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花瓷

2024-06-10

中国青花瓷(精选8篇)

1.中国青花瓷 篇一

如何鉴赏评估中国古代青花瓷器

图片资料

图片资料

图片资料 【编者按】

在上海博物院展出的“幽蓝神采——元代青花瓷器大展”,汇聚了全球收藏机构珍藏的90件元青花重器,展品总估价超过百亿元。其中,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藏“至正十一年”云龙纹象耳瓶以及7年前拍出2.3亿元的《鬼谷子下山》大罐等稀世珍品悉数登场。南京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号称“十亿不卖”的《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也应邀短期参展。如何鉴赏青花瓷?我们该怎样判断一件青花瓷的价值?近日,南京博物院征集鉴定部研究员程晓中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举办了一场《瓷之色——古代青花瓷器鉴赏》讲座,为喜爱青花瓷的人们提供了参考答案。

【名家简介】

程晓中,南京博物院征集鉴定部研究员,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江苏管理处责任鉴定员(古陶瓷)。从事古代陶瓷器的鉴定和研究工作30年。曾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并独立撰写学术专著《青瓷》、《白瓷》、《青花瓷》、《明清瓷器》、《清宫瓷器》、《吴地紫砂陶艺》、《御用瓷器》等。

【鉴赏篇】

●青花瓷最早出现在唐代

●直至上世纪五十年代,收藏界才有了“元青花”的概念

●元青花纹饰画得很“满”,南京市博物馆镇馆之宝《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是代表作

我国在东汉出现了青瓷,南北朝后开始出现白瓷。唐代的越窑秘色瓷和邢窑白瓷成为贡瓷,唐代湖南长沙窑的釉下彩和宋代的五大名窑等都是瓷中奇葩。收藏界最流行的是元、明、清的瓷器,有单色釉、彩绘瓷,彩绘瓷中以青花瓷的数量最多。元代以来,青花瓷成为瓷器中的主流。所谓“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先在瓷胎上绘画图案,再罩以透明釉,经1300℃的高温一次烧成的蓝白相间的彩瓷,主要产地在江西景德镇。

青花瓷最早出现在唐代,在元初得到发展,而真正走向成熟是在元至正年间。民国初年,英国的珀西瓦尔·大维德爵士从旅英华侨吴赉熙手中买下了一对“供养款”青花象耳瓶,这两只大瓶据吴赉熙所说是北京智化寺的寺藏之物,不过琉璃厂的古董商们都拒绝收购,他们认为是不值钱的明代青花。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佛利尔艺术馆的中国古陶瓷学者约翰·波普博士以这两件瓷瓶为标准器,将供奉于伊朗阿尔德比尔神庙和土耳其托普卡比宫中收藏的80件中国青花瓷器进行详细比对,将元代青花瓷器从明代青花中分离出来,定名为元青花,从此改变了“元无青花”的学界定论。

元青花纹饰画得很“满”,上下常出现莲瓣纹,所画牡丹的花瓣多留白边。讲青花瓷不能不提青花料,元青花主要用两种料,一种是进口料,来自南洋,青料中含铁较多,特点是色泽浓艳,而且会产生一些铁锈斑;一种是产自云南会泽的珠明料,青料中含锰较多,呈青灰色。

一般制作高档青花瓷,用的是进口料。这一时期现存的著名瓷器有《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鬼谷子下山》图罐、《尉迟恭单骑救主》图罐、《三顾茅庐》图罐等。

●明永乐、宣德是中国青花瓷的黄金时代,使用的进口料传说由郑和下西洋带回

●宣德青花瓷落款没有固定位置,而后来的落款都在器物外底 ●明成化年间,青花瓷进入高峰期,改用国产料,讲究“留白”,落款特别,最难模仿

明永乐、宣德官窑青花瓷器是中国青花瓷器烧造的黄金时代,使用的进口青料,传说是由郑和下西洋带回的“苏麻离青”料,不仅如此,其器物造型与纹饰特征都明显与伊斯兰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苏麻离青产自土耳其,色泽浓艳深沉,凝聚处常显现出黑色斑点,并渗入胎骨,用手摸之有凹凸不平感。

这两朝的器物相比,永乐的器型比较轻薄、秀美,多无款,仅见“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而宣德的带款器比较多,对于落款,宣德正 5 处于探索期,款可能落在各处,没有固定位置,有的在外沿,有的在内底,因此有“宣德款满器身”之说。后来的落款都在器物外底。

永、宣之后,明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由于政治、经济等原因,瓷器数量较少,被称为陶瓷史上的“空白期”。

而明中期的成化朝,历时23年,又进入了陶瓷烧造史上的重要时期。成化青花的特点胎薄、釉白、青色淡雅,此时由于闭关锁国,进口料已经用尽,于是改用江西乐平产的“平等青”料,蓝中略泛青灰色。成化青花纹饰疏朗雅致,结合绘画技巧,讲究“留白”,因此注重釉的质量,追求玉的质感,是青花的高峰期。另外,成化青花的款非常独特,“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歪歪斜斜,最难模仿。

明晚期的嘉靖、隆庆、万历三朝,有用产自西域的回青,最偏紫色,以及江西上高产的石子青,青中带灰黑。崇祯时期有产自浙江衢州的浙料,为靛青色。

●清康熙“青花五彩”备受推崇,人物特点“有眼无珠” 清康熙是青花瓷的鼎盛期。

康熙青花瓷胎釉精细、青花鲜艳、造型古朴多样、纹饰优美。特色是云南会泽产的“翠毛蓝”,青翠明快,呈宝石蓝色。康熙青花有五个层次的色阶,有“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之分,即所谓“青花五彩”,备受推崇。

