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信息系统考试题

2024-09-22

环境信息系统考试题(精选12篇)

1.环境信息系统考试题 篇一

网络与移动环境下信息化教学变革考试

1、在讲授《乌鸦喝水》一课时,下列哪项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单选题,本题2分)

A:在上课时,老师给同学生放映关于课文的故事情节的视频,并且组织学生讨论以及评价乌鸦的做法

B:老师上课先教学生认字,然后阅读课文,讲述课文意思,最后播放该视频片段 C:老师舍弃传统黑板,采用PPT放映进行上课讲授课文内容 D:老师按照传统方式进行这节课的讲授

A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单选题,本题2分)

A:以学生发展为本 B:培养环境意识

C: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 D:减轻学生负担

A

3、教育信息化的特征是()。(单选题,本题2分)

A: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 B: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 C:任务合作化、管理自动化 D:以上均是

D

4、电子学习档案袋一般指学习者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记录和展示关于()的主要信息,并描绘其成长轨迹的一种信息化学习载体。(单选题,本题2分)

A:学习目的、学习业绩 B:学习活动、学习进步 C:学习成果、学习付出 D:以上都是

C

5、根据您使用教学媒体的经验,下面有关教学媒体的说法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单选题,本题2分)

A:在选择教学媒体时,应充分考虑实际情况与媒体特性 B:按照作用于人的感官分类可将教学媒体分为单向传播媒体和双向传播媒体

C:媒体是指承载、加工和传递信息的介质或工具,当某一媒体被用于教学目的时,就成为教学媒体

D:教学媒体的出现大大丰富了传统课堂教学

B

6、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下列哪项属于合作学习的类型()(单选题,本题2分)

A:在讲述圆的周长这一节课中,教师书写板书,按照课本方式进行讲述

B:在上课之前,老师提前告知学生下节课的内容,并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C:老师将下一节课所讲述的内容提前告知学生,并布置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 D:在上课时老师放映PPT讲述这节课的内容,并且提问同学

C

7、将信息技术作为知识获取工具,主要有三个获取途径,其中只有()不属于主要获取途径。(单选题,本题2分)

A:利用搜狐等搜索引擎 B:利用各种教育科研等网站 C:利用OICQ等通信工具

D:利用地区或学校教育资源库 C

8、下面属于综合学习目标层次可选用的动词是()(单选题,本题2分)A:分析

B:设计 C:解释 D:叙述

A

9、对探究型学习的认识不当的选项是()(单选题,本题2分)

A:探究型学习的基本过程一般包括确定问题、形成探究思路、实施探究、结果展示/交流这些基本的活动要素

B:探究型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因此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围绕研究主题主动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C:设计探究型学习的一般方法和步骤:确定课题、组织分工、收集信息、整理分析信息、创建答案/解决方案、评价与展示作品等

D:探究型学习强调学生独立思考,其过程的展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

D

10、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是()(单选题,本题2分)A: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有助于丰富学习资源、改善学习环境、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 B: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工具,如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课件、教学游戏、网络平台等

C:信息技术为学校管理自动化的实现提供了可能,能够有效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D: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基本上都是正面的D

11、学习是人的()或能力的改变(单选题,本题2分)A:情感 B:态度 C:倾向 D:精神

C

12、随着认知学习理论研究的发展,人们发现在某些要求较高层次认知能力的学习场合(例如,问题求解或是要求对复杂问题进行分析、综合的场合)采用()学习方式更能凑效,也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单选题,本题2分)

A:自主学习B:接受学习C:协作学习D:掌握学习

C

13、在进行为期一学期的小组合作学习,下列哪项可以更详细让老师了解小组集体学习活动的进展情况()(单选题,本题2分)

A:定时给老师发小组集体讨论活动的照片 B:委派组长向老师做学习汇报情况

C:在小组进行讨论学习活动时,录制视频,发给老师看 D:小组没人轮流向老师汇报

C

14、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计算机软件给学生演示实验过程,这种信息技术的应用属于()(单选题,本题2分)

A:数据处理 B:辅助教学 C:自动控制 D:辅助设计

B

15、以下哪种不是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功能()(单选题,本题2分)A:板书B:辅助教学工具 C:绘图 D:播放 D

16、()提出了螺旋式编排教学内容的主张。(单选题,本题2分)A:桑代克 B:加涅 C:布鲁纳

D:奥苏贝尔

C

17、以下关于教育信息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单选题,本题2分)

A: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B: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抉择。C: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抉择。D:教育信息化发展阶段分为起步、应用、融合、创新四个阶段,我国教育信息化已进入融合创新阶段。

D

18、下面不属于知道学习目标层次可选用的动词是()(单选题,本题2分)A:背诵 B:辨认 C:计算 D:回忆

C

19、概念获得程序是一种()的信息加工模式。(单选题,本题2分)A:演绎 B:归纳 C:假设 D:先天

B

20、如果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那么最好的方法是采用()。(单选题,本题2分)

A:讲授法 B:演示法 C:练习法 D:实验法

D

21、下列关于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正确的是()(单选题,本题2分)A:在整节课中采用固定的某一种信息技术即可

B:传统课堂教学中不应该过多的引入现代信息技术

C:技术的有效应用需要依据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和技术条件,选择适当的切入点 D:在一堂课中应用的技术种类越多,教学效果会更好

C

22、网络给我们带来了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安全隐患,下面的说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单选题,本题2分)

A:通过网络可以获取大量的知识,但也伴随着一些垃圾信息 B:网络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时间和空间,所以你的隐私也受到了危害 C:上网有利有弊,我们要吸取精华,弃其糟粕

D:由于安全无法完全保证,所以我们最好不要上网,还是过去的方法好,安全

D

23、下列关于连接式教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单选题,本题2分)

A:在连接式教学中,教学是一个团体活动。

B:连接式教学是教师和学生通过网络连接进行的教学。

C:连接式教学借助技术在校内外、职前准备和在职教育机构、专业组织中为学生创设职业生涯的个性化学习网络。

D:连接式教学中除了教师和学生外,还有与家长、学科领域专家、教师同事等的连接。

B

24、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阶段学说中前运算阶段的年龄是()(单选题,本题2分)A:0至2岁

B:约2至7岁 C:约7至11岁 D:约11至15岁

B

25、教师讲授《圆的周长》,下列哪项讲授方式体现了学生的参与度()(单选题,本题2分)

A:教师让学生学习课本,听教师讲述内容

B:在上课时,教师播放关于圆周长测量的视频,然后开始讲课

C:上课中,教师使用几何画板,并且教学生如何使用,然后使用几何画板画圆,引入主题 D:完全听老师主导课堂讲授

C

26、根据AECT’94教育技术领域定义,教育技术的设计子范畴包含四个主要方面()(多选题,本题3分)

A:教学系统设计 B:学习者特征 C:教学策略 D:讯息设计 E:教学目标设计 F:教学活动设计

ABCD 27、21世纪学习框架中提到的学习与创新能力包括以下哪几部分能力?(多选题,本题3分)

A:信息素养

B:批判性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 C:沟通与协调能力

D:社交与跨文化交流能力 E:创造与革新能力 F:媒体素养

BCE

28、《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提出“应用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关注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哪些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多选题,本题3分)

A:自学 B:开展交流合作 C:探究建构 D:自主学习E:个性发展 F:课堂讲授

BCDE

29、《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提出“应用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关注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哪些教学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多选题,本题3分)A:讲解 B:启发 C:示范 D:指导 E:练习F:反馈

ABCDEF

30、协作学习活动的基本特征有()(多选题,本题3分)

A:以小组活动为主体 B:强调小组成员的合作互助 C:强调目标导向

D:强调总体成绩作为激励 E:突出个体能力水平F:强调个体成绩作为激励

ABCD

31、在设计小组活动时,下列哪些做法能促进小组内有效合作的发生()(多选题,本题3分)A:及时给予物质奖励

B:调整教室内的座位摆放方式,使得小组成员可以围坐在一起,彼此都能看到 C:事先培训学生一些沟通交流的技巧

D:设计合理的小组活动评价机制,从小组合作成果和合作表现两个角度综合评价 E:结合小组任务、活动时间、环境与资源等因素来设计小组规模的大小,即小组人数 F:对小组任务最终结果不做过多要求

