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精选13篇)
1.小学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篇一
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为适应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建设一支观念先进、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骨干教师队伍,影响、带动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特制定“中心小学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
造就一批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育理念,道德素质高尚,业务精湛,教学成绩优秀,开拓创新的青年教师。
二、培养方法
制定和完善青年教师培养的方法。继续实施青年教师认定和考评制度,给教师创造提高和发展自己的机会。通过听课、说课、评课及综合评定等几个环节,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培养一个。逐步形成我校的教师队伍,通过树立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的气氛,带动全校教师积极进取。
三、培养方法
青年教师必须有一名经验丰富老师(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指导。
(一)指导教师
1、全面关心青年教师成长,教育青年教师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2、培养青年教师以下几方面的教学能力:(1)钻研新课标,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
(2)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比较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工整、规范的钢笔和粉笔字);
(3)课堂组织调控能力;(4)分层辅导学生的能力;(5)命题和分析试卷的能力;(6)撰写教学工作总结和论文的能力;(7)运用现代化技术辅助教学的能力。
3、培养青年教师以下几方面的教育管理能力:(1)班级组织管理能力;(2)组织集体活动的能力;(3)主持班会的能力;(4)家访的能力;
(5)心理健康教育与政治思想工作的能力;(6)制订班级工作计划和总结班级工作的能力;(7)撰写教育论文的能力。(二)青年教师
1、尊敬指导教师,主动交流,努力增强教育管理能力提高教学水平。
2、积极参加进修和教研活动,如听各级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学术讲座等。
3、每学期至少上1节汇报课,写出较规范的教学总结或论文。
2.小学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篇二
一、送教上门,倾斜农村,直接提供优质培训
“援助项目”由教育部专项支持,委托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分别对口内蒙古、宁夏、贵州,采取“送培到省”“送教上门”的集中培训方式,对以农村学校教师为重点的3000名骨干教师进行50学时的培训。
二、整合资源,优化队伍,组成高水平师资团队
充分发挥部属师范大学的师资和教学资源优势,面向全国选聘专家和一线中小学优秀教师组成专家团队,其中,中小学特级教师和优秀教师占到70%。东北师范大学先后派出60余名专家和优秀教师参加培训授课和专业研讨活动,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史宁中教授做首场报告。陕西师范大学从北京等地遴选70余位熟悉中小学教学的课改专家和中小学一线优秀教师,组成了课标组专家、学科专家、一线教学名师“三结合”的培训专家团队。西南大学组织60名教师和教学辅助人员组成培训团队,教学辅助人员和专家密切配合,加强与学员的交流,得到学员的普遍赞赏。
三、科学设计,创新方法,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
本着“按需施训,量身定制”的原则,三所师范大学先期分别前往受援省区实地调研。通过座谈、访谈、问卷调查、文献查阅等多种形式,深入全面地了解受援省区教育发展现状和中小学教学的实际问题,制订培训方案。培训以课程模块设计为主,突出强调解决一线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识与学科结合、前沿与现实结合,使培训贴近教师、贴近课堂、贴近实际。针对不同模块课程,广泛采用案例教学、交流反思、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教师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东北师范大学采取“实践+反思”的培训模式,关注教师亲身体验感悟。陕西师范大学设计包括学术沙龙、案例解析、同课异构、现场研讨、对话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注重教师参与,让学员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进行学习。西南大学在培训之前开展“破冰”活动,帮助学员消除陌生感,形成小组团队文化和良好的学习氛围,培训中始终贯穿参与式培训理念,采用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头脑风暴和模拟训练等多种方法。来自贵州凯里的一名初中英语教师在培训后座谈时表示:“这次国家级培训既有专家讲座,又有高水平教研员的亲自指点,更有特级教师、一线教师的课堂示范,以及和专家面对面的对话,这些培训让我们大开眼界!”
四、效果显著,示范引领,推动教师培训工作和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促进了边境民族地区教师观念的转变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帮助内蒙古、宁夏和贵州三省区广大农村教师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改进了教育教学方法,增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切实提高了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问卷调查显示,各受援省份对本次培训的总体满意率达到了93%以上。不少学员称这次培训是“雪中送炭”,是“及时雨”,“收获特别大”“非常满意”。二是为边境民族地区教师培训做出了示范。本次培训突出教师实际教育教学问题的主线,将理论讲授与案例教学、参与式教学、互动答疑有机结合,在培训理念、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方法、培训组织管理等方面为广大边境民族地区教师培训做出了示范。各受援省区将结合本地实际,采取有力措施,创新培训模式,进一步推动中小学教师培训深入持续发展。第三,促进高师院校理论联系实践,更好地为西部地区农村教育和教师培训服务。
3.小学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篇三
关键词:中小学骨干教师 教师培养 示范引领
中图分类号:G635.1
1引言
国家不断加大基础教育事业的重视和投入,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正蓬勃发展。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也在不断提高。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状况并不能满足人们对高素质教育的需求的增加。我国的当务之急就是为人民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要想有更多的教育资源就要拥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2骨干教师的特质分析
2.1崇高的道德品质
教师作为一种脑力劳动工作者,在教学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首先,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是骨干教师的最基本条件,骨干教师所承受的压力要比普通教师还要大。他们甚至牺牲休息的时间来找一些可以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其次,拥有一个良好的人格魅力也是骨干教师的最起码条件,便能得到群众的公认和推举。骨干教师作为未来人才的培育者,是学校发展的主要力量,一定要保持一颗积极进取的心态,只有爱业才能敬业,所以骨干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有一颗服务教育事业发展的决心,才能在实践中不断进步成长。
2.2较强的教学能力和改革创新意识
教学能力是完成教育任务的最基本能力,而骨干教师与普通教师最大的区别就是教学能力的不同。骨干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比普通教师强,骨干教师善于分析钻研教材,能做到对专业知识的更深入理解,并且根据不同学生特点,运用不同的方法,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骨干教师的教学用语也要比普通教师规范,具有专业性。其次,骨干教师有着超强的创新意识,骨干教师善于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创新、对教学中的新情况进行探索与发现。在探索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3影响骨干教师成长的因素分析
正确认识影响骨干教师成长的因素,对于骨干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影响教师成长的因素既有外因又有内因。
3.1内因(教师自身)
首先,教师缺乏自我发展意识,没有进取心,也就对自身的潜能得不到挖掘,教师也不能快速的成长发展。其次,教师对职业的认同也影响着教师的成长,教师只有对自己的职业认同,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职责,才能产生责任感,教师才能更好地思考,不断的完善自己的专业素质。再次,成就感是教师成长的动力,一旦教师有了很强的成就感他们就会不断的主动要求发展,不断的寻求进步。
3.2外因(外界环境)
一个学校的办学思想、风气、文化氛围、人际关系都与教师的成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社会因素对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有很大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
不断发展,教育改革和发展对学校和老师的要求,社会对于教师的认识何看法等种种因素影响着教师的成长,所以,拥有一个良好的经济发展水平、全社会对老师的认同、教育部门的重视等这些将促进教师的发展与成长,反之,则阻碍教师的成长。不同的家庭文化背景、经济实力等因素也会影响教师的专业成长。
4骨干教师的培养建议
4.1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
学校的环境影响骨干教师的成长,骨干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校的重视、同事的关心、科研水平等因素。学校要营造一个利于教师成长的良好氛围,积极组织各老师进行教研科研活动,通过教研科研来增进老师之间的凝聚力,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定期邀请国内外的知名教授与教师进行交流,学习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方法。
4.2开展不同的培训计划
根据《宁波市北仑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仑区培育与引进优秀教育人才若干意见的通知》(仑政〔2013〕23号)精神,制订本实施办法。开展“千帆计划”、“百舸计划”、“领航计划”,促进区内不同层面教师专业成长。“千帆计划”是面向的是全体教师,通过培养激励来促进各种素质的全面提升。“百舸计划”的对象是各类名优骨干教师,通过培育与引进,提升区域优秀教育人才的数量和骨干层次。“领航计划”是培育与引进一批师德、学校管理、学科教学等方面领航的优秀教师,充分发挥这些教师的领航作用,带动骨干教师进一步成长。
5关于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措施与建议
