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孩子责任感培养(精选15篇)
1.浅谈孩子责任感培养 篇一
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我认为要从一些小事做起,在生活做到以下几点
1,经常交给孩子一些任务,让他独立完成。
2,鼓励孩子做事有如有终,督促、评价孩子的做事成果,培养孩子持之以恒的品质。
3,让孩子了解父母的工作情况,家庭状况,知道一些父母的难处,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是家里的一分子。
4,鼓励孩子犯了错勇于承担责任,敢于道谦,教孩子怎么样弥补自己的过错。
5,父母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
6,家长要重过程,轻结果,学会等待。让孩子尝试做事的过程最重要,允许孩子的不完美,允许孩子犯错。
2.浅谈孩子责任感培养 篇二
一、培养学生责任心应遵循的原则
1. 坚持“活动体验”的原则
人的责任心是在完成一定任务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起来的, 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通过生活、学习、社会实践中一次次行为训练、一次次强化而逐渐养成、稳定下来的。陶老说过:“教而不做, 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 不能算是学。”光凭说教, 不让学生承担任何工作、不从事任何活动, 是不能养成任何责任心的。因此, 我们在教育中, 一方面要从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抓起, 对小事的责任心是对大事责任心的基础, 抓紧小事不放松, 日积月累, 养成做事负责任的习惯。另一方面, 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 开展各项活动, 给学生创造承担责任、体验责任的机会, 使之在实践中不断增强责任意识, 从而达到教育的效果。
在责任心教育内容的选择上, 贴近学生生活, 在活动的设计、组织上, 要遵循责任心心理品质形成的一般规律, 让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 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使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 内化良好的责任心品质。
2. 坚持“榜样感染”的原则
小学生认识客观世界主要借助具体的形象思维。对学生进行责任心的培养, 不能光靠口号或抽象的结论, 应该为他们树立起形象、生动的榜样, 宣传榜样的积极面、闪光点, 特别是他们的先进思想和行为, 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鼓舞;让学生明白“不能用人的长处, 便是自己的短处”。激发他们的责任感, 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乃至推销自己的热情, 不断提高学生的责任心。
3. 坚持“情景创设”的原则
老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 引导学生在感知、感受、感动的全过程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领悟自我感知、自我责任心在自我发展中的价值作用和重要意义。同时借用多媒体教育教学手段, 创设生动形象、声情并茂的教育教学情境, 通过直观的画面, 和谐的音律刺激学生感官, 使学生产生情绪体验, 感化自我责任心, 感知具有一颗责任心所带来的成功喜悦, 从而形成自我责任心的良性循环。
二、培养学生责任心的有效途径
1. 在承认错误中感悟责任心
孩子做了错事, 必须自己承担。要让孩子明白, 谁都难免会犯错, 犯错不是最可耻的, 但逃避是不可原谅的。比如因为某个学生不保护教室环境, 导致常规评比扣分, 就可以采取做“义务环保员”的工作, 承担一天的保洁工作。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知道, 自己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明白:破即补, 污即洗, 劳即谦, 乱即理, 债即还, 病即医, 过即改, 善即喜, 行即思, 倦即息, 信即复, 账即记, 这是做人的根本。
2. 在尊重中拥有责任心
不要因为孩子年龄小, 就忽视了他的自我意识, 凡事要与孩子多沟通。陶行知说过:“运用民主作风教学生。”比如班级中可以师生共拟“班级公约”, 家长可与孩子拟定“家庭须知”。在双方约定俗成之后, 彼此就都得遵守并必须坚持。如果某一位没做到, 老师父母可以按照要求, 命令他去做。这时, 父母、老师执行的是规则, 而不是权威, 孩子会在这样的情景中学会遵守规则的责任以及尊重他人的责任。
3. 在爱心中激发责任心
可以让孩子养一些他所喜欢的动植物, 并把这作为他的任务, 而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最有助于孩子责任心的培养。会因此激发他的被需要感, 促使他认识到自我的力量和潜能, 并在完成的过程中获得价值实现感和快乐感。同时鼓励孩子与同伴游戏。在与同伴的游戏中, 孩子获得的最初的角色意识和社会概念。在处理与同伴的关系中发展着个体自我责任和对他人责任的经验。
4. 在独立中形成责任心
3.浅谈孩子责任心的培养 篇三
案例1:在我的一个亲戚家中,正好有一个两周岁大的孩子,全家人都围绕他一个转,而就在我们都在吃饭时由于孩子独自玩耍自己撞上了桌子而大哭起来,这时孩子的母亲连忙抱起孩子,抚摩着孩子的疼痛处:“宝宝一定很痛,妈妈知道哦,不哭不哭,就是这个桌子不好,撞到了宝宝的头阿是?妈妈帮宝宝打它。”这时妈妈一手抱着孩子,一手轻轻的拍打着桌子,就象是在批评桌子的过错一样,于是孩子也跟着妈妈一起打起了桌子,孩子没过多久就笑了,一边笑着一边打着桌子,用着还未成熟的语言说着:“桌子,坏,桌子,坏”。最后孩子喜上眉梢。
案例2:在一列飞驰的火车上,隔壁车厢里的一阵哭声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原来是一对国外夫妇带着2个孩子,爸爸在安详着看着报纸,妈妈在为孩子们准备丰盛的食物,而小儿子和姐姐在火车里疯狂的玩耍,在奔跑中,姐姐不小心撞到了桌子上摔在地上哭了起来。面对自己的孩子摔跤,爸爸仍安详地看着报纸,妈妈也没放下手头的事情只是安静地看着孩子鼓励她自己爬起来。这位小女孩停止了哭声,慢慢的爬了起来,妈妈走了过去冷静的问她谁先撞了谁?是桌子撞了小女孩还是小女孩撞了桌子?在妈妈的鼓励和说理下,女孩意识到了是自己的错,是自己撞到了桌子,最后小女孩把撞的凌乱的桌子放回了原位。这位家长面对自己孩子摔跤居然能如此冷静的处理,真是匪夷所思,她不着急吗?事后在询问中,这个妈妈告诉我们看着孩子摔倒在地上的时候其实她也很心疼,但先要冷静的观察孩子是否受伤,在确保孩子没受伤的情况下多鼓励孩子,让孩子自己承担责任很重要。
在案例1中,对于这件事,从事情的表面看母亲用了借物的手法让孩子得到了安慰,疼痛得以减轻,孩子得到了快乐。而从长远来看,这位母亲教会孩子的是推卸责任,她没有教育孩子桌子天生是硬的,玩的时候要小心,不然撞到了就会很痛,因为她知道如果这样教育孩子,孩子不能马上得到心理的安慰,反而可能更伤心,这位母亲为了得到当时一时的效果却犯下了致命的错误。这孩子的将来可能就是一个不负责任心的人。案例2,国外父母对于孩子要做的,一般不加干涉,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这个父母放手让幼儿在火车里疯狂玩耍,自己却能安详地干着自己的事情。面对孩子摔跤了却连拉都不拉一把,只是停下脚步,鼓励他们自己爬起来,还帮助孩子分析这件事情上谁对谁错?谁该负责?怎么负责?培养孩子面对自己的错误要负责任的意识和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喜欢把此人有无责任心作为评价的重要所需,而在我们身边推卸责任的事情却屡见不鲜。饭不好吃是奶奶错了,没有玩具是妈妈错了,摔倒了是地板错了,撞疼了是桌子错了,唯独自己没有错?——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怎能适应学校和社会,有怎样的生存能力?但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这种行为是极其自然的。著名的“成人教育之父”卡耐基,也曾说过:“一个人迈向成熟的第一步应该是敢于承担责任。我们生活于世,就要面对生命中的许多责任。”那就不可否认,作为人类,要在社会中生存,责任心是重要的,更是不可缺少的。是人迈向成熟的第一步,也是成熟的标志。要培养好一个人的责任心就要从幼儿时期抓起。
1.树立父母的榜样作用,唤醒孩子的责意识
世界著名化学家、炸药的发明者艾尔弗雷德·诺贝尔对社会责任感就是来自于父亲的言传身教。诺贝尔的父亲老诺贝尔对研制炸药特别感兴趣。一次,诺贝尔问父亲:“炸药是伤人的可怕东西,为什么还要研制它?”老诺贝尔这样回答孩子说:“虽然炸药会伤人,但是,我们要用炸药来开凿矿山、采集石头、修筑公路、铁路、水坝,为人民造福。”听了父亲的话,诺贝尔接着说;“我长大了,也要研制炸药,用它造福人类。”可见,父亲的责任感、事业心对诺贝尔的影响很大。
教育家陶行知说:“我要儿子自立立人,我自己就得自立立人。我要儿子自助助人,我自己就得自助助人。”同样,要培养子女的责任感、事业心,家长要敬业爱岗,有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因为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位启蒙教师。
2.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让孩子明确自己的责任
跟孩子讲道理是种不错的教育方式,但道理在孩子心中却显得过于深奥,他们未必能明白,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的方式去告诉他们。例如“把玩具收拾好”对幼小的孩子来说就比较模糊,什么是收拾好?怎样做才算收拾好?我们可以通过故事中有趣的话语来引导孩子,例如“汽车该回车库了”、“画笔和笔帽是好朋友,不要让它们分家”、“积木宝宝该回家了,要不然就丢了”……再通过和家长比一比谁先把他们送回家等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进行操作整理。其实讲道理和游戏等方式都是要求孩子把玩具放回原来的盒子、箱子或柜子里,学会整理,但这样的要求和方法更具体,也更有趣,孩子更容易接受。
3.给予孩子帮助与引导。提高孩子的责任水平。
