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义务教育均衡化

2025-01-20

新疆义务教育均衡化(精选14篇)

1.新疆义务教育均衡化 篇一

xxxx教学点

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级督导评估

问题整改方案

11月24日国家教育督团对我县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进行督导验收。在督导中对我县的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得同时,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意见。我校针对这些建议举一反三,对本校的均衡化工作进行整改。

一、工作总体目标

坚持责任明确、分类推进的原则,针对国家教育督导团指出的问题结合国家级验收标准,逐项落实整改任务,提高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

二、我校需要整改的主要问题 1.学校美化绿化需要进一步提升。2.计算机教室未安装降温设备。3.实验室缺少多媒体设备。

4.学校校舍数量不足,存在多室合用现象。

5.教室和办公室取暖设备落后,并存在一定安全隐患。6.音体美专任教师不足,不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7.学校仪器、设备利用率低。

8.学校管理方面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多措并举,尽快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亮点。

三、整改措施 为解决以上问题,我校区采取以下措施,限期整改落实到位。

(一)办学条件方面

1.进一步提升学校美化绿化,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分区设置,突出亮点,凸显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结合季节条件购进冬青球和月季,对校园边角进行绿化。清除花池杂草。

2、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积极汇报、申请,修建校舍,购置空调和多媒体设备。

(二)师资队伍方面

1.根据教学实际需求,科学整合教师资源,科学调配余缺,“一专多能”。调整出短缺学科的专任教师,形成最佳阵容、取得最佳效率。

2.加强教师培训工作。着力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加强业务理论学习;引导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学校管理方面

1.学校通过活动、评比、督导,进一步加强各室教学设备、仪器的管理和使用过。

2.结合实际,认真总结自身存在的长与短,集思广益;结合先进管理理念,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达到“一校一品”;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四、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学校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好本校区整改方案与配档表,自己能整改的问题,立即整改,落实到

人。不能解决的问题设计好解决方案,主动与领导联系,制定解决最佳方案。

(二)强化督导检查:对图书借阅,各功能室仪器设备的维修、保养以及使用,进行常规化督导检查,确保能够做到为教学服务。

(三)落实奖惩机制:将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整改情况作为对分工责任人的学期考核主要内容。

2.新疆义务教育均衡化 篇二

一、县域内义务教育城乡师资发展的现状

(一) 教师资源数量上分布不均衡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师资在数量上呈现出城市教师资源的聚集与农村教师资源短缺的不均衡发展态势。在东部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中, 教师岗位基本饱和甚至出现超编现象。偏远农村地区教师缺编严重。限于编制, 师范院校毕业生很难补充进教师队伍。而在西部不发达地区、广大农村地区, 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公办教师却严重不足。[1]

从学科分布来看, 农村教师结构性缺编的整体情况比城市严重, 各科均缺编的学校几乎占1/3以上, 其中, 以短线学科的教师最为紧缺, 如专职艺术课教师, 信息技术、英语、体育等学科专任教师, 各地普遍短缺。农村教师的结构性缺编, 既加重了教师负担, 严重影响了农村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发展。[2]

(二) 教师资源质量上分布不均衡

农村偏远地区教师质量偏低的问题, 是制约县域义务教育师资均衡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从学历结构看, 义务教育学校中级以上职务教师的比例, 城乡间、地区间差距较大。从《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中笔者发现, 在初中阶段, 县镇达标率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农村达标率则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8%, 第二, 在高一级学历指标上, 城乡之间的差距更为明显。全国初中教师具备本科学历的比例为46.95%, 而农村教师具备研究生学历的仅为0.70%。[3]从职称上看, 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校的中级以上职称教师比例比城市低很多。2004年, 农村小学高级教师的比例为35.9%, 农村初中一级以上职务教师比例为32.3%, 分别比城市低8.9和14.5个百分点。[4]另外, 大量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主要集中在农村, 而且这些教师观念陈旧, 知识老化, 结构单一, 教学方法相对落后, 这不仅难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有时甚至连基本的教育教学质量都难以保证。

(三) 优质教师资源流向不均衡

许多教师反映, 与分在发达地区、城市中小学尤其是城市重点学校任教的教师相比, 不仅工作与生活条件差、工资低、工作任务重、学习培训机会少, 而且评职称的名额少、难度大。这些必然导致一些优秀教师千方百计进发达地区、城市、重点学校, 形成了优质教师资源由农村向城市的单向流动, 即不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 农村向城市流动, 非重点学校向重点学校流动, 流失的教师通常年龄在45岁以下、正规师范院校本科毕业、在各种优质课等教学评比获得一定奖项的优秀骨干教师。流失的原因主要是农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较差、收入较低、信息封闭、学习培训机会少等, 从而导致基础教育教师资源配置的不均衡。

二、县域义务教育城乡师资配置不均衡的原因分析

(一) 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导致师资非均衡发展的根本原因

城乡发展的不平衡直接导致了义务教育和义务教育师资的非均衡发展。长期以来, 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也逐渐衍生出了城乡二元教育结构,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 与城市教育相比, 农村教育各个方面都处于滞后状态。另外, 城乡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到教师的福利待遇。虽然农村也实行了教师工资由县级财政统一支付, 但很多农村教师也只能拿到国家规定的基本工资。县城优越的福利待遇和工作环境吸引着农村骨干教师, 同时为了个人发展, 能进入到好学校也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搭建了更高的发展平台。所以, 在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下, 很多农村优秀教师纷纷由农村向城市流动, 这也是城乡教师差距扩大的一个主要原因。

(二) 相关政策制度的影响

1. 国家对城乡教师实行不同的待遇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28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 对城市教师住房的建设、租赁、出售实行优先、优惠。县、乡两级人民政府应当为农村中小学教师解决住房提供方便”。由此可见城市教师的住房由国家规定标准并通过政府拨款予以资助或提供, 而农村教师的住房却缺乏明确地标准。

2. 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实施不同的师资配备标准

2001年,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制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 按照在校学生数量核定中小学教师编制。初中阶段, 农村为18.0:1, 县镇为16.0:1, 城市为13.5:1;小学阶段, 农村为23.0:1, 县镇为21.0:1, 城市为19.0:1.这种标准是按照学生数和教师数之比计算出来的, 实际上这是一种为城市服务的标准, 是非常不合理的。因为就农村学校而言, 由于人口居住分散, 加上交通不便等因素, 农村学校, 尤其是小学, 其规模大多是十分有限的。[5]

3.“重点学校制度”的影响

重点学校制度导致了全国范围内优秀师资的非正常流动:从偏远地区的乡村流向城镇, 从中小城市流向大城市, 进而更加加剧了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之间教师配置的不均衡, 它是造成区域内义务教育师资非均衡发展的重要的历史因素。

(三) 教师的交流与合作的激励和评价机制欠缺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交流、合作仅限于城、乡教师资源的交流与合作, 校际之间的合作措施谈到的较少, 且大多都是短期行为。城、乡之间交流与合作的中间环节和结果缺乏制度性规定和相关政策保障, 操作起来易流于形式。县域内相关部门应缺乏良好政策进行鼓励, 即便有相关措施, 由于缺乏监督检查机制, 导致很多教育政策的实施不能落到实处。如有些政府部门违反教育政策抽调优秀教师建设重点学校, 造成优质教师资源在重点学校的集中和农村学校的匮乏。农村教师缺乏培训机会, 造成其从业观念和教学能力落后, 而在教师工资发放过程中, 存在城乡双重标准现象, 加之地方政府及学校克扣、拖欠、挪用教师工资, 打击了农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三、县域内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均衡化的对策

(一) 政府方面应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各种保障制度的建立

建立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以及福利待遇的财政保障机制。特别是在县域内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工资保障机制, 为农村教师、薄弱学校教师创设良好的福利条件, 保证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工资福利的有效发放。

(二) 建立县域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的评估和督导机制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健全和完善义务教育的检测体系, 形成自上而下的义务教育师资配置监督体系, 以此来加强县级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校, 定期进行城乡之间和校际之间教师资源配置情况的检测, 并对检测的结果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 寻求适合本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师资均衡配置的有效解决措施。各地要把义务教育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作为督导评估政府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要开展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的监测和督导评估, 及时向社会发布监测和评估报告, 并接受社会监督。

