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教学调查报告

2024-06-23

现代诗歌教学调查报告(精选8篇)

1.现代诗歌教学调查报告 篇一

《诗歌、小说阅读教学优化研究》

结题报告

北海市第一中学

何旭升

一、课题的提出

二十一世纪是以高信息化、高效率化的知识经济时代,一方面社会对个人知识的需求程度迅速上升,另外一方面,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由传统的书籍阅读逐步趋于多元化。报纸、刊物、电视与网络每天都会有大量的的信息向学生袭来,这就要求今天的高中生具有一种极强的筛选、吸收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因此提高学生阅读效率是时代的要求。但在应试教育升学就业压力下,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时间少,阅读量严重不足,阅读很不得法,阅读习惯不佳,阅读效果不理想。学生希望教师多进行阅读兴趣的培养,加强读法的指导,尽可能多地推荐或提供合适的图文信息资料。这就迫切需要教师改变教学观念,建立新型阅读教学模式。特别是新课程在文本阅读方面给我们提供了激活的空间,教师应从学生出发,从文本出发,从教师本人出发,采取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掌握鉴赏诗歌、小说的基本方法,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因此,诗歌、小说阅读教学优化研究成了许多一线教师一个亟待解决又必须解决的课题。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巴班斯基认为:“最优化的教学指出了费力较 少、而又最能达到较高教育效果的捷径。它使教师从许多习以为常、但效益很少的行动中解放出来,使他们避免尝试错误,返工重教,或者由于教学方法不完善而浪费很多时间。”所谓“最优化”就是在遵循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的基础上,为了达到科学的教学目的,教师选择最好的、最适合于该具体条件下的课堂教学和教学过程的方案,实现学生在自己起点上的最大可能的提高,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本课题组成员认为课堂阅读教学优化研究是相对传统阅读教学而言的,它是指在课堂40分钟这个相同时间内,通过优化阅读教学的各个要素,调动学生的最大积极性,挖掘其内在的最大潜力,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就在于通过对高中语文中诗歌、小说阅读教学的优化研究,探索构成诗歌、小说阅读教学优化研究的要素、标准,以及使之优化的途径,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诗歌、小说的阅读能力,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给青年教师保质高效完成教学任务提供有效的借鉴。

三、研究对象 高中各年级

四、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对传统的诗歌、小说阅读方法指导资料进行研究,在借鉴传统经验的基础上尝试创新。

2.行动研究法:用“最优化设计理论”研究学生的阅读行动,根据效果反馈,边探讨边实践。

3.个案研究法:每个研究小组把自己的研究过程记录下来,形成典型案例。4.经验总结法:边操作边总结经验,边反思边调整思路。

五、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立项后,本课题组研究成员制定好研究计划及步骤,分工合作。

(一)设计、发放、回收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主要有:《中学生诗歌、小说阅读情况调查问卷》、《诗歌、小说文学常识测试卷》、《诗歌、小说阅读指导前期测试题》、《诗歌、小说阅读指导后期测试题》、《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表》等。

(二)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

本课题组成员经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大多数中学生诗歌、小说阅读现状存在如下误区:

一是功利性阅读:在应试教育升学就业压力下,家长在为孩子选择课外读物时,百分之七十的家长首选教材辅导类书,不会考虑给孩子购买可以陶冶性情的诗歌、小说类读物。

二是随意、盲目性阅读:中学生自主选择课外读物时,首选消遣类读物,如言情小说、武打小说等通俗读物;网络阅读绝大多数是首先娱乐类读物,如网络游戏、卡通、幽默等。

另外,部分学生认为课堂上的诗歌、小说阅读教学与考试结合,往往降低了他们对诗歌、小说阅读的兴趣。

(三)课题组成员分工,制定指导、研究计划

课题组成员针对调查问卷反馈回来的信息,进行分工合作,分别制定有效可 2 行的指导、研究计划。

(四)课题组成员总结经验得失,调整研究思路

课题组成员在指导、研究过程中,注意总结每次研究的经验与得失,并及时调整研究思路,以便能让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六、本课题组成员获得的基本认识

(一)诗歌阅读教学要优化

诗歌阅读教学,特别是古诗阅读,对学生提出了较高层次的文学鉴赏要求。因为诗歌以其凝炼性、抒情性、音乐性、跳跃性等特点决定了它自有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如果学生只是单纯地追求矛盾冲突、情节人物,还不会透过字面去体味揣摩诗歌的“言外之意”、“象外之象”,还没有对诗歌的激情、敏感和直觉,那诗歌对他而言就味同嚼蜡了。这就要求教师运用恰当的方法带领学生去感悟那一首首优美的、空灵的、清新的诗歌,以陶冶性情,培养文学纯正趣味,提高文学综合素养。

在诗歌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大家的努力摸索与认真总结,本课题组成员基本上形成了一套教学优化方式。

1.构建“爱读诗”的模式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诗歌教学作了明确要求:“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 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很明显,诗歌教学已经作为体现语文人文性特点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教师要教育学生用朗诵法来体味诗歌的“三美”,即音乐美、意境美和语言美。同时,教师要适当指导点拨,引导学生要倾注自己的感情,这样就很容易探求诗人内心情感变化的脉络和作品的内涵,也就会慢慢地喜欢上诗歌。在教学完一个诗歌专题后,教师会安排一些时间来举办班级背诵古诗词比赛、即兴演唱古诗词(如:《明月几时有》《春花秋月何时了》《月满西楼》等)、还结合“中秋节”这个传统节日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学生举行“我邀明月诵经典”的诗歌配乐朗诵比赛。这些有益的尝试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也会唤起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愫。

2.构建“读懂诗”的模式

要读懂一首诗歌,单纯依靠理解字面意思是不够的,因为诗歌语言是浓缩的、跳跃的,再加上诗歌的时代背景离我们较远,学生很难理解诗歌的内涵。为了指导学生读懂诗歌,本课题组成员认为应做到“四看”:即看诗题、看作者、看注释关键和看关键词。

①看诗题。诗言志。诗歌同其他文学样式一样也有主旨,而诗歌的题目有时就是诗歌的眼睛。一般情况下,它常常起到点明主题、交代主要内容、揭示一首诗中心的作用。因此分析诗题是准确理解诗歌主旨的有效方法之一。

②看作者。通过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风格,进而把握作者的心理历程,我们就可“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这样就很容易把握诗歌的内涵。

③看注释。诗歌下面的注释,对理解和鉴赏该诗很有帮助。它一方面解释诗歌当中难以理解的地方,另一方面也向学生传递诗歌当中隐含的内容和信息,以降低学生理解诗歌的难度。既然给了某些注释,说明在理解时就要用到它,否则是不会凭空加上的,因此,要提醒学生在读诗歌时一定要读到最后,尤其要注意诗歌后面的注释。

④看关键词。古人是非常重视锤炼字句的,特别是格律诗。一首诗中往往就有一两个关键词,而使诗歌境界全出,而这一两个词往往又是由动词、形容词和数词充当。鉴赏诗歌,学生如果能从这些关键词入手,一面体味创作时的艰辛与欢愉,另一方面也是理解诗歌思想感情和艺术手法的一把钥匙。

3.构建规范答题的模式

前人谈到诗歌鉴赏,往往强调“意会”,这是不错的,但还是不够的。因为诗歌阅读教学,还有另一个任务,那就是指导学生解答高考诗歌鉴赏题。就考试而言,学生得把“意会”的结果“言传”出来,这就是答案。为了教师能够达到优化教学,学生能够准确作出答案,本课题组成员依据教学思路,构建了规范答题的模式。

(1)有机结合“叙”、“析”、“评”三方面

诗歌鉴赏是对诗歌的科学的理性的认识,学生要把自己的认识述诸书面文字,就必须把“叙”、“析”、“评”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叙”就是根据题目要求,引述概括原诗中的有效信息,“析”就是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评”就是在“析”的基础上的结论,即“观点”。诗歌阅读教学优化研究也就是指导学生先摆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或观点,然后结合相关诗句作具体的阐发。

