而不能顺利就业;另一方面则是众多新兴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为其所用, 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相互脱节。

3.高等教育质量相对下降, 就业指导不充分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国内大学扩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实现了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深刻转变, 但同时也带来高等教育质量的相对下降, 归结起来,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高校的大规模扩招, 降低了大学的入学门槛, 生源质量有所下降; (2) 高校师资和经费投入相对不足, 学生培养质量受到很大影响[3]; (3) 许多在校实习往往由于安排时间短、学生认识不足、经费得不到保证等原因而流于形式, 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得不到切实有效的锻炼和提高。

此外, 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还停留在就业形势分析、求职技巧训练等较浅层次上, 难以为毕业生提供个性化、高品质的就业指导及创业教育[4], 这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4.企业用人存在误区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

企业的用人误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形: (1) 部分国有企业非重点大学、非研究生不招, 人为地加大了地方高校本、专科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2) 一些中小企业用人观念存在“实用主义”倾向, 因担心培训后的大学生纷纷跳槽, 所以更愿招收具有从业经验的人员, 而不愿选择应届毕业生。这也是造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现实原因; (3) 个别企业面对众多求职的大学生, 任意提高就业门槛, 对毕业生的学校、学历、外貌、性别、身高等不断提高招聘要求, 原本专科生可以做的工作却要招聘本科生, 本科生可以做的工作却要招聘研究生, 此外又随意降低薪资待遇。这样做的后果既加大了大学生的就业难度, 同时又增加了大学生就业的不稳定性; (4) 国内企业还未形成积极聘用实习生的社会风尚, 能够给予在校大学生的顶岗实习机会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十分明显[5], 使得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得不到有效锻炼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朱英, 耿绍宁.建立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 2005, 增刊.

[2]宋春光.关于高校实习与用人单位合作的几点思考[J].就业工作研究, 2007.

[3]刘刚.实习基地;大学生就业的缓冲港[J].人才开发, 2005, (10) .

3.强化实习 促进大学生就业 篇三

一、缺乏经验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短板”

近年来,随着我国招生、就业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转变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的就业环境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日益显现,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方式从“统招统分”转变为“双向选择”,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从过去满足于用人需求的数量向质量转变,即由以学历为导向变为以能力素质为导向。然而,大学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还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由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相对落后于就业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大学毕业生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差、专业知识背景单一的缺陷,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尚有一定距离。同时,目前高校的人才培养尚未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使有些毕业生偏重于理论和科研,而实践经验相对缺乏。在就业市场中,除了科研型单位外,用人单位一般需要实践能力强的人才,倾向于聘用有相关工作经验的求职者,而应届毕业生在这方面的欠缺,使很多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持观望态度。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用人单位,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因而不愿意把资金投入到新进员工的培训上。现阶段,缺乏经验已经成为困扰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实现就业、服务社会是大学生学习的目标,也是社会对他们的要求。强化实习是提高大学生能力素质,弥补大学生经验不足,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有力措施。

二、大学生实习中遇到的问题

实习点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各类企业都得到了充足的发展。仅从数量来看,完全可以满足大学生实习的需要。然而,同样是因为市场经济的影响,企业不愿意接受大学生实习,或者接收的实习生仅在企业外围部分完成其实习,无法进一步了解企业的运行。像这样的实习根本达不到教学大纲的要求。作为市场经济的一分子,企业必须在与同行的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并已获得最大利益为目标。实习生的到来,会使企业的管理成本增加,管理成本的增加必然会减少利润。首先是商业秘密的保护。企业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保护自己的商业秘密。实习生在实习结束后,如果没有被实习单位录用,自然就会进入就业市场。了解实习单位商业秘密的大学生存在把他所掌握的实习单位不愿让外界知道的东西向外界透露的可能,特别是向其同行。其次,合理安排好工作。在以计件付报酬的企业,实习生的到来必然会增加实习部门的产量,给他们带来额外的收益,没有安排实习生的部门就得不到这种收益;技术复杂的部门担心实习生因操作能力不强而影响工作进程,而且安排专人指导实习生的实习,影响原有工作秩序。第三,实习生的教育管理,特别是涉及实习生人生安全的教育管理。近年来,有关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发生意外常见到各媒体上。有时,实习单位在这方面的管理并不愿意介于过多,而高校又常管理不到位,使实习生处于类似无人管理的状态。为了避免这样的风险,企业有时会以实习生的管理难度大为由不愿意接收实习生。第四,认识上存在误解。一些企业把实习生当作一种负担,认为企业在其间仅有付出没有回报。

教师缺乏实践经验。从整体上看,高校的教师大多从学校到学校,没有专业背景下的工作经历,难以帮助大学生完成实习内容。

三、强化实习促进大学生实现就业

建设校外实习基地,以保证大学生的专业实践的需要。校外实习基地是大学生较好完成专业实践的基础。市场竞争中,企业要保持自己的竞争地位,在技术、管理等方面必须满足市场竞争的要求,大学生可以在这里学习先进的技术及管理经验。通过校企之间联合办学、利用双方的智力资源共同开发项目、培训员工等形式加强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这种良好的合作关系下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使校企双方在合作中各有所得。加强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校内实践基地可以检验大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为进入校外实践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校内实践基地也是大学生专业实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多种形式建立校内实践基地来满足大学生实践的需要,如模拟车间、实训中心等。大学生在这样的环境里可以进行技能训练、科学研究,也可以感受到现实的生产状态,弥补实际操作的不足。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作用,如计算机辅助设计、虚拟现实技术、网络技术等,增强大学生的感性认识,弥补实际操作的不足。实践基地的建设应该是一个动态过程。校企双方在合作中相互选择,必然有部分企业因情势变化渐渐淡出,同时也有新的企业加入到这一合作中。这一动态过程,既能使高校学生实践场所的数量得到满足,也能使其质量得到保证。这一动态过程也要凸显校企双方取得的利益,特别是企业取得的利益。校企双方都应加强实习生的管理,明确高校、实习单位、学生之间的权利义务。高校应当做好参加实习的大学生的教育工作,特别是安全教育。

鼓励教师参加实践。实习是整个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作为教师只有足够的实践经验才有可能指导好学生的实践,才能使学生在实习中有收获。高校要为教师提供各种继续教育的机会,使他们更新知识,吸收新的科技成果到教学中。创造条件让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缎炼,积累实践经验。聘请企事业单位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与教师共同指导大学生实践,加大对大学生实践的投入。这应当成为高等教育的经常性支出,以保证大学生实习效果。

专业实习与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学生年级特点合理安排社会实践活动,循序渐进。低年级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点可以放在接触社会以及一些公益服务技术的训练上,着力培养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高年级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与专业实习相结合起来。例如,高年级医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时发挥专业长处了解当地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其原因。充分利用好假期引导大学生参加实践。假期时间可以与一些企业联系,给大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有目标地让他们通过主动申请等方式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既能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他们在毕业实习中进入状态的速度,同时,增强他们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高校要加大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指导,尽可能派出专业老师进行指导。实践证明,这样更能激发大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同时,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对待在社会实踐中接触到的消极因素。

4.大学生就业实习协议 篇四

甲方:(实习单位)乙方:(实习学生)

为共同做好学生的实习工作,明确实习学生与实习单位的责任与义务,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本着平等自愿的原则,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协议。

一、双方资质认定

1、甲方是经当地政府部门批准,具有合法经营的企业;

2、乙方是国家承认全日制学历教育大学在校学生。

二、实习要求

乙方应如实向甲方提供本人实际情况,并根据甲方要求出具相应有效证明(如身份证、学生证等),如乙方提供的身份证、学生证等资料有弄虚作假或欺骗甲方之事实,则甲方可随时解除本协议。

三、实习生信息及工作期限、时间

1、实习生信息 姓名性别身份证号 学校专业

2、实习期限:年月日至年月日,其中第一个月为培训期。

3、甲方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本单位规章制度,合理安排实习学生的实习工作时间。

四、实习岗位

甲方根据乙方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安排实习学生到本公司部门,从 事职位。

实习期间,甲方应安排管理人员对实习学生进行业务培训、技术指导和日常管理,实习学生应自觉遵守工作纪律及公司规章制度,认真实习。

五、实习工资

依照按劳取酬的原则,按甲方现行制度确定实习学生的实习工资。其中培训期实习工资为元/天,培训期后实习工资为元/天,按月结算。

六、培训

1、甲方负责乙方实习(工作)前的有关培训,以帮助乙方进入用工单位顺利实习。

2、甲方对乙方有进行职业道德、公司规章制度和上岗前培训的义务。

七、劳动保护

1、甲方需为实习学生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保证其在人身安全不受危害的环境条件下工作。

2、甲方根据实习学生岗位实际情况,按时发放乙方实习工资。

八、实习管理

1、实习期间甲方指定部门主管负责乙方的日常管理,实习期满以后,应对乙方的实习表现做出客观鉴定。

2、如果实习期内,乙方不符合甲方的工作标准,甲方有权随时提出解除本协议且无需支付任何补偿或赔偿。

3、在实习期间,若乙方未按规定作业、违反甲方规章制度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导致伤害事故或任何民事、刑事纠纷或赔偿发生的,全部责任由乙方自行承担。

4、实习期间乙方应遵守的规定:

(1)乙方应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否则甲方有权依法解除本协议;

(2)乙方应遵守甲方的规章制度、工作纪律及管理规定,如有违反的,甲方有权随时解除本协议;

(3)乙方应遵守甲方的操作规程,如有违反造成甲方财物等损失,乙方应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4)乙方有违反工作纪律或甲方规章制度、严重失职、对甲方利益造成重大损失或被依法追究刑事、民事责任等行为的,甲方有权无偿予以辞退;

