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需要预习吗?怎么预习

2024-09-25

小学数学需要预习吗?怎么预习(精选8篇)

1.小学数学需要预习吗?怎么预习 篇一

看书预习,看完一页后思考,也可以边看边做,主要从两个方面:一是看书的过程中你知道了些什么,你学会了什么,把书上的例题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可能低段的孩子只会读不会说,那也没关系,你就给他同类型的题目会做就说明会思考会做了。

二是把没看懂的圈出来,需要具体到哪一步,然后作为问题,开始呢你可以给他提个醒,慢慢的你要叫他去问老师,这样会养成问问题的好习惯。

从这两个方面着手,加强孩子的自学能力,为什么举数学为例,数学思考的环节较多,而语文相对来说答案太具主观性,家长不好调控,而且语文的预习重点在认字动脑筋的环节较少,小脑袋肯定是要多用用才会越来越灵光的啦。希有用!

2.小学数学需要预习吗?怎么预习 篇二

一、预习能让学习效率更高

在预习过程中, 学生初步了解了所要学习的内容, 因此就能把更多的时间花在知识的深层探讨和拓展上。学生在预习后, 明白自己已经对新知懂得了什么, 在课堂上要向老师或同学提出什么疑问, 上课时就能有的放矢。当课堂上讨论到自己的疑问时, 由于好奇, 想急于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 就会凝神倾听同学和老师的观点, 更加集中注意力,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预习能让学生更加自信

通过预习, 同学们都或多或少地掌握了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 对于新的知识都做过一些思考和探索。在课堂上, 每个学生都希望在同学面前展现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 希望比别人懂得更多。学生得到同伴的肯定和赞赏, 会使他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和探索者, 从而使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会更加充满信心地进行学习。

那么,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预习习惯呢?我认为:

第一, 教师要作好帮与扶的工作。培养预习习惯的开始阶段, 教师一定不能心急, 要安排预习时间, 尽量让学生在学校、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预习。对于学习好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而针对“后进生”, 教师要进行帮助, 使他们在预习中不掉队。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形式让学生收获预习的成功。比如开预习新知发布会、提问大赛、评选预习小能手等活动, 对于刚刚学习预习的学生来说既是一种吸引, 更是一种鼓励。当学生的一次预习得到了老师的肯定或有了成绩, 那对于以后的预习是一种激发。

第二, 教师要做好带与奖的工作。“带”是培养预习习惯的重要阶段, 教师要安排具体的预习提纲, 告诉学生一些基本的预习方法。比如预习中重点看“例题”和“试一试”, 看完之后自己操练, 并检验自己是否理解;在重点内容做上记号, 请教老师, 家长或其他人等。做为小学生, 他们的学习动机很简单, 一是父母老师的压力, 二便是一些小小的“诱惑”, 无论是精神上的“虚荣心”, 还是物质上的“小恩惠”都是一种动力, 所以此时教师要注重“奖”。一句表扬的话、一颗平凡的小红心、一枝值不了多少钱的笔都是一种激励和肯定, 都是一种莫大的荣誉, 都是预习的“催化剂”。

3.小学中段学生如何预习数学 篇三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城郊小学,我班85%左右的生源都是外来打工人员的子女,他们的父母平时都忙于生计,基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对他们进行管教,因此学生无论是学习习惯还是行为习惯都比较差。当代是信息社会,社会竞争也异常激烈,然而学生的自主能力却很差,自我学习的意识也很薄弱,这些对于他们的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因此从2012年开始,我们学校构建了有效教学框架,而预习作业就是其中重要的板块之一。因此我们就开始着手培养学生如何预习数学,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让他们养成良好的数学预习习惯,这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也能让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从而能有效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并为他们的一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的数学预习方法,我是这样做的:

一、教给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这是学生形成数学预习习惯的基础。在第一次对学生提出预习的要求时,很多人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确切的说,是他们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在他们的心目中,预习无非就是翻翻书;或者是走马观花看看书中的图画;更有甚者,是书中的新课内容都不看,就直接开始完成预习作业中的学习单。如果像学生这样简单粗暴的对待预习,那学生的预习习惯又如何能养成呢?因此刚开始让学生进行预习的时候,我们会带着学生一起来预习新课。第一步:就是让学生默读新课的内容。例: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买书》中,学生预习时首先是默读例题及三种算法。第二步:想一想。预习的新课是新在哪里?和以前的内容有什么不同?第三步: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把自己认为重要的话勾画出来。例:还是在《买书》中,智慧老爷爷说的一句话:小数点一定要对齐。学生默读完以后,知道把这句话圈起来。第四步:预习时自己读不懂的地方,作上相应的符号,例如问号之类的。例:《买书》中智慧老爷爷说的话:为什么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以及竖式计算中的数字“14”,“7”是什么意思?学生知道在数字的下面打上问号。通过这样的预习方法,学生基本了解新课的内容,对于有疑问的地方也想一探究竟,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引起了学生学习的求知欲,让学生由被动的“要我学”,变成了主动的“我要学”。从而真正地体现了学生的主导地位,也就能有效的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二、通过预习,让学生明确地知道预习的内容和要求。学生尤其是中低段的学生,倾听习惯不理想,自制力也较差,因此布置的作业需要写在家抄本上,学生才能明确地知道作业要求。而在预习作业中我也会对学生提出明确地要求。例: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轴对称图形》预习作业的要求如下:

1.看书P12—16,然后完成下面各题。

2.和家长说一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3.动手做一做:剪一个轴对称图形。

4.找一找: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请在下面写一写:____、____、____。

通过这些预习作业的要求,学生既对新课有基本的了解,知道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关于轴对称图形的;也为上新课作了充足的准备——自己剪下的轴对称图形。这样为课堂节省了一定的时间,从而能让学生进行更多的操作,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奠定了基础。

三、准备好充足的学具,也是学生进行数学预习的重要板块。小学数学不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而是一门形象生动的学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于学生数学思想的建模是非常必要的。例:在《小明的一天》中,预习作业需要准备钟面的模型。课堂上学生探讨出整时、半时的特点后;在会认读整时、半时的基础上,学生同桌间互拨钟面上的时间(一人拨钟面,一人认读时间)。通过这样的操作活动,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整时和半时的认识,而且在学生的脑海中也建立起整时、半时的模型,这些操作活动也能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四、通过检查及时对学生的预习作业进行评价,有利于让学生养成正确的数学预习方法。检查可以分为抽查、同桌检查或是同桌交流对于新课的认识……没有检查,就不会有发现;没有检查,学生也会没有预习的动力。检查完成后再及时地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评价—加分,口头表扬,作榜样示范……因此第二天对预习作业的检查评价,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这种方式,既能了解学生对于新课的了解情况,也能让学生养成从小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些活动让我能及时地调整教学环节及手段,可以针对学生的疑难方面进行解决,从而能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五、家校联结,更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预习方法。每天学生的家抄本,是我与家长沟通的基本方式之一。在家抄本上,不仅有学生的作业要求,更有对预习作业的要求。例:在《平移和旋转》中,学生预习完数学书后,基本了解了平移和旋转的知识后,一定要和家长说一说自己对平移,旋转的理解并进行举例。由于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在北师大版的教材中没有定义,学生通过预习后,能基本了解其内容,再通过和家长的说一说,从抽象的概念转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加强了学生与家长的沟通,并检验了学生是否进行预习。平时除了家抄本的联系外,我还会通过电话及网上的联系,及时地与家长进行学生预习情况及其它方面交流。通过这些方式,能发现学生的情况,从而对症下药,更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预习习惯。

六、正确对待学生预习习惯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形成正确的数学预习方法。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差异是正常的,所以预习作业的效果也是有差距的。针对学生的这种个体差异,对于学生的预习要求,并非每个学生都要全部完成。能力差的学生只需完成基础部分;能力强的学生可以与同伴及家长进行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及对于疑难问题的想法。善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让他们感受到预习的乐趣而非负担(通过预习能让他们了解一些新知识,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点进步,让他们在课堂上也有自己的一片天空。

4.小学三年级语文怎么预习 篇四

认读一类生字表中的生字时要读准字音,分析并记住字形;二类生字表中的生字不要求学生掌握,故学生会读会写就可以了;课文中出现的多音字,学生则要通过查字典掌握其读音并能组词。

二、初读课文。

扫除生字这一障碍后学生要通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新词,并联系上下文和对照字典理解这些新词的意思。如有时间,学生还可用生字进行扩词或思考它们的反义词和近义词,并尝试着用这些词造句。 三、再读课文。

解决了词语障碍后学生要将课文再多读几遍,直到读通顺和读正确为止,并用“ ?”画出疑难的词句,用“~~~”画出好词佳句。

四、提问。

学生读熟课文之后就可以试着思考下面几个问题了。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3)课文可以分几段?哪一段是重点段?它主要讲了什么?

