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方针

2024-10-25

劳动教育方针(共19篇)(共19篇)

1.劳动教育方针 篇一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要发挥好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

一要切实提高家庭劳动教育意识,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家庭劳动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获得一些基本的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通过家庭劳动教育,有利于锻炼孩子坚强的意志和负责任的态度,有利于培养孩子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二要注重在日常生活中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地教育孩子。家庭劳动教育不是简单说教,而是家长陪伴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潜移默化地改变孩子。家庭要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让孩子和家长一起做家务劳动,通过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使孩子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三要合理安排家务劳动,有意识地训练孩子。家长要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利用孩子学习空当或者假期时间,有意识地给孩子合理安排家务劳动。家长可以通过“劳动清单”积分兑换制,激励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洗自己的衣服、洗碗筷、拖地、垃圾分类等,有目的地向孩子传授家务劳动和相关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锻炼其劳动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2.劳动教育方针 篇二

一、劳动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劳动能力的困难

1. 外界教育环境的影响

外界对于学校教育的衡量标准, 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就目前情况来看, 大多数家长仍然关注学校的办学条件, 也就是学校的软硬件水平以及学校的管理情况。如果学校的语文、数学、外语成绩高, 获奖次数多, 教师的科研工作到位, 就会被外界评定为优秀学校。这种评估一般通过听学校汇报、学校账目查寻与师生大会的形式完成。具有片面性的学校评估标准, 让许多学校管理者只重视“重点”学科, 忽视了劳动技术学科教育。

2. 劳动技术教育以偏概全

在素质教育全面落实的今天, 教育部门要求学校开展劳动与技术活动,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比如, 小制作、我的小发明、劳动日记都是劳动技术活动的主要形式。这些活动对于学生劳动意识与能力的形成, 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但如果这些活动成为学校仅存的劳动技术活动, 其效果则会大大下降。用一年一度的劳动技术活动代替日常的课堂教学, 未免得不偿失。

3. 劳动技术教育思想有待更新

教育思想, 往往影响着劳动技术课堂的教学效果。许多学生家长只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与知识积累, 也有部分教师关心孩子智力开发力度, 大于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有些家长从不把孩子的劳动能力培养放在心上, 只要孩子能学习好, 他们什么也不用孩子干。一些教师盲目迎合家长的需求, 忽视劳动技术教育, 因而影响了学生劳动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二、劳动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劳动能力的方法

1. 加强劳动技术教育教研力度

教师的教育科研工作, 对于劳动技术教育的发展有着不平凡的意义。提高教研工作的科学性与前瞻性, 确定劳动技术教育的具体课题与实践方法,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劳动技术教育活动的生命力。从学校的教学资源与当地的可利用资源出发, 设计具有教育意义与实践意义的劳动技术课堂, 会让学生爱上劳动, 爱上发明。比如在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 教师可以选择“雾霾”这一环境问题进行教学研究, 开发一个适合学生的劳动技术课程。“制作小小空气净化器”就是一个很好的劳动技术课主题, 教师让学生通过网络去了解雾霾的来源与空气净化器的原理, 与学生一起去收集所用的原料, 研究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这样的劳动技术活动具有时代性, 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促进学生在生活中积极开发、积极发明、积极劳动。

2. 注重劳动技术教学活动优化

对劳动技术教学活动进行优化, 最先要做的就是提高劳动技术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学校要建立科学的教育环境, 肯定劳动技术教师的教育地位, 给予他们精神与物质上的支持, 鼓励其开展丰富的劳动技术教学活动。劳动技术教师要减少粗放型劳动活动的开展, 如组织学生到校园内捡垃圾、让学生做宣传海报等。多设计一些密集型的活动, 让学生在动手时动脑, 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比如讲解“小鸟的家”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大自然中观察小鸟的家, 让学生用眼去观察, 用脑袋去分析, 并积极创作自己的作品。将课外实践与课内创作结合在一起, 有利于学生劳动能力提升。

3. 创新劳动技术教育评估机制

做好劳动技术教育的评估工作, 需要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教育部门要想促进劳动技术教育目标的实现, 就需要定期深入到校园, 对学校所开展的劳动技术活动进行全面监督。在评估校园的办学水平与教学条件时, 将劳动与技术教学过程、成果纳入到评估体系中去, 提高劳动技术教育能力的权重。只有劳动技术教育工作关系到学校的切身利益, 才能使学校领导与教师真正重视劳动技术教育。外界做好监督与评估工作, 给劳动技术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 能够给培养学生劳动能力提供保障。

三、结束语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劳动技术学科的教育地位不断提高。文章立足于劳动技术教育教学现状, 主要分析“优化劳动技术教育, 提高学生劳动能力”这一问题。劳动技术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 对于学生劳动能力的强化有积极意义。只有全面开展劳动技术教育, 才能让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得到协调发展, 促进学生成长。对劳动技术学科教育的实际意义进行研究, 重视其对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 给学生打造良好的劳动技术活动平台, 才是服务学生的正确举措。

摘要:文章立足劳动技术教育教学现状, 主要研究优化劳动技术教育, 提高学生劳动能力这一问题。认为应该加强劳动技术教育教研力度, 注重劳动技术教学活动优化, 创新劳动技术教育评估机制。

关键词:劳动技术教育,劳动能力,问题,策略

参考文献

[1]劳欢娟.劳动技术——唤醒一批“沉睡”的孩子[J].小学教学研究, 2013 (11) .

[2]万成.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滞后的原因与应对[J].教学与管理, 2009 (08) .

[3]肖金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框架下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其思考[J].新课程研究, 2010 (06) .

3.教育孩子从劳动做起 篇三

为了培养孩子在未来社会中生存的本领,人们从很早就开始训练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在加拿大有一个记者家中,两个上小学的孩子每天早上要去各家各户送报纸。看着孩子兴致勃勃地分发报纸,那位当记者的父亲感到很自豪:“分这么多报纸不容易,很早就起床,无论刮风下雨都要去送,可孩子们从来都没有耽误过。”

日本

日本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许多日本学生在课余时间,都要去外边参加劳动挣钱,大学生中勤工俭学的非常普遍,就连有钱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他们靠在饭店端盘子、洗碗,在商店售货,在养老院照顾老人,做家庭教师等来挣自己的学费。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上一个小背包。别人问为什么,父母说:“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来背。”

瑞士

瑞士人从小就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譬如,对十六、七岁的姑娘,从初中一毕业就送到一家有教养的人家去当一年女佣人,上午劳动,下午上学。这样做,一方面锻炼了劳动能力,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习语言,因为瑞士有讲德语的地区,也有讲法语的地区,所以这个语言地区的姑娘通常到另外一个语言地区当佣人。

德国

德国家长从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事情。法律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义务感。

美国

4.教育局劳动教育总结优秀 篇四

教育部联合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昨天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都要开设劳动技术课,并安排一定时间的劳动实践。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受到较大程度的削弱,现状不容乐观。社会上一夜暴富、不劳而获的思想有所蔓延,体力劳动和生产劳动被淡化。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负责人就《意见》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当前由于各种原因,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出现了一些学生不会劳动、轻视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从学校来讲,劳动与技术课程经常被占用,有的把劳动当惩罚手段。从家庭来讲,这部分家庭教育常被忽视,家长往往只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只要学习好,什么都不用干。从社会来讲,一夜暴富、不劳而获的思想有所蔓延,体力劳动和生产劳动被淡化。因此需要切实加强劳动教育。

《意见》要求,义务教育阶段3到9年级切实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课,高中阶段要开好通用技术课,要明确并保证课时。地方和学校还可结合实际在地方和校本课程中加强劳动教育,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课程。其他学科也要有机融入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开展校内劳动,普及校园种植或养殖,进行手工制作、电器维修等实践活动。学校要将校外劳动纳入学校教育工作计划,小学、初中、高中每个学段都要安排一定时间的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家务劳动。

5.劳动实践教育总结 篇五

劳动课的第一特性就是实践性强,没有实践或实践得不够,都不能体现劳动课的最大特点。因此我校劳动教育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组织好劳动实践活动。

一、组织学生进行劳动项目竞赛,激发学生劳动兴趣,培养积极的劳动情感小学生最初参加劳动实践时,劳动兴趣带有暂时性,易受意外的偶然因素的影响。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是整个劳动活动,并不是劳动的具体内容。因此我们在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时,都具有集体活动。

二、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

皮亚杰指出“儿童只有自发地、具体地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大胆形成自己的假设,并努力去证实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才能发展思维。”劳动课是以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只有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实践劳动,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劳动课是一门思想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劳动技能的掌握、自理能力的提高、劳动习惯的养成都是在劳动实践中实现的。劳动课的实践操作既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进行,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如:带领学生参观,组织学生课外实践,也可以开设兴趣小组等。

