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音乐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课 金色的秋天(精选5篇)
1.湘教版音乐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课 金色的秋天 篇一
第一单元唱出心中的歌 教学目标:
1、学会唱所教歌曲,并对歌曲相应的背景知识有所了解;
2、能大胆、自信地独唱或与同学一起演唱;
3、能准确把握歌曲的情绪,声情并茂地演唱。
教学重难点:在歌曲演唱中把握歌曲的节奏、情绪,能有表情地演唱。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告诉学生上课须知,并与学生拟定音乐课师生问好的方式用打拍子的形式:老师:(同学们,好!)
学生:(老师,好!)注:用特殊的问好方式,让学生耳目一新,对音乐课产生兴 趣
二、新课教学
导言:同学们,当你们开始新生军训,就标志着你们从一名小学生变为一名中学生,走进中学校园,我们将会拥有一片新的音乐天地,让我们唱出心中的歌,你唱你喜欢的,我唱我喜欢的,用你们真诚的歌声让我们彼此熟悉,彼此亲密。
师:首先我们先来听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歌,听完后你们告诉我这是什么歌
1、《快乐老家》
A、听音乐,学生随音乐轻声优美的唱,可以让让学生伸出手,跟着音乐打击节奏 B、师问:这首歌的名字叫什么啊?生答:《快乐老家》师问:谁能告诉我,这首歌曲的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应该用怎样的速度和表情来演唱? 生答:快乐,开心,欢快的速度、轻快的演唱
既然大家都觉得应该要轻快的演唱,那么我们就要注意不要大声的去喊,而是用非常轻巧的声音来哼唱
C、学生完整随音乐唱歌曲
D、以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分组演唱,比一比那个组演唱的声音洪亮,情绪饱满,音高、节奏准确。
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湘教版音乐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课 金色的秋天 篇二
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课题
第一课
天天好心情
课型
综
合 课
教
学
内
容、新学期畅想
2、集体舞活动《快乐小舞曲》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
录音机、图画纸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学会《快乐小舞曲》的基本动作。
能力目标:在创编集体舞的活动中能与他人合作创编简单的动作,并从中体验创造的愉悦。
情感目标:能够积极的乐于参与《快乐小舞曲》的集体舞活动。
教学重点
学习基本的动作
教学
难点
创编集体舞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指导
学生学习
方法及意图
组织
教学、新年问候、新年祝福。
2、唱师生问好歌。
礼貌问候。
鼓励、激励学生积极学习。
导
入、新学期开始了,请同学们畅想一下新学期的学习愿望好吗?
2、请同学们制定一份学习计划,画面要精美。
3、播放轻松的音乐,学生进行制作学习计划卡。
、各抒己见。
2、勾画蓝图。
3、进行制作。
唤起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创设良好的氛围。
集
体
舞
活
动、初听这首乐曲,体会乐曲的节奏。
2、再次感受乐曲体验情绪。
3、听音乐自由手舞足蹈。
4、用语言来表达舞的兴致。
5、随音乐唱一唱歌曲。
6、再唱一编让学生们在听到歌中那些让人高兴的地方,用动作表现出来。
7、播放或看图片想并说一说还可以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来表现这种高兴的心情。
、拍手、感受拍子。
2、体验。
3、作动作。
4、说一说。
5、唱歌曲。
6、自由表现。
7、用舞蹈、集体的多人的形式。
创设轻松愉快的环境,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教师指导
学生学习
方法及意图
创编
教学、讲解创编的要求。
2、分组创编,教师适时指导。
3、师生同跳集体舞。
、了解要求。
2、创编活动。
3、集体活动。
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课堂
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评价学生表现。
课
后
反
思
课题
第一课
天天好心情
课型
综
合 课
教
学
内
容、学唱歌曲《天天好心请》。
2、为歌曲创编简单的律动。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具
录音机、教学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能学会演唱《天天好心请》这首歌曲。
能力目标:能够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创编简单的律动来表现歌曲。
情感目标:能够表现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情趣。
教学重点
随乐学会长歌曲《天天好心情》。
教学
难点
创编歌曲律动及间奏、附点八分音符的唱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指导
学生学习
方法及意图
组织
教学
唱师生问好歌。
礼貌问候
礼仪教育
笑
脸
导
入、准备工作,在教室粘贴五颜六色的笑脸挂饰。
2、播放《天天好心情的》歌曲让每一个同学伸出自己的左手大拇指,“用你最喜欢的彩色笔,用最简单的简笔画,快速画一张笑脸在你的大拇指上”。
3、比一比看谁的笑脸画的最灿烂。
、充满愉悦的走进教室。
2、画简笔画。
3、比一比。
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创设好心情的氛围。
开
心
学
唱、请同学们说一说在学校里、社会上、家里最开心的事儿,与大家一起分享。
2、学唱歌曲。
3、随乐哼唱旋律,用母音吟唱或用衬词吟唱。
4、教师指导唱法。
、体验情绪。
2、学唱。
3、哼唱。
4、纠正不准确的地方。
教师指导、引导、听辩等方法来学唱歌曲。
分析
情境、请同学们再次聆听歌曲分析有几个不同的场景。
2、教师引导归纳三个不同的场景。
、听辩、分析。
2、掌握场景内容。
分析并创设情境。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教师指导
学生学习
方法及意图
创编
表演、根据刚才分析的场景分成三组。
2、分组创编。
3、开心地表现。
、分组布置场景。
2、创编活动。
3、集体活动。
用各种方法展示和表现开心的心情。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评价学生表现。
课题
第二课
绿色之歌
课型
综
合 课
教
学
内
容、听赏《绿色的祖国》。
2、听赏《绿色的小兵》。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
录音机、图片、头饰、教学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能认真聆听《绿色的祖国》、《绿色的小兵》。
能力目标:能模仿小兵的样子走步;乐于拿起彩笔,为荒山添上绿色,初步了解植树造林,绿化祖国,保护环境对人民生活的重要性。
情感目标:能随着清新优美的旋律,感受绿化给祖国带来的美。
教学重点
感受绿色的重要,绿色带来的美。
教学
难点
结合歌曲音乐形象,让学生体验和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指导
学生学习
方法及意图
组织教学
唱师生问好歌。
礼貌问候
文明礼仪教育
听
赏
《绿色的 小兵》
一、引导、看三张图片,请同学们想办法为荒山、沙漠、小河添上绿色。
2、让学生选择两种方式集体表现。
、大胆说出想法。
2、集体表现。
利用观察法调动积极性、学习兴趣。
二、初听全曲、播放歌曲,学生扮演角色表演。
2、边听歌曲,边神气地走步。
、分角色表演。
2、活动。
感受自然界的美丽。
三、复听全曲
、将学生分成组。
2、进行表演。
、分组。
2、表演。
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当绿色小兵的快乐。
四、相关活动
为课本上所画的荒山添上绿色。
拿出画笔添色
进一步感受。
听
赏
《绿色的祖国》
一、初听全曲
播放录音,看,让学生轻松地听赏歌曲。
听
赏、感
受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指导
学生学习
方法及意图
二、讨论、交流
、再次听赏感受。
2、分小组进行讨论。
3、说或表演。
讨论、交流、表演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课堂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评价学生表现。
2、说说你的收获。
课题
第二课
绿色之歌
课型
综
合 课
教
学
内
容
学唱歌曲《小树快长高》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具
录音机、图片、教学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能认真的学会演唱歌曲《小树快长高》。
能力目标:能用充满童趣、天真的动作进行表演。
情感目标:能积极的、自愿的热爱环境、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
学会演唱歌曲《小树快长高》。
教学
难点
结合歌曲音乐形象,让学生自己体验和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指导
学生学习
方法及意图
组织
教学
唱师生问好歌。
礼貌问候
文明礼仪教育
导
学
铺
垫
一、学生活动、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到美丽的小花园,请大家帮助小精灵找一找美丽的春天吧!
2、小朋友,你们都找到了什么?
二、歌表演《小燕子》。
、观看仔细寻找。
2、小草发芽了,小树绿了,小鸟…
观察法
引
导
掌
握
一、导入
小朋友,你们的表演引来了小鸟,引来了美丽的春天,小树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瞧!它们正向你们示意、为你们歌唱呢!
初步感知
提升兴趣
二、教师范唱
教师边弹琴边唱《小树快长高》。
体会歌曲
感受情绪
三、歌曲体验、用“沙、哩、啦、叽”等跟唱歌曲的旋律。
2、朗读歌词。
、唱旋律。
2、读词。
体验学唱歌曲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教师指导
学生学习
方法及意图
3、教师再唱一遍歌曲。
4、师生同唱歌曲。
3、听范唱感受。
4、演唱。
歌曲
表现、小精灵听到你们的歌声,非常高兴,它也来到了小树的身边,轻轻地抚摸着一棵棵小树,盼望着它快快长高。小朋友,你们听,它是怎样唱的。
课堂
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评价学生表现。
课题
第三课
阿里里
课型
综
合 课
教
学
内
容、学唱歌曲《阿里里》。
2、参与表现歌曲。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
录音机、教学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能认真的学会演唱歌曲《阿里里》。
能力目标:能愿意参与音乐活动,大胆展现自己的艺术才华。
情感目标:感受少数民族的音乐并能随音乐律动。
教学重点
能用优美欢快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阿里里》。
教学
难点
能为歌曲《阿里里》设计打击节奏、身势伴奏与表演动作。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指导
学生学习
方法及意图
组织
教学
唱师生问好歌。
礼貌问候
初
步
体
验、欢迎同学们加入我们的“快乐旅行团”。今天由老师当导游,带领小朋友们到云南去旅行。
2、图片将我们带到哪了?图片中的人物都在干什么?