(三) 完善和落实教师交流与合作制度

为了打破优质、劣质教师资源过度集中的状态, 促进师资均衡配置, 我们可以建立县域内校长、骨干教师城乡交流制度, 缩小城乡间教师资源配置的差距。首先, 实行区域内“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去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任教、交流等方法, 带动和促进这些学校提高师资水平。根据实际, 我们建议把“城乡教师流动率”作为教育督导评估的一项主要内容, 并将其作为检查地方各级政府教育资源配置合理程度的重要指标。

(四) 严格规定教师入职标准, 多途径提高教师素质

我国农村学校教师缺编严重, 代课教师偏多, 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质量。为保证从教教师的质量, 必须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从业素质进行严格的考核, 所有任课教师必须持有教师资格证上岗, 积极吸引优秀的人才从教。其次, 还要调控县域范围内优质的教师资源, 充分利用本地区优质的教师资源, 通过一定看优惠政策鼓励、引导优质师资去相对落后、薄弱的学校任教, 均衡县域内优质教师资源的分布。再次, 完善县域内的教育信息化建设, 建立城乡远程教育体系, 使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的课堂走进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教师, 让所有学生都可以接受优质的义务教育。最后, 还要加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科研与培训工作力度, 尝试探索适合本地区实际的教师培训模式, 积极开展立足学校发展的校本研修制度, 使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队伍整体质量保障机制, 才能逐步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师质量的差距, 最终保障义务教育师资的均衡发展。

摘要:教师资源城乡分布不均衡是制约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如何更快地缩小教师资源的城乡差距, 更好地实现教师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均衡分布就成为当务之急。基于此, 本人在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城乡差距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应对建议。

关键词:县域,义务教育,师资,均衡化

参考文献

[1]陈俊珂.基础教育教师资源均衡发展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教育导刊, 2006 (4)

[2]段晓芳, 慕彦瑾.教育公平视域下的义务教育资源配置[J].教育测量与评价 (理论版) 》2009 (5)

[3]基础教育阶段城乡教师资源差距之审视http://www.studa.net/Education/100802/1123487.html

[4]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差距http://www.17xing.com/class/diary/detail.html?diaryid=2861124&id=578223

3.新疆义务教育均衡化 篇三

根据《渭源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渭源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渭源县教育体育局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实施方案》及《渭源县麻家集学区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实施方案》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渭源县麻家集镇毗达小学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渭源县麻家集镇毗达小学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全校教师参与,分工协作,积极开展各项工作,现将我校目前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毗达小学始建于1935年,于1998年改建成“贫三项目”学校,是一所六年制完全小学,服务半径5千米,服务辖区为毗达、塄坎两个村的14个社。毗达小学现占地面积8273.2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275平方米,生均6.04平方米,有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11人,女生103人。全校共有专任教师11人,其中一级教师4人,二级教师5人,2人未定级,教师学历100%达标,其中有6人本科学历。学校附设行政村幼儿园一所,三个教学班,共计幼儿52人,教师2人。学校教学设备齐全,体、音、美、实验器材均达国家最低标准,有多媒体电子白板3套,藏书3768本,生均17.9本。学校以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为办学目标,认真落实义务教育,积极建设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学校自评情况:

1、校园用地和教学用房

我校地处麻家集镇西北部,与峡城和临洮县南屏镇毗邻,远离城市闹区,已有80多年的办学历史。又紧临居民生活区,方便群众,闹中取静,适宜办学环境。学校布局合理,校园封闭,建有围墙和校门,配有升旗设施,整体美观庄严。校舍建筑面积1275平方米,生均6.04平方米,尚达不到办学规模相应标准。班班有标准教室,课桌椅配备齐全,尺寸规范,表面平整。

学校设有门卫室、卫生室、心理咨询室,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器材室、音乐室、美术室、档案室等专用或一室多用功能室,厕所使用方便、符合卫生标准,蹲位能满足学生的方便需求。

2、教学仪器设备

分组实验能保证按6人一组进行实验操作。

学校藏书3768册,生均17.9册,达到到要求。体音美器材室一间18平方米,体音美器材达到国家最低标准要求。

3、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班子健全,平均年龄37.14岁,学科结构合理,学历达标,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教师总数的45.5%,中级职称人数36.4%。

学校领导教育思想端正,有较高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和管理水平,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团结协作,作风民主,廉洁奉公。师资队伍学科配套,结构合理,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专任教师学

历达标率100%,90%的专任教师一专多能,能适应两门以上学科教学,50岁以下的教师均取得信息技术或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合格证书。按有关规定完成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完善,机制健 全,奖惩合理,业务档案完整,教师100%具备相应教师资格。

4、教育管理。

学校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实施素质教育,校风、教风、学风良好。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育人环境良好,校容校貌整洁优美,校纪严明,组织活泼。学校管理体现制度化、科学化。重视德育工作,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加大德育实践力度,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道德品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设立心理辅导室,配齐心理健康教育兼职教师,定期开展教育培训。德育工作体现针对性、互动性和实效性。

三、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所做的工作及投入的资金

1、校园文化建设

制作户外文化宣传报栏10个,每个700元,共计7000元;各功能室挂画、制度、门牌等共投入4836元;校园文化写真版面及教室挂画等投入6000元。

2、教室粉刷

粉刷教室内外墙及内墙墙裙760.8平方米,油漆油门28个,共投入15757元。

3、安装监控系统一套,13个摄像头,共计投入16509元。

4、屋面维修及栏杆制作

更换储藏室彩钢屋顶及铝合金门一个,共计投入1680元;六栋教办室及教室屋面漏水维修共计投入1080元;制作幼儿园台阶栏杆6米,投入900元;

5、围墙水泥抹面300米,单价每米72.8元,共计21840元,涂料粉刷300米,每米56元,共计16800元;围墙挂琉璃瓦360米,每米70元,共计25200元;硬化修补校园、散水共计投入8208元。

六、购买文件柜13个,每个370元,共计投入4810元;制作窗帘27个,每个160元,共计投入4320元。

以上共计投入资金134940元。

四、存在的问题

1、毗达小学暂无计算机教室,计算机课不能正常开展。

2、我校教学辅助用房紧张,存在一室多用现象。

五、今后打算

我校将一如既往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依照上级主管部门的方案要求,积极争取,努力使我校各项工作达到标准化。

麻家集镇毗达小学 2017年11月29日

渭源县麻家集镇毗达小学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汇报材料

4.教育资源均衡化的小建议 篇四

柳斯邈

为什么要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化?因为教育资源有限,因为教育资源不够被分摊。所以为了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化,首先的措施不是如何分摊资源的问题,是如何创造资源的问题。教育资源是教育知识、教育经验、教育技能、教育资产、教育费用、教育制度、教育品牌、教育人格、教育理念、教育设施以及教育领域内外人际关系的总和。这里面,任何一部分的增加,都可以为丰富教育资源做贡献。教育资源如何增长,需要人才,需要这些人才发挥自身创造价值。

对教育来说,最需要的是能关心教育的人,关心教育就是关心天下学生。教育的不均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每个地区如果可以自己解决教育问题,也就不同国家解决。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是个很难的问题,有多少教育发展落后地区的优秀学生在读完好的大学之后选择在一个发达的城市里教书,成为那里的优秀的老师,增加本来就优质的地区教育资源。我们却要求其他优秀的老师去他们的家乡弥补教育发展的不平衡。这不是一个用来抱怨的问题,因为它不值得抱怨,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我们的教育缺人,缺少关心教育的人。

我有一个创想,教育培养一个人,如果前期在他身上花费的资金,可以在他通过教育有所成就之后,再回报给教育,那么教育就能够在经济上平衡,不需要外界的参与。如果回报的比例大,教育就能够依靠自身发展。但是真正回报教育的人有多少呢?所以导致了教育的入不敷出,投入大于回报。但是教育是国家发展不可缺少的根本,所以国家必须为此做出大量的弥补。

教育在为社会培养人才。没有教育,社会就需要自己去培养这些人才。但是看起来,整个社会不太回报教育。他们把钱给了教育培育出来的人才,这些人才经过教育后脱离的教育,他们的收获不是教育的收获。教育既然不能像脱离教育的人收费,那么就只能向正在被教育的人收费。如果说这样的收费是早晚都要交出来的,那么就没什么区别。但是,是这样的吗?有的正在被教育的人由于收费原因,与其他有钱的人站不在同一起跑线上。他们最终在教育中输了,失去了成就自己的机会。他们输在哪里?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他们没有钱和地位来争取更好的教育资源,而不是由于自身的原因。如果有人能够帮助他们预付这些代价,在他们成就后可以归还了。但是这样很有风险,谁都不确定自己能不能真的成就。

