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自我评价

2024-10-01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自我评价(17篇)

1.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自我评价 篇一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自我鉴定

不知不觉,大学生活已将近尾声,告别懵懂,即将接受的是现实的考验,一个人的价值在其对社会的贡献多少,而在大学期间我也一直在挑战充实自我,激发自身潜力,让自己更自立自主自强,为以后能够更多的回报社会而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在每一次的实践中熟悉了相关技能,在现如今的网络时代还利用课余时间学会了操作办公软件,现在已经能熟练使用office和photoshop,对网站营销及其基础设计等知识也有所涉猎,除此之外每天都会阅读课外书籍,对心理学颇感兴趣。

而且我生活作风严谨,生活习惯良好,有午睡习惯,喜欢唱歌也爱运动,我是个助人为乐、平易近人、诚实守信、不拘小节的人,所以一直以来都与老师、同学们相处得很融洽。

面对工作,我加入了文学院学生会并担任副主席,从中学会了做事要顾全大局、注意细节,要利用团队力量及协作精神,创新思维不墨守成规,对于活动我积极主动、任劳任怨、责任心强,并锻炼了自己的管理交际能力和口才等。

在放假时期,我参加过各种社会实践,从展会的礼仪人员到公司的文秘实习,这些都让我看到了更多的生活百态,为我今后步入社会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我热情开朗的外表之下其实也有着一颗细心包容的心,我虽不追求做非常富有的人,但更不会没追求的一生庸碌,我只希望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点,物质精神同样重要。对人真诚,工作踏实,丰富人脉,培养气场,遇事冷静,周全仔细,不畏挫折,何惧失败,这就是我的态度。

对于即将毕业的我来说,我很自信也充满信念,面对未知的将来我已做好充份准备,武则天引领太平盛世,花木兰英勇替父从军,在这细节决定成败的社会谁能说女子不如男?不论以后从事何种工作,我都会竭尽全力不断学习,丰富自我勇往直前,更好的实现我的人生价值!

2.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自我评价 篇二

正确的生涯规划有利于帮助学生确定正确的职业方向, 明确未来的职业目标。如何进行职业选择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步骤, 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 对于未来人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学生来说, 大部分学生片面追求机关、文秘, 教师等类型的职业, 并且选择上更倾向于沿海发达地区。其不知, 不适合自身的发展, 再好的职业也谈不上“理想”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一个“认识自己”“分析环境”“合理选择”的过程。简单地说就是解决自己一生 “ 干什么”“何处干”“怎么干”“以什么样的心态干”这四个最基本的问题。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一)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限制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国高校中文系的主力专业, 专业比较偏向文科方面。大部分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毕业方向都偏向于教师、各类编辑职务、文秘、杂志编辑、文案策划人员等。有大部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认为就业方向过窄。社会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需求已经饱和。汉语言文学作为一个传统固有专业, 社会需求虽然在不断增大, 但总体来说还是趋于饱和, 所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

(二) 专业选择的盲目性

专业的选择往往决定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和领域。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专业, 适应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这样能实现专业与职业的对接, 才有助于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相反, 则会阻碍学生的成功。现在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对自己所选择的专业一无所知, 一点儿也不了解, 导致学生对专业的满意度不高。这样的情况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势必会在他的求职道路上起消极的作用。

三、如何解决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要有科学明确的规划理念

1.珍惜自己的兴趣。当你对某种职业感兴趣时, 即便职业本身可能是枯燥无味的, 你也会感到兴趣盎然, 工作起来也是精神饱满、干劲十足。专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职业感兴趣, 则能发挥他的全部才能的80%—90%, 并且长时间工作也不会感觉到疲劳;相反, 如果所从事的职业不是自己感兴趣的, 那么只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20%—30%, 而且短时间的工作都会让自己感到疲倦。众多的研究和结果显示, 在设计职业生涯时也要考虑学生的性格、气质、能力等。

2.要看准社会的需求。当今社会的需求在不断变化,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寻求工作时, 首先要把社会需求作为首要考虑因素。任何人的发展都要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 脱离了社会需求进行自我设计, 注定是没有前途的。因此, 大学生在进行生涯规划的过程中, 一定要满足社会需求, 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二) 正确把握规划的整体策略

1.全面进行自我定位。回答“我是谁”“我会做什么”“我能做什么”等一系列问题。每个大学生对自己都要有一个客观、全面的了解, 摆正自己的位置、相信自己的能力。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生在毕业择业时, 缺乏自信心和勇气, 对于原本有把握的事情总是扭扭捏捏做不好。特别是在面对自己向往的、感兴趣的高职位、高薪酬的单位时, 往往会缺乏竞争的勇气和自信心, 从而丧失适合自己的就业机会。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学生, 要清楚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 明确自己适合做什么、对什么感兴趣, 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优势。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 不但要准确地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还要善于分析自己的性格特征, 最重要的是, 要综合考虑自身的优点和所具备的条件。

2.制定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我们应该在大一新生入学时, 就开设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方面的相关课程。从基础抓起, 让学生进行“swot分析”“霍兰德分析”等。先对学生自身进行细致地分析, 让他们了解究竟自己对什么感兴趣、爱好什么、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岗位, 这样才能为他们在毕业后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打下基础。

同样, 还有一些眼高手低的学生会盲目攀求与自己不相符合的职业、频繁跳槽等, 这都是职业目标不确定的表现。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应该不仅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 更在课余时间多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其他只是, 拓宽就业方向。合理设计属于自己的生涯规划, 是大学生实现成功的第一步。它能让大学生充分地认识自己、客观分析环境、正确地选择职业。大学期间的生活是真正属于自己的, 在人的一生中这样的时光不多, 我们要把握手中最精彩的青春时光, 做自己想做的, 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 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培养良好的素质。

摘要:现如今,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许多高校已经开设了“职业生涯”方面的课程或是选修课。但是, 大部分学生还是没有意识到职业生涯的重要性。这些都会导致生涯规划的作用不能完全发挥。本文从分析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及现状出发, 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自身和高校两个方面出发, 分析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并且, 在这些问题基础上, 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3.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自我评价 篇三

关键词:写作能力;汉语言;写作评价

一、统筹规划,建立写作教学与训练的长效机制

为了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的写作能力,仅仅在大一的时候加强学生基础写作技能培养是远远不够的。针对这种情况,便需要改变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培养模式。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应该将汉语言文学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有效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创建高效的写作教学与训练的长效机制。通常情况下,在第一学年主要进行基础技能培养。其中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让留学生在长期阅读过程中养成喜欢读书的习惯,加强学生对中文语文文字的理解能力培养,让学生能够在这段时间里掌握基本的写作理论。更重要的是通过应用写作教学与训练的长效机制,能够让学生具备较为宽阔的阅读视野,以及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每个学期完成至少20篇文章的写作,其中文章涉及的内容不限,但是最好有效结合课堂中所学到的内容进行。同时,还可以组织对文学感兴趣的学生成立兴趣班,让这部分学生能够经常交流对中文文学语言的看法和经验,让学生们能够在彼此不断的交流中提高写作能力。

第二学年主要为技能训练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其中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展开。首先组织学生参加专项训练,让学生在这个环节中能够掌握写作的基本内容,如:主要文体包括哪些?写作风格主要有哪些类型?然后再指导学生进行专项训练,其中主要包括:想象与分析、表达方式的应用、语言的积累与训练等等。通过进行了之前两个环节,再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文体内容的学习与训练。其中主要包括文学文体、新闻文体、评价文体等。

第三学年主要是对汉语言专业留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阶段。在这个时间段里,主要是指导学生合理利用自己的时间,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技能。通过有效结合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留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以及文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不断强化文学专业写作实践,其中主要包括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写作。充分运用大一、大二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不断加强评论性文体的学习,其中主要包括文艺评论和思想评论等。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完成15篇评论性文章的写作练习。通过加强学生写作实践,来提高学生的全能性写作能力。

第四学年主要为应用验收阶段。在这个学习时间段里,主要要求留学生们充分运用大学里所学到的知识,自己独立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教师通过验收学生的毕业论文来检验学生大学写作能力的培养情况,了解学生是否具备较高的写作能力和应用能力。例如:通过实习平台,为学生创造一个合理的应用文演练情境;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中文写作能力。教师还可以引导一些高素质的留学生在一些期刊杂志上发表一些优秀的论文,以便用于学术交流,为下一届学生学习提供参考资料。

二、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增强讲授的趣味性

将汉语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的文学阅读课内容与写作课程充分结合起来,将阅读课程中的内容应用在写作课程中将会对教学效果起到推动和帮助作用。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所有教学方法的应用过程中,采用范例教学法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所谓范例教学法就是将写作理论与教学方法有效地结合起来,让抽象的理论与实际应用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样能够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从而提高留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改变被动学習的现象。只有活跃的课堂气氛才能够大大提高写作课课堂的教学质量,并且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基础写作和文学写作时,可以将写作课中的教学内容与文学阅读课上的教学内容有效地结合起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将古今中外比较优秀的文学作品融入到写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文学作品与写作理论充分结合起来。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触碰到人心的深处,采取这种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学习,打动学生的心灵,随后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深入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和写作语言措词方面的能力。

三、建立写作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在指导并训练留学生写作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写作作品进行客观的评价。通过客观的评价方式对提高留学生的写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科学的评价能够准确反映出写作教学课堂教学中的信息,让教师及时发现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便调整相应的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通过采取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写作水平,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写作的积极性,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改进学习方法,不断完善自己。因此,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写作评价体系。在制定写作评价体系时应该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针对不同写作课程的性质和不同的写作内容,制定出不同的写作评价体系。这个评价考核标准主要分为四个层次: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其中优秀的写作作品需要达到的标准主要是:文章的内容需要与主题要求相符合,结构清晰,内容丰富,表述清楚,上下文衔接合理。语言表达上要做到语句通顺,没有看不懂的词句,尽量做到生动易懂,写作格式要规范合理。良好的评价标准主要是:主题突出,结构清晰,上下文之间的衔接较好。但是语言表达能力方面还比较欠缺。合格的评价标准是:主题基本吻合,材料应用合理。但是文章的结构不是很明确,语言表述不够清楚。

在应用评级体系对学生的写作作品进行评价时,教师应做到客观公正,尽量从正面评价学生的作品。这样才能够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让留学生对汉语写作更加感兴趣,从而在长时间的培养中提高留学生的汉语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丹.加强写作训练,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2):37-38.

