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受监督

2024-09-12

政府受监督(精选8篇)

1.政府受监督 篇一

课时检测

(十五)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一、选择题

1.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下列选项符合依法行政要求的是()①人民法院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审理企业破产清算案件 ②发改委对企业合谋操纵产品价格的垄断行为做出处罚 ③人大常委会制定企业安全生产流程与劳动保护规章制度 ④环保部督促地方政府取缔被国家列入淘汰范围的高污染生产能力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选C 依法行政的主体是政府。发改委、环保部都是政府部门,且②④所述行为符合依法行政的要求,当选;人民法院和人大常委会不属于行政机关,①③排除。

2.“互联网+公共服务”是指各级政府间、部门间等涉及公共服务事项的信息互通共享、校验核对,并依托“互联网+”促进办事部门相互衔接,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最大限度便利群众。它将成为各级政府施政的新趋势。这就要求各级政府部门()①创新公共服务,提高行政效率,建设服务型政府 ②审慎行使权力,坚持依法执政、科学决策 ③简政放权,公开全部政务信息,有效发挥作用 ④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 A.①③

C.②④

B.①④ D.②③

解析:选B 各级政府间、部门间依托“互联网+”促进办事部门相互衔接,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最大限度便利群众,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创新公共服务,提高行政效率,建设服务型政府,①符合题意;要求政府法定职责必须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④符合题意;依法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政府应该坚持依法行政,②错误;各级政府间、部门间等涉及公共服务事项的信息互通共享,不是要求政府公开全部政务信息,③错误。故选B项。

3.政府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对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具有重要意义。对此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 B.有利于政府切实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 C.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 D.有利于打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解析:选B 政府依法行政,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有利于打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A、C、D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说法错误,公正司法的主体是检察院和法院,入选。

4.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将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限制竞争的,违法集资、摊派费用的,没有依法支付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会保险待遇的等行政行为纳入了行政诉讼受理范围。该修改()①拓宽了公民民主参与的渠道 ②进一步规范了政府权力行使 ③更好地保护了公民合法权益 ④进一步扩大了政府职能范围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选C 我国政府的职能是由法律确定的。《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并不能扩大政府职能范围,④错误,排除;本题与公民的政治参与无关,故排除①;②③正确,故选C项。

5.某市创新“民评官”群众评议监督制度,使政府测评目标化、百姓问政常态化,在践行群众路线中重新定位了干群关系新坐标。这意味着()A.政府审慎行使权力,是树立自身权威的关键 B.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与群众保持和谐关系 C.我国的行政系统内部监督体系不断完善 D.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解析:选B 政府审慎行使权力,有利于树立自身权威,但不是关键,A项错误;“民评官”群众评议监督制度不属于行政系统内部监督,排除C项;D项与题意不符,材料不涉及民主决策;B项符合题意,故选B项。

6.“特事特办”从字面意思上说,就是特殊的事情可以用特殊的方法办理。一些群众急难之事,一经“特事特办”,解决得既快又好,公众纷纷点赞。也有一些污染危险项目,一经“特事特办”,便一路绿灯,给地方发展埋下隐患,公众忧心忡忡。建设法治政府,还能不能特事特办?下列观点中合理的是()A.能不能特事特办,要看是谁办和为谁办 B.“明者因时而变”,不必过于循规蹈矩 C.特殊事务也应程序正当,确保过程公开、责任明确 D.是否特事特办应反映民意,根据社会舆论方向来定

解析:选C A项错误,不应该因谁办或为谁办而特殊;B项不符合题意;D项中的“根据社会舆论方向”错误,应该科学民主决策;C项符合题意,当选。

7.某市公安机关搭建大数据平台,以生物特征识别、音视频识别等多种研判手段,为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做到科学调度警力,及时解决问题。这体现了政府机关坚持()A.民主决策

C.依法决策

B.科学决策 D.依法执政

解析:选B 某市公安机关通过多种研制手段,为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做到科学调度警力,体现了政府坚持科学决策,B项符合题意,A、C两项不符合题意;依法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D项错误。

8.无保护状态下的公共利益是最容易受到侵害的。《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试点方案》将对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等领域负有职责的行政机关,因违法行使职权或不作为而造成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案件,确定为行政公益诉讼的试点。《方案》进一步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与最高人民法院共同加强监督检查,并适时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汇报工作。该《方案》的实施有利于()①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强化国家机关之间的制衡

②保护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避免侵权现象发生

③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④改进行政机关工作,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选D 材料中“《方案》进一步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与最高人民法院共同加强监督检查,并适时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汇报工作”,这体现了司法机关、权力机关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以改进行政机关工作,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③④正确;①中“国家机关之间的制衡”的说法错误;《方案》的实施并不能避免侵权现象的发生,②错误。本题选D项。

9.“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这两种观点启示我们应该()A.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提高决策的公众参与度 B.制定科学的考核制度,确保权力的公正运行 C.完善民主健全法制,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D.发挥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消除特权思想的影响

解析:选C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强调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需要发扬民主;“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强调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需要健全法制;这两种观点启示我们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应该完善民主、健全法制,C项观点与题意相符,故入选;A项观点错误,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应该保障公民的知情权,但与提高决策的公众参与度无关,本题强调公民参与民主监督,而不是参与民主决策,故排除;B项观点不全面,健全法制只是对政府权力制约和监督的一方面,不能确保权力的公正运行,故排除;D项观点错误,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应该发挥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但不能消除特权思想的影响,故排除。

10.2017年9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督查是政府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提高政策执行力的重要举措。在连续三年开展全国大督查的基础上,近期国务院再次对18个省(区、市)开展实地督查,并组织有关部门自查。此举()①做到了有权不可任性,旨在树立政府权威 ②使公民参与民主监督得以落实 ③通过行政系统内部监督规范权力运行 ④有利于推动政府依法行政、做好工作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选D 国务院启动对全国18个省(区、市)的督查,属于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③说法正确,排除②;政府接受监督是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④说法正确;材料中的举措做到了有权不可任性,但目的不是树立政府权威,而是监督权力的运行,造福人民,①说法错误。

11.针对环评技术服务市场管理中存在的“红顶中介”“审批环节公开不够”等问题,环境保护部门修订颁布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这一《办法》的颁布()①赋予环保部门监管权限,形成齐抓共管的监管体系 ②强化环境保护信息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③赋予环保部门立法权限,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 ④强化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增强公民的义务意识 A.①②

C.③④

B.①③ D.②④

解析:选A 题干中的措施没有赋予环保部门监管权限,也不会增强公民的义务意识,③④不符合题意;①②正确,故选A项。

12.政府的威信,是指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威望和公信力。政府只有决策科学、执行顺畅、清廉高效、业绩卓著,政府的威信才能树立起来。下列措施能有效提高某市政府威信的是()①市委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共商该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计 ②政府规定外来人员到达“三天需登记”,结果无人主动去登记 ③市住建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市民广场绿色工程建设 ④各职能部门按照《行政许可法》规定,继续推进审批方式改革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选D 作答时注意设问中的主体是某市政府,市委是党的机关,而不是政府,因此①不符合题意;“三天需登记”,结果无人主动去登记,恰恰说明了政府没有威信,而不是有威信,②不符合题意;依据材料信息,③④有利于提高政府公信力,答案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依法治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

材料二 法治政府建设是法治国家的关键,是法治国家建设的重心。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要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加强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1)根据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应如何做到依法行政。(2)结合材料二,说明建设法治政府对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的信息,由此可联想到政府必须依法行政,审慎用权,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做到依法决策等;根据材料中“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可联系到政府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第(2)问是意义类试题,可从依法行政、转变政府职能、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树立政府权威等方面展开阐述其意义即可。

答案:(1)①政府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②政府必须审慎行使权力,做到依法决策,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③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推行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2)①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②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③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提高政府权威。④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⑤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⑥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⑦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打造有限政府、服务型政府。

14.加强对权力的制约,维护群众利益,是权威政府的必然要求。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为规范权力运行,某市政府建立了政务公开制度,并且将重大决策引入了公民参与机制。定期开展民主评议政府活动,并且要求政府相关责任人在媒体上公开政务计划。

材料二 为贯彻落实2017年民生规划,某市加大社会保障体系财政支出,完善城乡医疗保障体系。同时立足市场化改革,促进简政放权,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建立行政责任倒查制度和政府决策公民参与制度。

(1)结合材料一和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该市政府是如何规范政府权力运行的。(2)结合材料二和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该市政府是如何加强民生建设的。

解析:第(1)问,通过政务公开,可见政府自觉接受监督;通过公民参与决策,可见民主决策;通过民主评议,可见对政府的监督;通过舆论媒体,可见舆论监督。第(2)问,通过社会保障建设,可见社会建设职能和政府工作原则;通过公民参与决策,可见民主决策;通过简政放权,可见转变职能;通过责任倒查,可见自觉接受监督。

答案:(1)①实施政务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②坚持民主决策,保障公民对决策的监督。③发挥舆论、媒体的监督功能,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2)①加强社会建设,健全社会保障体系。②贯彻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切实维护群众利益。③坚持民主、科学决策,保障公民知情权。④简政放权,促进职能转变,提高服务水平。⑤自觉接受监督,明确权责关系。

2.政府受监督 篇二

一、我国现行预算监督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各国的预算管理实践情况来看, 预算程序大体分为预算的编制、批准、执行、事后审计等四个阶段, 对政府预算效率的监督, 体现在预算决策程序的各个阶段。我国政府预算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 也主要表现在预算程序的各环节之中。

(一) 预算编制不科学, 透明度低, 增大了预算监督的难度

目前, 我国预算监督不力的原因, 与预算编制质量不高有直接的关系。首先, 由于预算编制时间较短, 测算预算收支指标时, 信息资料收集掌握不完备、不准确,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预算安排与实际需要的一致性, 从而导致后期预算执行时的频繁调整, 增加了对预算执行监督的难度。其次, 预算编制项目过粗、透明度较低, 预算草案科目大多数只列到“类”一级, 没有“款”、“项”、“目”的具体内容。面对这些庞大的分类数字, “外行看不懂, 内行说不清”, 既看不出每一笔收入来源是否合理、可靠, 也看不出重大建设项目有多少, 更谈不上审查这些项目是否合理、预算是否科学, 使得人大和审计部门难以据此进行实质性监督。

(二) 人代会的预算审查监督力度不够

人代会对预算的审查监督, 是预算监督中的重要一环。但由于我国法律赋予人大对政府预算的审查批准权, 都只是授权性的规定, 而对于审批监督的范围界定、主要内容、实施程序和操作办法, 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等, 都没有相应的配套法规。这使得人代会对预算的审查监督无法规范化、程序化, 存在较大的随意性。此外, 我国各级人代会对预算草案的审议时间都较短, 人代会难以对预算草案进行全面、具体和深入的审查监督。从各级人大目前的机构设置来看, 除全国人大设立了预算工作委员会外, 地方人大主要是由财经委员会对预算进行审查, 但目前在这一机构中尚无足够的专业人员来从事细致的预算审查工作。

