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直线传播说课课件

2024-07-31

光的直线传播说课课件(精选11篇)

1.光的直线传播说课课件 篇一

课题: 光的直线传播 授课者:刘良坤

时间: 2012年11月7日星期三 第6节 地点:物理实验室多媒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3.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难点

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简单的光现象.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法、观察法.教学用具

演示用:激光演示器、盛有水的烧杯,玻璃砖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演示:霞光万道、晨曦中穿透树林的道道阳光、节日夜空中的多彩的光等图片,让学生欣赏绚丽景象的同时认识到大自然中有许多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

问:我们为什么能看到这些绚丽的景象呢?

人们看到物体的条件:要有光进入眼睛。

二、新课讲授

(一)光源

问题:生活、生产中哪些物体可以发光?

太阳、电灯、蜡烛.手电筒、火把、油灯 霓虹灯、钠灯、汞灯、氖灯、萤火虫.太阳和蜡烛都是光源,它们有何不同呢?

太阳是有自然光源,蜡烛是人造光源.光源

①能发光的物体.②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人造光源.(二)[探究]光是如何传播的? 问:光在介质中是如何传播的?

引导学生:光在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同学的猜测是否正确呢?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检验一下.[演示]在暗室里,将一束光射到空气中,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指导学生做光在水中和玻璃的传播的实验 问:刚才在演示实验中,大家看到什么现象? 共同活动得出结论:

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板书).利用上面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在这里可以向学生交待“光线”这个物理学名词.人们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直线传播,物理学中引入光线的概念.①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叫光线.②光线是带箭头的直线,箭头表示光传播的方向,如→.(三)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1 影子的形成 2 小孔成像 3 日食月食 4 激光准直 5 射击瞄准 6 站队看齐

(四)光速

[师]雷声和闪电在同时同地发生,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说明什么问题?

因为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

①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②光在其他各种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小.③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可认为是3×108 m/s.三、知识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问题: 1.光源.2.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及应用.3.光在真空中的光速是3×108 m/s,大于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四、作业38页1、2、3、4

六、板书设计

一、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天然光源 人造光源

二、光在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线:用一根带有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和路径,这条直线就叫光线。

三、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四、光速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2.光的直线传播说课课件 篇二

关键词:激光线状光源;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一、物理演示实验的作用

物理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起着积极的作用,成为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物理演示实验可以将日常生活或生产实践中不易观察到的或人们习以为常而未引起注意的物理现象突出地显现出来;将实际中表现得较为复杂的现象,在课堂演示的条件下分解出有意义的部分,并把它集中地显示出来。因此,物理演示实验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

光学的基本实验定律包括:光在均匀介质中的直线传播定律,光通过两种介质分界面时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二、光学演示实验存在的问题

1.效果不明显

光学演示实验,大多以普通激光笔作为光源,按照教材中的操作,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光在空气和水中传播时,光路不可见,无法完成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等实验的演示,那么教师所讲的一些光学知识就会成为纸上谈兵。

2.仪器昂贵

如以He-Ne激光器作为光源,可以将一些光学实验很清楚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但是这些仪器往往价格比较昂贵,很多学校没有这样的仪器设备。利用常见的一些材料来代替这些高端的仪器是现阶段教学中迫切需要的。

三、改进光源,实现理想的实验效果

1.自制激光线光源

材料:普通激光电筒,直径约为5mm细玻璃棒,单孔橡皮塞如图1所示。

制作方法:用锉刀将细玻璃棒锯下一小段,利用橡皮塞固定在激光手电筒前端,如图2所示。当按下激光手电筒的开关通电后,原来的激光由点光源变成线光源。改进后的激光有很多优点:(1)光束强,可见度大;(2)是红色单色光,如图3所示,上方红点是未改进的普通激光,下方是改进后的激光线光源;(3)价格便宜,制作方法简单,可用初中几何光学的所有实验。

2.利用激光线光源完成光的反射实验

按照教材中的操作,在完成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实验的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光路不可见,当采用了这种激光线光源后会清晰地看到光的反射现象。学生会清楚地看到光在放射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如图4所示。如果在光屏上标上角度后,就可以让学生准确地读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如图5所示。同时转动显示反射光线的光屏,那么在光屏上将无法观察到反射光线,说明了光反射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如图6所示。

3.利用激光线光源完成光在玻璃砖中的折射实验

光在玻璃砖中的折射,这个实验是比较难以完成的,当我们改用激光线光源后,由于光束强,当它进入玻璃砖后,仍然可以在玻璃砖中看到清晰的折射光线,除此之外还可以看到最终射出玻璃砖后的光线会发生一小段的平移,如图7所示。但是在做该实验时,要注意不能让激光线光源离玻璃砖过远,否则在玻璃砖中的折射光线将会变暗,不利于后排同学的观察。

光在玻璃砖中的折射现象的光路图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如果没有一个能让学生直观看清楚的演示实验,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是很难做出正确的光路图的。这个改进后的演示实验,能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光在玻璃砖中的折射情况,不仅能帮助学生作出正确的光路图,也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光的折射原理。

四、利用丁达尔效应完美演示光学实验

1.丁达尔效应

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丁达尔现象,也叫丁达尔效应。实际证明:光通过悬浊液或者含有大量灰尘、雾气的空气时,也会发生丁达尔效应。

2.“制作”丁达尔现象(以下用到的光源为未经改装过的激光笔)

(1)往尺寸为60cm*20cm*30cm的带盖玻璃箱中注入适量的水(半箱)。

(2)往水中滴入少量牛奶,略显浑浊即可。(多次尝试后,认为发现水和牛奶的比例为1L:1ml左右时,现象最为明显)