骨干教师培养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加快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5.1建立教师共同成长团队
由于处于胜任期的教师在追求更高层次的发展是容易出现瓶颈,所以骨干教师要对这些老师进行指导,学校可以建立有骨干教师组成的成长团队,在团队中进行教学中的探讨交流,共同解决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使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更好更快发展。。
5.2鼓励骨干教师积极进行科研教研
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对骨干教师进行培训,组织各种教研活动。并且给予骨干教师在进行教研科研所需的资金和技术支持,积极参与教研科研的教师将在评优、评定等级时给予优先考虑。
5.3深入课堂改革
骨干教师要投身于教学改革,不断的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在工作中总结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做好教师的带头作用,通过听课、评课增加与其他老师间的信息交流,在北仑区打造一个高效率课堂。
5.4对教师实行专业成长量化考核
为了促进全体教师的成长,发挥名优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增强教育实力,2015年开始实施对全体教师进行专业成长量化考核,北仑区采用积分制管理,根据教师的业务竞赛获奖、单项业务竞赛(如基本功竞赛、优质课竞赛等)、教师的科研成果获奖(论文、课题、论文或教学经验发表奖)这些标准进行计分。经过审议进行发放。通过这种方法来奖励立足课堂、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有良好成效的教师。
6结论
骨干教师决定学校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骨干教师身上肩负着巨大的责任,作为骨干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使北仑区的教学质量节节高升。
参考文献
【1】如何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工作总结/汇报
4.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及措施 篇四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高质量的保证。培养一流的人才,需要高素质的教师,为了进一步加大英语学科骨干教师培养的力度,使骨干教师迅速成长,根据教育办公室对骨干教师培养的要求,以“让教师与学校一起发展,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为培养目标,遵循骨干教师成长的规律,采取全方位、多途径的培养措施,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新型骨干教师队伍,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现制定英语骨干教师的培养计划如下:
一、培养目标
(一)总体目标
根据教育办公室的要求,使其成为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具有合理知识结构,具有一定教育教学及科研能力,在本校范围内具有指导、带头作用,为高一级骨干教师评选储备人选。
(二)、培养目标:
1.建设一支真才实学,德才兼备的英语骨干教师队伍。
2、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注重新课程理念的培训。使骨干教师明确掌握新理念,实践新理念,优化教育过程,为自己的教学打实基础,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3、提升教师科研水平
把问题变课题,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深化教师“以科研促发展”的意识,使教师能积极参与在课程改革的教科研之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备研究、开发、实施新课程的素质。
(三)目标要求
根据学校发展要求,每校选拔一名英语优秀教师,逐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骨干教师队伍。
二、培养措施:
1、学习提高
(1)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师学习有关课程改革方面的文章,使骨干教师树立新的课程观念,明确课改的时代背景、目的、意义、增进参加课改的主动性,自觉性。
(2)要求每人至少订阅一份与本专业有关的刊物,采用自学——研讨——反思——总结的方式进行自我培训,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及文化素养,并留有详尽的理论笔记。
(3)采用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的方法,争取更多的机会让骨干教师受到各层次的培训。
(4)积极参加观摩评议及各级各类研究课,对同学科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以提高骨干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5)每学期要求骨干教师执教一节校级研究课,以此为契机,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一次大型研讨活动,同时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
(6)及时反思教学,积累教学中的心得感悟,在实践中提高。捕捉自己课堂上的创新点,与广大教师资源共享。
(7)在课题研究中发挥主体作用。每校骨干教师要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中担任主力,及时总结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和课题组成员共同探索,共同提高,增强自己的科研意识和能力。
2、经验成果推广
(1)骨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认真形成并收集好各种实验资料、数据及阶段成果,并进行建档。
(2)抓好骨干教师的课后反思、感悟,把不定期检查与期末集中检查评比相结合,促进骨干教师不断反思、总结,提高工作实效性。
(3)开展好骨干教师的示范展示课活动,认真做好评课,广泛征求评课意见,形成经验成果。
(4)组织好骨干教师的教学评估工作,重视评价情况的分析、反馈,做好评价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5)要求骨干教师每学期至少写一篇与本学科有关的专题论文,有学校收集并进行评比、记录、总结。
3、引领辐射
(1)确立本校内的带徒对象,制定带徒计划,有针对性的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带徒工作。
(2)对带徒对象进行跟踪培养,善始善终。
(3)认真进行听评课活动,积极进行经验交流,促进共同提高。
三、保障措施
1、加强导向,营造氛围(1)观念导向。
骨干教师要提高认识,加强学习,牢固的树立四种意识:一是“科研兴教”意识;二是“科研兴校”意识;三是“向教育科研要质量”意识;四是“教师是教科研的主力”意识。
(2)示范导向。
骨干教师是领路人。力求做到“四带头”:一是带头学习科研理论;二是带头参加校本培训,三是带头参与课题实验;四是带头撰写教科研总结或论文,促进学校教学工作跨越式发展。
2、健全制度,完善机智。
增加投入,保证骨干教师工作顺利进行。以奖励方式选派爱岗敬业,教育教学成绩显著的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让骨干教师、优秀教师不断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四、工作职责:
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国家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勇于创新,出色地做好本职工作。
2、系统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技能,了解本学科国内外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自觉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努力形成个人风格,成为学科教学和教育科研的带头人。
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承担示范课、观摩课等公开教学任务,促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4、根据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任务,开展教改和课题研究,善于总结经验,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
5、根据教师队伍建设实际,承担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参加各类教育科学研究活动,承担支援教育相对落后地区或薄弱学校等工作任务。
五、培养措施及管理办法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鼓励骨干教师爱岗敬业、勤奋工作、乐于奉献,形成过硬的思想作风和师德修养。
2、充分利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按照“研培结合,以研促培”的工作思路,通过举办讲座,上研究课、观摩课,开展竞赛活动、专题活动及常规教研活动,采取“实践反思”、“同伴互助”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开展培训工作。
3、在分配教学任务、承担科研课题、安排参加学术活动和社会活动方面,应优先考虑重点培养对象,为他们创造脱颖而出的条件,给他们压担子,提要求。
4、结对带徒,促进成长
为了加快学校培养骨干教师的力度,进一步促进教师的成长,定期指导他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听课学习、观摩研讨、反思总结等教学活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促进骨干教师的成长。
5、在骨干教师的培养期间,积极鼓励他们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学习活动,积极鼓励他们参加高一层次学历进修。
5.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篇五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推进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加快我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进一步确立教学的中心地位,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师德修养、课堂教学水平,造就一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骨干教师队伍,进一步加大骨干和青年教师培养的力度,尽快建立起一支学科齐全,年龄结构合理,有一定数量和较高的业务水平的学科骨干教师队伍;使骨干和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根据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以“让教师与时代一起进步,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为培养目标,遵循骨干和青年教师成长的规律,采取全方位、多途径的培养措施,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新型教师队伍,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培养目标
1.培养骨干和青年教师尊师爱校,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现代教育观念和创新改革意识。