许多父母把无限的爱都倾注到了孩子身上,对孩子的关怀可以说是无微不至,但这种爱无形中剥夺了孩子负责任的权利。家长应该放弃对孩子的溺爱,大胆的放手让孩子去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学会自我服务,让孩子去为自己多承担一些责任。比如孩子做完作业后让他自己整理书桌,吃完饭后帮着收拾一下碗筷,家里的大扫除、日常家务活一定要有孩子一份,即使他只有两岁,并不能真正做家务,也要让他参与其中。所谓“勿以善小而不为”,孩子这些事情做的多了,做习惯了,他的责任心自然就培养起来了。孩子遇到困难了,家长可在语言上给予指导,教会孩子方法,让孩子有机会并有能力把事情独立做完。当孩子顺利的把事情做完之后,家长要有检查、督促以及对结果进行评价,不断的鼓励和表扬孩子,以便培养孩子持之以恒、认真负责的好习惯。
良好的责任心是一个人终身要面对的课题,也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负责任是一个态度和一项本领。如果你爱孩子,如果你想正确的爱孩子,那就收起你对孩子无微不至的溺爱,大胆的放手让孩子学会参与,学会承担,学会负责任,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4.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篇四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一、教学内容: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二、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让家长深刻领会责任心的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
2、通过学习,让家长明白孩子缺乏责任心的原因。
3、学习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各位家长,你们好。
今天,共同来探讨-------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在家庭,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情况:长辈对孩子关心倍致、疼爱有加,可是孩子吃东西时就忘了他们;长辈生病了,孩子却只顾自己玩耍,不去关心他们,有的甚至还吵着要求大人陪他玩。孩子报喜不报犹,在与别人产生矛盾时,先说别人的原因。
在学校,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或听到学生不负责任的事情。如:忘了带学习用品,作业没做完就去玩了;打扫卫生,扫把扔一地就不见人影了;笔、书本摊一桌子,抽屉塞得连书包都放不下等。甚至连语文、数学书也常有人忘带。每当老师帮助教育时,学生们都是一个理由“忘了”。那么是不是我们的学生记性不好,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得了健忘症呢?答案是否定的。原因是:我们的学生没有被培养起责任心。
可见,当前小学生表现出学习马虎、做事不认真、生活草率、过分关注自我、心中无他人、做事不计后果等一系列责任意识淡薄的现象,责任心不仅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影响到儿童的学习与智力开发,同时,它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的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学会负责”是21世纪教育的主题,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的关键,也是当前我们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孩子责任心缺乏原因分析:
家长都希望孩子有责任心,可孩子的责任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能在一定的年龄自动出现。责任感需要在长年累月的生活中去经历和体会不同的情境下才能慢慢觉得的。造成孩子缺乏责任心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孩子没有独立负责的机会。
我们给予孩子过度的保护,致使孩子没有机会独立做本该由他们负责的事,久而久之,孩子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如果小学生想帮家长干点什么,家长便会说把你的学习抓好就行了。父母对回报有错误的想法,认为孩子成绩好就是对自己最大的回报。渐渐地孩子认为什么事都有与他们无关,唯有学习、读书才是正经事,只要书读得好,成绩好什么事都好说,否则------。因此,他们变得“一心一意,专心致志”,“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再关心别人,不懂得爱别人,不再“多管闲事”,以至于长大后,孩子们变得无情无能、无责任感、自私自利、唯我独尊,周边的人为他们付出的再多,在他们的眼里也是理所当然的。说实在话,家长替小学生做得越多,照顾得越周到,小学生就越不会料理自己的事情。
第二,我们没有教会孩子如何对自己负责,如何对别人、对社会负责。父母是孩子终身教育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缺乏责任心,我们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与其抱怨,不如采取措施,教会孩子对自己、对别人、负责。孩子的责任心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培养出来的,它需要我们细心呵护、耐心引导。
(三)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1、让小学生懂得什么是责任心?
所谓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责任心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成就伟大事业的人大都有强烈的责任心,责任心是事业的基础,也是许多高尚精神和良好品德的基础。良好的责任心不是一时一刻的事,不是成人后一蹴而就的,而是从小一点一滴养成的。只有持之以恒才能让孩子具备强烈的责任心。
2、让小学生明白有责任心的人应该承担哪些责任?
我们知道:一个对家庭、对社会负责的人,才会让人感到可信任;一个对生活、对事业负责的人,才会不断地进取;一个对民族、对国家负责的人,才会去献身、去贡献。所以,一个有责任心的小学生应该承担以下责任:(1)对自己负责
a、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明确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端正学习态度,努力学习,自觉认真完成作业,并主动复习功课和预习新课,养成专心学习的良好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b、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健康是学习、成长、生活的基础,要认识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健康的学生应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作为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包括上好每一节体育课,认真做好早操和眼保健操,不做危险的事。
c、对自己的意志、品格负责。做一个诚实、活泼、合群、谦虚、正直、宽厚、勇敢、自强、自信、自律、不任性、有同情心的人;不怕困难,主动参与有一定难度的磨砺;能恰当地面对各个方面的压力,遇事不过分紧张,能自我调适情绪;具有竞争意识,胜不骄、败不馁。
d、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学会自理、自立,懂得劳动光荣、懒惰可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琐事无须他人督促,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
e、对自己的时间负责。时间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过去的时间就不在属于自己。“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作为一名小学生应该合理安排学习与娱乐时间,把时间尽可能用在对知识的求索上,不要虚度光阴。(2)对他人负责
a、礼貌待人,宽容大度,知恩图报,说话文明,不做伤害别人的事,不打扰别人的工作、学习和休息。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共同进步。
b、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诚实不说谎话,做事有始有终,不斤斤计较,答应别人的事要努力做到。
c、懂得为他人着想,有同情心,乐善好施,不歧视弱是群体,能伸出热忱的手帮助他人,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3)对学校负责
a、知道自己是学校集体中的一员,要热爱集体,关心集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学校形象,以学校为容,为学校争光。
b、尊敬老师,尊敬老师的劳动,勇于承担学校、老师教给的各项任务,并负责到底,做好老师的小助手,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
c、在学校穿校服,举止文明,把学校、班级当作自己的家,积极创造良好和谐的校园环境,懂得集体的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4)对家庭负责
a、知道父母的生日,孝敬长辈,关心父母,热爱家庭每一个成员,主动和父母沟通,多听父母对自己在各个方面的指导和建议,不辜负家长对自己的期望,在家做父母的好孩子。
b、作为家庭的成员要分担家庭的各种苦与甜,勤俭节约、不乱花钱,了解长辈的辛苦、劳累,有一颗感恩的心,主动帮忙承担一定数量的家务劳动,减轻父母的负担,懂得以实际行动回报家人的培养。(5)对社会负责
a、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我是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争做“五好”小公民。
b、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设施,有环保意识。积极参加社会的公益活动,尽自己的力量帮助有困难的人,有一颗热爱、关心社会的心。
c、树立少先队员良好的社会形象,懂得“没有国家,哪有大家,没有大家,哪有小家”这个道理。
