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运营模式研究报告(共8篇)
1.产业运营模式研究报告 篇一
公租房运营模式研究
上述六种人群,基本囊括了公租房保障的辐射范围,笔者指出,“住有所居”是从社会上全体成员来讲的,那种需要住房却得不到住房的人,都属于社会重点关注的对象,都应该为他们提供相应的住房。此外,在试运行公租房保障制度的开始阶段,要将那些潜在的所需人群都充分考虑进来,使用发展眼光来正确对待公租房在未来的发展情况。虽然现在让每一个人都能轻易获得住房还没有实现,但是,现存很难处理的问题,并不是说就不必处理了,当主要矛盾得到缓解的时候,次要矛盾肯定会明显显现出来,所以,必须奠定今后处理次要矛盾的基础。
从上面所讲的几种住房所需者之中,可以明显看出,需求住房的程度以及方式是不一样的,也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所以,在处理相关矛盾的时候,要明确先后顺序。基于此,我们可以做后续的深入分析,以此来明确公租房保障的前后顺序。如图6-1所示:
第一批保障对象:本市低收入者,应该选成首批公租房的获益人,不论是国家,还是城市,都是保障制度最基本的任务,这也是公租房的发展起源之处。
第二批保障对象:进城务工者、新就业大学生以及其他新就业人员,这群人有很多相同的特征,经济基础都比较弱小,都为居住城市做了或多或少的奉献,所以公租房在发展期间内,应该将这部分稻城是保障的对象,并且在确保第一种人群住房所需的之后,应该及时处理。
第三批保障对象:建设城市的工作人员和另外一些有长时间居住所需的人员。分析这些人的特征可知,从为他们提供的主要保障方面来看,重点是扩充房源,经济上的补偿应该不是重点。这是公租房保障制度中形式最高级以及阶段最高层次的,也就是能够保障所有人员都有住的地方,而且还能够安定下来,方便快捷。
在分配公租房的时候,要分清主次,此外,在公租房租金的缴纳基准方面,也要分成很多个级别。首先,经济情况不是很好,住不起房子的这类人群,主要采取社保方式来提供相应的补助,大大减少他们居住所需的本钱,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其次,缺房或者因为另外一些经济原因导致居住困难的这类人群,主要采取扩充房源的方式,或者是有效管理已有房源这种方式来满足他们的住房所需,不提供租金上的补贴,有时候还应该收取部分公租房占用费,以此来填补为基础保障对象提供公租房的补助而支付的一些费用,从而减轻国家的负担[63]。
二、公租房管理机构
成立特定的公租房管理组织,将新加坡的那种管理组织引进我国,并用到我国的政府管理中,成立专业性比较强的常见公租房管理组织,即公租房管理局[64],这个组织的主要职责有下面这些:
1、登记并归档全部房源,比如房子的型号、面积大小、位置等,还要对他们进行顺序编号;
2、分类和归档住房客户的所有信息,比如名字、性别、家庭人口、经济情况、租住时间等;
3、维修、翻新公租房以及收取房租。
三、政府职能
政府职能与参与度应该根据公租房发展阶段来进行相应的协调,所以,本文将从几个阶段来展开阐述。
从第二章阐述的国外公租房营运方式来看,基本上所有的发达国家在刚开始营运公租房的时候,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政府的干预方式[65],在公租房的管理工作、分配工作、维修保护以及补贴等方面都有政府直接参加。这种在公租房构建最初的时候体现出来的职能就是政府的职能所在。唯有政府的主导、调节控制以及指引,才可以在以前的住房供应方式中找出新的模式,成功推广公租房。调节控制能力较弱的西方发达国家都是这样运行的,而在我国的调节控制能力极强的情形下,政府的主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不过,发达国家政府的参与情况是大不一样的,我国应该怎么进行,都必须充分考虑我国的基本国情。
(一)初期
1、我国在最开始建设公租房的时候,缺口非常大,继续填补,所以,还是完全照搬新加坡那样的建设模式,资金全部由政府来供应,这样财政方面会面临很大的压力。所以,我国应该采取政府自行建设、企业筹措建设、开发商筹措建设,把当前已有的房源进行统计、归纳整理以及充分使用的方式,调集所有相关力量来一起建设公租房,扩展房源,用最少的时间来处理现在面临的住房困境。
2、我国的市场规模比较大,市场的情况更是非常的复杂,所以,在最开始运营公租房的时候,应该由政府来进行管理,统一管理全部已经登记在册的公租房,在政府的指引下,形成一套完善的,能够被承认的管理方式和惯例,奠定今后政府退出管理的基础。
(二)发展期
政府在形成公租房市场最开始的时候,做好各个方面的计划并实施干预,这样就能够形成功能齐全的公租房运营系统,然后就顺利进入其发展时期。这个发展期时间比较长,政府还能够在这期间把一些模式已定的业务交给某些企业来进行经营销售,比如公租房的维护、管理等可以交给某个物业公司,由它来进行管理;由开发商自己来独立完成公租房的补充和重新构建,获取的利益也归开发商,不过其具体的管理和调配还是由公租房管理局进行。在这期间,政府就只是需要重点关注其营运过程中所涉及的重要环节,比如发放补贴等。另外,还要构建健全的法律来保障公租房正常运营,保证政府在退出其营运之后,通过初期对公租房市场在形成过程中的全面规划与干预,一套完整的公租房运营体系就基本形成了,接下来便进入了公租房的发展期。公租房的发展期是一个相对比较漫长的时期,期间政府可以将一些已形成既定模式的业务交由社会中的企业来经营,比如公租房的营运系统不受影响,还能够继续往下发展。
(三)政府职能回归期
构建完善的公租房营运系统以后,政府的作用也就完成了。在这种情形下,政府是不是就可以正式退出该系统了吗?我国法制还不是很完善,这样的国家,政府不再参与,还是有很多问题会出现。所以,对于某些常见事务,公租房管理局可以交给专门的商业组织来营运,政府就充当一个监督管理机构,监督和审查这些商业组织。因此,政府职能回归期指的就是其某些机构职能的回归,从全面参与的职能回归到监管职能。
四、个人、家庭经济情况评级
针对国内个人以及家庭等收入方面,选择比较权威的统计机构来深入调查,并对其进行评估,划分等级。选择家庭为单位,计算家庭中所有成员的人均收入情况、负担情况等,以此作为辅助指标。对于某个人进行评定级别之后,其个人信息中就包含了这个评级信息,会直接输入其身份证和社保等系统中,在全国范围内都能够共同享用。这个信息能够成为个人租住公租房的折扣基准。
因为每一个家庭或者个人的实际竞技情况都是不一样的,经常发生改变,所以已经评定过的家庭或个人,多年后要重新进行审核,重新评定等级。为了弱化审核流程,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工作量,可以根据对象的实际情况来定。针对工作比较稳定,经济来源相对可靠的人群,重新审核的时间可以选择久一点;针对自由工作者、经济收入不稳定等,重新审核的时间可以选择短一点。此外,可以在进行人口普查的时候,将经济情况审核项目加入其中,以达到简化审核流程的目的。缴纳公租房租金的凭据可以依据个人和家庭的实际经济情况评级来确定,这个评级还和租客的利益有密切关系,正确评级能够确保公租房营运比较公平公正,这也是本文研究的关键之处。
五、租金
公租房能不能正常经营下去,和租金以及缴纳形式有莫大关联,同时还和租客自身利益有很大关联,用以确定租金,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一)租金标准
本文提倡的租金标准是差异化基准,以此作为基准,根据居住人群的具体经济实力来设定相应的租金。由于国内各个区域的发展不平衡,物价也不一样,所以,制定租金标准的时候要充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公租房的租金标准可以划分成两个部分,首先是成本租金,也就是依据构建公租房用去的具体成本,在固定年份内均摊下去,以此来明确租金。其次是运营、管理成本,也就是确保公租房可以长期经营下去所需要给出的成本。累加这两部分成本,并将资金成本和合适的利润考虑进来米酒形成了公租房的基准租金标准。最后再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来相应的调整租金。
基准租金标准=成本租金+运营、管理修缮成本+资金成本±调整值
(二)租金缴纳方式
在房客租赁房子的时候,折扣标准是依据其实际经济状况评级的,并给予基准租金标准,给予一定的折扣价,租客的等级越高,享受的折扣也就越大。
社会上全部成员都能够居住公租房,因为每一个人的经济情况不一样,所以居住的次序和支付的成本是不一样的。此种方法,非常适合像中国这种人口流动量大的国家,并且使用折扣这种方式,能够处理国内各个区域发展不平衡所引起的一些补贴差异问题。不管是什么样的人,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也不管他要去什么地方,只要来到某个城市,先去公租房管理局登记相关信息,并进行注册,由公租房管理局为其寻找合适的房源,然后依据租客的实际经济情况评估等级,上缴自己应该缴纳的租金即可。也准许收入比较高的人住进公租房之中,但其必须缴纳更高的租金(最高可与市场租金水平持平),其与公租房租金的差值可以用到政府补贴低收入者之中,缓解国家的压力。不过一旦出现房源紧张的情况下,收入较低的人应该有优先租赁权。如图6-2所示:
六、补贴方式
公租房的补贴方式可以选择“英国+新加坡”方式。因为国内的公租房房源形式有很多样式,所以建议选择这种补贴方式。第一,租客享受的折扣比率,所有的资金都是由政府提供的;第二,因为公租房的性质,致使公租房管理局经常出现政策性亏损,所以必须要有国家补贴才能够确保它正常的营运;第三,社会上的一些民间散户和开发商,因为他们供应了公租房,所以可以获取公租房创造的利益,不仅仅能够享受租金利益,还应该享受国家给予的一定差价利益,保障他们的经济利益没有受到一丝的损害;第四,某些在集体拥有的土地上建立起来的小产权房,经营主体可以是集体,获得的租金由集体和国家共享,并由公租房管理局来一同管理,国家还要为这些人提供一定的补贴,但是不能直接给予一定的好处。如图6-3所示:
七、信息公示
李克强副总理提出保障性住房必须坚持“公平分配,有效供应”的原则。要保证坚持这项原则,首先要重视该原则下的基础即操作环节的公平、公开与公正性。政府公信力的大小会直接受到运行程序严密性,执行环节的规范性,以及操作手法的透明性,制度建设的完备性的影响。为保证做到“公平分配,有效供应”的原则,防止腐败的产生,同时为方便群众的监督和有效信息的获取,公租房管理局应当公示出房源的出租情况、出租时间、租用期限以及租房人的折扣等级。
八、社区物业管理
公租房的后期物业管理中,为了保证物业管理的顺利进行,必须要提供社会化与专业化的物业管理。为保证社区的和谐发展,必须积极合理的处理小区承租人、公租房持有机构、物业管理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将各自的责任与义务落实到具体的任何事物上,这也是其重要的保证基础。要促进这方面的发展,我们可以从英国公租房的相关物业管理模式中吸取经验,委托物业公司必须具备有专业化的管理,同时对小区的各项物业的管理监督方面要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来实施管理,另外在每个小区内,单独建立一个物理管理处,这样可以方便物业管理公司可以更好的了解小区的需求,协同努力,以便后期工作的改进和开展。