康熙青花五彩人物的特点是“有眼无珠”,即不画出瞳仁,且人物服饰层次分明,如果纹饰中出现了两个人物,身上的服色一定是一浓一淡。

青花瓷在康熙朝之后就开始走下坡路,而瓷器的衰落则是在乾隆朝末期、嘉庆以后。

雍正、乾隆时期的青花瓷器多仿明永乐、宣德的苏麻离青,但没有进口料,以笔端点染铁锈斑痕,显得生硬。

嘉庆前期的器物基本与乾隆相同,但工艺粗糙,造型厚重笨拙,釉稀薄而发灰、泛青。

道光、咸丰、同治时期的器物大体相近:青花发色飘浮,胎质粗松,釉稀薄,胎釉结合不紧密。

光绪时青花瓷一度中兴,仿康熙器水平较高,但胎体较轻,白釉较薄而发涩,修胎也不够精细。

光绪时出现了一种“洋蓝”,是化学调配出来的,色泽青中泛紫,紫色漂浮在表面。

元青花

《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

高44.1厘米,口径5.5厘米。南京市博物馆镇馆之宝。1950年,南京市江宁县朱元璋义子、明朝开国功臣沐英将军墓被盗,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就是被盗文物之一。这个青花梅瓶被盗墓贼挖出后,很快就被一姓陈的文物商人买走,当年,这个文物商人用七根金条换回了青花梅瓶(七根金条在当时可以买3栋豪宅)。

【评估篇】

●陈设器比用器价值高,价值从高到低排列分别是“一瓶二罐三盘四碗”

●人物图比植物图价值高,尤其是讲述历史故事的人物图最好;动物图案以龙最贵

●高峰期作品比起源期作品价值高

下面说到收藏家非常关心的问题——如何评估青花瓷器的价值?

通常来讲,评估一件古玩艺术品的价值,可从四个方面考虑: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研究价值以及市场估价。

所谓历史价值,是说这件器物产生于什么年代。1949年以前的器物都可以被称为文物,但器物是不是越老越好呢?未必。拿青花瓷来说,历史价值从高到低排列分别是高峰期、成熟期、起源期、衰落期。评估青花瓷的艺术价值,分为造形、装饰、图案三个方面。在造形中,用于审美的陈设器价值最高。陈设器又分许多种,价值从高到低排列分别是“一瓶二罐三盘四碗”;除了陈设器,就都是有实用性的器物了,这里面价值高低依次是文房用具、明器、寝具、日用器。再来说装饰,分为彩装饰、釉装饰、胎装饰。而从图案的角度来说,价值高低依次是人物图、动物图、植物文字,尤其以讲述历史故事的人物图最好,越著名的故事越好。而且古代人物画很难模仿,头大、上身长、腿短,不太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动物图案以龙为最贵,植物以牡丹等富贵图案最佳。

所谓科学研究价值,是指器物是否有纪年款识,是否纪年墓出土。如那对使元青花得以定名的元至正型青花云龙纹象耳瓶,瓶子颈口有几行落款非常特别——“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里荆塘社,奉圣弟子张文进喜舍香炉、花瓶一付,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供。”说的是在元至正十一年,一个名叫张文进的人,为供奉香火而特意打造了一对香炉和花瓶。博物馆最注重文物的历史价值,但市场看的是艺术价值。

此外还有完残程度、尺寸大小、珍稀程度、地域等因素,也影响着青花瓷的估价。如英国苏富比[微博]、佳士得[微博]拍卖的文物价格就比较高,因为那里是世界拍卖中心,汇集了大量的收藏者。

器物是完整或残缺,价格差别极大。从尺寸来说,虽然是器形大的比较好,但也不是越大越好,现在拍卖中价格最高的多是一尺左右 的器物,可观赏,亦可把玩。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得上,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拍出了折合人民币约2.3亿的天价,创下了当时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纪录。就是因为它的历史价值(元代是青花瓷器生产的成熟期)、艺术价值(陈设器、大小适中、人物故事题材)都很高,存世仅此一件,应属物有所值。

明成化青花缠枝花纹瓜棱瓶

高27.8cm,口径4.3cm,足径6.7cm。瓶为4瓣瓜棱形,口微撇,长颈中部起一圈凸棱,将颈分为上下两部分,丰肩,腹下内收,圈足外撇。底白釉无款。颈部共有纹饰三层,凸棱以上为海水纹、折枝花卉纹,其下为缠枝花卉纹,肩及足部边缘饰海石榴一周,腹部饰缠枝宝相花纹。明成化时期的瓜棱瓶造型比永乐时期更为清秀,其足变矮,胎更薄。成化时期的瓶、罐等琢器传世较少,类似此件形制的瓜棱瓶更属少见,此瓶为成化时期琢器中的代表作品,现存于北京故宫[微博]博物院。

清康熙青花山水人物纹盖罐

通高23.7cm,口径23.1cm,足径14.2cm。罐直口,短颈,圈足。器盖平顶,微折沿,有环形抓钮。罐通体饰青花山水人物图案。青花娇艳青翠,清新明快,具有水墨画的艺术效果。画面层次分明,富有立体感。画中的文人高士、独钓老翁等形象生动。此器胎精体重,10 瓷质洁白细腻,为康熙朝民间青花瓷器的代表作,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本报记者吴云青根据程晓中11月27日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的讲座内容整理)

2.中国青花瓷 篇二

波斯细密画起源于13世纪, 是中世纪时期不得不提的一门艺术, 它极富盛名, 艺术影响颇深。细密画这种画从广义上理解, 主要指在各种寓言及传说传记等手抄经典中用来与文字相配, 作为插画或封面装饰的一种小型图画。据历史记载, 细密画最早是出现在两千年前的埃及, 而波斯的细密画艺术最早的范例可以追溯到伊朗古代萨曼王朝时期出现的为《古兰经》所作的边饰图案。这些边饰图案大都是由花叶和草丝所构成, 并组成了不同的形状来装饰书本的边缘、标题、扉页和一些虔诚的信条。尤其是《古兰经》的开篇, 被修饰得繁琐复杂, 显得十分华丽和神圣。 (见图1) 通常人们对于“细密画”一词的理解是:一种描绘得非常细致、工整、绚丽的绘画。用料方面, 大多数情况下, 采用矿物质颜料, 更有甚者, 还在其中加入珍珠和蓝宝石磨的粉;材质方面, 可以是羊皮纸, 也有象牙板和木板。但主要用于书本的插图、封面和扉页的装饰图案。据说保存完好的带有细密画插图的书籍, 里面相配的文字都是彩色的, 两侧还装饰有绚丽的金色和其他彩色的花卉图案。据资料显示, 最早的细密画是在公元前三千年前的埃及, 是一位法老的陪葬品中的一份插图。而目前各国官方或私人收藏的细密画绝大多数是欧洲流传下来的一些手抄本或木板蛋胶画。