2.培养骨干和青年教师及时了解国内外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了解教学的发展趋势,熟悉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基本技能。
3.提高骨干和青年教师学科的专业素养,提升新理念下学科教学水平,创新教学设计,为形成独特的、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奠定基础。4.通过培养,使骨干和青年教师在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学观念、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和科研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成为我校教学科研能力和教学示范能力的典范。
5.使他们成为我校一线教师骨干,承担起我校教学的主要重担,成为各学科教学的带头人。
6.使骨干和青年教师具有较强教育科研意识和一定的研究能力,重视教育教学科研活动,根据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任务,开展教改和课题研究,善于总结经验,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
7.促使骨干和青年教师进一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自觉提升自己,带动我校教师队伍,实现学校教师共同成长的远景。
三、培养对象
1.骨干教师要任教3年以上,年龄在45周岁以下,重点是培养有前途的中青年教师。
2.骨干教师的选拔,各学科的优秀教师,学科教育教学带头人、先进工作者优先。
3.师德优良,敬业精神强,有较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一定的教学经验,教育教学成绩优秀者。
4.青年教师全员培养。
四、具体要求
1.骨干教师要充分发挥帮带作用,落实骨干教师帮带制度。2.骨干教师每人每学期至少要包保1-2名青年教师,要制定帮带计划、帮带协议,建立指导帮带记录,按包保协议、帮带计划。3.骨干教师每学期上一次高质量的骨干教师示范课或引领课、公开课。其它教师听课学习,提高自己教育教学能力。
4.骨干教师对帮带教师跟踪听课、指导,直至上路,且青年教师进步幅度大。
5.骨干教师指导青年教师每学期上一节汇报课,参加学校组织研讨活动。
6.骨干和青年教师每月互听课不少于两节。以研训相结合的培训理念为指导,循序渐进,在每学期一次的年组教研中,骨干教师应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五、具体措施
我校对骨干和青年教师的培养主要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集中培训与个人钻研相结合,观摩与示范相结合等方式。以在校内培养和校外培养相结合的办法,主要以校内培养为主、教研组培养为重点和校外培养为辅,严格按照“高标准、严要求、全面性与专业性、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培养。在培养过程中,采取跟踪问效的形式,有效管理,及时指导,重点考察,全面考核,保证培养的质量。
六、管理和考核
骨干教师考核是骨干教师培养的重要内容。骨干教师由学校教导处负责管理,各教研组密切配合、落实。培养过程采取动态管理,定量考核,做到有标准,有落实,有检查。实行业绩为主的动态考核管理机制。对骨干教师建立定期考核、科学评估、动态竞争的管理机制,建立骨干教师的业绩档案,根据培养计划和目的要求,结合学期、年度考核,对骨干教师的履职情况、教学情况等,进行综合考核,考核结果由学校教导处备案。
七、主要工作日程安排 三月份:1.制定工作计划; 2.修改和健全领导机构及制度; 3.建立工作检查、指导记录; 4.骨干和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帮带活动。5.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研讨和讲座等学习活动。四月份:1.骨干和青年教师集体备课; 2.听课和研讨。3.开展一师一优课活动;
五月份:1.组织教师对集体备课工作进行研究交流。2.组织课型研讨活动即骨干教师引领课 3.召开工作会议,总结工作。六月份:1.听课和研讨; 2.整理材料,迎接上级检查。3.开展骨干教师读书活动; 七月份:1.开展经验交流活动; 2.本学期工作总结。八月份:1.修改工作计划; 2.检查读书活动、记录。九月份:1.组织骨干教师教育教学经验交流。2.召开工作会议,组织学习和讲座。十月份:
1、检查记录读书情况。
十一月:
1、参加柳河县骨干教师读书知识竞赛。
2、读书演讲和交流。
十二月:
1、自查工作;
2、材料归档;
6.“骨干” 教师2016培养计划 篇六
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为全面推进我校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确立教学的中心地位,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师德修养、课堂教学水平,造就一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骨干教师队伍,进一步加大骨干教师培养的力度,使骨干教师迅速成长,根据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以“让教师与时代一起进步,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为培养目标,遵循骨干教师成长的规律,采取全方位、多途径的培养措施,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新型骨干教师队伍,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制定骨干教师的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培养骨干教师尊师爱校,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现代教育观念和创新改革意识。
2、培养骨干教师及时了解国内外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了解教学的发展趋势,熟悉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基本技能。
3、提高骨干教师学科的专业素养,提升新理念下学科教学水平,创新教学设计,为形成独特的、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奠定基础。
4、通过培养,使骨干教师在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学观念、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和科研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成为我校教学科研能力和教学示范能力的典范。
5、使他们成为我校一线教师骨干,承担起我校教学的主要重担,成为各学科教学的带头人。
6、使骨干教师具有较强教育科研意识和一定的研究能力,重视教育教学科研活动,根据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任务,开展教改和课题研究,善于总结经验,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
7、促使骨干教师进一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自觉提升自己,带动我校教师队伍,实现学校教师共同成长的远景。
二、培养对象:
1、任教3年以上,年龄在45周岁以下,重点是培养有前途的中青年教师。
2、各学科的优秀教师,学科教育教学带头人、先进工作者优先。
3、师德优良,敬业精神强,有较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一定的教学经验,教育教学成绩优秀者。
三、选拔程序: 教研组推荐,教导处审定,由学校骨干教师领导小组批准。
1、骨干教师一般每年选拔调整一次,每学期进行考核。
2、原则上,学校各学科按实际情况确立3-5名骨干教师。
3、学校建立骨干教师信息库,后备队伍骨干教师信息库,逐层选拔培养。
4、建立公开、公平、公正选拔的机制。
四、岗位要求:
1、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勇于创新,出色地做好本职工作。
2、系统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技能,自觉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努力形成个人风格,成为本学科教学和教育科研的带头人。
3、坚持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承担示范课、观摩课等公开教学任务,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4、每学期至少上一节校级公开示范课。
5、每学年至少带一名徒弟。
6、每学期在学校教研活动中听课不少于20课时,评课不少于5课时。
7、每学期精读一本教学专著并撰写读书笔记。
8、每学年完成一篇较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和两篇教学反思。
9、每年在县级以上刊物或学术会议上发表2篇专业论文、经验总结或科研报告。
10、每学期撰写骨干教师工作总结,主动配合学校对骨干教师的考核。
五、培养内容与要求: 我校对骨干教师的培养主要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集中培训与个人钻研相结合,观摩与示范相结合等方式。以在校内培养和校外培养相结合的办法,主要以校内培养为主、教研组培养为重点和校外培养为辅,严格按照“高标准、严要求、全面性与专业性、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培养。在培养过程中,采取跟踪问效的形式,有效管理,及时指导,重点考察,全面考核,保证培养的质量。
(一)校外培养
1、鼓励骨干教师采取不同方式提高自己学历,目标是越高越好。
2、鼓励骨干教师参加各种与本学科相关的学科培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
3、鼓励骨干教师参加各种与本学科相关的研讨会、观摩会,拓展教师的视野。
4、鼓励骨干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交流会。
5、鼓励骨干教师外出进修、培训。
6、与友好学校进行交流,撰写心得体会。
(二)校内培养。立足于工作实际,从教师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的战略高度出发,本着前瞻性和实效性相结合,统一标准和按需施教相结合,整体提高与重点突出相结合,学科建设与教学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
1、第一阶段:确立培养名单、培养内容和方式。根据我校的特点,结合学科特色,由各教研组推举骨干教师名单,教导处进行考核、筛选,然后通过听课、座谈,全面考核,最终确定骨干教师名单。
2、第二阶段:通过自修、参加讲座、教学实践与专题研讨等方式,不断提高骨干教师的水平。骨干教师校内培养的培养内容主要包括:
(1)开展有针对性的讲座。讲座类型 讲座内容 讲座人员 职业道德与师德修养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与师德师风建设 如何当好一名小学教师 现代教学方法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 如何上好一堂课 科研实践能力 如何做好教研。
(2)上好示范课与观摩课。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带动教师各个教学环节的扎实落实。每期至少在本科组或全校开展一次示范课或观摩课,真正达到骨干教师的示范性。示范课应强化教学环节的规范化管理,对教师备、讲、批、辅、考等环节都应规范、科学、合理。课后,应针对听课情况进行集体研讨、评课,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加强听课、评课。骨干教师听课应有硬性指标,每周不少于2节,做到听课有记录,有建议,有听后感。通过他们的带动,要在教师中掀起互听互评、推门听课、互相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热潮,让新老教师都有不同程度提高。(4)加强自修。每位骨干教师要加强自修,要有实际的自修内容,有定期的自修笔记。
(5)开展优秀教案、优秀课等评比活动,并鼓励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竞赛,使其在实践中、在竞争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3、第三阶段:培养评估与成果交流 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定期对骨干教师所上的示范课、上交的材料,如教学论文、心得体会、读书笔记进行评审考核。对优秀的成果进行观摩、交流,适当时候进行公开展示。