3、第一站:云南纳西族。
、欣赏图片。
2、仔细观察。
3、掌握民族。
观察法
为下一教学环节作铺垫。
学
唱
歌
曲
一、初听歌曲、纳西族小朋友唱得好不好听?你听出了哪些歌词?
2、讲解歌词撒小秧的意思。
初步感知歌曲,了解衬词。
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
二、再听歌曲
、仔细听学上两句。
2、学会的唱给大家听听。
学一学,唱一唱
初步学歌曲
三、学唱歌曲
听老师弹琴,随琴学唱。
学
唱
模唱法学唱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指导
学生学习
方法及意图
为歌曲进行身势伴奏、师示范,边唱边用身势伴奏。
2、引导学生说出哪强些,哪弱些,并自己尝试。
3、全班在教师钢琴伴奏下边唱边用身势伴奏。
体验强弱,用身势伴奏。
培养节奏设计能力。
情感
处理、引导学生说出情绪。
2、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各抒己见。
2、有感情的演唱。
教师引导、点拨。
参与
表现、分成两小队唱合。
2、全体起立用身势伴奏唱歌曲,告别纳西族小朋友。
、分组。
2、边唱边律动。
从听觉出发整体感受音乐,参与活动,更深理解。
课题
第三课
阿里里
课型
综
合
课
教
学
内
容、听赏《阿细跳跃》
2、表现音乐。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具
录音机、教学打击乐。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在聆听民乐合奏《阿细跳跃》时,能感受到云南彝族人民欢庆节日时欢歌竞舞的热闹情境。
能力目标:能随音乐律动并能参与表现音乐的活动。
情感目标:感受少数民族的音乐并能乐于学习。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听赏《阿细跳跃》,了解相关民俗,引导学生自由地用多种形式表现音乐。
教学
难点
体会节拍的强弱,能用力度变化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指导
学生学习
方法及意图
组织
教学
唱师生问好歌。
礼貌问候
情境定向
学生随音乐《阿细跳跃》即兴律动。
律
动
初步体验音乐
参与体验
一、整体聆听《阿细跳跃》
、听,听到音乐你想做什么?
2、为什么?
3、你听出哪个音乐重复出现的次数最多。、各抒己见。
2、说基本情绪。
3、听辩。
3.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篇三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模仿科学家一样地去寻“宝”能寻到合适的探究材料。
(二)科学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学习和实际体验,让学生对科学探究和科学学习有初步了解。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学习达尔文的探究方法来开展自己的寻宝活动
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的快乐
教学准备: 纸和笔、一个小盒子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一、学习卷首语,介绍指南车,我们从校园开始走进科学。
二、介绍科学家达尔文。
教学新课
一、教师引导学生阅读1、4 页的内容。
二、达尔文是怎样寻宝的,谁能给大家说说? 认真观察—了解记录—采集标本 —整理资料—分析研究
三、学习达尔文进行寻“宝”游戏。
1、介绍游戏要求。(活动范围及安全事项)
2、查看寻宝清单。
3、开始校园寻宝,用纸和笔记下寻宝时的发现。
4、“百宝箱”收集宝贝。
四、流寻“宝”发现。l 拓展延伸
一、教师检查“百宝箱”。
二、总结全课。布置学生保留“百宝箱”,下节课带来继续研究。
板书设计: 校园寻“宝”
1、了解科学家:达尔文
2、寻“宝”游戏观察 “宝贝”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学习并模仿达尔文进行细致观察,能用语言或简单的文字、图画记录被 观察物的特征,同时提出问题并试着作出初步的假设。
(二)科学知识目标: 观察、认识一些自然物的性质。
教学重点: 学习模仿达尔文进行细致观察并了解观察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能抓住被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
教学准备: 放大镜、前一课找到的“宝贝”、记录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l 教学导入
一、展示找到的宝贝
二、你们为什么觉得它是宝贝呢?它有什么特别吗?你是怎样发现它 的特别之处的?你们很不错,发现了那么多。l 教学新课
一、只有细心观察的人才会有收获,我们这节课就带大家学习达尔文 观察宝贝。板书:观察宝贝
二、学习讨论达尔文的观察方法
1、观察的基本过程:观察、记录、提出问题(初步猜想、解释)
2、观察的基本方法:看、摸、闻、听、尝
三、观察宝贝
1、如果每组选一样你们最感兴趣的宝贝观察,你们选哪一样?打算用 什么方法去观察这个宝贝?(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教师指导完善,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与合作。
3、学生观察宝贝,教师巡视指导。
4、讨论交流。(1)小组成员整理好桌上的“宝贝”,填写记录单。(2)分组说说你们的宝贝的特点及运用的观察方法。(3)对于你们的宝贝,有些什么问题,有什么解释吗?(4)小结:哪个宝贝最有价值? l 拓展延伸
一、活动:认领宝贝
1、观察一颗宝贝石头
2、上交石头
3、认领宝贝
4、小结
二、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观察“宝贝” 观察的基本方法:看、摸、闻、听、尝 顺口溜:眼耳鼻舌手 人人身上有 帮我认东西 是我好朋友 整理“百宝箱”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根据事物的共同特征,对它们进行简单分类或排序,并能叙述自己 分类的理由,懂得给事物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
2、能简单处理收集到的研究材料。
(二)科学知识目标: 了解什么是分类,分类有什么好处,了解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学习“在事物的各种特征中找共同特征”,以共同特征为基础进行 简单分类。
教学难点: 能根据事物的共同特征对它们进行简单的分类或排序
教学准备: 纸盒或瓶子作标本容器、标签纸、胶水、真标本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l
教学导入 学生拿出“百宝箱”,引导学生模仿达尔文的做法,整理自己的“百宝箱”。l 教学新课
一、给“宝贝”分类
1、学生检查“百宝箱”,想出自己的分类方法。
2、小组交流分类方法,全班汇报讨论。
3、说说自己分类的理由,说出分类的标准。
4、教师小结活动情况,强调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
二、制作标本
1、科学家为了长期研究“宝贝”把它们制成标本,我们也来试试。
2、老师出示石头标本或树叶标本,激起学生的制作热情。
3、介绍标本的制作方法。
4、分小组制作标本,教师指导。l 拓展延伸
一、标本展览,成果交流。
二、“走进科学”单元评价
板书设计: 整理“百宝箱”
一、给“宝贝”分类
二、制作标本
第二单元
身边的动植物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1、在观察活动中,能够调动各种感官识别常见植物,描述常见植物的特 征,会依据不同标准对不同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
2、能做一份植物的观察记录。
(二)科学知识目标:
1、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字。
2、知道植物的特征,包括颜色、气味、外形等内容。
教学重点: 识别常见植物,描述常见植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会依据不同标准对不同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
教学准备: 观察记录表、放大镜、植物卡片、各种奇异植物的资料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l 教学导入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上有多少种植物?那你知道咱们校园里 有多少种植物吗? l
教学新课
一、认识周围的植物
1、谁能说说我们周围有哪些植物?向同学们介绍它的名字及其特征。
2、看教材活动图例,让学生了解可以通过手摸、鼻闻、眼看来掌握植 物特征,认识植物。
3、提出课外观察的任务及注意事项,并填写好观察记录表。
4、分小组进行课外观察活动,教师巡视。
5、学生汇报,检查观察记录表的记载情况。
5、教师小结。l 拓展延伸 继续了解认识本地的一些植物。第二课时 l 教学导入
1、介绍我国明代医学家和药学家李时珍。
2、李时珍认识了上千种植物,在《本草纲目》里还给植物进行了分类。l
教学新课
一、给身边的植物分类
1、请同学们按照不同的标准,试着给下面这些植物分类,将同一类植 物做上相同的记号。
2、与同学们交流自己的分类标准。
3、把自己上节课观察到的植物按照自己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4、学生汇报,教师记录。
5、教师小结。
二、有趣的植物
1、学生了解书中介绍的四种有趣的植物。
2、学生展示搜集的有趣植物的资料并相互交流。
3、教师补充、小结。l 拓展延伸 课后继续搜集了解植物的有关资料。
板书设计: 身边的植物
一、认识周围的植物
二、明代医学家和药学家李时珍
三、有趣的植物 常见的动物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1、在观察活动中能运用各种感官识别常见动物,观察描述常见动物的特 征,会依据特定标准对不同动物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类。
2、能观察记录。
3、能够完成简单的实验条件下的定性观察。
(二)科学知识目标:
1、能说出更多常见动物的名称,在对动植物进行分类的过程中体会动物 分类的标准;初步意识到要抓住动物的典型特征来认识动物。
2、在对动物进行特征描述的过程中增加对动物的了解。
教学重点: 识别常见动物,观察描述常见动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会依据特定标准对不同动物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类;知道进行科学研 究,先要选择并确定研究的题目
教学准备: 观察记录表、放大镜、动物卡片、相关动物的资料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l
教学导入
1、自然界中动物的种类很多,大约有 150 万种。
2、我们认识哪些动 物呢? l 教学新课
一、认识常见的动物
1、分小组交流自己知道的动物名字及其特征。
2、学生汇报。
3、把你知道的常见动物填写在书上记录表中合适的位置。
4、分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填写理由(自己的分类标准)。
5、教师小结。
二、猜动物
1、想一想,怎样才能让别人很快就能猜到结果?