[2].王林.基于系统论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写作能力培养[J].唐山学院学报;2012(4):97-99.

[3] 黄悠纯.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能力延续性训练的探索与改革[J].湘南学院学报;2011(6):66-69.

4.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自我鉴定 篇四

光阴荏苒,转眼在电大已完成了本科的学习。从小,我就喜欢文字所构建的世界,散文、小说、诗歌……相同的文字却有不同的意义,我那时很难想像普普通通的汉字却能奏响美妙的乐曲,能筑造如此绚烂多彩的世界,深深的迷恋让我在选择本科专业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汉语言文学。

回顾本科学习的这几年,获益良多,在学习文字驾驭能力的同时,我也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文化素质修养。人们都说,中文系能把一个女子塑造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一个有着深厚文化修养、一个气质如兰的人。的确,通过这几年的专业学习,让我更深一步体会到了中文的巨大魅力,以及它潜移默化改变人的塑造力。我们要修读的专业课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专业必修课,如语言学概论、汉语专题、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中国古代文学专题、艺术欣赏、专题写作等等,另一方面是专业选修课,所修读的这些专业必修课奠定了我在汉语言与文学两方面的深厚基础,而专业选修课则是对必修课的一个有益补充,不仅使我的知识面更加广泛,而且使我对中文的爱慕之情益笃。专业选修课与专业必修课,两方面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5.汉语言文学专业三年学习自我鉴定 篇五

给大家一起来分享以下这一份非常不错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自我鉴定,欢迎大家欣赏。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经过几年的坚苦磨砺,我正式修完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所有自考科目,等到了收获的这一天。

有付出,就必有收获,几年的汗水凝聚成终身的内能,辛勤的付出,提高了自己的知识水平,还将获得一张沉甸甸的毕业证书肯定自己的付出,这便是读书的最好受益。而走过的坑坑坷坷,蹚过那一个又一个坎,有几多艰苦奋斗的历程值得去记忆和回顾。

我在大学的专业是人力资源管理,每天都要学习大量的专业知识,空余时间并不是太多。但由于我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热爱和兴趣,我毅然选择了自学,只能充分利用大学上课以外的时间来自学汉语言文学。于是乎,诸如朋友聚会,同学联谊,泡吧娱乐的时间就被压缩了。我经常一个人拿着几本书,只身坐在某个地方慢慢的啃书。看着别人娱乐的欢笑,我依然坚定自己的信心,管住自己,既然热爱,就应该努力,既然选择了,就应该坚持不懈,生怕学习之魂被迷住,耽误了宝贵的时光。空闲之余,别人可能在谈天说地,纵论天下大事,热衷于校园的花前月下,我则不管东南西北风,乘机进入自考书本天地,畅游在知识的世界。

尽管困难重重,但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人是不会被困难所压倒的。困难只能让奋斗者越战越勇!虽说我的自学之路困难重重,但我都不断地去克服困难。即使自考的学习占用了一些业余时间,但我也收获叻一种幸福。大学的专

业学习时间我也没有放松自己,严格要求自己,以效率取胜,自学考试并不耽误我的专业学习,而且让我更加的具有紧迫感,积极努力,在专业学习方面并没有因此而受到太大的影响。

虽然自学考试中面对一些困难,自学起来也存在一些阻碍,但是我依然没有参加助学班,相信自己,努力学习,在考试中我坚持以诚实守信去对待,严格要求自己,考出自已的真实水平,为自己交上了满意的成绩。

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已经结束了。但是人生处处有考场,我将时时去应对。今天的成功将成为过去,我将迎来新的起点,继续奋斗。

自我鉴定

我是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名应届本科毕业生。

大学几年,是我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尤其是续本两年的时间里,使我收获颇丰。在学校,我本着学好本专业,拓宽知识面,并积极锻炼的原则,大量

汲取知识财富,锻炼了自己的各种能力。我努力学习基础课,深研专业知识,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本人在几年中系统学习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美学、应用文写作、中国古典文献学、马克斯列宁主义文论等课程。通过几年的学习,本人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关于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

2、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以及相关的历史、哲学、艺术等学科:

3、具有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以及较强的写作能力;

4、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

5、能阅读古典文献,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在校期间,我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和它的领导。自觉遵守校纪

校规。积极参加各种校内有关党的活动,向党组织靠拢。在学习生活中,我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关心同学,关爱集体,将自己融入到了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中。

在课余生活中,我坚持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坚持体育锻炼,使自己始终保持最佳状态。在参加“国培计划”的过程中,使我学以致用,以实践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并认识到了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自身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我会努力不断地改进自己,使自己的各项素质符合一名人民教师的要求!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几年中,我在各方面都有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跃,但我知道,仅仅如此是远远不够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还要继续吸收各种文化精粹,在以后的实践工作和学习中不断提高!我深信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我憧憬这美好的未来,时刻准备着!

汉语言文学毕业生自我鉴定

光阴荏苒,四年的大学时光即将逝去,春华秋实,乃自然之道,四年的辛勤耕耘如今也该硕果累累了,回顾以往,反思自我,总结如下:

从开始上小学起,我就深深地爱上了语文这门学科,觉得中国语文这门学科不仅能使我们说出动听的话语,还能让我们写出漂亮的方块字,于是,我以后的生活就与中文结下了不解之缘。正是因为这份不解的缘分,我从小学到初中、高中,语文成绩一直很好,还曾一度长时间担任语文课代表,是老师眼中的优秀生,是同学眼中的佼佼者。高考结束,我的语文分数也一如既往的是我所有学科中最高的,因此,我选择了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来作为我大学学习的专业,而学校则选择了天津师范大学。很幸运的是,最后我被录取了,如愿以偿的进入到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继续我的学习生涯。

在这四年的大学生活里,我是愉快而充实地度过的。学业上,我不仅深入 的学习了本专业所涉及的所有课程,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修养,还副修了英语专业;课余生活上,我积极地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加入了青年志愿者协会、邓研会及心理健康协会,同时在校外做些兼职,不仅锻炼了社会生存技能,所得的小小收入也能补贴生活。

对于我的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我是怀着美好的憧憬的。听前辈人说,中文系能把一个女子塑造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一个有着深厚文化修养,一个气质如兰的人。的确,四年的专业学习,也让我也深深地体会到了中文的巨大魅力,以及它潜移默化改变人的塑造力。我们要修读的专业课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专业必修课,如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等等,另一方面是专业选修课,如杜甫研究、陶渊明研究、港台文学、东方文化、基督教文学与文化,中国文化史、外国文

化史等等。所修读的这些专业必修课奠定了我在汉语言与文学两方面的深厚基础,而专业选修课则是对必修课的一个有益补充,不仅使我的知识面更加广泛,而且使我对中文的爱慕之情益笃。专业选修课与专业必修课,两方面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由于对自身有着较高的要求,我结合兴趣副修了英语专业。副修课程一般都开设在周六、周日,因此我就不能像其他不副修的同学一样,在周六、日还可以美美的睡个懒觉,我必须早早睁开朦胧的睡眼,起床,洗漱,然后去上课。虽然副修过程中有苦有累,但亦有喜有乐。上课时的充实,演presentation的搞笑与欢乐,拿到副修成绩单的喜悦,是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体会的。非常遗憾的是,我只副修完专科的课程就不能再继续修读了,所以也不能如我先时之愿拿到双学士学位,但我也不能因此就自我否定整个副修过程,结果很重要,过程亦很重要,只要经历过,就值得珍

惜。

除了专业课程与副修课程外,我还跟随大家一起修读了学校的校通修课程,加强了日常生活的政治、经济、法律、道德等常识修养及基本计算机技能的培养。同时,为了适应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中学教师的要求,我们还修读了教师教育系列课程,通过了见习、实习,即将取得教师资格证,为自己将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做了充分的准备。

大学生活除了最重要的学习任务外,其次就是课余生活了。我积极地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大一加入了青年志愿者协会,大二加入了邓小平与三个代表理论研究会和心理健康协会,其他空余出来的时间用来做做兼职,让自己更早的了解社会,参与社会。我的课余生活虽不轰轰烈烈,但亦过的丰富多彩。

大学是一个人从学校生活迈入社会的最后一步,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我很庆幸在大学里我选择了天津师范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

业,是它充实了我的大学生生活,让我在大学里健康快乐的成长;是它成就了现在的我,让我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都充满自信,斗志昂扬。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自我鉴定

我是**大学**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名应届本科毕业生。

大学四年,是我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这大好时光里,我本着学好本专业,尽量扩大知识面,并加强能力锻炼的原则,大量汲取知识财富,锻炼了自己的各种能力。我努力的学习基础课,深研专业知识,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多次名列前茅,连年获得奖学金。本人在几年中系统学习了中国语言文学、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古典文献学、外国文学史、汉语史、语言学史学等课程。

通过几年的学习,本人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关于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

2.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以及新闻、历史、哲学、艺术等学科的相关知识;

3.具有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以及较强的写作能力;

4.了解我国关于语言文字和文学艺术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

6.能阅读古典文献,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在校学习期间,我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他的领导。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和学校的纪律。积极参加各种校内党校活动,向党组织靠拢,并取得了25党校结业证书。在学校里,我积极参加从班到系、学校的各种集体活动,并为集体出谋献策。时刻关心同学,与大家关系融洽。作为班干部,我努力为

同学服务,积极协助老师的工作,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协调同学与集体的关系,使我们班成为一个充满生气、有活力的班集体。

在课余生活中,我还坚持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坚持体育锻炼,使自己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为提高自己的社会交往和各方面知识的运用能力,我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三年中,我加入了青年志愿者、参加了学校党校培训,这些经历,不仅增强了我吃苦耐劳、自理自立的能力,还提高了我与别人合作与交往的能力。

我是一个外向型的人,性格开朗活泼,待人处事热情大方,生活态度端正向上,思想开放积极,能很快接受新鲜事物。我最大的特点是:热心待人,诚实守信,具有创新和开拓意识,勇于挑战自我。为人处世上,我坚持严于律已,宽以待人,“若要人敬已,先要已敬人”,良好的人际关系正是建立在理解与沟通基础之上的,所以我与同学关系极其融

洽。

天大地大,世界永无尽头,这四年中,在各方面我都有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跃,但我知道自己除了理论知识之外,我的经验与阅历还尚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些还需我在以后的实践工作和学习之中不断提高!我深信机遇定会垂青有准备的人,我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时刻准备着!