(三)培养要点。
1、提高骨干教师思想道德素质。深入开展师德教育,增强教师忠诚教育事业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提高教学质量的自觉性。使骨干教师在思想上注重以人为本,在工作态度上注重服务学生,在工作作风上注重廉洁从教,在教育行为上注重规范执教,塑造教师良好形象。
2、加强专业教学改革与研究力度,提高业务水平。在骨干教师中实施“十字”方针,即: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考核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每位骨干教师至少精心准备一堂生动精彩的教研组级公开课。相同学科的教师要通过同课异构的形式展示一节观摩课。同时对骨干教师进行专人培养,要求能够灵活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
(四)推广与辐射。
1、经验成果推广总结
(1)骨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认真形成并收集好各种实验资料、数据及阶段成果,并进行建档。
(2)抓好骨干教师的课后反思、感悟,把不定期检查与期末集中检查评比相结合,促进骨干教师不断反思、总结,提高工作实效性。
(3)开展好骨干教师的示范展示课活动,认真做好评课,广泛征求评课意见,形成经验成果。
(4)组织好骨干教师的教学评估工作,重视评价情况的分析、反馈,做好评价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5)要求骨干教师每学期至少写一篇与本学科有关的专题论文,有学校收集并进行评比、记录、总结。
2、引领辐射
(1)确立带徒对象,制定带徒计划,有针对性的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带徒工作。(2)对带徒对象进行跟踪培养,善始善终。(3)认真进行听评课活动,积极进行经验交流,促进共同提高。
六、相应的待遇
1、为在培养范围内的教师提供参加高层学术交流、高效培训和外出学习、考察、研究的机会。
2、各级各类的评先、评优、职称晋升将优先考虑培养对象。
3、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推荐参加县级中青年骨干教师评选。
七、管理和考核
7.小学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篇七
一、启动“国培计划”教研员班的原因
为落实全国教师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切实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需要在金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中,在新课改实验过程中,有一支开拓创新、专业睿智、爱岗敬业的教研员。《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年“国培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师厅[2013]2号)指出,2013年“示范性培训项目”重点加强教师培训团队研修、特殊教育教师和体育学科教师培训。在2013年的示范性紧缺薄弱学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中,给予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300名体育教研员的专项培训。在此背景基础上,我们构建了北京教育学院小学、初中体育教研员培训班。
要成为受学校、教师和学生欢迎的教研员,在不断改革与探索的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走规范化、专业化、科学化之路。结合《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的精神,围绕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构建以“探索教研创新,提升教研能力”为主题的培训,旨在培养一批有思想特色、教研特色、专业特色的教研员。
二、培训对象的分析
培训学员来自全国21个省、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99名小学体育教研员、100名初中体育教研员。其中,男教研员占80%,女教研员占20%;平均年龄41岁,担任教研员6年以下的占52.8%,担任教研员10年以上的占16.5%;本科学历教师占74%,高级职称占85%以上。
据调查,近三年,学员曾参加过的培训经历如图1所示,其中有近20%的学员参加过国家级培训,大多数学员参加过省市级和区级培训,同时还有1/3的教研员从未参加过相关培训。表1是学员结合自身情况,对各项业务能力做的培训前的自我评价。
三、培训目标的定位
(一)总目标
培训以“探索教研创新,提升教研能力”为主题,教研创新包括教研内容和方式的创新,教研能力包括教研活动的策划设计能力、组织能力、评价能力和业务指导能力。培训以提高教研能力为核心,旨在培养一批有思想特色、有教研特色、有专业特色的教研员,促进小学、初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教研员队伍的建设。
(二)具体目标
1.学习和了解教研领域的趋势动态,引领学员掌握体育学科前沿知识,丰富教研创新理论与实践研究行动,拓宽初中体育教研领域的新视野。
2.围绕教研内容和方式的创新,深入北京名优学校和教研部门驻地体验与贴身学习,寻求创新的有效途径与策略办法。
3.结合教研活动的实践经验和问题反思,提高策划设计能力、组织能力、评价能力和业务指导能力。
4.培养一批有思想特色、有教研特色、有专业特色的教研员,培养一批能带动体育教研、师资培训的管理者、执行者和开拓者。
四、培训内容的设置
根据培训对象和培训目标,设置教研员专业发展、教研内容创新、教研方式创新、实践转化课程四个模块,共计60学时(见表2)。
五、培训方式的运用
(一)专家引领。聘请在教研领域有较高造诣的专家、在培训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和在实践领域已经形成教研思想和管理风格的教研员,开设专题讲座,做教研员的研究指导导师,提升学员的理论水准。
(二)同伴互助。参训学员都有一定的任职年限,都积累了一定的教研工作经验,而且对教研和管理也都有一定的思考。因此,培训班要充分开发学员资源,为学员搭建交流经验、分享思想和相互促进的平台。
(三)自主反思。作为教研员,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学习愿望,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同时又是异地研修。因此,本培训突出学员自主研修的主体地位,强化学员在指导下通过自主反思来获得发展。
(四)深度体验。在行动中研修是此次培训的主要方式。因此,本次培训注重参与式培训,注重现场学习和行动研究,通过行动体验使教研员感悟首都教研工作的特点,理解教研管理的实质,掌握教研管理的技能技巧,提高教研管理的能力。
六、跟踪指导采取的举措
训后跟踪主要追踪学员对培训内容和成果的应用情况,即评估学员在培训后的培训成果应用、行为变化以及该项目的影响力。具体措施包括:
(一)问题跟进追踪。编制训后调查表,重点了解培训后期调查问卷中学员对培训成效、存在问题方面的想法和意见,进一步收集学员的改进建议。
(二)发展影响追踪。根据学员研修记录和发展计划档案,采用1对1的方式,由研修班学科负责人和班主任在研修结束后半年内进行一次电话回访和抽样访谈,了解学员发展和辐射影响情况。
(三)深入实践追踪。项目组组织专家教师、项目管理团队成员,利用督导、调研等途径,按照10%的比例深入部分学员所在学校,访谈所在单位领导和同事,了解学员训后的变化与成长。
(四)网络即时追踪。利用教育部搭建的“个人空间”、班级QQ群、体育与艺术学院三师网(www.sanshi.net.cn)平台,建立与学员的长效联系,为学员提供学、教、研、训方面的资源支持,为学员在实际培训工作中的问题答疑解惑。
七、培训绩效的考核
(一)学员成果
1.每个学员结合自身教研或专业成长中最想解决的问题,选择1个问题撰写一份教研创新微案例。
2.每人结合贴身学习实践,完成一份特色教研活动方案或教研工作反思。
3.每人撰写约800字左右的培训感受和总结。
(二)项目成果
1.一套体现培训理念和特色,体现全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研员研修水平的成果文集。
2.一个适合在全国促进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研员专业发展的培训资源库。
3.一份2013年全国小学、初中体育与健康教研员高端研修绩效自评报告。
(三)考核方式
1.通过编制培训前后期调查问卷,编制培训成果检测表,通过任务驱动、方案执行、档案管理、多方反馈、深度访谈等形式进行质量监控。
2.培训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学员自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8.探索骨干教师培养的新路径 篇八
一、骨干示范,积极发挥培训实践基地的带动作用
为进一步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师培训工作的改革创新,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师培训模式。学校积极申报省市学校长和教师培训基地进一步利用实践基地的平台拓展培训功能,形成培训特色,积极发挥基地学校的引领示范作用。
跟岗学习培训也是常用的培训形式,其目的是围绕新时期教育发展对中小学教师素养的需求,以实践性取向为导向、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基地学校通过提供完善、细致、优质的培训学习课程和环境,通过精心安排教师跟岗学习的具体内容,进一步提高跟岗学习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我校通过组织跟岗学员与名师平等的对话、学员上课、互动评课、外出观摩、聆听讲座等多形式的互动交流。期间研讨了多个课例,老师们从不同角度对语文教学提出了很多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呈现了教师个人备课—上课—说课—同行评课的基本流程。直接让学员领略到优秀教师的教学风格,学习如何处理学科知识的技巧,能有效促进教师快速成长。
学校还利用“名校长、名教师工作室”的师资力量,接受挂职锻炼、跟岗实践、学习考察、观摩参观、实习见习等实践活动任务和研究工作,及时总结反馈实践情况。例如:成为广州外艺学校毕业生的实习基地;接待师范学院毕业生到校实习;接收美国、加拿实习生到校实习等,不断积累丰富的教师培训经验。
二、科学规划,专业发展,培训行动有方向
国内外的研究资料都表明,骨干教师的成长主要靠自我。优秀教师只能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和读书实践中通过不断的积累和智慧碰撞,才能成长为名师。
1. 拟订个人发展规划,行动有方向
无数骨干教师成长的经历告诉我们,必须尽早规划自己的专业发展道路。教龄不同,性格不同,优势不同,教师的发展方向也不同。课题组首先在专家指导下从寻找教师课堂教学特点入手,帮助教师充分认识自我,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拟订较为详细的发展计划。包括学科骨干类型定位、中短期具体发展目标及发展策略,细化到要读的书目,要上的研究课,要发表的文章篇数等等,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督促,有验收。
2. 科学规划落实各级各类培训学习
学校鼓励骨干教师全员自觉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效果明显,积极参加网络远程培训和校本培训,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取得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学校骨干教师完成继续教育达标,培训工作能够持续、健康地发展。
3. 做好校本课程的申报与实施工作
为了让骨干教师有更多的学习科目,我们积极组织校本培训课程的申报与实施工作,根据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学校特色的发展,开设实效性和针对性强、受教师欢迎的课程。开设了多门校本培训课程:《小学品德课程教法研究与高效课堂案例分析培训》《掌握班级管理技巧,促班主任专业化成长培训》《思想品德学科各类题材课型教学研究学习》《教师英语口语浸入式培训》《西关风情英语校本课程培训》《一校两址管理校本课程培训》等。在实施过程中,注意加强过程性管理,注重效果。充分发挥名校长、名师、骨干教师的作用,聚焦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与疑点,针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以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教师成长三个专题为主线设计。各科教学培训内容以案例为主,贴近实际、贴近课堂、贴近学科。采用讲座、经验交流、问题研讨、学员互动等方式进行。切实帮助一线教师解决具体问题,提高课堂实施的能力与水平。