(2)对应选用答题基本模式

考试中,不同的题目,答题方式也不一样。尽管如此,答题的基本形式应该是依据试题的要求,就相应的诗句作适当分析。如南宋张辑《月上瓜洲·南徐多景楼》:“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英雄恨,古今泪,水东 4 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问“请结合词的上阕,简要分析‘几多愁’中词人‘愁’的具体原因。” 对这道题可以这样作答:①“塞草连天”的秋景令人愁;②中原沦陷、神州不见令人愁;③盼望收复,但一年一年收复无望,令人愁。像这样就诗句作简要分析的答题方式,易于掌握,不易出错。

另外,还可选用一些答题模式,如:

①对抒情形象的分析回答:身份+性格+思想。②对诗歌意义的分析回答: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③对所抒发情感的理解和加回答:通过什么+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④对诗歌意境的体味回答: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样的感情。⑤对关键字的品位回答:词语含义+表现手法+表达作用。⑥对表现手法的赏析回答:手法+表达作用。(3)熟悉运用常用名词术语

考试中,就答案的表述而言,要适当运用鉴赏术语,努力做到评述结合。如: ①风格——明快、清新、平易、自然、豪放飘逸、热情奔放、雄浑刚健、旷达洒脱等。

②形象——山水、花鸟、落日、圆月、明月、残月、长亭、古道、杨柳等。③技法——白描、反衬、比兴、夸张、渲染、虚实相生、直抒胸臆、以动衬静等。

④语言——平淡、简洁、绚丽、清新自然、委婉含蓄、耐人寻味、音律和谐等。

(二)小说阅读教学要优化

新编《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学文学教育的目的为:“学习我国和外国的优秀文学作品,培养文学语言的语感,发展形象思维,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发展个性、健全人格;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喜爱外国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陶冶崇高的情操,提高文化素质。”并且规定中学生要读300万字的文学原著,要重在积累和感受。由此可见,中学文学教育的主要任务不再是培养读写能力,而是培养文学素质,陶冶情操、健全人性。小说教学作为文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容置疑应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作为终极目的。因此,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语文教师越发注重小说阅读教学的优化研究。本课题组认为,要做到小说阅读教学的优化研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主宰,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前提。因为教学过程怎样安排,选用什么教学方法,教学活动如何开展,教学效果如何评定,都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优化小说阅读教学,首先优化教学目标。优化的标准和途径是:

①正确集中。正确,即小说阅读教学应根据教材,结合课程标准及学生的实际来确定教学思路,以体现出教学目标的科学性。另外,语文学科综合性强,一篇课文,从思想内容到篇章结构,从写作方法到语言表达,可教给学生的很多,但如果一篇课文不加选择的什么都教,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集中,就是强调要抓住重点,突出难点,真正解决教材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学生最需要掌握的内容。

②明确有序。明确,即教学目标要具有明确的指向性或规定性,也就是要明确教学活动方向,规定教学活动应该达到的结果。有序,是在指定目标时进行认真梳理,铺设一架有浅入深、由简到繁、环环相扣的知识阶梯,教师引导学生逐级攀登,最终达到知识的顶点。

如在教学《祝福》中祥林嫂临死前肖像描写段落时,可趁势置疑,全文中对祥林嫂的肖像描写一共有几处?为什么要重复刻划?让学生充分讨论,最后归纳:塑造人物形象,要抓住最能展现人物性格的方面重点刻划,祥林嫂的悲剧由两方面构成:肉体的和精神的,通过外貌描写描绘花白的头发,瘦削不堪的脸庞,表现她所受的剥削之重,通过画眼睛,描绘眼睛的呆滞,表现她其度悲哀之后的精神的麻木;通过四次肖像变化,展现其性格如何被一步步扭曲。这就是从明确的教学目标来设置问题,让学生能从中找到学习的规律。

2.优化教学内容

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往往指的是某一篇(段)课文、某部分知识及获得知识的方法、某一项能力的训练等。教学目标要通过教师对教材具体内容的讲授,学生对教材的具体学习来实现。因此要实现优化小说阅读教学,就必须优化教学内容。优化的标准和途径是:

①紧扣目标。一篇课文,哪些该讲,哪些略掉,要以预先定好的目标为标尺,能实现教学目标的内容详讲、多讲,与目标关系不大的少讲,不讲,这样才能省出时间,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率。

②详略得当。从教学内容看,教师利用某篇课文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能力训练、审美鉴赏,就应当根据单元教学安排、学生理解程度,确定教学重点、6 难点,教学过程中就应当对其详思、详议、详讲。这样才能落实重点,突破难点。当然教学过程中,在突出重点,排除难点的同时,又要处理好非重点内容,使其既可以铺垫重点内容,又可以连线成体。

比如《林黛玉进贾府》,虽然只是《红楼梦》中的一个片段,但大到贾府宏大气派的建筑、荣华富贵的生活、错综复杂的关系、巧妙设置的结构、小到院落的一花一草、厅堂的一桌一案、人物的一颦一笑„„字字珠玑,句句妙语,难怪有的老师面对课文感慨地说讲不完的《林黛玉进贾府》,但为了完成课前预定的把握人物形象及其意义这一目标,还是忍痛割爱,在三课时内圆满完成预定目标。

3.优化学习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把教学真正搞好,不仅要研究教师的教法,也要研究学生的学法,只有把教师教的优化融合在一起,才能保证优化教学有一个完整的过程。其实陶行知先生早就告诫我们:“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这讲的就是授给学生以学习方法。教学实践早已证明,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才会在知识的海洋里广泛的猎取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宝库,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坚持终身学习,正如埃得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指出的那样:“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优化的标准和途径是:

①科学。就是要符合知识本身的规律,学生认知的规律,是真正的规律性知识的总结。小说阅读教学,本课题组成员总结出了通读——精读——赏读——选读四步读书法。

②精要。就是内容要精确、简明,便于学生掌握。比如提炼要点,课题组成员就归纳出三种方法:第一,抓位置,第二,抓议论,第三,抓蕴含。学生用这三种方法自学下文,概括要点非常有效。

③实用。也就是说总结的学习方法一要便于学生运用,一是学生用了就见效。

七、本课题组研究的感悟

1.高中生由于学习时间比较紧,学习压力比较重,阅读的语文活动还不够丰富多彩,今后争取多开展丰富的语文活动,把学生自主阅读与语文活动结合起来,促进个性化阅读的实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将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及阅读能力与促进学生个性化作文水平的提高联系更紧密些,阅读与作文相结合,充分为作文服务。

3.重视学生的情感融入,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个性化对话。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重视学生情感的融入,让学生愉悦地读,快乐地读,从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心灵交汇,产生共鸣,让学生享受到审美的乐趣。

八、成果展示

所谓教学相长,在诗歌、小说阅读教学的优化研究过程中,我们教师也在不断地成长、成熟中。为了使这一研究顺利有效地进行,我们的教师结合自己的实践活动与教学感悟,写了不少的教学案例与教学论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陈朝静:论文《以心读诗——引导学生鉴赏现代诗歌心法》荣获第四届全国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并入选《中学教学参考》(2009年第2期);论文《把握意境,品味离情》入选2010年的《中国新教育研究》;

廖抒兰:论文《名著,我该怎样爱你——从〈失街亭〉的教学谈小说教学优化设计》荣获2010年广西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

何旭升:教学案例《诗歌阅读鉴赏方法例谈》荣获广西教育学会第十一次

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论文《浅谈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之优化设计》荣获2010年广西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

媛:论文《浅谈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荣获广西中学语文教学成果评比一等奖,论文《浅析如何提高引导高一学生学习诗歌》荣获荣获2010年广西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

亮:论文《诗歌审美性教学浅析》荣获2010年广西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三等奖;

蔡文丽:论文《浅谈语文教学中健康人格的培养》荣获广西中学语文教学成果评比三等奖,论文《浅谈诗词鉴赏对学生高高尚情操的培养》荣获2010年广西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三等奖;

悦:论文《反思“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论”》 荣获2009年广西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论文《打破“公式化” 8 诗歌教学》荣获2010年广西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优秀论文二等奖。