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我参加了2014年的成人高考,考取了曲阜师范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于是开始了三年的学习。通过学习,本人各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政治思想上

本人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神圣的教育事业。函授期间,我努力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培养自己的文学兴趣。尊敬师长,热爱自己的班级,与班级同学和睦相处,且关系融洽。班中事务主动参与,且乐此不疲。我相

信:乐于助人是快乐之本。

学习目的及态度

我已圆满的完成了学院规定的课程。函授虽三年,但真正参加面授的时间只有几个月,所以我非常珍惜面授的时间。上课期间,我保持以往学习时代的风格,不迟到、不早退。有要事则向班主任请假。上课认真听老师的讲解,作好学习笔记,并把自己的困惑拿出来和老师共同探讨。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从来都是不折不扣的高质量的完成。因为我深深明白:这是我提高自己水平和能力的机会。

收获和体会

平时不常读书,函授学习使我感受到自身文学修养的欠缺,并促使我研读各种文学书籍,并把它与平时的教学工作相结合。教学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个人素质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工作与学习的处理上

在校工作期间,我一边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认真备课,教好学生。

一边不忘曲师大任课教师的嘱咐。充分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把函授期间不能作具体解说的书本知识理解消化。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学习上的毫不懈怠使我能从容面对每一次考试,并取得不错的成绩。

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虽说是三年的函授学习,实际上面授只有三个月左右。虽说函授教师备课认真负责,学员真正能从老师那学到的东西并不多。大部分的知识还得靠自己的积累和教学实践中的领悟。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我将以此为基础,不断的研究学习,提升自己。

6.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自我评价 篇六

我是xx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名大三学生,能有来银行实习的机会实属难得,所以决心珍惜机会,用心向周围的同事学习。我的工作性质相当于大堂经理助理,主要负责分流客户,指导客户完成一些基本的填单任务,简单介绍一些银行业务项目等银行的基础性工作。总之这是一项基础性的服务性工作,最需要的是耐心和用心,要努力起到提高银行服务效率、服务质量的作用,这就是我对自己工作情况的基本认识。

做银行的大堂工作尤其是我所在的城关支行是xx业务量最多最繁忙的银行首先得过体力关,记得第一天上班基本上站一天回答一天的问题,晚上下班还真有些体力不支,浑身酸痛,但是后来这样坚持几天慢慢就可以应付这样的体力消耗量,我想好的身体永远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其后进入熟悉业务阶段,要清楚各项银行业务的办理流程,各种表格、单据的填写方法,以及如何恰当又准确的引导客户等。这阶段的过关要特别感谢我们银行的老师——负责大堂的唐经理,她给了我们细心严格的指导和真诚的帮助,可以感受到经理在用心传授给我们她的工作经验技巧以及工作心得。还用许多和我们实习生年龄相仿的从事证券和保险行业的哥哥姐姐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我们相互配合,感觉到银行的工作气氛十分融洽,我想我们会成为生活和工作上的好朋友,我会用心的学习这些同事们身上的优点。

现在应该是提高业务水平阶段,怎样才能更好的与各户交流,准确了解到对方的需求,高效的帮客户解决问题,以及如何更好的识别客户,并可以进一步了解一些理财产品,以更好的引导帮助客户。

我的第一份工作虽然并不高端,并不需要太多技术,但却锻炼了做好一份工作尤其是服务性行业的基本素质:很好的交流倾听沟通能力,恰当准确的表达能力以及融洽的与人相处的能力,我想这也是我所学习的汉语言文学所应该掌握的基本素养,这也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所需要终生学习提高的方面。

每一天都有近千人来我所在的城关支行办理各项业务,每一人都是那么的不同,来自不同的家乡,操着不同的口音,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愿望,不同的生活状态,每天见证不同人的不同的忧乐哀愁,但这些日子的工作经历让我在心里不断提醒自己,对于每一个人不管贫穷还是富有,位高权重还是身份卑微,聪慧多知还是孤陋寡闻,你都应该发自内心的尊重每一个人,要耐心,认真的倾听每一个人的想法要求,尽量为客户着想,因为你也需要别人这样对待你、帮助你。只要这样想我就可以以一份很平和的心态对待我每天的重复性较高的工作,因为我想我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另外的不得不提的实习收获是理财意识的提高,一个人不光要会挣钱,还要会有效的管理自己的钱,就是要学会理财,学会投资。在银行的实习让我开始接触保险、股票、基金等理财投资项目,并慢慢开始学习如何去合理规划适合自己家庭的理财方案,比如一个家庭最好要有10%左右的资产投资于保险,60%的资产用于较为稳定的投资等,我想学好理财是在银行实习期间要去研究的大学问,也是一个人要去终身学习的必修课。

每天在工行实习也会有很多小插曲,也因为指导客户填单出现一些小问题而被批评,也经常会遇到有各种急事焦急等待的客户,抱怨连连的客户,谦虚诚恳的接受批评,也不要埋怨别人的坏心情为什么朝你发泄,要理解其实他并不一定针对你,慢慢疏导安慰客户,并学会一些技巧解决棘手的事情,有时候并不要直接去面对问题,而是应该换种思路或者拐个弯去处理它。

下面再谈一下我对工行的一些感想,工行应该是四大银行中客户量最多的银行,每天客户基本上都面对同一个有些头疼的问题——排队,尤其在我所在的银行——xx城关支行,这里每天的客户量近千人,客户最多的问题也是:“我这个号要等到什么时候?”“我这个号今天还能办完吗”,“我前面怎么又一百多号在等候?”,我想这个问题还会存在很长一段时间,而且必须要采取一些措施予以缓解,工行招收我们这些实习生是一种缓解的手段,我们可以向客户更细致的讲解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的便捷之处以及各项atm自助终端类业务的强大功能以缓解工行排队时间长的问题,我想开拓技术并推广技术的使用是一个长期要做的工作并且是银行分流客户的重要手段之一。另外现在工行周末会加开一个窗口这也起到了提高效率的作用,其次我想是否应该对办理各项业务的比率做一个统计,比如现在办理开户业务的客户比较多且比较耗时,是否可以单开设一个开户窗口;或者一些客户的业务比较简单,可能就是取个工资或是存点钱,是否可以开设一个简单业务窗口,我想细致科学的分工也是可以有效提高效率的,一些客户也经常有这样的要求。

实习的这段时间要特别感谢我们的大堂经理,我们亲切的称她为唐姐,虽然一开始觉得她有些太过严谨小心,但是后来发现这样的严格细心对于银行的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她既像我们的工作上的老师还是我们生活上的良师,唐姐特别喜欢给我们讲人生哲理,而且她拥有一种从生活的细节中提炼智慧的能力,她在不断传授给我们与人相处的技巧,家庭生活的技巧甚至连爸爸妈妈都很少提及的谈恋爱的技巧,经理最让我感动的是她的认真与用心,无论对于工作还是生活。她总是对我们强调凡事要早做准备,要用心去经营,说实话我这个二十几岁的人面对这样一位人到中年的女性也自愧不如她对生活的热爱与上进心,更重要的是对于家庭和工作的责任感。感谢让我遇到这样的良师益友我们的唐姐。

还很幸运的是能遇到那些从事保险、证券工作的哥哥姐姐们,他们虽然也没比我们大几岁,但却十分照顾我们,从他们身上我看到许多闪光点:壮的热情稳重,旭的耐心坚持,雯雯姐的坚强,谢姐的真诚善良,峰哥的个性可爱……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我们这代人的奋斗与坚持,能和他们和谐融洽的配合一起工作真是每天的快乐的事情,我想我不会忘记我这群朋友。

7.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探讨 篇七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特点和就业形势

1、教学特点

汉语言文学是专业培养具备一定的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 能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 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的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的学科。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 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传统的人文学科, 是体现人文精神的最直接的载体, 承担着传承与提升民族语言与文化的重任。该专业核心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 体现了对个体、家、国乃至全人类的一种社会责任感。

2、就业形势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宽, 本专业毕业生一般文笔较好, 思维活跃, 可以胜任很多部门和机构的工作。比较专业的部门可以是新闻出版系统, 例如报社、杂志社、出版社及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单位从事记者、编辑等工作, 也可在企事业单位的文秘、宣传部门发挥自己的写作特长。但是, 受社会整体就业环境的影响, 近年来,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虽然比较平稳, 却不那么热门。并且作为一个传统专业, 历年来招生人数有增无减, 尽管社会需求也在不断增大, 总体来说需求日趋饱和, 所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般人才日益面临着就业难的严峻考验。而且, 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结构也有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地方。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程大多局限于文学类科目, 比较单一。而市场需要的是综合汉语言文学及其他一门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设想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职业适应性比较宽泛。为进一步利用和发挥这一优势, 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 必须进行一些必要的改革创新来和社会接轨。