3、培养孩子责任心的途径
(1)让孩子学会自我服务,给孩子理智的爱。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首先就要求家长放弃对孩子的溺爱,让孩子去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学会自我服务,让孩子去为自己多承担一些责任,比如玩完的玩具要自己收拾好,自己的房间要自己打扫,穿脏了袜子自己去洗干净,起床后要自己整理床铺,早晚洗漱要自己照顾自己,家庭作业要自己独立完成,自己说过的话不能食言。
(2)鼓励孩子勇敢地承担责任。要想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家长应当要求孩子勇于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论孩子有什么样的过失,只要他具备承担责任的能力,就要让他去勇敢地面对,就不能让他逃避和推卸。
(3)让孩子品尝一下苦果。
孩子尚处于成长之中,他对一些事情表现出没有责任感也是正常的,因为他许多时候的确不太清楚这样会有对他有什么不好的影响,所以为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家长可以适当地让孩子品尝一下办事情不负责任的苦果,孩子如果一而再地受到了自然后果的惩罚,他自然就会提高警惕,下次做事情的时候自然就不再会马马虎虎、草率了事。在执行自然惩罚法则时,家长应注意言出必行,否则,会降低在孩子们面前的威信,对孩子的教育也会失去作用。如果一味地强调所谓的说服教育只能束缚自己的手脚,反而起不到教育作用。必要时,家长要“心狠手辣”,“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样惩罚是应该的。要知道,一个良好的习惯会使他终身受益。一个孩子首先要对自己负责,然后才会对家庭、对社会负责。这不是什么大道理,而是被许许多多事实所验证的真理。
(4)给孩子一个好的榜样
孩子有对自己喜欢和崇拜的人进行模仿心理倾向,而父母在孩子心目中一般都具有绝对的权威,所以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和巨大的,很难想象,一个对孩子、对长辈、对爱人、对家庭、对社会毫无责任感的家长,能够培养出具有很强责任心的孩子。所以说,父母只有在生活中严以律己,给孩子做好表率,才能更好地去影响和教育孩子。
(5)让孩子参与家庭生活
家庭是孩子发育成长的最重要场所,是孩子日常生活的出发点和归宿所在,而且孩子每天在家里的时间要远远多于他在学校和户外的时间,因此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可以从家庭这块阵地入手,家长要增强孩子对家庭的主体意识,提升孩子在家庭里的主体地位,让孩子积极地参与到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孩子感觉到他不是家里的客人而是主人,当孩子体会到了他在整个家庭里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他确实是被整个家庭所需要的时候,他对家庭的责任感便会油然而生。
(6)要求孩子做事有始有终
良好的责任心是要靠坚强的意志力和持之以恒的态度来维持的,而这恰恰是许多孩子所缺失的,孩子往往好奇心很强,兴趣爱好也很广泛,但就是做起事情来却只有几分种的热度,不是虎头蛇尾就是半途而废,稍稍遇到一点困难和挫折就打退堂鼓,不愿意再坚持下去,在别人看来就非常没有责任心。因此,为了增强孩子的责任心,家长平时就应当注意培养孩子做事有始有终、负责到底的良好习惯,交给孩子去做的事情,不管是大是小,家长都要全程地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地纠正,决不允许孩子做到一半就随意放弃,要直到孩子从头至尾认认真真地把事情做完做好才能罢休。
(7)坚持正面教育,多鼓励、表扬,少指责、批评。
孩子的责任感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日积月累。另外,因为孩子毕竟年龄小,好奇心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这些特点往往会妨碍他把一件事自始自终的完成,而当孩子完成一件事后,父母要给予公正及时的评价,并善于用语言的教育艺术将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和转移过来,继续完成他应该完成的任务。
四、总结:
人的一生是与人的责任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从幼儿时期起,在家里按父母要求去做,进幼儿园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小学生上学学习,回家帮助家长做家务„„就是培养一个人责任心的开始。它的训练起点,首先是在人的良好习惯的养成上。小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承担起了一种社会责任。学习是社会、国家与民族赋予他的一种历史责任,而承担起这一责任,就要从良好习惯的养成做起。从小培养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但要有始有终,而且要有恒心有自信;今天的事今天做,事事都要对人对己负责任。随着年龄的增长,责任心的范围日益扩大,责任心的含义也就更加深刻。
五、思考题:
5.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讲座 篇五
四年级主讲人:冯丹丹
各位家长朋友们:
欢迎大家来参加我们下各镇中心小学为大家举办的家长开放日活动。今天讲座是由我四年级(1)班的冯丹丹来做的,希望大家认真倾听,多提宝贵意见。
首先关于责任,我们要解决这样三个问题:
(1)什么是责任心?
(2)你认为您的孩子需要承担怎样的责任?
(3)你给你孩子的责任心打多少分?
什么是责任心?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
一个警察的责任是维护治安,一个医生的责任是救死扶伤,一个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那对于一个四年级的孩子,他所需要承担的责任又是什么?仅仅是学习吗?我想那样的回答就太片面了。他们所具有的责任可分为两种:
(1)是要承担的责任,换句话说就是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对自己的身体负责。
(2)是要贡献的责任,也就是说要对他人负责,他们的生活习惯、学习成绩、思想品德、身体健康,这些都是和他们身边的人息息相关的,孩子也需要对他们负责,不可随意糟蹋自己。
但是现在社会的现状是我们家长往往替代孩子去负责任。在这里我请各位家长扪心自问一下:你们有替孩子承担过责任吗?比如说:
你们有替孩子请过假吗?
你们有替孩子报过活动吗?
你们有做过孩子的“闹钟”吗?
你们有替孩子收拾过书包吗?
„„
我想大部分家长都有这样经历的,而且不是一次两次,是很多次,甚至是天天都在做。那我们为什么会去给孩子替代责任呢?
有时可能是因为我们担心,担心自己的孩子无法承担;
有时可能是我们无意识、自然而然地去替代承担;
有时可能是觉得自己的孩子没必要去独立承担;
有时可能更已经有了要让孩子自己承担的心,却举得为了节约时间,教育孩子太麻烦了而替代承担;
有些家长更错误地以为这是作为孩子监护人应有的责任。真是大错特错!
以早上催促孩子为例。很多家长都深有同感,每个周一到周五的早上,所有孩子带身边的家长就会像打仗一样,这边自己要烧早饭,那边叫孩子起床,这边自己的活忙不过来,那边又要让孩子洗脸刷牙早读,忙得脚都着不了地。可你们的孩子呢?却在那里不慌不忙、慢慢吞吞、一小口一小口地吃饭还咽不下去。等哪天迟到了,就哭着闹着怪你们太慢,要你们打电话给老师,说是你们忘了时间,老师如果不说:“这次算了,”不怪罪了,他誓死不肯进校门。
家长朋友们,你们可知,这起床、洗脸、刷牙、早读、上学„„不都是孩子自己的责任吗?为何这一转变就成了我们家长的事了呢?因为孩子已经习惯了爸爸妈妈的替代承担。
我们替代承担孩子的责任会有怎样的后果呢?
首先,孩子自己会丧失主动性,什么事情都想着爸爸妈妈安排就好,我们只要听话;
第二,他们也体会不到这种自我思考、探索的成就感,在发生任何事情后,想到都只能是爸爸妈妈回来帮我解决的,在事情解决后也不能体会那种成功的喜悦,久而久之跟身边的孩子比就会自信心不足。
第三,会产生强烈的依赖性,没有联系解决为题的经验,遇到问题只会退缩。第四,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同情心。《光明日报》载文讲述了这样一件事:北京的一些幼教专家到北京朝阳区一家幼儿园进行心理测试,出了这样一个题目:“一个小妹妹发烧了,她冷得直哆嗦,你愿意借给她外套穿吗?”结果孩子们半天都不回答。当老师点名时,第一个孩子说:“病了要传染的,她穿了我的衣服,那我也该生病了,我妈妈还得花钱。”第二个孩子则说:“我妈妈不让,我妈妈会打我的。”第三个孩子说:“给我弄脏了怎么办?”第四个孩子说:“怕弄丢了。”结果半数以上的孩子都找出种种理由,表示不愿意借衣服给生病的小妹妹。听到孩子们让人心寒的回答,一位幼儿园老师实在不甘心这样的结果,叫来自己4岁的儿子问道:“一个小朋友没吃早点,饿的在哭,你正在吃早点,你该怎么做呢?”,见儿子不回答她又引导:“你给他吃吗?”“不给!”,儿子回答得十分干脆。妈妈又劝:“可是,那个小朋友都饿哭了呀!”儿子竟答:“他活该!”。这篇文章指出:孩子如此缺乏同情心,缺乏爱心,不能宽容比尔呢,甚至对人有些残酷,让我们难以置信,这些都是我们家长替代承担的后果。
第五:长期替代承担,家长就会丧失效能感,影响亲子沟通。如果一个家长他都是让孩子独立解决问题,那在孩子无法解决兹再来找你的时候,你对于孩子就会如动画片中的超人、救苦救难。但如果你长期承担,一旦再有事发生,孩子自然而然就会认为你应该去替代承担,甚至在你们无法解决时,还会反过来怪你们没有解决好,久而久之,甚至在心里会产生:为什么我们的妈妈这么没用?为什么别人的爸爸妈妈都能解决?进而看不起自己的父母。
遇到需要承担的责任,家长比孩子着急,孩子觉得是家长的事情,不是自己的事情,这时我们已经丧失了太多让孩子自己承担责任的机会。那要重新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我们必须要把承担责任的机会交还给孩子。
首先要做的是和孩子划清界限,要让孩子有责任意识,明确哪些是孩子应该承担的责任,比如我们之前说的最小最身边的每天起床、洗脸、刷牙、睡觉、吃饭、做作业等等,身边最小的事,要让孩子自己负起责任来。继而是和他人有关的,像迟到、和别人发生矛盾,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或事,甚至是人生中需要做的一些大选择,比如过几年就和你们息息相关的选择哪所初中的问题,你们都应该和孩子有一定商量的机会,给他们决定的权力,让他们也对自己的人生有一定的规划,承担一定的责任。
