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

2024-11-08

小学数学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精选5篇)

1.小学数学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 篇一

小学六年级数学用字母表示数教案

【教材研读】

1. 经历抽象过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

例1先告诉学生摆1个三角形要用3根小棒,让学生计算摆2个、3个、4个三角形所需小棒的根数,列出乘法算式,然后类推出摆a个三角形需要a 3根小棒。a 3这个式子既可以表示摆a个三角形所用小棒的根数,又可以表示摆a个三角形与需要小棒总根数之间的数量关系。把用字母表示的方法与其他方法(例如用数量关系式表示、用一句话表示等)进行比较,学生从中体会到:1 3、2 3这些式子只能表示摆几个三角形所用小棒的根数,而用字母表示的方法不仅可以表示摆几个三角形所用小棒的根数,还可以表示摆任意几个三角形所用小棒的根数。字母a可以表示任何数,用字母表示数更加概括、简洁。

2. 丰富、拓展对用字母表示数的认识。

例2的教学,我计划改用猜老师年龄的情境。老师的年龄比某个学生大24岁,可以用一个式子24 + x表示出老师任何一年的年龄。字母的值确定后,式子的值也就确定了。这样的改动是因为在这一情境中,年龄受自然规律的约束,用字母表示数的范围也是受限制的。

3. 追溯代数历史,传承数学文化。

代数历史的介绍可以凸显数学学习内在的亲和力,提升思考的张力,增强数学学习的丰富性和体验性。韦达是16世纪末的法国数学家,他是第一个系统使用字母表示数的人。那个时代,西班牙和法国正在进行战争。有一次,法国军队截获了一些秘密信件,韦达利用自己精湛的数学知识,成功地破译了军事机密,帮助法国打败了西班牙。他在破解密码的时候大受启发,认为在数学中,大家也可以事先约定好一套数学符号,表示特定的意思。后来,韦达赢得了代数之父的美誉。

【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接触过用字母表示数,但是对于具有普遍意义的用字母表示数及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的学习需求还是潜意识的`,没有被激活。由具体的数过度到用字母表示数,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学习的飞跃,是由数字王国走向代数王国的必经之路。本节课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需求,开发课堂教学资源,积极重组教材,帮助学生在做数学的情境中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感悟用字母表示数及数量关系的简洁,发展数感与符号化思想。

【教前思考】

1. 如何看待生活情境中的用字母表示事物?

生活中用字母的缩写与简写表示一些特定的词义,是本课的一把双刃剑,许多老师列举了生活中用字母表示事物的现象,例如:NBA、sohu、苏DA5520使学生感受到字母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它可以象征一个品牌,代表一个组织、一个地区等。这与数学上的用字母表示数有一些共同之处,即简约、概括。但是,生活中的字母大都是英文缩写,与数学中用字母表示数以及数量关系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教学时应避免学生将两者混为一谈。

2. 学生初次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情境怎样选择?

第一次教学,我认为用小棒摆三角形的活动似乎过于简单。于是,我尝试在操作活动中注入更多思维的分量。请学生按要求摆棋子:

观察棋子摆放的规律,思考填表: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由于规律比较复杂,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探究规律,挤占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时间,偏离了教学目标。所以第二次教学,我决定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引导学生根据问题观察思考,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和作用。

3. 教学含有字母算式的简写如何化难为易?

教材以文字介绍的方式呈现了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简写规则,由于内容较多,容易混淆,再加上教学该内容时大都已接近课的尾声,因此,教师难免会蜻蜓点水,学生则是囫囵吞枣。据说,英国数学家威廉在1631年使用了表示乘法,但是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认为与x相似,他赞成用表示乘法。所以,有位老师创设了一个故事情境,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难点。x向数学国王诉苦:自己与乘号外貌相似,许多人容易混淆。为此,国王颁布了三条法则:

(1) 字母与数字相乘,字母与字母相乘,乘号可以记作小圆点,也可以省略乘号。例如:2x和x 2都可以记作2x或者2x,一般情况下数字写在字母前面。a b、b a都可以记作ab或者ab。

