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语文课改心得

2024-06-13

小学教育语文课改心得(13篇)

1.小学教育语文课改心得 篇一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唐冬群

带者新课程改革浓浓的春意,沐浴创新教育缕缕阳光,花季的雨露和园丁的微笑一齐映进我的视野。新课程改革让我体会到了教学的生命过程。

一、注重学习、转变观念、以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

二、、实现思想观念的更新

做为语文教师,我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平等的姿态走近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读,自由地议,大胆地评,让创新的火花在读中迸发,从而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以创新为本的现代阅读教学观念。并做到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树立了个性教育意识。,新课改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合作性。以往教学中,通常重结论,轻过程,一切由教师安排好。学生通常被动接受,缺少参与;教师几乎把所有的原理,概念都当作定论呈现给学生,没有给学生留下发展的空间;教师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而开放式教学可以改变,过去学生“等,靠,要”的被动形势,学生在这种学习氛围中自己探索,辨析思考,自己去体验,为其终身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使用的新教材中设置了很多活动性栏目,为我们使用开放式教学模式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三、教学方法的更新。

课堂上我努力让学生感受到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我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让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我努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所以在课堂上学生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比如,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学习方式还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在学习中我让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四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

以往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重点,难点上挖得过深导致一部分学生负担过重,跟不上,这样就导致一部分学生厌学,造成差生或优生弱科,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是一个最低标准,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材施教。通过师生合作,很多问题在分组讨论中得以解决,使问题深化不留死角。即解放了老师,又能把大部分同学调动起来,使优生更优,差生不落后,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采取四种方法

(1)激发学习爱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3)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4)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总之,在课改浪潮中,构建“自主合作,主动探究、乐于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每个老师孜孜以求的境界。要使课改一路走好,并取得实效,就要认真研究课标,谨记学科特点,不忘学生的年龄特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断努力,不断探索。

2.小学教育语文课改心得 篇二

一, 看到学生的差异性, 设计分层次作业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指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发展水平和个性特长的不同, 决定他们对所需知识的程度也都不同。所以, 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必须多层次, 体现差异性。在识字教学“树”一字时, 我布置了几个作业:

1.记住这个字的样子, 给它找个好朋友 (组词) 。

2.用组的这个词说一句话。

3.你知道树有什么颜色吗?

4.你们家里有小树吗?能给大家讲讲它的样子吗?

5.你喜欢小树吗?为什么呀? (任选二项完成)

一些基础一般的同学, 选择了一二项, 并很好地完成了;有些接受快的孩子, 在课堂上就基本完成了一二项, 所以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这个字的深层含义, 结果第二天, 有的拿来了卡片, 有的侃侃而谈, 闪光点不断。而那些顺利完成一二项的, 也同样得到了我的肯定。孩子们在开心的氛围中接受了这个字的许多知识。

二、因地制宜, 作业形式丰富多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这在作业设计上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 我尝试设计过不同的作业。

1. 多变的基础作业。

小学语文作业要体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 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所以识字、朗诵、阅读等基本作业不但要做, 而且要做好, 怎样做?不妨以学生的兴趣为前提。

在低年级的识字学习中, 我常常布置同学们记几个好朋友的名字;在看动画片时, 要求学生多看上方或下方的字幕, 张嘴读读这些句子;过年过节, 亲人互发短信了, 也去读一读。渐渐的, 这些不起眼的作业积累在一起, 生活中的常用字也就记住了。

学生对布置的预习作业总是草草了事, 我就在学一篇课文之前, 留预习作业搜集课文相关资料做成资料卡, 卡的大小要求是一样的, 以便学生集体展示, 给了几个范围后, 让学生自由选择, 这里边渗透了孩子们不少的汗水。学生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搜集相关资料的渠道是很多的, 如到图书馆、上网、问周围的人等。学生不但很好地完成了作业, 而且获得了多方面的锻炼。

对于阅读、朗诵等作业, 我也总是想一些小办法提起孩子们的兴趣, 如把阅读的内容编成一首诗歌, 做一张小表格, 进行小组朗诵会, 等等。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 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对基础作业的形式进行改革, 让其变成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 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 表演型、动手型作业。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演员, 我们要给他们创造一个舞台。学完《小蝌蚪找妈妈》, 我设计如下的作业: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 遇到了鲤鱼妈妈, 乌龟妈妈, 还有自己的妈妈, 你能演出来吗? (可以选择一到两个搭档) 我给他们提供一些头饰、服饰。在作业展示环节, 伴随着台上同学的精彩表演, 台下孩子大声念着旁白, 不知不觉地加深了印象, 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形成了持久的记忆。某些故事性强的课文非常适合。动手型作业的应用就更广泛了, 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资源多形式、多角度地开展。作业有很多种形式, 如亲子互动, 在母亲节给妈妈洗洗脚, 学会体验父母的艰辛;画出书上意境优美的画面;某些科学性的实验, 不妨动手做一下。如学完《乌鸦喝水》, 我布置学生在家长帮助下做了一个类似的实验, 重点要“一点点放”, 体会“逐渐升高”。通过动手, 学生对两者之间的联系有了更深的理解。表演和动手类型的作业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促使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去研究, 从而有效地学习。

3. 拓展型作业。

面向未来的语文教学, 应当从守成型向创新型转化, 体现在语文作业设计上, 即要求更多地注重培养儿童的灵活运用能力, 在运用中强化创新意识。新大纲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 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 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在平时的作业中, 我也注意一些这样的应用。在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 我设计了续写作业:小女孩上了天堂, 会发生什么呢?遇到了奶奶吗?有火鸡吃吗?还会卖火柴吗?这样的想象作业, 学生有常做常新之感, 积极性都非常高。

学习《只有一个地球》之后, 我组织学生上网查有关地球的资料, 查地球上近期发生的灾害, 如泥石流、地震等。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灾害?然后, 我引导学生从未来解决方面入手, 了解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开发新能源的必要性, 必须保持生态平衡。

这样的作业就不仅仅是一个载体, 而是一个极好的凭借,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发展个性, 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作业评价的可发展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促进学生在原由水平上的发展。”

