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土栽培总结(15篇)
1.无土栽培总结 篇一
《果树栽培与育种》课程论文——栽培篇
学院: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班级 :生物科学1001任课教师: 米兰芳评分:
这个学期很荣幸选修了《果树栽培与育种》这门课,虽然只上了十次课,但
学到的、所了解的,可谓是数不胜数。由于时间关系,老师只给我们讲述了果树的分部情况、生存环境、防害虫和功能作用等方面的内容,而且接触都是一些皮
毛知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了,下面让我脐橙苗木嫁接切接法的技术为例说说:
切接的接穗,用单芽、芽苞片均可。用单芽的称单芽切接,用芽苞片的称单
苞切接。在雨量充沛的地区,嫁接前1~2天,在距地面15厘米处,剪断砧木,使多余的水分蒸发,以防接口水分过多,导致切口发霉。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①砧木切口:在距地面10~15厘米处,选择东南向的平滑一侧,纵切一刀,切口深达形成层。在砧木切口上部,用嫁接刀朝怀内斜方向切断砧木。
砧木的断面应光滑,以利于愈合。砧木切口在断面低的一侧,切口长度与接
穗相关:若接穗用单芽,切口应短于接穗,接穗放入切口后,芽应露出砧木切口;若接穗用芽苞片,砧木切口应与芽等长,并将砧木切口处切开的皮层削去1/3~
1/2,以防皮层包住芽眼。若嫁接的砧木粗壮,用嫁接刀切断困难时,可用枝剪
先剪断砧木,再做切口,将砧木断面用刀修光滑,砧木切口仍在砧木断面低的一
侧。接穗放入切口时,要使接穗短削面下端与切口底部接触,砧穗的皮层、形成层互相对准,然后将接口包扎好。包扎接口用20厘米长的薄膜条带。包扎时,将条带一端在接口中部捆扎1~2圈,然后将薄膜上端倒折至对侧,扎入条带内,使其在接口上部形成一个薄膜“小室”,将砧木切口和接穗芽罩住,以起保温、保湿作用,提高成活率。当萌芽至长出3~5片叶时,剪破“小室”顶端,以免
妨碍接穗的抽梢生长。在气温稳定上升的脐橙产区,可作露芽包扎,但仅留芽眼
处的小孔,不然会降低成活率。
②嫁接时期:通常在春季嫁接。在春季气温稳定上升的南亚热带脐橙产区,春季用切接成活率高。
除此之外,老师还给我们讲了相关种植、施肥、病虫防害等方面的知识,时间飞
逝,这门课就此结束了,感谢我们的老师,谢谢你们这一路的陪伴,带来许多课
外的知识、课外的乐趣。让我们不仅学会了知识,也学会了做人。感谢您,老师!
2.无土栽培总结 篇二
1 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1.1 选用高产抗病品种
选用优质高产新品种浙风甜2号。
1.2 适时播种
于5月5日至6月10日直播。
1.3 合理密植
浙风甜2号植株比较矮小, 因此适当提高其种植密度, 有利于提高产量, 667m2种植密度一般为2700~3200株。
1.4 大田管理
1.4.1 中耕锄草、清沟培土, 防止渍害和倒伏。
栽后7~10天进行第1次中耕, 此后每隔20天左右中耕1次。开好“田字沟”, 做到沟沟相连, 沟渠相通, 雨停水干。玉米15叶龄时, 开始结合中耕培土, 667m2施复合肥25kg作穗肥。
1.4.2 掰除无效分蘖和多余穗。
甜玉米有分蘖和多穗的特征, 在生产上要及时去掉, 以免浪费养分, 影响通风透光, 加剧病虫害和倒伏, 造成“空秆”或“小瘪穗”。去蘖应在甜玉米拔节前进行, 每1株只留主茎, 掰去其他的分蘖。去穗应在果穗吐丝前进行, 每1株只保留最上部生长最好的1个穗, 其他果穗应全部掰去, 掰穗时要一手握紧“小瘪穗”着生的节, 另一手从叶腋中抓住“小瘪穗”, 沿着叶边, 轻轻掰去。
1.4.3 实行配方施肥。
土壤肥力中等以下的667m2施有机肥1800kg、碳铵30kg、过磷酸钙40kg、三元复合肥50kg;土壤肥力较高的施有机栏肥800kg、尿素25kg、三元复合肥50kg。
1.5 严格按无公害农产品要求防治病虫害
苗期:667m2采用80%甲氰菊酯20ml+50%甲基托布津80g+40%乐果100ml兑水60kg喷雾1遍。吐丝期:80%甲氰菊酯20ml兑水50kg喷雾1遍。夏、秋季在苗期选用高效低毒的鼠药防治田鼠, 并于6月上旬和8月上中旬用低毒农药防治螟虫。
1.6 适时收获
超甜玉米的收获期对品质有较大的影响, 收获太迟, 其子粒中的糖分将转化, 导致甜度降低, 影响品质;收获太早, 又不易脱粒。其最佳收获期为扬花后20~25天, 大约8月底至9月上中旬, 子粒开始变为彩色时开始收获, 色彩越深子粒越硬, 对鲜食有一定的影响。收获后在自然条件下保藏期为3天, 超过3天其糖分将大部分转化, 失去其应有的甜度。但在低温条件下可延长保藏期。
1.7 种植鲜食玉米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超甜玉米种子的淀粉、蛋白质等养分较少, 如果是直播, 应注意种肥隔离, 防止烂种;育苗移栽的最好用泥炭或营养钵育苗, 出苗后2叶1心前移栽, 尽量减少根系损伤, 提高苗子的抗逆能力, 否则极易死苗。其次要适当增施穗肥, 有利于高产。
2 鲜食甜玉米种植效益
通过高产高效种植的甜玉米示范10hm2, 667m2平均产量达到856kg, 总产量12.84万kg, 总产值20.54万元, 扣除成本5.27万元, 纯收入15.27万元, 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而且, 甜玉米销售市场好、价格稳, 深受农民欢迎。
3.大豆密栽栽培技术总结 篇三
【关键词】大豆;深窄密;大垄密;机械化
按照不同土壤类型,因地制宜配套不同栽培模式,实行良种良法相结合,农艺与农机相结合。在岗平白浆土地配套实施以矮杆品种、深松施肥、气吸播种、窄行密植、群体匀质为主要技术要点的“深窄密”模式;低洼白浆土地配套实施以主茎结荚、大垄宽台、垄底深松、分层施肥、垄上机播为技术要点的“大垄密”栽培模式。
1.大豆机械化“深窄密”栽培技术要点及特点
1.1大豆“深窄密”栽培模式的主要技术包括
1.1.1选择适宜的矮秆、半矮秆型的抗倒伏品种,并且所选的品种熟期不宜过早。
1.1.2土壤耕层要有深松的耕作基础,需要达到耕层深厚、地表平整、土壤细碎的良好耕作条件。
1.1.3最佳的种植密度可依据品种、土壤、行距等情况而定,一般为3万——3.3万株/亩,肥力较高地块播种量可降低10%左右,肥力较差地块播种量要增加10%左右。
1.1.4合理施肥,首先要增施农家肥,施用化肥时要氮肥、磷肥、钾肥科学搭配。此外,种植方式条件较好的可采用机械平播方式(行距为30-35厘米)或双条精量点播(平均行距为15-17.5厘米),低洼地区适宜采取宽台(大垄)的“深窄密”栽培模式。
1.2大豆“深窄密”栽培模式的特点
大豆要想获得高产,主要是要解决好“种、水、肥、光”四个方面的问题。“深窄密”栽培技术就是依据这一原理而形成的一种综合高产技术配套的栽培模式。它是以选择矮秆品种为突破口,以气吸式播种机与通用机为载体,结合“深”(即深松、深施肥与分层施肥)、“窄”(即窄行)、“密”(即增加种植密度)的综合高产配套技术,是一项以大型播种机为载体的栽培技术。
“种”即品种,就是要选择具有超高产潜力的品种,同时要了解品种对实现高产所需要的外界条件要求。
“水”即水分,在旱作(无灌溉)条件下,一是改善土壤条件,通过耕作技术比如深松技术来增加土壤的库容;二是采取一些保墒技术,比如减少机械进田的少耕技术。
“肥”是合理确定施肥量、施肥时间、施肥方式等。大豆对营养的最大吸收期是花荚期,因此要解决好大豆在花荚期的需肥问题,生产上可通过深施肥与增施叶面肥来解决。
“光”即对光能的利用。据测算,大豆亩产225公斤的光能利用率仅为0.85%,若能将其提高到3%,那么大豆的产量可提高到794公斤/亩。生产上光能利用率的高低,主要体现在群体密度上,通过缩小行距、扩大株距可增大群体密度,提高光能利用率。
2.大豆机械化“大垄密”栽培特点与技术要点
2.1大豆机械化“大垄密”栽培技术特点
大豆大垄密栽培技术具有抗旱、抗涝、高产的特点,“大垄密”是在“深窄密”的基础上,而发展起来的一项垄平结合、宽窄结合、旱涝综防的大豆栽培模式。“大垄密”技术比“三垄”栽培模式增产20%以上,亩产量能够稳定在200公斤以上。
2.1.1共同点
深松、分层施肥、精量点播。“大垄密”栽培技术继承了“三垄”栽培模式的技术优点。一是深松能增加土壤库容、增温、保水、保肥;二是分层施肥可提高化肥有效利用率;三是精量点播确保苗齐、分布均匀。
2.1.2区别
关键在于密度和水分利用两方面:
①“大垄密”是130厘米的垄上播种6行的栽培技术,与“三垄”栽培最主要區别在于合理地增加密度。通过缩小行距,扩大株距的方式,群体布局均匀,光合作用好,达到增加群体密度的要求。
②对水分的利用和保持更加合理是“大垄密”增产的主要原因之一。“三垄”栽培有利于防涝不抗旱,平作的“深窄密”栽培防旱但不抗涝,而“大垄密”栽培技术是小垄变大垄,增加库容,平作改垄作有利于排水防涝,是综合二者优缺点形成的垅平结合,宽窄结合,旱涝综防的栽培模式。
2.2大豆机械化“大垄密”栽培技术要点
“大垄密”作为一项先进、高产、高效的主推技术措施,必须正确把握好全程各项配套技术措施要点,做到良种良法相结合,抓住农时是关键,提高技术措施到位率,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大垄密”栽培技术的增产优势。
2.2.1抓好基础整地,确保整地质量
以深松为基础,以秋起垄为前提,严禁湿整湿播。不达标准不能播种。
2.2.2抓好播后苗前化学灭草,确保灭草效果
选用高效、安全的多元除草剂配方,封闭锄草剂要播后立即喷施,干旱年份可夜间施药,增加用水量。
2.2.3抓好精量点播,确保群体的密度、匀度,以气吸播种机为好
适宜密度为3—3.3万株/亩。
2.2.4抓好品种选择、确保高产高效
选择矮秆、半矮秆品种,一般株高60-70厘米,最高不超过80厘米的品种,可选品种有垦丰16、红丰11。
2.2.5抓好叶面肥、调节剂的应用,确保花荚发育、不倒伏
叶面肥使用时应注意配肥种类、使用时期及应用次数等问题。大豆全生育期一般应用叶面肥三遍。第一遍在6月下旬大豆三出复叶展开至六出复叶展开时期使用。第二遍叶面肥应在7月中旬,大豆初花期使用。第三遍叶面肥在8月上、中旬大豆结荚、鼓粒期使用。前期以含氮或含激素类的微肥为主,后期以含磷钾的微肥为主。
