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第七课教案doc

2024-07-15

美术第七课教案doc(精选10篇)

1.美术第七课教案doc 篇一

第七课乌龟滚下坡小学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动物的外型特征,以绘画形式想象表现。

2、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想象表现有趣的结果。

3、养成关心他人,保护生态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出示动物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1、教师出示乌龟和小刺猬的图片,让学生猜猜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

2、学生自由想象说话。

二、看书上的1—3张图片,了解故事大意

1、看图1—3

2、在学习小组中讨论故事的起因、经过。

3、了解小乌龟和小刺猬的特征。

小乌龟:背上有厚厚的硬壳,能把头和爪子、尾缩到身体里。

小刺猬:身上有尖尖的刺,可以抱成团滚下山坡。

4、看过1—3图后讨论:想想小乌龟滚下山坡后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让学生大胆想象出有趣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讲出理想的.、令人满意的结果。

三、想象并创作

1、欣赏书中的学生作品,进一步激发学生想象。

2、学生创作表现有趣的结果的画面。

3、学生作画后交流评价。

4、学生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大家,并把《乌龟滚下坡》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四、布置作业

把《乌龟滚下坡》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美术第七课教案doc 篇二

教学内容:

本课属于“设计.运用”领域。通过本课教学生了解吊饰在生活中的应用;知道吊饰的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创作的积极性,初步了解设计的方法;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感悟美术与生活的关系,用自己的美术手段装扮自己的生活环境。

教学目标:

1、了解吊饰的结构和基本制作方法。

2、运用手头的工具和媒材,运用剪、贴、画、穿、折等方法,制作平面或立体的吊饰。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 “设计.应用”领域的兴趣。在制作过程中,体验吊饰带来的悬挂的美感。激发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吊饰,了解吊饰的结构,掌握制作方法设计吊饰。

教学难点:造型的新颖美观。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彩色纸、剪子、刻刀、胶水、毛线,双面胶,发卡等等。

学具准备: 彩色纸、剪子、双面胶、自己平时收集的装饰纸片等。

教学过程: 以一个吊饰为例分析

1、感

出示实物,学生欣赏,说说看这种物品做什么用的,叫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叫?(出示课题)

2、探(1)触摸。

①用什么做的?(探究质地的问题)还可以用什么做?

② 你喜欢它的哪一部分?说一说吊饰的各部分的质地材料。

(2)观察。

①你觉得它美么?什么地方美?(色彩、图案)

②由哪些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主体部分:吊饰的主体形状,有平面的、立体的。装饰部分:吊饰的关键部位,使吊饰美观漂亮。悬挂部分:吊饰的悬挂部位。)

总结:吊饰——因为它独特的美,所以用来装饰环境并能悬挂的饰物。

3、析

①每一个部分可以怎么做?

②各个部分可以设计什么形状?你有什么创新设计?

③在什么部位装饰效果最好?说说装饰内容和怎样装饰。

④你能设计几种悬挂方法?

4、创

课件展示启发创新设计,学生运用手头的工具进行设计。讨论:准备制作什么样的吊饰,确定小组合作内容。

(1)确定制作方案:小组合作研究制定方案,落实主体、装饰、悬挂部分的具体设计,进行分工。

(2)教师辅导要点:

大胆使用材料,使主体部分有创新。

主体形象设计新颖美观

5、评

学生完成本节课作品的主体形状作业

表扬主体部分设计新颖,创新使用材料的同学

3.美术第七课教案doc 篇三

第七课 夸张的脸 课 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毕加索等大师的作品特点,同时观察中国京剧脸谱中人物脸谱的变化特点。

2、让学生收集各种身边的物品,学会表现人物脸部夸张的手法。

3、指导根据学生自己的想象,同时模仿运用大师的表现方法和脸谱表现的特点,设计出有新意的人物形象。

4、学会基本的泥塑造型能力,体会泥塑造型的乐趣,发展小学生的想象力与创作能力。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模仿大师作品的表现方法,设计有夸张特点的作品。

2、学生大胆想象,设计富有创意和夸张的形象。教师准备:

1、教师利用电脑搜集毕加索大师的作品图片,和相关的京剧脸谱的资料。

2、准备一些具有夸张脸部表情的优秀作品的图片及一些漫画人物头像的图片,制作课件供学生欣赏。学生准备:

收集身边有各种面部表情夸张的漫画图片,并准备好相关的绘画工具(准备泥、彩泥、剪刀等材料与工具)。教学过程:

一、魔术导入 欣赏范画

魔术:(电脑变脸视频)同学们兴致高涨。

1、同学们:喜不喜欢魔术?生:(大声回答)喜欢!今天老师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奇特的小朋友,她呀也会变。出示(电脑多媒体课件)如果你在这些(头发、眼睛、鼻子、嘴、脸型)小按纽上面点击一下,她就会听你的话变成另外一幅模样,你想玩一玩吗?生:想。那我们就来看一下她是怎么变的,好不好?

2、学生玩游戏,分别点头发、眼睛、鼻子、嘴、脸型,感受造型的变化。(两个同学玩)

3、她什么变了?(头发、眼睛、鼻子、嘴、脸型)她是怎么变的?(五官的造型变了)

二、引导阶段

1、出示一些具有夸张脸部表情的优秀作品的图片,毕加索大师的作品图片及一些漫画人物头像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并思考如下问题。

范画中的人物脸部造型夸张的成分运用在那些地方?为什么要如此运用?

