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七课测试题(精选9篇)
1.文化生活第七课测试题 篇一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学案和随堂练习
一、薪火相传,越燃越旺
请同学们说说盛大的国庆阅兵给你的感想是什么?具体说说哪些环节体现了民族精神的哪一方面的内容?
如:自行研制的尖端武器——
56根民族柱——
官兵整齐的步伐接受主席的检阅——
二、高擎火炬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问题探究:阅兵式上出现的民族精神有什么现实意义?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目前各国都重视民族精神的培育,请大家说说,不同国家的民族精神?
美国——
韩国——
日本——
德国——
他们为什么都努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我国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井冈山精神——
长征精神——
西柏坡精神——
红岩精神——
雷锋精神——
大庆精神——
抗洪精神——
载人航天精神——
抗震精神——
阅兵精神——
三、接过火炬书写民族精神新篇章
在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邀请了18名老红军战士,在少先队员的陪伴下,走在游行群众队伍的最前面,结合同学们观看的视频资料,谈谈对自身行为有哪些启示?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在2010年南非世界杯比赛中,夺冠实力并不突出的朝鲜队为什么备受瞩目?
就是因为他们身上有一股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这也引发了国人对民族精神的深深思考。下面对民族精神认识正确的是()
①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
②它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③中华民族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
④民族精神是稳定的,没有变化的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2.新时期,我们仍需要弘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主要是因为()
①民族精神不具有时代性,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
②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③这些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已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
④这些精神具有浓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3.回眸2009,“风景这边独好”。这不仅在于中国拥有“中国道路”,也在于拥有“中
国精神”。正是“中国精神”造就了这个国家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安的魄力。
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
①决定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变迁
②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③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④其具体内容是永恒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4.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是()
A.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B.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C.文化建设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建设D.只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才能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5.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继续
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这是因为()
①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
②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要求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6.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对中小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作用在于()
①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②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③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④是我国当前各项工作的中心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7.作为中学生,对待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应有的态度是()
A.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少数伟人的事,与我无关
B.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C.经济建设是一切工作的中心,民族精神是可有可无的D.只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就行
二、非选择题(共29分)
8.(14分)2010年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纪念日。抗美援朝,是中国人民为了保卫祖国、维护世界和平而进行的一场正义战争。英雄的志愿军将士和广大人民群众,在抗美援朝斗争中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那种一切听从党召唤的政治觉悟,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情怀,同甘共苦、团结战斗的优良作风,英勇顽强、一往无前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不畏强暴、反对霸权、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在60年后的今天,仍然是我们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请思考:为什么说抗美援朝精神“在60年后的今天,仍然是我们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9.(15分)2010年7月22日是“老西藏精神”提出20周年纪念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是数代西藏军民优秀品质的集中反映。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半个多世纪的辉煌卓著,真实记载了西藏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同时也记载了西藏军民共铸“老西藏精神”的英雄壮举。“老西藏精神”如同火炬,经过几代人的接力传承,已经成为西藏各族人民巨大的精神财富和赖以团结奋斗、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更成为驻藏部队戍边卫国、履行使命的精神支柱。
(1)“老西藏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有什么关系?(6分)
(2)请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你对弘扬民族精神的看法。(9分)
2.文化生活第七课测试题 篇二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教学设计
一、考纲要求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3、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4、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5、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其优越性
6、我国宗教政策的基本内容
7、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二、重难点
重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政策
我国的宗教政策的基本内容
难点: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基本原则的区分及相互关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自治机关、自治权的理解
宗教政策的基本内容的理解
三、学情分析
1.本课教学涉及到我国民族和宗教问题,教学设计应以学生生活为切入点,贴近实际情况。但学生对我国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都仅停留在浅显的理论层面,缺乏生活实践。
2.具体了解我国民族和宗教问题时,学生对民族地区发展中还存在的问题,如居民收入低,贫富差距大,民族分裂分子及暴恐问题了解不多,关注不够。
3.教学设计要尊重客观实际,让学生看到成绩、正视问题,思考取得成果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以主人翁的身份关注民族和宗教问题,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时政链接2018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丨新中国成立65年来,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是正确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正确的,我国民族关系总体是和谐的,我国民族工作做的是成功的。同时,我们的民族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做好民族工作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开拓创新,从实际出发,顶层设计要缜密、政策统筹要到位、工作部署要稳妥,让各族人民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要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把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落实好,关键是帮助自治地方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二)问题设计
综合探究一:201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70年前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为我国实行少数民族区域自治树立了典范。从茫茫草原出发,民族区域自治这一具有开创性的制度设计,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繁荣发展与团结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请结合所学《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坚实基础和优越性是什么?
综合探究二:与我国民族关系主流相悖的是,少数敌对分子打着宗教自由和民族自治的旗号,鼓吹民族独立,公然分裂国家,置国家利益与民族大义于不顾,走上了自取灭亡之路。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材料中少数敌对分子必将走向灭亡的原因。
综合探究三:2017年9月7日,新修订的《宗教事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公布,主要在维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和宗教界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等方面做了明确的规定,即明确宗教活动场所法人资格和宗教财产权属、明确遏制宗教商业化倾向。同时,规范了宗教界财务管理和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捋顺了中国宗教事务中亟待解决、急需厘清的关系,如宗教界与政府、宗教活动与社会公共安全、宗教弘传与国家意识形态、宗教教育与国民教育体系等多方面的关系。
结合材料,分析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宗教工作的原因。
(三)易错知识点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原则,因此各民族已实现真正的平等,无差异。2.民族团结是民主平等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物质保障。3.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指经济上的同步繁荣。
4.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5.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是自治地方的高度自治。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自治区的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7.民族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和民族乡。8.我国坚持宗教信仰自由的正常,即信仰宗教自由。9.我国对待宗教的态度是鼓励和支持宗教信仰。
10.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拒绝与外来宗教的一切交流与合作。11.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12.在我国,充分引导宗教界人士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宗教的本质已经发生了改变。
(四)课堂总结
3.文化生活第七课测试题 篇三
单元设计
从知识目标来看,本单元是在上一单元的基础上,进一步追问世界是怎样的,世界以怎样的状态存在和发展,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什么,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是什么,这些问题依然没有跳出“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这一主题。如果说第二单元是从物质和意识、实践和认识关系的角度,回答了“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那么,本单元则侧重于从方法论的角度回答“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这一主题,用思想方法的视角为我们展示了“世界是怎么样的”壮丽画面。这一内容从学科逻辑的角度来说,属于辩证法的范围。因此,本单元也可以看作是第二单元的续篇。
从能力目标来看,本单元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观察事物、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辩证否定观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来看,本单元主要是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立场,自觉用唯物辩证的基本方法认识和改造世界,自觉反对和抵制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牢固树立和坚决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之,本单元在全书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上承第二单元“我们如何看待周围的世界”,下启“如何认识社会,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全书的终结和归宿,为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正确进行价值选择,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方法论准备。
附:单元知识结构图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整体设计
教材分析
在本课中,第一课时分析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普遍的、客
观的和多样的。第二课时讲解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整体和部分的辩证统一,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方式,是我们自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前提和基础。这两课时的内容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遵循一个严密的逻辑顺序。如果说第一课时侧重于从世界观的角度讲联系,第二课时则侧重于从方法论的角度讲联系。
教学重点
1.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3.系统优化的方法。教学难点
1.自在事物与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2.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的普遍性的含义、客观性的含义;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系统的含义与特征。
2.理解自在事物与人为事物的联系,联系的多样性,系统优化的方法,综合性思维方法。3.运用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分析人类生存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才能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说明如何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培养综合性思维。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的能力。
2.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错综复杂的联系中认识和发现本质的、固有的、内在的联系的能力,坚持和把握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的能力,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3.学会运用综合性思维认识和处理生活、学习、工作中的问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逐步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孤立观。
2.懂得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地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确信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是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并取得成功的关键。
3.树立整体意识,培养全局观念,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或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努力融入集体、融入社会;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统筹考虑,优化组合,锻炼综合性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树立集体主义的观念,是这一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最终落脚点。
第一课时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教学过程
导入设计 导入一
(多媒体课件展示)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讲了这样一个例子:猫、田鼠、熊蜂,三色堇(俗称“蝴蝶花”),在自然界中是种属相距甚远的动植物。乍看起来,彼此互不相干,似乎没有什么联系。其实不然,三色堇属于兰科植物,是依赖熊蜂传递花粉受精的;一个地方熊蜂的数量,又跟田鼠的数量直接相关,因为田鼠常常破坏熊蜂的蜂窝;而田鼠的多少,又与猫的多少不可分。这样,猫、田鼠、熊蜂、三色堇之间,就有了生死攸关的联系:猫吃田鼠,猫多则田鼠少;田鼠毁掉蜂窝,田鼠少则熊蜂多;熊蜂能替三色堇传递花粉,熊蜂多则三色堇繁茂。
问题探究:这则材料说明什么样的哲学道理呢?
