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产业发展思路

2025-01-19

村产业发展思路(6篇)

1.村产业发展思路 篇一

2008工作总结

2008年在村党总支部的领导下,在全体村民及党员的支持下,经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正常开展着。现将换届后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巩固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夯实村级经济实力。村级经济的发展、村内公益设施的建设、村民福利待遇的提高和村委会的正常运行都要有充裕的财力作为后盾和保障。所以,村委会一直把巩固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夯实村级经济实力作为自己的不懈努力的目标。为此,确定了“管好家底,不吃老本,力行节约”三条经的工作思路。严格财务审批手续。加强内部管理,接受公众监督。

二、完善村内公益事业,全面落实民生工程。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党和政府对“农村、农业、农民”三农工作更加重视。工业反哺农业时代到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一系列惠民政策和民生工程相继颁布并实行,我们基层组织也成为这些政策执行和项目实施的责任人。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的原则,执行政策雷厉风行,一丝不苟地搞好服务,让全体村民充分享受党和政府公共服务、公共财政的温暖阳光,努力实现我村的和谐发展。

今年首先做好各项涉农补贴资金基础清册编制工作。为

慢性病患者办理慢性病就诊证,为全村村民办理合作医疗保险,缴费5万多元,提高了保费,使报销比例增加。

其次是为方便村为民办事,村部设立“政务服务中心代理点”,做好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建立了群众办事只要张张嘴,我们村干部就跑跑腿的服务机制。

第三是积极做好十里铺组、芦塘组征地拆迁工作,尽量让村民享受最大化的经济利益。

第四是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全面推行村为主。根据我村的实际工作量,经村两委研究增聘一名计生委员,实行责任到人,村干部分片包干,定期召开例会,学习政策,掌握进度,解决问题。在市区年终二次检查中,我们邀请村民组长的加入,把迎接检查提到重要的工作日程中,确保迎检工作顺利完成。

第五是抓好完全综合治理工作,认真做好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工作,确保我村境内生产无事故,同时抓好民事调解工作重点调解出嫁女等矛盾纠纷。成立了群防群治小分队,夜间为村民生活提供安全保障。今年超额完成了征兵任务,为国防建设做出了一定贡献。

三、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村民自治能力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的基层组织,是村民自治的核心阵地,不断加强村自身能力建设,对提高村务、政务管理水平,提升村民自治能力都具有重大意义。为此,首先我

们规定每月二次集中学习日,学习国家的方针、政策、相关法律等,不断提高政治素质、政策水平和党性修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二是完善规章制度,做到按制度办事,落实上班签到制度,实行相互监督。三是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严格考评,奖惩分明。四是做好“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接受公众监督。五是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维护班子团结,做到勤奋务实,廉洁自律,奋进有为。

四、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1、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带领党员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文件精神,召开党员议事会议,吸收三名积极分子加入党组织,将七名符合条件的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2、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民主选举,依法保障农民群众的推选权、直接提名权、投票权,确保第七届换届选举按照相关法律及党组织的要求完成。

3、完善村民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完善村“一事一议”制度,充分发挥村民在村级治理中的主体作用。

2009年的工作思路和要点

思想:

1、以经济建设为主,壮大村级经济实力。

要点:

2、切实抓好服务于民。

1、继续抓好钢材市场的管理;

2、计划生育再上新的台阶;

3、抓好村部综合楼建设;

4、配合相关部门抓好重点工程建设;

5、完善村内道路建设;

6、为安置小区抓好后期办证手续。

述职报告

2008年在村党总支部的领导下,在全体村民及党员的支持下,经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正常开展着。现将换届后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巩固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夯实村级经济实力。村级经济的发展、村内公益设施的建设、村民福利待遇的提高和村委会的正常运行都要有充裕的财力作为后盾和保障。所以,村委会一直把巩固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夯实村级经济实力作为自己的不懈努力的目标。为此,确定了“管好家底,不吃老本,力行节约”三条经的工作思路。严格财务审批手续。加强内部管理,接受公众监督。

二、完善村内公益事业,全面落实民生工程。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党和政府对“农村、农业、农民”三农工作更加重视。工业反哺农业时代到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一系列惠民政策和民生工程相继颁布并实行,我们基层组织也成为这些政策执行和项目实施的责任人。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的原则,执行政策雷厉风行,一丝不苟地搞好服务,让全体村民充分享受党和政府公共服务、公共财政的温暖阳光,努力实现我村的和谐发展。

今年首先做好各项涉农补贴资金基础清册编制工作。为

慢性病患者办理慢性病就诊证,为全村村民办理合作医疗保险,缴费5万多元,提高了保费,使报销比例增加。

其次是为方便村为民办事,村部设立“政务服务中心代理点”,做好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建立了群众办事只要张张嘴,我们村干部就跑跑腿的服务机制。

第三是积极做好十里铺组、芦塘组征地拆迁工作,尽量让村民享受最大化的经济利益。

第四是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全面推行村为主。根据我村的实际工作量,经村两委研究增聘一名计生委员,实行责任到人,村干部分片包干,定期召开例会,学习政策,掌握进度,解决问题。在市区年终二次检查中,我们邀请村民组长的加入,把迎接检查提到重要的工作日程中,确保迎检工作顺利完成。

第五是抓好完全综合治理工作,认真做好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工作,确保我村境内生产无事故,同时抓好民事调解工作重点调解出嫁女等矛盾纠纷。成立了群防群治小分队,夜间为村民生活提供安全保障。今年超额完成了征兵任务,为国防建设做出了一定贡献。

三、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村民自治能力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的基层组织,是村民自治的核心阵地,不断加强村自身能力建设,对提高村务、政务管理水平,提升村民自治能力都具有重大意义。为此,首先我

们规定每月二次集中学习日,学习国家的方针、政策、相关法律等,不断提高政治素质、政策水平和党性修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二是完善规章制度,做到按制度办事,落实上班签到制度,实行相互监督。三是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严格考评,奖惩分明。四是做好“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接受公众监督。五是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维护班子团结,做到勤奋务实,廉洁自律,奋进有为。

四、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1、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带领党员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文件精神,召开党员议事会议,吸收三名积极分子加入党组织,将七名符合条件的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2、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民主选举,依法保障农民群众的推选权、直接提名权、投票权,确保第七届换届选举按照相关法律及党组织的要求完成。

3、完善村民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完善村“一事一议”制度,充分发挥村民在村级治理中的主体作用。

述职人:王国杰

2009年述职报告

今年以来,我村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以村党支部为核心,具体地做了几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两委班子队伍的建设,提高自身素质,树立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1、08年十里铺村换届有二名新当选的村民加入了村干部的行列,不到半年,前任党总支书记的调离。由于村人员的变动,业务上的生疏,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不到之处。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我们静下心来认真分析、查找原因。规订了每周六上午召开两委会,总结上周工作情况,安排布署下周工作事项,制订了每月集中2次学习,认真学习党支部的章程,学习党在十七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及农村工作中所涉及的法律、法规。

2、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组织部分党员与村民代表参与村干部的测评与考评。

3、我们还组织村干部到九里沟村学习他们的党风廉政建设,三里岗村的经济建设。我们学习别人的长处,补我们的短处,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不要沾沾自喜,我们不是老大哥村,作为村干部,我们有责任带领广大村民致富奔小康,所以我们要树立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

4、深入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召开党的支部动员大会发放学习资料,制定学习计划,撰写学习心得与学习笔记,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提高了村干部的理论水平和领导能力,在转段过程中,我们认真“听民声集民智,找问题明方向”,采取召开座谈会,设置意见箱,发放征求意见表,个别走访等多种形

式,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在大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村两委开展谈心交流活动,并召开民主生活会与组织生活会,深入查找个人和村班子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查找的问题认真分析并制订整改落实措施。我们要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到基层党组织的各项工作中,落实到广大党员的岗位上,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保垒,更好地发挥村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二、理清思路,谋发展