4.食用菌栽培学要点总结 篇四
第一节 食用菌及食用菌栽培学
一、食用菌
食用菌(edible fungi)是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健身强体的理想食品,也是我们人类的三大食品之一,同时它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是人们公认的营养保健食品。
广义的食用菌是指一切可以食用的真菌,它不仅包括大型的食用真菌,二千包括小型的食用真菌,如酵母菌、脉胞霉、曲霉等用肉眼难以看清的菌类。狭义的食用菌是指可供人类使用的大型真菌,通常体型较大,多为肉质、胶质或膜质,是肉眼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的真菌,通常也被人们称为“菇”,“菌”、“荤”、“蘑”、“耳”。大型真菌是指能产生大型子实体的真菌,重要包括担子菌纲和子囊菌纲中的一些种类。大约90%的食用菌属于担子菌,而少数属于子囊菌。我们平常所说的食用菌,实际上就是狭义概念上的食用菌,只要包括伞菌类、耳类、非褶菌类、腹菌类、盘菌类和其他菌类,如常见的平菇,香菇、草菇、双孢蘑菇、金针菇、滑子菇、木耳、银耳、金耳、毛木耳、竹荪、松茸、羊肚菌、蜜环菌以及亦可药用的灵芝、猴头、冬虫夏草、猪苓、茯苓、灰包及灰树花等。
食用菌学是以食用菌为对象的一门科学。食用菌学隶属于生物学,是真菌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白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食用菌的形态分类生化遗传栽培生态及其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内容。食用菌学和其他许多学科有着极密切的关系,它是微生物学真菌足额细胞学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发酵学生态学及环境工程学等多门学科间相互渗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独特专业性质的一门边缘学科,它不仅是一门基础学科,同时也是应用学科。要搞好食用菌的生产和研究,就必须具有系统的食用菌方面的基础知识并掌握大量的实践技术。
食用菌栽培学主要侧重于食用菌栽培技术,他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大型真菌中可供人类食用的真菌,主要任务是研究其生命活动规律栽培技术和利用方法,母的是生产更多更好的食用菌产品,以满足人类生活的需要。
5.反季节蔬菜栽培技术总结 篇五
为适应市场需求,加快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培养不离乡不离土的农民知识分子,达到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我校以兴隆县大河南村成功发展蔬菜栽培为典型,借助兴隆县优越的地理位置(邻京、津、承)和得天独厚的立体气候条件,以2006级农技推广专业学员为主要培训对象,及时为他们开设《反季节蔬菜栽培技术》,向学员推广高效、优质、生态、环保型的反季节蔬菜栽培技术,力求为当地培养一批能从事专业技术指导、经营管理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蔬菜栽培技术人员。现将培训情况总结如下:
一、立足市场需求,调整教学思路。
兴隆县位于承德市南部,京承、津承、兴唐公路交汇于此,县城距北京市区142公里,距天津市区176公里、距唐山市区145公里、距承德市区140公里,是四城市的结合部,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而且这里平均海拔600米,气候凉爽、湿润,夏季平均气温比京津地区低8~10℃;兴隆的水质甘甜、清凉、无污染,富含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适合蔬菜栽培。因此,充分应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我地的立体气候条件生产反季节蔬菜,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反季节蔬菜价格高、销路好,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兴隆县大河南村已于2006年成功发展50亩蔬菜栽培示范基地,亩收入达万无,不但解决了当地及周边地区的菜蓝子,而且对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我校瞄准市场需求,整合教学资源,调
整教学思路,在大河南村现有的露天蔬菜栽培的基础上,及时开设《反季节蔬菜栽培技术》,向农民朋友推广高效、优质、生态、环保型的反季节蔬菜栽培技术。
二、突破传统模式,创新教学手段。
我校加大宣传力度,突破传统模式,重视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手段,挑选有经验的教师认真备课,在内容上力求做到新颖、实用、可操作性强的特点。任课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发展特色教学,依据教学的内容、学员的实际情况,以“人”为本,尽量站在学员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精心设计,从着力启发学员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入手,引导学员进入“角色”,力求调动每一位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语言和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真人实事,与当地实际情况及生产生活中出现的现实问题紧密结合,将抽象、笼统的蔬菜知识通过大量图片、数字、实例完整形象地展示出来,并在现场为学员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谋划发展思路。课后,任课教师为大家播放了几种适合当地生产的反季节蔬菜栽培技术光盘,并带领学员一起参观了大河南村蔬菜栽培示范基地,学员们积极踊跃地向他们咨询了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6.花卉栽培技术精品课建设总结 篇六
一、课程简介
《园林花卉栽培技术》是园林技术专业(专业代码:510202)的核心学习领域课程,是根据园林技术专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和花卉园艺工职业标准确定课程目标,是融理论、实践于一体,教、学、做一体化的、基于工作过程理念开发的改革试点课程。课程开发由校内专任教师与企业技师共同完成,是典型的工学结合课程,并且与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相结合,呈现课程的职业性、实用性和开放性。
二、教学队伍
(一)监测点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承担的实践性教学;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主编的规划教材。
(二)本课程建设情况
课程负责人王明珍,女,硕士学位,副教授,技师。2003年获学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2006年获得校“优秀教师”称号。2010年指导学生参加农业部高职高专插花技能大赛三等奖。主编《花卉栽培技术》、《花卉艺术》等多部优秀教材,参与多项省、市级教科研课题,在《山东农业大学学报》、《安徽农业科学》、《现代园林》等专业学术刊物上共发表学术论文22篇,其中5篇为中文核心期刊,6篇为中
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花卉栽培技术》课程组有专任教师5人,兼职教师5人。教师队伍结构合理,专任教师学历高,均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同时具备“双师素质”。各位专任教师均承担着本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任务,企业工作经验丰富。
1、课程负责人及主讲教师
课程负责人王明珍一直从事园林植物栽培方面的教学与实践工作,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教学科研成果丰富。发表学术论文22篇,主持或参与各类课题5项,主编教材2部,成果获奖5项。四位主讲教师都有丰富的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经验,都具有“技能鉴定考评员”和技师资格,同时都分别在校外大型园林花卉企业担任技术顾问。
课程组教师分别毕业于不同地区的高等院校,所学专业包括园林植物、园林、园艺、生物等,能充分满足本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各学习领域的教学需要。团队教师责任感强、团队协作精神好,是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在行业中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精干的师资队伍。
2、兼职教师