(一) 用实用性理念来指导教学

1、强化文学专业知识结构

汉语言文学专业传统课程包含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马克思主义文论、比较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外国文学史、民间文学、汉语史、语言学史学、美学、批评文学等。教学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课程进行优化: (1) 精简课程内容。按照学科发展的形势, 去除过时的课程, 根据最新的知识结构增加新兴课程。 (2) 优化课程结构。应运用各种媒介, 包括电脑、电视传媒, 广播传媒等等, 与本专业结合起来, 声、文、图有机统一, 使学生能够提起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

2、强化课程实用性, 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为了增加学生就业率, 必须用就业的方向指导教学改革, 也就是必须讲求专业的实用性。结合该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 提升该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即学生在“读”、“写”、“说”这三个方面能力必须得到强化。也就是培养学生读准字音, 认清字型, 掌握汉字意义的能力。该专业的实用性教学应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即阅读各种文体的能力, 写作各类文体的能力, 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的能力以及信息调研能力。

(二) 用创新性理念指导教学

创新包括在教学思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创新。

1、突破专业限制, 进行教学内容的创新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知识辐射面广, 却不如其他专业毕业生具有市场竞争力。所以在教学中不必过分受语言与文学本身的限制, 可以结合该专业历史发展与就业现状, 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为以后就业打好基础。事实上很多现代新专业都是从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演生而来的。因此, 突破传统的人为设定的专业界限, 更好发挥汉语言文学专业优势。如文秘与公关、教育与教学、新闻传播等都可以同汉语言文学专业相结合, 设计成该专业的应用教程, 同时, 植入外语课程, 网络信息课程, 基础综合素质课程, 职业生涯课程等, 提高毕业生动手能力和从业能力。

2、提升学生思维创新的能力

本专业有极强的文化特征, 注重人文精神的传播和道德思想的培养, 直接影响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因此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1) 教师应有强烈的教育创新意识。教师思想上要勇于开拓、行为上要善于探索、潜心钻研、不断进取。不满足只做文化的声筒, 要以综合人文素养为依托, 通过文化评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2) 汉语言文学的思考题目应该是多元的, 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本, 抛砖引玉, 鼓励学生参与互动, 激发学生产生独立性、创新性, 发散性、批判性思维。

结束语

汉语言文学教学既要注重培养学生专业素养, 也要促进学生就业。这对教学内容和结构改革, 提出了新的要求, 只有增加该专业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才能保证毕业生快速地适应社会, 更好地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伍建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 2008 (11) 204-205。

8.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解析 篇八

关键词: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基础应用性跨专业应用性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持续艰难,地方院校纷纷升格成为综合性大学而增设许多新专业,高校对各专业的考核愈益以就业率为刚性标准,汉语言文学等传统基础性老牌专业慢慢转向被社会看轻的冷门专业。因此,探究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对接,研究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便成为地方院校新增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与成长的当务之急!

一、汉语言文学的学科、专业性质

(一)从学科与专业的区别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

《辞海》对学科的定义是“学术的分类。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1](P2603)。对专业的定义为“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的需要而设立的学业类别”[1](P3036)。由此可见,划分学科与设置专业依据的原则不同。学科划分遵循知识体系自身的逻辑,学科及其分支是相对稳定的知识体系。专业是按照社会对不同领域和岗位的专门人才的需要来设置的,处于学科体系与社会职业需求的交叉点。从大学的角度看,专业是为学科承担人才培养职能而设置的;从社会的角度看,专业是为满足从事某种社会职业所必需接受的训练而设置的。不同领域的专门人才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结构,专业就组织相关的学科来满足。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要求有着不同的专业设置及专业培养目标与之适应。专业以学科为依托。

所以,学科发展的核心是知识的发现和创新。专业则以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专业人才为己任,适应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在质量、数量上的具体要求。专业的目标是出人才,所以专业自然要把目标定位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上。专业是学科承担人才培养职能的基地,学科是专业发展的基础,任何一所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如何,取决于该高校的学科和专业水平。

大学设置专业,既要考虑学科基础又要适应社会用人的需要,确定具有一定专业适应范围、一定层次与规格的专业培养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设置与发展也不例外,既要考虑学科发展的因素,更要将专业人才的培养放在首要的地位。当然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样包含了学科发展人才的培养和社会语言文学类人才需求培养两个方面。只是,为学科发展培养的人才属于研究型人才,其职业要求需要在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层次得以深化、专业化后得以实现,所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将以社会职业的应用型人才为主。

(二)从自由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发展态势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

语言和文学学科在美国《韦氏词典》中被定义在自由教育的领域:“liberal arts──学院或大学里诸如语言、哲学、数学、历史、文学或纯科学等学科,意在提供最为基础的通识性知识,并发展较为全面的智能。”Liberal arts即文科,又译为自由艺术,在教育学领域用来指与职业教育(vocational education)相对而言的自由教育。《韦氏词典》对职业教育的解释是:“vocational ──关注的是对一项技能或行业的选择或训练,以满足日后的职业追求。”《牛津英语辞典》也这样解释:“liberal──起初,这是对那些被认为赋予‘一个自由的人以价值的‘人文或‘科学的别具一格的描述或形容;与卑屈臣服的或机械呆板的品性相对……它特别关注较为全面的智慧的增长和提升;而不是狭隘地局限于技能技巧或职业培训的要求”;“vocational──归属于或关于一种职业或行业。”[2](P26)因此在传统的学科界定上,文学和语言类学科不与技能技巧、职业培训之职业或行业直接挂钩,它更强调培养学生基础的心智和全面的智能。

传统的汉语言文学学科与专业无疑属于自由教育的范畴,它重视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文学史知识、作家作品知识、语言学知识、写作学知识与理论、文学欣赏与批评知识与理论的教授,重视读写能力、作品欣赏、分析、表达能力的训练,注重在作家作品的研究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高尚情操和美好人格。这与社会职业的技能性、应用性要求显然有较大的距离,所以探讨语言文学专业的职业、技能要求实为一个新生而又紧迫的问题。这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其他国家的教育专家也在进行着这方面的研究。美国哈佛大学前校长在《回归大学之道》中就提出了在文理专业中增开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课程来解决自由教育专业的应用性技能问题的办法。“在文理专业的课程中增加两三门商科方面的课程或其他实用技能的课程,不失为明智之举,这样不仅可以保留自由教育的核心价值,而且还可以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做准备。”[3](P206)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职业性要求

虽然无论从学科与专业的联系与区别来论,还是从自由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来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都将以与社会需要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主要目标,但是与社会需要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又必须以学科或专业本身的特性为基础。汉语言文学学科与专业本身的社会应用性体现在哪儿呢?

汉语言文学学科与专业的主要领域是汉语言与文学,语言教学直接作用于人的阅读与表达以及对阅读与表达的研究上。表达与社会上的播音、主持、谈判、律师、教师、写作等职业相关,但相关的职业各自有其所属学科与专业的特性,非汉语言文学专业所独具,所以不能以这些相关职业的应用性来迁就说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文学教学直接作用于人的阅读、欣赏与批评,与社会需求的文学写作、文学研究等职业相关,这些不是应用型的职业,培养的人才也不是应用型的人才,而属于前文已述的其研究能力的习得与巩固有待高层次的研究生阶段的教学。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阶段的应用性体现为语言表达能力与文学阅读、鉴赏与批评能力的习得与锻炼。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语言与文学这两方面的应用性,不具有强烈的职业导向性和鲜明的职业对口性,但它在各行各业又都是必不可少甚至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可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职业通用性就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应用性。

在大文学观的视角下,将“文学”不局限于“纯文学”,而是拓展为“人文学”,其教学中不仅仅注重对纯文学名著、纯文学名家、纯文学史的教学与研究,而且注重对社会、历史、哲学、艺术、宗教、政治甚至科学等领域的人类文化名著的教学与研究,其对于人的思想、思维、思力、语言表达能力的熏陶、培养与锻炼对社会职业需要将具有更为深广的适用性[4]。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应用性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离不开对作品的研读。在作品中学习、领会语言的知识、语言运用的规律与效用;在作品研读中体味人生百态、了解社会世相、见识各种人性、品味文学美学与创作技巧。研读作品属于“知”的层面,从“知”的层面抬起头来,投身到生活与社会中加以应用,才到了“用”的层面。从“知”,我们掌握语言口头表达与书面写作的基本规律与方法;从“知”,我们经历许多丰富动荡、曲折离奇的社会、历史、人生图景,体会各种深细的人类情感,接触各种深刻的人的思想,并形成自我选择、判断、思考、表达的能力与习惯。这些能力与习惯回到自我的社会、生活、职业现实,便具体体现为批判性思维能力、道德推理能力、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些能力便是汉语言文学专业适用于其他各行各业的基础的应用性。

endprint

(一)批判性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能力即是一种自主独立地科学务实的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不唯权势、不唯书本、不唯权威地坚持真理的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与能力。各行各业都需要批判性思维,只有具备批判性思维,才能务实科学地具体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只有具备批判性思维,才能真正做到继承精华摒弃糟粕;只有具备批判性思维,才能真正有创新、有变革,而变则通矣,变革才能真正有发展!

所以,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世界许多顶尖大学为学生设计的首要培养目标。“一项全国范围的调查发现:超过90%的大学教师认为,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本科教育最重要的目标。”[3](P68)“高等教育,无论是发生在哪个学科,都意味着个体交往能力及敏锐的批判意识(综合、分析和表达)的发展。”[2](P3)

汉语言文学专业天然的教学资源——人类文学、文化及科学名著——本就是创新变革的产物和成就。文学创作是创新的事业,文学作品是创新智慧的投射与结晶;社会、哲学、宗教、政治、艺术等领域的名著本身就是批判性思想与批判性思维的宝库!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一方沃土!