我村地处金安区政府周围,金安经济园区又在我村境内,即是政治中心,又是经济中心,如何把村经济抓上去,把村民们的收入提上去,是村两委工作的重中之重,村两委召开了座谈会,制订了村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为要求。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促进我村失地农民劳动力有序转移,到2010年底入均收入突破4000元,村集体收入达到50万元,贫困户基本消除,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公共服务明显推进、村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作为我们村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三、扎实推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1、加强民主管理,由村财务监督小组将08年换届以来村的财务进行审计,并张榜公布;村也组织了相关人员到各

村民小组进行财务核算,维护了广大村民对村、村民组管理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有力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既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又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2、加强基层党组建设,对符合条件的预备党员进行培养,帮其按期转正,对建党积极分子开展座谈会,上党课、学习党的理论让其积极向党组织靠近。同时,开展‘双倍,双带’工作,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党组织带领导群众发展致富。

四、抓集体经济建设

首先,对村皖西钢材市场进行管理,实行先缴费后经营方式,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了承包风险。同时安排二名退职村干部协助管理。(管理费用由钢材市场承包方支付),村部综合楼的承包费用也如期上缴;

其次,抓新村部综合服务楼的建设:申报规划许可证,用地许可证等手续,在招标过程中,我们邀村民代表,退职村干部,全程监督,于6月16日下午,在市政府招标大厅办理完毕。7月份动工,目前已封顶。

第三,申请上级部门批准把闲置的资产利用起来,把十里铺学校外的一块空地打了围墙,把老学校的几间房收回,由村集体管理,提高村级集体收入。

五、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收入

原蔬菜队5个村民组500亩蔬菜基地,因政府需要,六安卫校的建设用去300亩,现剩下的200亩,有的闲置抛荒、有的栽上果树、来等待政府征地的补偿,很好的菜地就变成了低经济效益的土地,这样一来,我们勤劳的村民就有一种

懒惰的思想意识,怎么能够提高自己收入、改善生活条件呢?

今年的4月28日,由村带领大路圹,草塘、张老庄、西墩、庙庄几个村民组的组长,到合肥参观了以色列农业,并且号召他们回去要把所有农田种好,特别是蔬菜队要利用自身的技术,特有优势,种好蔬菜,提高自己收入。如果蔬菜种好,不仅能提高农民的收入,更能在今后政府征用的地价上也有所提高。所以村积极向上争取农业政策资金,决定在西墩设立一个蔬菜科技示范基地,并已建成投入生产,以此带动了农民的种菜积极性,解决农民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

六、抓民主确保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1、做好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其次是抓好油菜,水稻的良种补贴工作;新农合和涉农卡的换发工作,慢性病的鉴定;门诊费用二次补偿工作。历时一个多月完成了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7月27日,展开了村(居)有街管工作,使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9月26日,街道召开了“三资”代理服务工作会议,我村抓住这次机会,主动理清了家底、摸全了资源、规范了资金管理,使我村的整体管理水平上升到了一人更高的层次。

2、民兵工作:认真做好每半年一次的民兵整组和政治审查工作,按规定建立和巩固本村民兵组织,挑选一批军事技术精、政治面貌好的优秀年青同志,参加民兵预备役,为民兵队伍的扩大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基础。积极从去年的年终考评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扬长避短,查找不足,建立健全了民兵组织,强化基干民兵政审,民兵出入转队和外出基干民

兵,登记等情况资料,做到民兵营有旗帜,有牌子,有资料柜,民兵执勤有标志分别村基干民兵,普通民兵,民兵预备役人员资料,分档归纳,认真编组登记。

3、综治工作: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前提,村专门成立治保组织,以两委成员为主要领导,制定了明确的职责和任务,及时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深入开展平安村,平安校园的创建活动,使本村半年来未发生一起重大群体事件和重大治安事件。积极动员,构筑有效的防范体系,并与街道签定综治目标管理责任状。组织治安巡逻队在辖区新卫校、安丰路一带加强巡逻,在偷盗事件易发生地段,加强布控,对违法犯罪分子起到了一定的威涉作用。以治安复杂地区整治为重点,实现了本村治安的长治久安。积极配合责任区民警加强对房屋出租户、暂住人口的教育、管理和服务,逐步提高登记率,减少流动人口流窜作案的次数。加强做好刑释人员强化法制教育,预防再犯罪,在辖区内配合派出所的民警捣毁两处非法传销组织,全力维护了全村的社会稳定。

4、安全生产工作:全村范围内未发一起重大生产事故,四月份与街道,签订安全生产督醒责任书,加强打击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现象,加强违法安全排查工作,完善安全生产监管机制,对范围内重点区域进行不定时检查,如:钢材市场、辐建窑厂、皖江羽绒等。

5、殡改工作:村死亡14人,无偷埋土葬现象,为搞好服务,村及时上门慰问并妥善安排车辆,帮其解决实际困难。

6、落实H1N1流感的防制工作,确保辖区内的教堂、学校、幼儿园正常活动。

七、重点工程的协调

我们投入大量的精力,积极配合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落实了正阳北路、计划生育服务站的征地拆迁工作,多方协调使用纬三西路全面破土动工、该路段的建成,对我们村部综合楼的建设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八、计划生育工作常抓不懈

09年我村计生工作目标是保二争一。我村总人口8975人(不含流入口),其中育龄妇女2843人,流入入口896人。孕检对313人;流出人口38人,孕检对象24人,辖15个村民小组;3个安置小区,58家驻地单位,截止目前出生107人,一孩95人,计内92人,二孩12人(其中2女4人),政策符合率96.58%,出生性别比102.44%,在孕43人。由此不难看出我们计划生育工作面宽,业务量大。全村划分三个工作区:

1、坚持做到周巡视月清理,实行错时工作制,利用星期天与晚间进行安置小区的清理登记,做到户户到,家家入,并与各村民组长,计生信息员保持信息联系及时掌握各区域人口变动情况,掌握第一手计生信息,规范基础业务资料。

2、坚持手术月清,不断融洽与对象户之间的关系,不仅加强了管理,也逐步树立了良好的计生形象。

3、完善全国和省流动人口平台信息的提交和反馈,基本上做到不重不漏不错。对群众来办的各类计划生证件,都能热情服务、认真审核、仔细询问、全程代理。

一年即将过去,在今后的工作中村两委成员要端正态度,时刻要做到心中有第一、口中有第一、工作争第一、目标订第一“的思想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好工作,不辜负广大村民寄与我们的厚望!

2009年12月16日

十里铺村2010年工作总结

我村两委班子在街道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指导下,在全村群众的热情支持和广泛参与下,在村两委的齐心协力、团结合作下,始终坚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动摇,遵循“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指导方针,村两委在思想道德教育、经济建设发展、民生保障服务等方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具体汇报如下:

一、加强班子队伍建设,努力提高自身内在素质。一年来,坚持把学习放在首位,村两委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同时,还根据新时期农村工作的需要,学习了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丰富村两委干部的知识结构。

通过学习,两委班子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了新的提高和认

识:一是政治理论水平有新的提高。二是提高了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执行政策的能力有新的提高。三是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有新的提高,能够站在农村的角度抓方向,充分调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村干部赴华西村参观学习经济建设,剔除糟粕,取其精华为我们所用另外,我们要清醒认识自身不足,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带动村经济发展。另外,我村两委班子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为确保各项廉政制度落实到位,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开展廉政文化活动,制定和落实村两委干部廉洁自律规定,扎实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增强党员干部廉洁意识,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注重廉洁、高效。

二、紧抓基层组织建设,提高战斗力。

党建工作是基层组织的工作重心,我村党组织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深入开展基层党建工作,加强党员政治理论学习,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党建月、创先争优等活动积极推进党风建设,努力打造一支作风优良的基层党员队伍,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桥梁纽带和战斗堡垒作用。