7.大麦双季高产栽培试验总结 篇七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2009年设在黑龙江省勤得利农场科技园区旱田区, 土壤类型为草甸白浆土, 黑土层15~20cm, 前茬水稻。有机质4.1%, 碱解氮212mg/kg、有效磷21mg/kg、速效钾189mg/kg, pH值5.5。供试大麦品种为垦啤2号。
试验共设2个处理, 处理1为春播1.67hm2;处理2为收获后秋播1.67hm2。①春播:于上年秋季, 选用重耙深松机深松, 深30~35cm, 重耙2遍, 轻耙2遍。4月15日播种, 公顷保苗450万株。公顷施化肥商品量255kg, 其中64%磷酸二铵120kg、46%尿素75kg、33%硫酸钾60kg。其它措施同当地常规栽培措施。7月13日割晒, 15日拾禾。②秋播:于收获后及时深松, 重耙3遍, 轻耙2遍。起大垄, 垄距1.36m, 垄台宽90cm (旋平) 。公顷施化肥商品量225kg, 其中64%磷酸二铵120kg、46%尿素45kg、33%硫酸钾60kg。7月20日播种, 公顷保苗420万株, 台面播6行, 每行15cm, 靠垄沟边行密度较里行增加25%。
秋播大麦前期生长处于高温多湿环境, 易发生种苗根腐病、叶枯病、颖枯病和赤霉病等病害。根腐病防治措施种子包衣:每100kg种子用50%麦迪安200g+益微75mL, 对水1000mL。叶枯病和颖枯病防治措施大麦发病期, 每公顷用25%粉锈宁1000g或25%咪鲜安 (施保克、使百克) 1000mL+益微250g。秋播因灌浆时温度较低, 是活秆成熟, 应割晒收获。10月1日机械割晒, 放鱼鳞铺, 水分降至18%以下拾禾。水分在20%以上时, 应防止-2℃以下低温, 以防因受冻降低芽率。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秋播大麦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
该地区地处三江平原东部, 属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下限, 属冷凉地区, 昼夜温差大。大麦是喜凉作物, 垦啤2号系春性品种, 通过春化阶段所需要的温度范围很大, 在10~25℃。从调查结果可知, 该地区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平均气温在22℃左右, 可以满足秋播大麦通过春化阶段对温度的要求。
2.2 病害情况分析
从调查结果可知, 处理1根腐病、叶枯病、颖枯病、赤霉病、条纹病发病率分别为2%、0、0.5%、2.3%、6%;处理2分别为3.1%、1.3%、2%、1.6%、1%。秋播麦只要采用健身防病措施, 各种病害可得到有效控制 (春播大麦只进行种子包衣处理) 。
2.3 产量性状与经济效益分析
从试验结果可知 (见表1) , 与春播大麦相比, 秋播大麦的株高和分蘖成穗率明显降低, 秋季多大风大雨天气, 倒伏程度为1级, 但穗数和千粒重较高, 产量表现较好, 较春播大麦增产26.8%。
单季大麦公顷产量3762kg, 公顷成本与效益较低, 公顷效益仅为735元;双季大麦累计公顷产量8532kg, 公顷成本6966元, 较单季增加直接费用1683元, 减少了第2季地租费用, 效益为6685元, 较单季公顷增纯效益5950元。
3 小结
8.果树起垄覆草栽培技术总结 篇八
1 果树起垄覆草密植栽培的技术要点
一是对于新建果园,先按行距开宽、深各60 cm的沟,将有机肥及化肥与挖出的土壤混合后埋入沟内,并培成高30 cm左右、宽60 cm以上的垄,将果树按设定的栽植密度栽于垄中央。到夏季收集锯末、碎秸秆或碎杂草等覆于垄上。以后结合施肥整垄覆草,并使垄高保持30 cm左右。随着树冠的扩展和果树根系的向外延伸,将垄面不断地向行间扩展,保持垄宽与冠幅接近。扩垄的方法是:在原垄的外缘,结合秋施基肥顺垄挖一条深约50 cm、宽约30 cm的沟,在沟内施入肥料后再将行间熟土培于沟面上,把新沟土面与原垄面培平;以后随着树冠的扩大,按同样的方法扩垄清沟,最后保持垄身高30 cm左右,垄宽与冠幅接近。每年整理垄面后,同样在树盘内覆20~30 cm的碎秸秆、锯末或杂草等,并保持常年覆盖。第2年秸秆或杂草等腐烂后再在其上加盖一层同样厚度的新草。
二是对于已栽果树,起垄前要撒施充足的优质有机肥后浅松土,在行间挖排水沟,挖出的土铺在树冠下,逐年把平栽改为起垄栽植,使垄身高30 cm左右,垄宽1 m以上。如果劳力不紧张可以把垄宽保持与冠幅接近,把留树盘改为垄上栽培。垄身培完后覆草,在垄面上覆盖20~30 cm厚的麦秸、锯末或杂草等。覆草时间一般以夏季为最好,此时正值雨季,温度又高,草易腐烂,不易被风吹走。覆草的种类有麦秸、豆秸、锯末、玉米秸、稻草等多种秸秆,数量一般为每667 m2 2 000~2 500 kg。覆盖前,要把草切成5 cm左右的碎段,撒上尿素或浇上鲜尿堆成垛进行初步腐熟后再覆盖效果更好。覆草时,要先在垄面上撒上有机肥浅翻后再覆草。覆草后用土压住四周,内部星星点点地用土压住,以防被风吹散。刚覆草的果园要特别注意防火。每次打药时,可先在草上喷洒1遍,集中消灭潜伏于草中的害虫。覆草后若发现果树叶色变淡,要及时喷1遍0.4%~0.5%的尿素。
三是起垄覆草后提倡喷灌、滴灌、渗灌给水,大水漫灌不仅费水,而且易使土壤板结和顺水传播根部病害。可以沿每行铺设一条管道,每株树有3~4个滴头。如果没有滴灌条件,可以靠近垄、台边挖沟进行沟灌。也可以采用穴贮肥水技术,即在树两侧靠近树干80~100 cm的地方挖3~4个30 cm×40 cm×40 cm的坑,垂直放入用玉米秸等绑成的草把后填土作为贮水坑,浇水时只浇行间并把贮水坑浇满即可。以后如果不是太干旱就不必浇水。秋季施基肥时将垄台挖开,按照常规施肥方法施入后再将垄台修整好即可。
2 果树起垄覆草栽培的优点
一是果树起垄覆草后增加了水分散失的面积,垄在地平面以上,土壤不板结,透气性大幅度提高。由于根系分布在透气性明显改善的垄中央,吸收根量大,根系发达,生长健壮,吸收能力强,树体生长发育良好。覆草后,杂草经过腐烂变成优质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改善土壤理化结构,使通透性增加,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增强,有利于果树根系活动。同时,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可以避免肥料被土壤颗粒固定,土壤中可吸收态营养元素含量增加,进而提高肥料利用率。在平原黏土地果园,对克服土壤通透性差、早春低温回升慢影响根系活动、雨季容易积水导致根系窒息及早期落叶等效果更为明显。
二是果树起垄覆草后,相应地增加了地下水的埋深,对土层较薄的果园,增加了土层厚度及果树根系的吸收范围。结合覆草后,土壤表层的温度、湿度相对稳定,使土壤表层吸收根数量增加,有利于果树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使果实的单果重、色泽、含糖量等质量指标明显改观。
三是果树起垄覆草后,由于改变了地表微环境,部分害虫天敌增加,同时由于根系活性提高,树体生长健壮,抗病能力增强,树体及果实病虫害发生较轻,减少了农药的使用,有利于无公害果品的生产。
(收稿日期:2012-04-20)
9.无土栽培总结 篇九
岐山县位于关中平原西部,隶属宝鸡市,总面积856.45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144个行政村,总人口46.3万人,现有耕地53万亩,农业生产优越,自然资源丰富,是国家级商品粮基地,也是陕西省优质苹果、猕猴桃生产基地县.其所辖安乐、五丈原、曹家等乡镇,地处秦岭北麓,渭河以南,是猕猴桃生产优生区。三年以来,我们在朱总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县政府段县长和谷局长的领导下,在农业局祁局长的带领下,在猕猴桃开发中心主任张帆的直接组织实施下,以提升猕猴桃产品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以创建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示范区和产品基地认证、品牌培育为重点,进一步建立健全猕猴桃标准化生产体系,全面推广先进实用的标准化丰产稳产增效技术,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引导果业生产逐步走向标准化轨道,促进农民增收,果业增效。现将三年来标准化栽培技术推广项目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项目任务完成情况(一)猕猴桃种植面积
从2009年以来,已种植推广猕猴桃面积3.09万亩,涉及安乐、五丈塬、曹家、蔡家坡四个乡镇,挂果面积1.8万亩,总产量2.7万吨,猕猴桃产业是我县农民经济来源的主导产业。为了把猕猴桃产业做好做强,提高产品质量安全,参与市场竞争,增加农民收入,在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大力
支持下,2009年我单位承担了猕猴桃标准化栽培技术项目,通过该项目的实施,现已推广面积5.25万亩,示范农户为2027万户。亩均产量2000公斤,商品率达到90%。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同时以样板点为推动力,全面提高猕猴桃产品质量安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增加农民收入。
(二)猕猴桃生产效益
1、经济效益:建设完成后1万亩猕猴桃有等待挂果,3.09万亩猕猴桃将全部挂果,年产猕猴桃6.18万吨,年实现总收入7784万元;亩产猕猴桃2000公斤,其中优质果1800公斤,亩年收入2520元,亩增收840元。
2、社会效益:无公害猕猴桃标准化示范园项目建设,可以极大地促进我县农业标准化工作进程,同时,也可以带动当地运输业、包装业及化学工业等产业的发展。
