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明节追忆父亲 优秀作文(共3篇)(共3篇)
1.在清明节追忆父亲 优秀作文 篇一
父亲节,我想起一位特殊的父辈我的姑父,当年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勤俭建国”,教我们晚辈养成勤劳节俭的习惯。那时对这句话是懵懵懂懂,直到后来才知道是一句全国上下都在践行的伟人名言。姑父是一个普通的人,记忆中他是煤矿上的一名小领导,在今天用时髦的话说是企业的白领。姑父皮肤黝黑,一幅漫长脸,前额宽宽的。永远都是梳的整整齐齐的后梳头,穿着整整洁洁的中山装。姑父幼儿时在老家私塾念过书,是我儿时见过的第一个带着眼镜看书写字的人。在那人们识文断字困难的年代,姑父的同龄人对“学问”有着根深地固的神秘感和神圣感,总认为肚里有墨水的人,是受人尊敬知书达理的人。而姑父让我感兴趣的却是他肚子中总也道不完的故事。他遇到事情从不发火,常常是循循善诱的说理,就是看到我们已不耐烦时他也不厌其烦、不急不躁,而是把道理穿插在小故事里面吸引我们,直到我们听的点头称是。这使我在今天每每看到年轻父母大声呵斥孩子或动辄皮肉之苦时,眼前总是浮现出姑父哪和蔼可亲的样子来。而面对姑父和和善善的脾气个性,谁曾想到他却是一个生性严谨,遇事从不放弃原则的人。
在我们孩提时代的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许多家庭的生活条件都不好,能吃点荤菜都被称之为打牙祭,只有来了亲戚朋友才会多炒上几个菜佐餐。而在大人们饮酒待客时,总是把孩子撵走不让沾边。生怕孩子们一人一口的先“尝”为快后,“盘”中羞涩菜不够客人吃丢了颜面。也担心孩子们围在旁边眼巴巴地盯着餐桌,会显得没有家教。
遇到此等情况,我们的父母当然也不例外。但是如果是姑父来时,就肯定会破例。姑父总是微笑着招手,让我们围坐在一起,把菜分给孩子们。其乐融融、亲情倍增。可由于我们的加盟,姑父却少了下酒菜少了许多口福。他会因酒已尽兴而小啜几口撂下杯子,三杯通大海,可能因为酒精的作用,每当这时姑父的话最多。说到高兴时姑父会欣慰的仰起头大笑。他总是说菜虽然很合口味,但他不爱吃荤,端起酒抿上一口也就挟上一点菜。他说最爱吃的就是花生米,这可能是淮南话说的此菜经叨吧。当时我们那里知道他的苦心,只知道你不吃正好我们吃,大快朵颐的吃肉,听着姑父讲着妙趣横生的的故事。特别给力的是冬天,一大家子人像逢年过节一样围坐在一起。那时还没有什么客厅,就在靠门近点的外屋里把平时摆放保温瓶、茶具的大桌子拉到屋中间,摆上菜。孩子们也能“混”上个背朝门腿肚子朝外的一席之地。由于旁边有个生火的炉子,菜凉可以放上热一热,这种家庭会餐能延续长一点,我们也能更多的享受姑父谈古论今的精神大餐。但这时姑父在动筷子往往就仅限他最爱的油炸花生米。今天想想才领会到,哪是姑父为了我们能一饱口福而演出的“苦肉计”。
姑父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也是在饭桌上他对我们的教诲。别看他生性和善,但看到有谁浪费粮食他就会不客气。他看不得在桌上撒饭粒,也看不得碗里剩有饭粒,只有这时我们孩子们才感到姑父的严厉。就是我们在他家,姑父也会毫不顾忌孩子们是走亲戚,担心责怪他吝啬。总是让我们把碗里的饭吃的一粒不剩,还亲自监督看谁吃的最干净。“七粒米一条命”的故事就是那时候他在饭桌上说给我们听的。
我们大一点稍谙世事后,姑父总是说不管你穷富贵贱,做人都要勤俭、不要浪费,他的口头禅就是“可吃不可脏”。可能是出于对他发自内心深处的崇敬,加之儿时受到的熏陶,也使我看不得浪费。以至于今天在餐桌上,我总是无意识的碗底朝天,从不剩一口饭、一粒米。无论在何等场合吃饭从不“浅尝则止”,不会象征性地扒两口作罢。“节约闹革命”已经不是我刻意这么做而是成了习惯。虽然姑父那时只讲节约,还没有“打包”一词的说法,但我在饭店用餐后如果剩菜“可观”,我肯定会毫不犹豫的让服务员拿来包装袋子,因此常常被讥讽为穷命。为此,我出差到外地在朋友家做客时还闹过笑话。当地的风俗流行“扣饭”,就是不能看到客人吃饭露出碗底。当时主人见我刚快吃完就又扣上一碗,一连两碗大米饭,可想而知我的肚皮遭了多大的罪。
现在姑父离开我们已经数个年头,但他的教诲已经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勤俭持家”也成为我人生的信条。姑父认真做人、以理服人、善待他人、平平淡淡、草根一生的形象让我难以忘怀,时时记忆犹新。
2.追忆父亲散文 篇二
父亲走了,走得很突然,很安详,毫无痛苦,享年78岁,那一天是阴历3月21.
