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修改作文

2024-08-13

自主修改作文(共9篇)

1.自主修改作文 篇一

引导学生自主修改作文之点滴

教育专家于漪曾言:作文,对初中生来说,最为重要的是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消除他们对写作的恐惧感、神秘感、无所适从感、无所作为感。破除这些心理负担,写起来无压力,手中的笔就在无形中逐渐“失重”,变得轻松无比。由于写作水平的提高,受许多因素的制约,所以要达到于漪老师所倡导的境界,绝非易事。多年来,我在探索作文教学的实践中,始终围绕着学生做文章。我觉得,由于语文知识的广泛,老师无论如何博学,都是有限的,而学生则是无限的。怎样使有限与无限紧密结合起来,这就成为作文教学的一个突破口,我想到了撒鱼网。按常理,网撒得越开,鱼也就捞得越多。作为教师,你不可能亲手去逮网中的鱼,但你却能牢牢掌握拉网的总绳,也就是“纲”——纲举目张。作文教学中的这个“纲”就是学生自主作文的能力。学生,尤其是后进一些的学生,他们的潜力是巨大的。之所以写不好作文,不是因为他们缺乏写好作文的潜力,而是因为他们缺乏写好作文的条件,诸如生活的观察,语言的积累,素材的提炼,写作技巧的运用等。这些方面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学生作文的成败。但这些能力的提高,正如教育专家于漪所说,绝非一蹴而就。新课改以来,通过对语文课标的认真学习,我懂得了: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须重视学生自主评改作文能力的培养。为此,我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致力于学生自主评改作文能力的培养。经过不断的思索、反复的认证,我决定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渠道,一改过去学生作文后,教师认真评改,再到上课时拿几篇“好”作文读一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而是把三尺讲坛让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评改作文的方法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让学生评改作文不是老师放任不管,而是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互相评改作文达到不断自我提高。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大部分学生能自主写作,自主评改作文,写作热情很高。我主要从三个方面培养学生自主评改作文的能力。

一、加强评改方法的指导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整天疲于作文的批改,倒不如把评改作文的方法教给学生,培养学生作文评改的能力,这既给学生参与的机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有助于提高作文教学的成效。叶老先生提醒我们:“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在学生完成作文训练后,无论是大作或是小作,都要训练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为此,我主要从三个方面加强学生评改作文方法的指导。

(一)是组织学生学习评改作文的方法。如: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先生培养学生评改作文提出的十条要求,即:格式是否正确、卷面是否整洁、错别字有几个、有几处病句、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错误、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看文章的选材、看文章的结构、看表达方式、看语言是否简练、通顺、准确等。我很佩服魏书生先生近十七年不批改学生的作文,可学生的写作水平又很高。当然,我并不赞成当一名语文老师,对学生的作文一篇都不批改。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改呢?这里面是大有文章可做的。教师先做示范,学生学会自改方法。学习自改文章,千万不要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才能收到一定的效果。学生要在教师的耐心引导下,按一定的步骤,学会掌握常见的批改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掉进一个“不知道改些什么,应怎样改”的摸不着头脑的迷阵中。

指导学生自改作文的基本步骤:

1、明确内容上的批改,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否正确、清楚、突出;感情是否真实、健康;表现中心的材料是否切实、可靠、充分等。

2、明确结构上的批改,文章的开头、结尾写得怎样;过渡与照应安排如何;段落安排是否合理,意思是否连贯;结构是否完整;层次是否清楚等等。

3、明确语言文字上的批改,包括文章中的语言文字,标点符号,行款格式,书写等方面的批改。对那些错别字,不规范的繁体字,简体字,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进行修改;找出表达不准确或文理不清的地方;增补漏掉的字词;删去多余的字、词、句;调换一些字词的顺序;改换不恰当的词句等等。明确基本要求后,教师可收集学生的习作,选出几篇有代表性的文章,通过投影或刻印出来,让每个学生都读一读。教师根据习作的实际情况作针对性的评点与修改。让学生明白要批改些什么,怎样批改,为什么要这样批改。引导两三次之后,放手让学生依照基本方法,独立批改自己的习作,进行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是能掌握其中的要领的。自改作文的训练可安排在课内,也可安排在课外进行。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例如有许多习作是在课内完成的,就可以在课内安排相应的时间练习自改;有的习作是在课外完成的,那就要求学生在课外时间自觉修改。

(二)是鼓励学生订阅有关作文的报刊杂志。如:《创新作文》、《作家教你写作文》、《作文评点报》、《作文与阅读报》等,里面有许多教学生评改作文的方法与范例。特别像《创新作文》中的“中考作文失分点击”和“中考作文得分密笈”、《作文评点报》中的“影印作文评点”等,对提高学生作文评改能力帮助很大。我主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或节假日时间,自己钻研报刊、杂志,学习上面评改作文的方法与步骤,并学着点评与修改自己或同班同学的作文;要求各组组长定期开展作文评改学习活动,通过集体学习、小组讨论,意见交流等方式,让更多学生广泛获取评改作文的信息。

三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先进的教学设备,丰富的网络资源,为作文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通过多媒体教学,或组织网上学习,最能吸引学生,也最能收到良好效果。除平时的作文指导外,我还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要他们特别关注《中学生创新作文网》中的专家点评;《作文网》中的“作文辅导”等。我觉得这种自主学习追求的效果,比教师在课堂上讲的还要好。

二、构建评改训练的载体

理论要与实践结合。要想更快的提高评改作文的能力,光学不练不行,因此,我结合学生实际,主要采取三种方法培养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

(一)交换评改。就是把自己的作文同其他同学交换,互相点评并提出修改意见,原作者根据别人提出的修改意见修改自己的作文。学会互改作文,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这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方法之一。学习互改作文前,必须构建相应的学生批改作文小组。可以按座位划分小组或同桌结对等,4人左右为一组,并选出作文水平较高的同学担任组长。实施互改时,参照前面的作文批改步骤,作针对性的批改,要求学生努力在批改的文章中找“金子”,找出写得好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好,怎样评点这些好地方,同时也要找出存在问题的地方,共同讨论怎样修改才算最好。最后还可以在小组内予以相应的评价。互改结束后,由每组的组长汇报组里批改的情况(重点汇报其中一篇文章的批改情况),汇报后可让全班同学展开讨论,教师作点评,通过安排多次的训练,让学生逐步掌握互改作文的方法。同时在互改中互学共勉,共同提高。

(二)口头评改。我会不定时地选择一些范文,推荐给学生,通过请个别学生读,其他学生听,接着是学生点评,然后是老师点评,最后请两三名学生根据点评修改范文,再把它们张贴在宣传栏上。一个月一次的优秀作文推荐会也颇受学生喜爱。由学生主持,老师当评委。活动过程为:学生推荐自己或同学的优秀作文,然后推荐者提出推荐理由,其他学生对该作文提出问题,由推荐者或原作者回答,其他学生也可以对该作文进行点评,然后老师进行总结,最后原作者根据评点意见重新修改自己的作文。有时我还会要求每位同学在本小组中朗读自己的作文,其他成员认真听,然后对朗读的作文进行点评,最后原作者根据点评结果修改自己的作文。

(三)网上评改。实行网上评改作文,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学生可以在家,也可进入“校园网吧”,评点的时间不一定在课内,更多的课余时间给予了学生更自由的选择。学生可以在网上随意评点别人的作文,也可以根据别人对自己发布的作文的点评进行重新修改,因此,在网上看到我的学生作文,经常会碰到“原稿”、“修改稿”、“再改稿”等。如:推荐两道同题作文,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好坏,也可分小组开展活动,各组围绕同一个题目开展点评,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写评语,并把评语录入到网上,这样,学生的评语就保留在网上,便于学生的交流与学习。

无论是进行自改训练还是互改练习,教师都要作必要的学情了解及指导。看一看学生如何在作文本上点、勾、划的;看他们怎样查资料;看他们如何眉批和总评;听他们讨论和提问;了解他们遇到哪些困难等等。教师只有深入到学生中去,才能及时发现新情况,指导他们解决新问题。

三、创建评改评价的体系

要真正提高学生评改作文的积极性,正确评价是非常关键的。一年多来,我主要采取三种评价方式,提高学生参与作文评改的兴趣。

(一)经常表扬。不论是评改作文,或是交换评改,对学生要经常表扬,哪怕他们评改得并不让你如意。当然,对那些评改并不理想的学生要加以指导,给予更多关心,帮助他们提高评改作文的能力。对于网上评改,我一般会给学生一些鼓励性评语,尽量挖掘他们评改中的一些“闪光点”。

(二)优秀评点展示。对于一些评改作文较好的学生,我会定期把他们的评点进行打印,分发给每位学生,要求把它放到“成长档案袋”中,并经常组织学生学习交流,计划一学期汇编一本“中学生优秀作文评点摘编”。

