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区别

2024-07-24

语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区别(精选6篇)

1.语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区别 篇一

2019大一轮高考语文:正确使用词语【实词和虚词】讲解含答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和虚词

实词

高考主要考查近义实词的使用与辨析,侧重考查实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而不是静态的词典中的固有含义。

[例1]

在下列句子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并思考从什么角度辨析这些词语。

(1)(2017·天津卷改编)在大多数人的________(观点/观念/理念/心目)中,真与美并不是一回事,尤其是文艺复兴以后,美成为人文素养中的主要________(内念/涵义/涵养/内涵),真与美就分道扬镳了。

解题指导:观点:观察事物时所处的位置或采取的态度。观念:思想意识;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的形象(有时指表象)。理念:信念;思想;观念。心目:指内心或视觉方面的感受;想法和看法。根据语境,大多数人认为“真与美并不是一回事”,这应该是大多数人的“想法和看法”,根据这四个词语的意思,可填“心目”。

内含:内心所具有的;内部包含的;内容。涵义:同“含义”,指(词句等)所包含的意义。涵养:名词,能控制情绪的功夫,修养;动词,蓄积并保持(水分等)。内涵:逻辑学上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语言、作品等)所包含的内容;内在的涵养。根据语境“美成为人文素养中的主要”的提示,可填“内涵”。

答案:心目 内涵

(2)(2016·天津卷)何必执意认出每一个字?墨迹浓淡枯腴,运笔顿挫缓急,或者________(凝重/厚重)如山,或者细若游丝,抚摸得到搏动于撇捺点画之间的内心________(波动/波澜),跌宕错落,奔走踊跃,蓬勃之势潮水般地________(淌/涌)过纸面,这就是懂得草书了。

解题指导:凝重:端庄,庄重;(声音)浑厚;浓重。厚重:又厚又重;丰厚;敦厚持重。由于第一处填入的词语和后面的“如山”一起用于形容墨迹给人的感觉,故应选填“凝重”。波澜:波涛,多用于比喻。波动:起伏不定;不稳定。联系“抚摸得到……的内心”可知,第二处填入的词语应该为名词,故应选填“波澜”。淌:往下流。涌:水或云气冒出;从水或云气中冒出。联系“蓬勃之势潮水般地”可知,第三处选填“涌”方能表现出这种气势。

答案:

凝重 波澜 涌

(3)(2016·江苏卷)人人都希望自己与众不同,却很少有人能沉静下来用心对待生活。其实生活很________(机敏/敏锐),你是不是诚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你越________(焦躁/浮躁),越想得到,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

解题指导:“机敏”意为机警灵敏,对情况的变化觉察得快或形容动作敏捷,重在表示“机”,即“灵活”之意;“敏锐”意为(感觉)灵敏,(眼光)尖锐,重在表示“锐”,含“深刻”之意。句中是说“生活”能迅速判断你对它的态度,应选“敏锐”。“焦躁”意为着急而烦躁,重在焦急;“浮躁”意为轻浮急躁,重在浮浅。根据语境特别是后文“默默耕耘”的提示,应选“浮躁”。

答案:敏锐 浮躁

(4)(2015·江苏卷)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________(徘徊/踟蹰)。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________(积聚/积淀)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读书,不仅需要废寝忘食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解题指导:“徘徊”指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疑不决,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踟蹰”指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积聚”就是积累的意思;“积淀”:①动词,积累沉淀;②名词,积累沉淀下来的事物(多指文化、知识、经验等)。依据语段中的“历史”“智慧……流淌”“不仅需要……还需要”等提供的语境,第一空应选填“徘徊”一词,突出“来回”反复;第二空填“积淀”取“积累沉淀”义。

答案:徘徊 积淀

(5)(2015·湖北卷)研究伊始,该团队选取了华北、西北地区生产的几十种马铃薯进行分析________(鉴别/甄别),从营养成分、________(色泽/色彩)、硬度等方面多次试验,________(终于/最终)确定了适合加工马铃薯面条的两个品种。随后,又从诸多面粉种类中试验选取了________(适量/适当)的小麦粉加以调试。

解题指导:“鉴别”是辨别(真假好坏),常用于对艺术作品的分辨识别;“甄别”指审查辨别(优劣、真伪),考核鉴定(能力、品质等)。句中是为了确定适合加工马铃薯面条的品种,所以应该用“甄别”。“色泽”除了表达“色彩”中“颜色”的含义外,还有“光泽”的意思,句子强调多方面试验,所以用“色泽”。“终于”多用于希望达到的结果,“最终”只表达客观上的“最后”,句子中只是客观上的试验结果,所以用“最终”。“适当”的意思是“合适,妥当”,“适量”只强调“数量适宜”。句中强调从“诸多面粉种类中”选取后“加以调试”,不是强调数量而是强调合适的,所以用“适当”。

答案:甄别 色泽 最终 适当

近义实词辨析“4看”

1.看词义

角度

例词

分析

示例

词义侧重

匠心

侧重构思巧妙

这件艺术作品真是匠心独运

用心

侧重注意力集中

用心做事,就有好的回报

词义轻重

干涉

不该管硬管,过问程度重

干涉别国内政

干预

多指应该管的,程度相对轻

事关隐私,不便干预

2.看词性

品味→动词→品味语言;品味→名词→高雅的品味

3.看色彩

角度

例词

分析

示例

感情

色彩

熏陶

中性词,多指好的在父母的熏陶下,他喜欢上了读书

熏染

贬义词,多指坏的经常出入各种娱乐场所,他熏染上了赌博的恶习

语体

风格

窥伺

书面语

黑暗中,敌军探子躲在墙后窥伺着我方指挥所的动静

偷看

口语

语文老师大声说:“不要偷看课本!”

4.看搭配

角度

例词

分析

示例

适用范围

词汇

较大

英语词汇

词语

较小

“高考”是个词语

使用对象

赡养

多指供养,多用于晚辈对长辈

赡养老人

抚养

指爱护并教养,多用于长辈对晚辈

抚养孩子

扶养

指养护,多用于平辈之间

扶养兄弟

搭配特点

充足

与自然界或物质方面比较具体的东西搭配

阳光充足、降水充足

充分

与比较抽象的事物搭配

条件充分、理由充分

充沛

与表示精神方面的抽象概念搭配

精力充沛、感情充沛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远没有黑暗的时候,只是永远不被黑暗________罢了;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远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远不被卑下的情操操纵罢了。

②入夜,月色溶溶,水面________,我们或坐在树下促膝畅谈,或坐在船上叩舷高歌,或立于小石桥上对月凝思。

③有一种人,他们________敦厚老实,按书本办事,工作审慎认真。乍看没什么可挑剔之处,还挺值得我们嘉许学习呢!

A.掩蔽 寥廓 品行

B.掩蔽 辽阔 品性

C.掩饰 寥廓 品性

D.掩饰 辽阔 品行

解析:选B 掩蔽:遮蔽;隐藏。掩饰:设法掩盖(真实的情况)。根据语境,此处应用“掩蔽”。寥廓:高远空旷。辽阔:广阔;宽广。此处形容“水面”,应用“辽阔”。品性:品质性格。品行:有关道德的行为。根据语境,此处应用“品性”。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别人眼里,杨善洲常年在外工作,夫妻俩聚少离多,按说老人应该对丈夫充满了________,可张玉珍却只记着丈夫的好。

②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其中一类是“混饮”,即根据个人的口味________,在茶中加入橘皮、桂圆、红枣等来喝。

③诺贝尔和平奖授予欧盟传达出两个讯息,价值讯息主要是赞扬欧盟国家放弃昔日成见,化仇敌为密友,相互________。

A.报怨 爱好 接纳

B.抱怨 爱好 接受

C.报怨 嗜好 接受

D.抱怨 嗜好 接纳

解析:选D “报怨”指对所怨恨的人做出反应。“抱怨”指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或埋怨。此处应该用动词“抱怨”。“嗜好”比“爱好”程度深,而且能和“口味”搭配。“接受”指对事物容纳而不拒绝。“接纳”指接受(个人或团体参加组织、参加活动等)。此处用“接纳”合适。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7月21日,北京遭遇强降雨。京港澳高速南岗洼段遭受严重水灾。150名农民工奋不顾身,从湍急的水中成功救援了182名被困群众。一时间,各大新闻媒体都在________他们的事迹。