九、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2.《高中语文教学大纲》

3.巴班斯基《论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网络文章)

4.《英才园名师导学·新高考第1轮总复习》(延边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第2次印刷)

2.现代诗歌教学调查报告 篇二

为了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我们在江苏省南京市、徐州市、苏州市、镇江市、泰州市的20所中小学, 选取了100名教师和5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平均每所学校5名体育教师, 25名学生, 回收有效调查问卷教师95份, 学生469份。通过调查结果及分析可知, 教师和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有一定的了解, 对其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也充满了兴趣, 并已运用到体育教学之中, 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对教师关于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中应 用现状的调查

1.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了解现状

从表1可以看出, 74.7%的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说明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师中有了一定的普及。但是只有20%的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了解的程度比较高, 说明目前体育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关注程度还有待提高。

从表2和表3可以看出, 大多数教师已经掌握并开始运用以计算机为工具的体育教学手段, 而且知道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大部分教师认为在体育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面、自学能力等方面有较大作用, 只有4.2%教师认为是否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对于教学效果没有什么区别。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使用, 可以给学生一种新异刺激,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技术。但目前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多集中在课前和课后, 学生在课堂上并没有真正使用, 使得技术的应用仍存在很大的空间和潜力。教师应该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在课上的使用, 从而真正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技术, 提高学习兴趣。

2.所在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设备配备和使用情况

从表4和表5可以看出, 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在江苏省的中小学中的配置比较普遍, 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但设备的使用率较低, 且多在技术理论课上使用, 说明设备并没有完全为实践课服务。

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离不开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但这些硬件设备主要安装在多媒体教室。体育实践课受到场地、器材的限制, 必须在运动场上进行, 而一般学校又没有配备多媒体体育场馆。一些教师的教学观念还停留在“教师示范讲解, 学生练习”的传统模式上, 将过多的时间间和精力用在身体练习上, 对现代教育技术重视程度不够。虽然, 技术学习和身体练习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部分, 但是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教学, 比单纯的教师示范讲解更加生动形象, 学生也更容易接受。因此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更加热爱体育课, 而且还让学生更加科学和规范地掌握技术动作。

二、对学生关于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中应 用的现状调查

1.学生对体育教学的认识情况

体育教学是按照一定的计划和新课程标准进行的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教学过程。体育教学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 其主要目的和基本任务是锻炼身体, 促进生长发育, 传授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 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从表6可以看出, 体育教学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提高综合素质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也说明学生对体育教学有着很高的期待。但在部分学校, 由于课程安排和升学等因素的影响, 教师和学生对体育课重视不足,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使用。

从表7中可以看出, 当前学生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主要来自于课堂讲授 (占86.8%) , 这说明学生获取体育知识的途径过于单一。在体育教学中,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拓宽学生获取体育知识的途径, 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掌握体育技能。

教师的教学手段是多样性的, 从表8可以看出, 超过一半 (53.5%) 的学生希望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采用讲解、示范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混合模式, 28.6%的学生希望有教师的讲解和示范, 只有10.4%的学生认为只需要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而7.5%的学生认为什么都不需要。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优势在于, 教师可以边讲解、边示范, 突出技术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一些需要在瞬间完成的高难度动作, 例如, 跳远的空中动作, 体操中双杠的杠上前滚翻等, 仅靠教师示范, 学生很难把动作看清楚, 从而难以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教师可以把很难示范清楚的技术环节, 利用动画或者影像, 采取慢动作、重放等方式结合的方法讲解表现出来, 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看清楚动作的每一个技术环节, 而且可以帮助其更快、更准确地建立起动作表象,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了解情况

从表9中可以看出, 55.4%的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缺乏必要的了解。由于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较少, 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的了解比较少。但从表10中可以看出, 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有很高的期望值, 81.9% 的学生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比例要占到20%以上, 甚至有19.6%的学生认为要占到40%以上, 说明今后应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体育教学带来便利, 逐渐提高课堂使用率和学生的认知率。

三、结论与建议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种以现代媒体为基础, 具有高度综合性的系统技术。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也使教学内容、形态和方法发生了重大改变。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技术动作, 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还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体育教师的工作压力。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 体育教师和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和应用, 但这些应用大多还处于简单的初级阶段, 应用的方式单一, 范围较小, 程度不深。

(1) 虽然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在江苏省中小学配备情况较好, 但由于缺乏多媒体体育馆等专业的体育设施, 设备的使用率不高, 没有真正为体育教学服务, 所以应该继续增加硬件设施的投入, 使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能够真正为体育教学服务。

(2) 教师的观念还比较传统, 接受和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愿不够强烈, 应该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学习与运用方面的培训, 使教师的能力与设备的配置相匹配, 从而使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中能够得到更好的应用。

(3) 关于体育教学的网络资源缺乏, 使体育教师很难找到适合的资料, 也从客观上限制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所以应该大力发展网络技术, 提高网络体育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构建良好的平台, 给体育教师一个充分交流和分享的空间, 从而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和体育教学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玉斌.现代教育技术实用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蔡铁权, 王丽华.现代教育技术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

[3]龚坚.现代体育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4]刘绍曾, 周登高.新编体育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5]姚蕾.体育教学论学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5.

[6]张萍, 朴姬顺.中外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比较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7]余武, 吕新颖.提高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4, 27 (4) :511-513.

[8]王忠政, 余慧清.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体育教学[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 2000 (4) :100-102.

[9]龚正伟, 黄超文.现代教育技术与体育教学[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1, 24 (4) :517-519.

3.现代饮食的调查 篇三

现代社会

一份来自摄影师的食物调查清单

150亿英镑

英国饮食浪费居首

通过对英国人超市消费的习惯进行研究发现,因为购买了太多的食物,平均每户英国人每年会扔掉价值500英镑的杂货,高居世界榜首。有近一半的人会扔掉那些从未打开过的包装食物,他们不完全明白食品包装上标注的最佳食用日期和使用日期的区别。实际上,“使用日期”如果尚未到达,保存得当的食物仍然是可以吃的。

6.94亿吨

中国鱼类消费量全球居首

作为人口大国的中国,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最大,每年捕鱼量和鱼类消费量居首,并且对鱼类的需求呈现持续上升状态。而日本则是鱼类第二大消费国,但是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秘鲁是第二大鱼类生产国,但主要是小鱼,用于生产动物饲料。中国每年消费约6.94亿吨海洋资源,日本消费量为5.82亿吨,美国为3.49亿吨。

905.5千克

美国汉堡帝国

猜猜看平均一个美国人每年吃掉多少食物7告诉你肯定让你吓一跳;905.5干克,也就是将近一吨。难怪美国许多媒体都在批评美国人的食物是世界上最糟糕的国家之一。一个美国人平均每年能吃下156个汉堡,外加30磅炸薯条,而全美每年消耗掉一亿磅牛肉和34亿磅的土豆。据美国最新统计美国人每年吃掉的汉堡数量大约有400亿个。

64.6千克

阿根廷牛肉消费大国

牛肉是世界第三消耗肉品,约占肉制品市场的25%。落后于猪肉(38%)和家禽(30%)。据调查显示,阿根廷以人均消费646千克牛肉排名第一,美国为42.1千克,欧洲仅为11.9千克。目前地球上约有12.8亿头牛,它们放牧在占陆地24%的面积上,消耗掉足够几亿人吃的谷物,它们的重量超过全世界人口的总重量。对地球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破坏。

多元饮食各有千秋

现代社会,饮食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食,饮食的科学,健康成为了食材搭配的关键。现代菜肴的发展更是进入了繁荣更新期,制作技术与理论研究不断深化、新原料、新能源、新设备和新技术在菜肴制作中广泛应用,形成了一股挖掘传统菜、创制新品菜、重文化、讲科学、求艺术的社会风气,中国菜肴的发展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兴旺发达的景象。现代饮食的多元性不仅体现在不同食材的搭配,更重要的是,在饮食文化融合的同时,更保留了各民族饮食文化的特点,避免了同化的产生。