(三) 预算执行约束软化, 调整频繁

我国预算年度采用历年制, 而现在全国人代会一般在3月召开, 省级人代会一般在1月或2月召开, 省级以下的人代会召开的时间一般都在3月以后。这就意味着, 这段时间里各级预算执行中出现了法律空档, 这极大地削弱了年度预算作为法律文件的权威性, 影响到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另外, 根据现在对预算调整概念所作的解释, 只有当原来平衡的预算出现了不平衡, 才是《预算法》规定的预算调整。这样的话, 各级财政就可以在不违反《预算法》的情况下, 将超收部分的资金用于安排支出, 甚至于“空转收支”, 勉强做到基本平衡, 从而不需要经过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批准。这样势必使人大对预算调整的审查监督流于形式, 使预算执行缺乏必要的监督与制约。

(四) 预算监督体系法律法规不健全, 预算监督的处罚力度不够

近年来, 我国已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税收征管法》、《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关于违反财政法规处罚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为我国依法理财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依据, 但法制的权威性、严密性和规范性有待加强。依据以上法律法规, 预算监督主体还不能有效监督预算分配的各个方面, 而且这些法律法规大多对预算监督只作了原则性的规定, 操作性不强。预算监督体系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带来的直接后果是监控不严、处罚力度不够。预算监督经常受制于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预, 受制于部门关系、人际关系, 对于违纪单位和个人的处罚缺乏真正的威慑力, 使预算监督工作十分被动。

二、完善我国政府预算监督机制的基本思路

公共决策和私人决策相比, 具有其特殊性, 如拥有特权、缺乏竞争、不存在破产等, 如果对公共决策缺乏有效的监督, 就会导致权力滥用和腐败的产生。对预算的编制和执行而言也是如此, 因此, 有效的预算监督机制是政府预算程序高效率运转的重要保证。完善和改革我国政府预算监督机制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 加快预算监督法律法规的建设

必须建立起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整套财政监督体系的法律法规。应尽快制定《财政监督法》, 确立预算监督的法律地位。只有将预算监督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以法律形式规定了预算监督主体的地位、职责、权力, 才能使预算监督工作真正得到加强。还应尽快修改现行预算法中一些不能适应监督工作需要的规定。比如, 对人大在预算监督中“重大事项决定权”应做出明确界定;对预算草案的主要内容做出具体规定;对预算在什么情况下是调整, 什么情况下是变更, 预算收支在科目之间的调整是否属于预算调整, 调整范围和幅度多大, 应报人大常委会审批等, 都应做出明确的规定或者法律解释, 以保证预算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 还要强化预算编制、执行中的法律责任。现行《预算法》中的法律责任规定的范围太窄, 只就预算执行中的三种行为做出了不痛不痒的规定, 而对预算编制、资金拨付、情况报告等方面的不当行为, 没有法律上的约束。如预算编制不真实、不及时;对法定报告事项, 不进行报告或者报告不真实;对预算支出不按规定拨付;对预算收入不依法及时入库等情况, 都未作规定。今后, 应完善预算法律责任制度, 对整个预算程序中的违法行为及其他不当行为, 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做出明确规定。

(二) 强化人大对预算的审查监督

其一, 应尽快制定有关的配套法律和法规, 明确规定人大审查监督预算的范围、内容、程序、法律责任等, 增强其可操作性, 以提高其对预算审查监督的质量和效果。其二, 还应适当延长人代会对政府预算的审查时间, 必须保证在人代会召开前1个月, 将较为完善、详细、通俗易懂的预算草案提交人大相关机构审查。其三, 要加强预算审查监督机构和工作力量的建设。建议可在人大成立专门的预算审查机关, 实行预算审查专家负责制, 集中一批有关专家学者, 加强调查研究, 强化对预算的审查监督。其四, 建立人大审计制度, 借助审计手段加强对预算的监督。从世界各国审计机构发展的趋势来看, 共同特点就是协助议会审批监督预算。我国也应尽早把各级审计机关划入各级人大序列, 使各级审计机关协助同级人大对预算的合法性、真实性、效益性进行监督。这也有利于把人大经济监督推向专业化、科学化、综合化的轨道, 以解决人大的预算监督过多依赖于政府主管部门 (被监督者) 的问题。

(三) 加强财政部门对预算收支的监督

在接受人大和审计部门对财政监督的同时, 还应加强财政部门对预算收支的监督。一方面, 应将预算监督工作的关口前移, 加强对预算编制过程的监督工作;另一方面, 要依据法定的预算指标, 加强对预算资金拨付情况、到位情况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防止超计划、超进度拨付资金问题的出现, 以及超范围、超标准支出预算资金以及虚报冒领等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财政部门应将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的重点, 从对各部门财务收支问题的检查和处理上, 转变为对政府预算编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将预算监督寓于预算管理的全过程, 逐步形成能够涵盖预算程序的各个环节, 具备对预算资金运行全过程进行监测、分析和矫正功能的预算监督运行方式。

(四) 细化预算编制, 增强预算透明度

为便于人大对预算的审查和监督, 还应细化预算的编制。应重新修订政府预算科目。收入科目要能反映各行业、各经济类型和各收入阶层的收入状况;支出科目应能反映资金的最终用途, 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专项支出都要有相应科目。此外, 还可通过实行部门预算来细化预算。部门预算对各部门及其下属单位预算支出项目和支出内容进行了详细地确定和规范, 不仅列示出支出总量, 也列示出每一个具体的用款项目, 并细化到“类”、“款”、“项”, 甚至“目”级科目。通过编制部门预算可更全面地发挥政府预算资金分配的职能作用, 可以细化预算, 提高预算编制的透明度, 便于人大对预算的审查和监督。预算科目细化以后, 每年编制的收支预算要实事求是地落实到相应科目, 每个收支科目还需辅之以相应的基础资料, 如科目收入来源依据、科目支出分项目和单位落实情况, 一并提交人代会审查, 增强预算的刚性和透明度。

(五) 改革预算资金管理方式, 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

在完善预算监督机制的过程中, 改革传统的预算资金管理方式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首先, 应全面推进政府采购制度的改革, 把市场机制运用到预算分配环节上。将单一的货币管理形式逐步扩展的采用货币、实物、劳务等多种管理形式, 这样可以起到加强预算资金的管理和监督, 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益, 降低采购成本、防止重复购置和抑制腐败现象等重要作用。其次, 还应相应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通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对从预算分配到资金拨付、资金使用、银行清算, 直至资金到达商品和劳务供应者账户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 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管理。财政部门掌握资金支付权, 可以根据资金的使用是否符合预算的规定而决定是否给予支付;将资金直接支付给商品和劳务供应者而不再通过任何中间环节, 可以掌握每笔资金的最终去向, 为从根本上杜绝在预算执行中的克扣、截留资金的现象打下基础。

摘要:由于我国当前的政府预算监督机制不健全, 致使政府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 影响了政府预算绩效的提高。在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过程中, 需建立有效的政府预算监督机制, 并强化预算管理过程中的财政监督力度, 加快预算监督法律法规的建设, 强化人大对预算的审查监督, 加强财政部门对预算收支的监督, 细化预算编制, 增强预算透明度, 改革预算资金管理方式, 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

关键词:政府预算,预算监督,预算编制,预算执行

参考文献

[1]李武好, 韩精诚, 刘红艺.公.共财政框架中的财政监督[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

[2]楼继伟.中国政府预算:制度、管理与案例[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2.

3.谁也没有不受监督的特权 篇三

据媒体披露,遭封杀的记者,都曾经报道过少数公安人员在大庭广众之下违法乱纪、因而激起人民群众公愤的情况。广大公安干警在维护社会安定、保护人民利益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及立下的卓著功勋有目共睹,不仅在群众中有口皆碑,新闻界也一直予以充分报道、热情讴歌。然而,正像共产党内尚且会出陈希同、成克杰那样的腐败分子,会有人犯错误甚至做坏事一样,公安队伍也不可能一尘不染、全是圣贤,出现害群之马亦不奇怪,只需及时整肃就行。在从严治警的努力中,舆论监督无疑是强有力的辅助手段。除了讳疾忌医者外,谁会害怕并拒绝来自新闻媒体的善意批评呢?

"护短"的结果是越护越短,招致队伍涣散、纪律松弛,既削弱了自身的战斗力,又破坏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在不是统领大队人马的指挥者的明智抉择。既然申明自己的宗旨是为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为什么要排斥同样是为人民的根本利益而进行的舆论监督、歧视并打击勇于实行舆论监督的媒体记者呢?

法制社会里,无论哪个行业、集团和个人,都有遵守国家法律规定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义务,而没有不受舆论监督的特权。例如,记者队伍中也有沾染了庸俗恶习的成员,新闻媒体除了加强自律外,也时常将混迹其中的极少数劣迹斑斑的文痞予以无情曝光并坚决清除,毫无姑息之意。其他行业的人们又何必对自己系统内存在的问题被揭露而耿耿于怀、暴跳如雷,甚至欲将揭发者一棍子打死而后快呢。

事实上,假如社会的各个层面都处在舆论监督的光亮之下,那么,滋生各种腐败现象的暗箱操作行为就将受到有效的抑制,侵害百姓利益的行径就很难有恃无恐地到处横行。这个连普通群众都明白的道理,某些单位的负责官员却时常犯糊涂,好像不太说得过去。

4.政府受监督 篇四

一、单选题

1.李某是政府部门的主要负贵人,他每天按时上班,一刻不耽误;不贪污,也不怎么干坏事。他认为,只要不贪不占,就没什么好害怕的。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官员应依法全面履行职责,既不能乱作为,也不能不作为 ②李某不能仅满足于不腐败,而更应对人民负责,执政为民 ③对不依法办事,经批评教育仍不改的官员应依法予以惩戒 ④“庸官”只要不贪不占,其“懒政”就不会造成严重后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近日,北京市税务局披露,某直播平台补缴去年6000多万元税款。对网络经营的新经济企业征税额如何确定?北京市税务部门适应新经济企业经营方式灵活多样的特点,改变常规性征税手段,通过专业性的网络公司收集直播平台打赏和提现信息的“大数据”实现对征税额度的准确核查。这启示我们,政府决策时

A.应遵循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一致的要求 B.应确保决策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 C.必须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 D.应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以减少失误

3.2017年9月28日,H市政府规定,重特大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部门应在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回应不及时、不主动并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可进行问责。这一规定 ①便于公民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利 ②是为了扩大公民民主管理的权利 ③意在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决策权 ④是政府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的表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近些年来,清新之风激荡中国政坛。各级政府纷纷采取了政务公开、开门立法、价格听证、重大问题集体决策、社会公示、问责制度等新做法。其中,政务信息公开制度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这主要是因为

A.有利于提高政府宏观调控水平B.透明的政府便于人民群众监督 C.政府的决策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D.有利于建设服务型法治型政府

5.“按程序办”有利于约束和规范权力的行使,压缩自由裁量权,减少工作失误。“程序”也让人们知道事情该交给谁办、怎么办、合适办妥。但一些单位和个人却利用程序做文章,“程序”甚至成为掩饰问题、拖延解决的“挡箭牌”。这主要体现了

①程序公正是实现结果公正的重要条件

②程序正当为依法行政提供了科学依据 ③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是程序公正的根本目 ④落实按程序办事需要规则意识和惩戒机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6.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清理规范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有关政策的通知》,明确规定,取消或停征41项中央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同时,将商标注册收费标准降低50%。取消或停止这41项收费项目,目的是切实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这表明我国政府