3、生态效益:通过组织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合理安全地使用化肥、农药,减少用药次数,可有效降低环境污染,提高果品质量,保障群众消费质量安全。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任务
在县政府的组织下,成立了“岐山县无公害标准化猕猴桃示范基地建设领导小组。落实了领导的责任,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事务。领导小组由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谷仲祥任组长,县农业局副局长祁权斌、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
长杨亚岐、县猕猴桃开发中心主任张帆任副组长,成员单位由县农业局、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安乐镇农技站、五丈塬农技站、县猕猴桃开发中心的主要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并在县质量技术监督局设立办公室。具体负责部门间业务协调和技术性工作开展,由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按照省级《猕猴桃标准综合体》DB61/T215-222监督执行。领导小组做到每年至少召开二次例会,制定实施方案并安排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以后,首先制订了《岐山县无公害猕猴桃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同时还制订了猕猴桃产业标准化示范区三年发展规划,明确了指导思想、总体规划和总体目标,并规定了实施的技术措施。并遵照落实,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制定标准,积极贯彻落实
岐山县农业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召开会议,把无公害猕猴桃标准化作为全年的工作重点。制定了猕猴桃生产标准,由岐山县猕猴桃开发中心负责技术指导,全面落实。我们按照要求,对示范区的示范村、示范点、重点示范户发放标准文本,技术培训人员,示范区领导小组办公室都有标准文本。同时对示范区内的果农宣传,动员群众严格按照“陕西省地方标准DB61/215-222”管理果园。截至目前,①示范新建幼园2.1万亩,严把苗木质量关,无根结线虫,符合《猕猴桃苗木标准DB61/T218-1995》。②猕猴桃栽培技术符合《DB61/T220-1998标准》。③产地环境条件符合
《DB61/T216-1995标准》,被确定为《陕西省最佳猕猴桃适生区》,共栽植猕猴桃6.67万亩。④销售鲜果符合《DB61/T221-1995标准》。⑤严格禁止使用高残留农药。
(三)、高标准建园,实现基地建设跨越式发展
截止目前,共新建幼园面积达3.8万亩。按照“扩大优生区,稳定适宜区,限制非适宜区”的原则,研究制定了我县今后五年果业发展规。以县委、县政府办公室文件予以印发,把任务规划到,区域规划到村组、田块,把责任落实到人头。在认真落实省市扶持政策的同时,县上对新建百亩以上连片果园建设予以扶持,每亩补助优质壮苗110株,并提供果树挖坑机。针对新建园(2008年—2009年)200元/亩,并予今年八月份一一兑付。同时,建立了领导干部包抓制度。县级领导包乡镇,部门乡镇领导包村,乡镇干部包组,技术人员抓点。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分别包抓了不少于200亩的示范园,果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每人包抓不少于100亩的示范园,技术人员每人抓点不少于50亩,包抓科技示范户不少于20户。县上将果业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乡镇和部门岗位责任制考核,量化指标,落实责任,确保任务完成。
在建园方面,我们主要作了如下工作:①宣传动员。在栽植时期,单位及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村组,通过印发宣传单、举办培训会、下到田间地头对群众进行宣传培训,分析猕猴桃市场前景,增强群众发展猕猴桃产业的信心。特别是秋季,我们不等不靠,提早下手,在春季建园的基础上,利用秋季猕猴桃销售的大好形势,以身边典型事例及时逐村宣传动员,极大的激发了群众栽植的积极性,迅速掀起秋季栽植高潮。②统一调运苗木。在宣传动员的同时,针对春季猕猴桃苗木紧缺的情况,单位及时组织派专人去外地购运苗木,解决苗木紧缺问题。在调苗期间,我们严把质量,仔细检查,选择根系发达、生长健壮的野生籽育成的苗木,坚决杜绝有检疫性根结线虫病苗木流入我地,为群众高标准建园提供了安全保障,切实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③突出重点。在基地建设中,以点带面,重点突破,选择群众热情高、村上基础条件好的五丈原镇西星村、安乐镇华明、王其、唐家岭、安乐、胡新,洪沟、落星等重点村来抓。新建五个千亩示范园区,新建300亩以上连片幼树标准化管理示范点8处,面积3000亩;建设300亩以上优质果品生产示范园3处共1000亩。以此来辐射带动周边村组,带动全县基地建设任务的落实。④加强管护。在栽植期间,单位明确包村人员,驻村蹲点、深入田间地头,从放线、挖坑、栽植、修剪,到后期管护,全程协助群众搞好定植工作。同时印发了《猕猴桃苗木栽植规程》、《猕猴桃新品种介绍》、《猕猴桃春季冻害防御技术》、《猕猴桃冬季栽植技术规范》、《猕猴桃标准化冬季管理技术》《猕猴桃嫁接技术》等技术资料2.7万份,确保
了栽植质量,有效的提高了建园标准,实现了高标准建园的目标。
(四)、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推广猕猴桃标准化生产技术
每年年初,我们都制定标准化培训计划,按照计划逐村进行培训,同时针对我县猕猴桃基地建设的发展需求和结合宝鸡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工作的开展,我们抓住生产关键季节,就猕猴桃果园生产中土肥水、病虫害防治,修剪等阶段性管理,与乡镇、村、组配合,把果农组织在一起,就关键性的管理措施分片举办培训会。其次利用县电视台的“农民之友”节目,系统宣传技术;再次是现场组织小批量的果农以直接解决问题的方式培训;还以印发科技资料的形式,就重点技术重点宣传;同时还组织有经验的果农外出参观学习3次,加快猕猴桃标准化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在培训中,我们对培训教师进行登记,并填写培训报到册,培训教材符合《猕猴桃标准综合体》。我们利用安乐二月会等进行宣传,发放各类技术资料,截止目前,共举办各类培训150场次,组建技术服务队15个,发放《陕西省优质猕猴桃生产关键技术周年操作规范》等技术资料30000份,宝鸡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教材《猕猴桃栽培》书籍100本,制作《陕西省优质猕猴桃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等各种墙体喷绘14幅;发布猕猴桃生产作务信息130条,拍摄《农事直通车》和《农民之友》栏目各8期,培训果农15000人,推广配方施肥3.6万亩,疏花疏果3.8万亩,实施人工辅助授粉2.8万亩,果实套袋560万只,病虫害统防统治4.3万亩。在病虫害防治上,指导果农对病虫害进行统防统治,统一防治率达到75%以上,通过推广人工授粉,疏花疏果,提高了果实整齐美观度,增大果个;采取果实套袋,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减少病虫果及农药残留;通过配方施肥,科学灌水达到优质高产。使果品商品率由80%提高到90%以上,大大促进了果农增收。在品种发展上,由品种单一向品种多样化发展,推广早、中、晚熟品种:徐香、海沃德、红阳、华优等,新品种园面积达2.5万亩,以满足国内和国际市场今后发展的需要,同时做好病虫害检测记录,专门设立农资供应点,对肥料、农药进行统一供应。杜绝禁止了高残留农药的使用,成立了农业标准化队伍,建立质量监控体系,做好生产投入品的记录和监管工作,主要着力提高果品质量和果农增收,发展绿色有机果品,增强市场竞争力,目前,已在西星村进行了绿色食品认证。有力的促进了标准化技术的推广。
10.番茄无土栽培论文 篇十
番茄无土栽培技术
摘要:番茄是重要的茄果类蔬菜之一,为代表性的蔬菜类无土栽培作物。本文对番茄无土栽培的品种选择、育苗技术、营养液管理、整枝、病虫害防治等栽培技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实践证明,该技术在番茄无土生产中是可行的。
关键词:番茄;无土栽培;营养液
前言:番茄又名西红柿,是温室大棚栽培的主要蔬菜作物之一,番茄适应性广,栽培容易,产量高且营养丰富,以富含维生素 C 和多种矿质营养而著称,果实酸甜适口,风味独特,既可作为水果,又是人们喜食的主要蔬菜,现已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无土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主要蔬菜。
采用大棚无土栽培能很好地解决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和病虫害等连作障碍的问题,有效地调控作物优质高产所必需的水、肥、气、热条件,但这种“无机耗能型无土栽培”营养液配制与管理都需要一些专业知识,而且往往NO3-含量超标,产品达不到有机蔬菜标准。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消费档次的提高,蔬菜的质量差价明显加大。根据当地经济、地理位置等状况发展特色蔬菜的无土栽培方式,生产无污染的“增值”蔬菜,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无土栽培的设施条件