BCDEF

32、教学系统设计的四大理论基础是()(多选题,本题3分)

A:系统论 B:学习理论 C:心理学 D:教学理论 E:传播理论 F:控制论

ABDE

33、我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中提出学生应具备的能力是()(多选题,本题3分)A: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B: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

C: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质量 D: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质量 E:掌握各种信息技术 F:学会生存的能力

ABCD

34、下列属于翻转课堂面授活动设计原则的是()(多选题,本题3分)

A:学生课前学习任务是课堂活动开展的重要基础

B:设计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知识 C:提供支持性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D:精细化地设计活动,以分钟为单位规划课堂活动

E:注重学生的平衡发展,兼顾全面发展与特殊能力的培养

F:重视游戏和自由活动

BCD

35、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必须考虑到如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多选题,本题3分)

A:社会的需要

B:学生的特征 C:学科的特点 D:媒体的选择 E:工具的选择 F:方法的选择

ABC

36、教学评价的实施过程分为客观评价、档案评价、表现性评价和报告等几个环节。(判断题,本题2分)

37、网络学习空间是指学生、教师、管理者、家长等多个主体之间的交流、分享、沟通、反思、表达、传承等活动的载体。(判断题,本题2分)是

38、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判断题,本题2分)否

39、在使用学科软件辅助教学时,要注意软件选择的合理性,符合学科特点与学生认知特征。(判断题,本题2分)是

40、学习是人的倾向或态度的改变,这种改变能够保持而不能把它单纯地归之于生长的过程。(判断题,本题2分)

41、学习者特征分析是教学设计前期的一项工作,目的是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及其学习风格。(判断题,本题2分)是

42、云计算(cloudcomputing)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判断题,本题2分)是

43、身在偏远地区,可以选读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学校的优质网络课程,这体现了网络学习的空间开放性。(判断题,本题2分)是

44、信息技术在研究性学习中扮演两种角色:一是作为学习工具,二是作为学习环境。(判断题,本题2分)是

45、教育技术研究的具体内容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五个方面。(判断题,本题2分)是

2.环境信息系统考试题 篇二

关键词:环境信息系统,环境管理,应用

在信息化大爆炸的今天, 信息已成为社会发展最为重要的一种战略资源。随着环境信息系统 (简称EIS) 的不断完善, 其功能也在不断提升, 并在环境的预测、监测、、管理、规划、评价等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管理技术的加入, 不仅提升了对环境的归整效率, 更提升了环境管理的水平与质量。

1 环境信息系统概述

环境管理系统是在计算机技术与电子信息技术的基础上, 实现了信息的有效整合, 完善了环境信息的采集、储存、加工及利用工作, 是实现环境管理的极为重要的服务系统。环境信息系统由环境管理模块、基础数据库与辅助决策支持模块三部分内容构成。其中的基础数据库又分为属性数据库与空间数据库, 并在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当该模块被运行时, 整个系统将会加速运行, 提升信息处理的效率。环境信息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自然环境信息、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信息、污染源信息与环境质量信息。这些信息涵盖自然、人文等诸多信息, 人工处理起来较为困难。要想提升对环境信息的处理速率, 必须了解与掌握环境信息系统的运行方式。

2 环境信息管理与监测系统

环境信息管理与检测系统是环境信息系统的主体与核心, 并对环境信息系统额高效运行具有非常的意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与认识能力的提升, 深刻的认识到环境污染与破坏是阻碍挡墙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环境信息系统在环境监测与管理工作中国发挥着重要作用, 能够实现对环境的长期监测。环境监测工作最重要额特点就是长期持续性, 该系统正好具有连续监测的特点, 并能够针对污染源与污染范围实现高精度监测, 为国家与社会治理环境问题提供良好的依据。环境信息系统中的信息管理与监测功能不仅能够实现对污染源与污染范围的监测, 而且还延伸到对土壤、水质、大气以及固体废弃物等各方面的环境情况监测。随着监测范围的不断拓宽, 也为环境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持。在环境信息管理与监测系统投入使用后, 能够对监测超标的污染物与污染源进行自动报警, 使人们能及时明确污染治理对象与治理范围。

3 环境治理评价体系

环境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大范围的污染监测, 并实现不同污染的针对性管理与控制。但是该系统缺乏相应的精准模拟计算, 没有精准的数据为支撑, 环境管理缺乏精准的数据分析功能, 无法确立科学的应对方案。因此, 应构建环境治理评价体系, 并通过该体系模拟环境真实情况, 对环境治理效果作出科学的评价, 使环境管理工作做到有理有据。随着环境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 环境信息系统对信息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其跟上管理要求, 并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控制好经济活动的范围, 使人们实现可持续发展状态。环境管理是一项极其繁杂的工程项目, 工程实现的功能将极其广泛, 涉及到环境工作的规划、意识、控制以及环保监测与监督等等。所以, 必须推广环境信息系统, 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共同进步。

4 在环境信息系统下实现环境管理功能

4.1 数据子系统

GIS, 即地理信息系统, 其主要包括控件库与属性库两部分内容。基础数据库可以为环境管理的各方面提供共享数据, 是其他各类数据的基础。环境管理是一项繁杂的工程, 要想实现该系统的功能, 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实现环境管理时, 将数据属性与图像属性技术融入环境信息系统的操作程序中, 实现数据的高效转化, 并通过图形化的模式展现出来, 提高环境管理的顺畅与效率, 之后将整合后的数据储存到数据库中, 为后续的环境治理与环境治理评价工作提供数据参考。系统中的数据库又分为环境背景数据、污染源数据库、环境质量数据库。在数据传入时会根据数据来与数据类型, 将环境数据划归入不同的数据库中, 并对数据库中传入的信息进行计划、管理、决策、规划的机动化处理, 形成相应的图形数据, 便于人们的环境污染分析、环境污染治理与评价工作的有效展开。

4.2 分析子系统

分析子系统的分析依据是系统实现模拟综合功能的程度, 观察子系统发挥作用力的大小。子系统的分析需要用到地形数学模型, 这一模型是极其庞大的系统, 涵盖非常广泛的组建模型, 如回归分析模型、拓扑分析模型等, 这些复杂的模型构成了环境管理的基础。在这些模型融入环境管理系统后, 逐渐与系统中的污染源模型、污染扩散模型、影响评价模型等密切结合, 使组建出的子系统更加健全与稳定, 提升了环境信息系统的运行能力, 推动了环境保护工作的水平与质量。

4.3 输出子系统

输出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收集到的信号信息转换成具体可用的数据资料, 对城市环境建设与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子系统输出的数据一般为水质污染、大气环境、土壤质量等方面的变化数据图形。在子系统输入图形数据资料时, 还会依据图形信息的类型进行区分。例如, 在用到城市环境质量现状图时, 该图形数据能够有帮助环境管理工作人员提高管理水平等。

5 结语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实际的环境管理工作中, 是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体现。环境信息系统的运用, 实现对实际环境的长期监督, 并将收集到的分散数据进行有效的整合, 并实现数据的自动化处理, 发挥系统强大的功能, 提升环境管理的水平与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彪, 王小兵, 白云飞.环境信息系统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J].信息系统工程, 2013, 12 (06) :57-58.