学生回答:猫、田鼠、熊蜂、三色堇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教师总结:很好。这个例子生动地表现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它表明自然界中的动植物,被一种关系复杂的网联系在一起。事实上,这种联系之网,不仅在生物界存在着,而且在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存在着。这就是我们本课要学习的内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导入二
(多媒体课件展示)
据报载,有一位农民,听说某地培育出一种新的玉米种子,收成很好,于是千方百计买来一些。他的邻居们听说后,纷纷找到他,向他询问种子的有关情况和出售种子的地方。这位农民害怕大家都用这样的种子而使自己失去竞争优势,便拒绝回答,邻居们没办法,只好继续种原来的种子。谁知,收获的时候,这位农民的玉米并没有获得丰收,与邻居家的玉米相比,也强不到哪里去。为了寻找原因,农民去请教一位专家,经专家分析,很快查出了玉米减产的原因:他的优种玉米接受了邻居劣等玉米的花粉,所以没能高产。
问题探究:这则材料说明什么样的哲学道理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这说明任何事物都与其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推进新课
一、联系的普遍性
教师:达尔文和老农的例子都说明,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联系。这些周围事物是该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猫、田鼠、熊蜂、三色堇之间,优良品种玉米和其他品种玉米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这位农民之所以事与愿违,是因为他不懂得自己地里的玉米与邻家地里的玉米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
拓展探究:请同学们举出一些实际生活中事物相互联系的事例。学生:老师和学生、人与自然、构成食物链的动植物之间等。
教师总结:同学们说得很好,其实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联系的例子。无论从宏观天体到微观粒子,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所以,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世界上没有一个孤立的事物存在。
板书:1.联系普遍性原理
结论: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观点争鸣:任何两个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学生回答:错的。
教师总结:确实如此。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这里的周围事物,是指那些会与这一事物发生影响、制约作用的事物,并非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
两个事物之间不一定存在相互影响、制约和作用的关系,但是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的,这事物和另外一事物没有联系,但会和其他周围的事物存在联系。所以我们只能说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没有孤立的事物存在。而不能说任何两个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问题探究:世界上有没有一种同任何其他事物都毫无联系、绝对孤立存在的事物呢? 学生回答:没有。
教师总结:确实如此,因为联系具有普遍性。
每一个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中,无论从内部构成要素来看、从与周围事物的关系来看,还是从该事物与过去、将来的联系来看,这种联系都是普遍存在的;联系这种相互影响、相
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万事万物中都普遍存在,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没有一种事物是孤立存在的,因而是普遍的。
上面讲了这么多的联系,那究竟什么是联系呢?(过渡)板书:2.联系的含义
含义: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它是事物存在的基本条件,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理解:第一,联系是指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第二,联系既存在于事物之间,又存在于事物内部诸多要素之间。
哲学上讲的联系既是指事物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又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拓展探究:哲学上所讲的联系和日常生活中的联系是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任何事物都在联系中存在和发展,没有联系就没有世界,这是从普遍意义来讲的,是共性,与生活中人们常讲的具体联系是不同的,二者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名言:(多媒体课件展示)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如何理解这段话?
学生回答:联系是普遍的。教师总结:这段话主要说明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结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1)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2)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互相联系的;
二、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
三、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方法论意义: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二、联系具有客观性
板书:1.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问题情境
杀狼保鹿(多媒体课件展示)
20世纪初叶,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还是松杉葱郁,生机勃勃。大约有四千只鹿在林间出没,凶恶残忍的狼是鹿的大敌。
美国总统罗斯福很想让凯巴伯森林里的鹿得到有效保护,繁殖得更多一些。他宣布凯巴伯森林为全国狩猎保护区,并决定由政府雇请猎人到那里去消灭狼。
枪声在森林里震荡。在猎人冰冷的枪口下,狼接连发出惨叫,一命呜呼。经过25年的猎捕,有六千多只狼先后毙命。森林中其他以鹿为捕食对象的野兽(如豹子)也被猎杀了很多。
得到保护的鹿成了凯巴伯森林中的“宠儿”。在这个“自由王国”中,它们自由自在地生长繁育,自由自在地啃食树木,过着没有危险、食物充足的幸福生活。
很快,森林中的鹿增多了,总数超过了十万只。十万只鹿在森林中东啃西啃,灌木丛吃光了就啃食小树,小树吃光后又啃食大树的树皮……一切能被鹿吃的食物都难逃厄运。森林中的绿色植被一天天地减少,大地露出的枯黄一天天在扩大。
灾难终于降临到鹿群的头上。先是饥饿造成鹿的大量死亡,接着又是疾病流行,无数只
鹿消失了踪影。两年之后,鹿群的总量由十万只锐减到四万只。到1942年,整个凯巴伯森林中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
问题探究: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样的哲学道理?它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学生:狼和鹿是相互联系的,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而且这种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人不能破坏它,否则会受到惩罚的。
教师总结:同学们分析得很好。罗斯福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下令捕杀的恶狼,居然也是森林的保护者!尽管狼吃鹿,它却维护着鹿群的种群稳定。这是因为,狼吃掉一些鹿后,就可以将森林中一些鹿的总数控制在一个合理的程度,森林也就不会被鹿群糟蹋得面目全非。同时,狼吃掉的多数是病鹿,又有效地控制了疾病对鹿群的威胁。而罗斯福下决心要保护的鹿,一旦超过森林可以承载的限度,就会摧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给森林带来巨大的生态灾难。也就是说,过多的鹿会成为毁灭森林的罪魁祸首。
凯巴伯森林中发生的这一系列故事说明,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仅仅根据人类自身的片面认识去判定动物的善恶益害,有时会犯严重的错误。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人们必须尊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这种相互关系。
结论: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无法否定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客观联系,也无法割断事物的昨天与今天、今天与明天的联系。
联系客观性的主要表现:
第一,人们不能凭空创造联系。
第二,人们也不能任意消灭固有的联系。如“竭泽而渔”“杀鸡取卵”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板书:2.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 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自在事物中的种种联系在人类产生之前就存在了,它们当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如生态系统联系、食物链等联系都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实践的产物,尽管它们呈现着“人化”的特点,但仍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为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是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形成,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如南水北调工程、计算机网络的出现等,联系建立后也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板书:3.联系客观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
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
人类与环境的联系是客观的,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不惜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掠夺式地开采资源。这些做法,都是有害的,人类因为破坏了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结果使人类也受到了惩罚。
问题探究:联系是客观的,这是否意味着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是无法改变的? 学生:不是。
教师总结:不是的。人们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可以在原有联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新的具体的联系。
板书:4.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问题情境
耳朵与巧克力(多媒体课件展示)
这是一场举世罕见的重量级拳王争霸赛——泰森对霍利菲尔德。霍利菲尔德宝刀不老,使出惯用的贴身术,使泰森难以施展身手,情急之下,泰森便张口咬了霍氏的耳朵,令全场轰动,舆论大哗。但许多人看后,最多只是把它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一笑而过,谁又能意识到这是个发财的机会呢?想不到美国的一个巧克力商人在“咬耳”丑闻发生之后,立即推出了一种形状像耳朵的巧克力,上面缺了一个角,象征着被泰森咬过的霍氏的耳朵,巧克力的包装上还有霍氏的大幅照片。此举立刻使这种品牌的巧克力备受关注,在诸多品牌的巧克力中脱颖而出。这个巧克力商人的“巧妙联系”赢来了滚滚财源。
问题探究:这种新建立的联系是不是对原有联系的否定呢?