(3)请一位抽烟的男士,往水箱中喷入一口烟,然后迅速将水箱盖合上。(这里实验用的烟也可以由熏香、蚊香制取:将玻璃盖打开一条缝,用手将燃着的香伸入水箱,当水箱内部有明显的烟雾时,将香抽出,并迅速将水箱盖合上。蚊香在水箱里面放置的时间不宜过长,内部氧气含量有限,恐会产生一氧化碳。多方面考虑,还是喷入一口烟,最为安全、方便、快捷。)

3.利用丁达尔效应演示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传播路线是怎样的?这是学习光学知识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如果我们能观察到光沿直线传播的路径,学生会很容易地总结出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看似一个简单的原理,但是要把这个现象呈现在学生面前并不容易,而丁达尔效应恰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利用上面已经“制作”好的玻璃箱,从水箱侧面,将光沿平行水面方向,打入水箱下半部分的水中如图8所示。从水箱侧面,将光沿平行水面方向,打入水箱上半部分的空气中,如图9所示。

在这个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学生得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这个结论就显得水到渠成了。

4.利用丁达尔效应完成光在水中的折射

在演示教材中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实验时,如果按照教材中的操作,学生根本无法看到光路,巧妙利用丁达尔效应就可以让学生清楚地看到这个光的折射现象。利用上面已经“制作”好的玻璃箱,在鱼缸的上方用普通的激光笔照射,学生会清楚地看到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光线的改变情况,如图10所示。同样的,也可以从鱼缸底部用普通的激光笔照射,学生也可以清楚看到光线从水中进入空气中的现象,如图11所示。

在以上演示实验的基础上,学生就可以自然地归纳出光的折射定律的相关内容,从而帮助他们利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自然界的一些常见现象。

5.利用丁达尔效应演示光的全反射现象

当光线从水中进入空气时,由于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达到某个值时(还未到90°),折射角就已经达到90°,这时就没有折射光,光全部都反射回水里了。这就是全反射现象。这个光的全反射实验在初中的教材中时不做要求的,但是在试题中,我们也会碰到这样的题目,题干会对光的全反射知识做一定的介绍,然后再提出相应的问题。我们做光的折射时用到的器材也完全可以完成光的全反射现象,那么我们也可以把这个实验作为一个课外扩展实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光学学习的兴趣。完成该实验时,只要在刚才完成的光从水中进入空气的实验基础上,调整入射角,即可实现光的全反射现象,操作简单,实验效果明显,如图12所示。

五、总结和收获

光学演示实验是帮助学生学习光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光学演示实验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光学教学的效果,所以想突破光学教学的难点,教师必须加强光学实验的可视性,确保让每位同学能清楚地观察到光学现象。光学演示实验的改进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在实验中不断发现问题,针对问题做有效的调整,从而使实验现象更清晰。将普通的点光源改为激光线状光源或者利用丁达尔效应,都是为了解决光学演示实验中光路不可见的的问题。当解决的关键问题后,也需要教师对改进后的光学演示仪器做不断的调式和改进,抓住实验中操作的关键点,确保光学演示实验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熙谋.物理演示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

[2]陈雪.四个物理实验仪器的制作与改进[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7(8).

摘 要:实际光学教学中,光学的很多知识理论及结论都是在观察实验现象后得出的,所以光学演示实验非常重要。通过改变光源或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使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实验现象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突破光学教学难点,最终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激光线状光源;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一、物理演示实验的作用

物理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起着积极的作用,成为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物理演示实验可以将日常生活或生产实践中不易观察到的或人们习以为常而未引起注意的物理现象突出地显现出来;将实际中表现得较为复杂的现象,在课堂演示的条件下分解出有意义的部分,并把它集中地显示出来。因此,物理演示实验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

光学的基本实验定律包括:光在均匀介质中的直线传播定律,光通过两种介质分界面时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二、光学演示实验存在的问题

1.效果不明显

光学演示实验,大多以普通激光笔作为光源,按照教材中的操作,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光在空气和水中传播时,光路不可见,无法完成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等实验的演示,那么教师所讲的一些光学知识就会成为纸上谈兵。

2.仪器昂贵

如以He-Ne激光器作为光源,可以将一些光学实验很清楚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但是这些仪器往往价格比较昂贵,很多学校没有这样的仪器设备。利用常见的一些材料来代替这些高端的仪器是现阶段教学中迫切需要的。

三、改进光源,实现理想的实验效果

1.自制激光线光源

材料:普通激光电筒,直径约为5mm细玻璃棒,单孔橡皮塞如图1所示。

制作方法:用锉刀将细玻璃棒锯下一小段,利用橡皮塞固定在激光手电筒前端,如图2所示。当按下激光手电筒的开关通电后,原来的激光由点光源变成线光源。改进后的激光有很多优点:(1)光束强,可见度大;(2)是红色单色光,如图3所示,上方红点是未改进的普通激光,下方是改进后的激光线光源;(3)价格便宜,制作方法简单,可用初中几何光学的所有实验。

2.利用激光线光源完成光的反射实验

按照教材中的操作,在完成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实验的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光路不可见,当采用了这种激光线光源后会清晰地看到光的反射现象。学生会清楚地看到光在放射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如图4所示。如果在光屏上标上角度后,就可以让学生准确地读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如图5所示。同时转动显示反射光线的光屏,那么在光屏上将无法观察到反射光线,说明了光反射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如图6所示。

3.利用激光线光源完成光在玻璃砖中的折射实验

光在玻璃砖中的折射,这个实验是比较难以完成的,当我们改用激光线光源后,由于光束强,当它进入玻璃砖后,仍然可以在玻璃砖中看到清晰的折射光线,除此之外还可以看到最终射出玻璃砖后的光线会发生一小段的平移,如图7所示。但是在做该实验时,要注意不能让激光线光源离玻璃砖过远,否则在玻璃砖中的折射光线将会变暗,不利于后排同学的观察。

