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边形听课反思心得

2024-07-25

四边形听课反思心得(10篇)

1.四边形听课反思心得 篇一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听课心得

10月26日听了两节课受益匪浅。下面我就谈谈听胡海平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感受吧。《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一节经典课,关于这节课的上法有很多,值得学习的优秀案例也不少。教材设计的思路是:先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数出平行四边形的底、高、面积,再通过对数据的观察,提出大胆的猜想;通过操作验证的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再利用所学的公式解决问题。要让学生简单记忆公式并不难,难的是让学生理解公式。朱老师按照教材的编排设计教学过程,让每个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独立思索的基础上亲自动手剪一剪、拼一拼,并带着自己的操作经历进行小组内的讨论和交流。课堂上值得学习的有几点:

1、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将“转化”思想进行了有效的渗透,让学生学会用以前的知识来解决现有的问题。开始,先复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做铺垫。在本课的重点就在于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进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比较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两个图形的大小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经历用了数方格比较方法。学生上台汇报时充分利用投影仪演示操作,突出怎样去数方格(先数满格,不满一格的视为半格,两个半格算一格)为以后学习不规则图形面积埋下伏笔。然后放手让学生将准备的平行四边形通过剪拼转化成长方形,这样将操作、理解、表述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有非常直观的“转化”感受。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生学过的长方形来计算它们的面积,这时教师进行适时的小结:探索图形的面积公式,我们可以把没学过的图形转化为已经学的图形来研究。学生比较容易掌握把新的、陌生的问题转化成学生相对熟悉的问题的方法。我们可以将数学方法传递给学生,而数学眼光却无法传递,故应着重把握好对数学思想的教学,这样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教学中面向全体学,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性。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先让学生大胆猜测,再通过小组合作剪一剪,拼一拼互相交流验证,总结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完成了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努力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体现。

这节课在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上有所欠缺,忽略了对学生学习知识水平的进一步深化,虽然教学讨论面积公式后,以练习的形式,出示三个平行四边形,要求它的面积。有层次有梯度,使学生关注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对应的高分别是多少,再让学生指一指底和对应的高分别在什么位置,问问学生用底和不对应的高相乘可不可以,这样就强调了用底和对应的高相乘。在本课的教学中平行四边形底和高对应关系的寻找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这就为日后学习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奠定了基础;“到底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求”?没有学生探究讨论,而是老师轻描淡写的带过。对于中下生可能不太了解。我深深地体会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应变能力十分重要,有效的把握学生课堂生成,灵活应对课堂突发的情况,是教学中应注重的。例如数方格的环节,因平行四边形中有不满1格的情况,怎样才能把面积准确的数出来是学生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当时朱老师让同学到前面数的方格,结果在数的时候也不是很顺利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这个时候能引导学生把左侧沿着方格线剪开移到另一侧,把所有的方格变完整再去数。并且告诉学生这种割下来补到图形另一侧的方法叫割补法。这样教学就可以为学生以后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面积计算做好方法上的准备了,所以说这个地方处理的不是很好。

总之,这是一节优秀的示范课。

2.《夸父追日》听课心得与反思 篇二

今天,有幸聆听了市实验朱老师执教的《夸父追日》一课。老师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设计思路有让人眼前一亮之感,谈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紧紧围绕文本本身展开有效教学

(一)教学内容上围绕文本特点

《夸父追日》是人教版第六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而同时又是一个神话故事。所以,老师在设计教学思路时,充分考虑了这两个文本特点,紧紧抓住略读课文前的自学提示要求,围绕两个问题展开教学,①自学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②体会神话故事的神奇。既体现了略读课文教学的特点,从扶到放,让学生运用学法来了解本文大意;又落实了神话故事题材课文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充分感受神话故事的语言特色,得到情感的渲染和提升。

(二)教学手法上体现文本特点

叶圣陶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略读教学不但要让学生在略读实践中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不断的在实践中学习略读方法,学会略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略读能力。老师结合本文让学生体会文中“神奇”之处的同时,让学生学习一种自学读书的方法——做批注。即对文中感受比较深的语句写下一两句自己的体会或看法。这种方法的有效指导,使得学生对文本神奇之处有了更深的创造性的感受和获取的过程,拓展学生思维,拥有了持续发展的潜能。