教师总结:这种新的联系的建立,绝不是对原有联系的否定,而恰恰要以原有的联系为基础,恰恰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只是使联系的具体形式发生变化。
我国目前正在兴建的四大工程——南水北调、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不仅强化了西部与东部的联系,促进西部经济发展,而且带动了东部及沿线地区的联系,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也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新的联系最好的实例。
三、联系的多样性 问题探究:(多媒体课件展示)
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直接联系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间接联系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内在联系 时势造英雄。——外在联系 无风不起浪。——因果联系 虚心使人进步。——因果联系
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体与部分的联系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整体与部分的联系 问题探究:上述观点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联系? 学生回答略。
在学生回答之后再显示答案。板书:1.联系多样性原理
结论: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不同的联系对事物存在和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我们不仅要看到那些直接的、表面的、眼前的、外在的、非本质的联系,更要看到间接的、内在的、长远的、本质的联系。这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多媒体课件展示)直接联系——间接联系 内部联系——外部联系 本质联系——非本质联系 必然联系——偶然联系
板书:2.联系多样性的方法论意义
联系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四、联系的条件性 问题探究:有人说:“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多媒体课件展示)
学生:错的。教师总结:联系的多样性同事物所处的条件的多样性是密切相关的。因此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教师举例:只有具备了氧气、水、适当的温度等必要条件,地球上的生命才能存在和发展起来。
当然,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人们可在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条件、创造条件。人的活动是以客观条件为转移的,同时又是参与条件的变化的。人类历史就是不断为自己创造新的生存条件的历史,简单地说就是创造条件的历史。但是,条件的变化也是有规律的,人们改变或创造条件,必须遵循客观事物本身变化的规律,并依赖于一定的条件。为了确保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成功,我们要努力把握客观事物与人的实践活动所依赖的各种条件,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充分调动和发挥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课堂小结
综上所述,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联系不仅是普遍的,而且是客观的、多样的、有条件的,我们要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切忌主观随意性,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关于联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直接联系 B.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
C.有的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存在联系,有的事物则不存在联系 D.联系具有普遍性,但并不是说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2.“只要你对着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实现。”这种说法()A.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B.揭示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C.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
3.1吨废报纸=850千克再生纸=少砍17棵树。废报纸的循环再利用与树木、环境、经济、社会的关系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
A.复杂多样的 B.不可捉摸的 C.因人而异的 D.固定不变的
4.2003年上半年影响中国经济的不利因素除了“非典”之外,还有伊拉克战争。这场战争影响了我国的石油进口价格。这说明()
A.事物是处在运动、变化、发展之中的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D.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相传广州附近有口“贪泉”,饮之贪得无厌。东晋吴隐之受命赴任广州刺史,对此却不以为然,大胆饮之。到任后,吴隐之勤谨清正,整肃贪腐,为民称颂。运用有关哲学知识,完成5~6 题。
5.相传如果饮“贪泉”之水,人将变得贪得无厌,这种认识()A.否认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B.否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C.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 D.否定了事物联系的条件性
6.吴隐之对传闻不以为然,饮“贪泉”之水,依然勤谨清正,为民称颂,表明()A.世界是客观的物质世界
B.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可以改变的
C.事物之间的联系是难以捉摸的、不确定的
D.饮“贪泉”之水和贪得无厌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
二、非选择题
7.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把发展循环经济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型经济。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流程,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弃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什么是联系?
(2)循环经济所倡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如何体现联系观点的? 参考答案:1.D 2.D 3.A 4.B 5.B 6.D 7.(1)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2)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所以我们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循环经济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整体。
联系具有多样性,我们要把握联系的多样性,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体现了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循环经济的流程还体现出当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4.第七课教案 篇四
教案
教学内容:
课文《吸烟者的烦恼》、生词52个、词语搭配10个、语法例释10个。教学目的:
1、掌握重点词语和语法项目;
2、进行听说读写技能训练;(3)进行语段训练。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词语、语法例释、课文理解、结合指定词语进行语段训练。教学课时:8课时(分4次讲授)。
任课教师:吴钰(中级一班)、李海燕(中级二班)、陈轩(中级三班)教学步骤:
第一讲(第1、2课时)
教学内容:
课文(P103第一、二段)“说起健康„„一天可以戒十几次。”
生词(P104)1—17 重点组词:者、瘾 重点语法:难怪
次重点词:谈论、毕竟、意识、恐怕
教学步骤:
一、检查复习、预习情况
讲评前课作业。听写生词1—17。根据课文提问:
1、人们常常把吸烟和什么联系在一起?
2、谁最关心这个问题?
3、吸烟者是不是觉得吸烟对身体不好?
4、他们对自己吸烟的习惯是什么态度?
5、他们觉得戒烟难不难?
6、吸烟者最讨厌什么?
7、他们为什么对吸烟采取不在乎的态度?
二、讲读课文难点(参考)
1、人们常常把吸烟和健康联系在一起,因为吸烟对身体有害。这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2、吸烟者知道吸烟对身体不好,但是他们已经习惯了,上瘾了。
3、他们对自己吸烟的习惯无可奈何,不愿认真地戒烟。
4、他们觉得戒烟太难了,烟瘾上来的时候,如果不吸烟太难受了。
5、吸烟者最讨厌别人把香烟和毒品联系到一起,因为涉毒属于犯罪,也会引起社会公愤。
6、他们戒不了烟就不戒了,也就不重视吸烟危害健康的问题了。
7、由于这种不在乎的态度,他们会很随便地谈论吸烟和戒烟的问题。
三、讲解重点词语(参考)
1、者;用在形容词(或词组)、动词(词组)后边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
老者、作者、读者、吸烟者。我们要帮助弱者。
2、谈论:用谈话的方式表达对人和事物的看法。大家正在谈论今天早上的事情。
议论:一般对好坏、是非表示看法。不要背后议论人。
讨论: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有庄重色彩。
代表们认真讨论了治理污染的问题。
商量:用于一般的具体问题。这件事我们要商量一下/商量商量。
3、毕竟:用在句首或句中动词、形容词前作状语,不能用在疑问句中。
(1)表示对某一状况的确认,相当于“到底”“究竟”。
学一门外语毕竟不是很容易的事,要下功夫才能学好。
(2)表示某一情况最后还是发生或出现了,相当于“终于”。
他毕竟认错了,就不要再罚他了。
究竟:能表示追究到底或表示原委、结果的意思,可以用在疑问句中。
听到外面很热闹,他就打开门去看个究竟。外面究竟怎么了?
到底:(1)用在疑问句中,表示进一步追究的语气。相当于“究竟”。
常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作状语。你明天到底来不来?
但是,主语如果是疑问代词,“到底”只能用在主语之前。到底谁是班长?