学生为了进好学校,而花费很多的钱;学校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钱,而全力的发展自身的教学资源,甚至使得资源累积太多,有浪费的嫌疑。在这种循环中,任何一方停下来就结束了,可是没有人停下来。所以政策要干预。我们能干预学生吗?他们是无辜的,他们是积极的学习者,教育不能打击积极的学习者。

但是如果换一种想法,取消学生任何交学费的权力!会不会就不存在这个循环呢。教育也许真的不应该去向学生要钱,即使要钱,所有的学生也应该只能交一样价值的钱。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教育的资源是为了每个学生的成长而提供的,应该尽可能的去改善每个学生享受的教育资源,这些资源不能够由于学生的情况本身而改变。教育要给每个学生一样的条件。获得这种条件的代价不能从学生的经济和地位等其他条件来划分。

所以教育最好不要给学生交钱的权力,而把这种权力和义务给已经被教育完的人。他们是教育的结果,他们理当为教育的发展做贡献。这些贡献也要考虑他们从教育中获得了多少,收获越多的人理应做出更大的回报。

另一方面,教育也要对自己培育的学生负责。对于那些通过教育的取得成就学生,能够

从他身上获得更多的回报;对于其他的,教育则不能获得回报,对他们的投入就成了对教育的惩罚。

5.义务教育均衡 篇五

几年前在北京,每到义务教育入学季,找门路、拼关系、托人情,是家长们的“必修课”。从去年开始,“择校”这个词已很少被提及,取而代之的是“就近入学”。“条子生”“共建生”等曾经关注度极高的热词,也逐渐降温,被“信息采集”“学区制”“九年一贯制”“对口直升”“名额分配”等新词所取代。

变化源于2014年初开始的北京市教育综合改革。“我们追求的教育公平决不以牺牲质量为代价,要通过改革,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总量的增加和基础教育质量的总体提升,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从一般均衡逐步走向优质均衡,使每一个学生平等地享有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北京市教工委书记苟仲文说:“改革的突破口,就是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择校、共建等焦点问题,破坏了正常的教育秩序,助长了教育腐败的蔓延,损害了教育的公正,影响到了政府的公信。这些顽疾,等不起、拖不得,必须果断解决。”

就近入学:机会均等、过程透明,向特权说“不”

2014年7月,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孙先生得知孩子可以升入陈经纶中学读书,喜出望外,“我们孩子成绩一般,对于她上哪所学校全家人都心态平和,也没找过关系,没想孩子被随机派位到陈经纶中学,太棒了!”孙先生的喜悦得益于就近划片入学政策。

李女士的孩子去年幼升小,本希望去朝阳实验小学,为此托了不少关系,但由于就近入学政策的严格实施,李女士未能如愿。她的孩子被派位到白家庄小学,当得知白家庄小学可以对口直升优质中学80中时,李女士转忧为喜,“原以为是坏消息,没想到是喜事一桩。”

从2014年开始,北京市开始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向特权说“不”。为保证过程透明,首次正式使用统一的小学和初中入学服务系统,记录学生入学途径和方式,并纳入电子学籍管理系统,为每个学生标定属性,每个孩子按照政策就近该去哪所学校,一目了然。不正常的流动如何产生、从哪个环节产生,都能够进行监控,有据可查。

同时,从2014年起,北京各区县按照学龄人口数量、小学毕业生数量和中小学校办学规模等制定小学、初中招生计划并报市教委备案。这就意味着,每个学校招多少人,有多少学位,都在监控当中,校领导不能再私招“借读生”了。

在严格落实下,2014年,北京市小学就近入学比例约为93%,民办学校、寄宿制学校等其他入学比例为6.3%。初中就近入学比例为76.82%,特长生入学比例为6.75%,民办学校、寄宿制学校等其他入学比例16.43%。2015年,力争实现100%的小学划片就近入学、90%以上的初中划片就近入学。

“作为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义务教育最终都要归结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北京市教委主任线联平介绍。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方平认为,“这两年,北京市义务教育入学政策的力度比较大,‘钱权交易’的择校现象越来越少,这从制度层面给予了教育公平保障。”

高位均衡:不仅要近,还要让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校

要想让群众发自内心地拥护就近入学政策,基础是实现教育资源的高位均衡。这就需要政府想办法,做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蛋糕”,提升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面。

记者了解到,北京市从横、纵两个维度,努力实现“存量盘活,增量推进”。横向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是主要举措,包括学区联盟、大校年级组制、教育集团、教育集群制,积极扩展优质学校的服务半径,提高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总量。纵向主要是打通学段,建设一体化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和推进九年一贯对口直升改革。

今年2月,北京市2015年义务教育入学政策公布。打开“北京教育新地图”,与2014年版相比,2015年版的教育地图从平面变得更加立体——在2014年强调学区制、集团化、薄弱校与优质校联盟等横向布局的基础上,又加大了初中校与小学九年一贯、对口直升,让小学与中学之间的优质教育资源可以同口径对接的举措,在纵向上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提供了途径。“这种新模式,从近期看,是为家长提供了中小学衔接的‘快车道’,从长期看,将会发挥优质高中引领作用,激活普通初中办学的内在活力,加快普通校成长为新优质校的进程,最终让越来越多的学生获益。”线联平介绍。

同时,从2014年起,北京市还整合高校和社会力量等优质资源参与小学体育、美育教育,大面积推进高校建设附属中学、小学,帮助薄弱中小学形成特色,提升质量。

不久前,“北京市万寿寺中学”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中学王焱红老师说:“原来学校特色不够鲜明,现在由于有了北外资源的输入,学校不仅重新定位,与大学一道探索十二年一体化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也有了突出的特点,找到了方向。如今,学校里上上下下,老师和学生的精气神都与原来不一样了。”

“改革思路都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实际获得。横向是促进教育资源高效治理与应用,纵向是尊重学生成长的连贯性,修补原有培养链条的阻断性。”北京市教委委员、新闻发言人李奕介绍。

达成共识: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一切以学生的利益为中心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缓解择校热,作为首善之区的北京,需要啃硬骨头。

北京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60%的常住人口集中在占地不到10%的城六区,同时,不断激增的外来人口和多样化的教育需求给教育发展带来巨大压力,仅2014年小学新生入学学位缺口就达6万多。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进程中,如何做大教育蛋糕、分好教育蛋糕,需要拿出大智慧、真举措。

取消共建、限制择校,推进名额分配、九年一贯对口直升„„2014年以来,北京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力度大,涉及面广,而每一项改革措施的推出,都势必会触动一些固有的利益。为此,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如:促进公平是否会降低教育质量;改革政策是否出台太快、推进操之过急;对于外来人口的入学条件是否过于苛刻,令非京籍人口受到了排挤;“名额分配”是否让普通中学尖子生受益,对示范校的中上游学生不利,以及绝对的公平是否导致全面的平庸,违背教育规律,不利于拔尖人才的培养„„

“深化改革,改到深处是利益的调整和分配。这个关口无论怎样艰难也必须得过,否则改革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苟仲文强调,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明确把谁的利益放在首位,找准各方利益的共同点。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无论学校、社会还是家长,无论教育管理者、校长还是教师,“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和追求,也是改革各方利益主体的共识。因此,教育改革要秉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时时处处把学生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不是从本校的利益、本区县的利益出发,也不是从校长和教师的利益出发。

经过改革与探索,如今在北京市,绝大多数的教育一线工作人员已然达成改革的共识。

一位示范高中的校长说:“通过优质高中指标分配拉动义务教育阶段的均衡,是北京市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在这个过程中,势必会影响学校的生源结构与布局,但为了实现北京市义务教育均衡的最终目标,就需要各学校,尤其是优质学校的配合和支持。”

6.教育均衡≠分数均衡 篇六

教育均衡实施几年来, 对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尤其是薄弱学校, 从硬件到师资都得到了较好的改善。然而, 近两年来对教育均衡发展却传出了一种不太和谐的声音, 教育均衡就是追求分数均衡, 也看到有些地方在大力实施, 拼命追求学生考试成绩的平均分。给出的理念解释是:教学硬件差不多, 师资水平差不多, 教学质量应该差不多。教学质量的核心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 平均分就是教育均衡发展的深化。这看起来很合情理, 难道教育质量就是考分吗?在评价时, 其他东西都很难, 只有分数最好办, 领导管理最省事。这样会把仅有的一点点素质教育的生机也给抹杀了, 让教育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应试教育”的老路。