2、用语言描述一种动物的特征,让其他同学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
3、合作游戏。教师准备动物卡片。出示后请两个同学为一组一个说特 征一个猜动物名称合
作游戏,在规定时间内哪一组猜的动物多。l 拓展延伸 指南车信箱公告:征集有关动物的谜语。第二课时 l
教学导入 猜谜语活动。l
教学新课 研究一种常见动物的特性
1、请每一小组选择一种合适的动物进行研究,并确定好研究的题目。
2、小组交流确定研究选题。
3、学生汇报,教师对选题的确定进行指导。
4、分小组进行研究,并把研究结果写下来。
5、学生汇报,互相交流。
6、教师小结。l 拓展延伸 出示指南车信箱,学生探讨:蚯蚓会唱歌,这是真的吗?古人的这种 结论可信吗?
板书设计: 2 常见的动物
一、认识常见的动物
二、猜动物
三、研究一种常见动物的特性
第三单元
本地的土壤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1、学习采集土样。
2、能够采用不同的方法观察土壤。
3、能够用自己设计的方式分离土壤里的物质,并填写实验记录。
(二)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土壤的概念。
2、知道本地土壤的组成。
教学重点: 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教学难点: 了解土壤的成分
教学准备: 小铁铲、塑料袋、标签、笔、记录纸、托盘、报纸、筛子、水、烧杯、玻璃棒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导入 提问:有谁知道土壤是什么吗? 理解土壤的概念
教学新课
一、认识土壤
1、哪些地方有土壤呢?
2、土壤和植物、动物、人类有些什么关系呢?
二、采集土样
1、想去看看土壤吗?
2、教师宣布采集时的安全事项。
3、教学生做土壤标本的方法(18 页)
4、带工具采集土样
三、活动总结
四、课后准备 将土壤样本交给老师保存。第二课时
教学导入 提问:我们采集来的土壤,你想知道些什么?有些什么问题?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该怎么办? 要靠大家认真地、仔细地观察
教学新课
(一)观察土壤成分
1、你已经知道土壤里有哪些东西?
2、你是用什么观察方法发现的?
3、讨论: 我们还可以用些什么方法观察土壤?
4、用自己的方法观察土壤。
5、汇报观察结果。
(二)设计方法分离土壤
1、讨论: 你怎样把土壤中看到的物体分离开来?
2、汇报分离方法。
3、分组按照自己的方法分离土壤。
4、学生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自己的发现。
(三)教师小结
(四)拓展应用
1、整理器材
2、留心观察不同的土壤。
板书设计: 1 本地的土壤
(一)观察土壤成分:土壤里有小石子、泥土、沙、腐烂物、水等
(二)设计方法分离土壤:沉淀法、筛选法、挑拣法土壤的种类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1、会做土壤鉴别类型的实验。
2、能够开展小调查活动,了解本地土壤类型。
3、能够做不同的植物适合生长在不同土壤里的实验。
(二)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土壤的一般分类标准。
2、理解不同的植物适合生长在不同的土壤里。
教学重点:
1、知道土壤的一般分类标准。
2、引起对家乡的关注。
3、通过中长期观察培养学生的坚持性。
教学难点: 能够做不同的植物适合生长在不同土壤里的实验、教学准备: 上节课所采土壤、笔、记录纸、种子、花盆、不同类型的土壤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导入 通过你们的观察,所有的土壤都相同吗?
教学新课
(一)认识土壤的类型
1、土壤的类型是根据砂和黏土的含量来划分的。
2、开书 21 页自行了解。
(二)鉴别土壤
1、讨论:你有什么办法知道土壤中砂和黏土的含量?
2、学生汇报。
3、教师补充“手捏法”。
4、学生分组对上节课采来的土壤进行鉴别。
5、学生填写实验记录。拓展延伸 小调查
1、了解本地的土壤类型。
2、了解本地的土壤适合种哪些植物。第二课时
教学导入 大家的小调查进行得如何?
教学新课
(一)科学调查讨论会
1、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进行调查的,有什么结果?
2、学生汇报,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3、教师宣布调查结论。
(二)研究不同的植物生活在不同的土壤里
1、了解仙人球、花生适合生长在什么类型的土壤里。
2、猜一猜,同一种植物生长在不同类型的土壤里会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 影响吗?
3、教会学生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对比实验)
4、学生动手实验。
5、嘱咐学生做一个有科学精神的有心人,坚持给豆子浇水、记得每天察。拓展活动
1、学生自己阅读了解无土栽培技术的知识。
2、教师补充说明相关知识。
板书设计: 2 土壤的种类 砂质土:含砂较多。颗粒大,渗水快,保水性差,透气性好 黏质土:含黏土较多。颗粒小,渗水慢,保水性好,透气性差 壤土:含砂和黏土的量差不多。颗粒居中,渗水居中,保水性居中,透气 性居中土壤的保护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1、会推测土壤遭受破坏的严重后果。
2、能够参与保护土壤的活动。
(二)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保护土壤的方法。
教学重点: 意识到保护土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能主动参与到保护土壤的行动中去
教学难点: 能设计保护土壤的活动
教学准备: 图片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知道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但是人类却在破坏它。
教学新课
(一)了解土壤被破坏的方式
1、出示人们破坏土壤的图片资料。
2、这样做为什么破坏了土壤?
3、列举本地土壤被破坏的情形。
4、破坏本地土壤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5、生开展讨论:这样下去我们的大地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二)保护土壤
1、开书 26 页,讨论这些做法是否正确。
2、你能想到一些什么办法来保护土壤?
3、我们可以开展哪些活动保护土壤? ? 拓展延伸
1、角色扮演(土壤的申诉)、小实验(埋垃圾)
2、校外宣传
3、土壤改良
板书设计: 3 土壤的保护
(一)了解土壤被破坏的方式
(二)保护土壤
第四单元 奇妙的水认识水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获取证据,能用语言、文字、绘图等方式描述对一定量的水的形状变 化的观察结果。
2、能设计比较水的多少的实验方案,并实施。能对各组实施的方案及效 果进行评价,在了解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易操作性、简便性的基础上,评出 1~2 个最优方案。
3、学会使用量筒进行测量。
(二)科学知识目标: 认识水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教学重点: 认识水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教学难点: 能设计比较水的多少的实验方案,并实施。
教学准备: 水、烧杯、量杯、漏斗、水槽、量筒、瓶子、不同形状的其他容器若干、尺、调匙、滴管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导入
一、阅读单元页,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二、提问:关于水,我们有哪些认识?有哪些问题?
教学新课
一、拿出清水、杯瓶等各种容器。
二、试猜想:将水倒入这些容器中,水的形状会是什么样子?
三、学生动手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四、交流汇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容器内水的形状。拓展延伸 你能画出容器里水的形状吗? 第二课时
教学导入
教学新课
一、提出猜想。
1、出示三瓶大小、形状、颜色不同的水。
2、谁的肚子里装的水最多呢?(学生回答)
3、教师统计学生所持观点情况。
二、实验验证。
1、你们有什么办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呢?
2、学生分小组讨论。
3、汇报交流。(根据现有材料选择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4、办法可行吗?这需要咱们亲自动手试一试。
教学过程: 温馨提示: 1)你们小组准备使用哪种实验方法?需要什么材料呢? 2)小组内的同学怎样分工?
5、分组实验,教师指导。
6、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三、反思猜想。通过刚才的猜想和动手实验来验证,说说你有什么想法呢?
四、认识量筒。
1、为了精确地测量水的多少,我向大家推荐一个专门用来测量水的仪 器——量筒,它是测量液体多少的仪器之一。
2、小组观察量筒,认识“毫升”。
3、介绍量筒的使用方法。
4、比赛:教师说出多少毫升水,学生马上量出水。比一比,哪个小 组倒得快?
5、先估测,再用量筒测量一号瓶的水,并填写实验记录单。拓展延伸 在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有刻度的物体,可以来测量液体的体积呢?
板书设计: 1 认识水
一、关于水,我们有哪些认识?有哪些问题?
二、水的特点: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有一定的体积但没 有一定的形状流动的水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教材图示,小组分工合作制作小水轮模型。
2、对如何使小水轮转得快做出设想,并用实验证明。能找到两种以上的 办法使小水轮转得快。
(二)科学知识目标:
1、能列举实例说明流水有力量。
2、能初步了解人类科学利用流水的历史。
教学重点: 小组分工合作制作小水轮模型。
教学难点: 对如何使小水轮转得快做出设想,并用实验证明。
教学准备: 红萝卜、小塑料片若干、铁丝支架、水槽、烧杯或可乐瓶、与流水有关 的图片和声像资料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导入
一、阅读指南车信箱,介绍古时水磨及这一技术发明给人类带来的好 处和它创造的价值。
二、提问:水磨是怎样利用水力的?
教学新课 自制小水轮。
1、教师出示一个小水轮范例。
2、介绍制作小水轮的材料及基本制作方法。
3、学生动手制作。
4、简单测试后展示自己的作品,交流制作经验。拓展延伸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课后做出更多的各具特色、新奇有趣 的水水轮。第二课时
教学导入
一、展示学生课后制作的作品。
二、让小水轮转起来,想想,怎样才能使小水轮转得更快呢?
教学新课
一、研究讨论。
1、小组讨论:小水轮转得快的条件和原因有哪些?试做猜想。
2、汇报交流,互相补充。
二、实验探究。
1、提问:我们的小水轮还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
2、学生实验尝试,教师指导。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控制变量。
3、汇报交流。通过实验体验“流动的水有力量”和如何用好这种力量。拓展延伸
1、教师展示有关水利和水害的图片,让学生谈谈水力对人们的生产生 活有什么影响?