2、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仔细观察范图,对照着老师提出的问题,对范图进行分析,并选出小组的代表进行讲解。

3、教师向学生进行讲解范图:

(1)《头像》----非洲尼日利亚雕塑:眼睛很大,脸鼓得异常饱满,脖子上挂的圈圈“淹没”了下颚,很好的体现了非洲某部族的形态。

(2)《青铜人头像》----中国商代青铜像:嘴巴扁平且非常长;眼睛耳朵都超出正常人的比例,耳朵有比现代人经常说的“招风耳”更夸张的形状,且有很大的耳洞;眼睛呈三角形,暴出。这件文物为揭开四川三星堆文化提供了历史依据。

(3)《北方多闻天王》----中国明代佛教雕塑:眼睛怒目前方,眉毛异常厚实,额头处可见到常人没有的圆形突出,这些特征都为了显示天王的尊严与不可侵犯。

4、教师向学生讲解什么是夸张?夸张的种类和运用夸张要注意的问题。

(1)夸张: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刻意扩大或缩小的方式。

(2)夸张的种类: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3)夸张要注意的问题:

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

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三、发展阶段

(一)造型变

1、看老师又给同学们带来了特殊的礼物(欣赏电脑图片课件,)(1)你喜欢这张作品中的什么地方?(鼻子有趣,用人物来替代的)

(2)这张作品你喜欢它的哪儿啊?(眼睛是用人来表示的,鼻子是用温度计来表示的,头上还有云彩呢)

(3)这张人物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仔细观察它的嘴是什么?他的头发?他的眼睛?这是什么地方?(用房间的摆设巧妙地构成了一张人脸,作者的想法可真大胆,有创意。)(4)这张作者用什么来拼摆人物的。(用蔬菜来拼摆表示的)可真是一些有趣的变了形的人物脸部形象。

2、同学们,老师这儿也有两张变了形的脸型,(贴在黑板上)并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些材料,有谁愿意上来也给大家来拼摆不一样的人物头像吗?

3、请个别学生上黑板拼摆。(你可以选择你认为合适的材料来拼贴,如果没有你想要的物品或形状,你也可以画一画。)(1)看,他们创作的人物多有新意,真棒!(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

(2)如果是你,你会跟他的想法一样吗?你会把它贴在哪儿呢?(同学说自己的想法)每位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想法。原来人物形象也可以变幻无穷。

(二)色彩变:

1、出示(中国京剧脸谱)这两张脸谱有什么不同吧?与刚才那一张有什么不同?(多了色彩)京剧脸谱的色彩大都鲜艳、明快。有了色彩,脸部更加漂亮,可见色彩的作用不可忽略。

2、这是什么呀?京剧脸谱是我们中国的国粹,它的面部造型夸张,仔细观察一下,这与我们拼贴的人物除了在五官上不一样之外,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脸部线条很多,曲线,弧线,各式各样的线条组成一些块面来装饰脸部。

3、看我们同学加上了颜色,作品多么漂亮呀!(欣赏学生作品)看,老师也来模仿脸谱来给我们任务的脸部添加线条,形成块面,使它更有变化又想给它变一变了!(水彩笔示范)在眼睛、鼻子、嘴的四周添加线条组成块面。

4、我再给它加个发型就更有趣了。

(三)正面侧面结合变

1、同学们还想不想看一些形象更加奇特的人,赶快做好思想准备,屏住呼吸(欣赏照片)a 奇特在哪儿?学生说

b真有点儿像个连体婴儿,一只脑袋下长出两张脸,一个正面,一个侧面。

2、我们有一位大画家,他笔下的人物也很神奇(课件展示、作品欣赏毕加索的《哭泣的女人》)

3、学生讨论,交流,想象,评价夸张的脸。(脸有侧面的,眼睛是正面的。脸正面侧面相结合。

4、他的作品不仅头像变了,连身体也变形了(怎么变的呢?)

(四)表现形式变

1、老师这儿也有一张变了形的人物。(展示,乒乓球做头,铅丝扭的身体的人物)它的头(生说)是用乒乓球做的;身体很瘦很夸张,用铅丝扭的。

2、看这位同学用什么表现的?

3、你们能不能也用身边的物品来表现一幅有新意的人物形象。

(五)学生作业:

1、布置作业:(1)表现一幅奇特的形象。表现形式可以画,可以拼贴(小组合作),可以拼贴和画相结合。(课件展示作业要求)

(2)学生作业,老师巡视指导。(3)学生完成作业后进行展示评价。

(六)作业展评:

1、请每个小组选择最棒的一幅作品上台来展示,并介绍自己的设计意图。

2、请学生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件作品,为什么?