我在评价学生的作业时, 采用了多元化、多角度、全方位的方法, 在评价形式上, 不仅仅是简单的分数或等级, 而是让学生知道好在哪里, 如想象得很奇妙, 或是字很匀称。对某些不尽如人意的, 多用鼓励性语言:“小马虎, 又错了三个字, 下次记得检查哦。”学生也乐于接受并改正。对学生作业进行多次评价, 即要求订正的作业修改后再进行评价, 重新评定等级。这样多次评价一次作业, 既有利于学生养成改错的多习惯, 又能让更多的学生体会成功。

在评价中, 要多用对话法。师生对话、面批作业, 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在老师和颜悦色的点评下, 学生虚心接受, 因为他们体会到了老师的信任和期待, 更方便老师因地制宜提出更高要求, 对不同学生提出可行的细化目标, 对学生的反馈进行及时的点拨。在潜移默化中, 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潜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

3.新课改浅析小学语文 篇三

关键词:学习习惯;师生互动;学习热情;方法和技能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224-01

一、新课程下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新课改对老师教学教育理念有了重大改变,提倡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主动互助学习习惯,必须形成一个教学教育模式,以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模式。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时刻重视培养小学生主动互助语文学习习惯。无论是人格上,还是学习行为习惯都要严格要求,各个方面进行引导。新课程改革倡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快乐地去学习。良好习惯的养成不仅仅需要正面引导,还需要带有一些强制性。小学生的学习主动互助性还没有完全被激发,还需要教师意志进行左右。培养学生主动互助学习的习惯;认真谨慎的学习习惯;勤于动脑、善于动手的习惯;说话规范的习惯;爱惜书本的习惯;勤于发问的习惯;写字规范的习惯。这些习惯的培养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不仅仅要求学生有培养好习惯的意识,还需要教师能为学生做好示范,严格要求学生养成习惯。教师不能顺从和迁就学生,在尊重学生和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教师也要有强制的意识,只要是切实来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学的都应该得到认可。

二、培养师生自主互动精神

新课程的教学注重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自主的活动中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这充分说明合作学习要以学生的自主互助学习为主,否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和终生学习的能力,势必助长学生的依赖心理。互助合作学习能力的提升,使之形成集体的智慧,要求每个学生独立思考为前提,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讨论,才能达到自主互助学习的要求。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创设课堂氛围来保护学生作为对话人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才能达到或做学习的最佳效果。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体验给予了抹杀,甚至忽略了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常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从教学观念上来看,教师仍然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强调学法与教法在教学过程中的最优结合,它真正关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心灵的需要,从而使教法与学法相得益彰。培养适应新世纪要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的一代新人。

三、培养学生学习热情

新课标确认语文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平等对话的过程。在实践中,语文教师确实是把自己从“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中转变为与学生拥有平等席位的对话者,他们以“对话人”的身份尊重同样作为“对话人”的学生个体及其对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式的选择,自觉放弃了传统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当前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一方面是家长和社会要求使然,另一方面也是教师没有给予学生正确引导,让学生意识到语文学习非常重要,要有学习热情。小学语文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它倡导的学习方式就是让学生忠于自己的个人感受,进行自主探求,与他人合作探究,从而达到教育培养激发其创造潜能、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的目的。都需要学生的兴趣性,把兴趣变成主动的,热情的学习方式。这就是新课程改革开放式的教学方式确实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应该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语文课程目标三个维度的实现。新课程改革开展以来,课堂教学的效益得到了明显提高。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的效果有没有提高,关键在于教师与学生是否建立了和谐互动的课堂氛围,是否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四、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和技能

4.高中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篇四

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地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因此我们要把学生的大脑看成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想方设法去点燃这把火把,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充分地活动起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真正体现了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做好如下准备: 一:深钻课程标准,领会课改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因此本次课程改革不再将学生掌握系统知识放在首位,而是将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放在首位。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感受、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以上目标达到之后,知识的获得将是很自然的事。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设计的时候,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爱上这门课,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和参与欲。在活动中,让学生自觉去获取知识。二:了解学生,有的放矢。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程活动设计的首要目的是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引导他们体验情感,培养能力,构件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深入地了解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学生好奇心强,有活力,情感单纯而强烈,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处在形象思维强而抽象思维正在形成阶段,由于学生们受到现代各种传媒的影响,有较广的知识面,对所学的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如果能根据学生们的情感和年龄特征,找到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再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一定会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要转变育人观念,变“目中无人”教育为“目中有人”教育。

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有独立的人格。因此,因人施教尤为重要。

平等——“师生是朋友”。学生与教师是平等的。

尊重——“俯下身子与学生交流”。学生是“人”,他们在渴望得到成人的关爱的同时,更希望得到成人的关注,特别是尊重。因此,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尊重学生的人格。

民主——“教学相长”。有研究表明,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他们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没有疑问,为有异议,更没有争论。很显然,这种教学模式,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创新个性的发展。为此,我进行了“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创新能力”的语文教改实验。该项实验着眼于实施素质教育,挖掘学生潜能,以培养具有自主性、创造性和情感性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为目的,其核心是个性教育和创造才能的培养。表现在课堂教学上,我努力倡导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座谈式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始终是在教师的关爱、尊重和期待中,积极主动的学习。允许争论,允许出错,允许挑战教材,允许反驳老师,允许保留意见,允许“师不必贤与弟子”……总而言之,在这里,师生都是自由而放松的。

(二)、要激励学生表现自我,让学生主动、大胆地展现自己的个性。1.创设发展个性的舞台——“人人都有才,人人能成才”。我们的教育要着眼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找到发展的方向和展示自己特长的舞台。所以,我结合语文学科教学在班内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2.让学生学会互相欣赏——“你好,我好,大家好”。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学生的成功感、自豪感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同学的评价。利用群体效应,可以增强同学间的友谊及班集体的凝聚力。为此,我主张让每一个同学自制优点卡,发现哪一个同学进步了,就把该同学的优点写在上面,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送给这个同学。真诚的赞誉使同学们感到愉快,体味到了自己的形象和价值。这样做的好处,既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绘画能力、写作能力,又培养了孩子健全完善的人格,真是一举数得。3.发挥评语的激励作用——“相信你能行”。无论是成绩报告单上是的评语,还是写作本上的三言两语,还是课堂上的随机性评语,对学生来说,都是老师对自己的评价,自己的价值也往往从老师的评语中得到反映,所以学生都很看重老师的评语。为此,我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时时注意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少揭短,对学生的个性特长则予以充分的肯定,并鼓励学生扬长避短,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健康发展。