波斯细密画题材大多描绘的是花草自然和一些抽象的几何纹, 而没有人物或生物形象。因为波斯信仰的伊斯兰教在当时严禁偶像崇拜, 否则就是对真主不尊敬, 所以在绘画时便不会去描绘人和动物的形象, 因此很难做到具象和写实, 艺术家们只好转而专注在表现抽象的纹样装饰上。公元13世纪中叶, 阿巴斯王朝被蒙古人所灭, 伊儿汗王朝崛起, 并定都在大不里士。这一时期, 只要内容无关宗教, 就允许在插图中描绘人物形象。于是, 在这时期的伊斯兰文学作品里面, 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细密画插图出现, 而且风格明显有所变化。

图1

在帖木儿王朝的时代, 波斯细密画蓬勃发展, 形成了赫拉特派与撒马尔罕派两大著名画派。其中以都城赫拉特画派为主要代表的古典波斯细密画趋于成熟, 出现了波斯细密画大师毕扎德 (B i h z a d, 约1455-1536) , 是波斯艺术发展史上的大师, 他的代表作品有波斯诗人萨迪的《果园》抄本插图和尼扎米的《五卷诗》抄本插图等。毕扎德曾是帖木儿时代赫拉特画派的领袖, 也是萨法维时代大不里士画派的创始人。

二、波斯细密画对明永宣青花的影响

到了13世纪的下半叶, 蒙古族在当时的首领成吉思汗领导下, 入侵波斯, 间接带去了中国文明, 开启了两个民族的艺术交流。这不仅使波斯艺术因此受到中国艺术的强烈影响, 使其细密画的画风渐渐带有东方风格, 也使中国艺术中留下波斯风格的痕迹。

明代继承了元代的传统, 很注重吸收外来文化, 特别强调伊斯兰文化。在明朝初期, 我国与波斯帖木儿帝国之间有着十分频繁的政治、贸易和文化上的交流往来。而且回族穆斯林和汉族人民之间关系友好, 相处融洽。西班牙的使臣克拉维约曾经出使帖木儿帝国 (明朝称撒马尔罕国) 的首都, 曾记载说在那儿看到由来自中国明朝的800头骆驼组成的商队[1], 满载着中国珍宝。可以想象, 这么庞大的商队在返回的时候也必定载满了波斯的商品。明政府也很重视与它的贸易关系, 多次派出使节, 其中最有名的是陈诚出使当时的阿富汗首都哈烈 (今阿富汗赫拉特) 以及沙哈鲁苏丹遣使中国。据史料记载, 在明成祖统治的22年中, 约有几十个使者团来自撒马尔罕、哈烈和中亚其他诸国[2]。另外在1405-1433年间, 三保太监郑和率领舰队七次下西洋也是明代的重大事件。郑和本人就信伊斯兰教, 访问的国家和地区有一半以上信仰伊斯兰教, 另外他还带了很多国内优秀的伊斯兰教徒参加航行访问, 如马欢、费信等等, 马欢所写的《瀛涯胜览》和费信的《星槎胜览》都是珍贵的历史文献。郑和的船队先后拜访了十几个国家, 用大量的中国宝物如瓷器和丝绸等, 向海外炫耀了明朝的富强, 还用来换取很多国外的奇珍异宝[3]。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举动促进了中国与伊斯兰世界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 因而有学者称郑和是联接中国与伊斯兰世界的航海家[4]。

可以想象得出, 明朝永宣年间与波斯之间贸易来往这么频繁, 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下及统治者的考量之下, 为了满足外交的需求, 为了迎合异族人民尤其是皇室的喜好, 也为了拓展国外市场, 明代瓷器吸收了波斯和伊斯兰的因素是理所应当和不足为奇的。

而在当时的帖木儿王朝时代, 波斯细密画正盛极一时, 流行于上层贵族之间。它本质上是作为供皇室贵族空隙闲逸时刻娱乐的高尚的艺术, 在当时欧洲的上流社会和波斯的哈里发宫庭中, 细密画被视为奢侈品在贵族间流传赠予、珍藏和玩赏。这种艺术创作这么受上层人士的喜爱, 那么当时的明政府为了投其所好, 必然要在送给波斯的宝物中融入这一艺术风格。

由于古代波斯人曾有游牧生活的传统, 习惯于微小轻便和有富丽装饰的物品;再加上他们信奉的是伊斯兰教, 严禁偶像崇拜, 于是这些民族审美心理和信仰习惯体现在细密画艺术中便表现为向描绘大自然以及抽象性的纹饰方向发展。

1. 例如阿拉伯式花纹。阿拉伯式花纹是伊斯兰世界独有的装饰纹样, 形式结构复杂多样, 有强烈的装饰效果。花纹以柔美的弧线为主, 由植物的花、草、叶、藤、果等简化或变化而来, 其多以蔓藤的曲线为基础, 把植物蔓藤旋转改变成波状, 从而使其连接, 相互交错纠缠, 成片成片地覆盖在需要绘制的页面或其他材料上。这类纹饰源自于古希腊, 起初是葡萄藤的形象, 是琼浆和永久的甜蜜的符号意味。在波斯细密画中, 这种花纹多绘制于插图中的人物衣服、建筑墙面和几何图形之内, 富有抽象性和装饰意味, 更多则是象征顽强旺盛的生命力和宇宙万物生生不息的节奏感, 甚至还代表了真主的无处不在。信仰伊斯兰教的信众们认为空白的空间是恶魔邪恶容易出没的地方, 所以在艺术表现中, 就要用繁复的纹饰或别的来填满空白的地方来阻止恶魔活动。

我国明朝永乐宣德时期, 在大量的青花瓷上, 也能发现这种类似缠枝花卉纹的植物纹样, 并且是普遍存在的。虽然中国早有传统的缠枝花卉纹, 但明显可以看出两者的不同。虽然它们都是由花、藤和叶这三部分组成, 但是与中国传统缠枝花卉纹相区别的是其较为写实, 明显可以看出是什么花种。牡丹花配牡丹叶, 石榴花配石榴叶, 非常具体写实。而且重点不在藤干上, 而是在花朵上, 蔓藤虽然多且繁复密集, 但只是处在从属的附庸的地位, 衬托着花朵, 因为只有花朵才是吉利祥瑞之意的重心和要点。例如牡丹花象征的是荣华富贵;石榴体现的是多子多福;菊花象征着延年益寿等等, 而不会去注意它们的藤干代表什么。以一个宋朝的越窑缠枝菊花纹碗为例 (见图2) , 花朵即菊花盘踞了大部分的视线, 枝桠却只点缀在花之间缝隙的部分。而如图3永乐青花缠枝纹大盘中的纹饰则使花的地位被弱化, 蔓藤变成主体进行变形缠绕延伸, 表现了纹饰更多的抽象性和装饰性, 就像图中瓷器上的纹饰, 茎叶一改以往的姿态, 由从附属变为独立, 拥有和花朵相同的地位。