美国摄影师Peter Menzel和作家Faith D’Aluisio正在对这些进行着调查性拍摄,他们走访了24个国家,采访了30个家庭,记录了他们一周食物消费状况,出版了纪实摄影集《饥饿的星球》。从这些精心拍摄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世界各国家庭食物消费的巨大差别,无论是饮食结构还是经济支出,都或多或少反映着地域、文化的差异。一个四口之家的德国家庭一周的食物开支高达500美元,其中包含了相当数量的啤酒和饮料;而在经济不发达的非洲和拉美地区,更多的是蔬果和谷物,较少见到封装的超市食品。照片中的这些食物,是按照每个家庭的一周消费清单,由Peter Menze和Falth D’Aluisio出资购买,经过精心设计,最后完成一幅特别的“全家福”。

8个国家的一周饮食清单

在摄影师Peter Menzel和妻子Faith D’Aluisio的共同努力下,这份来自全球不同国家的影像饮食调查报告终于出炉,这其中,有两点影响因素在左右着人们的饮食。其一,主要是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在门泽尔的调查拍摄中,他主要选择该国家中等收入的家庭进行拍摄,避免造成误读。其二,不同民族的饮食文化的发展导致了饮食习惯,饮食器具,烹饪方式的差异,门泽尔虽然个人出资来为家庭提供食材购买的资金,却完全不影响他们的购买方向,完全任由此家庭一周饮食的需要进行食材上的搭配,以保证其拍摄的还原度。

1.中国家庭饮食清单:生活在北京的董姓人家,一周伙食费:155.6美元,喜爱的食物:糖醋里脊。

2.丹麦家庭饮食清单:格陵兰的马德森一家一周食物花费177英镑,最爱食物;牛肉。

3.马里家庭饮食清单:纳托摩斯一家每周食物花费16英镑。最爱食物:米饭。

4.英国家庭饮食清单:生活在Cllingbourne Ducis的Bainton一家,一周伙食费:253.15美元,喜爱的食物:鳄梨、蛋黄酱三明治、对虾鸡开胃汤、巧克力冰淇淋蛋糕。

5.日本家庭饮食清单:生活在Kodaira城的Ukita一家,一周伙食费:317.25美元,喜爱的食物:生角片。

6.印度家庭饮食清单:帕特卡尔斯一家每周食物花费25英镑,最爱食物:咖喱。

7.墨西哥家庭饮食清单:生活在库埃纳瓦卡的Casales一家,一周伙食费:189.09美元,喜爱的食物:比萨饼、螃蟹、意大利面食和鸡肉。

8.厄瓜多尔家庭饮食清单:生活在Tingo的Ayme家,一周伙食费:31.55美元,喜爱的食物:卷心菜土豆汤。

4.现代诗歌教学调查报告 篇四

木瓜九年制学校 郝巧琴

一、项目研究的背景

(一)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

现代科技发展迅猛,人类已进入信息化时代,多媒体技术得到了高速发展,凭借其优良性能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现在,个人电脑不仅能处理文字和数字,而且还能处理图像、文本、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介,将计算机、电视机、录像机、录音机和游戏机的技术融为一体,形成电脑与用户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的操作环境。人机相互交流是多媒体最大的特点。它集计算机技术、声像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一体,采用先进的数字记录和传输方式,可代替目前多种家用电器,为人们生活的各方面提供了方便。另一方面,信息化社会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联网丰富的信息有课堂教学取之不尽的资源,这使多媒体进入课堂成为必然。

(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

在科技力量的巨大推动下,在新课改东风的吹拂下,多媒体不仅堂而皇之地走进课堂,而且已成为当今教学领域的热点。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它利用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和在教学上的普及应用,引发了一场教育技术的革命。作为一名当代教师,如果能够熟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理论和操作技能,并能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选择现代化教学媒体,且使之与传统的教学媒体合理结合,就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国内外在多媒体教学这一领域已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多媒体不仅在教学中初步运用,而且还将得到广泛的推广,但在其发展中也遇到了不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课题的研究旨在解决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促进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健康发展。

(三)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现状

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实现了从单一学科知识向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的转变,强化实验效果,拓宽学生学习数学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存在一些观念上的误区,并出现了运用多媒体却不能提高课堂效率、使用多媒体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相冲突等新问题。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多媒体,最优化教学过程,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

二、项目研究的保障

(一)硬件投入提供支撑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教育的重视,近两年不少学校开始有自己多媒体网络教室、校园网等,形势发展十分喜人,拥有齐全多媒体技术设备对不少学校而言,已不再是个梦想。不过在多媒体技术中,要运用到许多设备,如投影机、计算机、摄像机、电视机、编辑机、高保真功放音箱、DVD等,这些设备价格贵,它们都依赖于经费投入,这对一般中小学校来说难以承受。但我校十分重视教科研的经费投入,特别是近几年来,投入力度明显加大,新建了一个多媒体教室以及两个网络教室,;学校每个办公室都配备了多媒体电脑,每一台电脑都联入互联网;每一位教师都可以随时随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活动。这一切为我校真正地实施大规模的多媒体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软件建设搭建平台

我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给教师们利用多媒体技术备课、上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要制作出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没有充足资源,有用的素材是很难以做到的。我校非常注重教学软件素材的收集和整理。素材收集的途径通常有三种:一是从市场上购买现成的教学软件、录像、DVD资料等;二是通过Internet由网上下载获得,并经常通过其他专业教育网站链接到一些中学教学资源库,如科利华教育教学资源库、K12学科资源库、国之源网络教学资源库等;三是利用已有设备软件自行设计、处理、制作课件。近两年我校明确由数学教研组牵头组织教师收集整理软件资源,还鼓励其他各学科教师自己制作切合我校学生实际的课件用于教学实践。同时由教研室组织人力把教案、课件、论文等素材剪辑、加工处理,为全体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组织课堂教学提供了充足的资源。

(三)教师培训夯实基础

在学校强势引入现代教学技术的办学思想的正确指引下,我校全体教师及时转变思想观念,都意识到总是用传统模式一成不变地教学是跟不上教育改革潮流的。作为教师不进行新方法、新思路的探索,决不是一位优秀教师。但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许多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都普遍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学校及时发现了这个问题,并很快采取了有力的措施,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取经,重视加强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素养方面的培训。学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的机会,精心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培训,确保全体教师均熟练掌握多媒体教育技术,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夯实了基础。在相关活动中数学组教师充分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不仅自己快速准确掌握多媒体技术,而且及时给其他组的教师提供技术指导。

三、项目研究的过程

(一)研究的内容

1.学会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并能制作多媒体课件; 2.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在课堂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3.多媒体模拟演示实验的真实性,就使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效果开展问卷调查,总结研究得失,撰写研究报告。

(二)研究的方法

1.实验法:通过选择对照班级,开展实践研究,及时总结得失; 2.资料收集法:收集、积累相关的课件制作资料及研究资料; 3.问卷调查法:开展问卷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利用电脑统计,综合分析研究对象的发展状态,积累较为客观的科学的研究资料。

(三)研究的过程

开题之后,我们按照科研要求,规范、系统地实施项目计划,充分发动组内教师,认真扎实地开展研究活动,研究工作主要分以下几个阶段:

1制作完成第一批成品课件及配套教案(初中数学第一、二册),选择好班级开展实践研究。

2.制作完成第二批成品课件及配套教案(初中数学第三、四册),总结前一阶段的研究得失,调整研究方向。

3.制作完成第三批成品课件及配套教案(初中数学第五、六册),开展问卷调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总结经验。撰写研究报告,总结经验,推广做法,这一阶段的研究任务由全组成员共同完成。