三: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

为了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提供直观的教学材料,仅凭教师的语言和行为动作是无法完全达到效果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能够给学生以具体形象、有声有色的情境感受,还有其它手段不能代替的跨越时空的信息量,都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抽象教学形象具体化,使学生在体会、感悟中获取新知。

四: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素质。

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征之一是综合化,强调每个学科彼此建立联系,跟科技发展及日常生活建立联系;同时强调跨学科的、建立在各个学科之上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改力图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从而促进学校教育重心的转移。尤为重要的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树立远大理想。这种过程将深刻地影响他们思想道德的形成,影响他们人生的抉择。五:课改就是让每一个学生发展。

现在的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鱼,最重要的是授之渔。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5.语文课改的心得体会 篇五

曾几何时,我因自己是摆渡人而抱怨,送走一届届的小学毕业生,自己仍要回到原点,只有自己不断重复同样的路程,只有自己看着一成不变的风景,只有自己拥有没有前途的人生。今曰,我为自己是摆渡人而庆幸:陪伴一群群孩与之携力划向理想的彼岸,只有自己享受着他人托付的人生美好时光的信任,只有自己不断分享着孩子们成长的收获和喜悦,只有自己有幸一生与青春同行,与课改同行。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一、深刻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转变观念。在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由过去的“统治主宰者”“支配者”“直接知识传授者”“主讲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引领者,与学生真诚面对,和学生共同营造一个温馨、静谧、安详的环境,真正让学生去自主参与,做学习的主人。

二、教学目标的转变,也导致了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评价的转变。以往一堂课“棒!棒!你真棒!”不绝于耳,但进行课改后,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虽然这种改变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但是相对而言它的进步是不容我们忽视的。对学生的个性化、全面性的评价更加受学生欢迎。不再是以前的“三好学生”“学习标兵”的称号,而是凸显学生优点的更加具体、到位的评价与表扬,更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课堂正在由教师教学的主阵地转变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从“灌输”变“引导”,从“表演”变“对话”。突出课堂的参与性、互动性与合作性。其次,改变了教师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的方式。老师能够关注个体差异,呵护学生自信心。教师学会聆听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对自己的做法进行解释,课堂正在由教师教学的主阵地转变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

6.小学教育语文课改心得 篇六

今天的美术课上,孩子们画的画很有趣,看着孩子们画的画,还有写给老师的祝福,我的心里溢满着感动与惊喜。认真去读它便会发现,他们其实是在用画笔在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画为文字搭建了一个可以自由抵达的桥梁。孩子们忙着画和写,我看着一幅幅图,读着一句句情真意切的文字,心里感到莫名的欣慰,心里浑然不觉期末的焦虑。

对于低年级孩子的写话教学来说,先不说字体如何,单是开头空两格的格式,简单的标点符号的运用等很多都是训练的难点,也都是老师头疼的地方。因此,这个学期的日记很多情况下都是有主题的,旨在一步一步引导孩子们去围绕主题写话。

忆起一年级写口述日记时,孩子在口述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语病,需要父母帮助去纠正。一些口头语需要帮助他们去转换为书面语,毕竟孩子的阅读积累以及语言积淀要单薄得多。在父母的陪伴下,孩子日记中所出现的一些杂乱无章的句子,会被慢慢地梳理得有条有理,这个时候,就可以写了。但是写的时候,依然需要去帮助孩子写正确格式,学会断句,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父母在听孩子口述的过程中正润物无声帮助孩子进行筛选材料,修正语句呢!慢慢地,孩子们会说完整的话了,会把一件事说下来了,这样离写的主题便越来越近。如在写主题日记“某某,我想对你说”时,我先给孩子充分说的时间,让孩子们在教室里大说特说一通,之后,拿出日记本进行整理自己刚才所发言的内容,孩子们发自肺腑的语言特别感人,写得非常好。很多时候,当我们感叹二年级的孩子把日记洋洋洒洒写了四五页时,是不能忽略孩子阅读的积淀和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哟。

语文,是日积月累的积淀功夫。其实,我们都知道,低年级的孩子不可能从写一段话一下子就学会写几百字的作文,这需要一个过程,并且是一个慢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立竿见影,孩子写的能力绝对离不开读的功底,也离不开丰富多彩生活的浸润。如果我们把每天的日子都过得无以伦比,过得像诗一样,那么,我们的孩子便会觉察到每一天都是与众不同的,都是新的,都有可以用文字记录的价值与意义。

曾也有人嘲讽道:瞎折腾啥呢?学生考个好成绩才最关键。他们只是把目光瞄准了眼前的利益,如果再长远些的话呢?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中有很多用来写作的素材,能促进读与写,当读、写与生活紧密结合,相信孩子们的语文能力,终会慢慢走上新的台阶,即使现在看不到什么,但要相信,它们一定存在着。不久的将来,它一定会在孩子的生命里大放异彩!

临近考试,遇到周末,就想让孩子出去走走。

孩子们是属于大自然的。只有在大自然里,他们才会成为自己原本的样子。大自然能够唤出他们身上的灵气。

温度挺低。上次的雪还未消尽。但太阳却明亮耀眼。

那么,就出去走走吧,到公园里去看看,冬日里的阳光正合适宜。

于是,便有了《冬日里的滨河公园》这次的写绘作业。

7.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研究 篇七

一、合理设置情境,激发创新思维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对事物的理解还不够透彻,所以教师在课堂环节中,应尽量去设置更加可观的课堂情境、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于促进有效教学。

例如,在讲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四季》的时候,由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在学习生字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一年四季的基本特征。在上课之前,教师将自己提前准备的关于“四季”的画板展示给学生。分别是“春天的绿草、夏天的荷花、秋天的麦子、冬天的梅花”,让学生看着画板指出这些图片的特点是什么?分别代表哪个季节?学生看见直观的画板,都很兴奋,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在之后的课堂环节中,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跟着多媒体一起朗读课文,朗读两遍之后,挑选几个学生一人朗读一段,让其他学生认真听,指出错误的地方,当场纠正。同时,让学生说出自己心目中的春夏秋冬分别是什么样子。这样,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轻松地完成了课文的讲述内容,在快乐中学习语文。