对比14世纪古兰经上的细密画插图中的花卉纹, 同样繁复绵延弯曲缠绕, 十分具有装饰性和抽象性, 但同时又凸显出浓重的严谨、肃穆的宗教意味。 (见图4、5)

缠枝花卉纹除了作主要纹饰覆盖在瓷器上之外, 永乐宣德时期的官窑青花瓷器上也有很多用与伊斯兰植物纹饰类似的缠枝花卉来做边饰。其实在元朝时期, 这种作边角装饰的方式就已经出现了。只是到了永乐和宣德年间, 此类纹饰变得更加精巧细致, 更加注重突出蔓藤的曲线感。 (见图6) 在缠枝纹的发展中, 这种边饰渐渐成为青花瓷器缠枝纹中的主要装饰形式之一。

在永宣时期那些受到伊斯兰风格影响的青花瓷器上, 缠枝纹的主要枝干或蔓藤线条多数采用的是以严谨的S型波浪型线为主线, 穿插和缠绕着抛物线和螺旋线形的小藤蔓和分枝, 所以即便已经非常繁琐复杂, 但是脉络仍然很清晰, 同时, 具备极强的节奏感和规则感、均衡性和对称性, 还不失整体的视觉感受。再者, 繁复的走向和结构, 与单一的内容和颜色形成对比, 让两者的结合营造出庄严静谧的环境和氛围。

2. 另外, 伊斯兰艺术家还特别喜欢绘画几何纹, 主要是以直线为基础组合成的多边形、多角星等, 虽繁杂却重复严谨能给人以统一、和谐的视觉效果。多边形在细密画中经常出现, 经过演变, 成为以圆形、三角形或者棱形等为基础, 呈各种角度的相互交叉图形, 来变化形成不定的结构但又复杂富有对称美的几何纹样。伊斯兰装饰艺术中的几何纹由最基础的几何形状如三角形、四角形、五角形、六角形、八角形衍生而来, 其中各类八角形造型使用得最为普遍, 信众和教徒们可以从中感悟到周而复始的天地和造物主的存在, 继而思考生命的轮回与更替, 体会安拉的美和无始无终的神奇, 从而对安拉产生敬畏之情, 得到美的愉悦和思想的陶冶。

如埃及的开罗国立图书馆馆藏的伊朗 (古波斯) 14世纪初的祈祷书《古兰经》卷首的插画上的六角星纹 (见图7) , 同藏于开罗国立图书馆的15世纪初的古兰经插图细部的八角星纹 (见图9) 以及藏于英国伦敦不列颠图书馆的14世纪的古兰经卷首插画绘有的十角星纹 (见图11) , 它们都与永乐宣德时期许多青花瓷上的纹饰有相似之处 (如图8、10、12) 。这些几何纹在古兰经中频繁出现, 如图13中用圆圈圈出处, 由此也可见伊斯兰人民对这种纹饰的喜爱。

其实, 与其说是几何纹表现的图形不如说是独到的伊斯兰纹饰多于细密画纹饰。但是细密画中比比皆是的几何纹体现的是伊斯兰艺术的抽象性和图案性的风格特点, 这和中国传统纹饰是不一样的, 而永宣青花上出现的这些几何纹也就相应地反映出细密画对我国青花纹饰的影响。

三、余论

波斯细密画在永宣时期的青花瓷纹饰的影响大致可表现在三个方面:1.纹饰带有抽象性和图案性。从以上的图片可以看出无论是蔓藤纹抑或是几何纹都具备这两种特点。2.纹饰讲究重复、规则和整体的排列, 注重对称、节奏和均衡的布置。3.纹饰构图满且密, 不喜欢留白。伊斯兰细密画纹饰最大的特点是层次丰富、细密工整、图案满密, 呈现出华丽锦绣的形态。这点可从上文中的缠枝纹对比中看出。

波斯细密画风格给中国青花瓷带来了一种新的规整、高雅的异域美感。虽然作为一门不是要在民间传播、而是在贵族间流传欣赏的艺术, 只有数量相当少的一小部分人掌握这一技术, 并与发明和科学技术的普及无关, 而且由于各种原因, 导致了细密画技法逐渐消失, 但现代艺术仍被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同时, 必须指出, 虽然永宣时期的波斯细密画和伊斯兰风格对中国青花带来了一股异域的影响, 但在当时中国青花瓷中占主体地位的依然是传统风格的青花瓷器, 异域风格的青花只是为中国多元多变的贸易市场添加了独特绚丽的一笔。

3.中国画·青花瓷画·陶瓷粉彩画 篇三

景德镇青花瓷画,从元代开始,经过明、清、近代上千年的发展。景德镇陶瓷艺人大胆地参照国画绘画技艺和技法它把转移到陶瓷工艺上。景德镇青花瓷画的作画工具和国画一样,都是用毛笔作画,不同的是载体不同,它是在坯胎上作画,因坯胎具有宣纸一样功能,其颜料不一样,它是采用珠明料、氧化钴、氧化锰、氧化铁、氧化铬、粘土等原料配制而成,青花瓷采用头浓、二浓、正浓、正淡、影淡五种不同的料水晕染,形成画面的多种色阶,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呈色稳定,其色青翠欲滴,永久不褪色。青花瓷被誉为中国的水墨国画。

“工匠来四方,器成天下走”明,清时期景德镇青花瓷有很大发展,青花瓷画吸收了国画的“晕染法”。青花瓷画讲究“水路均匀”水路犹如国画中空白,通过“水路”的巧安排,使画面的穿插,虚实处理达到和谐的视觉效果景德镇青花瓷画一向被誉为“人间瑰宝”,备受国内外人士宠爱,许多人将青花瓷视为珍宝。然而青花瓷在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中居首位。现代青花艺术作品,于传统青花瓷画相比,创作形式、表现手法、材质利用,都有了不少变化。当代陶瓷艺术家在继承优良的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采取绘画、书法、雕刻、高温色釉等综合装饰技法创作,产生出新的艺术风格。