(二)道德推理能力

各行各业在具体职业履行中都会碰到本行业的社会伦理道德问题,医有医德、师有师德、律师有律师的职业道德、公务员有公务员的职业要求、商人有商人的社会责任,每一个人会碰到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和公众利益相冲突而需要社会公德的时候。大学生在就业前就该具备这种道德的品质,进入社会具体职业中碰到具体道德问题时,即可运用大学里练就的道德推理能力成熟地做出道德判断和选择,而维护社会的更大公共利益!

汉语言文学专业往往通过作品中的具体情节和情境让人感受各种人生际遇,体会人物的情感、道德与理性选择过程,做出自我的分析、评判与选择。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这些情境、感受和思索便成为他们进行实际道德推理和选择的有力参照。

(三)写作与表达能力

即使是操作性最强的职业也需要进行操作流程的口头介绍与书面表达,要进行问题的阐释、说明和解决办法的表达与交流,所以说社会上任何行业的任何职业都离不开语言的口语交流与书面表达。“精确而优美的书面表达能力……清晰而有说服力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学生在大学期间和毕业之后都会广泛运用的能力,也是作为公民和一切从业人员所应具备的能力。”[3](P68)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基础即是语言与文学,教授与培训学生的口语表达与书面写作能力,是其最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定位的写作与表达能力正是其适用于各行各业的应用性的最强表现。

(四)交往能力

职业交往包括向内的上下级交往、同级交往,也包含向外的单位间交往、地区间交往甚至国际间的跨文化交往。这些交往可能是浅层的知会通达,但更多的是深层的谈判、交涉、协商或合作,其中所蕴含所需要的交往能力涉及口头表达、周密思考、理性批判、文化通晓、道德判断与选择等等。所有这些都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所侧重的内容及其学科本性确定的培养目标,这些也恰恰体现出汉语言文学专业适用于各行各业要求的基础应用性特点。

上述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目标之各种能力虽然适用于社会上的各行各业,只要学生真正具备了上述各项能力,进入各行各业各职位,其能力便会在实际工作中立马发挥作用,表现出强有力的实际应用效果。但是,这种普遍的通用的应用性,却恰恰暗示了汉语言文学专业本身没有明确的针对性强的职业应用性,因此才产生了其职业应用性探索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跨专业应用性便成为这种探索的最好方向与途径。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跨专业应用性

虽然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应用性,适用于社会上各行各业各职位,但是在探索其跨专业应用性时,我们还是必须把握这样几个尺度:一是其它专业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亲疏远近;二是其它专业本身的职业应用性强弱。因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应用性在于语言的应用性和文学的应用性,语言的应用性见于表达与写作的能力,文学的应用性见于文学鉴赏、批评、写作的素养,思想、文化的涵养,道德、判断的修养。相较而言,文学的应用性更为基础,语言的应用性则较有职业针对性。所以在找跨专业相关性时,便可着重从语言的应用性角度着手。

比如律师需要口才、严密的逻辑思辨推理能力和司法文书写作能力,但是司法专业性太强,汉语言文学专业内部发展律师和法学的跨专业方向,自是非明智之举,所以许多司法和律师专业便在自己的课程体系中加入演讲与口才、应用写作、逻辑学等课程,即是从其专业本身的职业针对性强处考虑跨专业设计的。

(一)新闻出版:新闻出版侧重采访、写作、编辑和排版,与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与表达能力、交往能力、文学文化素养与道德推理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交叉面大。在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中扩展采访、编辑、排版等技能性课程,其可能性与可行性都大大加强。既能增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身的职业应用性,又能让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应用性在新闻出版专业中尽情发挥其长处与优势。

(二)秘书:秘书职业除了需要较好的文稿写作能力和上传下达等向内的口头交往能力之外,还需要诸如会务安排、时间管理、人员接待与安排等操作性强的技能。但其文稿写作和对内对外的交流、协调及对事务的判断和处理方法的选择,更求其深厚的语言、文学的素养与思维、道德的涵养,所以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应用性课程体系中增加秘书专业的事务性课程,也是可行必要的跨专业设计。

(三)语文教育:中小学语文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时期,两者不过是从幼儿到成人的两个不同的成长阶段而已,接受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人其学习的内容与语文教育的内容是一个大筐与小筐的关系。所以在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增加教育、语文教学法方面的技能性的课程,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跨专业应用性的最具亲缘性的考虑。与此相近的对外汉语教学,也是较好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跨专业应用性的亲缘性设计。

所以说,从学科与专业的不同的设置原则、目的来看,专业设置与社会的行业、职业分工需求相适应;从自由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目前发展境地和趋势来看,专业的设置必须考虑学生的就业求职问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设计与发展必须考虑其职业应用性。但是汉语言文学学科的本身属性决定了批判性能力、道德推理能力、口语与书面表达能力及交往能力等的培养是其通用于各行各业各职位的基础应用性能力。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中设置新闻出版专业、秘书、语文教育等专业的课程,则是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跨专业应用性设计。

(本论文是常州大学2013教育教学研究课题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号为:GJY2013037。)

注释:

[1]夏征农,陈至立:《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版。

[2]英·大卫·帕尔斯曼著,冯青来译:《高等教育何以为“高”——牛津导师制教学反思》,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德雷克·博克著,侯定凯,梁爽,陈琼琼译:《回归大学之道:对美国大学本科教育的反思与展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4]刘汉光:《回归大文学传统 重铸中文专业学科理念》,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

9.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自我评价 篇九

一. 学习年限

4年

二. 培养对象及培养目标

本专业的教学对象是母语为非汉语的外国人或海外华人华侨,要求具有高中毕业以上(含高中毕业)学历。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较高的汉语水平和中国文化素养、了解中国国情、能够使用汉语进行跨文化交流和一般学术研究的通用型语言文化人才。这些毕业生将服务于留学生所属国的政府机关、企业商业、媒体和文化教育机构,从事与汉语言文化有关的工作,如担任翻译、记者、教师和文职官员等,或在中国从事新闻、商业、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或者以本专业为平台,在中国的大学继续攻读其他专业和学位。

通过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系统学习和训练,学生在汉语的听、说、读、写、译等技能方面应达到较高水准,能够熟练使用汉语口语,能够写作规范的汉语书面语文章,并对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法律、道德和文化的基本情况有很好的了解,能够成为跨文化交流的高级人才。

三.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重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往能力,即在汉语的听、说、读、写、译等方面臻于较高水准,能够在实践中熟练运用。全部毕业生都应达到汉语水平考试(HSK)中级以上的水准,部分学生应该具有从事中国语言文化研究或跨文化比较研究的能力。具体要求如下:

1.语音:能够熟练使用汉语拼音,实现基本标准的发音和语调。

2.字词:能正确读写6000以上的汉语常用字,能辨析基本词性、同义词和近义词等。

3.语法:掌握基本的语法规则,能够识别常见的语法错误。

4.修辞:能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格,能够理解消极修辞的潜在意义。

4.写作:能够书写完整规范的文章,掌握常用的应用问题。

5.文学:具备中国古典文学和现当代文学的常识,能阅读理解文学名著和一些较浅显的文言文。

6.翻译:能够在一般领域流畅规范地实现本国语言与汉语之间的口译和笔译。

7.文化:对中国的历史、民俗和当代文化有基本的常识。

8.社会:了解中国当代的政治、经济、法律和道德等基本情况。

四、教学原则

1、由于本专业的汉语言教学属于对外汉语教学性质,因此其教学活动必须与母语语文教学、语言学教学区别开来。要重视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及言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2、语言技能教学要贯彻实践性、交际性、精讲多练的原则。要正确处理以下关系:听、说、读、写的关系,言语要素与言语技能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讲与练的关系。

3、理论知识教学既应遵循该学科的知识体系,又应注意学生对语言、文化的可接受性,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4、中国文化知识教学要注意介绍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同时,要注意尊重学生的母语民族文化。

5、所有教学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按照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教学规律进行,注意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创造能力。

6、用汉语组织教学,把媒介语的使用减少到最低限度。

7、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如录音、录像、电影、多媒体、计算机、互联网等,提高教学效果。

五、专业主干课程

本主业主干课程共14门:汉语精读;汉语口语;汉语视听;现代汉语语法;现代汉语修辞;古代汉语;当代文学作品选读;古代文学作品选读;中国社会;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概论;汉语写作;中国文学史;汉语与翻译。

六、毕业合格标准

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考试合格,取得规定的学分;通过论文答辩;通过国家(或学校)汉语水平考试相应等级,准予毕业,颁发汉语言专业毕业证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规定,经学校学位委员会批准,授予学士学位。否则,安排重修,直到修完学分,通过答辩和等级考试。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方可准予毕业。

七、授予学位

文学学士

八、课外安排与要求

外国留学生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语言文化环境,单靠课堂的书本教学远远不能消除对中国语言文化的根深蒂固的隔阂,因此应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从而帮助留学生在感性和感情上融入中国语言文化环境。第二课堂包括如下一些活动。

1. 组织留学生开展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本活动可以结合具体的课程如《中国文化史》或《中国当代经济》等进行,由教师选择地点和单位设计调查内容,到企业、乡村或文化机构进行调研活动。在东北地区,还可以选择具有独特历史和民族文化、民俗风貌的地区进行调查研究,回来后撰写民俗文化调查报告和研究论文。在合适的条件下,安排留学生参加适当的社会公益活动。

2. 组织留学生参与哈工大学生校园社团活动。留学生可以以会员的身份参加哈工大学生的各个社团活动,如话剧社、文学社等等,在各项活动中发挥自己的能力和特色。这既能使留学生在学校里获得归属感,又能培养他们在中国语言文化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10.函授汉语言文学毕业自我鉴定 篇十

我本人适应性强,责任心强,勤勉不懈,并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在从事多年服务行业、助理日常工作后,积累了丰富的服务行业和管理方面的经验以及优秀的口头、书面表达能力。能够熟练操作word办公软件及设备,以胜任现代化办公的需求请给我一次机会,我必将还您以夺目的光彩。