3、让每组学生选个代表拿着自己的作品,随着轻音乐闪亮登场,来一场作品展示秀。

四、收拾与整理阶段

提醒学生收拾一下桌面,保持教室内卫生。

五、课后拓展

1、用铅笔或钢笔临摹一幅自己满意的漫画作品。

2、对着镜子画画自己带有夸张性的表情。

板书设计:

第七课 夸张的脸

线条-----块面

什么是夸张

夸张的种类

运用夸张应注意的问

教后反思:

4.钟声 第五册第七课 教案 篇四

(2008-11-05 09:55:08)转载 标签: 教育 分类:常规教案

总第课时

本轮第课时

第周 星期

课题:

7、钟声(第1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唱准4、7、1音高,唱准音阶,并进行实践创作活动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唱好《钟声叮叮当》,并用轮唱形式表演“黄昏钟声”的情景

情感、态度、价值观:钟声能唤起人们无限的遐想,本课题的四首音乐作品,都围绕中外特定的环境下的“音乐与自然”——钟声而创作的不同风格的乐(歌)曲,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提高审美的情趣。教学重点:用轮唱的形式表演“黄昏钟声”的情景 教学难点:二声部和谐

教学方法:综合法

听唱法

教学用具:钢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音乐知识

(1)按教师手势唱:do、re、mi、sol、la A、按音阶唱 B、打乱顺序唱(2)学习fa、si、do

齐学

在音乐王国里我们已经认识了5位朋友,今天老师带小朋友认识另外

三个朋友:

出示4(fa)学生跟唱,教师介绍4和3、5是邻居,做一做手势,请

小朋友回忆哪首歌曲中有“4”这个音,唱一唱《噢!苏珊娜》、《原谅

我》

出示7(si)学生跟唱,介绍4和6是邻居,唱一唱6、7,做一做手势

请小朋友回忆哪首歌曲中有“7”这个音,唱一唱《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出示“1”学生跟唱,介绍它和“7”是邻居,唱一唱6、7、1,做一做手

出示音阶图,边做手势边唱视唱曲

齐唱

2、新歌教学

(1)导入:出示欧洲教堂

导:这是什么地方?你见过吗?有的小朋友在电视或电影中看到过,你能说说在教堂中经常发出什么声音?音乐是怎样表现的呢? 听音乐,学生谈感受 导:你能用动作表演吗?

(2)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澳大利亚民歌《钟声叮叮当》 出示歌词,让学生说说歌曲与以前学过的歌曲有什么不同? 听录音,注意学唱顺序(3)学唱歌词 A、轻声跟唱

B、比较第一段结束句与第二段结束句的不同处(4)连唱

用流畅的情绪,连贯地唱一遍(5)学唱歌谱

A、教师范唱,学生找找歌曲中出现了几个4、7、1 B、学唱歌谱第一、二句

指名说

仔细聆听 指名说

仔细聆听 指名说

齐唱

C、教师画图形谱

D、第三、四句由学生自己画图形谱自学识谱 E、连唱

F、用流畅的情绪,连续地唱一遍,注意起伏,并在“V”处换气 G、加固低音do sol 唱一唱 H、低声部练习,先唱谱后唱词

齐唱

齐学

I、二声部合起来唱,注意聆听另外声部,使二声部和谐

三、组织下课

齐唱

合唱

板书 设计

教后

反思

总第课时

本轮第课时

第周 星期

课题:

7、钟声(第2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用1、2、3、5、6六个音编自己的歌

过程与方法:聆听《维也纳的音乐钟》和电子琴独奏曲《灵隐钟声》,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钟声能唤起人们无限的遐想,本课题的四首音乐作品,都围绕中外特定的环境下的“音乐与自然”——钟声而创作的不同风格的乐(歌)曲,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提高审美的情趣。教学重点: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

教学难点:用1、2、3、5、6六个音编自己的歌

教学方法:综合法

听唱法

教学用具:钢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复习《钟声叮叮当》

分声部唱一唱

二声部合唱,力求音准、和谐

2、聆听《维也纳的音乐钟》

(1)讲组曲《哈里·亚诺什》的故事,介绍《维也纳的音乐钟》(2)初听全曲

设问:你能否听到钟摆的滴答声?

(3)出示:ⅰ5 3 5 ⅰ

0 5 │ⅰ5 3 5 ⅰ│

唱一唱主题曲调

(4)设问:A、主题曲调出现了几次?

B、你能想象宫里的情景吗?

复听全曲

合唱

学生讨论

齐唱 指名说

师生交流(5)再次复听

每当主题曲调出现时,边哼唱,宾合着音乐拍手或做动作

3、聆听《灵隐钟声》

(1)导入:你们去过寺庙吗?

师:你们听到过庙里的钟声吗?请你用声音模仿一下 介绍杭州灵隐寺

(2)放录音,学生听引子部分——钟声

师:这是真的寺庙里的钟声吗?(3)

看书上谱例学生哼唱

这样的曲调你听见过吗?

仔细聆听

仔细聆听

学生说说庙里的情景 学生自由模仿

仔细聆听 学生讨论

再次聆听乐曲主题音乐,学生边看谱例边听边哼唱,边思考听了这曲齐唱 调,想象这是哪里的场景?