1.1 栽培槽:选择阳光充沛的温室或大棚,整地后按南北方向挖栽培槽,北面留 80 厘米做过道,南边余30 厘米,用垒成内径宽 48 厘米、槽边高 24 厘米的栽培槽,一般槽距为 72 厘米槽底部铺一层塑料膜防止渗漏。
1.2 灌水设施:在棚内建一个蓄水池,外管及栽培槽内管均可用塑料管,防止生锈腐蚀,槽内滴管数量为1到2 根。
1.3 栽培基质:有机质可用秸杆或锯未等,无机质可采用河沙、炉渣等,按一定比例配合好,一般有机肥∶无机肥 =4∶6,使用前半个月必须进行消毒处理,在每平方米配好的基质中加入无土栽培专用肥 2 千克,经过消毒的鸡粪 10 千克,混拌均匀后放入栽培槽内,栽培基质可重复使用,但是在每茬作物收获后必须进行消毒处理。栽培季节与品种选择
2.1 栽培季节的确定
目前我国长江、黄河流域利用温室进行无土栽培番茄,一般分为二种茬口类型。其一为一年二茬,第一茬春番茄多在 11-12 月播种育苗,1~2月份定值,4~7 月采收,第二茬秋番茄在 7 月播种育苗,8 月定植,10 月至翌年 1 月份采收。另一种茬口类型是一年一茬的越冬投期栽培番茄,适于冬季较温暖、光照充足地区的温室栽培。多在 8~9 月播种,9~10 月定植,11 月至翌年 5 月连续采收。
2.2 品种选择
番茄对光照强废要求较高,其光饱和点为 70000Lx,秋分以后日照渐减,光强也大为减弱,因此冬春栽培宜选耐低温、耐弱光品种为宜,同时还应选用抗病和抗虫的品种。秋番茄栽培应选用生长势不过旺,耐病性强,着色均匀,品质好的品种。目前可供选择的品种较多。最近几年来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种植品质好、糖分高的小番茄(迷你型番茄)品种逐渐增多。如台湾培育的“圣女”、“金株”等品种。育苗与定植
3.1 播种时期的选择
在华南地区温室番茄栽培一般采用一年二主作,即冬春番茄和秋冬番茄。冬春番茄一般在 12 月至翌年 1 月播种,5~6 月结束;秋冬番茄一般 8 月上旬开始播种,1~2 月结束。
3.2 浸种催芽
用 50°C 温水浸种 10~15min,对番茄种子进行消毒,清洗干净然后放入清水中浸种 3~6h,用纱布包好置入 25~30°C 的恒温培养箱中,保湿催芽 2~3d 后,即可发芽。
3.3 播种
发芽之后即将种子播种在盛装基质的营养钵中,或将种子直接播种在盛装固定物(小石子或陶粒)的定植杯中,每钵(每杯)2~3 粒种子,上盖薄薄一层基质,覆盖遮阳网,淋清水。播种床宜选保水性、通气性好,不易发病基质。在 20~30°C 下经 5d 出苗。
3.4 苗期管理
齐苗后开始间苗,每钵(每杯)留 1 株健壮幼苗并及时浇营养液。3.5 定植
当幼苗长至 6~7 片叶时定植到栽培床上。营养液的管理
4.1 营养液配方选用
适宜番茄生长的营养液配方为:Ca(NO3)2·4H2O450g/t, KNO3 375g/t,KH2PO4 140g/t, MgSO4·7H2O250g/t;EDTA 铁 20g/t,硼酸 3g/t,硫酸锰 2g/t,硫酸锌0.2g/t,硫酸铜 0.1g/t,钼酸铵 0.1g/t。在开花结果盛期适当增加硝酸钙的用量预防脐腐病。
4.2 营养液浓度管理
番茄营养液浓度(EC 值)不同生长阶段有所不同,从定植到开花前 EC 值控制在 1.5~2.0ms/cm,开花到第一托果采收控制在 2.0~2.5ms/cm,开始采收后可把浓度提高到 3ms/cm,,有助于品质的提高,确保产量。
4.3 营养液酸碱度管理
酸碱性管理,番茄生长的最适 pH 值范围 5.5~6.5。一般栽培过程中 pH 呈上升趋势,当 pH 小于 7.5时,番茄仍正常生长,但 pH 大于 8,就会破坏养分的平衡,引起 Fe、Mn、B、P 等的沉淀,造成缺素症,必须及时调整。整枝和授粉
在番茄植株生长到一定高度时,就应及时用绳子一头系在番茄植株的茎基部,一头系在温室上面的铁丝上,让植株绕在其上向上生长。无限生长型番茄采用单秆整枝,自封顶类型应采用双秆整枝。整枝应在晴天进行利于伤口愈合。中果型番茄一般第一托果留 4 个,第二、第三托果留 5 个,大果型品种留 3个,这样可保证植株本身生长及上部果实的发育,同时去掉畸形果很重要。樱桃番茄每托果都可尽留。夏季可以用毛笔蘸取 2,4-D(浓度 15~16mg/kg)涂在花梗上,以提高坐果率。采收
当番茄果实顶部开始转为橙黄色时即可采收。常见病虫害及防治
7.1 番茄病毒病
发病条件: 病毒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病害。病毒可在种子上或病残体上越冬,通过汁液接触,由伤口侵入植体,借助蚜虫为害,由汁液接触或田间作业进行传播。在高温干旱及有蚜虫危害的情况下容易发病。主要症状:番茄病毒病危害叶片、茎和果实。病叶呈黄绿相间的花叶形,或呈线状蕨叶形,中下部叶片上卷。病茎有黑褐色斑块,有的扭曲停长。病果有云纹斑或褐色斑块,果实小而硬,整个植株矮化、丛生,有畸形花,结果少或不结果。防治措施: 选用抗病抗蚜品种,推广无土育苗,进行种子消毒(用 10%磷酸三钠浸种 40min 消毒),加强田间管理,预防高温干旱。例如,用遮阳网防高温防强光照,以达到遮光降温效果。另外,在移苗时不要伤根,在田间管理时不要损伤植体。还要及时防治蚜虫,以减少病毒传播。预防病毒可喷 20%病毒A500 倍液,发现有病植株及时拔除,减少传染。
7.2 番茄青枯病
发病条件:青枯病属于细菌性病害。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通过根部或伤口侵入植体,借助雨水和田间作业传播。当气温在 30℃以上,易发病。青枯病最有效的预防方法是每隔 7~10d 淋根 1 次,可用 70~100mg/kg 硫酸链霉素和 800~1000 倍的多 菌灵或1000~1500 倍托布津。
7.3 番茄裂果病
番茄裂果病,主要症状是,以果蒂为中心呈放射状开裂或环状开裂,有的从花痕部呈条状开裂。主要防治措施是:选择不易裂果的品种,预防结果后期干湿不匀。如在长期高温干旱的情况下突然浇大水或遇大雨,就会产生裂果。也可喷 0.2%氯化钙或喷0.1%硫酸锌,以缓解症状。
7.4 番茄脐腐病
番茄脐腐病:又称蒂腐病、顶腐病、黑膏药病,主要症状是:果脐部有水浸斑,后期变褐凹陷,有的果肉或筋变黑褐色,潮湿时有黑色霉状物。主要预防措施是:在果实膨大期增施钙肥、硼肥;发病初期可喷0.1%过磷酸钙或喷0.1%氯化钙,以缓解症状。
7.5 番茄主要虫害
番茄主要害虫有棉铃虫、蚜虫、斑潜蝇、温室白粉虱。棉铃虫的幼虫蛀食果肉,造成烂果、落果,严重减产。防治措施:可以用黑光灯诱杀成虫,或用性引诱激素诱杀,也可喷施苏云金杆菌进行以菌治虫。棉铃虫幼小时可喷 2.5%功夫乳油 5000 倍液进行防治。蚜虫防治措施是:可挂银灰色塑料膜驱蚜,也可用涂有机油的黄色板诱杀,或释放食蚜蜂进行以虫
治虫,也可用乐果乳油或劈蚜雾进行药剂防治。在田间管理上,要预防高温干旱。斑潜蝇可危害多种蔬菜,所以在接茬换茬时必须彻底清理田园,药剂防治可用灭蝇宝 1500 倍液喷雾。温室白粉虱是世界性重要害虫之一,成虫、若虫均刺吸寄主植物汁液,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成虫还能传播某些病毒病。防治温室白粉虱关键是搞好温室周围的环境卫生和封好防虫纱网,药剂防治可用吡虫啉2000倍喷雾。展望
番茄是温室大棚栽培的主要蔬菜作物之一。无土栽培能充分发挥作物的生产潜力,与土壤栽培相比,产量可以成倍或几十倍地提高。并且无土栽培使农业生产摆脱了自然环境的制约,可以按照人的意志进行生产,所以是一种受控农业的生产方式。较大程度地按数量化指标进行耕作,有利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从而逐步走向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山东省寿光市第五届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上,一株神奇的番茄树吸引了许多参观者。该番茄树是用营养液无土栽培而成,累计年产量可达4000公斤。番茄无土栽培技术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预计今后无土栽培将会出现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1.无土栽培总结 篇十一
一、超级稻推广应用的意义
(一)超级稻的概念
超级稻品种是指采用理想株型塑造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的技术路线等有效途径育成的产量潜力大,配套超高产栽培技术后比现有水稻品种在产量上有大幅度提高,并兼顾品质与抗性的水稻新品种。也即是通过理想株型塑造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选育的,单产大幅度提高、品质优良、抗性较强的新型水稻品种。1989年,IRRI(国际水稻研究所)最先提出培育“新株型水稻”后,又称“超级稻”育种计划。我国是从1996年启动实施“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
(二)超级稻品种配套栽培技术推广应用的意义
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少,之所以能够用占世界7%左右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其中最重要的措施是在于依靠科技进步,在杂交水稻育种方面取得了突破,育成和大面积推广种植了杂交水稻,不仅使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而且为在全球范围内消除饥饿与贫困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着眼于更长远的粮食安全的考虑,迫切需要技术上有更大突破,超高产的水稻育种和推广应用被提上议事日程。超级稻具有很好的增产潜力,我国从“九五”开始启动超级稻育种项目,育成了两优培九、协优9308、Ⅱ优162等第一代超级稻组合,百亩示范亩产超700kg(单季稻)。“十五”期间又育成了汕优明86、Ⅱ优明86等第二代超级稻组合,百亩示范亩产超800kg(单季稻),特优175和Ⅱ优明86两个组合2001年在云南省永胜县前后两次以1185.5kg/亩和1196.5kg/亩的产量(单季稻),打破了印度于l974年创造的1184.4kg/亩的世界纪录。