四、项目研究的成果

(一)显性的成果 1.本校课件资源不断充实

在目前的中学教学中,多媒体教学这一新的教学方式具有无法替代的好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利途径。多媒体教学法可以使得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活动中互相补充与完善,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使传统与现代化教学媒体互相渗透,发挥整体功能。但网络资源中可供直接下载的多媒体课件数量终究有限,又常常与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太契合,况且使用别人制作的课件来上课,是很别扭的,自己的思路和风格无法发挥,溶于课件中的思想、进程思路、表现方式、体系结构和技巧运用与自己的风格可能相去甚远,教学效果往往不好。所以课件的精心准备和合理运用就成了多媒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否最优化运用的关键。为此,课题组不定期地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多媒体制作的常识,如基本操作、编排与修改、创建交互、动画、课件页的切换、课件的打包与解包等,要求教师们在交流和合作中提高理论素养和基本技能,动手制作多媒体课件。大家在制作多媒体课件、使用多媒体课件组织教学和观摩评价多媒体示范课及公开课中都有明显收获,参与的热情更高。几年来,组内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和精心遴选的课件刻录成光盘,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方便。

2.相关教学论文有效积累

在学习课件制作技术、运用多媒体教学具有一定实践经历的基础上,课题组的教师们又变得不“安分”起来。他们积极解决课件制作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渴望交流课件制作技巧与经验,交流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心得体会。课题组正确引导,积极创造条件,邀请专家到校开办讲座,并请本校有写作论文专长的教师加以指导。这几年,课题组教师们撰写了数篇相关论文,其中,《网络环境下多媒体技术与初中数学整合教学设计》等多篇论文在县级以上论文评选中获奖。这些表现在校内外引起很大反响,推动了学校教科研事业的发展。

3.数学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更多的生机和活力,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教学效果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由于数学课较多地运用多媒体组织教学,学习的主动性大大激发,上课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交互良性运作,课堂的知识容量大,学习潜能得到充分挖掘,考试成绩在平均分、优秀率和及格率等数据上都有大幅度提高。

(二)隐性的成果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用智慧和灵感。数学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学生对本学科兴趣淡薄,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加之学生的年龄特征(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使单一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造成学生创新素质能力难以提高。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困难.它以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长期的注意力,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达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2.开拓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多媒体教育网络,既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又可以进行协作型教学,还可以相互交流。这种教学方式完全按照个人需求进行。教学的内容、时间及方式甚至指导教师,都可以按个人意愿选择,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自主学习的现代教学方式。教师更多的是作为一个管理者和引导者,而不是说教者。新技术把教师从大量重复性的教育活动中解放出来,将创造献给更具挑战性和个性化的师生交往与共同探索。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把静止的图像动起来,更加具体的反映思维过程,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灵感、开拓学生创新思维。

3.培养了教师制作运用多媒体课件的能力

课题研究之初,我们把目标定位在教师学会熟练运用多媒体课件组织课堂教学上,教师乐此不疲地上网搜集大量多媒体课件,尝试运用于课堂教学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教研组组织的交流及个人私下交流中普遍提高了操作能力,有效地组织教学。条件成熟后,我们要求教师努力自制课件。教师们热情投入,多渠道学习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走内涵发展之路。多媒体课件必须能正确表达学科的知识内容、反映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具有友好的人机交互,具有诊断评价、反馈强化的功能。教师们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做好教学设计,相互提醒指点,精心制作课件,力求图像、动画、声音、文字设计合理,界面友好,操作简单、灵活,画面清晰,动画连续,色彩逼真,文字醒目,配音标准,音量适当,快慢适度,交互设计合理,智能性好,并在教学实践中反复使用,不断修改,使自制的多媒体课件符合教学规律,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4.提高了教师组织实施多媒体教学的认识

在实践的基础上,教师们对运用多媒体组织实施教学的感性认识丰富了,理性认识提高了。他们普遍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应努力探求教学改革的创新点,寻找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发挥多媒体信息集成控制的特性,促进教学和学习效益的提高;发挥多媒体非线性网状结构组织信息的特性进行教育和学习方式、方法的改革。在研究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多媒体教学中常见的问题,积累了一些经验体会。感触很深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师不能让现代教学手段全盘取代传统教法

不少教师在组织多媒体教学时,师生双向交流少,亲和力不强。屏幕影像、文字接踵而至,学生无法承受。整堂课中,教师抬头与学生正面交流时间只有10分钟左右,多数时间里老师全神贯注于桌面,点击鼠标,表演课件,让课件这他山之石,未能用来攻玉,反而砸了自己的脚。多媒体在于辅助教学,不能全盘取代传统的教法。课件的使用、录音朗读带及唱片的选择、运作要适时,符合教材情景需要。不能把教室当成电影院,不能使课件成为影片,不能让学生成为观众,更不能让教师充当放映员,让师生都被多媒体牵着鼻子转。

(2)学生不能从学习的主人沦为无聊的看客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形成和谐、融洽、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课堂教学归根结底要落实在学生的学,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有的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后,不注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原先传统手段的师生交流、讨论都在文字、声、图像的展示中湮灭了,学生不是课堂的主人,而是成为仿佛置身课堂之外的无聊的看客,常常停留在对精彩画面和优美音乐的欣赏上,而对实质性的学习内容不去留意,时间一长就不自觉地游离于学习活动之外。课堂上热热闹闹,其实学生收获甚微,课堂教学不能取得预期的高效率。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不应该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把学生看作是有目的、有能力选择和塑造自己行为的人。在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中,我们一定要在设计课件和组织教学时充分考虑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适当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设计一些人机对话类型的讨论题、思考题,通过师生对话,学生讨论,多媒体展示,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也会感到有张有弛精神饱满,他们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才有可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3)多媒体不能从教学辅助手段升格为师生的中枢神经 运用多媒体教学时,有些教师怕操作失误,就让计算机老师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按一个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教师则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电脑的既定流程上来,这样的课便成了“流水课”。这实质上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演变成了“以电脑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课堂教学过程是由教和学两方面构成的有机的、活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各种不同的情况包括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适时调整教学方案;学生灵动的思想、智慧的火花也不应被程序化的课件束缚住。

五.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一)课题的结题不应是研究的结束,而是更加深入研究的开始,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使用无疑可以大大丰富课堂知识容量,它的文字、声、图像可以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发挥学生的潜能,但其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也不容忽视,教师、学生和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还需要认识和审视。

(二)教师有待与多媒体教学一起成长。在多媒体教学日益普及发展的今天,教师应充分重视多媒体技术的学习,使自身素养的不断提高,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三)加强学生信息技术的培训,让他们能在多媒体交互式学习中真正唱起主角。现在的学生,经常能有机会通过互联网来吸收大量的信息,但是网络学习的目标意识、以及信息收集整理的能力还迫切需要加强。如果他们能够掌握相应的多媒体技术,就能在数学课上与老师密切配合,让数学课件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让多媒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效率最优化。

5.现代诗歌教学调查报告 篇五

(一)课题研究背景

1、是当前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当前,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与网络的加盟,在教育领域激起一阵狂热的兴奋与殷切的期盼。先进的高科技手段的应用必将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必将产生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比拟的良好效果。由于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这样的特点,所以能够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它必须会对教育、教育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现代教育技术”(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2、是本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鹤壁市淇滨区福源小学是一所环境优美、教学理念先进、教学设备先进的学校。学校设立有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录课室,每个办公室都配有电脑,每个教室都有电子白板,学校所有的计算机都开通了宽带连接,网络班班通,校内资源共享,学校有优良的网络化教学和学习环境。现代信息技术进入课堂,必将引发课堂教学从教育观念到实施方式、实施策略的一系列变革,如何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资源的呈现方式、互动方式,近年来我校一直在积极推动和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工作中的应用和开发。在我校,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已体现在常规教学中,因此,结合我校实际,选定“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进行研究,以期能进一步深化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改革中的实践和发展。

3、是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的需要。

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运用新颖、先进的教育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新的生长点提供广阔的展示平台。因此,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有利于充分认识到实施小学数学教学必然地要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转变教育思想,改革课堂教学,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教育观念与教学机制的整体深刻变革。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数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一门综合、分析、应用信息的学科。数学教师必须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提高教学水平,现代教育技术有机融入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熟练、自然。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到真实的情景中去体验、去感受,经历数学知识的构建过程,达到对数学知识的彻底理解。还可以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通过互联网获取自己在课堂上、在课本中很难得到的自己所需的知识,最大限度的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将所受知识通过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形式进行展示,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还可以把抽象的知识点通过形、声、情、意形象化,让学生直接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从而达到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2、我校建成,是一所很年轻的学校,教学设备先进,学校中年轻老师居多,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在课堂教学中大多数老师可以使用计算机教学,物资资源和人力资源很匹配,但这些资源在目前来看,还没有发挥其更大的优势,所以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施,最大限度的发挥老师的教学能力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1、本课题的理论依据