1、发展党员实行全程联名推荐,按照“十六字”方针,层层推举,道道把关,确保组织发展的严肃性和纯洁性,今年我村共发展党员4人,转正10人。

2、加强党员教育,全面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我村党支部确定每月30日为党员活动日,坚持每月至少召开一次支委会及党员大会,开展一次电化教育活动,每季度上一次党课。

3、健全机制,全面深化五载体建设。今年新培养“双培双带”示范户5人,每名示范户指明一名村两委成员负责联系;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及时更新流动党员台帐,同时在流动党员中开展“双向带动”活动;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和党员承诺制结合起来,对上岗党员坚持考核制度,能者上,庸者下,使上岗党员的工作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涌现了许多先进事迹,真正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仿作用,今年七一,我村 人被街道授予先进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4、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根据街道党工委的工作部署,我村成立村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召开创先争优活动动员大会,认真组织党员培训,通过党员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进一步增强农村党员的理论素养,努力营造创先争优活动氛围。积极借助远教、报纸等媒介,组织广大党员零距离观看创先争优活动节目,从找差距中求提高。同时,认真开展“党员目标承诺”和“岗位目标承诺”活动,并将“优化经济环境,促进项目建设”明确为“村党支部承诺”内容,全力抓好境内项目建设。

三、大力发展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一是立足村情,调整产业结构,农村经济得到了的较快发展。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推广良种良法,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良种水稻和油菜的种植,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了复种指数,增加粮经比例,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尝到了甜头。今年在草塘村民组新发展现代农业—草塘现代养殖业公司,以水产品为主,带动周围农民就业、增收。

二是抓招商引资,促进我村经济发展。今年新建的村部办公大楼以出租的形式,年租金不低于50万元的形式对外招租,壮大村集体经济。

四、坚持不懈抓好计划生育工作

我村总人口7039人,已婚育妇1890人,出生88人,其中一孩68,二孩20(其中2女7人),政策符合率96%,出生婴儿性比比130(男:50人,女:38人),现孕34人。我村地处城乡结合部,地理位臵的特殊性决定了我村计生工作难度大,工作量大。村两委坚持做到周巡视月清理,实行错时工作制,利用周末和晚间到各自包片范围内清理登记,做到户户到,家家入,并与各村民组长,计生信息员保持联系,及时掌握各片区人口变动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坚持手术月清月结,对期内应手术人员,督促其落实手术,不断融洽与对象户之间的关系,便于工作地更好的开展;不断完

善各计生业务,做到不重不漏不错,做好全程为民代理服务工作。

五、扎实推进重点工程工作,努力建设新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我村一直坚持的工作重点。今年以来,我村投入大量精力,积极开展各项重点工程工作地开展,积极配合市政府重点工程消防支队征地拆迁工作;协助正阳小区三期工程的征地拆迁工作;又在草塘、庙庄等六个村民组开展索伊电器二期征地的测量、勘察工作。

六、积极开展各项中心工作,构建和谐社会。

1、综治维稳和安全生产工作:稳定是发展的保障,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人民安居乐业,村两委高度重视辖区内的治安工作,利用宣传橱窗、横幅等宣传工具宣传普法知识,以提高人民的法制意识。村定期走访辖区内的各企业,检查安全生产工作,与街道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加强打击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加强违法安全排查工作,本我村社会治安工作开展良好,未发现重大治安事件,无上访人员,未发生任何一起安全事故村情保持稳定。在出现邻里纠纷和小矛盾时,村两委工作人员及时进行协调,能较早处理好事务,村民对村委会的信任进一步得到加强和巩固。

2、民兵工作:建立健全民兵组织,强化基干民兵政审,做好民兵整组工作,做到制度明确,资料齐全;认真完成今

年的征兵工作,严把程序,做好摸底工作,截止目前,我村五名预征对象进行了体检和政审,有三名合格青年被征集入伍,已圆满完成今年的征兵工作。

3、民生工作:认真落实各项民生工程优惠政策,做好对水稻、油菜等主要经济农作物种植的调查工作,切实下发对村民的补贴,加强对家禽的防疫工作,为参加保险的农户办理相关手续;认真做好新农合信息的更正工作,今年共参保2945人,共支付新农合筹资款88350元;

4、人口普查工作: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自8月份开始部署人口普查工作,到12月份交表结束,历时四个月,我村共分15个普查小区,各普查小区普查员扎扎实实,不怕苦不怕累,大家共同努力,圆满完成此次任务,共计我村普查人口1.3万人。

回顾2010年的工作,我村两委基本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既定工作目标,在各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街道党工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广大党员干部兢兢业业的奉献,更离不开广大村民群众对我们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虽然,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是,我们相信这些不足一定会在新一年的工作中得到改进。明年的我们将采取措施,克服不足,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克尽职守、积极进取、毫不懈怠、努力把各项工作做的更好,向党工委,向村民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2011年工作发展思路

一、2011年是选举年,我村两委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引,在街道党工委的指导下,坚持依法、公平、公正选举,选出一套团结协作、朝气蓬勃的村两委班子。

二、加强组织建设,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1、大力推进“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坚持在村发展能手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后备干部。

2、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确定“三级联创”活动目标,强化创建措施,增强创建效果。力争实现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的“五个好”要求。

3、加强和改进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在党员外出前进行

教育提出要求,加强与流入地党组织的联系,加强与流动党员的联系了解其思想、就业和生活等情况

4、加强对党员进行教育培训,坚持不懈地组织党员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等,突出抓好党章学习。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党员冬春训、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通过开展专题讨论、学习交流等多种形式,有效地开展日常教育培训工作。创建学习型党组织。

5、加强作风建设。坚持不懈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增强干部对群众的感情和对工作的激情。

6、重视发展党员工作。按照“坚持标准、改善结构、保证质量、慎重发展”的方针,在农村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回村青年、外出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重视发展女党员。加强教育培训,建立数量充足、素质良好、结构合理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全面实行和规范发展党员联名推荐制,扩大民主,加强监督

三、发展经济、富裕农民

1、高度重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积极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形式,积极争取社会资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做到解放思想、大胆开拓、科学论证、确保效益。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发展集体经济的路

子,大力发展壮大我村二、三产业。筹划好小汽车修配厂的拆迁和新建工作;争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农贸市场建设早日动工;规划好新卫校北区综合服务楼的建设工作。

2、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养殖业和新型种植业。

3、完善农业服务体系,依托农业部门,积极开展技术培训,邀请农技专家到户进行农技宣传。大力推动农业机械化,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4、发挥能人大户作用,建立农村人才培养机制。继续大力开展“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充分发挥能人大户在农业生产,技术推广等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党组织应积极支持农村能人大户自主创业或返乡创业,为其提供优质服务。

5、积极做好“三资”管理工作,盘活存量资产,对村属现有闲臵房产进行租赁,在资产保值的前提下,合理经营,进一步有效提升资产孽息,提高村级集体资产总量。对尚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固定资产进行保值处理,做到一不盲目开发,二不资产流失,为今后的进一步开发打下基础。

四、服务群众、为民办事

不断改进作风、增强对群众的感情和对工作的激情,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和工作质量,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运用“双培双带”先锋工程、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干部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等载体,进一步拓展为农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的途径。

五、抓好精神文明建设

充分发挥村集体活动场所的宣传作用,大力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法制、法规,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引导农民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农民。开展创建文明户活动,破除迷信,移风易俗。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保持社会稳定。