2、我们应该怎样合理利用水力,减少水力的危害?
板书设计: 2 流动的水
1、水磨是怎样利用水力的?
2、自制小水轮
3、流动的水有力量溶解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观察溶解现象,了解溶解过程。
2、经历简单的猜测,验证活动过程。
3、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
(二)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溶解现象。
2、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教学重点: 观察溶解现象,了解溶解过程
教学难点: 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
教学准备: 水、烧杯、搅拌棒、粗盐、糖块、高锰酸钾、红糖、沙子、石子、粉笔、肥皂、洗衣粉、橡皮、面粉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导入
一、教师出示一杯清盐水。提问:透明的水中能“藏”东西吗?(学生回答)
二、请几个学生尝杯中的水。提问:水中藏没藏东西,“藏”的是什么?
教学新课
一、观察实验:盐在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1、教师出示实验的器材:水、烧杯、搅拌棒、粗盐。
2、指导学生认识实验的器材,并教给学生正确的搅拌方法。
3、提出观察实验的要求: 1)按照“没有放入水中时”、“刚放入水中时”、“搅拌一会儿”、“搅拌较 长时间后”的观察顺序进行细致的观察。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填写观察记录表。(记录表附板书设计内)3)安全提示:实验的液体不能随便尝,这样很危险。只有经过老师确
定无危险,且得到教师的允许才能尝。
4、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二、汇报交流。
1、学生根据观察记录进行汇报交流。
2、认识盐在水中的变化过程是:由大颗粒→小颗粒→微粒→“化”在水 中。
三、对比实验。
1、观察沙子和高锰酸钾放入水中的情况。
2、理解溶解的科学含义:溶解就是像盐这样,在水中慢慢消失、慢慢 溶化的现象。
3、使学生知道:有的物质在水中容易溶解,有的物质在水中不容易 溶解。拓展延伸
1、你还有什么问题?
2、归纳问题,引导感兴趣的学生课后进一步深入研究。第二课时
教学导入 学生汇报交流上节课后深入研究的情况。
教学新课
一、提出猜想。
1、学生拿出准备的材料:石子、红糖、粉笔、肥皂、洗衣粉、橡皮。(允许学生补充其它的材料)
2、学生预测这些材料放入水中后将如何变化,并说出预测的根据。
二、观察实验:其他物体在水中是否溶解?
1、教师提出实验要求: 1)实验过程中细心观察,并且做好实验记录。(记录表附板书设计内)2)实验完毕整理观察结果,得出哪些材料容易溶解、哪些材料不容易 溶解的结论。
2、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三、汇报交流。拓展延伸
1、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还有溶解现象?
2、怎样使糖块溶解得快?把自己的方法与同学交流,比一比谁的方法 更好。
板书设计: 表一: 没放入水中时 刚放入水中时 搅拌一会儿 搅拌较长时间后 盐粒的样 子 表二: 石子 红糖 粉笔 肥皂 洗衣粉 橡皮 溶解 没有溶解 教学后记 4 浮与沉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根据生活经验预测常见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状态。
2、能用实验的方法判断物体的浮沉,并根据浮沉状态将物体分类。
3、能设计实验证实沉入水中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4、能找出改变物体浮沉状态的方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意识到“集思广益”把大家的意见综合在一起往往能得到最好的结果。
(三)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
教学重点: 知道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
教学难点: 能设计实验证实沉入水中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能找出改变物体浮沉 状态的方法。
教学准备:平衡尺、绳、橡皮筋、测力计、水槽、铁块、木块、塑料块、卵石、橡 皮泥、气球、吸管、蜡烛、牙膏皮、橡皮、可乐瓶、有盖和无盖的小玻 璃瓶、肥皂、萝卜、马铃薯、锡箔纸、海绵、棉线等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导入
一、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生活经验:物体在水中有的浮,有的沉。同学 们回忆一下,举例说说。
二、提问:试预测,我们将所带材料放入水中,哪些会下沉,哪些会 上浮?并说出预测的依据。
教学新课
一、观察实验:材料放入水中是浮还是沉?
1、我们来用实验验证预测是否正确。
2、教师提出实验要求: 1)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做好实验记录。浮在水面上的物体 沉入水中的物体 2)实验时,放入水中的物体,应轻拿轻放,防止水溅出。
2、学生准备实验材料。
3、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二、汇报交流。
1、学生根据观察记录进行汇报交流。
2、检查原来预测的依据是否正确,现在有什么发现。拓展延伸 你对物体的浮与沉还有哪些疑问?课后可以查阅这方面的资料。第二课时
教学导入 是什么力量使这些物体浮在水上面呢?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这个问 题。
教学新课 学生动手实验,感知浮力。
1、教师说明实验方法,提出探究问题:将空可乐瓶放入水中,它浮在 水面上。用手缓慢将可乐瓶向水中压,有什么感觉?
2、学生动手实验。
3、汇报交流实验感受,得出科学结论。物体在水中会受到水向上托的力,这就是水的浮力的作用。
4、提问:水对浮在它上面的物体有浮力,那么水对下沉的物体是否也 有浮力呢?
5、学生提出猜测。
6、学生进行实验验证。1)教师提出实验要求:准备好半桶水,将 2~3 千克的卵石装入网丝袋 中。每位同学认真体验 1~2 次,提牢网丝袋,慢提慢放,注意安全。另 外,让装卵石的网丝袋浸入水中时,不要触及桶底或桶壁。2)学生预测:用手提着装了卵石的网丝袋放入水中,感觉会变重还是 变轻。3)学生实验,教师指导。
7、学生汇报交流。拓展延伸 你还有哪些方法来对此进行验证? 第三课时
教学导入 教师演示沉船实验。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把沉船打捞上来呢?
教学新课
一、探究实验:怎样改变物体的浮沉状态呢?(实验前,教师为每组准备两种不同的材料)
1、分组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设计实验方案,并做好记录。
2、分组进行实验,并做好记录。
3、学生汇报交流。
二、打捞“沉船”。
1、学生分组设计打捞方案。
2、分组实验,教师及时指导。
3、汇报交流。拓展延伸
1、打捞“沉船”,还有没有其它新的办法呢?
2、课后,我们可通过上网、上图书馆或新华书店、访谈等途径收集信 息,查阅资料,了解
更多的打捞沉船的方法。
板书设计: 4 浮与沉
一、预测:材料放入水中是浮还是沉? 思考:为什么物体能浮在水面上? 物体在水中会受到水向上托的力,这就是水的浮力的作用。
二、汇报交流 三.打捞沉船地球上的水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1、查阅资料,了解地球上水的存在形式和分布。
2、能用图表形式表示地球上咸、淡水分配比例信息。
(二)科学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上水的存在形式和分布。
2、知道生命离不开水。
3、了解自然界淡水资源的缺乏。
教学重点: 意识到水对于生命的意义,认识到水的无比珍贵
教学难点: 知道生命离不开水
教学准备: CAI 课件、榨汁设备、蔬菜、水果、彩笔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导入 提问:我们周围哪里有水?冰和雪是不是水? 水还有哪些状态?地球上还有哪些地方有水?
教学新课
一、多媒体播放课件。地球上的水的形态和分布有关的图片和资料。(让学生欣赏美丽的自然 水域和风景,了解水在地球上的分布、水资源信息等。)
二、感受生命体内也存在水。榨水果或蔬菜汁活动。
三、生命离不开水。
1、学生举出人类和动植物都离不开水的事例。
2、假如没有水,我们的地球会是什么样子?
3、将自己的观点写或画在纸上。
4、对比认识:生命离不开水。我们要节约用水。
四、珍惜每一滴水
1、要求学生用彩色笔将咸水、淡水、可利用的淡水分别占有的份数在 教材上的方格坐标图上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出来。(让学生感受水资源的 缺乏,要节约用水。)
2、提问: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现象?关于节约用水我们应该怎样做? 你有哪些建议? 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拓展延伸 课后可将自己好的建议写成书面报告,寄给水资源管理局。
板书设计:5 地球上的水 一. 地球上水的分布 二. 生命体内也有水,生命离不开水 三. 珍惜每一滴水
第五单元 空气周围的空气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借助其他物体直接观察空气,在观察空气的存在。
2、能运用多种感官对空气进行观察,并能描述空气的形态特点。
(二)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
2、知道空气没有固定的形态。
3、知道空气要占据空间。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找空气”,用各种感官观察空气,证明空气存在于 我们的周围,并用语言描述自己所观察到的空气
教学难点: 设计简单实验来证明空气的存在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透明塑料袋、扇子、气球、海绵、粉笔、橡皮泥、碎砖 块、小卵石、水槽、矿泉水瓶、塑料吸管、大烧杯、锥子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谜语引入“围着我的身,无色又无形”
教学新课
(一)找空气
1、你能看见空气吗?请你们利用手上的材料想办法 把空气找出来。①用塑料袋找空气 ②用扇子、气球找空气 ③说说你可以用什么方法观察空气。④观察空气。
2、土块、粉笔、石头、橡皮泥、海绵里有空气吗? ①猜一猜 ②动手实验证明你的猜想
3、你观察到的空气是什么样的?。
(二)吹气球
1、按书上的方法把气球装在矿泉水瓶中。
2、吹一吹,试着把气球吹大。
3、为什么吹不大,猜一猜。
4、用什么方法可以把气球吹大,试一试,为什么?