分数均衡这一美丽的口号, 吹响了老师“应试教育”的号角, 看到老师从早到晚一直在辅导学困生, 中午也不让学生休息, 整班整班地上课, 晚上还要布置大量的课外作业, 学生的负担重之又重, 老师的工作更是辛苦有加。曾遇到一位家长, 他说:“我的孩子生来不是学习的料, 他只能考及格, 现在老师非要他考80分以上, 天天放晚学留下来, 孩子回去也唉声叹气, 我们家长也烦恼。我对老师讲过, 不要这样对待我的孩子, 可老师也讲了苦处, 现在班上学生数少, 如果有一名学生成绩差了, 全班的平均分就低下来了。”“像我家的孩子将来肯定是学手艺的, 不是吃文化饭的。我倒是希望学校能帮我的孩子培养他的一些特长技能什么的。现在让孩子用尽吃奶的力气来学习文化知识, 到头来高中还是考不上, 反而使孩子在痛苦的学习中, 心理发生扭曲, 将来要脑力劳动没脑力, 要体力劳动没体力。”这样的孩子不应成为教育均衡所带来的结果。

教育均衡除教学设施与师资配备均衡以外, 教育质量均衡发展是核心, 对教育质量的理解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如果把教育质量简单地理解为考试分数, 这是违背教育发展规律的, 素质教育所追求的是学生全面发展, 人人发展, 特长得到发展, 让每一位学生都把自身的天赋得到充分发挥, 这才是最好的素质教育。对文化知识的学习, 有能力的学生, 可让他们在知识方面多学一点, 将来成为国家建设的研究者与设计者, 有些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学习有困难, 但在某一方面有天赋和特长, 可以努力培养他们的长处, 将来成为国家的建设者与劳动者。社会是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的, 需要学者专家, 也需要建设者。应试教育的后果是劳动者不能劳动, 国家怎能和谐与发展。

7.新疆义务教育均衡化 篇七

教育均衡化对化学教师能力结构的新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提高优质资源覆盖面.不同地区、不同的教育对象以及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享有同等的`优质教育资源.这就对化学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既有能做教师又要成为教育者,既有化学专业知识又要能在各种条件下传授知识的能力,实现教育的均衡化目标.

作 者:朱悌熙  作者单位:江苏省涟水中学,江苏,223400 刊 名: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英文刊名:DUYUXIE 年,卷(期):2010 “”(7) 分类号: 关键词:均衡化   化学教师   能力结构  

8.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案 篇八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仙桃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项目工作方案》的文件精神,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对农村教育的扶持倾斜力度,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通过组织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等,着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工作安排

(一)学校建设改造

现状分析:

我校于20XX年建设完工,当时缺乏资金,建筑水平低下,时间久远,未能修缮。到目前为止,部分功能用房,辅助用房破坏严重,设施设备极其缺乏,已严重影响到学生和教师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配电房已丧失供电功能,教学楼、学生宿舍楼设施残缺,厕所已无法使用,运动场周围水沟存在安全隐患,草坪与学校布局极不协调,各种设施设备不尽完善。

第一期(20XX年)

1、彻底消危:

①、配电房。瓦面破损,椽檩腐朽,墙体倾斜,设施存旧,需改建危房资金4万元,配制室内设备1万元,计5万元。

②、学校围墙。计10万元。

2、全面翻新:

学生宿舍楼。宿舍楼阳台下陷,门窗残缺,墙面斑驳,围栏缺损,地面不平,设施差,供水条件设备差,布局不当,需翻新资金30万元。

3、迅速新建:

新建冲水式厕所,需新建资金20万元,设置配置5万元,计25万元。

新建校园文化广场,需资金5万元。

4、添置设施:

①、完善学校澡堂设施,需资金10万元。

②、完善技术装备。按高标准的要求配齐80%的仪器、设备和图书。

③、添置体育器材。严格按国家规定标准,基本完善所有设施和器械配备。

④、学生餐桌。需购置学生餐桌120套,资金5万元。

⑤、学生住宿用床。需购置铁床500套,资金10万元。

⑥、翻新七年级学生课桌。第二期(20XX年)

1、翻新学校主教学楼。

2、改造建设标准化实验室。

3、完善学校主校道硬化,并将校门西移需建设资金10万元。

4、完善多媒体教室的配备建设。

5、建设网络教室,实行班班通。

6、翻新八年级学生课桌。第三期(20XX年)

1、高标准建设全封闭式运动场,完成塑胶跑道建设。

2、添置体育器材。严格按照国家标准100%完善所有设施和所有器材配套。

3、完善技术装备。按高标准的要求配齐所有仪器、设备和图书。

4、建好电子阅览室。

5、翻新九年级学生课桌。

6、学校水网改造。资金8万元。

7、游泳池配套设施。资金10万。

(二)教师队伍建设

1、现状摸底

我校现有在职在岗教师65人,其中35岁以内的教师有30人,占%,36-44岁的教师有10人,占%,45岁以上的教师有25人,占%,现有本科文凭的教师9人,大专学历教师38人,中专学历教师17人,厨师1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3人,中级职称教师33人,初级职称教师29人。

2、转岗培训

根据市教育局教师与学生1:17的人员编制数的要求,我校教师人员编制数目前已经超编,但实际上由于我校教师人员配制复杂,有二三十名教师是通过民转公、直转等形式进入我校任教,有极少数教师由于能力水平和身休状况诸多方面的原因,只能安置在后勤岗就业或在家休息。目前,我校在一些小科如地理、生物、历史、政治这几科上就缺乏能胜任这些学科的专职教师,音美教师也偏少,鉴于这种情况,我们积极鼓励部分教师进行转岗,确保我校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另外,我们还定期地输送教师到农村小学进行支教,用以缓解我校教师暂时超编现象。

3、教师培训提高建议

⑴、利用休息时间,对教师进行计算机培训,以此推动多媒体教学

⑵、鼓励教师外出参观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⑶、订阅教师学习资料,认真学习,写自学心得,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⑷、规范教学行为,学课标,学教育方针,充实自我,不断提高。

⑸、开展教研活动,学新的教学理念及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素质教育推进方案

1、现状分析

①、基本按国家规定开设课程,但三级课程不能完全开齐,其一,在以分数为标准选拔人才的今天,还是没能脱离应试教育的框框,其二,由于没有很好的师资力量,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设的不全,校本教材有些是东拼西凑的内容,实用性不强,因此,有些课时用来学习中考科目。其三,开设校本课程,没有象样的实践基地,在我们乡镇上这些课程,学生家长也不理解,认为这是不务正业。

②、关心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一直是我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我校现有学生706人,其中留守学生就达560人,留守学生父母不在身边,他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与其他学生不尽相同,他们大多数由他们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由于情感溺爱和知识缺乏、引导不得法,隔代教育造成了许多孩子不能健康成长,他们表现在:

A、学习较差,一方面,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过低,缺乏硬性约束,将孩子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另一方面,监护人对留守学生学习介入少。他们年龄大,身体差,文化不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正确辅导,而且监护人与留守学生思想观念差异大,有明显的代沟,加之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时间和精力关注孩子的学习。B、性格缺陷。在外打工,他们的父母回来一次不容易,平时与父母沟通又少,缺乏教育,在校严,在家松,形成强烈反差,性格养成为任性,没有耐心,不愿与人有效沟通。逐步形成了畸形心理。

C、行为偏差。由于缺乏管束,他们的自律能力很弱,纪律散漫,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抽烟喝酒、上网吧和游戏厅,占染很多不良习气。

D、价值扭曲。打工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农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部分打式者急切致富的心态迅速膨胀,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关注较少,特别部分父母们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在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使用自由度提高,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抬头。据调查,部分留守孩子产生了厌学情绪,认为读书无用,自己父母也没读什么书,同样天南地北挣钱,部分学生开始把人生发展方向定位为打工挣钱,热衷于吃喝玩乐,在学习中往往缺乏进取心和刻苦钻研精神,得过且过,不求上进,成绩普遍较差。

③、教师年龄普遍老化,青年教师少。我校教师平均年龄是43岁,近5年来没有再进青年教师,相反部分骨干教师调的调,走的走,教师结构不是很合理。部分学科集中,有些专业却不够。