二、合理使用多媒体,激发创新思维

现代科技迅猛发展,多媒体授课模式逐渐被引入课堂教学中。多媒体采用动态图画、音乐和视频多种模式,把授课内容变得栩栩如生,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小学生本身比较喜欢活跃、动态的画面,所以这种模式受到学生的极大欢迎。

例如,在讲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难忘的泼水节》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在上课之前,在多媒体上先给学生展示一系列图片“傣家竹楼、傣家舞蹈、傣族服饰、孔雀舞”,由于这些图片对学生而言比较新鲜,学生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学生就会思考“傣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和我们汉族人民不一样,那他们的泼水节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之后教师播放视频《泼水节》的片段,让学生充分了解傣族泼水节的具体状况。这种学生主动思考并且教师解决学生疑惑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合理使用多媒体,对于优化语文课堂,促进有效教学具有积极作用。

三、转换教师角色,激发创新思维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基本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备课,在课堂上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生字的讲解和课文朗读。这种教学模式,从本质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本无法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要改变这种教学模式,在课堂中使教师和学生互换角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例如,在讲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观潮》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钱塘江大潮的特点并分析课文,积累运用描写大潮的语句。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思考“本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大潮的?课文怎么样描写大潮的特点?你心目中的大潮是什么样的?”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朗读文章。文章朗读过后,教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小组内部讨论这些问题,并形成自己的答案。每个小组派一个学生代表来进行总结回答,如果有补充的内容可以自行解答,最后教师进行一个课堂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动发现新的问题“为什么钱塘江大潮是如此壮观?”等,这种教学模式,一改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自主提出新问题,自主解决新问题。互换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极大的发挥。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不断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更直观的教学表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语文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给学生展示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动画和视频,提高学生的兴趣点;在课堂教学中,互换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新教学模式。创新小学语文教育模式,一方面,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改进教学模式,创新课堂教学。另一方面,需要学生积极接受教师的指导,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董云丽.新课改下小学语文创新教育探讨[J].新课程(小学),2015(2).

8.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 篇八

关键词:转变观念;提高理论;创新教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102-01

一、转变教育观念

新课改就是提倡素质教育,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能力。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从思想理论上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自觉摒弃片面追求高分的短视行为,杜绝囫囵吞枣、一知半解之嫌。课堂上,过于注重形式,表面上快快乐乐,热热闹闹,用大量的非语文活动挤占了学语文的时间,结果快乐有余,收效不大,不能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学习基础,这是与课程改革的目标背道而驰的。至于课外活动,有的目的不明,组织不实,随意性大,时间花了不少,收效甚微。没有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提高素质教育观念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起着统摄、导向和调控作用,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我们应仔细研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具体要求,熟悉教材的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将新课改的精神贯彻落实到备课、讲课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中。只有转变了教育观念,才能有动力去创新,去实践一些新的教学方式,才能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二、提高新课改理论

“语文”指的就是语言文字,语言和文字是人们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必不可少的工具,学好使用语言和文字的本领,是为了满足工作、学习、生活的需要。语文学科的特征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农村学校教师只有深入学习课改理论,才能彻底转变教学理念。语文学习,应该是人生的一种幸福历程。我们毫无理由为自己课堂上精疲力竭的灌输而自豪。语文课要“实”而“活”。所谓“实”,是学生该学的要学,该练的要练,每一节语文课使每个学生确有所得。哪怕一课一得,日积月累,定会由小进到大进。所谓“活”,除了灵活多样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让每个学生的脑筋动起来,这是以往语文课做得不够、不好的地方。有两种教学,一种是使学生越学越愚笨,一种是使学生越学越聪明。我们当然追求后者,在学习语文的同时,要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学习。什么是最好的语文课,什么是不好的语文课。这都和教师的素质有关,教师若才华横溢、素质过硬,本身就是能对学生产生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他将感召那些闪烁在迷茫夜空里的童心,使其发光,最终成为一颗颗独具特色的耀眼明星。同时听取优质课,向同行取经,虚心向同行学习、取经,学习他们的授课方式,揣摩他们的授课技巧,有条件的可以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卫星电视,观看优质课堂教学录像,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增长见识,增进技能。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不断更新知识,只有把自己变成汩汩不断的泉眼,才能为学生的心田注入新的清泉。

三、创新教方法

新课标是知识、能力,方法、习惯的目标要十分明确,师生共同学习、平等对话,教师引导学生在自主的语文训练中,在探究、发现中逐渐实现教学目标。加强与生活的联系,与儿童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的联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把被动接受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进取的“我要学”,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主地,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有些小学语文教师经常抱怨:孩子视野不开阔,知识面窄,个性孤僻。诚然,这些都是事实,但是在新课改的今天,孩子的课堂不再是那几十平方米的教室,他们拥有的是新型的大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教会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和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不断获得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又要教会学生做人,培养良好的个性,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发展,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开发潜能,发展健全的个性。发挥语文教育对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作用,就丝毫不能忽视语文活动课。学科课和活动课相结合既发展了学生的智育,其德育、审美、品质修养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真正做到了多方面素质协调发展,互相促进。我们的教师也会在这个实践过程中一同成长,逐渐变得成熟和充实。小学语文教师是支持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重要力量,也是基础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作为一名学语文教师,我们只有采取措施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才能适应新课改及素质教育的各种要求,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学得更多,从而使他们走向世界,去领略外面的精彩。

9.小学数学课改心得体会 篇九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目标必须在课堂中完成。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把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自由活动”,“注入式教学”变成了“自主探索”。要求我们不但要教给孩子们知识,更要教给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方法。这一点在我们的课堂上落实的不是很好,这里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深入解读教材是基础

小学数学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知识体系。课程改革使小学数学教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解读教材成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解读教材即有效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内涵,以保障教学活动高效的开展。我个人认为,了解教材应首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道本学年要交给学生那些知识,并知道各个知识点与前后知识点的联系。同时要领会教材意图。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使教材“新鲜出炉”,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态度、能力的过程之中。