(1)在实践操作中丰富想象力。

想象是我们的大脑对已存储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亚力士多德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性活动的源泉。”要创新就必须会想象,因此,在劳动课实践操作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对劳动课动手操作过程的兴趣,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展开丰富的想象,是培养学生和发展学生创新意识的必要手段。例如,在纸工课上,学生折出的东西非常多,有的连老师都没想到,这时,我就适时表扬那些学生,对其作品给予鼓励和肯定,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只有勇于想象,勤于想象,善于想象,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2)在实践操作中发展发散思维。

发散性思维就是在对问题的解答或者对于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只限于只找到一种,或者多种多样的演绎和推导。在教学中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通过尝试和探索,对原有的制作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是发展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途径。课堂上的实践操作是整个课堂教学非常重要重要,在整个课堂教学占较大的比例,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积累学生点点滴滴具有创新意识的闪光点。

(3)在实践操作中强化合作意识。

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激励全体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小组之间开展竞争,使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特长得以锻炼,素质得以提高,最终走向成功。追求学生人人进步为最终目标,以合作学习小组为运行载体,以全员激动为操作手段,以小组团体成绩评价为导向,激发竞争活力,强化合作意识。在劳动教学中,激励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强调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训练、健康心理素质的养成、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的形成,使学生不以自我为中心,而从集体的利益出发,让他们明白成功的作品属于自己,也属于集体。

(4)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每个学生总是希望自己成功,总是能得到老师的赞赏,可见,让学生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是非常重要的。

在劳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尽力满足学生的成就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依靠自身的努力达到成功和从知识的获益中得到满足,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促使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例如,在劳动课上,不管学生最后的作品做的怎样,教师总是能肯定学生的作品,总是能肯定学生为作品付出的一切劳动。

总之,只要教师意识到学生具有创造潜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坚持“教、学、做合一”,积极创造条件,劳动课教学将使无数学生创造力迸发出艳丽的火花,而且常开不败。

6.劳动主题教育总结 篇六

现代社会中的青少年,聪明活泼,见多识广,有的对社会缺乏本质的认识和真实的了解;好胜要强,不甘落后,但有的缺乏坚忍不拔的意志和顽强进取的毅力;他们重视学业、考试高分,但有的忽视能力和个性的充分张扬;他们不愁吃穿、生活优裕,但有的缺少艰苦奋斗和吃苦耐劳精神;青少年学生的上述不足,有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家长望子成龙、溺爱有加的不恰当的教育,但更重要的还是学校教育本身存在缺陷,需要改进。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转到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制定了劳动与社会实践教育“七个一”的目标和任务:培养一种习惯(劳动习惯)、一种能力(动手能力)、一种感情(热爱劳动和对劳动人民的感情)、一种技能(劳动基本技能)、一种精神(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一种认识(国土乡情的认识)、一种观念(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价值观)。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设计了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劳动技能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等层次化、序列化的劳动与社会实践教育内容,分年级分阶段逐一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使我校的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活动成为全县一大亮点。

2、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课程计划的落实。我们严格规定,必须按教育局的规定,全面开课,特别强调劳动(技术)课和社会实践活动必修课的地位。不得以学生学习紧张为由削减劳动课时间,并将劳动课和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学校常规管理检查之中,定期检查,确保劳动与社会实践教育落到实处。

3、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的落实。从20xx年到现在,我校共建立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基地三个。

二、劳动实践与素质教育的“三个结合”

1、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与德育工作相结合。在劳动实践过程中,把德育工作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掌握知识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劳动实践成为强有力的教育手段。通过进行多种形式的劳动,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劳动观点,获得比较全面的劳动知识,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2、实践基地分散和集中相结合。针对我乡的地理位置及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的设置情况,我们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办法,推进劳动与社会实践教育。在课程计划和教育教学方面由校统一安排,以种植业基地作为他们的特色。他们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补充,从而达到了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3、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以影响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是个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组成部分,个人在学校里接受计划性的指导,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

7.劳动教育要“六味”俱全 篇七

1.注入生活味,渗透劳动观念。没有劳动就没有生活,劳动创造了人类的物质和精神世界。让劳动走进学生生活,需要的是引导和渗透。学校劳动教育要从身边小事抓起,每天的班级值日换来的是教室清洁、整齐,心情愉悦;每天的走廊清扫、 操场捡拾垃圾,还给大家一个干净的世界,展示的是学校良好精神面貌;还有学生在家做家务劳动、干农活,为父母减轻负担,受到赞赏。所有这些看似举手之劳的小事,却是组成生活的因子,学校一定要在熟视无睹中发现教育的因素,教育学生尊重所有劳动者,渗透劳动无贵贱之分观念,让学生感受劳动会给大家带来幸福,树立终生劳动观念,让劳动之花时时在自己周围绽开。

2.挖掘乡土味,培养“三农”情结。对于农村中小学来说, 对学生劳动教育好像多此一举,其实不然,劳动教育绝不是简单的农活代名词。劳动教育中的劳动技术、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总是其宗旨和归宿。学校要充分利用当地劳动资源,培养 “三农”情结。首先要爱农村的山山水水,父老乡亲,是这片土地养育了我们,教育学生从小刻苦学习,掌握本领,长大后回报家乡、建设家乡;其次要爱农民,是他们勤劳朴实创造了小康生活,他们永远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最后要爱农业。粮食是立国之本,没有农业就没有国家的繁荣昌盛。“三农”散发着乡土气息,更促进劳动教育接地气,向农民学习,劳动越发变得顺其自然,成为生活的必修课程。

3.充入综合味,创新劳动项目。综合实践活动课体现了劳动教育的多面性,综合味愈浓,越能激发学生劳动热情和兴趣。我校为使综合实践活动落地生根,平垫了近600平方米洼地,改良土壤,建成了“综合实践示范园”。在示范园内,全校师生发挥聪明才智,开辟了冷式大棚,种植了黄瓜、小白菜,此外,还种植了茄子、土豆、大葱、南瓜等,我们还利用坡地繁殖了绣线菊等苗木。我校专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向学生讲解育苗知识、组织打锄草药、为南瓜打杈等。这些劳动项目的增加,使劳动教育变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4.添加人文味,开发校本课程。劳动不仅是苦和累、枯燥无味的,而且是有人文味的。在劳动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劳动中的合作精神、尊重情怀、吃苦耐劳精神。为体现劳动教育的劳动技能培养和价值观教育,我校经过三年时间,编写了五本校本课程:六年级和七年级《生活常识》、八年级《实用种养技术》上下册、九年级《就业思维指南》。如今,这些课程走进课堂,学生系统学到了各项劳动技能和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教育。

5.增加探究味,提高劳动技能。在劳动中培养学生探究精神,鼓励学生大胆进行科学研究,这是劳动教育的重要任务。 我校学生春天栽植小树时,相继有三棵小树死亡。劳动技术课教师组织研究小组,通过观察、挖根部土发现,是有的学生埋土过深导致死亡的。再者,正值7、8月份时,大葱、茄子和辣椒开始枯萎死亡,我们同样组织课题小组请教农业专家、现场查看,最后研究解决方案,控制病情发展。在探究中,学生不仅学会了许多劳动技能,也对植物病虫害防治积累了经验和做法。

8.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三策略 篇八

为了全方位地开发和利用劳技技术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技术需求和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劳动技术素质,我们进行了以下三方面的教学实践研究。

一、优化教学环境,强化技术教学

1.优化劳技教学环境

劳动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课程。单纯地搞"纸上谈兵""黑板上种田"是无法完成学习内容的。学生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掌握基本的操作要领,形成自己的能力。

劳技专用教室的设立,完善的教学器材配备,能够满足学生在劳动实践基地开展观察、尝试和实践等活动,充分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调动学生的劳动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养成珍惜劳动成果和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

2.改进劳技教学方法

兴趣是学生认知需要的情绪表现,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心理基础。凡是学生感兴趣的事他们都愿意学、愿意做,因此精心设计教法,能使学生对学习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导入新课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成果展示法、谜语法、游戏法等等。

教师要根据每节课的具体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教学上教版四年级《双椎体模型》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大型教具进行实物演示,让学生通过实践观察,发现现实状态与原有的思维方式产生了冲突,学生立刻就会产生疑问。当学生带着探究科学奥秘的心情去实践制作时,这时的动力是十分强大的,同样也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3.加强劳技学法指导