粉彩瓷画的色彩丰富,它丰富吸收赭石、长石、西赤、西洋红、大绿、苦绿、薄黄、雪白、玻璃白等色彩,这就使之如同中国画中的色彩艳丽。工整细致的工笔重彩和用笔放纵,境在意深的写意、诗、书、画、印融于陶瓷彩绘中。装饰题材十分广泛,有传统中国画“八仙过海”“群仙会”有取材古典文学作品,有表现祖国风貌的山水、人物、花鸟、草、虫、鱼、禽、兽等门类齐全,应有尽有,描绘在各式优美造型的花瓶、瓷碗、瓷板及台灯、屏风、文具、餐具、茶具等品种繁多的瓷器上,使粉彩瓷以粉润柔和、色彩丰富、画工细腻、圆熟流畅的独特风格而蜚声中外,是东方艺术的明珠,世界艺术宝库的珍品,成为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

清末,景德镇还从国外传入一种新彩陶瓷装饰方法。这种“洋为中用”的工艺,几经改革,使之不断丰富和发展,其色彩配制,用笔用料更近似中国画绘制,使中国画广泛使用在陶瓷装饰上,大到几十米至数百米的陶瓷壁画,小到豪件瓷瓶,鼻烟壶一类的瓷器,都以中国画的形式装饰在陶瓷上,不但可绘制画工细腻、色彩丰富的工笔国画,还可以绘制具有中国写意画气魄的扁笔新花,还利用鲜亮明快的刷花、喷花、规整秀丽的平印、丝印等手法,将中国画装饰在陶瓷上,使之更为完美。中国画是用毛笔在宣纸上作画,陶瓷绘画是以毛笔(特制)在瓷胎上作画,所用工具和材料虽然不同,但使用上基本相同,各类艺术虽有其不同的特性,但还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使画家们能从各种不同的艺术中得到启发和激励,相互移植和综合利用,中国画和陶瓷彩绘就是这样,一般从事绘瓷的艺人基本上都擅长中国画,特别是绘瓷名家,如景德镇画瓷大师“珠山八友”其中国画都是出类拔萃的。近现代的胡献雅教授和王锡良、张松茂、秦锡麟、周国桢、李菊生、王隆夫、陆如等国家级大师所画的国画,造诣也很深,因此他们所绘的陶瓷,表现手法、装饰方法、设色处理等方面都近似中国画,艺术效果高,具有浓厚的中国瓷艺风格特征,是难得的艺术陶瓷珍宝。

青花瓷艺术,粉彩瓷艺术的发展,绝大部分是受中国画的影响,而中国画家们,又可以从陶瓷艺术中得到启发和灵感,如近年来不少国内外著名画家,来到景德镇把他们的国画艺术绘制在陶瓷上,为景德镇陶瓷增添了新血液,精品不断出现。陶瓷彩绘艺人要进一步汲取中国画的精华,传统和创新相结合,使中国画艺术再现在陶瓷彩绘中,达到一个共同的,即艺术的真实感,展现新时代的新气象,为世界乃中国艺术宝库增一分春光,添一色异彩。

4.青花瓷作文 篇四

执一盏茶,细品,面对着素白玉胚的青花瓷,我的思绪开始瓢远。

素白玉胚如你素面无华,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侧锋勾勒的玄青色牡丹如你回眸一顾的盈盈笑靥,含蓄美丽如含苞未放的花蕾。

瓶身着色,一如你初装。淡雅氤氲之气如云雾缭绕,冉冉升起回旋的檀香勾起我无限遐想。窗外,有我沉默而迷离的眼神,窗内,思虑这纯情而懵懂的女子。玄青色的发丝拉紧我的思念相连,玄青色的衣衫将勾勒出的韵味私藏。

人间四月笼烟雨,江南清明多惆怅。袅袅烟,蒙蒙雨,朦胧而婉约的美,千里江风,丝丝醉人面,这美随着江风飘去,去到了那我去不了的地方。作文

细雨飘霏清风摇。是谁在窑烧边经千年的等待?你的裙袂依稀飘扬,那微抬的纤长玉手似是想要扣响同样绝世的青花素瓷。你如远山的眉黛不染一丝尘埃,又如弦月一弯独对幽静神秘的月宫玉蟾。青山碧,暮色合。玄青色的牡丹淡雅而透露着盈盈清水,如隔岸的守望,那随风幻化的玉蝶历万千阻隔情依旧,依然相逢无尽期。

幽幽魂归,翻转这青花瓷,背面竟是一幅古典传统的侍女图。天然瑰丽,楚楚动人,在微风中婀娜摇曳。易被作文

忽视的瓶底原有临摹的古隶书,如天马行空透着神俊和飘逸。那似曾相识的落款让我想起那江南雨巷中的邂逅。同样是玄青色的油纸伞微微遮掩着你的面靥,透过柔润的雨丝,我见到了你娇美恬静的笑靥,我将欣喜掩藏于心底。

青色的刻花掩映着青色的天空,骤雨潇潇,我独倚江南小楼,举杯对这青蒙天空孤酌小饮,千帆过尽,江水悠悠。心中的孤独和惆怅化作一杯淡酒,两行清泪。举头问青天:当我再次路过那江南小镇的时候,还会遇见你吗?

一支笔,两杯酒,三行诗,千滴泪,万种柔情。素玉胚,青花瓷,盈水浅,舞正酣,裙阙飞扬。

青花瓷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你的美一缕飘散/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听着MP3传出的这首《青花瓷》,唐代出现、元朝成熟、明朝成为主流、清康熙时达到顶峰的青花瓷。

青花又称白地青花瓷器,它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红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品种。

5.青花瓷 篇五

手指尖轻轻地划过桌子的青花瓷,那釉色却如丝如雨般流到我的心里。素白玉石胚素面素淡,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侧锋刻画的玄青绿色牧丹如回首一顾的莹莹笑意,婉转漂亮如含苞未放的花蕾。人间四月笼烟雨,江南清明节多惆怅。袅袅烟,蒙蒙雨,若隐若现而含蓄的美,万里江风,微微醉人面,这美伴随着江风飘去,去来到那我不上的地区。细雨飘霏轻风摇。究竟是谁在窑烧边经千年的等待?