第二、家长朋友们要明确自己的角色是帮助者、支持者,而不是替代者,包办者。帮助孩子独立承担自己的责任。比如当你的孩子与其他孩子发生冲突时,你们需要做的事不是说替代孩子讨回公道或替代孩子赔礼道歉。你们需要做的是在冲突发生后,先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和孩子好好谈谈,一起分析在这起冲突中自己的孩子做的对不对,然后再让自己的孩子自己去分析道理,或者赔礼道歉,作为家长,你可以是引导者,与陪同着。这里我又想到了前不久发生的《日本留学生刺母事件》:2011年4月1日,顾女士满怀期待地站在浦东机场大厅接机,准备带从日本读书回国的儿子汪某去美餐一顿,没想到儿子却从包中抽出了把刀,刺向了生他养他的母亲。并且刺完后仓皇而逃,只留下母亲一人躺在血泊之中,苦苦挣扎,最后还是路人将受伤的母亲送去了医院。事后记者再次质问这名留学生时,原因竟然是母亲寄给他的生活费不够多,让他受到了同学们的取笑,所以他痛恨母亲。真是良心泯灭的畜生!可所有家长我们共同思考一下,倘若他的父母在平时就能和他一起探讨家里的情况,甚至邀他一起承担,而不是觉得只要他读书好,别的都不重要的话,会发生这样的惨剧吗?我想这位日本留学生并不知道家里的情况,我们在坐的大部分家长也没和孩子说过,这是中国家庭的通病。
第三、将“惩罚”的说法换成“承担责任”。讲到这很多家长会说:冯老师,你们说的这些我平时都在做的,可效果并不明显。孩子的依赖性还是很大的,甚至很多时候不愿去承担?那我觉得肯定和你的方法有关。我们平时往往在孩子无法完成或做错一些事情的时候喜欢惩罚孩子,包括我自己作为老师我也经常会子啊班级办理时说:有奖必有罚。其实我们都是错误的。在这时我们应该说:你做的好,得到奖赏是你的权利,那做错了或没做好,你就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第四、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有承担责任的能力。不要口头上说让孩子自己承担,背后又忍不住偷偷替代孩子承担了。
比如以做作业为例。作业必须要孩子独立完成,那作为家长可以适当地给予帮助。
(1)学习时间的安排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让孩子参与进来。
(2)我们自己的时间自己做主,如果孩子需要我们帮助需要和我们借时间,那有借有还,孩子也必须还出自己玩耍的时间来帮助你们干活。
(3)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时间,不要充当孩子的闹钟,但也要给孩子一定的期限,不能让他们完全自由。
(4)实行一定的奖励机制,可以是实时奖励。就是做好立刻奖励。也可以是积累奖励,几次做好,或达到一定的分数再给予奖励。在实行前期奖励可适当多些,等孩子慢慢独立自主了再减少奖励。
(5)在孩子承担责任的过程中积极关注孩子的行为,不可以放手就不闻不问,让孩子误以为父母再也不管我了,从而形成叛逆心理或者是各种不同的心理疾病。我们再以背书包为例,很多家长看到自己孩子背着沉重的书包,往往是取而代之,甚至有些家长送到校门口了还不舍得,一直把书包替代孩子背到教室放到座位上为止。其实你会让孩子失去太多锻炼的机会,我们可以这样试试。我们先了解情况,问孩子:“书包重吗?”当孩子回答:“有点重!”我们再引导孩子自己思考想办法:“看来是有点重,你说该怎么办呢?”当孩子回答不上来时,我们给孩子选择:“你是要自己拿,还是和爸爸一起抬?”等孩子选择一起抬的时候,我们还要及时教育:“背书包是你的责任,因为确实有点重,所以爸爸来帮助你。”这个反馈很重要,是让孩子明白背书包这件事的责任界限,背书包是我的责任,家长只是帮助我。
不同的处理方式,带给孩子的影响和后果肯定是不一样的。后面的方式:孩子会觉得背书包是我的事,哪天你不抬,是你的权利,爸爸妈妈可以选择与不帮。如果我们直接拿过来,孩子会觉得这是你的事情,凭什么不拿,理所当然,哪天你不拿,孩子还会觉得是你的不对。
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是这样的。所以我们要孩子学会承担责任的原则是:让孩子在和他有关的事情上有参与,甚至是有选择权。这样孩子就会举得自己被尊重,有了话语权,以后遇到事情,他也敢出来承担。
最后,我想和家长朋友们有个互动:
(1)请家长朋友们写下自己可以交换给孩子的责任清单
(2)请选出你目前认为最重要的三件事情及时去实行,看看效果
6.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心得体会 篇六
1、力所能及的家务
让孩子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把孩子变成一个有责任感的人。父母可以提供给孩子一项特定的任务,但一定要确保这项任务是孩子力所能及的。通过做简单的家务让孩子享受这些简单的乐趣,会激起孩子学习家务的兴趣,同时也帮助孩子发展这项技能。
2、做饭
让孩子和父母一起做饭吧,孩子会明白一餐美味的饭菜是多么来之不易。真正的目的不是让孩子做饭,而是让孩子参与,让孩子在内心深处有这样一种感觉,这是我的责任。所以可以让孩子做一些简单的事,如让孩子帮父母搅拌配料,从厨房里找东西等。孩子们会很喜欢这些任务,同时在这些活动中受益。
3、养宠物
在家里养宠物也可以让孩子变得更有责任心,大多数宠物都需要精心喂养和照顾。父母应该给时间让孩子来照顾宠物,跟宠物相处。通过父母平时对宠物的照料,孩子一定会模仿父母的行为。但是父母一定要记住的是,要观察孩子是如何照顾宠物的,确保宠物和孩子的安全。
4、建立责任规划表
7.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篇七
当今的中学生,相当一部分人社会责任感淡薄,他们享受了家庭和社会对自己的厚爱,但对父母、对社会却不知道尽责,更有甚者是冷漠无情。那么什么是责任感?责任感是一种自觉地把份内的事情做好并愿意承担相应责任的情感。社会越发展,就越需要负责任的公民。从个人的成长,人际之间的交往,到社会的正常运行,都离不开责任。责任感和负责人的态度是我们能否获得成功的条件之一,它能催生智慧和能力,促使人去做好事情,由此获得尽责的喜悦和满足感。
在培养责任感方面中学生面临以下一些问题:一是责任概念的模糊。有的同学把责任看成是对成年人,职业人员的道德要求,似乎与青少年没有关系,有的同学对责任范围的认定比较狭窄,认为只有法律规定的才是责任,其他的都不是。二是一些同学不能全面认识到承担责任既会有回报也会有付出,在承担责任时有很大的盲目性,获得回报时兴高采烈,一旦付出代价而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就垂头丧气、后悔不已。同时面对责任有的同学能躲就躲,能逃则逃,不能清楚的认识到逃避责任的后果,如失去人们的信任,受到谴责、甚至受到法律的惩罚等。三是对责任的回报斤斤计较是对承担责任所获得的回报斤斤计较,一旦不能如愿则怨天尤人。四是一些中学生不能正确理解自由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片面强调个人的自由而忽视或否定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有没有勇于承认错误、自我检讨的勇气,是衡量中学生是否具有责任感的重要标志。中学生独立意识日益增强,希望摆脱成人的管束,获得更多的自由空间。但自由与责任是统一的。在现实社会中,一个人拥有更多的自由,并不意味着他可以随心所欲,而是意味着负有更大的责任。一个人只有在承担责任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获得自由。一些中学生往往只强调个人的自由而否定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在犯了过失或错误时,缺乏承认错误的勇气。因此,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责,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自我反省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那么,站在学校的立场,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呢?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关注学生自尊体验,帮助学生提升责任感
责任感的形成往往有赖于学生内心体验和认同,教师应尽可能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责任感。自尊是一种个人的价值判断,他表达了个体对自己所持的态度,这种态度表明个体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重要的、成功的和有价值的。自尊心的满足是形成社会责任意识和责任感的前提条件,相反自尊心的丧失是社会责任意识形成最大的情感障碍。因此教师在教育中首先要爱护和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需要、权利和选择,同时要引导孩子明白,自己要为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责任,应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理解、感悟生活中的责任,并且主动地用行动去承担责任,无论事情的结果是好是坏,只要是自己独立行为的结果,就应当敢做敢当、勇于承担责任,而不是由别人尤其是家长替他们承担后果。
2 着力培养学生形成对社会对集体负责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和对集体的责任感
集体主义是一种人生价值观念,它使人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找到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个体对所在集体强烈责任感的充分发展,将为形成对国家、民族以至整个社会的责任感提供坚实的基础。对于初中生而言,最直接的集体就是班级和学校。因此首先要培养学生对学校、班级的热爱和责任。
3 注重运用基于生活基于案例基于过程的方法,引导学生对伦理道德等问题的关心
目前无论在家庭还是学校都存在着“唯智”的教育倾向,无形当中对学生产生价值误导,致使学生只顾埋头学习,漠视伦理道德问题,缺少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对真实生活的体验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极少去关注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单调的学习生活,养成了学生从小到大,其直接目标就是升学,至于以后要做什么,为什么做,并不十分明确。这样的教育环境使学生行为方向不明确,难以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会把社会责任当成是外在的、他人的、与己无关的东西。如果听任知识技能对生命的无情挤压、学生完整而鲜活的生命被肆意分割,那么我们的年轻一代只能是知识越来越多而智慧却越来越少、社会责任感越来越淡薄。