④、教师业务能力还不是很强,很多教师是民转公调进我校的,他们大多是中师文凭,没有初中教师任职资格,有些教师根本不能胜任初中教学任务,更有甚者无法驾驭课堂,他们上课时,有的学生更是视无忌惮,课堂上乱成一窝粥。他们上课比不上课更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加大教师培训迫在眉睫,有部分教师通过自修与函授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学校也组织教师在暑假期间到市学习,另外,学校也对教师进行自培,如:信息技术的运用,如何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如何制作课件,如何做好听评课,如何写教育案例,如何写教学反思等。如外派学习或参加外县市的教研活动时,由于学校资金有限,不能每次都能派人参与,只能在限范围内参与。因此,学校教师会失去学习先进教学理念的时机。

⑤、课堂教学形式比较单一,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的教学模式仍然占主动时,有相互抢占的现象,不够用)。青年教师有时还能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中、老年教师几乎很少使用多媒体。

⑥、对学生的评价机制仍以分数为主,仍然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操作。受应试教育的强烈影响,以分定优,以分定校仍是学生被选秀的标准。因此,还没有合理的评价机制来全面评估学生综合素质。

2、目标与任务

学校面向教育和社会实际,主动适应新课程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树立以学生长远发展这为主的思想,在解决教与学、教与研、学与用的矛盾时,树立以鼓励改革创新为主的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全员育人,以学生发展为本,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学会审美,学会健身,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3、主要措施

①、落实课程计划,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增强法规意识,坚持按课程计划开课,按教学大纲教学,坚决克服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随意性。学校不得自作主张,任意增加课时,挤占其他课程或延长学生的在校活动时间。

②、坚持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加强教学过程管理,确保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杜绝填鸭式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③、优化教育教学设施,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

想办法筹措资金购买教学设备和建造教学环境,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设施,提高教学效率,丰富教学内容,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服务。④、注重养成教育,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通过学校与学校之间,家庭与学校之间,社会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与教育,加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孝雅教育、心理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情智。

⑤、大力开展教研活动,全面提高育人水平。多开展教研活动,包括市外市内及校内的各种活动。丰富课堂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实录,丰富新的教学理念,践行教学实际,逐渐提高教学能力。

⑥、大力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培养敬业上进的教师队伍。深入学习教师新的《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八荣八耻》。提高政治素质,树立敬业爱岗,爱生爱校的职业新风尚。

⑦、抓好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

抓好青年教师的培养教育工作,尽可能满足教师外出培训的要求。多引进,再实践,再消化,再内化,达到学以致用。

⑧、加强绩效考核力度,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

制定相关教学考绩考评细则、教研成果考评细则,师德考评细则、教师考勤考评细则,规范管理,公平操作,严格实行绩效管理,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

⑨、建立建全学生评价机制,不以分数论英雄。合理评价学生的好与差,要多方面考核,要从德智体美劳五方面来权衡,不要单方面来评价。要注重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培养。

三、工作专班

市教育局指导工作领导、市教科研副院长:秦和平 中心学校校长:谢进军

组长:颜永华

9.新疆义务教育均衡化 篇九

1. 村小教学无平行班。

教研组组成基本是多年级组成, 年级教学特点不显著, 因此在集体备课上及教材困惑问题研讨上效果较差。

2. 村小学普遍存在着学科专任教师不够的问题。

除语、数、外三科, 其他基本都是兼任的, 这些学科的教学及研究需要有专人教师的引领。

3.村小的骨干教师力量不足, 同伴互助缺乏深层次的思考。

4.村小教学指导缺乏深层次的专业引领。

面临着上述种种问题, 我们在深深地思考着, 农村小学的教学工作到底应该如何运行?如何才能扎实有效地开展校本研训活动?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研究, 不断进行反思, 并进行了有效的实践。我们的具体做法是:结合实际做好六项工作, 构建平台促进共同发展。

1.坚持中心教研和校际联动, 促进教学共同发展。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中心教研这一有效研究形式, 我们在中心教研组长的带领下, 开展了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有互相切磋技艺的各类教研课, 有互动交流的教研沙龙;有教学评价的研讨和调研, 这些活动有效地服务了我们的日常教学, 起到了引路的作用。

我们努力做到在教中研, 研中教, 教、研相长。并要求每学期语文、数学、英语中心教研活动要达到每月一次, 其他学科一学期不少于2次。

我们对中心教研活动进行了规范并达成了共识, 中小和村小教学活动同步进行合理推进。如骨干教师教学开放周活动中我们把开放日程下发到村小, 让村小有计划的并且是各校校长亲自带队参加教研, 为村小提供了观摩和参加研讨的机会, 发挥了骨干教师的教学辐射作用。我们还开展了学科同课异构中心教研, 学科跨年级中心教研等专题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先后组织了有教研员参加的数学、语文、英语学科专题中心教研, 并承担了音乐学科区级的中小牵动村小校际联动校本教研。

2.为村小课堂教学正确导航。课堂教学犹如大海中的航船, 方向、内力、助力和科学的判断十分重要。为了使村小这一课堂教学之舟沿着正确的航道前进。中心小学切实落实好对村小的课堂教学专题督查活动, 由校长 (含村小校长) 、教导处组织对村小的课堂教学工作进行监控。领导小组深入村小进行教学诊断每学期至少一次。并且通过经常的、即时的课堂教学监测、调研、师生问卷、查阅资料等形式, 及时了解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 和村小领导、老师一起诊断、剖析、反思、策划教学。我们还在单元质量检测、阶段教学监测、期末教学监测实行全街道统一试卷、统一组织、统一分析, 实现了教学评价的一致性和导向性。中心小学的正确导航为村小撑起了一片天空, 使村小全体教师在有效的教学指导下得到提高

3. 让中小与村小的教师相互流动。

为了加强村小的课改力量, 建立了教师流动机制。实现定期的轮岗制, 把中小的教学骨干轮岗到村小, 使之在村小起到带动村小教师的作用;把村小的教师调到中小进行教学传帮带。一般保持两年一个周期。如唐卫华老师正在柏岚子小轮岗执教;王丽红在尹家小学轮岗执教。梁凤华正在中小进行教学轮岗培训。这一举措, 虽涉及几个教师, 但牵动的却是一个教师群体, 推动了村小课程改革的进程。

4. 为村小教师搭建展示舞台。

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就需要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要使村小教师教学水平逐步提高, 就必须要为村小教师搭建展示舞台。我们中心小学设计了同课异构互动教学活动, 选用同一学科、同一年级、同一内容、同一课时, 请中心和村小教师分别执教, 让教师集体攻关, 集体备课, 展示自我课堂风格, 教学反思, 互动评课。从而在各自不同的教学方法比较中, 让教师吸取他人精华, 补己之短, 提高施教能力, 体验成功乐趣。

5. 鼓励村小走特色发展之路。

鼓励村小充分挖掘本校的教育教学资源, 努力创建一个学习、合作的教师群体, 发扬自主意识, 主动搞好村小的校本培训, 带好村小的一批教师。充分发挥教研组作用, 经常集体备课和相互听课评课, 及时纠正课堂教学中的偏差、走出误区。不断反思总结, 升华理念, 解决学校自身问题。形成特色。如:柏岚子小学的写字教学, 尹家小学的小班化教学等。

6. 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 为青年教师成长搭建平台。

大力培养青年教师, 实施“青蓝工程”。组织青年教师开展各种业务练兵活动, 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为青年教师施展才华提供广阔的舞台, 让更多的青年教师冒尖。

(1) 组织青年教师进行理论学习, 学习新课程理念, 学习素质教育理论, 提高教育理论水平, 以此引导教师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实践, 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提高。

(2) 积极开展各种业务素质练兵活动, 促进教师进步, 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步伐。如2007年12月7日和12月8日进行了工作不足三年的全街小学青年教师教学拉练。全体校长和教导主任参加了评课和教学互动。从而在师德修养, 教学理念, 教学基本功, 课堂教学特色等方面都得到平行对比和相互促进。使中小和村小的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同步发展

(3) 抓好“青蓝工程”的落实, 开展师徒结对活动。针对市级骨干教师集中在中小的现实我们鼓励骨干教师和村小青年教师结成跨校结对子, 让青年教师经常到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那儿取经, 并且鼓励青年教师多上公开课, 课前先进行集体备课, 课后进行集体评课等等。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传帮带活动。