三、科研导航,促使骨干教师走上高速发展的轨道
吸收骨干教师加入专家导师的课题研究小组,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专题的研讨,是老师们普遍反映收获最大的方式之一。学校骨干教师参与了多个专家主持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小组中承担着研究者的任务,取得很大进步。教师们用科学方法管理科研工作,有效地发挥人、财、物、信息等要素的作用。经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充分发挥“教师小课题研究实验基地”的先进性、示范性和引领性作用。通过相关专题学习和交流活动,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科研水平。
四、专家引领,从科研的角度引领骨干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成长离不开对专家思想、研究方法、治学态度等的学习和领悟。我们充分运用了专家导师团队的力量,使老师们进一步更新理念,转变思想,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理论修养。学校邀请各级各部门的专家从理念、问题、对策等方面将培训、教研、科研,有效地、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建立培训、教研跟踪链条,在实践中不断验证、完善,使校本教学与研讨成为相辅相成的螺旋向上的一个整体。专家的讲座处处闪烁着智慧的火花,老师普遍感觉到专家用智慧引领着大家去寻求光明。
五、名师讲堂,提升骨干教师专业素养和能力
对课例的研究直面教师的教学实践,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题组要求全体学员积极开展课例研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反思并找出解决的途径,养成思考习惯,培养研究的主动性,真正做到研中有得。学校通过专家指导、集体备课、同课异扣等形式开展课例研究。在市区教研员的带领下,研究小组成员从教学目标拟定、教案撰写、预讲到上课、评课,全程参与。老师们纷纷上了骨干教师汇报课,区教研室教研员跟踪指导,细致点拨。
实践探索表明,要实现对骨干教师培养促其发展的目标,除了关注教师自身教育教学能力需求及自身素质提高外,更需要构建出有利于骨干教师学术能力发展的教师教育机制和学习型学校组织文化,实现学校发展和骨干教师学术能力发展一体化,为骨干教师能力的发展创设宽松、和谐、信任、合作的氛围,提供高效、系统、多样化的支持。也需要深入教学一线教育教学,采取理论研究和行动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在进行课题研究的同时,也在享用理论研究成果,从而引导与促进一批骨干教师不断成长。
9.中心学校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篇九
为适应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建设一支观念先进、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名师、骨干教师队伍,影响、带动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为我镇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特制定本计划。
一、培养目标。
加强骨干教师网络建设,构建由课堂教学优秀者——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组成的骨干教师队伍,造就一批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育理念,道德素质高尚,业务精湛,教学成绩优秀,开拓创新,科研成果闻名的特色名师。到2015年,力争培养一名省级教学骨干或名教师,二到三名市级教学骨干或名教师,五到六名县教学骨干或名教师。
二、选拔方法。
制定和完善骨干教师培养、选拔及考核方法,建立骨干教师档案。继续实施骨干教师认定和考评制度,给教师创造提高和发展自己的机会。通过单位推荐,听课、说课、评课及综合评定等几个环节,认定校级骨干教师,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培养一个。逐步形成我校的骨干教师队伍,通过树立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的气氛,带动全校教师积极进取。
三、培养方法。
1.开展“名师推动工程”。
首先,确定全国、省、市、县各级名师的基本要求,放到骨干教师中广泛讨论,然后让大家制定适于自己特点的自我实现方案。自我实现方案包括个人业绩回顾、能力自我评价、未来发展目标、近期发展目标、方法措施五部分,促使骨干教师自觉向名师靠拢。
2.开办“骨干教师读书班”。
学习内容:《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走进新课程》等
学习形式:以自学为主,辅以集体辅导。
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等办法。
“请进来”—以学区牵头邀请专家讲座。
“走出去”—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观摩。
(1)学校全力支持骨干教师参加的各种形式的外出进修学习。学习归来,一是要递交书面汇报材料,二是要进行组内或全校的经验交流,三是要上一节或两节公开课、观摩课。
(2)鼓励骨干教师积极参加优质课评比,课件比赛等。另外,还要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骨干教师到兄弟学校听课。骨干教师在听课中学习领悟,并对照教学实践写出心得体会,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一个月进行一次学习心得交流,两个月一次业务考核。
3.为骨干教师“搭台子”。
为了给骨干教师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学校制定了奖惩制度,鼓励教师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开展“我最满意的一堂课活动”,通过活动推出示范课、创新课。
4.给骨干教师“压担子”
树立教育科研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承担并实施一个课题专项研究,每学期写出该课题的总结论文或阶段性报告。取得科研成果的教师要上成果实践课。
四、培养措施。
1.建立学习督察制度,加强对理论学习的督促检查,确保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2.通过各种竞赛活动及奖励措施,鼓励骨干教师积极参与。
3.学校对骨干教师所需要的参考资料,学习经费等提供必要的保障。
4.骨干教师参与的各项活动均与教师年底绩效工资考核挂钩。
五、管理与考核。
1.制定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并建立骨干教师业务与考核档案。
2.每学年对骨干教师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考查,并对考查情况进行总结和通报
润河镇中心学校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
学科带头人是学校优质教育的支撑,是课改的领头羊,他们的专业发展决定着一所学校的未来,决定着学校质量提升的进程,对于培养人才,对于学校内求高质外树形象意义深远。本学期我们将坚持“面向全体,培养青年,发展骨干,推出名师”的工作思路,以“定点定向培养,课题加压,专业引领”为举措,切实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建设,以取得带一班优一群的成效,故制定此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秉着“让教师与学校一起发展,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为培养目标,遵循学科带头人培养的规律,采取全方位、多途径的培养措施,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新型学科带头人队伍,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矗
二、培养目标:
全面提升培养对象的专业素养,促使他们成为课程改革的真正带头人。使他们成为积极参与制定和组织实施本学科建设规划、教学和科研计划,参加校内外的各种教学研讨交流活动,搜集和掌握本学科的各种前沿信息的引领者。
1、学科带头人应发挥的作用:
(1)中小学课程改革坚定的促进派和积极的实践者。
以素质教育理念为导向,坚定不移地参与和推进中学课程改革,大胆探索,勇于进取,敢当课改的领头雁。
(2)中小学课程行动研究的先行者和课程校本化的建设者。
在课程改革中,以研究者的形象出现,把每一间教室都变成新课程的实验室。把实践与研究、课程与教学溶为一体,通过反思性教学,改进教学实践、提升教学水平,重建新的职业生活方式,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和风格,积极开发语文校本课程,有效组织综合实践活动。
(3)在全校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能够在中小学新课程的教学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主动地帮助年轻教师,在全校同行中产生积极导向。
2、学科带头人应具备的素养:
(1)崇高的敬业精神和深切的人文情怀;
(2)较系统的教育理论素养和先进的教育观念;
(3)具有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鲜明的教学个性;
(4)富有教育智慧和教育机智;
(5)丰厚的文学素养和人文学科知识;
(6)具有一定的行动研究能力。
三、培养原则:
1.通识与学科相结合
2.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3.全面学习与专题研究相结合
四、培养过程
理论研修——行动研究——反思总结(循环往复)
五、培养方式:
1.理论研修与学术沙龙
2.课例研究与现场学术观摩
3.反思性教学与行动研究
4.论题答辩与专题汇报
六、制度保障
1、内在制度保障:
(1)建立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档案,旨在反映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研究轨迹和成长
历程。内容有:①个性化教案 ②课后小结与札记③教学案例 ④教学随笔 ⑤专题研究文 ⑥读书笔记.(2)建立教师个人“图书馆”和“资料库”内容有:①精读若干著作 ②订阅重要专业杂志(报纸)③按兴趣和专题分门别类收集和整理专业资料.2、外在制度保障:
(1)保证教师的研究时间(建议减免教师三分之一的教学工作量).(2)保证教师的研究经费(建议学校以课题项目方式划拔经费).(3)给教师提供发挥“带头”作用的平台.七、学科带头人培养工作领导小组及其作用
10.骨干教师培养工作计划 篇十
2012---2013学下学期
为培养出一批高水平的骨干教师,使他们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带头人,并能起到教学中的龙头作用,带动全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发展,特制定我校骨干教师培训计划:
一、现状分析:
学校现有教师18人,我校现有齐市级骨干教师3人,讷河市级骨干教师4人,为使骨干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更好的发挥其辐射作用,特制定培训计划如下:
二、培养目标:
通过努力,培养一支由学科带头人为龙头,骨干教师及各类优秀教师组成的青年骨干教师队伍。
三、主要举措:
1、强化学习,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
人的意识、观念的更新比行为更重要。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要着重于学习,尤其是教育、教学理念,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及时把握教育发展的时代脉搏,从而增强教师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要求骨干教师每月交一份读书心得体会,每学期精读一本教育专著,积极参加各类专家讲座、学习,多角度吸收营养。