光在玻璃砖中的折射现象的光路图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如果没有一个能让学生直观看清楚的演示实验,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是很难做出正确的光路图的。这个改进后的演示实验,能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光在玻璃砖中的折射情况,不仅能帮助学生作出正确的光路图,也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光的折射原理。

四、利用丁达尔效应完美演示光学实验

1.丁达尔效应

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丁达尔现象,也叫丁达尔效应。实际证明:光通过悬浊液或者含有大量灰尘、雾气的空气时,也会发生丁达尔效应。

2.“制作”丁达尔现象(以下用到的光源为未经改装过的激光笔)

(1)往尺寸为60cm*20cm*30cm的带盖玻璃箱中注入适量的水(半箱)。

(2)往水中滴入少量牛奶,略显浑浊即可。(多次尝试后,认为发现水和牛奶的比例为1L:1ml左右时,现象最为明显)

(3)请一位抽烟的男士,往水箱中喷入一口烟,然后迅速将水箱盖合上。(这里实验用的烟也可以由熏香、蚊香制取:将玻璃盖打开一条缝,用手将燃着的香伸入水箱,当水箱内部有明显的烟雾时,将香抽出,并迅速将水箱盖合上。蚊香在水箱里面放置的时间不宜过长,内部氧气含量有限,恐会产生一氧化碳。多方面考虑,还是喷入一口烟,最为安全、方便、快捷。)

3.利用丁达尔效应演示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传播路线是怎样的?这是学习光学知识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如果我们能观察到光沿直线传播的路径,学生会很容易地总结出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看似一个简单的原理,但是要把这个现象呈现在学生面前并不容易,而丁达尔效应恰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利用上面已经“制作”好的玻璃箱,从水箱侧面,将光沿平行水面方向,打入水箱下半部分的水中如图8所示。从水箱侧面,将光沿平行水面方向,打入水箱上半部分的空气中,如图9所示。

在这个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学生得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这个结论就显得水到渠成了。

4.利用丁达尔效应完成光在水中的折射

在演示教材中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实验时,如果按照教材中的操作,学生根本无法看到光路,巧妙利用丁达尔效应就可以让学生清楚地看到这个光的折射现象。利用上面已经“制作”好的玻璃箱,在鱼缸的上方用普通的激光笔照射,学生会清楚地看到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光线的改变情况,如图10所示。同样的,也可以从鱼缸底部用普通的激光笔照射,学生也可以清楚看到光线从水中进入空气中的现象,如图11所示。

在以上演示实验的基础上,学生就可以自然地归纳出光的折射定律的相关内容,从而帮助他们利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自然界的一些常见现象。

5.利用丁达尔效应演示光的全反射现象

当光线从水中进入空气时,由于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达到某个值时(还未到90°),折射角就已经达到90°,这时就没有折射光,光全部都反射回水里了。这就是全反射现象。这个光的全反射实验在初中的教材中时不做要求的,但是在试题中,我们也会碰到这样的题目,题干会对光的全反射知识做一定的介绍,然后再提出相应的问题。我们做光的折射时用到的器材也完全可以完成光的全反射现象,那么我们也可以把这个实验作为一个课外扩展实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光学学习的兴趣。完成该实验时,只要在刚才完成的光从水中进入空气的实验基础上,调整入射角,即可实现光的全反射现象,操作简单,实验效果明显,如图12所示。

五、总结和收获

光学演示实验是帮助学生学习光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光学演示实验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光学教学的效果,所以想突破光学教学的难点,教师必须加强光学实验的可视性,确保让每位同学能清楚地观察到光学现象。光学演示实验的改进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在实验中不断发现问题,针对问题做有效的调整,从而使实验现象更清晰。将普通的点光源改为激光线状光源或者利用丁达尔效应,都是为了解决光学演示实验中光路不可见的的问题。当解决的关键问题后,也需要教师对改进后的光学演示仪器做不断的调式和改进,抓住实验中操作的关键点,确保光学演示实验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熙谋.物理演示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

[2]陈雪.四个物理实验仪器的制作与改进[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7(8).

摘 要:实际光学教学中,光学的很多知识理论及结论都是在观察实验现象后得出的,所以光学演示实验非常重要。通过改变光源或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使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实验现象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突破光学教学难点,最终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激光线状光源;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一、物理演示实验的作用

物理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起着积极的作用,成为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物理演示实验可以将日常生活或生产实践中不易观察到的或人们习以为常而未引起注意的物理现象突出地显现出来;将实际中表现得较为复杂的现象,在课堂演示的条件下分解出有意义的部分,并把它集中地显示出来。因此,物理演示实验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

光学的基本实验定律包括:光在均匀介质中的直线传播定律,光通过两种介质分界面时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二、光学演示实验存在的问题

1.效果不明显

光学演示实验,大多以普通激光笔作为光源,按照教材中的操作,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光在空气和水中传播时,光路不可见,无法完成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等实验的演示,那么教师所讲的一些光学知识就会成为纸上谈兵。

2.仪器昂贵

如以He-Ne激光器作为光源,可以将一些光学实验很清楚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但是这些仪器往往价格比较昂贵,很多学校没有这样的仪器设备。利用常见的一些材料来代替这些高端的仪器是现阶段教学中迫切需要的。