5、怎样才能让我们看到空气跑出去了?再试一试。
6、说说你的发现。拓展 留心观察生活中与空气有关的现象
板书设计: 1.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2 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3 空气要占据空间。流动的空气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自制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
2、能运用多种感官对流动的空气进行观察。
(二)科学知识目标:
1、认识空气能够流动。
2、知道热空气会上升。
3、知道风是流动的空气形成的。
4、了解风力的作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制作、体验、实验来研究空气流动,认识空气能够流动,知道热空气会上升。
教学难点: 制作纸风车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边长 5 厘米的正方形、圆规、图钉、竹筷、剪刀、蜡烛、火柴、电风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玩过纸风车吗?这节课我们利用纸风车来研究空气的流动。
教学新课
(一)制作纸风车
1、开书 44 页看图学习纸风车的制作。
2、老师教学生制作。强调剪刀的使用安全。
3、分组制作。
4、相互评价制作的纸风车。
(二)旋转的纸风车
1、根据你的经验使纸风车转起来。
2、说说你用的什么方法。鼓励用更多的方法。
3、想一想,是什么推动纸风车旋转的?
4、怎样使纸风车旋转得更快?
(三)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1、讨论:将纸风车靠近点燃的蜡烛,它会转动吗?
2、有几个可以放的位置,猜想在各个位置时可能发生的现象。
3、分组动手实验让纸风车转动。注意别将纸风车点燃。
4、讨论交流: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拓展 介绍走马灯、孔明灯
板书设计: 1.热空气轻,冷空气重. 2.空气的流动形成风.风是在空气有冷热差别的条件下形成的。热地方的 空气向上升,冷地方的空气就会流过来补充,从而形成风(冷到热)。3.风有力量.
教学后记:
虽然学生很有兴趣,但制作的风车五花八门,旋转效果大都不好.有少数 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按书上的介绍做出了风车.做风车的要点是几片可以旋 转的叶子要用粘贴纸先粘在一起,然后再钉上图钉,插在筷子上.最好选 用一次性筷子,用图钉很容易摁进去.一定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要在爸 爸妈妈的协助下摁图钉。因为连我自己做风车时也被图钉弄伤了手。压缩空气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1、指导学生能通过实验去探究空气可以被压缩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 能力。
2、学习用自己的实验结论来解释某些现象,体验“科学结论可以通过重复 实验来验证”这一重要的科学本质和特征。
3、培养学生通过实践,自己获取第一手资料的研究科学的初步办法。
(二)科学知识目标:
1、认识空气有可以被压缩的性质。
2、认识空气没有固定的体积。
3、知道压缩空气有弹性。
4、了解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认识空气有可以被压缩的性质、认识空气没有固定的体积、知道压缩空气 有弹性、体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挤压空气”的实验来认识: 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的特征
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材料:篮球一个、打气筒一支 分组实验材料:甘油注射器一只、橡皮擦一块、硬吸管四只、牙签四只、橘子皮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演示实验引入 :“ 给篮球充气” 解释这种现象。
教学新课:
(一)挤压空气
1、介绍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
2、预测会发生什么现象。
3、提示操作注意事项,分组实验。
4、填写实验记录表。
5、交流实验结论,再次解释:给篮球充气这一 实验现象。
(二)制作空气枪
1、演示教师制作的空气枪,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2、教师讲解制作方法进行安全教育。
3、分组制作实验,分析子弹是怎样射出去的。
(三)压缩空气的应用
1、学生说生活中的例子。
2、看插图补充说明。拓展 留心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压缩空气。
板书设计:
1、空气没有固定的体积。
2、空气能被压缩。
3、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空气中的灰尘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空气中的灰尘,初步学会在对比研 究中控制变量的方法。
2、培养学生根据已有经验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对相似现象做出判断的能 力。
(二)科学知识目标:
1、认识空气中有灰尘,知道不同的环境里空气中的灰尘含量不同。
2、知道吸入过多的灰尘会危害人体的健康。
3、知道减少空气中灰尘的办法。
教学重点: 研究不同地点空气中的灰尘
教学难点: 会应用自己的研究成果来对类似的现象做出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准备: 幻灯机一台、宽胶带一捆、小方凳 5 条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导入 每天来到学校都会发现桌子上布满灰尘,猜猜这些灰尘 从哪里来的?
教学新课
(一)光柱中的发现
1、我们现在怎么没有看到空气中有灰尘呢?你在哪里 看见过空气中的灰尘?
2、你能想办法让同学们看见空气里的灰尘吗?试一试。
3、学生分组观察、记录。
4、你还有哪些办法可以找到空气中的灰尘?
(二)研究不同地点空气中的灰尘
1、空气中的灰尘会一样多吗?
2、猜测学校哪些地方的灰尘会多,哪里会少?
3、讨论:怎样才能知道那里的灰尘有多少?设计出一个实验方案。
4、汇报方案,教师指导完善。
5、分组实验,填写实验记录单。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教学新课
(一)汇报实验记录
1、分组汇报实验结果。
2、总结室外研究活动,得出学校各个地点的灰尘含量。
(二)比较不同环境下灰尘的多少
1、观看插图。
2、比较判断,分析灰尘多少的原因。
3、了解灰尘对人体的危害。
(三)判断图中的对错
1、观察图片。
2、判断并说明原因。
3、说说你平时是怎样做的。课后拓展 连续一周收集讲台上的粉笔灰,看看有多少?发表你的 看 法,要 使 它 减 少 我 们 该 如 何 做?
板书设计:
1、空气是不纯净的,里面含有尘埃和其他杂质。
2、空气污染越严重的地方,空气中所含的杂质越多。
3、我们要保护环境,保持空气的洁净。
第六单元 各种各样的材料形形色色的材料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分析制作物体的材料类型并做记录。
2、把不同的物体按不同的材料进行分类。
(二)科学知识目标:
1、建立“材料”的概念。
2、知道可以把材料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教学重点: 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分析制作物体的材料类型并做记录。
教学难点: 把不同的物体按不同的材料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教师:观察记录表、橡胶、陶瓷、塑料、丝绸的历史资料。学生:每人自带玩具及各种日常生活用品。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l
教学导入 同学们,咱们身边的物体都是用各种各样的材料制作的。l 教学新课
一、它是用什么做的
1、观察教室里的物体或你带来的物品,它们各是用什么材料制造的?
2、学生分组活动,指名回答。
3、把这些物体按不同的材料分一分类。
4、学生分组讨论,并填写好观察记录表。
5、交流汇报。
6、小结:我们生活中的物品是由各种各样的材料制作的,我们的生活离 不开材料。
二、了解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1、观察棉花和石油这两种物体的材料来源:棉布来自棉花,塑料来自煤 和石油。
2、体会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区别。人们把像棉花这样,直接来自大自然的材料叫做天然材料;像塑料这样,由人类合成制造的材料叫做人造材料。
3、说说你知道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l 拓展延伸 你对材料还有哪些问题?课后,同学们可以查阅资料,尝试着解决问题,了解有关材料的更多知识。板书设计及 板书1 形形色色的材料
1、你知道哪些材料?塑料、玻璃、木材、橡胶、棉花
2、材料的分类:天然材料 人造材料 对于简单的特征明显的材料,学生分类很清楚,但有些不熟悉的学生就不 能准确判断了,很多学生把材料和物品混为一谈。我们的衣服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调查身边常见服装材料的种类。
2、能够运用多感官和工具探究服装材料的特点。
3、初步尝试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检测不同材料的特点。
(二)科学知识目标:
1、认识一些常见的服装材料,如棉、丝、毛、尼龙等。
2、知道服装材料的主要区别、特点和用途。
教学重点: 能调查身边常见服装材料的种类。
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多感官和工具探究服装材料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关于服装材料发展历史的资料,丝绸、棉布、尼龙布、毛料四种同 样大小的服装材料,钩码、一次性杯、温度计、热水、放大镜、镊子。学生:各式服装、手电筒、砂纸、剪刀、木块。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导入
1、P54 观察五幅不同时期服装的图片。说说各个时期服装的材料。
2、随着科技的发展,服装是变化的,制作服装的材料越来越丰富。
教学新课
一、调查了解服装衣料的材料组成。
1、拿出所带来的服装,查阅服装的标签说明。
2、分组填写调查记录表。
3、交流汇报。
4、请同学们说说:使用不同的材料织成的面料有什么好处?多种材料混 合使用是否可以扬长避短?