3.环境信息系统考试题 篇三

摘 要:科学有效的考试方式是检验学员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查教员的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通过分析军需信息系统课程考试中存在的不足, 提出了若干改革方法,并分析了考试改革中可能面临的困难。

关键词:军需信息系统;考试方法;考试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军需信息系统课程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军需工作的有机结合,着重培养学员运用各类军需业务软件完成部队军需保障工作的素质和能力,具有很强的前沿性、实践性和操作性,是军需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对于培养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需要的高素质军需人才具有突出的作用。与课程性质相适应,军需信息系统课程的考试具有许多特殊性,比如:既要考查理论知识,更要考查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考试场所通常不是在一般的教室而是在专业的计算机房等。目前的军需信息系统课程考试存在不少的缺陷和弊端,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程教学的效果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此,本文在深化教学改革,创新课程考核模式方面作了一些初步的思考和探索。

一、军需信息系统课程考试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考试结果难于反应学员实际水平

军需信息系统课程内容较多,考试往往集中在期末进行,且同一般课程一样由任课教员临时命题。每到期末,学员负担很重,往往寄希望于考前的教员辅导,临时抱佛脚的现象比较普遍。由于学员提交的考试数据需要通过网络传递上交,一些学员甚至修改姓名,一卷多交的现象屡有发生。这样既不能如实反映学员的实际学习情况,又滋长了浮躁之风和投机心理。此外,任课教员不仅负责出题,还负责阅卷和登记分数,没有实现考教分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考试的公平性和科学性。

(二)命题及阅卷周期过长

军需信息系统课程考试着重要检查学员掌握和运用各种军需业务软件的素质能力,而军需业务软件本身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之中,这无疑增加了考试命题难度和时间。

与其他课程的考试不同,军需信息系统考试批阅试卷主要重在过程的检查。有的学员答题可能只是中间的某一个步骤出现错误,但是就会导致整个考试数据全盘错误。因此,教员不能简单看最后的结果是否正确,而应该导入学员的考试数据,将整个业务操作过程依次检查一遍。这种检查耗费的时间精力也远超过普通的考试。

(三)考试场地准备过于复杂

军需信息系统课程的考试通常要在专业的计算机教室进行,考试场地的准备一般由机房管理人员和教员配合进行。管理员通过“还原卡”和网络克隆功能安装操作系统和基本的办公软件,教员则负责军需业务软件的安装。由于目前各类业务软件的数据库子系统不支持克隆功能,因此准备考试场地时需要将业务软件逐个安装到每台机器上。一个教学班考试的人数往往在50人以上,因此准备考试的场地就需要2~3天的时间。

(四)考试结果分析反馈不够

由于现有的课程考试集中在学期末和课程教学结束后进行,一方面学员很难有机会根据考试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调整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另一方面教员也无法根据学员的考试结果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灵活调整授课方案,优化教学方法。这样导致考试对教学的反馈促进功能无法发挥,因此通过考查检验学员的学习效果,以便及时地改进教学,是本文研究的一个重点。

二、军需信息系统课程考试改革初步构想

目前军需信息系统课程考试在内容、形式及组织准备等方面均存在一些问题,不能适应课程教学的特点,无法满足检查学习效果、提升教学质量的需要,考试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完善课程考试题库建设

试题库建设是课程考试科学性、延续性的重要支撑,是准确公平检验学员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有力保障。以完备的试题库为基础进行题库抽题、系统组卷,既做到难易适度、覆盖面广,又保证公平、公正。使学员对在全面掌握所学知识的同时,能够学以致用,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本课程涉及的军需业务软件很多,各业务软件操作之间联系密切。构建综合软件试题库难以保证试卷的业务完整性。因此,初期可为每个业务软件设置5套专业软件测试试卷,未来条件成熟再逐步建立较为完整的综合软件试题库。基于某些知识点的随堂随机考查也可以设置为试题库的形式,从其中随机抽题。此外,还可根据对学员考核的需求,选择同一知识点习题组成随堂练习。

随着试卷库与试题库建设的深入,其题目数量与类型更加丰富,涵盖的知识点愈加全面,将更有利于对学员的考查,也使考试的命题、组卷、考试、判卷等环节的工作更加合理。计算机辅助阅卷使成绩更加公平公正,不易出现人情分等现象。另外,也能减轻教员的阅卷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和阅卷准确率。

(二)基于虚拟机技术的考试场地准备

考试场地准备过于复杂费时,是目前军需信息系统课程考试面临的问题之一。可以利用虚拟机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虚拟机软件是一种特殊的软件,可以在宿主机里虚拟出一台计算机。利用虚拟机技术可以在不增加机房额外设备的基础上,提高目前软件操作类考试机房准备工作的效率,满足军需软件考试的操作要求。在具体的考试中,由于学员的一切操作都是在虚拟机上进行,在机器出现故障时,可直接将虚拟机文件拷贝到其他机器上即可,硬件的问题几乎不会对考试产生影响。只要在维护机房时,事先维护好母机的虚拟机文件,考试后几乎不影响机房的正常的系统设置,从而间接方便了机房的管理,大大减轻考试场地准备的工作量。

(三)实现考试模式的多元化

军需信息系统课程与一般的理论课程不同,其实践性、操作性很强,教员除了要讲授基础理论,更多的是要向学员传授系统的操作流程、技巧等技术知识。这种技术知识的传授对连续性的要求较高,学员一旦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后续知识乃至整个课程的学习。因此,教员更需及时掌握学员的学习情况及存在问题。

为此,应打破传统的课末单次考试的模式,积极引入考试模式多元化的概念,实现课程考试的多样化和多次化。要结合本课程的特点,灵活采用随堂测试、小组想定研究、口试面试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考查方法,多次组织对学员的考核,按比例综合评定学员的课程成绩。教员要随时注意收集学员课中考核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授课的内容和方法,对于考核中发现的课程难点在后续的教学中要作重点分析和重点讲解,帮助学员解决学习中的“槛”,以提升学员的学习质量和效果。

三、军需信息系统课程考试改革面临的具体困难

(一)缺少必要的人力、经费投入

军需信息系统课程考试的改革,内容繁杂、技术含量高、实践性操作性很强,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做支撑。人手不足、经费投入不够,是制约改革展开深入的首要困难。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课程内容更新很快,试题库、试卷库的建设,甚至还没有完全建成,就需要进行修订。建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课程考试题库,在目前的人力、物力条件下几乎没有可能。由于学员多、教员少,军需信息系统课程往往需要实行合班授课。一个教员需要面对上百个学员,难以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组织多次考查考试。此外,由于受机房建设不足的限制,一门课程甚至辗转多个教室,对于随堂考查、面试口试等的开展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教员课程改革的动力不足

课程考试改革付出大、回报小。目前军校教员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等直接关系到教员切身利益和前途发展的工作,主要是看教员有多少科研课题、发表了多少论文、出版了多少著作,而不是考核教员在教学改革和考试改革中做出了多大贡献。因此,在现行岗位评价体制的压力下,教员往往不愿意从事投入多、回报少、周期长的考试改革工作,造成课程考试改革的动力严重不足。

以上这些具体困难直接影响制约着军需信息系统课程考试改革的实施和深入,而这些困难又不是教研室和教员自身可以解决的,需要通过深化院校教育体制改革逐步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谢文阁,刘鸿沈,陈文实.计算机语言类课程考试方法改革的实践[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2]袁东华.高校试题库、试卷库建设问题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2013,(4).

[3]翟静.高校音乐专业史论课程考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音乐时空,2013,(4).

4.会计信息系统考试输出要求 篇四

1.实验结果截屏(可以使用截图软件或者点击PrntScr拷屏,粘贴到指定位置即可)

要求学生本人为会计,凡是要求以学生姓名录入的地方,请按照学生本人真是姓名录入,如查出非学生本人设置账套,计零分。截屏部分请以word文档形式提供,内容包含:

(1)会计凭证序时簿

(2)固定资产折旧计提凭证、工资计提凭证、应计福利费凭证

(3)结转制造费用、结转完工产品成本自动转账凭证及其对应生成的凭证。

(4)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截图部分要展示最终结果,即资产负债表的合计数和利润表的净利润)

2、考核结果提交文件

5.建立区域电力环境信息系统的探讨 篇五

建立区域电力环境信息系统的探讨

根据电力环境保护的发展,详细介绍了电力环境信息系统的构成和建设方案,并就系统的`功能需求、数据传输和控制提出要求.