(5)乙方同意并承诺如乙方在非工作时间或非工作场地或因非工作原因所产生的一切人身事故、伤害或其他经济及法律责任均由乙方自愿承担,与甲方无关。

(6)乙方如有事请假,应按工作单位规定提前请假。如无故缺勤,作旷工处理。

九、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甲方有权调整或变更乙方的实习岗位。

1、因乙方身体状况不适宜继续工作或调整劳动组织需要。

2、根据乙方的工作能力及表现,不适宜在原实习岗位继续工作的。

3、不可抗力的因素或其他客观情况变化,导致乙方不能继续在原实习岗位工作的。

十、甲方权责

1、甲方安排乙方到指定岗位进行定向实习,甲方需为乙方提供实习场地及实习指导。

2、甲方须按时足额发放协议约定的实习工资给乙方。

3、实习期满时,甲方对乙方在实习期间的表现做出实习鉴定。如有需要,应将实习情况如实反映给乙方工作接收单位。

十一、乙方权责

1、乙方人身安全责任的主体是乙方本人,实习期间,乙方应积极全面遵守和履行国家法律法规,严格遵守甲方规章制度、部门及行业的规定以及其他安全防范注意事项。乙方在实习期间(含来去单位实习途中)发生意外伤害、人身损害、重大疾病等情况,则按法律规定由乙方自行承担全部责任,甲方不承担任何责任。

2、乙方要自觉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规定及甲方规章制度,并服从甲方的管理和工作安排,接受实习单位的考核,尊重实习单位的领导和职工,不能做有损实习单位利益和形象的事情。

3、乙方在实习期间,因个人行为失误,造成企业财物损失的,乙方应按损失财物原价金额进行赔偿。

十二、知识产权

在实习期间,乙方利用甲方生产设备或物质条件所开发的项目成果所有权属于甲方。

十三、甲乙双方其他约定

1、本协议一经签订,甲乙双方必须严格遵守,任何一方不得单方修改,否则无效。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应本着平等协商的原则解决。

2、乙方在自愿申请的基础上在甲方公司实习,本协议具体内容甲方已全部告之乙方,乙方对协议具体内容已详细了解,乙方没有异议,协议签订为乙方真实意图的体现。

3、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经甲乙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公章): 乙方(签字):

5.毕业生实习的就业协议书 篇五

毕业生签字

年 月 日毕业生对用人单位的约定:

用人单位签字

年 月 日

学 校审核意见学校联系人 联系电话 邮政编码 学校通讯地址 网 址 电子邮箱 院(系)审核意见:

签章 年 月 日学校毕业生就业部门审核意见:

签章 年 月 日

编号: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

毕业生姓名:

用人单位:

学校名称:

国家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制表

签约须知

根据国家的规定,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实行“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为维护国家就业方案的严肃性,规范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三方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 特制定本协议书:

一、签约各方必须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坚 持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守信原则。

二、毕业生应按国家和省毕业生就业政策规定就业,向用人单位如实 介绍自己的情况,了解单位的用工意图,表明自己的就业意向,对用人单位的要求,可在“毕业生对用人单位约定”一栏注明。

三、用人单位要如实介绍本单位的情况,明确对毕业生的要求及使用意图,做好各项接收工作。凡取得毕业资格的毕业生,用人单位不得以学习成绩为由提出违约,未取得毕业资格的结业生若与用人单位签定本协议,用 人单位应同时出具同意接收结业生的证明。用人单位如对毕业生有其他要求可在“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约定” 一栏注明。

四、学校要如实向用人单位介绍毕业生的情况,做好推荐工作,用人单 位签定协议后,由学校审核汇总并报省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鉴证或国家教育部批准,列入就业方案下达执行,学校负责到省毕业生就业就业主管部门办理派遣手续。

五、学校应在学生毕业前安排体检,不合格者不派遣,本协议自行取 消,由学校通知用人单位。如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身体条件有特殊要求,原则上应在签订协议前进行单独体检,否则,以学校体检为准。

六、本协议经各方签字、盖章后生效。三方都应严格履行本协议,若有 一方提出变更协议,须征得另两方同意,由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

档案户口党团关系接:

收档案接收单位名称:

邮编 :

档案转寄详细地址:

户口接收地址(单位):

党.团组织关系接收单位:

用人单位意见:

签章 年 月 日

用人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意见:

(有用人自主权的单位此栏可略)

签章 年 月 日用人单位所在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意见:

6.职校就业实习协议书 篇六

就 业 实习协 议 书

甲方:盱眙中等专业学校

乙方:实习就业单位:

甲乙双方就甲方学生赴乙方实习事宜,根据劳动部门和教育部门等有关规定,经双方共同协商达成以下协议:

一、乙方接受甲方学生名(其中男名,女名)。由甲方担供学生明细名单。

二、实习内容:

三、实习期限: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四、甲乙的权利和义务:

1、甲方应教育实习生遵守乙方各项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得,服从乙方的统一调配和管理,为乙方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2、甲方应安排专人定期进行实习巡视,并及时与乙方联系,做好学生思想工作。

3、甲方学生必须听从乙方管理和指挥。

4、甲方应尊重乙方对实习生的指挥、教育。

5、甲方学生擅自离开乙方,非乙方同意,不另行安排学生的毕业方向。

五、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指导甲方学生了解乙方的生产环境,熟悉生产技术及安排操作规程,指导甲方学生掌握生产工艺及操作方法。

2、乙方有权根据需要对学生实习岗位作必要的调整,但不得安排实习生从事与学生身份不相符的工种。

3、配合甲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日常管理,安排适当的时间给甲方学生回校参加必要的考试考核。

4、根据乙方的管理规定对甲方学生进行管理,乙方有对确实不适应乙方管理要求或严重违反乙方员工纪律、影响全业形象的个别学生责令其终于实习的权利,但事先必须通知甲方。

5、学生实习结束,乙方与学生双方同意,应与学生签劳动合同。

6、学生实习期间,乙方应有专人负责实习工作,并在实习期间对学生进行管理和监督,实习结束,根据甲方学生在乙方的表现,协助甲方如实填写《就业实习鉴定表》。对实习生做出考核及实习鉴定。

7、按时支付甲方实习学生实习报酬。

六、其它

1、甲、乙、双方均应尊守的有关律和法规。

2、学生实习期结束后,乙方和学生签订劳动合同,并给学生买相关保险,支付学校一定数额的培养费用,甲方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业协助企业管理。

3、有关实习学生的报酬、福利待遇、保险按约定兑现。

4、发生工伤意外时,经劳动部门鉴定属甲方学生责任的由甲方学生负责。属乙方责任的由乙方负责。甲方负责协助处理有关事宜。

七、本协议未及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

八、本协议一式两份,经甲、乙双方盖印后有效。

附:学生名单

甲方:乙方:

盖章:盖章:

甲方代表:乙方代表:

7.大学生实习就业的协议书 篇七

当大学生在实习期间与就业单位发生劳动合同纠纷时, 当事人往往对劳动合同的性质与效力有着不同的理解, 最主要的争议焦点是大学生在实习期间是否享有签订劳动合同的主体资格。例如, 2008年兰州市某高校大学生在实习期间向实习单位“集体讨薪”时, 该单位就以“实习期间的大学生不是《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的名义阻塞大学生的维权之路。在这些类似案件中, 由于劳动仲裁机构和诉讼法院的不同态度, 使得问题更加扑朔迷离。基于我国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大学生提前就业并订立了劳动合同, 遇到类似的法律困惑的不在少数, 探析大学生实习期间劳动就业的法律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实习期间劳动就业法律地位之争的经济原因

大学生在实习期间是否具有劳动者资格, 其所订立的劳动合同是否有效, 构成了大学生实习期间劳动就业法律地位之争。从表面上看是法律之争, 但实质上是利益之争, 因为其结果直接关系到实习大学生与就业单位的重大切身利益。

若大学生在实习期间享有订立劳动合同的主体资格, 且与用人单位订立的劳动合同合法有效, 则实习大学生不但有权享受不得低于《劳动法》规定的基准待遇, 而且还有权享受与就业单位职工相同的“同工同酬”待遇。在此情形下, 若实习大学生以劳动者的身份追究单位“超低待遇”或者重大工伤待遇的法律责任, 就会使单位陷入不利的处境之中。相反, 若大学生在实习期间不具备劳动者的资格, 或者其劳动合同无效, 则大学生所提供的各项服务就可不视为《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的工作行为, 用人单位也就没有义务按照《劳动法》与劳动合同的规定向其支付劳动报酬、提供社会保险等福利待遇, 其在单位所受到的伤害也不会按工伤处理并享受工伤待遇。有些单位甚至认为, 处于实习期间的大学生客观上挤占了单位设施及场所等资源, 因缺少工作经验影响了单位效率, 因此不但不给实习大学生劳动者待遇, 反而还要求大学生或学校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可以说, 二者所承担的法律风险与经济利益是截然相反的。

否定大学生实习劳动就业地位的理由

凡具有劳动能力并能从事劳动获取合法收入作为生活来源的人都是劳动者, 但《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是一个特定概念。用人单位主张大学生在实习期间不是《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 是因为大学生不具备成为“劳动者”的特定要素。

一是不符合劳动者的基本特征。劳动者应当具有劳动能力, 并以劳动取得合法收入作为生活的基本来源。大学生在实习期间仍处于以学习为主的特殊时期, 换言之, 此时其专业知识和技能还不够成熟完善, 达不到专业要求的劳动技能标准。大学生被高校准予毕业时才意味着其具备专业劳动能力, 并可以专业身份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大学生在实习期间的任何社会阅历, 都是以获取工作经验、增强就业能力为主要目的, 与劳动者付出劳动是为了获取劳动报酬的主要目的截然不同。

