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学讲义

2024-08-22

公共关系学讲义(精选6篇)

1.公共关系学讲义 篇一

《西方公共管理学名著导读》讲义(提纲)

Copyrightby Chen Tan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核心课程,课程时数为50学时。

讲授目的:通过对西方公共管理学经典名著的导读,理解公共管理(主要含行政管理类)相关概念、范畴和原理,掌握公共管理学基本知识、基本逻辑和研究方法,学会阅读、思考和写作,拓宽知识视野、熟络基本方法,从而为专业学习和论文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讲授内容:包括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类、政治科学类、管理科学类、公共行政类、公共政策类等,涉及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强势性学科,辅之以哲学、史学、数学等工具性方法论。

基本要求:以专题形式阅读指定经典著作和参考著作,对所要求的书目进行讲解并写出相应的文本式解读之论文(达到一定的学术刊物发表之水准)权当课程成绩(原则上以发表的复印件计算成绩并为课程合格)。该课程要求阅读相似或相近类著作数至少10本(含中英文文献)。

第一讲学而为术,学而有术

——《西方公共管理学名著导读》引论

[讲授目的]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学会写作,既可以看作该课程的入门路径,也可以看作研究生阶段学习的入门课程。

1. 理解生活

生活的要素构成放大的生活函数(事业、爱情、家庭、健身、娱乐、休闲、爱好及其权数与生活比重等),生命的多元一次方程式,寻求生活函数和生命效益的最大化

作为研究生的生活

何以称为“研究生”?学习与工作、学习与家庭、学习与生存、学习与发展等方面的关系处理以及学习时间的合理布局

“生活世界的殖民化”与被扩展了的生活空间

大众媒介和社会因素侵蚀了生活空间、被知识化了的生活空间、扩展人际和“向上”的生活空间

2. 触摸学术

阅读的方式与方法

阅读的数量与质量、阅读的速度与记忆、阅读心得与阅读笔记、阅读的习惯、阅读的方式、阅读的方法、阅读的策略

观察与思考以及灵感的积累

勤于观察、善于思考,思想的火花,灵感的来源,知识的积累与生活的阅历 问题意识与分析元素

问题意识,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关键在于分析问题,问题如何分析

3. 找寻逻辑

知识的产生与来源

人类知识的诞生途径——直接知识与间接知识,知识的分类

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

研究方法(实证的、比较的、解读的、定量的、话语分析等新方法),研究工具(电脑、数据、网络、模型等)

实证的演绎与理论的归纳

关于实地调查,公共政策调查(问卷、访谈等),调查时间的利用,可以承接一些委托调查项目和研究项目,调查何以必须?理论何以重要?

4. 关于写作

“学而为术”与“学而有述”

学术的意义,如何学术,追寻学术大师的足音

信息积累与资料检索

图书馆的利用、书籍或期刊印刷类媒体的运用、因特网等电子类媒体的处理

写作的类型和方法

为何写作?觉识模仿创造,证明型、证伪型、综述型

5. 直面现实

职业取向与前期动员

从学、从政、从商的选择,悟性禀赋、知识贮备与能力积累

性格考量和职业规划

性格决定命运,职业的性格要求,策划你的人生,人生管理

工作技术与为人方法论

工作管理与工作技术,为学为人,正直、勤奋与才情,工作成本与效益,名利的获取需要代价,正视代价,为人处世的艺术

问题讨论:你准备切入哪些方面思考或选择哪些方面作为你的研究计划?你以前阅读过哪些方面的著作呢?

课后作业:阅读以下推荐书目并上网浏览推荐网站。

推荐书目:(1)《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拉尔森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社会科学方法论》,韦伯著,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3)《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宋林飞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推荐刊物:《中国社会科学》、《管理世界》、《战略与管理》、《中国软科学》、《中国行政管理》、《经济学研究》、《社会学研究》、《政治学研究》、《公共管理学报》、《新华文摘》、《中国农村观察》、《管理科学》、《公共行政》、《政治学》、《读书》、《南方周末》等。推荐网站:世纪中国、中国研究服务、天则经济研究所、中国选举与治理、观点与资源、光明网、人民网、宪行天下、公共行政、MPA、三农中国、中国政治学、中国社会学、社会政策、制度分析与公共政策等网站,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等公共管理学院网站。

第二讲政治的逻辑与政治科学

——罗斯金等《政治科学》导读

[导读目的]熟悉和理解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范畴和基本内容,形成一定的政治思维和理解分析政治现象的能力。公共管理的学科途径:一是作为政治科学的公共管理学;二是作为管理科学的公共管理学。

1. 政治基础

关于政治的科学(精读)

民族、国家与政府

个人与宪法

实践民主:多元主义和精英主义的观点

2. 政治态度

政治意识形态

政治文化

公共舆论(精读)

3. 政治互动

政治沟通和大众媒介(精读)

利益集团

政党和政党制度

投票(精读)

4. 政治制度

政府的基本结构(精读)

立法机关

行政机关

行政与官僚

法律制度与法院

5. 政治行为

公共政策(精读)

暴力与革命

国际关系

问题讨论:如何理解政治?政治学是一门讲道理的科学吗?

必读书目:罗斯金等:《政治科学》,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参考阅读:(1)里普森等:《政治学的重大问题》,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2)拉斯维尔:《政治学:谁得到什么?何时能够得到?》,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3)严强、孔繁斌:《政治学基础理论的观念——价值与知识的论辩》,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严强、张凤阳、温晋锋:《宏观政治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第三讲变革时代中的公共管理

——欧文E休斯的《公共管理导论》导读

[讲授目的]掌握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熟悉公共管理研究领域,了解公共管理的研究方法,直面现实生活中的公共管理现象并分析其原因,培养一定的公共管理素养。改革的时代

行政与管理

公共部门的研究

变革中的紧迫问题

2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

早期的行政

韦伯的官僚制理论

传统模式存在的问题

3新公共管理

新公共管理的产生与内容

管理的理论基础

对管理主义的批判

4政府的角色

公共部门

政府的工具

政府的基本职能

5公共企业

建立公共企业的理由

民营化的争议

控制与责任

6战略管理

私营部门的战略

公共部门的战略

战略管理

7管理的内部要素

财政管理

人事管理

绩效管理

8管理的外部要素

利益集团

政策团体

9政治与行政

[问题讨论]公共管理为什么成为全球热潮?

[必读书目]休斯:《公共管理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参考书目](1)克里斯滕森等主编:《新公共管理——观念与实践的转变》,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2)卡蓝默等:《心系国家改革——公共管理建构模式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3)诺曼弗林:《公共部门管理》,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4)陈荣富:《公共管理前沿问题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公共关系学讲义 篇二

第一节 决策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 行政决策体制

第三节 行政决策程序

第四节 公共决策中的群体决策

第一节 决策的基本问题

一、决策的含义

1、现代管理学意义上的“决策”一词及其理论的形成,发韧于20世纪中叶的美国。

2、公共组织的决策,是指公共组织在管理活动中,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或解决面临的问题制定行政方案并加以优化选择的过程。

3、决策的特性:预见性、选择性、主观性

一般而言,决策的内容可以简化为目标选择和方案选择两个方面。进行决策时,确定目标是首要的。目标要具体、恰当、具有可检验性。决策过程实质上就是选择的过程,选择性是决策的重要特性之一,选择性是决策的灵魂。人们习惯上把只的一种方案可供选择,没有其他选择余地的选择称为“霍布森选择”,如韩信的“背水一战”就是一种霍布森选择。

二、决策类型

1、程序性决策与非程序性决策,这是按决策问题的重复程度进行的区分。

2、单目标决策与多目标决策,这是根据决策目标的多寡进行的区分。

3、确定性决策、风险型决策与非确定型决策,这是根据决策条件的可控程度进行的区分。

4、个人决策与群体决策,这是根据决策的权限安排来区分的。

5、原始决策与追踪决策,这是根据决策所要解决的问题性质进行的划分。原始决策的实施会带来很大的沉积成本。追踪决策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回溯分析、非零起点、双重优化、心理障碍。

三、决策的前提

决策的前提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因素,即价值因素和事实因素。价值判断被认为是决策的首要前提。

价值前提的本质含义,是指在决策前人们往往对问题及其处理会有先入为主的意见与想法。每个人都不可能没有自己的想法与思考,这些东西在遇到问题之前都先天存在着,影响着问题的判断和方案选择。价值判断常常表现为价值目标的选择,价值目标是对实践结果的意义评价,因此它与决策目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决策目标称为“事”,价值目标称为“愿”。

事实前提是指问题客观所处的环境,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就如同人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一样。事实前提主要表现为客观性、可检验性和变动性三个方面。

价值前提与事实前提的区别:第一,提出问题的角度不同。价值前提是从需要不需要和值不值得作出决策提出问题,事实前提从能不能和可不可以角度提出问题。第二,认知形成的依据不同。事实前提的依据是客观标准,价值前提的依据是主观判断。第三,影响决策的作用不同。价值前提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决策目标的确立上,而事实前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行动方案的选择上。

一、行政决策的含义

1、含义:行政决策是行政主体为履行行政职能所作的行为设计和抉择过程,是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部门在处理国家政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所作出的决定。

2、特性:决策主体的特定性,即主体是行政机关;决策内容的广泛性;决策的权威性。

二、行政决策系统

每一个决策系统可以在横向上划分为信息子系统、参谋子系统、决策子系统和监控子系统。

1、信息子系统。信息子系统是由掌握信息技术的专职人员、设备及有关工作程序组成的专门从事决策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贮存等工作,它是决策子系统的辅助机构,为行政决策提供资料。其作用或职能主要是:(1)收集信息。(2)加工处理信息。(3)传递信息。第二节 行政决策体制

2、参谋子系统。是由掌握各门类知识的专家学者和有经验的实务人员组成的,它是决策子系统的辅助机构,保证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具有集体性、科学性和相对独立性等特点。其作用或职能主要是:(1)界定政策问题、确立政策目标。(2)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途径和方法。(3)对公共政策的实施进行跟踪反馈分析。

3、决断子系统。是由拥有决策权力的领导者集体所组成的中枢机构,是政策制定活动的组织者,领导政策制定的全过程,具有权威性和主导性的特点。其功能或作用主要有:(1)界定政策问题。(2)确立政策目标。(3)设计政策方案。(4)选择政策方案。

4、监控子系统。是决断子系统之外的人员和机构对行政决策行为以及对政策方案的内容和执行情况依法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机构。其作用是:(1)防止决策者滥用决策权。(2)促使政策内容切合实际。(3)监督执行机构及其人员正确执行政策。

三、行政决策体制

各国政府的决策体制主要有独裁制、议会制和人民代表大会制三种。

独裁制主要特点是通过传统继承或政变等方式产生的权威人物享有最高决策权,其具体类型分为宗教领袖型(以伊朗为代表)、君主亲政型(约旦、阿联酋)、军人独裁型。议会制体制的特点是由公民选出代表或议员,然后由代表或议员决策的体制。主要有议会-总统制(美国)、议会内阁制(英国)、议会-委员会制(瑞士)。人民代表大会制属于民主集中制决策体制一种,主要内容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行政权力;实行议行合一,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中央和地方国家职能的划分是在遵循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但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不是领导关系,而是法律监督关系、选举指导关系和工作联系关系;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第三节 行政决策程序

一、问题界定

问题是预期、需要与实际满足状态之间的差距,任何决策都从发现问题开始。问题界定要经过症结分析、原因分析、确切表述几个方面或阶段。

问题界定主要的方法有类别分析法、类比分析法、假设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

二、目标确立

行政目标具有层次性、多样性、从属性。目标确立阶段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有针对性、可行性、系统性、规范性、具体性。目标确立的方法主要有综合指标法、主要目标列举法、目标排序法、综合评分法、逐步淘汰法。

三、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是行政决策的中心环节,也是决策咨询系统参与得最多的一个环节。包括轮廓设计和细化两个步骤。主要的方法有头脑风暴法(又叫自由思考法)、对演法、综摄法(又称比喻法或集思广益法)。

四、后果预测

后果预测是对决策方案实施条件的变化和方案的各种可能效果的预测。基本步骤包括收集资料、确定方法、计算和分析、评审结果。主要方法有德尔斐法、会议法、时间序列法、回归分析法、趋势外推法。

五、方案抉择 主要的环节是确定标准、可行性分析、合法化。可行性分析包括政治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法律可行性、行政可行性、技术可行性。

主要方法有经验判断法、决策树法、试验法、模拟法。第四节 公共决策中的群体决策

一、群体决策及其利弊

1、公共决策过程中的群体决策包括领导群体决策和群体参与决策两种形式。领导群体决策是指领导集体决策,群体参与决策是指群众参与决策。

2、群体决策的优势:能够集思广益、提供更多的方案;由于参与决策增强了对决策的认同感和自身行为的满意感,使决策便于执行;有助于加强沟通,增强组织凝聚力。

弊端:工程程序慢、时间长;障碍多,不利于意见的真实表达;决策容易出现极端,导致冒险或保守;加重组织内冲突,难以形成决策结果;决策被少数人把持,伤害群体的感情;决策无人负责;需要一定的素质基础,如对决策知识的认知、决策能力、决策程序等基础;决策目标不明朗时不宜运用;决策过于强调民主的激励作用使决策目标本身被忽略。

二、参与决策的特征

通过参与的形式作出的公共决策被群体认同和接受的程度较高,易于贯彻执行,决策的满意度也高,有利于提高公共决策的有效性和促进公共决策的合法性。参与决策代表了现代公共管理以人为中心的决策观念,它不仅可以使群体成员更清楚地认识到组织的期望和群体的作用,从而提高自我价值判断和群体合作意识,而且可以对群体的工作行为和社会行为产生超出群体决策本身的更为广泛的心理影响,从而有助于增强领导对群体的指导与控制。

但参与决策也只是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产生积极的效果,依赖于下属的工作成熟程度,否则不断不会提高决策的质量,还会把事情搞坏。

三、群体决策的抉择规则

1、一票否决(全体一致),如联合国安理会的决策规则。

2、多数规则,即少数服从多数,以多数票通过中选方案的抉择规则。有相对多数和绝对多数。多数规则的修正方法有孔多塞标准,又被称为“两两对比法”或“成对表决法”;博尔达计数,也被称为“偏好次序表决法”;造成投票法,也被称为“同意表决法”;淘汰投票制,又被称为“否定表决法”;正负表决法。

3、等级决定规则

3.团队精神讲义 篇三

我们今天的培训主题是“团队精神”。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招聘人才时把团队精神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查指标。比如说在IT行业和球队,他们在招聘新人的时候就特别注重人才的团队精神。在IT行业,如果要开发一个新软件,那么就需要很多个程序员将自己的劳动成果与其它同事的结果起来才能诞生一个新软件。在开发软件的过程中就需要程序员具备团队合作精神。

那么我们今天的这节培训课程中将会详细的为大家讲解,团队精神的含意以及如何营造团队精神。

提问:什么是团队?

 解答:“团队也可称为集体,是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给成的正式群体。”  举例说明:如一个公司、一个部门、一个班组都是团体,只是它们的范围和大小不同而已。

● 见幻灯片

也就是说“团队精神”是指一个团队中成员之间团结协作、相互帮助的精神和作风。

那么这些团结协作、相互帮助的作风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呢?

也就是团队的共同目标,有了一个团队中所有成员都认同的目标,团队成员才会团结协作,共同努力!

自己给自己打打分

(现在大家应该对团队精神的概念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接着来测试一下大家的团队合作意识。下面有一些测试题,可以从中看出大家的管理能力和团队精神,请大家将每一题的序号和你的答案,写在纸上。在这里我首先要强调每道题的答案必需是你自己的实际情况或是真实的想法。)

● 公布答案

(总分满15分者为合格。如果你各方面得分都较高,基本上都在3分以上,那就说明你具有良好团队合作意识的管理能力达到及格标准以上。如果其中的某项数分较高则说明你在该方面很优秀,否则,就说你在某方面还不尽如意。如果各方面得分都较低,说明你不太喜欢与别人合作,从事管理工作将会遇到较大的困难或挫折,需要从根本上好好充充电,全面提高自己。)

2、团队精神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

●(1)团队凝聚力

团队的凝聚力是针对团队和成员之间的关系而言的。团队精神表现为团队强烈的归属感和一体性,1每个团队成员都能强烈感受到自己是团队当中的一分子,把个人工作和团队目标联系在一起,对团队表现出一种忠诚,对团队的业绩表现出一种荣誉感,对团队的成功表现出一种骄傲,对团队的困境表现出一种忧虑。

当个人目标和团队目标一致的时候,凝聚力才能更深刻地体现出来。

从内部看有这样一些因素影响凝聚力的高低:

①团队领导人的风格、类型。

领导是团队行为的一种导向和核心,采取直么样的领导方式直接影响到凝聚力的高低。如果领导者比较民主,那么团队成员就会愿意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参与决策,这时积极性高、凝聚力比较强;

如果领导者一贯专制、独裁、武断,那么下属就会不愿参与,他们的满意度相应比较低,牢骚满腹。私下攻击性的言论也较多,凝聚力也会较低;

如果领导者是放任型的领导方式下,团队成员就会像一盘散沙,人心涣散,谈不上集体主义,也谈不上团队的规则,这时更谈不上凝聚力。

五种类型的领导不受欢迎

摇摆型

自傲型

自私型

自卫型

调和型 无主见,缺乏果断决策能力 目中无人,要求苛刻,听不进下属的恰当建议和意见 对上笑脸讨好,对下以对自己的关系取人 不允许下属提反对意见,把下属平时的汇报、要求当作一种把柄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注意的是人际关系,怕得罪人,不讲原则

②团队的规模。

(问:大家说,团队的规模越大越容易营造团队精神还是越小越容易营造团队精神?)