2.村产业发展思路 篇二

目前, 广州城中村的改造无疑是一块“诱人的奶酪”, 但同时它也是一块“难啃的骨头”。本文将透视目前广州城中村改造的状态, 分析实施改造规划的困境与对策。

1. 广州城中村改造思路的转变

截至2006年9月底, 广州有外来暂住人员364万, 其中大部分都分散在广州市385k㎡老八区内的138个城中村里。此前广州市城中村改造的模式是坚持“两项原则”和实行“四项转制”。“两项原则”即“市政府不直接投资”和“不进行商业性房地产开发”;“四项转制”即:农民转为居民;村委会转为居委会;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 村民宅基地房屋权属转为城镇房地产权属;原村委会管理的集体经济转为集体法人股东和个人股东共同持股的股份公司, 将原农村管理纳入城市一体化管理。然而, 城中村改造的步伐一直停滞不前, 政府不得不转变思路, 为了解决改造的资金缺口与利益纠纷, 政府默许了开发商的进驻, 并逐步健全管理体制, 成立了广州市“三旧”改造办公室, 为城中村改造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城中村的改造已成为广州市未来几年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内容, 政府计划分期分批, 按不同类型逐步改造。改造策略是按照“先行试点, 积极稳妥”的原则, 选择位于中心城区的9条城中村作为改造试点, 采取“一村一策”的方法, 取得经验后, 逐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

2. 实施改造面临的问题

虽然城中村改造好几年前就已经提到广州市政府的议程里, 但真正付诸实施并取得成功的案例却乏善可陈。笔者认为, 阻碍城中村改造主要有三个因素:庞大的改造资金、复杂的利益分配、滞后的政策跟进。

2.1 庞大的改造资金

其实, 许多村集体和政府都意识到城中村改造的迫切性, 但面对着庞大的改造资金, 都显得有心无力。目前广州城中村集体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物业的租金, 但大部分都用于分红, 集体所剩资金远不足以支持庞大的改造资金。许多村集体也坦承自身无论在资金还是开发能力上都无法支撑。对政府而言, 庞大资金投入后是否能收到预期成效, 心理也没底, 因此不愿冒这个风险。由此看来, 引入既拥有足量资金又具备良好开发能力的开发商是必然的选择, 但出于公共利益与城市发展容量的考虑, 政府会对开发商的开发行为有诸多限制。因而, 在保证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引入优质开发商进驻是广州城中村改造的一大出路, 也是一大难题。

2.2 复杂的利益分配

参与利益分配的有三方:村民、政府、开发商。作为土地投入方的村民, 希望在改造中补偿他们可能因征地、拆迁造成的损失, 为其今后生活提供出路和保障;作为主要协调及引导方的政府, 则希望在减少财政压力、保证市场和社会稳定的情况下进一步改善城市功能, 促进城市发展,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作为主要资金投入方的开发商则希望获得最大利润。

这种复杂的利益关系中, 改造规划并不只是技术上的问题了, 改造方案做得再出色也会因为三方在利益上无法达成共识而流产。

2.3 滞后的政策跟进

城中村问题是由于相对稳定的城乡土地二元所有制结构不能适应快速城市化发展的要求而产生的。出于对农地的控制和保护, 集体用地不能在市场上流转, 从而导致了村集体只能以物业出租的形式吸引投资者和使用者, 这虽然能够限制了村集体的无序开发, 但另一方面却阻碍了高品质的投资进入。虽然集体土地国有化能解决这一问题, 但对于集体用地所剩无几的广州各城中村来说, 其手中的土地已是最后的资本, 因而会对集体土地的国有化更加谨慎。清晰的产权与边界能够使交易更有效。如果政府不制定一些相关的政策, 村民也会在私底下按照自己的“原则”流转土地, 这样只会在改造中产生更多的纠纷。

另一方面, 针对城中村改造的政策体系相对滞后, 管理制度与监管机制的不完善使得城中村改造在许多问题上都缺乏政策依据与支持, 政府不得不采取“一村一策”的方针来应对138条各具特色的城中村, 许多政策不得不在改造推进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这种先遇问题再出政策的状态必然使得广州城中村改造步伐缓慢。

3. 改造思路的再思考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在城中村改造问题上, 政府的态度都是非常谨慎的, 既苦恼于庞大的改造资金, 又担心引入过多市场资金的改造会损害公共利益;既看到了政策对城中村改造的限制, 又不敢贸然突破。此外, 在中国这样一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及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 城市的再开发基本上都默许这样的观点:只要经济利益问题解决了, 其他一切问题都不是大问题了。而且, 在技术层面上, 相对于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而言, 经济利益更加容易量化。因此, 从经济利益着眼去实现城中村的改造是现阶段比较现实可行的一种策略。尽管在欧洲, 强调社会及历史人文关怀的城市复兴运动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但对于现阶段的中国, 过分强调社会利益和文化利益的思路反而会使改造举步维艰。

3.1 改造原则

3.1.1 尊重利益、改变状态

城中村改造是农村及农民的“深度城市化”, 让农村、农民融入城市发展的洪流之中, 改变其自足、缺乏竞争意识的生存状态, “尊重利益, 改变状态”成为城中村改造的基本思路。城中村改造要切实尊重村集体乃至每个村民利益, 保证村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并最终实现村集体、政府、开发商等利益群体的共赢局面。另外, 城中村改造, 不但要改造城中村房屋, 更重要的是还要最终有利于突破现有的地缘、血缘结构;既实现村民居住形态的变革, 也实现村民生存状态的彻底革新。

3.1.2 获得增量, 公平分配

城中村抵制政府改造的主要焦点是, 城中村改造使村民丧失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及来源于土地的经济收入等, 因而城中村改造首先是做出足够多的增量, 村民获取的增量应超过改造之前, 并且这一增量具有很好的经济预期。经济增量的获取, 然后公平地在政府、村民、集体经济组织、开发商之间进行再分配是城中村改造的第一要务。

3.1.3 试点先行、政策创新

政府制定的政策可以制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然而, 广州城中村是千差万别的, 不能一概而论, 可采取“一村一策”的方法, 取得经验后, 逐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既然是试点, 政策应当敢于创新。

3.2 改造思路

基于以上分析, 笔者认为, 广州的城中村改造可以有两条思路:

3.2.1 第一种思路—激进路线

面对一些问题日益凸显的城中村, 改造时间越晚, 改造成本将越高。为了防止城中村问题继续恶化而需采取的“先发制人”的改造策略, 是一种经济利益优先的改造模式, 强调的是一步到位。第一种思路是防微杜渐的思路, 目前已具备较成熟的实践条件, 更考验政府的决策与执行力度。

3.2.2 第二种思路—渐进路线

面对一些问题复杂的城中村, 改造往往举步维艰。面对此类城中村, 可采取先控制城中村的发展、改善和抑制城中村问题, 待改造时机成熟后再进行全方位改造的思路。此思路是一种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利益综合的改造模式, 更强调城中村改造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 是对现状妥协的结果, 目前尚在探索阶段, 其重点是对城中村发展的控制以及对改造时机的把握。

4. 总结

3.城中村改造思路 篇三

1、对城中村的改造要纳入统一的城市化进程

五中全会对新农村的描述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这是对新农村的全景式描绘,也是我们建设新农村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充分体现了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思路,是从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工农互动的高度对新世纪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的重大部署。

“城中村”现象的出现是我国大中城市在推进城市化过程到一定程度,必然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其根源是我国城乡二元体制,进一步说就是城市与农村在土地和人的管理采取不同的管理体制。城中村是城市化的产物,同时也是城市化继续推进的障碍。我们对城中村的改造应当有全面、系统的认识,对城中村改造的目标要整体的把握。解决好城中村问题,实际就是解决了城乡一体化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对城中村改造政府不但重视环境的改善,更重要的是制度上进行创新改革。

2、将城中村的规划纳入统一的城市框架

要改变目前城市规划和村镇规划各走一边的弊病,中长期规划对近郊农村要列入城市扩展区域,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规划要与城市化水平相适应,调整好新住宅区内的区域划分和功能布局,充分兼顾经济和社会功能的协调,避免低水平的简单重复。

目前杭州市在对“城中村”进行改造的同时,对城市近郊的农村建设都修订了农村布点规划,这项工作对预防新“城中村”的产生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仅仅进行集镇改造仍然不可能提升到未来