九、公租房的退出 关于公租房的退出,其中包含了两层意思:其一,即公租房从住房市场中退出;其二,是指因为经济状况发生了改变,使得受保障对象不得不退出公租房保障系统[66]。随着时间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人口构成状况也必然会跟着发生巨大的改变,从目前的计划生育发展中不难发现我国的老龄化是必然发生的,另外我国人口总数也会出现一个缓慢下降的趋势。若这个国情继续发展下去必然会使得人们对住房的需求量减少,从而造成在需求量大的时候所建的公租房数量剩余较多。此时,公租房的退出将成为一个有效减少这种危机的方法之一,就如日本处理问题的方法一样。除了我国人口的构成变化外,随着人们的生活状况的改善,日后越来越多的人会有专属于本人的房子,因此不再需要公租房的保障体制
房源的多样化助推了国内公租房退出时的优势。公租房的退出应该以“谁提供,退还谁”为原则。另外,散户的房屋拥有房子的所有权;单位提供的房源由原单位所有;至于集体所有的小产权房,若想得到产权则需要补齐土地出让差价归出资者所有。除了上述三个部分的房源以外余下的就是政府出资投建的公租房,这部分将会成为退出市场的首要对象。
关于这部分公租房我们可以按照下列三种形式来进行处理:①首先一定要储备充分的公租房以备不时之需;②对有公租房居住年限的优先考虑,并可给与优惠价格;③建设地段好,房屋状况较好的公租房应积极投入房地产市场进行市场交易。通过上述三种方式的处理,可以帮助政府分担公租房退出市场的压力,降低其房源建设的成本,同时又可以为需要的住房者留下缓冲区。如图6-4所示:
在公租房的运营开始阶段,我们为了尽快的回收房源的建设成本可以参考重庆的运营模式,即出售部分房源。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公租房的房源不能流入市场,不能倒卖,只能根据需要进行转让,且必须通过公租房管理局根据市场行情进行回购,如此就可以最大化的减小公租房对房地产市场的直接冲击,也抑制了部分投机者在市场的投机买卖行为。
十、法律与政策保障
在形成公租房营运模式的时候,法律和政策两个方面的保障是必不可少的,能够规避外部环境的干扰,是其正常营运的保护伞。然而这两个方面各自的优势不一样,可以在不同的时期加以使用。在形成公租房系统最开始的时候和发展过程中,此时政策保障作用最突出,其特征就是高强度以及非常活跃。在公租房系统有形成趋势的时候,开始显现法律保障,并完全构建在公租房系统形成之后,其特点是长久、规范、强制以及另外一些法律所具备的特征,在公租房运系统在实施的时候,它能够避免出现扭曲的经营理念,也能够避免经营方式出现不当情形。所以,在具体使用的时候,要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来使用,既要用到灵活性强的政策保障,也要用到强制的法律保障,奠定在中国推行公租房制度的基础,并为其提供有效的支持。如图6-5所示:
还没有形成公租房系统的时候,构建和运行公租房制度需要相关政策来支撑,在形成之时,根据营运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最后明确构建公租房系统以后,凭借法律和政策两个方面来确保其健康稳定的运行,并且要以法律保障为主,政策保障为辅。
第三节要点小结
本节主要总结了一些对公租房营运产生影响的因素和应对策略。如表6.1所示:
表6.1 公租房运营因素及对策分析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研究结论
本文根据上述内容讲解的公租房改革问题,找到公租房可能存在经营上的不足,同时研究和归纳发现的不足之处,然后表达该课题的态度,设立了公租房的经营制度,其中有设置公租房的资料库、设置公租房的监管部门、设置家庭和个体的经济情况资料库、设置公租房的法律机制、设置公租房确定价格的规定等,建立起完整的、综合的公租房经营系统。从而达到住房困难群体住房需求,同时便于政府对其进行住房管理。具体包括:
一、规划
开始大多数是政府出面进行大面积地规划和修建,混合配建是次要的;然后大部分是合理的混合配建,找寻民间的房源是次要的;最后的时候则基本上是改革、维修部分房源。
二、政府职能
1、在开始的时候需要将公司筹建、政府自建、开发商筹建、整理和分析该房源等结合在一起,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和公租房的修建。然后让政府负责监管全部有记录的公租房,组建一种完善的监管方法,给未来政府结束监管提供良好的前提。
2、处于前进阶段的时候,政府仅仅注重公租房的经营部分,却把成型的工作拿给一些公司负责,开发商可以得到经营的全部收益,不过需要遵守公租房监管部门的监控,并且形成公租房经营的法律保障机制。
3、政府重新获得职能的时候,公租房的监管部门成为政府的监督部门,负责核实和管理公租房的经营部门。
三、保障覆盖面
增加保障的使用范围,将农村的务工人员、该市的低收群体、才开始就业的人群、才走出校园的学生、非本地的建设者等人群包括其中,同时根据住房的要求划分出不同的群体,排列出保障的顺序。把该市的低收入人却当成首次公租房的保障人群;把才走出校园的学生、农村来的务工人员与才就业的职员当成第二批的受益人群;将工程建设者与久居且有需要的人群当成第三批的受益人群。
四、公租房管理机构
组织公租房的监管部门,它的作用主要有:
1、记录、整理全部房源的具体信息,包括规模、户型、位置、高度等,然后把它们做编号整理。
2、整理租房人的具体资料,包括性别、姓名、工资情况、家庭情况、现在租房的时间、编号以及租金等。
3、修建和调整公租房、得到的租金。
五、个人、家庭经济状况评级
让正规的调查部门核实具体的个体和家庭的经济情况和生活水平,然后进行分析和划分等级,同时注重对等级的审核。
六、租金
1、规定基准租金的额度
资金的成本+管理修缮的成本±调整值、运营+租金成本=基准租金的额度
2、缴纳租金的途径
租房人在租用房间的过程中,通过分析租房人的家庭或者个体的经济状况,最终决定收取租金的额度,以基准租金的额度为前提,结合经济状态适当减少租金的费用,经济状态不好的人,减少的金额就很多。
七、补贴方式
希望凭借“新加坡+英国”的方法,利用社保对租房人在资金上进行帮助,利用租房利润和社保来帮助公租房的监管部门与房主。
八、信息公示
公租房的监管部门需要把房源在租用时间、长短、价格等详细信息发布出来。
九、社区物业管理
在委托物业公司实施专业化管理的前提下,通过公租房的经营监管部门,组成专门的机构来监管小区的物业问题,同时在小区里面组织物业管理部门,帮助物业服务单位参与公租房的物业监管。
十、公租房的退出
我国的公租房退出应根据“谁提供,退还谁”的规定,同时将部分房源存放起来。
十一、法律与政策保障
在没有形成公租房系统的时候,构建和运行公租房制度需要相关政策来支撑,在形成之时,根据营运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最后明确构建公租房系统以后,凭借法律和政策两个方面来确保其健康稳定的运行,并且要以法律保障为主,政策保障为辅。
第二节 研究不足
1、本文在通过分析南京市与重庆市的公租房的建设与发展上提出了公租房运营的影响因素,两个城市的公租房发展状况并不等于全国公租房的发展状况,因此影响因素可能概括不十分全面;文中数据的获取主要来自政府官网以及《统计年鉴》,有些数据可能会有滞后性从而导致进行的概括与分析存在误差。
2、本文构建了公租房运营体系,并针对各影响因素提出具体对策,但根据目前我国公租房各地发展水平并不均衡,这些对策的实施环境有待进一步商榷;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且流动性大,在给一些信息的统计工作上增加了难度,这些研究不足仍需进行深入的探讨分析,找出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公租房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任重而道远,这项惠民保障政策的落实仍然需要政府、市场的共同努力。但是公租房的发展蓝图的轮廓已经呈现在我们眼前,需要我们共同用画笔将它润色与圆满。通过本文的分析与研究,笔者对公租房的发展充满信心,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进一步发展,对公租房的研究也将越来越完善。
2.产业运营模式研究报告 篇二
林安物流园的情况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也是一个企业永葆生机的源泉, 林安物流一直把创新作为核心点去发展。林安物流园以信息化为核心, 有效的整合物流供应链, 以“基地+电子商务”的运营模式, 构建了第四方服务平台和信息化交易平台, 通过一站式服务实现价值。
林安物流园目前建有全国最具规模的零担快运中心和信息化交易平台, 平台采用“网上+网下”相结合的模式。目前互联网W W W.0256.CO M网上平台发布全国货源信息每天超过20万条, 整合了全国社会司机会员150多万个, 企业会员10万多个。网下交易平台拥有1500个交易席位, 每天有3~5万人在现场交易, 成交量每天2万多笔。通过不断的整合资源和创新升级, 在短短7年成为全国物流园区的标杆, 形成独特的“林安模式”。“林安模式”得到汪洋书记、国家多部委和行业的高度认可, 林安物流园以信息化建设、品牌管理、连锁经营为核心, 致力于打造全国连锁商贸物流园区的名片。
林安模式和创新
林安模式就是创新一个模式:创新一个模式:“基地+电子商务”的运行模式;搭建两个平台:第四方服务平台和信息化交易平台;解决三个难题:诚信缺失、成本居高不下、信息不对称;实现四流合一:物流、信息流、商流、资金流;达到五个目的: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效率、打造诚信体系、推动物流产业升级、实现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发展。
这个模式为什么称之为“林安模式”?这是在分析了中国物流市场和物流园区现在存在的问题, 以及中国对物流的发展打好趋势之下, 我们提出了这么一个模式, 物流业自从纳入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后, 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目前物流行业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第一, 物流业的运营模式和管理手段很简单, 科技行含量不高。第二, 信息化水平低, 物流信息孤岛现象很严重, 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也不能实现互联互通。第三, 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这样提高了产品成本和商业成本, 降低了城市和企业的竞争力, 也降低了当地居民的幸福指数。第四, 诚信缺失, 严重影响了我国物流业的健康和发展。第五, 物流业、高端服务业、制造业、商业各类的要素联系不紧密, 没有很强的产业联系效应。
基于这五点, 林安模式提出了“一二三四五”, 推动现代物流转型升级, 就需要创新现代物流运营模式, 这是创新的一个立足点和依据。