(三)梅州市超级稻及配套技术推广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梅州市是广东的“农业大市”,全市总面积1.59万km2,耕地面积250万亩,其中水田面积200万亩,占80%,户籍人口500.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0万人。全市粮食生产连续十九年获得丰收,2007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称号,其中梅县、兴宁、五华被列为国家级粮食生产大县,平远县、丰顺县、大埔县被列为省粮食生产大县。2010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327.60万亩,粮食总产119.86万t,2010年全市推广优质稻面积达214.22万亩,推广超级稻面积达130.05万亩,是全省超级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建设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示范点140个,面积20万亩,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但是,我市粮食自供能力尚较弱,粮食只能基本做到口粮的自供自给,作为畜禽食品和工业加工原料的粮食只能靠外调。在耕地面积不可能有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只有依靠科技创新,发展超级稻生产,挖掘水稻增产潜力,提高单位面积水稻产量,增加粮食总产,才能满足经济形势发展需要和保障粮食安全。
二、我市超级稻品种配套栽培技术推广应用情况
(一)超级稻示范推广基本情况
我国于2005年设立超级稻新品种选育与示范推广项目,经过严格的认定程序,认定和推广第一批超级稻品种,至2009年,经国家农业部认定的超级稻品种有69个,广东省农业厅至2009年也确认了7个超级稻品种,目前,国家农业部和省农业厅共认定76个超级稻品种。我市从2005年开始,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校、省内外种子育种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引进超级稻品种到梅州进行试验、示范种植,2005年至现在,我市引进的适宜梅州市种植的超级稻品种有天优998、培杂泰丰、天优122、国稻1号、淦鑫688、Q优6号、博优998、万金优133、华优665、五优308等10多个。我们在引进、试验、示范的同时,积极摸索和总结出一套与超级稻配套的高产规范化栽培技术,以实现良种配套良法在全市大面积推广应用。在兴宁、五华、梅县建立超级稻示范基地,通过创办百亩核心区、千亩示范片、万亩示范带的方式加快超级稻品种配套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至2010年,全市超级稻示范推广面积达597.07万亩,其中 2005年种植46.94万亩,2006年种植88.67 万亩,2007年种植93.65万亩,2008年种植110.09万亩,2009年种植127.67万亩,2010年种植130.05万亩。超级稻示范推广品种(组合)9个,创办各级示范点140个。推广面积较大的有兴宁、五华和梅县,据统计,2010年兴宁市推广超级稻面积达50.44万亩,五华县推广面积达39.01万亩,梅县推广面积达15.21万亩,三个县(市)推广超级稻面积共104.66万亩,占全市2010年超级稻总面积的80.47%。国家和省认定的适宜我市种植的10个超级稻品种中,推广面积最大的是天优998、天优122、博优998 和五优308。2005—2010年,天优998推广应用面积达289.66万亩,五优308面积达190.25万亩,天优122面积达100.16万亩,博优998面积达63.48万亩,培杂泰丰面积达35.34万亩,华优665面积达12.7万亩,万金优133面积达12.32万亩,Q优6号达10.4万亩。
(二)超级稻品种配套栽培技术推广应用实绩
2005、2006年经省专家验收小组对兴宁、五华县早、晚造超级稻种植示范片进行实割验收,“百亩核心区”天优998和培杂泰丰平均单产600.0~630kg,“千亩示范片”平均单产 550.0~610.0kg,高产田块单产达 732.9kg。2007年兴宁市福兴梅子村培杂泰丰“百亩核心区”,早造经省、市专家组现场实割验收平均单产达 751.6kg,“千亩示范片”平均单产 665.8kg,大面积种植平均单产586.5kg,比当地主栽品种增产 99.0kg;晚造经农业部超级稻验收小组实割验收,平均单产663.2kg,比同区内的主栽品种增产 144.6kg,增长 22.9%,高产田块单产达 715.3kg;超级稻“百亩核心区”全年平均单产超过 1400kg,创当地超级稻高产纪录。2008年兴宁市早造超级稻天优998、晚造培杂泰丰“百亩核心区”,经省市专家组现场实割验收亩产分别达641.3kg和707.4kg。2009年早造兴办的超级稻天优998“百亩核心区”亩产为705.6kg。2010年经省、市专家测产验收,全市水稻各级超级稻创高产示范点平均亩产均在550kg以上,其中,兴宁市创高产示范点早造亩产达675.22kg,晚造达696.1kg;五华县创高产示范点早造亩产达643.98kg,晚造达670.57kg;梅县创高产示范点早造亩产 631.1kg,晚造669.65kg。梅江区、平远、蕉岭、大埔、丰顺等县(区)超级稻推广也取得显著成绩。
2005至2010年每年推广超级稻面积逐年增加,6年来共推广超级稻面积达597.07万亩,据省、市农业专家多年来测产验收结果,超级稻比当地主栽普通杂交水稻品种亩产增加50kg以上,2005—2010年期间,市场收购稻谷价格约每kg1.60~2.60元,按平均价2.1元/kg计算,对比当地主栽品种亩增效益100元以上,对比当地主栽品种增加直接经济效益59707万元以上。此外,超级稻品种表现为抗虫、抗病性强,推广应用其配套技术后,可以减少农药使用量,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生态效益明显,深受群众欢迎。在超级稻示范推广过程中,还涌现出一大批种粮大户,在农技人员亲临指导和跟踪服务下,均取得了预期的产量目标。超级稻品种及其配套栽培技术推广应用,不仅当年稻农实现了增产增收,而且普及了水稻集成种植技术,提高了稻农整体科学种田水平,这对于实现粮食安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超级稻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超级稻品种与普通水稻种植相比,超级稻栽培在施肥时间、施肥量、苗峰、苗数控制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我们在引进、试验、示范的同时,结合我市的生产积极摸索和总结出一套与超级稻配套的高产规范化栽培技术。
一是合理安排播种期。超级稻多为感温型中迟熟三系或两系杂交稻组合,应根据生态条件,合理安排好播种期,适时早播。早造应安排在3月3~5日播种,播种后应采用塑料薄膜覆盖,以防冷害。晚造安排7月5~8日播种为宜。
二是塑盘培育壮秧。秧田要施足有机肥,每亩大田用种量一般为1.5 kg,采用塑盘育秧,早造秧期20 天左右,晚造秧期12~13d。
三是合理密植,优化群体结构。每亩要抛足2万科,基本苗达6~8万苗以上。抛栽后要注意调控大田的最高分蘖数,提高成穗率和培育大穗。每亩最高苗数控制在30万苗左右,有效穗数达21~22万穗。
四是科学施肥。一般每亩施氮量在12~15kg为宜,配施适量磷钾肥,N:P:K肥的比例为1∶0.5∶0.7,基肥、分蘖肥、穗肥的比例为5∶3∶2。幼穗分化前的前期肥应占全期总施肥量的70%左右。
五是合理用水,以水调肥。泥皮水抛秧,抛秧后田间保持薄水;浅水促分蘖;当苗数达到计划苗数的80%时开始排水露晒田,晒田以多露轻晒为主,以控制无效分蘖;孕穗期保持田间湿润壮胎,浅水扬花,灌浆至黄熟期保持田间湿润,维持后期根系活力,后期切忌断水过早。
六是综合防治病虫害。根据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及时防治纹枯病、稻瘟病、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做到发现有病虫为害达到防治指标时就及时防治,使用农药尽量选用高效低毒、少残留的对口农药或生物农药进行防治。
三、抓好超级稻及配套技术推广应用
(一)成立机构,加强领导
为确保超级稻丰产示范推广工作顺利进行,由梅州市农业局牵头成立“梅州市超级稻示范推广协调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同时由市农业局种植业管理科牵头组织,联合局科教科、市种子站、市农科所共同实施示范推广。并组织科研、教学和推广等有关单位的专家组成“梅州市超级稻示范推广专家小组”,健全超级稻栽培技术指导体系。实行超级稻示范推广行政领导和技术责任人负责制,落实各项措施,确保超级稻示范推广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成效地开展。
(二)加快品种配套与技术集成