2、加强校内“传、帮、带”活动,以课堂为载体,切实提高青年教师专业水平。
青年教师不能等、靠、要,教师的成长主阵地在校内。为此,在校内坚持“一帮一”的“结对子”活动,从思想交流、课前的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到教学过程设计、课后反思均进行随时对话、“跟踪听课”、重点强化“示范课”“随堂课”“诊断课”,让青年教师先定格,再入格,直至跳出“模式”逐步形成自身教学特色和风格,骨干教师要及时记好指导教师记录。
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分配 李
欢-------任艳玲 于长艳-------刘
爽
刘
辉-------于舒睿 孙玉慧-------周岩 范秀玲-------范秀丽 王
爽-------张玉玲 王仁娟-------王玮婷
3、“压担子”促使青年教师更稳定、持续发展。
青年教师的稳定、持续发展,自我成长的需要是内因,是主要动力,外部环境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为此,在学校工作中,对青年教师适时加压工作担子,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成长的体验和赏识的愉悦,进一步激发青年教师自我成长的需要。并进一步适时提出新的工作要求,促使其沿着青年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教师的轨迹发展。
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骨干教师的培养直接制约和影响着学校的长远发展,我校将坚持以骨干教师的培养为龙头,扎实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争创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家长满意的学校,做学生满意的教师。
四、骨干教师培训
(1)参加各级举办的骨干教师培训,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2)搞好教学经验交流,体现教育教学新理念。
(4)各级骨干教师要完成指导任务和及时上交有特色的经验材料。
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11.小学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篇十一
遴选培训教师,打好骨干教师培养的基础
在实践研究中,我校结合实际,在选择学习团队的成员时主要考虑几个方面:一是选择业务能力较强,个人发展意愿强烈,爱岗敬业,在专业发展中甘于奉献的教师;二是选择平时科研能力较强,注重教研的教师;三是选择对专业有着全面的了解,对专业的发展较为熟悉,能够较好地带领专业团队学习和工作的主任;四是将中青教师进行组合,以中年教师为主。
从一年多的学习情况看,教师学习积极性较高,教育观念转变快,易于形成专业团队,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便于开展专业学习和讨论,教师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较为显著。
基于任务的行动学习方式,帮助教师提升能力
为了达到培训的目的,经过分析、研讨,我们摒弃了以往单纯的讲座加研讨的学习形式,根据我校教师的职业特点和知识结构,选择了基于任务的行动学习方式。我们以七个专业完成课程开发作为真实的任务,请北京市职教课改专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培训,教师团队在学习中完成课程开发任务,实践所学理论,内化提升课改能力。
培訓之初,我们明确了本次培训学习的任务——各个专业要各自完成本专业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真实的专业课程改革作为我校教师学习的任务。并要求七个专业在培训结束时,按照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改革要求,形成一套包括基础调研、典型职业活动调研分析、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等要素在内的完整的课程开发方案。有了这样具体的载体和明确的要求,教师在学习中就更加投入,积极汲取课程改革的相关知识,边学边落实,完成相应的课改工作。
我们也注重对教师学习的评价,结合我校培训内容,我们选择了作业评价的方式。在前期的研讨中,我们把学习形式定为教学—实践—论证—修改—再论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带着任务进行学习和实践。专家组通过论证来评价反馈教师的学习成果,最终将所学课改理论固化成课程开发方案,内化为教师自身的开发能力。
遵循成人学习特点,助推教师成长
加强合作学习,培养团队意识。通过合作学习实践,共同完成项目,小组间成员相互帮助、一起研讨,培养了团队意识。因为课程开发是以专业为单位的,每个项目都必须由专业成员合作才能完成,项目的准确性、全面性促使教师在学习中不断地合作与交流,也不断地碰撞出火花。
关注教师的自我认同感,保证自身能量的最大发挥。影响教师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教育学的研究表明,任何一个智力发展正常的人,都具有一定的潜在能量,但这种潜能必须在研究中和外部作用的合力下才能得到开发和升华。目前正是职业教育的寒冬季,由于社会对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认同感不高,学校的招生相当困难。因而使职业学校教师对自我的认同感比较低,在学习和培训中积极性不高。针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现状,我们首先要认真分析职教发展的趋势、职教发展的特点,明确教师发展的必要性。培养中要启迪教师的智慧,关注教师的自我认同感,通过到先进职业学校学习等方式,激发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帮助教师成长。
骨干教师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受到教师自身和外部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我们要根据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和学校的专业发展规划,有计划地为教师搭建平台。同时结合学校教师的特点,从关注教师自身发展入手,选择合适的学习载体,采用适宜的学习形式,逐渐推进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学校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 编辑吴君 ■
12.小学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篇十二
一、体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
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的附件中指出:遴选高水平师范院校与优质中小学联合, 采取集中研修和“影子教师”相结合的方式, 与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师范生实习支教相结合, 组织支教教师、师范生到农村中小学支教、顶岗实习, 置换出农村骨干教师到培训院校和优质中小学进行为期3~6个月的脱产研修, 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为中西部农村培养一批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 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辐射作用的带头人, 推动教师教育改革。[1]
首先是遴选问题。包括参与的培训机构、优质中小学以及骨干教师的遴选。高水平的培训机构的遴选是通过各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高等院校、教师培训机构的标书进行评审, 确定入围名单后再组织答辩, 最终确定项目任务的承担机构, 报教育部、财政部备案。这种竞争择优机制, 以竞争择优盘活教师培训资源, 以竞争择优促培训质量的提升, 改变了以往直接由行政任命培训机构的模式, 让具备优秀的培训机构参与培训, 做到优中选优, 这是保证培训取得较好效果的前提。培训组织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当协调培训机构与优质中小学之间的关系, 以往的培训当中, 一部分优质中小学认为培训主体的是培训机构, 自己只是协助参与, 让优质中小学全面参与到培训中来, 让培训机构和优质中小学形成强大的合力, 这是培训组织者必须认真考虑的事情。
遴选体育骨干教师学员是“国培计划”体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培训中最重要的环节, 它关系培训质量好坏的关键, 并直接影响培训的全过程。能否选派到高水平、高素质、有潜力、可造就的优秀体育学科骨干教师, 不仅关系到此次培训, 而且决定整个“国培计划”既定目标的实现。从2010年一些省市的体育骨干教师学员反馈来看,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 专业不对口问题, 部分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由其他专业或者一些退伍军人担任, 没有专业正规的体育教师选派, 只有抽调他们参与培训, 造成了一些参训教师专业不对口。第二, 学历, 职称, 教龄等与体育骨干教师学员的要求不符, 部分学员学历、职称偏低, 教龄较短。第三, 被选学员城镇中小学体育教师比例较大, 显然, 这与“国培计划”实施目的初衷相违背。第四, 一些学员学习动机不纯、学习态度不端正。一些农村学校体育教师本身就少, 学校不愿意把一线的骨干教师派去学习, 对置换来的师范生能否胜任一线骨干教师的工作表示怀疑, 让骨干教师去学习, 学校体育工作就难以有效地开展, 于是就派一些闲置人员参与培训, 造成一些人被“国培”了。在这种状况下, 有些学员培训学习时得过且过, 放松了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学习, 这种不纯的学习动机和怠慢的思想行为偏离了“国培计划”的培训目的和要求, 影响了“国培计划”项目的教学与培训质量。[2]
其次是培训的方式问题, 主要采取集中研修和“影子教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于本身实践性较强的体育学科来说, 培训中二者结合, 很好地体现了实践中检验理论, 理论中总结实践。但是在具体的实施中, 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产生了一些困惑。集中研修时, 一些专家主要在高校及城市中学从教的居多, 没有农村基层中小学校的教学与实践经验, 对农村学校的教学环境及条件不很熟悉, 造成设计的教学内容针对性和指导性不强, 难以满足基层农村中小学的实际需要。“影子教师”跟班学习时, 也是在条件较好的城市中学进行, 这些中学在当地市、县都有一流的体育教学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 一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不一定适合农村中小学。如何把先进的体育理念运用到农村中小学具体的体育实践活动中, 受训教师在未来教学中如何根据农村中小学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开展学校体育工作, 是培训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所在。所以在培训中应当注重更新教师教学观念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相结合, 突出“问题教学”, 启发教师总结经验、培养反思能力, 努力提升参训教师的自主学习能力, 引导参训教师的可持续成长。