城市区域的建设标准。因此城市近郊农民建房要改变目前农村建房以原宅基地和村中空地建房的模式,有目标地在平常地农村建设过程逐步建设集中农居点,形成公建设施齐全,外形漂亮的城市社区,从而防止在城市的快速扩张中出现二次建设。

另一方面,城中村靠近城市中心,周边的地段越成熟,房屋出租金越高,村民违章搭建就越多,一旦改造,村民的既得利益损失就大,安置回旋余地越小,因而改造的阻力和成本随时间的推移大幅度增加。政府部门要把这个问题当做目前城市建设的大事来抓,可以说时间就是金钱,迟改不如早改,小改不如大改。及早制订《城中村改造总体规划》。

2、将城中村的改造纳入统一的城市建设。建立城乡统一的纯公共产品供给体系。政府的公共财政主要还是向城市倾斜,向重点项目倾斜。特别在公共物品的提供上,还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认为农村对于公共物品应该像其基本生活物品一样“自给自足”。这是城中村软硬环境都很差的根本原因。

3、将城中村的管理纳入统一的城市管理

要改善城中村的社区环境,就应将城中村的管理纳入统一的城市管理系统,必须削弱集体经济在城中村管理中的主导地位,真正实现基层组织的政企分开。应严格按照城市社区管理的形式,将目前的居委会改造成为社区管理委员会,并吸收外来人口参与,体现全体居民的利益。与此同时,政府还应承担起社区在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教育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职责,减轻社区管理委员会对城中村集

体经济组织的依赖。

在城市管理上,城市要接纳城中村,扫除城市管理死角。城中村虽然经过户籍改革,撤村建居,但在城市管理上仍没完全享受到“城市待遇”。由于基础设施落后,以街道、社区之力只能维持现状,村集体经济由于分散在各社区,村居混合,集体资金不可能长期注入。因此首先在经费上对城中村应当优先考虑,倾斜扶持。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按照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由于管护面积的增加,城市建设维护经费根据实际予以调整。

4、将外来人口纳入统一的城市群体

城市要发展,离不开外来人口的贡献,这些人大多就住在“城中村”,一旦“城中村”改造,这些外来人口就必须离开“城中村”。城中村的改造改变了这些外来人口的生存环境,使他们的生活成本面临上升的压力,就可能出现务工人员向低成本区域的群体性转移,城中村向城市的边缘转移或者甚至出现民工荒,因此建设一批小面积、低成本、交通便捷、基础设施齐全的外来人口公寓,既有益外来人员安心创业,也能促进城市的持续发展。

(8)加强研究,完善改造配套政策

城中村改造是系统工程,涉及政策多,加强政策研究和制订,重点是集体土地及房屋权属的处置,集体资产的处理和管理,规划和市政设施的管理,学校管理,环卫管理,计划生育,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等等,使各项政策同具体实际相结合,更具操作性,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城市发展铺平道路。最后,如何破解城乡二元体

4.实施依法治村方略的思路和对策 篇四

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市人大的领导和监督下,经过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特别是在抓农村基层的普法依法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推行依法治村活动,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大大提高。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法制化管理农村的一切事务,正在广大农村中深入开展。但是对照上级的要求和新形势的发展,我市的依法治村工作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相当一部分基层领导干部对依法治村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措施不力;依法治村工作仍缺乏一套严密的工作机制;经费投入相对不足,[本文转载自-http://找文章,到]使工作的开展受到极大的制约;随着法制建设和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客观上对人们的法律素质有更多的要求,相应来说,传统的普法模式也需不断更新等。因此,我们有必要针对当前存在的现状和困难,联系具体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深入探讨,以理清思路,找出一条为实现农村经济发展、民主法制健全的新途径。

一、实施依法治村,必须提高对依法治村的重要性及其必要性的认识

依法治村是指广大农村人民群众在党组织的领导下,运用各种法律途径和形式,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纳入法治轨道,从而推动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协调发展。依法治村工作是实践依法治国方略,实施基层依法治理、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要举措。扎实有效地开展依法治村工作,对于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首先,依法治村是农村健全民主政治的基本保证。在农村扩大基层民主,保证村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都离不开社会主义法治,只有严格依照宪法、法律和法规去规范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才能保证村民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保证农村基层干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其次,依法治村是农村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当前,农村基层工作在行政管理、土地管理、社会治安、村风民俗、邻里关系、道德行为评价中,出现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直接影响着农村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迫切需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依法建制,以制治村,使农村工作有章可循,按制办事。第三,依法治村是适应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管理模式和生产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民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在改革和发展中,解决农村基层工作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协调多方面的利益关系,化解各类新的矛盾,迫切需要大力加强法治,来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村经济、社会秩序。

二、深化农村普法教育,是推进依法治村的重要途径

普法教育是依法治理的一项先导性、基础性的工作,特别是在普法教育相对滞后的广大农村里,更需要加大普法教育的力度,寻找一条适合农村普法教育的新路子,以推进依法治村的进程。通过近几年开展的送法下乡等活动,我们从中发现在农村中开展普法教育仍存在一些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认识难统一。有的农村干部把普法教育当成是听话教育,要求农民学法主要是要农民听话。当农民学法后,懂得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时,反面觉得农民学了法,不听话,不好管,因而普法的积极性不高。农民学了法,懂得维护自身权益,但看到执法人员不依法办事、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时,便动摇了学法的信心,认为学法无用。二是普法教育的权威性、重要性有所下降。当前人们只顾追求物质利益和经济效益,对那些费时费力而又难见直接经济效益的工作,则持回避、被动、冷漠的态度,因而普法工作在一些人特别是部分领导干部心目中的份量就大大降低。三是普法的内容难理解。农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规范抽象的法律条文难理解,学不懂,记不住,影响了学法的积极性。四是效果难落实。由于农村普法存在着认识不足,人员时间难以集中安排,普法经费得不到充分保障等问题,尽管各级做了许多工作,但农村普法还是难以取得明显的效果。

对于当前农村普法教育所产生的这些困难和问题,无论是站在普法教育工作的全局来看,还是从社会发展的趋势上分析,都可以当作我们事业前进过程中遇到的正常现象。况且,在新形势下,农村普法工作的环境、对象内容、任务和方式方法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传统的工作方式方法已不适应要求。为此,要使普法教育能够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就必须紧紧围绕一个目标,实现“五个突破”,做到“六个到位”,真正让普法教育深入人心,变成农民的自觉行动。

围绕一个目标。就是要以着力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提高依法办事能力,推进农村各项工作走上依法管理的轨道为目标。

实现“五个突破”。一是在普法观念上要有新突破,切实破除有法不依、学法无用的思想观念,提高普法的实效性,增强农民自觉学法的信心;二是在普法典型宣传上要有新突破,每年要突出宣传几个有影响的普法、学法、用法的先进典型,典型引路,推动全面工作的开展;三是在普法内容上要有新突破,改变“普法教育就是听话教育”的现象,帮助农民掌握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知识;四是在普法形式上要有新突

破,要适应农民的口味,做到喜闻乐见,易于接受,并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普法新路子;五是在普法制度建设上要有新突破,使农村普法逐步制度化、规范化。要逐步建立基层干部定期学法制度,提高基层干部法律素质和依法办事的能力。