二、衣料的研究。
1、你想研究衣料的哪些特点?确定研究的问题。
2、分组讨论:对探究的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需要的材料、讨 论分析实验结果的方法。拓展延伸 课后,对小组的研究计划再做修改。第二课时
教学导入
教学新课
一、衣料的研究。
1、交流汇报制定的实验计划。如: 实验一:将衣料蒙在手电筒上,用放大镜观察衣料的纹理。实验二:把砂纸固定在桌上。把衣料包在一个木块上,在砂纸上磨。研 究衣料的耐磨性。实验三:用四个同样大小的杯子装上同样多和同样热的水,同时用不同 的衣料包裹住。一定时间后,同时测量四杯水的温度。研究衣料的保暖 性。
2、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活动,并做好实验记录。
3、交流汇报。
4、小结。
二、选择衣料设计服装。我们从事不同类型的工作、参加不同的活动通常需要穿上不同衣料制成 的衣服。观察 P57 图中不同的人穿的衣服各需要应用衣料的什么特点? l 拓展延伸 我设计的未来服装。长大了,你想做什么工作、参加什么活动?根据工 作或活动的需要,使用合适的衣料设计一种未来的服装。
板书设计: 2 我们的衣服
一、服装衣料的材料组成
二、衣料的研究:纹理、耐磨性、保暖性
三、设计的未来服装纸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制定研究计划,再深入探究不同纸的各自特点。
2、能用简单器材做观察纸的实验,并作实验记录。
3、能模拟蔡伦造纸的过程造一张纸。
(二)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生活中常见纸的一般特点和用途。
教学重点: 知道生活中常见纸的一般特点和用途。
教学难点: 能制定研究计划,再深入探究不同纸的各自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镊子,放大镜,同样大小的牛皮纸、报纸、复印纸、餐巾纸每组各一 份,铁架台,钩码,大头针,双面胶,解剖盘,红水,蔡伦造纸的图片资料。学生:各种纸制品,收集废纸或其他造纸原料,搅拌棒,棉布或过滤网,毛 巾或旧报纸,一大堆书,胶水。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导入 请同学们拿出所带的纸制品,进行展示。
教学新课
一、提出问题。
1、欣赏、观察大家所带来的纸制品。
2、说说纸有哪些类型、用途及纸制品的优点。
二、研究纸的相同特点。
1、这节课我们着重研究纸的相同特点。
2、同学们运用感官认真观察,桌上的这几张纸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3、还可以通过以下下两种方法观察纸。1)将纸片撕开,观察撕开的纸有什么相同的特点。2)把纸揉搓后展开,观察揉搓后的纸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注意:观察过程中要用放大镜,并把放大镜下纸纤维的样子画下来。
三、制定研究纸不同特点的研究计划。
1、关于纸,你有哪些问题?将它写下来。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选择吸水性和抗拉强度等特点进行板书。
3、每组选择一个想研究的问题,分组做好研究计划。纸的研究计划 第 组 研究的问题: 我们的猜想: 研究方法: 实验材料: 实验过程: 实验结论:
4、布置分组带好材料。拓展延伸 第二课时
教学导入
教学新课
一、制定研究计划。
1、交流汇报各组制定的研究计划,并做适当的评价。
2、各组修改完善研究计划。
二、实验探究。
1、交代实验的注意事项。
2、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并做好实验记录。
3、交流汇报。
4、总结。拓展延伸 说一说,生活中的纸制品分别应用了纸的什么特点? 第三课时
教学导入 请一位同学说说蔡伦造纸的方法。
教学新课
一、学习造纸的方法。
1、大家从蔡伦造纸的活动中,提炼出造纸的方法。选择树木、废纸等原料 把原料捶捣或搅拌成纸桨 把我们抄好的纸晒干
二、自己造一张纸。
1、学生分组合作生动手造一张纸。
2、展示所造纸的原品。
3、说一说,我们自己制造的纸有什么特点? l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2 我们的衣服 1.常见的服装材料有棉、丝、毛、尼龙等 2.调查我们自己的衣服 3.衣料的研究材料的应用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二)科学知识目标:
1、能利用查阅资料的方法了解材料发展的历史。
2、知道物质有可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
3、查找资料了解生活中处理可再生物质和不可再生物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 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教学难点: 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材料发展史、材料的回收和利用的图片或资料。学生:收集材料发展史、材料的回收和利用的图片或资料完 整。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人类生产技术一次又一次的飞跃发展,材料的开发和利用起到了极其 重要的作用。
教学新课
一、阅读材料发展的历史。
1、学生阅读教材 P61 的史话材料。
2、教师做介绍、补充。
3、小结。
二、材料的回收利用。
1、请同学们阅读 P62 图片。你认为下图中谁做得对吗?谁做得不对?
2、如果人类无节制地使用自然界中的材料而不知道回收利用,你认为 会出现什么后果?
3、小结:地球上可供人们利用的材料大部分是有限的。我们要尽量使 用可再生的材料,节约资源。拓展延伸 课后,同学们可以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新型材料。
板书设计: 4 材料的应用 1. 材料是不断发展的. 2. 自然界的资源是有限的,要节约使用. 3. 材料的回收利用.
第七单元 我学习了观察 1 我学习了观察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1、回顾本学期经历的观察活动,对如何做好观察进行总结。
2、在学生对科学观察的认识逐步条理化的基础上,有效促进学生观察能力 的发展和提高。
(二)科学知识目标: 对观察方法进行总结和掌握。
教学重点: 回顾本学期经历的观察活动,对如何做好观察进行总结。
教学难点: 在 学生对科学观察的认识逐步条理化的基础上,有效促进学生观察能 力的发展和提
教学准备: 大白纸、放大镜、实验记录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观察是科学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几乎所有的科学研究 和过程都离不开观察,这一学期你经历了哪些观察活动?
(一)感官观察的总结
1、你们喜欢吃西瓜吗?你怎样才能选出一个又红又甜的 西瓜呢?
2、学生汇报。
3、总结用感官观察的方法,板书: 看 视觉 “形状”、“大小”、“颜色” 摸 触觉 “光滑程度”、闻 嗅觉 “气味” 尝 味觉 “味道” 听 听觉 “声音” 单个感觉器官只能判断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只有将所有的单个感觉结 合起来,才会形成对事物的综合感觉,这样的了解才更全面。
(二)运用工具观察的总结
1、我们曾在哪些课上用到了这些工具,它们对我们的观察活动有些什么 帮助?
2、你还知道哪些观察工具?可以用它们干什么?
(三)对观察对象进行处理的观察方法的总结 观察土壤时我们对土壤进行了哪些处理?说说这些方法的好处。
(四)思考与观察的总结
1、不断的思考,能让观察的发现更多,观察更深入。
2、有计划的观察使观察活动保持持续和有序。
3、坚持长期观察使我们了解事物发展的长期趋势,发现隐蔽的规律。教学板书:科学自己做,我也能成功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综合运用所学习的观察方法,以岩石等为主题内容展开相对自主 的研究。
2、能以合适的方式,比较清楚地表达和交流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结果。
(二)科学知识目标: 了解岩石有不同的种类、特征,了解人类对岩石的运用。
教学重点: 岩石的观察研究
教学难点: 了解岩石有不同的种类、特征
教学准备: 放大镜、盐酸、铁钉、锤子、滴管、铜钥匙、小刀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导入 研究岩石
(一)提出问题,研究问题
1、关于岩石你想研究哪些问题?小组讨论。
2、集中汇报,教师板书。
3、在教师指导下对问题进行选择。
(二)制定观察研究计划
1、出示 66 页研究计划样本。
2、学生了解研究计划的制定方法。
3、小组讨论选定研究方案,制定研究计划。
4、教师抽查研究计划,全班指正。
(三)收集岩石
1、课堂收集。
2、课外收集。第二课时
教学导入 观察研究岩石
1、拿出采集来的岩石标本。
2、检查研究计划,完善研究计划。
3、分工合作,观察岩石。整理记录,展示成果
1、整理记录。
2、全班交流汇报研究成果。
3、选择好的张贴展示。拓展活动
1、小组之间展开互评。
4.湘教版音乐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课 金色的秋天 篇四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第一课
校园升旗
教学目的要求:
一、对我们国家的五星红旗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能够庄严认真的面对升旗仪式;
二、在国旗认识中学会《国旗国旗真美丽》这首歌,并进行自由创意编排动作,增强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通过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了解升国旗奏国歌时你应该怎么做,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爱国之心。
教学重点:
认识国旗;常规检查。
教学难点:、演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
2、创编动作。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红领巾、国旗一面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常规训练
、排好队上楼;
2、坐姿、书放好;
3、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c
3/4
6—3|6—3|223323|6——|
师:
春天的 小
雨
di
da
dida下,春天的 小
雨
di
da
dida响,66
30|55
20|3
03
21|6——‖
生:didadida下,didadida下,di
dadida
下。
didadida响,didadida响,di
dadida
响。
三、视唱:
、识谱:音阶歌
2、上楼梯:12345671
7654321
11|222|333|444|555|666|777|111|
四、节奏与视唱
4/4
XXXX—|XXXXXX
|X—X—|X——0:‖
4321—|titititititi
da
da
da——0:‖
、先读再拍;
2、跟琴视唱;
3、复习反复记号的运用。
五、学习歌曲:
师:每周一我们全校师生在大操场上举行什么意识你们还记得吗?谁来说说看国旗是什么样子的?
我们国家的国旗全称是什么?漂亮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歌颂我们的国旗吧!
、师范唱:出示国旗,生P4;
2、讲解反复跳跃记号的运用方法;
3、全班跟琴视唱乐曲,分乐句进行;
4、分组反复联系至熟练,注意声音的方法。
五、小结下课:
随音乐排好队出教室。
第二课时
一、师生问好:
、发声练习
2、节奏模击
二、复习上节课所学乐曲:、跟琴视唱
2、分组视唱
3、请个别同学视唱
三、学习歌词:
、师生接读歌词;
2、按照节奏朗读歌词;
3、分乐句学唱、师生轮唱;
4、集体随琴视唱;
5、难句教唱:
4321—|(XXXXXX)|6—5—|5——0‖
敬个礼!
敬礼敬礼敬礼!敬
礼!
四、歌表演:、根据歌词含义讲解演唱情绪:
庄严、宏亮、认真;
2、检查敬队礼的姿势;
3、自编动作载歌载舞的表演;
4、请个别小朋友上台表演(师放录音);
五、全班跟琴边唱边跳出教室。
第三课时
一、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什么叫齐唱?
齐唱的形式简单介绍
2、国歌的作者:田汉词、聂耳曲。
3、着重介绍聂耳的事迹;
4、时代背景,简单介绍;
5、升国旗时为什么要奏国歌?
在这个时候你应该怎么做?