悠悠魂游,转动这青瓷,背面居然一幅复古风格传统的仕女图。纯天然壮丽,楚楚动人,在轻风中婀娜摇荡。忽略的瓶底原来临摹的古隶书,如异想天开透着神俊和洒脱。青色的刻花掩映着青色的苍穹,骤雨潇潇。曾一度沉溺于你素雅的颜色,白色的底使勾勒的青花更显光亮,而湛蓝的青花又让单纯性的背景色不显孤独。]有色彩缤纷的喧嚣,仅仅清静的青花使人宁静致远;]有有棱有角的端庄,仅仅清爽轻松的洒脱使人心绪飞舞。

青花瓷,在岁月中,踏遍南朝的诗风词韵,在尘事里,携来元明的积累雅致,随着着一曲动听的古调,在瓶底上下笔的,款款深情中,带着天青色的细雨,打湿记忆能力的树轮,用青花瓷的色彩,造成七彩的爱意,沿着江南地区的神韵,伴着如诗的月光,在单色的试管婴儿胚胎刻着一段缠绵悱恻的思绪。在犹如泼墨山水画的绿水青山里,在侬情的今生前世里,在似梦尘烟的风景中,听青花瓷吟诵,那江南地区时庭院记忆能力的较淡。但你的绝代风姿,早就将我的眼光深深锁住,要我伴随着你雅致的风韵,情不自禁地浸在这里热血传奇的青花瓷中,看着你自顾自美丽。

6.《青花瓷》词曲赏析 篇六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 宣纸上 走笔至此搁一半

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 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

你的美一缕飘散 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古筝撩拨,牙板清脆,琵琶淙淙,《青花瓷》的中国风分外动人,方文山用“素胚”“仕女”“汉隶”等系列词汇描摹了传世青花瓷的风采,周杰伦的唱腔柔情古朴,略带江南戏曲韵味。我一边为素胚上色,一边思念一个曾经邂逅的如青花瓷一般秀丽的江南女子。冉冉檀香中,心中微酸,再也画不下去,纵是丹青圣手,瓶上的牡丹终究是不如伊人含苞待放的笑容,不知玉人生在何方,不免心自忧伤。开首直叙,词藻并不华丽,但婉转细腻的描写已然奠定了全篇清韵雅致的基调。

“天清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 隔江千万里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 为遇见你伏笔”

在陶瓷的制作里,雨过天青是非常难制的颜色。所谓烟雨天出天青色,瓷器在炉中烧制,出炉的一瞬须是烟雨天,且对上在釉上的色、炉温要求很高。所以雨过天青的瓷器传世量很少。烟雨对于天青色来说,是它生命力的一部分,一如你之于我。以此做比,优雅而深情。“天青色等烟雨”不但诗话了语言,而且串联“而我在等你”彰显出伊人于我而言多么的可贵。再加上动人优美的旋律,令人

如闻天籁。

“炊烟袅袅升起 隔江千万里”画面感极强,既描述江南美景,也是青花瓷上的常见景色,更以景衬情,唯美的场景给思绪抹上了淡淡的伤感。“在瓶底 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 为遇见你伏笔”依然秉承一边勾勒青花一边展开思绪的写法,而伏笔一词更是对以后的结局作了暗示。我是否与曾

经邂逅的女子还有缘再见一面呢。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 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你眼带笑意。”

同样的旋律再次吟咏,一个“晕”堪称绝妙,缓缓扩散即是晕,动态感极强。所谓佳句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在朦胧的月光下,结局真的被打开了?朝思暮想的伊人看到了吗?答案不言而喻。

“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於碗底 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著你 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 极细腻 犹如绣花针落地 帘外芭蕉惹骤雨 门环惹铜绿 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

在泼墨山水画里 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

“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於碗底 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著你”我继续临摹瓶身画,在完成后即将落款时又想起了远在他乡的心上人。将画中人比作心上人,伊人仿佛是经高温烧制,历经千年仍完好如初的赏花仕女,象征着心爱的人在自己心中弥足的珍贵与纯洁。

“帘外芭蕉惹骤雨 门环惹铜绿 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三个“惹”字,为类迭修辞。有主动招惹之义的“惹”,让“芭蕉”与“门环”两种原属被动意象之物有了生气,再对照“而我路过那将南小镇惹了你”,更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芭蕉帘外雨声急,青花瓷里容颜旧。正因为“惹”了你,分别之后才黯

然销魂,“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 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你眼带笑意”

本首歌里最感人的就是 “等”字。一个“等”,唱尽多少无奈和惋叹。这一等,是无望的等,是来生的等,是明知不可等的等,可是曲中却只用淡淡的曲调唱来,再寻常不过,仿佛只是每天等待日出那般简单;等待时,可看书写字,可吟诗作画,可赏花弹琴,只是时时不曾忘伊人。痛苦吗?不,《青花瓷》里唱得如此悠然,原来满腹的离愁别恨也可以慢慢洗淡。求不得、爱别离又怎么样呢?众生皆苦,等待也是一种美丽的心情,不如就当此生的相遇,只是为了来生的重逢埋下伏笔,这样想来,不禁释然。就算不能再相遇,也应当感恩曾经惊鸿一瞥的际遇。至少,我们能够隔着千里山水遥遥眺望江南的袅袅炊烟,隔着茫茫人山人海默默想念回忆中那一抹淡淡的背影,正如隔着重重历史静静观赏传世青花瓷不变的美丽。

芭蕉帘外雨声急,匆匆而过的是时间;青花瓷里容颜旧,老去的只是我自己。而你的美丽定格在永不褪色的青花瓷里,可以欣赏,可以玩味,亦可以守望。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你眼带笑意”。看到了,如真似幻,似乎一切都融入了江南美景里,似乎是个美好结局。但又会不会是我久念成痴,眼前出现了幻觉,朦胧月光逝,不过更相思。

《青花瓷》正如其名,恰似那“自顾自美丽”的青瓷极品,洗尽铅华,古朴典雅,清新流畅,将离愁别绪描写得婉转细腻,隐藏得愈加含蓄而又韵味别生。有如一幅笔端娟秀临窗写就的素心笺,走笔曲折只因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好似一条微风中静淌于石上的山中涧,清冷透亮只由情似双股藤,多有不尽意。