做到“六个到位”。一是认识到位。各级要切实把农村普法工作摆上位置,加强组织领导,舍得投入人力物力,把普法工作落实到位。二是领导责任到位。要把研究、部署、落实、监督、检查普法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的议事日程,明确将干部群众法律知识的提高作为衡量党政干部抓好普法工作的一个重要标准,并与其政绩挂钩,层层建立普法工作责任制,落实目标管理,把各级干部对农村普法工作的领导责任由“软”变“硬”。三是硬件建设到位。各地对普法要有领导分管,要有办事机构,要有现代化的普法设备。每个村委会争取做到六个有:有一个法制宣传栏;一个法制阅览室;一个法制广播站;一支普法骨干队伍;一套普法制度;每户一本法律读本。四是普法人员素质到位。农村普法工作能否落实,与普法人员的选拔使用,努力提高普法人员的自身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为精通法律、熟悉业务、作风扎实、事业心强、乐于奉献的普法骨干。五是效果到位。要深入农村基层调查研究,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农村普法工作落到实处。六是监督到位。坚持和实行“党委决策、人大监督、政府组织实施”的普法工作机制。认真抓好和阶段性的普法检查、总结,充分发挥各级人大代表的监督作用,每年组织人大代表对普法工作进行检查,定期听取普法工作汇报,推进农村普法和法制建设的深入发展。

三、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实行依法治村的前提和基础

近几年来,我市在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方面,通过民主法治示范村居的创建活动,进一步推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表现在:全市各村普遍实行了以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主要内容,以公布栏为主要形式的村务公开制度;普遍实行了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管理制度。村级民主政治建设跨出了可喜的一步,也为我市依法治村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扎实的群众基础。由此可见,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依法治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依法治村的生动实践,两者密不可分,辩证统一。因此,我们在大力开展依法治村的同时,必须把两者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新形式下依法治村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民主氛围。

首先,必须把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依法治村工作结合起来,而这其中的首要问题是要解决依法建制。实行依法治村首先要有反映农村社会发展规律,代表村民利益和意志的村规民约,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广大村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实行民主管理。具体地说,农村应建立健全以下规章制度:一是民主管理制度。坚持和完善村两委会议、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党员议事制度,明确议事内容和规则,确定活动方式、程序和时间,规定职责和权力;二是村务公开制度。要在村务公开的组织、内容、阵地、形式、程序、制度、档案、监督、整顿等十方面进行规范,变“要我公开”为“我要公开”;三是村规民约制度。要以党和国家的法律、政策为依据,从实际出发,把握好个别和一般的结合点,制定出一套上合国家法律,下合村情民意,具体可行的村规民约。四是解决好制度化、规范化问题。在建章立制的过程中,应注意可操性,对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应怎么样做,不应怎么样做,做出明确规定,并尽可能进行定量分析,使之既便于遵守执行,又便于检查监督。

其次,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严格的监督机制,既是依法治村重要标志的组成部分,又是实现依法治村不可缺少的手段和重要保障。一要明确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抓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克服职责不清、推诿、扯皮的倾向,要把抓好这项工作作为各级各部门有关责任人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落实责任,兑现奖惩,进一步调动工作积极性;二要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提高基层干部的法制观念和民主意识。要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促使其转变思想观念,适应新形式下依法治村、民主治村的要求,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提高正确执行政策,坚持依法办事,善于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三要加强民主监督,做到“三结合”,“两突出”。“三结合”就是政务公开与党务公开相结合,政务公开与查处反馈相结合,政务公开与发扬民主相结合。“两实出”就是在内容突出重点,即重点公开大事、要事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在方法上真正监督。同时要建立干部廉政制度、民主评议村两委成员制度,加强基层干部的持为约束。

5.村产业发展思路 篇五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新形势下,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战略任务,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改变农村落后面貌,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农村爱卫工作是构建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到维护广大农民群众身体素质,保护农村生产力,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对提高全民素质,建设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没有农民的健康,就谈不上农村的小康。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精神,找准切入点,以创建卫生村为载体,深入开展农村爱国卫生运动,改善农村卫生环境,提高农民群众健康水平,服务新农村建设。           一、联系实际,把握农村爱卫工作的主要思路和重点

我县辖12个镇,一个街道办事处,175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35、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8.7万人,是典型农业山区县。近几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与此不相称的是农村的卫生基础设施普遍不足,农民的卫生意识仍然淡薄,农村人居环境还比较落后。卫生户厕普及率只有25%,自然村巷道硬底化仅占30%,人畜混居、污水横流、垃圾随意堆放、“脏乱差”等现象普遍存在。“厕所露天在村头,猪舍牛栏隔壁床,污水横流扑鼻臭,蚊蝇滋生满天飞,垃圾到处乱堆放,饮水卫生无保障”这段话在几年前是农村生活的真实写照。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也阻碍着农村文明程度的提高和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针对这一农村卫生突出的问题,初,我县从坚持执政为民,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政治高度,决定在全县农村广泛开展卫生村创建活动,以此掀起全县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的蓬勃开展。活动坚持“政府组织、部门协调、群众动手、科学督导”的方针,以“五改八有”(改卫生厕入屋,改饮清洁自来水,改建封闭硬底化排污渠,改建硬底化村巷道,改建远离人居猪牛栏;有规划、有宣传栏,有垃圾屋,有篮球场,有小广场,有小公园、有生态沟、有绿化果树)为主要内容,致力改变农村落后卫生环境,提高农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在实施步骤上,坚持规划先行,注重实效。从农民的实际利益出发,以村民是否欢迎和受益为标准,不急功近利,不盲目攀比,不搞形式主义,不增加农民负担。使整个创建工作经得起群众和历史的检验。

二、围绕“八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新形势下,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战略任务,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改变农村落后面貌,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农村爱卫工作是构建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到维护广大农民群众身体素质,保护农村生产力,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对提高全民素质,建设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没有农民的健康,就谈不上农村的小康。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精神,找准切入点,以创建卫生村为载体,深入开展农村爱国卫生运动,改善农村卫生环境,提高农民群众健康水平,服务新农村建设。

一、联系实际,把握农村爱卫工作的主要思路和重点

我县辖12个镇,一个街道办事处,175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35、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8.7万人,是典型农业山区县。近几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与此不相称的是农村的卫生基础设施普遍不足,农民的卫生意识仍然淡薄,农村人居环境还比较落后。卫生户厕普及率只有25%,自然村巷道硬底化仅占30%,人畜混居、污水横流、垃圾随意堆放、“脏乱差”等现象普遍存在。“厕所露天在村头,猪舍牛栏隔壁床,污水横流扑鼻臭,蚊蝇滋生满天飞,垃圾到处乱堆放,饮水卫生无保障”这段话在几年前是农村生活的真实写照。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也阻碍着农村文明程度的提高和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针对这一农村卫生突出的问题,20初,我县从坚持执政为民,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政治高度,决定在全县农村广泛开展卫生村创建活动,以此掀起全县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的蓬勃开展。活动坚持“政府组织、部门协调、群众动手、科学督导”的方针,以“五改八有”(改卫生厕入屋,改饮清洁自来水,改建封闭硬底化排污渠,改建硬底化村巷道,改建远离人居猪牛栏;有规划、有宣传栏,有垃圾屋,有篮球场,有小广场,有小公园、有生态沟、有绿化果树)为主要内容,致力改变农村落后卫生环境,提高农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在实施步骤上,坚持规划先行,注重实效。从农民的实际利益出发,以村民是否欢迎和受益为标准,不急功近利,不盲目攀比,不搞形式主义,不增加农民负担。使整个创建工作经得起群众和历史的检验。

二、围绕“八抓”,创建省级卫生村,掀起农村爱卫运动高潮

(一)抓组织部署

县成立了由主管精神文明建设的县委副书记为组长,主管卫生工作的县委常委及副县长为副组长,卫生、宣传、妇联、农业、规划、建设、交通、财政等县直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各镇也分别成立了相应机构,做到机构健全,职责明确。同时,抽调县直有关部门人员组成专责工作小组和设立日常工作办公室,专门负责对该项工作的督促指导,将县四套班子的领导分挂各镇,从县直部门抽调了17名副科级领导派驻各镇督导工作,把县直106个部门单位分挂到各创建村,积极支持和参与创建活动。同时,县、镇、村层级签订责任书,把创建任务纳入县直部门及各镇精神文明建设年终工作考评,并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确保了各项创建工作按时按质完成。