(三)多样性。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自尊心及写作兴趣。因此,在实施评价过程中,除了用合理的分数评价外,也可以运用书面的、等第式的、评语式的或者用学生喜欢的符号奖励式的进行评价,还可以综合运用多种形式进行评价,提高学生参与作文评改的兴趣。我们还开展 “优秀作文评改能手”评选活动,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写作有这么一条目标:“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在写作评价建议中也谈到:“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我想:要最终实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对学生自主评改作文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改革传统的作文批改方式并非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除了要迅速扭转旧观念,排除一切阻力外,我们还要争取多方的理解和支持,深入地进行分析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大胆探索适合学生实情的实施方案,反复实践,不断总结与改进,共同探索培养学生自主评改作文的新方式,让学生成为作文真正的主人。

2.自主修改作文 篇二

一、出示范文,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

学生习作初稿完成后, 教师要进行浏览, 做到心中有数。修改时先让学生再次明确习作要求, 使其深入理解, 然后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文章 (好、中、差各一篇) , 让学生反复阅读, 与作文要求相对照共同找出存在的问题。对于学生没有发现的问题, 教师要适时引导,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及时给予适当的评价, 要努力营造一个轻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这样学生思维才会活跃起来, 各抒己见, 不断发现问题并体验成功的快乐。例如在一次题为《我的理想》的作文课上, 学生在认真读了一篇范文之后发现了如下问题:“有的语句不通顺”, “有错别字”, “内容不具体”……我立即对他们进行了表扬, 他们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增强了信心, 在这节课上表现非常出色。

二、师生互议, 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多种多样, 只用一节课, 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 教师要根据习作要求、训练重点, 找出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各抒己见总结出解决问题地最佳方法, 举一反三, 逐渐掌握修改方法。

三、学生自评, 组内交流总结修改方法

由于已有上述两个教学环节做铺垫, 因此可以让学生反复阅读自己的初稿, 从而发现自己的问题。对于修改起来有些困难的学生, 可让他们找本组同学帮忙, 也可找老师指导, 学生自行修改之后, 组内交流, 共同评议, 这一过程允许学生有争议, 有申辩, 要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成为评议的主角, 小组长要根据组内成员的初稿及大家的发言带领同学们归纳总结修改方法, 教师要参与到各组的评议之中, 给予适当的鼓励、评价及必要的指导, 最后班内交流。例如在《我精彩的课外生活》的作文课上, 学生们要解决如何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这一问题, 通过评议, 他们认为首先要找到文中写得不具体的地方, 然后要用具体形象的语言把写得不具体的地方修改过来, 学生掌握了修改方法, 其自主修改作文的能力就会提高了。

四、提供机会, 引导学生独立修改作文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已掌握了修改方法, 那么就可以让学生针对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自己动笔独立修改, 在修改过程中, 学生不断推敲, 不断完善, 久而久之, 学生的识别和修改错字、病句等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鉴赏和分析能力得到增强, 也提高了写作文的能力。

3.浅析作文自主修改模式 篇三

【关键词】小学 作文 自主修改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89-01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长期以来,它就是一个令许多语文教师感到十分头疼的问题。由于“精批细改,全批全改”在无形中成了衡量语文教师教学态度和教学质量的尺码,许多教师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抓错别字、病句和写眉批、尾批上。作文讲评步骤大多是“概述基本情况——摆优点——讲缺点——念习作”。这种评改方法,一是花去了教师大量宝贵的教学教研时间,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正常进行,可谓用心良苦却收效甚微;二是作文批改用时较长,使学生作文本较长时间存放在教师案头,不能与学生见面。作文反馈的不及时,影响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的提高;三是由于传统的精批细改的作文评改方法耗时太多,使教师不堪负荷,为此,对学生作文的数量就不能不严加控制,这样,势必减少学生作文的实践机会;四是作文评改基本上是老师一人之笔,一家之言,学生只能是“刮目相看”和“洗耳恭听”,学习上处于消极被动地位,忽视乃至无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致使教师和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双边活动变成了教师的单向活动。

新课程实施以来,作文教学比过去有了较大的变化,突出一点就是学生作文大多为题目自拟,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这无疑减少了对学生写作的束缚。新课程学生作文的丰富性、多样性呼唤着作文评改方式的变革。作文评改方式的彻底改革,已是当务之急。

对于中段的小学生来说,要想让他们学会修改作文,养成自主修改作文的好习惯,实施起来是比较困难的,需要老师耐心细致的辅导与训练。一开始,学生的修改多停留在作文中的错别字,标点符号上,对作文的选材,开头与结尾,句子的通顺,用词的恰当等都不作考虑,针对这些情况的出现,在小学中段修改作文这一问题,我作了如下尝试,效果还不错。

一、让学生明白从那些方面进行作文修改(即作文评改细则)

针对小学中段作文修改的课标要求,修改细则如下:

(1)读一读。通读习作,看选择的材料是否符合此次作文的要求。

(2)减一减。减去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字和词语。不通顺的句子。

(3)加一加。加上正确的字和词语,加上通顺的句子。

(4)划一划。划出习作中用得好的优美的词句。

(5)换一换。把习作中一些平平的语句,换上一些优美的词句。让文章读来更加生动而具体。还要换上一个能吸引读者的开头,一个点题或有趣的结尾。

二、师生合作,示范修改

习作结束后,教师选择选择一篇中等的作文,师生合作修改,让学生在修改中学习尝试修改。老师把作文放在投影仪上,让学生先通读作文,然后按照以上的修改内容,逐一进行修改。特别是换一换这个环节,学生实施起来可能比较困难,教师在这个环节中要起到引导作用,好让学生在稍后自己的修改作文中大胆尝试。

三、自主修改

让学生在自己习作完成后,改一改自己的作文,一是享受作文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享受习作成功的喜悦,二是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文教学不但要教会学生会“写”,更要教会学生会“改”,把“改”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作文评改的“做中学”,通过实践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四、小组合作修改,教师适时帮助

一般以四人为一组(便于讨论交流,提高评改速度)、设一组长,负责本组作文的收发、传递、检查、督促和汇总工作。组内成员应体现不同层次,以利于学生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学生互改过程中,要求各组推荐在评改过程中发现的优秀学生习作,让习作者在课堂上朗读,教师引导全班同学欣赏品评。在学生进行相互评改的过程中,教师应一直在旁巡视学生的评改情况,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予以及时地解答。评改结束后,由课代表将作文收齐交给老师,教师迅速检阅各组评议情况,及时反馈信息、总结经验、肯定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办法。

五、教师评改

课后教师及时检查学生的评改情况,评判学生的参与和认真程度。一般来说,大部分同学都很认真,针对还没有改到的地方教师再作修改并写出评语(即师评)。学生自主修改作文是当前课改的迫切需要。在作文评改活动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思想观念相互撞击,必将产生新的灵感、新的思维火花,从而激活课堂教学。同时,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作品欣赏能力等多元能力得到了提升,思维品质也更加缜密,所有这些变化,必将使学生获得终身受用的学习能力,达到“自能作文”的目的,其写作水平定能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4.自主评批自我修改自能作文论文 篇四

摘要:作文之难,既是学生写作之难,亦是教师评改之难。命题、写作、批改、讲评的传统教学框框令作文教学效率低下,如何化解作文之难,指导学生参与自主评批作文,许是化解之道。

关键词:自主评批自我修改自能作文

作文之难,既是学生写作之难,亦是教师评改之难。只要一提到作文评改,老师们总是倍感头痛。把学生写好作文作为一次习作训练的终点,将“评改习作”这一重要环节丢给老师,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写完就忘、事不关己的态度。这种现状,严重制约了学生向自能迈进的脚步。正因如此,语文老师才需要打破命题、写作、批改、讲评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主评改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评改作文一般包含两个环节,即“评批”与“修改”,其中,“评”是“改”的前提,“评”得对是“改”得好基础。笔者认为,要让学生易于掌握评改方法,必须做到操作便捷。

1变换角度,拟定评批依据

所谓评批依据,应以该次习作要求为基础,其中不外乎两类要求:一是一般性要求,即文通字顺,标点正确;二是特殊性要求,即本次习作要达成的相关目标。如何衡量作文的成功与优劣,最基本的做法便是化习作要求为评批依据。如:苏教版五上习作2的要求是观察并描写一种小动物,并提出了特别的描写要求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作文评批依据就是要看作者是不是达成了要求中的目标。换一个角度思考,将习作要求转变一下,便可形成评批依据:(1)作者在描写小动物的时候,有没有抓住它的特点。(2)作文表现小动物的特点时,是否通过外形和动作来表现的,有没有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及过渡句段。