规模越大越容易造成团队的沟通受阻,意见分歧的可能性也会增大;大规模的团队人员之间的接触相应较少,关系也不顺畅,容易人浮于事、互相扯皮、不负责任、办事拖拉;团队的规模越在产生小团队的可能性就越大,小山头、小派系这时可能就会出现。也就是说团队的规模越大团队成员的团队精神越难形成。是不是说团队越大团队中就不能形成团队精神呢,当然也不是,事在人为,只要通过努力大规模的团队也可以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这些在后面会讲到。

③团队的目标。

(问:什么是团队呢?前面讲过,大家用一句话概述。)团队是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给成的正式群体。

每一个团队中都有一个目标,也就是团队的共同目标,有了一个团队中所有成员都认同的目标,团队成员才会团结协作,共同努力!

(问:大家在我们公司的共同目标是什么呢?)为了赚钱、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或者是为了学习一知识锻炼自己(包知有技术知识、社会知识等)。

④奖励方式或激励机制。

奖励分为:个人奖励和集体奖励。个人奖励会增强团队成员间的竞争力,良性的竞争有利于团队的进步。集体奖励会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会使成员意识到个人的利益和荣誉与年在团队不可分割。我们既承认团队的贡献,也要承认个人的成绩。

●(2)团队合作意识

成功的团队合作随处可见,无论一支球队、一个企业、一个研发团队、还是一个部队,成员的合作无间对于团队的成功至关重要,没有哪个在功的团队不需要合作。

信任的作用:

b、互信能句促进沟通和协调

比方说,某个团队成员生病了,他的工作没人去做,另外的人就马上主动补位,如果团队中有这样一种互相支援的气氛,团队成员就不会感到孤立无援,会以更大的信心投入到团队工作当中去。

培养互信气氛的几个要点:

A、诚实。要想赢得别人的信任,首先要诚实,不欺骗、不夸大。

B、公开。原意跟别人分享信息。

C、一致。个人的一贯表现都要一样,(不可以人前一套,人后一套。)

D、尊重。以一种有尊严、光明正大态度待人。

●(3)团队士气

(问:士气是什么含意呢?)士气的本意是指军队的战斗意志,也泛指群从的斗争意志。拿破仑曾说过,一支军队的实力四分之三靠的是士气。它的含义可以延伸到现代企业管理。对团队的业绩非常重要。

那么用在这里就是指团队成员为团队目标而奋斗的精神状态。(热情和高昂)

● 开始做拼地图的游戏。

游戏规则:a、分两组,每组三人。要求每个人说出自己的名字。一个分一些地图碎片。

b、每组一把剪刀、一圈透明胶。

c、另外找一人手拿表为两组计时。

d、要求两个小组的其它成员为本小组参加游戏的人员呐喊助威。(喊某某(名字)加油)

游戏结束:请两组成员做游戏心得总结。(你们认为这个小游戏中,有没有存在着团队合作精神?)

2、团队士气与生产效率。

1、不忽视团队中的任何人。

能够做到这一点确实不易,特别是在较大的团队中,有时你一不小心就会有被别人忽视的感觉。被忽视的这些人其实应当受到与团队其他成员一样的尊重。

2、良好的沟通。

一个人成功的因素75%靠沟通,25%靠天才和能力。可想而知沟通的重要性。

沟通的过程:

一、发送者和接受者

发出信息方为发送者,接受信息方为接受者。

二、传输与接送过程中的干扰

如:说话时周围有噪音;愤怒或恐怖的时候就很难将要表达的意思清楚的表达出来。

三、意义和理解

意义:指发送信息方是否能将信息表达清楚。

理解:指接发方是否能完全理解信息的含义。

四、反馈

反馈就是接收者对于发送者信息的反应。反馈使信息交流成为一个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事件。通过反馈,个体沟通成为一种动态的双向过程。(也就是接收者接收到信息后做出的反影。)

沟通的障碍

有效沟通(只有没有沟通的,没有沟通不了的。)

开始做沟通小测试

1、请在字母“I”上画一个点。

2、请在空白处写上A、B、C、D。

3、有一只公牛爸爸FB,公牛妈妈MB和公牛宝宝BB。谁不存在?

4、“鼓、小狗、漂亮、孩子”。请圈出四个词中与其它不同类的。

总结:从这个小测试中就可以看出,如果信息不明确,或者说接收者没有完全弄清楚信息的意思,那么结果将会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3、团队成员之间相互信任、协助

♦不要互相猜疑。

♦当同事有困难时要伸出援助之手。

♦公平竞争。

4、管理者关心下属

♦关心下属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并给予一定帮助。

♦为下属争取机会。(如晋升机会、培训学习机会)

♦敢于承担责任。

当下层出现工作失误时,作为管理者,要敢于承担责任。实际上,当下属出现工作失误时,也正是最需要上司关心的时候。这时管理者承担管理不力之责,实际上对自己并没有多大的损害,反而会赢得下属的爱戴和忠诚。

5、要激发团队成员的热情干劲

♦向他们描绘远景。

领导者要让下属了解工作计划的全貌,看到他拉自己努力的成果。员工愈了解团队的目标,对团队的向心力愈高。

♦一分钟赞美。

给员工一分钟赞美比批评员工10分钟要管用。赞美是清泉,滋润员工干涸焦虑的心田;赞美是润滑剂,融化了员工的孤苦与矛盾;赞美是定心丸,会笼络员工不安蹦跳之心。多一次赞美,企业就多一份定力。

♦倾听建议。

对下属成员提出的建议,你微笑着洗耳恭听,一一记录在册,即使对员工的不成熟意见,也一路听下去,并耐心解答,员工好的建议可以采取,♦奖励他们的成就。

当团队某个成员表现出色时,应给予奖励,奖励一个人,激励上百人,所有员工的干劲调动起来了。♦提供必要的训练。

要给团队成员提供必要的训练(工作技能、相关知识学习等),以配合团队的发展需要。

总结:

本次培训的主要内容:

一、团队精神的含意。

二、如何营造团队精神

讨论:

你认为发扬团队精神对集体对个人有些什么好处呢?

4.股权并购讲义[推荐] 篇四

第一部分 公司内部治理理论

一、有关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暨委托代理理论历史发展脉络

1776 亚当〃斯密 《国富论》——首倡公司治理问题

最早注意到公司治理问题的是亚当〃斯密。

1923年,凡勃伦,《有闲阶级论:制序的经济研究》

明确指出公司所有和控制相分离的现象,把这种现象称为“缺位所有制”理论。

1932年,伯利(Berle)和米恩斯(Means),《现代公司和私有产权》

首次明确提出现代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问题,洞悉企业所有者兼具经营者的做法存在着极大的弊端,于是提出“委托代理理论”,倡导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企业所有者保留剩余索取权,而将经营权利让渡。“委托代理理论”为现代公司治理的逻辑起点。

1966年,R 〃拉纳,《1929年和1963年最大200家非金融公司的控制权与所有权》以实证材料揭示了现代公司的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进一步验证了Berle和Means的结论。

1981,威廉姆森,《现代公司:起源、演进、特征》

美国经济学家奥立夫〃威廉姆森在其篇幅宏大的论文《现代公司:起源、演进、特征》中指出:公司制最重要的特点有两个,一是责任有限,二是股权的可转让性。此理论构成了公司股权收购的基础理论。

1987,钱德勒《看得见的手 — 美国企业管理革命》

钱德勒认为,股权分散的加剧和管理的专业化,使得拥有专门管理知识并垄断了专门经营信息的经理实际上掌握了对企业的控制权,导致“两权分离”。

•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公司股东是公司的所有者,即委托代理理论中所指的委托人,经营者是代理人。代理人是自利的经济人,具有不同于公司所有者的利益诉求,具有机会主义的行为倾向。所以,公司治理结的中心问题就是解决代理风险问题,即如何使代理人履行忠实义务,具体地说,就是如何建立起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督促经营者为所有者(股东)的利益最大化服务。•两权分离理论

两权分离理论即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理论,它是随着股份公司的产生而产生的。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伯利、米恩斯和钱德勒等。

二、公司治理含义和基本模式

(一)含义: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又译为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组织架构。在我国的台湾地区称为公司统制,香港则译为公司管制。公司治理的概念最早出现于经济学文献中的时间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英国经济学家Bob Tricker在1984年出版的《公司治理》一书中,首先论述了现代公司治理的重要性。

狭义上,公司治理主要是指公司的股东,董事及经理层之间的关系 广义上,公司治理还包括公司与利益相关者(如员工、客户、供应商、债权人、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及有关法律、法规等。

(二)公司治理模式

因各国金融体制、股权结构、市场约束、历史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学术界通常把公司治理的模式分为英美一元制模式和德日二元制模式。

1、英美单层制公司治理模式

英美模式单层制(又称一元制)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CEO和高管层。

董事会集执行职能与监督职能与一身,监督职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独立董事制度来实现。

公司业务执行机构与监督机构不分离。

其典型特征就是各相关利益主体依赖外部市场体系对企业进行监控,体现了股东中心主义。

除美国、英国外,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意大利等国家也采用了这种模式。

2、德日双层制的公司治理模式

德日双层制公司内部治理模式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公司实行共同控制,股东大会选举产生董事会和监事会。

公司治理的核心是设立监事会来监督董事会,监事会的成员来自公司的股东和公司职工,对公司经营进行共同监督。

在德国的公司治理结构中,由劳资双方共同组成监事会监督董事会,执行董事与监督董事不能兼任;

在日本的公司治理中,公司的监督职能则由独立监察人行使。

3、中国公司治理模式

过去50多年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一个由长时期的计划经济逐渐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曲折历程。与整体经济制度发展相适应,中国的公司治理机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1978年以前的行政治理时期;

1978-1992年的计划与市场双轨治理时期; 以及1993年至今的现代企业制度构建时期。公司化改制阶段

这一时期的企业治理改革是从建立现代企业(公司)制度开始的。1993年,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1993年12月颁布(1994年7月实施)的《公司法》为中国建设现代企业制度提供了法律支持。《公司法》奠定了中国目前公司治理机制的基本框架。中国现行的公司治理结构主要可以归结为两种模式:

1、内部人控制模式

2、控股股东模式

这两种模式甚至常常在一个企业中奇妙地重叠在一起。在控股股东模式中,当控股股东为私人或者私人企业时,往往出现家族企业的现象;当控股股东为国家时,往往出现政企不分(或党企不分)的现象,国家对企业进行的大量直接干预和政治控制往往与公司价值最大化的要求相悖,与《公司法》预先设定的公司治理机制和措施不一致。小结:

以上为公司治理理论的发展脉络,公司治理理论的提出源于公司所有权与

经营权的分离。公司股东对公司拥有所有权,经营权通过委托职业经理人代理的方式让渡。基于上述理论形成了现代公司的两大治理模式,构成了公司并购的理论基础。针对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在制定公司并购方案时须做出不同的处臵方式。在我国特殊的国情下,制定公司并购方案时需要考虑更多特殊情形,比如国有产权处臵问题等

二、公司股权收购理论分析

一、企业兼并与收购的基本概念

——兼并与收购在国际上通常被称为“Merger & Acquisitions”,简称“M & A”。这个术语包含两个概念,一是“Merger”,即兼并或合并;另一是“Acquisitions”,即收购或收买。两者合在一起使用,简称“并购”。

1、兼并

——兼并泛指两家或两家以上的公司合并,原公司的权利与义务由存续(或新设)公司承担。

——兼并有两种形式: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

► 吸收合并是指一家公司和另一家公司合并,其中一家公司从此消失,另一家公司则为存续公司【A+B=A】。

案例:东方航空吸收合并上海航空

► 新设合并是指两家或两家以上公司合并,成立另外一家新的公司,新公司成为新的法律实体,原有公司不再保留法人地位【A+B=C】。

2、收购

——收购是指一家企业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资产、营业部门或股票,从而居于控制地位的交易行为。

——收购可以进一步分为资产收购和股权收购。

资产收购是指买方企业购买卖方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资产的行为。

股权收购是指买方企业直接或间接购买卖方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股权,并根据持股比例与其他股东共同承担卖方企业的所有权利与义务。

——按照收购方所获得的股权比例,股权收购又可以进一步分为三种情况。

参股收购。买方企业只购得卖方企业的部分股权。这种情况下,买方企业仅以进入卖方企业的董事会为目的。

控股收购。买方企业购得卖方企业达到控股比例的股权。买方企业以实际控制卖方企业为目的。

全面收购。买方企业购得卖方企业的所有股权,卖方企业成为买方企业的全资子公司。

案例:中国平安收购深发展

3、“兼并”与“收购”的区别

兼并指一家企业与另一家企业合为一体,收购则并非合为一体,仅仅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控制。实际上,两者交织在一起,很难区分。

二、相关概念与“兼并与收购”的关系

1、联合

——广义的联合包括所有权的联合(新设合并)、管理的联合(如特许权经营)、资产的联合(如合作)、市场的联合(如营销协议)等。我们这里的联合仅指股权联合,即新设合并,是企业并购的一种类型。

2、接管

——指某企业原有控股股东由于出售或转让股权,或者股权持有数量被他人超过而控股地位旁落的情形。对于接管方而言,相当于收购被接管方的具有控股地位数量的股票,从而取得对被接管方的控制权。因此,接管是兼并收购的一种形式。

3、托管

——托管是指作为委托方的法人主体,通过契约的规定,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将本企业法人财产的部分或全部让渡给委托方,从而实现财产处臵权的有条件转移。受托方必须通过契约的方式,才能有条件地接受委托管理和经营委托方的资产,以有效实现受托资产的保值增值。

4、重组

——企业重组活动的范围很广,包括扩张、分拆、公司控制和所有权结构变更等等。

► 扩张活动通常有兼并收购、联合经营等形式。

► 分拆活动包括剥离和分立。

► 公司控制是指企业控制权争夺。

► 所有权结构变更指股票回购、转为非上市公司等。

三、企业并购的类型

1、按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的行业关系划分  横向并购

——横向并购指生产同类产品,或生产工艺相近的企业之间的并购,实质上也是竞争对手之间的合并。 纵向并购

——纵向并购指与企业的供应商或客户的合并,即优势企业将同本企业生产紧密相关的生产、营销企业并购过来,以形成纵向生产一体化。纵向并购实质上处于生产同一种产品、不同生产阶段的企业间的并购,并购双方往往是原材料供应者或产品购买者,所以对彼此的生产状况比较熟悉,有利于并购后的相互融合。——从并购的方向看,纵向并购又有前向并购和后向并购之分。前向并购是指并购生产流程前一阶段的企业;后向并购是指并购生产流程后一阶段的企业。 混合并购

——混合并购指既非竞争对手又非现实中或潜在的客户或供应商的企业之间的并购。又分三种形态:

► 产品扩张型并购。相关产品市场上企业间的并购。

► 市场扩张型并购。一个企业为扩大竞争地盘而对尚未渗透的地区生产同类产品企业进行并购。

► 纯粹的混合并购。生产与经营彼此间毫无相关产品或服务的企业间的并购。

——通常所说的混合并购指第三类纯粹的混合并购。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长期经营一个行业所带来的风险,与其密切相关的是多元化经营战略。由于这种并购形态因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无直接业务关系,其并购目的不易被人察觉,收购成本

较低。

2、按并购是否取得目标公司同意划分

• 恶意收购:1993年,深宝安收购延中实业,上市公司收购兼并第一案 • 善意收购:国内企业间的大多数并购

3、按收购的形式划分

• 间接收购:收购方直接收购目标公司大股东股权(平高电气)、出资与大股东成立合资公司(南钢股份)、大股东向收购人增资控股(ST筑信)

• 要约收购(中国石化要约收购齐鲁石化、扬子石化、中原油气和石油大明)

• 二级市场收购(万科收购申华、HOLCHINB.V通过大宗交易增持B股)• 协议收购(大多数)• 股权拍卖(ST宏盛)

4、按支付方式

• 现金收购(杠杆收购、非杠杆收购)