作 者:陈涛 李劲 李胜利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湖北武汉,430074 刊 名:湖北电力 英文刊名:HUBEI ELECTRIC POWER 年,卷(期):2003 27(2) 分类号:F407.61 X32029 关键词:电力系统   环境监测   信息系统   环境保护  

6.环境信息系统考试题 篇六

期末考试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为了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教务部规定了在期末考试工作管理中必须执行规范化管理,产生若干规范化的管理文档,目前的工作现状描述如下。

期末教务部下达出卷任务。出题教师(任课教师或非任课教师)设计考试试卷,并填写并打印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期末考试试题审核表”;经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审核后,连同打印的试卷提交给所在学院的教学秘书;教学秘书提请负责教学的副院长在试卷审核表上签字后,汇集本院所有的试卷及其试卷审核表提交给教务部;教务部根据试卷审核表制印出试卷,供考试用。教务部安排考场;学院安排监考人员;学生根据考场安排进行考试。考试结束后,任课教师批改试卷,将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考试成绩输入系统;系统按预定规则自动生成总成绩,系统自动生成成绩分析数据,显示成绩分析表;教师根据成绩登录系统生成的数据填写“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成绩分析表”的相关内容,经教研室主任签字后上交给院教学秘书;试卷分析小组填写“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考试试卷分析表”,提交给学院,学院签署意见后,教学秘书将所有的表格上交给教务部。教务部收集各个学院的纸质表格,进行归档。

由于所有涉及的文件或表格都有电子文档,但都打印出纸质材料递交。造成了时间和纸张的浪费。同时因为涉及人工操作,效率不高,并且往往时间得不到保证(如需要教研室主任、系主任、教学副院长等相关人员签字,但这些人的时间配合成问题),使得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得不到保证。

7.浅析网络环境下信息系统安全设计 篇七

1 网络环境下信息系统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1.1 物理环境因素

物理环境中主要涉及到计算机硬件、网络设备、数据安全等问题, 其中对信息系统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为:辐射、静电、硬件故障、自然灾害等, 以及偷窃、盗用等人为因素。静电既可能对计算机的运行造成随机故障, 还有可能导致计算机某些器件的毁坏。另外, 除了光缆以外的通信介质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电磁辐射, 而电脑入侵者就可以通过利用电磁辐射, 对各种协议分析仪或者信道检测器等窃听, 通过对信息的分析, 能轻易得到用户口令、帐号、ID等重要安全信息。

1.2 系统数据库安全

计算机病毒实际上是人为编写的程序, 主要隐藏在计算机系统中, 具有较强的复制与传播功能, 且具有一定破坏性。目前, 已发现的存在病毒已超过五万种, 并且每天都在不断增长。有病毒造成的信息系统安全威胁, 在网络经济案件中占76%。过去, 计算机病毒主要侵入单个微机系统软件中, 但是随着网络条件的日益壮大, 很多计算机病毒通过网络信息传播, 极易在短时间内对大批的计算机形成灾难性破坏。另外, 计算机黑客也是破坏信息系统安全的主要因素, 计算机黑客主要指采取不正当手段盗窃他人密码或口令, 闭关非法入侵对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行为。由于目前已有大量的黑客网站提供共计软件并介绍攻击方法, 让更多的人企图利用系统漏洞, 黑客技术的日益成熟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 因此系统与站点的攻击潜在危险较严重。黑客的主要目标就是偷窃他人资料、寻求有用信息, 甚至干扰或破坏他人的信息系统。

1.3 计算机病毒与黑客

对于信息系统来说, 数据库是系统安全最重要的部分。一个稳定的数据库加密系统必须满足以下要求:一是建立安全模式, 从计算机系统到数据库的应用程序、访问后台数据等都需要经过安全认证。当用户访问数据库, 必须通过数据库的应用程序才能进入数据库系统中, 要求用户必须提交用户名与密码口令认证, 才能明确身份, 进入下一步操作。二是当对数据库中的图表、存储过程、触发器等进行操作时, 也需要对数据库访问的身份进行认证。如果数据库系统存在安全隐患, 那么信息系统将受到最直接威胁。

1.4 人员管理问题

所有信息系统的安全, 都依赖于最初设计的网络安全策略和操作人员的管理规范。因为所有的安全技术与安全体制都是围绕以上策略来选择并使用, 如果安全策略环节出了问题, 那么安全系统就形同虚设。对于安全策略而言, 既要考虑外部对网络的攻击, 也要考虑内部人员管理问题, 并限制系统管理员、用户、网络安全员的权限与责任。

2 网络环境下提高信息系统安全设计的思考

2.1 加设防火墙

防火墙技术主要建立在现代化通信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的基础上, 并在专用网络及公用网络环境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尤其以互联网为主。防火墙主要指在不同网络中或者网络安全区域之间设置的一系列部件组合。它是不同网络或者安全区域之间交流信息的唯一出入口, 可以根据信息系统的安全策略进行控制, 如允许、拒绝或监测出入网络的信息流, 且其本身具有较强的抗攻击能力。在网络环境下, 防火墙已成为提供信息安全服务并实现网络与信息安全的基础设备。在计算机的逻辑上来讲, 防火墙实际上是一个限制器、一个分离器, 也属于分析器, 能对信息系统的内部网络与互联网之间的所有活动实行监控, 以保证内部网络的安全。防火墙作为信息系统安全的主要屏障, 一个防火墙就是一个阻塞点、控制点, 能较好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并通过对不安全信息的过滤而降低风险。由于只有经过严格筛选的应用协议才能通过防火墙认证, 因此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系统变得更加安全。

通过防火墙加强对信息系统安全的设计, 主要包括以下策略:一是通过对防火墙中心的安全配置方案, 将所有的安全软件, 如身份认证、加密、口令及审计等作用都配置到防火墙中。二是提高对网络存取与访问的监控审计, 在信息系统的运行过程中, 所有通过防火墙的访问都会被防火墙作出日志记录, 并对网络使用情况提供统计数据。三是避免内部信息的泄漏, 通过防火墙对信息系统的划分, 可以实现对内部网络的重点隔离, 对内部重点部位加强限制, 并隔离外部敏感网络安全, 以免对全局网络产生影响。除了安全作用, 有些防火墙还支持互联网服务中的内部网络技术系统, 通过这种系统的应用, 将信息系统分配到全世界各地的专用子网中, 并连成有机整体, 既节省了专用的通信线路, 也给信息共享提供了整体的技术保障。

2.2 数据库的安全凭证

在数据库中, 经过身份认证的用户, 只是获得进入应用系统与数据库的证明, 但是用户在应用系统与数据库中可以进行什么操作, 就需要由“存取控制”与“访问控制”的权限分配及约束。其中, “存取控制”主要指与数据库有关, 对当前用户能操作哪些对象、能进行哪些操作的决定作用;“访问控制”则是与应用系统有关, 对当前用户可以操作应用系统中的哪些模块, 包括工作流程的管理等。通过这两种形式, 能将用户应用系统的访问范围降低, 数据库的操作对象权限也更加深入, 但是对于数据库来说, 通过对图标、存储、触发器等方式对数据的保护, 以及对“敏感数据”的加密处理, 这也是数据库信息系统安全设计的重要策略。

对于数据库的安全问题,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解决过高权限问题可以通过查询级别的访问控制来实现。对于数据库访问控制, 仅细化到表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细化到其中特定的行与列。查询级别的访问控制形式不仅能控制员工恶意访问、滥用过高权利问题, 还能避免他人的恶意威胁问题。二是加强密钥的动态管理。在数据库的客体之间, 有较为复杂的逻辑关系, 通过其中一个逻辑行为就能看到其他多个数据库中的物理客体。三是对数据的合理处理。首先, 应加强对数据类型的处理, 否则DBMS则会由于加密后的数据与定义不符的数据类型而遭遇拒绝加载, 其次应对数据的存储问题进行分析, 实现数据库的加密可基本不增设空间的开销。以当前条件来看, 对数据系统关系运算过程中相匹配的字段, 如索引字段及表间连接码等数据最好不采取加密, 而文献由于和关系数据库的索引技术有区别, 是允许加密的项目。

2.3 定期备份管理

在信息系统的安全设计中, 应按照规定及时采取定期备份数据处理, 完善应用程序与系统软件, 并对备份的存储介质加强安全保护。一般数据应采取每天备份的形式, 而应用程序与系统软件由于一般变化不大, 可每周或者每月进行备份。对于整个信息系统的备份频率主要由信息系统读写与修改的情况决定。如果信息系统中的操作参数或者安全控制参数等发生改变, 应对整个系统进行重新备份。对于已经备份好的资料应注意维护与保存, 内部审计师也应加强对其存放的检查工作, 并对存放场所的安全可靠性进行评价。