(4)

师:在寺庙里除了听到钟声,还有什么声音? 你觉得如何加上木鱼伴奏呢?老师有一个好方法,想不想试一试

练习用弹舌模仿木鱼声

随音乐用弹舌模仿木鱼声为乐曲伴奏

(5)欣赏全曲,学生自由用动作表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仔细聆听 指名说

(6)小结:这是中国佛教音乐中的钟声,很有特征,特别是除夕和自由练 新春第一天的钟声,有很多人前往聆听

4、用1、2、3、5、6六个音编自己的歌 出示:3/4 Χ — X│X — X│X X X│X— 0║ 教师范作

仔细聆听 自由表演

展示 师生评价

三、组织下课

学生拍打节奏

学生分组试编、展示

板书 设计

教后

反思

总第课时

本轮第课时

第周 星期

课题:

7、钟声(第3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二声部学唱,感受二声部歌曲

过程与方法:表演歌曲《美丽的黄昏》,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钟声能唤起人们无限的遐想,本课题的四首音乐作品,都围绕中外特定的环境下的“音乐与自然”——钟声而创作的不同风格的乐(歌)曲,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提高审美的情趣。教学重点: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

教学难点:学习二声部学唱,感受二声部歌曲

教学方法:综合法

听唱法

教学用具:钢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复习《钟声叮叮当》

分声部唱一唱

二声部合唱,力求音准、和谐

2、表演《美丽黄昏》

合唱

(1)导入:黄昏的晚霞美吗?请小朋友听一听音乐是怎样来表现的呢?(2)听录音

听音乐,学生说说是几拍子的? 放音乐

师生随着音乐一起拍打

(3)师:这么优美的音乐,你会用动作做一做吗?放音乐(4)跟着录音轻唱

连唱,注意及时、敏捷地换气

学生谈感受

学生试拍 齐唱

学生自由做动作 齐唱

(5)哟能够不同的速度演唱这首歌,说说表现的意境和情有什么不

同?

速度

表达的情绪

稍快

轻松、愉快

中速

宁静、美妙 稍慢

低沉、压抑

分组讨论

(6)轮唱 聆听录音学生感受

将学生分成二组,甲组先开始唱,唱至2时,乙组从头开始唱

学生说说感受

教师指挥,学生轻唱,要求学生既能听到自己的声部又能听到另外一学生学唱 个声部的歌声

为三个乐句分别想一个简单的动作,边唱边做 有感情地进行三部轮唱,注意三拍子的韵律(7)学唱歌谱 A、教师范唱

B、重点唱一唱第一乐句前六小节,并画图形谱 C、学生画出第二乐句的图形谱 D、连起来唱 E、进行轮唱

(8)选择三角铁、串铃、小鼓、双响筒在“叮咚”处伴奏 分组尝试、分组展示 用三角铁在“叮咚”处伴奏

三、组织下课

速度

表达的情绪 板书

稍快

轻松、愉快

设计

中速

宁静、美妙

稍慢

低沉、压抑

轮唱

齐学

小组展示、学生评价

教后

5.七年上第七课7.2教案 篇五

(一).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联系“追星”现象和“小团体”现象,讨论在生活中如何正确把握从众心理 2 .①强调联系生活实际

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

③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在教学中,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

二、教学总体设想及依据

授课理念:坚持“还课堂于学生”的教学理念,立足于学生的“学”,在开放性教学中,结合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真实体验。构建“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

授课思路:本框内容分二课时,第一课时学习追寻高雅生活的几种条件与方法。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是陶冶高雅情趣的条件。在好奇心的基础上,培养正当的兴趣,作为陶冶高雅情趣的起点。丰富文化生活,是陶冶高雅生活情趣的重要途径。第二课时以活动课的形式,让学生将自己的集邮册或小制作、小发明、书画作品、摄影作品、各类收藏、运动照片等带到课堂上展示,进行才艺表演,或者介绍自己情趣生活的心得。学生在展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情趣,讨论总结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并且在此过程中,提升情趣,陶冶情操。

三、教案特色

用活动课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他们在生活中的情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教学,寓教于乐。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懂得高雅生活情趣是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的兴趣和感受。2 .懂得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但是不盲目从众。

(二)能力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在现实生活中善于发现,捕捉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增强陶冶情趣的自觉性,使自己成为有高雅情趣的人。培养乐观向上、幽默的生活态度。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是陶冶高雅情趣的条件。丰富文化生活是陶冶高雅生活情趣的重要途径。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培养正当的兴趣、爱好和如何克服盲目从众的心理,是本框的教学难点。因为兴趣和爱好有正当与不正当的区别,有高雅与庸俗之别,如何让学生能够区分,正确把握兴趣、爱好的适度,都是教师要解决的问题。

从众的心理是青少年正常的心理需要,因年龄经验等因素,他们对人对事缺乏评价和鉴别能力,缺乏主见,容易出现盲目从众、“随大流”的现象。所以,要引导学生有选择,不要盲从。可出示几个具体的案例请学生分析判断。

六、教法及教具

图例、事例分析法、讨论法、活动体验法等

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 2 课时

八、具体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追寻高雅生活

Ⅰ.复习旧课引入新课(1 分钟)

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情趣与兴趣》,那么高雅的情趣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高雅的生活情趣有益于个人的身心健康,符合现代文明的要求,也符合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要求。它对个人的发展有促进作用,能够形成乐观自信、活泼开朗的健康心理,从而使人更加热爱生活。教师:高雅的情趣对人们有如此积极的意义,那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就要培养我们高雅的情趣,追寻高雅的生活。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追寻高雅生活》,做一个高雅的人。Ⅱ.新课教学

(一)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12 分钟)

教师:同学们,你觉得一个觉得生活没啥意思,活在这个世界没有任何意义的人会有雅致去赏鱼赏花,偶尔欣赏文艺电影吗? 学生:不会。

教师:所以,追寻高雅的生活源自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的积极和美的感受。在生活中,处处洋溢着快乐和情趣,我们要做个有心人,追寻高雅的生活情趣。那怎样追寻高雅的生活情趣呢?追寻高雅的生活情趣需要什么条件呢?下面,看看名人是如何培养自己高雅的生活情趣的。

林肯当上总统后,由于是鞋匠的儿子,受人侮辱。他的一个手下在纸条上写了 “ 笨蛋 ” 传给林肯。林肯看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幽默地说:—— 同学们,你要是林肯,你会怎么说?