对待日常工作认真负责,善于沟通、协调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与团队精神;活泼开朗、乐观上进、有爱心并善于施教并行;上进心强、勤于学习能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综合素质。在未来的日常工作中,我将以充沛的精力,刻苦钻研的精神来努力日常工作,稳定地提高自己的日常工作能力。

1.扎实的专业基础:在校成绩不错,认真对待学业,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日后日常工作打好基础。

2.曾在院宣教部担任部长,和在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担任会长一职。能很好融入组织和与别人交流,友好相处。

11.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问题 篇十一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应用性

近几年,随着我国的发展越来越好,科技研发、教育事业等随着信息化的进步,更多的国际友人开始被我们的中国文化深深吸引,尤其是对中国语言的吸引。在这种环境下,中文成为了现代国际交流的方式之一,随之开始在国内也开始被发展起来。中文开始被教育部列入到教学课程中来。我国教育部将中文系设立为多个专业,但是我国的大多数学校只设立汉语言文学专业。对于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来说,只按照两种科型来培养学术型人才,第一种为科研型;第二种为教学科研型。因此,在进行课程的拟定时,也是根据教学模式进行制定。但是,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越来越好,人们开始对中国传统文化也有了新的认识,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选择汉语言文学专业,随之产生的问题也逐渐增多,在现在教学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问题。因此,站在教学的角度来看,决定该学科是否被广泛应用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是否建立一个完善的教学体系;第二个是是否具备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这两个因素是评定该学科的应用性的主要标准。

一、汉语言文学的意义

(一)精神与文化文明的象征

汉语言文学的改革是和我国社会特定的改革紧密关联在一起的,但是随着社会发展步伐越来越快,导致汉语言文学也随之出现了改变。汉语言文学将单独个体的命运逐渐融合到集体的命运中,它在人们的身体中起着唤醒人体全部的生长力量的作用。正是因为这种力量,才促使着人们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汉语言文学不仅是推动我国民族发展的重要的思维方式,同时也是将我国的历史文化表达出来的表现方式。它积累我国整个民族发展的各种信息,其中包括我国各个民族的精神体系、我国各个民族的文化构造、我国各个民族的思维方式、我国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等等。汉语言文学不仅是我国各个民族的精神的象征,同时也是我国各个民族的文化文明的象征。它记录着我国从各个时期的喜怒哀乐。由此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汉语言文学是我国各个民族精神和文化文明的象征,它不仅完美展示了我国人民和自然之间的友好关系,同时也表现出了我国人民对命运的接纳和满足,以及表达了我国人民的安土重迁和辛勤朴素之情。

(二)与思维密切联系

马克思曾经说过:“语言不仅是思维本身的要素,也是思想的生命表现的要素;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汉语言文学与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思维的表现方式有两方面,第一方面是抽象思维;第二方面是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主要有三种表达方式,第一种是概念表达方式;第二种是判断表达方式;第三种是推理表达方式。形象思维要有两种种表达方式,第一种为想象表达方式;第二种为联想表达方式。因此,在现在的汉语言文学授课的过程中,有大部分的文学作品都采用形象思维,例如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叙述文的阅读、写作等。而在进行说明文的阅读、议论文的阅读、写作时,一般采用的是抽象思维。

二、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的必要性

结合汉语言文学专业特点与现实需求的意义来看,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时非常有必要的。

1.为了迎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就需要在现在的教学管理中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能力进行提升。由于在现在的社会发展环境的带动下,各个企业需要一些具备综合素能的专业人才,那么要符合现在企业的要求,就需要具备两种能力,第一种为具有超强的语言分析能力;第二种是具备语言运用能力。因此,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的必要性,是迎合现在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要的关键。

2.由于人们越来越重视素质教学,那么要想迎合现在的素质教学的要求,首先就要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根据现在我们国家推行的素质教学来说,它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进而实现提升学生的综合品质。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的必要性,主要目的就是将传统的重视理论知识的观念逐渐演变成重视学生的实践学习,进而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中寻找有效的解决对策。因此,通过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的必要性,不仅可以促进社会更好的发展,同时也能满足社会各界对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

3.根据现在的教育发展趋势来看,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的必要性是现在的教育发展趋势体现所在。根据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充分专研,汉语言文学是现在的教育发展趋势主要专研对象,因此,通过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的必要性,不仅可以促进社会更好的发展,同时也能满足现在的教育发展趋势的需求。

三、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策略

(一)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随着社会脚步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已经已经满足不了现代化的教学需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制约的我国教学的今后发展。因此,为了迎合现在的教学需求,就要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而给学生的今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进行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时,为了迎合现在的教学需求,不仅需要教师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所谓“授人以财不如授人以技,授人以果不如授人以苗”一个道理。只有教师提升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可以保证学生的遇到任何问题时,才不会出现不知所措的现象。

(二)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及时增减课程胧化课程结构

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很强的人文气息,因此,要想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的必要性,就需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及时增减课程胧化课程结构。在对课程胧化课程结构进行增减时,需要根据现在教学发展的情况进行合理的制定,进而将学生的课程进行不断的完善,从而实现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同时也将学生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构造有了新的认识。

(三)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质量不断改善教学方法

专业的学习是学生充分了解汉语言文学知识的重要渠道,因此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质量,还要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完善。并且借助先进的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提升整个教学质量的目的。

四、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叙述,我们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有了新的认识。对于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不仅可以提升自己在社会中的应用价值,同时也能和好的时应到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因此,为了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不仅要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的教学质量,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因此,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给教学事业中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张爱明,宗瑞. 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问题及分析[J]. 大众文艺,2011,08:234-235.

[2]靳瑾. 浅谈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问题[J]. 教育教学论坛,2013,17:186-187.

[3]万宏韬. 浅议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问题及对策[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12:283.

12.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自我评价 篇十二

一、项目特色与创新点

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点是通过创新组织形式, 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路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起的作用。通过建立组织, 把教育对象有效地组织起来, 对他们实施教育, 或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教育。组织路径具有传播速度快、约束力强、规范效果好的特点。我们往往是“选择了一个组织, 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

我们在201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中组建“读书学习小组”, 以此为平台, 以班级和系部为单位组织开展读书报告会、读书沙龙活动以及其他相关活动, 促使学生交流、研讨读书学习心得, 极力形成高校学生在读书过程中的合作精神, 以达到参与者对作品的认知程度最大化。项目活动以每个小组为一个基本点, 向班级和系部乃至学院辐射, 由点到线, 从线到面, 形成组织管理的体系, 促成“严谨、细致、认真”的读书风气和学习风气。此外, 该活动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有效地解决个人阅读对作品思考不全面、不深入等问题, 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和技巧, 进而促进学风的发展。

二、实施办法与过程

我系读书学习小组系列活动的实施共分三大板块:前期调研, 组织实施读书学习小组活动和开展其他相关活动。

1、前期调研

2013年4月, 项目组在我院201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了学生的日常阅读量、阅读刊物中的各类别比例、学生日常阅读习惯及阅读技巧与方法等。调查后发现学生的读书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学生在课余的读书时间普遍较少, 大多数在两个小时以内;

(2) 学生在选择读书类别时重兴趣而轻专业, 阅读经典文学语言名著的人只占15%;

(3) 72%的学生通过互联网阅读电子图书、手机电子书为阅读主要载体, 28%的学生选择传统纸质图书;

(4) 部分学生缺乏阅读的兴趣和自觉性, 缺乏合理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2、开展“读书学习小组”系列活动

(1) 制定《中国语言文学系读书学习小组活动方案》;

(2) 系部统一制定推荐书目, 引导学生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读书。推荐书目分为文学作品书目、专业研修书目、公共通识书目三类, 另附有影响推荐书目供学生参考;

(3) 以班为单位设立若干读书活动小组, 由班主任、班干部负责具体活动的展开。每学期初各读书小组应向系部提交读书活动计划, 期末要向系部提交本学期读书活动情况总结。

(4) 每学期各班必须定期召开读书报告会, 每位学生在报告会上宣讲自己的读书心得, 并以读书活动小组为单位推荐若干优秀读书积极分子参加全系读书报告会。我系每学期至少召开1次全系读书报告会。

(5) 邀请专业教师担任各班读书活动的指导教师, 指导学生开展“读书沙龙”活动。“读书沙龙”活动以班或以系为单位举办, 由各班或系学生会学习部负责, 学生根据每次沙龙的主题自愿参加。

(6) 寒、暑假学生应读两本以上专业书, 并做15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 假期结束系部将以抽查或答辩方式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7) 每年面向全系学生开展一次读书心得征文大赛, 同时进行“读书标兵”、“优秀读书心得”、“优秀读书笔记”评选活动, 大力评树读书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 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3、开展其他相关活动

围绕读书学习小组活动, 我们还开展了一些相关的技能型竞赛活动, 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技能, 激发了读书学习的兴趣, 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1) “中华经典诗文朗诵比赛”和“中华经典古诗文背诵大赛”。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朗读和背诵, 提高学生的朗诵技巧, 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熟知度, 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陶冶学生的情操。

(2) “三笔字大赛”。通过书写粉笔字、钢笔字和毛笔字, 培养学生的书法书写规范意识, 促进汉语规范化, 提高同学们的书法水平和汉语言文字应用水平,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三、主要成效及经验

读书的过程不但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也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 它适用于所有专业在校大学生, 可以根据专业的差异调整其他相关活动的形式。目前, 就我们开展活动的效果来看, 整体良好,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成效和经验:

1、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对大学生的教育更应侧重于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教育, 就是搭建一个好的平台让学生学会学习, 自主的学习。通过参与读书活动, 学生一方面扩大了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锻炼了读书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加强了专业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 通过撰写读书笔记, 提高了他们独立思考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为将来从事学术研究奠定了基础。总之, 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学生自我教育的效果。