2.4 加强系统安全的人员管理

安全管理主要用于信息系统不被非授权登陆及有意或者无意的篡改、卸载等行为。系统安全管理员作为信息系统的直接操作者与执行者, 对信息系统的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主要工作在于创建账号信息、分配登陆权限、设置系统的安全管理参数、实时监控等。因此, 应对信息系统的管理者与操作者加强培训, 让他们对系统登陆权限有所了解, 提高信息系统安全意识, 同时培训中还应包括对系统安全管理员能力的测评。另外, 系统安全管理员还应执行的重要工作, 就是当信息系统操作与管理的相关员工辞职或者被解聘时, 应立即删除用户帐号并更新。这就要求人力资源部门与信息系统安全管理部门加强沟通与协作。

由上可见,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系统安全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问题, 并且涉及到大范围、多层次内容。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数据库应用技术的范围扩大, 信息系统安全设计必须走上立体发展道路。因此, 在进行信息系统安全设计时不能孤立的思考问题, 必须结合实际采取层层设防, 才能真正保障安全问题。同时应认识到, 信息系统安全是一个长期问题, 只有不断完善并改进技术手段, 才能真正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与持久性。

参考文献

[1]程逸云.安全策略在信息系统中的应用[J].电脑与电信, 2009 (11) .

[2]张欣.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案设计与应用[D].济南:山东大学, 2009.

[3]崔焯雄.浅谈网络环境下数据库的安全及防范措施[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0 (13) .

[4]李红娇.安全操作系统的访问控制与实时报警[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 2008.

[5]李凤华.分布式信息系统安全的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9.

[6]余志伟, 唐任仲.面向业务活动的信息系统安全模型[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7 (11) .

[7]李娟娟.安全信息系统的应用及分析[J].机械管理开发, 2009 (5) .

[8]陈亮.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模型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4) .

[9]张连华, 张洁, 白英彩.信息系统对象的安全视角建模[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06 (8) .

8.环境信息系统考试题 篇八

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等IT技术现在、将来都在不断改变会计这一职业的传统,在重新赋予会计新的内涵的同时,各种新的管理思想也在改变着会计管理的内容和会计人员的工作。在这种背景下,会计人员需要不断更新自我的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技能。目前网络财务正处于研究和不断完善阶段。

一、 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

伴随着计算机信息时代的到来,会计信心系统也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得到了普及和推广,因此为了让公司更好地发展和跟上时代的脚步,也为了企业在这个竞争巨大的市场下能把财务信息系统顺利的走上自动化,快速化,同时把大量的劳动力从繁重复杂的原始和传统的手工操作中解放出来,提高大家的工作效率,减小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所以一定要通过计算机的手段和会计管理系统实现信息的现代化。

二、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

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他是企业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的子系统。会计信息使得企业的生产、管理和决策中的信息,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信息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个子系统。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信息中的重要地位,是由它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企业会计的核算和管理在网络的环境下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个变化对企业内部的会计信息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原来的控制形式已经再也不能满足在网络环境下产生的需求了,而企业内部对财务的控制既关系到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还关系到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经济活动反映的正确性、安全性、可靠性。

如果企业想要实现最初制定的目标就必须建立与网络环境相适应的会计信息控制系统提醒,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保障企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

第一,网络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的交易和相关的作用都必须要依赖计算机,因此会计信息系统的控制好坏必然将对企业的运营和发展造成重要的影响,因为会计信息被记录到了磁盘或者其他的介质中,就失去了原有的直观。在此同时,信息系统相对于人工来讲,透明度会大大提高,数据也变得更加的安全,因为保密对企业来说是非常之重要的。

第二,网络系统中的数据处理是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进行,数据运行和处理完全都是取决于计算机的程序和硬件的。会计人员根本不会也不能参加到具体的运行控制当中。

第三,会计信息系统在网络环境下会变得非常的特殊,会计信息系统中设置了明确的权限分工,这样不但确保了系统运用提高财务信息的安全性,还可以对财务工作的各个环节做到最大化的控制,从而降低企业财务保密的风险程度,网络的应用会使得以前对内部控制依赖性大大的减弱,几乎失去了效用。所以要有效的利用网络系统来帮助企业的财务工作,就必须建立既适合企业也适合网络操作的会计信息系统,这样才能对企业的财务进行有效的控制,完善财务运作系统。

第四,随着会计电算化在实际工作中的广泛运用,企业的管理部门会对计算的依赖变得越来越大,企业的各种数据和制定的报表都要一开计算机来完成,所以,想要数据是正确的就必须控制这些会计信心的产生是正确的,只有保证了信息的正确和可靠才能减少或者是预防计算机出现的错误几率,但是目前而言我国国内对于内部控制的研究大多数还是处于传统的手工会计阶段。 因此,研究网络环境的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研究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基于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加强与完善

基于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不断提高财务会计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通过网络,金融活动越发的频繁,单位内部的财务活动和跟单位外部的财务活动高效化、实时化、并对单位的经济运作, 财务往来,要实现会计运算的准确和全面的控制,从而实现财务的动态管理,摒弃过去传统的静态管理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

(一)完善风险管理机制

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第一,需要建立正确的网络信息制和相应的政策;第二,要定期对网络系统的安全制度和安全政策进行有效的评价;最后,要树立风险意识,建立健全预算及其责任控制。针对企业可能出现的风险,可以设立风险评估部门或者岗位,对风险进行规避和控制,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二)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当前的法律法规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我们要完善法律法规。不仅对原有的法律法规进行补充和规范,再此基础之上,还应该加其配套的法律法规的建立,对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和软件进行升级,加强企业审计算专业人才的培训。

(三)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

1、 系统硬件安全控制。

如果要保持网络会计系统的安全性,第一,要做好定期的对计算机网络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并且要及时的排除计算机存在的各种风险隐患。第二,注意电子设备的更新换代,及时淘汰落后了的机器设备,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快速高效和准确性。

系统软件的安全控制。

要想做到会计信息的高正确率就必须对所运行的软件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更新,同时保证各个运行模块的的及时升级。还要定期的做好数据备份和数据的管理以防止非法访问所造成的数据丢失或者系统错误。

网络病毒防护。

网络会计信息系统虽然高效,方便,实用但是他有一个弊端就是网络会有病毒侵袭的问题,所以必须注意防范,第一,在硬件方面要采用贩毒的芯片或者是卡。第二,要防止第三方访问带来的病毒,所以对外来的访问一定要经过严格仔细的审查,进行杀毒之后方可接受。

(四)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

第一, 信息化战略性计划应当与公司的整体战略紧密相关。

第二,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要根据系统的要求严格审核使用者信息,还要收集工作人员的各种资料,并进行后续的加工处理,从而督促工作人员认真负责的履行自己的职责。

第三, 通过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 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 建立健全会计及相关信息的报告负责制度。

强调“软控制”与人的重要性。

第一,要想有效的利用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就必须建立一个良好的控制系统,在这个工作中,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要明白自己在系统中的责任。只有清楚了自己的义务和权限才能更好地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同时,要想利用会计信息系统来完成企业的内部财务工作,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都要相互理解和协调,然后团结在一起,共同的遵循系统的规则,相互探讨系统运用中德问题,不断的完善,最后使得企业能充分的利用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的财务管理实现会计网络信息化的管理

第二,虽然系统是自动的,但还是由人来操控的,从这一点来说就必须要提高企业的工作人员对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的内部控制风险意识,另外一方面要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首先是要提高他们的道德意识,然后是要提高他们的会计职业道德,在学会会计信息系统的运用和知识不断的更新中,建立自己的保密意识,正确的利用自己在系统中的权限,明白自己工作的要求和所肩负的责任,同时在能适应新的网络快速更新的环境下严格的控制好系统运用,为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五、总结

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了企业的管理环境和管理理念,这一切的改变必定影响企业内部控制要素的具体内容,导致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变化。其中涉及到相关理论,政策方正的改变,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内容控制一定会更加完善。(浙江大经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临海 ;317000)

参考文献:

[1] 吴艳. 基于COSO 报告构建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J] . 软件导刊, 2005, ( 22) .