①加强社会建设,提供基本公共服务

②要通过简政放权促进职能的转变 ③坚持审慎用权,服务意识不断增强

④需要逐步降低对市场的监管力度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7.2017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落实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严格执行国务院“约法三章”。依法惩处一批腐败分子,反腐败斗争形成压倒性态势。这表明

①政府必须依法行政,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

②政府必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③政府必须坚持权责统一,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④坚持依法治国,完善权力分立、制约、平衡的制度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8.2017年10月12日,厦门市集美区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指出,该院实施行政案件跨行政区划相对集中管辖两周年来,共受理一审行政诉讼案件317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已达99人次,出庭应诉率达到52.4%,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呈常态化。这 ①拓宽了公民民主参与的渠道 ②有利于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③有利于维护诉讼者的合法权益 ④进一步扩大了政府职能范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和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制度的意见》明确提出,党政机关讨论、决定重大事项之前,应当听取法律顾问、公职律师的法律意见;依照有关规定应当听取法律顾问、公职律师的法律意见而未听取的事项,或者法律顾问、公职律师认为不合法不合规的事项,不得提交讨论、作出决定。这有利于:①法律人士依法行使监督权和质询权

②推动“崇法信法守法”社会氛围的形成 ③决策的内容符合法律的规定和要求

④加强纪检部门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2016年l1月15日,教育部在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框架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方面提出了六大核心素养。这体现了我国政府:

①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依法科学民主执政 ②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④加强宏观调控市场监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随着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走红,全国多地“孙连城”式窗口(不高不低,站也不是,蹲也不是,并且无凳子)被陆续曝光。继郑州市社保局、株洲火车站派出所后,云南省彝良县旅游局又曝出两米高的意见箱。材料给我们的警示是: ①政府要敢于接受群众的监督,正确对待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②要加强权力机关的行政执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 ③要创新司法机关社会管理的方式,增强社会管理合力 ④相关职能部门应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增强为民服务意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党的十八大以来,2580多名被经济责任审计的领导干部和其他人员,因涉嫌以权谋私、失职渎职、贪污受贿、侵吞国有资产等问题,被移送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由此可见,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制度:

A.是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的关键 B.强化了民主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 C.强化了法制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 D.强化了权力机关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13.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从监督体系上看,对国务院具有外部监督职能的中央国家机关有()①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②国家监察部和国家审计署 ③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近年来,我国各地大力加强政府作风建设。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4.某省在推行“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的改革中,坚持了“群众导向”和“群众体验”,不仅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而且也赢得了群众实实在在的好口碑。由此可见,“最多跑一次”改革

①是推动政府简政放权落到实处的表现 ②促进了政府管理与公众参与的有机结合 ③是不断增强政府服务意识的内在要求 ④是政府减少社会管理、提高服务水平的表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不评优而评差,“最难办事科室群众评”活动自2017年8月以来,在K市政府各部门间展开,开展这一评比活动有助于

①简化政府部门行政审批程序,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 ②加强对政府部门的制约监督,防止权力缺失和滥用 ③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规范行政权力的行使 ④制定和实施科学的考核制度,保证权力的公正运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近年来,许多地方政府“晒”出了权力运行流程图,明确规定行使权力的条件、承办岗位、办理时限、监督制约环节以及廉政风险防控等级等,方便群众“按图索骥”给予监督。这一做法的积极影响是

A.工作更加透明→做出正确决策→增强政府权威 B.规范工作流程→防止权钱交易→促进依法执政 C.简化政府职能→提高办事效率→维护公民权利 D.实行民主监督→集中专家智慧→改进政府工作

17.“围观改变中国”,那么吐槽也能改变社会。从社会学批判来说,每个人都有尊重和服从秩序并以此为荣的天然倾向,在一个运转良好的社会,这无疑是一种美德,但在一个运转不那么好的社会,这会给秩序制定者以最大的可乘之机。在这里,道德是完全模糊的,最服从秩序的人,在前个社会里是良好的公民,在后一个社会里,可能会成为坏制度的帮凶。下列能使我国社会良好运转的选择有:

①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让法治成为国家信仰 ②提高立法质量,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的理念 ③要确保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

④实行政务公开,政府代表全民意志,打造阳光政府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18.2017年7月4日,广东“汕尾信访”微信公众号及手机APP正式上线,汕尾信访系统“一网—微一端”平台全面运行,市民通过手机就可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和投诉。开通“一网—微一端”平台的意义在于

①推动政府依法行政,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原则

②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③完善权力监督体系,打造权威、廉洁政府

④保障公民的决策权,促进民主、科学决策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9.今年两会,二维码登上政府工作报告和“两高报告”,连部长通道都可以“扫码提问”,充分展现出互联网在政务服务中的独特价值。政务步入互联网时代有利于 ①加强对政府的法律监督,实现公民与国家良性互动 ②行政机关依法行使权力,提高行政效率和管理水平③保障公民基本民主权利,激发参政议政积极性 ④凝聚社会共识,形成政治合力,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这个把握很难吗?到底有没有明确的规定?”“整改什么时候能到位?我们需要具体的时间表!”2017年9月21日,“督履职强作为促发展——2017湖北媒体问政”节目现场,主持人连连发问,问政嘉宾更是与曝光单位相关负责人激烈变锋、刨根问底。之所以为人民群众和政府主要官员提供这样一个“发招与接招”的平台,是因为 ①公民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质询权

②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 ③舆论监督以其特点在民主监督中作用独特

④人民政府的权力来自于民,应当用之于民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21.要想有效防止权力滥用现象的出现,关键是要

①健全行政监督体系 ②大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③要坚决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④一靠民主,二靠法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22.李克强总理指出:“政府信息公开是现代政府的内在必然要求,是推进依法行政、打造„阳光政府‟、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重要举措。”我国31个省份的地方财政信息公开的平均分,由2011年的23.14分,逐年上升到2017年的42.25分,这说明了 ①政府的行政效率稳步提升 ②公民的知情权进一步落实 ③政府官员的自觉自律意识加强 ④公民的监督权不断扩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3.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为官之德被视作治国理政的主导因素,相关的经典论述内容丰富、数量繁多。下列选项中,古今表述内涵一致的是

①“当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廉洁自律,倡导尚俭戒奢 ②“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求真务实,力戒形式主义 ③“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处事公正,依法规范行政 ④“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科学决策,提高行政效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4.2016年12月3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杨焕林指出,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宝马矿业有限公司发生重大煤矿安全事故,暴露出安全生产检查不到位、责任措施不落实、监管不力等问题。减少各类安全事故需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其关键是 A.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B.公安机关要立警为民,秉公办案 C.建立社会与公民监督体系 D.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

25.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于2016年2月25日通过决定,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由试点地区人大设立监察委员会,产生组成人员,履行监督.调查.处置职责。该试点改革的积极意义在于

A.完善对公权力监督,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B.改进党内监督机制,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C.加强对人大的监督,提高人大工作水平D.行使公民的监督权,保障法律有效实施

二、非选择题

26.2017年9月3日至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福建厦门举行。2017年9月3日,厦门峰会金砖领导人会晤通过《金砖国家投资便利化合作纲要》指出金砖国家之间要增强政策透明度,及时公布有关投资方面的法律规章以及修订情况,提供咨询点为潜在投资者提供信息。要提高行政效力,金砖五国互相提供一站式服务,减少投资者行政成本。要提升金砖五国在投资方面的合作水平,五个国家的投资监管部门要加强政策协调,形成政府和投资私营部门及投资者对话机制,解决企业关注和诉求。

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的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应如何发挥作用来推动金砖国家投资便利化合作。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共享单车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2017年年初至今,惠州市区陆续有OFO等3家共享单车企业进驻。共享单车是模式创新,较好解决了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然而,随之而来的占道阻碍通行、乱堆乱放、安全事故等问题不断给城市管理带来难题。车辆损坏、管理维护不到位、保证金监管不透明等现象也不断见诸报端,舆论所呈现的负面问题激增。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政府应怎样解决共享单车给城市管理带来的难题。

28.《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增强农产品安全保障能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保障口粮绝对安全首先必须守住“耕地”红线。而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我国每年减少耕地600多万亩。与此同时,随着征地规模和被征地农民数量的逐年增加,引起的社会矛盾也逐年增多,导致涉及征地的信访居高不下,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分析人士指出,“这既与现行法律执行不到位有关,也与一些地方政府征地范围过宽、征地补偿标准偏低、安置方式单

一、社会保障不足、有效的纠纷调处和裁决机制缺乏有关”。

运用“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的知识,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地方政府应如何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练习题答案

1.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的知识。题意强调的是官员要不贪不占,也要积极干事。这启示官员应依法行政,对不依法办事,经批评教育仍不改的应依法予以惩戒,①③符合题意;②中“执政”表述不妥,题中涉及的行为主体是政府;④表述显然不妥,故排除。

2.C【解析】本题注要考查的是审慎行使权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知识。对新经济企业征税确定的问题,要求税务部门必须拿出科学的方案、方法。北京市税务部门的做法表明,必须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因此C符合题意;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根本上是一致的,但在具体方面也存在矛盾,A错误;B、D与题干无关。

3.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政务公开的知识。题意强调针对重特大事件,政府应及时公布信息甚至进行相关问责。通过及时公布信息有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便于公民行使监督权,①符合题意;及时公布信息甚至进行问责,这是政府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的表现,④入选;材料与公民决策权行使无关,③不选;②错在“扩大权利”。

4.B【解析】政务信息公开与提高政府宏观调控水平无关,A项不选;政府信息公开使政府的工作透明化,便于群众监督,因此受到群众欢迎,B项正确;政务信息公开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是因为它方便了人民群众行使权利。使政府的决策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有利于建设服务型法治型政府是从政务信息公开对政府的意义来说的,并不针对人民群众,故C、D项不是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受广大群众欢迎的主要原因。

5.D【解析】②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③选项表述错误,程序公正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好人民的根本利益。题目中,“按程序办”有利于约束和规范权力的行使,压缩自由裁量权,减少工作失误,说明了程序公正是实现结果公正的重要条件;故①入选。一些单位和个人却利用程序做文章,“程序”甚至成为掩饰问题、拖延解决的“挡箭牌”,说明了落实按程序办事需要规则意识和惩戒机制;故④入选。选D。

6.C【解析】材料没有体现我国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①不选;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取消或停征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这是要通过简政放权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②正确;取消或停征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这是我国政府坚持审慎用权,服务意识不断增强的体现,③正确;材料不代表我国政府要降低对市场的监管力度,这种说法也是不正确的,④不选。7.B【解析】要使反腐败斗争形成压倒性态势,需要政府依法行政,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主动接受监督,①项符合题意;严格执行国务院“约法三章”等有关规章制度,反腐败斗争形成压倒性态势,体现了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②项符合题意;要使反腐败斗争形成压倒性态势,需要政府坚持权责统一,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③项符合题意;要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制度、体系,而不是完善权力“分立”,我国不实行“三权分立”制,而是民主集中制,④项不合题意。