• 换股收购(吸收合并、东方电气集团全面换股要约收购东方锅炉)

四、公司股权收购方法律风险

现代企业并购十分活跃,特别是股权收购方式,省却了投资人重新办公司的烦劳,同时又可以合理避税,但是股权收购方式操作较为复杂,一旦不慎,极易给投资人带来巨大的法律风险。

1、股权瑕疵法律风险。

(1)出资瑕疵股权转让中的法律风险。第一、出资不实瑕疵股权转让中的法律风险。

第二、出资不到位(违约)瑕疵股权转让中的法律风险 第三、虚假出资瑕疵股权转让中的法律风险。第四、抽逃出资瑕疵股权转让中的法律风险。

(2)与第三人利益相关瑕疵股权转让中的法律风险。法律本身是不限制以

股权出质作为担保的,但如果转让设定担保的股权,对受让人来说十分不利,因为担保权人的利益不受影响。

(3)完整性股权瑕疵转让中的法律风险。如果事实上股权已经不再完整,比如,表决权与利润分配权、知情权等相分离,归由不同人享有,就容易将使股权转让存在障碍,这些权利本身就可能存在争议,对受让人而言是一种瑕疵。

2、价款支付法律风险。

股权转让价款的支付应十分慎重,在此过程中,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法律风险:

(1)转让价格确定中的法律风险。实践中,可以考虑首先采用综合评估确定股权转让的基准价格,在此基础上协商确定转让价格。

(2)支付方式选择中的法律风险。

3、股权回购法律风险。

(1)有限责任公司公司股权回购中的法律风险。

第一、基于协议的公司股权回购中的法律风险

第二、基于法律的公司股权回购中的法律风险。这里仅指公司回购异议股东的股权,而且这种回购是异议股东行使回购请求权的结果,是法律对中小股东权益的特殊保护,在符合法定条件下,公司必须收购有关股东的股权。

(2)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股权回购中的法律风险。公司法对收购本公司股份的特殊条件、回购数量及回购程序作出了具体规定,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回购条件不具备的法律风险。第二、回购程序瑕疵的法律风险。第三、回购数量限制的法律风险。第四、回购涉及内幕交易的法律风险。

4、股东优先购买权行使中的法律风险。(1)优先购买权取得中的法律风险。

根据公司法72条之规定,经股东同意对外转让的出资,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对该出资有优先购买权。此外,人民法院在强制执行程序中强制转让股权时,其他股东也享有法定的优先购买权,也应保障这种权利的行使。

在优先购买权的取得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法律风险:

第一、“同等条件”不具备的法律风险。第二、优先购买权丧失中的法律风险。

(2)优先购买权行使程序中的法律风险。如果两个以上股东均主张优先购买权,按照法律规定,需协商确定购买比例,协商不成的,按出资比例行使。这样可以达到充分保证股东权利的作用。

(3)优先购买权公司章程限制中的法律风险。

5、国有企业股权转让中法律风险。(1)转让主体资格瑕疵的法律风险。(2)国有资产评估不实的法律风险。(3)房地产手续变更中的法律风险。(4)转让方付清所有负债的法律风险。(5)忽视无形资产评估的法律风险。(6)国企转让模式选择中的法律风险。(7)职工安臵中的法律风险。

6、股权转让主体法律风险。

股权转让主体不应存在法律上或事实上的瑕疵,否则,可能直接导致转让行为的无效,并且承担相应的法律。股东资格的丧失、超越转让时间的限制、受让方资格不具备等都是主体资格瑕疵的主要表现。

(1)出让方(股东)资格瑕疵的法律风险。出让方资格的限制主要来自于法律或公司章程的限制,主要表现为:股东资格丧失的法律风险。

(2)转让主体资格限制中的法律风险。关于转让主体资格的限制,主要来自于公司章程和法律的限制,主要包括:

第一、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章程限制中的法律风险。

第二、股份有限公司法律限制中的法律风险。法律对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转让的限制主要体现为对特殊主体资格的限制。

第三、隐名股东转让中的法律风险。“显名股东”与“隐名股东”通过协议产生合同关系。如果“显名股东”违背了与“隐名股东”的协议擅自转让股权,因公司章程中股东登记的公示作用,仍产生股权转让的法律效果,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3)受让方资格瑕疵的法律风险。违背了法律的限制规定,受让主体存在法律障碍,同样会导致转让无效。

7、股权转让债务承担中法律风险。

在实践中,股份出让方的债务以资产担保之债居多,同时还存在未决的诉讼和仲裁纠纷,以及知识产权侵权、产品质量侵权责任,以及可能或即将发生的公司与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之间的劳资纠纷等。对于上述既有负债或潜在债务,股份出让方有的是知道的或应当知道的,有的是不知道或无法预计何时发生的。因此,处理原则和办法也是不同的。在股权转让中,面临的债务承担法律风险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

(1)既有债务承担中的法律风险。

受让人需要全面了解既有债务的数额,是否设定了担保,利率以违约责任,债权人有无限制权利要求等,此类债务是否为不良债务等。对上述问题的考察,能使受让人在谈判中获得主动,并影响到交易的价格和受让后风险负担的大小,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2)隐瞒债务承担中的法律风险。

对于出让方故意隐瞒真相,没有真实、全面、及时地向受让方批露既有负债或潜在负债的,属于违反信息批露义务的行为,违反了出让方有关公司债务的陈述与保证义务。当发生债务追索时,将严重影响受让方的股份转让合同的利益和预期的收益。

(3)隐性债务承担中的法律风险。

对于无法预计的负债,如果在股权转让协议预定的期限内发生,并且发生实际权利人的追索,该类责任或风险首先应当由目标公司承担,由此引发的股份转让的风险负担应当由股份转让协议约定。因此,有关债务承担问题应列入风险负担条款予以约定。

8、股权移交法律风险。

(1)交割日确定中的法律风险。出让方不仅需要于交割日前办理完毕相应股权变更手续,还要为实际的股权行使创造条件,如原董事辞职。因此,确定合理的交割日期和相应的违约责任十分必要。

(2)交接事项安排中的法律风险。

(3)股权凭证监管中的法律风险。

(4)股权变更手续履行中的法律风险。股权转让后,不办理相应的变更手续,也将无法发生转让的效果。

第一、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变更中的法律风险。股东工商登记只是股权变更的公示方式,不作为股权转让合同成立和生效的要件,也不得对抗第三人。

第二、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变更履行中的法律风险。记名股份的取得通常以股东名册为准,不记名股份的取得以交付和占有为准。

三、公司股权收购实务操作

(一)一般有限责任公司股权收购流程

1、收购方与目标公司或其股东进行洽谈,初步了解情况,进而达成收购意向,签订收购意向书。

2、收购方在目标公司的协助下对目标公司的资产、债权、债务进行清理,进行资产评估,对目标公司的管理构架进行详尽调查,对职工情况进行造册统计。

3、收购双方及目标公司债权人代表组成小组,草拟并通过收购实施预案。

4、债权人与被收购方达成债务重组协议,约定收购后的债务偿还事宜。

5、收购双方正式谈判,协商签订收购合同。

6、双方根据公司章程或公司法及相关配套法规的规定,提交各自的权力机构,如股东会就收购事宜进行审议表决。

7、双方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将收购合同交有关部门批准或备案。

8、收购合同生效后,双方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资产转移、经营管理权转移手续,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应当依法办理包括股东变更登记在内的工商、税务登记变更手续。

(二)国有产权有限责任公司收购流程

企业国有产权,是指国家对企业以各种形式投入形成的权益、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各种投资所形成的应享有的权益,以及依法认定为国家所有的其他权益。

国有产权交易行为将按照《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公开征集的方式进行。其工作程序为:内部决策--法律

意见--报批方案--清产核资和审计--资产评估--进场披露--公开征集--拍卖可招投标--签署协议--取得凭证--产权登记。

1、内部决策阶段

(1)国有产权转让可行性研究;

(2)就产权转让方案将要涉及的事项进行前期处理;

(3)拟定产权转让方案;

(4)企业按照内部决策程序进行审议,并形成书面决议;

①国有独资企业的产权转让,应当由总经理办公会议审议;

②独资公司的产权转让,应当由董事会审议;没有设立董事会的,由总经理办公会议审议;

③涉及职工合法权益的,应当听取转让标的企业职工代表大会的意见,对职工安臵等事项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2、律师事务所出具法律意见书

3、就产权转让事项报批

4、清产核资和审计

特别提示:转让所出资企业国有产权导致转让方不再拥有控股地位的,由同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组织进行清产核资,并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开展相关业务。

5、资产评估

特别提示:在产权交易过程中,当交易价格低于评估结果的90%时,应当暂停交易,在获得相关产权转让批准机构同意后方可继续进行。

6、公开征集

7、签署产权转让合同并取得交易凭证

8、办理产权登记

9、工商变更登记

(三)国内上市公司股权收购流程

新修订的《证券法》第85条规定:“投资者可以采取要约收购、协议收购及其他方式收购上市公司。” 鉴于协议收购和要约收购仍然是控股并购的主要

方式,且操作有了制度化的程序,本次讲座仅对协议收购和要约收购进行实务方面的探讨。

1、要约收购

要约收购是指收购人向被收购公司所有股东公开发出的、愿意按照要约条件购买其所持有的全部或部分被收购公司股份的意思表示。分为全面要约和部分要约。

上市公司要约收购流程

第一,收购人向中国证监会报送要约收购报告书,并对要约收购报告书摘要作出提示性公告,此时确立了最低收购价格(《收购办法》第25、34条)。

第二,中国证监会在收到要约收购报告书后15日内未提出异议的,收购人可以公告其收购要约文件;提出异议的,收购人不得发出收购要约。收购要约有效期不得少于30日,不得超过60日;但是出现竞争要约的除外(《收购办法》第29、30、36条)。

第三,被收购公司董事会应当在收购人发出收购要约后10日内,将被收购公司董事会报告书与独立财务顾问的专业意见一并报送中国证监会,并予以公告(《收购办法》第32条)。

第四,收购人如果要更改收购要约条件的,必须在收购要约期满前15日之前向中国证监会报送书面报告,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后,方可执行,并予以公告;但是出现竞争要约的除外。(《收购办法》第37、38条)。

第五,拟发出竞争要约的收购人,最迟不得晚于初始要约期满前5日,向中国证监会报送要约收购报告书,并对要约收购报告书摘要作出提示性公告;中国证监会在收到要约收购报告书后15日内未提出异议的,收购人可以公告其收购要约文件(《收购办法》第46条)。

第六,预受要约的股东有权在要约期满前撤回预受。在收购有效期内,收购人应当每日公告预受要约股份的数量与撤回预受要约股份的数量(《收购办法》第41条)。

第七,要约期满时,如果是强制要约收购,则收购人购买全部预受股份。如果是自愿要约收购,预受股份数量不足收购人拟收购股份数量的,收购人应该购买全部预受股份;预受股份数量超过收购人拟收购股份数量的,收购人应该按比

例购买全预受要约的股份。在要约期满后3个工作日内,完成对上述购买股份的过户结算,并解除对超过预定收购比例股票的临时托管(《收购办法》第42条,强制要约收购的规定另见第13、14、23条,自愿要约收购的规定另见第24条)。

第八,在要约期满后3个工作日内,收购人应当向中国证监会报送关于收购情况的书面报告,并予以公告(《收购办法》第43条)。

2、上市公司协议收购的基本流程如下:

第一,股份买卖双方达成收购协议后的次日,收购人向中国证监会报送上市公司收购报告书,对收购报告书摘要做出提示性公告,并通知被收购上市公司(《收购办法》第12条)。

第二,被收购公司收到收购人的通知后,其董事会应当及时就收购可能对公司产生的影响发表意见,独立董事在参与形成董事会意见的同时还应当单独发表意见(《收购办法》第15条)。

第三,中国证监会在收到收购报告书后15日内未提出异议的,收购人可以公告上市公司收购报告书,履行收购协议(《收购办法》第12条)

(四)收购合伙企业流程

对合伙企业的收购本不属于本次关于公司股权收购的授课内容,鉴于陕北合伙企业较多,合伙企业收购比较凸出,放到股权收购流程中做简单的讲述。对合伙企业的收购关键在于合伙企业不具有独立法律人格,而且全体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因此,对合伙企业的收购必须对合伙企业的性质做出变更,将合伙企业的组织形式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然后再由收购方对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收购。

1、收购方与目标合伙企业进行洽谈,初步了解合伙人情况,进而达成收购意向,签订收购意向书。

2、目标合伙企业全体合伙人达成一致,由全体合伙人签署书面意见,同意将合伙企业的组织形式由合伙企业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并依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向工商部门申请设立有限责任公司。

3、收购方对新设立公司的进程全程介入,并对新设立公司的股东情况进行详尽调查,对公司职工情况进行造册统计,对公司的资产、债权、债务进行调查和评估。

4、合伙企业全体合伙人、新设立的公司与债权人达成债务重组协议,约定收购后的债务偿还事宜。

5、收购方以新设立的公司为收购对象进行正式谈判,协商签订收购合同,提交各自的权力机构,如股东会就收购事宜进行审议表决。

6、后续的收购工作按照有限责任公司股权收购的流程进行即可。

第四节 企业并购与律师服务

我们正处于一个公司并购事件大量发生的时代。据英国《经济学家》资料,全球并购在1990年至1998年之间总值翻了五倍,达到了25 000亿美元;至1999年,仅当的并购值即高达34 000亿美元。在中国,以上市公司收购为代表的企业并购风起云涌,公司收购成为各种财经媒种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规范的公司收购离不开律师及其服务。律师是收购团队的核心成员之一。律师的服务直接关系着收购活动的效率与成败。

一、企业收购运作团队人员构成

1、收购方职员

收购方职员一般包括以下人士:

项目经理:他往往由收购方高层人士或者投资与发展部门的负责人士担任。他同时是工作团队当然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面负责收购工作,对收购方董事会和股东会负责。

财务人士:他往往由收购方的财务负责人士担任。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他负责协调收购方的财务部门,处理收购资金的预算、筹措、调度等事宜,物色审计机构和评估机构,调查、评价目标公司的财务情况,拟订接管后的资金运用计划,并负责财务事宜的交接。

管理人士:这是由收购方拟在完成收购后派往目标公司担任主要领导职务的人士扮演的角色。

工程、技术人士: 营销人士: 其他人员:

2、中介机构人士

中介机构人士是收购方外聘的专业服务人士。一方面,即使是跨国公司那样的大型企业,也不可能兼备各方面的专业人才,某些方面的专才只能来源于公司外部;另一方面,收购活动中的某些工作要求其承担者具备相应的从业资质。中介机构人士作为受聘服务人员,在收购活动中扮演着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的角色。中介机构人士往往包括以下种类:

投资顾问:投资顾问有时候也被称为财务顾问或独立财务顾问。他们的职责主要在于:统筹、协调团队工作;策划、实施并购方案;设计交易条件;设计融资方案或提供融资安排;对交易的公允性、被收购公司的盈利前景、收购活动对目标公司的影响等事项出具咨询意见。在实践中,财务顾问往往是公司收购的“导演”,在团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审计师:审计师负责对被收购公司的财务进行审计,向收购方出具专项审计报告。审计的首要目的在于“摸清家底”,相当于货物买卖中的“看货”,因此审计结论直接关系着交易的价格。实践中,为了确保审计工作的中立性,审计师往往由收购方与转让方共同聘请,这是与律师不同的地方。

评估师:评估师负责对目标公司的价值做出专业的评定估算,其工作直接关系到收购交易最重要和最敏感的环节——作价。在实践中,与审计师类似,评估师往往也是由收购方和转让方共同聘请的,以确保其立场的中立性。

律师:作为专业的法律服务人士,律师是收购团队的核心成员之一。在收购活动中,律师的职责是极为广泛的。如果说,其他中介机构人士的工作往往具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特征的话,那么,律师总是参与收购活动始终并在各个环节与工作团队的全体人员互动。

除服务范围的广泛性以及服务事项的重要性外,律师是收购团队的核心成员一个重要的理由还在于收购团队的其他专业人士往往也需要律师出具法律意见,并以此作为处理本专业事务的基础。举例来说,评估师或审计师要打破常规、通过个别认定法来认定某笔应收款的坏帐提取比例,往往要以律师关于该笔债权回收风险的专业意见作为依据;工程技术人士为了认定某项知识产权,也要咨询律师的专业意见。在上市公司收购中,律师的法律意见书是法定文件清单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律师的意见直接关系着收购的效率与成败。

二、律师——收购团队的核心成员

律师工作职责之一:对收购目标的尽职调查

收购方事先拟就对收购目标的基本要求,委托律师“猎头”。但在通常的作业中,律师总是在收购方初步选定了收购目标并与转让方初步接触后开始进场工作的。从这个时候起,律师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对收购目标开展尽职调查(又叫审慎调查),为收购方出具专业的调查报告,供收购方决策使用,并为收购方案的设计和收购文件的制作准备最基础的资料。