(2)用在陈述句中,表示经过较长过程,最后出现某种结果,相当于“终于”。
经过大家的努力,问题到底解决了。
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多用于希望达到的结果。
可用于句首,加逗号。在北京学习两年之后,我终于考到了HSK六级。
4、意识:[名] 哲学专用名词。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
地震使中国的年轻人产生了强烈的爱国意识。
[动] 觉察。常说“意识到”。他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赶快道歉。
5、嗜好:特殊的爱好,多指不良的。他的嗜好是饮酒。
6、戒:戒出,改掉(不良嗜好)。戒烟、戒酒、戒毒
7、瘾:烟瘾、酒饮、上瘾、对„„有瘾
8、难受:身体不舒服,伤心。我感冒了,浑身难受。听到这个消息,他心里很难受。
9、感受:收到(影响),接受外界事物得到的体会。
感受风寒、感受到主人的热情、看完改革开放成果展览,有很多新的感受。
10、讨厌:[形容词] 这种病真让人讨厌。
[动词] 我最讨厌别人抽烟了。
11、恐怕:[副词] 表示估计或猜测,相当于“大概”“也许”;有时兼有担心之意。
他恐怕不会来了。这天恐怕要下雨,你们别走远了。
[动词] 表示担心,宾语一般为非名词性词语。
他恐怕晚了,提前两个小时就到了飞机场。
12、难怪:表示明白了原因,对某种情况就不觉得奇怪。(见P109语法一)
13、不在乎:不在意,不放在心上,觉得没关系。
花钱多少她不在乎,只要衣服样子新奇她就买。
听到别人说他的坏话,他装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其实心里很不高兴。
14、干脆:直截了当,爽快。这人说话、做事都很干脆。你干脆说,要多少钱?
四、第一讲作业
造句:者、谈论、毕竟、意识、瘾、恐怕、难怪、干脆 背诵:课文第一段
阅读:(P112)副课文《烟酒不分家》 预习:第二讲内容。
第二讲(第3、4课时)
教学内容:
课文(P103第三、四段)“既然戒烟那么难„„照样一支又一支。” 生词(P105)18—39 重点组词:干涉、尊重、保障、生气 重点语法:既然、反正、况且、然而、偏偏
次重点词:权利、想象、字眼、创造、被动、公布、达 教学步骤:
一、检查复习、预习情况
复述课文第一段。听写生词18—39。根据课文提问
1、为什么说吸烟是个人的权利?
2、为什么吸烟的“权利”和“自由”离他们越来越远?
3、“烟民”和“被动吸烟”是什么意思?
4、吸烟者为什么不喜欢“烟民”这个词?
5、大家都说吸烟对身体健康没有好处,烟民们还吸烟吗?
二、课文难点(参考)
1、因为戒烟很难,烟民就借口吸烟危害自己的身体,与别人无关,从而继续吸烟。
2、而且,他们认为吸烟是自己的事,别人无权干涉。
3、但是,那些不吸烟的人开始反对吸烟者了,这使吸烟者失去了吸烟的自由。
4、不吸烟的人把吸烟者叫做“烟民”,说自己是“被动吸烟”,因此反对吸烟者。
5、对反对的声音提供难得多了,烟民们也不在乎了,还是继续吸烟。
三、重点词语(参考)
1、既然:“既然„„就”用于因果复句,常用来表示劝说、下判断等。(见P110语法二)
2、反正:(1)表示虽然情况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2)强调理由或原因,与“既然”意思相近。(见P110语法三)
3、况且:表示更进一层,或补充新的理由;后面一般有“又”“还”与它搭配。
(见P110语法四)
4、权利:公民或组织成员依法享受的权力和利益,书面语。
公民的合法权利应该受到保护。
你们有吸烟的权利,我们有呼吸新鲜空气的权利。
5、干涉:过问或制止,多指不该管的硬管。干涉别人的私事、干涉子女的婚事、干涉别国事务、对„„进行/加以干涉
6、然而:用来连接句子或段落,其转折作用,多用在书面语中。(见P110语法五)
7、想象;对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设想。
可以想象,二十年后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
写小说要会想象故事情节,写出来才能精彩。
8、字眼:用在句子中的字和词。不要挑字眼,她说这些话都是好意。
9、尊重:尊敬、敬重。尊重长者、尊重人才、对„„表示尊重、尊重事实、受到尊重
10、保障:保护(生命、财产、权力等)使不受侵犯和破坏。
保障公民的自由、灾民的生活物品得到保障、政府要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11、创造: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成绩、新东西,多用于积极方面。
中国的在经济发展方面创造了奇迹。他创造了一套新的生产方法。
12、生气:别生气、不要为这点小事跟他生气、生了半天气、你再生谁的气呢?
13、偏偏:(1)表示故意跟客观要求或客观情况相反。
(2)表示事实跟希望的恰好相反。
(3)表示范围,跟“只”“单单”基本相同。(见P111语法六)
14、公布:公开发布,使大家知道。公布名单/考试成绩/比赛结果/法令
15、达:通,到。常用在成语和一些固定格式中。
„„达70%、掌声达三分钟之久、这里的道路四通八达
四、第二讲作业
造句:既然、反正、况且、干涉、然而、尊重、保障、生气、偏偏、公布
背诵:课文第四段
练习:(P114二)1、2、3、4、5 预习:第四讲内容。
第三讲(第5、6课时)
教学内容:
课文(P104后两段)“‘被动吸烟’可就比„„真是没完没了。” 生词(P106)40—52 重点组词:为难、委屈、同情、癌 重点语法:甚至、居然 次重点词:心爱、心疼 教学步骤:
一、检查复习、预习情况
作业讲评。
背诵:课文第四段。听写:生词40—52。根据课文提问
1、吸烟者的所谓“权力”是什么?
2、吸烟者是不是越来越烦恼?为什么?
3、有哪些事情让吸烟者“自寻烦恼”?
二、课文难点(参考)
1、吸烟者人觉得吸烟是自己的事,吸烟不吸烟,什么时候吸烟,使自己“权力”。
2、吸烟污染了空气,使“被动吸烟”的人不能呼吸到新鲜空气,因此吸烟必须受限制。
3、反对“被动吸烟”的人越来越多,很多公共场所都不许吸烟了。
4、他们自己烦恼的是:吸烟要花很多钱、污染室内空气、自己也不好受、怕得病;
女烟民还担心将来生的孩子有病。
三、重点词语(参考)
1、为难:(1)感到难以应付。觉得/感到为难、为难极了、这使我很为难。
(2)作对或刁难。不要为难他、故意为难别人、不想为难你们。
2、甚至:“连„„也/都„„”提出突出事例,表示强调或等进一层的意思。
(见P111语法七)
3、居然:表示出乎意料之外。(见P112语法八)
4、委屈: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觉得挺委屈的、让你受委屈了、别委屈自己、受不了委屈
5、心爱:衷心喜爱,用于人或事物含抽象事物。
她是父母心爱的小女儿。那本集邮册是他最心爱的宝贝。
6、心疼:疼爱、舍不得、惋惜,用于口语。
奶奶心疼孙子,不让他去幼儿园。他心疼地看着摔坏的花瓶,无可奈何。
7、同情:对别人的遭遇在感情上发生共鸣。对„„表示同情、值得同情、有一颗同情心、需要同情
8、谁来关心:用反问的语气表达肯定的意思,语气强烈。(见P112语法九)
9、准:“一„„准„„”表示只要出现某种情况,肯定会出现某种结果,表达的意思比“一„„就„„”更肯定。(见P112语法十)
10、癌:恶性肿瘤。胃癌、骨癌、皮癌、致癌物、抗癌治疗
四、第三讲作业
造句:为难、甚至、居然、委屈、心爱、心疼、同情、“一„„准” 练习:(P115二)6、7、8、9、10
(P115四)熟读:课文
第四讲(第7、8课时)
教学内容:课文复习,语段训练。教学步骤:
一、课文复习作业讲评。通读课文。
课堂练习(一、四)。
二、语段训练(口头)
交际训练(P117/九)
四、第四部分作业
练习:(P114一)、(P115三)
写作:交际训练(P117/九/
1、2),选作一题,要求用上所给的词语。
预习:第八课第一讲的内容。
第七课预习
第一讲(第1、2课时)
生词(P104)1—17 课文(P103第一、二段)“说起健康„„一天可以戒十几次。”
思考题:
1、人们常常把吸烟和什么联系在一起?
2、谁最关心这个问题?
3、吸烟者是不是觉得吸烟对身体不好?
4、他们对自己吸烟的习惯是什么态度?
5、他们觉得戒烟难不难?