在教学中,学生是技术实践的主体。学生个人单独实践的形式,可以锻炼其独立的品质,培养其创造精神。可俗话说:十个手指伸出来也有长短。因此,教师也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善于根据教材的需求,适时改变学习方法指导,为他们创造一种协作环境,引导他们互相帮助,彼此取长补短,共同协作完成任务。这样往往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以小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实践。在活动中,学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每个人在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发生变化,需要他们灵活地运用劳动技巧协调动作,搞好配合。这种合作,本身就是一种有力的教育因素。

4.体验劳技教学成果

成果展评是劳技课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对于学生作品的展评,既可检查教学效果的好坏,又可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并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和创作意识。

评价的方法可以多样化,如小组互评、集体展评等。而展示的方式也可以多元化,如将班中评出的最佳作品,放置在教室的展示橱里,让来专用教室上课的同学都能观赏。或将各自的特色作品拍摄下来,打印成稿,期末贴在每个同学的成长记录册上,永留纪念。这些不同的形式,都能让学生体验到通过劳动创作,生活能够变得更加美好,从而使学生对劳动技术的感情得到升华。

二、科学选择内容,进行拓展延伸

课外的延伸也是激发学生学习技术的兴趣不可缺少的环节。在原有的教学之后,也可以用新颖多变的教学手段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的兴趣持续不断,创造有增无减。

1.布置有趣的技术实践作业

作业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寻求教学的最优化,必然要对作业的优化进行探索。劳动技术的作业不同于语、数、外的作业,它可以有意识地沟通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引进学生课外获取的信息。

例如:四年级第一册第一课关于纸张的来源,五年级教材中木材的来源,还有五年级第二册第一课关于废旧电池的回收等,教师都可以让学生结合自然课中所学到的知识,再深入地进行探究。回收信息资源之后,可以利用制作小报、汇报调查成果。这样把学习兴趣延伸出去,达到课后巩固发展的目的,使学生能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2.进行有意义的技术竞赛

有竞争,才有进步,学技术也是同样道理。当学生学习了一系列的技能之后,需要检验学生是否学会这些技能,并能在日常生活中熟练地运用。这可以通过开展相关的竞赛来达到检验的目的。

例如:四年级第二册学习金工的技能,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弯折一笔画铁丝作品的比赛。通过比质量、比速度等方式,让学生在竞赛中激发兴趣,从而再次达到巩固技能的目的。

三、利用科技活动,开发校本资源

把劳技教育和科技活动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劳技教育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有利于把学生源于生活和课本知识提出的奇思妙想在劳技教育中去检验与实践。通过植物种植活动、建模制作活动、发明创造活动等,能营造一个良好科技教育的校园氛围,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

我校在四年级开设建筑模型兴趣小组的目的,既是为了在学生中开展建筑模型科技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丰富和促进兴趣课的开展和提高,同时也是为参加市区的中小学科技模型比赛做准备。因为每个学期区里比赛的模型都是各不相同的,所以每一次对学生们来说都是一次新的尝试、新的挑战。

比如制作木质的中国馆,这个作品因为材质的关系,制作的效果远比纸质中国馆要好得多。通过基础训练和集中制作,同学们制作的中国馆,个个都很棒。在参加区里组织的比赛的基础上,学生接下来的任务是将这些完成的中国馆进行整合。教师结合劳技课的教学内容,利用电工与金工技能,让学生对中国馆进行再创作。正逢世博会召开期间,去过中国馆的同学说晚上亮灯的中国馆很漂亮,大家就思考如何使我们的中国馆模型也能亮起来。在教师的指导下,五年级的学生在每个中国馆的内部都安上了一盏灯,然后在底板下,通过导线的正确连接,最终接上开关,就能使四个中国馆同时亮灯。当灯点亮的一刹那,所有成员包括教师在内都一起叫了起来,太高兴了!学生的潜能真是无限的,在接着设计围栏时,同学们设想了好几个方案,可大家仍感到不太满意。这时,一位男孩提议用2010和EXPO这八个字母组成围栏。大家一听,异口同声地说这个创意太棒了!大家立刻行动,四年级学生经过一学期金工技能的训练,弯制铁丝作品已经非常熟练。每人负责一个字母,一共弯制6个,一会儿工夫就完成了。大家排好序,依次将字母插入底板,仔细地整形后将铁丝固定住。会发光的中国馆完成了,学生们看着自己努力创作的成果,都为自己的聪明才智所感动,激动地鼓起掌来!

由此可见,劳动技术教学必须紧密联系生活,生活是劳动技术的源泉。教师可以通过全方位地开发和利用劳动技术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对劳动技术课的兴趣,体会劳动技术课带来的乐趣,进而引导学生从源于生活到学会生活,不断提高劳动技术教育的质量,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9.劳动技术教育汇报材料 篇九

我是从下面几方面进行劳动技能教育的。

1.重视劳动课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劳动课是对学生进行劳技教育的主阵地,在每学期初,我就认真制订教学计划,并认真落实,保证做到:劳技课不被占挤。另外还根据教材的知识点和编排特点,实施教学,提高每堂课的教学质量。首先,我根据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和兴趣的不稳定性,挖掘每课内容和思想内涵,创设劳动教育的愉快氛围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树立劳动观念。如在手工制作时,播放一首乐曲,让学生随着优美的旋律进行实践操作。其次,加强先进导向,进行技能指导。教师在课前先制作几个精致的手工制作,让学生进行观赏,激发学生强烈的动手愿望,然后让学生自己操练。再次,展示劳动成果,让学生体会劳动所带来的快乐,从而树立劳动最光荣的思想。

2.开发课外劳技教育的渠道

结合农村的实际,努力开辟课外劳动技术教育的渠道,让学生到广阔的天地里去体验生活,从学习体验中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树立艰苦奋斗、热爱劳动的思想。在实践中,我们力争做到劳技教育的四个结合:

与自我服务劳动相结合要求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保持自己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的整洁和美观,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和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劳动技能,如教育学生自己削铅笔、包书皮、整理书包、洗手洗脸、剪指甲、系鞋带、铺床叠被等。

与学校服务劳动相结合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集体的思想。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值日劳动、大扫除劳动,让学生为美化校园、美化班级出力。如擦窗扫地、布置教室等。

与家庭服务劳动相结合让学生帮助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让其感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个成员,应该关心家中的事,做好父母的小帮手,培养孝敬父母长辈的美德。如:洗衣做饭、扫地洗碗、买菜购物等。

与社会实践劳动相结合让学生直接参加一些社会的义务劳动,如清扫公共场所,到校外劳动基地参加劳动等。让学生认识到为社会进行任何一种劳动都是无比光荣的。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劳动的辛苦、幸福,从而受到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汇报材料

汊沽港镇二街中心小学

赵大明

10.劳动课教育教案 篇十

1、透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

2、体验劳动的欢乐,从小培养爱劳动的习惯。

3、教育学生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珍惜父母的辛苦和劳动。

二、课前准备:

1、搜集名人或身边感人的劳动故事。

2、观察班上最爱劳动的同学有谁,用一句说话夸夸他。

三、班会过程:

(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看看我们教室的环境怎样,你感觉到什么?这干净、整洁、舒适的环境是我们的值日生用他们的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劳动创造了美、创造了完美的生活,劳动是最光荣的!

(二)学会尊重劳动者

我们背着书包走在宽阔平坦的马路上时,当我们穿着干净整洁的衣服,吃着美味可口的饭菜时,你是否会想到那些为我们创造完美生活的劳动者?你是否体会到这些劳动者们所付出的艰辛呢?假如这些劳动者都停止了劳动,我们的生活会出现怎样的情景?

劳动仅有分工不一样,没有贵贱之分,劳动者是最值得尊重的人。让我们为这些可敬的劳动者送上最美的赞歌吧!

下头请欣赏诗朗诵《劳动之歌》

劳动如多彩的光是那么明媚,劳动创造出千般快活,劳动使机器在飞速地动,

劳动使万物承载世界,我要为劳动者唱赞歌。无论坚守在什么岗位,

无论岗位是多么平凡,都是劳动创造新的生活。劳动是事业的根本,

劳动才能获取新的生活。劳动是人类永久的旋律,劳动是勤劳者心灵之歌。

(三)分享劳动的故事

劳动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不管是名人还是普通人,他们无一不都是用自我的双手去劳动、去创造自我的一切。下头,我们就一齐来分享这些感人的劳动故事吧!从他们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四)表扬爱劳动的同学。

劳动是可敬的,劳动是光荣的。同学们,擦亮我们的眼睛,看看我们班上最爱劳动的同学有谁?他们平时是怎样做的?让我们向他竖起赞赏的大拇指,说一句赞美他的话!

(四)点燃热爱劳动之情。

劳动是光荣的,但劳动也是辛苦的!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你会怎样做个爱劳动的好孩子呢?