二是不符合劳动者人身依附的特征。劳动力存在于劳动者的身体且与劳动者不可分离, 在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力时, 也将其人身在一定程度上交付于用人单位, 即劳动者成为用人单位管理的员工, 并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和支配。离开学校的实习大学生, 在身份上仍是在校大学生, 要接受学校的管理包括实习指导, 为了保证实习效果, 学生还要按照高校规定完成并提交专业实习报告等。实习大学生的职工身份与学生身份必然发生冲突, 既不符合劳动者人身依附的特征, 也会导致单位人事管理的困难。

三是不符合劳动对价特征。劳动法律关系是双务关系, 提供劳动行为和给付劳动报酬互为对价。在实践中, 除简单劳动技能岗位表现出接受大规模的大学生实习的“浓厚兴趣”之外, 对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的工作岗位, 大多数单位都不愿意接受实习大学生。大学生实习属于“工学结合”, 有利于学生提升专业水平、增强劳动就业能力, 实习大学生得到了劳动锻炼, 成为主要受益方, 而提供岗位的单位更多的是付出。因此, 与劳动者享受劳动报酬必须以劳动为对价是不相符的。

除此之外, 用人单位通常会援引原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以支持其主张。《意见》第十二条明确规定:“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 不视为就业, 未建立劳动关系, 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将实习大学生提供的劳动服务视为本条中的“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 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 甚至否定已签订劳动合同的效力。无独有偶, 在中国的麦当劳、肯德基和必胜客等“洋快餐”企业也存在大量廉价使用大学生劳动力的情况, 其行为超出了最低工资标准及“同工同酬”原则的限制。毫无疑问, 《意见》的规定成为企业大量廉价使用大学生劳动力“不合理但也不违法”的“护身符”。

大学生实习期间劳动就业主体资格分析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 劳动者应当是达到法定劳动年龄, 具有劳动能力, 能够签订劳动合同, 独立提供劳动行为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自然人。笔者认为, 实习期间的大学生具备劳动者的基本特征, 主要理由如下。

一是根据《劳动法》, 公民年满16周岁即具备劳动能力, 成为《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 享有签订劳动合同的权利。实习大学生虽然专业知识和技能还不够成熟完善, 但并不能否定其具备一般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同时, 在我国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取得毕业证书是大学生成为劳动者的前提条件。

二是大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身份仍是在校学生, 要接受学校的学籍管理并完成相关实习报告, 并非必然导致用人单位人事管理的困难。认为实习大学生的学生身份与劳动者身份会引发身份管理上的冲突, 纯属社会误解。因为大学生在实习期间已经完成或基本完成在校学业, 处于就业准备阶段。在具体实践中, 大学生需要完成的实习报告和毕业手续多是在8小时工作以外的业余时间和节假日完成的, 如同职工下班后处理个人或家庭事务一样, 在严格的企业业绩考核和纪律管理下, 没有证据表明实习大学生完成实习报告等事项对完成单位的工作任务会产生直接影响。

三是在与实习期间的大学生订立劳动合同时, 用人单位具有判断的机会和完全的识别能力。在实践中, 无论简单劳动技能岗位或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的工作岗位, 实习大学生在成为用人单位员工之前, 都要经过用人单位的面试关和笔试关。凡通过而签约的人, 不但具备用人单位所要求的基本劳动技能, 而且往往是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人。关于大学生在实习期间提供的劳动行为与劳动报酬不构成对价的说法是没有道理的。

四是大学生在实习期间应聘求职的行为符合国家的劳动就业政策。只有在教育管理部门及高校本身为履行教育管理职责、督促学生圆满完成学业明确禁止大学生在学习期间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情况下, 大学生才不得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 建立劳动关系。处于实习期的大学生已完成或基本完成学业, 教育管理部门及高校并无禁止其就业的要求, 大学生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理应不受限制。大学生在实习期间持有学校为促进学生就业而颁发的《毕业生双向选择就业推荐表》, 其应聘求职的行为完全符合国家大学生劳动就业的政策。

五是大学生在实习期间成为劳动者没有相应的禁止性法律规定。即使《意见》第十二条的规定, 也没有表明禁止实习大学生就业, 即否定实习大学生的劳动者主体资格, 只是赋予用人单位可以不与其签订劳动合同的权利, 但为吸收优秀人才用人单位自愿与实习大学生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外。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在校学生勤工助学也可以视为“非全日制用工”。《劳动合同法》第六十八条规定:非全日制用工, 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 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 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用工形式。只要实习大学生提供的勤工俭学符合非全日制用工形式, 就应当适用《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除非双方另订有实习合同。

因此, 大学生在实习期间只要达到《劳动法》规定的年龄且没有法律、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 就具有劳动者主体资格, 任何人不能以实习大学生的主体资格问题直接否定其所订立劳动合同的效力。《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实习大学生所订立劳动合同无效的只有两种情况:一是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 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二是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只要实习大学生以在校生名义订立的劳动合同没有违背对方的真实意愿, 没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其所订立的劳动合同就应当认定为有效合同, 理所当然地应承担劳动者的义务并享受劳动者的权利。

关于大学生实习与劳动就业保护的立法建议

在现实社会中, 否定大学生实习期间的劳动者地位, 以超低价格使用大学生劳动力的“不合理但合法”的现象, 表明《意见》的第十二条已经失去了法律公平和正义的精神, 正在逐渐演变为某些用人单位聘用实习大学生时逃避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的法律依据。《意见》的第十二条使大学生实习就业的维权之路变得艰辛, 合法权益频遭损害。同时, 也使每年成千上万实习大学生的劳动就业权益得不到保障。因此, 2008年出现了律师等法律工作者向有关部门进言“删除《意见》的第十二条”的义举。

实习生活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社会现象。为了平衡各方利益, 不留《劳动法》调整的真空地带, 同时也与《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相衔接, 笔者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将《意见》的第十二条修改为:“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 接受单位应依照《劳动合同法》关于非全日制用工形式的规定提供劳动待遇, 实习期间学生可以签订劳动合同, 享受劳动者待遇, 但双方签订的实习合同另有规定的除外。”

参考文献

[1]李彬.最新劳动者维权应对攻略[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9.

[2]李欣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精解[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7.

8.大学生实习就业的协议书 篇八

关键词:艺术院校;艺术生;艺考热;就业难;心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2-108-2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艺考热”的全面兴起,我国艺术类高校毕业生人数猛增。令人堪忧的是,截止到2013年底,我国新成长劳动力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在这种形势下,高速发展的经济对就业的拉动表现出后劲不足的情况,大学生就业形势空前严峻,艺考热与就业难的矛盾日益突出,引起社会各界普遍关注。为了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多数艺校采取实习的办法,然而,在实习过程中,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期待着圆梦的艺术类学生在现实环境中困难重重,出现了各类心理问题,对其自身就业带来了极大负面的影响。本文针对当前艺术类大学生实习时所产生的心理问题及产生原因展开分析,并对如何有效改善其心理状况提出建议,以期对促进其顺利就业、长远发展有所裨益。

二、艺术类大学实习生就业心理现状及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所谓大学生就业心理,指的就是大学毕业生在择业、就业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而它的产生、变化及发展又与学校、专业、学生年龄、心理素质等密切相关。艺术类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实习过程中,除了会出现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就业心理之外,往往还会表现出有别于普通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在以“你的就业优势和劣势”为主题的问卷调查中,分析统计结果发现,参与调查的1000名艺术生中,约72%的人对自身就业优势和劣势不甚了解,缺乏科学的职业规划。在对这些艺术生的进一步调查中发现,对未来就业前景充满信心的仅占总人数的23%,更大一部分数量的学生虽临近毕业但对所学专业缺乏信心,认为自己的就业前景渺茫。实习过程中的艺术生,最普遍的心理问题在于期望与收获不成正比,高投入与低回报之间的矛盾是引发学生心理失衡的关键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来讲,可从社会原因、家庭原因和学生自身原因三方面展开分析。

(一)社会原因

从当前整体社会环境来看,“艺考热”持续升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媒体对艺考的报道宣传过于夸大,甚至有意渲染,每年都会用大量版面和精力对艺考进行专题报道,对受众造成只要参加艺考都有“丑小鸭变白天鹅”的可能的误导。其二,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观念中“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影响,在博士、硕士遍地的当代,没有学历就没有“面子”。在高考体制下,能够进入本科大学深造的学生毕竟数量有限,而艺考对文化课要求相对较低,为这些成绩中下游的学生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成为这些考生的选择。此外,艺术院校不断扩招、艺校就业市场中存在不正之风等,致使艺术生踏上实习岗位后,面对纷繁复杂的就业环境,价值观极易受到冲击,产生抑郁、焦虑、心理失衡等问题。

(二)家庭原因

中国式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一个观念就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媒体、高校、亲朋好友等周围环境的大肆渲染下,越来越多的家长将孩子送进了艺校,以期实现“明星梦”。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艺术教育需要投入更多物力、人力,这从客观上加大了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在父母高期望的背景下,基于实习现状面临诸多困难的艺术生而言,极易产生心理压力。

(三)学生自身原因

实习中的艺术生多在22~24岁左右,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涉世未深,各方面经验不足,是非辨别能力较弱,心智还未完全成熟。加之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性格多任性、心理较脆弱,对父母和老师的依赖性较强,一旦在择业过程中遇到困难,极易产生心理问题。

三、加强就业指导,促进艺术类大学生就业

(一)完善社会就业制度

从艺术院校来讲,应加大改革力度,明确办学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和培养方向,完善课程体系。从政府来讲,应高度重视完善落实艺术类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加大经费投入和资金支持,在国家宏观政策上给予相应倾斜;鼓励艺术生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从国家政策层面帮助艺术生消除后顾之忧。从用人单位来讲,应规避各种就业歧视,规范市场秩序,为艺术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二)重视家庭教育

对于艺术生,家长应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及就业形势这两大实际,对学生未来职业生涯作出科学合理的期望,不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尊重孩子主观意愿,支持学生不断上进。加强与孩子间的沟通与交流,及时疏导其实习中产生的心理问题。

(三)学生就业心理自我调适

树立正确的择业价值观,有助于突破心理困境,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准确定位自身就业能力,结合自身特长优势及兴趣爱好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善于在求职过程中扬长避短,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自我、完善自我,增强市场竞争力。

四、结束语

针对当前艺术生实习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心理问题,社会、学校和家庭都应高度关注,艺术毕业生也应积极主动地开展自我调适,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就业心态,才能形成最佳的就业状态,才能逐步实现自己的艺术梦想。

参考文献:

[1]田丽华.艺术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的思考——以南京艺术学院为例[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10).