6、吸烟者最讨厌什么?
7、他们为什么对吸烟采取不在乎的态度?
第二讲(第3、4课时)
生词(P105)18—39 课文(P103第三、四段)“既然戒烟那么难„„照样一支又一支。” 思考题:
1、为什么说吸烟是个人的权利?
2、为什么吸烟的“权利”和“自由”离他们越来越远?
3、“烟民”和“被动吸烟”是什么意思?
4、吸烟者为什么不喜欢“烟民”这个词?
5、大家都说吸烟对身体健康没有好处,烟民们还吸烟吗?
第三讲(第5、6课时)
生词(P106)40—52 课文(P104后两段)“‘被动吸烟’可就比„„真是没完没了。” 思考题:
1、吸烟者的所谓“权力”是什么?
2、吸烟者是不是越来越烦恼?为什么?
3、有哪些事情让吸烟者“自寻烦恼”?
第四讲(第7、8课时)
熟读课文。
根据练习
(五)理解、复述课文。
完成练习
5.文化生活第七课测试题 篇五
第三课时学会行使监督权
预习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的监督和制约机制,明确建立和健全监督、制约机制的重要性,知道人民对国家和社会的各项事物享有监督权的内容好途径。
2、感受新闻监督的重要作用。
3、增强参与民主监督的意识,学会正确行使公民享有的监督权利。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
1、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2、公民如何正确行使监督权以及行使监督权的必要性。
三、自学教材92—95页,自主完成以下内容:
1、人民和国家权利机关的监督权?
2、我国的新闻监督体系包括哪些方面?
3、新闻监督的作用?
4、公民行使监督权的作用?
5.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正确方法与错误方法?
导学案
一、组内讨论预习题
二、讨论并解决以下问题:
1、材料: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向大会作工作报告,提请全国人大审议。
思考:人大对“一府两院”进行监督的目的是什么?
2、十年来,全国各地的观众不断地为《焦点访谈》提供各种信息、材料,并对节目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1)每天接到观众热线电话500个左右;(2)每天收到观众短信息500余条;(3)每天收到观众电子信件1000件左右;(4)每天收到观众来信来函300多封。请思考:(1)你所喜欢的新闻监督电视节目、报纸栏目、网络监督的途径有哪些?
(2)你认为新闻监督的重要性是什么?
3、近几年来,党政机关的干部在人民群众的揭发检举之下受到了司法机关的立案查处。如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赣榆县委书记孙荣章等腐败分子都受到了应有的惩处。
(1)这些人被依法惩处说明了说明?
(2)我们行使监督权时要注意什么?
三、自我质疑,提出疑难问题,小组讨论,班内交流
巩固案
6.第七课-药品营销模式 篇六
目前,药品生产企业的营销模式主要有四种:直营制模式、代理制模式、买断制模式和混合制模式。四种模式各有优缺点。
一、直营制模式
适用于金牛类产品和明星类中有希望成为金牛类产品的产品。直营制模式有两种方式:经营制和分销制。
(一)、经营制
经营制是指药品生产企业通过设立办事处或外派业务代表的方式直接将药品销售给每一个药品经营单位(药品批发企业、医疗机构、医药零售企业)。目前,很多企业的OTC药品采用这种模式。以广州白云山中药厂,哈药集团、石药集团为代表。优点:
1、利于企业整体形象的树立和品牌形象的建立;
2、有利于企业渠道建设和网络控制;
3、有利于企业各种制度的执行;
4、有利于企业各种活动的开展;
5、有利于企业准确、及时、完整的收集市场信息;
6、有利于企业准确的把握市场动态;
7、回款周期短,回款金额巨大,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
8、作的好的话,企业可以在短期内获得很大的市场份额、获得很高的市场占有率和丰厚的利润;
9、相对来说,风险较小;
10、有利于企业后续品种的销售; 缺点:
1、经营制一般采用赊销制,应收帐款额很大,且难以控制;
2、呆帐、坏帐的风险较大;
3、管理松散,很多细节难以掌控;
4、任务过高,难以完成或者业务代表收入过低,收入与费用不成比例,业务代表和外驻机构存在叛变的可能;
5、品种单一,业务代表和外驻机构存在兼做其他单位品种的可能;
6、驻外机构和业务代表存在挪用公司货款的可能。建议:
1、建议在规模大、影响大的物流市场设立办事处采用经营制模式经营,不宜大范围的使用;
2、外派业务代表一定要经过长期考察,必须是品德高尚和经营能力一流的高素质人才。对公司的忠诚度和经营能力是首要要素。公司应首先保证货物和货款安全,但是,经营能力不够,则难以打开市场和有效的控制市场;因此,外派业务代表必须同时具备忠心和很强的经营能力。
3、养薪养廉,公司应给经营人员营造一个宽松的,积极向上的,舒心的工作环境,以增强经营人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4、合理稳定的销售制度,对维持业务的稳定性有非常大的积极作用;
5、坚持少批量、多批次、勤收款的原则,有效的降低应收帐款,有效降低呆帐坏帐的风险。
(二)、分销制
分销制是指药品生产企业通过设立办事处或外派业务代表的方式直接将药品销售给少数几个分销商,再由分销商将药品销售到其他药品经营单位(药品批发企业、医疗机构、医药零售企业)。广州白云山中药厂在医药批发市场近几年一直采用此模式。优点:
1、分销制一般采用现款现货制,可以为企业提供大量的流动资金;
2、由于采用现款现货制,应收帐款很小;企业呆帐坏帐的风险很小;
3、由于只和少数几个分销商发生业务,且每笔业务的金额较大,可以采用经营与货款两分离的政策;有效的杜绝腐败问题;
4、企业几乎没有什么经营风险。缺点:
1、企业在某地的销售受控于该地的分销商,如果分销商的实力不足或者网络不健全覆盖面不大或者精力分散不以本企业品种为主要业务,则销量有限,难以达到企业的营销目标;
2、如果企业的品种不是非常畅销易卖,则难以找到理想的分销商,即便是找到也难以达到企业的理想目标;
3、管理松散,难以驾御控制,业务随时有停滞和终止的危险;不利于分销商的政策变动会引起分销商的强烈不满,引发合作危机。建议:
1、建议在次重要的物流市场广泛的采用分销制;
2、采用分销制的市场,业务代表要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分销商的销售中去,应最大限度的去了解熟悉市场,随时作好应变准备;
3、采用返点销售政策,将风险降到最低;
4、外派业务代表一定要经过长期考察,必须是品德高尚和经营能力一流的高素质人才;
5、薪养廉,公司应给经营人员营造一个宽松的,积极向上的,舒心的工作环境,以增强经营人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6、定的销售制度,对维持业务稳定有非常大的积极作用。
(三)、案例分析:
广州白云山中药厂将全国划分为12大区,每个大区设一个办事处。西安办事处下设批发部和OTC部。在医药批发市场,他们在西安市场设有三个分销商(西郊俩个,东郊一个),在宝鸡、汉中、延安、渭南都设有分销商。OTC部又直接将药品销售到西安的零售药店和药品超市。
从整体来看,他们采用的是直营制模式,从局部看,又结合运用了经营制和分销制。
二、代理制模式
适用于非OTC类和问题类及狗类产品。
目前在医药生产企业中,代理制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全国总代理、省级总代理、地市级总代理、县级代理、混合代理等几种形式。其中以地市级代理为主,省级总代理次之,其他几种代理并存。
(一)、全国总代理
即某一医药企业机构或个人代理某一药品生产企业或机构的一个产品或数个产品在全国的销售权。