(五)班长发起爱劳动,惜成果的倡议。

劳动光荣,懒惰可耻。我们应从此刻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把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行为习惯体此刻日常的生活中,做一个优秀的学生吧!

活动目的: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认真值日是爱劳动的表现,也是对班集体尽职尽责,教育学生热爱劳动。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引入活动

①同学们,你们看一看我们教室的环境怎样,你感觉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这是一个干净整洁的教室。在这样的环境里上课,心情舒畅,感到很愉快。)

②今天哪几个同学值日?你们给大家说一说是怎样值日的?今天值日生对工作负责吗?

(同学们讨论后,引导学生说出:值日生同学爱劳动、对工作认真负责,关心班级,不怕脏和累,为班级尽职尽责)

③小朋友们猜一猜今天班会活动的主题是什么?

(板书:我们爱劳动)

2、情感教育(投影情境画)

图①地面有果皮、纸屑、泥块等;

图②桌雅得很乱、黑板没擦;

图③笤帚、拖把、水桶等乱七八糟堆在一起;

同学们,从这几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学生边看图边找问题,最后引导学生说出:卫生又差又乱,在这样的教室里上课,心里很不舒服,会影响学习和身体健康等)

3、怎样劳动?

①出示挂图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

(有的洒水、有的扫地、有的拖地、有的擦桌椅、有的摆桌椅)

②这些事怎样才能做好呢?

(a.学生动手实践,老师指导。b.讨论说出全小组同学齐心合力,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

4、谈体会明道理。为什么要每天值比而且轮流当值日生呢?

(引导学生说出:值日是为了同学们能在干净的教室里学习,值日劳动是大家的事,大家都要动手做,每个同学都是班级的主人,都应该认真劳动。)

5、辨是非升华认识。(图片出示题学生判断并说出为什么)

①下雨了小明两脚都是泥,就进了教室;

②玲玲扫地时,满教室都飞着灰尘;

③小刚拖完地说:强强咱俩去倒脏水。强强说:我是摆桌椅的,我不去。小兰跑过来说:我去。

④今天冬冬当值日生,但下午一放学他就回家了;

⑤手工课上完了,小莉把不用的纸都弄到了地下。

6、夸夸这些值日生。

①各小队讨论选出优秀值日生。

②组织大家说一说他们是怎样当值日生的。③给优秀值日生赠小红花,并发小奖品。

活动总结:

1、通过这次班会活动,同学们都懂得了劳动最光荣的道理,知道了我们都是班级的小主人,值日劳动是我们应该做的,值日就应该以主人翁的精神认真负责地做好,把教室和周围环境打扫干净并保持整洁,使同学们能在干净的学习环境中学习、生活。我提议:人人争当值日生,做一个爱劳动、关心集体的好学生。

11.有关高中劳动技术教育的探索 篇十一

关键词:高中教育;劳动技术;创造热情

劳动技术教育是一门综合育人的教育,它在整个素质教

育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以操作性、实践性为主导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技术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为目的的教育行为。需要教师充分认识劳动技术教育的意义,充分发挥出其学科意义。

一、劳动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社会价值观念的偏差,在高中教育中劳动技术教

育并不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使得劳动技术课仍比较薄弱,学生缺乏动手习惯,实践能力较为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

方面。

1.在劳动技术教育认识上存在不足

困扰劳动技术教育深入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就是人们对课程思想认识上的偏颇性,人们不能充分认识到劳动技

术教育的意义。从学校教育方面来看,虽然我们积极进行素质教育,但是追求升学率的现象仍比较严重,尤其是高中阶段。虽然学校在理论上都认识到劳动技术教育的重要性,然而一旦涉及实际利益,如,来自社会、家长的压力,他们就会无形中弱化劳动技术教育的地位。这些偏颇的认识使得劳动技术教育的地位不断降低,使得劳动技术教育以“说的重要,做的不要”的情形存在于学校教育中。

2.灌输式学习,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重视劳动操作方法、技能的训练是劳动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然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不等同于灌

输操作程序,更重在实践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很多教师往往是灌输式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学,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复杂的心理体验,忽视了学生主动参与和创新的兴趣,大部分学生只是照做,不能创新。

二、高中劳动技术教育的几点策略

1.提高认识,把教学理念切实贯彻到实处

我们要把教学理念切实落到实处,以正确的认识指导

行动,才能让劳动技术教育真正地顺利开展下去。虽然要转变很难,但是我们必须努力去做,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当有远见卓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劳动技术教育的教育意义。

2.选择适当的教学教学方法

(1)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高中课程紧张,劳动技术课常常被忽略,即时上课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如果教师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这门课就更没有什么意义了。因此,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学生才能主动地融入课堂学习中,这样的学习氛围才能激起学生的创新欲望。

(2)走进生活,实施生活化教学

劳动技术学习是为了应用到生活中。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是一本教科书”“行是知的开始,知是行之成”。因此,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角度地去观察生活,捕捉生活的特征,有意识地将生活中的相关资料引入到课堂中,将丰富的生活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这样更能激起学生的创新欲望。

(3)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与其他课程一样,劳动技术课也离不开评价。劳动技术学习的评价以发展性评价、激励性评价为根本宗旨,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情感、兴趣以及潜能特长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及时给予学生肯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热情。

总之,现代社会对劳动者的技术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实施劳动技术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一条必由之路,是高中教育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必须给予重视,切实进行教育。

参考文献:

刘朝霞.新中国高中“技术课”课程目标比较分析[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7(02).

(作者单位 辽宁省盘锦市高级中学)

12.谈幼儿自我服务劳动教育 篇十二

一、国外幼儿的劳动教育

1.在德国, 它的法律规定:只要是6-10岁的孩子都要帮父母洗餐具、打扫房间、买东西;10-14岁的孩子要种花草、洗餐具、给全家人擦皮鞋;14-16岁的孩子要洗汽车、要在菜园挖地;16-18岁的孩子每周要打扫一次自己的房间。这样的规定让德国的孩子在成人之后感到这些劳动磨练, 增长了他们的才干, 锻炼了意志, 真是一辈子受用无穷。

2.在日本, 刚会走路的孩子如果跌倒了要让它自己爬起来, 大人不去抱;3岁多的孩子就要自己穿衣、穿鞋;4岁多的孩子要有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 生活基本自理;5-6岁的孩子既要照顾自己, 还要帮家里做一些家务。

3.在美国, 家庭教育的出发点是孩子要富有开拓精神, 能自食其力。父母从小就培养孩子爱劳动认识劳动的价值, 比如摩托车坏了, 美国的父母会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装配。哪怕父母很有钱, 他们的孩子也要自谋生路。

二、劳动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学到劳动技能

让幼儿参加一些简单的劳动, 有利于幼儿身体和心理健康成长得到生活能力以及职业能力的训练, 可以使人学到一些劳动技能, 为未来的独立生活做准备, 例如扫地。孩子在多次扫地以后, 从不会用扫帚到运用自如, 从地面扫不干净, 这扫一点, 那扫一点, 到能扫干净, 有顺序的从前扫到后, 或从左一组一组的扫到右, 且能将桌面下的垃圾扫干净, 这就从中学到了扫地的这一劳动技能, 为上小学当好值日生, 为参加工作后独立生活做了很好的准备。

2.锻炼体格

幼儿自我服务劳动存在于一日生活, 就如幼儿的独立活动。在劳动中, 幼儿能体验劳动带来的成就感。劳动可以训练人的动手能力和反应能力, 可以使人形成完善的心理能力。比如吃饭用餐时, 一定要尽可能的让幼儿自己吃, 哪怕他吃饭时留下满地狼藉, 也是好的。因为在这样的过程中, 他已经在学习尝试, 并从中获得了一定的经验教训, 自信心得到了锻炼和培养。在不断的劳动中, 在多次的失败后, 相信幼儿最终能获得成功的成就感, 同时锻炼幼儿自身体格。

3.锻炼意志

劳动可以锻炼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坚定意志, 可以锻炼自己动手、自食其力的良好品格, 克服依赖、懒惰心理, 畏难情绪以及贪图安逸, 不劳而获等种种不良习惯。如“哈佛女孩刘亦婷小时候洗瓷砖”。星期六早晨, 刘亦婷的妈妈在家洗瓷砖, 她妈妈把她叫到卫生间, 指着地上的瓷砖说:“婷儿卫生间的瓷砖太脏了, 我想把它洗一洗, 看看会不会干净一点儿。”刘亦婷便自告奋勇帮着擦起来。她准备好洗洁剂、橡胶手套、塑料刷子, 然后换了双凉鞋就开始刷起瓷砖来。她一边刷一边唱, 可开心了。可是过了没多久, 就听不到歌声了。原来是没力气了, 不过她还是坚持了下来, 因为她知道妈妈上班已经很辛苦了, 这么难洗的瓷砖留下给妈妈洗, 妈妈一定会累坏的, 我还是自己动手把瓷砖洗干净吧。于是, 刘亦婷又深吸了一口气继续洗瓷砖。当她把所有的瓷砖都洗干净时, 心理别提有多高兴了。因为她体验到了劳动成果给她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感。