4 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
只有在实践的大课堂中,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才能感受到个体与外在世界的息息相关,从而更客观地评价自我、他人、社会,判断、选择、承担其所应承担的责任,通过自己的实践获取对履行社会责任的亲身体验和感受,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学科渗透。学校教育中,政治课教师对学生的健康发展肩负重任,但各任课老师的责任也是义不容辞的。因此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不只是思想政治课老师的事情,各科教师都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要注意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和影响。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培养全人的教育,而非人格分裂的教育。
5 潜移默化,榜样教育
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教师首先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在现代学校道德教育中,存在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教师的道德行为与其向学生所进行的道德教育之间不一致。如果教师不能把他向学生所传授的道德意义与理念体现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将会使教师的“道德教育”大打折扣。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感染力是我们难以数计的,在一个能体谅他人的教师的影响下,学生也会表现出体谅的态度,一个厌倦而失望的教师,他的学生往往是没有生气和无精打采的,当然没有社会责任感的老师,也只会带给学生对社会责任的淡漠。总之,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完成,它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程,因此我们不能坐等学生成人或上大学以后才去关注这一问题,而要在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形成之前就加以重视。初中阶段是人生发展的一个关键的、发展变化很迅速的阶段,这个阶段的教育引导至关重大,应引起学校教育者的极大重视。
8.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篇八
一、言传身教影响孩子
孩子在生活的各种环境中对自己喜欢的人进行模仿,从而塑造自己的品质。因此,孩子的责任心主要还是要归属到父母身上,因为孩子最主要是接受父母的道德观念。所以,做父母的應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以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比如,爸爸妈妈对家务事分工明确,能积极地完成自己的家务;对工作认真负责,没有迟到、早退、无故旷工现象;言出必行,对自己的每一句话都认真负责等等。教育家陶行知说:“我要儿子自立立人,我自己就得自立立人。我要儿子自助助人,我自己就得自助助人。”同样,要培养子女的责任感、事业心,家长首先就要敬业爱岗,有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因为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位启蒙教师。
二、榜样示范带动孩子
家长要鼓励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终,承担责任。孩子做事往往是凭兴趣的,家长要让孩子明白对做的每件事要负责到底,还必须清楚地告诉孩子做事的要求,并且与处罚联系在一起。这样给孩子制定规矩,让孩子知道什么是该做的、应该怎样做,否则将会产生哪些后果、受到哪些惩罚。如把收拾自己房间的家务活承包给孩子,要是没做好,便不能进入自己的房间。这样,孩子才知道一个人是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大家都知道,孩子好奇心强,什么都想去摸摸、去试试,但是随意性很强,做事总是虎头蛇尾或有头无尾。所以家长交给孩子做的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事情,父母也要有检查、督促以及对结果的评价,以便培养孩子持之以恒,认真负责的好习惯。例如,当孩子要养些花草动物时,家长在答应孩子的要求前,可以让孩子承诺定时浇水或给小动物喂养等。当然孩子在照顾的过程中,难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时候家长应该进行监督,并告诉孩子疏于照顾的后果,让孩子负起责任来。
三、生活体验锻炼孩子
家庭是孩子发育成长的最重要场所,是孩子日常生活的出发点和归宿所在,而且孩子每天在家里的时间要远多于他在学校和户外的时间,因此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可以从家庭这块阵地入手,家长要增强孩子对家庭的主体意识,提升孩子在家庭里的主体地位,让孩子积极地参与到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孩子感觉到他不是家里的客人而是主人,当孩子体会到了他在整个家庭里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他确实是被整个家庭所需要的时候,他对家庭的责任感便会油然而生。要做到这一点,家长首先必须转变观念,要把孩子当作是与自己地位平等的人,而不能老把他当作什么事情都不懂的小孩子,家里的一些事情,无论是否与孩子直接有关,都可以让孩子发表一下意见,让孩子帮着出谋化策,对孩子提出的好建议好想法要积极采纳并加以表扬和鼓励;家里的家务活也要有一个明确的分工,每天爸爸应当做什么,妈妈应当做什么,孩子应当做什么都要事先规定好,当然孩子可以少承担一些,但决不能因为怕耽误孩子学习而大包大揽;家长也可以让孩子在家里充当检察官的角色,对家里每个成员的行为进行监督,看看大家做事是否都有责任心;家长还可以在孩子寒暑假期间让他当一段时间的家,这期间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只要不会给家庭带来巨大的损失,都可以由孩子来做主,都可以由孩子来安排,孩子从自己当家长的经历中能够学到许多,也能够提高许多。如:孩子在3~4岁时,家长就可以让孩子自己刷牙、协助父母把干净的衣物叠好、放好,收拾和整理自己的玩具。把脏衣服拿到洗衣房。孩子到了4到5岁时,让孩子给家里的植物浇水,在不打烂餐具的情况下协助大人摆放和清洁饭桌。在父母的注视下拿邮件和报纸清洗并干燥塑料碗碟。喂宠物。协助父母把各种不易打烂的餐具放进洗碗机。孩子到了5到6岁时可以让孩子料理大部分的个人卫生,整理和打扫自己的房间,协助父母叠好衣服并给衣服分类放置,负责倒垃圾,摆放和清洁饭桌,放好各种杂物。整理自己的床铺等。
四、结束语
9.浅谈如何培养孩子懂礼貌 篇九
一个没有礼貌,不尊重他人的人,在生活中不易获得友谊和自信,因此往往缺乏幸福感。要想使孩子成长为有所作为的人,父母应就让孩子从小懂礼貌,讲友谊。
让孩子懂礼貌,最早便是让孩子学会同人“打招呼”。问候语虽然都很简单,但要让孩子养成习惯并主动说出,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如果孩子主动叫人或使用文明用语,做父母的要及时给予表扬,让他知道懂礼貌的孩子是人人喜爱的。
在日常生活中,要教育孩子懂得尊重长辈尤其是老年人。这点当父母的要以身作则。如果当父母的对长辈就不尊敬,不孝顺,孩子就不可能学会尊敬老人。
带孩子到别人家做客时,要教育孩子不要大声喧哗,不要狠抓主人递过来的糖果,和主人家小朋友要友好相处。在做客处一定不可去拉别人家的抽屉或翻别人的柜子,也不要到主人家的卧室特别是床上打打闹闹。
在公共场合,要守秩序,说话文明,乘公共汽车时,如果有人起来让座,一定要让孩子说谢谢。如果当你们下车时,让座者仍然站着,就要打声招呼请那人回坐。有的父母,抱孩子上车后,见到有人让座,吭都不吭一声就坐下,这给孩子的印象就是上车后,就应该有人站起来,如果没有人站起来,就会又哭又叫。
在公共场所要教育孩子不要大声喧哗,养成平静回答及表述自己意见的习惯。
有礼貌,表现在遵守各种社会公德,当父母的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他人的态度和所做所为,常常影响孩子以后对人的态度和行为举止。此外,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也会影响孩子日后的为人。比如,父母粗鲁,孩子就往往不会文静,父母不尊重孩子,孩子也往往不会尊重他人。
10.浅谈如何培养孩子开朗大方的性格 篇十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开朗大方,也有的家长认为性格是与生俱来的,不需要培养。不错,先天的性格是主要的,但是我认为后天的培养也很重要,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孩子的性格的。
对于我的孩子——悦悦,大家都认为她很活泼,善于与人交流,纷纷来问我平时是怎么培养孩子的。我想,我们平时大概比较注重
这么几个方面对孩子的培养:
首先是注重亲子关系,建立快乐平等的家庭气氛。家庭的气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一个充满了敌意甚至暴力的家庭,是绝对培养不出开朗乐观的孩子的。平时我和悦悦爸爸都尽量抽时间多陪孩子,经常和悦悦讨论她感兴趣的话题,比如孩子为什么生病了要吃药,今天的天气怎么样,特奥会是怎么一回事,等等。和悦悦一起完成她感兴趣的活动,比如和她在一起拼图,一起做手工,一起看动画片。自始自终都让孩子融于浓浓的快乐活动之中。
其次是经常带孩子到外面去走走,接触大自然。基本上双休日,我们家要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在外面度过。我们看天气好就带孩子到郊外、公园走走,比如到长风公园划船,到世纪公园看花展、到马陆摘葡萄,等等;如果天气不好我们就在附近华联超市、百联购物中心、迪卡侬运动超市转转,总之就是要孩子多接触外面的世界。我最反对成天让孩子在“家——幼儿园——家”里打转,这样只能束缚孩子的思想,窒息他们理应开朗的性格。