在物流行业中, 一、二、三方都是做物流业务, 我们作为第四方是做服务平台。第一, 物流总部中心, 第二, 招投标中心和呼叫中心, 第三, 诚信管理中心, 第四, 客户服务中心, 第五, 物流班车管理中心, 第六, 资金结算中心, 通过这几个中心, 把物流服务连的上中下游的节点剥离出来, 形成一站式的上中下游的服务。整合平台资源, 建立全国物流招投标中心和呼叫中心, 实现制造业和物流也能无缝对接。我们要提供最低成本的物流解决方案, 为工商企业寻找更好的物流供应链, 为物流企业和车队寻找货源, 实现制造业与物流业实时对接。诚信管理中心, 着力打造高效诚信的物流供应链, 从根本上解决物流行业的诚信缺失问题。我们要依靠完整事前事中事后的人防和技防相结合的创新监管体系, 建立起行业内诚信首赔制度和不诚信曝光制度。创新整齐合作模式, 构建立体诚信服务体系。建立物流班车管理中心, 实现诚信联盟一体化, 以客运班车的形式, 做到准点发车、准时到达, 全程监控, 借助信息化平台的信用系统、车讯通定位系统, 整合全国大量闲散的社会车辆, 将其打造成有组织的诚信车队, 并通过整合货源和各种子资源, 统一管理标准和服务, 在全国树立精品专线典范, 打造诚信专线联盟。
建立资金的结算中心, 实现在线支付, 目前和中国建行发起了行业联盟卡, 并与中国工商银行和浦发银行研发了适合物流行业使用的“支付宝”。
创新平台, 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这个平台是采取网上和往下相结合的模式, 搭建了全国综合性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
第一, 建立网下物流信息交易中心, 实现物流供需各方现场直接交易。现在每天现场有三到五万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易, 通过股票式的现场交易中心可以有效的解决诚信、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最大的好处是为我们的企业直接降低物流成本, 让厂家和司机直接交易。
第二, 搭建了林安物流网, 这个平台操作起来很方便, 通过互联网, 我们自己研发了手机终端, 只要你有一部智能手机, 就可以实现我们的平台实时在线交易, 也可以通过物流通呼叫中心, 实现实时交易。
第三, 建立物联网应用示范中心, 我们自发了三个产品:管理软件, 通过移动手机, 实现在线的跟踪服务, 也可以通过平台为司机进行车辆和货源的调动配置;打造了全国货物管控系统, 利用射频技术和手机终端, 实现对货物在仓储、运输、配送等各个环节实现跟踪管控;打造全国车辆交互系统, 我们可以通过实时的定位和呼叫, 实现资源优化, 减少车辆空载和迂回闲置。
第四, 打造林安公路物流价格指数。我们通过平台的资源进行分析, 把它量化, 真正打造在行业有指导性的价格指数, 发挥价格风向标的作用。
第五, 发起组建全国首家物流交易所。物流交易所不仅仅提供物流信息交易, 还有物流招投标、物流产权交易和金融服务, 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的问题, 促进物流多式联运发展。
第六, 建立全省首个“物流超市”。在当地政府的主导下, 林安集团把信息化平台和专业市场实现深度的对接, 也就是把传统的现场现金现货的交易升级转型为更诚信低成本的展贸中心。
社会效益
我们的平台得到了政府和行业的认可, 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 同时提升了物流行业的服务效率, 也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物流业中诚信问题。同时, 帮企业降低物流成本, 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 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增加就业机会方面, 整个平台聚集的人越来越多, 在就业方面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税收方面, 因为大量的商流和现金流的聚集, 我们的税收也水涨船高。信息化平台, 能真正发挥集约利用土地的作用。还在节能减排方面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真正践行了低碳经济。
3.产业运营模式研究报告 篇三
目前,中国已经开播的高清频道共有4个:上海文广“新视觉”频道、中央电视台“高清影视”频道、CHC高清电影频道和深圳电视台高清频道,前3个已正式商业播出。
中国观众要收看到高清节目需先满足四个基本条件:高清电视节目内容、高清节目传输系统、高清电视机和高清机顶盒。
从高清频道现有的发展状况来看,最突出的问题是内容短缺。“新视觉”和“高清影视”的节目类型主要为以下四种:电影、电视剧、体育和纪录片。据笔者统计,18小时/日的“高清影视”和16小时/日的“新视觉”频道重播现象都比较严重,根据“高清影视”一周节目表(2006年8月14日~20日),日更新节目量为8小时,其中6小时为电视剧。在“新视觉”的一周节目中,日更新为7个小时,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的节目量基本平衡。
在日本,高清节目约占公共电视台NHK所有节目数量的80%,目前,NHK在东京、大阪和名古屋的节目90%以上是高清节目;东京商业广播机构的节目50%是高清节目,新闻成为高清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韩国有5个全国性高清频道,分别是:KBS TV1、KBS TV2、EBSTV、SBS TV、MBC TV,主要内容为体育节目。
美国是高清电视发展最快的围家,截止到2005年底,CBS HDTV的播出时间为27小时/周,NBA为21.5小时/周,ABC为16小时/周,NBC为15小时/周。目前,美国在黄金时段播放的电视节目,约有70%是高清电视节目,而且在主要的体育赛事中,50%以上的节目为高清节目。
从节目类型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中美两国之间的差距。
以体育为例,美国橄榄球、棒球、冰球、NBA、纳斯卡赛车等体育赛事常年高清直播,形成了强大的内容供应和自生产能力;而我国高清体育节目的阶段性很强,如在2006年德国世界杯、NBA五场季后赛之外就鲜有高清体育节目了。
在电视剧方面,CBS、FOX、HBO等一直就具有强大的制作能力,进入高清时代后,又制作了大量高清电视剧,中国要购买1小时高清节目的版权费(按播出次数计算)约为3000~4000美元,而每个高清频道1年的更新播出量至少2000小时,成本至少为600万美元。
目前3个正式播出的高清频道均隶属于国内大型节目供应商,大部分节目为自产自销,部分国外节目来源于节目置换等国际合作项目。中国目前的高清节目年生产能力为1600小时左右,近几年国内高清节目总数累积为6000多小时,全球高清电视发展中的内容资源短缺问题同样存在于中国。与此同时,终端显示器市场则相对很活跃。全球高清电视机销量在2006年预计达到4000万台,中国大陆近500万台。(见图1)。
由上述数据可见,目前国内高清节目的生产能力还远不能有效支撑频道的运营要求、跟上高清电视机的市场发展,还需大量引进国外节目。整个高清产业链发展不平衡,呈现“前端玲后端热”的现象。同时,高清电视剧和电影还受到标清节目的挑战,对观众来说,上百个标清频道已令人眼花缭乱,高清频道若无令人震撼的内容、合理的产业运营模式和战略发展规划,发展前景堪忧。家庭用户市场需求
“高清晰度电视发展战略和产业链的研究”课题组于2006年第一季度,针对18~55岁上海常住人口、高清电视潜在用户人群设计实施了随机定点调研活动(有效样本n=582)和高清潜在收视群现场观摩抽样调查(有效样本n=107)。
取得如下结论。
1.观众对高清电视的期待程度:将近七成的被调查者对收看高清电视非常期待(见图2)。
2.原因分析:“一般感兴趣”和“不感兴趣”的原因除了时间外,不少人担心节目内容不精彩、高清电视价格高(见图3)。
3.观众对高清电视节目类型的期待程度:最希望通过高清频道收看的节目为电影、体育赛事。高学历人群对纪录片比较偏好,有半数表示希望通过高清频道收看纪录片(见图4、图5)。
4.观众对高清电视流行趋势预测:99%接受调查的观众认为高清电视会流行;52%接受调查的观众认为在1~2年后开始流行,30%的观众认为在3~4年后流行(见图6)。
5.目标收视人群调研分析:收入在6000~10000元的人群以及时尚人群购买高清的倾向最大,61.6%有房产的人群预计在两年以内可能会购买高清电视。只有33.3%的人预计在两年以内可能会购买高清电视,只是拥有房产人群的一半,这说明中等收入以上人群将是高清电视消费主力(见图7)
6.高清频道月租费价格测试(PSM)1月收入3000—10000元):个人的经济收入直接影响对高清频道价格的接受程度;运营商可针对目标消费群确定高清频道价格,而目标消费群应该是具有良好的支付能力、追求高品质服务或时尚特色服务的人群(见图8、图9)。
7.高清电视机购买规格期望:69%的观众考虑购买50尺寸及以上寸的高清电视机;55%的观众考虑购买50寸的高清电视机(见图10)。
8.高清电视与标清电视的视觉效果比较:91%的调查对象认为两台电视的“视觉效果差别非常明显”,没看出两台电视差别的观众为零(见图11)。
存在哪些问题
课题组的国内高清产业链各单位对产业发展的态度进行调查评估。
其中,对中同高清产业发展态度积极的有政府机构(广电总局、信息产业部)、投资公司、内容供应商(中央电视台、部分私营制作公司)、内容集成/运营商、网络运营商(各地有线网络公司)、系统供应商(终端、专业设备商);态度一般甚至消极的有内容供应商(省级电视台、部分私营制作公司)、频道播出平台。
在广电总局看来,高清产业可以推动相关产业高速发展,形成无可限量的增值服务市场;并且我国是继美、日、欧盟之后,第四个掌握“高清”技术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国内研究水平和国际差距并不太大;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民有日益增长的高端的视听需求;中同加入WTO后的危机意识,国际市场意识的建立。
在信息产业部看来,数字高清是加快发展我国民族电子工业的一个契机,产业本身将会增加数倍规模,并促使国内产业界加大自主研发力度,解决每年向国际厂商缴纳高额专利费用的问题。
在投资公司看来,高清是一个新兴产业、世界各国均掀起高清潮,投资回报比可能会更大;但是,部分节日投资人追逐眼前利益,忽视节目质量。
中央电视台和省级电视台对高清的态度呈现高度反差。央视因为
有2008年奥运会高清转播任务在身,必须大力推进高清;同时,还可借助高清频道巩固其同内第一的品牌地位,因此央视的态度很积极。但省级电视台表示出消极态度,资金和观念是两大制约因素,他们普遍希望政府进行财政支持,如果完全由电视台自筹资金购置高清设备则比较困难;另外,目前拍摄的高清节目在国内找不到市场,从投入产出比的角度,台内节目考虑高标清兼容制作;省级电视台普遍感到困惑的是,开播高清频道,电视台到底能获得什么效益?