2点面结合,学写眉批总评

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上例中的依据一,启发学生思考:本文写了什么动物?描写了它的什么特点?这个特点突出吗?然后进行讨论,最后把大家对该篇作文的评价加以整合,写在文末,这就是总评。用这样直观的例子,可以让学生体会出写总评的基本写法。如一位同学最后这样写道:“小作者通过对小八哥外形、活动及歌唱的描写,表现了八哥调皮可爱的特点,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八哥的喜爱之情。描写具体生动,让人读了以后也对八哥心生爱意。”同样,教师也可根据依据二,启发学生思考:在表现小动物的特点时,作者抓住了哪些方面进行描述的,描述得如何?然后让学生从习作中找到对主要动物的`外形、动作、声音等的描写进行评价,特别强调从标点、字词、句段、表现手法等方面去评品。如:“它长着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好像披了件厚厚的毛皮大衣;头上一簇羽毛高高地直立,仿佛戴了一顶皇冠;橘黄色的爪子,好似穿了一双小巧玲珑的靴子;张开的尾巴,像一把扇子似的长长地拖在身后……”(用一系列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了八哥的外形特点。)“它一会儿东瞧瞧,西瞅瞅,好像在观赏美丽的风景;一会儿低下头,好像在跟我打招呼;一会儿蹦到笼子上端,好像在练习三级跳。这还不够,只见它又提起一只脚,藏在自己丰满的羽毛下,另一只脚牢牢地钩住横杆,头向后仰去,表演了个金鸡独立……”(“东瞧瞧,西瞅瞅”“低下头”“蹦”“藏”“钩住”“仰去”这些词准确地写出了八哥的动作,把它的活泼可爱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引导学生把评价写在习作右侧的空白处,这就是眉批了。不同的习作要求产生不同的评批依据,但相同类型的习作有其共性的评批重点。如是记事文,一般要抓叙事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重点看经过部分有没有写清楚写具体;其次抓事件中的人物的表现;最后看所写事情所表现的中心是否积极健康。如是写人的文章,首先看所写人物是否为主要人物,其次看作者有没有通过人物的言谈举止、内心活动等表现出他的精神品质或性格特点。以写景状物为主的习作,一是看作者观察的是何事(景)物,它有什么特点;二是看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把事(景)物特点写具体的,展开了哪些想象;三是看作者的观察顺序;四是作者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说明文要指导学生注意:本文所说明事物的特点是什么,采用的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是否恰当。应用文要指导学生注意:格式是否正确,语言是否简洁、准确。让学生参与到作文评批中来,是把“学生习作”与“老师批改”这两个相对独立的环节进行了融合,这一做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将师生互动活动始终贯穿在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之中,也更好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性;让学生自己来评价习作是否成功,对自己或他人的习作进行阅读、评价、借鉴,可以取长补短,也加深了对这一类习作训练侧重点的领悟。

3反复阅读,品评习作得失

5.自主修改作文 篇五

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真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左思呕心沥血,10年著成《三都赋》,一时洛阳为之纸贵。

一、课题的提出

两干多年前的荀子说:“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常言道:“善作不如善改”,“文章不厌百回改”。由此可见,修改是写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环节。

而纵观我们的作文教学,作文一向被称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但作文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学生一般写完作文后,把笔往旁边一搁,什么都不理了,原因是学生不知道作文中存在的不足,不知如何修改。

经过调查发现,我们作文修改的环节存在以下的一些问题:

1、老师包办,学生依赖心过重

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对于学生写的指导很多。而在修改的环节中,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很少,老师大到布局谋篇,小到字词标点一手代办。教师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对学生作文进行了详细地批改,却导致学生在作文时,只求完成作文,剩下的感觉就是老师的任务了,从而使学生的依赖心加重,也使得他们作文修改的能力无从得到培养。

2、老师包办,学生修改能力无法提高

正因为老师的愚公精神,对学生写作的包办代替现象,批改的形式极其单调,使学生很少参与到自己作文修改的过程中,也让他们对于作文修改的意义认识不足。而教师辛苦修改的作文,学生多只是看看等级和评语,对于老师为什么如此修改并没有深入的思考,举一隅不以三隅反。作文批改绝对不是老师写点眉批、总批就了结的。

3、老师包办,让教学工作难以承重

现在班级的人数很大,一般都在70人左右。一次作文之后,如果要精批精改,老师要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批改学生的作文上。加上对部分学生的面批面改,从而就使原本繁重的教学工作任务难以承受,无法很好完成其他工作,同时作文也不能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在期待中逐渐磨灭对写作的渴望。

新课标强调应在写作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鉴于此,我们进行了“指导小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策略”的研究。

二、研究的基础

1、理论依据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五六年级学生要“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2、事实依据

(1)名家眼中的修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鲁迅说过,作品写完后要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词、句删去。托尔斯泰也说:“必须抛弃那种认为写作可以不必修改的想法,改三遍四遍还不够。”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十分重视学生的自改,他说:“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

(2)名家手中的修改

吕叔湘说:“古今中外有不少作家曾经修改他们的作品三遍五遍乃至十几遍才定稿。”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作过多次修改,涉及内容变动达上千处,包括典故、比喻的运用、结构的调整、部分描写的删除、外语原文及音译等等。正是有了对《围城》的精心琢磨,才使得这部作品总体上日趋精致,最终导致了一部光彩照人的文学经典的诞生。古往今来,著名作家修改文章的佳话不胜枚举。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每次文章写成后,总要贴在墙壁上,进出都要认真看看,随时改定,有时一篇文章改到一字不留。像他的《醉翁亭记》的开头,越改越精练,最后只剩下“环滁皆山也”五字。

三、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一)、具体内容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根据学生现状及作文的类型,确定了以下高段作文自我修改的研究内容。

1、小学高段学生作文自主修改原则的研究

2、小学高段学生作文自主修改训练途径的研究

3、小学高段学生作文自主修改方式方法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在课题研究的阶段中,采用问卷调查、团体座谈等方式经常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分析学生在自我习作修改中的思想意识的变化及修改的方法总结、能力提升,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及时采取教育对策,完善课题研究。

2、文献研究法

我们将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来搜集、整理和运用古今国内外与学生习作修改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并用于我们的作文修改教学指导之中。

3、个案研究法

我们根据学生作文及作文自我修改能力将学生分为A、B、C三类,并建立相关个案。观察学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变化。对相关的表象与特征进行分析、对比、总结,从而不断调控研究措施。

4、经验总结法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对研究过程、对象、手段、效果等进行分析、归纳、综合,撰写经验总结论文。使之系统化,提炼经验,对教育实践经验进行分析概括,全面、深入、系统地揭示经验的实质,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找到可以运用和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

四、研究的成果

(一)确立了小学高段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原则

1、先大后小的原则

所谓先大后小,即是在作文修改的过程中,要先检查文章的中心是否明确、材料是否能明确的表达中心等,再去看文章的结体顺序,争取创新,与众不同,最后到字词句的斟酌、润色。“着眼于大,入手于微。”就是要先看是否搭建了正确的文章整体,再去进行遣词用句的修饰。

2、换位修改的原则

在修改作文的时候,把作者和读者的位置交换,想想如果是自己在读,什么样的文章让自己感到有新意,有兴趣,有美感。另外,与小组成员交换朗读,自己的作文是否让别人听得明白,清晰等。这样能更好地知道如何进行修改。3、舍得放弃的原则

欧阳修追字,曹雪芹写《红楼梦》前后花了十年时间,经五次增删修改。这些都表明文章的修改不是一蹴而就,而不断锤炼。所谓“文不厌改”正是如此。

有时作文时有非常好的段句等,但又与文章的表达无关,就要勇于弃掉。使文章更精简、精炼。正如鲁迅说的“要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二)探索了小学高段学生作文自主修改的训练途径

小学生作文每期安排了8次习作。学生要进行作文的修改,如果只针对每次作文之后进行,这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修改习惯,极大提高他们的修改能力。所以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要随时对他们进行训练。

1、课文的反思欣赏

课文是经过筛选而编入的,是训练学生修改能力非常好的资源。在学习完课文后,把课文最“出彩”的地方挑选出来,让学生反思,如果按你的想法会如何写,再与原文对比,找出“优劣”处,从中感悟写作。

如“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人教课标本《祖父的园子》)

在教学过程中,就这一段话,老师设置情景:这一段话太过于“啰嗦”了,让学生进行修改练习。学生在教师的“提醒”下,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兴趣盎然地进行修改,却在修改的过程中发现,正是这种“啰嗦”,体现了一种自由,一种无拘无束。

2、课堂中每日一练

每天语文课抽出五分钟,安排一个学生朗读自己写的小片段。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然后师生共同发表自己的意见。说说片断写得好的地方,不足的地方,提出修改的建议。【原稿片断】“到了东湖山沙滩上,同学们把背包往柔软的草地上一扔,就玩去了。我躺在草地上,望着周围的景物,湖边的杨柳舒展着婀娜的身姿,嫩绿的枝叶垂到水面,像满头秀发的少女。调皮的小鱼儿不时浮到水面上换气,又“扑通”一下潜下水,让水面荡起一圈圈涟漪······在草坪上,我大口大口地吮吸着绿草的清香,闭着眼睛倾听同学们的欢声笑语······那感觉真好。”(五年级六班王梓蔚)

【修改过程】加上“独自、懒懒地、什么都不用去想”表现了春游时的自由、闲适;“看着看着,那分明是我,在绿树红花中,又在清水银波中„„忙揉揉眼,却又不见我的踪影,再使劲掐掐脸,好痛。”表现了与自然合为了一体的感受;“于是,转过脸,去亲亲小草嫩嫩的小手;闭上眼,轻轻地闻闻绿草的清香„„”则陶醉在自然之中。