8.C【解析】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由法律授予,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这就是依法行政。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呈常态化有利于促进政府依法行政,维护诉讼者的合法权益,②③适合题意;①与题意无关,排除;政府的职能范围是法定的,④错误。9.B【解析】①选项错误,人大代表享有质询权。④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排除。题目中,党政机关讨论、决定重大事项之前,应当听取法律顾问、公职律师的法律意见;依照有关规定应当听取法律顾问、公职律师的法律意见而未听取的事项,或者法律顾问、公职律师认为不合法不合规的事项,不得提交讨论、作出决定。这有利于推动“崇法信法守法”社会氛围的形成,从而使决策的内容符合法律的规定和要求;故②③入选。

10.C【解析】①选项错误,依法科学民主执政的主体是党而不是政府。④选项错误,其表述与题意不符。题目中,教育部在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框架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方面提出了六大核心素养。这体现了我国政府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故②③入选。11.B【解析】②③选项表述错误,题目中表述的主体是政府,不是权力机关也不是司法机关。题目中,全国多地“孙连城”式窗口被陆续曝光。继郑州市社保局、株洲火车站派出所后,云南省彝良县旅游局又曝出两米高的意见箱,故这启示政府要敢于接受群众的监督,正确对待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要求相关职能部门应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增强为民服务意识;故①④入选。

12.C【解析】题目中,党的十八大以来多名领导干部因涉嫌以权谋私、失职渎职、贪污受贿、侵吞国有资产等问题,被移送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由此可见,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有效地强化了法制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故C选项入选。A选项错误,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题目中没有体现民主监督也没有体现权力机关的监督,故排除B、D。

13.D【解析】我国已经依据宪法和法律,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既包括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上级政府、审计部门、法制部门、监察部门),又包括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权力机关、司法机关、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协、社会和公民)。从监督体系上看,对国务院具有外部监督职能的中央国家机关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③④适合题意;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不是国家机关,排除①;国家监察部和国家审计署是内部监督职能,排除②。

14.A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某省在推行“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的改革中,坚持了“群众导向”和“群众体验”,不仅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而且也赢得了群众实实在在的好口碑。由此可见,“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推动政府简政放权落到实处的表现,也是不断增强政府服务意识的内在要求;故①③入选。②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④选项中“政府减少社会管理”的表述错误。

15.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K市政府开展了“最难办事科室群众评”活动,开展这一评比活动有助于加强对政府部门的制约监督,防止权力缺失和滥用,也有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从而更好地规范行政权力的行使;故②③入选。①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排除。④选项中“保证权力的公正运行”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16.A【解析】政务公开,有助于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更好地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便于公民监督政府的工作,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A项增加透明度,有利于民主监督,增强政府的威信,符合题意;依法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本题考查的是政府,坚持依法行政,B错误;C简化职能,提高效率,维护权利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涉及到民主决策的知识,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17.D【解析】要保证我国有一个良好的社会运转秩序,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要让法治成为国家信仰,因此要提高立法质量,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的理念,让法律真正成为社会秩序的保护神。①②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是如何让每个人都有尊重和服从秩序并以此为荣的倾向,③项与题意不符;政府代表人民意志而不是全民意志,④项说法错误D。

18.D【解析】开通“一网—微一端”平台,有利于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完善权力监督体系,打造权威、廉洁政府,故选项②③符合题意;选项①说法错误,为人民服务是宗旨而不是原则,排除;选项④说法错误,公民没有决策权,排除。

19.C【解析】选项①说法错误,利用互联网对政府的工作进行监督不属于法律监督,排除;选项②符合题意,政务步入互联网时代有利于行政机关依法行使权力,提高行政效率和管理水平;选项③说法错误,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是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排除;选项④符合题意,政务步入互联网时代有利于凝聚社会共识,形成政治合力,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20.B【解析】人大代表有质询权,公民没有质询权,①不选;为人民群众和政府主要官员提供这样一个“发招与接招”的平台,并不是因为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②不选;为人民群众和政府主要官员提供这样一个“发招与接招”的平台,是注重发挥了舆论监督的作用,因为舆论监督以其特点在民主监督中作用独特,③正确;之所以为人民群众和政府主要官员提供这样一个“发招与接招”的平台,是因为人民政府的权力来自于民,应当用之于民,④正确。

21.D【解析】本题考查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识记。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要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这个体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要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③④符合题意;①②均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

22.B【解析】政务公开是政府自觉接受监督的表现,有助于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更好地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便于公的民监督政府的工作,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②③适合题意;材料并未涉及到政府的行政效率,排除①;公民的监督权是法定的,不能扩大,④错误。

23.C【解析】本意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当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这体现了政府依法行政,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①不适合题意;“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这体现了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②适合题意;“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这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态度,③不适合题意;“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这体现了科学决策,提高行政效能,④适合题意。

24.D【解析】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与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无直接关联,A项不选;减少各类安全事故需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其关键并不是公安机关应该如何做,B项不选;建立社会与公民监督体系只是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的部分因素,并不是关键所在,C项不选;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其关键是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

25.A【解析】题目中,我国决定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该试点改革的积极意义在于完善对公权力监督,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故A选项入选。B选项错误,国家监察局不是党的机构。C选项错误,该试点改革不是为了加强对人大的监督。D选项错误,其表述与题意无关。

26【答案】①我国政府是我国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我国的行政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②政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进行外交活动。府要依法行政和科学民主决策,公布有关投资方面的法律规章及修订情况来推动金砖国家投资便利化合作。③要转变政府职能,简化审批程序,通过互相提供一站式服务,提高行政效率,创造宽松的投资便利化环境。④要积极履行社会建设职能,增强公共服务意识,提供咨询点为潜在投资者提供信息,互相提供一站式服务,减少投资者行政成本。要积极履行经济建设职能,国家之间加强政策协调,形成政府和投资者对话机制,解决企业关注和诉求。⑤政府要自觉接受监督,打造政府工程,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政府公信力,为合作投资提供良好平台。

27【答案】①政府要全面履行职能。切实履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对共享单车的发展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切实履行文化建设的职能,努力提高全社会思想道德素质和诚信意识;履行社会建设职能,大力完善相关基础设施,为共享单车搭建服务平台。②坚持依法行政,加强行政立法,不断完善相关法规,为共享单车的发展创建良好法治环境,促进市场公平竞争。

③积极拓宽民意反映渠道,坚持科学、民主决策,正确制定共享单车发展规划,努力建设服务性政府。

5.政府受监督 篇五

一、选择题

1.我国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监察委员会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建立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监察体系。对此,认识正确的是导学号 60922661(C)①监察委员会实行高效权威监督确保了政府清正廉洁

②监察体制改革有利于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③监察委员会的主任由本级人大选举产生体现了人大行使监督权 ④监察委员会由本级人大选举产生体现了人大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A.①② C.②④

B.③④ D.①③

[解析] 监察委员会的监督并不能确保政府清正廉洁,①不选;监察体制改革有利于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②正确;监察委员会的主任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体现了人大的任免权,不是体现了它的监督权,③不选;监察委员会由本级人大选举产生体现了人大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C。

2.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部署整改审计查出的预算执行等问题。针对审计查出的政策不落实、资金使用不规范等问题,要求加大督查力度,对整改不力和不作为、乱作为的要严肃问责。由此可见导学号 60922662(D)①政府必须坚持对公民负责的原则 ②政府必须依法行政,提高执法水平③政府必须审慎用权,有权不可任性 ④政府必须完善司法机关的内部监督

A.①③ C.②④

B.①④ D.②③

[解析] 针对审计查出的政策不落实、资金使用不规范等问题,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要求加大督查力度,对整改不力和不作为、乱作为的要严肃问责,这体现了政府必须依法行政,提高执法水平,必须审慎用权,有权不可任性,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政府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而不是对公民负责的原则,①说法错误;司法机关对政府的监督属于行政系统外部监督,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3.电子营业执照时代已经到来。截至2017年10月30日,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已经全部完成电子营业执照系统升级和部署任务,具备电子营业执照发放能力,已经发放电子营业执照1075.5万份。电子营业执照可提高企业在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领域的使用便利性。政府全面推行电子营业执照有利于导学号 60922663(B)

①建设服务型政府,激发市场活力 ②加强廉政建设,节约管理成本 ③树立政府权威,减少行政干预 ④增强政府效能,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解析]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政府职能的实施必须体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我国正在建设服务型政府,其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政府全面推行电子营业执照有利于增强政府效能,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建设服务型政府,激发市场活力,①④适合题意;廉政建设材料没有体现,排除②;推行电子营业执照是加强宏观调控,不是行政干预,排除③;故本题答案选B。

4.李某是政府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他每天按时上班,一刻不耽误;不贪污,也不怎么干坏事。他认为,只要不贪不占,就没什么好害怕的。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①官员应依法全面履行职责,既不能乱作为,也不能不作为 ②李某不能仅满足于不腐败,而更应对人民负责,执政为民 ③对不依法办事,经批评教育仍不改的官员应依法予以惩戒 ④“庸官”只要不贪不占,其“懒政”就不会造成严重后果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解析] 题意强调的是官员要不贪不占,也要积极干事。这启示官员应依法行政,对不依法办事,经批评教育仍不改的应依法予以惩戒,①③符合题意;②中“执政”表述不妥,题中涉及的行为主体是政府;④表述显然不妥,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5.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制定国家监察法。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成立国家监察委员会,要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保证全体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才能跳出历史周期率,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这说明(B)①权力是把双刃剑,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②国家监察委员会是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 ③政府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 ④监察委员会的监督对象是全体公民

A.①② C.②③

B.①③ D.②④

[解析] 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保证全体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才能跳出历史周期率,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这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政府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①③适合题意;国家监察委员会是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②是错误的;监察委员会的监督对象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B。

6.2017年10月12日,厦门市集美区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指出,该院实施行政案件跨

行政区划相对集中管辖两周年来,共受理一审行政诉讼案件317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已达99人次,出庭应诉率达到52.4%,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呈常态化。这(C)①拓宽了公民民主参与的渠道 ②有利于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③有利于维护诉讼者的合法权益 ④进一步扩大了政府职能范围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由法律授予,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这就是依法行政。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呈常态化有利于促进政府依法行政,维护诉讼者的合法权益,②③适合题意;①与题意无关,排除;政府的职能范围是法定的,④错误;故选C。

7.随着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走红,全国多地“孙连城”式窗口(不高不低,站也不是,蹲也不是,并且无凳子)被陆续曝光。继郑州市社保局、株洲火车站派出所后,云南省彝良县旅游局又曝出两米高的意见箱。材料给我们的警示是(B)①政府要敢于接受群众的监督,正确对待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②要加强权力机关的行政执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 ③要创新司法机关社会管理的方式,增强社会管理合力 ④相关职能部门应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增强为民服务意识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 ②③选项表述错误,题目中表述的主体是政府,不是权力机关也不是司法机关。题目中,全国多地“孙连城”式窗口被陆续曝光。继郑州市社保局、株洲火车站派出所后,云南省彝良县旅游局又曝出两米高的意见箱,这启示政府要敢于接受群众的监督,正确对待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要求相关职能部门应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增强为民服务意识;故①④入选。选B。