2、促进了师生之间的学术交流, 沟通了师生间的感情。专业教师参与指导开展活动的积极性和学生干部组织活动的积极性都越来越高, 促使着读书活动形式向多样化发展, 从开始的单纯做报告的形式到后来加入了朗诵、表演、演讲等形式。辅导员作为活动的总体负责人, 增加了和学生交流思想的机会, 多了一个了解学生的途径, 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创了新的途径。例如一些平时表现比较差的学生在某些方面其实也很优秀:有的口才好, 有的善于表演, 有的擅长写作, 有的见解深刻。发现差生身上的闪光点, 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有助于他们重拾信心, 端正学习态度。

3、增加了学生之间的友谊, 营造了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风气。在读书活动的总结大会上, 很多获奖的同学都谈到:他们通过本次活动不但收获了知识, 同时还增进了友谊, 班风、学风也因此得到了很大改善。以前一下课大家都各忙各的, 互相交流也不多, 很多同学也不知道该怎么安排课余时间, 现在大家通过读书小组去不断的读书和互相交流, 感觉生活更充实更有意义了。

四、结语与展望

读书学习小组活动的试行, 收获很多, 但从目前来看, 在一些方面仍需努力改进:一是各院系应充分重视、统筹安排, 将教学工作队伍纳入到活动中来, 安排更多的专业指导教师, 使活动开展得更加系统, 读书计划的审阅和编排更加细致;二是应加大活动总结和表彰力度, 增强活动的影响力, 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三是加大对外交流, 给予活动更大的平台, 更广阔的眼界, 提升活动的整体水平。

总之, 在本科高校学生中实行读书学习小组活动应坚持不懈, 在学习和思考中不断完善活动制度, 使之能够推广和延续。

摘要: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中文系201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班试行读书学习小组活动已近两年, 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效,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本文总结了该系列活动从制定到执行的具体过程, 对该系列活动的长处与不足进行了深入分析, 对加强高校本科生的学风建设工作有一定的实践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校本科学生,读书学习小组系列活动

参考文献

[1]李晶.对高校本科生学风建设提升路径的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 2012 (04) .

[2]孟韦.积极开展读书活动努力构建书香校园[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4, 7.

13.汉语言文学专业 篇十三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受过良好的写作训练、思维严密活跃、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都比较强的高素质应

用型中文人才。学生毕业后能从事语文教育、语文研究、编辑出版、新闻传播、文化宣传工作,也能从事文秘及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专业技能

毕业生应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初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勤奋学习,遵纪守法,具有优良的品德和

高尚的审美情操;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崇高的职业追求。

2、具有正确的文艺观点、新闻观点和语言文字观点,系统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础知识,并具有解读和分析古今文学作品的能力和处理古今语

言文字材料的能力懂懂得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具有从事语文教学的能力,并具有从事文秘工作,或新闻采访、编辑出版工作的能力。

3、了解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各学科学术发展的历史,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了解语言文学学科的新发展,通过学习能不断吸收本专业和相关专

业的研究新成果,同时具有一定的哲学和自然科学素养,掌握资料收集、文献检索、社会调查、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本专业的科研

能力,逐步学会在文理渗透、学科交叉的情况下,开辟新的领域。

4、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5、英语达到国家4级水平。

6、能用计算机进行语言文字处理。

三、主干学科及说明:中国语言文学

四、主要课程: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先秦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中国现当代、中国文学、外国文学、作

学、美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等。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计算机上机训练、写作训练、军训、现代礼仪、普通话培训、汽车驾驶、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六、修业年限:四年

七、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14.汉语言文学专业介绍 篇十四

专业综合介绍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中国大学史上最早开设的专业之一,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80年代以后,汉语言文学专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一些师范类大学要为中学语文教学培养教师开设本专业,综合类大学在中文系或文学院也普遍设有这一专业,即使是专业性较强的学校,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也设有中文系。一个多世纪以来,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了一大批知名学者、教授、作家、记者、剧作家,对中国人文科学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和研究的课程一般分为三类,一是必修的大学公共课程,二是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另外,各个学校还会根据本校教师的治学专长,开设一些选修课,比如古典文学方面的某个作家研究,如对杜甫、李白、苏轼、李清照等比较著名的作家所开的专题,某部作品研究的专题,某种文体及流派研究等。在现当代文学、文艺理论、戏剧、语言等几个方面也会开设和专业相配合的一系列的选修课程,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有侧重地进行选修。汉语言文学专业由于开设历史较长,前人的研究及今人的开拓,所积累下来的知识很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学习有很大帮助。现在,很多学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针对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与文字处理有关的工作这一客观现实,大都开设了中文信息处理方面的课程,使学生掌握办公自动化方面必需的技能。学生通过专业学习,不但可以丰富语文知识,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而且可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毕业生在文字工作方面能得心应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一般文笔较好,思维活跃,可以胜任很多工作。可以在新闻出版系统,例如报社、杂志社、出版社及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单位找到记者、编辑等适合的工作,也可在企事业单位的文秘、宣传部门发挥自己的写作特长。如果你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较强的分析、研究能力,对文学及写作又比较感兴趣,可以选报本专业。近年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一直比较平稳,不那么热门,但总体情况还比较好。编辑本段专业教育发展状况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国高校中文系的主干专业,最早设立这一专业的是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简称中文系),其前身为京师大学堂的中国文学。1910年3月31日,京师大学堂分科大学成立“中国文学门”,正式作为文科的一个教学建制。这是我国最早的中文系,其建立标志着中国语言文学开始形成现代的一门独立学科,这之后较早设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高等学府还有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复旦大学中文系等,其间这一学科在研究和教学中曾涌现过鲁迅、胡适、刘半农、沈从文、王力、废名等大批著名学者。建国以后,一方面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很快;另一方面随着民智的启发,文化受到重视,一时间很多高校都开设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如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中央民族学院等,招生规模也逐步扩大。但在“文革”中,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受到重挫,不仅高校停止招生,许多著名专家学者也纷纷受迫害,大量历史文献、论著被损害,这给我国汉语言文学的研究和教育造成了重大损失。文革结束以后,这种状况才得以改变,原有高校恢复了这一专业的招生,并有不少新兴院校陆续增设了这一专业,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又重现蓬勃生机。目前国际上对汉语言文学的研究状况也已具有一定规模,尤其是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吸引着众多外国学者。截至1985年底转载自百分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就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所高等学校设立了中文系或中文专业,甚至中小学都开展了汉语教学。另外每年都会有大批留学生、学者到我国研究、学习,国内许多著名学者也应邀出国讲学,而西方的学术精神、学术方法与东方文化相交融,常常摩擦出新的火花,这也很好地促进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播。改革开放以来汉语言文学专业进展很

快,目前几乎所有的综合性大学、专业院校的中文系及相关院系都设立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其中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清华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文化学院语言文学系等最为著名。在以上院校的中文及相关院系中,很多还开设了硕士点、博士点,以北京大学中文系为例,共有2个研究所、2个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教学科研重点基地、5个全国重点学科和7个博士点、11个硕士点、1个博士后点。在师资力量上,有在编教工126人,其中教授51人,有博士学位的教员39人,45岁以下教员58人,几十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本科生6000多名,硕士生1000多名,博士生300多名)。科研成果仅新时期以来22年间,就发表出版了专著约600多部,学术论文450篇。就目前我国高校汉语言专业的分布来看,大致可分为师范类和非师范类两大类,它们在培养方式和方向上有所不同,但专业课程上是相近的,主要有马列文论、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美学、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论、外国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民间文学概论、计算机及应用、写作等。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更重视教师职业素养的培育和教学能力训练。

编辑本段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

编辑本段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关于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2.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以及新闻、历史、哲学、艺术等学科的相关知识;3.具有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以及较强的写作能力;4.了解我国关于语言文字和文学艺术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6.能阅读古典文献,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编辑本段主干学科:

中国语言文学

编辑本段主要课程:

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典文献学等。

编辑本段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教学实习、论文写作等,-般安排8周左右。就业前景:主要到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就业分布最多五省市:广东、上海、北京、湖北、江苏毕业生就业分布统计:中小学及其它教学单位:27.63%录取研究生:21.12%其它事业单位:9.63%国有企业:9.56%机关:7.7%部队:2.86%民营及私营企业:2.83%高等学校:2.59%出国:2.23%三资企业:1.57%金融单位:1.44%科研设计单位:0.46%医疗卫生单位:0.05%其它:0.02%注:本专业的各方向及就业率分别是汉语言文学78..02%、中国文学95.52%、汉语言文学教育96.46%。

15.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改造探析 篇十五

作为兴办时间较长的中文专业, 在很长一段时间被定位为作家、文艺理论家和语言学家等专家学者的摇篮。然而, 社会对专家、学者的需要毕竟是有限的。当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后, 当中文专业由少数综合性大学和师范院校举办变为更多其他类型学校的新专业以后, 就必须面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问题。也正因如此, 许多高校在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都不同程度地尝试了对传统中文专业的改造, 中文专业招生时树起了“新闻传播”、“涉外文秘”等旗号以吸引考生即是证明。

中文专业越来越无法忽视其当今就业的严峻性和大众质疑的尴尬。在如此情形下, 专业应用性改造被普遍地提出来。探索最多的是兴办中文专业较晚的普通理工院校, 因为在夹缝中求生存, 既不能完全以传统的专业办学模式为依据, 也不能照搬理工科办学模式, 因此提出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结合学校的办学条件, 立足市场, 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思路。强调人才培养上, 不仅注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传授, 更要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特别是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改造的理论依据。

对一个传统专业进行改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并不是增减几门课程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专业改造牵涉到观念的转变、教法的改良、课程的改设、实践体系的建构、教师角色的改变和能力的提升等。笔者认为首先必须改变传统观念, 在教育理论指导下实现自觉, 否则只能是小打小闹的局部改良而已。