10.义务教育均衡解读关于 篇十

主讲人:杨银付

主讲人简介

杨银付,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政策评估研究室主任、教育学博士。曾任中国驻洛杉矶总领事馆教育领事,出版过《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等多部著作,在教育科学研究领域具有较大的影响。近年来参与了“我国义务教育学生质量抽样调查”、“中国教育结构体系研究”、“素质教育”等多项国家级课题的研究,取得显著成绩。

课程简介

本课程解读了《教育规划纲要》的战略目标、工作方针和整体结构,并对《教育规划纲要》中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内容作了重点讲解。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政策和法律意志,它是义务教育本质属性的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是政府公共服务的法定职责,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路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体制创新,均衡配置教育资源,要在促进教育发展的基础上推进教育公平。

1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案 篇十一

为贯彻落实党的“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切实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教基一〔201X〕1号)、《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201X—)的通知》 ,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以办好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为宗旨,以推进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学校经费保障机制,调整优化学校布局和合理分配教育资源,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缩小城乡学校和我校之间的教育差距,逐步实现学校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二、发展目标

1.完成改造薄弱学校工作目标,完成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目标;

2.到底,初步实现学校基本均衡发展,并通过自治区的验收;

3.到底,实现学校基本均衡发展,并通过国家级认定。

三、主要措施

(一)稳妥推进学校布局调整

1.落实学校布局调整规划。根据《广西壮族自治校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校教育厅等部门关于广西壮族自治校教育布局结构调整指导意见的通知》(桂政办发〔201X〕214号),积极推进学校布局调整,逐步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和办学条件的整体优化。

力争到20底,学校实现校舍建设达标、配套设施完善、教学设备基本配置齐全、教师条件明显改善、校园环境优美、教育质量明显提升的目标,消除校舍不安全因素,基本消除大班额现象。到20,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

2.切实加强仍需保留的教学点的管理。确保仍需保留的教学点开全课程、开足课时,让学生接受同等优质教育,杜绝因校点调整产生学生辍学和上学难等问题。

(二)加强学校建设

1.实行项目统筹。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整合项目资源,加强项目统筹,充分发挥项目效益。

2.加强基础条件建设。集中开展学校危房校舍改造和抗震加固,实现学校校舍安全基本达标。高度重视综合楼、学生厕所和学校公共卫生设施建设,改善功能室和学校公共卫生设施条件。

3.申请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计划。

(三)促进教师均衡合理流动,整体提高教师素质

1.完善义务教育教职工编制标准。争取英语、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课程专职教师的配备,以及校医、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教师的编制,确保核定的教职工编制能够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2.完善教师管理制度,依法落实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职工管理职能。编制数内的教职工调配,由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商机构编制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根据有关规定和学校实际需要决定,报机构编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备案。

3.大力实施教师提升计划。加强实施“国培计划”、“校培计划”等形式,采取集中培训、远程培训、自觉等模式,高效益开展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四)规范办学行为,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

1.加强学校办好管理,不得将学校班级分为重点班级和非重点班级,不得擅设实验班、特长班等。进一步做好防止学生辍学工作,提高巩固率。

2.完善免试就近入学制度。合理划定学校招生服务范围,按照公开透明、全面覆盖、相对稳定的原则,全面实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禁止“择校”行为和进行选拔性招生。

3.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探索义务教育质量监控的办法和手段,要从侧重学生升学率、优秀率和文化考核向侧重学生合格率、进步率和综合素质转变,努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发展。对学习困难学生要采取各种措施给予更多的帮助。

(五)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少年等群体公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

1.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就读为主”原则,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学校要把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纳入教育发展规划,采取多种形式解决非本地户籍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问题。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努力解决留守儿童思想、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

2.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完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保障体系,提高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 不得岐视残疾儿童少年,更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拒绝残疾儿童少年就读或停学、退学。

(六)加强领导,建立推进学校教育均衡发展长效保障机制。

1.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学校要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治教,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做到措施有力、工作到位,加强调度,做好统筹协调。

(1)明确和落实工作职责。校长是总责任人,罗家文为均衡发展办公室主任,主持负责均衡发展工作,各领导及各功能室负责人分别负责各项具体工作。

(2)加强部门分工合作。

麦 海(负责均衡发展全面工作,负责“A4有关规划文件与A8均衡教育工作成果”的资料归档工作)

罗家文(均衡发展办公室负责人,负责设计、督导其它人员工作、负责均衡发展各类数据统计与填报工作,负责“A1校园校舍建设和A5义务教育巩固提高工作”资料整理归档工作)

廖爱平:负责督查各成员完成均衡发展进度工作,负责“A3教师队伍建设” 资料整理归档工作。

梁炳新:协助校长工作,负责督促各功能室建设工作和功能室负责人档案资料完善与整理工作,负责“A2仪器图书装备”的资料整理归档工作、负责安全管理资料的完善与整理工作。

吕勇文:协助罗家文工作,负责“A6质量与管理”的资料整理归档工作。

江柏伟:协助功能室建设工作,负责“A7教育经费”资料整理与归档工作。

苏胜光:负责音乐、美术、卫生室的建设工作,负责音乐、美术、卫生室的档案资料的完善、整理与归档工作。

马献森:负责科学实验室、仪器室的建设工作,负责实验室、仪器室的档案资料完善、整理与归档工作。

刘国超:负责体育室建设工作,负责体育室的档案资料完善、整理与归档工作。

吴宇飞:负责远教室、电脑室的建设工作,负责远教室、电脑室档案资料的完善、整理与归档工作。

卢健柱:负责图书室、阅览室的建设工作,负责图书室、阅览室档案资料的完善、整理与归档工作。

2.落实义务教育投入政策。鼓励社会捐赠支持义务教育发展。

12.新疆义务教育均衡化 篇十二

一、加快城乡教育统筹改革, 促使教育均衡快速发展

(一) 采取“一校两区”模式, 校点布局更合理。

撤消保留价值不大的薄弱校点, 将保留的薄弱校点并入优质学校。采取“一校两区”模式, 将县城中心的三所小学分别与城郊结合部的三所薄弱校合并, 将全县同一招生区域的乡镇初中与原片区初中合并, 改造合并初中的办学条件。全县校点布局更趋合理, 大班额状况基本得到缓解。

(二) 设立经费结算中心, 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县教委设立了教育经费结算中心, 统一管理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办学经费。不足500人的学校一律按500人拨付公用经费, 并在年底酌情追加拨款。对边远艰苦学校进行全面排查、整修, 让每一所学校都基本达到办学标准。加大经费投入, 开展城乡学校的标准化建设。2009年全县教育经费总投入4.625亿元, 创历史新高, 实际建设投入3831.9万元, 是正常年份的三倍, 共建房41158㎡。新建15片塑胶运动场, 装备1300台电脑, 每所完小建立一个电脑室, 每个村小教学班安装一台电脑, 推动“班班通”和校园网建设。

(三) 干部教师合理流动, 为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从城区优质学校选调优秀教师到边远艰苦学校任教或担任管理职务, 新招297名特岗教师全部安排到农村学校任教。确定城区优质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对口帮扶关系, 54名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 70多名乡村教师进城顶岗任教。

(四) 实行“4+1”年度考核, 学校管理科学化。

基础教育学校“4+1”年度考核方案包括幼儿园保教工作、小学教学工作、初中教学工作、高中教学工作4个考核方案和中小学教育工作综合考核方案。实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既看学科教学成绩, 又看实践能力培养;既看全面育人实效, 又看规范管理过程。坚持科室分工负责、督学分片督导、机关干部分组检查与人民群众举报监督“四个结合”的考核机制, 设立了学校综合考核等次奖和特色工作单项奖, 引导学校既提升综合水平, 又培育办学特色。

二、率先成立教育行政执法大队, 提高县域均衡教育满意度

率先在西南地区成立了“教育行政执法大队”。落实了人员编制, 配备了执法车辆、摄像机等办公设备, 形成了有领导、有机构、有队伍的执法体系。

一是加大了《义务教育法》、《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等执行检查力度。二是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开展“法制安全教育大课堂”送课到校活动。三是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四是开展禁毒反邪教警示教育。五是加强校车管理和校园安保工作。依法办学、规范办学的意识明显增强, “平安校园”创建效果明显, 群众对县域均衡教育的满意度大幅提升。

三、落实留守儿童“六项计划”“四项工作”, 确保教育均衡发展

落实“六项计划”。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计划、农村幼儿园建设计划、农村留守儿童培养模式创新计划, 农村留守儿童共育计划、农村留守儿童营养健康促进计划、农村留守儿童权益保障计划等六项计划全面展开。

1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宣传资料 篇十三

一、什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如何把握均衡发展的基本内涵?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主要内容和标准是什么?