②能力在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而具备一定的能力又能够使知识________。

③泡水车由于存在种种危害,因此被二手车市场认定为事故车。目前各二手车商都在积极应对,培训评估师,加大力度________,诚信经营,避免泡水车进入二手车市场。

A.传诵 增殖 甄别

B.传颂 增值 甄别

C.传颂 增殖 鉴别

D.传诵 增值 鉴别

解析:选B 传诵:辗转传布诵读;辗转传布称道,多用于美名或文学作品。传颂:辗转传布颂扬,多用于事迹。增值:资产或商品价值增加。增殖:增生;繁殖。甄别:审查辨别(优劣、真伪);考核鉴定(能力、品质等)。鉴别:辨别(真假好坏)。常用于对艺术作品的分辨识别。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法”是中国古代散文理论中一个重要的________,反映出散文这一文体从确立其独立地位到实现成熟的文体形态的过程。

②仿品是陶瓷发展史中的一种特殊产品,即后代有意________前代的作品,也叫仿古瓷。高仿瓷作为目前收藏市场上的新宠,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收藏者的关注。

③第一次庭审时,原告律师向法庭所作的________,揭露了三年来原告在这起家庭暴力案件中遭受虐待的真相。

A.范畴 仿照 申诉

B.范围 仿造 申诉

C.范围 仿照 申述

D.范畴 仿造 申述

解析:选D “范畴”和“范围”都表示界限和限制。但“范畴”用于理论、概念等抽象事物,“范围”用于具体事物。根据语境,句①应选“范畴”。“仿照”指按照已有的方法或式样去做,主要指计划、规模、方法等一整套全部模仿,对象多是抽象事物;“仿造”着重指模仿一定的式样制造,对象多是具体事物。根据句②中的“陶瓷”,应选“仿造”。“申诉”的词义较“申述”的词义范围小,它是指诉讼当事人或其他公民对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不服时,依法向法院或检察院提出重新审理的要求;“申述”指详细说明(理由、来意等)。句③指明是“第一次庭审”,因此应该用“申述”。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春联是仅在春节这一特定时节张贴的对联,而对联还有其他种类,如婚联、寿联、挽联,以及为园林建筑________的楹联等。对联的撰写,往往注重其________与品位。尤其是名联佳对,文辞讲究,意蕴丰富,________起来朗朗上口,齿颊留香。对联或镌刻或书写,楷行隶篆,其中不乏艺术精品。

A.题写 内涵 吟咏

B.题签 内涵 涵泳

C.题写 蕴涵 涵泳

D.题签 蕴涵 吟咏

解析:选A 题写:除了书写的本义之外,更强调题写的动作和意义。“题写”有三个方面的特征区别于一般性书写:特定的作者、特定的场合、特定的事物。题签:为书籍、卷册封面题写标签。内涵:是一种抽象的感觉,不是表面上的东西,而是内在的、隐藏在事物深处的东西,需要探索、挖掘才可以看到。蕴涵:包含,动词。也作蕴含。涵泳:深入领会。吟咏:有节奏有韵调地诵读(诗文)。

虚词

虚词在语言中起着“经络”的作用,虽然数量比实词少得多,但使用频率却很高,虚词往往没有实在意义,使用十分灵活。

[例2]

(2016·全国卷Ⅰ)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们曾说,中学生初学文言文时①________不要依赖译文。②________并不是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绝对不去参看译文。其实,③________肯动脑筋,④________不盲目机械地看待译文,⑤________,只要译文不是太差,看看译文也无妨。有时候把译文跟注释对照起来揣摩学习,⑥________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A

/

如果

而且

那么

B

最好

当然

一旦

/

而且

C

一定

如果

并且

因此

/

D

尽量

/

因为

进而

所以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重点考查虚词(关联词)。解答时,要根据语境,分析句间关系和关联词的搭配。联系下文来看,由前后语境可知①处不能选“一定”。②是针对前一句话而言,故使用指示代词“这”。由“并不是说”“其实”可知,③表示假设,应选填“如果”;④后的文字和③后的文字构成递进关系,④应选填“而且”;⑤联系③和后面的“看看译文也无妨”可知,应选填“那么”;⑥联系前面的分析可知这里进行了总结,故此处选填“也”。

答案:A

“5看”辨析虚词正误

1.看词性异同

词性不同,虚词的语法功能就不同,只有把握了词性,才能准确使用。例如:“固然”和“诚然”,前者只能做转折连词,后者除有同样的性质、功能外,还可以做副词,如“他诚然是一名优秀的小品演员”“诚然,你的意见是对的”。与之相似的虚词混用情况有:忽然(副词)——突然(形容词)、必须(副词)——必需(动词)、未免(副词)——难免(形容词)、特别(副词)——甚至(连词)等。

2.看搭配情况

关联词语在使用中有着固定的搭配关系,一般不能换用。在辨析虚词时,要结合句中出现的词语,看清是不是成套出现,是否构成了固定搭配关系。一些虚词如有多种搭配关系,就要结合语境来选择。如:“不但”和“而且”“反而”都能搭配,如果前后分句意思相反,“不但”则只能与“反而”搭配。

常用成套关联词语:

表并列的一方面……另一方面……

有时……有时…… 既(又)……又……

表选择的不是……就是…… 是……还是……

与其……不如…… 宁可……也不……

表递进的不但……而且…… 尚且……何况……

表转折的虽然……但是…… 尽管……可是……

表条件的只要……就…… 只有……才……

除非……才…… 无论……都……

不管……总是……

表假设的如果……那么…… 即使……也……

表因果的因为……所以…… 既然……就……

3.看语气辨析

主要指表示语气的副词和助词。如“难道”与“莫非”,前者是用来加强反问语气,后者多用于揣测语气,有时也用来加强反问语气,但是不如前者强烈。如:过去有多少难关都闯过来了,难道不能克服眼前的这点困难吗?今天他没来,莫非生病了不成?

4.看句间关系

虚词有用来表明或强化词语之间、短语之间和句子之间的关系的作用,所以可以通过辨析词语、句子之间的关系辨析虚词使用是否恰当。如“进而”与“从而”,前者一般表示递进关系,后者一般表示承接或因果关系。“只要”与“只有”,前者所强调的是充分条件,后者所强调的是必要条件。

5.看位置辨析

关联词语有固定的位置,有的只能用于前一分句,比如,“由于”;有的只能用于后一分句,比如,“却”“然而”“至于”“以致”。

6.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河流①________大小都是由一定区域范围内的雨水及地下水溢流汇聚而成。②________那些空间污染特别严重的地区,天上降落的雨水原本③________干净的;落到地面后,④________地面污浊,雨水就会带着污染物渗入地下,汇入河流,形成我们常说的面源污染。⑤________居民的生活污水、工厂和医院的废水⑥________是点源污染的主要来源。

A

无论

/

倘若

然而

B

不分

除了

/

同时

C

无论

除了

都是

如果

/

D

不管

可是

特别

假如

同样

/

解析:选C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第一空前后是条件关系,第二空第三空是表排除的条件关系,故排除A项、D项;第四空表假设关系,第五空不用填关联词语,第六空与前句表并列,用“则”,由此可得答案为C。

7.填入下列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0世纪风靡一时的“葫芦娃”“一休哥”“阿凡提”等,时至今日来看,画面①________完美、技术②________不算高级,③________这些鲜活形象,真正留在了一代人的记忆中。④________这些动漫形象为什么能够立得住,有特殊年代反复播放的客观原因,⑤________最主要的⑥________凭借自身形象的深入人心。

A

未必

/

还是

B

不一定

/

还是

C

不一定

/

/

当是

D

未必

/

当是

解析:选A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仔细阅读所给文字,知道⑤是对前面所说意思的转折,需用“但”,由此,可以排除C、D。②当用“也”表前后并列,同时也有强调的意味。B没有使用“也”,显然强调意味不够。