二、以快节奏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意识

我相信,一个人在一支慢吞吞的队伍里排队等候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他的心理感受只可能用“焦急、厌倦、沮丧”来形容。在我们的教学中,由于受“希望学生尽快掌握所学知识”的心理影响,教师往往更乐意将知识嚼得碎碎的喂给学生,期望学生都能体会到获得知识的欣喜,所以突破难点时总爱唠叨几句,练习中总愿意等最慢的一个学生也把题目做完,哪怕减缓上课节奏都在所不惜,美其名曰:以学生为本,却不知这正是消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症结所在。美国“启发策略研究所”的研究表明:当老师在整堂课里快节奏地讲解授课内容时,学生们通常更能全身心地投入。

我们的课堂中应该以快节奏方式来维持一定的学生参与度,当我们感到学生参与程度在下降、学习活力在减弱、注意力在转移时,应尽快向下推进课程,让学生们感到课在不断地推进,总觉得有事要做、有问题要思考。老师讲解、问题解释和学生练习、答写只要有约一半的学生明白、完成就尽快变化,哪怕对反应相对迟缓的学生来说,我们也不能减慢速度去适应他们,而是用希望的力量和同伴高涨地学习积极性激励他们赶上教学的节奏。

三、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我们都晓得“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孩子喜欢哪个老师就会对该老师上的课青睐有加。现代教育家认为,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师生关系基础上,学生会积极、主动

地探索求知。所以,师生关系的和谐,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让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1.备课从了解学生入手

备课从了解学生入手,有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利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有效地解决教学难点。

学习不是学生被动的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在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上知识的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在教学前对学生摸摸底,针对其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知识结构的建构与重组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要想深入了解学生一定要与他们建立互动的关系。经过笔者实践:学生在课外活动的状态下谈话效果较好。因为学生认为老师在和他聊天,心情比较放松,容易畅所欲言,能顺利得到老师想要的答案。如果说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还有所保留的话,那在家里肯定是赤露敞开的。因此,家访可以帮助老师更完整、全面的了解学生,建立起老师、孩子和家长的友好关系。2.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倾听这一行为,是让学习成为学习的最重要的行为。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善于倾听的儿童。

要实现高效课堂首先要转变“发言热闹的教室”为“用心的相互倾听的教室”。只有在“用心倾听的教室”里,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则交流是不可能发生的。因此就需要引导学生在发言之前,要仔细地倾听和欣赏每一个学生的声音。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

倾听学生的发言,好比是在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作为教师要擅长接学生投过来的每一种球,特别是学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这也是作为教师其自身的专业素质和驾驭课堂能力的最好表现。

3.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传统的教学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现代的教学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捕捉学生的眼神、表情、动作等。学生在课堂上想什么、说什么、探索到什么、体验到什么等成了课堂评价的重点。一个学生思路没理顺出错了,老师要给予提示,不要立即批评,也不要急于把答案说出来,要留给他们的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总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应该是深入解读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等方面一个有机的整体组合。提高数

学课堂教学效率,要研究的方面还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教师,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我要坚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

小学数学课改心得体会

10.小学数学课改心得体会 篇十

安庆镇北道小学

2011年5月24、25日,我怀着喜悦的心情参加了松山区小学数学课程改革观摩研讨会,使我对小学数学新课程、新教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它蕴藏着新理念,呈现着新的教学方式,使我对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使我由原来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到注重学生态度、情感、人格、能力的发展,由只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转到注重学生实践探索和自主交流的学习上来,我再不是学生学习的传授者、设计者和解答者,而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下面我谈一谈我们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教学方式的转变。新课程教材内容已经改变了知识的呈现形式,这是一大亮点,那么教师如何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遵循儿童的认知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新知识有亲近感,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和个性化呢?我们在教学中注重让数学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这样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联系起来,使学习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根据知识特点的不同,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注重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设立了相应的情景教学环境,学生不仅能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听中学,在思考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而且获得了学习中的乐趣和自身全面、和谐的发展机会。

二、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

征,积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改变学生从前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加强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摒弃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的思想,更加注重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三、评价方法的转变。新课程要求评价注重过程,强调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变重结果评价为重过程评价的好处还在于:引导学生对自己和他人有“尽力则行”的要求和评价,既承认个人的局限又能表现自己的能力。不苛求自己也不苛求别人,因为努力是每一个愿意做的人都可以做到的,而某种结果却不是我们努了力就可以得到的。变重结果评价为重过程评价的好处还在于:充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在不同的生活经验基础上获得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淡化“区分”,突出“转变”,追求每个学生在原有心理发展水平上的进步和发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展,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诊断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从而发挥评价的改进与激励功能。

11.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策略 篇十一

1 提问的目的性

学生都有一定的思考力,这种思考力蛰伏在他们的头脑中,需要启发、诱导才能积极活动起来,而“启发式提问”就是利用“引子”把学生的思考力启发起来。启发式的提问是指老师根据教学规律和学生的发展特点与需要,适时而巧妙地给学生以启迪、开导,帮助他们独立思考。教育心理研究表明,学生领会知识和能用语言把知识叙述出来是两个不同层次的理解水平。首先,学生清晰的语言表达,反映了其内部思维的流畅性和逻辑的连贯性。通过提问可以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使其思维能力的发展,另外,学生的课堂语言还发挥着巩固知识的作用,通过提问能迫使学生进行“自我强化”。

2 提问的适时性

适时,既掌握提问时机,就是教师要善于利用或创设一个最佳时间,提出问题,使问题在解决的同时,唤起学生内心的解题向往,积极思维,发展思维。语文课上,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是不应受教师主观意志左右、随心所欲的,一个问题出来后,能否为学生所解答,其一要受学生原有认知水平限制,要有知识铺垫作基础。其二还要受学生主观能动性影响。因此,掌握好恰当时机,在问题提出后,能够使学生“跳一跳,摘下那个桃”,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