在曲中有《东风破》旧地重游 物是人非 伊人憔悴的淡淡哀愁;有《发如雪》前尘后世 轮回不息 凄美离别的轻轻喟叹;有《千里之外》天各一方 生死难猜 无声黑白的一生等待;有《爱在西元前》以神之名 风化千年 精魂不死的爱的誓言„„心中五味陈杂,思绪翻滚如潮,而耳旁却依然只是淡淡的吟唱,一如云淡风轻。

周杰伦采用五声音阶调式,使整首作品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旋律多采用中华民族调式常见的三音组,呈现出了中国音乐所特有的儒雅朦胧的意境。歌曲在引子部分,使用了响板、琵琶、笛子,明确了民族风格。主歌部分以迂回下行的音阶陈述乐思,以此奠定了歌曲的整体基调。未使用过多的乐器伴奏,突显了旋律本身古朴淡雅的特色,充盈着中国古代文人的书卷气;副歌部分,歌曲进入高潮。伴奏声部的音色增多,烘托歌曲在情绪上的变化,宫调式的大气磅礴在这里被展现得淋漓尽致;间奏部分,民族乐器的音色再次成为亮点;尾声部分,伴奏声部突出运用琵琶、响板这两种音色,做了收束性陈述,又使曲有尽而意无穷。周杰伦将自己原有唱法与中国戏曲唱腔结合起来,使声线与音乐风格完美融合。,因歌词较偏重于文言,因此周杰伦在咬字与行腔方面做得更加清晰明确;在演唱副歌部分时,为表现情绪变化,周杰伦又运用了更加飘逸的略带假声的演唱方法,以此来呈现副歌中心句“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的意境。

方文山以文白相间的手法,做到了古今合璧,极具古典韵味,与旋律配合时唯觉浑然天成。以极具中国古典特色的辞藻与丰富的修辞,丰富了艺术表现力,提升了文化品味和艺术内涵,使之俨然成为一幅水墨丹青画。又使静态的歌词动态化,让艺术形象跃然纸上,人也随之走进所绘的意境中,流连忘返,宛处烟雨朦胧的江南山水间,在水云萌动之间依稀可见白衣素袂裙带纷飞。

7.方文山解读《青花瓷》的修辞 篇七

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譬喻)

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

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

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

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 (譬喻)

你的美一缕飘散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 (夸饰)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类迭)

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你眼带笑意 (上下两行形成倒装、譬喻的修辞关系)

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 (摹写)

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

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 (夸饰) 的秘密

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 (譬喻)

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 (摹写)

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 (上下两行三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类迭修辞)

在泼墨山水画里 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 隔江千万里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 为遇见你伏笔

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 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你眼带笑意

譬喻:“你隐藏在窑烧里, 千年的秘密, 极细腻”为“喻体”, “犹如”为“喻词”, “绣花针落地”为“喻体”。若从譬喻“运用想象力, 以具体而熟悉之物说明或形容抽象之物”这个原则来看, 想象力将“细腻的秘密”与“绣花针落地”巧妙串联在一起, 呈现出彼此微妙的关系:那段“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是如此细腻, 因而被小心呵护着, 唯恐一碰就破, 就像绣花针落到地上, 是那么轻盈细微, 却又带点小小的危险。而“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你眼带笑意”等句也都是譬喻法的完全体现。

类迭:类迭不仅能使语调和谐, 还可强化词句所透露的意思。“帘外芭蕉惹骤雨, 门环惹铜绿, 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两句中连三个“惹”字就属此用法。有主动招惹之意的“惹”, 让“芭蕉”与“门环”两种原本属于被动意象之物仿佛有了生气, 芭蕉不再只是认命般让骤雨淋泄其身, 而门环也不再被动等待铜绿染身, 然后再对照下一句“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 整个画面更是活了起来。第三段与第四段开头的“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属于类句。

排比:“帘外芭蕉惹骤雨, 门环惹铜绿, 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就是用两个以上结构相似的句法来表达性质相同的意念, 显现出句子的节奏感与律动, 增强词意的感染力, 强化了“惹”的意象。

夸饰:“炊烟袅袅升起, 隔江千万里”夸张了隔江对望炊烟的距离, 对应上一句“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所指涉的等待, 仿佛是如此无穷无尽, 而且隔了千万里, 显得遥不可及;另一句“你隐藏在窑烧里, 千年的秘密”中的秘密被保守了千年从未让人知道, 象征守密者的细腻与坚毅, 能让秘密在窑中历经千年煅烧也不泄露一字一句。

倒装:“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你眼带笑意”就是个倒装句, 正确的文法顺序应为“你眼带笑意,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使用倒装法, 并不太会变动句子倒装前后的意思, 但是意境上就有所不同了。就拿此句为例好了, 未使用倒装的句子 (后者) 较平铺直叙, 整体感觉没有起伏, 较为平板, 但倒装之后, 让人更有想象空间, 一位美丽的女子似乎就这么站在眼前, 盈盈笑着。

8.城市青花瓷 篇八

成都就像一件青花瓷,古老而闲散着,骨子里沉淀着数千年的云过天青,瓷碗里盛满的不论是蹄花还是啤酒,都味道浓郁,自顾自美丽

每每做客成都,比起当地出名的武侯祠和锦里,我更喜欢一个人走走成都的宽巷子窄巷子,那里的老宅子很是残旧,老树歪斜着横立一旁,树影婆娑地倒映在斑驳的朱漆大门上,锈蚀发黑的铜环很是写意,老妈妈们长调川音的吆喝,和随即泡上的盖碗茶也很是地道;新上季的竹叶青经过沸水洗涤,颜色无比清透,清香绵甜,要强过文殊院好几倍;翻出一本旧书,关闭手机,在吱吱呀呀的竹凳子上赖上一整个下午。只有这一刻,也只有在成都,我可以躲入一个任何时间,任何事情,任何人都无法打搅的角落里,享受起唯有这座城市才有的慵懒情节。