[2] 郑海英. 2004.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环境研究. 会计研究, 12: 62~ 65

[3] 刘英姿, 胡青松. 2004.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企业信息化阶段识别方法. 科技进步与对策, 7: 156~ 158

[4] 朱立新, 陈显中. 2005. 对企业信息化发展阶段的重新划分. 企业经济, 6: 75~ 78

[5] 杨雄胜. 2006. 内部控制理论面临的困境及其出路. 会计研究, 2: 53~ 59

[6] 刘志远 刘洁, 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企业内部控制, 会计研究, 2001/12

[7] 甄阜铭,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探讨,财会通讯,2001/5

9.环境信息系统考试题 篇九

摘要: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规划、环境管理,水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监测,水环境功能区划等各个领域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相关领域的广泛应用。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

环境领域

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支持下,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科学管理和综合分析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以提供对规划、管理、决策和研究所需信息的技术系统。而理信息系统以其强大的空间数据管理系统、形象直观的应用界面、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等特点,能为现实地理空间上的物质和能量运动规律的研究提供方便、准确的管理和空间分析手段。因此,理信息系统与环境科学的结合运用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规划中的应用

将理信息系统技术与环境规划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可形成环境规划专题地理信息系统,大量的污染源数据和专题的环境现状信息(栅格结构)可直接进入地理信息系统,成为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信息源之一,结合地理背景的空间数据(矢量结构)如大气污染类型、水污染现状、土地利用、行政区划。本研究实现了矢量图形和栅格图像处理相结合,综合分析与动态监测相结合,使得地理信息系统与环境规划技术两者相辅相成。

地理信息系统用于环境规划,可以简单的数据存储和查询,对某个单一的环境因子进行评价,以及利用其独特的图形表现方式,描述环境现状或预测。为加强理信息系统在环境分析、评价、预测、规划方面的应用,模型分析越来成为一个重要内容。

环境规划专题图件是领导部门了解环境现状、制订城市规划、采取适当环境治理措施和进行社会效益发展决策的主要依据之一。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制作污染源分布和环境规划图具有以下优点:可以突出污染点源分布范围的信息,省略其它信息量,避免其它无用信息的干扰。可以在污染点源分布范围上叠加上多种地理背景信息,以利于污染点源分布范围的辨认和精确定位。除基础性的自然地理(地形、地貌、地质、土壤、植被、水系、气象等)、社会经济(行政边界、人口密度、交通运输、市政管网、名胜古迹等)等图形制作以外;环境规划中专题图件,如污染源分布图、区域污染现状图、区域污染评价图、环境功能区划图、城镇布局最优设计图等均可采用理信息系统技术制作。

2.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环境管理理信息系统应用系统是为环境管理服务的信息系统,它采用理信息系统的一套建立、管理、应用方法,力图使环境管理数据得到良好的应用。环境管理理信息系统将先进的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与基础数据和空间图形库结合起来,是环境问题决策的过程更加直观、快速、实时和有效。

电子地图使环境管理工作变得轻松直观,由于采用空间数据和数据库挂接,改变了传统的信息管理方法,地图由传统的静态纪录变为信息丰富多样的动态的电子地图,实现了数据可视化。它使环境主管部门对各种环境要素的管理变得直观、简单和轻松。如通过直接对地图要素进行查询,可以获得环境监测点位、污染源等的空间分布及其与环境敏感区域的空间关系等信息。可以对各种环境数据进行综合的统计并分析以及采用直观的丰富多样的表现方式进行展示,为环境决策提供科学快捷的支持。

危险物运输管理,借助 GIS 的运行路径选择功能,可以对危险物转移运输线路进行优化选择,能避开人口集中居住区、饮用水源地等环境敏感区域制定运输计划,并可以通过GPS对危险物的运输线路进行实时监控。

环境模型模拟分析,环境模型在环境决策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可以通过模型模拟出污染事故发生后各个时间的扩散情况,为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为数字环保提供技术平台,数字环保是最近提出来的终极环境管理系统,它是继数字地球概念提出以后,环保领域提出的新概念,它将是未来十年环保领域信息化建设的终极方向,EGIS 作为数字环保的基础平台,将能够为用户提供实时动态环境信息服务,也能够为环境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逐步控制污染,改善环境状况,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应用

相对而言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多数环境问题、环境过程都能以现有模型准确地描述出来,如大气扩散模型、三维水质模型,等等。但这些环境模型在空间数据操作特别是结论的直观显示方面仍存在较多的困难。相较于此,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查询与分析、图形与交互显示两大功能模块恰恰能为环境模型提供一整套严谨可行的空间操作规范,对于环境模型研究对象的动态变化包括移动、扩散等都能起到直观的分析管理与显示输出作用。同时,理信息系统 的基本研究对象是抽象的空间实体及其属性,环境影响评价对象是包括水、大气、噪声等存在空间分布特征的环境要素。由此可见,地理信息系统(理信息系统)在研究对象上也表现出相似性,二者的有机结合是完全是可行的。

环境质量现状与影响评价,通过对评价场地或建设项目相关数据以及环境评价模型的集成,理信息系统 能够对环境信息作出综合分析、模拟和预测,是环境质量现状分析以及辅助决策的有力工具。譬如说,在工程项目建设期和营运期中,理信息系统 可通过应用分析模型对工程污染物排放及其对于生态环境诸要素如水、大气等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加以量化评价。同时,理信息系统 的三维分析和显示功能也能对环境质量监测数据进行多元化的单要素或区域综合评价,以等值线图的形式输出污染物的空间分布情况,辅助EIA系统归纳出污染物空间分布的规律性特征。

环境影响后评价,简单地说,环境影响后评价是指建设规划或项目实施后的环境影响评价。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后续工作,其目的在于检验环境影响评价的准确度以及对应举措的有效性。其中,理信息系统 的功能即表现为强大的空间数据管理及分析能力。就高速道路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后评估而言,就可以在理信息系统 空间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图形叠置、AHP 层次分析的技术路线高速公路作环境影响后评价。

4.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空间信息系统是一个集空间数据管理和资源评价于一体专题性空间信息系统.用集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及空间科学等为一体的理信息系统技术所建立的水环境应用模型,可为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水资源管理与评价系统的应用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地理信息系统对水环境质量评价具有速度快、准确性与自动化程度高、动态性与可重复性强以及可视化等特点,便于及时对地下水系统的变化进行跟踪分析与计算,实现了在理信息系统平台上进行信息输入、查询、更新、合成、分析与评价,为地下水系统实时动态分析提供了重要途径。理信息系统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污染源理信息系统系统将提供以下功能: 污染源点定位,通过地图上的监测点查询该点的各种污染指标检测数据,例如降尘、硫酸盐化速率、酸雨等。污染源现状分布图,根据已有空间分布的监测点的某项监测数据计算并绘出全区该项指标空间分布的等值线图。污染状况动态变化图,可查询某监测点的某项指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以三维的形式表示。功能区噪声查询,根据不同区域的噪声值在地图上标出不同的颜色,鼠标指到指定位置。其他,包括固废堆放点、土壤、农作物等,主要包括点位查询、信息查询、动态变化图等。污染源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有效整合多年环保业务相关数据,包括污染源分布、环境质量监测点、水质监测断面等专题空间数据,以及环境统计、排污申报、环境监测、污染源监测等业务数据。并在基础数据库的基础上通过软件开发,为环保业务相关数据提供结合空间信息的可视化查询、分析、发布,更加直观、高效地为环保工作提供辅助决策支持服务。

5.地理信息系统在水环境功能区划工作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在水环境功能区划工作中的应用,能够起到以下四方面的作用: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其强大的空间、属性信息处理能力,使以往抽象的空间信息得以简捷直观的展示,实现了表述的数字化、信息的有序化,内容的层次性和系统的开放性,能够为职能部门提供准确的空间、属性信息;对水域空间进行了水域分类区划,建立了各水环境功能区翔实直观的信息库,将我市水环境管理出发点、最终目标以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对应到各个水环境功能区,为不同功能水域分类管理提供依据;建立了水环境功能常规监测断面、取水点、排污口的点位分布信息库,并留有与其他水质、污染源数据库连接的数据接口;构建了水陆并重、新型环境管理的数字管理平台,在管理的需求对系统进行新的开发和改进。