8.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亚投行成立后,新任行长宣布亚投行的主要结算货币将是美元的做法非常好,①________更有益于亚投行的运行发展、有利于推动世界经济发展。②________新任行长没有把亚投行当成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平台,③________反而会给人民币带来更多益处,④________把美元作为主要结算货币能使其他国家与中国打交道时更有信心,⑤________对中国充满信心,无形中会使其他国家对人民币的信赖有所提升,⑥________更多地使用人民币。

A

因为

只有

/

如果

那么

甚而

B

因而

如果

那么

不但

而且

/

C

就是

/

因此

虽然

但是

尤其

D

/

虽然

但是

因为

进而

解析:选D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①与前文的关系是一种顺承关系,可以不填写虚词;也可以认为是倒装的因果关系复句,填写“因为”“因而”等。②③之间是转折关系复句,可以填写“虽然……但是”;不能认为是假设关系,因为前文已经确定了亚投行以美元结算。④⑤句是因果关系。⑥与前文是递进关系,可以填写选项给出的三个词语。再根据排除法,可以得到答案是D。

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人的体质需要锻炼,①________生产劳动就是很好的锻炼,②________不管是在野外劳动③________在厂房的工业劳动,对脑力劳动都是一种调剂。④________多数学生劳动回来,都变得更健康了。⑤________不锻炼身体,⑥________课堂上学得很多,将来也未必有大的作为。

A

/

可是

或者

不过

所以

即使

B

因为

或者

可是

可见

C

/

因为

还是

所以

如果

即使

D

可是

还是

所以

不过

解析:选C 整个语段是个议论性语段,其论点就是第一句话。首句论点与后面的成分之间是因果关系,据此可以排除A、D两项。根据“不管是”可以断定第二个空应填“还是”,而排除带有“或者”的A、B两项。第四个空前后是因果关系,由此可以排除表示转折关系的A、B两项。第五个空之后是假设论证,据此可以排除A、B、D三项。最后两个分句子之间是假设关系,因此可以排除B、D两项。

2.语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区别 篇二

汉语词性练习题

1、选出下面一句话中画横线的词的词性正确的一组:()明天早晨我和李光、王平同学 在学校集合去爬山。

C.量词 形容词 动词 D.代词 副词 动词

5、对“下”的词性的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老虎正要下山,老猎人躲在石岩下,抡起虎叉,突然给了老虎一下。_ _ _ __ _____ __ ____题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号_答_ 考_ _ _ _ _ _ _ _ _ _要 _ _ _ _ _ _ _ _ _ 名__不姓_ _ _ _ _ _ _ _ _ _ _内 _ _ _ _ _ _ 级_ _ 班_ _ _线 _ _ _ _ _ _ _ _ _ _ _封 _ _ _ _ _ _ _ _ _ _A.副,连,代,连,动 B.副,介,代,介,名 C.名,连,名,介,动 D.名,介,名,动,名

2、《①谁②是③最④可爱⑤的⑥人》词性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①名词 ②助词 ③形容词 ④动词 ⑤代词 ⑥代词 B.①名词 ②动词 ③副词 ④形容词 ⑤代词 ⑥名词 C.①代词 ②助词 ③介词 ④动词 ⑤助词 ⑥名词 D.①代词 ②动词 ③副词 ④形容词 ⑤助词 ⑥名词

3、对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他画的画儿得奖了。②他的态度不对,对他要教育。

A.①动词 名词 ②形容词 介词 B.①名词 名词 ②形容词 介词 C.①动词 名词 ②动词 副词 D.①动词 动词 ②副词 介词

4、“有些女人的预算里还有一面()蛋圆形的镜子,一方雪白()的毛巾,或者一顶结()得很好看绒线的小圆帽。” 划线词语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名词 形容词 副词 B.量词 形容词 介词

A.①动词 ②方位词③量词 B.①介词 ②方位词③量词 C.①动词 ②助词③量词 D.①介词 ②助词③量词

6、下面四句话中“跟”字的词性依次列出四种,正确的一项是:(①跟着好人学好事 ②我跟他是同桌 ③我跟他学唱歌 ④那鞋的跟高得没法穿 A.①动②介③连④名 B.①介②动③动④名 C.①动②介③连④形 D.①动②连③介④名

7、选出与“红花绿叶”中的“绿”的词性相同的一项:()A.春回大地群山绿 B.春风又绿江南岸 C.一汪绿水慰平生 D.红了樱桃绿了笆蕉

8、选出下列带下划线词词性不同的一项:()A.电灯突然亮起来了。B.这场雨下得太突然。

C.心脏突然停止了跳动。D.突然,掌声暴风雨般地响起来。

9、从下面选出词性相同的一项:()

A.听 战争 经验 希望 拒绝 B.各 那么 鲁迅 我们 旅客C.更 从来 单单 经常 渐渐 D.胖 伟大 激动 承担 应该)

10、判断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词性,写在句末括号中。①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②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③月色给大地带来一片朦胧。()

④隔着云看太阳和月亮,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⑤他患了一场大病。()⑥他病了三天。()⑦这把锁锈死了。()⑧这把锁长了锈。()

11、指出正确说明下边加下划线词的词性及意义的一项:()这时船慢了,不久就到了,果然近不得台旁„„ A.“近”本来是名词,这里作形容词,意思是依靠。B.“近”本来是形容词,这里作副词,意思是靠近。C.“近”本来副词,这里作动词,意思是进去。D.“近”本来是形容词,这里作动词,意思是靠近。

12、下面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词性完全正确的一项:()

她一边和面,一边和颜悦色地和大家讲自己的经历,她说她和丈夫是一对患难夫妻。①动词 ②形容词 ③介词 ④连词 A.①②④③ B.③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③①④②

13、找出词性完全相同的一组()A.宝贵 光荣 骄傲 战友 B.制造 报答 提高 寻求

C.角色 语文 经常 兴趣 D.非常 偶尔 清楚 风景

14、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词性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①他在.学校里 ②他在.阅览室学习B.①这座房子朝.南 ②他朝.

北走去了 C.①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应该一起抓 ②张健和.

李升一同到北京去了 D.①运动会上,他得.到了百米冠军 ②他的字写得.

很工整

15、下面各组中加点词词性相同的一项是()A.① 这朦胧..的月光,实在照不了多远 ② 月色便朦胧..在水气里 B.①掌握法律武器,增强禁毒意识.. ②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在幸福之中呢? C.①工作随便,学习松懈..

②刚才出力摇船犹如龙船似的那股劲儿,现在在每个人的身体里松.懈.

下来了 D.①酒香不怕巷子深. ②这本书的内容很深.,可真难懂

班级 姓名 考号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_ 答案:

3.语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区别 篇三

1.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庄子思想的特点是消解神秘,同时又把最为平常的人生

推向神秘境界。也许是这样:世界的本相朴素自然,但没有比这朴素自然更深奥的东西。

②台风“莫拉克”导致台湾受灾严重。因救灾速度不佳遭

,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赴灾区向民众致歉。③

不作别小国心理,不可能跻身大国行列。道理很简单:精神矮子绝对无法成为国家巨人。A.情景 置疑 只有/才 B.情境 质疑 只有/才 C.情境 置疑 如果/就 D.情景 质疑 如果/就

2. 下列句子的横线上依次所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这场森林火灾,截至4月18日16时,尚未得到控制。由于风势较大,火势仍在。②今年4月19日,《福布斯》中文版和胡润研究院首度同时 最新中国慈善榜。曹德旺和王健林两位企业家分别入选榜单的前两位。

③ 非强制规定,在2012年总统大选即将来到之时,美国两党总统候选 人纷纷公开报税记录。

A.漫延 发布 虽然/但是 B.蔓延 公布 即使/但 C.蔓延 发布 尽管/但 D.漫延 公布 因为/所以

3. 下列加点的虚词,运用不当的一句是()A.当我们行动时,我们必须保证向前进。

B.在争取合法地位的过程中,我们不要采取错误的做法。C.现在决非侈谈冷静下来和服用渐进主义的镇静剂的时候。D.这个梦想是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中的。