3 难易适度,注重科学性

提问是一门艺术,是达成教育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提问要适度。教育实践证明:提问要求过高和过低都是不合适的。过低的要求,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学生没有兴趣,没有求知欲望,产生不了新的需要,就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而提问要求过高,脱离学生原有的思维结构及认知水平,不仅不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和思考的欲望,还会使使学生“望而生畏”。经过他们主观努力后达到的要求,才是最适当的要求,因此,设问一定要把握好“度”。教师向学生传授的是科学知识,一个问题的提出应注意其蕴涵的科学性,问题的提出,其包含的内容应是准确无误的。

4 面向全体,注重广泛性

课堂学习是学生集体的活动,应让所有的学生都有锻炼能力、施展才华的机会。然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们往往发现同一个班的学生语文水平参差不齐。检索应根据素提的问题的难易程度,选择不同的对象。对基础知识内容提问时,可以面向中、差学生,而对知识焦点的提问时,就要面向好、中学生。为此,教师每节课要精心设计不同梯度的问题,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他们提供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使他们都能参与,共同提高。

5 适当肯定,注重鼓励性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学生每次回答问题时,教师要给予恰如其分的肯定和表扬。对有创见者更应多加鼓励;对回答困难者要及时启发诱导,给予提示帮助;对回答片面乃至有错误者也要给予补充,具体指出其错误所在。切忌冷嘲热讽,恶语伤人。决不能把问题当做惩罚学生不认真听课的手段,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12.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要求 篇十二

一、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新课改下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 还要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并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含义:首先, 教师要改变过度重视知识传授的观念, 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其次,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新课改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性的培养者, 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 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第三, 教师要为学生的人生引路。这一方面要求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 更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进, 并且不断地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目标, 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从“一日为师, 终身为父”的传统观念中走出来, 不要试图控制学生、强制学生, 更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 而是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二、教师要成为多方面的合作者

1.与其他教师的合作。从表面上看, 教师整日和学生在一起, 是不会孤独的。但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 由于教师在课堂上的位置和身份, 使得他们与学生之间有隔膜, 教师之间交流也较少, 就会产生孤独感。教师有很多东西需要从同行身上汲取和获得, 他们之间的合作不仅可以摆脱彼此孤立的状态, 而且可以满足新课程提出的课程综合化的要求。只有不同学科的教师互相合作, 才有可能完成课程教学的综合和学习方式的综合。

2.与家长合作。新旧教育理念之间的巨大差异

汉语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语言, 是信息传递的媒介。当今社会科技发达, 信息灵通, 教师必须注意搜寻信息、博览群书, 在教学中展现自己多才多艺的一面。语文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施教的程序和方法与其他学科不同。语文教学重实践运用, 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听得明白, 说得清楚, 写得生动。新课改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教学《在山的那边》和《童趣》时, 我在黑板上画了两幅图, 让学生观看;教《理想》时, 我唱了一首《理想之歌》给学生听, 让学生明白理想的内涵。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活跃了课堂气氛, 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所以给学生创造一个直观、具体、形象的语境是十分必要的, 除了有限的电教媒体外, 教师可把书本知识转换成图文信息, 我经常把课文编成话剧、故事小品, 使课堂有声有色, 妙趣横生。以及缺乏相关知识导致家长对新课程不太理解, 这时教师应注意与家长交流合作, 同时争取各种社会力量的支持。

3.与教育管理者合作。新改革的进程并不是整齐划一的, 新旧观念、评价标准都会同时存在, 必然有一个磨合与统一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在讨论和合作中完成, 需要教师有耐心和抗干扰的能力。为了使管理者支持教学改革, 教师要勇于向管理者阐明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工作计划。

三、要博览群书, 多才多艺

四、要联系生活, 训练语言能力

交际功能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 运用语言表达思想要恰当;运用语言传递信息要准确;运用语言辩论事理要严密。语文教学要听、说、读、写兼顾,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锻炼语言能力。所以, 教师应加强自己的语文学习, 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使教学富有文学色彩和生活情趣, 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五、要因材施教, 勇于创新

教师要善于研究学生、了解学生, 认真钻研教材, 把学生和教材联系起来考虑问题。这样, 教师既完成了教学目标, 又让学生有所收益。学习语文的目的在于运用,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检验和巩固课文知识的最佳方法。教师应开展语文综合活动, 让学生走向社会, 到语文世界去学习和运用语言, 在运用的过程中不断开拓创新。

13.小学英语课改心得体会 篇十三

小学英语课改心得体会

英语已是一门必不可少的学科,它不断地走进小学课堂,随着课改的深入发展,对于小学英语教学方法的探讨,也在不断的进行着。在这次培训学习中,我深有体会,有以下心得。

一、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转变

英语是一种语言,而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的一种工具。随着社会与实际经济一体化,英语显得尤其重要。所以,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就要求符合学习语言的规律,注重英语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同时也要求我们在英语的教学中要从过去的应试教学向应用教学转型。,强调把学生的注意力主要放在怎样利用英语作为交流的媒体来完成任务,而不只是关心自己所说句子的结构是否正确。这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英语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学生通过使用正在学习的语言来完成贴近生活的真实任务,能在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基本英语运用能力的同时,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例如:在中高年级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分析理解课文及其语篇后,教师会给出一篇内容(即词汇、短语、句子结构等)相仿的短文、图表等,首先让学生结合自己刚刚所理解或掌握的内容来阅读,之后听教师所给的问题即所需完成的任务,学生自行或小组合作完成相应的对错判断、配对等任务后,以写或说的形式特别是结合自己的感受或实际情况及经验发表呈现任务的结果。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教学模式,学生结合自身掌握的实际情况对完成任务,习得的同时,还加强了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

二、创设真实的英语教学情境

《英语课程标准》进一步强调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尽量真实的语言情境,组织具有交际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为此,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把新理念推向课堂班级层面,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释放了学生的创造潜能。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语言,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课堂中,我还经常利用多媒体设备来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文字、声音、图像等融为一体,创设学生主动参与语言交际活动的情境,让学生走入情境、理解情境、表演情境以此突破语言观。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更容易进入角色,课堂气氛也异常活跃。

三、注重环境创设,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环境主要包括教室和英语语言运用环境,有称之为“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比如,可以在教室里贴一些英文标识,用英语卡片展示一些英语文学故事作品等。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多鼓励学生用所学过的英语进行交流,克服某些学生害怕或者不敢讲英语的心理障碍,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语言运用习惯。