从大的方面而言,律师的尽职调查应包括以下方面的事项:

• 目标公司的设立与存续过程及其合法性,尤其是注册资本的出资情况

• 目标公司的管理架构与层次、子公司与分支机构情况

• 目标公司资产(含专利、商标等无形资产)的权利状态,尤其是权证的合法性与效力

• 目标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产品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情况 • 目标公司的主要契约及其履行情况,包括与关联企业的交易情况 • 目标公司的融资与还贷情况

• 目标公司对外提供担保等或然债务情况

• 目标公司的财务制度与财务状况,尤其是应收款与应付款的情况 • 目标公司的涉讼(含仲裁)情况与潜在的纠纷情况 • 目标公司存在的违法情况与行政处罚情况 • 目标公司适用的税收政策及其纳税情况

• 目标公司的劳动用工制度、待遇标准、养老金计划以及社会保险情况

• 目标公司的商业保险投保情况 • 目标公司的环境问题及其影响 • 本次交易的批准与授权情况 • 目标公司的其他重大事项

律师工作职责之二:收购方案的制订

基于自身的专业知识,律师是收购方决策层的当然幕僚,对于收购方案的制订可以贡献良多。什么样的收购方案风险最小?如何绕开目标公司可能存在的法律或财务“陷阱”?如何降低收购成本?如何满足有关法例的强制要求?如何合法而巧妙地规避操作上的法律障碍?这些问题的回答无不需要律师的专业智慧。作为商人,收购方总是把利益最大化放在首位。作为律师,角色要求就是把风险控制臵于首要位臵。为此,律师在这一阶段的重要职责就是要确保收购方案的合法性和可操作性,使收购方案在符合低成本、高效率要求的同时,兼具规范、合法、有效的特征。

律师工作职责之三:磋商与谈判

公司收购不同于普通的商业交易。由于交易标的的特殊性,对于目标公司的价值往往是见仁见智。另一方面,公司收购不是静态事件,资产重组、资源整合、持续经营等等虽然发生在收购完成之后,但其规划与安排却是必须在收购环节完成的。有时候,还会出现收购与反收购的矛盾。因此,公司收购中的磋商与谈判往往是一件艰苦、繁杂的事情,交易双方往往需要经过反反复复的磋商、谈判才能最终达成一致。参与磋商、谈判,甚至作为收购方的主谈代表,是律师在公司中的重要职责。

谈判往往就意味着妥协。在出现僵局时,律师需要审时度势,适时地为客户提供收购方案的修正建议,以恰当把握谈判的进程,获致双赢的结果。

律师工作职责之四:法律文件的制作

公司收购涉及大量的法律文件。制作这些文件是律师的固有职责。双方接触伊始,律师一般要制作保密协议,以保护各方的商业秘密,消除信息提供方的顾虑;在双方达成交易意向时,律师要起草意向协议,记载双方的交易愿望、成交的基本条件与方式、并对各阶段的工作做出大致的时间安排;进入磋商与谈判程序后,律师要及时制作会议纪要或备忘录,巩固阶段性的谈判成果;一旦谈判成功,律师更要立即制作收购协议,并起草诸如董事会决议、股东决议、报批文件、股权过户申请书等等法律文书。在上市公司收购中,需由律师制作的法律文件更多。在上市公司收购的各个阶段,都需要律师起草相应的报告书、通知书和公告

书,以满足信息披露的法定要求;在签约之后,律师要起草或审订上市公司收购报告书;如果收购方持股达到或超过上市公司总股本的30%,律师还要起草要约收购报告书或者要约收购豁免申请。

收购协议是由律师负责制作的最重要的法律文件。律师工作职责之五:法律意见书的出具

法律意见书是只能由律师制作的专业法律文件。在公司收购中,律师的法律意见书要对交易双方的主体资格、交易双方董事会和/或股东会对签署收购协议的批准或授权情况、目标公司设立与存续的合法性、转让方股权的合法性与可转让性、收购的报批情况、收购协议的内容、履行信息披露等法定义务的情况等等事项做出明确的阐述并发表意见。若法律意见书存在瑕疵,则客户基于这种信赖而签署和履行收购协议就可能会蒙受损失,上市公司的投资者也可能会据此做出错误的投资判断并蒙受损失。因此,律师出具法律意见书,应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根据事实和法律独立地发表意见。

律师工作职责之六:交易手续的办理与交接的见证

5.礼仪培训讲义 篇五

第一讲家庭礼仪

1、父母和子女之间需要互相存有感激之心,父母在生活上给予子女细心的照顾关怀,子女应该感激他们,当子女帮了父母的忙,父母也应真诚地对子女说声“谢谢”,这是最基本的家庭礼仪。

2、子女出门上学和放学回家时,问候之语绝不能省略,如“爸妈,我上学去了!”、“爸妈,我回来了!”除此之外,“对不起”、“请原谅”、“麻烦你”、“辛苦了”这些礼貌之辞也应成为家庭的经常用语。

3、客人来访,在客人与家人之间,应先将家人介绍给客人,如果家人较多,应先介绍年长的,后介绍年少的。如家中已有其他客人,也应一一为客人作相互介绍。

4、客人来访,主人应立即为其敬茶或端上其他饮料食品。上茶时,要用双手,一手执茶柄,一手托杯底。切勿用手指捏住杯口向客人敬茶,这样既不卫生,也不礼貌。

5、作客首先要约定好时间,拜访应尽量选在节假日。不要在吃饭的时间去,也不要午休时去打扰。晚上九点以后去也是不妥的。

第二讲社会礼仪

1、不占用公共空间,是邻里相处最基本的礼仪。

2、出门溜狗,要给狗系上牵引绳。不要带宠物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如电影院、商店、饭店等。这既不卫生,也不尊重他人。

3、不要穿着睡衣出现在公共场所。

4、乘车时,要依次排队,先下后上。遇到老弱病残孕及怀抱婴儿的乘客应主动让行。

5、行人请走人行道,且尽量靠右边行走。行走时不要三五成群,勾肩搭背,影响他人通过。过马路应走横道线,不要斜穿马路。红灯停,绿灯行。

6、在超市选购商品时,不要随意打开包装。若对已选购的商品不满意,应将其放回原处。

7、阅览室应保持安静,开架图书应逐册取阅,阅后应立即放回原处。阅读时不能在书上注记或折页,不能把自己需要的资料、图片撕下来占为己有。

8、无论何时何地遇见老师,学生都应行礼问好。与老师交谈,学生应主动给老师让座,老师若站立,也应和老师一起站着说话。上课迟到,应在门外喊报告,待老师允许后方可进入。下课铃响,老师若未宣布下课,学生不要忙着收拾书本,或把桌子弄得乒乓作响。

第三讲职场礼仪

1、礼貌用语三句话——“谢谢”、“对不起”、“请”

2、与人交谈时需要把参与技巧、聆听方式和语言表达有机结合起来。面带微笑、身体前倾、音调适当、目光注视和点头称是为交谈的“参与技巧”。

3、守时显示良好的职业素养。守时要求准时赴约,不要迟到,但也不要太早到。

4、工作时间专心公务,既表现了专业忠诚,又反映了职业素养。一不打私人电话。二不上网游戏。三不干私人活计。四不迟到早退。

5、职业场合言论要得当,一不要蜚短流长。二不要言而无信。三不要过分开玩笑。四不要迁怒于人。

6、职业着装应严谨,要着正装,体现自然大方、庄重得体。女士化妆以淡妆为宜,配饰应少而精。

第四讲涉外礼仪

1、涉外交往要热情有度,一“关心有度”,二“距离有度”,三“举止有度”。

2、涉外交往时避开忌讳,一些个人隐私话题应有意识地予以回避,如收入支出、年龄大小、健康状况、个人经历等。

6.社交安全讲义 篇六

社交,指社会上人与人的交际往来,是人们运用一定的工具传递信息、交流思想,以达到某种目的的社会活动。

社交关系是我们每一个社会人都必须要面对的,据有关材料介绍,一个人一生中要用60%的时间和精力用来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交关系。没有良好的社交关系的人,就象陆地上的船,永远也到不了人生的大海。处理好社交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减少摩擦、克服内耗、解决矛盾,求得个体和群体相对稳定与和谐发展。当今时代,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显得更加重要。因为我们只有不断地与各类人员进行交往和信息沟通,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发展自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对1万份人事记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智慧”、“专门技术”和“经验”只占成功因素的25%,其余的85%取决于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社交关系的好坏对大学生成才起着重要作用。

比起中学生,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更为复杂,更为广泛,独立性更强,更具社会性。个体开始独立地步入了准社会群体的交际圈。大学生们开始尝试独立的人际交往,并试图发展这方面的能力。而且,交往能力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心目中衡量个人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大学生处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他们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社交关系主要包括:同学关系、朋友关系、师生关系、网络关系、主雇关系。

以同学关系为例:同学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对象,同学关系是大学生社交关系的主要内容。大学校园里的同学关系总的说是和谐、友好的,同学之间的关系有亲情化、家庭化的趋势,即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创造一种如同亲属一般和谐稳固的同学关系。

新的家庭。几乎每个大学生寝室都按年龄大小进行了排行,一个寝室的几个同学就像一个家庭的几个孩子一样,按大小排序,谁是大哥、大姐,谁是小弟、小妹,分得很清楚。同学间平时的称呼,也不叫名字,而是叫老大老

二、姐姐妹妹之类。

同学友情。在大学校园里,常常可以看到三三两两的大学生结伴而行,有的女同学之间还手挽着手,显得十分亲热。几个同学一起逛街、逛公园、吃饭、看电影、下棋打牌,更是经常的事。大学生十分重视同学之间的情谊,希望感受彼此之间相互帮助、相互照顾、相互倾诉的学友情谊。即使个别同学之间出现了某种隔阂,大家也注意“着眼长远、面向未来”,有意去弥补。

称呼世俗化。大学校园里的称呼世俗化,如:同学中几个关系亲近的同学可以用“哥们儿”、“姐们儿”、“爷们儿”相互称呼;在学生社团的活动中,为了让大家多参与、多配合,组织者常用“兄弟们多帮忙”之类的话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这时同学之间的互相配合不仅仅是“组织”层面的,更是个人感情层面的;同学之间遇到内部矛盾时,大家可以用“弟兄们好说”、“大家都是朋友嘛”来化解。同学之间的称呼世俗化倾向,反映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有排斥政治文化,更侧重个人亲情性交往的倾向。

室友关系。在学校这个特定的场所里,寝室室友之间的关系处理恐怕是最基本的人际交往了,它是这么的普通,每天都会遇到,并且它也是大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处理的好,也许就会有几个个知己,相反如果处理的不好,那么,你将度日如年。

然而,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能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在这一过程中,有相当数量的人会产生各种问题。认知、情绪及人格因素,都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建立。一旦在这一过程中受挫,就可能表现为自我否定而陷入苦闷与焦虑之中,或因企图对抗而陷入困境,并由此产生心理问题。女大学生小刘为了获得别人的重视,千方百计地要与其他同学一块吃饭,一块行走,即使洗脸,也要拉上个伴。为了使自己不再孤独,她常花钱请客。假如别人不跟她说话,她便会胡乱猜想,人家会不会认为她不好,搞得自己心绪不宁。也有不少同学特别是女生,诉苦无法与同寝室的人相处,一见到她们就心里特难受,希望搬出去住。

处理不好同学关系的人大致有两类:一是过分求全,处处忍让。这种人一味迁就别人,别人对的他接受,别人不对的他也接受。有了意见也不肯提,怕伤了和气,怕别人对自己印象不好,怕别人“报复”自己。看起来这种人与世无争,与人为善,其实长期如此内心就比较压抑。如缺少知心朋友、倾诉对象的人则容易出现抑郁症的症状:少言寡语、不爱与人交往、退缩,或者出现少数极端不理智的行为,如伤害他人、自杀等。另一种是过分维护自己,对别人缺少宽容,以自我为中心,言谈举止不考虑别人的利益。这种人在群体中不容易被接纳,常常不受人欢迎,是群体孤立的对象。过分的忍让对身心健康不利,过分的自我中心不利于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其实,人际间的交往心态并不单一,只要你细心体察,当会发现有嫉妒也有理解,有冷漠也有热情,有尔虞我诈也有真诚相助,否则社会何以能形成合力,人们何以能共同生活,世间何以有对友情的讴歌?如果眼中看到的全是嫉妒,那就会感到人际冷漠,四壁如冰,最终在自我封闭中走向孤寂。如果能全面体察,善于发现人际交往中的真诚和友谊,就不会让嫉妒阻碍你享受人间的真情。

二、大学生社交的特点

●大学生人际交往需求迫切。

大学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活泼好动,对人际交往的需求比成人或中小学生更迫切。他们力图通过交往去拓宽视野,获得同伴的认可、接受、尊重、信任,满足自己多方面的需求。此外,大学生对异性之间的交往愿望强烈。大学生由于性生理的成熟和性意识的唤醒,对异性产生了兴趣。大学生活又提供了与异性同学交往的许多机会。因此,与异性交往的愿望常常会变为交往的具体行动。

●大学生交往对象以同龄人为主。

因为大学生过着朝夕相处的集体生活,摆脱了对父母、老师的依赖。众多的交往机会、相似的人生经历、共同的学习任务,使得大学生的交往对象更多地选择同寝室、同班、同乡等有相似背景的同学。交往的内容基本上围绕共同的话题,如学习、考试、娱乐、思想交流、情感沟通而展开。

●大学生交往动机中功利性少情感性多。

大学生之间的交往更注重情感的沟通和交流,对交往中的直接功利性动机一般不肯轻易苟同。因为处于求学之中的大学生具有情感理想色彩。

●大学生交往的方向从注重纵向交往向扩大横向交往转化。

进人大学后,生活的空间大大扩展,学生们与家长、老师的联系减少,交往的重点转向同龄人。以往同班同学之间的交往扩大到同系、外系、外校的交往。

●大学生交往的形式从封闭式交往向开放式交往转化。

过去的交往多限于同宿舍、同班,而现在的交往早已超越了家庭、宿舍、班级、学校,不再受地域的限制,范围不断扩展。

●大学生交往的特征从依附性向选择性转化。

过去的交往基本特征是依赖性,在师长的指导下,在高年级同学的协助下进行。随着独立意识的增强,交往的对象、范围都有了选择,交往的自由度也同时加大。

●大学生交往的内容从单一型向丰富型转化。

过去交往多是为了交流感情、寻求爱情,内容相对单—。而现在随着社会的多样化,交往的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交往涉及到衣、食、住、行、工作、学习、娱乐等方面。

●大学生交往心理由情绪型向理智型转化。大学生情感丰富,且不稳定,但随着社会经验的丰富,成长与成熟,学会了调节情绪,交往活动不再被情绪左右,在交往中能理智地择友。

三、大学生社交安全

交往对大学生充满了诱惑,他们渴望了解他人,了解社会,同时也希望被别人所了解。所以大学生交往的特点表现为交往欲望强烈、交往频率高、交往面广等。但是,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和形形色色的交往对象,其中难免有一些居心叵测,心怀不轨之徒,在给大学生交往带来不和谐音符的同时,也带来了交往中的一个重要话题——社交安全。

(一)影响大学生社交安全的因素

1.客观环境:现实与网络

现实:高校在改革、开放、搞活的新形势下,与社会的融合程度越来越高,周边治安环境复杂。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高校由过去的封闭性办学变为开放性办学,由一般教学、科研型机构转变为教学、科研、生产、商贸等多元化的机构。当前高校的管理方式社会化、办学形式多样化、学生结构复杂化,校园与社会相互交叉、渗透,致使校园治安形势日益复杂严峻。特别是一些处于城乡结合地带的高校,校园周边的环境极为复杂,各种歌舞厅、网吧、对外出租的民房林立,使大学生多了很多与外界接触的机会。但同时,这些是非之地,也为社会上的无业人员、流动人口提供了容身之所,形形色色的违法人员混迹于其中,对高校的师生员工的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协。部分学生在上述的场所,通过与社会上的闲杂人员交往,从而沾染上很多不良的习气,诱发不道德行为的发生,有的学生在与社会上闲杂人员的交往过程中,逐渐产生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或者是拜金心理,他们整天沉迷于对身心不益的活动当中,有的学生因此而逃学甚至是退学。而更为严重的是,由于与违法人员的交往,部分学生开始走上了打架、偷盗等违法犯罪的道路,不但自己的身心受到严重的伤害,还影响到了其他老师和同学的安全。另外,在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影响下,大量的外来人员涌入学校的内部,校园环境的结构更为复杂化,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网络:信息技术革命作为一种伟大的生产力给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资料,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时空观念和生活方式。在全球,一个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网络社会正在悄然形成。网络日益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计算机网络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进人大学校园,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休闲娱乐的重要工具。网络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社交理念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今天在人们的社交范围中,网络社交占了一定比例,网络聊天、网络交往、网络爱情等网络社交日益成为大学生喜爱的文化、生活和社交方式。从现实的情况来看,网络确实带给大学生交往观念、方式、内容的变化,然而网络交往在扩大大学生人际交往圈子、给大学生提供宣泄不良情绪的途径、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之外,也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容易引起大学生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的冷漠;而由于网络人际交往具有虚幻性、匿名性的特点,沉溺于网络人际交往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容易引发心理障碍。由网络所引发的人际交往心理障碍主要体现在网络孤独症、人际信任危机、和各种人际交往冲突,当大学生在出现此类心理危机后,他们会失去对显示生活的信心,而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网络交往中去。有很多的不法份子利用大学生容易沉迷于网络和辨别能力不强的性格特点,通过网络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欺骗,在我国各高校频频出现大学生因在见网友的过程中被骗取财物甚至是遭受人身攻击的事例,从而造成人身和心理的双重伤害,充分的说明网络交友方式的种种弊端。