【修改片断】“到了东湖山沙滩上,同学们把背包往柔软的草地上一扔,就玩去了。我独自躺在草地上,懒懒地,什么都不用去想,只望着周围的景物,湖边的杨柳舒展着婀娜的身姿,嫩绿的枝叶垂到水面,像满头秀发的少女;调皮的小鱼儿不时浮到水面上换气,又“扑通”一下潜下水,让水面荡起一圈圈涟漪······看着看着,那分明是我,在绿树红花中,又在清水银波中„„忙揉揉眼,却又不见我的踪影,再使劲掐掐脸,好痛。于是,转过脸,去亲亲小草嫩嫩的小手;闭上眼,轻轻地闻闻绿草的清香„„耳边却还又荡漾着同学们的欢声笑语,那感觉真好。”

3、总结卡片

在教师的指导下,每个学生将自己常出现的问题总结、记录在卡片上,以便在下次作文时告诫自己,并可以此来修改作文。同时,也可收集生活中的文字片断,自我或与同学交流发现不足,加以修改。班上定期开展“我是小小评论家”的比赛活动,交流修改的心得,激发学生的修改兴趣,不断提高修改能力。

在自主修改的过程中,要先扶后放,步步为赢。教师精批细改示范,让学生有样可学。再“半扶半放”,多用启发式语言质疑、点拨,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文章还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经常出示一些学生改得好的文章指导大家品析,也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最后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自改方法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多读多思,鼓励学生自己独立分析哪里有问题,怎样修改。并鼓励学生进行双向或多向交流,取长补短,形成两性互动。自改能力强的可以介绍经验,谈谈“我是怎样改的”“我为什么这么改”。作文自改效果无论好与坏,都是学生的劳动成果,好的应予以表扬,不满意的也应该予以尊重。对暂时达不到要求的不能过多批评,以保证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增强信心,感受到喜悦,敢于继续尝试。

(三)、探索了小学高段学生作文自主修改的方式方法

1、构建了小学高段学生作文小组自主修改的模式 为了让学生的作文达到习作的要求,教师往往不辞辛苦又是改又是删,又是添又是调,改出来的文章确实符合作文要求了,成了一篇“美文”,可这样做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能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呢?在越来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今天,这种老师包办代替、一改到底而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现象无疑是对学生能力的低估,会扼杀学生的纠错能力,学生易养成依赖心理,久而久之必然会阻碍学生能力的发展。

6.怎样修改作文 篇六

一、活动指导:

形容一个人财思敏捷,人们常说“文不加点,一挥而就”,形容一篇文章写的好,人们常说“字字珠玑,一字不易”,其实真正做到写文章一挥而就的能有几人呢?就是那些“一字不易”的文章,又有谁知道经过了多少遍的修改呢?曹雪芹写红楼梦,曾披阅十载,增删五次,马克思直到逝世,还在对资本论第三卷进行第八次修订……古今中外,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都在修改上用过功夫,但凡写的好的文章,都是作者用心改出来的。

文章写完后为什么要进行修改呢?这是因为客观事物是曲折复杂的,人们不可能一下子就认识的那么清楚,那么深刻。表达认识的语言和形式又是丰富多彩的,人们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是用的那么恰当,那么准确,于是文章写成后进行修改,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文章是一种精神产品,是人们经过大脑的思维活动加工出来的,这种加工,既包括写作前的构思,也包括写作后的修改,修改,是把文章写得好的重要活动。

二、活动目的:

1、通过开展修改作文的活动,让学生明白一篇好作文不是一下子写成的,而是经过反复修改才成功的。

2、要学会修改符号。

3、学会如何修改自己的作文。

三、了解修改步骤:

1.审题后,就开始选材了。选材的过程,“修改”在脑子里就开始了。例如,题目为“我家附近一棵树”。写哪棵呢?开始,小钊想写院里那棵高大的古槐。后来,他觉得这棵古槐虽然很高大,可是写它表达什么样的中心呢?自己拿不准。于是,他又想到大门口外路边新栽的小松树。“别看这棵松树才一人多高,它是我们小队同伴们去年春天亲手栽的。我们经常给它浇水,护理它茁壮成长……”写它,能突出在阳光下快快长大的中心思想。这不就是修改吗?这一步的修改,尽管别人看不到,但自己心里知道是有这回事的。有了这一改,写了小松树,小钊获得了好成绩。

2.修改提纲。有一次,我指导同学们写“街头的早晨”。小棕列好提纲,拿过来请我提意见。

中心部分:

   A.小广场上,许多老人在练剑。B.早点铺前人真多。

C.成千上万的叔叔阿姨骑着自行车,奔向工作岗位。

我看了,觉得“早点铺”这小段没有多大必要。A段写老人练剑,C段写成年人骑车上班,中间B段该写写学生们。他听取了我的意见,删去“早点铺”,增换上“一些中学生在街心花园甬道上读外语”,这就更好了。这样做,在动笔前把提纲修改好,作文的质量就会有所提高。

3.写后修改。无论你在选材时、拟提纲时是不是修改过,到全文写完,还必须进行修改。平时我们习惯说的“修改”,正是指这一步。这是作文修改的最后把关时刻。这一步,要讨论的内容相当多,我们将在下一期讲述。

四、了解修改符号:

1.删除号:用来删除字、标点符号、词、短语及长句或段落。

2、.恢复号:又称保留号,用于恢复被删除的文字或符号。如果恢复多个文字,最好每个要恢复的字下面标上恢复号。

3.对调号:用于相临的字、词或短句调换位置。4.改正号:把错误的文字或符号更正为正确的。

5、增添号:在文字或句、段间增添新的文字或符号。

6、重点号:专用于赞美写得好的词、句。

7.提示号:专用于有问题的字、词、句、段,提示作者自行分析错误并改正。

8、调遣号:用于远距离调移字、标点符号、词、句、段。9.起段号:把一段文字分成两段,表示另起一段。

10、并段号:把下段文字接在上文后,表示不应该分段。11.缩位号:把一行的顶格文字缩两格,表示另起段,文字顺延后移。12.前移号:文字前移或顶格。

五、了解修改的方法

文章写完后的修改,我们习惯上称为“小改”和“大改”。

一、怎样进行“小改”

1.小改的步骤。作文写完后,从头至尾逐字逐句地读两遍。第一遍,边读边改,把那些错别字、用错的标点和有毛病的句子,都一一改正过来。第二遍,修改后,边读边听,边听边想,看还有什么问题。有问题处,再修改一下。这里的读,是朗读。这一点是必须强调的。即使在考场上,也要默读。

2.小改的范畴。小改,从规模上讲,就是保持原稿纸卷面,只是修改字、词、句、标点。这样的修改,可以在稿纸的空行中进行。

3.修改的符号。有的同学不注意修改的通用格式,乱涂乱改,这当然不好。掌握了通用的修改符号,别人才能看得懂。请看下面的例子: 这里用了三种修改符号:①表示把那几个字删掉;②改错别字和错标点;③增加丢落的字。这里是最常用的修改符号。语文课本的“基础训练”中讲了这些内容,大家可参考。

二、怎样进行”大改” 大改,也叫重点修改,多是在老师批改后进行的。根据老师的意见,适当地在某一处作重点修改,全文质量即可见明显提高。善于领会老师的指点,勤于进行大改的同学,作文能力会进步得很快。需要大改的作文,只在原稿上改动不行了,应当或剪,或贴,或加在后面加以注明。大改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增加一个段落。有的同学写作文时思路展不开,文章内容就显得单薄,没分量。记得有个同学写《难忘的一天》,提纲是这样的: 开头:阴历正月十五晚上,我们在学校操场上举行了赏灯中队会。

中间部分:

  A.中队长讲话后,大家开始放鞭炮。

B.“点灯啦!”每个人提着一只自制的灯笼,在大操场上玩儿起来。

结尾:啊,这一辈子我也忘不了今天的欢乐!应该说,这篇作文,选材、立意都不错。但中间只有两个小段,只写了同学们放花炮、玩儿灯笼。全文只写四百多字,内容弱了,气氛不浓。修改时,中间增加一个小段,写老师们放起了两只孔明灯。有了这一小段,表达出师生共同欢乐,全文内容充实多了。看,和前面讲的小改比,这不就是大改了吗?