私营节目制作公司对发展高清持“积极”和“一般”的态度,因为他们认为电视媒体的“蛋糕”越切越小,高清是大方向;但是希望在解决标准问题时要将播出标准先于制作和没备标准推出。制作公司还担心,播出平台的建设是否跟得上?部分节目投资方因为太过追求短期的投资利润回报,把制作成本压了再压,必然导致忽视制作质量。
内容集成/运营商虽然态度积极,但提出了一系列迫切需求:首先政府的出发点要明确;其次中同缺乏一个有很好机制的节目市场;第三希望政府用市场手段去引导高清的播出;第四,有线运营市场结构复杂,版权市场管理困难,希望加强内容保护。通过高清重振电视业的高端业务,是这类群体的普遍呼声。
各地有线网络运营商对发展高清很积极,因为他们认为高清付费电视作为新的电视业务可能带来丰厚的回报;但受限于频率资源不足,需要在实施整体转换同时对现有网络平台进行信道资源优化。
频道播出平台则态度消极,认为高清投入大,看不到利益,希望加强政府主导。
终端设备商认为,数字电视的CA平台混乱、影响互联互通,对终端设备的销售产生不利;另外,开路节目和收费节目要有平衡点,以保证电视用户的庞大基数;终端设备商普遍认为,政府决策速度越快,高清发展的就越快,但政府决策不等于替代市场。
专业设备商认为,销售预期低于开发预期、不温不火,只有设备厂商不能推动整个市场。
由上述观点可知,政府部门对高清产业的发展持肯定态度,并予以政策上的支持。纵观整个高清电视产业链,投资方、设备供应商/系统集成商相当积极,尤其是终端厂商已具备产业化、规模化生产和销售的能力;关键的内容提供商和部分网络运营商发展高清的意愿强烈,但尚缺乏市场行动,主要是在高清业务的推进中碰到许多新的、棘手的问题,尤其是不能很快建立合理的运营模式。
中国高清产业可借鉴的模式
一个良性的高清产业链应该分工明确又紧密合作,每个角色都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每个环节都能产生收益。
首先,用户是否喜欢、并为高清业务买单,是高清业务能否顺利开展的决定性因素。用户数量、AHPU值将直接影响产业链上每个环节的收益状况。
第二,用户真正长期消费的是高清节目本身,因此“内容为王”的硬道理在高清产业中同样适用。
第三,网络运营商作为运营主体,其运营能力、与产业链其他环节的合作及管理能力将是成功的关键。网络运营商的任务是凝聚高清产业链上下游的力量,共同为用户提供服务。
第四,服务提供商作为向用户提供服务的主体,将配合网络运营商制定相应的业务发展策略,通过不同业务满足用户的差异化需要,但各种业务的核心还是高清节目。
第五,设备提供商/系统集成商在整个产业链中是最主动的一个环节,也是整个产业链中首先获利者。同时,系统设备商也应该不断扩大生产、降低产品价格,为市场提供稳定可靠、价格合理的高清产品。
具体的模式包括:
(1)端到端运营模式
高清电视与标清电视的区别主要在于节目制作及接收终端,传输环节差别不大。高清电视的节目制作、集成门槛较高,而且对机顶盒、电视机也有很高要求,有的运营机构就通过上述特点来拉长对产业链的占有,如央视高清频道,从频道制作、集成到接收终端、推广营销服务企部承担下来。
但这种模式将其职责扩大到整条产业链,进行端到端的运营,打破了数字电视、付费电视刚川建立起来的产业规则,容易形成垄断,同时,也要承担更大的资金和管理压力,因此,未必适合长远发展。
(2)网络运营商与节目集成商/供应商的合作模式
有线数字电视及付费电视的运营主体、产业链已基本确定,高清电视作为数字电视业务之一,也可以遵循现有的运营模式。即:有线运营商作为高清电视的运营主体,直接面向用户服务;广播电视机构成为高清频道的主要开办主体,高清频道/节目需经集成运营平台才能传输到数字电视运营商,面向用户进行销售。
有线网络运营商作为高清电视的“代销商”,有权决定适合于本地的节目打包方式、价格等营销策略。
(3)节目供应商/集成商与设备供应商的合作模式
高清业务与高清终端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推动,频道开办/集成机构与终端厂商有许多相同的诉求,因此存在一定的合作空间。像央视高清与松下、日立、海信,上海文广与德州仪器之间的合作就是例证。但笔者认为,这类合作须注意两点:一是对广大最终用户是否有利;二是对高清产业链的构建是否有利。
(4)网络运营商与设备供应商的合作模式
在数字电视方面,运营商向设备供应商购买数字电视前端设备及机顶盒,同时没备供应商密切配合运营商的前端系统搭建以及机顶盒的售后服务。高清电视业务也同样应该遵循标清的产业规则、合作模式。所不同的是,整体转换配送给用户的几乎全部为标清机顶盒,预计下一步高清机顶盒将改为销售。
(5)网络运营商与服务提供商的合作模式
网络运营商与服务提供商往往是一体的。网络运营商不仅承担数字高清节目的传输任务,同时还要负责终端设备的销售以及提供其他服务。
(6)节目供应商与服务提供商的合作模式
付费高清频道需通过节日集成平台与各地服务平台连接。而下一步的公共高清频道,预计极有可能采用各省卫视频道的落地方式,缴纳一定的“落地费”。
当然,有的节目供应商不仅制作高清节目,同时将提供其他信息服务,并参与到面向用户的运营中来,与服务提供商合作或者干脆成为“虚拟运营商”。
(7)集网络运营商、节目提供商、节目集成商与服务提供商四位一体的模式
4.城际公交运营管理模式研究_贺丹 篇四
1、城际公交的内涵及其地位 1.1城际公交的内涵
这里所称城际公交是指以公交化模式运营的城际道路客运,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城市市区运行的公交客运,是主要运行于城市与城市之间的道路公共客运。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城际公交的内涵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营运路线为城郊之间或临近的城市之间,有固定的起始站和中途站,定点按时发车;二是营运距离相对较短,为70一100 km(这个距离基本上是地级以上中心城市辐射半径,便于两城市间的运作协调;也是目前中国城市群、城市圈中城市之间的大致距离);三是与普通市内公交线路相比路况较复杂,城际公交路线往往是从一个城市出发,经过一段高速路段后进入另一个城市,路况组成通常为城市公路+高速公路(或高架桥、国道)+城市公路。
1.2城际公交在交通运输中的地位
城际公交的规划是建设若干个产业各具特色的中等城市,形成一个以特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并构成核心经济板块,在这个经济板块城市间建立城际公交,形成紧密联系的公交网络。
(1)城际公交促进了道路运输业的发展。随着近几年中国铁路的提速、动车组的开辟、飞机的打折、城际铁路的发展,让本就处在微利的道路运输业举步维艰。受房价等因素的影响,一些低收入者会选择在周边城市居住,而在核心城市工作,城际公交成为联系城市之间的“血管”。
(2)现代经济的发展以都市经济圈为主体,逐步向周边城市辐射。都市圈内有较方便、完善的公交网络,但是与周边城市群之间交通连接的纽带并不太紧密。各城市之间的联系主要依靠客运班车,城际交通结构较单一,在城市群的构建上这是最薄弱的一环。而城际公交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白,大容量、高速度、高密度、零换乘的城际公交网不仅将使各城市间的出行如同在一个都市圈乘公交一般方便、快捷,还可与其他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交通方式顺畅对接。
(3)城际公交的贯通对实现城市群快速崛起、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城际公交客运的经营里程为70~100km,在此范围内,城市之间社会经济和人员交往较密切,客流较大,适于采用公交化运作模式。城际公交的贯通,将使关联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得到加强,经济联动发展的作用将表现得越来越突出,城市群经济将取得质的飞跃。
2、城际公交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城际公交运营时间不长,其运营内容既有城市内部公交运营的特点又兼顾中短途班车客运的长距离运输特征,在管理模式上难免难以兼顾。加上经验不足,只能借鉴国外模式,造成城际公交管理不能完全适应国内实际城际公交运营。
2.1政出多门,职责不清
城际公交的运营距离长,既进入市区充当城市公交的一部分,又是城市间的运输工具,承担中短途公路客运的部分任务。在中国“大部制”改革前,城市公交和公路客运由两个不同的部门管辖,交通主管部门主要管理道路货运和城市外的道路客运及出租车上(公)路运输,城建部门则管理城市公共交通(包括公共汽车、电车等)。不仅审批涉及两个部门,还因双方管理范围的差异,影响办事效率;两个部门各有一套思路和做法,而且所用法规依据涉及多个,如果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协作,很易造成“红头文件满天飞”,基层单位无所适从;加上部门利益的冲突,在部分问题上争权夺利或相互推诱。这些都不利于城际公交的健康发展。
此外,城际公交目前实行多重管理,各地的公交公司分属各地的行政部门管理,例如长株潭公交〔条线路,分属不同的公交公司运营。如何管理整个城际公交秩序、如何订立管理规范等成为难题。
2.2无序竞争,缺乏合作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以高速快客为主导旷城际道路客运公共服务体系已有一定规模。例如浙江省共有跨市快客线路384条,跨市普通班线1305条,这些班线均已成为中短途城际客运的主力军,承担着城市之间的运输主力。但是由于多头管理、私益冲突等,无序竞争现象严重。
2.3运营效率低,管理能力不足
城际公交由交通运输企业经营管理,目前国内的大多数交通企业已按公司法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但由于城际公交交通运营企业诸多建设和经营运作性事务仍需要政府参与决策和处理,因此在实际运作中仍存在政企不分的现象。
此外,由于城际公交具有准公益性,没有经营业绩的压力。因此,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企业没有依照审慎的商业原则,对技术、车辆设备的选用更多侧重于安全、技术先进性等方面,对后期的运营费用及投资回收等关注不够。加之交通运输企业目前的管理现状还停留在完成政府任务的阶段,经营管理的意识不足,对国家资源的分配有依赖性,对于国家公共交通资源的投入与公司长远发展的关联性及投入回报收益关注较少。
3构建适应市场需要的城际公交管理模式
针对上述城际公交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城际公交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构建适应市场需要的城际公交管理模式。
(1)实现公交资源整合和运营管理统一化。各个省市的城际公交归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各个部门可按照相应比例进行投资,实现资源整合,组建新的城际公交运输企业,对城际公交系统进行统一运营和管理。以湖南长株潭城际公交为例,目前长株潭公交6条线路隶属于不同部门管理,由株洲和湘潭的公交公司开通的长株潭公交归口湖南省建设厅,长株潭城际公交归口湖南省交通厅,长株潭城际公交呈现多头管理和利益多元,实现一体化存在壁垒。建议成立长株潭城市公交股份公司,由长、株、潭三市和湖南省建设厅、交通厅5个投资主体按照4:2:2:1:1的比例投资,共同经营管理;按普通公交车管理,享受超公交优惠政策,即免除一切规费,对政策性亏损给予补贴,免交过路过桥费、客运附加费和运管费;享受城市公交车的一切优惠,降低长株潭公交运输经营成本。