超级稻品种目前仍然比较单一,必须进一步加强广适型的优质、高产、抗病抗逆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加强适宜我市种植超级稻品种类型配套,才能满足超级稻发展的需求。我们积极开展高产高效强化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坚持良种良法相配套、品种技术相统一,加强技术指导与服务工作,从技术上深挖超级稻产量潜力,促进超级稻大面积平衡增产。根据超级稻品种的需肥要求和适应性要求,确定适宜种植区域,指导农户科学用种,确保高产高效。超级稻长势强,对肥水和气候都有相应的要求,在播种、施肥、灌水和病虫害防治方面加强技术指导,大力做好抛秧高产栽培技术、水稻规范化示范栽培技术、水稻控释肥施用技术、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配套技术推广,充分发挥超级稻显著的增产效益。措施上做到“五统一”管理,即统一品种,统一播、插(抛)期,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收获(超级稻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见附件)。
(三)搞好培训,加强技术指导
在超级稻示范推广和科技入户过程中,我们采用“专家组→ 技术人员→ 示范户→农户”的培训模式,实行科技人员到户、技术到田、要领到人,抓好关键农户、关键环节、关键技术,采用手把手、面对面、田到田的办法,突出超级稻与配套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强化以核心农户为重点的主体培训,充分发挥核心农户的辐射带动作用。为确保计划目标的实现,我们在做好广泛宣传发动的基础上,采取举办专题技术培训、印发技术资料和召开现场会等形式,搞好技术员、示范户的技术培训工作,加强技术指导,提高农户的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水平。据初步统计,2005—2010年全市共举办超级稻栽培技术培训班和现场观摩会130多期,培训技术员和农民共2.6万人次,印发资料5万多份。
(四)狠抓示范,以点带面
我市积极配合实施国家超级稻示范推广计划,重点做好国家级超级稻示范县(市)兴宁市、五华县和梅县的超级稻推广工作,抓好超级稻“百亩核心区”和“千亩示范片”,并将示范区逐年扩大其他县(区),通过各地广泛参与、层层示范、级级带动、以点带面,促进超级稻生产快速发展,在更大程度、更广范围上释放超级稻品种的增产潜力和效果。在示范推广中还实行“3个结合”:一是超级稻示范推广与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测土配方施肥、优质稻产业工程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项目建设相结合,搞好超级稻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利用好这些项目建设和实施的有利平台,为加快超级稻的示范推广打好基础。二是超级稻示范推广与水稻新品种和配套技术推广项目相结合。我市每年均实施省发展粮食生产专项项目,重点推广超级稻和配套技术。三是超级稻示范推广与良种补贴相结合。从2007 年起,每年将省级良种补贴110万元用于推广超级稻品种。此外,兴宁、五华、梅县等超级稻种植大县(市)还围绕超级稻示范推广实行物化补贴、高产达标奖励等多种形式扶持措施,包括给示范户免费提供示范种子或给予农资补贴等,有力地调动了示范农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四是超级稻示范推广与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相结合。2008年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以来,我们积极创立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办好6个国家级示范区和6个省级示范区,示范面积20万亩。在办好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过程中,我们结合超级稻推广,示范推广超级稻品种和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确保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单产在600kg以上,远远高于省下达的亩产550kg的创建目标。梅州市粮食高产创建工作得到了省农业厅的肯定和表扬,其中,兴宁点被省农业厅评为“2008年度广东省粮食高产创建先进单位”,五华和梅县为“2008年度广东省粮食高产创建表扬单位”。
四、结论
梅州市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农业生产和粮食生产大市,人多地少,粮食生产只能保证基本自供自足,水稻作为我市第一大粮食作物和最主要的口粮作物,承担着粮食安全的第一重任。随着耕地资源紧缺、气候因素不稳定性、自然灾害发生严重等影响,粮食生产压力不断增大。因此,引进、示范和推广种植超级稻,对促进我市粮食生产发展,增加农民种粮效益和保障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超级稻是通过理想株型塑造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选育的,单产大幅度提高、品质优良、抗性较强的新型水稻品种,种植超级稻可以较好有利于解决我市粮食生产发展压力问题。
12.玉米垄作覆膜栽培技术试验总结 篇十二
1.1 参试材料
供试品种为黔单21号。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四个处理, A (CK) 处理:直播+垄作 (不覆膜) ;B处理:直播+垄作+全田覆膜;C处理:直播+垄作+垄上覆膜;D处理:直播+垄作+垄沟上覆膜。小区排列采用随机区组设计, 重复三次, 垄高20cm, 垄沟宽为50cm, 玉米直播于垄面上, 行距为宽窄行, 宽行83.3cm, 窄行50cm, 株距22cm, 小区长16.67m、宽8m, 小区面积133.4m2, 种植密度为4 546株/667m2。
2%试验情况
2.1 试验地选择
试验地选择在羊昌乡昌河村坝子头农户陈德忠家承包责任地中, 该地为冬闲空地, 地势平坦, 肥力均匀。
2.2 试验栽培及管理
2.2.1 整地栽培前15天深耕翻地, 耕后及时耙平保墒。
2.2.2 施肥起垄
起垄前耙平土壤, 除去杂草, 结合耙地地面喷施玉米除草剂, 每亩用50%乙草胺乳油70g兑水30kg。肥料于播种前7天一次性施入垄内, 且深施 (距离垄面15cm) 。肥料用量:过磷酸钙57.3kg/667m2, 氯化钾28.7kg/667m2, 硫酸锌1kg/667m2亩, 尿素53.7kg/667m2 (38.7kg作底肥, 15kg作追肥) , 上述肥料连同有机肥 (2 000kg/667m2) 拌匀一次性施入。
2.2.3 适期播种
在雨后或足墒的情况下及时播种, 每穴播2粒, 播种后覆膜;本试验播种期为4月14日, 四个处理采取同天播种。
2.2.4 大田管理
1) 破土引苗。播种覆土后遇雨天, 覆盖的土会形成板结影响出苗, 要破土叶引苗, 即在玉米胚芽鞘破土之前, 压碎板结, 把幼苗从膜孔引出来。
2) 间苗、定苗。地膜玉米出苗后第二、三片叶展开时, 即可开始间苗, 去掉弱苗。幼苗达到三、四展开叶时, 即可定苗, 保留健壮、整齐一致的苗。
3) 打孔。下雨前在垄侧用16.5cm铁钉每隔20cm扎开一个渗水孔。
4) 追施氮肥。当玉米进入大喇叭口期, 追施增穗肥, 每亩追施尿素20kg, 追施方法是在玉米两株中间打孔, 施入肥料。
5) 病虫害防治。在大喇叭口期用50%辛硫磷乳油防治玉米螟, 防治玉米大小斑病用40%克瘟散乳剂500~1 000倍液叶面喷洒。
6) 适时收获。完熟后收获, 收获后的玉米及时晾晒, 籽粒含水量为20%时脱粒。
3 结果与分析
3.1 生育期
从表1可看出, 地膜玉米覆盖方式不同, 玉米拔节期、抽雄期、大喇叭口期、灌浆期、成熟期、全生育期不同。随着玉米地膜覆盖的增加, 还苗期、拔节期、抽雄期、大喇叭口期、灌浆期、成熟期、全生育期提前。
3.2 不同覆膜栽培技术方式对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 处理B亩理论产量最高, 穗最长, 穗粒数最高, 农艺性状最好;处理C亩理论产量第二位;处理D理论产量第三位;处理A对照理论产量最低, 农艺性状差。
3.3 不同覆膜栽培技术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表3表明, 处理B产量最高, 为722.33kg/667m2, 比对照增加49.6kg/667m2, 增长7.3%;处理C产量居第二位, 为705.3kg/667m2, 比对照增加32.57kg/667m2, 增长4.8%;处理D产量最低, 685.1kg/667m2, 比对照产量低12.37kg/667m2, 减少1.8%。说明“直播+垄作+全田覆膜”栽培模式有利于玉米的增产。
3.4 效益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 处理B种子、肥料、农药、人工费用655元/667m2, 净产值1 150.83元/667m2, 比对照增加64元/667m2, 效益最高;处理C种子、肥料、农药、人工费用635元/667m2, 净产值1 128.25元/667m2, 比对照增加41.42元/667m2, 效益次之;处理A (CK) 种子、肥料、农药、人工费用595元/667m2, 净产值1 086.83元/667m2, 效益居第三位;处理D种子、肥料、农药、人工费用635元/667m2, 净产值1 077.75元/667m2, 比对照减少9.08元/667m2, 效益最低。说明处理B和处理C值得推广。
4 小结
该试验表明, 处理B即“直播+垄作+全田覆膜”栽培模式产量最高, 经济效益最好;处理C即“直播+垄作+垄上覆膜”栽培模式产量及经济效益居第二位;处理D即“直播+垄作+垄沟上覆膜”栽培模式经济效益比对照最低。建议下一年将处理B即“直播+垄作+全田覆膜”栽培模式扩大示范推广。