由于三年级的学生还没有掌握分段、概括段意和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所以刚开始时他们可借助参考资料解答。

五、深入阅读。

深入阅读课文时学生要尽量带着问题去阅读,因为这样可以提高预习效率。因此,学生开始学预习时在深入阅读环节教师有必要要求学生先提五个问题,然后再针对这些问题去深入思考。

六、练习。

5.小学四年级语文应该怎么预习 篇五

在教学中,按阅读顺序训练学生读书先看题目,然后粗读,了解课文梗概,再细读逐字逐句地理解全文内容;最后根据课后习题要求,精读深思,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段落层次和中心思想,写好学习提纲和读书笔记。并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课外读物的阅读方面去。

四年级学生在读课文时,学生在读书时要做到手脑并用,不仅要划出生字新词,利用拼音读准字音,利用组词或看插图理解词义,还要运用读、划、注的方法阅读课文,用各种不同的符号划出重点词语、中心句、段落、疑难问题等。在边读边想的同时,细细品味文章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和处理材料,以及运用恰如其分的语言文字来表达所要说明的人、物、事、景的。要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体会,用三言两语写在书的空白处或笔记本上,从中吸取丰富的营养。

(二)、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预习不仅是学习的准备,也是培养学生自学方法和自学能力的重要环节。四年级学生的预习习惯处于提高阶段,更要抓好课外预习,让学生借助拼音和查字典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等。按“怎样读懂一篇课文”的要求,从粗读、细读、精读中理解课文,概括段落大意,归纳中习思想,解答疑难问题,进行效果检查。每次预习都要确定一个重点,布置适当的预习思考题,逐步提高要求,强化制度。

(三)、培养专心听讲、积极发言的好习惯

在课堂中明确提出“学会倾听要三心”,即在倾听时做到:

一是认真:无论是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和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

二要耐心,学会尊重。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特别是当别人发言有错时,一定要等他把话说完了再用适当的方式指出;

三要边听边想,在听取他人说话时,有选择地接受,做到“听”、“说”、“思”并重,相互促进。逐步学会补充发言。

(四)、培养书写工整、乐于识字的好习惯

要教育学生从小就形成这样一种习惯:只要提起笔来,就要端端正正地一笔一画地写,力求做到姿势端正,笔划清晰,结构合理,行款整齐,美观大方。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识字规律以及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把点点滴滴的发现积累起来,逐步养成独立识字的能力,进而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在校内、在家里、在社区……只要见到汉字,就有识字的欲望,自觉地识记。

(五)、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6.小学生语文预习能力怎么培养 篇六

一篇新课文,学生如果预习不到位,那么他们就不能很好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新课之前,要布置学生预习,并且提出具体要求,学生才会按照教师的规定有序地进入自学状态。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教给学生具体的自学方法,即“三读二查一标记”。三读,就是要求学生对所要学习的新课文至少要读三遍。一读——默读,也即最初读课文,要手脑并用,圈点字词,勾画语句,粗知课文大意;二读——朗读,学生再读课文要出声、口脑并用,理清作者思路,熟悉课文内容;三读——精读赏读,这是更高层次的读,要把握课文要点,推敲文章,概括主旨了解写法。二查,就是要求学生亲自动手,遇到疑难问题的解决方法是自己查:“一查”即查字典、词典和词语手册,解决字、词的音义;“二查”即要求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对有关作者、写作背景等作一粗略了解。一标记,就是要求学生将在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标注在书上,并写出自己的观点、见解。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主体参与学习,积极获得新知识、新技能,久而久之,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

二、激发预习兴趣,培养预习习惯

1.引入竞争意识 ,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我充分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在预习中适当采用竞赛的形式,激发他们的预习兴趣。如在课堂上,限定一定的时间,开展预习生字词比赛,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掌握最多的字词,优胜者可获“智多星”称号。