适用于狗类、问题类和明星类中前途不明郎的产品。优点:
全国总代理一般是现款提货,企业的风险较小。销售和促销工作一般由全国总代理商承担,企业的费用较小。
能够使企业以最少的投入在短时间内打开市场,便于规范化管理和市场的统筹安排,厂家的市场管理工作相对较少。缺点:
企业没有主动权,市场完全控制在代理商手中,没有实力和市场基础的代理商,难以作透全国市场。风险:
一旦代理商不重视所代理的品种,不加强市场网络建设和市场投入,而代理合同中又没有必要的防范措施,往往会给被代理方带来市场机会的丧失。
全国总代理往往以暴利销售产品,不追求市场占有率和销售量,在促销手法上,往往夸大产品的功效,不利于企业整体品牌的建设。建议:
1、物流市场不设全国中代理,金牛类和明星类产品不设全国总代理;狗类和问题类产品可设全国总代理。
2、对全国总代理的资金实力,管理能力,过去的业绩,网络资源等情况进行详细的考察分析。若不理想,不选。
3、对全国总代理目前的经营情况,进行详细的考察,若代理品种过多或网络覆盖面过小,不选。
4、在签定代理合同时,应按月或按季确定销售任务,并严格按合同执行,违返合同规定,则应坚决取缔其全国总代理资格。
5、合作开始,双方可互派代表,以便及时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企业应参与代理商的前期市场规划,作好服务工作。
6、如果企业给全国总代理商一定的铺垫货,那么,这一部分铺垫货的风险应由代理商承担并有相应的担保措施。
7、最好实行担保金制度。
(二)、省级总代理
是指某一药品生产企业或药品经营企业将某一个产品或某几个产品的某一个省的销售权授予某一机构或个人的销售行为。目前,OTC产品,常采用次方法。优点:
便于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和协调工作,企业主动权较大;能够利用代理商的终端网络尽快打开市场。
多采用现款现货制,企业风险较小。缺点:
代理商的寻找难度较大,如果短时间内不能找到理想的代理商的话,反而会影响整个产品的市场拓展速度。建议:
1、对OTC产品尽量多考虑采用省级代理商。
2、在规划全国市场时不要急于求成,对所有要求做省级代理商的企业或个人应对其网络情况、资金实力、信誉及经营能力都要做综合考察,作到宁缺勿滥。
3、设计一份有利于互利双赢的合同。合同的签定最好一年一签,主要是考虑淘汰较差的代理商及企业整体推进的需要。对第一年的开发区域要有所规定。
4、要防止省级代理商自己不做市场而有层层发包的行为。(三)、地市县代理
是指医药企业将某一产品或数个产品的经营权授予某地市县的某人或某一经营机构的行为。优点:
能在全国各地迅速招到代理商,市场启动快,市场容易作透。现款提货,企业没有风险。缺点:
代理商人员较为复杂,管理难度大,市场推广较混乱,后期窜货严重且难于管理,产品被竟争产品替换的可能性较大,这也是国内完全靠代理制起家的企业大起大落的主要原因。这种代理形式不利于品牌产品的的推广。风险:
市场实际上完全控制在代理商手中,网络有随时被竞争者替换的危险。建议:
1、建议对代理商实行现款现货政策,降低企业风险。
2、处方药采用这种办法比较合适,也比较好控制,OTC产品不宜多用。
3、制定严格的价格政策体系,防止冲货。为了防止代理商恶意冲货,应在签定代理合同时,收取一定金额的市场保证金。
4、在实施过程中,企业一定要加强各项服务,要认识到销售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而不是一次性的投机行为。
5、在实施过程中,企业一定要加强各项监督,最好是根据市场情况分片派专人进行管理。主要检查代理商的价格执行情况、终端铺货情况及有无窜货情况。
(四)混合代里
是指企业根据产品的属性特点、根据某一市场的实际情况,结合企业自身的资源情况,组合运用以上代理形式的销售行为。从长远看,这种形式的代理制将是未来的一种主导形式,比较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医药市场的发展趋势。优点:
能够充分地利用社会的一切资源开发市场,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让产品占领市场。企业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很高的市场占有率和丰厚的利润。缺点:
管理难度大,管理成本增加。风险:
主要在于企业的管理水平是不是能够控制市场。建议:
1、作为生产企业,首先应清楚自己产品的情况,对整个产品线及其未来几年的发展状况进行很好的规划,要区分出那些是金牛类,那些是明星类,那些是问题类,那些是狗类产品?针对不同类别的产品采用不同的模式。
2、要制定一套合理的管理办法,次种代理制一般来说在价格体系上要尽量合理,每一级别的代理价格要保留一定级差,还要能充分调动各级代理商的积极性。
3、代理商不分大小,在享受企业的服务上一定要一视同仁,但在政策上可以适当向大的代理商倾斜。
三、买断制模式
是指某一医药机构或个人买断企业某个产品或某几个产品的全国销售权的行为。有前向买断和前后一体买断两种。前者是指,买断销售权,后者是指,原料供应和产品销售一体买断。优点:
1、一般实行现款现货制,企业风险较小。
2、企业只负责生产,所有的销售工作及与市场有关的一切工作都由买断企业或买断人负责。节约企业资源。
3、买断品种多为前途不明的问题类产品和已被企业淘汰的狗类产品,能够将企业闲置资源充分的利用起来。
4、管理简单。缺点:
1、市场完全被买断方控制;企业买断产品的销售完全受制于买断方。
2、市场随时有蹦盘的可能。
3、买断方往往高价销售买断产品,不利于企业整体形象的建立和整体品牌的树立。建议:
1、建议实行现款提货政策。
2、狗类和问题类产品可以采用次模式,金牛类和明星类产品不要采用次模式。
3、建议在合同中对市场开发的数量和质量进行规定,按月或按季规定销售任务。为终止合同,留有余地。
4、建议收取市场保证金,以便在买断方不能很好的完成任务时进行处罚。
四、混合制模式
是指企业根据自己的资源实力,根据产品的特点,根据市场情况综合运用上述经营方式的行为。是未来几年内,药品生产企业采用的主要经营模式。优点:
1、可以充分的利用企业资源和社会资源,可以在短期内打开全国市场。
2、能够做到东方不亮西方亮,最大限度的获取利润。
3、可以防止企业因采用某一单一模式一旦失败,就全盘皆失的情况发生。缺点:
1、管理难度大,运作难度大。
2、驻外办事处或机构的工作难度大,管理复杂。
7.文化生活第七课测试题 篇七
教学过程 导入设计 导入一
战国时,燕国太子丹为了让荆轲去刺杀秦王,百般讨好荆轲,特意宴请他。宴会上,太子丹叫来一个能琴善乐的美女为荆轲弹琴助兴。荆轲听着这悦耳的琴声,看着美人那纤细、白嫩、灵巧的双手,不禁魂飞天外,连连称赞:“好手!好手!好手!”并一再表示:“但爱其手。”听到荆轲的称赞,太子丹立即命人将美人的双手斩断,放到一个盘子里,送给荆轲。
教师引导: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就失去了它的独立的存在……只有作为有机体的一部分,手才获得它的地位。”太子丹割裂了作为部分的手与整个身体的有机联系,只见部分,不见整体。而美人灵巧的双手离开了身体就永远弹奏不出悦耳动听的乐曲了,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这启发我们一定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导入二
(多媒体课件展示)有个故事叫“嘴疼医脚”:有个人嘴上长了一些小疙瘩,后来逐渐严重,满口溃烂。他到医院打针吃药无济于事。后来经朋友引荐,去找一位颇有名望的老中医治疗。不料,这位老中医开了几味药,并让他研制成粉,用醋调敷在脚心上。这样敷了几次,病就全好了。这人感到很奇怪,去问老中医:听说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为什么嘴疼医脚,药到病除呢?