我心甚痛,无以言表,真正懂了,什么叫生离死别,那天飘着毛毛细雨,正如我的心情一样灰暗。
父亲是中国标准式农民,一生勤劳,一生节俭。一辈子从未离开生他养他的故土,一直到老,也从未停下手中的活。干了一辈子,苦了一辈子。但父亲很满足,他有一个女儿,两个儿子,两个女外甥,三个孙子。这就是老人全部财富。
家庭的重任,生活的`艰辛,养成了父亲刚强的性格,在生产队,父亲是队里最强壮的劳力,尽管付出了艰苦的劳动,但一家人还是吃不饱,穿不暖。父亲很着急,生活的重担,压得他经常发脾气。小时候,我就知道,父亲是个很严肃的人。
姐姐小学没毕业,就去生产队做活了,为的是多挣一点公分,多分一点粮食。哥哥上完小学,也去生产队做工了。到了我上小学了,因为家里穷,父亲领着我上了村东南边的小岭上,找了一片沙石板,到小河边磨平了,让我抱着,就算是我上学写字的石板了。那个石板,一直用到小学毕业。
上初中了,父亲告诉我,你姐姐和哥哥都不上了,你要好好上学,一定要考上大学,一定要有出息,不管家里多磨困难,只要你上学,我一定供给你。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每当我想退缩,厌学的时候,就想起父亲这句话。我没有退缩的理由,只有努力,再努力……
第一次高考,我落榜了,父亲什么也没说,下坡锄地也不喊我,回来也不说话,我知道老人心里不好受,我就去里屋,拿出书来,努力的看着。我知道老人想要什么。第二次高考,我又落榜了,和第一次一样,老人什么也没说,但拒绝我拿起农具,给他帮忙,说是外边太热,你受不了,我知道老人的心里在想什么,也许我拿起农具,开始干活,也许就不想在上学了。我别无选择,回到里屋,拿起书来。第三次高考,我终于考了个专科,算是一小小的成就安慰了他老人家。父亲笑了。专科也好,当时能分配啊,有工作啊,能发工资啊!
毕业后,我分到了本乡初中任教,父亲很满意,离家近,很放心,在父亲眼里,这已经是很体面的工作了。周末回家,看看老人,帮老人干点活,父亲很开心。
结婚后,我有了儿子,父亲很满足,特别疼爱这个最小的孙子。我们周末回家,父亲总是把他的小孙子,拉到怀里,问这问那,用他那满是老茧和泥灰的手,剥一块糖,放在小孙子口里,美美的看着他吃,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这就是老人盼望的天伦之乐吧!
现在父亲走了,走得很突然,没受任何罪。很安详。家里老人都说,父亲一生行好,这是修来的福。父亲曾经帮他两个大娘挑水吃,这一挑就是三十多年,从无怨言。我在想,冥冥之中,善有善报吧!
3.以清明时节忆父亲为题的作文 篇三
小时候,我很喜欢猫。不知道是几岁的时候,从哪里弄来了一只小猫,好像刚出生的样子,小的可怜。我很喜欢,每天都抱着它。可是它太小了,几乎什么都不会吃,看着它奄奄一息的样子,我急得不知所措。父亲看我很难过,就把那只小猫揣在袖筒里到村子里去给它找吃的,把村子东边的人家几乎都找遍了。这样找了很多次,倒是母亲不乐意了,在一旁说:“你请惯她了,一只猫,养不活了扔了。“显然,母亲对于这件事是很不以为然的。可是父亲依然我行我素,直到把小猫养大了。我高兴得很,每天都抱着它睡觉,让它窝在我的被窝里,温暖了整个冬天。有一天早上,小猫很淘气,带着绳子爬上了树,然后在下来的时候,绳子挂在了树杈上,无法离开。父亲不在家,我心疼小猫要睡觉,就搬个凳子坐在树下,让它窝在我的怀里。一早上没有学习。那对于严厉的父亲来说,一个早上不读书是无法饶恕的罪过,可是那天,父亲回来的时候,竟然没有收拾我,只是把小猫从树上解了下来。不知道养了多久,小猫有一天吃到了被毒死的老鼠,死掉了。我哭了很久很久,又把它埋在院子里。父亲当时没有什么安慰的话,只是在后来没有多久,把这件事告诉了在外面上学的哥哥,哥哥从省会托人用纸箱子捎回来一只猫,可惜,也没有养很久。真的是自那以后,我再也不养猫。现在想来,父亲对于我的幼小心灵的呵护,让我永世无法忘怀。
【在清明节追忆父亲 优秀作文】推荐阅读:
清明节扫墓祭父亲句子01-21
父亲清明01-07
清明节前忆父亲美文10-24
清明祭奠父亲的古诗词08-16
写在清明节的随笔07-16
“英雄在我心中”清明节演讲活动方案12-19
清明节学校领导在烈士墓前的讲话01-11
先烈在我心,清明来祭奠09-25
清明节作文1000字:清明节扫墓11-07
清明节作文:清明祭祖700字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