最后是置换问题。“国培计划”2010年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 一般按照同学科1:2的比例进行顶岗置换, 即两名师范生置换一名在职教师。在具体的置换过程中通过两种方式进行的。一种是一次置换, 即选派两名师范院校师范生直接进入体育骨干教师所在中小学顶岗实习, 农村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进入高校进行脱产研修, 这种一次置换优点是置换操作简单, 由师范院校和农村中小学参与就能解决问题, 涉及的部门较少, 出现问题也便于沟通、协调。由于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本身较少, 体育骨干教师对学校体育工作顺利开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农村中小学最为担心的是体育骨干教师参与学习时学校体育工作如何有效地开展问题, 师范院校顶岗师范生能否胜任农村体育骨干教师的工作是一次置换进行的基础和前提, 也是一次置换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另外一种是两次置换, 第一次置换以县为单位, 按照专业对应的原则, 在农村体育骨干教师与师范院校体育专业实习学生之间进行。通过置换, 选派农村体育骨干教师进入高校进行脱产培训研修, 选派体育师范生进入中小学顶岗实习, 把体育师范生集中安排在县城中小学进行顶岗;第二次置换在城乡教师之间进行, 即农村体育骨干教师进入高校脱产研修形成的岗位空缺, 由接收体育师范生顶岗实习的县城中小学选派优秀体育教师以支教方式补充。这种方式从理论上来说能很好地实现培训院校、县城中小学、农村中小学三者之间的互动, 也能为农村中小学带来优秀的教师资源, 解决其后顾之忧。但是两次置换需要省教育厅、师范院校、地区及县级教育部门和基层中小学等多个单位共同参与才能完成, 任何一方出现问题置换就无法完成。从2010年一些地方实施的两次置换反馈来看, 也出现不少问题, 造成了一些“空换”现象的出现。师范院校的师范生数量、质量以及置换学生的实习意愿难以满足置换需要;置换出现问题时有关教育行政部门不积极协调, 造成顶岗置换衔接时常发生脱节;置换到农村中小学的在职体育教师面对农村中小学的状况, 有的显得无所适从, 同时难以保证他们安心在农村中小学顶岗3-6个月。所以, 采用一次置换时, 各师范院校最好在顶岗前组织顶岗师范生参加岗前强化培训, 以确保他们能胜任农村中小学的体育工作;采用两次置换时, 应当加大对优质城镇中学支教工作的教育宣传力度, 同时, 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主动协调, 不得已可以进行必要的行政干预, 以确保置换的成功,
二、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目标是通过较短时间的培训着力解决农村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专业能力的发展。所以, 短期集中培训应当让受训者达到以下要求:第一, 全面认识《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领悟课程理念, 以标准为导向设计实施教学。第二, 提高体育学科知识的应用水平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适合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条件的常用和适用的运动项目的知识和技能;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 第三, 提高体育教学技能。第四, 形成和提高自我评价能力以及教育科研的基本能力, 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远程培训
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的优势, 面向全国遴选具备资质的高等学校和远程教育专业机构, 实施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采取混合学习方式, 做到教师线上学习、线下集中研讨和在职学习相结合;培训以学科为基础, 以问题为中心, 以案例为载体, 帮助农村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 培养教师远程学习的习惯和能力;组建高水平专家团队, 做好远程培训教学、线上辅导工作[3]。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远程培训中, 必须落实“以问题为中心, 以案例为载体”的主导思想, 以课堂实践为源头来确定培训课程, 应当对体育教学中常见的误区、现象进行概括, 将教学中的典型现象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相应的重点、难点结合起来, 每个课程模块可依据体育与健康标准和体育教学的实践提出若干个“核心问题”, 由“核心问题”带动理论阐释与案例评析。所以, 案例的选择和设计应当解决课程中的“核心问题”, 最好选用来源于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实践的案例, 而不是案例设计者为体现自己的主观意志而设计的假案例。在远程培训中要特别注重“线下集中研讨”。因为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交互与研讨, 是中小学远程培训中提升培训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 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最有利的方式[4]。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附件2[z].教师[2010]4号, 2010 (7) .
[2]陈曙.中小学体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培训体系探析.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1 (4) .
[3]孔维宏.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中国电化教育, 2011 (5) .
13.小学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篇十三
一、培养目标:
通过理论学习、教学实践、教育科学研究等形式,使培养对象在教育理念、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等方面具有一定能力,能在本校范围内起示范带头作用,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为高一级骨干教师评选储备人选。本学年培养对象是:叶乔芬。
二、具体目标:
1、师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依法执教,具有五种精神:终身从教的献身精神、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互相合作的团队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
2、教育观念:理论学习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关注课程改革,并能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教学教育实践。
3、教育教学能力: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基础,娴熟的教学基本功,较好的教学业绩,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积极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独立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4、反思与发展:有自我发展目标与计划,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反思、勇于改进,自我发展意识强。
三、培养方式:
主要采用帮扶结对、组内研修、自我培训等途径,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注重教师之间的观摩、交流和研讨,注重教师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提高。
1、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搭建舞台,创造参与各类学习、进修、研究和实践的条件和机会。
2、请有经验的教师定期培养、指导,结成交流对子,并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
3、定期安排培养对象参加校级以上公开教学、学科竞赛和课题研究等活动,并给予悉心指导。
4、定期对培养对象的发展情况做出评价,提出进一步发展目标。同时针对薄弱环节,对培养对象提出要求,明确目标。
5、成立骨干教师管理领导小组,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评选制度,每两年选拔调整一次。
四、保障措施:
l、提高认识。把建设骨干教师队伍的工作重点放在培养上,把对骨干教师的培养作为学校发展的关键。
2、明确职责。校长为第一责任人,教导处具体负责实施工作。
3、保障经费。学校为他们创造继续学习的条件,对培养对象承担的科研课题给予—定的课题经费支持,激励骨干教师的快速成长。
大沟学校 2007年9月
大沟学校2008—2011三学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
一、指导思想:
要建设一流的学校就需要一流的师资。为了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造就学校青年教师,我们把培养名师作为我校的校本培训重要内容之一,以此提高教师“思想素质、理论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四个环节。力争在较短时间内提高教师队伍尤其是青年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努力为学校建造一支师德高、业务精、理念新的梯队型教师队伍。
二、培训内容:
1)思想素质:通过对教师的礼仪修养,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方面的培训来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
2)理论素质:通过对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科研理论知识等方面的培训来规范常规工作。
3)业务素质:通过对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培训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4)身心素质:通过教育学、心理学、自我分析等方面的学习与反思形成教师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培养目标:
在最近一至三年内,将梁鑫、戚露琼、陈彩莲、刘乔芬、叶乔芬5名教师培养成为学校骨干教师,力争在培养的人选中培养学科带头人,将其他年青教师培养成能胜任班主任工作的优秀教师。
四、具体措施:
1、深刻认识名师带动战略 国家教育部在《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十五”计划》中指出:“加快 培养一大批具有坚定信念,发展潜力大,后劲足,创新能力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形成多种层次和类型的骨干教师群体。”足见名师培养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名校因名师而出名,名师是名校的基石,是名校的象征;学校要靠名师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要靠名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着力建构和完善名师梯队的模式
教师成长的过程是一个逐层递进、动态生成的过程。因而名师的培养也必须遵循这样一个过程。依照教育局对名师培养的基本标准:职业道德高尚,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理念先进,知识结构完善,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教学成绩突出。结合我校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全力建构和不断完善面向全体、分层要求、突出重点的名师梯队培养模式。
第一层: 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培养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说、做、评),培养更多的教学新秀:王红春、高江艳、杨月芬、朱华平、保雁飞。
第二层: 已经达标的教师:培养他们深入钻研教材,进行教改专题研究的能力。培养更多的教学能手和骨干教师:叶乔芬、戚露琼、刘乔芬、钱建云等。