但是整节课听下来,也让我对此篇略读课文设计之处也有了一点自己的想法。

首先,在概括本文大意时,教师采用的是抓关键词提炼段意,然后合并段意的方法,采取了“读书卡”的方式。虽然十分新颖,教师也在学生独立完成之前做了有效的指导,但似乎对于学生来说成了一个难点。就从文本的特点来看,本文是一篇叙述性课文,且每段内容虽前后有联系,但不是都能较好的用简短的词语加以概括,或者这样做了,意思反而差强人意。所以今天老师的归纳整理有些牵强,且缺少整齐感和韵律美。

我想,可否尝试其他的方法,例如:词语串联法。教师在学生初读感知后,出示了三类词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中选取,加以组织,从而提炼文章大意。既有效的巩固了词语,又能充分加以运用。还可从课题着手。《夸父追日》本身既是一个主谓短语,写清了谁在干什么,十分简洁干练。揭题时可引导学生理解,随后在默读基础上,教师设计说话训练:夸父为了( ),于是( ),结果( )。即对课题进行补充,这样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更容易些,且能为后面环节的开展节省时间。

其次,我认为帮助学生体会神话故事中人物形象这一内容是不可或缺的。神话故事属于民间故事的文学样式,其中的神话原型,具有崇高的道德感,个性鲜明,想象丰富。其内容或歌颂壮志凌云的英雄,或表现多姿多彩的生活,或抒发人间的美好情感,无疑都是对美的展示和向往。这又恰恰反映出中华民族的特性:博大坚忍、自强不息、和谐相处、发明创造、勤劳勇敢等等,祖先们伟大的立人立己的精神,实在是值得后代子孙很好地去学习和发扬。因此,我们可以重点引导学生学习第1,2自然段,即夸父执着追日的`信念和勇敢追日的行为。让学生找找具体描写夸父追日的句子,大胆想象他历经艰辛,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他又是如何做的。以“路上……”为开头进行写话。从而体会夸父这一路的追赶是坚持不懈,奋勇向前,克服艰难的追赶。他不停留,不放弃,不动摇,是因为有一种精神,有一种力量在鼓舞着他,引出第一段描写他想法的句子。这样引导,就算夸父最后没有完成心愿,但学生在他追日的过程中已能充分感受到其身上的精神。

3.《认识四边形》教学反思 篇三

山家湾子小学 王彩华

《认识四边形》一课是一节概念课,同时这又是一节操作性很强的课,学生通过操作能进一步理解、巩固概念。这一教学内容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是借助于涂颜色的活动,让学生从众多的图形区分出四边形,并感悟到四边形有四条直的边和四个角。例2让学生通过观察、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等数学活动把四边形进行分类,对不同的四边形各自的特性有所了解。

在这节课中,我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有:

1、关注生活经验,提供生活中常见的四边形。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数学中的“空间与图形”有关,生活经验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很多图形,对四边形也不陌生。

小组合作的优点之一就是学生之间能互相启发,从不同的角度来解决问题。在认识了四边形后,我安排的教学环节是给每个四人小组一些四边形,让他们将图形分分类。在这里,学生的思维被充分的展开了,出现了许多情况,有根据角分的、有根据边分的、还有根据对边是否相等来分的。

4.认识四边形教学反思 篇四

此外,感受数学思想和利用多媒体教学相当重要。

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突出数学本质,提高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数形结合的思考方法、变换思想、估测意识以及分析、综合、转化、归纳、类比等基本思考方法,这些都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质不可缺少的金钥匙。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组织学生充分利用学具,去观察、操作、分析和推理,就犹如为学生的思维架设了一座桥梁,可有助于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使学生领会并掌握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时,提供若干个不同的三角形,放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经历三角形分类的探索过程,能按三角形内角的不同和边的不同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并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又如通过学生剪、拼等操作活动,把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就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学具的操作,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就渗透了等积变换的思想等等。

多媒体教学的运用给孩子的思维带来了火花。比如在今天《认识四边形》时运用多媒体,呈现物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验证过程,直观、醒目、是用再多的语言和想象无法取代的。通过多媒体动画的演示,验证学生的`猜测,学生也从中修正了刚才的验证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

5.《四边形认识》教学反思 篇五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学生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会画平行四边形的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以主题图中的的两个花坛比较大小,一个是长方形、一个是平行四边形,长方形面积学生已经会算,而平行四边形的花坛面积不会计算从而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引出课题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教材通过两种方法来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第一种是用数方格的方法,第二种是采用画-剪-拼,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长方形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方面:

1、使学生通过探索,理解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活动,初步认识转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推导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节课,我个人认为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的过程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用割补的方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一个长方形,找出两个图形之间的联系,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三、在教学设计方面:

本节课我的设计思路是这样的

1、通过主题图,我要完成这些任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复习,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比较,使学生产生疑问,从而引出课题、激发兴趣。