四、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思维。

很多人为什么一开口就感觉说英语特别吃力,就是因为没有养成好的英语语言运用思维习惯。语言运用思维的培养主要是要求学生当看到某一物体或想表达某一个意思是,不需要经过大脑进行翻译的形式而直接用英语说出来,就象运用自己的母语一样自如。在教学中,我一般都是直接用英语进行表达,同时辅助相关的肢体语言,这样可以加深学生运用英语的印象,同时可以比较快的提高学生学习说英语的能力。

五、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情感”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学生的情感总是在教师情感的感染下逐渐萌发,进而迸发对教师的爱以及对真理和科学的追求。启动课改后,我认真学习“新标准”、实践“新理念”,课堂上的教学行为的确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教学民主,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已成为我的自觉行动。教师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以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鼓舞和鞭策,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情绪更饱满。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教师要成为学生最可信赖的心理支持源。因此在我的课堂上充分发挥尊重学生这一课改理念,例如课上目光的交流、微笑面对每个学生、充分肯定学生的每一次哪怕是微小的进步、允许并欢迎学生在我的课堂发表与我不同的意见和想法等。

六、使用合理的评价手段,促进学生发展

激励是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成长在充满激励氛围中的孩子,会不断地进取。我的评语主要有“terrific!”、“very good”、“well done”、“marvelous!”、“wonderful”等。被赞扬的同学看到全班同学对他拍手喊出这些评语时,都是神采奕奕。我还采用作业盖印戳儿、发放小礼物、sticker和小奖状等激励手段。有时,亲切地对学生笑笑,摸摸他们的小脑袋,拍拍他们的小肩膀,捏捏他们的小脸蛋、甚至拥抱他们——这都是对他们的一种鼓励。学生在课后会互相比比书上或墙上评比表上的“sticker”多少,一种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局面逐渐形成。

总之,新课程改革,使得英语课堂教学走上了“综合化、活动化、多样化、情感化、多元化”的道路: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听说读写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大大提高,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也大大增强。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它使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篇二:小学英语教学课改心得体会

小学英语教学课改心得体会

鼎新镇小学 张雪

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一、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设情景、相互交流、激励情意,启发学习动机,树立学习信心。教师要充分利用书中课文创设栩栩如生的情景。

2.练习形式多种多样,手、脑、口、耳、眼、肢、体并用,静态、动态结合,基本操练与自由练习结合,单项和综合练习结合。如教了1—10 的数字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带来他们最喜爱的毽子,一边踢,一边数,学生们既踢了毽子,又复习了数字,一举两得。

3.设计任务型活动,开放空间,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创造思维。如:设计我是小小礼仪员,让学生练习已学的礼貌用语;设计五好家庭演讲会,让学生介绍家庭成员及父母职业;设计苗苗艺校招生,让学生谈各自的兴趣爱好等。这些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创造性,使他们的英语水平得到充分的展现。

二、借助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优化教学过程

1.充分利用班班通英语教学音像资源,如图画、录音、录像等多媒体资源,不仅能为学生提供规范的语音、语调,还可以提供真实自然的语言使用的示范,即语言使用的场合、时间、对象等,以及体态语手势、动作、表情等的示范。

2.多种媒体的运用能使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活泼,极具感染力,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引起有意注意,加深印象,帮助学生持久记忆。

3.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生置身于以英语为母语的环境中,体验英语的实际运用。

三、运用多种激励方式,鼓励小学生积极进取

小学生学习英语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的兴趣,小学英语教学应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尊重和爱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每个学生的成绩和点滴进步都要加以肯定,使他们喜欢学、乐于学。因此,教师要通过多种激励的方式,如:奖品激励、任务激励、荣誉激励、信任激励和情感激励等,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实践,体验成功,有了成就感,就有了自信心。特别要注意对学习后进的学生所取得的进步应该及时给予表扬。英语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教师应该想尽各种办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像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篇三:小学英语课改心得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西大公村小学 郭静

各位评委好:今天我讲的教学故事是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大家都知道,在课堂改革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改以来,我认真钻研,灵活挖掘教材,重组教材中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构成知识网。通过多种形式的问题设计,把散乱的知识,语言,语法变为简单有序的知识系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预学案,为上好不同类型的课打好基础,作好铺垫。

教改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则是每个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一个平台学生初次接触课改,好奇而又陌生。第一堂教改实验课真可谓笑料十足,漏洞百出。面对失败,我没有气馁,而是用平和的心态和学生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然后鼓励他们继续大胆的向前迈进。在展示环节中,我一改过去每节课都是优等生在发言的状况,规定每个学习小组的每个成员必须轮流上台展示,主讲或当小老师。放手让他们用各自喜爱的方式来尝试,来体会,然后耐心地指导他们用更全面的方法来改进,来创造。在展示过程中,有表现得非常到位的,也有表现得特别欠缺的。但即使再差强人意的学生,我也会静静地等待他们展示完,绝不会中途打断他们。因为一旦被完全否决,他们的信心将倍受打击,其他的后进生也会因此产生恐惧的心理,教学又会回到由优生主宰课堂的原路上。“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我坚信,只要我耐心的指导,放手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得去尝试,去探索,去总结,不用着急教学内容是否能及时完成,不必担心教学质量暂时是否受到影响,只要让所有的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功便指日可待。在教学中,我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态度,尽可能较多的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的真好!你懂得真不少!语音语调相当漂亮!真有创意!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记得有一位叫赵迪的学生,学习成绩是全班最落后的。由于基础太差,他那笨拙的口语引得其他同学哄堂大笑。窘迫的他一时满脸通红,不知所措。我立刻示意大家安静下来,并微笑着对他说:“不错,声音非常响亮,讲解也很有个性,继续努力。”果真,接下来的时间里,他越说越流畅,越讲越精彩,其他同学也被他深深地打动了,尤其是那些后进生,倍受鼓舞,信心大增。为了更好的激励大家,我又设立了奖励机制,如加分量化制度,添星制度等,在这浓厚的竞争氛围中,绝大多数学生不甘落后,处处争当学习的主人翁。