[2]高玮玮. 浅论就业危机形势下艺术类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科技视界,2013,(31).

作者简介:

9.校企实习就业合作协议书 篇九

甲方:*******************

乙方:万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甲乙双方本着平等互利、优势互补的原则,经过友好协商达成以下共识,就甲方与乙方建立学生实习基地和学生就业等事宜签定本协议,以兹信守。

一、权利与义务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就业打下基础,乙方愿意成为甲方的实习、就业基地。

(一)甲方职责为:

1、甲方配合乙方做好实习生的实习前教育工作(安全教育、学习教育等);

2、甲方确保推荐学员的素质,如实习期间,由于实习生不服从公司管理(管理合法)所导致的一切不良后果,公司一律不承担责任。

3、甲方根据乙方的要求,开设乙方所需的相关课程;

4、甲方配合乙方做好实习生的初步考核,整理出参加实习的学生日常行为和学习的具体情况供乙方参考;

5、实习期间,甲方派出的实习生的生活费用等,见晟峰集团公司与学生签定的协议;

6、甲方积极配合乙方做好在甲方的就业招聘工作。

(二)乙方职责为:

l、每年接收甲方的实习学生10—50名;

2、提供必要的工作环境给予实习生进行实习;

3、具体指导实习生的业务工作;

4、乙方根据甲方派出的实习生在实习期间无底薪、表现优秀者酌情给一些相应的生活补助等。

5、负责填写好实习生的实习鉴定表等相关材料。

6、实习结束后,乙方对甲方派出的实习生考核合格者进行录取进入万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关部门工作。也可再从甲方的其余毕业生中挑选出优秀者进行录取。

二、其他

1.本协议有效期为***年,自*****年,*****月****日起到******年****月***日为本协议商定合作方案的执行期限。

2.双方还可就其它深度合作方式进行进一步探讨。

10.就业实习协议 篇十

甲方:

乙方:____(实习学生)

为明确甲乙双方的责任与义务,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本着平等自愿的原

则,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协议。

一、实习期限及工作时间

乙方_________到甲方实习,实习时间自年月日起至___

__年月日止。

二、实习岗位

甲方根据乙方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安排实习学生到_________部门,从事

_________工作。

实习期间,甲方应安排专门的技术与管理人员对实习学生进行业务培训、技术

指导和日常管理,乙方应自觉遵守劳动纪律,认真实习。

三、实习津贴

依照按劳取酬的原则,按甲方现行制度确定实习学生的实习津贴,月津贴人民

币__元。如实习学生需变动实习岗位,甲方相应调整实习津贴(月

津贴人民币_________元)。

四、实习期间应遵守以下规定

1.乙方应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守甲方的规章及其它各项规章制度。

如违反国家法规和企业的规章制度,甲方可以根据情节轻重给予必要的处分或终

止实习合同。

2.因乙方过错造成甲方财物损失的,按甲方规定处理。

五、劳动保护

1.甲方需为乙方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保证其在人身安

全不受危害的环境条件下工作。

2.甲方根据乙方岗位实际情况,按国家规定向其提供必需的劳动防护用品。

3.乙方患职业病、工伤事故的,按《工伤保险条例》规定执行。

六、协议解除

乙方在本协议履行期间可以在说明原因的情况下向甲方提出终止实习合同,但

必须提前7天通知甲方,并作好工作交接,否则应承担相关责任。实习期间,甲

方如发现乙方不符合实习要求或不适宜甲方安排工作等情况的,可以向乙方提出

终止实习,在为乙方支付完实习津贴以后,解除本协议。

七、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共同协商解决。

八、法律效力

本协议正本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经甲乙双方签字后及时生效。

甲方(盖章):_________乙方(签字):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11.大学生实习就业的协议书 篇十一

摘 要:“顶岗实习”是目前高职院校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最重要的一种形式,但目前大多数情况并没有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岗位,了解到更多的就业动态。“体验学习和顶岗实习”制度的确立,就是让学生在“定岗实习”之前,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到更多的工作岗位,通过“体验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可以在多个岗位进行学习,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一线可以进行系统化操作,也有助于学生对以后所要从事的工作的一系列流程进行了解。“体验学习”给了学生们多个岗位进行实习的机会,使学生的技能也可以得到更好的发挥。对学生的内、外动力从增加兴趣和扩大就业机会两个方面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体验学习;顶岗实习;学习动力

“顶岗实习”是目前高职院校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最重要的一种形式,也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必要途径。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顶岗实习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半年的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进行顶岗实习。然而,在目前的顶岗实习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目前,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多采用的是定岗实习的模式,也就是说在顶岗实习的一段时间当中,学生基本上都是在同一个岗位上进行实践和学习,这就有可能学生所实习的岗位不一定是自己喜欢的岗位或者是自己比较擅长的岗位,这就容易导致学生对这个岗位的兴趣下降,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这将会对学生的顶岗实习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也会使学生对这个工作岗位产生不良的倦怠情绪,更严重的后果就是让学生对此专业的择业就业前景产生不良的预测。由于这种情况的普遍存在,以提高学生学习动力为目的的“体验学习和顶岗实习”就业制度被提出并积极采用。

“体验学习和顶岗实习”也就是学校组织学生到企业一线进行学习,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可以对以后就业的岗位进行熟悉,将书本上学习到的知识可以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到一线工作当中去。“体验学习”的优势就是让学生在“定岗实习”之前,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到更多的工作岗位,通过“体验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可以有在多个岗位进行学习,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一线可以进行系统化操作,也有助于学生对以后所要从事的工作的一系列流程进行了解。“体验学习”给了学生们多个岗位进行实习的机会,使学生的技能也可以得到更好的发挥。学生在顶岗实习之前,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学专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进行顶岗实习。这在学生日后的求职工作中,使其更加具有竞争力,成为用人单位争抢的人才,无形当中扩大了学生们的就业机会。通过体验学习,让学生对各个岗位进行了解,熟悉每个岗位的工作性质和工作范围,满足目前企业对人才“一职多能”的用人要求。

1 “体验学习和顶岗实习”制度的建立

1.1 实习岗位确定阶段。在学生进行体验学习之前,由实习指导老师与学生实习单位进行协商,实习企业可以根据目前招聘热点,列出可以供学生选择的三到四个岗位,由实习指导课老师了解到每个岗位的要求等,回校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理论和技术指导,让学生在去企业实习之前,对自己所要实习的岗位有个大体了解。并列出实习岗位意愿反馈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擅长领域选择出自己最想实习的岗位,并写出自己如果从事这个岗位的一些自己的见解和创新点,实习老师将反馈表格收回,对结果进行统计,做到对学生的反馈意见心中有数。

1.2 “体验学习和定岗实习”阶段。学生去企业进行实习,在“体验学习”阶段,每个岗位都给学生一周的学习体验时间,同时,企业的管理人员也对学生这一周的表现进行打分测评。待所有岗位的体验学生时间结束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当初所填的反馈表格和企业管理人员的测评,选择一个自己最想定岗实习的岗位。学生经过了“体验学习”阶段之后,会进行时间相对较长的定岗实习,这样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专长选择到非常适合自己的实习岗位。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充分的将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岗位当中去。并可以发挥他们的创新精神。在此实习工程中,让学习在自己最终的定岗的岗位上,积极发挥自己的发散思维,看看自己当初在岗位意见反馈表上提出的一些创新观点是否可以运用到实际当中,通过体验学习,学生也可以对自己日后工作的流程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让学生可以为适应社会的需求提前打好基础。

1.3 “体验学习和顶岗实习”成果评价反馈阶段。由于实习多为毕业前夕,所以实习阶段也是学生最后的评价阶段,学生在这个时期大多急着找工作,学校也忙于推荐学生进行就业,所以这个时候的学习成果评价是十分重要的。学校与企业、学校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必须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反饋。从信息反馈中,学校和老师可以了解到学生是不是感知到企业的文化,是不是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是不是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是不是将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当中去,是不是具有很强的创新思想和能力,是否有团队合作精神。这一切将作为学校和老师对学生进行推荐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依据。

“体验学习和顶岗实习”让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成绩评价可以呈一个过程性考核的模式,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不同岗位当中的表现给出一个客观整体的分数,避免定岗在一个岗位上,有些学生由于缺乏兴趣或者不擅长某一岗位,而表现不好,导致实习表现差,分数低的情况,这样就比较客观的反应出一个学生的真实成绩和水平。同时,企业或者实训基地的指导人员或者企业师傅也可以参与评价,这样就可以避免过去评价主体单一、过于主观的弊端了。

2 “ 体验学习和顶岗实习”制度对学生学习动力的促进作用

2.1 “体验学习和顶岗实习”制度对学生内动力的促进作用。“体验学习和顶岗实习”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机会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长选择实习的岗位,每个学生都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这就需要学校和企业在学生实习当中要注意到学生的差异,让学生在不同的岗位上可以挖掘出自己不同的潜力,学校和企业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这种人性化制度的确立,除了让学生可以更有兴趣的学习工作之外,也极大的促进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也让学生有很强的成就感,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学习工作当中去。

2.2 “体验学习和顶岗实习”制度对学生外动力的促进作用。通过“体验学习和顶岗实习”制度的实施,可以使学生增加对多个工作岗位的体验与了解,锻炼了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体验学习”给了每个学生去了解多个岗位的机会,让学生对工作岗位有更加系统的了解认识,这在学生求职时,具有很大的优势,可以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也有助于把学生培养成多面手型的人才,让学生可以在就业时更加具有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蔣凤昌.动态轮岗在土建类高职学生顶岗实习体系中的实现[J].职教论坛,2012(12).