2、让学生提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猜想。

3、通过数方格,填表,对学生产生暗示,知道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具体的面积。

4、用剪-拼,动手操作,转化的方法,让学生观察与长方形的关系,底=长 高=宽,平行四边形面积=长方形面积,再结合数方格的时候的暗示,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5、小结同学的猜想,进一步明确面积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公式。

6.四边形的分类教学反思 篇六

在这节课中,我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有:

1、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观察、比较,抽象出四边形的概念,做到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导学得法,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教具、学具也恰到好处的发挥了作用,猜测活动贯穿学习的始终,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始终在教师创设的具体情景下进行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认识了四边形这个新朋友,真正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

2、引导学生学生活中的数学。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通过猜谜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也通过猜谜产生疑问,再通过观察抽象出概念,通过“辨、辩”巩固概念,在生活中寻找四边形,使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使学生体会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意识,教学反思《四边形的分类》教学反思》。帮助学生建立比较清晰的概念。

3、重视动手操作。四边形是一节操作性很强的课,学生通过操作能探索究竟怎样的图形叫四边形,同时又能进一步理解、巩固概念。借助找一找、折一折、量一量、猜一猜等活动不仅让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及创新能力。

4、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

小组合作的优点之一就是学生之间能互相启发,从不同的角度来解决问题。在认识了四边形后,我安排的教学环节是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四人小组自由探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在这里,学生的思维被充分的展开了,出现了许多情况。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还培养了说的能力和听的能力,一举多得。

5、在课后的拓展活动中进行了注意安全和保持卫生的行为习惯教育。通过温馨小提示告诉学生活动的同时要注意安全,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7.四边形听课反思心得 篇七

--------“中点四边形”的教学反思

广州市47中学汇景实验学校 刘莓

第Ⅰ部分 学案(第一稿)

课题:中点四边形

姓名 班级 学号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中点四边形的概念

2、灵活应用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研究中点四边形与原四边形的关系。

二、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研究中点四边形与原四边形的关系;

2、难点:找出中点四边形与原四边形的形状的变化规律。

三、学习过程:

(一)、复习: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利用右图用几何语言表示

(二)、练习:

1.证明:顺次连结四边形的各边中点所组成的四边形(简称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已知:

求证:

2、与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证明方法。

从以上的证明过程中可知:中点四边形的边与原四边形的对角线有密切关系。

3、通过画图猜想:顺次连结矩形的各边中点所组成的四边形是什么形状?

请证明你的结论。

4、回味刚才的证明过程,想一想:要使中点四边形是菱形,原四边形一定要是矩形吗?

由此可得:只要原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就能使中点四边形是菱

形。

5、通过画图猜想:顺次连结菱形的各边中点所组成的四边形是什么形状?

请证明你的结论。

6、回味刚才的证明过程,想一想:要使中点四边形是矩形,原四边形一定要是菱形吗?

由此可得:只要原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就能使中点四边形是矩形。

7、讨论一下:要使中点四边形是正方形,原四边形要符合的条件是

8、小结:

(1)中点四边形最起码是一个 ;

(2)原四边形的对角线与中点四边形的边有密切关系:

原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中点四边形的邻边也 中点四边形是 形

原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垂直 中点四边形的邻边也 中点四边形是 形

原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垂直且相等 中点四边形的邻边也

中点四边形是 形

作业:

1、顺次连结等腰梯形的各边中点所组成的四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吗?

证明你的结论。

2、中点四边形的面积与原四边形的面积之比是。

第Ⅱ部分 反思

一、教材地位与学案的设计思想

这节课的内容安排在华东师大版教材的九年级下册第27章«证明»一章后的课题学习,这样的安排很恰当,学生刚刚学完了用推理的方法研究三角形和四边形。这节课的内容是三角形中位线的应用,也是对特殊平行四边形性质、判定的巩固,还是对学生研究变式图形能力的训练--------这是一个动态图形的系列问题:无论原来的四边形的形状怎样改变,顺次连结它各边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最起码是平行四边形。而且平行四边形又包含了矩形、菱形、正方形,这时,原四边形要作怎样的变化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中点四边形与原四边形的形状的变化规律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学生往往不重视课题学习或找不到方法去研究这个课题。而这节课的学案设计就是为学生研究这个课题在方法上搭建了一个平台。

在使用旧人教版的时候,为使学生对中点四边形与原四边形的形状的变化规律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也曾这样设计:

在每个学生一台电脑的网络室利用《几何画板》教师先做两个页面,第一页原四边形设计为平行四边形,第二页原四边形设计为任意四边形。学生只需用鼠标拖动原四边形或中点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就可实现动画。两页都有辅助线(原四边形的对角线)的显示/隐藏按钮。每个同学须填写一份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问题设计如下:

在学生完成前12分钟的实验后,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一些同学的证明过程、小结实验情况、对比证明方法,让学生明确“四边形EFGH的形状的变化与原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下一阶段的实验铺路。第二阶段的实验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操作,而且绝大多数同学能遵循题目的暗示将中点四边形EFGH进行动画,通过中点四边形EFGH形状的改变来观察原四边形ABCD的变化。所以第1题完成情况良好,又为第二题铺平了道路。最后由同学自荐所出题目,公认最好的作为作业布置。

二、课堂实施情况

对比两种设计方案的实施情况:

①实验报告的设计没有在文字上给学生具体方法的指导,普通班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实验的第二阶段中不知怎样证明自己所得的结论,也正因为如此给成绩好的学生留下了较大的思维空间;学生不用自己画图节省了时间。但也留下了缺憾------怎样画出符合题意的示意图也是要训练的,而且在画图的过程中还能对题意有更深的理解。当时在重点班的实施效果较好,普通班的实施情况不理想------大约一半学生达不到实验的预期目的。

②学案(第一稿)的设计弥补了实验报告的不足,由于设计时多种情况都让学生从熟悉的图形:矩形、菱形入手,证明它们的中点四边形分别是菱形、矩形。然后通过“回味刚才的证明过程,”让学生注意到在证明过程中运用了矩形、菱形的对角线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的性质,而没有用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从而把图形变式,将特殊情况予以推广。这种过渡层层递进,分散了难点,课堂上进行的较为顺利。而且学案的设计由始至终在研究方法上贯穿一条主线:原四边形的对角线与中点四边形的边有密切关系------原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若垂直、相等,中点四边形的相邻边也垂直、相等。课堂上,学生的证明方法较为多样,如下图,学生通过证明图形Ⅰ、Ⅱ、Ⅲ、Ⅳ全等来证明中点四边形是菱形,但大多数学生遵从学案中的“暗示”,连结两条对角线,利用中位线证明。通过讨论和展示多种证明方法既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又始终引导学生沿主线展开研究。

在实施过程中,由于要落实画图、写已知、求证及证明,普通班两节连堂方可完成,重点班一节课可完成。

三、课后作业反馈

第1题:

①有少部分学生把课堂小结的图形变化规律当作定理直接应用于证明过程中;

②有少部分学生没有写已知、求证;

③有少部分学生的图形太特殊导致中点四边形是正方形,而在证明时又把菱形的识别当作正方形的识别;

第2题:在课间与学生的口头交流得知,大部分学生知道可用特殊值法并求

出了正确结果,但其中有些学生对于一般情形下的解法是没掌握的。

四、学案改进

给出学案中1、3、5、中的示意图并将写“已知、求证”删去以免冲淡主题;改为要求学生画4、6、的示意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4、6、是3、5、的深入与推广(教师注意巡堂,发现学生画出的是3、5、条件下的图形应予以纠正)。

作业的第2题要求学生交流解法。

第Ⅲ部分 学案(改进稿)

课题:中点四边形

姓名 班级 学号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中点四边形的概念

2、灵活应用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研究中点四边形与原四边形的关系。

二、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研究中点四边形与原四边形的关系;

2、难点:找出中点四边形与原四边形的形状的变化规律。

三、学习过程:

(一)、复习: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利用右图用几何语言表示

(二)、练习:

1、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为任意四边形,点E、F、G、H分别为AB、BC、CD、DA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2、与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证明方法。

我们把顺次连结四边形各边中点所成的四边形叫中点四边形

从以上的证明过程中可知:中点四边形的边与原四边形的对角线有密切关系。

3、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为矩形,点E、F、G、H分别为AB、BC、CD、DA的中点。顺次连结EF、FG、GH、HE,猜想四边形EFGH是什么形状的四边形。

并证明你的结论。

4、回味刚才的证明过程,想一想:要使中点四边形是菱形,原四边形一定要是

矩形吗?

由此可得:只要原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就能使中点四边形是菱形。请画出符合此命题的示意图。

5、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为菱形,点E、F、G、H分别为AB、BC、CD、DA的中点。猜想四边形EFGH是什么形状的四边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6、回味刚才的证明过程,想一想:要使中点四边形是矩形,原四边形一定要是

菱形吗?