四、基本均衡评估验收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五、均衡学校办学条件的标准是什么?

六、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时间是如何安排的?

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八、怎样开展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估?

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体系有哪些特点?

十、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县人民政府的领导责任是什么?

十一、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在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就读享受哪些政策?

十二、教育部提出的有关“减负”工作的五项要求是什么?

十三、党的十八大对教育提出了什么新的要求?

十四、党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意义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目标 保障特殊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合理配置教师资源 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加强和改进学校管理 加强组织领导和督导评估

一、什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缩小学校、城乡、区域间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也就是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在办学经费投入、硬件设施、师资调配、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大体处于一个相对均衡的状态,与义务教育的公平性、普及性和基础性相适应。

二、如何把握均衡发展的基本内涵? 均衡发展是一种新的教育发展观,是解决我国目前现实教育问题的新举措,是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其内涵主要包括三个层面:①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②区域内部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③群体之间的均衡发展,目前应当特别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其最终目标,就是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实现教育公平。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主要内容和标准是什么?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个门槛、两项内容、一个参考。一个门槛(基本办学标准评估)。要求在对一个县进行评估认定前,要对其所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是否达到本省基本办学标准进行评估。达到这一条件的县,才有资格接受均衡督导评估认定。

两项内容(均衡督导评估认定的核心内容)。

1、对县域义务教育校际间差距评估。是以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8项指标来分别计算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达到基本均衡评估的标准为:小学综

合差异系数不高于0.65,初中综合差异系数不高于0.55。

2、对县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评估。主要是通过入学机会、保障机制、教师队伍、质量与管理四个方面的17项指标来进行,每个指标赋一定分值,总分为100分;达到85分以上的县方可视为达到此项评估的要求。一个参考:指公众对本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的满意度,作为评估、认定一个县是否实现基本均衡的重要参考依据。四个一票否决(“全面改薄”计划未完成的、“三残儿童”入学率不达标的、近三年教育经费投入有两年未实现“三个增长”的、学校出现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和严重违纪违规事件的)。

四、基本均衡评估验收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答:对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条件重点评估的9项指标有7项以上达标,办学基本条件各项指标的评估和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评估得分均在85分以上,全县小学和初中校际均衡的差异系数分别小于0.65和0.55,公众满意度调查结果达85%以上满意的县,方可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评估认定。

五、均衡学校办学条件的标准是什么?

答:①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小学达到4.5平方米、初中达到5.5平方米;②生均体育活动场地面积小学不低于4.5平方米、初中不低于5.5平方米;③寄宿生人均宿舍面积小学不低于3平方米、初中不低于3.5平方米;④生均图书册数小学不低于20册、初中不低于30册;⑤教学实验仪器配置小学12个教学班及以下不低于3.5万元、13个教学班及以上不低于5万元,初中9个教学班及以下不低于10万元,10个教学班及以上不低于15万元;⑥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小学不低于6台、初中不低于10台;⑦中、小学均实现班班通;⑧师生比小学不低于1:

22、初中不低于1:17;⑨班额小学不超过45人,不多于55人、初中不超过50人,不多于55人;9项指标必须有7项达标。

六、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时间是如何安排的? 2014年12月迎接市人民政府对我县义务教育初步均衡验收;2015年3月迎接市人民政府对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复核验收;2015年4月迎接省人民政府对我县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估;2015年6月迎接教育部对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认定。

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1、强化政府责任。明确督导评估对象是地方各级政府,并且要求政府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第一责任人”。督促政府切实履行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中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

2、注重实效。评估认定以结果性评估为主,即以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际间差距的评估为重点。同时,评估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情况,引导政府,尤其是县级政府积极均衡配置义务教育学校资源。

3、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把行政性评估与广大群众的实际感受结合起来,将公众评价作为评估的重要参考。努力缩小校际间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回应社会关切。

八、怎样开展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估?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程序,主要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即县级自评、地市复核、省级评估、国家认定。

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体系有哪些特点?

这次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体系,与以往督导评估体系相比,有三个特点,也是三个创新:一是更加强调科学性;二是更加强调开放性;三是体现公众参与性。

十、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县人民政府的领导责任是什么?

1、统筹管理的责任。

2、在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过程中,要保证本县义务教育经费不低于改革前的水平并力争有所提高。

3、要努力做到本级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的“三个增长”;确保上级用于教育的转移支付的50%不被挪用和截留。

4、确保教师工资及时发放,完善教师工资发放的行政一把手负责制;确保校舍安全,加大农村初中、小学危房的改造力度;确保中小学的公用经费,补足农村中小学校实行“免杂费”后农村中小学校的公用经费缺口。

5、确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攻坚各项工程配套资金的到位和工程建设的质量。

6、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

十一、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在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就读享受哪些政策?

与所在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同等政策,家庭经济困难的,可享受“两免一补”政策。

十二、教育部提出的有关“减负”工作的五项要求是什么? 要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评价观,不准把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唯一指标;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一律实行免试就近入学,不准小学、初中招生举行选拔考试;坚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不准随意增减课程门类、难度和课时;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准占用学生休息时间组织集体补课;坚持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不准按考试成绩排队。

十三、党的十八大对教育提出了什么新的要求? 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十四、党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意义

1986年公布实施的义务教育法提出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2011年所有省(区、市)通过了国家“普九”验收,我国用25年全面普及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从根本上解决了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问题,为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还存在明显差距,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高质量教育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力提升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努力实现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上好学”,对于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解决义务教育深层次矛盾、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提升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目标

每一所学校符合国家办学标准,办学经费得到保障。教育资源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开齐国家规定课程。教师配置更加合理,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班额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消除“大班额”现象。率先在县域内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域内学校之间差距明显缩小 保障特殊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要坚持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两为主”政策,将常住人口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推行按照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校人数拨付教育经费,适度扩大公办学校资源,尽力满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建立学校联盟,探索集团化办学,提倡对口帮扶,实施学区化管理,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推动办学水平较高学校和优秀教师通过共同研讨备课、研修培训、学术交流、开设公共课等方式,共同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提升。合理配置教师资源

各地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并对村小学和教学点予以倾斜。合理配置各学科教师,配齐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教师。重点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培养和补充紧缺教师。实行教师资格证有效期制度,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培训效果,提升教师师德修养和业务能力。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各地不得下达升学指标,不得单纯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排名。建立课程安排公示制度、学生体质健康状况通报制度、家校联动制度,及时纠正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行为。学校要认真落实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不得随意提高课程难度,不得挤占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及班会、少先队活动的课时,科学合理安排学生作息时间。要改革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引导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科学的教育方式。要加强对社会培训补习机构的管理,规范培训补习市场。加强和改进学校管理

完善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省级教育部门要尽快建立与国家基础教育信息化平台对接的电子学籍管理系统和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以居住地学龄人口为基准的义务教育管理和公共服务机制。县级教育部门要认真做好数据的采集和日常管理工作,为及时掌握学生流动状况提供支持。

加强组织领导和督导评估

14.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篇十四

(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各项资源。

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实行县(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置重点学校和重点班。在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就近进入公办学校的前提下,发展民办教育,提供选择机会。

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率先在县(区)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逐步在更大范围内推进。

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鼓励发达地区支援欠发达地区。

【分析】

一、机制的创新

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依据党和国家当前的基本任务、基本方针而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行动准则一一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真正的接触、学习教育政策的有关知识。

说实话,如果不是沈老师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我自己应该是不会主动来关注教育政策的,因为,我总觉得国家出台的教育政策感觉都是在泛泛而谈,很笼统,针对性不够。而且虽然隔段时间国家就会出台新的教育政策,但其实许多根本性的“疑难杂症”就是在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强调,具体有没有实现目标或者有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可能又是另外一回事儿了。当时,我就是这么想的。

不过,查阅了之前的一些教育政策或者法规文本,我发现这一次的纲要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点,那就是很多地方都强调了——机制,都提到了要建立教育的监督,教育质量的评估,均衡状况的保障机制,均衡状况的监督督导制度。经过资料查阅,我找到了,国家在这一“新机制”上建立了具体、详细的标准,简单概括起来有以下“四个制度”。