4.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青岛一名骑马上班的男青年被民警拦住。“马路马路,为什么不能骑马上路?”男青年被拦住后有些愤愤不平。然后,他悠然自得地坐在马背上,一手扯着缰绳,另一只手不停地拨打着电话,对身旁呼啸而过的重型卡车视而不见。当时围观的市民对男青年的做法不赞一词,纷纷指责他骑马上下班是“搞噱头”“哗众取宠”“威胁交通安全”。可事后网络上一些人则认为男青年的行为很酷,也是城市中一道风景线。A.愤愤不平C.不赞一词

B.视而不见 D.哗众取宠

5.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国家质量总局既要注重调查结果的公布,更要____________ 相关部门,要他们把好关,在质量检测本身多做文章。

(2)她的母亲一再提醒她,放学回家时,一旦发现住宅周围有____ _________可疑的人徘徊或停留,应及时报告保安。

(3)干旱即使在汛期也存在,水资源分布不均匀是世界难题,____

_______现在是风干物燥降雨少的枯水季节呢? A.敦促 形迹 况且

C.督促 形迹 何况

B.督促 行迹 况且 D.敦促 行迹 何况

6.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________。(2)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________的形象。

(3)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________,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A.启示 钟爱 奥秘

C.启发 喜爱 奥秘

B.启发 钟爱 奥妙 D.启示 喜爱 奥妙

7. 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次发射中___________的“创新一号”小卫星是由中国科学院根据国家战略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自行研制的首颗重量为100公斤以下的微小卫星。

②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先进_____________,他们是时代的先锋、国家的脊梁、群众的楷模,是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______________。

③当您发现有人偷税或逃税时,您有权利也有义务对这种行为进行举报。因为他偷税、逃税____________是在损害国家利益,_____________是在损害您的刺益,个别人偷逃税款,实际上无形中增加了他人的负担。A.搭载 典范/典型 既/又 B.搭载 典型/典范 不但/也 C.搭乘 典范/典型 不但/也 D.搭乘 典型/典范 既/又

8.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有人说日本汽车比德国汽车更舒适,也有人说德国汽车比日本汽车更稳重,但这 只是个人的不同感受,购车人还是亲自驾驶一下才能作出判断。

(2)世界上产生维生素最先进的两步发酵法技术是由我国发明的,由于制药成本大大降低,迫使两个国际药业巨头“辉瑞”和“罗氏”也不得不 这一技术。

(3)如果看了时下一些渲染情爱或暴力的小说、电影以后,就盲目地去模仿文学作品中某些人物的偏激行为,只能说明这些读者没有足够的 能力。A.毕竟 袭用 鉴赏 C.究竟 袭用 鉴别

B.毕竟 沿用 鉴别 D.究竟 沿用 鉴赏

9.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由于人类文明史和意识形态史对文章的_______,人们对文章总是有着习惯性的推崇。②这家企业改革的主要任务,_______是裁减职员,更重要的是增加工作效益。③梅派艺术博大精深,在京剧艺术发展过程中,它的作用是_______的。A.器重 不止 不同凡响 B.器重 不只 不同凡响 C.倚重 不止 不可估量 D.倚重 不只 不可估量

10.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为了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我国的灌装机行业一定要尽快以科技创新、贴近用户、自主研发的经营来代替一味引进和 的传统模式。

②基因将成为我们日常生活、饮食起居的参考书,因此,要与我们的基因建立起 关系,善待自己。

③英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的免疫系统更易因悲伤而受到负面影响,诱发感染和疾病。A.①仿照

B.①仿造

C.①仿照

D.①仿造

参考答案: 1. 答案: D 解析: ①情景:具体场合的景象、情形。情境:境地、境况。②质疑:提出疑问。置疑:怀疑(多用于否定式)。③“只有……才”表示必备条件,“如果……就”表示假设关系,当用“如果……就”。2. 答案: C 解析: 专程:专为某事而去某地。专诚:专心诚意。发布:宣布(命令、指示、新闻等):新闻~会。公布:(政府机关的法律、命令、文告,团体的通知事项)公开发布,使大家知道。3. 答案: C 解析: “和”改为“或”。4. 答案: C 解析: 不赞一词: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在也指一言不发。这里两种意思与文意都不符。5. 答案: C 解析: 敦促,催促;督促,监督并催促。行迹,行动的踪迹;形迹,举动和神色。况且:连词,表示更进一层。何况:连词,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6. 答案: B 解析: “启示”,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启发”,阐明事例,引起对方联想而有所领悟。“钟爱”比“喜爱”程度更深。“奥秘”,深奥的尚未被认识的秘密;“奥妙”,(道理、内容)深奥微妙。7. 答案: B 解析: “搭载”和“搭乘”虽然都有借助外界便利的意思,但前者是顺便装载的意思,指的是物;而后者是乘坐不属于自己或自己单位的车、船等的意思,多指人。“典型” 指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 “典范”指可以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不但/也”有进一层的意思,程度要强烈一些;而“既/又”是并列关系,程度要和缓一些。8. 答案: B 解析: 毕竟:副词,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相当于“终究、到底”。究竟:副词,用在问句里,表示追究。沿用:继续使用(过去的方法、制度、法令等)。袭用:沿袭采用。鉴别:辨别(真假好坏)。鉴赏:鉴赏和评定(艺②和睦

②和谐

②和谐

②和睦

③从而 ③从而 ③进而 ③进而

4.语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区别 篇四

善:1、擅长,动词(京中有善口技者)2、好(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少:1、一会儿(少时)shǎo2、稍微(意少舒)shǎo3、不多(饮少辄醉)shǎo4、年轻(陈涉少时)shào

舍:1、学舍、书馆、房屋(至舍/屋舍俨然)2、舍弃(舍文轩而窃敝舆/便舍船,从口入)3、丢开、离去(意难决舍/故决然舍去)4、shě,施舍(舍与你的《范进中举》)

甚:1、超过、厉害、严重(所恶莫甚于死者)2、十分(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胜:1、取胜,胜出、超过(此时无声胜有声)2、优美、美好(予观夫巴陵胜状)3、忍受,能承受(高处不胜寒)4、尽(跨州连郡者不胜数)

食:1、吃。(食不饱,力不足《马说》)2、通“饲”,喂养。(食之不能尽其材)3、吃的东西(衣食所安,不敢专也)

使:1、派(秦王使人谓安陵君)2、出使(使于秦)3、使者(使子为使)

始:1、曾(未始知西山之怪特)2、开始(游于是乎始)

市:1、集市(东市买骏马《木兰词》)2、买(愿为市鞍马《木兰词》)

是:1、判断动词,是(我是鬼《宋定伯捉鬼》)2、代词这样(诚如是,则霸业可成)

适:1、往(抱而适市)2、正好(而此地适与余近)3、舒适(其体不适)

书:1、书写。(乃丹书帛日《陈涉世家》)2、文字,字条。(得鱼腹中书)3、书信。(一男附书至《石壕吏》)4、文件。(军书十二卷《木兰诗》)

数:1、shù,表多次。(又数刀毙之《狼》)2、shǔ,计算。(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3、shuò,屡次。(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所以:1、用什么方法(吾知所以距子矣)2、用这些来(所以动心忍性)3、……原因(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T

通:1、通过(初极狭,才通人)2、通晓、掌握(未能通习吏事)3、顺利、顺畅(政通人和)4、整个(通计一舟)5、贯通(中通外直)

图:1谋取(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

徒:1、仅仅、只(徒以有先生也)2、光着(免冠徒跣/徒步旅行)

屯:停驻(屯大泽乡)

W

望:1、声望(先达德隆望尊)2、看(登轼而望之)

为1、以为、认为(孰为汝多知乎)2、做,制造(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公输盘为我为云梯)3、是(此不为远者小)4、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5、替、给(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6、刻有(为人五)7、为了(故不为苟得也)8、接受,做(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谓1、说(谓为信然)2、对…说(谓先主曰)3、是(太守谓谁)4、认为(予谓莲)5、叫做(此之谓失其本心)6、命名(太守自谓也)

文:1、画着文彩(皆披发纹身)2、文章(属予作文以记之)3、彩饰(舍其文轩)

闻:1、听说(余闻之也久)2、名声(不能称前时之闻)

X

下:1、攻下、攻克(蕲下)2、向下(日光下澈)3、往下走(下见小潭)