由此可得:只要原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就能使中点四边形是矩形。

请画出符合此命题的示意图。

7、讨论一下:要使中点四边形是正方形,原四边形要符合的条件是

8、小结:

(1)中点四边形最起码是一个 ;

(2)原四边形的对角线与中点四边形的边有密切关系:

原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中点四边形的邻边也

中点四边形是 形

原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垂直 中点四边形的邻边也

中点四边形是 形

原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垂直且相等 中点四边形的邻边也

中点四边形是 形

(看屏幕上的动画演示)

作业:

1、顺次连结等腰梯形的各边中点所组成的四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吗?

证明你的结论。

2、中点四边形的面积与原四边形的面积之比是。与其他

8.四边形听课反思心得 篇八

教学反思

本课的成功之处在于让学生对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以及判定定理做了全面的复习并进行联系,让学生有更深的印象。教学从复习提问开始:至今我们认识了哪些四边形?分别都有哪些性质和判定定理?请从边、角、对角线三方面来回顾。通过对几种四边形的回顾与思考,使学生梳理所学的知识,系统地复习四边形的基本性质和常见判别方法,在反思和交流过程中,逐渐建立知识体系。另一个亮点是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各种图形后得出结论,使学生能逐步掌握对这几种图形的判定定理的灵活运用,不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而且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其次,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通过归纳、概括、实践等一系统数学活动,感受获得成功的乐趣。然后,出示几题证明题,从简单的,基本的入手,层层深化。要求学生选择最佳方法.教师强调:要在记住判定定理的基础上,根据已知条件的特点合理地选用判定定理。在证明题目时要看清题目的条件与结论,仔细分析,从而寻找一种较简单合理的证明方法。

本课存在的不足之处是例题缺乏变式,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没有达到最佳效果。本课内容在下次教学时要对例题进行变式,选一些更具有典型性的例题,充分调动学生解题的创造性,提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平行四边形教学反思 篇九

一、遵循“猜想——验证——推导——应用”教学过程。

在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以前,我先出示了“变、变、变”的游戏,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然后让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学生脱口而出,我问他们根据是什么?学生回答:“是猜的”。数学结论必须通过验证才有它运用的价值,才能让人心服口服。接着,我让学生动手量、剪、拼、摆去研究,发现它的普遍规律。学生先用面积测量器量,然后又利用手中的材料,沿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再拼成长方形,由此研究发现拼成后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充分体现转化的数学思想,归纳、验证得出公式。整个过程由学生参与,验证猜想公式的正确性。使学生得到一种直观上的证明。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公式的认识。学生在运用公式时既知其当然,又知其所以然,对知识的应用达到了认识过程的最高境界。

二、注重合作交流,追异求新。

本节课教师尽量为学生说、想、做创造恰当的氛围,创设必要的情境、空间,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合作交流,增长才干,提高能力。学生在剪、拼的过程中,有的沿高剪下一个三角形,有的是剪下一个直角梯形,拼成长方形,方法之多样,令老师惊讶。在小组讨论中,学生能说出自己的“奇思妙想”,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也体现了集体的智慧。

三、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加大“放”的力度。

10.认识四边形教学反思 篇十

一、力求体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在本节课中,我由光明小学校园场景图引入,既使学生感觉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和亲切感。

在学生对四边形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我又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通过学生找生活中的四边形,进一步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一理念。

二、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点明今天研究四边形之后,我设计了涂一涂的环节,先让学生把心目中的四边形涂上颜色。学生们兴致勃勃的动起手来,虽然这时候他们并不十分清楚什么是四边形,只是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在涂。涂完之后再交流为什么有的不涂?接着在老师的引导之下,他们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探索逐步概括出了四边形的特点。

在认识了四边形之后,我安排的教学环节是将四边形分分类。学生独立分类之后再和其他同学交流为什么这么分。

在这里,学生的思维被充分的展开了,出现了许多情况。书中例2展示了两种分类方法,教学参考给出了三种,而学生们互相启发、勇于探索,出现了四种不同的分类方法,有按角分的,也有按边分的。而且每种理由表述的都比较清楚。这说明独立探索、合作交流为孩子们打开了思维的大门。在交流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表达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注意倾听的好习惯。

三、针对不同的学生和回答给予多元的评价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不仅要关注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是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本节课中,我尽量对每位同学的回答都有一个恰当的评价,例如:你的反应真快!你的思维真敏捷。这次回答比上一次的有很大的进步。你的声音真响亮。你回答对了,如果能把话说完整就更好了。你的回答对大家进一步学习有很大的帮助。等等。

上一篇:高一新生自我介绍信下一篇:猫捉老鼠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