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翻译

2024-09-30

古文观止翻译(精选5篇)

1.古文观止翻译 篇一

读《古文观止》有感

《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四年选定的古代散文选本,是自清代以来最为流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

《古文观止》这些不朽的经典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知识、成熟的人生经验、艰深的文章美学,乃至博远的宇宙哲理。这次有幸拜读《古文观止》这本书,是因为别人的推荐。其实初高中时学过很多的文言文都选自于《古文观止》。当时并不了解,现在再拿来拜读特别有感触。因为当初学习的时候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把老师讲的重点背下来,记录下来。如今拿来看,觉得其中蕴含着生活中的许多哲理。

今年是我在胡家园小学参加工作的第三年,也是我站在讲台上的第四年。这本书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韩愈的《师说》。《师说》是韩愈散文中的一篇极为重要的议论文,文章写了从师与有一个好老师的必要性,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不好风气,体现出了很大的勇气和斗争精神。文章中反复几次说明了“人必有师”以及“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等观点,这让很多人感觉到教师在社会中特殊的地位,从而对教师这个职业重新进行定位。

早在唐代,韩愈就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并对教师作了精辟的注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在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引路人作用。他们不仅要从自己的教学行为当中发掘值得学生学习的学科知识,帮助学生学会欣赏这些学习内容的重要性和潜在应用价值,而且还要陶冶学生的品德,正确地引导学生的思想观念,教会学生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从而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没有人生来就是天才,也没有人生来就能够在各方面都做到最好的,既然人不能够做到十全十美,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不足,那么我们便应该虚心地向老师学习,以此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净化自己的心灵。

学习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行为,没有人或明文规定,学生就一定要向老师学习,后辈就一定要向前辈学习。韩愈说:“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无论是前辈或者是后辈,谁有道理,谁的知识渊博,谁在社会上学有所成、能够“传道受业解惑”,我们就应该向谁学习。学习就是要不耻下问,学习就是要放下身份地位,从而专心地朝着学习目标奋发。

我认为一名老师的肩上所承担的职业责任是非常的重大的,他们教的不仅仅是一代人,他们还同时承载着几代人的梦想与未来。古人云”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有了疑惑,就要跟从老师学习,所以老师为学生解除疑惑实在是天经地义。老师们也必须努力地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认知水平,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拓展自己的专业学科视野,因为只有老师脑海中的知识储备充足了,那么老师才能自信满满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

教师所起到的作用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在我们的教学对象的学习主动性逐渐下降的情况下,我认为,无论教师的课程上得如何精彩、生动,这都是徒劳的。因此,学生们首先要学会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所以中国还有句古话叫做:“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希望我们的每一位教师同事都能把自己的学生“领进门”,也希望我们的每一位学生都能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更高的成绩。

2.谈谈《古文真正观止》 篇二

为什么这本书要叫《古文真正观止》呢?

三百余年前,浙江山阳有两位吴姓的叔侄,叔名楚材,侄名调侯,不显山不露水地推出了一部《古文观止》,立时秀出于林,雏凤声清,压倒了甚至可说淹没了千百年来的众多选本。这叔侄俩是名不见经传的普普通通的文人,他们的书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其流传之广、影响之大,远远超过了那些名流大家、官修国定的编选。三百余年间,不断有各种选本,如《古文渊鉴》《古文辞类纂》《才子古文》《历代文选》《古文选读》《古文新编》等出现,但流传都没有吴氏选本广,寿命更没有吴氏之书长。

时间是检验一本书存在价值的标准。三百多年的悠悠岁月,充分地检验了这本书的真实价值(包括它的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不过,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它有着某些方面的缺欠与不足。不然,为什么后人不断地编有各种新的古文文选呢?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文化的日益昌盛繁荣,人们开始用全新的历史观、文学艺术观、审美观、价值观,以全新的视角来审视这部盛传三百余年的古文选本,因而也就益发感到它的严重缺欠与不足。