老中医向他讲了这么一个道理: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部分之间都密切相连,在病变上也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有时病本在上,病状表现在下;有时病本在下,病状表现在上。你这口糜与心脾积热有关,根据“治病必求其本”的原则,采取上病下治,用药敷脚心,通过经络引心脾火下行,因而取得药到病除的疗效。
教师引导:嘴与脚,一个在人体之上,一个在人体之下,表面看都是独立存在、互不影响的,似乎没有内在的联系,实际上它们和人体其他部分共同构成人体的有机整体,它们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因此,我们不能用片面、孤立的观点看问题,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推进新课
一、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板书:1.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1)从含义上看:整体是事物发展的全局和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2)从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功能和作用来看: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所以,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教师总结:人是一个整体,手是人体的一个部分,手一旦离开了人体,就会失去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也不可能发挥它本来具有的功能;钟表是一个整体,各个零件是部分,一个钟表如果被拆开,零散的部件就不能发挥它在钟表里的功能。所以整体处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板书:2.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的 问题情境
木桶理论(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
专心
爱心
用心 1
所谓“木桶理论”即“木桶定律”,其核心内容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根据这一核心内容,“木桶理论”还有两个推论: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那木桶才能盛满水。其二,只要这个木桶里有一块不够高度,木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
问题探究:理解了木桶理论,对我们学习、生活有什么启示呢? 学生:我们要学会分配学习的时间,尽量不要有短腿学科。
教师总结:作为学生,我们高考看的是总分,所以如果存在短腿学科的话,就会影响到总分,所以在学习上,我们要做到统筹兼顾,使各个学科都得到长足的发展,以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结论:(1)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问题情境
手是人体的一部分,不能脱离人体而单独存在,一旦被割了下来,一只鲜活的手就会慢慢失去光泽,就不会再弹出优美的乐曲,就不会写出漂亮的汉字,就不能做日常的琐碎事情。
问题探究: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哲学道理? 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手是人体的一个部分,离开了人体,手就失去了它原有的功能和存在的价值,这说明部分是离不开整体的。
结论:(2)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能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
三只老鼠一同去偷油喝,可是油缸里只有一点点油,谁也喝不到。于是它们想出一个办法,一只老鼠咬着另一只老鼠的尾巴,三只老鼠连成一串,换班下去喝,第一只老鼠最先吊下去喝,它想油只有一点点,我先喝个饱,上面两只老鼠见第一只老鼠喝起来没完,都急得很,最上面的老鼠急得说:“给我们留一点。”可一张嘴,下面的两只老鼠就掉到缸里去了,它一慌也跟着掉了下去。结果三只老鼠都再也未能爬出来。
问题探究:这则故事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呢? 学生思考、回答略。
教师总结: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整体居于主导地位,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能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都会影响到部分。所以部分只有在整体中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功能和作用。这里的三只老鼠之所以能够偷到油,是因为它们组成了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具备了任何单只老鼠都不可能具备的功能,三只老鼠配合好了,才能喝到油。后来它们只看到了局部的利益,而忽视了整体和全局,所以都掉进了油缸里爬不出来了。
专心
爱心
用心 板书:3.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1)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问题情境
“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多媒体课件展示)
2005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抓紧研究制定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规划和措施,充分发挥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和综合经济优势,加强现代农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建设;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能源、重要原材料基地建设;加快发展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开拓中部地区大市场,发展大流通。
问题探究:温家宝总理为什么要提出“中部崛起”战略?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哲学道理? 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中部是中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部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事实上,“中部崛起”的意义远远超乎中部地区本身。在中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中,中部省份起着“承东启西”的作用。中部地区粮食产量约占中国粮食总产量的40%,这个地区的山西、江西等省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该地区的发展无疑有利于提高中国粮食和能源保障能力,缓解资源约束。“中部崛起”战略是根据中国实际提出的,不仅有利于中部的发展,也有利于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
(2)必须重视局部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存在着东西部发展差距过大的问题。如果西部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不仅影响到全国的经济发展,甚至会引起民族纠纷,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这个问题已经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早在1999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已经把西部大开发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提了出来。目的是要缩小东西部差距,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可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才能真正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二、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板书:1.系统的含义和基本特征(学生自主学习,找出结论)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是由互相联系和互相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板书: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板书:(1)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问题情境
成语故事:田忌赛马(多媒体课件展示)
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要进行一场比赛。他们商量好,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要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得多,所以比赛了几次,田忌都失败了。
田忌觉得很扫兴,比赛还没有结束,就垂头丧气地离开赛马场。这时,田忌抬头一看,人群中有个人,原来是自己的好朋友孙膑。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我刚才看了赛马,齐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呀。” 孙膑还没有说完,田忌瞪了他一眼:“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 孙膑说:“我不是挖苦你,我是说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准能让你赢了他。” 田忌疑惑地看着孙膑:“你是说另换一匹马来?” 孙膑摇摇头说:“连一匹马也不需要更换。” 田忌毫无信心地说:“那还不是照样得输!”孙膑胸有成竹地说:“你就按照我的安排办事吧。” 齐威王屡战屡胜,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马匹的时候,看见田忌陪
专心
爱心
用心 着孙膑迎面走来,便站起来讥讽地说:“怎么,莫非你还不服气?” 田忌说:“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一次!”说着,“哗啦”一声,把一大堆银钱倒在桌子上,作为他下的赌钱。齐威王一看,心里暗暗好笑,于是吩咐手下,把前几次赢得的银钱全部抬来,另外又加了一千两黄金,也放在桌子上。齐威王轻蔑地说:“那就开始吧!”
一声锣响,比赛开始了。孙膑先以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局输了。齐威王站起来说:“想不到赫赫有名的孙膑先生,竟然想出这样拙劣的对策。” 孙膑不去理他,接着进行第二场比赛。孙膑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获胜了一局。齐威王有点心慌意乱了。第三局比赛,孙膑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战胜了一局。这下,齐威王目瞪口呆了。比赛的结果是三局两胜,当然是田忌赢了齐威王。还是同样的马匹,由于调换一下比赛的出场顺序,就得到转败为胜的结果。
问题情境
田忌为什么在三匹马都处于劣势的条件下还能赢得比赛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当事物以有序合理的结构排列组合时,整体功能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板书:(2)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系统内部都具有层次等级式的结构,系统是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
问题探究:(多媒体课件展示)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问题探究:上述成语、俗语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三个和尚没水吃,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人数虽然多了,但没有形成合理的结构,不是相互支持、相互促进,而是相互消磨,结果各要素的力量或作用被内耗了,出现1+1<2的效应。
板书:(3)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结合使整体的功能有了趋向强化的特征,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即1+1>2。这一方法对于安排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板书:3.运用综合的思维方法
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课堂小结
本课是前一课时的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是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的方法论要求。这一课时主要讲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以及掌握系统优化的工作方法和综合的思维方法。其中,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和运用综合的思维方法都是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板书设计