第三就是鼓励孩子多与同龄人交往,多交朋友。如果说,父母是孩子性格的第一位影响者,那么同龄小伙伴则是孩子形成良好性格、学会为人处事的最好的老师。因为,在与自己的同龄人交往中,孩子会全身心放松、无拘无束,容易形成和保持良好的心境。平时,我们会把悦悦同学家的电话号码抄下来,鼓励她给小朋友打电话,锻炼她与小朋友通话的能力;还会约小区里同龄的孩子在一起溜冰、一起玩儿童乐园。我记得刚开始的时候,大概2岁左右吧,悦悦不敢去小区里的儿童乐园玩,我们就经常鼓励她。慢慢地她表现得合群了,我们就强化这种鼓励,渐渐地悦悦就很高兴去儿童乐园玩了,而且还和其他小朋友打成一片。
第四是给孩子足够的鼓励。人类的天性是喜爱夸奖的。对于孩子来说,鼓励能培养他的自信并使他性格趋于成熟。挑剔、责骂只能使孩子丧失自立的能力。一个总是挑剔孩子在成长中不可避免的错误和缺点的家庭,孩子的特长和优势往往难以被发现和肯定,毫无疑问,孩子是难以拥有真正的快乐和幸福的。要做孩子的好父母,就要多关注孩子,注意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鼓励,这不光是为了孩子眼前的成长,更是为孩子将来拥有优秀的性格打下基础。比方说,我们从小就经常让悦悦在大人面前表演唱歌、跳舞、背诵诗歌童谣等,完成后无论对与否都有鼓掌或竖大拇指,肯定她的成绩。多用“你可以的”“你真棒”“你做得很好”来赞美她,悦悦听了非常高兴,就更有动力在下一次的表演中完成得更好。
以上就是我对培养孩子开朗性格的一点不成熟的想法。我认为凡事都要适可而止,如果你的孩子性格比较安静,不够活泼,也没
11.做家务能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篇十一
在同一件事情上,有责任心的孩子与没有责任心的孩子,表现是不一样的。
有一个心理学的实验:先让几个中学生各自解答一些书面问题,再把他们集中到一起,指定其中的一个为负责人,其他的为助手,让他们一起解答一些问题。然后再把他们分开,让他们独立解答一些不同的问题。最后发现,被指定为负责人的人,成绩有些提高,而助手的成绩比最初的要差一些。
孩子的责任心是在日常生活和家务劳动中逐渐地培养起来的。
培养孩子责任心可以采取一些具体的办法:
可以虚拟一些角色,让孩子扮演其中的一个,完成属于他的任务。比如让孩子扮演父母,让他早晨叫一家人起床、吃饭。或者让他扮演交通警察,模拟指挥车辆和行人。
可以把你在生活中的一些苦恼说给孩子,让他去感受你的经历。
还可以通过一些其他孩子的故事,来启发、引导他的责任心。
在很多生活条件优越的家庭里,孩子往往更依赖父母,他们每天上学有人接送,回家以后有人做饭、端菜,不需要自己动手洗衣服,父母甚至会把插好牙签的水果放到他们面前。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的孩子,不知道家务为何物,成长期相对就会长一些,责任心也很难树立起来。
我有时候和夏树在家里玩不同角色的游戏。我们每天选一个劳动委员,负责安排全家的家务活,选一个学习委员,负责安排一家人的读书、学习。夏树感觉这样很有趣,也总是在担当这些职务的时候,做得很好。
我经常在煮稀饭的时候,去接电话,接完了电话,又去阳台上浇花,结果回到厨房里,稀饭已经沸了一地。有一次,我还把锅烧在炉子上,就上班去了,忘记了关煤气。想起来的时候,锅里的稀饭已经成了烟灰。后来夏树和我一起出门的时候,总是问我关了煤气没有。他还设计了一个报警装置,煮稀饭的时候,放到锅的上沿,每次稀饭一沸,涨到报警线上,就会发出警车一样的叫声。我们给这个装置取名“煮稀饭报警器”。
我犯了颈椎病的时候,会头晕、恶心。这时候,我就会叫夏树关炉子、拖地、端饭,做我没有做完的家务。这种时候,他总是感觉自己很重要,把这些事情一一干好。
我们出去旅游的时候,也让他负责关灯、关窗户、锁门。
我有时候也把科学上一些没有解决的难题,社会上一些不公正的事情,单位里的一些遭遇说给他听。有一次我拿回家一张报纸,这张报纸上刊登了非洲的一个城市,由于严重的工业污染,孩子们都失去了记忆的事情。有一个女孩子,好几天都学不会一句歌词,出门就忘路。一个男孩,十几岁了,除了吃饭,不能做任何事情。
夏树仔细地看着报纸,焦虑地说:“可能是铅中毒,伤害了大脑神经,一定会有解决的办法。”
“但是现在还没有办法!艾滋病、癌症、白血病、孤独症,还有能源的缺乏、环境的污染,都没有办法彻底解决呢!”我例举着,激发他思考这些问题。
很小的孩子都是没有行为能力的,他们必须依赖父母,由父母引领着他们走出家门。但是孩子从十五六岁以后,就应该逐步地做一些家务,开始自己去处理和担当一些事情了。父母应该放手让他们去做,做错了也不要埋怨,因为他们的能力和责任心就是从这些经历中成长起来的。
12.浅谈孩子自信心的培养 篇十二
一、目标评价, 体验成功欢乐
培养自信心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成功在具体的体验。如何让孩子获得成功?在讨论这一问题之前, 必须先弄清楚什么叫成功。活动中, 我们总要确定一定目标, 也就是我们的活动要达成的结果。当活动告一段落, 我们会回过头来将活动结果与最初的目标相对照, 看看目标是否达成。因而, 可以说, 成功与否即是目标达成与否。
这里有两点需提出:其一是在某一活动之初如何引导孩子确定力所能及的目标;其二是活动告一段落, 如何恰当地予以评价。
定什么样的目标才算恰当?目标太易, 不具备挑战性, 孩子反而没有动力;太难则会导致失败带来挫败感。在具体操作中, 需要教师或家长联系任务去把握, 宜采用“目标分解法”的策略。如活动之初, 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力, 不要一下子提出较高要求, 令学生“望而生畏”。特别是对于一个潜能生, 除了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外, 还要帮助他们正确设置目标。只有目标设置正确, 才有目标实现的可能, 也才有努力的方向、前进的动力。假如给潜能生设置的目标偏高, 潜能生以自身当前条件根本无法实现, 那么这种目标激励对他来说成功可以能性极小, 更有甚者会让他认为自己无用, 破罐子破摔, 产生消极情绪。教师应从较低要求开始, 让学生“跳一跳”就可摘到“果子”, “品尝”到成功的“滋味”, 然后再加大力度, 让学生“拾级而上”, 最终达到成功的“巅峰”, 从而顺利完成预期设定的最终目标。一些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经常采用“目标分解”的思想和方法, 用激励性语言评价, 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 在转化一位经常不做作业且学习成绩不佳的“潜能生”时, 老师先只要求他肯做作业, 然后再要求他逐步提高作业正确率, 对他的作业, 老师一反“常规”, 用“稍有进步”、“有进步”、“大有进步”、“还需努力”和“加油”等文字来评定其成绩, 直至等他学习“追”上其他同学, 才和其他学生“一视同仁”, 实行等级制评价。
让孩子体会成功, 除了活动之初要确立适当的目标之外, 还应注意在活动告一段落之后, 给予适当的评价。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教师或家长硬套一些目标, 例如, 认为功课必须达到90分以上才算成功。以这种整齐划一的标准, 对每个孩子作非此即彼的评判, 不可避免地会给部分学生带来挫败感。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起点;即使在同一孩子身上, 不同的活动领域或不同的学习科目也存在不同的具体情况。只要孩子付出努力, 只要孩子对照自己的起点有所进步, 他就应得到肯定和鼓励。值得一提的是, 对于暂时落后的学生, 若等他们有了优点再去表扬, 那他们被表扬的机会就太少了。对于这样的学生, 我们要主动帮助他们在某一方面获得成功, 为表扬创造条件, 让小小的成功去激励学生的上进心,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赏识评价, 激发自信心理
赏识包括肯定、赞美、表扬、鼓励以及宽容, 孩子的自信心、进取的锐气、活泼的灵性、开朗的性格, 来自于赏识。赏识教育正在潜移默化中塑造未来一代人的风貌。赏识的实质是承认差异, 尊重孩子, 鼓励孩子, 不怕失败, 无疑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减少自卑心理。
第一, 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及时予以强化。
因为在幼儿时期, 孩子自我意识的产生主要是通过教师和成人对他的评价, 从某种意义上讲幼儿的自信是教师和成人树立的, 尤其是当孩子取得了成功或在原有基础上有了进步时, 要及时予以肯定和强化, 使孩子感到“我行”——这种感觉十分重要, 这就是自信心。孩子有了自信心就必然愿意再接受这类挑战。最胆小怯懦的孩子, 偶尔也会有大胆的举动;调皮好动、表现差的孩子偶尔也会做得很好, 也许在常人看来这是微不足道的, 但做父母、老师的必须努力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闪光点, 给予必要的乃至夸张的表扬鼓励。
第二, 要注意的是赏识要持之以恒, 切忌急躁粗暴, 大声呵斥。
一般情况下, 教师、家长都会注意鼓励孩子, 但有时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 容易造成行为失控, 在情急生气时忘了鼓励反倒讥讽, 挫伤孩子的自尊心, 降低孩子对自我的评价, 对自信心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孩子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 爱迪生母亲的宽容使这个世界多了位发明家。同样, 教师和家长的宽容也会使孩子感受一份真爱与抚慰, 所以我们对孩子要宽容、和善、耐心, 时刻不能过度。赏识孩子, 给孩子以希望。
第三, 赏识不能过度。
赏识评价主张对孩子多肯定, 多鼓励, 少批评, 但不等于孩子犯了错误就不去批评, 依然不断地赏识。再者, 过度赏识, 会导致孩子自满自傲, 任性, 不能客观正确地评价自我, 若稍遇坎坷便一蹶不振。我们要适当把握赏识力度, 不同孩子赏识的程度不同。如胆小呆板的孩子多肯定鼓励, 少批评指责。对调皮、好动、表现差的孩子要善于捕捉其闪光点, 及时肯定鼓励, 扬长避短。好孩子、任性的孩子适当赏识, 多提新的更高的要求或多鼓励他克服任性的行为。
三、面对竞争, 提高耐挫能力
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结构层次是金字塔分布, 教育在某种程度上, 必须依据于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结构。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新世纪, 我们更要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和耐挫力。这样, 才能使学生将来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大大小小的各类竞争有如“家常便饭”, 因为每个学生自从踏入校门, 就开始了竞争, 到了五六年级, 他们已经是久经沙场的老战士了。但是, 也还存在着这样一些现象:有的学生不敢参与竞争;有的学生一参与竞争就会垂头丧气。这是为什么呢?