学生:怎么这个人只写了自己的名字给我而已啊

教师:回答得很妙。看来你也有林肯总统的幽默。那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对我们陶冶生活情趣有什么意义呢?

学生: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是陶冶高雅情趣的重要条件。乐观幽默的人,思想活跃,活泼开朗,对学习、事业和前途充满信心。乐观幽默的人,往往更能体会生活中的美好,更多地感受生活中的情趣,从而在生活中培养高雅的情趣。

教师:在我们生活中,有一些人很乐观。大家仔细观察这些乐观幽默的人,这些人能够感受生活的美好,善于捉住生活中的有趣之处,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和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思想和愿望,给周围的人带来快乐。幽默乐观的人往往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师:培养高雅生活情趣的第二个条件要善于将好奇心转化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自己高雅的生活情趣。居里夫人说过: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中学生正处在精力旺盛的时期,对自然和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会感到好奇、新鲜。这种“好奇”是产生兴趣的开始,在符合道德、法纪的范围内,是一种健康的心理,值得鼓励。但是,如果只是停留在“好奇”的地步,对于什么事情都只有三分钟热度,见异思迁,今日打球,明日集邮,过几天又去学拉二胡,那就很难产生稳定的兴趣。因此,我们要善于将好奇心转化为浓厚的兴趣,从而培养自己高雅的生活情趣。

教师:要培养高雅生活情趣,除了要利用好好奇心外,还要避免盲目从众。下面,判断一下,林林的做饭和李妮的想法是正确的吗?说说你的理由 完成 P77 页材料题。

班上近来有些同学穿了一种新式样的鞋,林林认为那种鞋非常时髦,也让妈妈去买,其实他还有一双新鞋没有穿呢。

爸爸批评李妮:“不要别人怎么样做,你就怎样做,要有自己的主见。”李妮不服气,认为如果和大家不一样,别人会不愿意和她一起玩了。

学生:她们的做法和想法都是不对的。因为盲目从众,跟着 “ 群体 ” 参加无意义甚至对身心健康有害的活动,会使我们陷入庸俗的生活情趣中,不利于我们身心的健康发展。教师:有些中学生对高雅情趣和庸俗情趣不能够正确区分,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没有主见,跟着“群体”参加无意义甚至对身心健康有害的活动,会使我们陷入庸俗的生活情趣中,不利于我们身心健康发展。而且在这种消极的从众心理影响下,也难以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6.第七课 奇怪的大石头 教案 篇六

【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平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教学的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李四光,导入课题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大朋友──课件出示李四光头像,简介他的生平。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小时候的故事,看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3、你对小李四光有什么印象?

教师相机板书学生对李四光的印象。如:爱思考,爱提问,好问好学,等等。

4、能用书上的话来充分说明你的观点吗?

三、再读课文,合作研读

1、再读课文,划出说明自己观点的理由。

2、小组合作,互相说说自己的观点和句子。

由记录员做好记录,准备全班交流。

四、写字指导

7.四年级音乐上册第七课教案 篇七

一、教学内容

欣赏《今夜是否感到恩爱》《快点告诉你》《龙猫》、管弦乐队与合唱《龙猫》

二、教学目标

1、在对比欣赏中、美、日3首动漫音乐,能感受不同的音乐形象和故事情景,听辨相应的音乐主题

2、了解动漫音乐的一些常识,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的能力,积极参与音乐课堂的学习兴趣。培养音乐故事的感受和表演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聆听的过程中,结合相关的故事情节,理解音乐对影片故事、人物的刻画、情感的表达的作用

难点:对音乐主题的理解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准备:有关动漫的介绍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谈话导入:请你谈谈你最喜欢的动画。

(三)新课教学。

1、《今夜是否感到恩爱》 A、故事导入

B、听一听

C、学生模唱主题旋律

D、播放管弦乐队与合唱作品《龙猫》,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8.九年级上语文第七课预习教案 篇八

通过刚才的阅读和复述,我们了解到本文的故事

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给人一种“曲径通幽”之感,这又是为什么呢?是缘于作者在本文运用了悬念与巧合的写作方法。

(电脑出示:想一想)

1、作者在情节安排上,一开始就给读者以阅读上的等待-- 悬念。简要说说这篇小说的悬念在哪里?

2、德拉和杰姆互送圣诞礼物,结果“极不聪明地为了对方牺牲了他们家里最宝贵的东西”这是一种巧合。艺术上的巧合,必须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要让读者觉得故事情节真实可信,巧合必须成为故事情节展开过程中合理的一部分。试从时间、主人公的经济条件、夫妇之间的感情等几个方面分析,你觉得小说中的巧合真实可信吗?