2.主观认知:大学生身心不够成熟,情绪和性格有待稳定。

大学生处于心理学家说所称的“心理断乳”阶段,他们自身不够成熟,性格和情绪都不是很稳定,在人际交往的时候容易产生冲突。所谓的人际冲突是指与人际交往相反的概念,是指人与人之间互不相容的现象,包括背离、排斥、侵犯等方面,表现为拒绝、对抗、破坏、暴力等形式,这种人际冲突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过程中经常出现。有很多大学生在面对这种冲突的时候,不能积极的应对,而是采取了对抗或者逃避的态度。长期处于这种人际交往状态中的大学生容易造成心理障碍,对外界的认知和评价会产生一定的偏差,从而危害自身的身心健康,甚至危及他人。而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在与人交往的时候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目前我国高校的贫困生比例达到了 20%以上,大多数的贫困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难以支付高额的学费,有的甚至连生活费也无力承担,虽然目前高校的资助政策已经日趋完善,但是从小的生活环境导致他们的心理负担很重,在与人交往的时候,存在很严重的自卑心理,他们对自己没有信心,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不少的人因为害怕被人看不起而不愿意主动与人交流,不参加集体活动,也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当强烈的自卑感、极度敏感、脆弱的自尊心、拘谨压抑的性格、尴尬的人际关系等因素共同作用的时候,就会引发贫困生严重的心理问题。有的学生因为陷入严重的心理障碍中不能自拔而逃学、出走、偷窃、打架,这些都是典型的由于人际交往冲突所引发的人际交往安全问题。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绊脚石有哪些?

●心胸狭窄。往往是学习不顺心,为一点不如意的小事,就耿耿于怀,让你郁郁寡欢。

●胡乱猜疑。有的同学疑神疑鬼,对别人缺乏应有的信心。遇到别人三五成群地交谈,就怀疑是议论自己,说自己坏话,自寻烦恼。

●妒火中烧。不管是学习,还是容貌、穿着、都担心别人超过自己,心里容不下别人比自己强,眼里看不惯别人比自己好,耳朵听不得别人一点好消息。嫉妒心过强的人,对别人有着憎恨的情感,容易与别人发生摩擦,丧失友情。

●目中无人。走路时不朝前看的人,随时会被前方的石块绊倒。“目中无人”者就是在人生路上不朝前看的人,他也会被自己放置的“石头”所绊倒。

●轻信他人。古人曰: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一个人既应诚实守信,又不能忽视防范。如果同学们稍有不慎,轻易地相信别人的花言巧语,或者过于依赖某个不可靠的人,就有可能使你栽跟头。

(二)大学生社交安全隐患的主要表现方面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同乡交往。中国人乡情意识浓厚,远在他乡遇到同乡会倍感亲切,聚在一起谈乡音叙乡情,或者遇到困难时互相帮助,其乐融融。但大学生中以乡情为纽带组成的小团体----同乡会,有时也会因情绪的感染或从众心理而带来安全隐患,特别是在介入处理同学矛盾和纠纷中,容易造成群体性事件,甚至群殴伤害。

案例:

例一:大学校园“老乡会” 使新生陷入“义气”误区(中国教育报)

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位读大四的方同学。他向我们介绍了他们的广东某“老乡会”。他们每学期都会有一两次聚会,大家聚在一起,用同一种方言交谈,平常也经常联系,有了困难互相帮忙,像朋友更像亲人。

在中国同乡会网站上我们看到这样一句话:“少小离家,乡音难改,浓浓乡情,美好回忆;千里之外,故乡明月,唯我乡情,尽在心中。”这充分表达了同乡之间的深厚感情。乡情是一种永远无法割裂的地缘纽带,不管走到哪里,只要听见乡音,一种阔别已久的亲情便会迅速温暖全身。

偏离初衷的演变

老乡们能够聚到一起诉乡情,话乡愁,彼此增进了解,互相帮助学习,本是无可厚非的事。但笔者在采访调查中也发现,许多“老乡会”正在演变成“没有是非准则、只讲乡情义气”的狭隘、封闭的小团体,表现出许多负面现象。

实际上,在经过一年两年的熟悉之后,许多同学对“老乡会”的关照不再那么满意了,认为不如多交外地朋友。所以开“老乡会”也不一定参加。其中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有的同学说:开“老乡会”我是不愿意去的,20元的会费不是拿不起,而是每次开会都要去包舞厅,白白把钱送给了别人,我受不了。还有的同学说,不愿意参加“老乡会”聚会的目的是不愿意给家乡抹黑。一个同学认为,他很不习惯同乡中有些同学的言行举止和傲慢不羁的样子,认为和他们在一起会影响家乡人的形象。还有一些“老乡会”收费时没考虑贫困家庭学生的情况,只知让人交钱,不知交过钱后这位同学却需节省几日饭钱,为此,这些学生就可能借故不参加或是有意避开。有的“老乡会”聚会太频繁,影响了学习和正常的课外活动,既增加了学生们的经济负担,也把同学们的进取心、求知欲消磨掉了。贫困生小丽对参加“老乡会”有自己的看法:本身我就很贫困了,再让我交上几十块的会费,着实吃不消,还是不参加的好。

老乡之间本该是一种互相信任的关系,但少数人正是利用了这种感情,打着“老乡会”的名义骗吃骗喝,甚至骗钱。有些“老乡会”的负责人手头紧时就组织一次“老乡会”聚会,等老乡交过钱后,他们却极尽能事压缩开支,从中捞一把。虽然这是极少数人干的事,但其影响恶劣是难以估计的。而一位当了两年“乡长”的宋姓同学对“老乡会”也有着自己的苦衷:“当„乡长‟很累,老乡之间随便聚一聚是件好事,但真正要把大家都聚在一起,作为„乡长‟就要到各楼各寝室去通知,联系地点,还要收取会费,打老乡表,照相,很麻烦人,牺牲了很多学习时间,成绩也滑坡了,有时还得不到老乡们的信任和理解,很害怕你在收取费用时捞一把。”另一个当了一年“乡长”的同学说:“这学期开„老乡会‟,包的是歌舞厅,当天就花去200余元,外加上照相、打老乡表,又花去140元,到现在仍有130多元成了缺口,只好自己先垫上。”他感叹:“乡长”这“官”不好当。

在采访调查中还发现,个别学生太重视老乡之间的感情而忽略了与其他同学的联系,在班里几个老乡自成一个封闭的小集团,既不与其他同学交往,也不许其他同学介入进去,不参加班里举办的任何活动,在不自觉中远离了班集体。另外,“老乡会”有时还起到婚姻介绍所的功能,通过在一起活动的交往和了解,彼此谈起了“恋爱”,影响了正常的学习。

也有人称,发生在校园内的学生斗殴事件与部分“老乡会”同学参与有关。据调查,有些高校的“老乡会”几乎涵盖了大学各年级的学生。“老乡会”本是远离家乡的学子们为了交流情感、互帮互学、共同进步而搞起来的,但由于一些主观和客观的原因,一些“老乡会”却在慢慢偏离了这个初衷,步入误区。

走出小圈子融入大集体

据国内某大型知名网站的一组统计数据表明,对于组织或参与“老乡会”的心理,77%的同学是为了认识老乡、联络感情、交流经验、互相帮助、共同进步,15%的同学是在别人的动员下被动参与的,还有8%的同学仅仅是为了消除孤独感。一个“老乡会”的组织者说:“往往开学初的几天还有点联系,时间一长根本就是名存实亡,大家一旦融入到自己的班级、寝室,就会淡忘了所谓老乡间的情谊。”“这种靠„老乡会‟建立起来的感情其实很脆弱,还可能导致小团体主义的产生或拉帮结派现象。老乡的交流往往会优于„非老乡‟的交流,特别是遇上会员是同班或同寝室的情况,很多人就会先入为主地排斥与其他同学的交流,而把自己相对孤立起来,所谓扩大交际圈的初衷可能只是固定在某几个老乡同学身上,尤其对于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同学,这种心理还会很顽固。”一名学生班干部说得有些痛心疾首。

例二:老乡见老乡骗你没商量 大二男生被“借走”万余元

小高是河南人。今年暑假期间,他在河南QQ群上聊天时,认识了一个网名叫“周口有情人”的老乡。当时这名老乡自称“刚来武汉,正在找工作”。小高便向他推荐了几个找工作的网站,老乡执意要小高留下电话号码以便日后联系。

此后,老乡经常在QQ群上和小高聊天、发短信。有一天,得知小高要坐车经过小何西村,老乡热情邀请小高到他的租住屋见面。“他大概1.72米的个子,皮肤白白的,瘦瘦的,戴个眼镜,二十二三岁的样子,像个大学生。”小高说,老乡自称生在甘肃,长在河南,郑州大学毕业,母亲是医生,父亲在郑州市委办公室工作,他家住在郑州市委家属楼。第一次见面,小高觉得这名老乡“特别热情,人很好”。

过了几天,老乡来找小高玩。“临走时他接了个电话,打完电话就对我说,有个朋友的女朋友要住院,要他借点钱。他说他没钱,就问我借。”小高便向同学借了500元钱给了老乡。这是老乡第一次向小高借钱。不久,小高的同学出了车祸,老乡闻讯跑前跑后,帮了不少忙,这让小高十分感激。没过几天,老乡又开口向小高借钱。“当时他说没钱吃饭了。”对老乡心存感激的小高二话没说,掏出100元钱给了他。

前两次借钱成功,让老乡的胆子越来越大。“不久,他告诉我想开个网店,但资金不够,让我借他点钱给他买台电脑,寒假前还钱。”正和老乡打得火热的小高,对老乡的话言听计从,当即从银行卡里取了3700元交给他,“那是我的学费”。此后,老乡又两次以“要回老家筹钱开公司”为由,向小高借路费。“我实在没钱借给他时,他就哭哭啼啼的。”被逼得无计可施的小高只得硬着头皮找同学借了600元钱。“前前后后一共借给他4900元钱,其间他给过我200元。”小高说。

不久,“回老家开公司”的老乡又出现在小高面前,这次他称没地方住,想在小高的宿舍住几天。一天放学回宿舍时,小高发现一直呆在宿舍的老乡不见了,同学那台价值万元的笔记本电脑也不翼而飞,打他的电话也打不通。“后来联系上了,他承认把电脑拿去了,说给他7天时间,他会把电脑还回来。”然而直到现在,老乡音讯全无,电话也打不通了。“后来,北京一名受骗者通过警方,查找与那个老乡联系密切的电话号码时,找到了我,我这才知道,被他骗了的人不止我一个。北京有2个,黄石有1个,武汉有2个。”小高通过北京受害人提供的河南老乡身份证号码,查到了他的个人信息资料。他的名字叫“巴兵兵”,在武汉曾用名是“巴云涛”,家庭住址是河南周口郸城。由于借钱时没有借条,证据不足,小高说警方立案有些难度。在电话里,这名18岁的男生显得很无奈,“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件事的。”

2.涉外交往。随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高校与国外的交流日益频繁。在对外交往中大学生的行为代表着国家的形象,如交往不当可能会使国家利益受到损害,同时也会给自己造成伤害。

3.网络交往。在网上与他人交流已成为大学生交往的新时尚,殊不知网络交往不过是虚拟空间的一种游戏,有的同学沉溺其中而荒废了学业,更有甚者贸然去会见网友,不光浪费了时间与金钱,还使自己的身心遭受了巨大的创伤。

案例:五大步骤完成网络诈骗过程

第一:骗子事先假扮美 女与事主聊天、通过强制视频软件录下事主的动态视频。

第二:使用盗号软件、钓鱼插件等,盗取事主的QQ号码及密码。第三:登录盗取的QQ号码,掌握事主信息,如与谁关系亲密等。第四:邀请视频、发送强制视频软件给被盗号码的亲友,这样也打开了亲友的视频,一方面是为了获得他的信任,另一方面还可以为下一个骗 局做准备。

第五:以各种理由骗取钱财。

4.异性交往。男女之间交往要分清爱情与友谊的界限,掌握好两者间的尺度,交往中双方还要互相尊重,不影响对方与他人的交往,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使自己或对方受到伤害。

常见的异性纠缠骚扰。异性纠缠骚扰,是指青年男女在社会活动中,在恋爱关系破裂后,单方钟情求爱、寻求刺激或所发生的互相纠缠、骚扰行为。多见于男性纠缠骚扰女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失恋者的纠缠。一是往往因某种原因一方提出终止恋爱关系,而另一方不同意而苦苦纠缠,想挽回败局,重修秦晋之好。二是精神病患者的纠缠。多见于因失恋精神受到刺激,有时遇到幻觉中所爱的角色,便会语无伦次,死死纠缠不放。

(2)单方求爱者的纠缠、骚扰。一是单相思者的纠缠、骚扰。多见于在有过一面之交或同学、同乡之间,一方有情,一方却无意。无意者保持距离,不理不睬,有情者积极进攻,穷追不舍,纠缠、骚扰。二是“马路”求爱者的纠缠。多见于公共场所或集体活动中,有的男青年(男同学)不把精力放在学业上,整日胡思乱想,寻找机会,自己选中目标,便主动出击,套近乎、献殷勤,强行交朋友,纠缠、骚扰对方。

(3)寻求刺激的纠缠。一是社会上流氓无赖、混世魔王等不法之徒,为寻求异性刺激,有时混入高校娱乐场所,对其物色的女同学进行无理纠缠、骚扰。二是在舞会上,有的舞伴或不法之徒,当对方不愿意与其跳舞时,仍不肯罢休,死死纠、缠骚扰对方等。

案例:

例一:女大学生交了个打工男 同居后想分手反被勒死

重庆晚报讯:90后女大学生读书期间,与一离异打工男子恋爱。当她提出分手,竟被男友活活勒死。昨天,市三中院公布了这起故意杀人案。

法庭调查核实,垫江县人殷伟出生于1982年9月30日。2009年,殷伟因感情不和与妻子离婚,小孩由殷伟抚养。

检方指控称,殷伟只有小学文化,是个打工仔。他通过QQ,在网上认识了在重庆某大学读书的90后女大学生白洁。两人是老乡,也比较聊得来,在网上认识几个月后,发展为恋人,并开始同居。两人的文化背景差异太大,今年5月1日,白洁提出分手。殷伟明确表示不愿意分手,并对白洁实施殴打,之后又通过网络对白洁进行威胁。

同月18日,正在宁夏打工的殷伟听说女友怀孕了,立即回到重庆。以到医院做人流为由,和她一起坐大巴车回到垫江。

同月23日上午11时许,殷在垫江县桂溪镇其住房卧室内,用绳子缠住白洁的颈部将其勒死,之后写下遗书逃离现场,次日被抓。

法庭上,殷伟对指控没有异议,但他说是和女友相约自杀,是殉情自杀。但他没有举示相关证据。

例二:女大学生同居面临5大陷阱 性

不知道有多少人是为了解决性问题才同居的,正如不知道这个世界上到底有没有纯粹为了性而结婚的人。不过,我本着对女性的不了解的态度来揣测一下,性并不是一个女孩决定同居的第一因素。但是,很多女孩子还是单纯地相信,性确实是一种能栓住男人的有利武器。而在男人那边情况如何呢?刚开始同居的时候,你们也许为从此随时随刻都可以消魂而开心,但是要不了3个月你会发现:同居的性生活通常会比你们分开住时无聊,然后就会怀疑自己接受同居是一个愚蠢的念头。这种局面的产生是因为次数频繁而强度减低了?“同一件事情做久就会无聊”,这并不是全部的理由,更多的原因来自对方生活中所暴露出的各种小毛病。比如,他吃饭声音太大,喝汤的时候简直像一头猪……不知不觉中你会发现原本激情如火的你已经开始沦落为“无性一族”。