(二)抓规划建设

制定了《德庆县创建广东省卫生村工作实施方案》,方案既有远期目标,也有近期任务。我们紧紧结合农村实际,筛选出环境卫生问题突出、群众反映强烈、建设积极性高的村为先行点,并以此影响、辐射周边农村。在做好选点工作的基础上,严格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要求抓好规划和建设。工作中,突出以“卫生”为主题,重点抓好改水、改厕、禽畜区、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巷道排污等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尽量使村内卫生设施功能分区、布局合理,达到卫生整洁的.效果。

(三)抓宣传发动

一是层级召开动员会议。还召开了创建村支书、主任参加的“百村创建”动员大会;各镇各村也分别召开了动员大会;同时,镇挂村领导和驻村干部还经常利用休息和晚上时间深入到建设村召开村民大会、座谈等。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和任务,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形成合力。二是利用有线电视、电台、高音喇叭以及拉挂横额、张贴标语、派发宣传单张等各种宣传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发动,使活动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三是典型引导,发挥宣传辐射效应。先行把悦城镇小v村、武垄镇井坑村、播植镇山岗村等村建设成高标准的示范村。把这几个村建设前后的环境面貌和工作过程场面制作成相册、彩色折页和VCD教材,向全县推广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同时,分批次组织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到示范村参观学习,让他们亲身感受改水、改厕、人畜分离和整治“脏、乱、差”所带来的好处,使其灵魂触动,变“要我建”为“我要建”,起到很好的示范辐射效果。

,掀起农村爱卫运动高潮

(一)抓组织部署

县成立了由主管精神文明建设的县委副书记为组长,主管卫生工作的县委常委及副县长为副组长,卫生、宣传、妇联、农业、规划、建设、交通、财政等县直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各镇也分别成立了相应机构,做到机构健全,职责明确。同时,抽调县直有关部门人员组成专责工作小组和设立日常工作办公室,专门负责对该项工作的督促指导,将县四套班子的领导分挂各镇,从县直部门抽调了17名副科级领导派驻各镇督导工作,把县直106个部门单位分挂到各创建村,积极支持和参与创建活动。同时,县、镇、村层级签订责任书,把创建任务纳入县直部门及各镇精神文明建设年终工作考评,并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确保了各项创建工作按时按质完成。

(二)抓规划建设

制定了《德庆县创建广东省卫生村工作实施方案》,方案既有远期目标,也有近期任务。我们紧紧结合农村实际,筛选出环境卫生问题突出、群众反映强烈、建设积极性高的村为先行点,并以此影响、辐射周边农村。在做好选点工作的基础上,严格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要求抓好规划和建设。工作中,突出以“卫生”为主题,重点抓好改水、改厕、禽畜区、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巷道排污等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尽量使村内卫生设施功能分区、布局合理,达到卫生整洁的效果。

(三)抓宣传发动

6.空心村问题研究发展综述 篇六

一、国外研究状况

“空心村”是世界各国在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的一种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但是国外并没有对“空心村”一词的专门设置。对于空心村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发展这一问题。早在19世纪50年代, 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将“新协和村”的理论和设想在印安纳州付诸实践;19世纪末, 为解决城市和农村之间在社会发展中的失衡, 霍化德开始引领一场“田园城市”的理论运动。这种失衡其实是需要土地和人口才能够发展的城市与农村不断空心化二者之间的矛盾激化的结果。20世纪50年代,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外很多学者开始对农村发展的宽范问题进行更加深入和细化的研究, 并且开始关注对人居环境和村庄整治领域的研究, 以解决空心村的出现所带来的经济、环境、社会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50年代末, 英德等国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以强化中心村功能为重点的村庄整治原则, 并进行了深入的乡村规划管理;70年代, 韩国政府为了改变农村落后的基础设施和脏乱的环境条件等, 开始进行“新村运动”, 最终不仅大大提高了农民生活品质, 同时为农村长足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80年代, 美国成立了专门研究农村问题的机构“乡村中心”来解决美国乡村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尤其是一些具有特殊性的问题, 这是美国为了实现当时其提出的“都市化村庄”这一目标所做的努力;80年代, 印度为了能够改善农村的贫困状况和缓解因农村人口过分流入城市而造成的城市严重的拥挤, 解决由此带来的各种问题, 印度在其国内实行了“乡村综合开发运动”。

国外学术界对空心村的整治问题研究主要以农村发展为中心出发点, 并没有走一味扩大城市规模, 同时使农村分化、萎缩、甚至瓦解的道路。即它们都在以增强农村核心竞争力为发力点, 来解决空心村问题。国外学术界的研究从空间地理规划、发展经济学、村落布局等多角度展开。例如, 英国在解决农村问题的过程中, 实施了中心村建设计划。主要是通过加强中心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改善居住环境并促进村庄各种产业的发展, 加大村庄对人口的拉力作用。日本在村镇整治的过程中实施村落和土地集约化管理。在8357个村落合并成2506个村落的并村整治中, 村民对土地的占用率减少, 土地利用率明显提高。1970年, 韩国进行的新村运动, 着力加强发展农村经济, 提高农村各项服务质量, 优化环境等, 这些措施为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奠定了基础也为韩国的长足发展提供了动力。

综上所述, 国外对空心村的问题研究不仅有较长的历史和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 同时有很多成功的先例, 这些内容都值得我国在空心村研究和建设新型农村的过程中借鉴和参

二、国内研究状况

自20世纪90年代末,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我国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工业化和城镇化不断加快, 加之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劣势的日益突显, 农村空心化现象随之出现, 这逐渐引起了相关领域学者的探讨。这些探讨集中在空心村界定、形成原因、扩大化的不良后果、整治措施等方面。随着村落空心化的加深, 研究者对空心村的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也不断进步, 从最初的村落空间形态上的空心化, 到后来从空间布局、人口、经济、社会等多角度挖掘空心村的内涵和潜力。我国对空心村问题的研究主要关注以下几点:

(一) 空心村的内涵

20世纪90年代末, “空心村”一词开始在国内的一些报纸刊物和网络上出现, 用来描述农村地区人口流失, 只见新房、不见新村的现象。与此同时, 学术界许多来自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从各个角度对农村地区的空心化问题展开了讨论。

从空间地理角度看, 空心村是一种村庄无序规划的混乱状态。作为我国最早探讨空心村问题的代表人物之一, 张昭 (1998) 通过对河北省空心村现象的初步分析认为空心村就是村庄面积的盲目扩大, 新住宅多向村外发展, 村庄内部出现了大面积的空闲宅基地的一种特殊结构布局的村庄。

从地理空间、人力、经济学角度界定空心村, 空心村的空就空在了这三个方面。董雪 (2014)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的总结, 认为对于空心村的界定可以从三个角度出发:一是地理空间的角度:主要是指农村的宅基地出现空心化;二是人力资源的角度:主要是指农村的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向周围城镇或条件好的城市转移, 而造成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三是经济学的角度:主要指农村人口流处以后, 伴随的必然是农村人才的流失, 社会中的各个部门的人才缺失, 导致一系列问题随之出现。农村基础设施落后, 土地抛荒情况加重, 农村经济萎缩, 新农村建设受阻。

从空心村的形成机制和发展趋势来界定空心村。姜绍静, 罗洋 (2014) 在对空心村的问题研究进行总结之后认为空心村是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背景下农村发展变化的外在表现形式, 从其形成机制来看是土地、人口、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要素偏离和谐“运行轨道”的结果, 所以此处的“空心”不一定是描述空间形态, 而是指多种要素空乏的综合, 从发展的角度看, “空心村”是未来新型农村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 空心村的外延