4.有利于幼小衔接的顺利进行, 让幼儿轻松进入小学生活

只要这样孩子上了小学才不会发生鞋带不会绑, 不愿自己背书包, 孩子不会扫地, 只会拿着扫把开玩笑, 或作个样子等等诸如此类事情。

三、该如何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

13.劳动教育活动总结 篇十三

2、学校、医院的同志和镇干部参加义务劳动,将场镇划分为几个清理区域,落实专人负责现场活动安排,使活动得以正常有序的开展。

活动开展情况

1、医院、学校和镇干部自备了铲子、扫帚、铁夹等劳动工具,发扬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对场镇道路、背街小巷、菜市场等进行了清扫、清除,干部职工采取清捡、掩埋等方式认真清理垃圾,清扫卫生死角。劳动质量高,效果效果好,为辖区义务劳动活动的开展带了好头。

2、社区干部带头参加场镇居民清洁劳动,对辖区内的商户门面进行了清扫,对牛皮癣、小广告等进行了清除,社区小组长对车辆乱停乱放,居民乱吐、乱丢行为进行了制止劝导,使场镇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改善,劳动效果显著。

活动总结

经过一下午的清扫,共清运垃圾12车,卫生死角22处,牛皮癣广告45处等。场镇上环境焕然一新,受到群众的称赞。但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过去的工作还存在着不足之处:一是场镇居民的环境卫生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此次义务清洁劳动时效性较短,环境问题容易反弹。三是未完全形成一个科学的监督机制来巩固环境治理的成效。

14.劳动教育了我 篇十四

劳动教育了我

劳动,劳动是什么?在现代大多数人的眼里,劳动就只是动手打开开关或按几下操作的按键。的确,现在科技的确是非常发达,几乎一切事都可以实现全自动,但我们谁可曾想到过,这些东西是哪里来的?我们当然的第一反应就是“当然是用钱买的呀。”这句话说得好像是理所应当,一点也不感到羞愧,一点也不感到脸红。可究竟有几个人能想到,这些钱又是怎样来的呢?你还可能告诉我同样的话:“淡然是我自己赚的啊!”可我认为只有少数的人才有资格这样说,这些人就是真正为自己工作付出了的人。他们得到的是很多,可收入的却完全不和他的付出成正比,几乎多一半的都被当做税收走了。而这税款又去扶持那些无业的人。我觉得这真的很不公平。 作文网

我能有这样的体会,还是我的父亲告诉我的他是一位工程师,也是我心中的一位英雄,西汉高速公路上就有他的汗水。那年,我暑假去爸爸那里玩,结果,条件令我格外震惊,用的水是河里的水提回来烧开的,工地就在路边的黄土堆上,房子是板房,里面也只有一张桌子上放着一摞白纸和墙角的一张木板床,晚上蚊子咬的人简直睡不着觉。白天,室内温度竟有四十度,就更别提室外了。下午,我随爸爸还有几个工友开着铺路机在地面上刷沥青,呆在机子里面简直像在火炉里一样,我跑了出来,一阵凉风吹在我的脸上,我顿时感到一阵凉爽,好像整个人都要释放出来了一样,放眼望去,刚被我我们刷过的路面已经是油光油光的了,看上去舒服极了。 作文网

现在,这条从西安通往汉中的`高速公路已经开通了,路两边业筑起了美丽的绿色长城,一派使人心悦的景象,使人看了再也不能联想到那几年前这寸草不生的地方了。

能使我完全理解劳动的意思,我的父亲也只告诉了我一半,而这另一半则不能说是一个人告诉我的,应该说是一类人告诫给我的。

我清晰的记得,那天下午放学后,因为我忘带了钥匙,家里有没人,我就去了妈妈的单位。一进办公室,所看到的简直令我惊愕,这是什么啊!简直还不如我们班下课的样子呐。抽烟的、玩电脑的、谝闲传的简直一点工作的气氛也没有,我又把目光转向了墙角,妈妈和一个阿姨坐在那里,我叫了四五遍,妈妈也没有反应,我过去一看,她竟然是在发短信。不一会儿,下班了,那些叔叔说要叫我和妈妈去吃饭。因为妈妈每天都回来的很晚,所以我索性问了一句:“叔叔,你们每天都在外面吃吗?”那个长的细品嫩肉的叔叔毫不犹豫的回答说:“是的,管他呐,反正都是公司报的销。”这句话说得那么随便,好像是事先就编好了的一样。那顿饭,我吃的很不舒服,因为那让我吃掉了我的人格和尊严。我瞧不起他们,也瞧不起我,因为我吃了不该吃的东西,去了不该去的地方。每当我想起他们吃公司的,却不肯为公司付出他们的劳动的时候,我的心里就会感到莫名的恼火和失落,这大概是良心对我的质问吧。

现在想起那两件事,真是对我受益非浅啊。每当我在学习上遇到什么困难或难题时,我就会想到我的父亲可以为一个设计图而一夜不合眼,在异常恶劣的环境下还刻苦工作。比起这些,我的这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于是,我就会咬咬牙坚持下来。每当我因“劳动”而感到疲惫,以致想混日子的时候,我的良心就会不停的告诫我:“不要做一个被自己瞧不起的人。”我就会重新建立起奋斗的意志。

以致到现在,都是这种劳动的精神和良心的告诫陪伴着我。因为有了他们,我没有失败过,也绝不会失败;我曾堕落过,但我从不干堕落。

15.学校劳动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篇十五

一、学校劳动教育概述

1. 劳动教育的内涵

“劳动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 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通过劳动, 创造了物质财富, 提高了生产水平, 推进了社会发展, 因而才有了文化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总之, 劳动是人类的本质特征, 是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和文化财富的根源。”[2]

2. 劳动教育的地位与作用

“劳动教育是以个体直接参与实践活动为基础, 强调实际动手操作为原则, 使个体身心等各方面得到相应发展的教育理念。”[3]劳动教育作为全面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劳动教育的目标在于通过劳动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意识、劳动观念, 从而使他们养成一定的劳动情感与态度。劳动作为一种实践活动, 可以显示出体力与技能、技巧的多种多样的结合。劳动对于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尤其是在学生习惯培养、智力发展、道德品质提升、意志磨砺等方面有着其他教育内容所不可比拟的功效。

二、学校劳动教育面临的困境

1. 学校劳动教育内容层次性意识缺乏, 简单重复问题严重

劳动教育的开展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才可能取得实效性。个人成长的规律表明, 个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身心发展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因而劳动教育也应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确定有针对性、有所侧重的教育内容, 教育的内容也应当是螺旋上升、深度和广度逐步加深的。遗憾的是,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 我们的劳动教育内容忽视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缺乏应有的层次性, 存在严重的简单重复问题。

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 劳动教育都停留在班务劳动、校务劳动的层面, 扫地、擦玻璃、拔草、植树。为数不多的社会公益劳动也只是进行简单的卫生维护或者是参观敬老院、福利院等机构, 没有实际的“操作实践”, 使得劳动教育始终停留在较低层面。既没有将劳动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 也没有将劳动教育与所学知识相结合, 正如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的那样:“在任何情况下, 劳动如果没有与其并行的教育———没有与其并行的政治的和社会的教育, 就不会有教育的好处, 会成为不起作用的一种过程。”[4]

2. 学校劳动教育内容新欢递进的趋势不明显, 倒置问题严重

由于没有能够很好地把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除了劳动教育内容简单重复外, 教育内容倒置问题也很严重。以至于出现了“对小学生讲热爱劳动, 为人民服务, 对中学生讲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到大学生那里却搞起了文明宿舍评比”的现象。在中小学, 迫于考试的压力, 教师一味追求教育内容的理论深度, 劳动提高内容被严重忽略;到了大学, 部分学生甚至连独立生活的能力也没有。这样的内容安排不仅造成中小学教育内容的“超负荷”, 也极大制约了大学劳动教育的展开,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日后的全面发展。

三、学校劳动教育的出路

1. 科学制定各个学段劳动教育内容的有序层次

(1) 小学劳动教育:劳动习惯培养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起始阶段, 在个人受教育历程中承担着基础性作用。小学阶段学生处在六七岁到十二三岁之间, 还不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 身心处在快速发育阶段, 但自我意识尚未形成, 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初始时期。劳动教育也应从娃娃抓起, 在小学阶段劳动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 树立劳动意识。