[2]宋圆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中轮岗实习初探[J].中外企业家,2011(18).

[3]陈青.汽车营销专业轮岗实习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4).

12.大学生实习就业的协议书 篇十二

一、校友资源概念界定与生涯建构理论基础

校友资源是一种综合统一的多核心集结点, 其特点明显。为了更好地发挥校友资源的作用, 笔者试着引入生涯建构的理论, 在解释大学生实习就业问题的同时提出相应的路径。

(一) 校友及校友资源的界定

关于校友概念的界定还未形成一致性结论。一般来说, 校友是指在同一所学校系统地接受过教育的各种类别的学生、担任过教职的员工以及被学校聘请或授予各种荣誉头衔的人士, 学习或任职时间一般在半年以上。校友资源由校友构成, 是学校的一种特殊资源。清华大学校友总会在《中国高校校友资源的综合研究与开发》一文中提到校友资源是校友自身作为人才资源以及校友所拥有的财力、物力、信息、文化和社会影响力等资源的总和。【1】可见, 校友资源是一种以校友为核心集结点的多种资源的综合统一, 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二) 校友资源特点

校友从母校步入社会, 一方面, 熟知在校生特点以及社会企业需求。另一方面, 校友对母校存在着真挚的“母校情结”。因此, 与其他办学资源相比, 校友资源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一是具备学校专属性。校友与母校之间有一种天然的“学缘”联系, 校友对母校有强烈的认同感。他们热情真诚, 又怀有感恩之心, 时刻关注着母校的教育情况, 关心着母校的发展方向, 这是广大校友内心深处剪不断的情结。正是这种情结的存在、积累和传承, 使蕴藏在广大校友中的资源能够转化为母校发展所用的宝贵财富。每个学校都用自己独特而丰富的教育资源在校友身上打上学校的烙印, 从此校友就成为了学校的“代言人”, 学校也通过社会对校友的赞誉而被社会认可。

二是多元性与可循环性。有学校就会有校友, 有校友就会有校友资源, 各行各业、各国各地遍布着各专业领域的校友, 他们能够为学校带来各种资源。此外, 由于校友的人数和校友资源的容量与年俱增, 同时校友又在不停地学习提升, 在社会上成长, 这使校友资源成为可持续发展、可循环的资源。

三是动态性。校友资源随着经济社会发展, 不断变化着自身的功能。但是他们的作用不仅不会消失, 而且会越来越大, 能够为学校的建设发展长久地发挥其优势, 这源于校友的母校情结是永存的, 并且是不断加深的。

(三) 生涯建构理论框架

依据生涯建构理论, 大学生可以通过一份高质量的实习来培养未来的职业生涯意识, 积极主动地探索自身职业生涯。同时, 保持职业好奇心, 也会控制好自身的职业发展, 进而不断积累生涯适应经验和锻炼生涯适应能力, 强化大学生追求职业理想的信心。与此同时, 实习可以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职场, 以便在毕业之后能够更快、更好地融入复杂的工作环境, 尽快实现从学校角色向社会角色的转变。所以, 大学生实习是学生从理论学习过渡到实际操作的重要环节, 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沟通能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平台。

生涯建构理论认为, 个体在进行职业生涯管理的过程中, 人生主题、生涯适应力和职业人格是重要的三个方面。大学生实习困境问题的解决很大程度上可以从这三个角度入手。因此, 帮助大学生提升对实习的重视程度、尽早进行实习准备、拓宽实习信息途径、主动参与实习实践、提升生涯自信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职业意识、提升生涯适应力、培养职业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生涯建构理论是众多企图解释职业选择和工作适应的理论之一。它强调, 生涯适应力是影响个体适应职业生涯的重要因素。个体对自身职业生涯的适应分为准备 (readiness: adaptivity) 、资源 (resources:adaptability) 、反应 (response: adapting) 和结果 (results: adaptation) 四个方面, 它们分别代表了适应主体的人格、能力、行为和结果。【2】对于大学生实习而言, 生涯适应力是不可缺少的能力, 是大学生从校园身份转化为职场身份的有力保障, 是大学生面对生涯中的任务、问题、转折甚至是重大事件时的心理资源, 也是个体应对职业变化和职业发展的一种能力储备。然而, 在大学生进行实习的现实过程中, 存在种种困境影响实习的顺利、高效进行。

二、现阶段大学生实习的困境

虽然学校、社会都在努力地为大学生搭建实习平台、提供资源, 但是大学生实习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 对象错位、功能错位、理念滞后以及劳动力市场供需不匹配等现象十分常见。这些都造成了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困境与压力, 使大学生在实习问题上遭遇瓶颈, 除了宏观环境因素的影响之外, 笔者认为应当结合生涯建构理论的相关观点, 主要从大学生群体角度分析其实习的困境问题, 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 意识缺位, 实习准备不足

生涯建构理论强调个体通过职业行为的意义来规划职业。大学生实习是进入职场的演练阶段, 关乎大学生职业观念的塑造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是大学生人生主题和职业意义相结合的重要探索过程。但是很多大学生习惯将高中的学习思维带入大学, 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 淡化和忽视实践领域的积累和锻炼, 缺乏为实习做充分准备的意识, 致使实习阶段没有做好准备, 实习过程仓促了事, 不能为职业起航奠定良好基础, 进而影响到将来的职业生涯规划、选择和职业意义的定位。

(二) 资源限制, 信息途径单一

生涯建构理论认为个体的适应需要一定的资源支持和维护。只有具备一定的资源支持和维护, 才能促使个体有更为积极的探索。【3】目前虽处于信息时代, 信息获取条件十分便利, 但要在纷繁复杂的实习信息中及时提取和捕获有益于自身发展的部分, 对于毫无社会经验的大学生来说并非易事。另外, 除了关注招聘网站之外, 大学生获取实习信息的渠道单一, 寻找实习机会的途径十分有限, 不利于实现大学生与实习岗位的最佳匹配, 也不利于实习资源的最优化利用。所以, 信息来源单一和实习途径有限是影响大学生实习质量的重要因素。

(三) 行为被动, 实习实践滞后

生涯建构理论强调职业生涯管理实践可以积累一种主动的直接或间接的学习和工作经验, 可以促进个体进行良好的自我认识和定位, 从工作结果中汲取有益的反馈, 同时促使个体进行反思和规划, 加深对自身的了解, 从而更好地关注职业生涯, 逐步提升自身的生涯适应力。但是对于大学生实习来说, 大部分学生缺乏实习规划的主动性, 实习选择更多取决于学习或学院的要求, 实习行为被动。从生涯规划角度来看, 这种现象会使实习实践的时间比较滞后, 不利于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的联系和对接, 将会影响大学生生涯规划和职业管理。

(四) 心理弱势, 适应能力欠佳

生涯建构理论强调生涯自信是个体强化自身和追求职业理想的信心, 它使个体在探索中更加自信地进行人生设计。【4】由此可见, 强大的心理资本和自信心对于个体生涯选择和合理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在进行实习选择、面对雇佣企业时, 心理处于弱势地位, 加之没有实习经验, 实习选择和实践过程中的自信心不足, 适应能力欠佳, 不能达到雇主的工作要求, 这种消极反馈会进一步影响大学生的职业自信。【5】在这种情况下, 很多大学生会厌恶甚至逃避实习, 导致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长久来看, 这将不利于大学生有效地积累心理资本和提升生涯自信, 进而阻碍自身适应能力的提高。

三、校友资源在大学生实习中发挥作用的路径

生涯建构理论认为生涯适应力可以培育提升。按照社会环境因素对个体行为影响的因果路径模型分析, 个体行为将受到内部动机以及外部动机的影响, 而个体的动机又将受到外部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比如信息性的因素、控制性的因素等。针对目前大学生实习的资源限制、意识缺位, 以及由此带来的心理弱势, 行为被动等问题, 校友资源可紧抓其多元双向性、动态性以及可循环性等特点, 借助其丰富的人际、信息、智力、物质等多种资源, 增强大学生实习意识、扩大信息源、引导大学生提前规划好实习、提升大学生实习的自信心和适应能力, 围绕母校、校友、校友单位三个主体构建作用发挥的路径。