(2)经营模式公司化。受城际公交自身运作模式的影响,客观上要求实行完全公司化经营,政府应减少对企业日常运作的干预,从“大包大揽”的管理方式转向通过合理的治理结构及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企业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才能在经营上实现统一车型、统一调度、统一站点、统一票价、统一管理、统一服务,进而减少经营费用,提高经营利润和保证服务水平。郑州交运集团客运公司联合其他各地客运公司融资成立河南神象城际公交客运总公司,专门负责经营郑汁、郑新、郑许、郑焦等城际公交线路。因为城际公交联通两地甚至多地的交通,需要这些地方的公交公司联合经营才能顺利走下去。由沈阳喜来乐客运有限公司和抚顺长途客运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的辽宁城际客运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的沈阳一抚顺城际公交线路也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3)以城际班线经营者为基础进行存量改造。城际公交如何发展,是增量改造还是存量改造,是城市公交延伸还是城际客运深入,这些道路客运的发展趋势问题有待研究。若采取增量改造,必将新增城际公交与原有城际客运两种经营方式的同业竞争,城际公交的开通必然对原有客运市场的实载率产生一定影响。构建都市圈城际公交体系应以快客为主、普通客运为辅,欢迎城市公交加入,实行合作共赢,但不宜以城市公交为主进行延伸。线路改造应在现有经营者基础上统盘考虑,以避免市场不公平竞争,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
(4)运营方式公交化。城际公交客户群主要定位于上下班通勤、短期往返出行的乘客,其运营方式必须体现便捷优势,起讫站设置要与城市内其他客运场站协调配套,便于转乘;线路的规划和中途站点的设置应注重乘客需要,站点设置个数要适度;票价应参照公交费率核定,实行梯级票价;运行时间间隔不宜过长,以60min/趟,30min/班次左右为宜;载客人数按供站立乘客用的地板面积核定,每人不小于0.125m。
(5)车辆大型化、舒适化。城际公交的单次运行里程一般为50一100 km,其中近一半的路程在高速公路上。按照中国的法律法规,客车在高速公路上是不可以站人的,所以城际公交客车需设置较多的座席;同时它又要承载一部分城市公交的功能,所以仍需要宽敞的站立空间。基于上下客方便、快捷的要求,城际公交客车还经常采用低地板、低入口的车桥,并配双开的宽敞中门。基于车辆在城市内通过性的考虑,城际公交客车不能太高。此外,较低的票价也决定了城际公交应选用大容量且舒适的高级客车。目前,实际开通的城际公交都是50座以上的高级豪华大巴车,如郑汁城际公交车长达13.9m,座位55个,核定载客人数达118人。
(6)城际公交发展的合适距离及站点设置。与城际快客相比,城际公交通过沿途停靠和进入市中心,方便了乘客,节约了旅客出行的时间和成本。但是考虑到城市交通资源和沿途停靠的时间成本,较长距离的城市之间开通城际公交必将大幅增加整个旅行时间,而且考虑到城市日益拥挤、交通资源日益稀缺,也不允许过多城际公交进入市中心,相邻城市间客运发展城际公交比较合适。结合各个省市城际公交的运营情况,城际公交的合适距离在70km左右,不宜超过100km;站点设置不宜超过10个,站点应设置在周边人口较为密集的乡镇和路口。政府需对城际公交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综合换乘枢纽、场站建设及车辆和设施装备的配置、更新应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在各个城市的客运站点进行城际公交发车区、停车区划分,并对港湾式城际公交候车亭及站点服务区进行优化。
5.产业运营模式研究报告 篇五
一、全区养老机构运营状况
(一)基本情况据统计调查,截至2018年底,x区共有60岁以上老年人8.8万人(其中65岁以上6.5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17%,人口老龄化特征明显。我区现有机构养老床位2383张(含医院老年病床位488张),每千名拥有养老床位数37床,达到省、市2018年小康指标目标(每千名老人床位数35床)。截至2018年底,除医院老年病床位外,我区共有养老床位1895张,较2017年新增720张,同比增加60%,养老服务业发展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二)机构养老模式我区机构养老运营模式主要有公办公营、民建民营。
1.公办公营。位于x街道大明片区7组的x敬老院是我区唯一公办养老机构,房屋建筑面积1000㎡,总床位数75张,实际入住人数70人。该公办养老机构服务对象主要是政府承担托底保障的特困供养人员和部分低收入社会寄养人员。x敬老院属于公办非营利机构,体现的是政府基本社会保障职能,该公办养老机构运营补贴由区财政承担。
2.民建民营。民办养老机构是指由社会组织或私人成立并在市场监督管理或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后,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的养老机构,目前全区共有13家。
①布点情况。我区13家民办养老机构共有托养床位1618张。养老机构布点贯穿南北,主要集中在老年人聚集密度高的中心城区,大多数机构交通较便利,养老环境较好。
②入住情况。截止到今年5月底,全区养老机构共计入住老人592名,入住率约为36%(因x国际颐养中心是2018年底新建成,共有床位418张,5月底数据显示只入住7名老人,若x欧宝庭不统计在内,入住率则为49%)。
③配套设施。我区大部分养老机构基本设施和看护条件都达到了基本养老需求,部分机构医养结合提供了特色服务,如x路街道善孝堂养老中心推出的中医针灸理疗服务就很受入住老人的欢迎。另外,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一批专业化宜居型养老机构也入驻到我区,如去年底新建成的x欧葆庭国际颐养中心建筑面积达2.5万平方米,共设有房间224间,最大床位418张,面向自理、失能及认知症老人家庭提供个性化、专业化、国际化的法式养老康护服务;
x养老公寓占地面积15亩、总建筑面积达6500平方米,床位数196张,该机构室内装修装饰均按三星级宾馆标准建设,养老公寓依山傍水,环境优美,空气质量较好,老年人活动空间大,属养老宜居之地。
④人员配备及日常管理。截止到今年5月底,全区13家民办养老机构入住老人592名,共配备一线护理工作人员144名,根据《x市养老机构管理办法》(x民发〔2018〕16号)文件规定,平均护老比(一线护理人员与入住老人的比例)要达到1:8以下,我区平均护老比已达到1:4,超过了市级标准,服务质量有了较好的保障。
⑤收费情况。根据调查摸底数据统计,我区民办养老机构收费情况(取平均值):
a.床位费:单人间2000元/月、双人间1270元/月、多人间1050元/月;
b.护理费:自理老人1016元/月、半自理半失能老人1653元/月、全失能失智老人2565元/月;
c.生活费(伙食费):738元/月。(其中,x国际颐养中心因情况特殊,收费标准未统算在内,其单人间12170元/月、双人间7000元/月,无多人间;
自理老人护理费1740元/月、半自理半失能老人护理费5640元/月、全失能失智老人护理费8640元/月;
无伙食费)
⑥财政补贴情况。
一是建设补贴。对新建的民办养老机构,按实际床位数给予10000元/床的一次性建设补贴;
对于改建的养老机构,按实际床位数给予5000元/床的一次性建设补贴。
二是运营补贴。对符合条件的民办养老机构,每接收1名本市户籍60周岁以上人员,按照自理、半失能、失能和失智老人分别给予每月160元、350元和500元的运营补贴。建设和运营补贴由市、区两级财政按4:6的比例分担。
三是消防补贴。对50张床位以上的民办养老机构进行消防改造并符合消防验收标准的,市级按1000元/床的标准给予一次性消防补贴,目前区级还未出台相关消防补贴政策。
四是责任险补贴。按照养老机构购买责任险床位数不超过备案床位数的原则,市级补贴实际购买保险发票金额的50%。区级自行制定配套政策。
⑦运营效益和盈利情况。据摸底调查分析,2018年,全区13家民办养老机构盈利的有6家,平均每家年盈利约19万余元,为微利;
其余7家亏损,除x欧葆庭国际颐养中心新开业,其他6家平均年亏损约29万元。亏损的主要原因是整体入住率不高,收费标准偏低,日常管理成本较高。
(三)居家养老模式
1.基本模式。到目前为止,我区共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42个,主要有社会组织运营和社区自主运营两种运营模式。
①社会组织运营是指社区提供物业,以签订契约或合同的方式委托养老服务社会组织负责运营管理,全区共有28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采取这种运营模式,这种运营方式使社区实现了养老服务“生产者”和“提供者”相分离,是社区养老的发展方向。特点:与企业的委托经营不同,养老机构的委托运营不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是以实现社会效益为目的。因此,居家养老机构的持续健康运营需要专业水平较高的管理团队,从而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机整合和公共投入的高效运作,达到优质、高效为老服务的最终目的。
②社区自主运营是指社区利用自身场地,由社区工作人员进行日常管理,建立以本辖区为服务半径,以本社区老人为服务对象的社区养老模式,全区还有14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采取这种运营模式。特点:社区自主运营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相对于社会组织运营,在与辖区老年人的沟通交流上更为顺畅,对老年人的需求情况的了解更为全面,有利于开展个性化,针对性服务,但由于社区工作人员缺乏专业服务技能,同时从2018年起,市财政取消了社区自主运营3a和4a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运营补贴。
2.布点情况。我区居家养老服务始于2007年,目前全区共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42个,其中4a级14个、3a级10个、2a级13个、a级9个。居家养老床位近371张,实现各街道居家养老全覆盖,为社区内有需要的老人提供日间生活照料和丰富多彩的康乐活动。
3.财政投入情况。经统计,2018年度市级财政拨付我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和运营补贴共计205万元,区级财政按1:1的比例配套170万元(其中有35万属市级品牌扶持补贴,区级没有配套),其中4a、3a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一次性建设补贴分别为20万、16万元,运营补贴每年分别为10万、8万元;
2a、a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无建设补贴,运营补贴每年分别为6万、4万元。
(四)内城区养老工作发展比较
1.x区:现有养老机构6家,养老床位2150张,每千名老人床位数36床。截至2018年底,除医院老年病床位外,x区共有机构养老床位680张;
现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3个,其中4a级9个、3a级10个、2a级12个、a级1个。居家养老床位289张;
区福利中心建设已完成主体工程进度的80%,预计7月份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2.x:现有养老机构15家,养老床位2610张,每千名老人床位数35.2床。截至2018年底,除医院老年病床位外,x区共有机构养老床位1766张;
现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7个,其中4a级5个、3a级9个、2a级11个、a级11个。居家养老床位254张;