2.压缩篇幅,删繁就简。初学作文,往往抓不住表达的重点。还是以写“赏灯晚会”为例吧。过农历正月十五,理当把观察与描写的重点放在“灯上”。可是,有的同学写“放花、放炮”时,收不住笔了,写了一大段彩花的艳丽和鞭炮的情趣,这就影响了赏灯的内容。修改时就要对这一段落进行压缩。

3.重写某个段落。有的段落本应写具体情节,可笔没有落到实处。修改时可以重写这一段落。总的来说,前面讲的小改是每次作文必须使用的。大改要看情况而定,请大家在实践中多用心领会。

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可以把自己的作文改三四遍,而且在每次修改之后,又发现可改之处。这些学生善于比较,有判断力,在修改中,能不断地产生新的想法,在犹豫,在选择,——这个情形,很像画家在画布上画了几笔后,退后几步,左右端详。学生不惮辛苦,勉力为之,绝非是要写传世之作,而只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因为他对署了自己姓名的作业有一种负责的态度。

也有些学生,只能让他修改一遍。因为他就老师的一个建议改了一遍,弥补了一个明显的缺陷,把某个地方“改顺”了,或是删除了一处赘余,对某个写作要领加深了印象,他觉得很不错了。对这类学生,不要提过高要求,不能扫荡他的写作兴致。只有在他自己感到不足,自愿再修改时,可以适当指导。记得有一次对学生说“作文最好改上两遍”,有调皮学生第一遍故意留下几处不动,因为他偷懒,怕第二遍修改要费脑筋。

学生作文,在他自己,本无所谓“成功”与否,而一旦给别人看,被“评价”,就可能有新的考虑,不能不作一定的修改。他在修改时,思虑可能比写作时要复杂,可能会受到各种影响,他未必有能力排除干扰,于是,他的修改,有可能让文章“好转”,也有可能被扭曲。所以,教师提“修改建议”,要因人而异。一是鼓励为主,不要扼杀学生的写作情绪,坚持“渐进”原则,不提过高要求,不让他畏难而退,要让他看到进步;二是要“顺其自然”,即使“多次修改”,也尽可能保持文章的基本意思,不伤害思维表达的个性,未必要追求“脱胎换骨”。

范文指导:

新芽·我

初春的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代替了漫天飞舞的柳絮,挂满枝头的霜雪盖住了摇曳枝头的绿叶(1),白茫茫的一片,似乎压住了所有的生气,一切都显得清冷……(2)独自走在飘雪的大街上,望着头顶飘飞的雪花,感觉自己就是一片随风飘舞、不知去向的雪花,无助、失意、迷茫……(3)看看天,看看远方,才意识到自己的微不足道,犹如那在风中飘舞的雪花(4)。走着走着,不经意间看见了那被雪片压弯的枝条,好似生气全无,就像自己一样。陡然间,心中涌起一股暖流(5),心中突然有了一种强烈的愿望(6):何不拂去枝条上的雪,让枝条恢复一丝生气呢?我伸出手,慢慢地向枝条伸去,手却停在半空……“我给枝条拂去雪花(7),谁为我拂去心中的雪花呢?”想着,手又缩了回来。“何必那么想呢?”手又伸了出去。慢慢地拂去一片片的雪。忽然,一颗新芽!一颗新芽呈现在我的面前(8)。再拂去枝条上的雪,一颗颗的新芽出现了,虽不饱满,却充满了生气。“雪下怎么会有新芽呢?它们能熬得住这寒冷的霜雪吗?(9)”我不禁脱口自语道。“说什么呢?”不知什么时候,一位老大爷(10)站在了身后。我回转身,恭敬地叫了声:“大爷!”“小伙子,看什么呢,这么出神﹖我已在你身后站了一会儿了。” “新芽!雪下新芽!”我惊叹地回答。“噢新芽呀,它们的确值得你们驻足。知道吗,天虽然冷,雪虽然厚,但这是压不住生命的萌发的。这些新芽,经历了一冬的积蓄,必定会在春天萌发的,就像你一样(11)。”“像我一样?你怎么知道像我一样?” “小伙子,我怎么不知道,哈哈……(12)”老大爷说着走远了。是的,新芽如此,自己也是如此。现在是自己的冬天,但这不也是自己积蓄力量的时候吗?冬天虽漫长,但春天总是会来的。只要心中有梦,充满生气,还怕新芽不能萌发吗?自己不能成功吗?(13)

【语言剖析】本文选材较好,借新芽的萌发而感悟生活。因没有很好地雕琢语言,总感觉文意不深。(1)处“霜雪、摇曳的绿叶”与全文所写不合拍,既然“叶”已“绿”,“芽”作何解释?(2)处出现在首段,有“明目醒人”之功效,这里的环境描写又起渲染作用,完全可以变换句式突出“冷”。(3)与(4)部分重复,“感觉自己……”与“意识到自己……”可以整合在一起。(5)处的“暖流”不通,何来“暖”?可改为“冲动”。(6)处的“突然”与前文的“陡然”又重复。(7)处不连贯。(8)处可变换句式,以突出发现新芽后的惊喜。(9)处多余。(10)、(11)、(12)处语言既不符合人物身份,又给人突兀之感。(13)处应卒章显志,但文句意蕴不足。如若锤炼一下语言,就是另一种韵味了。

雪中新芽【修改后】

7.自主修改作文 篇七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育论集》中说, “学生须能读书, 须能作文, 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自能读书, 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 不待教师改, 教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两点, 乃为教学之成功。”

近几年, 新课改不断深入, 归还学生自主学习机会有其必然性。老师是引路人, 学生是真正的学习主体。

因此, 我针对这个问题, 发起一次关于学生习作自主修改模式的探究, 希望能找到一些调动学生主动性的方法, 帮助他们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途径, 正确地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感情。我从让学生认识修改作文的必要性、教给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方法、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训练步骤、教师指导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操作程序四方面谈谈对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认识。

一、让学生认识修改作文的必要性

1. 告诉学生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文章不厌百回改, 反复推敲佳句来。著名的文学评论家何其芳认为:“古往今来, 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 大概都在修改上用过功夫。”玉不琢, 不成器。写文章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劳动, 学生要充分调动自主性和积极性, 写完文章, 一定要认真地反复品读、修改。就像鲁迅先生提倡的那样, 写完后至少看两遍, 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 毫不可惜。

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 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大作家修改出佳作的实例, 比如“推敲”的典故, 比如曹雪芹、司马迁在创作伟大作品时的执著和认真修改的态度。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白: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 使其认识修改作文的必要性。

2. 让学生明白修改作文是自己的事情, 能提高语文素养。

“作文批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本人”, 这是一种高瞻远瞩的教学思想。文艺理论中认为文章的创作分为四个阶段, 即构思、创作、修改和阅读。修改是写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是作者完成创作的步骤之一。修改作文, 不仅是老师的工作, 而且是学生作为创作主体的责任。学生只有学会自己修改作文, 提高修改作文能力, 养成自觉修改的习惯, 才能写好作文, 提高语文能力。

新课标的实施使我们迎来了又一次挑战和机遇。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开设了必修课之外, 还开设了选修课和具有独特文化气息的校本课程, 实施学分制, 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提高语文素养, 是学生的最终学习目标, 而作为具有大语文特征的语文课被赋予了更多样的认识角度。在选修课中, 就有一门是《文章的写作与修改》, 这为学生学会修改作文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二、教会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方法

由于一直以来, 学生们都认为修改作文是老师的事情, 很多学生其实不会修改作文, 这就要求老师教给学生修改的步骤和方法。因此, 在作文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修改作文, 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 使学生在修改作文的训练过程中, 逐步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 形成能力, 提高作文素质。

1. 布置学生修改的基本任务。

首先告诉学生, 修改作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把文章改得切题。作文初稿完成后, 首先应检查:作文的内容是否完全符合题目规定的要求。切题是作文获胜的关键。课改后高中生接触得更多的是新材料作文, 如何把材料巧妙地转化为主旨, 是学生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

(2) 把文章改得中心明确。中心是文章的灵魂, 这就要求学生在完成作品后, 迅速找到文章中表达中心的句子, 最好是带有一定的哲理性的。

(3) 把文章改得结构完整, 条理清晰。推敲文章的结构安排, 是作文修改的重点, 也是难点。对这方面的修改, 首先求“通”, 其次求“巧”。求通即作文时做到思路通畅、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修改时检查:整篇作文有没有一定条理, 有没有颠三倒四的地方, 有没有前言不搭后语、不连贯的地方。在“通”的基础上, 还可“求巧”, 求巧即要求结构巧妙, 行文讲究一定技巧。可以适当使用一些结构技巧, 比如: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结尾升华主题等。修改作文时可让学生试着运用这些写作方法, 使文章更活泼生动,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 把文章改得文通字顺, 标点、格式正确, 有修辞意识。文章是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的。一般地说, 人们思维的速度快, 而书写的速度慢, 书写赶不上思维。

这是“求顺”, 在求顺的基础上, 还可“求美”, 即在语句流畅的基础上, 要求学生锤炼语言, 使语句形象生动。

2. 教给学生修改的基本方法。

(1) 增加:内容不具体的要增加, 要写具体。

(2) 删除:删去重复啰唆的内容。

(3) 调整:条理不清楚、语句颠倒的内容要调整。

(4) 连接:不连贯的地方要连接成连贯。

(5) 改正:改正错别字、不恰当的词、标点符号和不通顺的句子。

3. 教给学生修改的方式与步骤。

修改文章按修改方式分, 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单一性修改, 另一种是综合性修改。单一性修改就是按照是否切题, 中心是否明确, 选材是否合适, 条理是否清楚, 以及字词句、标点和书写格式是否有误, 逐项修改, 一次只从一个方面修改。优点是目标单一, 注意力集中, 在某一项上考虑得细致, 不易漏掉问题;缺点是费时费力, 比较麻烦。对于学生来说, 掌握这种方式不仅是基础, 而且很有必要。