金钱

当你们刚开始约会的时候,你当然理直气壮地让他包揽所有的费用,从公共汽车票到别致的晚餐到电影票到夏天的汽水。但是,当你们决定同居到一起后,这些好处可能就会消失:共同生活所必须的花销绝对不是他这个刚入社会的毛头小伙子所能负担的,总有一天他会打开你的钱包叫你自己负担那只水晶花瓶,从此开始列出家庭帐单的明细。当然,解决这个麻烦也不是没有办法,比如马上一五一十算好帐采用家庭内部AA制度。这种看似公平的方式其实也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你们的争论还是不会少的,比如:夏天某人彻夜开空调或者某人老是长时间打电话,要不了多久AA制度的平等也会崩溃。要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共同生活必须丑话说在前面:个人的衣服与喜好的CD当然是各自负担,其他日常花销共同承担。最好是按照各人收入比例与消费习惯,每月都先上交一部分家庭基金,其他花销不管大小都一一记帐,月底结算一次。这个方式最最关键的一点是,不管任何一方因为任何原因交不出钱,那就是欠钱。另一方可以考虑代垫,但是只要一有钱就必须马上还清。隐私

当你们没住在一起的时候,他接到异性的电话,你表示好奇,可能还能被他认为是娇憨可爱的,你去他单身宿舍的时候,翻看他的小抽屉也不会受到他强烈的谴责。可是当你们住在一起后,你监控他的电话与行踪,随时用手机定位查询他,可能就要被他骂成小肚鸡肠了。时间长了双方都会被这种疑神疑鬼折磨到崩溃。同居是一种很亲密的行为,但是双方仍然要尊重对方的隐私权。有一种非常美好的愿望是这样:把两个人打烂了揉碎了再搓成一个人,互相能做到足够坦白,两个人如同一个人一样。可是,这个美好的愿望在实施的时候是多么艰难,人的内心里总是有一个角落不愿意对任何人开放。比如,你享受赤裸着对自己进行全身拔毛术,他喜欢长时间地用镜子观察自己最里面的那颗牙齿。

家务

一个家到底有多少家务活呢?擦桌子、洗衣服、给猫咪喂食并打扫粪便、做饭、洗碗、刷马桶、整理壁橱、倒垃圾……当你一个人住的时候,你会觉得整理房间是一件充满乐趣的打发时间的方式,但是当你跟他生活在一起后,你会发现原来你在他眼里完全是个怪物。从小妈妈就告诉你两只袜子要挽成一个球放在抽屉的第二格,可是他认为你这样做完全是白痴;一吃完饭马上就要刷碗,可是他推托看完体育新闻再刷最后连晚间新闻都完了他还是不想洗。“人生就是被你这样的女人搞得没有意义的。”可是为什么他在上床嘿咻的时候倒不认为你收拾他内裤是没有意义的?

朋友

当你开始与人同居之后,你会发现你与好朋友之间的距离远了,你不再是各种聚会的热心参与者,慢慢地,你的生活里只充满了一个男人的影子。但是,朋友对于一个正在成熟的女性来说是多么重要。当你从女朋友那里获得一些经验与指点之后开始在他身上做实验的时候,他总是能一下子发现,并警告你:不要再去找那个笨蛋女人取经了。同时,你是不是能很好地与他的朋友相处也很重要。

例三:广东性学报告:大学生同居 六成会后悔 后悔4大原因

●人身、财产安全没有保障。大学生校外同居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在许多地方,大学生租房地小区环境和周边环境都不是很好。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出现大学生租住房被盗的情况。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大学生所租的房子一般比较陈旧,电线线路老化、电器超龄使用等都威胁到学生的安全。

●同居开支巨大难以承受。房费等生活开支对于学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如有的在外租房同居者无力支付生活开支,只好外出打工,导致数门课程不及格,被勒令退学,甚至有的人走上犯罪道路……

●影响学习耽误人生。迟到、早退、旷课成了一些人的家常便饭。离群索居,缺乏和班上同学正常的思想交流,不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

●未婚同居易酿苦果。意外怀孕对女生身心危害大,对男生也造成精神重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吴小燕认为,同居更多不过是逃避现实压力的一种方式。可惜的是,同居却又会带来新的压力。吴小燕说:“谁付房租、水电费,到谁煮饭、谁洗碗,都可能引发争吵。除此之外,就是会不会怀孕的问题。我感觉同居很多时候都是甜蜜得不得了的时候做出来的冲动行为。一旦感情不合或者以后毕业面临分手,肯定会后悔。”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生小B在大学最美好的时段曾与女友过了二年同居生活,但至今回想起来,依然后悔不已。小B是在大二下半学期和女友同居的,对方是比自己小一级的师妹。小B说“已是成人的他迫切渴望提前享受小两口的生活”。就这样,两人过起了同居生活。他们采购了冰箱、洗衣机、电视、沙发、电脑、空调,显而易见,这个“家”有些富足。小B因此成为同学中羡慕的典型,两人也因此沉浸在幸福之中,甚至想到了结婚。

但因为还是在校学生,家庭开支成为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他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好在小B父母支持他校外租房,每月提供给他2000元的生活费,女友也有1000元的生活费,这样两人每月至少有3000元的固定收入。但这还不够用:每月租房水电煤气1000元,交通费数百元,生活费2000元,加上其他的意外开支。为了让家维持下去,小B不得不到校外兼职做家教,晚上还会帮一家公司打打杂。

小B向记者抱怨,当初如果不是父母支持,他和女友的同居生活一定会过得很惨。但是两人最终没有好梦成真,如今还是在校生的女友向小B提出了分手,原因是“两人的生活观差距过大,小B走向工作岗位后,两人经常吵架。

广东省社科院社会学与人口学研究院研究员孙蕾指出,大学生同居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往往对女性的伤害最大。她们不但在生理和生殖健康方面会受到影响,更要承受更大来自社会与传统给其心理上造成的压力。

“学生意外怀孕的结果往往只能是流产,目前流产的主要方式是药物流产和人工流产,但这两种方式都可能对女性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特别是多次人工流产,很容易导致生殖系统的损害,引起各种妇女疾病甚至终身不育。”研究者指出,有高达76.6%的未婚同居女性认为同居对自己身体产生了严重影响。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广东省社科院社会学与人口学研究院研究员孙蕾指出,“一方面有近2/3的大学生对婚前同居宽容度很高,而一方面却对自己法律上的配偶的贞操看得很重,特别是男方对女方。”

调查显示,“如果你的恋人失去贞节,你还会与她结婚吗?”竟有53.4%的男大学生答“不”。有人直言:“朋友怎么乱搞,都无所谓;但自己的老婆不行。”研究者指出,这种看似矛盾的心理,其实是传统男权社会和贞操观念在现代的遗留。在这种现实中,女性无疑处于劣势地位,其选择婚前同居,变数较大,容易给以后的婚姻埋下隐患。

“婚前同居男女不会产生配偶权,也无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这种关系得不到社会的保护。同居关系一旦破裂,女性要承受更多的危险和不良后果,对女学生的前途会埋下不可逾越的陷阱。”孙蕾指出,因为传统观念的潜在影响并没有消失,女性受这些传统的东西约束显然更深更重。“若同居后最终未能结婚,无论是社会舆论还是自我评价都更于女性不利。”

5.兼职求职 案例:

例一:求职应有警惕心理 大学生就业要当心传销陷阱

张某去年毕业后工作一直没着落。前不久,他到广州参加人才招聘会,在街上问路时碰到一陕西“老乡”,两人便攀谈起来。

当那人得知张某正为找工作发愁时,便主动留下其手机号,说如果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可以与他联系,他可以帮忙介绍张某到他们公司工作。张某当时还不在意,但经过在人才招聘会上的一番竞争而没有任何结果后,准备返回家时,突然想到了那位“老乡”。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情给“老乡”打了个电话,“老乡”果然帮忙,要了他的一份自荐书,让他等消息。第二天,“老乡”说老板要面试,他们就一起去公司见老板。刚走到“广州某某有限公司”门口,一老板模样的人就走过来对“老乡”说,他有急事要办,这小伙他看不错,明天就带来办手续。

次日上午,“老乡”带他到一公寓办理填表等手续时告诉他,公司是推销一种高科技节能蓄电池的,每月不算奖金基本工资3000元,先培训,后上岗。为鼓励员工能及时掌握工作技能,先交500元培训费,培训结束后则奖给你1000元。另外还要交1500元的样品保证金,这钱是培训期间你要接触产品,防止你损坏和丢失。培训完后,如数退还。张某一听,觉得工资待遇还不错,也合情合理,于是就交了2000元。“老乡”把他交给公司人后就再也没有露面。接着,他就被公司人“带到”一居民楼,进行岗前培训。他们以“军事化管理”为名,暂收了他的手机、身份证等物品,便与二三十名男女在一起“培训”。他一打听,这些人来的迟早不一样,都是为找工作而被骗来的。他们的活动受限制,不准与外人接触,平时都有专人看管。而他们所谓的“培训”就是专门有人给你讲“怎样发展团队”、“怎样发展下线”、“怎样赚钱”的道理。整天有人逼你给熟人、同学和朋友打电话,让来这里“工作”,根本就不是什么产品推销。要说以前“传销”还有产品给你让你高价倒卖,而现在可以说是“传销”的升级换代,是更疯狂、更赤裸裸的,就是让你骗人,骗来的人交2000元。谁骗的人越多,谁就赚的钱越多,谁就在“公司”吃得香,谁就升级快当老大。如果你不愿意干,想走想要回钱,不但没门,还要被毒打。他是在装病上医院时,乘机逃跑报警,才逃出魔掌。

因此,大学生在找工作时,一定要到公司单位去,不要到私人和居民住宅处。对不熟悉、特别热情的人要提防。不要把手机、身份证等重要物品随便交给他人保管,一人外出一定要告诉家人、朋友自己的行踪。若遇到不测,一定要先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沉着应对,只能智取,不可强攻,及时报警或与外界联系,以便想方设法脱身。

例二:排名前十求职陷阱

一、不实生前契约及灵骨塔篇

手法:利用招募员工之机会,借机推销生前契约。

二、不实电子商务篇

手法:利用招募员工之机会,借机推销未上市股票、网络空间销售等。

三、不实补习班篇 手法:刊登「公家机关」、「航空公司」招募员工机会,实为计算机 或空中服务员补习班。

四、不实演艺人员&模特儿经纪公司篇

手法:要求模特儿缴交训练费、拍照费、海报制作费等费用后,迟迟没有推介演出。

五、不实外汇买卖篇

手法:利用招募员工机会,借机诱使求职人投资从事期货买卖或假造交易资料诈骗金钱。

六、不实生化科技篇

手法:利用招募员工之机会,借机推销气血循环机、中频电疗机、灵芝、胎盘素等健康器材、健康食品。

七、不实多层次传销篇

手法:刊登征才广告,实为推销产品或游说加入事业。

八、违法家庭代工篇

手法:名为代工、实为贩卖原料,以高价购买原料辛苦完工后,公司借故不买回成品。

九、不实征人求才篇

手法:刊登征保全员、或西服公司店员…等求才广告,等求职者前来应征,便请其先定做制服,缴交制服费,或要求缴保证金,诈骗金钱。

十、不实伴游司机篇

手法:应征伴游司机,公司表示,要当贵妇人司机需先有名车,若无名车,请先缴付名车租金数万元,待民众将租金汇入户头,已联络不到雇主。

求职找工作应注意的事情:

1.报纸上广告暧昧,不清不楚以及无正式公司名称

2.广告刊登地点并非公司所在地或使用邮政信箱号码

3.有时无人接听或只一、二人接电话,要求赴约,深入洽谈

4.可月入数万元高薪或诱以升等,高职位,保证就业

5.购买直销的产品,如:滤水器、珠宝、保险等,类似老鼠会的吸金组织

应征时应注意事情: 1.公司、主事者的基资料及特征,如:人名、职称、特征等

2.绝对不要任意购买产品、不随便签字

3.绝不留身份证或驾照、不签立本票

4.出现一些不对劲的情形

在求职过程中,若有下列情节发生,可能就是变相的拉保险

1.职员、行政助理、储备专员、有底薪

2.受训三至五天后,可能要先完成一件保单后取得工作机会

3.按业绩发给,没底薪

4.(考核)达一定程度始能升专员、科长(股长)、组长、经理(主任)受骗后的应变措施

1.向父母、师长反应

2.向警察单位、消基会,转交主管单位处理

3.向公交易委员会检举

(三)大学生社交安全隐患的防范

作为社会的人,应该懂得交往,善于交往。古人云:“在家不会迎宾客,出门方知少主人,”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但是,与谁交往?怎样交往?这类问题本身是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知识,其中也牵涉安全问题。这里仅从安全的角度谈谈交往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明确最基本的交往关系。校园的人际交往是具有多样性的。从结构上一看,有垂直的,有水平的,也有两者交叉的,学生大多选择后两者。就方式而言,有单向的,有双向的,也有多向的,学生也是倾向选择后两种。这些都很自然。但是就交往的对象和范围而论,除了受个性差异心理的制约,同时也受特定环境的制约。这里,班集体一个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在班集体内,客观存在着共同的学习目标、系列的教学计划和大体一致的活动方式。这样,在这个特定的环境里形成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就成为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同学之间的友谊和正常的师生情谊比什么都可贵,唯有正确处理好这两种基本关系,才能促成我们顺利完成数年的学习任务。

2.明辨是非,不要用感情代替理智。人的情感,是主体与客体的交流,是主观体验,也是对外界的反映,本身应该包含有合理的理智的成份。我们有些学生在交往中受骗上当,往往吃亏于感情用事,一味“跟着感觉走”,而缺乏理智感。交往中在原则问题,大是大非面前,决不能含糊。不能因为是同乡、同学或好友,讲所谓的“义气”,感情用事,不分是非曲直,使自己误入歧途而断送前程。因此,分清善与恶、是与非,对交往安全有百益而无一害。因此,在任何交往场合下,我们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对外界做出正确的反应。这其中,特别是要学会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人。

(1)对于熟人或朋友介绍的人,要学会“听、观、辨”,即听其言、观其色、辨其行。态度诚恳而不失轻浮,三思而后行,不要“一是朋友,都是朋友”。

(2)对于“初相识”,要谨慎,在不了解对方的时候,不要轻易露出自身的底细。“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3)对于那些“来如风雨,去似微尘”的上门客,态度要热情,处置要小心。要避免单独行事,必要时可在集体环境中接待。

3.谨慎交友,择其善者而从之。交往对象是影响交往安全的主要因素,一个人的朋友如何,对自身的成长、发展往往起一定的作用。与正直、讲信用的人交往会收益匪浅,与心术不正、华而不实的人交朋友,会带来害处。交友审慎,“择其善者而从之”应是大学生的交往准则。真正的朋友关系首先是志同道合的,应该建立于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基础之上,是真诚的情感交流,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利益和利害关系。注意“四戒”:戒交低级下流之辈,戒交挥金如土之流,戒交吃喝嫖赌之徒,戒交游手好闲之人。

4.虚心求教,意识到相对公开性。这种公开性体现在两个方面:(1)有些人习惯于把交往看作是自己的隐私,这是个人的权利。但是,既然是交往,就不存在绝对的保密。有些交往关系在自己认为合适的范围内透露或公开,会更适合安全的需要。

(2)在交往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也会出现许多自己把握不定的问题。特别是交往中察明对方的疑点或已经受骗上当,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及时处置,不要盲目听信他人,也不要自作主张自行其事,而要及时与老师和家长沟通,多多征求他们的意见,取得他们的帮助,这样才会避免交往中的危险,使交往变得更加安全,切勿“哑巴吃黄连”,这样只能纵容坏人。

(四)大学生社交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1.同学之间怎样防止纠纷发生?

当你预感到可能发生纠纷的时候,希望你尽力做到:(1)冷静克制,切莫莽撞。(2)诚实谦虚。有了诚实、谦虚的精神,在发生纠纷的时候,就能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进行认真的自我批评,宽容他人的过失,处理好相互间的争执。(3)注意语言美。一是要说话和气,心平气和的与人说话,以理服人,不强词夺理,不恶语伤心。二是说话要文雅,不说粗话、脏话。三是说话要谦虚,尊重对方,不说大话,不盛气凌人。

同学之间发生纠纷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1)不拘小节容易发生纠纷;(2)开玩笑过分容易发生纠纷;(3)猜疑容易发生纠纷;(4)骂人容易发生纠纷;(5)嫉妒他人容易发生纠纷;(6)不谦虚,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容易发生纠纷;(7)极端利己,不容他人,容易发生纠纷。

2.与老师发生矛盾怎么办?

(1)树立尊敬老师的思想。(2)本着尊重老师的思想来认识和处理师生之间的矛盾。相互之间,应该真诚友爱、坦诚相见。(3)如果与老师或领导的分歧一时难以统一认识,可以求同存异保留自己的不同意见。还可以通过正常的组织程序向上级反映,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在集体宿舍怎样防止发生纠纷?