在11月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当时的教育部部长陈至立的报告中指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在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提出了相似的要求。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也不是主观的,而是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其最终目的是要通过优化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现代教育技术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资源,可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并发挥作用。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对信息的理解,以已有认知结构为基础,对信息进行主动选择、推理、判断,从而建构新知识。可见现代教育技术所具有的多种特征特别适合于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因此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本课题的理论研究基础是最适宜的。

2、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利用电化媒体技术(例如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电视、计算机等价为教育、教学的一种手段,运用电教的特性和功能进行多媒体教学。现代多媒体技术已不仅是几种媒体(例如把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加以组合),而是侧重于以计算机为中心,把语音处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都集成在一起,而且把语音信号、图像信号转换成统一的数字信号,对它们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查询、检索,具备有图、文、声并茂以至活动影象的功能。

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就是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能把现代教育技术和数学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服务于总的教学目标,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共同完成数学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数学教学方式。

三、研究目标

通过实践建立起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学习为主体的自主性、研究性、协作性学习模式,能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整合、设计教育教学过程,达到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整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应用、开发、管理学校信息资源,提高利用效率,优化教与学的评价。

四、研究内容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有效模式。

2、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与资源,构建新的学习方式,高效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面的优势,是学习过程符合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3、本校小学数学教学信息资源库的建立与系统化。

五、研究的方法

研究主要采用案例分析、经验总结、问卷调查、对比观察,行动研究等方法进行研究。从教学实际出发,将科研与实际的数学教学相结合,形成系统的计划,在实践中开展研究,不断总结,再将成果应用到实践,使课题的实践研究形成良性循环。重视案例与经验总结的成果积累,将课题研究与资源建设结合起来提高项目的应用与推广价值。

六、研究的创新点

以往对本课题的研究,一般都集中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内容、形式、方法的整合上,体现了教师的“教”。而本次的研究是在此基础上提高了一个台阶。从关注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从单纯的引用别人的信息教学资源转移到了自主创新信息教学资源,这是本课题的亮点。在整合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当以创新精神的培养为目标,应该站在创新教育的高度认识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

七、研究规划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研究。1、首先运用调查法深入了解学校老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情况,发现存在的共性问题;2、案例分析法:组织听课活动,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采用的整合模式。3、运用文献法了解本课题的研究现状,为本课题的确立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4、开展实践行动研究,结合老师使用信息技术的情况,组织老师课件制作培训,每位老师最基本要熟练制作ppt,个别老师要学会flash制作,并建立课件资源库,收集制作精美且质量高的课件。在研究中结合经验总结法不断地总结经验,积累资料,积极推广。

(二)、实施步骤

本课题用两年时间,在小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开展研究活动。

第一阶段:准备启动阶段(6月―月)

1、收集资料,做好申报、立项工作。

2、整合备课组,进行内容分工。

我们组的人员是中青结合。中年老师都是市级骨干教师,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可以指导青年老师。青年老师知识水平高,制作课件的水平高,特别是刘海滨老师,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可以做我们组的计算机老师和课题中有关专业的老师。可以说各有所长,能做到互补,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人员保障。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实施阶段(年11月―12月)

1、听有关教育行政领导、专家、学者指导,或上网学习专家课题讲座,对课题进行论证,提高全体教师研究的实效性,扩大课题的影响。

对于课题研究的具体流程,课题研究包括哪些要素或环节,课题的模式,如何顺利结题等,课题组的每位老师并不是很清楚,如果教育行政部门邀请专家做课题培训,我们课题组的每位成员一定要参加培训。如果教育行政部门不进行此项活动,我会组织课题组的每位成员上网学习。通过学习,详细了解课题研究,为课题的顺利实施做好铺垫。

2、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课堂随机抽查等方式,调查各学科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资源的使用情况,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如何改进;调查如何有效进行课题研究,调整活动安排,突显研究效果。小组成员通过讨论确定问卷的内容,韩保华负责低年级的调查问卷,秦秀娟负责中年级的调查问卷,王丽负责高年级的调查问卷,并各自总结各年级组的在数学课堂中使用多媒体教学遇到的问题,根据问题组员共同探索有效方法。

3、每位成员每学期至少讲两次校公开课,至少听20节课,通过讲课、听课寻求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模式。

4、刘海滨、赵春阳老师负责教师计算机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每位成员要把自己授课的教学设计和课件上传福源小学信息资源库,并鼓励全校每位老师都这样做,积累信息资源,逐步建立信息资源库,提高教师“整合”能力。

5、撰写论文,每学期根据研究专题撰写课题论文,不断充实专题论文集。每位成员要善于把做课题研究中的所得所想变成文字写下来,总结经验,探究模式。

第三阶段:研究总结阶段(1月--206月)

1、全面收集整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在全校加以推广,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创新性学习的能力。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八、预期研究成果

(一)、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有效模式。

通过问卷调查、听课、讲课、计算机培训,展开研讨活动,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有效模式。

(二)、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与资源,构建新的学习方式,高效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面的优势。在数学课堂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资源,让学生通过各种现代化媒介媒介,帮助学生自主思考,促进学生共同学习,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良好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不但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而且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本校小学数学教学信息资源库的建立与系统化。

九、研究成员:

廉凤霞:课题主持人,市级骨干教师。

韩保华:市级骨干教师。

刘海滨:鹤壁市淇滨区福源小学微机教师。

赵春阳:鹤壁市淇滨区福源小学数学教师。

秦秀娟:鹤壁市淇滨区福源小学数学教师。

主要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

[2]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5

[3]贺海峰,《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6

[4]《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设计案例》,北京科海电子出版社,2003、7

[5]张春莉,《信息技术对数学课堂的影响》。

6.现代诗歌教学调查报告 篇六

课题负责人:朱满婕

课题组成员:耿绿漪 钱程 张一丹 李晨曲 安子墨 赵玥 刘隽

课题指导教师:贾老师 课题的可行性分析和研究过程

一、课题的来源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是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对而言,一般不拘一格式和韵律。现代诗的发现可以追源到清末,当时,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一些从西方引进的诗作已开始用白话进行翻译,但是这些作品量不是很大,所以较鲜为人知。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现代诗主要流派为新月派、九叶派、朦胧派。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与古诗相比,虽都为感于物而作,都是心灵的映现,但其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现代诗的主流是自由体新诗。自由体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内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

三、课题的研究计划

1、课题研究的方法

文献研究法 访谈法

2、课题进程的安排 第一阶段:

主要任务:查阅相关诗人及作品。阶段目标:理解相关人物。第二阶段:

主要任务:查阅书籍或上网查找相关资料。

阶段目标:了解诗人的历史背景;弄清诗人写作目的和意义。第三阶段:

主要任务:访问老师探讨有关话题。

阶段目标:了解诗人作品的研究价值;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及蕴含的深刻意义;研究近现代诗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了解诗歌的内涵。

第四阶段:

主要任务:同学之间对所得成果进行探论。

阶段目标:探讨并得出诗歌的意义内涵及诗人创作时的感触。

第五阶段

主要任务:整理资料

阶段目标:分析结果;得出本次研究性学习的相关结论 第六阶段

主要目标:做出结题报告

阶段目标:对这次的研究性学习做一个系统报告。

3、课题任务分工

第一小组:负责人带领小组内成员完成开题报告,并且进行相关工作的相关调度。

7.现代诗歌教学调查报告 篇七

1 部分调查样本的供销社系统现状

1.1 目前山东省基层供销社网络改造的几个层次

1.1.1 起步较早, 有效整合

一部分基层供销社有效整合了县域资源, 组建了县社有控制力的日用品龙头公司, 建设了乡镇连锁直营店, 并依托直营店发展了部分加盟店, 启动效果较好。如滕州、兖州、莒南、莒县、招远、张店、邹城、平邑、安丘等。