8.根据国务院《2017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2017年做到按月公开全国财政收支情况,解读财政收支增减变化及原因、预判财政收入走势,有关专家分析收支运行中可能引发关注的热点问题;每周发布国内批发市场价格信息,国际农产品价格信息以及全国小麦、稻谷、玉米、大豆收购价格信息,每月发布中国玉米、大豆、棉花、食用植物油、食糖等农产品供需平衡表等。这些举措,有利于(B)①提高公开实效—增进民众对政策的理解—凝聚改革共识 ②建设法治政府—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贯彻共享理念 ③信息更加透明—市场主体充分预判风险—做到趋利避害 ④规范行政行为—精简政府的工作程序—强化市场监管

A.①② C.②③

B.①③ D.③④

[解析] 政府做到按月公开全国财政收支情况,解读财政收支增减变化及原因、预判财政收入走势,解释说明收支运行中可能引发关注的热点问题等,这些举措,有利于使公众了解经济形势,对市场做出风险预判,做到趋利避害。也有助于公众对政策的理解,推动政策的进一步实施。①③符合题意;题中不涉及法治政府内容,②不选;④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9.不评优而评差,“最难办事科室群众评”活动自2017年10月以来,在K市政府各部门间展开。开展这一评比活动有助于(C)①简化政府部门行政审批程序,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 ②加强对政府部门的制约监督,防止权力缺失和滥用 ③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规范行政权力的行使 ④制定和实施科学的考核制度,保证权力的公正运行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 题目中,2017年10月以来K市政府各部门间开展“最难办事科室群众评”活动,开展这一评比活动有助于加强对政府部门的制约监督,防止权力缺失和滥用,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规范行政权力的行使。故②③入选。①错误,其表述与题意无关。④错误,表述过于绝对。选C。

10.日前,政府部门已经成为最大的信息数据生产、收集、使用和发布单位。但因政府部门间共享机制不健全、政策制度滞后等原因,影响了数据资源共享应用的整体效能。对此,2017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的出台,有利于(D)①政府参与民主管理,科学民主决策 ②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 ③公民监督政府工作,提高政府权威

④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提升服务水平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解析] 国务院出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有利于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提升服务水平,故②④符合题意,应选;①说法错误,公民参与民主管理,排除;③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11.近年来,S市工商局采取“互联网+音视频”监控管理模式,全新打造现代化的电子监察中心,设置的电子监察室指定专职人员在液晶拼接大屏上对全市47个工商窗口实时监控行政审批和服务情况。这一做法(A)①创新了监察模式,推动各级工商服务窗口作风转变 ②通过加强行政系统内部监督,积极促进依法行政 ③从根本上克服政府部门不作为、乱作为现象的发生

④是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具体体现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 题中采取“互联网+音视频”监控管理模式,全新打造现代化的电子监察中心体现了①,材料中S市工商局对全市47个工商窗口实时监控行政审批和服务情况说明了②;③中的“根本上”说法太绝对化,④与题干无关,故选A。

12.读漫画《顾头不顾尾》,加强对政府此类政绩考核的意义在于(B)

①保障公民知情权,树立政府权威 ②规范政府行为,加强对权力的制约监督 ③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④推进简政放权,提高行政效率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解析] 本题是漫画类试题,要坚持“漫画要看全、褒贬弄明先、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的原则。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政府职能的实施必须体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加强对政府此类政绩考核有利于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规范政府行为,加强对权力的制约监督,②③适合题意;①④不符合漫画主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国务院推出的最大减税举措——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增值税(“营改增”)政策,超1万亿元减税降费举措相继落地,享受减税降费的企业比例为44.6%,比原来明显增加。有关专家指出,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将直接减轻企业负担,帮助企业转型升级。未来减税仍有一定空间,而这更多地需要提高征收率和财政支出效率来配合。一是税收征收率能否提高,税费征管能力提升;二是支出效率能否提高。未来可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从而减少政府支出,为减税降费创造空问。另外,税外各类收费是造成企业税负的主要根源,也是政府收入秩序失衡的主要原因,应当成为社会减负的主要着力点。导学号 60922664

结合材料 从政治文明角度论述,政府应怎样贯彻依法行政,促进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的再落实。

[答案] ①政府贯彻依法行政,必须坚持各项政策措施有法有据,必须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清理税外各类收费,应当成为社会减负的主要着力点。②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坚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政府应该深化改革,建设有限政府、效能政府,提高财政支出效率,促进税费征管能力提升。③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正确履行经济职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惩处不作为、乱作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从而减少政府支出,为减税降费创造空间。④政府应该克服懒政怠政,惩处失职渎职,严格落实税法,为减税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解析] 本题要求从政治文明角度论述,政府应怎样贯彻依法行政,促进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的再落实。随着国务院推出的最大减税举措——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增值税(“营改增”)政策,超1万亿元减税降费举措相继落地、更多地需要提高征收率和财政支出效率来配合可考虑政府贯彻依法行政,必须坚持各项政策措施有法有据,必须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将直接减轻企业负担,帮助企业转型升级可考虑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坚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政府应该深化改革,建设有限政府、效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正确履行经济职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克服懒政怠政,惩处失职渎职,严格落实税法,为减税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8月26日,广东省住建厅、广东省发改委联合印发《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6-2020)》(以下简称《规划》),探索共有产权住房制度。《规划》提出,将建立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推动建立涵盖共有产权住房、限价商品房、棚户区改造住房、货币化安置等方面的住房保障体系;多渠道增加住房保障和供应,建立购租并举住房体系,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并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鼓励自然人和各类机构投资者购买库存商品房,成为租赁市场的房源提供者。《规划》旨在推动购租并举,真正实现“居者有其屋”。

结合材料,从“我国政府决策方式”的角度说明如何才能实现“居者有其屋”。[答案] ①在科学决策方面,政府要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②在民主决策方面,政府要增强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在住房供给尤其是保障房建设问题上要充分尊重民意,广开言路。③在依法决策方面,政府在制定共有产权住房、限价商品房、棚户区改造住房、货币化安置等政策时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决策过程要符合法定程序。

[解析] 回答本题,考生可从政府要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政府要增强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在住房供给尤其是保障房建设问题上要充分尊重民意;政府

在制定相关住房政策时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决策过程要符合法定程序等方面展开回答。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目前,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国有资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等领域,一些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造成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这类案件如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没有法律规定的直接利害关系,无法提起公益诉讼,导致违法行政行为缺乏有效司法监督。

2017年7月1日起,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开始实施,确立了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检察机关在履行职责中,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致使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应当向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行职责。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职责的,人民检察院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结合材料及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检察机关为什么能够提起公益诉讼并说明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意义。

[答案] 人民检察院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各级人民检察院行使检察权。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是其行使职权的表现;我国建立起全面行政监督体系,司法机关的监督是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是司法机关对行政机关进行监督的表现。意义: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有利于督促政府更好地履行职能,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有利于强化检察机关的监督职能,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6.政府受监督 篇六

检查大纲

第7部分:厂用电系统受电前监督检查

目 次 总 则 2 监督检查依据 3 监督检查应具备的条件 4 责任主体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1 建设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2 设计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3 监理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4 施工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5 调试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6 生产运行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4.7 检测试验机构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5 工程实体质量的监督检查

5.1 建筑专业的监督检查 5.2 电气专业的监督检查 5.3 热控专业的监督检查 5.4 调整试验的监督检查 5.5 生产运行准备的监督检查 6 质量监督检测

.1.总 则

1.0.1 本部分适用于火电工程厂用电系统受电前阶段的质量监督检查。

1.0.2 厂用电系统受电前监督检查范围为受电电源、高压启动/备用变压器、厂用电高压配电装置。

1.0.3 本部分所列检查内容应逐条检查,检查方式为重点抽查验证。

1.0.4 本阶段监督检查有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装备、新材料的具体情况时,可根据相应的批准文件补充编制监督检查细则。2 监督检查依据

监督检查组在开展本部分监督检查工作时,监检人员英担按照专业划分,熟练掌握以下标准。引进国外设备的工程,还需要熟悉和掌握合同约定的其他标准。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47)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4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4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 5015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9)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7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蓄电池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7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57)《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DL 5027)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DL/T 5161.1~17)《火力发电建设工程机组调试技术规范》(DL/T 5294)监督检查应具备的条件

3.0.1 厂用系统受电范围内建筑工程施工完成,并验收签证。

3.0.2厂用系统受电范围内电气一、二次系统施工完成,相应的电气试验及保护调试完成,并验收签证。责任主体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1 建设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1.1组织完成厂用系统受电范围内建筑工程验收。

4.1.2组织完成厂用系统受电范围内电气一、二次系统及保护调试的验收。4.1.3设备制造厂负责调试的项目已调试完成,验收合格。

.2.4.1.4按规定成立试运指挥部,试运行管理制度齐全,组织分工明确,人员落实。

4.1.5厂用电系统受电方案经试运指挥部批准,现场的安全、保卫、消防等项工作已落实,受电后的管理方式已确定。

4.1.6工程采用的专业标准清单已审批。4.1.7按规定组织进行设计交底和施工图会检。4.1.8按合同约定组织设备制造厂进行技术交底。4.1.9组织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情况的检查。4.1.10无任意压缩合同约定工期的行为。

4.1.11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装备、新材料已批准。4.2 设计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2.1设计图纸交付进度能保证连续施工,满足工程实际需要。4.2.2设计更改、技术洽商等文件完整、手续齐全。4.2.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落实到位。4.2.4设计代表工作到位、处理设计问题及时。

4.2.5进行了本阶段工程实体质量与勘察设计的符合性确认。4.3 监理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3.1企业资质与合同约定的业务范围相符。

4.3.2项目监理部专业监理人员配备合理,资格证书与承担任务相符。4.3.3完成相关施工和调试项目的质量验收并汇总。4.3.4已按验收规程规定,对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进行了验收。

4.3.5已组织编制施工质量验收项目划分表,设定工程质量控制点,并按计划实施。4.3.6施工方案和调试方案已审查。

4.3.7组织或参加设备、材料的到货检查验收。4.3.8设备、施工质量问题及处理台账完整。4.3.9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检查到位。4.4 施工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4.1企业资质与合同约定的业务范围相符。4.4.2项目部组织机构健全,专业人员配置合理。4.4.3项目经理资格符合要求并经本企业法定代表人授权。4.4.4质量检查、特殊工种及特种作业等人员持证上岗。4.4.5专业施工组织设计已审批。

4.4.6施工方案和作业指导书审批手续齐全,技术交底已完成。4.4.7计量工器具经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4.4.8编制检测试验项目计划。4.4.9单位工程开工报告已审批。

.3.4.4.10专业绿色施工措施已制订。

4.4.1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计划已落实。4.4.12无违规转包或者违法分包工程的行为。4.5 调试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5.1企业资质与合同约定的业务范围相符。4.5.2项目部组织机构健全,专业人员配置合理。4.5.3项目经理资格符合要求并经本企业法定代表人授权。4.5.4专业调试人员持证上岗。

4.5.5调试措施审批手续齐全;厂用电系统受电方案已经试运总指挥批准。4.5.6调试使用的仪器、仪表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4.5.7厂用受电相应的控制系统功能已调试合格。

4.5.8受电范围内的设备和系统已按规定全部调试完毕并签证。4.5.9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计划已落实。4.5.10无违规转包或者违法分包工程的行为。4.6 生产运行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6.1生产运行人员配备齐全,并经培训上岗。