三、改进光源,实现理想的实验效果

1.自制激光线光源

材料:普通激光电筒,直径约为5mm细玻璃棒,单孔橡皮塞如图1所示。

制作方法:用锉刀将细玻璃棒锯下一小段,利用橡皮塞固定在激光手电筒前端,如图2所示。当按下激光手电筒的开关通电后,原来的激光由点光源变成线光源。改进后的激光有很多优点:(1)光束强,可见度大;(2)是红色单色光,如图3所示,上方红点是未改进的普通激光,下方是改进后的激光线光源;(3)价格便宜,制作方法简单,可用初中几何光学的所有实验。

2.利用激光线光源完成光的反射实验

按照教材中的操作,在完成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实验的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光路不可见,当采用了这种激光线光源后会清晰地看到光的反射现象。学生会清楚地看到光在放射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如图4所示。如果在光屏上标上角度后,就可以让学生准确地读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如图5所示。同时转动显示反射光线的光屏,那么在光屏上将无法观察到反射光线,说明了光反射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如图6所示。

3.利用激光线光源完成光在玻璃砖中的折射实验

光在玻璃砖中的折射,这个实验是比较难以完成的,当我们改用激光线光源后,由于光束强,当它进入玻璃砖后,仍然可以在玻璃砖中看到清晰的折射光线,除此之外还可以看到最终射出玻璃砖后的光线会发生一小段的平移,如图7所示。但是在做该实验时,要注意不能让激光线光源离玻璃砖过远,否则在玻璃砖中的折射光线将会变暗,不利于后排同学的观察。

光在玻璃砖中的折射现象的光路图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如果没有一个能让学生直观看清楚的演示实验,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是很难做出正确的光路图的。这个改进后的演示实验,能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光在玻璃砖中的折射情况,不仅能帮助学生作出正确的光路图,也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光的折射原理。

四、利用丁达尔效应完美演示光学实验

1.丁达尔效应

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丁达尔现象,也叫丁达尔效应。实际证明:光通过悬浊液或者含有大量灰尘、雾气的空气时,也会发生丁达尔效应。

2.“制作”丁达尔现象(以下用到的光源为未经改装过的激光笔)

(1)往尺寸为60cm*20cm*30cm的带盖玻璃箱中注入适量的水(半箱)。

(2)往水中滴入少量牛奶,略显浑浊即可。(多次尝试后,认为发现水和牛奶的比例为1L:1ml左右时,现象最为明显)

(3)请一位抽烟的男士,往水箱中喷入一口烟,然后迅速将水箱盖合上。(这里实验用的烟也可以由熏香、蚊香制取:将玻璃盖打开一条缝,用手将燃着的香伸入水箱,当水箱内部有明显的烟雾时,将香抽出,并迅速将水箱盖合上。蚊香在水箱里面放置的时间不宜过长,内部氧气含量有限,恐会产生一氧化碳。多方面考虑,还是喷入一口烟,最为安全、方便、快捷。)

3.利用丁达尔效应演示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传播路线是怎样的?这是学习光学知识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如果我们能观察到光沿直线传播的路径,学生会很容易地总结出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看似一个简单的原理,但是要把这个现象呈现在学生面前并不容易,而丁达尔效应恰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利用上面已经“制作”好的玻璃箱,从水箱侧面,将光沿平行水面方向,打入水箱下半部分的水中如图8所示。从水箱侧面,将光沿平行水面方向,打入水箱上半部分的空气中,如图9所示。

在这个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学生得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这个结论就显得水到渠成了。

4.利用丁达尔效应完成光在水中的折射

在演示教材中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实验时,如果按照教材中的操作,学生根本无法看到光路,巧妙利用丁达尔效应就可以让学生清楚地看到这个光的折射现象。利用上面已经“制作”好的玻璃箱,在鱼缸的上方用普通的激光笔照射,学生会清楚地看到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光线的改变情况,如图10所示。同样的,也可以从鱼缸底部用普通的激光笔照射,学生也可以清楚看到光线从水中进入空气中的现象,如图11所示。

在以上演示实验的基础上,学生就可以自然地归纳出光的折射定律的相关内容,从而帮助他们利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自然界的一些常见现象。

5.利用丁达尔效应演示光的全反射现象

当光线从水中进入空气时,由于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达到某个值时(还未到90°),折射角就已经达到90°,这时就没有折射光,光全部都反射回水里了。这就是全反射现象。这个光的全反射实验在初中的教材中时不做要求的,但是在试题中,我们也会碰到这样的题目,题干会对光的全反射知识做一定的介绍,然后再提出相应的问题。我们做光的折射时用到的器材也完全可以完成光的全反射现象,那么我们也可以把这个实验作为一个课外扩展实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光学学习的兴趣。完成该实验时,只要在刚才完成的光从水中进入空气的实验基础上,调整入射角,即可实现光的全反射现象,操作简单,实验效果明显,如图12所示。

五、总结和收获

光学演示实验是帮助学生学习光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光学演示实验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光学教学的效果,所以想突破光学教学的难点,教师必须加强光学实验的可视性,确保让每位同学能清楚地观察到光学现象。光学演示实验的改进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在实验中不断发现问题,针对问题做有效的调整,从而使实验现象更清晰。将普通的点光源改为激光线状光源或者利用丁达尔效应,都是为了解决光学演示实验中光路不可见的的问题。当解决的关键问题后,也需要教师对改进后的光学演示仪器做不断的调式和改进,抓住实验中操作的关键点,确保光学演示实验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熙谋.物理演示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

3.光的直线传播教学反思 篇三

首先知识与技能,这一点学生基本掌握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规律,也能进行一些应用,但是存在的问题我觉得应该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的体验。