单一性修改, 一般地说, 是先从大的方面着手, 然后看字词句。如果从字词句入手, 改后才发现在选材、结构方面有大问题, 那么前面的修改就白做了。也就是说, 必须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进行。

(1) 考查、深化立意。古人曾把文章的立意比做军中领兵的将帅, 将没有将帅的军队称之为乌合之众。因此修改文章, 首先应抓住“意”字。指导学生修改作文首先要考查、评改立意, 看“意”是否立得对, 立得明。修改文章“并不是雕虫小技”, 其实是“修改思想”, 而且修改要有针对性。如果教师对学生不断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就能加深学生对生活的认识。

(2) 审核、取舍材料。部分学生由于阅历浅, 观察不仔细, 头脑中储藏的材料贫乏, 作文常常是套话连篇, 假话吓人。很多学生在作文中动辄就搬出屈原、项羽、苏轼的例子, 主要采用叙述这一手法, 事例不够新颖, 针对性不强。所以, 写作文, 题目没有新旧之分, 题材一定要选取新的, 角度最好是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3) 审查、调整结构。高中生在写作方面由于构思技巧不成熟, 写作时常常想到什么写什么, 即使列了提纲, 也常常不顺着既定的思路写。作文初稿虽然条例基本清晰, 但详略不分, 衔接不紧, 结构松散。推敲文章的结构安排是作文修改的重点, 也是难点。对于高中生首先求“通”, 主要求“巧”。对这方面的修改, 可以先推出优秀的结构示范作文, 在品读的基础上尝试模仿。

(4) 推敲、润色语言。写作是一种特殊的、高度紧张的精神劳动。为了保持思路的畅通, 行文往往讲究快, 意随笔转, 一气呵成。因而语言文字的加工润色较多地由修改阶段完成。而且语言的表达是可以体现写作者思维品质、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环节, 因此对语言美的修改要当做重要内容来抓。

这是修改一篇文章的一般程序。

四、教师指导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操作程序

1. 范文修改, 学习迁移, 培养修改能力。

学生开始并不知道怎么修改, 此时, 教师摘取学生作文中的句子或段落制作成幻灯片进行集体修改, 或者印发一篇学生作文, 师生一起修改, 在修改中, 学习修改方法。

2. 学生自我修改。

学生按照学到的方法, 从整体到部分地进行初次修改, 检查习作是否存在问题。

3. 互批互改。

在学生完成作文后, 进行小组交换读改活动 (把学生分为三四个人为一组, 每组里有上中下三个等级的学生) , 或者同桌互改活动。每个学生既是作者, 又是听者。这里生生互动, 既是行为互动, 又是思维互动;既有知识的交流, 又有情感的交流和合作。有对写作成功者的赞许, 有对还需努力者的帮助……使他们在合作中取长补短。

4. 组长批改。

对于基础较差的班级, 或者开始学习修改时, 可以选派作文水平较高的同学为组长, 承担已经自改或互改后的本组同学的作文修改任务。组长除了修改, 还要写出简要的评语。我要求他们:评语最好要提两个优点, 一条修改意见。

5. 教师批改。

经学生修改后交上来的作文, 老师不是就不过问了。我通常再审阅一遍, 对学生本人的作文和组长的批改再作审视、评价。这样, 既减轻了老师批改作文的负担, 又训练了学生自主修改作文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 何乐而不为?我一直采用了此办法, 效果较好。

6. 面批面改。

在教师批改过程中, 对问题作文还要面批面改。面批时应注意两点: (1) 指出学生作文中的不足后, 由学生自行修改, 自行选择修改方法、修改内容, 充分发挥学生修改的自主性。 (2) 修改要求因人而异。就一篇修改得一般水平的作文来说, 如果是出自一个优秀学生之手, 则认为“不够好”, 但如果出自一个后进学生之手, 则认为“不错”。同样一篇作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修改的要求是不同的。

8.培养小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能力 篇八

关键词:兴趣;习惯;评改;学生参与;互评互改

叶圣陶先生曾痛心地说过:“教师改文,业至辛勤,苟学生弗晓其故,即功夫同于虚掷。”教师批改作文,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所修改的情况,看到自己的成绩与进步,看到自己是有能力写好作文的。换言之,要让学生获得作文的自信心。信心对小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如果修改过多,持过多否定态度,不仅无此必要,也不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发展规律;给予成功能导出更大的成功。过多否定,只能使学生丧失信心,抑制创造潜力,或者对教师的修改产生误解甚至反感。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哪怕是点滴进步,他都会欢欣鼓舞,大加褒奖,“这个词用得妙极了”、“这句话把……叶圣陶先生曾指出:“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引导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考虑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在当前轰轰烈烈的的新课程改革大潮中,叶老这一思想一语中的,于是,我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尝试着探索指导学生评改作文的新路子,并取的阶段性可喜的成就。本文就指导学生互评互改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明确作文评改内容 ,让学生有的放矢

在学生评改之前, 明确作文评改内容至关重要。具体地说,作文评改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内容方面。小学生在做题、写作文,大多是凭直觉。一看要求就急于动笔,连题目都把握不好,如写学校喜欢的一处景物,有些同学会写全校,有些还会写其他处的景物,中心、题目偏差很远,也就是说离题。评改作文首先应着眼于内容,内容立不住脚,形式上再改也没有什么意义。 因此主要看中心是否明确,选材是否恰当。一篇习作,中心一旦确定之后,就要看习作是不是围绕中心选材。

2、语言文字方面。小学是作文的起始阶段,主要看标点是否正确,书写、行款格式是否合乎规定,句子是否通顺,合理,句与句之间是否连贯,谴词造句是否准确、恰当。书写是否正确,修辞是否形象贴切。对于这些基本的知识就要严格要求,不能有 在学生作文上,不少学生基础差,错别字较多,用词不当,句子不通顺等语言毛病比较普遍。

二、创造良好的评改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有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小学生作文,从本质上看,也是一种创造。他们成文一篇,也非易事。在他们看来,花力气写了,已达到了自己的较好水平。送给老师批改,指望有所肯定与指出,以便看到成绩并从中获取力量与启示。因此,我首先激发学生评改作文的欲望;我经常告诉学生“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教师在上讲评课前,初步阅读学生的作文草稿,带着“放大镜”在他们作文的字里行间寻找“闪光点”,并及时圈划出好词佳句,让学生意识到老师在时刻关注他细微的进步,并和他一起感受这种进步所带来的快乐。在讲评课上,利用几分钟时间,请被圈出好词佳句的同学上台绘声绘色地朗读,通过提供展示舞台,让学生增强自信,体验成功的乐趣。如“你这个句子写得十分具体、形象”、“你这篇作文词通句顺,我为你的进步高兴,愿你再接再厉”,如此等等,学生读之身心愉悦,真切地感受了作文的快乐。对学生作文中的缺点,应坚持鼓励性原则,婉转地指出,使“忠言”也能“顺耳”。如“言之无物,语言啰嗦”改为“孩子,你若能把文章写得再细致些,再具体些,就会更加充实、动人。如果从中能多挤些水分,语言就更简洁了。”这样的评语,学生不仅乐于接受,也便于修改。总之,教师的作文评语要动真情、有魅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力、富有创造性,对学生、对学生的习作有着真诚这一做法,这样既调动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 又让他们在体验成功的乐趣之余,学会作文评改的方法!

三、指导方法由浅入深,批改形式不拘一格

首先,教师要提出批改要求。批改要求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第一次只提一条,第二次再提第二条。从格式、书写、卷面、标点、中心、选材、结构、表达方式、语句等各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例如:开头是否巧妙?主体部分表达方式是否别具一格?结尾是否深化中心,留有余味?全文是否有画龙点睛之笔?是否有独到的见解、真实的感情?是否有特别的构思技巧?

其次批改形式应不拘一格,批改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评议老师式。先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写作文—即教师写下水作文,然后让学生一起评议教师文章的好坏优劣—可以专门从一个方面入手,如语言方面、结构方面、立意方面等等;也可以总体评价。最后让学生对照一下,进行自我评价,通过师生双方文章的比较,以及师生之间的讨论、分析,学生对存在问题的理解比老师批改的效果要好得多。

2、自评互评式。作文写好后,教师立刻把评分标准拿出来,先让学生对照评分标准给自己的作文打个分数,然后同桌互相打分——打的分数一律写在小纸条上,不让对方看见,打好后立刻上交给老师。教师的任务是,马上统计出分数差,分数差最大的作文立刻取出让全班学生评议。

3、小组批改式。全班学生每四人一组,每人一本作文(非本组同学的),规定5分钟读完,每人负责一至三条批改要求,并在文章末尾写上一句感受最深的话,然后传给本组其他同学。传阅一遍后,每组推出一篇佳作,组长负责推荐一名发表评论的同学,并给每一本作文打上分数。最后教师根据各组推荐情况有代表性的作文,由本人朗读,推荐小组代表点评,教师总结发言,表扬优秀作者和推荐者。

4、集体修改式。教师选择带有普遍性问题的学生习作,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出来或口头读给大家听。在教师的指导下,大家集体讨论,共同修改。教师引导学生把习作读一读,看看有哪些地方还没有说清楚,然后逐词逐句逐段地推敲修改。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摆优点,评不足,提出修改补充的意见。这种评议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互相启发、互相学习的过程,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并且使他们学会实事求是地评价,学会如何合作。

作文批改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有师生行动起来,才能使作文批改成为师生沟通的有效途径;不断变着方式改,作文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也只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更有利于刺激学生的思考,使学生产生一种被感知、被接受和被欣赏的感受,而这种受到认同和赞赏的感受将会转化为一种“自我改善”、“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

[1] 邢永富.主编.现代教育思想.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6(1).