2.及时表扬和鼓励,感受预习成功的喜悦。对学生的预习完成情况,我总是认真检查,发现学生点滴的进步,特别是后进生的进步时,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肯定他们的成绩,使他们感受到进步的喜悦,树立自信心。

3.开展有效预习经验交流,提倡互学互帮。我常常组织学生进行有效预习的经验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学习方法,听听别人的学习经验,达到互相促进、共同进步的目的,形成自学的风气。很多同学为争取到交流的机会,在预习时格外用心,良好的预习习惯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三、课内外预习相结合,培养预习能力。

1.注重课内外预习的结合。在中、高年级语文预习过程中,所设计的预习内容和知识应做到比较广泛,要包括文章的作者、时代背景、诗词常识以及课文中重要人、事、景、物、地点等内容,如果课内教材中没有相关内容,我就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籍或相关资料。同时,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准备一个课外知识摘抄本,把查到的有关内容分类摘抄下来,提高学生预习的积极性,激发课内阅读的兴趣。

2.重视预习的个体差异性。 差异性是一个客观事实,在预习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我的做法是:首先在合作学习分组时按学习优差搭配,在预习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交流,要求学习好的学生帮助和督促基础差的同学,按时完成预习任务;其次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优先让学习差的学生回答预习中的问题,从中发现他们的知识缺陷,并给予弥补,使学生共同进步和提高;最后是鼓励,学生只要能写一个字、一个词,能开口讲话,就要给予表扬鼓励,不训斥学生。

7.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预习 篇七

一、预习的意义

1.预习是学生自己对所学内容进行研读和了解, 是符合新课程标准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 是教师权力下放的一种表现, 是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的一个环节。

2.预习时学生可以发现很多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对这些地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记录下来等到教师授课时重点听讲, 可以加深对这些难点的印象, 学习效果会比较明显。而且这样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听课时就会主动、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这样既节省了不必要的讲授时间, 给学生更充分探讨的时间, 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 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3.其实, 在课堂的40分钟, 一般都是充斥着教师的讲授、学生的讨论, 还有提问、练习等环节, 学生很少有自己研读课本的机会。因此, 我们引导学生预习, 可以让学生更多的研读课本, 对课本进行细嚼慢咽, 反复思考, 他们能对课本内容有一个更深刻的印象, 这样一来, 其自学能力也会随着研读课本、反复思考而得以提升。

4.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是有差异的, 如果没有预习这个环节, 我们上来就讲课, 忽视了学生不同的认知、理解能力, 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通过预习, 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对自己不理解的问题提出质疑, 带着自己的质疑和问题走进课堂, 可以更有针对性, 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质疑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二、如何指导学生预习

1.有针对地安排预习作业

虽然我们要求学生预习, 但是仍有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去预习, 不知道从哪下手。因此教师就要多做具体要求, 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布置有针对性的预习任务, 要把预习看作是对课堂教学的准备。比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我们布置的预习作业可以是这样的: (1) 我们本节课要讲的是什么内容? (2) 通过预习, 你知道了一些什么新知识? (3) 通过预习, 你发现了什么不理解的问题? (4) 对于课本中这些知识点或者例题, 你是否有不同的想法?同时, 对于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 我们要安排不同的预习作业, 比如“数与代数”的概念类的教材应重点布置一些阅读理解的预习作业, 而像“数的运算”这一计算类的教材应重点布置一些练习题的预习作业, “探索规律”则应布置一些实验操作动手的预习作业, 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内容, 预习作业的内容也不相同。

2.利用导学稿指导学生预习

导学稿是教师教学、学生预习的辅助工具, 用好导学稿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预习。如在教学“一个数的倍数”相关内容时, 我在导学稿上下足了功夫, 导学稿是这样设计的: (见附表) 。