(学生讨论回答,电脑出示答案)

1、德拉一定得给杰姆买圣诞礼物,可是,贫穷的她怎样才能弄到钱呢?(悬念初起)后来德拉卖掉了夫妻俩引以为豪的头发,用卖发得来的钱,为杰姆买了一条表链,并在家中期待着杰姆的到来。我们一定会以为杰姆回家后看到表链很高兴。可是杰姆一进门就盯着德拉,露出一种“摸不透的表情”,这是为什么?(悬念再生)当杰姆听到德拉剪了长发而买了一件“美丽的礼物”后,多次向妻子发问:“你把头发剪掉了?”“你说你的头发没有了?”读到这里,我们不免心生疑惑:难道杰姆不爱她了?(悬念接踵而来)继续读下去才知道,原来是杰姆给德拉买了用来装饰长发的成套发梳,如今德拉的长发却没有了,难怪他追问不休。杰姆哪里来的钱呢?(悬念又起)直到最后,读者方才明白:原来是杰姆卖了另一件引以为豪的东西心爱的怀表,才给妻子买回了成套的发梳。

2、时间:圣诞节快到了,按照习俗,一对恩爱的小夫妻要互赠礼物。

主人公的经济条件:他们生活拮据,能够换来钱的只有妻子美丽的长发,丈夫祖传的金表。他们只奶卖掉长发和金表,买来白金表链和发梳。结果两人珍贵的礼物均变成了无用的东西。

夫妇之间的感情:苦难的生活并没有消磨尽他们纯真的爱情。他们为了对方勇于自我牺牲,无私奉献。所以才会卖掉自己珍爱的东西,给对方买礼物。

八、析主题:(电脑出示板书)

作者在故事情节的叙述中通过悬念和巧合的运用,主要是为了表达一个什么样的主题呢?(他们二人之间那种相濡以沫的爱)(往黑板上贴“爱”)

世界之所以让我们感觉美丽、温暖是因为有爱的存在那么人世间的爱是否只有爱情这一种呢?若不是还有哪些?(母爱、父爱、师爱、友爱、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爱、对大自然的爱等等)

(电脑出示:知识积累和说话练习:

说出体现“爱” 的词语、诗句或名言。

请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对“爱的理解”,格式如下:“爱是冬日的暖阳,它使人感到无限的温暖”。)

九、布置作业:

1.课下继续阅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并体味语言。

2、这篇小说的结局是杰姆卖掉了祖传的金表为德拉买了一套全套的发梳,发挥你的想像为本文重新设计一个结局。

要求:1、不改变主人公之间的感情。

2、字数不超过300字。

3、课外阅读欧·亨利的另一代表作《警察和赞美诗》。

十、小结:(电脑出示--学生齐读)

人生活在世上,不可能没有爱,人始终生活在爱的海洋中。人世间需要你我共同付出爱,美好的世界需要你、我、他、我们大家共同来创建。

切记:爱不在嘴里,不在头上,更不在脚下,它在我们的心中,在我们时刻关爱他人的行动中。

十一、板书设计:

麦 德拉(妻子)卖长发 买表链

的 贫穷 深爱对方 阴 阳 爱

礼 错

9.第七课第1课时单音与和声教案 篇九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有一致有冲突,找到化解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冲突的办法。

能力目标:明白如何处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知道坚持集体主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树立面对集体时的规则意识和集体主义的大局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处理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教学难点:树立大局观念,坚持集体主义。

三、教法学法: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探究式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下列情境)

情境一:学校严令穿校服,可是校服的样式、颜色我实在不喜欢。

情境二:我想带手机上学,可学校不允许。

情境三: 学校要求每位同学打扫清洁,琪琪以不会做清洁为由逃避做清洁。情景四:图书馆要求我们保持安静,但是我想跟同学讨论数学题

想一想: 你在集体生活中遇到过类似冲突吗?你是怎样做的?(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阐述)

教师总结:我们都知道众人拾柴火焰高,知道团结就是力量,上节课我们也学习了我们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可是,正如刚才我们讨论的问题一样,有些时候我们的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会有出现冲突的时候,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通过“单音与和声”这节课的学习来找出解决办法。

二、新课讲授

1、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

(多媒体出示此材料及问题)

探究活动一: 周日,七

(一)班同学组织游山,同学们都很开心,都按规定的时间早早地集合在学校门口,到了景点,老师说可以自由活动一个小时,一个小时以后必须准时在规定地点集合,有一小部分同学想再多逛逛,可另一部分同学不同意,最后决定坚持原计划,一个小时后集合。可是小玲、小丽、小文太想多逛逛,小玲说:“我们就多逛一会儿吧,反正同学们不会丢下我们自己走的”,于是三人没有准时归队。一个小时过后其他同学都到了约定的地点,只差小玲、小丽、小文三个人,同学们等不到她们,怕发生什么意外,就焦急的分头去找,40分钟后,终于找到了她们,同学们都怪她们没有集体意识,可她们也很委屈:好不容易来一次,我们不过是想多逛一会儿......问题:

(1)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提示:个人意愿与集体意愿出现了分歧,个人与集体的需要不同

(2)你怎样看待小玲等人的做法?

提示:一方面,小玲等人有自己的想法,可以理解;

但集体有集体的规则,应遵守集体规则

(3)怎样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

提示:小玲等人应认识到到这是集体活动,该有集体意识:尽量协调同学们的意愿

教师讲述:在这个案例中,小玲等人的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出现了分歧,其实我们在学校中经常会出现这种分歧。那么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引出三个知识点:(1)在集体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愿,集体中又必须有一些共同的规则

(2)当集体规则与我们的个人意愿一致,并且能够保障个人利益时,我们更乐于遵守和维护

(3)我们有时会感受到集体规则与我们的某些个性化需要之间存在矛盾甚至冲突 教师:我们提到我们的集体规则与我们的个性化需要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大家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冲突?引出知识点:这可能基于一方有不正当或不合理的要求,也可能是个人和集体的需要不同。(提到前面两个案例)

2、如何解决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之间的冲突

探究活动二:探究与分享(多媒体出示课本63页“探究与分享”)

思考:

(1)如果不服从这些要求,可能给集体带来什么影响?