(2) 字母与1相乘,1都可以省略。1 x和x 1可以写成x。

(3) 两个相同的字母相乘,x x,写作x2。

这样的故事情景生动活泼,学生喜闻乐见,值得借鉴。

【主要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活经验

1. 谈话引入: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你接触过字母吗?说说你在哪里见过这些字母?(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运算律、计算公式以及用字母表示计量单位等。)

为什么用字母来表示数呢?(学生尝试猜想)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

【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用字母表示的计算公式和运算律,对实际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也比较熟悉,有一定的观察、分析、综合能力,这些都有利于本节课的学习。激活已有的经验能帮助学生较好地进行抽象概括,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也会达到更高的抽象水平。】

二、活动体验

1. 初次体验。

(1) 出示问题:摆1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摆2个、3个、4个三角形呢?

照这样摆下去,摆5个三角形应该用多少根小棒?摆10个、60个呢?

学生会照例继续说下去,有些学生会意识到说不完。

教师指出:可以用表示。

(2) 启迪思考。

这里有几道算式,每道算式都只能表示摆几个三角形所用小棒的根数。你能想一个办法清楚地表示出摆任意几个三角形所用的小棒根数吗?

预设学生的想法:

① 用文字数量关系式表示:三角形的个数 3 = 小棒的根数;

② 用一句话表达:小棒的根数是三角形个数的3倍;

③ 用符号或字母表示:摆a个三角形,需要a 3根小棒。

比较a 3与4 3,两道算式有什么不一样?(4 3只能表示摆4个三角形所需小棒的根数,

a 3能表示摆任意个三角形所需小棒的根数。)

组织学生讨论:你喜欢哪一种表示方法?

根据学生的交流小结:a 3不仅可以表示摆几个三角形所用小棒的根数,还可以表示摆任意几个三角形所用小棒的根数。用字母表示的方法更概括、更简洁。

(3) 内化认识。

在这里,a可以表示哪些数?当a = 12时,所需要的小棒一共是多少根?如果照这样摆,用300根小棒可以摆出几个三角形?

讨论交流:你从a 3这个式子中可以知道些什么?

教师相机指出:在这里,a 3这个字母式子不仅可以表示数,即小棒的总根数,还能表示出所需要的小棒根数总是三角形个数的3倍这样的数量关系。

【学生经历了具体情境用个性化的符号表示学会数学地表示这一逐步符号化、形式化的过程,在对比、分享、交流中,初步感悟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体会数学的简洁、概括,提升数学思维品质。】

2. 再次体验。

(1) 创设情境。

教师先请一名学生说出自己的年龄,然后告诉学生:老师的年龄比大24岁。

学生都能理解只要知道的年龄,根据老师比大24岁这一关系就能算出老师的年龄了。

要求:下面让我们进入时空隧道,同学们可以回忆从前,也可以展望未来,推算当几岁时,老师有多大,在组内交流并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2) 启迪思考。

这些式子,每个只能表示某一年老师的年龄。你能用一个式子就表示出老师任何一年的年龄吗?

预设学生的想法:

① 学生可能用字母表示的年龄,再用字母加24来表示老师的年龄,例如:x和x + 24;

② 学生还可能会用字母a和b分别表示和老师的年龄等。

教师小结指出:由于的岁数是变化的,所以用x表示的岁数,而老师比大24岁是不变的,因此,x + 24不仅可以表示老师的年龄,还能表示老师和年龄之间的关系,没有必要用两个不同的字母表示。

想一想:当x = 3、8时,老师分别是多少岁?这里的x可以表示任何数吗?