其次过程与方法,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用到了演示法,实验法,讨论法,讲授法,评价法,问答法,但在具体应用这些方法时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演示的时候玻璃砖能再大一点就更好,如果能想办法让其投影在白板上效果会更明显一些,可能后面的同学看得不是很清楚。实验法,主要是让学生动手参与实验,这个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动手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如何让学生去进一步的动手,更有激情的参与学习还要去提高,在教育过程中有些学生没有主动的去参与,另外就是在讨论的时候要给学生空间,在运用讲授法的时候要更有目的性,注重语言的直观,让学生易懂,评价法,在学生回答一个问题的时候,给予学生表扬,给予学生以正强化,也给其他学生以榜样的示范作用,问答法,在一些简单的问题上,我问学生答,但要注意所问问题的目的性和启发性。

最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的教育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进一步从生活中体验物理,增加对物理的兴趣,掌握在得到物理结论时必须要通过物理实验得出结论,但有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还不够主动积极的去参与,这是有待提高的。

从教学基本技能反思,我个人的教态还要注意,把身子站得更挺直一些,从板书的书写上,注意写得更清楚,少写行书,多用楷书,可能和平时的书写习惯有关系,普通话还是要注意多练,咬字要清楚。幻灯片的设计还要进一步的优化,合理化,进一步的提高幻灯片的制作。

从教学思想上,要进一步的促进自己的教学改革,转换教师与学生的位置,认清教师学生的位置作用,以改促教,以教促学。

4.《光的直线传播》教学反思 篇四

一、光线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光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用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是一种物理模型化思想,这种物理思想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引入光的直线传播时,往往通过几个演示实验来说明,如让学生观察光在空气、水、玻璃等介质中通过的路径。为了使现象明显,一般采用在空气中吹入烟雾、水中加入牛奶等手段。但是,如果教师事先没有说明加入烟雾、牛奶等物的作用,直接用“光线”代替“光束”来引导学生观察,势必会造成学生产生“光线实际存在”的误解,也就失去了对学生进行物理思想教育的良机。

二、“均匀介质”的说明

建立“光的直线传播”的概念并不难,因为小学自然课中讲过相关的知识,学生也有相应的生活经验。然而,要说明“均匀介质”却并不容易。教材中一般使用“早晨能够看到没有升到地平线上的太阳”为例,来说明介质不均匀时光线会发生弯曲,事实上,初中学生大多都不能理解,所以,该例子不能很好地与学生的认知结构发生作用。由于“看到没有升起的太阳”是因为大气不均匀而造成的光的折射现象,所以完全可以用其他折射现象的例子来讲解,如海市蜃楼现象,虽然大多数学生也没有这样的生活体验,但对该现象还是比较了解的。

三、“日食”、“月食”现象的解释

这节课安排“日食”、“月食”的成因分析,是为了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物理现象,进而说明“光的直线传播”的正确性。所以,许多教师认为,没有必要对日、月、地三者的运动关系进行说明,否则会影响本节知识重点的讲述。这一方面体现了教师“知识本位”的教学观,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忽视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培养学生适应学习化的社会。这里还有一个应该注意的问题。在说明“均匀介质”时,曾说明光在疏密程度不同的大气中沿曲线传播,而此时却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日食”、“月食”的成因,势必会造成学生认识上的模糊。从这一点上说,前面使用“早晨看到没有升出地平线的太阳”的例子也是不可取的。

5.《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 篇五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是光学的开篇第一章。同时光的直线传播是光传播几何光学的基础,也是学习光的反射规律、折射规律的基础。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但刚学习物理不久,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且学生的逻辑思维还需要经验支持。因此,应以学生身边的现象引入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具体内容,并结合学生认知基础,心理特征,制定以下目标: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两类。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现象、解决问题。

3.知道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速度。

4.让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要求及教材地位,制定本节重点为:探究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特点。根据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制定本节课难点为:组织学生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特点的过程。

五、教学资源

为了更好地辅助教学,本节课将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如:图片、视频、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的自主探究实验,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具趣味性和启发性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营造宽松、自主、合作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六、教学程序

我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基础,紧抓重点,突破难点。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1.设置情景,引入新课

设置情景1:利用多媒体播放自己剪辑的视频:夏威夷滚滚火山熔岩上的彩虹,流星雨,极光,日食月食,火烧云,上海灯光秀。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导出课题第四章《光现象》。

设置情景2:让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漆黑的夜晚——“伸手不见五指”。提问:现在能看得见自己的手吗?请把手放在后面,还能看得见自己的手吗?为什么看不见手呢?

通过一连串的问题,循循诱导,引导学生思考人看到物体的条件。

2.推进新课

(1)光源

首先引导得出人看到物体的条件,让学生认识光并试着了解光源的概念,再让学生列举出生活中的光源并进行分类。这样学生思维才会活跃,印象也会更加深刻。

(2)光的直线传播

①提出问题:光是如何传播的?

②猜想与假设

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这一问题,根据生活中见到的现象大胆去猜想。然后,播放一些光传播的图片,引导学生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特点。板书标题:《光的直线传播》。

③设计实验

根据猜想,运用教师所提供的实验器材(激光笔、装有水的容器,果冻等),制定证明方案。

④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根据制定方案,学生自主进行合作探究实验。

在启发学生时,我设置了三个层次的问题:①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②光在同种介质中就一定沿直线传播吗?③如何让光重新沿直线传播?三个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分解了探究的难度,更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的认知特点。通过提供大量器材,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经历实验过程。培养了学生实验、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最后教师的演示实验: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要发生弯曲。根据学生的自主探究实验及教师的演示实验,最终得出光能在哪些介质中传播以及在这些介质中如何传播这一重要知识点。

(3)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及解释实例

知道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接下来,教师提问:当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会怎样?接着播放视频《手影》,在学生明白了影子的形成的原因的基础上,出示动画演示并分析日食月食的形成原因,展示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教师通过实验的展示及讲解,使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用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来理解及解释自然现象。

教师再进一步创设问题情境,师生共同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来分析并解决,如:激光准直,排队看齐等。

(4)光的传播速度

问:雷声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我们为什么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呢?