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因贴近学生现实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挖掘劳动教育素材, 劳动教育也因简单、具体, 是他们力所能及的活动。小学劳动教育内容主要包括:自我服务劳动、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校务劳动。自我服务劳动是比较基础的劳动, 从自我服务做起, 培养个体良好的生活习惯、注重个人卫生, 自觉承担自己的事情, 为日后独立面对生活打下很好的基础。家庭是个人的第一个生活环境, 也是劳动教育最重要的场所, 在家务劳动方面, 需要家校联手, 让孩子承担家庭中力所能及的劳动, 洗碗、拖地、收拾房间, 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劳动能力, 还可以让他们体会家长的辛劳, 心怀感恩之心。参与班务劳动, 如擦玻璃、打扫教室、绿化校园、植树等活动, 不仅营造清洁、美好的校园环境, 也在无形中培养了同学之间相互团结合作能力。

(2) 中学劳动教育: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进入中学阶段, 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期, 身体、心理发育趋于成熟, 自我意识萌芽, 是树立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 劳动教育的重点在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中学教育也是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 从理论意义上说, 通过中学教育之后, 他们需要直接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 通过亲身的劳动实践的磨砺, 培养他们独立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的能力, 拥有较好的挫折承受力和恢复力。

中学阶段的学校劳动教育可以走出校园, 深入社区、公共服务部门, 如敬老院、福利院或者是田间地头。中学阶段的劳动教育在时间上要有一定的保证, 可以利用寒暑假等时间相对集中的机会来进行劳动实践。在劳动实践之前, 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劳动技能训练, 告诉他们相关的注意事项, 考核标准, 以及相关的要求, 使他们理解现实状况, 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在具体的实践中, 一定要让他们独立、自主完成工作任务, 从而让他们真切地体会劳动者的艰辛与不易, 更加清楚准确地认识自己。在任务完成之后, 鼓励他们进行总结, 并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 体力劳动对于学生来说, 不仅仅是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 也不仅仅是道德教育。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他们的情感, 如果没有这种情感, 一切教育都是空谈。对中学生进行劳动教育, 就是要帮助他们树立起尊重劳动者、尊重劳动成果的观念, 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3) 大学劳动教育:劳动能力的提升

处在大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 思维发展也由感性的经验思维向理性的逻辑思维过渡, 批判性和独立性也明显增强。大学劳动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他们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并且敢于批判权威, 大胆创新的能力, 而这些能力的培养仅仅通过课堂灌输是远远达不到效果的, 需要他们在实践中、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加以历练。大学的劳动教育不单单是一种磨砺教育, 更多的是一种技能教育, 当前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仅仅靠单方面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需要更多的学科交叉、渗透, 需要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寻求突破,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真正实现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2. 建立、健全学校劳动教育的保障机制

(1) 建立、健全劳动教育的组织管理机制

教育管理部门是学校劳动教育的管理部门, 是提高劳动教育水平的组织保证。我国尚没有专门负责劳动教育管理的部门, 负责劳动教育活动管理。这使得劳动教育没有在现实中发挥功效。因此, 要实现劳动教育目标, 需要教育管理部门理顺当前管理体制, 给劳动教育一席之地, 从而使得劳动教育可以名正言顺进入学生教育工作。

(2) 建立、健全劳动教育的评价机制

评价具有监督和导向的功能。通过评价标准的引导, 可以为教育者进行劳动教育指明方向, 引导教育过程朝着好的方向发展。长期以来, 缺乏一个有效、科学的评价机制, 使得学校教育缺乏一个强有力的指挥棒来引导劳动教育问题。因此, 我们要做好劳动教育工作, 就是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引导劳动教育的真正落实和实施。

摘要:劳动教育作为全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育内容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从劳动教育的内涵出发, 对我国学校劳动教育中存在简单严重、倒置等现实困境进行分析, 提出当前我们需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制定层层递进, 不断深化的劳动教育内容, 并与思想道德教育、专业知识相结合的学校劳动教育内容体系等措施。

关键词:学校劳动教育,困境,出路

参考文献

[1][苏]苏霍姆林斯基.少年的教育与自我教育[M].姜丽群, 吴福生, 张渭城, 等, 译.北京:北京出版社, 1984.

[2]黄济.关于劳动教育的认识和建议[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9) .

[3]马爱.大学生劳动教育缺失现象及解决措施[J].文教资料, 2013 (20) .

16.建好劳动教育的实践园 篇十六

学校以“绿色之教育,育绿色之未来”为教育思想,以“促进每一个生命个体自然健康地成长”为办学理念,秉持“厚德积行”的校训,在全方位打造绿色文化品牌过程中,为创新少先队工作,彰显学校特色,让队员们自然、健康、快乐地成长,以“绿源农科园”为依托,开展了“我的园地我做主”系列实践体验活动。

一、我的岗位我竞聘

为全面培养少先队员的自主管理能力,增强队员们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让队员自己的活动自己搞、自己的事情自己管。德积小学少先队大队部专门成立“绿源农科园”管委会,给队员们提供绿源农科园园长、副园长、组织委员等11个干部岗位,共有来自四至六年级的18名候选人参与竞选。候选人可以是自荐的,也可以是辅导员老师或3名以上队员推荐的。候选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热心少先队工作,热爱大自然,以服务学校、服务老师、服务同学为荣,有一定胆量魄力及组织管理能力,威信较高,责任心强,善于团结同学,工作积极主动,富有创新精神。竞选包括演讲、才艺和问答三项。队员们或用娓娓动听的叙说,或用铿锵有力的宣讲,或用形式多样的才艺,展示着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对工作的那份热情,或阐述对“绿源农科园”岗位职责的独到见解与做好工作的坚定决心。

为了体现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大队部邀请了中队辅导员代表及三至六年级优秀少先队员代表担当评委,当场唱票,选出一年一届的“绿源农科园”管委会成员。

二、我的园地我做主

“绿源农科园”系列活动,不仅丰富了队集体的文化内涵和队员的课余文化生活,而且激发了少先队员热爱自然的朴素情感,进一步提高了队员的人文修养。

自主认领区域 “绿源农科园”面积大,园区多,区内果树、蔬菜、花草品种也多,极富教育意义。为了让更多的队员参与到“绿源农科园”的管理中来,管委会在开学初向全体少先队员发起倡议,各中队中队长利用班队课时间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向“绿源农科园”管委会提出认领中队管理区域的申请。管委会的小干部们拿到各中队的申请后,组织队员们实践操作,通过观察讨论,决定区域认领权,并颁发认领聘书。

自主设计队牌 根据包管区域的不同,队员们精心设计了属于自己中队的队牌,并开开心心地将队牌插到了包管区域内。一块块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队牌就像队员们明媚的笑脸,欢迎着大家的到来。比如:四(1)中队成功认领百花园后,队员们在辅导员老师的带领下为百花园设计了五彩队牌。五彩队牌整个造型像盛开的花朵,花朵中心写着“四(1)中队”,五片彩色花瓣上分别是“缤纷百花园”五个大字。

自主养植花草 学校推出“自主养植花草”的活动后,队员们表现出了高涨的热情。由于经验缺乏,我们在种植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第一次种植凤仙花时,由于过早地把种子播下,天气寒冷,很多种子发芽后就被冻死了,幸免于难的也未能茁壮成长。在种植油菜的时候,油菜长得非常好,但由于收得过晚,也没有注意油菜上的虫子,最后的收成也不尽如人意。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和在网上搜索种植技巧,青菜和玉米都喜获丰收,蚕豆苗也长势良好。

自主开展活动 学校以“感悟体验 实践引导”为特征,通过系列实践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队员学会如何做一个心理健康,富有情趣的人。如开展“走近菊花”综合性活动:1.知菊花。查找菊花的相关资料,从名篇诗文中感悟菊花的品格。2.赏菊花。到百花园观赏菊花,感受菊花给秋天带来的生机。3.养菊花,了解菊花的生长特点,人人养一盆菊花,准备花展。4.写画菊花,队员习作抒情,展示有关菊花的书法、绘画等作品,赞菊花品性。5.开展诗歌朗诵会。6.举办“队花伴我好习惯”主题中队会。7.评比菊花少年,对在活动中表现出色的和具有菊花一样品质的队员授予“菊花少年”称号。

三、我的果实我收获

每年果实成熟之际,少先队大队部还开展“欢乐枇杷节”“枣子嘉年华”等各种“果实节”活动。

9月,枣子成熟了,“枣子嘉年华”也拉开了帷幕——

“知枣” 为了探究枣的种类和营养价值,学校举办了“枣的知识知多少”调查研究活动。队员们自主分组,通过观察比较、查阅资料、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枣的知识。然后由“绿源农科园”管委会开展知识竞赛,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和优秀奖20名。活动不仅让队员们了解了很多枣的知识,也为队员们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学习能力的平台,更为队员们的交流创造了契机。