(一) 搭建实习基地, 形成稳定供求关系

针对大学生实习资源紧张、准备不充足的情况, 学校就业主管部门可积极联系校友单位, 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 为大学生搭建实习基地与平台。大学生实习可选在校友企业或校友比较集中的工作单位进行, 这样大学生可以直接得到学长、学姐在工作、为人以及生活等方面最直接的指导, 增进交流, 增加获取实习就业信息的机会与来源, 为求职做充分准备。所以在这个过程中, 学校应主动发力, 根据专业特点, 积极联系相关的校友企业, 筹备建立实习基地, 从而建立起稳定、可持续的实习生供求关系。

(二) 增加参观访问, 感受真实工作环境

针对大学生实习意识淡薄, 行为滞后的现象, 学校可以组织大学生参观校友单位, 在大学生与企业单位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学校应充分利用校友资源, 引导学生“走出去”, 带领学生到校友单位参观访问, 让广大学生对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有直观清晰的认识。这既是了解工作的过程, 也是自知、自觉的过程, 学生只有在了解工作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时, 才会更有动力不断完善自己, 更好的实现人岗匹配。

(三) 举办交流讲座, 学习实操工作经验

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在文体、场地以及设施等方面的有利条件, 精心策划、组织校友和在校大学生的交流活动, 借助茶话会、联谊会增加校友与学生的亲密感, 以讲座、经验交流会的形式请校友回校传授实习经验, 分享工作感受, 给学生以鼓舞、启迪。学校可以定期进行优秀校友事迹展览, 通过校报、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对杰出校友的先进事迹广为传播。通过这种方式提升大学生对职场了解, 提升生涯适应能力, 弥补心理弱势, 这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起到生动的、贴身的示范作用。

(四) 建设网络论坛, 畅通信息发布渠道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用人单位的招聘技术在不断升级。在信息更新渠道多样化、更新频率更高的现实背景下, 为了减少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学校应加快对实习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一方面, 开设校友与大学生互动专区论坛, 分享实习招聘信息, 缩短实习信息的传递时间, 提高实习信息的即时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 学校应设立实习信息发布版块并及时更新, 定期维护。另外, 学校就业工作部门也可通过信函、电话、网络等路径广泛收集校友工作单位的招聘信息, 将之发布在论坛上。

(五) 建立导师机制, 实现双向互通交流

导师制作为一种教育制度, 在分享知识与智慧, 加强沟通与交流等方面有着更优越便利的条件。通过建立校友和在校生之间“一对一”的师生关系, 增强校友与在校生的亲密感, 有利于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 因材施教, 指导在校生的实习准备和实习工作。导师制作为帮助在校生完成高效实习的重要手段, 还有助于隐性知识的传承, 比如为人处世的方式、思考问题的思路以及动态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帮助在校生在实习准备和实习工作中快速成长, 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四、在大学生实习中应用校友资源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优秀的校友资源在促进大学生实习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但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 需要教育主管和行政部门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管理和反馈机制, 长期确保校友资源对大学生实习过程中产生的正向作用的最大化发挥。

(一) 完善管理机制, 确保实习促进制度化

高校在校友资源促进大学生实习方面应当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 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6】一方面, 通过规章制度吸引校友资源参与到大学生实习中。另一方面, 建立详细、可操作的制度细则, 保证校友资源在促进大学生实习时有据可依, 实现校友资源在大学生实习运用中的制度化, 这有利于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进而提高大学生实习质量。

(二) 建立保障体系, 促进资源发挥最优化

在开展大学生实习工作的过程中, 应当明确所涉及主体的角色和利益, 对校友和学生两方主体进行科学评估和权责界定, 建立清晰的保障体系, 确保校友和学生的权益得到应有的保护。对于热心帮助在校学生参与实习的校友, 应当给予其适当的荣誉和物质激励, 通过角色定位, 增强其身份认同感, 提高校友参与学生实习工作的满意度, 为工作的开展提供内在动力。对于作为接受指导和帮助的学生, 学校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保障其基本权益。比如, 普及工作场所最基本的劳动法律知识、职业常识、人际交往技巧等, 增强大学生的社会交往和沟通能力, 降低大学生身份转变的成本, 确保其能够更加充分地利用校友资源, 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发挥。

(三) 严肃监督方法, 保证实习考核规范化

在大学生实习的过程中, 端正谦逊的实习态度和勤勉主动的实习行为不仅影响大学生自身的实习质量和就业发展, 也影响校友参与该方面工作的积极性。但在目前的实习领域, 大学生得过且过的工作态度和应付了事的工作行为屡见不鲜, 加之学校和学院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和考核方法, 不少学生仅凭一纸实习证明便可以通过学校的考核要求, 完全不能起到锻炼学生能力、培养职业素养的目的, 也不利于吸引优秀校友资源的回归。因此, 严肃大学生实习监督方法, 确保实习考核的规范化对于端正大学生实习态度、长期引进校友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应注重形式与内容的结合, 考虑将大学生实习与毕业论文的考核相挂钩, 增强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历练, 也可以考虑引入360度评估法, 将校友介绍实习机会与学生最后的实习表现挂钩, 引导学生在实习岗位上认真锻炼学习。

(四) 优化反馈模式, 促成辅导交流常态化

有效的反馈对于完善管理制度和优化工作流程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对校友资源和学生实习进行管理的过程中, 应当建立起校友针对学生实习情况的反馈和评估机制, 保证学生和校友之间的顺畅沟通和交流, 加大校友对大学生实习的校外辅导力度, 全面帮助大学生改进自身不足, 进一步提升实习锻炼的效果。与此同时, 高效合理的反馈机制有利于在大学生实习领域建立起校友资源管理的常态化工作机制, 促进高校和谐校友文化氛围的形成, 保证在校学生和校友沟通处于交流稳定状态, 规避出现校友资源利用的周期性和片面性, 使高校校友资源开发成本降低, 效率提高, 最终实现提升大学生的实习质量和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五、结语

基于生涯建构理论, 针对我国高校校友资源在实习就业中作用发挥的限制问题, 本文从准备、资源、反应和结果四个方面提出了校友资源在大学生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并建议学校应主动发力, 根据专业特点, 积极联系相关的校友企业, 筹备建立实习基地, 从而建立起稳定、可持续的实习生供求关系, 实现了校友资源的信息互动和共享, 并从长远角度考虑, 提出教育主管和行政部门应建立完善相应的管理和反馈机制, 以确保校友资源对大学生实习正向作用的最大化发挥。

参考文献

[1]王晴旭, 吴倩虹, 林旭晨, 丁宁宁, 贾尊文.校友资源利用的新模式—基WEB的校友求职互动平台构建[J].管理观察, 2013 (5) :53-54.

[2]于海波, 郑晓明.生涯适应力的作用:个体与组织层的跨层面分析[J].心理学报, 2013 (6) :680-693.

[3]Savickas M.L., Porfeli E.J.Career adapt-abilities scale:construction, reliability and measurement equivalence across 13 countries[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2012 (3) :661-673.

[5]毛成.论自我决定理论对大学生主体性教育的意义[J].思想教育研究, 2008 (4) :71-72.

13.实习生就业协议 篇十三

甲方(用人单位): 浙江耀美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甲方地址:杭州临平世纪大道158-1号南苑发展大厦5楼

乙方(学校/实习学生):乙方身份证号:

为明确实习学生与实习单位的责任与义务,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本着平等自愿的原则,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协议。

一、签订实习协议书的条件

1、实习生为全日制专、本科学历以上,须满16周岁。

2、实习生须将以下资料一并提供给公司:学校的推荐表和成绩单、身份证复印件。

二、关于实习生实习的安排

1、公司接受实习生实习的申请(时间为一个月以上)。公司根据实习时间、实习论文的要求作出实习

安排,并派专人予以指导。

2、实习期待遇及其他: ①实习期公司将支付每人每月一定的生活费,金额:壹千元整;②实习期间公司提供住处。

三、实际期限及相关责任

1、实习起止时间为:到公司报到之日起(年月日)至正式毕业之日止(年月日)。

2、实习学生应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守甲方的实习规章及其它各项规章制度。如违反国家法规和

企业的规章制度,甲方可以根据情节轻重给予必要的处分或终止实习。

3、因实习学生造成实习基地财物损失的,按甲方规定处理。

4、乙方在本合同履行期间可以在说明原因的情况下向甲方提出终止实习合同,但必须提前 7天通知

甲方,并作好工作交接,否则应承担相关责任。实习期间,甲方如发现实习学生不符合实习要求或不适宜甲方安排工作等情况的,可以向乙方提出终止实习,在为实习学生履行实习津贴支付手续后,解除本合同。

四、其它

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盖章签字之日起生效,协议正本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签章)乙方:(签名)

14.毕业生实习或提前离校就业协议书 篇十四

甲方:泸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

乙方: 专业 班学生 学号

为给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机会,根据用人单位要求,在学生本人和家长请求下,经研究决定,本着对学生负责的原则,就学生实习或提前离校参加用人单位的就业事宜,达成以下协议:

一、甲方责任

1、甲方同意乙方提前参加实习或者就业;

2、甲方在乙方毕业之前对其有监督和管理的责任;

3、在乙方按照甲方规定时间范围内完成所有课程学习、考核、实习报告、毕业设计及答辩的前提下,甲方有责任按照程序办理毕业手续。

二、乙方责任

1、乙方在参加实习或提前离校就业前,必须出具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就业证明,方可申请提前离校就业或实习;

2、乙方必须按学院离校程序完清所有手续,方可参加实习或提前离校就业;

3、乙方必须认真填写《实习鉴定》或《用人单位用工鉴定表》,并将原件送学院就业指导处存档备案;

4、乙方实习或提前离校就业后,在校外的工作、生活、安全保障全部由乙方负责,与甲方无关;