【运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材料,再次引导学生经历由具体的数到抽象的数,由具体的算式到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学习过程,使学生从中体会字母值一定,含有该字母的式子的值就一定;知道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数、数量关系,进一步加深对用字母表示变化的数量以及数量之间关系的体验。】

2.小学数学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 篇二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7A-

0083-02

善于观察的教师可能会发现,有些课堂看起来很热闹,也很流畅,但却无法激起儿童思维的涟漪,教学过程的行云流水难掩儿童对知识学习的浅尝辄止。这些看似圆润的教学过程,总会让笔者忍不住思索:基于儿童的发展,如何才能让数学学习的过程更加接近儿童内心深处的需求呢?对此,笔者有如下教学体会。

一、立足儿童认知起点,让过程“当春乃发生”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新知只有纳入儿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才能让儿童自然而然地由旧知过渡到新知。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尊重儿童的认知起点,并以此作为儿童学习新知的切入点,这就恰似让知识之雨发生在认知起点的春天里一样。《用字母表示数》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内容,例1中用摆1~4个三角形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个数和小棒根数之间的关系,并要求用一个式子表示这种数量关系,进一步提升:如果用a表示三角形的个数,要求用含有字母的算式表示小棒根数。对此,教师就要思考:学习这个知识时学生的认知起点在哪里?学生在低年级时学习过形如:( )里可以填几?( )+5=11;□里可以表示几?□+6>12;用字母表示运算律等知识,这些图形、字母、概况数量关系的文字等都是一种符号,这些符号就是学生的认知起点,学习的过程就是从这里静悄悄地开始:

师:如果继续摆,摆5个三角形、6个三角形等,你会列式表示所需小棒的根数吗?比比30秒之内谁写得多。然后,填这样的算式( )×( )。

生1:我写了9道算式。

生2:我写了11道,给我多一点时间,我还能写很多。

生3:这样的算式有无数道,我用☆×3就全写出来了……

生4:生3说得正确,但我是用字母a表示三角形的个数,所以用a×3来表示。

师:……

教材中的原句:“如果用a表示三角形的个数”是教材对教学过程的高度浓缩、极度概况,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采用直接告知的方式,而是通过恰当处理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搜寻出用一种符号表示具体的数,并且让学生在写的过程中逐步体会到这里的符号可以表示哪些数。

二、创设儿童认知情境,让过程“润物细无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儿童认知事物总是需要一个慢慢浸润的过程,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更是如此。在学习过程中恰当地创设认知情境,有助于儿童在熟悉的认知情境之中更深刻地体悟知识的内涵。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是本堂课的难点,学生难以理解,如果采用半引导半告知的方法教学,学生势必难以深刻体会其中的数量关系。这节课中有一道经典的“青蛙题”: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 只青蛙 张嘴, 只眼睛 条腿。学生往往会说:a只青蛙b张嘴,c只眼睛d条腿,或者说成:a只青蛙a张嘴,b只眼睛c条腿。学生认为青蛙的嘴、眼睛、腿都是不知道的,所以就用不同的字母表示。应该说学生有运用字母表示未知量的意识,这点是值得肯定的,但他们还不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体现量与量之间的关系。为了避免这种窘境,笔者在新授阶段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出示小头爸爸和大头儿子的图片)谁来猜一猜爸爸的年龄?我们可以用一个字母x来表示爸爸的年龄。谁再猜猜儿子的年龄?(可以用字母y表示)你能看出爸爸比儿子大几岁吗?(生:不能)如果爸爸比儿子大27岁,还可以怎样表示儿子的年龄?(生:x-27)。这时是用y还是用(x-27)表示儿子的年龄更好些?为什么?