提示:无法保证正常教学秩序,造成局面混乱,集体无法正常运转

(2)如果不服从这些要求,可能给个人带来什么影响?

提示:个人的学习环境得不到保障,大部分同学的个人意愿无法实现

(3)个人意愿一定要服从集体规则吗?

提示:换位思考,个人应理解集体要求的合理性,集体也应反思个人意愿的合理性,发现其中的平衡点

教师讲述:俗话说:众口难调,在很多情况下,因为个人与集体的需要不同,导致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出现了分歧和冲突,在这种情况下,个人能够遵守集体规则就显得尤为可贵—— 引出知识点(1)我们通常会让个人意愿服从集体的共同要求。

这是因为——(2)实际上,个人意愿与集体的共同要求之间往往不是完全对立的。

但个人意愿并非总是要屈从与集体规则,当冲突发生后——(3)我们要理解集体要求的合理性,反思个人意愿的合理性和实现的可能性,我们就可能找到解决冲突的平衡点。当集体规则不合理时,理应不断修改、不断完善,找到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的最优组合

3、如何让和声更美好?(如何让集体更好)

我们已经学习了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之间冲突矛盾的方法,那么解决好这个冲突后,是不是我们就能万无一失的建设好一个集体呢,就能让一个集体永葆生命力,一直团结向上呢?想让我们集体的和声更美,还需要我们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让和声更美》,寻找答案。例如,现在我们班要建设校级和谐班集体,为建设和谐班集体,你准备怎么做?

探究活动三:

人只有在和谐的氛围中才能发挥最大的潜能,在班级营造和谐的氛围至关重要,创建和谐班级也是我们每一个同学的一大愿望。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常常是和谐氛围最直接的体现。一棵树不能改变气候,只有广袤的森林才可以改变气候。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是不能改变班级的,但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则可以改变班级。现璧山中学决定对全校所有班集体进行考察评核,每个年级选出一个“和谐班集体”,颁发校级最高荣誉奖。

引出知识点:如果把个人比作单音,集体比作和声,那么,要让集体 的和声更美,需要每个人保持单音准确、饱满,在与其他单音组成和声时尽力做好自己,遵守规则,以保持和声的和谐之美。

这就要求我们集体中的每一个人,心系集体,从自身开始努力,端正行为,认真学习,文明做人做事„„

4、如何处理集体要求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

我们前面提到,为了让集体更美好,我们每个人都要遵守规则,服从集体的安排,那大家觉得集体的要求会不会存在有不合理的地方呢?如果有,我们应该怎么应对这些不合理因素呢?难道要照单全收,不合理的地方也忍气吞声嘛?回答老师之前,同学们先来看这样一个案例。

探究活动四: “爸,我不打伞了,学校不让打伞,会受罚的,我跑过去就行。”说这话是郑州的一名五年级学生。经了解,在此之前郑州连续降雨,降雨期间,该市的管城区、金水区、中原区等多所小学都实行了“禁伞令”,也就是说雨天不能打伞,学生进出校园只能穿雨衣。违反规定的学生有的可能会口头警告,有的可能被罚站,还有的则可能会被通报批评。学校的理由是学生打伞去学校危险:首先,雨伞挡住了视线,看不清路况,可能引发交通事故;其次,伞骨戳人,比如低年级孩子的伞骨,正好戳着高年级孩子的眼睛;等等。对此,有的学生家长表示不理解,质疑学校的规定是否合理。提问后,结合学生回答,引出知识点:

(1)随着集体的发展和进步,原有的某些共同要求变得不合时宜,需要适当的修改、完善(2)对于集体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我们可以通过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提出积极的改进建议

5、如何正确处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探究活动五:

观看视频《感动中国人物之三峡移民》

(1)看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受?

提示:三峡人民把集体利益放在了个人利益之上

(2)个人利益总是要屈服于集体利益吗?

提示: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但也有出现冲突的时候,这时应树立大局观念,坚持集体主义。

得出知识点:(1)在集体中,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坚持集体主义。了解集体主义的含义——直观展示PPT 教师讲述:所有三峡移民牺牲了小家,为了国家利益不惜离开故土远迁至数千里之外。但其实我们的个人利益本质上与国家利益是一致的,个人的发展离不开集体,国家兴旺发达后,我们每个中国人都会从中受益。伟大的移民们选择了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坚持了集体主义,他们值得尊敬。引用孟德斯鸠名言:个人利益总是包含在集体利益之中„„

知识点(2):坚持集体主义,不是不关注个人利益,而是在承认个人利益的合理性、保护个人正当利益的前提下,反对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极端个人主义。教师讲述:三峡移民们虽然远离故土选择了搬迁,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关注个人利益,他们是在保证个人正当利益之下选择了集体主义。三峡移民前,居民们的居住环境是这样的(展示老城区照片),移民后建的云阳新县城是这样的(展示新县城照片),这意味着坚持集体主义不是要移民们无家可归,而是需要他们在保证自身正常生活情况下为集体利益作出让步和牺牲。