良好的竞争心理素质中, 自信心是十分重要的。一个人如果对自己有信心, 就会以自信的热情投入到各种活动中, 就更容易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对学生进行意志品格的教育和训练, 使学生明白, 在成长的过程中, 难免遇到挫折和困难, 但只要持之以恒, 就能获得成功。有这么一个孩子, 一直功课平平, 无任何特长, 后来在学习外语方面树立起信心, 从此走上成功之路。在竞争的某个环节上的失利, 只是暂时的。教师和家长给予学生引导, 给与正确评价,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态度, 充分相信自己, 学会放松自己的方法, 以平静自如的心情投入竞争。正确地评估那些暂时性失利, 不让一时的失利挫败自己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 目标分解评价法的运用, 让孩子体验到成功, 激发孩子的自信;赏识评价是关键, 能增强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面对激烈的竞争, 正确评价引导, 让孩子时刻保持自信心, 不要把一时的失利看成永恒的失败。
摘要:自信心在儿童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自信与不自信存在一种累加效应。也就是说愈是自信的孩子, 愈会成功, 愈会成功则会是显得更为自信。反之, 愈是缺乏自信则会是导致更深的自卑。
13.浅谈幼儿责任心的培养 篇十三
一、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爱模仿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榜样塑造着成长中的幼儿,促使幼儿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面对幼儿每次完玩具后的残局,我都会伤心地说:“小玩具,是谁把你丢这着儿了,你是不是想回家,我送你回家好吗?”于是把玩具拾起来,放回原处。幼儿开始时好奇,也学着做,时间长了,潜移默化,他们就形成了一种习惯,轻拿轻放,把玩具收好放好。孩子们在模仿中进步了。
二、分配给幼儿任务,赋予一种责任
让幼儿在完成任务中增强他的责任心效果是最好的。如:安排幼儿值日,当值日生,就有责任整理小毛巾、水杯、分碗勺等。再如:我班正在搞的每人养一盆花活动,每一盆花上都写有小朋友的名字,每人负责给写有自己名字的花浇水,搬出去晒太阳。这是老师给他们的任务,也是一种责任。孩子们很感兴趣,在活动中大大增强了责任心。这个活动效果很好,有的家长反映,孩子在家里也负责给花浇水、松土等。相信这种对花的责任心会迁移到更多方面。
三、教会幼儿对同伴负责
针对幼儿不会分享与合作的情况,我在让幼儿多听多看有益的、相互关心的故事、录像的同时,在生活中引导幼儿对同伴负责。如:我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同时,提醒能力强的幼儿去帮助能力差的幼儿,进行“结对子”、“好朋友”等活动,让他们在一日活动中体验同伴之间的情感,懂得相互关心、相互帮助。
四、引导幼儿观察成人的工作和生活,学会体贴关心他人
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多种形式介绍成人的劳动,让幼儿懂得父母的辛苦,知道父母和老师也会累,也需要你的关爱。如学习歌曲《我的好妈妈》,让幼儿知道妈妈上班很辛苦,我们要关心她。观察老师的工作,如知道老师每天都要拖地、打水、打饭等,也很辛苦,要尊重老师的劳动,不随地扔纸屑,不浪费饭菜等。
14.浅谈幼儿责任心的培养(陈彩霞) 篇十四
临泽县第二幼儿园陈彩霞
关键词: 责任心培养幼儿
内容提要: 责任心是指自觉地把分内的事做好的心情,也叫责任感。它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标志着一个人在道德修养上达到了很高的程度。良好的责任心是社会合作精神的基本体现,也是个人健全人格的基本要素。但是,幼儿做事往往更多地重视行为过程本身,而不太重视行为的结果。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经常会看到:每次玩完玩具后,地上撒得到处都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一定要得到,不懂得分享与合作;吃不完的饭菜就悄悄地倒掉等等。针对这些情况,我认为应该加强幼儿责任心的培养,必须让他们养成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的习惯。要培养幼儿责任心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就地取材、随机培养 ;
二、创造条件、有意培养 ;
三、言传身教、熏染培养;
四、要让孩子懂得并学会对自己负责,能充满自信地说:“我行”;
五、引导观察爸爸、妈妈及老师的工作与生活,体会辛苦,学会体贴;
六、家园共育、持之以恒。
在幼儿园的生活中,经常会看到:幼儿每次玩完玩具后,地上撒的到处都是玩具,而孩子们却视而不见,不主动去拣;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吃手指;犯了错误不敢承认,总是强调别人怎样;不能团结他人,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一定要得到,不懂得分享与合作;吃不完的饭菜,悄悄地倒掉等等。这些情形既反映出幼儿对自己的行为没有养成自我服务意识及自我负责的习惯,又缺乏责任心这一让幼儿终生受益的良好品质。一个没有责任心的孩子,他体现不出自我的价值,不懂得与同伴、家人、社会的关系,不能体谅、理解、尊重别人,不会奉献他的爱心。他会按照自己的思想与行为一意孤行,因此,这样的幼儿就会不断出现自己的过错与不幸。
那什么是责任心呢?责任心是指自觉地把分内的事做好的心情,也叫责任感。它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标志着一个人在道德修养上达到了很高的程度。良好的责任心是社会合作精神的基本体现,也是个人健全人格的基本要素。特别是当今充满竟争的时代,责任心就更加重要,假如每个人都欠缺责任感,做事顾前不顾后,都按自己的喜好行事,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可是责任心也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在一定的年龄会自动出现的,它需要个人在常年累月的生活中去经历和体会不同的情境才能慢慢获得的,责任心的培养不像教孩子数数、背儿歌那样立竿见影,而应循序渐进,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进行渗透,让幼儿在活动中对自己的行为形成责任心,锻炼他们承担责任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人际交往及社会性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责任心的培养是一个逐步发展的长期过程,必须从小开始。那么如何教育幼儿关心集体,与人友好相处,诚实,勇敢,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能独立思考问题,有自己的意见,对自己充满信心呢?经过长期观察与探索,我认为要培养幼儿责任心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就地取材、随机培养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蕴藏着许多培养幼儿责任心的契机,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教育资源,针对幼儿一些不负责任的行为及时进行教育,培养他们养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好习惯。例如:面对幼儿每次玩完玩具后制造的残局,我都会伤心地说道:“小玩具,谁把你丢在这儿了,你是不是感到孤单,我送你回家。”于是把玩具拾起来,放回原处。幼儿刚开始时觉得好奇,便也跟着学,嘴里也念念有词。渐渐地,他们都已形成了一种习惯,轻拿轻放,不用老师提醒,就能把玩具收好,放好。其次,还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如:在小班教育幼儿自己收拾玩具,老师可以把收拾玩具当作游戏,满怀热情地教他们如何摆放玩具。如“方块积木排在这儿”,“小汽车停在车库里”,“把洋娃娃送回到她自己家里”。这样就渐渐养成了自觉收拾玩具的好习惯。对中班和大班的幼儿培养责任心的机会就更多了;如:让幼儿学会叠被子、衣服、系鞋带、种植小植物、养殖小动物等使他们知道自己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二、创造条件、有意培养
目前,基本上家里都是一个孩子,都被不同年龄层次的大人包围着,宠爱有加,使孩子陷入“自我中心”的封闭天地。有的孩子在园中对同伴非常凶,稍不如意,就开始动武;而有的孩子却不懂怎样交往,干脆一个人玩。针对这一现象:引导幼儿多听、多看有益的、互相关心的故事书或磁带,并请幼儿来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验人物之间的情感,懂得你有困难,我来帮助你,认识友谊,学会珍惜,并且教育幼儿要诚实,不说谎,学会守信。这样孩子就会逐渐懂得你尊重了别人,别人也会尊重你,而且更加喜欢你的做人原则。幼儿园是幼儿集体活动的场所,相对于社会的缩影,我们利用幼儿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有意加强对幼儿责任心的培养。如:做“值日生”、“礼仪小天使”、更可以把责任心的培养贯穿在游戏中,如:“老鹰捉小鸡里面的鸡妈妈”等。幼儿在担任角色中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并发现自身的价值,使幼儿产生欣喜和鼓舞,使他们相信自己有承担责任的能力.三、言传身教、熏染培养
责任心和其他道德准则都不可能直接传授给他们,而只能由他们从外界的吸收中获得。榜样塑造着成长中的孩子,促使幼儿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模仿是幼儿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他们在生活的各种环境中对自己喜欢的人进行模仿,从而塑造自己的品质。在幼儿园教师是幼儿的模仿对象,如果老师做事虎头蛇尾、丢三拉
四、不守诺言、推卸责任等,幼儿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因此要培养幼儿的责任心教师首先要注意自己责任心行为习惯,老师以身教创造了和谐的气氛,让幼儿以教师良好的责任心为典范,幼儿在自己行动体验中巩固对老师的学习,才能使责任心成为人格的一部分。
四、要让孩子懂得并学会对自己负责,能充满自信地说:“我行”
现在为什么有的孩子非常勇敢,能积极参加集体游戏,敢表现自己;而有的孩子却始终不愿举起手,只会说“我不会”“我不敢”?这是因为,孩子不知道很多事是他自己成长中所必须完成的任务,是应当由他自己来面对与承担的;没有意识到他可以对自己负责。要培养幼儿的自我责任心,应先让幼儿了解自己,明白他可以做什么,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我们可以经常对他们说:“你是一个聪明,勇敢,像解放军……的人,”并鼓励孩子勇敢地尝试:“你只要试一
试,动脑想一想,会比老师还棒呢!”切实地鼓励孩子“你能行”,“你确实可以”,让孩子确立“我能行”的勇气和胆量。
五、引导观察爸爸、妈妈及老师的工作与生活,体会辛苦,学会体贴
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多种形式介绍成人的劳动,让幼儿懂得父母的辛苦,知道父母和老师也会累,也需要你的关爱。如学习歌曲《我的好妈妈》,让幼儿知道妈妈上班很辛苦,我们要关心她。观察老师的工作,如知道老师每天都要拖地、打水、打饭等,也很辛苦,要尊重老师的劳动,不随地扔纸屑,不浪费饭菜等。
六、家园共育、持之以恒
培养幼儿的责任心教师在幼儿园可以实行,家长在家也是有许多的教育机会,那么,作为爸爸妈妈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呢?