9.作文修改指导 篇九

我和我的外公

记忆中,很小的时候,我便十分喜欢下雨。每逢“淅沥”声从窗外响起,外公便会来到门口,打开那把墨绿色的大伞,向我招招手。我就一蹦一跳地跑向外公,钻进伞下,搀住外公的胳膊。于是我们便走进了这片雨的世界中。

抬起头,我惊讶地发现头顶的天空不知何时已变成一片墨绿色的。望望外公,外公头顶原应是墨绿色的天空已经一半是墨绿色,一半却是灰蒙蒙的。“外公,伞歪了。”外公抬头望了望,笑眯眯地说:“没歪呀。”我困惑了。“怎么搞的,明明是歪向我这边了呀!”外公笑而不语。

回到家里,我发现外公一边肩膀都湿透了。“外公,你肩膀都淋湿了,快擦干呀!”“你有没有被淋到呀?”外公问。“啊!那把大伞把我整个儿都包住了。”外公开心地笑了起来。就这样,每次我们从雨中回来,外公的身子总是一半干的,一半湿的。

不知从何时起,撑伞的人已不是外公,而是我,是我为外公撑伞。仍然是那片雨的世界。仍然是我和外公,仍然是那把墨绿色的大伞,只是这会儿打伞的换成了我。不知不觉中,我正做着与外公所做的相同的事!这仍然是把倾斜着的伞。回到家里,我接过外公递过来的毛巾,看见外公嘴角微微一颤,已开始浑浊的双眼泪光点点。

在我的心灵深处,那把倾斜的伞,是把充满了温情的伞,连接了我和我的外公。我会永远珍惜它,爱护它。

这篇文章大概是“良上”的水平。小作者通过打伞这件事联结了两代人的心灵,表达了爱的主旨却不够深化。虽然将事情说清楚了,却不足以打动人,情感不够深入的原因在于对爱的认识不真、不深。

[修改版]

我和我的妈妈

依然记得儿时那些下雨天。

当雨水不期而至的时候.那朵蓝色的伞花就会盛开在学校的门口。我知道,那明澈如蓝天的伞花下.是撑伞来接我回家的妈妈。于是我喊着“妈妈”飞奔到伞下。妈妈伸出手,把我揽在怀里,温暖和快乐,就和这蓝色连在了一起,定格在我的记忆中了。

走过一个又一个晴天和雨天,我慢慢长大了。一个下雨天,我抬头和妈妈说话,发现妈妈那边的天空是一片阴沉的灰色.雨滴从天空落下来,妈妈的肩膀湿了,额前的头发也湿了。而我,依旧置身于一片蓝色的无雨的天空。

“妈妈,雨伞歪了。”我提醒道。

“没有,雨伞没有歪啊。”妈妈轻轻回答。

我看了看倾斜的伞柄,说:“是真的,雨伞歪了。” 妈妈却笑着说道:“傻孩子,没有歪,真的没有„„” 再后来,我长大到不再需要妈妈雨天来接我了。那把蓝色的伞在柜子中一年一年地褪色,我曾一度淡忘了它。

或许是巧合,又是一个下雨天,又是那把蓝色的伞,伞下又是妈妈和我。不同的是,撑伞的,是快和妈妈一样高的我。

我悄悄把雨伞斜向妈妈一边,让她笼罩在一片蓝色的无雨的天空。雨水落下来,我的肩膀湿了,头发也湿了。可是,我的心里,有着说不出的畅快。

“雨伞歪了。”妈妈轻声提醒我。

“没有,没有歪啊。”我调皮地冲妈妈做了个鬼脸。“是真的,雨伞歪了。”妈妈重复道。

“妈,它真的没有歪,没有。”说这话的时候,我的脸上一定还是挂着笑。回头却瞥见妈妈的眼眶里含着泪花。随后露出的是含泪的笑。

在人来人往、行色匆匆的大街上,一朵蓝色的伞花开得分外艳丽。伞下,一对快乐而温暖的母女依偎着向前走去。

小作者将伞的颜色从原来的墨绿色换成了蓝色,象征着母爱的伟大、包容,衬托了作者的情感。两段对白一样,但是说的人物却调换了,象征着母女间的心灵相通,使读者能从中感受到浓浓亲情。特别是结尾部分,从字面上看是写实,实际上又在写意。如果中考考题是《我的视线》,让我们一起看下小作者是怎么发挥的吧。

【考场版】

我的视线

我的视线,这么久以来都不得不为一把蓝色的雨伞所牵绊„„ 那蓝色,明彻如天空。

小时候的那些下雨天,妈妈总撑着一把蓝色的雨伞来学校接我。我的头顶是一片蓝色,肩膀也笼罩于一片蓝色之中,触目所及都是一片蓝色的无雨的天空。

后来的一个下雨天,矮小的我抬头和妈妈说话,却发现妈妈的那一半天空是一片阴沉的灰色,风夹杂着雨滴,侵入妈妈灰色的天空,妈妈的肩膀湿了,额前的头发也湿了,而我,依旧置身于一片蓝色的无雨的天空。

“妈妈,雨伞歪了”我提醒道,“没有,雨伞没有歪啊。”妈妈轻轻回答。我的视线落在倾斜的伞柄上,“是真的。雨伞歪了。”妈妈固执地说道,“没有,真的没有„„”

后来我长大了。不再要妈妈在下雨天接我。那把蓝色的伞在柜子中一年一年地褪色,我曾一度以为自己淡忘了它。

或许是巧合,又是一个雨天,又是那把蓝色的伞,伞下是妈妈和我,快和妈妈一样高的我撑着伞。

我的视线那么不自觉地落在了伞柄上,那一幕与小时候的情景混在了一起,妈妈笼罩于—片蓝色的无雨的天空。而我的肩膀湿了,头发也湿了。

“雨伞歪了,”妈妈提醒我,“没有,没有歪啊。”“是真的,雨伞歪了。”妈妈重复道。“妈,真的它没有歪,没有。”伞下是许久的沉默,回头却瞥见晶莹的水珠划过妈妈的脸颊。

那把褪了色的伞,又重现以前明彻如天空的蓝色。

终于明白,这么久以来,妈妈都为我撑起一片无雨的天空,现在,我多想也给妈妈一片快乐的天,即使孟郊说过,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于是我的视线便牵绊于那把蓝色的伞,每天深夜在灯下夜战的人是我,每个周末穿梭于补课地点的人是我„„

这一切,都因为那把倾斜的蓝色的伞。

那蓝色,明彻如天空,让我的视线不敢移开,永远都不敢移开。

这篇是当年的中考满分作文。比较第二篇可以看到,为了扣题,开头部分有压缩,增加了结尾部分,紧扣题目。变化的原因在于题目有变化。原来的题目是《我和我的____》,现在的题目是《我的视线》。学生不仅要写出“我看见了什么”,还要写出“为什么能吸引我的视线,这样东西表现出了什么,有什么价值。”

材料、语言表达、文章结构等都是可以着手之处。但要说效果最好、最快的还是从增加描写下手。快速修改作文的方法:

(1)将自己的作文通读一篇,看看条理、顺序等,总体是否都已经理清楚了。

叙事主题部分一般要有4至5个段落,分别讲述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再加上开头总起,结尾总结就成了一篇完整的考场作文了。

(2)在故事最能突出主旨的部分插入一些描写,使主题形象化,给人更强烈的视觉冲击,提升作文质量。

描写的可以是人物神态、动作、当时的想法等,也可以对特定的环境作描写,关键是描写要和你的文章中心有关联。以下面这篇文章举例: 【原作】

使我后悔的一件事

人,无论谁都有一两件感到后悔的事。后悔,往往能引起人们深刻的自我反省;从而懂得许多道理,变得更加成熟。

那是小学四年级发生的一件事,那时,我家离学校很远。每天放学,我要一个人倒两次车回家。有一次放学,我未经父母同意,就私自到同学家玩电子游戏,一直玩到晚上八点多,才在同学的催促下恋恋不舍地回家。我贴着墙根往家走。一边走一边想,回家怎么跟爸妈说呢? 干脆,就说同学生病,去给他补课了。心里正想着,耳边突然响起了焦急的呼唤声:“明明,是你吗?”我立刻听出是妈妈的声音。“你上哪去了?这么晚才回来!”急切的问话中,还带着些哭腔。我吓呆了,不知妈的情绪为何这么激动。正当我不知所措的时候,爸用轻缓的声音说:“好了,没事就好,先回家吧。”我低着头,跟在爸妈的后面。