区福利中心主体工程已完成,现正在进行主体装修,预计今年能完成建设任务。
3.x区:现有养老机构11家,养老床位4551张,每千名老人床位数36.2床。截至2018年底,除医院老年病床位外,x区区共有机构养老床位3651张;
现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6个,其中4a级13个、3a级3个、2a级21个、a级18个。居家养老床位近384张;
区福利中心已投入运营。
4.x区:现有养老机构14家,养老床位2783张,每千名老人床位数35床。截至2018年底,除医院老年病床位外,x区共有机构养老床位1801张;
现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62个,其中4a级21个、3a级5个、2a级12个、a级11个。居家养老床位近400张;
区福利中心已完成选址立项。
二、主要问题养老服务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也是一个现实的民生问题和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广泛参与,部门合力协调推进。我区在推进养老服务工作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传统思想观念束缚受传统养老观念的影响,许多老年人都秉持着“养儿防老”的观念,倾向于在家庭中接受长期照护服务,习惯于与儿女居住、独居或空巢生活,对社会化养老服务接受度不高,甚至排斥;
同时社会上对“孝”的理解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社会养老助老是子女不孝、不尽责的表现,一些职能部门和社区对开展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养老市场化、产业化发展较慢。
2.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薄弱受社区办公服务用房硬件条件的制约,社区提供的养老服务阵地较小,服务项目较单一,服务功能欠完善。根据《x市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实施细则》(x民发〔2015〕18号)文件要求,“新建住宅小区按每百户30平方米建筑面积配建养老服务设施,已建住宅小区按每百户20平方米建筑面积配建养老服务设施,且每处最低不少于200平方米”,而目前我区多数小区均没有达到配套养老服务设施用房最低标准的要求。同时,受养老规划布局、用地审批等影响,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咨询的多,落地的少,民办养老机构床位建设相对滞后。
3.人才和硬件设施配备落后不少基层养老机构内仅提供一张床位,其他如医疗卫生设施、康复设施、娱乐设施、健身设施等严重缺乏,老年人最基本的养老服务需求都难以满足,专业服务人员少,专业化水平低。
4.养老服务机构存在安全隐患现有老年人托养机构普遍规模小,大多系其他设施改建而成,部分养老机构消防和食品安全存在隐患,消防安全方面主要有消火栓、灭火器配备不足,烟感火灾探测报警器和简易喷淋装置等消防设备配置不规范,个别没有办理消防前置审批手续。食品安全方面,部分养老服务机构食堂布局不合理,厨房卫生比较差,少数未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食品留样制度执行不严,三防设施配备不到位。
5.医养结合供给和供需存在不平衡目前,我区大多数养老机构并没有与医疗卫生机构构建稳定的协作关系。同时,因医疗风险防控机制不健全,医疗机构上门开展托底保障老年人医疗卫生服务时面临许多瓶颈,综合成本较高,有效需求不足、医保瓶颈凸显,导致市场化、个性化,健康管理和家庭签约服务相对滞后。
6.民办养老机构资金短缺民办养老机构场地租金、设备购置、运营管理等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同时,现代社会对养老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的要求逐步提高,民办养老机构的运营压力逐年增大。从资金来源看,民办养老机构的自筹资金来源渠道少,政府补贴资金有限,因社会化认同度较低,获得社会捐助也非常少,如果通过提高收费标准来弥补资金缺口又会导致绝大多数老年人无力承担养老费用,因此民办养老机构资金短缺问题目前还没有有效解决办法。
三、养老政策体系和产业发展趋势
(一)现有养老政策
1.2019年4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9〕5号),强调要持续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健全高龄、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强化信用为核心、质量为保障、放权与监管并重的服务管理体系,大力推动养老服务供给结构不断优化、社会有效投资明显扩大、养老服务质量持续改善、养老服务消费潜力充分释放,确保到2022年在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的基础上,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老年人及其子女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高。
2.2015年x市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x政发〔201x〕1号)文件,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社会为主体的养老服务体系。即:“9064”养老格局(90%的老人依靠居家养老,6%的老人依托社区养老,4%的老人依赖机构养老)。
3.201x年x市出台了《关于印发〈x市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x政办函〔201x〕6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主要任务:2017年底各街道建成一家符合标准的日间照料中心,每个街道建设2个以上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到2020年实现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40张以上,其中护理型床位占比30%以上,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床位占比70%以上;
到2017年底,各区县(市)建成一家300张床位以上的社会福利中心。
4.2018年12月29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文件中取消了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养老机构依法登记后即可开展服务活动,只需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备案。
5.2019年1月2日出台了《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x政办发〔2019〕1号)文件,明确指出:一是放开外资准入,并享有与境内投资者设立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同等待遇。二是优化消防审批。建筑面积300平米(含)以下的养老机构、设施,不需要办理消防设计、竣工验收备案手续。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对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的建设运营补贴,推行养老机构消防补贴,破解养老服务融资难题。
6.2019年市级将出台《x市养老机构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实施细则》《x市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实施细则》文件,对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的财政投入进行了明确。三是消防补贴:对于50张床位以上的民办养老机构,进行消防改造并获得消防备案或者验收合格凭证的,市级按照1000元/床的标准给予一次性消防补贴。区级自行制定配套政策。
(二)养老产业发展趋势
1.社会养老机构呈快速增长趋势。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快速加深,养老产业的发展具备巨大潜力,社会力量关注度不断提升,社会资本的投入逐年增加,充分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在我区工商和民政部门登记的老服务组织已有18个,民办养老机构14家,共有机构托养床位1600余张(医院老年病床位、居家养老床位除外),养老机构较上年同比增长27%,随着中央、省、市相关养老配套扶持政策的出台,未来养老类社会服务机构将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2.机构养老和居家社区养老互为补充。针对目前市场情况,从数量上,养老机构供给还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从价格上,养老机构没有根据各经济层次的老年人做出合理定位。结合中国人居家养老的文化传统和老人实际需求,在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过程中,社区居家养老是我区养老服务的主阵地,机构养老是社区居家养老的有力补充,只有两个方面有机结合,合理布局,才能有效缓解我区养老床位的不足,才能促进我区养老事业的良性发展。
3.健康养老产业特别是医养结合模式迎来快速发展。截至2018年底,我区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8.8万人,老年化趋势明显伴随而来的是老年人健康和照护问题的增多,老年人患病率高、患病种类多、患病时间长、并发症多、治疗难度高,对长期医疗护理服务的需要尤为迫切,且呈逐渐扩大趋势。健康理念融入后的养老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的契机,推行医养结合模式,发展健康养老产业是未来养老服务大趋势。
4.老年照护服务体系建设是未来发展重点。截至2018年底,我区80岁以上老年人1.13万余人(百岁老人13人),空巢老人0.4万人,失能、半失能老人近1万人,低保老人2022人,特困供养老人390人。他们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不尽相同,倒逼各养老机构建立起分类管理、特色服务的看护体系,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机构入住老人对养老设施、医疗、护理等一系列服务有更高要求。但是从老年照护体系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区养老机构照护服务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仍显不足,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将迎来重要突破。