13.无土栽培感想 卢小根 篇十三
通过无土栽培实习,使我进一步了解到了无土栽培技术的原理和相应方法,把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去。实习过程,注意到了很多与蔬菜种植相关问题和细节。
首先,认识到了无土栽培的装置和设备,我们此次种植生菜采用的是浮板毛管水培,包括栽培槽,泡沫盖板,以及一套营养夜循环装置。
其次学习到了无土栽培的方法步骤,包括营养液的配置,营养液的循环,营养液的管理 营养液的更换 杀菌和除菌:
其中重要的是营养液的循环和管理,营养夜要时刻注意酸碱度的变化,可以利用pH自动调节装置来调节培养液中的pH值。pH值不断变化时采取酸碱中和的办法进行调节。电导率法培养液中pH值与作物养分吸收具有密切关系,当pH发生变化时,养分吸收状况也发生变化,其结果又会影响培养液中pH值的变化。所有用酸或碱中和时,均需先稀释成100倍左右的稀释液,因为少量的高浓度的酸或碱加入大量培养液中,一时不易均匀,务必防止根系不会因遇到过浓的酸碱造成损伤为原则,要少量分次逐渐混入之。
实习当中还要不断的杀菌驱虫,用药剂,效果好,但应注意安全。此次主要采用了人工去虫的方法,保证了生菜的绿色很安全。
实习过程当中,我也从中看到了无土栽培技术的优缺点。
无土栽培无须耗费大量劳力去翻耕土地、整地作畦、中耕除草、堆制有机肥料、施肥、喷农药等,而且便于自动化管理,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其次,无土栽培能够实现农业生产的工厂化、自动化、和科学化。并且无土栽培可按作物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提供可给态肥料,并可随时改变肥料的浓度,肥效得以充分发挥,大大节约了施肥量。节省用水量1/2~1/3,而水培如管理得法其耗水量近似于植株的蒸腾量,不存在渗漏和蒸发的损失。最后,无土栽培可避免重金属离子、寄生虫、传染病菌对蔬菜等产品的污染,不需浇泼人粪尿,不需大量喷施农药、除草剂等,产品清洁卫生,外观整洁,品质好。适于一切无法进行土耕的地方栽培,摆脱了人们对土壤的长期依赖,象油田、重盐碱地、土壤严重污染区、沙漠、阳台、屋顶等都可进行无土栽培,甚至还可用于航天、航海。
不过无土栽培也有其不利的一面,一方面由于其成本过高,一次性投资太大,且一年中维持水培的肥料和水电费也很高。另一方面技术要求很高,不像土壤耕作由于有缓冲作用,肥料多施少施无所谓,无土栽培则要求严格,因而在我国未广泛的普及开来。
14.四年级劳技教案无土栽培实验 篇十四
四年级劳技教案(无土栽培实验)
主备人 课时 修改人 年级 四年级 学科 劳动与技术 1 第( 四上)册第(一)单元第( 1 4)课 课题 无土栽培实验 教学 目标 知识 与技能 通过本课学习,探究无土栽培的基本方法。 过程 与方法 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探究无土栽培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在动手制作过程中受到知识熏陶,享受创造的愉悦。 教学 重点 在动手制作过程中,探究无土栽培的基本方法。 教学 难点 对植物生长情况做好观察和记录。 学情 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他们能通过教师的示范明白无土栽培的制作方 法,只是在个别环节上要认真听、动手练、专心做。 教具 学具 无土栽培花卉盆钵 文竹 清水或营养液。 教学程序 教学 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修改建议 一、 看一看 二、 做一做 三、拓展练习 四、 评一评 看图,了解无土栽培是一种不用土壤的.栽培方法。用水、沙子、蛭石等当基质,使植物固定位置,施用无机肥料供给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1、 准备无土栽培花卉盆钵。 2、 准备栽培的花卉。 3、 栽种。将花苗分别栽于盛有基质的盆中,倒入 清水或营养液。 记录植物栽培的实验周期。 组织学生对所有的作品进行评议,比一比,看哪个作品制作得最精美。 让孩子们有直观的感觉,体验无土栽培实验,并增加学习、制作的欲望。 通过教师示范,学生们可以知道无土栽培实验的方法,既直观,又易懂。 不强求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 评比和鼓励,可以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1、出示知识树。 2.、介绍原理 3。介绍演示方法 4、操作 5、评价 反馈形式及效果 在制作过程中,各组组长负责帮助解决疑难。完成作品后让各组同学分别进行展示,最后选出优胜组和优胜同学。 自评、组评的过程提高了学生觉得鉴赏水平。 板书 设计 第十四课 无土栽培实验 1、 准备无土栽培花卉盆钵。 2、 准备栽培的花卉。 3、 栽种。将花苗分别栽于盛有基质的盆中,倒入 清水或营养液。 课后 反思
15.无土栽培总结 篇十五
1“广两优676”高产群体特征
1.1 产量构成特征
由表1可以看出, 与常规栽培田相比, “广两优676”超高产田株高为136.4cm, 比常规栽培田高6.2cm, 穗长增加1.4cm, 每667m2穗数增加1000, 每穗总粒数25.4粒, 结实率提高1.6%, 千粒重增加1.9g, 单产提高20.6kg/667m2。
1.2 干物质积累特征
由表2可以看出, “广两优676”超高产田有较好的冠层结构和较大的光合面积, 因此同化物产生多。与常规栽培田相比, 不同时期干物质积累量也各不相同, 其中从移栽到拔节期干物质积累量变化不明显, 孕穗期开始, 成熟干物质开始增长, 到成熟期为1423.1kg/667m2, 比常规田栽培增加26.1%。
1.3 群体叶面积特征
由表3可以看出, “广两优676”超高产栽培条件下, 营养生长优势明显在不同的生育阶段均有较高的光合面积, 其叶面积指数 (LAI) 变化动态为:移栽期0.82、够苗期3.21、苗期4.57、拔节期6.72、孕穗期9.32、抽穗期8.21、成熟期2.56, 与常规栽培相比, 拔节到抽穗期LAI略高, 其他时期LAI较少。
2 超高产栽培技术
2.1 精选水稻品种
品种的质量是水稻获得高产的前提条件, 应该选择生育期长, 成熟性好, 穗粒饱满、偏重, 株行株高紧凑, 叶片挺立, 抗倒伏、抗病害 (特别是要抗稻瘟病、纹枯病等) 的高质量品种。目前, 福建省主要的种植品种有“广两优676”“宜优673”等。
2.2 培育壮秧
很多试验表明, 培育壮秧是实现水稻超高产的另一项关键技术, 首先应该保持秧龄与整个生育期保持同步。“广两优676”在尤溪县种植, 一般为4月下旬播种, 5月中下旬移栽, 叶龄5.5~6.5叶, 秧龄30~35d。“广两优676”育秧方式主要以旱育秧、湿润育秧为主, 栽插株行距20cm×23cm或23cm×23cm, 每穴插2粒谷苗, 每667m2基本苗4万以上。
2.3 精确施肥
无机肥料和有机肥料兼用。通常施用无机肥料为60%~70%, 有机肥料为30%~40%的配比有利于土壤养分平衡, 达到高产。首先施足基肥, 每667m2用复混肥 (N12:P5:K8) 40kg左右。分蘖期, 每667m2用10kg进口复合肥 (N16:P16:K16) 撒施。移栽后15~20d之内追施1次分蘖肥, 每667m2用进口复合肥15kg撒施。
2.4 水层管理
水稻整个生育期需要经过2个抗旱最强期和2个水分最敏感时期, 因此, 要采用“浅、湿、干”灌溉方法。水稻插秧后灌溉水层应在苗高2/3处护苗返青, 返青期间保持水层, 当田间茎蘖数达到有效穗数的85%, 进行排水晒田, “落黄”之后采用干湿交替, 以湿为主的水分灌溉法, 要减少田面保持水层时间, 促进根系发育, 改善土壤通气性, 以根养叶, 以叶增产, 收割前10~15d停灌。
2.5 病虫害防治
水稻高产应该加强病虫草害的防治。在水稻插秧前1~2d使用封闭药剂除草, 每667m2用5%恶草灵乳油150~200g, 可以搀细土15kg撒施, 也可兑水15kg进行泼浇。水稻插秧后施药, 插后5~7d, 每667m2用10%草克星10~15g或10%韩乐星10~15g, 加60%丁草胺85~100g混用, 施药要用毒土、毒砂或拌入肥料施。施药时水层为3~5cm, 保持5~6d。稻瘟病防治, 叶瘟用40%富士达一号可湿性粉剂或40%稻瘟灵乳油, 每667m2用75~80g, 兑水30~40kg喷雾。穗颈瘟用, 每667m2用20%三环唑100g, 兑水30~40kg喷雾。螟虫防治。危害水稻的螟虫种类很多, 但基本上三化螟和二化螟危害严重, 主要以幼虫钻蛀茎秆危害水稻, 水稻受害后出现的症状是枯心和白穗。防治方法:每667m2用50%杀螟松乳油150~200g, 兑水40~50kg水进行喷洒。
3 结语
发展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是解决人口粮食问题, 保证人们生活, 生产需要的关键措施。近年来, 我国已培育出一大批高产品种, 但在实际大面积推广中, 产量还没达到理想水平, 因此, 需要加强研究配套的超高产栽培实用技术, 以便进一步发挥高产水稻的增产优势。
参考文献
[1]夏宝军, 陈仕界, 朱忙才.水稻超高产基本特征及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15) :83-84.
[2]杨建昌, 陈忠辉, 杜永.水稻超高产群体特征及其栽培技术[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4, 6 (4) :37-39.
【无土栽培总结】推荐阅读:
园林树木栽培养护总结-zhongkai08-14
工作总结,护士年终总结,护士年终总结个人10-06
教育实践活动总结总结06-22
企业环保总结总结范文07-05
个人工作总结总结09-22
质量个人年终总结总结10-12
银行个人年终总结—总结报告06-27
资料保管员总结总结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