二、认真聆听齐唱:国歌
、师放录象或录音机;
生仔细聆听。
2、认真检查学生的姿势、表情;
3、示范表现。
三、在形体课中练习站立敬队礼的姿态:
、镜子看自己站的姿态;
2、挺胸、收腹、并脚站好;
3、练习眼神,看准一点。
二、谈谈欣赏齐唱国歌后的感受:
、雄伟、庄严;
2、有气势、振奋人心、催人奋进;
3、自豪、爱护国旗、也要爱祖国。
师:那么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呢?
三、复习歌曲:
《国旗、国旗真美丽》,随音乐边唱边跳出教室。
第二课
接妈妈
教学目的要求:
一、通过边唱边拍,学会歌曲《接妈妈》,并用语言或动作来体现
母子之间的这份亲情,表现子女对妈妈的爱,培养孩子的友爱之心;
二、欣赏歌曲《我爱妈妈的眼睛》,根据你的感受,用颜色来表现这首歌曲的情绪。
教学重点:
学会歌曲《接妈妈》并用动作表现。
教学难点:
、表现歌曲;
2、视唱。
教具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cAI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问好,发声练习:
=c
2/4
|
|
—
‖
u
=c
2/4
533|422|1234|555—|533|422|1355|1—‖
lu
二、节奏练习:
2/4
XX
XX|XX
X0|XXX
XX|XX
Xo|XX
XX|
XX
X0|XXX
X0|XXX
X0|
X
X
|
X—‖
、先拍再读;
2、集体模击;
3、巩固熟练。
三、视唱:
=F
2/4
|
|
556
|
|15
5|
|
234
|
234
|
|
—
‖、跟琴视唱;
2、分乐句视唱;
3、个别抽查。
四、新歌导入:
师:妈妈上班去了,如果突然天空下起雨来,你会怎么做?
生:
师:那么我们今天一起去接妈妈吧!见P6、师范唱;
2、随琴视唱乐曲,刚才已经学习过了;
3、边唱边拍;
4、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学生自由创编动作)
五、学习歌词:、师带读歌词、全班齐读;
2、指出生字:撑、滑、黑;
3、跟琴唱词;
4、师生接唱;
5、完整演唱乐曲。
六、小结下课:
随音乐出教室。
第二课时
一、师生问好:
、发声练习:
=c
2/4
533|422|1234|555—|533|422|1355|1—‖
lu
2、音阶训练:
3、律动表演:
吃葡萄。
二、复习上节课所学歌曲:
、歌曲《接妈妈》;
2、为歌曲编排动作:
(1)自由发挥;
(2)分组讨论;
(3)请个别小朋友上台表演;
(4)全班表演:边唱边跳;
(5)总结表扬。
三、新课导入:
师:通过学习接妈妈这首歌,体现了小朋友对妈妈一片关怀之心,那么我们生病的时候,妈妈也会守在我们床边照顾我们,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P7、放录音〈我爱妈妈的眼睛〉:
(1)初听一遍;
(2)分段聆听;
(3)随音乐轻声唱一唱。
2、讨论:
(1)你觉得这首歌表现了什么?
(2)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绪?
3、练习:
(1)根据你的感受用颜色来表现这首歌曲的情绪;
(2)随乐作画:P7
4、最后再欣赏一次:
可以用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小结下课,师生再见!
第三课时
一、整队:、分八个小组站好;
2、检查站的姿势。
二、准备活动:
、头、脑、手;
2、随乐曲的节奏做好每一个动作。
三、腰的练习:
、准备拉腰,活动腰;
2、下腰;
3、自由练习。
四、手位复习:
、八个手位;
2、师示范;
3、互相练习。
第三课
农场的早晨
教学目的:
一、通过一组节奏练习,感受音乐情境:农场的早晨是一番什么样
热闹的场面;
二、把动物的脚步声和节奏联系起来,完整的表现这个音乐故事,学会歌表演《母鸡叫咯咯》;
三、欣赏童声齐唱《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
教学难点:
认读节奏。
教学重点:
感受整个音乐故事的情境。
教具准备:
节奏纸条、cAI
录音机、动物头饰。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问好:
、发声练习:
=c
2/4
34|5—|53
|53
|54
32|1—‖
师:小鸡来唱歌,jiji
ji,jijiji,jijijiji
ji.小鸭来唱歌,gagaga,gagaga,gagagagaga.小牛来唱歌,哞哞哞,哞哞哞,哞哞哞哞哞。
…………
2、1=c
2/4
|
|
—
‖
u
二、节奏练习:
师:刚才好多小动物唱歌,好听吗?
那么下面我们用节奏来模仿他们的样子好吗?
、清晨,羊妈妈叫醒小羊,欢迎来农场的小客人。
3/4
X
—|
X
—|
X
X
|
X—‖
咩
咩
咩
咩
咩
2、鸭妈妈带着小鸭子唱着歌儿走过来。
2/4
X
X
|
X
0
|
X
XX
|
X
0‖
呷呷
呷
呷
呷呷
呷
3、一群小鸡吵吵闹闹地走过来。
2/4
XX
X
|
XX
X
|
XX
XX
|
XX
X‖
叽叽叽
叽叽叽
叽叽
叽叽
叽叽
叽
4、听,小羊、小鸭、小鸡一块儿唱歌,多么快乐!
5、鸡妈妈怎么还没来呢?哦,原来……
①学习德国民歌:母鸡叫咯咯;
②随琴视唱乐曲;
③分乐句视唱;
④难句学唱:
44|36
53|24
44|36
5|
⑤完整视唱乐曲;
⑥分乐句学唱歌词;
⑦生字学习:脖
伸
翼
添
⑧完整演唱《母鸡叫咯咯》。
6、让我们一起分享鸡妈妈的快乐吧!
第二课时
一、师生问好:
二、继续学习:、复习上节课所模击的节奏;
2、放录音:音乐故事《农场的早晨》;
a、初听一遍;
b、分段聆听。
3、请个别同学复述故事:
a、看图编;
b、讨论;
c、自由论述;
d、上台讲。
三、音乐故事表现:
、请一个小朋友说;
2、分角色进行表演;
3、演员、观众、主持全体到位。
四、小结下课:随音乐出教室。
第三课时
一、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小雨沙沙
2、国旗、国旗真美丽
3、母鸡叫咯咯
三、cAI:、看看农场里来了哪些客人?
2、我们举行一个欢迎仪式;
3、聆听:《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
四、欣赏:、童声齐唱:《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
西班牙儿歌
2、来了哪些客人?
生:小朋友、牛、鸡、羊、兔、马……
师:他们在玩什么?说了写什么?
生:参观农场,带来了玩具、果子、蔬菜。
师:歌曲中唱到了什么?
生:………
五、集体表现:
、欢聚一堂;
2、边唱边跳;
3、围成圈,全班分成几堆,自由表演。
队形
猪
鸡
马
牛
兔
狗
羊
小鸟
飞
小朋友
男
女
男
女
……
六、课堂小结:
随音乐出教室。
第四课
小雨沙沙
教学目的:
一、用自然、轻柔的声音演唱《小雨沙沙》,并能积极参与歌表演和乐器演奏,从中体验歌曲表演和乐器演奏的乐趣;
一、欣赏合唱《春雨沙沙》,感受合唱,初步了解;
二、进一步巩固音乐课的课堂常规,使学生养成学习音乐的良好
习惯。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演唱;
2、歌表演和乐器演奏。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
教具准备:
cAI、录音机、磁带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发声练习
、1=c
2/4
34|5—|53
|53
|54
32|1—‖
师:小鸡来唱歌,jiji
ji,jijiji,jijijiji
ji.小鸭来唱歌,gagaga,gagaga,gagagagaga.小牛来唱歌,哞哞哞,哞哞哞,哞哞哞哞哞。
布谷鸟唱歌,gugugu,gugugu,gugugugugu.…………
2、1=c
2/4
|
|
—
‖
U
3、音阶练习
二、新课导入:
师:一年有四季,现在是2月份处于哪个季节?
生:……
师:在春天里,自然景象有哪些变化?
生:……
师:花儿开了,树也绿了,蚂蚁出动,蛇苏醒了,种子发芽了,万物都苏醒了……
师:沙沙的小雨从天上落下来,植物都发芽了,高高兴兴地唱起了歌儿。见P12、师范唱,生体会感情,找生字:甜
2、师:好听吗?