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方面还有众多的应用,比如:生态现状分析,环境应急预警预报。将地理信息应用到环境保护工作中去,使环境信息系统更好地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支持。为环境工作更加人性化。

参考文献:

10.环境信息系统考试题 篇十

在管理项目的过程中,至少涉及建设方、承建方和监理方三方,要想把项目管好,这三方必须对项目管理有一致的认识,遵循科学的项目管理方法,这就是“三方一法”。

当项目中有多个协作单位、存在多种干系人时,对承建方项目经理来说,沟通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项目经理应以积极的心态、热情的态度与项目干系人沟通,甚至应主动影响项目干系人的理念与行为。其中客户(建设方)是最重要的项目干系人之一,承建方应充分应用沟通技能与客户沟通,因为这关系到项目的成功。

请围绕“项目的沟通管理”论题,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1.简要叙述你参与管理过的信息系统项目及项目管理过程中有关沟通的体会。

2.请依据项目管理理论,简要论述应该如何与客户沟通。

3.请结合在你的项目管理实践中发生的具体实例,论述如何在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确保与客户的良好沟通。

试题二论信息系统项目的成本管理

长期以来,有很多项目经理只关注项目是否按期完成和质量情况,缺少对成本的责任控制,项目超预算的现象屡见不鲜,往往是项目完成后进行核算时才发现只有很少的利润甚至根本没有利润。企业是以赢利为目的,越来越多的企业对其下属项目经理提出了成本管理的要求。

为保证项目能完成预定的目标,必须要加强对项目中所花费成本的控制。项目成本管理包括对成本进行估算、预算和控制的各过程,从而确保项目在批准的预算内完工。随着项目管理理论和技术的发展,项目的成本管理和控制已经不只是管理的问题,而是管理思想、经济和技术的综合反映。

请围绕“论信息系统项目的成本管理”论题,分别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简要叙述你参与管理过的信息系统项目(如项目背景、发起单位、项目目标、项目内容、组织结构、项目周期、交付产品、项目特色等等)。

2、基于你对成本管理的认识,并结合你所管理的项目情况,论述项目成本管理所应实施的活动。请围绕但不局限于以下要点:

(1)成本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

(2)成本管理的基本活动、技术或方法;

(3)你所在的项目如何实施成本管理,采用了哪些方法,进行成本管理后的效果如何。

11.环境信息系统考试题 篇十一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网络环境

0.引言

随着全球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会计信息研究所依存的数据环境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数据环境是财务会研究的逻辑起点与基础,是所有结果实现的必要前提。在全球金融危机和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这一时代背景下,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在实现经济稳步发展、促进技术创新、抵御经济危机、保持市场活力,改善经济布局和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等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现有的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与管理体系是在传统会计理论影响下建立的,已不能满足现代网络环境下的需求。

1.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的缺陷

企业的信息资源从范围上来说包括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资源,传统会计信息系统并没有考虑到与供应商、客户、银行结算系统、税务稽查系统、物流配送等公众接口的外部有效联结,它仅仅只提供会计核算信息,主要是基于输出而不是面向决策,并未提供更多的外部信息以进行信息的综合分析和数据挖掘。因此,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关注的仅仅是企业内部的信息资源,无法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源的集成处理,在网络环境下无法满足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需要。

1.1滞后的财务信息

在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中,财务核算通常是在业务发生后才进行的,因此现行的会计信息系统反映的资金流一般都滞后于物流信息。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所反映的数据是滞后的数据而不是当时时点的数据,企业无法对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实时控制,因此,需要建立一个高度集成的信息系统,实现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同步采集,确保物流和资金流的同步实现。

1.2单一的支付方式

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由于是单机版系统,中小企业与各部门之间的资金结算仍然使用传统货币支付方式,主要通过支付现金、银行汇票、支票结算等方式实现,没有消除记账与收款之间的时间差,企业的销售、收款和记账并不是同步完成的。

1.3封闭的内部控制

中小企业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与外界完全隔离,其内部控制主要通过对会计人员的岗位设置与职能分工、权限和口令设置等方式实现,以对人的控制为主。网络环境下,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处于开放状态,其内部控制的范围除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外,还需要进一步扩大为对会计信息的安全控制和外部访问的安全控制。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处于封闭状态,制约了中小企业未来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推动产业结构变化的发展,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

2.网络环境下中小企业新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框架

网络环境下中小企业新会计信息系统拟设计会计信息管理系统、数据收集系统、会计核算系统、网上交易与管理系统、查询与分析系统五大功能模块。

2.1会计信息管理系统

会计信息管理系统主要负责系统用户登录时的身份识别管理及系统用户授权管理,通过日志记录操作人员的操作轨迹,存取控制通过给相关用户进行授权来实现系统数据的输入与输出来实现。如图1所示:

2.2数据收集系统

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不一定是集中在财务部门搜集原始凭证,可以来自客户、供应商、企业内部业务部门、银行等。当企业的经济业务发生时,由相关业务管理部门人员录入业务信息,大部分业务数据都以原始的、未经处理的方式存放,通过财务人员的加工处理,实现了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的同时存储,并保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同步实现。

2.3会计核算系统

会计核算系统下设货币资金核算子系统、存货核算子系统、固定资产核算子系统、工资核算子系统、成本核算子系统、采购及应付款核算子系统、销售及应收款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将生成的业务凭证传递给会计核算系统,由会计核算系统进行记账、结账等数据处理,并将有关的成本数据提供给成本核算子系统; 成本核算子系统在完成成本核算后,将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结果形成转账凭证再传递给会计核算系统;会计核算系统完成期末业务处理,进行账簿输出和报表编制。如图2所示:

2.4网上交易与管理系统

互联网财务工具的Web 化,一方面使财务核算和管理职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给企业财务带来了巨大生机; 另一方面由于其跨平台运行特性和瘦型客户机等特性,不会给企业带来过高的信息技术投资成本。网上订单通过数据收集系统传递给网上交易管理系统,进入网上银行支付或第三方支付系统进行支付,通过文件加密、认证技术等保障支付安全。此外设置全站商品搜索和留言板管理,为在线用户提供交易的便捷服务和意见征询。

2.5查询与分析系统

查询与分析系统通过互联网可以实现数据查询、远程查账、报账等移动办公的操作,还可以通过数据收集系统中收集到的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进行综合分析,通过系统预设的计算方法,做出短期经营决策分析、长期投资决策分析和全面预算,为企业预测、决策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3.结束语

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以网络为基础,是一种数据信息来源多元化、数据处理实时性、更为灵活的会计系统,它能够以更加科学和高效的方式为信息使用者即时提供更有价值的会计信息。网络会计信息系统能够帮助企业实现财务与业务的协同,远程查账、报账等远程处理,支持网上交易与支付,改变了财务信息的获取方式。随着云计算、云安全、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不断提升,将是未来会计信息系统发展的主流趋势。

【参考文献】

[1]陈增寿.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生产力研究,2004,(2).

[2]王棣华,严虹.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4,(20).