(1)严格遵守共同的生活制度消除摩擦,协调一致,维持正常的生活秩序。(2)相互谅解,求同存异。(3)在交往中坚持互酬原则。在满足他人需要的同时,又得到他的报答,使同学之间的友谊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4)要相互信任,不要互相猜疑。

4.在食堂发生纠纷怎么办?

(1)要自觉遵守就餐纪律。(2)不慎将饭菜泼洒在别人身上后,要主动赔礼道歉,求得对方的谅解。(3)一旦与食堂工人发生矛盾,也不要争吵,应当找食堂领导反映情况交换意见,提出要求,或者向自己单位的领导汇报,通过组织加以解决。(4)不论学生之间,还是学生与食堂工人之间发生纠纷,你都不要介入进去,更不能起哄,防止扩大事态,激化矛盾。

5.怎样防止斗殴?(1)防突发性斗殴的“偏方”——说服力。突发性斗殴往往是由偶然起因不能冷静对待而引起的。制止这种斗殴首先应采取说服的方法,针对不同的对象,认真讲清道理,指出“行少顷之怒,丧终身之躯”的严惩后果,使冲动的头脑迅速冷静下来,不自酿苦酒。(2)防报复性斗殴的方法——攻心述和暗示效应。报复性斗殴往往产生于某种奇特的变态心理。在生活中,人们的思想动机必然要从言语、行为等方面显露出来。所以,我们要注意关心同学的思想变化,发现问题及时而又有针对性地进行规劝。(3)防演变性斗殴演变到极点。演变性斗殴一般有较长周期的滋生过程。同学们长期生活在一起,不可避免地在思想上和生活上会发生一种摩擦和冲突。而有些伤人感情的话语容易生成积怨,引发斗殴,甚至毙命。(4)防群体斗殴。应从纷繁复杂的生活现象中分辨是非,判断正误。

6.遇上别人打架怎么办?

(1)不围观,不起哄,不介入。(2)如果你想劝解,应当先问明情况,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做双方的工作。(3)打架的一方如果是你的同学或熟人,在劝解时要主持公道,不可偏袒。(4)当学校有关部门调查打架真相时,现场目击人要勇于出来向有关部门提供线索和证据,以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使肇事人受到惩处。

7.如何预防异性纠缠、骚扰?

(1)女学生要洁身自爱、自重。女学生作风稳重,不刻意打扮,不过分新潮,不过于轻浮,不贪财贪色,不传递引起异性非分之想的错误信息,生活俭朴,大方得体,这些本身就是女生防范异性纠缠、骚扰最好的武器。

(2)对求爱者纠缠、骚扰的防范。一是态度明朗,方法妥当。不论是要终止恋爱关系,还是有异性向你求爱,你并无此意,不论哪种情况,都应及时、严肃、认真地向对方表明自己不同意与其恋爱的态度,并不卑不亢讲清不同意的理由。切忌态度暖昧,模棱两可,拖泥带水,给对方传递错误信息。二是文明礼貌,讲究公德。不管处不处朋友,都应互相尊重,礼貌相待,文明相处。拒绝对方时,要讲清道理,尊重人格,不要以生硬的态度和挖苦的语言刺激对方;被对方拒绝时,不应记恨对方,更不能采取非法手段在公开场合揭露对方隐私,侮辱、诽谤对方人格。三是正常交往,相处有度。在热恋中要防止感情冲动,在分手时要理智对待,不是恋人还是朋友、同学,做到好聚好散。(3)对寻求刺激者纠缠、骚扰的防范。一是提高警惕,保持距离。对于寻求刺激、骚扰的人,不管他采取什么方式,只要是不良企图暴露,就应有高度的警觉性,迅速与其拉升距离,或结伴行动,造成狼想肉却无法吃到的结果。二是态度鲜明,不传递错误信息。对于这种想占便宜的人,应果断、严肃而明确地表明态度,不传递任何容易造成对方误会的错误信息,使其打消想占你便宜的企图。三是依靠组织、法律。这种寻求刺激、骚扰的人,多数素质较差,有的是不法之徒,一旦被纠缠、骚扰,往往不易摆脱。这时不要孤身与其作战,应设法报告校领导、校保卫处,依靠组织和法律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8.实习、兼职就业中的安全预防 实习:

(1)学生外出实习,如果有老师组织,要按老师的组织进行;如果同学们自己组织,要注意安排男女生混合编组,指定专人负责安全工作;并针对实习的具体情况,制订安全预案。

(2)每到一个实习单位,要听从单位领导安排,自觉遵守单位的安全制度,要严格按操作规程办事,要统一组织,统一行动,防止不请假单独行动,防止造成意外人身伤亡、设备损害事故。

(3)到了实习单位,要根据当地的风俗习惯(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治安状况和居住环境,有针对性地做好防火、防盗、防特、防泄密、防事故工作,发现隐患,及时报告。

(4)在实习过程中,如果组织参观、访问等其他活动,一定要严密组织,统一行动,制订安全预案,及时清点人数,遇有意外情况及时报告。

兼职就业:

(1)要辨别中介机构。目前,劳务中介机构很多,许多人以此为幌子招摇撞骗。为防止就业、兼职上当受骗,一是要看中介机构有无政府职能部门核发的营业许可执照;二是要对其发布的招聘信息进行分析研究;三是必要时最好到其介绍的用工单位实地考察一番,对那些大包大揽,把工作条件和工资待遇说得天花乱坠的中介机构,须要加倍小心。

(2)要慎签劳务合同。不论是就业还是兼职,为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必须慎签劳务合同。需签劳务合同时,一是必须采用书面形式,不能搞口头约定或“君子协定”;二是双方必须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能因就业难就什么条件都答应对方,更不能签“生死合同”;三是要把合同里面的条款认真解读明白;四是慎交押金。劳动法禁止企业与职工订立劳动合同时采取先交押金后签合同的办法。

(3)要选择合适的工作。学生利用假期和休息时间兼职,其特点具有临时性、阶段性、实践性,因此,要选择既能锻炼自己,又适合自己干,并有合理报酬的工作。一是选择和自己所学专业以及将来准备从事的工作相近,又适合学生兼职特点的工作。例如,家教、临时行政服务、文秘、解说等。二是选择和学校工作、自己学习矛盾较小的工作。例如,打工时间最好在节假日或休息时间。三是选择风险、危险性小的工作。例如,最好不要去风险较大、要做出一定承诺或污染严重、事故多发的行业和单位兼职。

(4)要通过合法诚实的劳动获得报酬。学生兼职,不能只考虑经济实惠,要注意自己的身心健康,更要注意社会责任和社会效果。因此,必须通过合法和诚实劳动来获得合理的报酬,绝不挣不干净的钱。一是不到没有合法手续或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的公司兼职。二是不做法律禁止的事。例如参与传销,替别人考试当枪手等。三是不做有损学生身心健康、违背道德、伤风败俗的事。例如家庭陪聊、歌舞厅坐台、陪歌、陪舞、陪酒等。

(5)要警惕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兼职中要树立安全意识,随时警惕各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一是要树立证据意识。解决劳动纠纷,打劳动争议官司,都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为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平时要注意保存诸如押金的收据、拖欠工资的欠条、双方签订的合同协议等证据资料,以备需要时使用。二是保管好有关证件。在求职中一般需要用到的证件主要有身份证、毕业证、荣誉证、各种资格证、就业协议书等,这些证件表明就业、兼职者的法律身份、能力和荣誉,用(招)工单位无权扣留。三是要了解、熟悉自己兼职所从事的工作性质。其中不安全的因素有哪些,有无易燃、易爆、易传染疾病、污染身体的问题,有何预防措施等。四是要熟悉自己兼职处所的工作环境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安全设施是否完好,有无应急预案,一旦发生问题,自己有何自救应急办法。了解自己兼职所从事工作的最大不安全隐患。现实隐患及潜在的隐患都要心中有数,做到防患于未然。

四、大学生良好社交关系的建立

(一)建立良好社交关系的原则

1.尊重原则

尊重包括两个方面:自尊和尊重他人。自尊就是在各种场合都要尊重自己,维护自己的尊严,不要自暴自弃。尊重他人就是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人格和价值。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2.真诚原则

只有诚以待人,胸无城府,才能产生感情的共鸣,才能收获真正的友谊。没有人会喜欢虚情假意,多少夸夸其谈都会败下阵来。

3.宽容原则

在人际交往中,难免会产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甚至产生一些矛盾冲突。这时候我们就要学会宽容别人,不斤斤计较,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先犯我,礼让三分,不要因为一些小事而陷入人际纠纷,这样我们会浪费很多时间,同时也变得很自私自利变得很渺小。

4.互利合作原则

互利是指双方在满足对方需要的同时,又能得到对方的报答。人际交往永远是双向选择,双向互动。你来我往交往才能长久。在交往的过程中,双方应互相关心、互相爱护,既要考虑双方的共同利益,又要深化感情。

5.理解原则

理解是成功的人际交往的必要前提。理解就是我们能真正的了解对方的处境、心情、好恶、需要等,并能设心处地的关心对方。有道是“千金易得,知己难求”,人海茫茫,知音可贵啊!善解人意的人,永远受人欢迎。

6.平等原则

与人交往应做到一视同仁,不要爱富嫌贫,不能因为家庭背景、地位职权等方面原因而对人另眼相看。平等待人就不能盛气凌人,不能太嚣张。平等待人就是要学会将心比心,学会换位思考,只有平等待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平等对待。

(二)克服社会知觉中的偏差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否正确地认识和了解他人,同样关系到人际交际能否顺利进行。要走出对他人认知的心理误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晕轮效应

在我们的头脑中,总有一些潜在的,得之于各种途径的观念,并常常以此来评价和判断他人,因为这样做所耗费的心理能量最少,也就是说,它最省事。但是,图省事往往会造成一些认知偏差。什么美国人开放,英国人保守,商人精明世故,农民老实本分„„这些说法虽与某些人的特征相吻合,但绝不是个个如此,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某人的一种优点、优势放大变成了笼罩全身的“光环”,甚至原来的缺点也被掩盖或者蒙上了一层夺目的光彩。这种对他人认知的最大失误就在于以偏盖全。“借一斑而窥全豹”并不总是适合于一切人和事,个别和局部并不一定能反映全部和整体。在人的诸多行为或性格特征中抓住某个好的或不好的、就断定他是好人、坏人,无疑是幼稚的。恰当地、全面地认知他人,就要克服说好全好,说坏全坏的绝对化方法。

首因效应

我们通常所说的印象实际上指第一印象或最初印象,社会心理学中,把由于第一印象的形成上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

第一印象,也就是第一次对人知觉时形成的形象,它往往最深刻,而且常会成为一种基本印象而影响对他人各方面的评价。俗话说,先入为主,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人们很重视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但也该看到,第一印象得之于较短时间的接触,又无以往的经验作参照,主观性、片面性较强。所以,一定要注意其消极的一面既不能因第一印象不好而全盘否定,又要防止被表面的堂皇所迷惑。“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样的例子也屡见不鲜。要练就一番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事,在长期的相处中全面、正确认识和了解他人。如一位大学生刚入大学出色的自我介绍在同学的头脑中留下强有力的第一印象,即使以后他的表现不如以前,学生认为不是能力问题,而是不够尽力;相反,有的同学在寻求职业时留下很不称职的第一印象,那么要转变需要很多长时间。人们已习惯于用先入为主的最初印象轨道解释一些心理问题。

建立良好第一印象的方法是善于表现自己,给别人留下良好、深刻的印象呢?社会心理学家艾根1977年根据研究得出同陌生人相遇时,按照SOLER模式表现自己,可以明显地增加别人对我们的接纳性。S表示坐或站要面对别人; 0表示姿势要自然放开 L表示身体微微前倾 E表示目光接触 R表示放松

从描述中我们可以得出“我很尊重你,对你很有兴趣,我内心是接纳你的,请随便。”以此给对方留下轻松良好的第一印象。

近因效应

某人刚犯了一个大错误,于是就有人发现,他从来就不是好人。这是近因效应在作怪。在较为长期的交往中,最近的印象比最初的印象更占优势,这是一种心理惯性。由于这种惯性的作用,人们往往会以最近的印象来评价人。与首因效应相比,在总的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所以不因一时一事评价人。

刻板效应

有些人习惯于机械地将交往对象归于某一类人,不管他是否表现出该类人的特征,都认为他是该类人的代表,而总是将对该类人的评价强加于他,从而影响正确认知,特别是当这类评价带有偏见时,会损害人际关系。如有的大学生认为南方人小气、自私,家庭社会地位高的学生傲气、不好相处等,这种刻板印象容易形成先入为主的定势效应,妨碍大学生正常人际关系的形成。

定势效应

定势效应是指人们头脑中存在的某种固定化的意识,影响人们对人和事物的认知和评价。当我们与他人接触时,常常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有准备的心理状态,作一种固定了的观念或倾向进行评判。

投射效应

人际关系中的投射效应,即“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指与人交往时把自己具有的某些不讨人喜欢、不为人接受的观念、性格、态度或欲望转移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是如此,以掩盖自己不受人欢迎的特征。如自私的人总认为别人也很自私;而那些慷慨磊方的人认为别人对自己也应不小气,由于投射作用的影响,人际交往中很容易产生误解。

(三)健康的社交模式

适度的自我价值感是良好的社交关系的基础。自我价值感来源于对自己作为一个独特的个体而存在有的固有价值的认识。任何一个个体都是无法完全被取代的,都有其独特性,有其独特的创造性潜能。伴随这种价值感而来的是对他人的独特性价值的理解以及对他人的尊重。是否具有这种适度的自我价值感直接影响到人际交往的模式。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利克·伯奈依据个体对自己和他人所采取基本生产,提出了四种人际交往模式:

我不好――你好,我不行――你行(自卑、恐慌)我不好――你也不好,我不行――你也不行(不喜欢自己也不喜欢别人)我好――你不好,我行――你不行(骄傲自大,自以为是)我好――你也好,我行――你也行(理性、理解、宽容、接纳)我不好――你好,我不行――你行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指出,人在生命的初始是依赖于周围的人而生存的,与周围的成人相比,儿童常常感到自己的无能,因而从小就有自卑感,因而在潜意识中形成了“我不行――你行”的心理模式。人的成长过程也就是逐渐克服这种心态的过程。有的同学由于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尚未完全摆脱儿时形成的这种心理行为模式,因而在人际交往中常常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自卑和恐慌,最为极端的表现是社交恐惧症。

我不好――你也不好,我不行――你也不行 不喜欢自己也不喜欢别人,既看不起自己也看不起别人,既不会去爱人也不能体验和接受他人的人。

我好――你不好,我行――你不行 常常表现为充满优越感,骄傲自大,自以为是,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自己对别人好而别人对自己不好,并为此感到愤愤不平,把人际交往失败的原因都归咎于他人的责任。

这三种交往模式都会阻碍人际交往,并且不利于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成熟的、健康的应该是“我好――你也好,我行――你也行”(理性、理解、宽容、接纳)。具有这种心态的人能相信自己也相信他人、爱自己也爱他人。这种人不是十全十美的人,却能客观地悦纳自己和他人,正视现实,并努力去改变自己能改变的事物,善于发现自己、别人和外部世界的光明面,从而使自己保持一种积极的、乐观的、进取的、和谐的精神状态。

(四)提高社交技巧,增进魅力

1.树立良好个人形象。社会交往中,个体的知识水平与涵养直接影响着交往的效果,良好的个人形象应从点滴开始,从善如流,“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优化个人的社交形象。

微笑、眼神、肢体语言、着装、音量„„从仪表到谈吐,从形象到学识,多方位提高自己。心理学研究表明,初次交往中,良好的社交形象会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随着交往的深入,学识更占主导地位。特别是大学生的个性培养,拓展自己的内涵。

2.培养主动交往的态度。大学生对外在世界的观察和思考已接近成熟,但对内在自我的反省能力却有待发展。在人际交往中,他们往往觉得别人不关心自己,或不尊重自己,却很少反省自身,问问自己对别人怎样。这种单向性思维容易导致交往中一厢情愿的倾向,并容易对挫折做出错误的归因。

人际交往本质上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但许多时候互动链的运行需要有人激发。事实上,许多交际成功的人往往会主动激发,开启人际互动链。即他们往往首先向别人发出友好的信号,主动关心别人,主动帮助别人,主动与人打招呼„„正像我们前面提到的那样,“我敬人,人自会敬我”,他们以此打开了人际交往的局面。主动交往特别是当面临人际危机时,主动解释,消除误解,重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