5.老年教育和旅游需求将成为养老新选择。随着物质生活逐渐丰富,老年人追求精神生活的需求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通过社区教育、远程教育等各种形式参与学习,老年大学、兴趣协会,老年教育方式也呈多样化趋势。另外,据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旅游成为了老年人休闲生活的新选择。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升,老年旅游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也将逐渐成为老年精神文化领域发展的主要内容,成为银发族退休生活中主要的消遣方式之一。
四、对策建议
(一)加强养老服务宣传由于我国传统的养老观念,加上社会对养老机构的评价参差不齐,很多人认为将老人送到养老院就是不孝顺,又得不到好的服务,甚至会受虐待。因此,要充分利用网络、电视、电台、报纸、宣传栏、横幅、标语等媒介,加大养老宣传力度,传播先进养老思想,让人们逐渐改变观念,进一步牢固树立标准化、专业化、个性化的养老服务新理念。大力抓好机构养老、社区居家养老相关养老政策的宣传解释,提高公众对养老服务的认知度,同时,应加大对养老机构的品牌扶持力度,全面提升服务品质和丰富服务内容。
(二)加强顶层设计
1.尽快完善相关养老法规。国家行业主管部门以前出台的养老政策与目前养老机构的发展现状已不太相适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国家层面应尽快完善或出台切合实际、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养老机构改革发展规划,同时,要加紧地方已颁布相关养老政策的落地,逐步建立养老服务标准和规范,对机构性质、职能定位、操作规程、服务标准、服务质量进行详细规定,确保养老行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2.完善民办养老机构的备案管理。自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发布之日起,民政局不再受理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申请。养老机构法人登记后即可开展服务活动,并应当向民政部门备案,真实、准确、完整地提供备案信息,填写备案书和承诺书,民政部门应当提供备案回执,书面告知养老机构运营基本条件,以及本区域现行养老服务扶持政策措施清单。根据文件精神,我局将依法做好登记和备案管理工作,进一步优化服务,简化备案手续,提高服务便利化水平。同时,完善对养老机构运营和服务的监管机制,加强养老设施和服务安全管理,建立定期检查机制,确保“宽进、严管”。
3.健全准入退出机制。明确政府部门的职能定位,真正充当宏观指导、监督管理的角色,切实提高公共养老服务资源的使用效率。要制定定期检查、服务效果评估等制度,加强与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积极深化放管服改革,降低养老行业准入门槛,在取消养老机构设立前置许可的基础上,对民办养老机构以及参与政府购买服务的社会组织,要加大日常监管力度,并要依据实际情况,在政府购买服务周期结束前聘请专业评估机构开展效果评估工作,为下一阶段政府购买招标工作打下基础。同时,对在我区开展为老服务的社会组织,要依据评估情况建立信用体系、黑名单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坚持养老行业公开透明,保证有序竞争。
(三)优化养老机构布局
1.进一步优化新增居家养老服务的布局。结合打造“15分钟生活圈”和《x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规定(试行)》的要求,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进行均衡布局、综合设置,在充分整合现状存量资源的基础上,根据任务缺口,鼓励与其他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综合设置。
2加快推进福利中心建设。目前,我区社会福利中心已完成立项、规划条件书和蓝线图,下一步将根据区社会福利中心建设计划倒排表,积极跟进项目进程,及时协调处理相关问题,争取项目顺利开工建设,让项目真正落地。
3.进一步改善养老机构服务设施。通过提供土地、税收等政策优惠,进一步扩大养老机构功能区建设,完善相关设施设备,确保所有养老机构人员配置、老年人文化娱乐、老年人精神慰藉服务等方面全面达标。
(四)积极探索“公建民营”运营发展模式和路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政府投资兴办的养老床位应逐步通过公建民营等方式管理运营,积极鼓励民间资本通过委托管理等方式,运营公有产权的养老服务设施。公建民营养老机构要兼具公益性和商业性,才能确保长期可持续发展。政府应该加大对公建民营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允许公建民营养老机构保持微利,同时加强政策优惠,提升机构本身的经济实力和服务能力,有利于推动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健康快速发展,同时,通过委托第三方为老服务专业机构运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满足更多老年人专业化、个性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五)加强对养护人员的培训目前部分民办养老机构的一线看护人员大多是农村妇女或者是下岗职工,虽然他们有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但仍缺乏专业的看护技能,日常多是传统式、粗放式护理,导致服务质量难以提升,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措施,鼓励和扶持各养老机构加大对一线护理人员的岗前培训力度,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确保看护技能符合为老服务需求。
6.产业运营模式研究报告 篇六
【报告来源】前瞻网
【报告内容】2013-2017年进口葡萄酒流通与投资市场深度调研与运营模式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可查看最新资料及详细内容)
报告目录请查看《2013-2017年进口葡萄酒流通与投资市场深度调研与运营模式分析报告》
企业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够在需求尚未形成之时就牢牢的锁定并捕捉到它。那些成功的公司往往都会倾尽毕生的精力及资源搜寻产业的当前需求、潜在需求以及新的需求!
中国已跃升为全球第五大葡萄酒消费国。据估计,未来我国人均葡萄酒消费量将保持较高的年均增长速度,到2020年葡萄酒人均消费能力将是现有的数倍。这将极大推动进口葡萄酒及国内葡萄酒市场的发展。然而随着进口葡萄酒行业的快速发展,行业竞争亦不断加剧,优秀的进口葡萄酒企业也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进口葡萄酒企业迅速崛起,逐渐成为进口葡萄酒行业中的翘楚!
本报告最大的特点就是前瞻性和适时性。报告通过对大量一手市场调研数据的前瞻性分析,深入而客观的剖析中国当前进口葡萄酒流通市场的总体市场容量、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和市场需求特征,并根据进口葡萄酒流通与投资市场的发展轨迹,对进口葡萄酒流通中的主要模式全面分析,根据进口葡萄酒流通与投资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审慎分析与预测。同时,报告佐之以全行业近5年来全面详实的一手市场数据,让您全面、准确地把握整个进口葡萄酒行业的市场走向和发展趋势,从而在竞争中赢得先机!
本报告最大的特点就是前瞻性和适时性。报告根据进口葡萄酒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审慎分析与预测。是进口葡萄酒行业相关企业、投资企业准确了解进口葡萄酒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态,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经营决策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也是业内第一份对进口葡萄酒行业发展以及行业重点企业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的重量级报告。本报告将帮助进口葡萄酒企业及投资者准确了解进口葡萄酒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向,及早发现进口葡萄酒行业市场的空白点,机会点,增长点以及盈利点,前瞻性的把握进口葡萄酒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形成企业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优势,有效规避进口葡萄酒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7.产业运营模式研究报告 篇七
2011年“维果部落”正式投放市场、迅速进驻上海各大主流商圈, 已经成为各大商场、办公空间、医院、早教连锁机构、儿童娱乐场所等公共空间的“人气王”产品。目前, “维果部落”的销售网点已遍及全国十多个城市, 成为大家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维C充电站”。
一、维果部落运营模式分析
一个橙子从农民手里到超市货架, 价格翻了3倍, 果商、物流、渠道商、超市的上架费用, 橙子在一二线城市的超市中, 平均每个3元左右, 5个就要15元。维果部落保证低价, 原因是橙子从产地直接进入销售终端。维果部落与三峡附近中国主要橙子产区的果农签了10-15年的协议, 规模种植, 通过物流, 橙子被送往已经铺有终端的城市。
另外, 维果部落现采取的是特许经营模式, 一座城市一个总体运营商, 独家获得维果部落在一个城市的长期运营权;当地市场所有的维果部落终端、橙子、辅料均由运营商统一向总公司进货、分发。
此外, 维果部落从开始就打定主意“用自建物联网的方式卖橙汁”。每一台销售终端除了能够采集橙汁的销量信息和终端内的橙子、杯子、杯盖等原料库存以外, 机体内部还设置了众多感应装置, 保证5℃恒温 (橙子的最佳保存温度) 和足够的臭氧浓度等。每一台销售终端都能把这些信息实时自动发送到后台进行反馈。与此同时, 维果部落在各个城市的自建物流配送团队均能够通过专门的手机App即时掌握终端设备的运行状况以及原料的存储情况, 一旦出现问题或原料不足, 维护及物流团队就能及时进行维修或补货, 同时在App上勾选自己的工作记录以便后台掌握调控情况。
自建果园、与运营商合作在每个城市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团队、独立设计销售终端、研发高度集成的App, 维果部落基于物联网技术及全产业链管理运营模式看似已基本成形。
二、维果部落运营模式存在的问题
1. 基于物联网技术及全产业链管理下橙子供应的问题
虽然维果部落与三峡附近中国主要橙子产区的果农签了10-15年的协议, 但橙子生长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2012年三峡主产区就因为持续干旱, 遭遇大量落果;2013年又因为遭遇冰雹, 导致夏橙冬收。
另外, 三峡主产区只产夏橙, 上市于每年的5-8月, 按照打蜡橙子能保存2个月计算, 只能供应全年时间的一半即5-10月;那么, 除非有特殊的储存方式, 不然剩余的时间橙子供应从何而来?