12.环境信息系统审计的目标和内容 篇十二

关键词:环境审计,环境信息系统审计,信息系统

1信息系统审计与环境信息系统审计

在我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建设方针指引下,信息系统日益成为企事业、行政单位和部门信息处理的重要手段。 信息技术为信息处理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强大支持的同时, 其高度复杂性和自动化处理机制也为业务运行和管理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随着被审计单位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的加强,信息系统审计成为纳入到审计范围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系统审计最早可以追溯到20 世纪60 年代, 当时主要针对财务软件中的数据进行审计, 后来逐渐从电子财务数据审核拓展到整个信息系统本身的风险[1]。信息系统审计领域的权威专家Ron Weber将信息系统审计定义为:“信息系统审计是一个获取并评价证据,以判断信息系统是否能够保证资产安全、数据完整以及高效地利用组织的资源, 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在我国,信息系统审计是由有客观立场的独立审计师实施,包括政府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中的工作人员,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中的审计师和其他专业人员等; 审计的对象是信息系统以及利用组织资源实现的以信息系统为载体的一切活动。

随着环境信息系统逐渐成为环境管理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对环境信息系统开展审计成为环境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也是信息系统审计的重要内容。 目前,对环境信息系统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对国内环境信息系统建设情况的现状分析[2],对国内外环境信息系统存在问题的研究[3],以及在环境审计中涉及到的具体环境信息系统的问题[4,5]等,对环境信息系统审计的研究还不多见。 本文主要研究环境信息审计的一般目标和内容,以期为环境信息系统审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2环境信息系统审计的目标

环境信息系统是对各种各样环境信息及其相关信息加以系统化和科学化的信息体系。 是环境信息采集系统、环境信息检测系统、环境信息处理系统、环境资源信息系统、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等与环境相关的信息系统的总称[6]。一般情况下主要指的是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和资源环境信息系统。

环境信息系统在环境管理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为各种环境管理职能提供信息支持;(2)提高管理效率;(3)加强过程监督;(4) 促进有效控制;(5) 有利于各级管理的协调等五个方面。 我国的环境信息系统基本结构分为国家、省市、地市三级系统。 目前的环境信息系统和网络已具备一定的规模,作为环境管理的有力工具, 环境信息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各级环境管理机构和部门,在环境管理和环境监督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环境信息系统具有分布性和集成性的特点,随着环境信息系统的复杂性和重要性的日益加剧, 对环境信息系统本身的审计和监督成为必然。

信息系统审计的目标包括主要包括评价及鉴证资产是否具备安全性,数据及信息是否具备有效性,利用资源是否具备经济性,以及是否与组织目标一致等。

结合环境信息系统的作用以及信息系统审计的一般目标,可以认为环境信息系统审计的目标主要应包括环境环境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三个方面。

2.1 环境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审计

环境信息系统的可靠性是保障信息系统提供有用信息的前提和基础,是对环境信息系统质量的审计。 包括系统的可用性和系统的稳定性两方面。

系统的可用性是指系统的功能应该可用, 并符合系统设计和开发的要求,满足环境管理工作的需要。 环境信息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系统的运行应该稳定可靠。

环境信息系统的可靠性是由硬件的可靠性、软件的可靠性、网络的可靠性、数据资源的可靠性等所决定。 可靠性是环境信息系统一项重要的性能, 特别是一些实时处理的系统如实时监测系统、水环境检测系统、大气检测系统等,对可靠性的要求更高。审查系统的可靠性应审查系统有关控制措施, 并对历史运行记录进行检查,对系统是否稳定运行进行综合评价。

2.2 环境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审计

环境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是对环境信息系统系统信息质量的审计。 环境信息系统在辅助管理的同时,还要考虑收集和管理的环境有关信息的安全性。 安全性既包括授权用户的合理访问,也包括对非授权用户的拒绝,防止信息的泄密。

环境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是指环境信息系统的硬件、软件、网络和数据等资源是否得到妥善保护, 不因自然和人为的因素而遭到破坏、更改或者泄露系统中的信息。 环境信息系统的资源通常包括硬件、软件、网络、数据文件、系统文档、消耗型材料和其他设施。 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是通过建立相关的控制措施来加以保证的, 所以审查环境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就是审查对相关资源的控制措施是否健全有效,并提出相关的意见建议。

2.3 环境信息系统的经济性审计

环境信息系统的经济性是对环境信息系统效益的审计,包括环境信息系统的效率和效果两个方面。

环境信息系统的效率性是指用最少的系统资源的投入产生最多的用户所需要的信息。 环境信息系统运行需要耗费各种资源,包括机时、计算机硬件、软件、人力等,在需要处理的数据量越来越大的情况下,这些资源都是稀缺资源,系统的质量、性价比、使用率等特征是反映信息系统效率的指标。 对效率的审计可以通过系统的本身的效率和用户感知的效率进行评价。

环境信息系统的效果性是指系统能否实现既定目标、 系统的各项业务的处理过程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环境信息系统的效果性与环境信息系统的业务有关。 要评价系统的有效性,需要对系统的业务有深入了解,并结合具体情况加以分析。

3环境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

根据环境信息系统审计的目标, 按照环境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可以把环境信息系统审计分为:(1)环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2)环境信息系统运行管理;(3)环境信息系统绩效评价等三个主要方面。

3.1 环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

环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包括立项管理和项目建设两个方面。

项目立项方面的审计内容包括:(1)决策情况,如立项依据是否真实、准确,项目需求是否真实反映单位实际管理需求,是否存在与单位管理环境和管理目标相脱节问题;(2)技术可行性情况,如依据系统功能、软硬件性能、环境条件等是否能满足目标要求;(3)投资可能性情况,如资金筹措计划的安排是否合理,来源是否合法,是否能满足建设和运行维护需要等;(4)投资经济性情况, 重点审计不同建设单位之间协作以及与市场的软硬件概算投资差异等情况。

项目建设方面的审计内容包括:(1)硬件配置情况,如相关合同及招投标手续是否合理,项目建设进度是否按计划进行,相关软硬件采购计划、采购过程是否规范,所购硬件是否符合硬件系统配置方案的要求;(2)系统软件开发情况,如系统获取和开发过程是否合规,系统的开发与设计方法是否合理,应用系统的各项功能是否符合有关要求;(3) 系统建设的财务收支状况,如建设内容所需资金和已用资金情况等;(4)数据准备情况,如审计建设单位内部信息是否规范,数据结构和编码方式是否统一,历史数据转换方式是否有效等;(5)运行规则制定情况,如系统工作模式、业务工作流程和操作规程是否明确,是否建立网络使用和管理等相关制度,以及在运行规则制定过程中,是否和系统开发人员有效配合,及时发现和解决系统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等。

3.2 环境信息系统运行管理

项目运行管理方面的审计内容主要包括系统验收、 投入使用、运行保障情况以及资料归档情况等四个方面。

系统验收方面的审计内容包括:(1)相关环境信息系统是否办理竣工验收手续;(2)软件开发者是否按照合同规定完成和交付软件产品;(3)软件产品有无经过验收评审和软件产品的测试,有无形成正式的验收评审和测试结果报告等内容。

系统投入使用情况的审计内容包括:(1)系统功能是否达到用户需求;(2)有无因软硬件的配合不协调、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低等原因导致系统作用不能完全发挥的情况存在。

系统运行保障情况的审计内容包括根据相关管理制度,审查组织机构、 管理方式和环境等是否能满足系统运行管理的要求;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效,责任是否明确,是否存在制约系统作用发挥的不利因素。

建设资料归档情况的审计内容包括审查系统竣工后, 系统需求分析说明书、系统设计方案、数据库结构设计说明书、布线工程竣工文档等各个阶段的基础性技术文档是否准确完整。

3.3 环境信息系统绩效评价

环境信息系统绩效评价的内容具体包括:(1)环境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如审计项目网络架构是否安全、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 有无存在软硬件可能被恶意破坏、 数据可能被篡改、未经授权可能被违规操作,系统和数据无备份或未及时备份在遭受破坏时无法恢复等问题;(2)系统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如审计系统数据是否达到相关行业标准,各级数据是否一致,是否存在人为调整等问题;(3)系统数据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如审计系统的相关的自动报警机制是否及时、有效,出现报警情况后的应对措施是否畅通有效; 系统数据在环境管理方面等方面是否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不同部门数据一致性以及数据共享的效果等。

4小结

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2014)中指出要加强对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情况的审计, 并进一步指出要推动对各部门、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的审计。 随着计算机信息系统从审计工具向审计内容的转变, 环境信息系统审计将成为环境审计和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研究环境信息系统存在的风险, 以及开展环境信息系统审计的目标和内容,对于审计实务的开展,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耿.网络环境下信息系统审计的职能与类型[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2(1):45-50.

[2]朱琦,徐富春,尚屹.中国环境信息系统的现状和展望[J].环境保护,2004(3):47-50.

[3]路月仙,陈振楼,王军,等.环境信息系统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6):52-54.

[4]黄溶冰,赵谦.环境审计在太湖水污染治理中的实现机制与路径创新[J].中国软科学,2010(3):66-73.

[5]刘儒昞.对我国企业环境信息审计的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17):115-116.

上一篇:医院服务忌语教案下一篇:中央电大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考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