5、乙方实习或提前离校就业期间(2012年7月1日前)应服从学院和用人单位的双重管理,保证按时返校参加考试,完成毕业设计并按时参加答辩;必须确保学习质量,定期向辅导员汇报个人学习、实习或就业情况,保持个人、家庭与辅导员、系部通讯联系的畅通,必须保证按时返校参加毕业生信息采集,填写毕业生登记表及完成学院要求的各项离校工作,方能颁发毕业证书。如不能按时完成上级教育部门及我院、系规定的各项毕业生工作,影响毕业证书发放,一切责任由乙方负责;

6、乙方必须按照与用人单位的协议按期履行实习或就业任务,遵守用人单位的相关规章制度,若因学生个人原因违约,学院将按规定给予处理,并且不予再次推荐工作;

7、乙方保证提交证明和所有签字的真实性,若因乙方伪造或找人代签产生遗留问题一律由乙方自行负责。

本协议一式二份,系部和本人分别保存一份。

附件:

1、家长身份证复印件(背面签“同意子女参加实习或提前就业”并留下电话和签名、手印);

2、实习或就业单位接收证明及接收单位简介。

实习或提前就业单位名称、地址、负责人及电话:

身份证号码: 乙方电话: 乙方家长电话:

甲方盖章: 乙方签字: 乙方家长意见及签字: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辅导员审核(学费等)意见:

系部审核意见:

15.大学生实习就业的协议书 篇十五

1加强就业指导是学生就业的基础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参加就业实习一般坚持就业与实习相结合的原则。近几年我校每年都要组织1500-2000名学生参加就业实习, 就业实习单位主要分布在汽修厂、机械加工业、电子产品组装业、银行、电脑公司、宾馆酒店、园艺公司等市内外200多家单位, 学生实习参与率达100%。学生参加实习, 除了要明确实习内容、目的和重要性外, 还要培养学生实习热情, 增强学生就业实习兴致, 要让学生贯注感情去实习。实习是就业的基础, 顺利完成实习任务后的学生面临主要任务是就业和择业。就业是谋生的手段、为社会作贡献的需要和途径, 同时是让个人才能得以发挥并获得自身发展所需要的条件。对此不同的毕业生会产生不同的想法:有的学生认为只有学好理论知识才是最重要的, 实习只不过是走走过场, 与就业关系不大, 因而轻视实习;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已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 可以直接去就业, 实习没有必要, 因而鄙视实习;还有的学生认为很快就要面临就业, 把实习看成是难得的放松自己的机会, 因而忽视实习。总之毕业生的就业实习心态很是复杂的, 作为学校指导教师要找准学生对就业实习的心理, 端正学生对实习与就业的思想认识, 让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健康的心态投入到就业实习中去。通过实习, 逐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增强自身综合素质, 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 为就业打好良好的基础。近三年我校毕业实习学生参加就业实习合格率达100%, 合格毕业生就业率达100%, 优质就业率达70%, 就业稳定率达80%。就业单位主要在重庆惠普有限公司、重庆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富士康科技公司、重庆新市电子公司、重庆力帆汽车公司、重庆格力集团、海尔集团 (重庆) 公司、重庆立信会计师事务所、重庆吉鑫汽车维修公司、重庆电视台、重庆南方君临酒店、重庆通用工业集团公司、重庆渝安集团、重庆互邦汽车维修有限公司、重庆瑞洛汽车维修公司等, 此外市外还有一些外资企业和国内知名企业:如韩国东和光电 (苏州) 公司、韩国三星电机 (东莞) 公司、日本大金机电 (苏州) 公司、日本日东电工 (苏州) 公司、中达电子 (江苏) 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 通过对毕业学生开展追踪调查, 这些学生在单位惜时守纪、爱岗竞业, 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有很多学生已经成为单位业务技术骨干, 有的学生已走上领导工作岗位, 深得用人单位领导好评。

2开展创业教育是学生成才的基础

目前是一个提倡创业的年代, 也是一个挑战智力和毅力极限的时代。成功的创业家的共同点是:以勤奋踏实及勇往直前的创业精神, 配合灵活的经营策略, 利基产品及朋友的帮助等, 还应具备旺盛的企图心, 吃苦耐劳, 锲而不舍和追根问底的精神, 才能得以踏上成功的创业之路。即成功创业者都具有以下人格魅力:挑战性、指导性、柔软性、行动性、持续性、慎重性。作为学校应适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教育活动, 举办创业教育有关讲座, 积极为创业学生提供综合服务。加强毕业生的创业能力培养, 特别是对已就业的优秀学生, 让他们逐步了解创业应具备的有关要求。

2007年, 我校毕业学生苏华在成都开办了科技电脑公司。该生在校期间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 学习刻苦, 成绩优秀, 主动参加学校、班上组织的各种课余活动, 积极参加专业实践, 获得了计算机操作工证、文字录入员证、程序设计员证、普通话证等多种专业技术资格证, 同时多次获得专业竞赛荣誉证书, 该生一直担任班上学习委员, 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 多次被评为区、校级“优秀学生干部”和“三好学生”。该生在校学习期间一心想发展专业特长, 开办一家属于自己电脑公司。毕业实习他选择了一家电脑公司实习, 其间他严谨务实、勤于思考、好学善问、敢于尝试, 遇到困难从不退缩, 善于自我调节心态, 有良好的职业心理, 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在近一年的实习期间, 他基本通晓电脑公司的运作流程及业务范围, 掌握了计算机的维修、维护及网络的管理等技能, 熟悉了计算机在市场的销售行情, 了解了计算机的更新发展动态。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好, 家长非常重视他的专业发展, 在他实习刚结束的时候, 家长为他提供了10万元的启动资金。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 他对电脑的市场分额、经营方式, 技术评估、经济测算作了详细调查, 反复进行了论证, 写出了可行性报告;然后用两周的时间完成了工商注册、税务登记、银行开户、办理各种许可证等手续, 最后用了一周的时间确定了劳动用工人员及相关手续。属于他自己的电脑公司很快便开始营业了, 目前苏华代理的电脑占领了成都市一定的市场份额, 公司在苏华的带领下逐步发展壮大, 每年盈利20万, 博得客户的一致好评。

成功创业应具备很多要素, 首先要求学生考虑如何培养毅力, 作为老师应要求学生在工作中做到严谨务实、勤于思考、好学善问、敢于尝试, 以积极的进取精神, 认认真真、耐住性子做好眼前的事。学校老师应定期安排时间到学生就业单位, 利用准备创业学生的工作业余时间, 多组织学生召开创业讨论研究会, 随时了解学生工作动态, 及时分析工作过程中的成败得失, 既了解他们遇到的困难和心理状态, 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建议和解决实际困难的办法, 又要帮助他们消除一些诸如恐惧、焦虑、气馁、压抑、失落、自卑或自负等不良心理倾向, 还要鼓励准备创业学生接受社会大课堂锻炼的信心和勇气, 做到既学知识, 又长才电脑干, 切实增强创业者必须具备的个人毅力。

在创业过程中还应组织学生讨论如何筹集创业经费问题, 对刚就业或工作不久的毕业学生而言, 是创业的一大难题, 在创业资金方面, 一般筹措的渠道, 除运用自己资金积累外, 便是寻求亲朋好友的支持, 或者找志同道合的共同创业者。独立创业有绝对的经营权, 但资金投入大, 由此造成的负担与风险也大;寻求共同创业需要一致的默契, 否则意见不和就容易造成失败的结果。因此需要完全仰赖经营者的个人魅力, 获得共同的信任与认同, 才能共同创业。在创业过程中还应鼓励创业学生如何解决人力问题, 要求创业者多深入到工作的基层去, 多与单位领导、工作人员和学生交流、沟通, 逐步掌握工作流程及相关管理等问题。另外, 作为创业者还应考虑如何抓准时机创业的系列问题。总之, 作为准备创业的学生要不断总结经验, 修改、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 深入了解社会、熟悉工作的系统规律, 以便为自己创业打下基础。

在近三年的毕业生中, 我们调查了近1000名毕业生, 有206名学生走上了创业道路, 占调查学生总数的20.6%。这些创业学生有的开办了培训学校, 有的独立经营电脑公司, 有的独立开设机械加工厂, 有的开办了汽修厂, 有的合资开办了会计事务所、评估公司, 他们在不同地方创业,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这些创业学生, 学校在对他们进行追踪调查发现:他们都具备了良好的学习态度, 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 有良好的职业心理, 积极参加专业实践, 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获得了很多专业技术资格证及各种荣誉证书, 毕业初就业单位多数是一些小单位, 条件艰苦, 管理严格, 为他们系统学习, 艰苦工作, 持续工作营造了良好环境, 为他们走上创业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前我国的中等职业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 与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的需求相比, 存在着较大差距。就业指导工作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提升学校形象的一种重要体现。学校在不断地发展中, 对学生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工作还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去丰富和总结, 我们深信在未来职教发展征程中我们将加倍学习, 在实践中探索, 在管理中创新, 为使学校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高等教育出版社《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

16.大学生实习就业的协议书 篇十六

【关键词】独立学院 预就业型实习 实习基地建设 评价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C-0102-03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各个方面,而学校是关键。独立学院的教学目标主要是立足于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的培养,而且大都采用“3+1”的培养模式,即前三年在校学习基础理论课程,最后一年在社会、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实践。是采用“放羊式”自主实习,还是建立实习基地集中管理统一实习,一直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改革、探讨的热点。两者各有优劣,且依专业和地域而异。实践证明,与企业合作建立预就业实习基地无疑是实践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种模式。本文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为例,探讨大学生预就业实习基地建设的标准,以及如何评价大学生在基地实施实践教学的效果。