一进家门,我才发现爸妈的脸上显得有些憔悴。后来,爸爸淡淡地说:妈妈下班一回来,看我不在家,找遍了楼前楼后及邻居家,没找到,以为我被车撞了;他骑着自行车找遍了附近大大小小的医院,刚才是准备去公安局报案了。爸爸说得很淡然,可我的心却受到了极大的震动,没想到因为我贪玩,让爸爸妈妈这样担心,我心里难过极了,我扑到妈怀里哭了起来。

我是个很顽皮的孩子,总以为爸妈不爱我。头一次,我发觉自己错了,我第一次知道我在他们心中那么重要,他们那么爱我,而我却常常不听话,让他们担心,我真后悔啊。

假设满分100分,这篇文章是接近80分的水平,但其实考生只要再改动一两处,增加一些文字,就能显著提升作文得分。

【修改版】

使我后悔的一件事

人,无论谁都有一两件感到后悔的事。后悔,往往能引起人们深刻的自我反省;从而懂得许多道理,变得更加成熟。

那是小学四年级发生的一件事,那时,我家离学校很远。每天放学,我要一个人倒两次车回家。有一次放学,我未经父母同意,就私自到同学家玩电子游戏,一直玩到晚上八点多,才在同学的催促下恋恋不舍地回家。一出门,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风吹得树叶沙沙响,我心里有些害怕。深秋的晚上,路上行人很少,我贴着墙根往家走。一边走一边想,回家怎么跟爸妈说呢? 干脆,就说同学生病,去给他补课了。心里正想着,耳边突然响起了焦急的呼唤声:“XX,是你吗?”我立刻听出是妈妈的声音。“你上哪去了?这么晚才回来!”急切的问话中,还带着些哭腔。我吓呆了,不知妈的情绪为何这么激动。正当我不知所措的时候,爸用轻缓的声音说:“好了,没事就好,先回家吧。”我低着头,跟在爸妈的后面。

一进家门,我才发现爸妈的眼圈都是红的,脸上显得有些憔悴。后来,爸爸淡淡地说:妈妈下班一回来,看我不在家,找遍了楼前楼后及邻居家都没找到,以为我被车撞了;他骑着自行车找遍了附近大大小小的医院、诊所,刚才是准备去公安局报案了。爸爸说得很淡然,可我的心却受到了极大的震动,没想到因为我贪玩,让爸爸妈妈这样担心,我心里难过极了,我扑到妈怀里哭了起来。

我是个很顽皮的孩子,总以为爸妈不爱我。头一次,我发觉自己错了,我第一次知道我在他们心中那么重要,他们那么爱我,而我却常常不听话,让他们担心。

后悔,刹时后悔包围了我的心灵。我后悔未经父母同意私自晚归,我后悔自己曾试图欺骗他们,我后悔自己从未感觉到父母如此深沉的关爱。我幼小的心灵头一次受到如此沉重的爱的洗礼,我流下了悔恨的泪水。加粗部分增加环境描写,用了“伸手不见五指”的夸张,显示出了主人公当时的心虚、后怕。而结尾部分,用了排比句,即抒情、又点题,同是后悔,但是后悔与后悔之间十分有层次,让人深切感到主人公后悔的肠子都青了,十分点题。虽然仅仅修改了两处地方,但是起码在得分上加了10分。操作要领:

(一)精准瞄题眼,把握着力点。

(二)下笔须点题,结尾再回扣。

(三)穿插关键词,突显动情点。

【案例一】

眼神(她在我心灵深处)

去年,爸爸妈妈带我去天柱山旅游。

不可否认,天柱山的风景名胜很多,景色也很秀丽,但不知为何,在我的记忆中却留不下什么,惟独一个人,确切地说是一种眼神,令我至今不能忘怀。那是一个酷热难熬的下午,我随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又一个景点——一座不太陡峭的小山脚下。我们碰到了一个乡下小姑娘。“你们来旅游的吗?那,我给你们当导游吧,不收钱。如果你们想买茶叶……”她的脑袋晃了晃,眼睛里透出一股孩子般的天真来。“好吧。”爸爸点点头,我们的旅程就此开始了。途中休息时,我从背包里拿出ipod shuffle和英文小说《小妇人》,那英文小说还是妈妈硬逼我带来的呢。她立刻显得好奇起来,忙不迭地坐到我身边,她指了指我的ipod shuffle,有些疑惑的样子。“这嘛,叫ipod shuffle,知道吗?”我有些得意的说道。她摇摇头,眼光黯淡了,可我却没有在意。当她看到我手中的《小妇人》时,却好像发现了什么宝贝似的,说话也结巴了,“能……能借我……看看吗?”我满不在乎地递过去,她却慎重地双手接过,她翻了几页,也许没学过英文吧,什么都看不懂,她一脸的失望,但我却分明从她的眼神中读到了一种渴望,一种我不曾有过的渴望,一种我理解不了的渴望。休息之后,我们又上路了,那本《小妇人》始终拿在她的手上。一路上,她总是向我问长问短,问我学些什么,老师上课好不好之类的问题,刚开始我还耐心作答,问多了,我便有些不耐烦了,可她还是不停地问我,那种迫切的心情真的很难表述。她告诉我,她好羡慕我。我?羡慕我?我有些纳闷了:羡慕我被成堆的作业包围着?羡慕我在题海里挣扎着?羡慕我连旅游都得随身带着英文小说?我真有些搞不懂了。“我真的想读书。”她喃喃地说道,眼睛里似乎有什么要涌出来似的。我什么都没有说,也许即使我说了,也没有用。刚才我心中的一切疑问,也在这一瞬间都解开了。回到家,爸爸让我写篇游记,但我怎么都没有灵感,满脑子是那个小姑娘的眼神,那会说话的眼神,那会变化的眼神,那带给我震撼的眼神,那让我振作的眼神……

也许我永远不会再见到那个小姑娘了,但我会永远记住那眼神,牢牢地,记在心里…… 【案例二】

暖暖的香味(她在我心灵深处)农贸市场门口卖臭豆腐的阿姨就住在我家楼下,每天一早我都能隔着一层楼听到她家忙碌的声音。不过,阿姨家的臭豆腐我从来没吃过,对于这类食品我一直不敢领教——臭豆腐的味道闻上去就怪怪的,吃起来那还不得吐啊。那天傍晚,天阴沉沉的,我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一天的课再加上补课,我已饿得饥肠辘辘,沉重的书包又不留情地压在身上,使人很难有轻松的心情和轻快的脚步。

忽然,几滴很大的雨点打到了我身上。还没容我细想,顷刻间,雨势就变得凶猛起来,像是人憋闷了很久,终于遇到一个难得的倾诉对象,止不住地往外倒苦水。来不及躲藏的我眨眼就成了落汤鸡。狼狈中,我看见马路对面正在臭豆腐摊位上忙碌的楼下阿姨,来不及多想就冲了过去。因为是同一幢楼的,虽不曾打过招呼,但总有点面熟。我不好意思地对阿姨笑笑,示意我想躲一下雨。阿姨没停下她手中的活计,也对我笑笑,好像是在说:“没事,等雨停了再走吧。”

站了一会儿,雨势并没有小,而更加饥饿的胃却开始向我提抗议了。此时,从未觉得如此之香的臭豆腐的味道混着雨水的味道,通通被我贪婪地吸到鼻腔里,渗到肠胃里。生怕自己会露出窘样,我赶紧转过身去,因为今天忘了带钱。

忽然,几个四四方方、油光金灿的臭豆腐送到了我的面前,我一时还没反应过来,只听见阿姨说:“饿了吧?吃吧。”

我没好意思接下,她又说:“就当是阿姨请客,拿着吃吧,现在的学生也不容易啊。”我接过来,叉起一块放入口中,暖暖的香味在口中弥漫开来……

雨依旧在下,但似乎少了之前的犀利,就像一个人倾吐了一大半苦水后,会感觉些许舒畅。自那以后,我开始接受臭豆腐了。只是,其他臭豆腐似乎都没有楼下阿姨家的臭豆腐所特有的那种暖暖的香味。真的,那香味是暖暖的。准备好两篇作文

陈老师表示,上海近年来中考作文总体倾向于要求学生写出“学习成长”、“感悟成熟”。关键词:学习成长;感悟成熟

1、场景的变化

2、参与者的变化

3、过程(或情感)的变化

陈老师建议学生要准备好两篇作文: 第一篇作文: 写我的(我们的)故事 第二篇作文: 写他的(他们的)故事,但是是要与我有关联的,或通过他的故事能让我有感悟的,对我产生了怎样的作用。作文训练二题

[题目] 成长的滋味()(偏重叙事)

[解题]滋味有甜酸苦辣,作文的灵魂是“感悟”。因为“感悟”是成长的标志,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无论个体努力还是集体合作,无论课内学习还是课外探究,无论家庭生活还是社会实践……我们必须不断的感悟才会不断的成熟。感悟的累积就是成长的足迹…… [题目] 心灵深处的记忆(侧重写人)

上一篇:送温暖活动和帮扶工作下一篇:描写熊猫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