蹄花盛筵

久违的成都,一出机舱就感受到无处不在的滋润,默默地发酵着,在空气中回旋,像当地人爱吃的糯米蛋花酒酿,抑或是宜宾的老坛白酒,开封后散发出醉人的香味。

和同事落脚在西御街街头的一家酒店。酒店大楼是新兴的建筑,楼下的上百年历史的半木制建筑的清真寺有了几分皇城的味道。下了楼,出门右拐,穿过商业银行大楼,对面的老妈蹄花店好生了得,短短的三十米街面上,齐齐开出了四家“正宗总店”,打得热热闹闹,金色的铜字招牌一个大过一个。有说自己真正正宗总店的,有拍胸脯保证祖传工艺五代相传的,有说价格公道四家最低的,最后那家还说吃完附带送川剧戏票。我们迟疑了片刻,将信将疑选了一家干净亮堂一点的店面,临街坐了下来,叫了两大碗蹄花,碰碰运气。

在成都所谓的“老妈蹄花”就好比在广东满街开着的广东凉茶铺子。老妈蹄花的制作工艺大致上相同,就是把整个猪蹄入大锅后文火慢慢炖上,为追求原汁原味的口感,一般不添加任何辅助炖料和中药材。文火慢炖,时间久了,整个猪蹄开始一片一片地化开来,像天山雪莲开的花一般。这一家的蹄花不负众望,牛乳般洁白的老汤上已看不出一点点的油丝,白瓷大碗一推到面前,香味便瞬间弥漫开来,直接刺激到味蕾,呼吸都给凝固了。店头吆喝的老妈晓得我们是外地人,热情地上来指导一定要挑上两小勺的过红油海椒,红油在蹄花汤里遇热随即散开,白里带红的煞是好看。汤里配以大颗煮透了的赤豆,已被煮得呈半透明状,小心地把蹄花捧到嘴里,入口便化,香味浓郁着在口腔里打着转,我和众人们交口称赞起来,暗自庆幸,不经意间寻到了真正的“正宗总店”。

赶场老歌

白天忙完公事,带上同事去玉林生活广场,兜兜转转了一番,这一带是成都所谓的富人区,那里的大小主题酒吧,已经吸引不了我们这些奔四的人了,只是那里广场中央有家老字号烤鱼店,味道正,老板的菜量给得也足,大盘的綦江烤鱼配以当地的冰冻雪花啤酒,绝对是玉林广场一绝。我们叫了酒菜,慢慢细品起来:凉拌折耳根、红油小面、麻辣怪味豆,都是绝好的下酒菜。身边的酒客们操着川普大声划酒拳,敲着老虎杠子,盘子、桌子被敲得邦邦作响,和着笑声汇成了一片。

酒过三旬,盘也见底了,楼上的酒吧区也开始陆续掌灯,背景音乐渐渐响了起来。酒吧的流派各不相同,摇滚、蓝调、爵士,听听背景音乐便知其风格了。我们上楼径直来到了久违的空瓶子酒吧,这里的热闹依旧,夜的帷幔才刚刚拉开,大门口已被心急的客人们挤得水泄不通,据传张靓颖是当年在这里唱歌的头牌。半圆形的舞台,黄色的背景灯下,彩条垂悬,柱子上规规矩矩地竖了面红艳艳的国旗。酒吧的生意太火爆,我们两个彪形大汉居然连开一张桌子的权利都给剥夺了,交涉无果以后,只好挤坐在环形大吧台的吧凳上。空瓶子酒吧消费水准已经和上海、北京的酒吧价格严格地接上了轨,最便宜的一瓶冰啤也要40元人民币,考虑到近几年的国内CPI指数的猛涨,价格也许不重要了,我所期待的只是这里的老歌了。腕表的指针指向了21:40,赶场的歌手们如期而至,五分钟后那些熟悉的老歌,略带着门外恋恋的风尘,被一群后张靓颖们亮开歌喉徐徐展开,吉他、贝斯、架子鼓夹着刺耳的混响一并闹了起来。

那夜我们是最后走的一批酒客,身边服装色彩艳丽的孩子们,好奇地看着我们两个叔叔模样的人,数着一堆空酒瓶争着买单,然后摇摇晃晃着打车回酒店。

又见建国

此次到成都的收获之一是看到建国。建国祖籍北京,父母都是早年北京学生援藏的干部。他在西藏出生,高中毕业后考到北京读完大学,在外打拼数年后,回到成都落脚。他曾经是和我一起创过业的哥们,一晃两年多不见,依旧直直的身板,见了我的面还是从不打招呼,老远嘿嘿一笑,露出两行雪白的牙;额头细纹平添了少许,只是脸上的皮肤比起两年前大有好转,过去的青春痘怕羞似地齐齐逃跑了。

我们捡了家露天摊吃罢两大碗凉面,穿过科技馆广场来到他们的斯诺克乐土,看看他们民间号称“成都台球十兄弟”的斯诺克组织。他们昨天都在熬夜看直播,但没有影响到他们的训练,十个兄弟还是齐刷刷地到了,开始了晚间的训练。

十兄弟中,年纪最小的建国也已过了三十,最大的已过六旬,花白的头发,挺着发福的肚子,手里握的是专业级的球杆。十兄弟们过去技术手法各不相同,比赛经验和能力也悬殊,最后商量一道拜了一个当地的知名台球斯诺克教练,以师兄师弟相称,终于形成流派,开始在当地斯诺克界称霸一方。建国是组织里最小的师弟,所以见人就要打个招呼,随手掏出支烟递上去,显得甚是有礼貌。

让我好奇的是10兄弟中,有4位说着正宗上海话的上海人,还有广东人、香港人、东北人。我上前细谈下来,他们都是近几年移民来成都定居的,有些收入并不高,只是厌倦了大都市那种急促和有压力的生活,来成都享受清闲。

记得老谋子曾说过:成都是个你来了还想来的城市;而目前大家一致建议改成:成都,你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在这个其实不想走,其实还想留的城市里,大街小巷都响彻着周杰伦的《青花瓷》,机场里背景音乐是,楼下的烧烤店里是,上了出租车居然也是,我听得多了,也会哼唱其中的几句:“月色被打捞起应该有结局,一转身的青花瓷在固执,你眼的笑意……”不由自主哼着《青花瓷》,突然觉得成都就像一件精致的青花瓷,有着古老风霜,依旧细腻可人,令人痴迷颠倒。

上一篇:中国歌剧赏析下一篇:教育学和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