1、有意识地交给孩子一些任务,锻炼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是对于一个人最起码的要求,也是对自己负责的一种表现。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爸爸妈妈要逐步教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孩子从具体的小事做起,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家里给孩子明确了,哪些事情是爸爸妈妈做的,哪些事情是由爸爸妈妈一起帮助来完成的,哪些事情必须是自己做的,让孩子逐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来完成的习惯。做之前提出要求,鼓励孩子认真完成。如果孩子遇到困难,家长可在语言上给予指导,但是一定不要包办代替,让孩子有机会把事情独立做完。
2、鼓励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终。孩子好奇心强,什么都想去摸摸、去试试,但是随意性很强,做事总是虎头蛇尾或有头无尾。所以交给孩子做的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事情,爸爸妈妈也要有检查、督促以及对结果的评价,以便培养孩子持之以恒,认真负责的好习惯。
3、可适当地让孩子了解一些父母的忧虑和难处,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和选择,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孩子感到家庭的美满幸福,要靠爸爸妈妈和自己的共同参与,进而增强孩子对家庭的责任心。
4、鼓励孩子勇敢地承担责任。例如,孩子跟着爸爸妈妈有朋友家做客,不小心损坏了物品。这时应该让孩子知道,是由于自己的过错,才造成了这种后果,应当给予赔偿。之后一定要带孩子一起买东西去朋友家道歉。
15.浅谈学生干部责任心培养 篇十五
关键词:学生干部,责任心
引言
在青年大学生素质提高和能力培养中, 学生干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习生活中, 学生干部是学生管理、教育、服务的重要力量, 是学校和老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更作为青年学生榜样起着表率和示范作用。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提高学生干部责任意识, 不仅对学生干部个人良好学习工作习惯的养成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更对加强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保证学生工作顺利开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学生干部日常责任感缺失问题的剖析, 提出责任心培养的方法。
一、责任感缺失问题
1. 成绩有待提高。
在大量学生工作中, 学生干部容易主观放大学生工作的重要性, 而无暇顾及学业, 甚至以学生工作为借口, 产生消极懈怠、不思进取的心理。实际上, 学习仍然是所有学生的主要任务, 学生干部所起的先锋模范作用, 不应仅在工作中和活动中, 更应体现在学习中。这不仅体现了对整个集体的责任感, 更能体现学生干部对自身负责任的态度。“成材”是成为可用之材, 是一种“合格”的要求;而“成才”是成为有才能、才华的人, 是一种“精英”的要求。学生干部唯有先对自己负责, 才能更好对集体负责, 只有能在保证学习成绩的情况下顾全学生工作的学生干部, 方堪称为优秀人才。
2. 工作热情阶段性。
在学生干部竞选期间, 不少同学积极主动的参与竞选, 表达自己对成为学生干部、为同学服务的强烈渴望和努力进取的坚定决心。学生干部队伍形成初期, 学生干部满腔热情, 保证自己的最佳工作状态。而随时间推移, 数月之后, 学生干部的基本能力日益形成, 逐渐发现工作情况与理想的状态不符, 得不到理想的提升空间。
事实上, 在此期间, 学生干部的基本工作能力虽然日益提高, 但与形成完整的工作素质还有很大距离, 即压力越大证明能力越弱, 因此学生干部并不是缺少客观上的提升空间, 而是缺少主观上的扎实基础。而热情的减退更能够说明学生干部对于“服务”与“担当”认识不深, 虽然具有一定服务意识, 但仍然需要思想道德上的进一步提高。
3. 功利心, 少奉献。
一些学生干部在竞选之前和选上之初, 对学生干部的定义和性质认识有所偏差, 认为学生干部是学生中风光的管理者和领导者, 片面追求自身的利益和发展, 而忽视集体利益, 这也是学生干部责任心缺失的重要表现。而实际上, 学生干部是领导者, 更是服务者。
二、树立责任意识
1. 学习意识。
培养好学生干部责任心, 首要任务是在学生干部队伍中树立好“以德为行, 以学为上”的理念。学生干部责任心的缺失的根本原因思想道德水平有待提高, 思想道德, 重在“德”字。“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 树立好社会主义荣辱观, 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可作为提高学生干部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方法。在德育工作的基础上, 更要加强学生干部学习意识。所谓学习, 既具体指专业课程知识的学习, 又泛指工作方法、精神境界方面的不断提高和进步。因此, 学生干部唯有以德为行, 才能具备服务同学的工作热情、对他人负责;唯有以学为上, 才能具备日益进步的工作能力, 对自己负责, 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对工作和学习负责, 乃至对社会负责。
2. 服务意识。
学生干部是管理者, 更是服务者, 因此要准确定位自身位置, 明确学生干部的责任和性质, 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具备服务意识, 就要求学生干部能够根植于广大学生中, 对同学们多一份感知和关注, 从同学们的立场出发, 知同学们所知、所想、所需。实则服务意识的形成并非难事, 它只需学生干部具备一种更够给予他人更多关爱的态度。简而言之, 真正的服务意识, 可成为学生工作的精神动力, 也可落实至日常生活的琐碎点滴。
3. 大局意识。
大局意识, 是一种眼界。能否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能否从整理出发去关注部分, 是衡量学生干部是否具有大局意识的重要标准, 而顾大局、识大体也是学生干部责任感的重要体现。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 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 甚至牺牲小我, 来成就大我。这需要学生干部的目光不可停留在自身, 而应放到其负责的整个集体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上, 心为集体所系, 利为集体所谋。这对学生干部的精神境界提出了更高的精神要求, 而只有将大局意识深入学生干部队伍, 才能使学生干部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才能带动和感染整个群体良性发展。
三、责任心的养成
首先, 学生干部责任心的培养要求教师以身作则, 起到模范作用, 体察学生情况, 对学生负责。其次, 责任心的养成是一个过程, 不可一蹴而就急于求成, 需要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的点滴中形成, 因此应特别注重“重责任、敢担当”的学生骨干风气。这种工作作风的转变, 可具体体现在由“等、靠、要”向主动出击的转变;由“当学生官”向“做学生友”的转变;由“按部就班”向“与时俱进”的转变;由“唱独角戏”向“跳集体舞”的转变。在此基础上, 责任心的养成可配合一定的奖惩措施, 规范学生干部行为, 在实际行动中检验培养成果。
参考文献
[1]袁旦.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培养的长效机制建设.江苏:文教资料.
[2]罗佳.高校学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探微.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3]蒋茜, 张帆.试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与管理.黑龙江教育.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
【浅谈孩子责任感培养】推荐阅读:
学生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11-16
告诉孩子什么是责任07-13
韶关市中考满分作文-教育孩子是学校和家长的共同责任08-13
培养孩子阅读09-01
孩子培养经验11-01
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07-01
培养自信孩子的方法07-02
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08-05
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08-10
培养孩子自我保护能力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