4.6.2相关运行规程、系统图册、反事故措施等审批手续齐全。

4.6.3相关的运行日志、记录表单、操作票、工作票、设备问题台账等已准备完毕。4.6.4取得调度下达的保护定值,完成保护装置定值的审批。4.6.5完成受电设备、系统与施工区域的隔离。4.6.6完成受电区域和设备的标识。4.7 检测试验机构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

4.7.1检测试验机构已经通过能力认定并取得相应证书,其现场派出机构(现场试验室)满足规定条件,并已报质量监督机构备案。

4.7.2 检测人员资格符合规定,持证上岗。4.7.3检测仪器、设备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4.7.4检测依据正确、有效,检测报告及时、规范。工程实体质量的监督检查

5.1 建筑专业的监督检查

5.1.1 受电范围内环境整洁、照明齐全,消防器材配备完善,消防通道畅通。

5.1.2受电范围内受电电源、启动备用变压器、配电装置的建(构)筑工程施工完毕,验收签证齐全。

.4.5.1.3 受电范围内的建筑工程已按第8部分 建筑工程交付使用前监督检查执行。5.2 电气专业的监督检查

5.2.1 带电设备的安全净距符合规范规定,电气连接可靠。5.2.2 带电设备的一次试验项目完成,试验合格,记录齐全。

5.2.3启动备用变压器密封良好;绝缘油(或SF6)试验合格、报告齐全,油位(或气压)正常;本体及中性点接地符合规范规定、连接可靠;冷却装置启停正常;气体继电器、温度计检定合格;调压装置操动灵活,指示正确。

5.2.4充气设备气体压力、密度继电器报警和闭锁值符合产品技术要求。

5.2.5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开关及操动机构动作可靠,分、合闸指示正确;油(气)操动机构无渗漏现象;隔离开关接触电阻及三相同期值符合产品技术要求。5.2.6高压开关柜防误闭锁装置齐全可靠。

5.2.7 互感器外观完好,密封良好,油位或气压正常,接地可靠;电流互感器备用线圈短接并可靠接地。

5.2.8 避雷器外观及安全装置完好,排气口朝向合理;在线监测装置接地可靠,安装方向便于观察。

5.2.9 软母线压接(或螺栓连接)质量检查合格;硬母线的焊接检验报告齐全。5.2.10 盘柜安装牢固、接地可靠;手车式、抽屉式配电柜开关推拉灵活。5.2.11电缆孔洞防火封堵严密、阻燃措施齐全;金属电缆支架接地良好。

5.2.12 电缆施工符合设计及规范规定,验收签证齐全;二次回路接线正确,可靠。5.2.13 蓄电池组标示正确、清晰,充放电试验合格,记录齐全;UPS电源工作正常。

5.2.14 防雷接地、设备接地和主接地网连接可靠,验收签证齐全。

5.2.15 升压站、网控室、集控室等电位网安装完成,质量验收合格,记录齐全。5.2.16 全厂接地电阻测试完成,测量结果符合设计要求。5.3 热控专业的监督检查

5.3.1 DCS系统盘柜、操作台、操作员站、工程师站安装完毕,记录齐全。5.3.2 DCS系统已受电,且电源可靠。5.3.3 DCS系统接地可靠、标识清晰。

5.3.4 DCS盘柜内防火封堵措施有效,密封严密。

5.3.5 ECS系统已正常投运,受电范围内设备及系统可在ECS系统正常操作 5.3.6 继电器室空调已投入运行,温度、湿度满足DCS系统正常运行要求。5.3.7 事故顺序记录系统(SOE)投运正常。5.3.8 DCS系统冗余切换正常。5.4 调整试验的监督检查

5.4.1 高压带电设备的特殊试验项目完成,试验合格,记录齐全。

5.4.2 启动/备用变压器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电阻,绕组连同套管的绝缘电阻、吸收比或极化指.5.数,变压器分接头变比,三相连接组别(或单相变压器引出线的极性)等试验项目齐全,试验合格。

5.4.3 断路器、组合电器主回路导电电阻符合产品技术要求,SF6以及泄漏率检测合格,主回路交流耐压试验通过。

5.4.4 互感器的接线组别和极性正确,绕组的绝缘电阻合格,互感器测量偏差在允许范围内。5.4.5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及基座的绝缘电阻符合规范规定。

5.4.6 电气设备及防雷设施的接地阻抗测试符合设计要求,报告齐全。

5.4.7 电流、电压、直流控制、信号等二次回路绝缘符合规范规定;断路器、隔离开关、有载分接开关传动试验动作可靠,信号正确;保护和自动装置动作准确、可靠,信号正确。

5.4.8 保护定值已整定,线路双侧保护联调合格,通信正常。5.4.9 DCS接地系统接地电阻测试报告齐全,接地电阻值符合要求。

5.4.10 DCS系统操作可靠、信号正确,监控及保护联锁功能试验完成且符合设计要求。5.5 生产准备的监督检查

5.5.1 控制室与电网调度场操作人员之间的通讯联络通畅。

5.5.2 受电区域与非带电区域及运行区域隔离可靠,警示标识齐全、醒目。5.5.3 设备命名编号及盘、柜双面标识准确、齐全;设备运行安全警示标识醒目。质量监督检测

6.0.1开展现场质量监督检查时,应重点对下列项目的检测试验报告和检验指标进行查验,必要时可进行验证性抽样检测。对检验指标或结论有怀疑时,必须进行检测。

(1)电力电缆两端相位一致性检测;(2)六氟化硫气体的含水量检测;

(3)接地装置接地阻抗测量(含设备接地);(4)二次回路绝缘电阻测量;

(5)启动/备用变压器绕组、互感器绕组绝缘电阻测试;(6)启动/备用变压器、互感器接线组别和极性测试;(7)共箱母线导电回路电阻测试。

7.政府受监督 篇七

一、网络舆论监督的定义及特点

网络舆论监督指公民针对政府的责任缺失等行为, 依据宪法和法律并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参与对政府决策等进行评议、检查和督促, 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的大规模应用而兴起的一种新型监督方式。网络舆论监督作为科技发展与民主政治有机融合的人类文明新成果, 有着独特优势和强烈的时代特征。

1、强烈的时效性和流畅性

网络媒体是全天候的信息传播与实时信息发布, 它把时间的占有权完全交给了网民, 增大了公共事件的冲击力。网络舆论是网民真实意愿的反映, 不带任何功利目的。借助于网络的快速传播、超时空性、资源共享性等自身优势, 往往一个舆论议题刚被提出, 短时间内就已积聚起大量的人气, 速度之快令传统监督方式望尘莫及。

2、主体的匿名性和虚拟性

网络舆论产生于虚拟的网络空间, 以一种匿名的、虚拟的ID身份在网络空间出现, 这种身份使网络公众拥有比传统舆论形式更自由的“话语权”, 能够对社会焦点问题直接表明自己的观点, 不管其舆论是否受到大家的支持, 舆论主体始终处于一种匿名的状态, 很少担心受到其它因素的制约。

3、交流的平等性和内容的复杂性、情绪性

网络监督主体的匿名性和虚拟性为网民之间的平等交流提供了可能。来自不同文化层次、不同职业、不同地域的网民, 发表的言论内容也各不相同, 这决定了网络监督的主题内容包罗万象, 任何一位参与讨论的人都处于一种理论上的平等地位。与此同时, 网络舆论良莠不齐, 虚拟性为网民将自己处于隐藏状态提供了方便, 他们借助论坛空间发泄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积压的各种情绪, 或是发表个人主观色彩浓厚的言论, 由此形成一种情绪型舆论。

二、网络舆论监督对政府行为产生的积极效应

中国社科院网络研究学者闵大洪说:“今天, 网友言论之活跃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不论是国内重大事件, 还是国际重大事件, 都能马上形成网上舆论, 甚至进而产生巨大的舆论压力, 达到任何部门、机构甚至公众人物都无法忽视的地步。”这句话形象地概括了网络舆论监督的影响。尤其是近几年与网络舆论有关的事件都表明, 网络舆论监督已经对我国政府行为、执政理念产生了重大影响。

1、有利于政府更加关注民意及民情

网络媒体的出现和发展以及其传播特性为民众表达诉求、参与公共事务讨论提供了一条最方便快捷的途径, 且内容涵盖各个方面。有关部门研究发现, 网络热点话题主要集中在涉“官”与涉“腐”方面、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以及涉及“公平”和“正义”的事件, 此外, 重大事故、自然灾害和贫富差距问题等也是网民讨论的热点。当前我国政府提出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目标, 显示了网络舆论监督正在改变我国政府的执政理念和方式, 促使政府关注民意表达, 有利于造就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2、有利于政府科学决策

网络环境的开放性使得公众能够表达各种观点和看法, 为政府官员最大程度地了解民意提供了便利渠道, 使政府决策能够真正造福于群众。舆论主体的匿名性使得公众敢于讲真话, 有些通过正规渠道不能反映的现实问题可以通过网络表达出来, 有利于政府及时获得真实信息, 针对性地调整决策, 实现网络舆论监督与政府决策的良性互动。

三、网络舆论对政府行为监督的消极效应

我们肯定网络舆论监督的正面作用的同时也要看到它的负面影响。网络并不是万能的, 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情绪化的网络舆论易导致信息失真

因为网络监督主体来自不同职业、不同阶层, 文化程度等参差不齐, 再加上匿名性的特点, 网络信息难免会情绪化和非理性化, 偏激的语言或谩骂十分常见。这些舆论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其真实性, 网络舆论监督的存在也失去了意义。更有甚者, 虚假的网络信息甚至会误导舆论走向, 给当事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2、信息不对称易引起监督结果的不公正

由于公开信息的范围和获取信息的程序等的限制, 政府向社会公开信息明显不足, 导致信息不对称, 直接影响到公民知情权的实现。公民在没有掌握知情权的情况下很难有效地行使舆论监督权, 使网络舆论监督仅停留在表层, 触摸不到事件的本质, 容易造成侵权行为的发生, 造成监督结果的不公正。而这一系列连锁反应又会反过来影响网络舆论监督的公信力, 使其处于尴尬境地。

3、没有强制力造成监督缺乏实效性

网络舆论监督只是社会监督体系中的一种, 其本身并不像国家暴力那样具有强制性, 这就造成网民的监督活动缺乏实效性, 难以构筑强有力的反腐阵线。由于现有的权力监督体制与网络舆论监督没有进行对接, 大量对政府行为监督的网络舆论在现实社会中都已化为无形, 难以形成重大的影响。

四、完善网络舆论监督政府行为的对策

1、对网络舆论监督正确定位, 营造阳光政府

一方面, 政府要勇于接受网络舆论监督, 以开明包容的态度对待;另一方面, 作为行政权力代表的政府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作用, 以政府信息发布来回应舆论监督。目前绝大多数政府都有自己的网站, 行政主体应充分发挥这些网站的作用, 鼓励群众反映实际问题, 并做出及时回应。政府可派专人及时收集和处理网络上的舆论, 对于信息失真的情况保持克制冷静, 及时拿出更有力的证据, 采取果断措施。同时积极从正面引导网络舆论, 树立政府的公信力, 推进阳光政府建设。

2、加强网络教育与引导, 提高网民的自律意识和素质修养

政府可以倡导和牵头, 建立各级思想道德教育网站, 形成全国性的网络教育系统, 构建新型德育阵地;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和管理, 防堵负面信息的消极影响;鼓励大众自觉遵守网络道德, 形成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

3、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加快电子政务建设, 打造透明政府

在完善网络舆论监督的发展过程中, 政府信息公开是不可或缺的支持力量, 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趋势和要求。首先, 政府要建立和健全信息公开的法律和制度, 充分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如明确规定政务信息公开的范围, 以及政府信息公开以及公众获取相关信息的程序等;其次, 要建立和加强信息公开执行情况的监督制度, 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对于那些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有关信息的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要追究法律责任等。同时在自身建设上要提高政府的网络文化宣传水平, 打造一支政府管得住、网民信得过的网络主流媒体, 充分发挥其阵地作用。

4、健全和完善有关网络舆论监督的法律法规, 维护网络信息安全, 建设法治政府

政府应把政治、经济、法律管理、信息资源建设、安全等诸多领域的专家吸收到网络立法的研究中来, 通过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和实践, 共同建设完善的网络法律规范, 真正做到依法治网。政府立法应该为行业自律创造条件, 凡是传统法律可以解决的, 尽量利用传统法律, 避免过多网络立法对网络舆论监督产生副作用。对网络上的种种不法行为的制裁, 应当既有一定的威慑力又不以束缚信息网络的发展为准则, 这是制定网络法律必须正视的问题。只有加快信息时代网络立法, 保护正当的网络监督权, 并建立问责制度以及公民舆论监督权遭受侵犯时权利救济途径, 才能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 发挥民众的监督作用, 提高网民行使舆论监督的热情。

参考文献

[1]周建国.网络监督: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J].社会观察, 2009, (2) .