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动画情境,学生在猜年龄及表示年龄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能表示儿子的年龄,还能表示爸爸和儿子年龄之间的关系。数学家罗素说:“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以上环节中,学生根据熟悉的情境用字母参与运算,表示另一个量的多少,建立了两个量之间的联系,也悄然建构了自己的知识体系,提升了数学素养。

三、遵循儿童认知规律,让过程“江船火独明”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对于有挑战性的新知,学生思维的天空在一开始时也许会布满乌云。这时,教师要把握好学生新旧知识的差异,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逐步引导,让学生的思维之船透出亮光。本节课中学生对于理解“x2”和“2x”的区别总是显得有些勉强,如果教师采用反复强调两个式子的区别,并让学生多次朗读式子的意义从而强化认知的方法进行教学,或许会取得一时的效果,但却剥夺了学生自己体会区别的过程,学生“得来终觉浅”,会给以后的学习、运用留下隐患。对此,笔者同时出示x2=x×x,a2=a×a,b2=b×b,让学生观察式子的相同点,并在观察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到一个数的平方表示这两个数相乘。然后询问:“‘x×x中间的乘号可以省略,‘x+x中间的加号也可以省略吗?”大部分学生认为不可以省略,如果省略就和乘法一样了,也有部分同学似乎若有所思。“其实‘x+x中间的加号也可以省略,而且你们就能找到方法,试试看。”笔者轻轻地提醒。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发现:2x=x+x。“如果现在有人问你x2和2x有什么不同,你会怎么告诉他呢?”……可见,让学生“躬行此事”,踏着知识发生之路的过程而来,新知才会落地生根。

布鲁纳说:“知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没有过程的结果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或许让学生经历过程会“长夜漫漫”,但思维之花会绽放在黎明,一如诗人杜甫笔下所描述的“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 篇三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如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及其应用),已初步接触了一点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用图形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用字母表示数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是学习代数初步知识的起步。从具体事物的个数抽象出数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现在由具体的、确定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抽象的、可变的数,更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可以说,学习代数就是从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开始的。

一、成功之处

(一)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学生在前面已学习过用字母表示一些特定数的题目,学过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量单位,既要充分发挥具体事例对于抽象概括的支撑作用,又要及时引导学生超脱实例的具体性,实现必要的抽象概括。

(二)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在教学中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字母代数的优点。比如通过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特别是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符号语言比文字语言更为简洁明了,积累这样的体验和认识,对于提高学习兴趣和理解所学知识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不足之处

4.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 篇四

二、教学达成及不足

学生在本课结束时,知道字母可以表示任意一个数,含有字母的式子,如“n+11”既是一个十字,又是一个结果,当给n一个确定的值时,“n+11”的数值随之确定,且n在实际问题中取值有一定限度。学生能掌握数字与字母相乘的写法,部分学生对“n+11”中的n可以取不同值,但一次只能取一个值的理解存在问题。

三、教学反思

5.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 篇五

《用字母表示数》是学习代数知识的重要资料,是小学生由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在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本课资料抽象与枯燥,教学有必须的难度。我认真思考了课程标准中关于字母表示数部分的目标要求,注意到在原有知识技能的掌握应用要求上,怎样“注重、强调让学生充分体验和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十分重要。所以我抛开了教材上的例题,重新设计了试图让学生充分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的教学环节。

课一开始,我用a和b引入,让学生从一年级汉语拼音和英语字母已有的知识入手,自然地过渡到数学中遇到的字母,然后从四年级学过的运算定律扩展到字母能够表示任意数。这个过程此刻反思,发现其实紧之后能够由加法交换律到其他运算定律,然后首先让学生很自然的掌握字母能够表示运算定律。而这个环节我没有很好做到,而是简略地一带而过。之后我经过两个储蓄罐让学生从具体的数字到抽象的字母之间的关系,理解字母能够表示未知数。这些生活中的例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为下头学习字母式子既能够表示运算也能够表示结果。这样学生理解的更深刻一些。

字母简写的过程,我由导学案的形式给学生总结了出来,并且提问了学生,可是课后想来,这个环节由于没有讲究教学层次,学生当堂掌握的不够好,所以才出现后面的演板中学生出现错误。这个环节如果能加入学生自学,教师讲解等更多教学层次,效果会更好。

在教学字母还能够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这一环节时,从我的年龄,儿子的年龄,陌生人的年龄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入手,可是这一环节是难点,我在讲授完之后应当及时的进行扩展。

上一篇:聊斋读书笔记200字下一篇:学生语文考试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