教师抛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为让学生了解真空中的速度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并记住它,巧妙地利用爱因斯坦的理论,并结合课本上的卡通图及注解说明光速的大小,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光速之快,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5)课堂小结

收获和体会对过程和方法的领悟,疑问和想法侧重于将学生的思维发散,引向更广阔更深入的空间。

(6)巩固练习

是为了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现从物理到生活,从理论到实践。

(7)课外作业

阅读教材第71页《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讨论文章后面的三个问题。

七、板书设计

6.光的直线传播说课课件 篇六

1.游戏设疑,引入课题

观看手影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最后视频定格下来,发现原来这么一段精彩的动画由一双手完成。跟着让学生参与进来,一起做一做手影游戏,并引导学生观察到要形成手影,必须要有光源,而且影随手动,进而提出问题:光、物、影三者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影子总出现在手的后面呢?让学生从轻松的游戏氛围中慢慢的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中来。

2.观察生活中的现象,由“生活”走向“物理”

播放视频:阳光下的林间光柱、城市灯光

现:的

通过观光都是沿直线察,发传播让学生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发现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3.设计实验,体验自主探究过程

让学生自主选择器材动手体验观察光的传播特点。

介绍准备的实验器材:激光笔、喷雾器、玻璃杯、蚊香、火柴、水、牛奶、滴管、玻璃砖、果冻。边介绍边演示一些器材的使用,意在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器材的作用,在实验中如何使用。介绍实验中选择激光笔作为光源,是因为它发出的光较强,正好强调实验过程中不能将激光笔直接对着眼睛照射,会对眼睛有伤害。

接着让同学们拿出激光笔,对着黑板照射,能看到一个个亮点,此时引导大家观察从激光笔到光点之间的传播路径我们看不见,提出新的问题:由这个现象可以知道光在空气中是可以传播的,那么怎样才能将光在空中的传播路径显现出来呢?利用问题层层推进,逐步深入,学生的掌握也顺理成章。

此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汽车灯发出的光在什么特殊的天气时能够看见传播的路径,学生很自然会想到“雾天”或“雨天”,从而联想到实验器材中喷雾器的作用,从而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观察出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从活动中知道用制造水雾的方法可以显示出光在空气中传播路径。而此时,老师肯定学生用制造水雾的方法非常好,但是水雾停留的时间不长,有没有好的办法呢?老师可以做一个演示实验,利用制造烟雾的方法,还可以使用烧杯将烟雾收集起来,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

有了这两个实验做基础,接下来的实验顺理成章,学生很自然便很成功的观察到了光在水中、玻璃砖中和果冻中的传播特点,实验过程中还通过交流讨论知道了可以在水中滴牛奶显示出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

第1页

共3页

玻璃砖

果冻

整个探究过程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实验,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态度,同时也让他们在小组中锻炼与人团结协作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展示了有关光现象的一些图片和视频,让学生通过感性认识领略物理的魅力蕴含于生活中,培养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的习惯。而选择的器材都来源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也是为了告诉学生,物理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应该尽量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通过实验发现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光在透明固体中沿直线传播。我们把能够传播光的物质称为介质。让学生总结归纳出:光在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在学生沉浸在实验成功的喜悦之中时,老师提出新的问题:光在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有条件吗?让学生从轻松的氛围重新又紧张起来,使得课堂有紧有松。接着做两个演示实验:①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引导学生观察光在空气部分是沿直线传播的,在水中部分也是沿直线传播的,在从空气到水的界面处发生了改变,引导学生回答出光沿直线传播必须要在同种介质;②播放实验视频,在水中加入海波水溶液,发现光在不均匀的水中光路发生了弯曲,将液体搅匀后,光在均匀液体中又沿直线传播了,得出光沿直线传播还必须在均匀介质中。最后,归纳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让学生板演小时候画的太阳,放出光芒,提问:为什么画出的光线都是直线呢?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光沿直线传播。但是光是射向各个方向的,所以光传播也是也方向的,为了描述光传播的路径和方向,物理学中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这条线叫做光线。紧接着就利用所学的知识画出路灯下物体的影子。4.解释现象,由“物理”走向“生活”

现象一:影子的形成(利用Flash动画)

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遇到不透明物体,就在物体后形成一块光不能到达的区域,这就形成了黑色的影子。

现象二:日食月食的形成(利用Flash动画)

日食:月球挡在地球和太阳的中间,在地球上形成了月球的影子,处在影子区域的人就看不到太阳;

第2页

共3页 月食:地球挡在月球和太阳的中间,在月球上形成了地球的影子,处在影子区域的人就看不到月球。

现象三:小孔成像现象(演示实验)

利用一个发光LED灯,将一个挡板挡在前面,大家就看不到灯了,再在前面挡个东西(毛玻璃),居然又出现了那盏灯,只是那盏灯怎么像翻了个跟头,倒过来了。整个过程,老师像变魔术般的,让学生兴趣十足,想要探个究竟。跟着讲解:原因是因为中间的挡板上有一个小孔,光源发出的光射向挡板时,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只有穿过小孔的一部分光通过,在毛玻璃上呈现出一个倒立的像。

学以致用,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现象和问题,体现“物理知识回到生活中去”的新课标思想。

通过自学课本,了解光的传播速度,能利用它进行简单的计算。5.梳理与小结

(1)做操时,如何站直纵队?能否用物理知识解释?(让学生参与活动,思考如何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释现象)

(2)如图所示,怎样才能通过三个小孔看见烛光?(3)发生雷电时,为什么先看到闪光后听到雷声?