鲜:1、鲜艳(芳草鲜美)2、xiǎn,少(陶后鲜有闻)

贤:1、胜过、超过(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2、有才能的(如此其贤《伤仲永》)

相:1、一起、共同(此子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2、互相(出郭相扶将)

效1、功效、效果,名词(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2、取得成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屑:1、值得(乞人不屑也)2、忙碌的样子(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谢:道歉(长跪而谢之)

信:1、信任(愿陛下亲之信之)2、信实,实情(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3、确实(谓为信然)4、通“伸”,伸张(欲信大义于天下)

行:1、品德(性行淑均)2、行军(行收兵,比至陈)3、行列、队伍(皆次当行/行阵和睦)4、行走(行深山巨谷中)

许:1、赞成(杂然相许《愚公移山》)2、答应,承认、同意(时人莫之许/遂许先帝以驱驰)3、大约的数量(高可二黍许)4、hǔ,拟声词(曳屋许许声)

寻:1、寻找(寻向所志《桃花源记》)2、不久(寻病终《桃花源记》)

Y

焉:1、哪里(且焉置土石)2、句末语气词(始一反焉)

艳:1、妖艳、艳丽(艳装骑驴)2、欣羡(略无慕艳意)

夷:1、平(船背稍夷)2、平和、平易(言和而色夷)3、少数民族

遗:1、wèi,留给、给予(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2、死去的人留下的(深追先帝遗诏)3、丢失的(成语:路不拾遗)

已:1、停止(蒹葭采采,白露未已)2、完了、完毕(死者长已矣)

3、算了,罢了(且壮士不死即已)4、已经(骨已尽矣)

义:1、坚持合宜的道德、情理(吾义故不杀人)2、正义、仁义(舍生而取义)

3、适宜、恰当(引喻失义)

异:1、奇异、特殊、不同(奇山异水)2、认为……奇怪(父异焉/渔人甚异之)3、意外的事

易:1、交换(寒暑易节)2、容易(难者亦易矣)3、交易,买(易以百金)

诣:1、去、到,(由是先主遂诣亮)2、去拜访(及郡下,诣太守)

益:1、增加(曾益其所不能)2、利益、好处(有所广益)3、更加、进一步

意:1、心情(意少舒)2、神情、态度(意暇甚)3、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4、企图,想要(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因:1、于是、就(因屏人曰/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2、凭借、依(高祖因之以成帝业)3、根据、依照(罔不因势象形)4、因此(因以为号焉)

引:1、拉,表示好感(下车引之)2、拿起(引刀趋机/丁壮者引弦而战)3、称引(引喻失义)

盈:1、满(曾不盈寸)2、充满,士气正旺盛(彼竭我盈)

用:1、使用、采用(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2、因此(遂用猖獗)

友:1、朋友(有朋自远方来)2、友爱、亲近(琴瑟友之)

余:1、剩下的、留下的(余寒犹厉)2、第一人称,我(余闻而愈悲)

与:1、通“欤”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给(蹴尔而与之)

欲:1、想(鱼,我所欲也)2、将要(解衣欲睡)3、愿望(从民欲也)

援:1、提出、引(援疑质理)2、外援(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缘:沿着(缘染溪/缘溪行)

Z

杂然:1、纷纷地(杂然相许《愚公移山》)2、交互错杂(杂然而前陈《醉翁亭记》)

再:1、第二次(再而衰)2、两次(日再食)

曾:1、加强语气,与“不”连用,连……都(曾不能毁山之一毛)2、同“增”,增加(曾益其所不能)3、尚、还(曾不盈寸)

争:1、争夺(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2、据理力争(知而不争)

指:1、手指(人有百指)2、指明(不能指其一端)3、指点(皆指目陈胜)

至:1、极点(寡助之至)2、到(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3、周到(礼愈至)

志:1、记(故为之文以志)2、标记(寻向所志)3、做标记(处处志之)4、志向(且人患志之不立)5、立志

质:1、询问(援疑质理)2、资质(非天质之卑)

致:1、表达、表述(听妇前致词) 2、取得(无从致书以观)3、招致、引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

诸:1、“之于”的合音(投诸渤海之尾)2、那些(其西南诸峰)3、各位,众位(今诸生学于太学)

主:1、掌管(齐命使各有其主《晏子使楚》)2、君主(其贤者使使贤主《晏子使楚》)

属:shǔ1、类,

(忠之属也《曹刿论战》/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侪、辈。(徒属皆日《陈涉世家》)3、管辖。(司命之所属《扁鹊见蔡桓公》)4、相同,同类。(神情与苏黄不属)5、zhǔ,通“嘱”,嘱托。(属予作文以记之)

缀:1、点缀(缀以珠玉)2、连接,紧跟(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资:1、天资、天分(吾资之昏《为学》)2、资助(此殆天所以资将军《隆中对》)

子:1、夫子、先生、老师(子墨子闻之)2、您(愿借子杀之)3、儿子(子又生孙)

自:1、自己(并自为其名)2、自、从(自是指物作诗立就)3、从、由(自三峡七百里中)4、如果(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足:1、脚(东坡现右足)2、充足(今北方已定,兵甲已足)3、足以(以中有足乐者)4、值得(不足为外人道也)

卒:1、士兵(卒买鱼烹食)2、最终(卒于鲁也传之)

作:1、奋起、有所作为(而后作)2、写(属予作文以记之)

5.语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区别 篇五

一、文言实词归纳:(基本篇目)

1、基本字词归纳

(一)文言实词:文言实词的基本词汇和现代汉语词义相同,但由于历史的发展和语言的变化,不少文言实词在词义上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有的已经不用,所以掌握一定的文言实词,有助于扫除文言文阅读上的障碍。

①古音通假 即通假字,文言文里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来使用的现象叫通假。有两种情况:一是本有其字而不用,用另一个同音字代替。如《愚公移山》中“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中的“厝”通“措”,放置之意。二是本无其字,有音无字,用同音字表示。通假的方式包括同音通假(“说”通“悦”,高兴之意),双声通假(“亡”通“无”,没有之意),和迭韵通假(“徧”通“遍”之意)。通假现象在文言中普遍存在,在复习时要进行系统的汇总,便于掌握。

②古今异义

由于语言的发展变迁,不少文言词汇的词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词形完全相同而古今意义有别的双音词,在现代为双音词而在古代为偏义词或短语的语言现象。例如:

《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为与外界隔绝之地;今义为没有出路的境地。

《曹刿论战》中“可以一战”中的“可以”古义是两个词,可以凭借之意,今义是一个词,表示许可或可能。

③古今词义变化

词义的变化,大致有三个途径:一是词义的扩大。例如“江”和“河”在古代专指“长江”和“黄河”,现在可以指任何的江河,词义扩大了;二是词义的缩小。例如“臭”在古代是“气味”的意思,现在专指不好闻的气味,词义缩小了;三是词义的转移。例如“涕”在古代指“眼泪”,而现在却指鼻涕了,词义发生了转移。

④一词多义

在古汉语中,同样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用法,不同的读音,表达不同意义。例如:

名——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命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出名,著名)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说出)⑤词类活用

在古汉语的实词中,某个词属于哪类词,通常是比较固定的。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实词失去了它原来所属词类的意义和功能,而临时充当另一类词,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复习词类活用首先要区别“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经常具有两类或两类以上的语法功能,如“指”解释为“手指”是名词,解释为“指点”“指出”是动词。其次分析词类活用还要和同音词区别开来。有的词读音相同,写法也相同,但如果它们在意义上没有任何联系,就不是词类活用。如“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中的“足”是指“脚”,是名词;而“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句中的“足”是“充足”的意思。

(1)故

故虽有名马。

——《马说》

(所以)

温故而知新

——《〈论语〉十则》

(学过的知识)公问其故

——《扁鹊见蔡桓公》

(原因、缘故)桓侯故使人问之

——《扁鹊见蔡桓公》

(特意)彼竭我盈,故克之。

——《曹刿论战》

(因此)广故数言于亡。

——《陈涉世家》

(故意)(2)间

遂与外人间隔。

——《桃花源记》

(隔开)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口技》

(夹杂)又何间焉?