第三层: 已经成为区、县教学能手和骨干教师的教师:督促教学特色的自我建构,严格要求,耐心指导,不断完善,发挥特长,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成为学科带头人或教学拔尖人才:董攀明、张竹生、梁鑫等。
3、以名师带动其余教师发展。
五、建立名师培养的运行机制:
1、制定名师培养目标,使教师发展有方向。
2、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和教学研讨活动,开阔视野,提高教师教研、科研水平和业务素质,鼓励教师建立名师网站,发布个人主页。
3、优化名师成长环境,创设一种保护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有利于名师成长的客观环境。
4、创设名师科研氛围。浓郁的科研氛围是名师成长的沃土。因而,我们要积极创设条件,为名师的成长创造一个宽松、良好的科研平台:一是继续开办名师论坛,定期开展研讨活动,为教师提供一个各抒己见的场所,互相启迪,互相借鉴,共同提高。二是在课题研究中培养名师,只有研究才能找到改进的办法,我们要把每一位骨干教师引导到课题研究的道路上来,鼓励教师勇于进行课题研究,在研中教,在教中研,不断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三是积极组织成长中的名师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竞赛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成长。
六、建立教师培养的激励机制
1、从培养入手,激励名师成长。分期分批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县、镇骨干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到名校考察、学习、锻炼,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2、以激励引导,激励教师成长。对获得不同层次活动奖励或荣誉称号的教师给予相应的奖励。在评优晋级时给予相应的加分。
3、引发“名师效应”,促进名师成长。成分发挥名师的骨干带头作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给他们派任务,压蛋子,在理论与实践的磨和中求进步,求发展,上层次,上水平。建立导师制度,通过新教师与名师结对子等形式,加强交流与研讨,引发名师效应,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大沟学校 2008年9月
大沟学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培养管理条例
一、做好班主任工作。所带班级要班风正,学风浓,纪律严,成绩好,学校各项评比争取优秀,争取评为校优秀班集体;
二、超周备课,备出详案,及时写好“教学反思”;
三、凡布置给学生做的作业,自己都必须事先做一遍,完成该所教学科考卷的解答;
四、认真做好学科竞赛辅导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教案、有记录、有成效;
五、能熟练应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
六、每学期要上好1—2节公开课(展示课),写好一份优秀教案,展出一本备课笔记,独立出一份试卷,上交一份教学工作总结。认真做好期中、期末的考查工作,认真监考,认真阅卷,认真讲评,认真写好质量分析表,组织一次学科课外活动或班队活动,抽测一次教学成绩作为对教师的考核依据。
七、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主动完成教研组安排的工作,积极开展教科研,每学年读好一本教育理论专著,用好一本业务杂志,每学期能写出1篇达到一定水平的教学文章或教科研论文。
八、教师一年听老教师的课一般不少于30节。认真围绕如何制定教学计划、备课、上课、设计作业、辅导学生等方面的教学常规,以及班级常规管理,认真向老教师学习。
九、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功。因此要求青年教师平时加强基本功的训练,特别是课堂教学设计、说课、板书等方面。
十、青年教师要积极主动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制定出《个人发展计划》,明确定出自己的发展目标方向、具体措施、时间节点等。平时加强自学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能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实际加以运用。
十一、青年教师平时在工作中、生活中应注意个人的言行举止,穿着打扮得体;热爱学生,热爱教育这份事业,有无私的奉献精神。
十二、认真钻研教材、课标,结合学生实际,钻研教法,将新方法、新理念应用于教学中,尽快成为合格的教师。
大沟学校 2007年9月
大沟学校青年教师三年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
通过理论学习、教学实践、教育科学研究等形式,使培养对象在教育理念、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等方面具有一定能力,能在本校范围内起示范带头作用,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为高一级骨干教师评选储备人选。
二、具体目标:
1、师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依法执教,具有五种精神:终身从教的献身精神、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互相合作的团队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
2、教育观念:理论学习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关注课程改革,并能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教学教育实践。
3、教育教学能力: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基础,娴熟的教学基本功,较好的教学业绩,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积极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独立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4、反思与发展:有自我发展目标与计划,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反思、勇于改进,自我发展意识强。
三、培养方式:
主要采用帮扶结对、组内研修、自我培训等途径,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注重教师之间的观摩、交流和研讨,注重教师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提高。
1、为青年教师培养对象搭建舞台,创造参与各类学习、进修、研究和实践的条件和机会。
2、请有经验的教师定期培养、指导,结成交流对子,并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
3、定期安排培养对象参加校级以上公开教学、学科竞赛和课题研究等活动,并给予悉心指导。
4、定期对培养对象的发展情况做出评价,提出进一步发展目标。同时针对薄弱环节,对培养对象提出要求,明确目标。
四、培养对象:
新教师、工作一年--五年的教师、新调入35岁以下的教师。
五、培养内容
(一)师德素养培养。
1、在广大教师中广泛深入开展“微笑教育”活动大讨论,要求每一位教师均要在论坛中发表见解。
2、各教研组制定相应的教研行动准则,大力提倡同伴互助式的组内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并推广到全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建立良好的同事交往习惯。
3、利用网上论坛讨论“今天我为大沟骄傲,明天大沟为我骄傲”的意义倡导“和而不同”的学校发展氛围。
4、针对课程标准不断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提升学科素养的把握与实施的水平。
5、新任教师拜师活动,和一帮一结对子活动。
(二)教科研能力的培养 第一阶段
1、问题意识培训。教研组活动必须是基于教育教学现实问题的研究学习活动,要求针对自己诸多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筛选其中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制定小的专题研究方案(或专题系列研究方案)。在确定研究专题及制定专题研究计划过程中提高教师发现问题,筛选问题和围绕问题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2、行动研究培训。针对教师现状进行有针对性地教科研培训,如:课堂资源的捕捉开发与利用;教师反思的视角及反思深度的引导;教育案例的撰写与利用。这一培训与骨干教师对话、课堂实践、案例分析相结合。
3、新任教师基本教学素养的现场指导,采取“自修——主业教师指导”的方式。第二阶段
4、广泛开展“会诊课堂教学”活动。在不同层次开展“教学行为跟进”式的课堂教学会诊活动。引领教师开展案例研究。
5、开展广泛的课堂教学新秩序的“对话”活动,在组内、校内、论坛中、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加强对课标的解读与贯彻指导。
6、个性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7、新任教师课堂教学跟进式教学指导。第三阶段
8、案例分析与广泛的课堂教学例证研究活动,各组针对不同的研究专题开展有针对性地以课堂教学为阵地研讨活动。
9、采取集体会诊、或专题会诊的方式进行主题教研活动。
(四)、专业素养培训
10、教育教学案例的分析指导
11、主题论文的撰写指导。
12、课例解读、集体专题研讨
13、经验交流,“自修——专家指导”式的教师个人成长指导。
六、学校名师与教师结对
董攀明与王红春结对 张竹生与刘乔芬结对
梁鑫与戚露琼结对 陈彩莲与杨月芬结对
朱华平与高江艳结对 杨茂盛与梁艳丽结对 叶乔芬与孙芬娥结对
七、校本培训证书管理制
1、学校采取校本培训证书管理制的管理办法。即每项校本培训活动均以证书的形式对教师的培训活动给予记录和积极肯定,无证书视为培训不合格。
2、在校内的任何一项评奖、晋级、评职、评优等活动均要以学校的培训证书为先决条件,缺、或没有证书将不准参评。
3、证书由教导处统一管理、发放,以学校组织的培训活动进程分不同层面,针对不同的培训内容和教师参与培训活动的质量予以发放,为保证证书的权威性,将采取不补、不等、有效、有用的原则全面贯彻实施。
4、每次培训活动,将制定详细的考核标准,力争可操作性和培训的有效性。
5、证书由自己保存、教导处备案,学校将严格按照培训的进程检查、督导教师参与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教师要严格遵守培训时间要求、内容要求、考核要求。
6、校本培训将与学校的整体教科研相结合,与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统一,广大教师切不可忽视每次活动的原始资料的整理与运用。
7、校本培训非常重视每一次活动的考勤记录、发言质量、活动质量、活动效果和原始资料的整理及积累。
8、培训结果的呈现方式采取多种简易高效的形式,如论坛记录、讨论专区访问量和交流情况、现场案例、专题研讨、案例研究、心得体会等,把教科研成果的呈现方式与培训考核结合起来。
9、教研组长负责组织本组内的教师校本培训活动,把培训活动作为组内的集体意志的体现,互相支持、互相帮助,教研组长对组内教师的培训情况负直接责任。
【小学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推荐阅读:
中小学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培训总结12-11
小学骨干教师个人工作计划08-05
建设中小学骨干培养措施与方法07-22
小学骨干教师观摩课08-14
党员培养为骨干教师01-09
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总结06-23
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研修学习心得09-30
小学骨干教师师徒结队帮扶方案12-20
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情况总结07-08
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班总结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