严重不足,也就是没有使古文能够真正观止的原因之一,就是缺少清朝一代二百六十余年的古文作品。这不能责怪此书的两位编者,因为他们生活在清初,没法逆睹以后几百年面世的佳作。同时,文字狱的森严,无法将明末清初许多充满抗清扶明气节的文章收罗进去。过去人们常说此书截至于明末,其实并不准确,明季的许多名篇未敢沾染。这不能不说是此书的重大遗憾。因为这二百多年、严格地说已经是将近三百年的历史阶段里,正是古文创作有着长足发展、优秀名篇大呈繁荣之际。许多文章大家纷纷涌现,许多传世名篇接连推出,像明末清初的黄宗羲、王船山、顾炎武、侯方域、吴伟业,清中叶的沈德潜、戴名世、袁枚、纪晓岚,清末的龚自珍、魏源等等,个个都是卓有分量的文坛巨匠。特别是标志着古文创作进入一个崭新阶段的桐城派,其代表人物如方苞、姚鼐等,那更是绝对不可忽视的。清末民初的梁启超、章太炎等人,则是终结古文创作的文学巨擘。对于梁启超,可以说是中国古文创作的终结,他的《少年中国说》,当是古体文章的“压轴好戏”,缺了这些古文大家的文章,古文焉得称之为观止。

没有能够使古文真正观止的原因之二,就是缺少辽、金、元三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时期的文章。像金代的元好问、王若虚,元代的吴澄、李孝光等,都是文坛上声名卓著、举足轻重的圣手,他们的文章或质朴浑厚,或标新领异,都各具风格,各领一代风骚,缺了这样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古文焉得称之为观止。

原因之三,便是缺少我国学术文化发展最为活跃、最为繁荣昌盛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之作。《古文观止》的二位编者,受着“独尊儒术”的思想主使,差不多是以儒家观点作为取舍的标准。全书二百余篇文章,基本上都是儒家学派和儒家观点的人写的。像被称之为“天下文章第一”的庄子,像“书事简劲弘妙,多出庄子之右”的列子,像“文如江流出峡”的韩非子,像与儒家并列、当时同称为显学的墨子,像“论高文奇,不可复加一辞”的管子,像行文“至奇至巧”、“大象无形、大音稀声”的老子,其他还有各有独到见解、各有不同行文风格的尸子、慎子、尹文子、公孙龙子等等,皆都一概没收。缺少这些多姿多彩、争奇斗艳的文章,古文焉得称之为观止。

基于此,我们有了尽补这三大遗阙的宏愿,想编制出一部书来,让今人能够看到我国古文发展历史的整个身影,展现出我国几千年来古文创作的各种迥然不同的文风、文骨、文胆、文思、文路、文巧、文情、文变的全部风采来。

古人说:“学若牛毛,成如麟角。”

首先,我们汲取了《古文观止》的规模与框架。规模与框架,是一本书,特别是一部文章选本的龙骨。吴氏《古文观止》一出即风行,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的规模不大不小,适合一般人的案头常置、袋中常携、枕边常放的分量。数学上有一个“黄金分割法”上的最佳选择点,吴氏叔侄未必熟谙数学,但他们设馆一生,授徒众多,深知一般初始入径的学子们的习惯癖好。这本书原本就是为生徒们求学古文而准备的教辅材料,因之他们日积月累,长期探寻,终于摸索到,或者说有意无意地契合到恰当的文章篇数——二百二十二篇。它是浩繁与适用、宽泛与简要之间千金难买的宝贵契合点。这个宝贵的数值,万万不可等闲视之。因此,《古文真正观止》便把这黄金分割点上的宝贵数值,继承下来。

其次,我们基本上汲取了《古文观止》所搭建的结构,那就是对各种不同风格,不同体裁、题材的文章,兼收并蓄,尽皆包容。桐城派大家姚鼐在编《古文辞类纂》时,把文章分为十三类,即论辩、奏议、序跋、碑志、赠序、书说、诏令、传状、杂记、颂赞、辞赋等等,《古文观止》把13种文体全都包罗进来。