“采枣” 成熟的枣儿点缀枝头,翠绿中隐现点点红色,皮薄肉脆、甘甜清香。采摘园内,队员们10人一小组开展采摘比赛,经过前期对枣的了解,大家都能准确判断怎样的枣最适合采摘。活动最后,少先队还会评选出“最大个枣子采摘奖”和“最质优枣子采摘奖”。

“品枣” 枣最突出的特点是维生素含量高。因此,枣就有了“天然维生素丸”的美誉。学校举办的“红枣品尝”活动总是最受队员们欢迎的,队员们会把自己采摘到的枣放进篮子里,在学校篮球场上搭起台子,欢迎全校师生来品尝,同时进行枣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食枣禁忌的介绍,通过活动告诉大家枣虽好,但也不是随便什么条件下都可以吃。

“用枣” 因“枣”和“好”谐音,故有“吃红枣 年年好”的说法。每年新春佳节,北方人会蒸枣饼,南方人会饮枣茶,食枣粒。想知道枣还可以怎么吃吗?那就来尝尝队员们制作的红枣糯米粥、红枣蛋饼卷、红枣汤等,保证让你赞不绝口。通过“枣的加工制作”探索活动,队员们对枣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枣叶、枣核还被制作成了各种贴画呢!

“我的园地我做主”德积小学少先队特色活动还在持续……相信在绿色理念的指引下,德积小学的少先队员们在“绿源农科园”里,通过活动锻炼了才干,陶冶了情操、塑造了心灵,基地结出了劳动之果、特色之果。

17.小学劳动基地教育规划方案 篇十七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近年来,我校在此方面作出了一定努力,培养学生的劳动技术、树立学生的劳动观念,我们争取以此为特色做出成绩。

二、创建目标通过一两年的努力,我们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我校实际的创建途径,努力形成“劳动基地教育”特色的农村小学。

三、创建背景我校已有良好的栽花种草植树的好基础。校内已有龙爪槐、小叶黄杨,还有每年从春季开到秋末的菊花等。学校空地就是一座花园、一座菜园的话,学生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赏花、种菜,通过劳动课进行田间管理,既活跃了课余生活,又使孩子们从繁重的脑力劳动中解脱出来,达到劳逸结合的目的。学生通过劳动实践基地,适当参加生产劳动,更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与此同时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管理中的一个硬性指标。它能起到陶冶情操、树立理想的作用。我校又是一所农村小学,学生全部来自周边三个村庄,大多数教师家里都有责任田,都有一定的劳动经验,每位教师都可以作为劳动基地建设的指导教师;校园面积较大,有充分的土地资源可以利用。可以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学到课堂和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还可以让学生体验劳动生活,尊重劳动成果,体验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四、具体措施(一)、成立劳动教育基地领导小组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劳动基地教育领导小组和研究指导小组,充分听取教师意见,结合教师学生的具体情况,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规划方案《小学劳动基地教育规划方案》。(二)、实施阶段

1、学校领导小组组织制定实施方案,动员全校师生人人参与,个个动脑动手,形成一个积极的创建氛围。

2、为了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学校特色品牌,我们将抓好以下几项工作:(1)劳动基地分到各班。学校的劳动基地分为:种植园--学校的种植园每班一块花池--教室前后分给各班的包干区(2)具体操作以种-赏-收-品为劳动基地建设和综合实践课程的工作主线,“品”贯穿整个建设过程:品“种”的辛苦,品“赏”的乐趣,品“收”的喜悦。【1】种植园由学校购种,统一安排种植蔬菜收成由学校幼儿食堂统一收购,收入归各班自己处理。【2】花池作为部分班级包干区,负责浇水、除草。【3.】学生自愿到老师处领“观察日记”稿纸写观察日记,这样的观察日记要在综合实践活动室展出。【4】.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以劳动基地建设和综合实践活动课为内容的作文比赛,全员参加。【5】.每学期评选一次“种植小能手”。【6】.每学期评选1个校园经济建设先进班级和2名特色建设先进教师。【7】、开发校本课程--种子画《1》通过“采一采、做一做、说一说、写一写、评一评”的形式,来展开这一课程的实施。每周一节综合实践课,除在校园里进行实践劳动外,要在室内进行种子画的教学。每位教师每学期关于种子画教学至少有三个教案,每位学生每学期在综合实践课上至少做出两幅种子画。学校要展出学生的所有作品,其中优秀的作品学校将进行装裱上框。《2》兼任的美术老师在自己的教学中每学期要有六个课时教授学生在课堂上做种子画,美术课上,学生要至少做出一幅作品,以此作为对美术老师教学考核的内容之一。《3》艺术节上,学校优先推荐师生的种子画作品。

五、保障措施为了确保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将建立下列保障措施:(一)学校领导及教师要积极参与创建中,并列入学校的重点工作,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个环节,使每一个环节都有起色。(二)纳入课程计划管理,任课教师按计划上课。劳技总辅导员负责、做好研究和指导工作,确保此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三)认真总结经验,及时调整栽种的品种,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大的方向发展。

六、预期成果

1、特色项目--一年内劳动基地建设与综合实践作为学校特色项目,力争走在其他学校的前头。

2、学校特色--两年内形成在我镇有一定影响的学校特色。

18.家庭劳动教育总结 篇十八

本,我校家庭劳动教育取得了点滴成绩,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总结如下:

一、劳动目标落实的比较到位。

一是帮助孩子确立了明确的劳动目标;二是激发了孩子劳动的欲望:三是指导了孩子的劳动技能。通过调查,家长对学校此项工作的安排表示支持,满意率较高。

二、致家长一封信,起到了宣传和指导作用。

致家长一封信活动的开展,对于宣传和指导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宣传了家庭劳动教育的意义,指导了在家庭劳动教育中家长困惑的问题。使家长对学生的劳动教育有明确的看法,配合学校积极做好教育工作。

三、家庭劳动联系表,起到了共同监督作用。

每学期都安排的家庭劳动联系表,由班主任管理,每周下发给学生,由学生填写一周来在家庭的劳动情况,并由家长签字,共同督促学生养成劳动的好习惯。

三、学生劳动技能问卷,起到了督促作用。

每学期安排一次劳动技能问卷,由家长填写,由家长对学生的劳动情况做出正确评价,根据低中高年级年龄段,分别调查不同的内容,家长能够积极配合,部分不热爱劳动的同学有了很大转变。

四、劳动小能手评比活动,激发了参与热情。

根据家长对学生在家庭中的劳动和学生在学校的劳动表现,每学年每班评出五名劳动小能手,予以表彰,激发了学生热爱劳动的感情。

有部分家长要求劳动联系单由家长保管,有丢失现象,现正考虑。

19.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篇十九

一、参加劳动生产是妇女解放的中心环节

经济是否独立, 是衡量妇女社会地位的首要尺度。参加生产劳动是实现妇女经济独立的根本途径[1]164。然而, 在广大农村普遍存在妇女下地为耻的习俗, 某些妇女不愿或不敢参加生产劳动。为鼓励妇女参加生产劳动, 改变妇女以下地为耻的观念, 1947年12月, 邓颖超在《土地改革与妇女工作的新任务》一文指出:“要善于组织农村的劳动互助, 打破妇女下地为耻及缠足等各种阻碍妇女参加生产的习俗, 以便大量的发展生产。”[2]136

邓颖超鼓励妇女参加生产劳动不仅是战争年代发展生产的需要, 更主要的是认识到妇女参加生产劳动与自身解放的关系。她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强调, 参加劳动生产是妇女解放的中心环节。

1949年4月1日, 邓颖超在中国妇女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副主席。1950年9月18日, 邓颖超在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第三次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做《关于城市妇女工作的几个问题的报告》, 指出:“妇女只有参加了生产, 成为社会和家庭财富的创造者, 才能真正实现政府所规定的各项男女平等的法令, 才能真正享受男女平等的各项权利。为此, 我们必须坚持贯彻妇女运动以生产为中心任务的原则。”[2]194

1951年7月, 邓颖超在中央宣传工作会议上做了《关于妇女宣传教育问题》的报告。在这份报告中, 她强调参加劳动生产是妇女解放的中心环节, 再次指出:“要向妇女继续宣传妇女必须参加劳动生产, 从提高经济地位入手, 才能达到妇女解放的道理。妇女只有参加了劳动生产, 成为社会和家庭的财富创造者, 才能真正实现政府所规定的各项男女平等的法令, 才能真正享受男女平等的各项权利。”[2]224。