——《曹刿论战》

(参与)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扁鹊见蔡桓公》 骈死于槽枥之间。

——《马说》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3)绝

以为妙绝。

——《口技》

群响毕绝。

——《口技》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

(4)观

予观夫巴陵胜状。

——《岳阳楼记》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

但坐观罗敷

——《陌上桑》

(5)病

君之病在肌肤。

——《扁鹊见蔡桓公》 则久已病矣。

——《捕蛇者说 》

(6)书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石壕吏》

乃丹书帛曰。

——《陈涉世家》

(7)上

上使外见兵。

——《陈涉世家》

身上衣裳口中食。

——《卖炭翁》

(8)见

昨日见军帖。

——《木兰诗》

曹刿请见。

——《曹刿论战》

才没不外见。

——《马说》

(9)比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裙中。——《核舟记》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陈涉世家》

(10)少

宾客意少舒。

——《口技》

少时,一狼径去。

——《狼》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陈涉世家》(11)从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狼》

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陈涉世家》2

(疾病、大病)

(困苦不堪)

(信)

(写)

(皇上)

(身体上的)

(看见)

(拜见)

(通“现”,显露)

(靠近)

(等到)

(稍微)

(一会儿)

(年轻的)

(随从,跟随)

(顺从,听从)

(顺从)

(一会儿)(中间)(暗中)(极点)(停止、消失)(隔绝)(观赏)(景象、景观)(看)

(12)分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

(分给,分配)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

(长度单位,十分为一寸,这里指八分挂零,说明很小)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隆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分内,名分)(13)文

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文章)文过饰非。

(掩饰)(14)世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捕蛇者说》

问今是何世。

——《桃花源记》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马说》

(15)业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出师表》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桃花源记》

(16)犯

作奸犯科。

——《出师表》

(17)达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愚公移山》

不求闻达于诸侯。

——《出师表》

(18)当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捕蛇者说》

木兰当户织。

——《木兰诗》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

(19)后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

(20)伐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卖炭翁》

齐师伐我。

——《曹刿论战》

伐无道,诛暴秦。

——《陈涉世家》

(21)阴

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

朝晖夕阴。

——《岳阳楼记》

(22)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

以塞忠谏之路。

——《出师表》

(23)极

感极而悲者矣。

——《岳阳楼记》

此乐何极。

——《岳阳楼记》

南极潇湘。

——《岳阳楼记》

初极狭,才通人。

——《桃花源记》

夫大国,难测也。

——《曹刿论战》

(父子相继为一世)

(时代,朝代)

(世上)

(事业,功业)

(职业)

(触犯)

(到,达到)

(做官,显贵)

(抵充,相抵)

(对着,面对)

(应当)

(在……之后)

(砍伐)

(攻打,讨伐)(讨伐)

(水的南面,南岸)

(用言语规劝)

(极点,极端)(尽,穷尽)

用法)(24)国

(国家)

(阴暗)

(同上)

(到)

(极其,非常。这是副词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岳阳楼记》

(国都,京城)(25)备

前人之述备矣。

——《岳阳楼记》

(完备)

众妙毕备。

——《口技》

(具备,齐备)(26)径

少时,一狼径去。

——《狼》

(径直,一直)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核舟记》

(直径)(27)将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木兰诗》

(扶,持)上使外将兵。

项燕为楚将。

(28)顾

顾野有麦场。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29)胜

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30)复

扁鹊复见。

(31)称

先帝称之曰能。

袒右,称大楚。

不以千里称也。

不能称前时之能。

(32)乘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公与之乘。

(33)章

又用篆章一。

(34)惊

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波澜不惊。

(35)属

忠之属也。

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神情与苏、黄不属。

(36)策

执策而临之。

策勋十二转。

策之不以其道。

(37)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38)许

——《陈涉世家》

——《陈涉世家》

——《狼》

——《出师表》

——《陈涉世家》

——《岳阳楼记》

——《扁鹊见蔡桓公》——《出师表》

——《陈涉世家》

——《马说》

——《伤仲永》

——《陈涉世家》

——《曹刿论战》

——《核舟记》

——《口技》

——《岳阳楼记》

——《曹刿论战》

——《扁鹊见蔡桓公》——《核舟记》

——《马说》

——《木兰诗》

——《马说》

——《口技》

——《核舟记》

(率领,统率)(将帅,将领)(看见)

(尽,全部)

(优美)

(又)

(称赞,赞许)

(号称)

(称呼)(符合)

(量词,辆)

〔同坐(一辆)战车〕

(印章)

(受惊)

(振起)

(一类)

(隶属,管辖)

(类似)

(鞭子)

(记载)

(驱使)

(奇异)

(零数)

(看望、访问)

高可二黍许。

——《核舟记》

(上下、光景)杂然相许。

——《愚公移山》

(赞同、答应)(39)舍

便舍船。

——《桃花源记》

(丢下)屋舍俨然。

——《桃花源记》

(房屋)(40)志

处处志之。

——《桃花源记》

(记)必先苦其心志。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志)(41)寻

寻向所志。

——《桃花源记》

(找)寻病终。

——《桃花源记》

(不久)(42)道

会天大雨,道不通。

——《陈涉世家》

(道路)得道者多助。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仁政)伐无道,诛暴秦。

——《陈涉世家》

(正道)(43)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巩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愚公移山》

(固执)戍死者固十六七。

——《陈涉世家》

(本来)(44)亡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山坡羊 潼关怀古》

(衰亡)今亡亦死。

——《陈涉世家》

(逃跑)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

(通“无”)(45)举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陈涉世家》

(发动)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被举用)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出师表》

(推荐)死则举大名矣。

——《陈涉世家》

(成)(46)坐

众宾团坐。

——《口技》

(坐着)但坐观罗敷。

——《陌上桑》

(因为)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

(同“座”)(47)食

谨食之。

——《捕蛇者说》

(喂食)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捕蛇者说》

(吃)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

(吃)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说》

(通“饲”,喂)

二、通假字归纳:

(1)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

——《陈涉世家》(2)苟富贵,无相忘。(“无”通“毋”:不要。)——《陈涉世家》(3)为天下唱。(“唱”通“倡”:倡导,发起)——《陈涉世家》

(4)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着)——《陈涉世家》(5)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上)——《木兰诗》

5(6)出门看火伴。(“火”通“伙”:伙伴)——《木兰诗》(7)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核舟记》(8)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通“又”:还有)——《核舟记》(9)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选)——《核舟记》(10)虞山王毅叔远甫。(“甫”通“父”:男子美称)(11)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横放)——《核舟记》(12)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通“措”:置放)——《愚公移山》(13)指通豫南。(“指”通“直”:一直)——《愚公移山》(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愚公移山》(15)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愚公移山》(16)汤熨之之所及也。(“汤”通“烫”:用热水焐)——《扁鹊见蔡桓公》(17)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还”通“旋”:回转、掉转)——《扁鹊见蔡桓公》(18)火齐之所及也。(“齐”通“剂”:药剂,汤药)——《扁鹊见蔡桓公》(19)必能裨补阙漏。(“阙”通“缺”:缺陷)——《出师表》(20)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横)——《出师表》(21)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显露)——《马说》(22)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干,本领)——《马说》(23)系向牛头充炭直。(“直”通“值”:价值、价钱)——《卖炭翁》(24)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咐)——《岳阳楼记》(25)百废具兴。(“具”通“俱”:都,全都)——《岳阳楼记》(26)子墨子九距之。(“距”通“拒”:抗拒)——《公输》(27)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通“御”:抵挡)——《公输》(28)公输盘诎。(“诎”通“屈”:折服)——《公输》(29)自余为僇人。(“僇”通“戮”:遭到贬谪)——《始得西山宴游记》(30)而游者皆暴日中。(“暴”通“曝:晒)——《峡江寺飞泉亭记》(31)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见”通“现”:出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2)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33)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34)衡于虑。(“衡”通“横”:梗塞,指不顺)——《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35)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36)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口技》(37)持其赀去。(“赀”通“资”:资材)——《越巫》

(38)客问元方:“尊君在不?”(“不”通“否”:吗)——《陈太丘与友期》(39)略无阙处。(“阙”通“缺”:中断)——《三峡》(40)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闲情记趣》(41)傧者更道。(“道”通“导”:引导)——《晏子故事两篇》