[2]王勇.网络监督刍议[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9, (4) .

[3]曹羊婷.网络时代的政府监督机制创新研究[J].法制与社会, 2009, (02) .

8.人民有权监督政府花钱 篇八

政府行政支出:增速过快、占比过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行政支出逐年增加。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任玉岭在2006年就曾指出,从1978年至2003年的25年问,我国行政管理费用已增长87倍。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1978年仅为4.71%,到2003年竟上升至19.03%。而且近年来行政管理费用还在大幅增长。占比远远高出日本的2.38%、英国的4.19%、韩国的5.06%、法国的6.5%、加拿大的7.1%以及美同的9.9%。

由于财政收入在一个时期内的增长是有限的,政府行政支出的快速增加,就意味着财政用于改善民生支出的减少,至少不可能有大幅度的增加,这会严重影响政府的声誉。2008年“两会”期间,据财政部部长谢旭人介绍,2007年政府在直接涉及民众的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福利上的开支,总共约6000亿元,相当于财政总开支的15%,为全年GDP的2.4%,分到13亿人身上,人均461元(相当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同样年份相比,美国在这三项上的开支约为15000亿美元,相当于联邦政府总开支的61%,为美国GDP的11.5%,分到3亿美国人身上,人均5000美元(相当于美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8%)。另外,在政府本身的行政管理费用中,还存在很大扭曲。这主要表现在公务员本身的名义工资不高,但公款消费与福利待遇却高得惊人,其名目之繁多,数额之巨大,已经到了连政府自己都统计不出来的地步。“我们国家一直没有‘三公消费’这个科目,从统计口径来看,这部分开支难以计算,需要由很多渠道把数据汇集起来,所以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而从时间点来看,6月份正好是我国财政年度的一半,如果现在开始上报,可能数据跨度不够长。”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王雍君告诉《第一财经日报》的记者。

众所周知,不少地方财政支出主要用于承担财政供养人口的工资,以及向各类行政事业单位提供运转开支。一方面,由于许多地方的财政供养人口过于庞大,“官民之比”居高不下,使一些地方财政不堪重负,甚至捉襟见肘;另一方面,文山会海、“餐桌腐败”、“车轮腐败”、公款旅游等,也在大规模地侵吞着有限的财政资金。此外,一些地方财政供养人口中,还混有不少“吃空饷”的蛀虫。2006年,仅四川省就清理出3.7万多“吃空饷”人员,每年冒领经费达6400多万元。,河南也清理出2万多“吃空饷”人员,涉及资金1.53亿元。这无疑暴露出一些地方财政支出中的漏洞。可见,行政成本居高不下乃至管理失控,很可能诱发官员腐败等一系列相关问题。最为严重的是,挤占了政府在民生、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方面的支出,使其应有职能没有行使,从而失去了人民的信任。

财政部近日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开了2011年的部门预算,并因此成为今年首个公开部门预算的中央部委。根据财政部2011年部门预算,一般公共服务(类)财政事务(款)2011年财政拨款预算数为99972,66万元,比2010年财政拨款执行数增加22716.77万元,增长29.40%。其中,行政运行支出预算数为37156.41万元,比2010年执行数增加6594.15万元,增长21.58%。中央政府一个部门的行政支出增长速度与学者们对政府总体行政支出增速的估算基本吻合。过快增长的行政支出势必挤压政府在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投入和支出。2010年,共有74家中央预算部门向社会公开了部门收支预算总表和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实现了中央部门预算首次向社会公开。但“三公消费”仍然没有公布数据。

公开预算只是向控制政府行政支出迈出的第一步。政府预算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公共预算,这就要求公众不仅对预算支出有知情权,还要有参与权和监督权;不仅要知道政府的钱花到哪里去了,还要能评头论足。

“三公消费”:数额大但无准确数字

“三公消费”是指公车消费、公费出国和公务接待(也有人定义为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费旅游)。这“三公消费”,从表面上看似乎不如贪污受贿、贪赃枉法那么危害深重,但是,“三公消费”却更普遍,无论是对干部,还是对社会、对人民所造成的影响都不亚于贪污受贿,是严重败坏党风政风民风的根源之一。

中国三公消费的总额到底是多少?各级政府从来没有公布过。各种文献资料和政府网站上都找不到相关数字。国家行政学院的竹立家教授曾综合各方面数据,包括公开的和一些人大代表的议案,推算2006年三公消费的规模在9000亿元左右,其中公车消费4000亿元左右,公费出国3000亿元左右,公款吃喝2000亿元左右。在当年4万亿元的财政总支出中,大约占22.5%。财政部门认为没有那么多。民间人士认为实际数据比这个还要高。不管怎么说,公开的媒体上总算有了一个三公消费的数据。各方人士在谈及这个问题时,一般都以这个数据立论。如果按行政支出每年20%以上的平均增速推算,中国三公消费总额,2010年很有可能已经突破18000亿元。而实际上,党政有关部门还是掌握三公消费的具体数字的。2010年1月8日,中纪委副书记李玉赋在中纪委、监察部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宣布,2009年各地区各部门通过财政预算压缩出国(境)、车辆购置及运行、公务接待等三项经费158.06亿元;全国党政干部因公出国(境)团组数、人次数和经费数与近三年平均数相比分别下降了49.0%、45.5%和37.6%。公款出国(境)旅游得到进一步遏制,2009年上半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办公款出国(境)旅游案件103件,涉案人数319人,追缴涉案金额537.1万元。如果没有历年总体的比较,断然是算不出下降幅度和百分比的。

近年来,涉及三公消费的案例和相关报道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舆论对三公消费的批评也不绝于耳。广州海事法院院长罗国华等官员组团公费出国的行程和费用偶然流出,每人费用高达8万元,考察地点多与业务无关,引起舆论大哗,最后只好免去这些干部的职务。辽阳等市试行公车改革,领导干部最高补助一年7.6

万元。虽然这个方案可以节约行政开支,但补助数量之高还是令人咋舌的。争论之余,一些地方公车改革搁浅。被曝光的广东省汕尾市烟草专卖局的“天价吃喝账”现象,单位食堂招待一天吃掉13万元,一个月招待费超过200万元,一年招待费高达1200多万元以前,民众讽刺公款吃喝和公车消费时这样说:“一顿饭,一头牛,屁股底下一座楼。”如今,一顿饭已是十头牛,屁股底下也非一座简单的楼。据资料显示,2004年,我国至少有公车400万辆,公车消费财政资源4085亿元,大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13%以上。据测算,公车公用占三分之一,干部私用占三分之一,司机私用占三分之一。也就是说,公车私用每年至少在2000亿元以上,这一数字几乎和2006年的国防开支相近。另据《京华时报》2010年11月22日报道,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说,官方公布的数据表明,全国公车数量为200多万辆,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1500亿~2000亿元。但民间和学者统计的数据是,全国公车数量约为300万至350万辆,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约为3000~4000亿元。两个数据版本相差很大。

对于公款吃喝,党中央虽然三令五申屡加禁止,但是收效甚微。《新华日报》2004年7月24日称:“近几年全国每年公款吃喝超过1000个亿,一年吃掉半座三峡大坝。”2005年的《学习时报》第326期称:“据各种资料显示,全国一年公款吃喝在2000亿元以上,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7%。”这就是说,一年“吃”掉了一座三峡大坝。

另据报道,2009年全国党政干部因公出国(境)团组33507个、123553人次。公款出国经费,每年有数千亿元。2008年底,一位网民在上海地铁上捡到的一个公文包,里面装着浙江温州、江西新余官员出国旅游的路线图,更有江苏张家港一个“领导太太考察团”的相关信息。这些政府自身不愿公开的信息,被“晒”到了网上,从而引起网民、媒体的关注。还有,吉林省原煤炭工业局在2007年到2009年期间,曾组织多批干部公款出国旅游。据介绍,自2007年8月份以来,一共有9批51人公款出国旅游。其中,副局长袁玉清等人一趟出国旅游就花掉了119万元。在中央的严厉控制下,公费出国旅游之风才得到遏制,一批因此类案件涉嫌腐败的领导干部被查处。

遏制“三公消费”:改革中艰难跬步前行

20lO年2月27日下午15时,温家宝总理来到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在回答网友“公款吃喝、公车私用等现象为什么管不住?治理三公消费真的那么难吗?”的提问时,温总理态度坚决地说,应该管得住,必须管得住。其实,我们能够做到,最根本的是两条,第一条就是公开透明。要让任何一项行政性支出都进入预算,而且公开,让群众知道,接受群众监督;第二条就是民主监督。我曾经引用建国前毛泽东主席和黄炎培先生说过的一段话,解决“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周期律问题,最重要的是民主,只有民主才不会出现人亡政息。对此,温总理还非常严肃地指出,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费出国,其实也关系到整个反腐败。

2011年3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2009年和20lO年大幅压缩的基础上,2011年继续压缩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今年6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中央财政决算时,将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支出情况纳入报告内容,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监督。按照《关于201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2011年公共财政预算安排情况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118.84亿元,增长4.3%。对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等三项经费支出按不超过2009年压缩后的规模安排。其中,中央本级支出876.85亿元,对地方,转移支付241.99亿元。

在公务用车管理方面,中央纪委督促协调国管局等部门抓紧研究修订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政策界限,提出制度措施。

此前,北京、昆明、杭州等各地城市均已开展多项有关公务用车管理方面的改革。

据《京华时报》报道,2010年12月13日发布的北京治堵方案提到限制公车数量时指出,“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各级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不再增加公务用车指标。北京市交通委主任刘小明对此作出明确解释:按照郭金龙市长要求,“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党政机关、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北京市国企机动车实现零增长。