空心村的外延主要是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来描述其历史成因和负面作用, 以便在更高的角度认识空心村。张昭 (1998) 认为“空心村现象是土地利用规划中国家宏观调控与地方经济发展出现的剪刀差引发的一种特殊的土地利用状况。这也是我国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问题。”“许多农村聚落新村未建成, 旧村未拆掉, 形成了大量的空心村和破烂村。空心村现象造成了村庄过度膨胀, 农民人均居民点用地严重超标。”陈玉福、孙虎、刘彦随 (2010) 认为“空心村是农村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出现的一种乡村地域系统退化性演变的结果, 造成了农村土地资源的浪费和低效利用, 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 空心村的形成原因

空心村自身发展存在问题。从政府和村民的角度描述, 空心村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政府缺乏规划管理, 宣传教育不足, 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农民法律意识淡薄, 对居住条件需求的提高, 同时受到了心里因素的影响。张昭 (1998) 总结了空心村形成的各种原因包括:因为在某一特定历史的背景下村庄的盲目规划, 使空心村成为历史遗留问题;由于人们的法律意识淡薄尤其对土地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了解甚少, 使农民对保证足够的耕地面积的意识淡薄, 对土地乱占滥用现象严重;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住宅向外向大扩张的需求加大, 加之有互相攀比的心理;国家队土地法律的宣传教育力度不够;政府缺乏对空心村具体法律法规的出台。

空心村的形成离不开外部环境的影响。王成新、姚士谋、陈彩虹 (2005) 以山东省新泰市北公村为例, 经过细致的调查研究总结出了村庄在空心化过程中经历的早、中、晚三个阶段。同时, 说明了空心村形成的内在机制是村落向心力与离心力失衡、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观念意识落后、新房建设加速和规划管理薄弱等三大矛盾的激化。最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管理、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角度提出对策。

空心村是内部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李长印 (2014) 以河南省农村为例, 深入研究了河南省空心村具有的人口与产业结构畸形化、基础设施与社会服务衰退化、人力资本与技术文化资源流失化等基本特征。此外, 他认为空心村的形成机理具有复杂多变性, 其中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土地管理制度、自然地理地貌、传统思想文化、城乡二元结构及其相互作用。

(四) 空心村扩大的危害

空心村的危害是明显的。张逸风 (2008) 以河南省孙店镇南街村为例, 空心村的形成从自然资源的角度, 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 激化了人地矛盾;从自然环境的角度, 村庄中的垃圾污染等破坏了居民的居住环境, 不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从经济发展的角度, 空心村人口的流失加重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困难程度;从社会学的角度, 农村人口的流失尤其是青年人的流处造成了许多家庭、社会问题, 例如养老, 留守儿童、妇女、老人问题等。

(五) 空心村整治的措施

从村镇规划角度来对空心村整改。张军英 (1999) 以安徽巢湖地区空心村改造为例, 探索了空心村改造的设计规划, 提出了采用就地改造、部分易地改造、易地改造和转型改造等方式对不同状况的空心村进行整改。李丽 (2009) 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方法, 以武汉市黄陂区和黄陂区罗汉寺石堰村为例, 提出了空心村的四种类型, 分别是全面衰退型、中心陷落型、季节性、断裂型, 同时提出了迁村并点、原址整治、整体新建、转型整治四种整治模式。

从人力资源方面考虑, 强调回归村庄内涵的潜力挖掘。薛力 (2001) 以江苏省为例, 分析了在城市化背景下空心村现象形成的原因, 并提出针对不同地区促进人口城市化、加强村庄的内涵发展及适时撤村并点的政治对策。朱晓华等 (2009) 认为空心村的整治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决策, 需要系统集成地理学、信息科学、土地科学等多学科的优势与技术手段来更加全面的了解村庄空心化状况, 并且更加合理的评价空心村治理的理论和整治潜力。

从优化资源配置角度, 运用集约原则作为指导思想, 加快发展农村经济。陈玉福、孙虎、刘彦随 (2010) 对地处黄淮海平原的山东禹城市进行研究, 根据当地48个典型村庄的实际情况和深入调查分析, 强调了农民在空心村整治方面的意愿强烈, 应该将农民的意愿同国家战略有机结合, 在农村空间重构、资源整合、集约用地等思想的指导下, 提出了城镇化引领型、中心村整合型和村内集约型等空心村综合治理模式。

从完善制度角度, 明确权责, 加强农村法制化建设。董雪 (2014) 认为农村空心化是我国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大力发展工业化的过程中伴随城镇化速度的加快而出现的一种必然的现象。通过对黑龙江省农村空心村的研究, 发现黑龙江省很多农村已经出现空心化现象, 部分地区有空心严重化的趋势。对此, 他提出促进城乡一体化、明确土地产权关系、完善立法、发展制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及发展家庭农场等整治对策。

三、文献评述

综上所述, 国外的研究和成功案例可以为我国解决村庄空心化问题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但国外的研究并没有针对空心村问题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人文地理环境下应该怎样处理作出明确具体的阐述。

国内外现阶段空心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内, 目前各个领域的学者对空心村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 从关心“地”到逐渐关心“人”的因素。但是这些研究大多是对我国中部、东部地区的研究, 对我国西南部地区空心村的研究很少。同时研究大多停留在描述性阶段, 尤其在空心村类型和形成机制方面, 分析不够全面系统。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一些措施太过空洞, 没有结合具体的历史、自然、人文、经济、社会等环境来制定。

四、总结

综合以上各位学者对空心村的界定, 笔者发现:所谓“空心村”, 真正的“空”字是指村落中有房无人的空房子;村中缺少受城市的拉力和其他方面因素影响而不在本村发展的农村人力资源, 尤其是青年人一代;由于没有形成自身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而只是依靠外部供给而实现发展, 并不能给“新农村”建设带来长足的动力, 所以空心村发展空范, 动力不足。根据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一书中提到的将传统的农业改造成为现代化农业的三大要素:制度改革、技术要素、人力资本投资, 笔者认为“空心村”的“空”归根结底空在了制度, 空在了技术, 空在了对人力资本的投资等, 这使得新农村的发展成了无源之水。

“心”表象是指村中取代旧房本应该建在村落中却建在村落外围的新房, 和逐渐流失的村中人口;实际是指村落所缺乏的核心发展动力。这里的发展核心动力正是源于促使传统农村走向现代农村的三大要素:制度改造、技术要素和人力资本投资。

“村”是指现在这一时点的村落。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现在的村落是指原住宅区范围较以前有所扩大, 但常住人口较以前年份却在下降的村落。按照现在的发展速度, 将来的村落应该是规划布局合理, 人与土地资源有效合理配置即人地和谐, 耕地面积得到有效保障, 同时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农村。所以这里的“村”是相对于现代化农村的一种过渡状态的农村, 需要与其相适应的政策制度等来引导其向现代农村发展, 这个过程就是要让它“实心化”。

从国内外对空心村的研究来看, 空心村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的问题。那么, 何谓发展是需要首先明确的问题。发展的本质是人民福利水平的提高, 其中福利包括经济福利、生态福利、社会福利, 三者缺一不可。然后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将这些福利真正落实到农村落实给农民。结合上文对空心村问题的分析, 制度改革、技术要素、人力资本投资恰恰可以作为发展的重要支点。所以笔者认为找准发力点, 增强农村发展核心竞争力, 真正为人民谋福利实现空心村在经济、环境、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均衡发展, 是空心村实心化的要领所在。

摘要:空心村作为世界各国在发展过程中都存在或正在经历的一种社会形态, 在当前我国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这引起了各个领域学者对这一问题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关于空心村研究发展的综述, 企图揭示空心村所隐含的更深层次的问题, 并提出一些思考。通过本文研究笔者发现, 空心村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的问题。空心村问题不只是土地的规划管理问题, 不只是人地之间的矛盾激化, 更是农村发展核心竞争力缺失的问题, 这需要从制度改革、技术要素、人力资本投资等方面努力, 从经济福利、生态福利、社会福利方面把握发展的本质, 走均衡发展的道路。

上一篇:读《我们缺席彼此最重要的十年》有感下一篇:老年协会管理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