(42)缚者曷为者也?(“曷”通“何”:什么)——《晏子故事两篇》(43)圣人非所熙也。(“熙”通“嬉”:开玩笑)——《晏子故事两篇》(44)辑以翡翠。(“辑”通“缉”:连缀)——《寓言四则之买椟还珠》(45)宣王说之。(“说”通“悦”:高兴)——《寓言四则之滥竽充数》(46)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伤仲永》(4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论语〉十则》(48)屏弃而不用。(“屏”通“摒”:摒弃)——《为学》

(三)文言虚词用法归纳:(1)相对于实词而言,文言虚词没有一定的实在意义,主要用来组词成句,在句子中起语法作用。文言虚词中可以包括代词、动词、副词等类别,而这些词类按现代汉语的划分方式,应属实词。这是因为文言虚词的概念是沿用古代留存下来的传统提法,古人的语言观念不如今人明确,分类自然不够仔细。文言虚词大体可以分为:代词、介词、助词、叹词、副词、连词等候。一个虚词在不同的语境中词性并不相同,如“其”可以作代词。也可以是助词或副词,应结合其在语句中的作用,具体辨析。

(2)确定虚词的意义,首先要确定词性。要确定词性就得掌握每个虚词的用法规律,要联系上下文作细致辨析。除此之外,还要弄清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如“之”作主语、谓语宾语则是代词或动词,若在主谓之间,则是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翻译。复习虚词时要掌握虚词的使用方法:一是在语言环境中辨别词性和用法。如“公与之乘”这个“之”是涉及的对象,是曹刿,“之”是代词。二是从语法角度分析它的作用。就是看是否充当句子成分,充当了什么成分。如果没有充当成分,只起组合作用或表语气,就是助词。

(3)在复习中,可以从虚词功能的角度作分类,以便于系统归纳掌握。A.起指代作用的虚词。包括 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中“予”是“我”的意思,除此之外还有“吾”、“余”等词。

第二人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中的“若”是“你”的意思,此外还有“汝”、“尔”、“乃”等词。

第三人称: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中的“其”是“他们”的意思,此外还有“之”、“彼”、“伊”等词。

指示代词: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捕蛇者说》)中的“是”作“这个”讲。此外还有“此”、“斯”、“夫”、“或”等词。

疑问代词: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中的“孰”作疑问代词“谁”讲,此外还有“何”、“安”、“药”等词也是疑问代词。

B.起限制或修饰作用的虚词。包括 程度副词: 余闻而愈悲(《捕蛇者说》)中的“愈”作“更加”讲。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中的“甚”作“很”讲。以为妙绝(《口技》)中的“绝”作“极点”讲。

此外还有“殊”、“稍”、“益”等词均可充当表程度的副词。范围副词: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桃花源记》)中的“咸”作“都”讲。众妙毕备(《口技》)中的“毕”作“全”讲。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中的“并”作“一共”讲。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中的“但”作“只”讲。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石壕吏》)中的“唯”作“只”讲。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中的“止”通“只”,表范围。此外还有“悉”、“俱”、“举”等词都可以作表范围的副词。时间副词: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中的“已”作“已经”讲,表时间。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中的“既”作“已经”讲,表时间。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中的“向”作“从前”讲,表时间。囊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元一焉(《捕蛇者说》)中的“囊”作“从前”讲,表时间。

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中的“会”作“适逢”讲,表时间。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中的“素”作“平素,平常”讲,表时间。忽逢桃花林(《桃花源记》)中的“忽”作“忽然”讲,表时间。情态副词: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中的“诚”作“实在”讲,表示一种情态。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口技》)中的“渐”作“渐渐”讲,表示一个变化的过程。尉果笞广(《陈涉世家》)中的“果”作“果然”讲,表示一种情态。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中“故”作“故意”讲,表情态。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捕蛇者说》)中“几”作“几乎”讲,表情态。表谦敬、频率、重复的副词: 徒属皆曰:“敬受命”(《陈涉世家》)中的“敬”表谦敬。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中的“猥”和“枉”表降低身份的谦词。扁鹊出,桓侯又不悦(《扁鹊见蔡桓公》)中的“又”作“再一次”讲,表频率。表语气或否定的副词: 庶竭弩钝,攘除奸凶,复兴汉室,还于旧都(《出师表》)中的“庶”表陈述语气。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中的“宁”表反问语气。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主(《陈涉世家》)中的“不”表否定。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中的“弗”表否定。苟富贵,无相忘(《陈涉世家》)表否定。C.起关联作用或组合结构作用的虚词。

表时间、处所、对象、方式、原因、被动、比较的介词: 试用于昔日(《出师表》)中的“于”是一个表时间的介词,相当于“在”。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捕蛇者说》)中的“于”作“到”讲,表时间。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中的“于”后面跟地点,表处所。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说》)中的“乎”也是一个表地点的介词,做“在”讲。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中的“缘”作“沿着”讲,表方式。当窗理云鬓(《木兰诗》)中的“当”作“对着”讲,表对象。告之于帝(《愚公移山》)中的“于”表对象,作“向”讲。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中的“以”作“凭”讲,表示对象。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中的“以”也是“凭”的意思,但表示方式。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中的“比”表比较关系。表并列、递进、选择、因果、假设、条件、转折、关联作用的连词: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中的“及”表并列作用。下视其辙,登就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曹刿论战》)中的“遂”表结果的连词。苟富贵,无相忘(《陈涉世家》)中的“苟”是表假设关系的连词。当“如果”讲。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陈涉世家》)中的“藉第令”是一个表假设关系的连词。非死则徙耳,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中的“而”是一个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当“但”讲。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中的“而”表修饰关系。D.表结构的虚词。结构助词: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中的“之”相当于结构助词,作“的”讲;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陈涉世家〉)中的后一个“之”结构上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何陋之有”中的“之”在结构上充当宾语前置的标志。此外还有“者”、“所”等词可以作结构助词。

语气助词: 盖-岁之犯死者有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捕蛇者说》)中的“盖”表陈述的语气。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中的“者”表判断语气。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中的“焉”表肯定的语气。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愚公移山》)中“乎”表询问语气。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中的“耶”表疑问语气。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中的“哉”表反问语气。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中的“矣”表强烈的感叹语气。E.表感叹的虚词一一叹词。.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中“嗟夫”表示作者的感叹。

嗟乎!燕雀安知鸿鹊之志哉?(《陈涉世家》)中的“嗟乎”表示陈涉对无人了解自己的感叹。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中的“呜呼”表示作者无可奈何的感叹。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中的“噫”表示作者找不到志同道合之人的感叹。

(四)文言虚词举例

①、之

(1)结构助词 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的 悍吏之来吾乡。(《捕蛇者说》)——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2)语气助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补充音节,无实在意义。②其 作副词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难道、还是 ○3以 作介词

“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者说》)——用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凭借 作连词

“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因为 “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由于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来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用来 4.而

作连词分别表顺承关系、判断关系和修饰关系。例如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涉世家》)——表顺承关系,不译 5.乃

“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表承接关系的连词,作“于是、就”讲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表判断关系的动词,作“是”讲 “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表人称的代词,作“你的”讲 6.于

作介词用,根据语言环境不同,意义各不相同。“告之于帝。”(《愚公移山》)——对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到 “苛政猛于虎。”(《捕蛇者说》)——比 “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从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给 7.为 作介词

“为天下唱。”(《陈涉世家》)——替、给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向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被 焉 作助词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表句末语气,不译 ⑨所

所与“以”结合表原因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表原因 作介词结构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用来 ⑩乎

作语气助词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吗 作介词

6.语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区别 篇六

一、知识点梳理

文言文实词 通假字

(1)从声音上看,通假字与被通假字具有音同或音近(双声、叠韵)的关系(2)从字形上看,通假字或被通假字如果是形声字的话,则多具有相同的声符。(3)从借代关系上看,(4)从对应字数上看,通假字与被通假字一般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即一个字仅被另一个字借用通假字与被通假字有单借和互借之别。