(2)

(3)

打破一贯的小结方式,融知识小结于回答或解决问题之中。

第3页

7.光的直线传播说课课件 篇七

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对自然界中的很多现象充满好奇,动手能力较强。但刚学习物理不久,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同时还缺少逻辑思维的经验。因此应以学生身边现象引入知识。

二、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光的直线传播殊学的基础,学习光的反射规律、折射规律都要用到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同时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又能解释影子、日月食等生活和自然界的重要现象。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是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提出的要求。根据这一要求和教材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学情,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殊源。

○2知道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并了解其现象和应用。

○3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认识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

○2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用语言表达物理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3通过介绍墨子在光学中的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历史责任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重点、难点

重点:光的直线传播。

难点: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三、设计理念

本堂课的设计着重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以导学案引导学生学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只作一个参与者。同时让“研究性学习”走进课堂,走进物理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学习。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说学法、教法

在此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我准备采用以下主要学法: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从学生的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出发,依据教师所提供的学习步骤和实验器材,让学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自己发现问题,并自己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的教学环节中。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从生活走向物理

通过展示城市的夜景和自然光现象,让学生产生学习这节课的兴趣。

阅读课本自主学习,就问题学生讨论光源的定义以及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殊源?

2、经历探究,完成光的传播学习

(1)提出问题:

“光是沿什么样的路径传播的呢?”

(2)猜想与假设

学生小组猜想。

(3)设计实验,评估优化探究方案

教师给出实验器材:激光笔、玻璃砖、水等。学生根据这些实验器材制定实验方案。

(4)进行实验,完成实验表格

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教师参与其中完成实验

(5)分析与论证

小组展示光在空气、液体、固体中的传播。最后得出实验结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6)提出问题

为什么强调“同种均匀”,引导学生完成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实验

3、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和应用,从物理走向社会

接着启发学生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呢?让学生举例,如影子的形成、日月食、小孔成象等,小组进行简单的解释,并强调一些语言表述方式。接着学生小组完成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激光准直、的瞄准、排队等。

4、光的传播速度

阅读课本内容,自学完成这部分内容。

5、就所学内容当堂进行检测,同时给予评价和肯定

6、师生小结

学生总结这节课有哪些收获,教师予以补充和肯定,并给以鼓励。教师展示本节主要内容与导学案上。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8.《光的折射》说课稿 篇八

1、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

本节可主要内容是光的折射规律及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自然现象。

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四章《光现象》第四节《光的折射》,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光的传播及光的反射,对光现象有了一些了解,《光的折射》是几何光学的基础,同时又是即将学习透镜成像的基础。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学好本节课有利于学生学习透镜的有关知识,也为高中的光学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总体目标与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节教材内容及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本节的学习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1、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

2、理解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3、能根据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结论作出已知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4、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折射现象;

(2)能力目标: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概括出物理规律的能力。促进学生养成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动手进行物理实验的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根据新课程教学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确定:

教学重点:

(1)、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2)、理解光的折射规律;

(3)、使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

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

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

解释折射现象并根据要求画出折射的光路图。

关 键: (1)、对入射角和折射角的确定。(2)、做好探索性实验----光的折射规律实验。

4、教材处理

光在水中的折射不容易观察入射和折射的.偏转角度关系,因此,作为演示实验,让学生有个大概的了解。而光在玻璃中的折射,可以在光具盘中实验,能得到具体的数量关系,所以,作为学生的探究实验进行重点研究。

二、说教法:

1、教学方法:

目标教学法:实验前,提出问题,带问题实验,使实验具有目的性。

探究式教学:这是本节课的重要实验方法

讨论法:实验中小组讨论,归纳折射规律。

三、说学法

本节课,重点让学生学习类比学习的方法。学生刚学完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对光的现象已有一些简单的认识,对光学研究中的一些物理量已有初步的了解,如入射角、法线等,在光的反射中学生运用了探究式学习的方法研究光的反射规律,而光的反射和折射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例如:实验方法,实验结论等,学生都可以相互借鉴。因此让学生通过把光的反射实验与光的折射对比研究,总结折射规律,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显的格外重要。

四、说教学程序:

(一)、新课引入:(3分钟)

【活动一】:盛水小烧杯中,筷子斜插入水中,观察筷子水中部分有什么变化。

问:水中的筷子会看起来弯折,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9.光的传播教案 篇九

第周星期

科目:物理

第二章 光现象

一、光的传播 教学目标:1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m/s。

重、难点:(重点)光的直线传播的内容。

(难点)分析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器材:激光源、玻璃杯、水、烟雾、三棱镜 预习提纲:光是怎样传播的?光的速度有多快? 教学过程:

一 引入课题:①我们为什么可以看见物体?……物体有光线射 入我们的眼睛。例如:阳光、日光灯、电视等。

②学生探讨:光线是如何传播的?

二 进行新课:

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例如:……………………学生举例

上面的光源能分成几种类型?(1)、自然光源(2)、人造光源

2、探究:光的传播

演示试验①:图片……阳光穿过树林 演示试验②:激光在水中穿过 演示试验③:激光在烟雾中穿过 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应用:影、排队、射击、日食、月食……(可以让学生先讨论,部分现象要解释)

3、光的速度:讨论:光有没有速度?(有,非常大)

在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为 c=3×10m/s,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利用对比说明:36页图示 在其他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小

4、阅读:我们看到了古老的世界 问答:(1)我们为什么看到了古老的世界?

(2)什么是光年?它是什么物理量?