1.1.2 初步成型, 尚待完善

有的县 (市、区) 供销社虽然组建了日用品公司, 建设了直营店, 但是直营店规模偏小、竞争力不强, 启动效果较弱。如昌邑、泗水、坊子、垦利等。

1.1.3 起点较低, 推进较慢

有的县 (市、区) 供销社在组建县社日用品龙头公司、建设直营店、发展加盟店等方面, 推进速度慢、工作标准低, 如定陶、即墨、台儿庄、乐陵、胶州、高唐等。

1.2 目前山东省基层供销社网络改造存在的主要问题

供销社在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建设方面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 目前主要存在着经营理念陈旧、专业人才匮乏、网点经营规模小、竞争实力差、物流成本高等问题。

1.2.1 历史形成的债务包袱

伴随着经济转型, 直至2001年放开棉花经营, 供销社失去了一项又一项商品、一个又一个行业的专营权, 剩下的是沉重的债务包袱。从上个世纪90年代后, 山东省大部分基层社都陷入困境, 例如到2000年底, 平邑县供销系统中, 3000多名职工有2000多下岗失业, 即使是在岗, 实际领到工资的人也不多。捉襟见肘、举步维艰, 是当时山东省供销社系统陷入困境的缩影。

平邑县供销社采取破产重组、资产回购、以资抵债等手段, 使全县供销社系统甩掉1亿多元的债务包袱。减债后的平邑供销社轻装上阵, 在建立新的用人机制和运营机制基础上, 对县直公司、基层社经营网点的有效资源整合和开发, 改造了一大批经营网点和设施, 采取连锁经营、专业化经营等形式, 建设网络, 初步形成上联龙头公司、下联农民、覆盖农村的经营网络。

省内类似平邑县这样的起步较早的基层供销社的成功做法非常多, 但是目前仍有为数不少的基层供销社组织没有摆脱历史形成的债务包袱, 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基层供销社发展的根本问题。

在卸除债务的基础上, 山东省供销社的发展新思路是:在县城建购物中心, 在乡镇建商业区, 在较大的村或交通要道建综合服务社, 通过系统改造, 真正使供销社的经营设施成为当地业态最先进、规模最大、形象最佳的经营场所。

1.2.2 部分供销社系统思想保守、观念陈旧

调查中发现, 部分领导干部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 思想相对保守、观念陈旧。作为基层社领导要有创新精神, 敢于大胆设计具有经济、社会双重效益的发展方案, 要主动协调与政府机关及各职能部门的关系, 争取宽松和谐、具有较大发展空间的政策环境。据了解, 这也是制约当前流通网络建设的瓶颈, 因此, 更新观念、提升理念是当前供销社发展的第一要务。

1.2.3 经营队伍急需有活力、敢开拓、能创业、懂专业的人才

在考察中, 我们不止一次地听到各地供销社系统的负责人表示他们对人才的迫切需求, 年龄结构、文化结构的不合理是制约供销社系统发展的主要问题。年龄趋于老化, 年轻干部比例少, 精通业务的专业人才少, 给经营管理工作和农村商品网络建设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特别是对连锁经营、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人才的需求极为迫切。

2 以现代营销方式改造供销社经营网络

2.1 供销社的传统网络优势

供销社的传统网络优势不单纯只是供销社现有的经营网点, 还包括组织体系、资产、人才、品牌优势等多个方面。

2.1.1 供销社有着自上而下、完整的组织、经营体系

作为中国最大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供销社从省、市、县一直到基层乡镇, 有着完整的行政指挥、协调系统和经营体系。把各级供销社的“行政力推动”和现代流通企业的“市场化运作”相结合, 可以大大加快网络建设速度。

2.1.2 供销社有着遍布全国农村各地的经营网点

供销社有着密集的县以下经营服务网点, 对这些网点进行整合、改造, 可以避免重新投资建设新网, 在市场扩张时, 成本低、速度快。

2.1.3 供销社系统有一大批熟悉农村流通的骨干力量

这些业务人员和骨干力量, 熟悉农村市场、了解农民需求, 在当前现代流通人才紧缺的情况下, 对其进行现代营销理念和现代连锁经营知识的培训后, 可以迅速开展本土化的连锁经营。

2.1.4 供销社系统保存了一批优质资产

近年来, 供销合作社按照抓大活小的发展思路, 对社有企业进行战略性重组, 对棉花、农资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骨干盈利企业进行产权多元化改造, 对其他企业采取租赁、出售、兼并、承包等多种形式放开搞活, 明晰了产权, 置换了职工身份, 盘活、重组了一批存量资产, 为供销社企业产权合作, 联合发展创造了条件。

2.1.5 供销社与农民消费者有着天然的联系

供销社是农民自己的经济合作组织, 在县以下城镇和农村有着广泛的影响, 与农民血脉相连, 几十年来形成了良好的商誉, 与农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以供销社品牌在农村开展连锁经营, 是拓展农村市场的一笔重要的无形资产。

2.2 供销社传统网络的改造和整合

供销合作社的突围之路是——依赖原有的资源优势, 即网络资源、市场资源、品牌资源等, 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服务。要求突破原有的领域, 在连接企业与农户中要起到一个信息导向的作用, 通过提供增值服务, 引导农户开展符合市场需求的有效生产。

在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 以现代流通方式整合供销社传统经营网络时, 我们一方面要看到供销社的传统优势, 另一方面也要认真分析供销社传统网络所存在的劣势。在发挥其优势的同时, 用现代流通方式着力解决单打独斗、基础设施和经营方式落后、经营人员专业素质低、缺乏现代商业流通企业经营理念等问题。

(1) 以资本为纽带, 打破行政区划, 按经济区域与各级供销社、社有企业、民营企业共同投资组建产权多元化的区域龙头企业, 并按现代企业制度对其进行管理。

通过这种跨区域、跨行政级别、跨所有制的产权联结, 改变供销社各级企业分级管理、相互竞争的格局, 变相互竞争为相互合作, 变分散经营为规模经营, 变小市场单打独斗为大区域集团化、产业化连锁。

(2) 以多种形式的低成本运作, 对供销社原有的经营网点、闲置营业场所和仓储设备进行改造, 根据原有规模和建筑框架, 因地制宜地改造成大卖场、中心店、标准超市、综合超市、便利店和配送中心等不同的连锁经营业态。

通过这种低成本的改造投资, 在资金投入上能够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速度快、成本低、效率高, 能够尽快形成强大的网络经营群体。现代流通企业的一些区域公司据此能够很快形成具有城乡结合、上下贯通、大、中、小并举的区域连锁集团。

(3) 按照“直营带加盟”的网络拓展模式, 依靠各级供销社的“行政力推动”, 组织、发动当地的供销社基层经营网点加盟连锁经营组织, 形成以县城中心店和县级配送中心为节点、以农村中心集镇为“桥头堡”、以周边乡村农家店为主要阵地的系统化经营网络。

实际操作中, 县城中心店和县级配送中心在为城乡消费者提供质优价实的商品及服务的同时, 还要协助当地供销社推动周边乡村基层网点的改造、加盟, 并对乡村“农家店”起带动、示范和培训作用。

乡村农家店是贴近生活、贴近农民的服务终端, 一是为农民提供优惠、便利的消费服务;二是可以扩大服务内涵, 发挥综合服务功能;三是开展农产品换购、代收等业务, 为农服务, 助农增收。

(4) 针对供销社原有经营网络线长面广, 经营方式和管理手段不能适应现代化商品流通的特点, 现代流通企业可以从多方面采取措施, 强化管理, 通过增强自身实力, 不断提高经营网络的市场竞争能力, 更好地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一是理顺管理体制。各级公司均按现代企业制度组建, 按法人治理结构明确管理权限、职责, 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解决过去供销社社企不分、产权单一、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等问题。