《京华时报》还报道说,2010年1月,昆明市在四个主城区启动公车改革试点,一共清理封存的920辆公务用车,其中半数被拍卖,剩余车辆(报废车辆除外)或用于组建各区机关公务交通服务车队,或划拨执法部门。2011年2月,在此试点基础上,昆明市市级机关公车改革将全面推行。据昆明市公车改革设计者之一、昆明市纪委党风廉政建设室主任季志远介绍:“调研结果显示,近七成干部认为车改对自己的公务出行没有影响或一般。”

《中国经济周刊》的2010年第50期的一篇报道称,2009年5月,杭州市在经过七年的酝酿和试点之后,从市直机关做起,正式启动了公车改革。按照杭州推行的公车改革规定,市厅局级以下干部一律取消公车,改为发放交通补贴。补贴标准分为9个档次,上限为每人每月2600元(副局级),下限为每人每月300元(科员),全部打入“市民卡”IC卡中,卡内金额只能用于与公务交通有关的支出。

今年“两会”期间,政协新闻出版组第一个界别提案“出笼”,40位委员直指豪华办公楼,建议严格控制行政机关新建、扩建办公大楼,严禁建设豪华楼堂馆所。要求今年进行一次全国范围的行政机关办公楼建设的专项检查,处理违规违纪事件。这个名为《关于加强预决算审核及建立某些重大项目向人大专项报告制度》的提案指出,为确保“严格控制行政机关新建、扩建办公大楼,严禁建设豪华楼堂馆所,切实规范公务接待行为”落到实处,当务之急就是必须建立起政府行政开支对人大负责的审核、报告、备案和督察制度。

据国家预防腐败局发布的消息,2009年制止公款出国(境)旅游专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国党政干部因公出国(境)团组数、人次数和经费数,与前3年平均数相比分别下降了49%、45.5%和37.6%,节约经费16.3l亿元。但顶风违纪的公款出国旅游案件在一些地区和部门仍时有发生。2009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公款出国(境)旅游案件165件,涉案人数634人,其中187人受到党纪政纪处理,追缴涉案金额988万元。2010年6月9日,中央纪委印发了《关于对用公款出国(境)旅游及相关违纪行为的规定》,对于组织用

公款出国(境)旅游者,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用公款出国(境)旅游的,责令其退赔用公款支付的各项费用。在降低三公消费数额方面,制度建设仍为重中之重,特别是建立健全对各类公务活动花费的监督制度。没有监督,没有制约,三公消费就是奢侈浪费、贪污腐化的温床。

建设节俭型政府:势在必行,任重道远

建设节俭型政府,通俗地说,就是建设一个能尽可能少花纳税人钱的政府。

政治学和行政学专家、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杜刚建曾指出:“中国是全世界行政成本最高的国家。”由于我国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遇事往往只算政治账,不算经济账,对生产领域的成本核算比较认真,而对行政成本的核算缺乏足够的重视,以致行政成本偏高、效率低下的现象十分突出。行政成本过高主要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

1.吃饭财政,不堪重负

2.管理费用,严重失控

3.公车消费,数目惊人

4.通讯费用,扶摇直上

5.公费出国,黑洞太深

6.寻租活动,成本倍增

除了前面提到的三公消费数额巨大以外,各地的“政绩工程”和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也存在极大浪费。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五分之一的城镇建设项目属于“政绩工程”。还有地方政府的办公楼过于奢侈豪华。日前曝光的某个省级贫困县的政府办公楼耗资7000多万元,相当于该县年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河南郑州市惠济区政府办公楼群占地数百亩,内有6幢办公楼和1个巨大的半球形会议中心,绿地、园林、假山、喷泉环绕其中;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政府办公大楼整体形态与美国白宫完全相同;重庆市江津区几江街道办事处办公楼,被民众称为“国内第一豪华街道办公楼”;重庆市忠县黄金镇依山而建的形似天安门城楼的仿古式办公楼,堂皇富丽直追真正的天安门。对这些奢华的办公楼来说,不但其所处的中心地段占用了城市稀缺资源,而且对比这些地方的民众生活并不富裕、甚至仍处于贫困的现实,其不菲的造价和精致的装修就更显得触目惊心。另外,权威部门测算,我国政府机构(包括教育等公共部门)的能源消费约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5%,节能潜力为15%至20%,能源费用超过800亿元,单位建筑面积能耗超过世界头号耗能大国——美国政府机关1999年平均水平的33%。仅此一项,我国的政府支出就已经远远超过许多西方发达国家。

2007年6月,《中国青年报》所做的社会调查显示,90.3%的人认为政府的浪费现象比个人更严重。81.9%的受访者明确赞同“建立节约型社会应当从政府做起”。“严格控制行政机关新建、扩建办公大楼,严禁建设豪华楼堂馆所,切实规范公务接待行为,堵塞管理漏洞,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建设节约型政府。”在2007年的“两会”上,温家宝总理曾对遏制行政机关存在的严重铺张浪费现象开出了“药方”。几年过去了,被曝光的豪华办公楼却依然越来越多,所花赞的资金还屡创新高。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一些地方的奢侈浪费、新建豪华办公楼等现象一时被查得很严,也常常只是上级的“运动式管理”,一旦风头过去,一切照旧,其根本依旧在于监督制度的缺位上。全国政协委员冯培恩认为,首先是信息的高度小对称和监督乏力造成了滋生政府浪费的土壤。“多年来政务信息公开与否,往往取决于具体政府部门或官员的开明程度”,而体制内监督,则形成“上级不好监督、同级不愿监督、下级不敢监督”的监督死角。另外,公共资源归全民所有,而全民行使所有权的成本过高,造成实际上所有者的缺位。此外,预算约束软化和预算外资金的大量存在,以及政府对公共资源配置的决策过程缺少公众参与,也导致了行政成本的过快增长。

20亿与12004亿的争论

2005年广州市在国务院会议中承诺,办亚运会不超过20个亿,到2010年亚运会结束,广州市在举办亚运会上的实际花费已经达到12004L元。一时间,“一千多个亿办亚运太奢侈”的说法在民间流传,并在2010年广州市“两会”期间引起激烈争论,“举办本届亚运会是否还能称作节俭办亚运?”各种不同的观点纷纷提出并猛烈交锋。

广州市人大代表、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黄建武提出:“亚运会对广州城市声誉的提高、民生的改善都有好处,肯定是要花钱的,但问题是,政府一开始说只要20个亿,到后来屡次改变预算数目,有向人大报告过吗?人大审核了吗?这种变动肯定是有理由的,但都是政府自己拍脑袋决定的,有没有尊重人大、尊重民意?”黄建武还指出,程序问题反映的是法治问题,如果不重视,将来要出大娄子。“你这样拍脑袋干活,别人就会感觉不民主!广州能不能在民主法治方面给全国各城市做个榜样,创造一种具有价值影响的广州模式,这才是需要我们好好总结的”。对此话题,广州市人大代表陈国安在番禺区代表团第二组讨论时也提到:“政府报告中指出廉洁、节俭办亚运,万庆良市长曾说亚运用了1200个亿,也说这次亚运会节约了十多个亿,但是这些钱都花在了哪些具体项目上?比如环境治理、财产清理等资金运用是否合理、是否必要?亚运结束至今,并没有相关报告说清楚哪一些与亚运有关,哪一些无关。”“这个关乎政府公信力的问题,应该公开审计。”陈国安继而表示,不一定单靠审计部门进行,可以引导社会参与,比如邀请市政协、人大等相关专业委员会民意代表和专业代表参与,“这样更加公开,更具公信力。”

这些争论的焦点是政府应当如何花钱,如何更加节约地花钱。政府支出的每一笔钱都来源于人民,人民缴纳的各种税费才是政府的财政收入之源,也就是说,政府所花的每一分钱都是人民的血汗钱。政府应当而且也必须节省开支,负责任地花钱。

政府要行使其行政管理职能就会有成本和费用,但问题在于不能无限扩大行政成本,重点在于控制行政成本和费用,如何管住政府“乱花钱”。从制度设计上看,人民代表大会是权力机关、立法机关,也是监督政府工作的机关,政府的支出必须要经过人大的同意。人大的职能就包括管好政府支出的“钱袋子”。人大要管住政府“乱花钱”,必须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制度,要对政府的财政进行严格审查,凡是不明确的科目都必须由相关部门明确清楚地告知,并且对违法违规的支出追究责任、追查责任人。建立相关的制度,杜绝政府先支出再报告的现象,重大项目支出必须交由人大审议,人大应当有效行使否决权,从源头上制止奢侈浪费和乱用财政经费。“一个县搞一个体育馆花了8个亿,觉得很奇怪”,“政府、公共机构,浪费尤其严重,有些花钱也要跟民众打个招呼啊,都是纳税人的钱啊。中国政府花钱是最容易的,国外要通过预算讨论不是那么容易的”,全国政协副主席、审计署原审计长李金华日前在谈

到地方政府的浪费现象时,再次大声疾呼花钱要节省。

修订《预算法》已经列为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重点。预算制度的修订和完善,意味着国家将进一步把好全国财政支出的“总闸门”,拧紧公务消费的“水龙头”。遏制铺张浪费,不仅需要财政预算支出的公开透明,还要健全有关制度的监督体系,发挥人民群众和媒体的监督力量。

人大还要确保公众对于政府预算的知情权。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如果政府预算从头到尾都能置于公众的眼皮之下,必将使任何腐败、浪费和奢侈行为都无处遁形。可现在,公众所能知道的政府预算信息一般都只是政府事后公布的预算报告,对于预算案本身,根本就没有置疑的余地。政府预算情况,公众毫不知情,何谈公开透明和监督?因此,人大应当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将预算案细目向社会公布,征询意见,要做到,任何一个公民,只要他有兴趣,就应该有权查看政府将如何花钱,并对其提出质疑。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去年6月在一次专题研讨班上指出,当前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一项重点就是要提高预算的完整性和透明度,深化财政预算公开,细化预算公开内容,争取到2011年中央本级支出预算表中的部分重点支出按“项”级科目公开,积极创造条件推动基本建设支出、行政经费支出预算和执行情况对外公开。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全国人大预算委主任高强也表示,将在今年6月报告的2010年中央财政决算中公开“三公支出”。“中央预算部门公开‘三公消费’,是我国预算公开的一大进步,体现了中央建设廉洁政府的决心。”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财政厅厅长陈秋生评论说:“纳税人有权知道政府把钱花在了哪里,公务接待花得合不合理。创造条件让人民监督政府,信息公开是重要前提,也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政府公信力的关键所在。”除了预算的充分公开外,还须推进许多进一步的制度配套。如政府全部收入的预算化(禁止预算外收支的存在)、预算编制的立法化(让立法机关主导预算编制)、预算审查的专业化(增强立法机关预算审查的专业能力)、加大针对预算的违法成本。但是,“加快实行财政预算公开,让人民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什么事”,无疑是不可或缺的首要一步,否则,预算法治便很难真正起步、建立。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财政能力的不断提高,控制政府行政支出的改革也已经提上议事日程,人民群众对政府支出的关注度必将越来越高。能否控制政府行政支出也成为政府能否提高公信力、建设廉洁高效政府的必要条件。建设节约型政府是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的题中要义。

上一篇:伤残鉴定委托书怎么写下一篇:怀念童年时光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