专心
爱心
用心 4
课后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假如一只水桶的桶边由长短不一的多块木板拼合而成,其容量只能取决于最低的那块木板。这说明()
A.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
B.部分功能决定着整体的功能,整体服从部分 C.事物是由各个部分有机联结而成的整体 D.部分具有整体所不可能有的功能
2.如果要增加上题中水桶的容量,首先要加高最低的那块木板。这说明()A.想问题、办事情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 B.想问题、办事情要重视局部
C.部分的问题解决了,整体的问题就解决了 D.局部的性质功能受到整体功能的影响 3.北京开关厂门口有块巨幅宣传牌“99+1=0”,其意思是说虽然生产了99件合格的产品,但只要有一件是不合格的,就意味着不合格。因为一件不合格产品在生产者手中的概率虽然只有1%,可是在用户手中的概率却是100%。从哲学上看,对“99+1=0”的宣传口号认识正确的是()
A.商品必须有用,否则就不能用于交换
B.厂家关注用户的合法权益体现了良好的职业素质 C.用“1”来否定“99”,违背了客观实际
D.重视“99”也重视“1”符合系统优化的方法
4.2005年1月1日,新中国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拉开了序幕, 搞好经济普查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支持、有关部门的协调与配合。这体现的哲理是()
A.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B.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就是整体 C.整体离不开部分
D.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专心
爱心
用心 5.实现我国中部崛起战略,重要的是充分利用中部地区在区位、资源和发展时机方面的)
A.中部崛起不会一蹴而就,更不能丢掉愚公精神,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重视外部力量的作用,中部崛起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 C.中部地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积极促成中部飞跃,力求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
6.下列选项中有关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有()A.整体是事物的全局,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B.部分是事物的局部,从数量看它是多 C.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D.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二、非选择题
7.从中国国情出发,在东部发展起来之后,党中央提出了西部大开发计划,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为了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全面发展,2004年12月29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中部崛起”战略。2005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进一步抓紧落实中央提出的“中部崛起”战略。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道理分析中央提出“中部崛起”战略的正确性。参考答案:1.C 2.B 3.D 4.C 5.D 6.D 7.(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中央提出“中部崛起”战略符合中国国情。
(2)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客观的、有条件的。当前中央提出“中部崛起”战略是根据我们综合国力有了较大提高,“中部崛起”的条件已经具备。
(3)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的,它要求人们着眼于最优目标,同时要搞好局部。“中部崛起”有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专心
爱心
8.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篇八
一、填空(每空1分,共23分)1.我国法律作为和,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2.犯罪是指具有、的行为。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2分)
3.违法行为分为三种:①违法行为,指违反6.人们把法律称之为“国法”,因为它是()。的行为;②违法行为,指违法的行为;③A.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B.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违法行为,指违反的行为。C.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D.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
4.刑罚,又叫、,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的约束力 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办法。7.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
5.选择下列项目填表。A.由国家制定或认可B.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①国家立法机关制定②在校学生③舆论、C.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D.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习惯和信念 的约束力
④自然形成⑤教育、行政的力量⑥全国适8.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方式是()。用A.制定或认可B.制定或实施
⑦教育行政机关制定⑧普遍适用⑨国家强C.广义或狭义D.习惯与执行 制力 9.法律体现的是()。
A.少数人的意志B.剥削阶级的意志C.统治阶级的意志D.广大人民的意志
4分,共12分)
10.法律和道德的区别是()。A.道德谴责的行为不一定是违反法律的行为
B.二者都是人们的行为规则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C.二者的实现方式不同D.二者的调整范围不同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道德存在于人们的意识和社会舆论之中B.法律体现的是统治阶级上层人物的意志
C.无论国家制定法律,还是国家认可法律,一般都以文字的形式出现
D.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有助于人们自觉守法12.道德作为一种行为规则,是()。
A.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B.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C.存在于人们的意识和社会舆论中D.主要靠社会舆论、习俗和人们信念予以维护的四、简答题(每题4分,共20分)
13.在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主要有哪两种?它们有什么区别?
14.法律作为一种特别的社会行为规范,与道德、纪律、规章等规则相比,具有哪些特征?
15.有人说,法律是社会生活中人人必须遵守的唯一准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
16.“违法及犯罪,犯罪及违法。”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17.简要回答犯罪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五、材料分析题(18、19题各7分,20题9分,共23分)
18.中学生马强做事我行我素,不守规则,他的口头禅是“自由万岁”。在马路上,他横冲直撞,还闯了红灯,被警察严肃地批评了一顿。自习课上他高声谈笑,引起了同学们的不满和指责。篮球场上,他屡屡犯规,被裁判罚下了场。他遗憾地说:“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真正的自由。”
请你用学过的知识对马强的言行加以评析。
六、探究创新题(10分)21.探究以下情景,思考主人公的行为给社会造成了什么危害?其行19.私营企业主李某欠个体户王某的货款,久拖不还。为此王某将为违反了什么法律?其行为受到了什么处罚? 李某告到法院。法院依法判决李某归还王某的3万元货款,但李某在判情景1:李某等三人在电影院起哄、打闹、吹口哨。工作人员多次决生效后拒不归还,于是王某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在李某阻挠执行的情劝阻无效,只好请来民警将其带走。公安机关给予三人警告的处罚。况下,法院依法对李某实行司法拘留,并查封了李某的小轿车。慑于法情景2:朱某在工厂浴室捡到苏某的进口手表,先说两天后归还,律的威严,李某归还了王某的货款。后又称手表丢失,拒不归还。苏某起诉后,法院判决朱某限期归还,否结合上述案例,说明国家强制力的作用。则赔偿损失350元。
情景3:中学生赵某手持三棱刮刀,抢夺9名小学生财物,得赃款 400多元。法院判定赵某犯有抢劫罪,判处了赵某有期徒刑。①按照你的理解,将下列选项分别填入表格。A.行政法B.民法C.刑法D.行政制 裁E.民事责任F.刑事处罚G.行政违法H.民事违20.某甲和某乙为争夺公园中的座位而争执起来,甲动手打了乙。法情况一:甲只是推了乙一把,乙摔倒在地,并未受伤。情况二:甲打了乙两个耳光,致使乙面部红肿,口角流血。情况三:甲把乙打成重残,丧失了劳动能力。
9.第七课 挑食偏食 影响健康 篇九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浅显的营养学的知识,认识到偏食的危害。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懂得不偏食的好处。
2、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教具: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孩子们,老师带来了几张卡片,一起看一看。这些卡片上面的食物有没有你最爱吃的和不想吃的,然后说一说你平时爱吃的和不爱吃的。
二、学习课文,了解人体所需要的营养,启发明理
1、表演课本剧
瘦肉:“小红从不吃我,缺少了蛋白质,当然会生病了。” 大米说:“我含有丰富的淀粉,提供人体所需要的碳水化合物,小红也不吃我,活动起来没有力气,所以容易生病。
青菜说:“我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如果小红能经常吃我,大便就不会感到困难了。”
鱼说:“我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易于消化,促进骨骼生长,预防哮喘,降低胆固醇,还能清热解毒呢!如果小红经常吃我,就不会喉咙疼了。
齐说:“希望小红能多吃我们,身体就会健康起来。“ 1)厨房里谁在说话,听完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2)课件出示营养成分食物图,为了维持健康,人类每天必须吃一定数量的食物,因为不同的营养存在于不同的食物中。
2、学生讨论:挑食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3、小红听了这些食物的谈话,会怎么做呢?不挑食了。
4、小结:从厨房各种食物的谈话中,我们知道这些食物都有营养。由于我们正在长身体,十分需要吸收各种各样的营养,才能使身体健康,疾病才能减少。
三、讲解我们吃三餐的意义。
1、早餐占全天身体新陈代谢供应能量的最大比例,不吃早餐,人会缺少提供脂肪燃烧的能量,时间久了,大脑会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
2、午餐所储存的能量是提供肠胃吸收营养和对抗下午精神不佳的重要来源。
3、晚饭可以吃的清淡一点。
四、老师指出挑食、偏食的害处。
1、儿童偏食、挑食会造成营养不良,导致儿童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各种疾病,如感冒发烧,甚至感染肺炎、哮喘等。
2、偏食、挑食导致营养不均衡,使身高、体格发育受到影响。
五、指导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1、每天吃饭都要定时、定量。就会养成正常的饮食习惯。这样,一到吃饭时间,就会产生饥饿感,饭菜就会感到香甜了。
2、少吃零食。
3、吃饭时间不宜过长,不要边吃边玩,或边吃边看电视的坏习惯。
4、饭前不吃零食,尤其不要吃糖果、巧克力等零食,以免影响食欲。
5、养成爱整洁的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
6、吃饭时要安静、不说话,不嬉笑打闹,以免呛入气管中。
六、课外拓展:
1、怎样帮助身边的小朋友改掉挑食偏食的毛病。讨论回答。
2、学习儿歌:
同学们请牢记,挑食偏食不可取。蔬菜水果和肉类,营养全面强身体。
七、课堂教学总结。
【文化生活第七课测试题】推荐阅读:
复习政治生活第七课09-24
文化生活试题高考09-22
高考文化生活试题10-19
高二政治试题2012年4.8走进文化生活练习题及答案解析09-30
第七届社区文化节06-29
第七节 明清时期的文化教案10-17
湖南科技学院第七届文化艺术节活动方案专题08-24
文化生活的文化传播10-24
攀枝花学院第七届社团文化活动节开幕式总结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