5、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板书设计: 一 光的传播

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如太阳,电灯等.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课时教学计划

第周星期

科目:物理

3光传播的速度:在真空中或空气中c=3×10m/s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课后活动:1完成物理套餐内容。2 课本后练习。

10.光的传播教学反思 篇十

一、注重科学探究,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科学探究是一项重要的创新活动,通过它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光的传播的学习,首先进行猜想,然后学生联系生活现象说出猜想依据。提供给学生吸管和激光笔,要求学生从正反两方面设计实验证明光的直线传播。这个小活动间接证明了光的直线传播,通过引导学生想不想直接看看光的传播路径,引入了光的传播的探究活动。活动中提供多种实验器材,例如:墨水、牛奶、水、滴管、蚊香、塑料罩等,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观察光在气体、液体、固体中的传播路径。利用带果肉的果冻,还有墨水、牛奶加多了的话就看不见传播路径,引导学生得到透明物质这一条件,通过利用器材观察光从气体斜射液体发生折射现象,知道光在同一种介质中直线传播。通过演示光在蜂蜜水中发生弯曲,知道光在均匀介质直线传播,探究结束由学生归纳总结得出完整结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科学的严谨性。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动手能力较强。所以在这部分教学中提供了大量器材,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经历探究过程,在其中去想、去说、去做、去表达、去感悟。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领略了光的奇妙,发展了对科学的好奇心,体验了探索自然规律的喜悦。通过它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和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多动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强调过程方法,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法国科学家笛卡尔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可见,学生受到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和培养,将终身受益。课堂上利用激光笔和吸管,要求学生从正反两方面设计实验证明光的直线传播,正反两方面是一种学习方法的渗透。“光线”这段教学,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图形表示光的传播路径,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建立物理模型的过程。动手实践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和技能,还学到了学习方法,而且还注重了正确情感态度的培养。如通过日食、月食成因的教学,通过介绍我国古代科学家在光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使用身边物品,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课堂上,注意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例如在“小孔成像”的教学中,学生制作的“小孔成像仪器”,它是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一次性纸杯和半透明的塑料袋做成的。学生见到利用身边的生活用品做成的器材,立即兴趣盎然,激发了求知欲望。还有牛奶、果冻、墨水、喷壶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研究光沿直线传播,拉近了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

四、多方位教学,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11.光的直线传播说课课件 篇十一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现象》的第三节课,是光的色彩、颜色和人眼看不见的光后的重要知识,为平面镜成像、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它对认识、解释一些光现象有着现实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了解光源;光具有能量;光分为可见光和不可见光,知道“对比”也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八年级学生对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有较强的感性认识,但联系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较弱,缺乏理性理解。

(三)教学方法分析

本节课以实验观察法为主,结合多媒体动画演示法为辅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实践活动来构建相关的知识经验,使学生掌握知识,从而达到知识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能够运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影子、小孔成像、日食和月食等现象。(3)了解光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知道真空中、空气中的光速。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光沿直线传播的过程,学会显示光路的方法。(2)能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有关光现象。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光的直线传播的学习,学生正确认识日食月食现象,破除传统的迷信思想,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2)通过科学家对光速进行测定不懈努力地事实,学生感受面对困难要树立信心、勇于探索。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2)学生会运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一些光学现象。(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教学难点

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四、教学过程

(一)观看影片,引入新课

1.同学们,大家一起看一段影片。(皮影戏)

2.你看到的是什么?它与生活中什么现象相似?(引发学生思考,实际是影子)3.我们想了解影子形成的原因,就一起来学习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引入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皮影戏”短片,不仅让学生了解古代文明史,还能通过设置问题情境直接进入主题,迅速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索激情和求知欲望。】

(二)激发兴趣,提出问题

1.邀请一同学通过投影仪做一个手影。大家一起猜猜看像什么?(手影游戏活动)

2.大家一起看《墨经》小孔成像的记载,小孔成像成的像为什么是倒立的呢? 3.这些现象都跟光是如何传播的有关,那么光到底是怎样传播的呢?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手影游戏”和阅读《墨经》记载的小孔成像现象,不断地激发学生产生渴求知识的欲望,从而提出问题。】

(三)循序渐进,探究新知

1.实验探究:用激光灯射向水中和玻璃中,观察光的传播路径。2.请看看实际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放一些图片)3.给出图片(初升的太阳),提问为何光线会弯曲?

4.为了表示光的传播路径,我们用光线来表示。(介绍光线的画法)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用激光笔探究光在、水和玻璃中的传播情况的活动,再通 过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的图片展示,在有限的时间将生活场景大量引入课堂,有利于光的直线传播科学观念的形成。在学生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问题,再通过太阳初升时的实际情况,使学生知道光的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从而突破难点。】

(四)巩固新知,联系实际

1.你现在能解释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吗?

2.小孔成像的原因是什么呢?为什么像总是倒立的呢?

3.日食和月食是怎么形成的呢?一起再看“日食的成因”和“月食的成因” 【设计意图:通过三维动画展现日食月食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提高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能有效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现象。这些生动而又形象的感官刺激促使学生掌握重点知识。】

(五)扩大视野,应用新知

1.我们平时打开电灯,发现房间立即被照亮,你感觉光传播需要时间吗?(书本中学生的争论)

2.这个问题科学家伽利略最早进行了研究(阅读了解),伽利略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介绍光速)

【设计意图:通过图文的展现,让学生感受科学史的神奇与多彩,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兴趣的保持,更有利于科学知识的获取。】

(六)归纳小结,当堂训练

1.学生回顾思考对这节课学到的内容进行归纳。2.反馈练习:

(1)光在_________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_____(“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我们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3)晚上,我们从路灯下走过,当人远离路灯时,影子是_______(选“变长”、“变短”或“不变”)。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同时巩固的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上一篇:生育保险就医确认及申报生育定点医院办理须知下一篇:高中英语作文及翻译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