在经历了几个月的风雨之后,终于工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上充满笑语,气氛非常活跃,真正做到了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了,从单词到句子,再从句子到短文,从对话表演到知识点讲解20多位同学个个都能朗朗上口,轻松应付;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

谢谢大家

西大公村小学

2012.10 篇四:小学英语课改总结

小学英语课改总结

宝积教育管理中心周家地小学 寇宗琴

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一、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设情景、相互交流、激励情意,启发学习动机,树立学习信心。教师要充分利用书中课文创设栩栩如生的情景,如:教对话happy birthday时,先教唱歌曲happy birthday,然后发头饰,让学生扮演对话中的角色。

2.练习形式多种多样,手、脑、口、耳、眼、肢、体并用,静态、动态结合,基本操练与自由练习结合,单项和综合练习结合。如教了1—10 的数字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带来他们最喜爱的毽子,一边踢,一边数,学生们既踢了毽子,又复习了数字,一举两得。

3.设计任务型活动,开放空间,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创造思维。如:设计“我是小小礼仪员”,让学生练习已学的礼貌用语;设计“五好家庭演讲会”,让学生介绍家庭成员及父母职业;设计苗苗艺校招生,让学生谈各自的兴趣爱好等。这些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创造性,使他们的英语水平得到充分的展现。

二、借助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优化教学过程

1.充分利用英语教学音像资源,如图画、投影、录音、录像、vcd、dvd等多媒体软件,不仅能为学生提供规范的语音、语调,还可以提供真实自然的语言使用的示范,即语言使用的场合、时间、对象等,以及体态语手势、动作、表情等的示范。

2.多种媒体的运用能使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活泼,极具感染力,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引起有意注意,加深印象,帮助学生持久记忆。

3.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生置身于以英语为母语的环境中,体验英语的实际运用。

4.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可以使教学过程程序化,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这一点对课时少的小学英语课尤为重要。

三、运用多种激励方式,鼓励小学生积极进取

小学生学习英语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的兴趣,小学英语教学应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尊重和爱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每个学生的成绩和点滴进步都要加以肯定,使他们喜欢学、乐于学。因此,教师要通过多种激励的方式,如:奖品激励、任务激励、荣誉激励、信任激励和情感激励等,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实践,体验成功,有了成就感,就有了自信心。特别要注意对学习后进的学生所取得的进步应该及时给予表扬。英语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教师应该想尽各种办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像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篇五:课改英语心得体会

初中英语课改心得体会------四季红中学c153班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养。英语课程标准的目标是,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种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就在于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力求在基础教育领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培养他们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基于此种认识,就应把学生看做具有可持续发展潜能的人来培养,而不应把他们视为“应试的机器”或是“可填塞的容器”,而不断灌输知识,施加压力,因而限制甚至扼杀了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新旧课程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理念。长期以来,在我国中小学教育领域中奉行以知识传递为价值取向的教学观,致使课堂教学模式轻视甚至否认主体活动给予学生素质发展的真正价值。在这种背景下实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无疑给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新课程的先进的理念反映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特点,体现了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折射出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它的核心是新课程理念的落实。一些重大的课程改革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问题基本上都出在课程理念与教师行为的转化上。《英语课程标准》的正式出版与发行,拉开了中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序幕,这标志着新课程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但新课改对全体英语教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必须认真面对。

由于环境的限制,农村学生普遍胆小怕羞,初学英语不是很顺心,教师教的也不是很应手。但课改前后有很大区别:

首先,新旧教学模式对比:

1)学生座位的变化:仔细观察学生的座位,他们4人或6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面对面围坐,每组设组长:大组长(兼中心发言人)、学习组长、纪律组长、卫生组长(或生活组长,监督员、信息员等)小组都有组名,口号。

教室新布局的优势:亮丽,新颖,内容丰富全面,充分体现学生动手机会,走进教室,精神为之一震。2)课堂模式的变化:师生课堂互动和传统关系的变化使得课堂效率有明显大提高。

刚开始教师不顺心因为总有一些弊端和一些不足(无法排除人为的时间控制和课堂组织的掐算不到位)。学生不适应因为早已习惯集体的鱼目混珠和传统的灌鸭式教学。习惯在教师涛涛不绝中让大脑40分钟的休眠和无止尽地徜徉在自我的梦想世界,不休不止。教师似乎永远都是神圣的不可置疑的,学生好似一尊精心刻制的木雕,留音机,跟读器,永远只有鸡啄米式的赞同与拜神式的随声应和。教师和学生在人前课后就是不平等的两个群体,几世不可逾越的鸿沟。代沟越来越明显,沟通愈来愈迫在眉睫。但是历史的车轮需要伟人勇不可挡的推动,教育的历史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教育者的不懈努力和孜孜不倦的追求。在如今国泰民安的大好形势下,教育不断推陈催新,无数优秀的教育家像魏书生····教育模式日新月异的层出不穷,出现了江苏东卢,杜郎口„„讲学稿,导学案,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室的普遍普及 3)教法和学法的改变 a.“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走出课堂。”教育方针

教室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始指挥官,学生不再只是教育灌输的工具。

教师更轻松,学生更快乐;教师放手,学生加油;教师从一个生搬硬套的知识输出者转变为活学活教的指导者;学生从一个死记硬背的知识输入者变为一个举一反三,活学活用的快乐学习者。

b.小组协作,除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外还增加了组员间的感情提升了他们间的集体荣誉感。

c.分工pk,加强了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意识

d.加扣分班级管理制度让学生在享受一定权利的同时明白应尽的个人义务,道德意识逐渐上升

e.个个参与展示与评价 民主平等的思想逐步渗透

4)教师收获----开始很吃力不习惯甚至很不顺心,很多课堂细节事情要处理。坚持之后,越来越得心应手,越来越轻松,越来越满意!

学生收获----各方面能力逐步提高,刚开始不习惯甚至有些学生出现逆反心理,后来慢慢越来越适应,越来越开心,越来越轻松,越来越满足,越来越喜欢。总之,一个月后,师生越来越轻松快乐幸福,收获越来越多,感悟越来越多,效率越来越高,真正接近有效课堂,一起携手向高效课堂迈进!

5)教育对社会和历史进步的推动

上一篇:水库管理处工作计划下一篇:团队建设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