知识点(3):在集体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处理与他人的各种关系。当遇到矛盾冲突时,我们要慎重考虑,冷静选择适当的处理方式 教师讲述:PPT展示书上探究与分享内容,“面对集体中个人之间的冲突,主要有哪几种处理方式”,引导得出结论。探究活动六:

展示材料:学校要举办庆“五·四”歌咏比赛,班主任王老师把这个任务交由班长小璐去组织。她想请去年担任合唱指挥的小玲继续担任指挥,因为小玲在这方面能力突出。可是小璐却犯了愁,因为前段时间,她俩因为一件事情,闹了矛盾,彼此之间有些不愉快。小璐想了很久,最终决定向小玲道歉,并邀请她担任合唱指挥,帮助排练节目。

假如你是小玲,你会答应小璐的邀请吗?为什么? 得出结论:

知识点(4):无论个人之间有多大的矛盾与冲突,我们都应心有集体,识大体、顾大局,不得因个人之间的矛盾做有损集体利益的事情

六、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有一致,有分歧,当其二者一致时,我们要积极遵守与维护集体规则。但二者又经常会发生冲突,这时就需要个人理解集体要求的合理性,集体去反思个人意愿的合理性,发现其中的平衡点,化解冲突。与此同时,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也会存在冲突与分歧,究其根源,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本质上常常是一致的,当出现冲突的时候,应树立大局观念,坚持集体主义,这不仅对于一个班集体有重要作用,对于建立和谐社会以及中国梦的实现也有重大意义。

七、教学板书

(一)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

1、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的关系

2、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发生冲突时的原因解决办法

(二)让集体的和声更美

1、集体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

2、正确处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3、集体主义的含义

八、课堂练习:

1.如果把个人比作单音,集体比作和声,那么,要让集体的和声更美,就应该()①每个人保持单音准确、饱满,在于其他单音组成和声时尽力做好自己

②心中有集体,识大体,顾大局,不得因个人之间的矛盾做有损集体利益的事情 ③承认个人利益的合理性,只顾自己,不顾他人 ④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坚持集体主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做客哈佛大学演讲时表示,如果创业就要组建一支具有狼性的团队。因为狼获得猎物后,哪怕逮到一只兔子,也会力求团队中的每只狼都吃到一点。这启示我们()①同学之间要和谐相处,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②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坚持集体主义 ③我们要心中有集体,识大体、顾大局,为集体增光添彩 ④个人取得的成绩应该归功于集体,与个人的努力关系不大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3、离开了无数的“一滴水”,大海将不复存在。从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角度看,这说明了()①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 ②坚持集体主义,不是不关注个人利益 ③在集体生活中,要优先考虑个人利益 ④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

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

在教室上课,如果自由进出教室、随便交头接耳,就无法正常上课;过十字路口,如果各不相让、争抢阻挡,就会挤成一团,谁也别想顺利通过。这说明()A.个人意愿和集体规则是对立的 B.要集体规则就不能有个人意愿 C.要个人意愿就不能有集体规则 D.个人有意愿,集体有规则

5、学校要举办庆“五·四”歌咏比赛,班主任王老师把这个任务交由班长小璐去组织。她想请去年担任合唱指挥的小玲继续担任指挥,因为小玲在这方面能力突出。可是小璐却犯了愁,因为前段时间,她俩因为一件事情,闹了矛盾,彼此之间有些不愉快。小璐想了很久,最终决定向小玲道歉,并邀请她担任合唱指挥,帮助排练节目。

假如你是小玲,你会答应小璐的邀请吗?为什么?

答:会。因为:无论个人之间有多大的矛盾与冲突,我们都应心有集体,识大体、顾大局,不得因个人之间的矛盾做有损集体利益的事情

九、课后作业:做(高效课堂)

十、教学反思:

10.快乐汉语第七课教案 篇十

喝牛奶,不喝咖啡

海南师范大学宋安琪

教学目标:

1、掌握生词“面包、鸡蛋、牛奶、咖啡、吃、喝、早上”。

2、掌握句式“早上好!我喝牛奶。我不喝咖啡。”

3、学会写汉字“早、上、吃、牛”。

4、学会生母“zh

ch

sh r ”的发音。教学重点:谈论早餐。

教学难点:生母“zh

ch

sh r”的发音,汉字“早、上、吃、牛”。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用具:课件、照片 教学步骤:

一、导入。

问候,引出“早上好”。

二、学习本课生词。

1、面包;课件图片展示

吃面包

2、鸡蛋;课件图片展示

吃鸡蛋

3、咖啡:课件图片展示

喝咖啡

4、牛奶;课件图片展示

喝牛奶

三、对话练习。

1、教师与一个学生先示范; 如:

师;早上好,玛丽。生:老师,早上好。师:你吃什么? 生:我吃面包。

师:你喝什么? 生:我喝牛奶。

2、学生两人一组进行练习,教师巡查。

3、生上台表演对话。

四、做练习1和2,让学生熟悉本课生词和句子。

五、写汉字,动画演示笔顺。

学生观看笔顺演示视频,学写汉字“早、上、吃、牛”。

六、语音训练。

上一篇:九年级第二学期思想品德教学计划范例下一篇:月份活动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