二是搞活经营机制。在对总公司、区域分公司、中心门店的职能、权责进行了合理划分的基础上, 本着奖优罚劣、建立长效激励机制的原则, 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制, 并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强化绩效考核和奖惩。

三是完善管理制度。制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培训、资金管理、投资管理、稽核与会计信息管理、利润分配、资产与商品管理、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的原则意见和具体操作细则, 同时, 加强了对门店经营行为的管理、约束、规范, 使得供销社的经营、管理理念更上一个新台阶。

四是加强商品采购。针对农村商品流通的现状, 建立全国联采、区域采购、门店地采三级采购配送体系, 通过强化商品联采, 整合区域采购和地方采购资源, 实现一线品牌商品的统一签约、当地供货的采购配送方式, 降低商品价格;实现对具有一定市场潜力和价格优势的日化类、针织类、食品类、百货类商品的贴牌运作。

五是加强队伍建设。选聘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加入流通队伍, 通过培训, 使这些掌握现代营销理念、现代连锁经营知识并对企业现代经营理念有深刻认识的人, 能够迅速成为区域公司的骨干力量, 并对公司区域龙头企业的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开店—织网—拓展, 是山东省供销社勾勒的我省农村流通网络建设的“三级跳”, 通过考察, 我们真切地感受到, 供销合作社在新形势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供销合作社在新农村建设中, 通过改革和发展闯出一条新路, 使供销合作社焕发出新的生命和活力。

参考文献

[1]段树军.全面改造传统网络供销社将主攻物流配送体系[N].中国经济时报, 2003-02-24.

[2]吴旭春, 李克军, 杜九如.以现代营销方式改造供销社经营网络[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2 (225) .

8.《现代制造业与设计》读书报告 篇八

关键词:约翰·罗斯金;现代制造业;装饰艺术

约翰·罗斯金(1819-1900)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最伟大的艺术批评家之一,他的艺术思想对许多国家的现代实用艺术发展产生过不可估量的影响。罗斯金总是把艺术与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认为伟大的艺术离不开伟大的心灵,而培养伟大的心灵离不开健康的社会环境。他的实用艺术理论推动了几次重大文化和艺术思潮的发展。罗斯金对待装饰艺术的态度与阿道夫卢斯的截然不同,罗斯金肯定装饰艺术,在这篇讲演稿的第三段,罗斯金这样说道“装饰性艺术适用于某一固定的地方,在那里装饰性艺术或是从属于或是支配着其他艺术品的表现效果。”他认为世界上不存在任何最高级的艺术,只存在装饰性艺术。他以拉斐尔、米开朗琪罗、柯勒乔等艺术大师的作品为例,说明艺术大师的最优秀作品往往都是以装饰性质存在的。罗斯金断言,装饰性艺术绝不是一种堕落艺术,也绝不因为固定在某一个地方就是低等艺术,他认为艺术无低劣之分,有的只是艺术的和谐互补。

文章中罗斯金以荷兰风景画与贝诺佐创作的比萨公墓的绘画做了个比较。荷兰风景画大多是一些小构图的作品。画面地平线很低,天空极其开阔。大多表现一个角落或一个海湾,很少作全景式的作品。色调柔和,多为棕色和灰色的调子。贝诺佐是佛罗伦萨画家,擅长于绘画大幅巨型宗教题材的笔画。显然,荷兰风景画与贝诺佐创作的大型绘画相比不值一提。但是,罗斯金认为荷兰风景画的装饰性却不比贝诺佐的大型绘画低,罗斯金进而得出“所有的艺术都可以是装饰性的,并且迄今为止所创造出的最伟大的艺术也是装饰性艺术。”

罗斯金认为艺术最重要的是师承自然,他说“没有任何人会采用传统艺术来装饰房间,伟大的画家呈现在你眼前的总是自然艺术。装饰就是对自然形状的模仿。罗斯金鼓励学生从大自然中获得创作灵感,比如对静物、花朵、动物,更重要的是对人物的模仿。罗斯金说:“所有伟大的装饰艺术,不管是什么,都建立在工匠描绘人物时所付出的努力,而在最优秀的学派中,则表现为其成员对自己在周围活生生的自然的描绘上。”从罗斯金的语言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所认为的好的艺术应该是以大自然为蓝本,建筑的装饰也应该建立在对大自然模仿的基础上。

其次,罗斯金认为在装饰艺术中,艺术家必须处理好材料、位置和功能三者的关系。罗斯金在《现代制造业与设计》的演讲中,提出了一些最基本的装饰原则。他认为,材料、位置和功能在装饰中都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制约,需要艺术家做出恰当的处理。在处理材料方面,如果所使用的装饰材料具有局限性而无法达到理想状态,这就需要遵循传统的手法,即尽可能简化其美,但是不能错误地表现其美”。总而言之,当材料需要我们使用传统的方法时,一切试图避免使用传统方法的努力都会降低艺术品的档次,是艺术家对事实的漠不关心,只能制造出粗糙的艺术品来。在处理艺术品的位置时也会受到一些原则的限制:比如,建筑装饰中,艺术家要考虑到装饰离观众的距离、光线,以及对粗糙的或精细的装饰的选择,使其达到预错误的地点,任何完美的绘画和雕塑都不能被称作是建筑的装饰。”离观众相对较远的雕塑会做得粗糙些,相反,离观众近的艺术品必须使用精细的方法。罗斯金说:“装饰艺术与其他艺术之间的唯一真正的区别就是它们是否在合适的地方,以及与周围的主要的或者辅助的其他艺术是否协调。世界上所有最伟大的艺术都是因为它们有个合适的地点和目的。”也就是说,装饰艺术的可见性是艺术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即它在什么位置,离观众有多远距离。在建筑装饰中,最精致的装饰往往离观众最近,而在建筑上部,离观众较远的地方最适宜放置比较宏伟的装饰,但不必要精细。

罗斯金强调装饰的材料要简朴诚实。他在《建筑的七盏明灯》中对此有大段的论述。比如,他认为教堂的建造要简朴诚实,如果教堂中乱涂上斑驳的色彩,这不仅仅意味着品味差,而且,把虚荣和欺骗带入祈祷之所绝不是无足轻重的,或者是可以原谅的错误。因此,教堂的设备要简朴,不装腔作势,不虚假,不俗气。罗斯金不赞成在建筑装饰中大量使用现代材料,他说:“使用铁材的道理就如同饮酒一样,饮酒也许可以治病,但不能赖以为生。”所以他认为钢材在建筑中应该限制使用。他也不赞成对金属材料的过度使用,因为那样将不仅降低建筑的诚实,而且会削弱其尊贵。他说,如果钢材在建筑中取代了石头,起着防止碎裂的作用,承担着重量,或者凭借自身的重量起着平衡的作用,取代尖顶或扶壁而抵抗侧向推力,或者以杆或梁的形式被用来承担木梁的功能,那么那一刻这座建筑就不再是真正的建筑了。在建筑的装饰方面,罗斯金极力提倡诚实,反对装饰材料使用仿制品。他批评大英博物馆的“壮丽的花岗岩楼梯在平台处使用的竟然是仿制品。”这不免让人对其他部位的装饰材料也感到怀疑,连建筑师本人的诚实都受到怀疑。这种建筑装饰的“表面的欺骗一般可以定义为诱使旁观者相信实际并不存在的某种材料,如常见的在木材上进行绘画,使之与大理石相似,或者在装饰品上进行绘画使之产生凹凸感等等。”

罗斯金的艺术思想是他所处那个时代的特定产物,表达了那个时代艺术家对艺术走向的见解和判断艺术好坏的标准。理解了那个时代经济的发展及艺术的地位也就为我们理解罗斯金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罗斯金所处时代的境况早已发生改变,在今天看来,当时社会的种种困境很多都失去了时效性。但是,只要我们换位思考,把罗斯金的理论放回当时他所处的那个时代背景下,我们就能够体会到罗斯金思想在当时的先锋性和超前性。

参考文献

[1] 约翰.罗斯金著翟洪霞,余艳译 芝麻与百合[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1

上一篇:幼儿园自评自查报告下一篇:废水处理工程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