1、马克思实践观为应用性改造提供了本体论基础。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 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学生需要通过实践, 不断积累个人经验, 扩大自己的认知范围, 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在全部教学活动过程中, 学生以内在体验的方式参与教学过程, 在过程中理解自己, 理解人生, 理解社会, 使人的精神世界受到启迪, 人的生活方式得到建构, 有效地促进人的发展, 从而实现人的价值。马克思指出, 人的劳动实践使“生产者也改变着, 炼出新的品质, 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 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 造成新的交往方式, 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

2、新知识观为教学实践活动提供了认识论基础。

传统的学科理论学习的指导思想是学科知识论, 其隐含的假设是:所有的知识都是有用的;职业能力即知识的运用, 所以知识的传授要先行, 知识要有系统性、完整性, 实践课是理论课的演绎和附庸。人才培养方案一般按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含实习) 分别安排在前期、中期和后期讲授。在学习过程中, 先学枯燥、抽象的理论, 然后开展具体的实践, 对实践的理论思考在前, 作为思考对象的实践在后, 这脱离了职业活动的过程。

三、在先进理念指导下的专业应用性改造。

一个专业的改造不能仅仅是修修补补, 如果这个专业还有存在的价值和必要, 那就应该根据社会对该专业的需求, 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进行重新定位, 在新定位的指导下对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教育教学的各个要素作全面的调整。

1、结合专业、学校、社会三方, 明确专业定位, 重造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社会需求重新进行应用性中文专业的定位, 在专业定位的基础上重造人才培养方案, 是应用性中文专业改造的首要任务。在原来专业学习的基础上, 拓展专业方向, 寻求专业教学与市场需求的契合点, 是中文专业实现应用性的基本导向, 更是其在竞争中谋生存、求发展, 适应社会需要的途径。

中文专业的应用性定位应该在处于学科理论与职业技能之间的专业修养层次。在遵循专业教学规律的基础上, 科学建构课程体系:围绕核心能力培养设置类型课程, 并使各类型课程科学组合。形成“基础+方向应用模块、非独立实践环节课程+独立实践课程”的新课程体系。即保留基本的专业基础课程体系, 但适当压缩学时, 增加应用性的方向课程;强化实践教学, 除了在一些课程内安排实践教学环节, 还设置相对集中的培养能力的独立实践课程。

2、培养双师型人才, 打造适应专业改革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也是专业改革的关键。要能够按照新形势下的课程设置来开课, 对于教师无疑是一大挑战。从现职教师情况看, 大多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和教授、副教授职称, 但缺乏与所授课程相应的社会实践经历, 对社会于中文专业人才的素质能力要求知之不详, 不能充分胜任教学实践活动。教师的这一局限将成为中文专业应用性改造的短板和瓶颈。培养双师型教师是应用性中文专业改造的关键所在, 而这首先需要转变教师的观念。教师必须认识到专业改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自觉、主动地适应改革的需要。

3、围绕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良。

汉语言文学专业核心能力表述为:合旨得体的言说和写作能力、自如灵动的沟通与策划能力、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等。教学的重点围绕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来展开:提炼汉语言文学核心课程的理论精髓,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突出专业方向课程、选修课程的实践内涵, 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如前所述, 课程体系分别调整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专业选修课, 且包含不同的实践教学内容与要求, 因此要求教学方式方法相应的进行调整。

如不包含实践环节的课程, 鼓励老师进行课程应用性探索, 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处理好传统与创新的关系。改变传统的“一言堂”讲课方式, 增加师生互动,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自读、自讲、撰写小论文、专题讨论等形式多样的方式, 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充分展现自身, 增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手段上, 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成果, 并引导学生适当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 使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得到锻炼,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学生开列专业和非专业的参考阅读篇目, 引导、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 成立各种以兴趣爱好为导向、紧密联系专业的社团, 如文学社、话剧社、影评社等, 创办自己的刊物、论坛和活动阵地, 使学生通过社团活动延伸专业学习。

摘要: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当今社会新的人才需求架构下进行应用性改造是必然、明智的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新的知识观为专业应用性改造提供了本体论、认识论的基础, 为高校知识教育向能力培养转变以增强学生就业能力的实践摸索提供了理论依据, 指明了专业改革的方向, 有效地指导了具体专业的实践教改活动。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应用型,教改

参考文献

[1]方一新、程若旦、许玲玲, “文革”后二十年中文系培养毕业生情况调查与分析[J], 现代教育科学, 2004 (2) 。

[2]张英彦, 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探析[J], 科学教育研究, 2006 (9) 。

16.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自我评价 篇十六

汉语言文学课程改革

汉语言文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历史悠久、发展成熟的专业之一,也是普及率较高的专业。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有80%左右的本科院校设有该专业。与其他传统专业相比,汉语言文学专业有其特色和优势,它不仅担负着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递民族精神的重要教育使命,还承载着塑造国民性格、培养国民人文素养以及捍卫母语尊严的重大社会责任。因此,发展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大众化教育阶段高等教育的客观需要,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也具有战略意义。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特别是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内容存在著许多与市场人才需求不相适应的地方,更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调查显示,半数以上以上的毕业生认为,在校学习期间所学课程存在知识信息量小,体系单薄,内容陈旧,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上述问题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使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持续下降,招生生源呈现停滞甚至萎缩的迹象。

课程是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在教育者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受教育者和教育情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有益于身心发展的全部教育内容。它是整个教育活动中的一个动态概念,并随着社会变化和人才市场的需求而适时改革。针对高等教育发展改革的趋势和人才市场的变化,郑州师范学院从2003年三校合并之初开始就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不断的优化与改革,从专业模块细分到教学计划的几次调整和论证,已经取得了许多瞩目的成绩,如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科研水平、学生考研率一次性就业率等都在全校名列前茅。但如果从长远的战略角度来看,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课程体系方面依然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郑州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为例,经过反复的调研和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在课程观念上,重文学轻文章;重视作品的感性体验,疏于学理的探究提升。目前的课程方案是以教育颁布的相关规定设计的。在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规定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学科专业课程中,语言、文学和文章的比例分别为8∶9∶1。而在1991年4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通用高中语文(必修)课本中,文学和文章的比例为40∶109(共149篇课文),不难看出,学生在校学习的课程内容和未来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是相反的,如此本末倒置,必将导致学生专业知识结构上的残缺,难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和能力的发展。

课程观念存在的另一重要问题是重视作品的感性审美体验,而疏于理性的探究和提升,特别是在文学类课程上,教师往往醉心于对经典之作的审美共享,这当然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个体成长的需要,它还有传承民族文化、塑造国民灵魂和为国家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的职责和义务,因而,在欣赏经典作品美妙意境的同时,必须对文学作品的创作灵感、叙事逻辑、文学思想、学术价值等深层次学理进行归纳总结,对文学现象内在的文学创作规律进行深入发掘。

(二)在课程结构上,重学术轻师范,重理论轻实践。目前,郑州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包括三个板块:一是公共基础课程,是面向所有专业开设的课程,内容一般是政治、外语、体育、计算机等,占总课时的20%左右;二是学科专业课程,如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中国文学史、写作、文学概论等,占总课时的72%左右;三是教育专业课,这主要是为学生掌握毕业后从事教师职业所必备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而开设的课程,一般为教育学、心理学和语文教材教法等,占总课时的8%左右。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进一步强化的现实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传统老三门(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已不能满足作为未来教师职业所必须具备的教育理论和课程教材设计开发等方面的知识需求,必须加大教育类课程体系中的比重。

从另一个维度来分析,在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计划中,公共必修课约占总课时的30%,专业必修课约占50%,选修课约占20%;理论课程约占78%,实践课程约占22%。在人才市场对毕业生的实践经验要求越来越高的时代背景下,实践环节课程的比重更需进一步加大。

(三)在课程内容上,重学科专业轻文化基础。这主要体现在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二者的比例上和教学上。在现行的课程体系中,它们二者的比例为5∶1。而如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的知识素养要求更加苛刻,教师不仅要具有一定的学科专业知识,更应该具有广博的社会科学基础知识、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人文科学基础知识。因此,汉语言文学的课程内容必须体现出对人类生存意义和终极价值的关怀,以及对自身、他人、集体、民族、国家,乃至对人类的一种认识与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针对性和适应性不强,主要表现为“繁”“偏”“旧”。所谓“繁”就是知识信息繁乱绵密,条理不清,重难点不突出;所谓“偏”就是偏离教学目标和学生个性需求以及未来职业需要,观点偏颇偏激,缺乏科学求真的精神,而“旧”主要是指因教师视野狭窄、观念落后导致传授信息与社会的严重脱节。因此,如何“删繁就简”、“去偏求正”、“除旧维新”就成为汉语言文学改革和发展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内容改革的设想

随着中国社会的急速转型和高校的持续扩招,汉语言文学这个传统的人文学科的命运正受到越来越强烈的冲击,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越来越严峻,专业空间的弹性尺度也越来越显窘迫。因而,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新规定和设计,既是汉语语言文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客观需要。

17.文学系大学生自我评价 篇十七

我深知,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所以我更加注重专业基础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至于每次碰到有利于锻炼自己的活动或兼职工作我都会积极参与,本人做事讲求效率,要做就要干净利索,不论做什么我都拿“快、效、对”来要求自己。不论何时我都恪守:“尽己所能,力求更好”。

学习上,我系统全面地掌握了本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以及所必需的技能,同时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

力求理论和实践的玩美统一。在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同时,还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培养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积极参加学生科协及科学研究活动中的各项活动。

“学问未必全在书本上。”学好书本上的东西是远远不够的。在我的思维中,学历与能力并重。所以,我很注重在全方位锻炼自己。入学四年来,我先后担任了共青团湖南省水利水电学校委员会东院团总支宣传委员,湖南女大、中南工大、有色职专、湖南水校四校广播联站副站长、校团委委员、计算机学生会宣传部长、班级团支部书记等学生干部职务。在任职期间,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对待同学,尽力帮助。

上一篇:在庆祝老人节暨老年公寓入住剪彩仪式上的致辞下一篇:元旦跨年祝福语微信集锦3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