此外, 维果部落所有城市运营商的橙子供应都来自于三峡主产区, 那么对于赣南等橙子主产区的运营商而言是否存在舍近求远的窘境?
2. 基于物联网技术及全产业链管理下橙子储存、清洗、补货的问题
维果部落对运营商的要求里面明确标明要有100平方米以上的仓储, 但并没有冷库储存的要求, 常温下为了橙子的长期保存, 橙子势必打蜡, 这就对放入终端前橙子的清洗提出来更高的要求。而维果部落运营模式中清洗橙子是由城市运营商负责的, 运营商的清洗能否到位?另外, 橙子补货过程中是否存在二次污染的可能?
3. 基于物联网技术及全产业链管理下销售终端的问题
维果部落独立设计销售终端、研发高度集成的App以期用自建物联网的方式卖橙汁, 但在众多感应装置中却缺少了安全和卫生的监控, 所以频频曝出里面的橙子发霉变质的问题。橙子是否清洗到位、箱内菌落 (霉菌) 总数是否超标、榨汁设备如何清理、电子温控故障如何报警等这一切都是潜在的问题。
三、维果部落运营模式的改善措施
1. 基于物联网技术及全产业链管理下橙子供应的改善措施
建议维果部落至少与三峡、赣南两个“中国”主要橙子产区的果农签了10-15年的协议, 这样一方面能降低各产区橙子生长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带来的产量风险。另一方面, 三峡出产的是夏橙, 上市于每年的5-8月, 按照打蜡橙子能保存2个月计算, 能够从5月开始供应至10月;而赣南出产的是脐橙, 上市于每年的11月至来年的4月, 按照打蜡橙子能保存2个月计算, 能够从11月开始供应至来年的6月, 这正好解决了三峡一地的夏橙只能供应全年时间的一半即5-10月的问题。再一方面, 多个供应商竞争供货, 也给了维果部落更多的谈判资本, 能够拿到更低廉的供货价格。
此外, 建议在两个“中国”主要橙子产区建立橙子全国配送中心, 在每个有条件的省建立橙子区域配送中心, 并由维果部落统一运营或交由顺丰速运等拥有生鲜配送资质的第三方专业物流公司负责运营。
2. 基于物联网技术及全产业链管理下橙子储存、清洗、补货的改善措施
因为维果部落的橙子需全年供应, 每批次的橙子都要保证保存2个月, 按照现有的储存手段, 橙子打蜡在所难免。虽然橙子打蜡是国家允许的, 但各产区各打蜡工厂所用的蜡却不尽相同, 有国产与进口之分, 更有食品级和工业级之分, 这就需要维果部落的全产业链管理从橙子采摘、打蜡、一直延续到橙子进入我们自建的橙子全国配送中心。
另外, 尽量把橙子的最后清洗交给城市运营商来负责是正确的, 但能否像自助售卖终端一样, 开发一套基于物流网技术实时监控的自助清洗、自助装箱 (补货箱, 避免二次污染) , 保证橙子在运营商环节的全产业链管理。
3. 基于物联网技术及全产业链管理下销售终端的改善措施
维果部落的销售终端是基于物流网技术的产物, 设置了众多感应装置, 保证5℃恒温 (橙子的最佳保存温度) 和足够的臭氧浓度等, 但笔者认为在众多感应装置中缺独了安全和卫生的监控。建议对销售终端做如下改善:增加橙子清洁度检测功能 (主要检测运营商的清洗是否到位, 表面是否含打蜡残留) , 增加箱内菌落总数检测功能 (主要检测霉菌数) , 增加榨汁设备及倒流软管定时自动清洗功能, 增加温度控制机械式报警装置 (以出问题的终端来看, 都是电子温控设备出了问题, 导致箱内温度过高) , 增加外部环境监控设备, 增加故障自动报警功能等。
食品安全危机的环境造就了一批渴望天然、无添加剂、放心产品的人群, 而基于物联网技术及全产业链管理、大幅降低成本卖安全的橙汁, 可以用来满足这部分人的需求。维果部落出现是市场需求的必然产物, 但新事物的出现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 希望本文能对此类企业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郭苏妍.维果部落:投币卖橙汁[J].现代营销 (经营版) , 2014 (5)
[2]小宇.现榨橙汁全智能自动贩售, 无需店面也能赚钱[J].大众投资指南, 2013 (7)
8.产业运营模式研究报告 篇八
中航工业是最早一批进入通航运营领域的国有企业,在通航运营领域具有相当的行业地位。钓鱼岛巡航、汶川地震救援、奥运航拍,每每遇到这些重大事件,都会出现中航工业通航企业飞机的身影。
2014年,中航工业通航运营企业总资产规模已达到22亿元,销售收入达到7.1亿元,同比增长10.9%。虽然销售收入规模远不及制造业,但通航运营产业已成为中航工业航空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
目前,中航工业已经形成了“中国飞龙”等一些业内知名品牌。飞龙公司于1987年初取得中国民用航空总局颁发的通用航空经营许可证。目前,该公司是国内唯一同时拥有CCAR145部、135部、91部、141音B运营资质的通航企业。截至201 5年3月,飞龙公司已拥有11个机型共59架飞行器,作业区域遍布我国除台湾外的所有省份,2014年全年完成飞行作业量15367飞行小时。
可以说,中航工业经过长期发展,依托制造业的雄厚实力,在运营领域已经拥有了独特资源优势,但是,由于各个企业独立发展,再加上投入不足,相比近些年发展较快的民营企业而言,后劲略显不足。
中航工业旗下的13家通航运营企业,数量约占全国实际在运营企业总量的1/10,从业飞行员数量约占全国总量的14.7%,航空器数量约占15.4%。总体来看,占比不低,但航空器老旧、飞行员年龄老化成为普遍问题。据统计,中航工业旗下的通用航空器平均机龄13年,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个别企业由于经营困难,飞行器机龄甚至达到了50年以上。2013-2014年,在从业飞行员数量、航空器数量两项指标上,中航工业的增长率分别为一1.8%、6.5%,大大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业务方面,中航工业几乎涉及通航作业的所有领域,如工业作业、农林作业、训练飞行、航空摄影、公务飞行、应急救援等,但是拥有绝对优势的领域并不多。在传统作业领域,2014年中航工业旗下通航运营企业共完成飞行作业小时数1.7万小时,相比201 3年下降约8.5%。在空中游览、公务飞行等一些新兴领域,中航工业还未形成优势和品牌。这源于很多老牌企业固守已有业务,市场拓展意愿和能力普遍不足。
表面看起来,中航工业的通航企业规模还算可观,但是在抱团发展方面,乏善可陈。由于历史因素,中航工业的通航运营企业大多依附在制造企业周围发展。又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尤其是飞行员数量的稀缺性,各企业之间的隔阂较多,壁垒一直存在,相互间缺少沟通和交流,虽然同属中航工业旗下,但各个企业基本上都是各自为战,没有发挥出集群化发展的优势。
对比国内外的发展现实,可以判断,中国未来的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据统计,我国通用航空仅占民航业飞行总量的1%.营业收入的1%和从业人员的1%,增长潜力巨大。即便目前受制于低空空域的管制,大家还是挤破头进入这片市场。在这种形势下,中航工业没有理由不抓住机遇,努力拓展。对此,笔者有两点建议如下:
首先,充分发挥集群化优势。中航工业旗下拥有13家通航运营企业,如果相互合作,集群化发展,最大限度的释放出飞行员、航空器的资源价值,比如将业务量不饱和的企业的飞行员、航空器借调租赁到处于市场拓展期的企业,找到各方企业的利益平衡点,必然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使整体价值最大化。
笔者曾有幸接触了一些国内的民营通航企业,他们对于集群化发展的认识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从不排斥与其他通航企业的交流合作,多年的市场打拼使他们意识到市场光靠守是守不住的,要有开放的心态,要与其它企业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寻找市场机会。当然,这种意识还源于他们对于企业自身经营和发展的高度自信。这种市场化意识很值得我们学习。
其次,侧重新业务的培育。目前中航工业的主要业务集中在传统的农林作业、训练飞行,但这部分业务的市场容量有限,目前已趋于饱和。笔者以为,中航工业需要拿出很大一部分精力来拓展新的业务,建立新的商业模式,要依据现有优势资源通过“创意”创造出新的商机。
目前,中航工业旗下幸福航空舟山通航正结合舟山地理环境特点,以水上飞机结合高端旅游打造自己独特的商业模式,今年4月公司取得运营资质并于5月成功实现首飞。这便是一个很好的尝试。此外,中航工业正在研究以区域自然旅游资源为牵引,以直升机空中旅游为切入点,结合地面房车旅行或工业旅游,打造海陆空立体化旅游体验。今年7月的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中航工业下属贵州资产公司推出了“中航爱游客”的品牌,向市场展示了这种房车露营地结合直升机空中游览的全新旅游概念。这是中航工业创新商业模式、打造创意经济的又一次有益尝试。
【产业运营模式研究报告】推荐阅读:
产业园运营思路09-03
介绍运营模式06-20
运营模式论文09-19
上海资信运营模式06-30
物流园区运营模式07-02
微博运营模式10-15
中通快递站运营模式10-31
谈商业地产运营模式09-05
电子商务淘宝运营模式09-05
苏果物流配送运营模式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