许多时候,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以及如何对待别人,别人也会以相应的态度和方式对待自己。所以改善人际关系首先是改变自己,通过改变自己来改变别人。对大学生而言,思维已近成熟,所以从反省自我开端,从具体行动起步,乃不失为上策。有人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3.热情地待人。心理学家发现,热情是最能打动人、对人最具吸引力的特质之一。一个充满热情的人很容易把自己的良性情绪传染给别人。一个面带微笑的人很容易被他人接纳。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许多烦恼的事,但我们不应被它们所奴役,而应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学会愉快地面对生活可以从行动入手,让自己高兴地去做事,以微笑去待人。要热情待人还须从心里对他感兴趣,真心喜欢他人,人们更容易喜欢那些对自己感兴趣的人。“只要你对别人真心感兴趣,在两个月之内,你所得到的朋友,就会比一个要别人对他(她)感兴趣的人,在两年内所交的朋友还要多。”

4.帮助别人。心理学家们发现,以帮助与相互帮助开端的人际关系,不仅良好的第一印象容易确立,而且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可以迅速缩短,使良好的人际关系迅速建立起来。日常生活中的患难之交正说明这点。

5.积极的心理暗示。生活中不难发现,有的人身上仿佛有一种魔力,周围人都乐于聚在其身边,这类人往往能在短时间内结识许多人。心理学研究表明,这类人大都具有良性的自我表象和自我认识:“我是一个受人欢迎的人,我喜欢与人交往。”这样的心态使人以开放的方式走向人群,他们心地坦然,很少有先入为主的心理防御,因而言谈举止轻松自在,挥洒自如。在这种人面前,很少有人会感到紧张或不自在,即使一些防御心理较强的人也会受其感染而变得轻松、开放起来。同学之间的交往,许多时候都是在紧张的学习之作求得一种轻松感,所以能满足这一愿望的人自然会有一种吸引力。

但许多同学,包括一些才华和品质都很优秀的人也可能存在一些消极的自我意象。在与人交往时,常常会生出“他(她)会喜欢我吗?会尊重我吗?”的疑问,由此带来的结果是防卫心理。由于对自己的某种东西缺乏信心便想掩饰,掩饰心理所带来的行为表现或是夸张或是封闭,带有表演给人看的味道。再者,由于时时注意别人如何评论自己,心情难以轻松下来,所以其言行、表情总会显出某些不自然的东西,交往气氛也会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

之所以有以上差异,是由于习惯性暗示在起作用。运用积极暗示能够减少或消除不良的自我意象。比如经常在心里默默对自己说:“我是受欢迎的人!”每天早晨醒来,都要充满信心地默诵这句话。除言语暗示外,还可运用形象暗示。在头脑中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良好的交际者,直到这种形象在头脑中能够栩栩如生地浮现出来并根深蒂固。这就是西方心理学中有名的想象方法。

6.把每个人都看成重要人物。自尊得以维护,自我价值得到承认,这是许多人最强烈的心理欲求。我们只有在交往中注意到这一点,才能对应自如。的确,每个人都是重要的,当我们把自己看得非常重要时,也应将心比心把别人也看成重要的。据此,在交往中,我们应注意:

(1)让他人保住面子。如果一个人习惯于通过挑别人的毛病和漏洞来显示自己的聪明,那将是最愚蠢的,必将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人人都有毛病和缺点,所以找起来并不难。但被人暴露自己的“短处”,这是许多人所反感的,因为这威胁到了他的自尊。

(2)不要试图通过争论使人发生改变。同学之间常常争论,若是为探讨问题,这是有益的,但试图以此改变对方,则往往会适得其反。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把某种观点看成是自我的一部分。当你反驳他的观点时,便或轻或重地对他的自尊造成了威胁。所以争论双方很难单纯地就问题展开争论,其间往往渗入了保卫尊严的情感。这种情感促使双方把争论的胜负而不是解决问题看成最重要的。所以赢的一方常常难以抑制自己的洋洋得意,他把这看成是自己尊严的胜利,自己有能力的明证。而输的一方则会觉得自尊受到伤害,他对胜方很难不产生怨恨。从而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许多争论到最后会演变成为人身攻击,或变成了仅仅比嗓门高低的游戏。所以争论对人际交往常常是一种干扰因素。

(3)发现和赞赏别人的优点。

课堂练习:请一位同学站在讲台前,前三排的同学每人必须说一句赞扬他的话或一个优点,不能重复。

每个人都有其不足,每个人也都有其所长。人类天性中最深切的冲力是“做个重要人物的欲望”,赞扬能释放一个人身上的能量,调动人的积极性。真心真意,适时适度地表示你对别人的赞扬,赞扬要对人也对事,能够增进彼此的吸引力。

在我们生活中,最为人渴望而不用花钱费力就能给予的“赞赏”却常常难得一见。在大学里,有一些同学由于家境、容貌、见识等等原因而深藏一种自卑感,他们多么需要得到认同和鼓励!一句由衷的赞赏很可能会使他们的生活洒满阳光,甚至改变他们的整个命运。最有效的赞赏是赞扬他人身上那些并不是显而易见的长处和优点。如果你赞赏一个领导能力强,他也会高兴,但若是赞赏他有风度或是很会教育子女,他一定会更高兴。如果你赞赏一个容貌出众的女孩子漂亮,可能不会引起太大的反响,因为她对这一点很自信;如果你说她性格很好或聪明,她可能会更为高兴。

7.注意倾听。我们在谈话中常常会有一种冲动,把溜到嘴边的话讲出来。为此,我们会变得对别人讲的话心不在焉,甚至急不可待地打断对方的谈话。还有一种人话匣子一打开,就再也收不住了,既不允许别人插嘴,也不在乎别人是否感兴趣。这类举动赢得了一时的畅快,但也丧失了许多与别人深交的机会。可以说这种人有些自我中心的倾向。只谈论自己的人,所想到的也只有自己,这是不受欢迎的。因为跟你谈话的人,对他自己的需求和问题更感兴趣。

其实,许多时候耐心而认真地倾听别人讲话并不是委曲求全。深入的了解有赖于倾听,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倾听有助于我们从别人那儿学到许多有益的东西,每个人充满感情所谈论的往往是其感受颇深的,这些对于弥补和增长我们的经验是大有益处的。许多时候,冷静的倾听还能化干戈为玉帛。比如在一个家庭里,夫妻中的一方火冒三丈、大发牢骚的时候,另一方也怒目圆睁,义正辞严。非但什么事也解决不了,而且常常是不欢而散。如果另一方耐下心来,不加评论、不加辩解地倾听对方说下去,对方就会渐渐平息下来,甚至主动开始反省自己;或是待其冷静下来后,再平静地讲清一切,效果一定强于冲动之举。

8.自我表露。真正可以深入下去的交谈必然是双向的。因而自我表露是另一项应该掌握的技能,即自信地袒露关于自己的信息——怎样想,有什么感受,对他人的自发信息如何反应等。然而,许多人却不能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从而给交往制造了障碍。正如威廉·詹姆斯所说:“有些人之所以不善谈吐,是因为他们担心自己所说的东西要么会被人们认为太平淡、太浅薄,要么被人们认为太虚伪。他或者认为自己不配和对方谈话,或者认为自己所说的东西多少有点不切场合。”自我表露需要把握好时机,否则就可能犯滔滔不绝、只顾自己之大忌。一般而言,谈自己的合适时机之一是有人邀请你谈谈自己的时候。这时,如果你能适度地展开自己会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感。另一种时机是当他人谈的情况和感受与你自己比较一致时,即“我也„„”的技巧。人们总是喜欢那些经历和看法与自己一致的人,因为赞成自己的人实际上是在肯定我们的价值和自信。所以,“我也一样”,“我也喜欢这个”,“我有过和你同样的经历”之类的表白往往能激发对方积极的反应,使谈话气氛热乎起来。

9.批评的艺术。“贬低他人,也就意味着自己的渺小。”许多人往往由于自信不足,从而有意无意地通过寻找别人的缺陷来满足自己的自尊。不过有些时候,当别人的错误损害了我们自己及周围人时,我们需要促其改变,而不是一味地“好,好,好!”如果你不是出于贬低别人的目的,同时又能运用适当的方法,那么你的批评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首先,批评应注意场合。批评要想奏效,必须尽量减少对方的防卫心理。如果我们在大庭广众下批评别人,对方很可能首先意识到自己的形象和自尊受损而不是自己的所犯的错误。因此,他会马上以敌视的态度来反击你以保护受到威胁的自尊心。这样,你的批评除了增加对方的反感和抵触外,不会有任何效果。所以,批评应尽量在只有你们俩在场的情况下进行。

第二,从赞扬和诚心的感谢入手。在此之前,我们已深知赞扬和感谢的作用,它可以提高对方的自信和自尊,从而在感情上接纳我们。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诚恳地提出批评,对方往往更容易接受。

第三,批评对事不对人。比起一些具体的言行来,人们对自身的人格、能力等看得更重。如果你的批评含有贬低其能力、人品的意味,便容易激怒对方。如果你在肯定其能力、人品的前提下指出其某一个具体方行的错误,他(她)往往容易接受。如“按你的能力,这件事本来可以做得更好些。”“依你的为人,不该说出这种伤人的话。”等等。

第四,批评应针对现在,而不要纠缠老帐。如果习惯于用“你怎么总是„„”之类的形式批评别人,是不会取得好效果的。因为这样的说法暗示对方:“你旧习难改。”卡内基告诉我们:让对方感到自己的错误很容易改掉。这样对方往往会有信心去改变自己。另外,翻老帐的做法也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一两件事可以归因于偶然,许多件事则更可能归因于人品,所以翻老帐等于在贬低对方人品。记住,只针对当前这一件事。

附:让身边的人更喜欢你28个绝招:

1.永远记住:长相不会令人讨厌,只有愚蠢,虚伪,不礼貌,自已为是,狂妄自大,说大话,不办实事的人才是最令人厌恶的。

2.气质是关键。如果时尚学不好,宁愿纯朴。3.与人握手时,可多握一会儿。他会体会到你的真诚。

4.与别人交谈时,笑容是杀伤性最强的一种秘密武器。你的微笑会让对方放松戒备,很快与你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5.不要没事发脾气,生活不是电视剧。

6.少在别人面前抱怨“好无聊啊”,你越说无聊,别人越觉得你无聊。7.与人打车时,请抢先坐在司机旁。8.有人在你面前说某人坏话时,你只微笑。

9.自己开小车,不要特地停下来和一个骑自行车的同事打招呼。人家会以为你在炫耀。10.同事生病时,去探望他。很自然地坐在他病床上,回家再认真洗手。11.不要把过去的事全让人知道,把自己弄的像白纸一样,对自己没多大好处。12.尊敬不喜欢你的人。

13.别人批评你的时侯,一定让他把话说完,即使你是对的。如果你选择争辩,那你的麻烦就大了去了。

14.尊重批评你的人,因为他们才能让你真正意义上的进步。15.自我批评总能让人相信,自我表扬则不然。

16.没有什么东西比围观者们更能提高你的球技了。所以,平常不要吝惜你的喝彩声。17.不要把别人的好,视为理所当然,要知道感恩。谁出生都不是为了侍侯你而出生的,即便他是保姆。

18.榕树上的“八哥”在讲,只讲不听,结果乱成一团。学会聆听。听明白了再说,而且要抓住重点的说,那么你就是超一流的谈判专家。

19.尊重传达室里的师傅及搞卫生的阿姨,把拉圾扔到拉圾桶,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这些小事却能很大程度上增加你的魅力。

20.说话的时候记得常用“我们”开头。会拉近彼此之间距离。21.为每一位上台唱歌的人鼓掌,他会对你有份特别感动。

22.有时要明知故问:你的钻戒很贵吧!有时,即使想问也不能问,比如:你工资是多少?

23.话多必失,人多的场合少说话。

24.把未出口的“不”改成:“这需要时间”、“我尽力”、“我不确定”、“当我决定后,会给你打电话```````` 这是种成熟的表现。(同时也是用人单位常用的技俩,我们毕业大学生在就业的时侯,大多数都碰到过用人单位说回去等电话的时侯,那这时侯你就可以考虑换一家 单位了)

25.不要期望所有人都喜欢你,那是不可能的,让大多数人喜欢就是成功的表现。当然,自己要喜欢自己。

26.如果你在表演或者是讲演的时候,如果只要有一个人在听也要用心的继续下去,即使没有人喝采也要演,因为这是你成功的道路,是你成功的摇篮,你不是让观众成功,而是要你自己成功。

27.坚持在背后说别人好话,别担心这好话传不到当事人耳朵里。举个最好理解的例子:比如你和你女朋友生气,闹的很凶,你可能说一千,道一万都不能合好如初,这时侯最好的办法是找你女朋友的最好朋友,她的一句话顶你一千句,你信不?你就让她传三句话,保证解决问题:(1),你老公对你一直不都很好吗?(2),他又给你买这个,又帮你做那个,怎么还能因为拌两句嘴就分啊?(3),合好吧,还能真分咋的?你女朋友肯定会说:哎,也是,凑和着过吧,但是这小子他气死我了,一会你帮我好好收拾这小子一顿。

28.如果你看到别人的日志还值得一看的话,那么你一定要回复,因为你的回复会给人继续前进的勇气,会给写日志的人很大的激励。

四、实习、就业打工和运动安全

(一)实习中的安全

1.学生外出实习,如果有老师组织,要按老师的组织进行;如果同学们自己组织,要注意安排男女生混合编组,指定专人负责安全工作;并针对实习的具体情况,制订安全预案。

2.每到一个实习单位,要听从单位领导安排,自觉遵守单位的安全制度,要严格按操作规程办事,要统一组织,统一行动,防止不请假单独行动,防止造成意外人身伤亡、设备损害事故。

3.到了实习单位,要根据当地的风俗习惯(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治安状况和居住环境,有针对性地做好防火、防盗、防特、防泄密、防事故工作,发现隐患,及时报告。

4.在实习过程中,如果组织参观、访问等其他活动,一定要严密组织,统一行动,制订安全预案,及时清点人数,遇有意外情况及时报告。

(二)就业打工中的安全

大学生就业或利用假日和休息时间打工的人越来越多。一方面,一些学生家庭困难,贷款上学,通过打工能弥补一些经费不足。另一方面,一些学生想通过打工了解社会,从社会活动中吸取经验,锻炼、提高自己等。不论是就业还是打工,都必须把安全放到第一位,只有如此,才能避免上当受骗。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辨别中介机构。目前,劳务中介机构很多,许多人以此为幌子招摇撞骗。为防止就业、打工上当受骗,一是要看中介机构有无政府职能部门核发的营业许可执照;二是要对其发布的招聘信息进行分析研究;三是必要时最好到其介绍的用工单位实地考察一番,对那些大包大揽,把工作条件和工资待遇说得天花乱坠的中介机构,须要加倍小心。

2.要慎签劳务合同。不论是就业还是打工,为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必须慎签劳务合同。需签劳务合同时,一是必须采用书面形式,不能搞口头约定或“君子协定”;二是双方必须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能因就业难就什么条件都答应对方,更不能签“生死合同”;三是要把合同里面的条款认真解读明白;四是慎交押金。劳动法禁止企业与职工订立劳动合同时采取先交押金后签合同的办法。

3.要选择合适的工作。学生利用假期和休息时间打工,其特点具有临时性、阶段性、实践性,因此,要选择既能锻炼自己,又适合自己干,并有合理报酬的工作。

(1)选择和自己所学专业以及将来准备从事的工作相近,又适合学生打工特点的工作。例如,家教、临时行政服务、文秘、解说等。

(2)选择和学校工作、自己学习矛盾较小的工作。例如,打工时间最好在节假日或休息时间。

(3)选择风险、危险性小的工作。例如,最好不要去风险较大、要做出一定承诺或污染严重、事故多发的行业和单位打工。

4.要通过合法诚实的劳动获得报酬。学生打工,不能只考虑经济实惠,要注意自己的身心健康,更要注意社会责任和社会效果。因此,必须通过合法和诚实劳动来获得合理的报酬,绝不挣不干净的钱。

(1)不到没有合法手续或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的公司打工。(2)不做法律禁止的事。例如参与传销,替别人考试当枪手等。(3)不做有损学生身心健康、违背道德、伤风败俗的事。例如家庭陪聊、歌舞厅坐台、陪歌、陪舞、陪酒等。

5.要警惕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打工中要树立安全意识,随时警惕各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1)要树立证据意识。解决劳动纠纷,打劳动争议官司,都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为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平时要注意保存诸如押金的收据、拖欠工资的欠条、双方签订的合同协议等证据资料,以备需要时使用。

(2)保管好有关证件。在求职中一般需要用到的证件主要有身份证、毕业证、荣誉证、各种资格证、就业协议书等,这些证件表明就业、打工者的法律身份、能力和荣誉,用(招)工单位无权扣留。自己应妥善保管。(3)要了解、熟悉自己打工所从事的工作性质。其中不安全的因素有哪些,有无易燃、易爆、易传染疾病、污染身体的问题,有何预防措施等。

上一篇:上半年高三教师理综教研组长述职报告下一篇:行政执法检查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