第三,我们拓宽搜索领域,解除千年因循的历史偏见与固有规范,打破各个不同学派,各种不同政治、思想、学术、信仰上的门限,只要是菁华,只要有特殊风格与独到之见的文章,全部摘取过来。我们不仅将春秋、战国乃至于汉、魏、两晋的诸子百家之文,全部撷英选萃地包罗进来;而且将不曾认作为是文学作品,但文笔依然精彩绝伦的学术性著作,也从文学的角度上进行了选择,例如专讲军事学的《孙子》,专为辩论经济政策的《盐铁论》,专作文学评论的《文心雕龙》和《典论》,专作哲学思辨文章的《论衡》与《东西均》,也都史无前例地收容进来。将辽、金、元三代,特别是数再年来从未见人选进的辽代文章;将明末清初具有抗清民族气节的文章,诸如夏完淳、邵长蘅、全祖望、王船山等人的文章,也尽收罗进来。

在编排上,我们除了基本上按照时间顺序外,而且尽量地考虑到前后文的关联,使上一篇与下一篇多少有些牵扯、循序与前因后果的关系。例如,我们把列子放在庄子下边,因为庄子文章刚刚提到列子,这样,列子的出场便不突然,有所铺垫;再如,刚刚推出曾巩(字子固),接着下一篇,便是王安石的《同学一曲别子固》。

在每篇文章之前,特地撷出“关键词”与“警语”来,以便让读者一见文章就可抓住要旨,认识到古人说的“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册也”的意义;也可以让读者知道,我们经常用的一些名言隽语,例如“多行不义,必自毙”、“一鼓作气”、“既来之,则安之”等,原来是出自这篇文章。

3.《古文观止》读书笔记 篇三

慷慨陈辞,一言可退千军万马,令平原君相形见绌,使辛垣衍瞠目结舌;功成身退,千金为寿只当粪土,战国士子之翩翩风采,二千年之后仍然栩栩如在眼前。然雄辩刚烈如仲连者,当其义正辞严阐述帝秦之恶果时,可否想到:长江之水滚滚东流,历史车辙终将前行,而弃礼义尚首功之秦国,最后必定一统天下,建朝称帝;凌厉诸侯,烹醢黎民?问此时天下,有几人赴东海而死耳?

2、鲁共公择言

美酒足以乐生死,美味足以忘旦夕,美色足以毁君王,美景足以失天下。此四者,本为人间罕见之尤物也,可以娱耳目、快人心;畅幽怀、兴斗志。然人性本恶,若醉美酒如商纣之酒池肉林,若嗜美味如晋惠之“何不食肉糜”,若迷美色如褒姒之烽火一笑,若贪美景如南宋之歌舞杭州;美亦恶矣!然古往今来,上至一国之君,下至一介布衣,有几人能在此四尤物之前毅然却步,坚守素志?

3、唐雎不辱使命

区区五十里之安陵,与纵横万里之强秦相对抗,无异于以卵击石,自己粉身碎骨,而对方毫发无伤。然自古欲成大事于当时、显美名于青史者,当其慨然受命之时,俱已绝亲族、忘生死。由唐雎不辱使命,可见天下之大事难事,非尽力而为即可;当置之于死地,方有重生之希望。然专诸之刺王僚,聂政之刺韩傀,要离之刺庆忌,虽为武士报答君王之知遇之恩,然于不自觉中为君王改朝换代清除异己、铺平道路;而唐雎之与嬴政一决生死,固然是完成安陵君之殷殷嘱托,亦是怜惜安陵国之黎民百姓。其高尚之行为,与前三者相对比,犹闪烁之星辉与皎洁之明月也。