2、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2)一般名词作状语(3)方位名词作状语(4)时间名词作状语(5)动词活用为名词(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7)形容词活用为动词(8)意动用法(9)使动用法

3、一词多义

4、古今异义

5、六个文言虚词的用法(之、而、然、为、与、以)

二、典型例题剖析 赵 普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16分)wò chuò()循默 补zhuì()旧纸 guǎ()学术 读之jìng()日 hã()户启箧()奏牍掷()地 既hōng()尝奏荐()2.解释下列加点字。(10分)(1)少习吏事________(2)循默___________(3)处决如流_____________(4)岸谷__________(5)虽多忌克___________(6)卒用其人_______(7)每归私第______________(8)及为相_________(9)寡学术______________(10)既薨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一词多义。(8分)

4.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义。(10分)(1)家人发箧视之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2)普颜色不变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3)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4)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5)明日,普又以其人奏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

阅读语段,完成5—11题。(20分)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5.翻译句子。(6分)(1)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能以天下事为己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写赵普刻苦读书,为什么要插入“太祖常劝以读书”的记叙?(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内容。(4分)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一段末写“家人发箧”有何作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赵普到了晚年还手不释卷,这给你什么启示?(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找出文中画出赵普如饥似渴读书的句子。(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说说“普颜色不变”、“普跪而拾之以归”、“补缀旧纸”属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 1龌龊 缀 寡 竟 阖 qiâ zhì 薨 jiàn 2.(1)熟悉(2)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3)像水向下流(4)形容人严肃刚正(5)对人忌妒刻薄(6)终于(7)自己的住宅(8)等到(9)少(10)以后 3.为:做 作为,当做 担任 是 以:连词,不译 介词,把 连词,相当于“而” 动词,如 4.(1)发:古义—打开;今义—送出,表达,扩大,产生等(2)颜色:古义—脸色;今义—色彩或颜料等,也有指显示给人看的利害的脸色或行动(3)龌龊:古义—形容人过分谨慎;今义—形容不干净、肮脏(4)处决:古义—处理决断;今义—枪毙(5)明日:古义—第三天(过了第二天);今义—第二天 5.(1)家里人打开书箱来看,发现原来里面装的是一部有二十篇文章的《论语》。(2)(赵普)能把天下的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6.说明赵普原先并不重视读书,但他能够虚心接受太祖劝诫,终于“手不释卷”,与前形成鲜明对比。

7.第一段写赵普刻苦读书,颇有成效。第二段写赵普执着奏荐贤人。8.补充交代赵普所读究竟是什么书,并给他“处决如流”找到根据,揭示“半部《论语》治天下”的道理。9.略,只要合理即可。

10.手不释卷,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11.细节描写,表现出赵普为国荐贤,不怕挫折的执着与倔强,突出其“以天下事为己任”的品格。

三、随堂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12—15题。(16分)仲永之通悟

[甲]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节选自《伤仲永》)[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声,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①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⑦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注]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稽:探究、考察。⑤庶几: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⑦邑:地方。⑧丘:孔子。⑨勉:勤勉,努力。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1)卒之为众人 卒:___________________(2)则其受于人者不至 至:___________________(3)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域:____________________(4)终无济于天下 济: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做学问”,二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具体有什么不同。(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甲、乙两文都具有较强的议论性,试分别概括两文所论述的主要内容。(4分)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本次课后作业:

黔之驴

1.给加点字注音。(8分)黔之驴()窥之()大骇()跳踉()远循()益狎()慭慭然()噬()2.根据课文翻译下列加点字词。(12分)好事者()船载()庞然大物()远遁()益习()计之()因()喜 稍近()尽其肉()然往来视之()()乃去()3.解释一词多义。(10分)

4.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义。(6分)稍近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 以为且噬己也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 乃去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 课堂作业

阅读短文,完成5—10题。(38分)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____________,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____________。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____________,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____________,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5.根据课文,在文中空缺处填上相关语句。(8分)6.选出跟“驴不胜怒”的“胜”同义的一项是(4分)()A.不可胜数 B.百战百胜 C.引人入胜 D.不胜其烦

7.翻译下列句子。(15分)(1)慭慭然,莫相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老虎对驴的认识经历了哪六个过程?你认为哪个过程作者描写得最为精彩,试从老虎的动作、心理来作简要分析。(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你从这则寓言中悟到了怎样的道理。(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章的标题虽是黔之驴,实际上描写老虎的情节很多,请你发挥想像,根据老虎的一个动作,来写写驴当时的心理和动作。(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根据课文写出两个成语,并用它造句。(4分)成语: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 成语: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 12.认真体会课文,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驴子与老虎的性格特点。(4分)驴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语段,完成13—17题。(18分)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1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1)子无敢食我也。()(2)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3)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4)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14.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4分)(1)虎求百兽而食之()A.要求,请求 B.寻求,寻找 C.帮助 D.需求,需要(2)虎以为然()A.正确,对 B.这样 C.然而 D.然后 15.为下列句中的“之”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字母填入括号内。(4分)A.它们,代百兽 B.它,代老虎

C.它,代狐狸 D.它们,代老虎和狐狸

(1)虎求百兽而食之()(2)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3)兽见之皆走()16.从寓言中可提炼出一个成语,作为这篇短文的标题。(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1)终于(2)达到(3)地方(答“疆界”“区域”也算对):(4)帮助 13(1)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2)人们做学问,如果不每天进步就会每天退步。不要求文字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14.甲文强调要想成才,除“受之天”外,更要“受之人”。乙文强调做学问要有研讨的朋友,要认真钻研书中的道理,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15.甲文:论述了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乙文:论述了“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

1.qián kuī hài liáng dùn xiá yìn yìn shì

2.喜欢多事的人 用船 巨大的动物 逃跑 渐渐 无义,不译 因此 慢慢 吃完 然而 观察 才

3.以为:认为 把(它)当作 连词,不译益:渐渐(副词)更(副词)好处(名词)然:然而(转折连词)形容词词尾,无义 之:的(助词)它(代词)4.稍:古—渐渐 今—稍微 且:古—将要 今—而且 去:古—离开 今—前往

5.慭慭然 觉无异能者 荡倚冲冒 跳踉大阚 6.D 7.(1)老虎小心谨慎,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东西。(2)一天,驴子一声长鸣,老虎大为惊骇,远远地跑开,认为驴子将要吞吃自己,非常恐惧。(3)渐渐习惯了它的叫声,又靠近它前前后后地走动,但老虎始终不敢和驴子搏击。(4)慢慢地,老虎又靠近了驴子,态度较为随便,”碰擦、闯荡、冲撞、冒犯它。驴禁不住发怒,用蹄子踢老虎。(5)老虎咬断驴的喉咙,吃完驴的肉,才离去。8.先被驴这个“庞然大物”所吓住。第二层写虎渐渐出来靠近驴。第三层写虎被驴的叫声吓了一大跳,远远地逃走了,以为将要来咬自己了。第四层写虎日久天长,更加熟悉了驴的叫声。又试探地靠近驴子,在它周围走动,仍心有余悸,始终不敢向驴进攻。第五层写虎又渐渐靠近驴子,进一步戏弄它——碰撞、依靠、冲撞、冒犯它,来激怒驴子,看看驴子还有什么本领。第六层写虎终于吃掉驴子,取得胜利。

精彩之处不作统一要求。示例:“以为神”三个字,把老虎的敬畏心理写活了。下面极形象地用“蔽”、“窥”、“稍”等词,勾画出老虎既好奇,急于想摸底,又害怕的神态。“慭慭然”写出虎小心谨慎的样子,希望能摸清驴的底细而又心惊胆战的心理。

9.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

10.略 11.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了。告诉人们不能只根据事物的表面现象来判断事物的本质的道理,也告诉人们必须要有真实的才能。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造句略

12.驴子:庞然大物,善于怪叫,蹄踢,装腔作势,借以骇人,是一个虚有其表、实际愚蠢无能的角色。老虎:在未弄清对方底细之前,谨慎小心,善于观察,反复试探,在摸清驴子底细后,大胆果断地攻击对方要害,立即致敌于死命,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形象。

上一篇:建筑构造形成性考核册下一篇:情绪低落的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