一、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状况

实习基地是整个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学生了解社会和企业,接触生产实践的桥梁,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保证。

学校通过校企的生产和科研项目合作,即可有效利用企业资源,减少办学成本,获得一定社会、经济效益;同时,学生通过到企业实习,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尽早适应社会,提升竞争优势,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目前在我国现有的275所独立院校中,几乎所有的院校建立了不同层次、各式各类的生产实习实训基地,足以可见实习基地在大学生创业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和提升中的作用和必要性。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自2008年9月以来,在广西、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等地先后建立了72家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实习类别涉及会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酒店管理、社会体育、软件工程等10个学科23个专业。从近几年的建设、实施、发展过程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基地建设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指导性文件;无可操作的基地建设考核标准,人情关系因素所占比重偏大;考虑到生产自动化程度、学生安全、实习成本等因素,企业不愿意接受学生预就业实习;没有实现校企双赢;学生参与度低,态度不积极;对实习基地的条件、工种、地域等不满意;实习经费不足等问题。

为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局面,学校依据最近几届毕业生实习状况,做了大量的随机调查和走访工作,掌握了一些参考度极高的材料。综合分析认为,虽然有些规模化企业对大学生预就业实习态度不积极,但实际状况是,学校在一定的范围内仍然占据主动权,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高新区企业或私营企业,非常愿意设立大学生实习基地;学校从教学需求出发,也乐于联合企业拓展实习基地,全面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如果基地条件有保障,待遇合理,岗位对口时,也愿意到实习基地巩固和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练就自身的应用技能。

鉴于此,建立大学生预就业实习基地,培养其创业、创新、实践应用能力仍然十分必要。但是,为避免良莠不齐,减少人为因素,降低人情关系的作用,学校应该建立统一的实习基地建设评估标准,综合考虑基地条件、所需专业、企业状况等方面,对校外拟建实习基地进行全方位评估。这样有利于促进校外实习教学质量的提高,以评促建,使校外实习基地得以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通过校外实习教学环节的反馈信息,可及时发现教学中课程设置、教学大纲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发现校外实习基地在建设和管理中的不足,以评促改,评建结合,从而使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逐步得到改善和提高,这对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实习基地建设及实施效果评价体系构建

基地建设及实施效果的评价,要与办学目标、专业特色、教学质量紧密结合,围绕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基地建设评估指标体系,通过科学合理评价实施效果可以引导基地走良性发展道路。因此,建立一套全面、科学、合理的校外实习基地评价指标体系是对校外实习基地进行评价的基础和前提。

建立实习基地评价指标体系还应注重科学性和可行性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基本指标与提高性指标相结合、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其各项指标应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实习基地的综合管理水平与应用效果。

在收集国内高校现有校外实习基地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近几年校外实习基地的实际情况和目前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学院将实习基地建设及实施效果评价体系分为实习基地的建设评估和在基地实施实习效果的评价两个部分。实习基地建设的评估指标侧重基地建设的合理性、必要性、有效性考核;实施效果评价则侧重于基地管理和运行的质量、实习的效果和企业收益等,考察基地投入与效益产出比例,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进程。

(一)预就业实习基地建设评估标准

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学生在大四学年完成教学、毕业论文、预就业的基本保证,学校长期以来一直非常重视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为使基地建设与发展更加规范化,避免重建设轻管理、无序增长、虎头蛇尾的局面,在总结前期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预就业实习基地建设标准,具体包括4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以及若干评价要素,详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预就业实习基地建设评估指标涉及基地基本条件、组织领导与建设规划、管理体制、发展与服务等四个方面;而评估要素则包含合作基础、硬件设施、建设目标、管理制度、队伍建设、工资待遇、科技推广、企业文化等诸方面。评估标准按百分制计,对每项二级指标按项目的权重分配了系数,最后的评分按评估要素给出A、B、C三等级制。A级为合格,可以建立基地,分值系数为1;B级为可以考虑,待条件成熟时再建立实习基地,系数0.7;C级为不合格,不适合建立基地,系数为0.4。在某项的得分计算方法为:百分×二级权重系数×ABC级评定结果。假如依据“合作基础”的评定要素,评估结果为B,则该项得分为100×0.12×0.7=8.4分。

基地建设评估分值合计达到80分(含)以上者,可以和学校签订协议,建立实习基地或拟建立实习基地,同时安排学生集中实习。60-80分之间可以考虑待建实习基地,待条件发展成熟时再签订建立就业实习基地协议。60分(不含)以下,暂不予考虑。

(二)预就业实习基地实施效果评价体系

大四学生的预就业实习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不单是把学生“放”出去自由实习就可以了,作为教学管理部门一定要加强管理和监督,完成教学的规定内容,保障实习质量和效果。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基础和前提,但是后期的执行、管理和效果,才是衡量大学生实习质量的根本。以前只是依据学生实习总结或答辩材料来评价,对实习过程中的态度、能力表现、动态过程的效果、企业的反馈信息等,难以全面掌握,为此,建立了预就业实习基地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本着科学性、指导性、可操作性、定性定量结合,以及多赢的原则,从学校、企业、学生三者主体之间综合考虑,构建实习实施效果评价标准。预就业实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也是评价的主要对象;基地是实践的场所,其条件建设和管理程度至关重要;同时学生的实习需要学校和企业全方位的管理和服务,涉及校内和企业的指导教师、实习领导小组、二级学院管理小组、教务处、学生处、就业工作部等多个部门,所以评价的主体呈现多元化、交叉性。因此,评价标准主要从条件保障、教学管理与运行、企业服务与收益、学生反馈四个方面考核。

条件保障考核指组织领导机构,基地建设的规划、计划及具体的落实情况;教学管理与运行包含管理制度的健全与运行、硬件设施的使用与管理、师资的配备与水平、实习教学环节的文件与执行、教师与学生的管理等;企业服务与收益涉及培养协议的履行情况、校企合作的紧密度、科技成果共享、合作技术改造、企业产出比等;学生反馈信息主要观测点为基地实习人数、参加企业培训交流机会、企业文化、岗位发展空间及满意度、专业知识的发挥程度、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教学计划完成质量等。具体评价指标见表2。

按照实习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实习任务书要求,确定评价体系采用三级考核指标,四等评分制度。依据考核指标重要性的程度和关注度的不同,相应的指标配有权重系数;评分标准采用A、B、C、D四等级,对应的系数分别为:1、0.8、0.6、0.4。在某项的得分计算方法为:百分×二级指标权重系数×ABCD等级评定后的等级系数。综合分数达到85分以上,表明在该基地的实习实施效果为优,70-84分为良,60-69分为合格,60分以下者为不合格。

在基地实习质量效果评价体系的建设,是对学校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技能课程的设置、传授方法、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企业生产力水平、管理层次、产学研结合程度,以及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所学专业知识基础、工作岗位应用技能等方面的综合检验和测评,是对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关键环节强弱的直接反映。对预就业实习过程中采集的信息、观测点,结合评价结果,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及时反馈给学校教学领导和管理层,是提高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实施和执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实习基地建设评估工作在主管校长的领导下,由就业工作部组织实施,联系协调企业积极配合,各专业学院和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参与。

实习基地实施效果评价,在主管校长的领导下,由教务处组织实施。在评价之前,教务处质量管理科先对基地管理人员、指导教师、实习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给出初步的基地实习测评结果。然后,教务处组织各专业学院和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以及学校教学督导组成员到现场实地考察、交流。综合问卷调查结果、考察意见、学生实习过程表现、实习教学材料成绩,给出最终的评价结果。每次评价结束后,分析问题症结,提出改进措施,写出评价总结报告,向学校教务处和基地管理部门反馈。

调查问卷评价在每届学生实习结束后举行,现场实地考察评价根据需要进行。基地建设合作协议有效期一般为三年,届期再复审,必要时需再重新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对于评价结果达不到60分者,分析缘由,理清责任,明确问题属基地管理、教学管理、指导教师,还是学生本人哪一方,并及时反馈整改意见。如果是基地管理或教学管理的问题,要分清是文件制度不完善,还是执行不到位,这些均需寻根追责。如果是指导教师或学生人为因素,则需重新完成教学环节,对屡不执行或执行不合格者,按相应教学管理规定处理。

运用上述基地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及实施效果评价标准,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的旅游管理学院和经济管理学院两个二级学院进行初期试点,主要针对2011级、2012级酒店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学和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第四学年校外实习情况进行调查,对四个预就业实习基地——龙井草堂、三亚万豪酒店、中国工商银行北海分行、博洛尼家居用品(北京)有限公司等一批星级实习基地进行了模拟性考核,基地建设条件为优,实习效果全部达到良好以上。

总之,在学院执行基地建设评估标准和实习实施效果评价指标后,实现了学生、企业和学校三赢的目的,加快了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使得预就业实习基地建设有章可循,并具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实践证明,该指标体系的建立完善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本科阶段的实践教学环节,提高了实践能力的培养质量,得到了企业和社会的认可。

【参考文献】

[1]彭磊义.基于AHP的校外实习基地选择评价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3(9)

[2]陈宏敏.应用型本科院校校外实习基地群建设与管理评价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4(6下)

[3]柴娟,郑艳,陈锋,等.校外实习基地评价指标和评估模型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

[4]张烈平,吴晓鸣,李德明.工科校外实习基地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8(3)

[5]李如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实效性评价体系构建与实施[J].高教论坛,2015(8)

【作者简介】李成贵(1964— ),男,河北井陉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上一篇:爱国故事演讲活动方案下一篇:游戏资质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