4、乐毅报燕王书

望诸君乐毅诚为奇崛磊落之士,其非凡之处浓墨重彩且脉络清晰于《报燕王书》中。其一,身为魏国之使臣,察燕昭王有高世之心,且有拔擢之意,故毅然弃魏投燕,以报昭王知遇之恩。其二,昭王慧眼识英雄,乐毅倾情酬圣主,行成于赵楚魏三国,并亲率轻卒锐兵,下齐国七十余城,一雪燕王奇耻大辱。其三,当其论功行赏之际,因其战功显著,裂地封侯,欣欣然受命而不辞,略无忸怩矫饰之态,尽显潇洒之风范。其四,燕昭王死,新君即位,听信谗言,疏远贤臣。乐毅不屑做屈原之再三致志,决然离燕奔赵,为赵之望诸君,未蹈伍子胥之覆辙,可谓明智之士。重知遇之恩,雪君王之耻,享高官之位,远罹身之害,乐毅磊落纵横之气度,异于时,异于史,异于人。

5、李斯谏逐客书

4.《古文观止》名言警句 篇四

2 老当益壮,宁移自首之心

3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4 士之有道。固不役志于贵贱

5 当思帝德如天

6 经正则庶民兴

7 土为知己者用,女为说己者容

8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9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10 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

11 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

12 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13 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14 坐井而观天,日天小者,非天小也

5.古文观止读后感 篇五

(作者单位:北京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

余以三年光景,每日晨读,阅毕《古文观止》,虽非正业,却是入职学校以来最大收获,颇有些心得,请略陈陋见。

古文观止,凡二百二十二篇,先秦至明末文章精选,古人蒙学课本,亦是古人为学入门读物,余在而立之年始读,为生平一大憾事,亦可见当代中国教育之偏颇。

就其布局而言,各朝以先秦最多,来源以《左传》最多,个人以韩愈最多,取《左传》传承“春秋大义”的宗旨与韩愈“辟道攘佛”的功绩;这与清代学者抱残守缺、空空如也的卫道宗旨比较相符。苏东坡曾称誉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若就“文以载道”论,韩文公逆谏人主,纠治世风,力挽唐代崇佛之狂澜,足可当之;但若就文字论,韩氏文章似未达这等境界,东坡先生的评价多有后人敬畏先贤的溢美之词。

古今文章,凡入一流者,主题可大可小,但必是一气呵成,余音不绝,令吾辈后学读其书,想见其为人。《观止》所选文章,以单篇论,太史公的《报任少卿书》无疑是独步翰林,堪称天下第一,文章情真意切,沁人心扉,笔尖所及,气贯长虹;余每每读罢,未尝不为之折服、为之太息。至于陶渊明的《归去来辞》、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前赤壁赋》这四篇奇文,难分伯仲,全凭诸君喜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醉翁之意不在酒”、“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各有所取,无有高下。非谓“天下忧乐”就高人一等,人生际遇不同,不必苛求。

《观止》一书优点许多,待诸君细品,其不足反倒不易察觉,而且不才以为,多为编者有意为之,读者需多加留意。编者吴氏叔侄似以“正统”士人自居,重儒家传统的“立德、立功,立言”,且以立德为本,因而不取赋一类追求辞藻华丽,言不及义的文章;对崇尚清谈之风的魏晋名士似也有异议,故几乎不取魏晋一代的文章;编者是清代学者,受彼时狭隘的汉宋门户之争影响颇深,故宋代理学一脉文章全不取,是《观止》大缺憾;另外,清代外族入主,这是一件以“士”自居的清代学者不能说的事情,所以元、清两代的文章都不取,乃至明末清初三杰的文章都不在其列。以上诸点,令“观止”黯然失色。

历朝历代之文,以明代文章最差,宋濂文章多媚骨,阳明心学多偏锋,皆不足法,其余更不足论,其原因仍不得正解。个人以为,或许中华文明历经5000余年,至明代已垂垂老矣,国运不济,国势保守,文风英气不足,老态有余,全无汉唐气象。从学术的角度看,中国文明自“经重于史”的时代起,即自南宋起,文明的自我革新、自我反思的能力就日渐衰退。从武术的角度讲,有宋一代,重文轻武,血性渐失,手无缚鸡之力的白面书生自宋始,愈演愈烈,直至近代不能复兴。可悲可叹!

上一篇:福建省国土资源厅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转发进一步加强房地产用地和建设管理调控的通知(闽国土资综下一篇:施工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