1953年4月16日, 在中国妇女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颖超做了《四年来中国妇女运动的基本总结和今后任务》的报告, 她总结了四年来中国妇女运动的主要经验, 第二条是“我们执行了以发动和组织妇女参加生产为妇女工作的中心方针, 逐步使广大妇女成为新中国的建设者”。她再次指出:“动员妇女群众参加生产是促进男女平等地位, 彻底解放妇女的基本关键。”[2]237

1954年3月8日, 在首都各界妇女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大会上, 邓颖超指出了妇女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并深刻阐述了妇女参加生产劳动和实现彻底解放的关系, 她认为:“只有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 才能够为广大工农劳动妇女和各族各阶层妇女参加社会生产开辟广阔的道路, 才能逐步地提高妇女的经济地位, 改善妇女的物质文化生活, 逐步实现妇女的彻底解放。”[3]69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邓颖超提出的“参加劳动生产是妇女解放的中心环节”的观点, 抓住了妇女解放的实质, 妇女参加了劳动生产, 经济上独立了, 才有可能实现政治独立, 与男子真正平等。

二、打破“妇女一切不行”的思想, 代之以“妇女一切可做”

妇女要走出家庭参加生产, 必须反对束缚妇女的一些封建思想, 打破对妇女的限制。受两千多年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地影响, 社会上包括一些党员干部对妇女还存在着不少错误的思想和认识, 其中最主要的思想是认为“妇女一切不行”。1951年7月, 邓颖超在中共中央宣传工作会议上, 强调:目前从思想工作来说, 要运用马列主义的理论、毛泽东思想去进行反封建思想的斗争, 反对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出现的限制和束缚妇女的封建思想, 坚决打破那种认为“妇女一切不行”的思想, 代之以“妇女一切可做”的思想[2]225。

在“妇女一切可做”思想的鼓舞之下, 新中国不仅轻工业部门有大量的妇女参加, 就是过去很少妇女或者没有妇女参加的重工业、交通事业、国防建设等方面, 也出现了新型的妇女。我国出现了第一个女拖拉机手、女汽车司机、女火车司机之后, 邓颖超决定培养中国第一批女航空员。在一次会议后, 邓颖超见到了当时的空军司令员刘亚楼, 谈起了新组建的人民空军, 她希望祖国的万里蓝天能出现女航空员。就这样, 经中央军委批准, 空军下达了培养新中国第一批女航空员的艰巨任务。邓颖超指出要让这批女航空员参加1952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起飞典礼。3月6日上午, 邓颖超在北京西郊机场主持召开了检查“三·八”起飞典礼的专门会议。1952年3月8日是北京少有的晴天, 邓颖超与毛泽东、朱德等国家领导人参加第一批女空地勤人员起飞典礼。12时15分, 第一架由周映英、邱以群驾驶的飞机腾空而起, 接着依次一架一架稳健地飞上蓝天。6架飞机的全体女航空员完成了天安门空中检阅后, 安全顺利地降落于西郊机场。邓颖超兴高采烈地和女航空员一一握手并祝贺, 领导们和全体女航空员照了合影, 成为永久的纪念[4]。妇女飞上蓝天、展翅祖国领空,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第一次。这对妇女翻身解放, 清除人们轻视妇女的思想、发挥妇女界的才智和力量, 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三、女职工要努力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技术

新中国成立初期, 全国女职工的人数仅仅60万人, 到1978年10月增加到近3000万人。29年间, 增加了50倍, 在全体职工中占了三分之一, 形成了一支庞大的队伍。虽然女职工在数量上有了大幅度增加, 但是女职工文化、技术、专业水平普遍偏低, 女科技人员中, 高级的教学、科研人员很少, 职称越高妇女所占比例越小。据罗琼《妇女解放问题基本知识》统计1978年, 在女工队伍中, 约有60%需要补文化补技术, 全国有女科技人员167.2万人, 占科技人员总数的31.6%。1978年, 全国副研究员、副教授、高级工程师、主任医师、高级统计师和会计师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中, 妇女仅1412人, 占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7%[5]。偏低的文化、技术水平已严重制约女职工的发展, 使得女职工大都从事技术简单的体力劳动

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大和五届全国人大, 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在20世纪末把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 要求劳动者的素质和结构有深刻的变化, 即体力劳动者的比重越来越小, 脑力劳动者的比重越来越大, 要求劳动者的文化素养越来越高。生产工人的劳动技能主要不是以体力为基础, 而是以智力和知识为基础。党中央又向中国妇女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及中国工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发出伟大的进军号令。妇女四大指出:“四个现代化需要妇女, 妇女需要四个现代化。新时期的总任务, 就是我国各族妇女在新的时期的崇高任务。”工会九大要求1985年以前, 使四分之一的工人达到七级工的技术水平, 技术学校毕业生达到四级工的技术水平, 一般工人具有高中毕业的文化水平。

邓颖超深刻认识到大幅度提高妇女的文化、科学、技术水平, 是妇女自身发展的需要, 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需要, 是完成时代赋予中国妇女崇高历史使命的需要。1978年10月23日, 在全国妇联为招待中国工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女代表、职工家属代表会上, 邓颖超疾呼:“我们广大女职工, 一定要树雄心, 立壮志, 打破自卑感, 迎着困难, 以顽强的毅力, 坚韧不拔的决心,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科学技术知识, 和男职工并肩前进, 为高速发展社会生产力作出更大的贡献。”[2]

1979年10月23日, 八个民主党派和工商联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邓颖超接见了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代表大会的女代表。她语重心长地说:“希望同志们继续刻苦钻研, 努力掌握先进技术, 攀登科学高峰, 为四化多出成果, 多出人才。”[3]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 邓颖超向女职工提出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科学技术知识。在当前知识经济的时代, 她的这种思想有着更强烈的现实意义。广大妇女要想不被时代淘汰, 必须不断努力学习, 提升自己。

四、实行男女同工同酬, 为妇女劳动者排忧解难

由于特殊的生理特点及需要养护孩子、担负家务劳动等实际情况, 妇女在生产劳动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作为妇女运动的重要领导者, 邓颖超一方面提倡妇女走出家门, 参加劳动, 同时也考虑妇女的特殊情况, 设法为妇女劳动者排忧解难, 坚决实行男女同工同酬。

自1955年下半年全国农村掀起了合作化运动的高潮, 妇女参加劳动生产的热情高, 人数多, 范围广, 社会上流传着“男干女不干, 计划难实现, 男女齐动手, 增产不用愁”的说法。但是在某些地方出现了片面追求“多”、“快”, 忽视妇女生理特点的现象, 把重视妇女变成“重使”妇女劳动力;严重的地方出现妇女儿童伤亡事故。同时, 又由于不同程度的重男轻女的思想影响, 出现男女同工不同酬的问题。邓颖超在1956年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发言中及时指出这方面的问题, 建议各级领导:应当根据发展生产的需要, 妇女的生理特点和从事家务劳动的实际情况, 合理安排与使用妇女劳动力, 不能把“忽视”变成“重使”。必须保护妇女的健康和安全, 在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应予以适当照顾。同时在农业生产合作社中, 坚决实行男女同工同酬, 在男女社员中经常地深入地进行同工同酬的教育, 特别需要在社长、社务委员、队长、记工员、会计等主要骨干中进行教育, 使他们自觉地保证执行[2]。

邓颖超不仅在大会上建议各级领导重视。解决妇女生产劳动中遇到的问题, 而且经常向上级反映这些问题, 以求尽快解决。1952年11月12日, 就工业生产中女工方面的问题邓颖超向毛主席并党中央写了报告, 反映国有工厂中女工疾病、孩子寄托、保护孕妇等问题;在私营工厂中存在同工不同酬、福利待遇不平等、童工等问题;女工的思想教育、组织领导问题急待解决。12月7日, 邓颖超就当前妇女参加农业生产情况和必须解决的问题向毛主席并党中央写了报告。12月10日邓颖超向毛主席并党中央写了关于全国妇女儿童福利工作的报告对宣传新接生法、妇幼卫生、妇女劳动保护、儿童保育、小学及幼儿教育、训练接生员、保教人员等方面提出了意见[3]。不到一个月时间, 邓颖超连续写了三份报告, 呈报毛主席和党中央反映妇女劳动方面出现的问题, 足见其心里装着千千万万个劳动妇女, 时刻考虑着她们的切身利益。

参考文献

[1]全国妇联干部学院.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基础理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5.

[2]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蔡畅邓颖超康克清妇女解放问题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

[3]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邓颖超革命活动七十年大事记[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 1990.

[4]张容生.邓颖超情注中国女航空员[J].文史春秋, 1999 (6) , 23-24.

上一篇:远大前程小说读后感作文下一篇:变电运行问答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