第一个制度,纲要建立了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的监测和评估制度。在一个区域内重点校或者非重点校的存在,或者差距的扩大或缩小,都意味着在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变化的状况,对这个状况进行监测评估,因此要制定一个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标准、指标体系、评估的方法,要以客观科学的数据来说明各个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状况程度,它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针对这一制度,最典型的实例就是关于国务院提出的:加强对义务教育均衡

发展的督导评估工作,对县域内义务教育在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配置状况和校际在相应方面的差距进行重点评估;对地方政府在入学机会保障、投入保障、教师队伍保障以及缓解热点难点问题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第二个制度,建立一个科学正确的绩效政绩的考核制度,也是充分利用这种均衡发展的数据,对各级政府、党委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究竟做得怎么样,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不均衡还是更均衡了,要把这个和对他的政绩的评估、考核结合起来,这需要相关的组织部门在干部考核评估中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升到国家的高度、政治的高度、老百姓满意的高度,作为各级党政一把手必须履行的职责。

第三个制度,建立了一个对各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做得怎么样的公示制度,可以让全国老百姓、让媒体、让社会大众来监督。

第四个制度,建立了责任追究制度,会上,有关负责人就此有明确的说:“对做得好的一定要大力表扬,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今后一段时间、两年、三年甚至更长时间内工作不力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不是等十年以后看做得怎么样,而是今后每一年或者每几年都要进行评估,看看各地的义务均衡发展状况如何。这其实是以教育政策的评价为基础的,既是对政策执行结果的评价,其实更是对执行情况的评价,由此可以了解政策实行的方向是否正确,或者这个政策实行之后是否正确,是否有利于义务教育均衡的发展,以及哪里需要调整。这就是所谓的“对比评价”的好处。

我觉得,这些制度的建设与配套执行可以说是我们在未来十年内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非常重要的制度保障和措施。同时,对于社会公众,也更加具有说服力,政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相应的肯定会得到社会的更多支持,那么政策、规划的实施将顺利不少。这样在良性循环之下,国家政府出台的政策法规将更加有效,更加有益于国家、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二、内容的全面

机制的创新是这次纲要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亮点。同时,在内容上,教育部门也较全面的分析概括了引起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因素,就此系统地提出相应策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大方面。

一是在校际差距上。提出切实缩小校际差距,解决择校问题;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

二是在城乡差距上,率先在县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十年内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

三是加快民族地区教育,加大对革命老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支付力度,发达地区支援欠发达地区,缩小区域差异。

接下来,我想结合第一、第二大点,谈谈我的一点小想法。

(一)校际差距

其中,在第一块内容里面,教育部提到了“择校”这一热点话题,这是咱们老百姓“既爱又恨”的一个社会问题,尤其是在一些大中城市。我们知道,学校之间的差距是由历史和现实等种种原因造成的,在这一次的规划中,教育部相应的采取了两个方面的措施:一方面,是从根本上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招生政策、规范招生秩序,治理择校乱收费现象,从完善政策角度来缓解城市择校现象。

“从根本上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结合具体实际,我认为,政府应该致力于改造薄弱学校,教师校长的交流制度的建立,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初中学校等一系列措施;另外,还可以通过集团化办学,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结对,扩大优质学校的服务半径、覆盖半径等一系列措施来缩小学校之间的差别。按照规划纲要所指明的方向去努力实施,缩小校际差距,“择校”这一问题才有可能有所缓解。

而影响校际差距的一个大因素可以说是——师资水平。哪里的师资力量强大,家长就采取各种“手段”拼了命地往里钻。出现这样的不平衡现象,就是因为城乡师资水平差异太大。针对这一点,我个人认为最关键的就是,推动办学水平较高学校和优秀教师通过共同研讨备课、研修培训、学术交流、开设公共课等方式,共同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提升,从而提高薄弱学校的师资水平,逐渐缩小差距。

另外,“加强薄弱学校教师的信息化能力的培养”也是有待重视的。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教师信息化能力越来越成为“现代化教师”的标志。这几次的见习下来,我有去过大家口中的像湖师附小、爱山这样的“一线小学”,也去过环渚、龙泉、凤凰等相对薄弱的小学。见习期间,这两类学校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们教师信息化能力差距甚大。记得有一次去凤凰小学,学校大队部下通知需要各中队辅导员帮助队员申请雏鹰章,而这个活动需要通过网络来进行,我们的指导老师完全不会,也没有意识通过这样的活动去提高自己的信息化能力,而是完全的分配给我们去完成。教师也是“社会人”,更加是社会人的“引领者”,所以现代教师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而可喜的是,这次会议中,教育部有提到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特别要加强师资信息化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也包括我们家长的信息素养。在整个规划纲要当中对教师的培养培训其中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加强教师信息化素养的能力培训,在里面都有专门安排。

(二)城乡差距

第二块内容主要针对“城乡差距”的缩小,提出要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这里我将从两大方面进行阐述我的观点。

首先,“财政投入”和“学校建设”在一定意义上是成正比的,因此可以合为一块讲。国家应该为农村中小学配齐图书、教学实验仪器设备、音体美等器材;着力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宿舍、食堂等生活设施,妥善解决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服务人员配置问题;有一个工程非常好,那就是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和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要继续施行;要采取学校扩建改造

和学生合理分流等措施,解决县镇“大校额”、“大班额”问题。另外,我认为,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比如,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建立学校联盟,提倡对口帮扶,整体提升薄弱学校办学水平;提高社会教育资源利用水平,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图书馆、展览馆、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综合实践基地等机构应该积极开展面向薄弱学校学生的公益性教育活动。公共事业管理部门和行业组织要努力创造条件,将适合开展薄弱学校学生实践教育的资源开发为社会实践基地。因此,教育部门要统筹安排学校教育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外活动。

其次是“教师配置”问题,我认为以下五个小策略可以考虑考虑。

改善教师资源的初次配置,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吸引优秀高校毕业生和志愿者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在核准岗位结构比例时高级教师岗位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完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切实维护农村教师社会保障权益;为农村中小学配置各学科教师,配齐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教师;各地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并对村小学和教学点予以倾斜。只有这样,加大财政投入与基础设施的改革,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城乡之间的均衡发展。

第二块内容里面还提到了“十年内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其中,有一个定语“区域内”,我认为它其实相当的重要。

“区域内”,为什么只是区域内呢?很明显,这是由我们的国情决定的,而且,一项政策法规的制定原本就会受到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国际环境因素的影响。很多例子都可以说明,比如2007年的统计:我们国家较发达的某个地区省会城市,小学的平均经费是4314元,最少的某些省,有的是264块,有的是378块,有的是382块„„相差了十几倍,说明我们国家地区之间、区域之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距非常大,这是国家的一个基本国情。国家从整个战略发展来讲,大力加强中西部的发展,使我们全国都能够有一个更均衡的全国范围内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都能够达到更高的状态。这个问题的解决因为是一个过程,在我们国家目前实行的是省级统筹,区县为主,这样的话各个省之间财力,以经济为主的巨大差异就必然带来对教育,包括义务教育,包括学前教育、高中教育、基础教育投入的巨大差距,这个差距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是国家对中西部的重视会逐步的缩小,但是可能会有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即使在一个省,当我们实现省级统筹,区县为主的时候,在同一个省,包括在东部的发达省市,区县之间的差异也是相当巨大的。所以从解决这个问题来讲,政府以省级统筹区县为主,对一些东部的发达省,我国认为对于那些经济确实比较困难,在短期内经济很难发展起来的甚至应该变为以省为主,来推动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光靠一个县的财力,光靠目前某些只能解决部分资金的专项支付力度是不够的,从中央政府现在也在加大财政的转移支付,特别对薄弱地区、中西部地区。所以策略上,首先在县域内实现均衡。要强调的是,所有目标都只是一个阶段性目标,因为均衡是相对的,会随着经济社会和教育的不断发展会提出更高的均衡发展的目标。

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们每个人的一个美好愿望,也是国家的一个美好愿望,虽然过程很漫长,路上会有各种艰难险阻,但是在相关条例纲要的日趋完善之下,加上社会、学校、个体的共同努力,不敢保证这个“愿望”能够完全

上一篇:诚信考试教育活动下一篇:中华优秀文化讲座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