这样一来, 学生如何预习, 教师如何教, 都一目了然, 预习效率自然会提高。

3.家长监督预习

很多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只是简单应付教师, 并没有用心做, 甚至没有真正的去预习。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学生的监管。这方面家长就应起到其应有的监督作用, 在学生预习完以后, 家长应签名, 签署孩子的预习内容、预习的日期和家长姓名。有了家长把第一道关, 我们检查所花费的时间就相对少多了, 而且效果也更好。要做到这一点, 与家长的沟通很重要。其实很多家长不是不愿意管孩子, 而是不知怎样管。因为不知道如何去监督, 造成学生“钻空子”:家长签了名, 教师就以为学生的预习任务都完成了, 其实这些预习任务根本无法保质保量地完成。于是, 我们要通过家长会、电话、短信、校讯通等形式不断与家长沟通, 告诉家长如何监督学生预习, 并在每次预习任务布置下去以后告诉家长老师的预习要求、预习步骤、检查方法等, 在检查学生的预习时, 就会很自然、有序、高效。

三、结语

预习是课堂的延伸, 提高的是40分钟的课堂效率。预习更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 以便进一步的确定当堂课的重难点、课堂知识容量和教学进度等目的,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合适的土壤, 使课堂变成师生、生生间双向交流的场所,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

摘要:学习新知识之前, 如果经过系统的、科学有效的预习, 则会更容易理解、接受新知识, 更容易提高新课的授课效果。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指导学生预习, 提高学生预习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预习,指导

参考文献

[1]尹爱梅.预习在小学数学自主学习中的应用分析[J].新课程:教研版, 2010 (04) .

[2]谢根菊.小学数学预习提纲设计的几点思考[J].考试:教研, 2010 (08) .

[3]李海燕.小学数学预习作业的设计实践探索[J].考试周刊, 2010 (19) .

[4]施玉婷.小学数学预习指导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14) .

8.小学数学课前怎样预习 篇八

经验证明,按“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小结”这样的步骤学习,是较好的方法。“预习”和“复习”这两个环节尤为重要,这里着重谈预习的问题。

预习要有时间保证。这里首先遇到的就是预习与作业的矛盾,做作业只是学习知识的一种手段,不能因为要完成作业而丢掉预习环节。如果把大量时间花在做作业上,这说明学生对课本上的概念理解得还不深刻,就要将前面的知识复习一遍。要知道做好预习、复习工作,作业的速度会更快,作业的质量也会显著提高。

预习一课或一个单元的知识时,先要全面地看一遍,然后着重预习这一课或这一单元中的概念、法则、公式等。搞清楚这些内容以后,再看例题。遇到搞不清的知识,如果是已学过的,那就复习一下前面的知识;如果是没有学到的,就记下来作为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的重要内容。例如,预习“正负数”一节课,就要搞清“相反意义的量”,“正数”“负数”“零”“正负小数”“正负分数”等概念和它们之间的从属关系。一般来说,课本中的红体字都是主要的概念、法则、公式等,都是我们需要牢固掌握的内容,预习时要特别重视。

预习“概念”“法则”“公式”等基础知识,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找出关键字、句,领会这些关键字、句的意义与作用

例如预习小数概念中的“无限循环小数”。这里关键字、词是“无限”与“循环”,因为它描述了这个小数的特征。经常注意基础知识中的关键字、句,不仅对知识理解得比较深刻,而且阅读能力也逐渐提高。

二、认真推敲约束条件,搞清这一条件的必要性

例如,一个同学今年12岁,老师比他大30岁,用含有字母的式子a+30表示老师的年龄时,字母a是个不确定的数,但是a取值有一定的范围。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生活中的数量时,字母所取的数要符合生活实际,这里的a就不可能表示100、200、300…这样才能深刻理解,字母表示数的真正意义。

三、搞清楚公式的推导,规律的形成过程

复习一下其中用到的,自己不太明白的旧知识。例如:圆的面积公式。学生以前所学的图形面积,都是多边形面积,像圆这样的曲线图形面积计算,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要把圆分割成若干等份后,拼成近似的长方形,再计算出面积。学生很难发现,因此预习时要弄清楚分得份数越多,拼出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这时学生发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周长、半径有关系,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理解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预习不要求一切都弄懂,但必须弄清哪些懂了,哪些没懂,哪些是课堂听讲的重点。这样才能课前心中有数,课堂上听讲积极主动。另外,现在小学生也有了自己的思想,学习也有自己的见解。此时教师也应尊重他们自主的学习方法,放飞学生的思想,不应死守教学要求,让他们主动产生新思想。

上一篇:财政局申报效能政府建设试点单位材料下一篇:醒悟吧愚昧无知的人类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