下面我们一起学习这首歌曲。
3、分乐句视唱;
4、师生接唱;
5、难句教唱:
|
|5—|
|21
23|
—|
6、集体视唱;
7、请个别学生视唱。
三、学习歌词:
、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2、注意哎呀呀、哎哟哟的区别;
3、分乐句唱词;
4、师生接唱;
5、连贯演唱。
四、结束课堂,随音乐出教室。
第二课时
一、基础练习:
=c
2/4
34|5—|53
|53
|54
32|1—‖
师:小鸡来唱歌jiji
jijijijijijijiji
ji.…………
二、复习歌曲:《小雨沙沙》
、聆听下小雨的声音;
2、模仿+表现+动作;
3、有感情的演唱。
三、歌表演:《小雨沙沙》
师:种子深深的埋在土地里,当受到小雨的浇灌,他开始苏醒,开始发芽,长出嫩嫩的枝芽,渐渐的长大了,慢慢变成了一颗参天大树。、师扮演种子,请一个同学扮演小雨,进行歌表演;
2、师带几个小朋友做小雨,请几个小朋友扮演种子;
3、师弹琴,全班进行即兴表演《小雨沙沙》;
4、总结表扬。
四、小结课堂,随音乐出教室。
第三课时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歌曲《小雨沙沙》,今天要请小朋友来欣赏一首合唱歌曲《春雨沙沙》,听一听描绘了一些什么自然景观?、放录音,生仔细聆听;
2、初听后,生回答:P13;
3、介绍什么是合唱,区分合唱与齐唱;
4、再听一遍,加深理解。
三、表现与创作:、学生可以用歌声、绘画、形体动作等等途径来表现春雨沙沙
这首歌曲的意境以及动态美;
2、随乐曲自由表现;
3、小结下课。
第五课
玩具音乐会
教学目的:
一、学唱玩具进行曲这首歌,感受当小乐手的快乐,学会动手动脑制作简单的打击乐器;
二、认识顿音记号,感受强弱、快慢的对比;
三、欣赏管弦乐器《玩具兵进行曲》,并进行表现与创作。
教学难点:、唱好《玩具进行曲》这首歌;
2、表演与创作。
教学重点:
综合表演。
教学准备:
各式各样的玩具、如玩具兵、洋娃娃等;
cAI、磁带、录音机。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问好
、发声练习:1=c
3/4
6—3|6—3|223323|6——|
师:春天的 小
雨
di
da
dida下,春天的 小
雨
di
da
dida响,66
30|55
20|3
03
21|6——‖
生:didadida下,didadida下,di
dadida
下。
didadida响,didadida响,di
dadida
响。、节奏练习:(请个别小朋友上台演奏)
2/4
X
—|
X—|
碰铃
2/4
XX
XX
|
XX
XX|
沙锤
2/4
X
X
|
X
X
|
铃鼓
2/4
X
XX
|
X
XX
|
XX
XX|
X
0
|
XX
XX
|
XX
XX
|
X
X
|
X
0
|
(1)先读再拍;
(2)再用打击乐器模击;
(3)合奏。
二、新歌导入:
师:同学们从小到大家里一定有很多各式各样的玩具吧?那么你们最喜欢哪件玩具呢?
为什么?
生:……
师:这个玩具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有这么多的玩具,我们就可以开一个玩具音乐会了!首先我们先听一听玩具兵是怎么唱歌的?
、出示;
感受玩具的活泼、可爱性;
2、放录音:听玩具兵进行曲
P14
3、视唱:
A、分乐句跟琴视唱;
B、点出休止符、顿音记号;
c、进行强弱对比演唱;
D、完整视唱乐曲;
E、请个别同学视唱。
三、课堂小结:
让我们跟这些可爱的玩具们说再见吧!下节课我们一定还会再见的!(随音乐出教室)
第二课时
一、师生问好:
发声练习:
=c
2/4
34|5—|53
|53
|54
32|1—‖
师:小鸡来唱歌,jiji
ji,jijiji,jijijiji
ji.小鸭来唱歌,gagaga,gagaga,gagagagaga.布谷鸟唱歌,gugugu,gugugu,gugugugugu.小牛来唱歌,哞哞哞,哞哞哞,哞哞哞哞哞。
…………
二、接上节课继续学习:
、复习乐曲:
《玩具兵进行曲》;
2、学唱歌词:
(1)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2)生字:绕、锣鼓、咚仓、般、鸽、突然
3、跟琴分乐句唱词;
4、师生接唱;
5、连贯演唱歌曲;
6、边唱边拍手;
7、讲解情绪:
这么多玩具都出来跟大家一起玩,你们高不高兴啊?
那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呢?
8、有感情的、快乐的演唱。
三、综合表演:
、小歌手:部分学生;
2、小乐手:大鼓、笛子、碰铃、沙锤、铃鼓、响铃
3、小舞手:部分学生扮演玩具兵
4、师伴奏。
要求:
1、表情自然大方,小乐手要自信、神气;
2、自由表现、动作自由安排;
3、小歌手声音宏亮、节奏感强;
4、表演开始;
5、集体再表现一次:师讲评。
四、小结下课:
师生再见,随音乐下课。
第三课时
一、师生问好:
发声练习:
=c
2/4
34|5—|53
|53
|54
32|1—‖
师:小鸡来唱歌,jiji
ji,jijiji,jijijiji
ji.小鸭来唱歌,gagaga,gagaga,gagagagaga.布谷鸟唱歌,gugugu,gugugu,gugugugugu.小牛来唱歌,哞哞哞,哞哞哞,哞哞哞哞哞。
…………
二、歌表演:
〈〈玩具音乐会〉〉
三、欣赏:
管弦乐曲—玩具兵进行曲
、德国莱昂。耶塞可曲;
2、师简单介绍作品;
3、P16,看图说话:
A、玩具兵在干什么?
B、他们是怎么走的?
c、第一次走路的样子?
4、我们一边想象一边听一听这首管弦乐曲:
A、初听一次;
B、边听边设想动作;
c、随乐曲自己动一动;
D、随乐曲唱一唱。
5、我们来演玩具兵:
A、整队;
B、模仿动作;
c、练一练;
D、随乐曲进行表现;
E、请个别同学上台表现;
F、集体表现。
四、小结课堂,师生再见!
第六课
飞呀飞
教学目的:
一、开阔视野、发挥想象,认识什么东西能飞,怎样飞?学生进行学习模仿、感受大自然的美;
二、学唱歌曲〈〈飞呀飞〉〉,学跳集体舞〈〈雁儿飞〉〉。
教学难点:
学跳集体舞。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飞呀飞〉〉;
2、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具准备:
cAI、各种鸟类的小图片
录音机、磁带等。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问好:
、发声练习:
=F
3/4
|
3—2
|
|
2——|
|
3—2
|
|
——|
|
|
|
——|
|
|
3—2
|1
3|
——|
U
要求:气息连贯;
声音柔美圆润。、节奏与视唱:
=c
3/4
X
X
X
|
X—|
XX
XX
|
X—|
|
5—
|
|
5—|
要求;掌握节奏与视唱。
2、复习歌曲:
〈〈玩具进行曲〉〉。
二、新课导入:
师:大家想想什么东西能飞?
生:鸟、蝴蝶、鹰……
师:要是我们都能有一对翅膀飞上天,你想干什么?
生:……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歌曲〈〈飞呀飞〉〉
、师范唱,活泼欢快的;
2、视唱乐曲,分乐句进行;
3、师生接唱;
4、注意声音的清亮,随琴视唱;
5、请个别学生视唱;
6、随琴全班齐唱;
7、情绪引导:
师:如果能飞上天能做什么?心情会怎样?
那么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情绪来唱呢?
生:柔美、高兴、自豪、洋洋得意……
师:让我们一起有感情的演唱这首歌!
8、全班合唱:〈〈飞呀飞〉〉
三、小结课堂:
随琴声出教室。
第二课时
一、师生问好:
、发声练习;
2、小律动;
3、音阶视唱。
二、节奏与视唱:
=F
3/4
X
X
X
|
X—X|
X
X
X
|
X——|X
X
X|
|
—
5|
|
5——|1
6|
X
—
X
|
X——|
X
X
X
|X
X
X|
X——|
—
|
2——|
|
—2|
——
|
要求:
1、划拍;
2、拍击;
3、随琴用U视唱;
4、边划拍边唱。
三、复习歌曲:〈〈飞呀飞〉〉
、带表演有感情的演唱;
2、个别小朋友视唱。
四、导入新课:
师:大雁是候鸟,一到冬天就成群结飞到南方去过冬,第二年春天又回来,大雁飞时由一只头雁带领所有的飞成“人字形”或“一字形”,队伍整齐而美丽,所以人们把大雁称为团结、友爱守纪律的鸟群。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歌〈〈雁儿飞〉〉。
、师有感情的范唱;
2、这首歌是几拍子的?
歌曲唱了些什么?
你能学一学大雁飞吗?
除了用手代替翅膀外,还可以怎样飞?
3、边飞边熟悉乐曲;
4、随琴视唱乐曲;
5、学习歌词:
A、师带读;
B、学生自己读;
c、随琴分乐句唱词;
D、连贯演唱。
五、小结课堂,师生再见!
随琴声出教室。
第三课时
一、歌表演:〈〈雁儿飞〉〉
、大雁飞行时会有什么队形啊?
A、o
o
o
o
o
o
c、o
o
o
o
o
B、o
o
o
D、o
o
o
o
o
o
o
E、o
o
o
o
o
o
F、o
o
o
o
o
o
o
o
o
o
o
o
2、分组设计动作,自由编排集体舞;
3、表情:雁群在蓝蓝的天空飞翔时愉悦的心情;
4、集体随乐表演:cAI展示;
二、小结下课:随音乐出教室。
第七课
望月亮
教学目标:、能学会演唱歌曲《望月亮》,并用多种声势参与表现歌曲。
2、在聆听《糖果仙人舞曲》的过程中,能随着音乐情绪做出体态反应或跳舞,从中体验合作表演的快乐。
教学内容:
、歌曲《望月亮》
2、欣赏
《糖果仙人舞曲》
教学设想:
5.湘教版音乐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课 金色的秋天 篇五
教学内容:湘教版音乐新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课演唱《浏阳河》
教学目标:
1.能熟练演唱《浏阳河》的一二两段,并引导学生用不同演唱形式来表现。
2.通过学唱《浏阳河》与欣赏新民歌《又唱浏阳河》,使学生得到丰富的情绪体验,进一步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
能运用各种演唱形式来深情演绎湖南民歌《浏阳河》。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电子琴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师:我们中国拥有无以数计的江河湖海,每一条河流都养育着一方的人和歌,今天老师会带大家跟随音乐一起走入一条十曲九弯、碧波荡
漾的河流,请欣赏同一首曲子的不同表现形式,听完后说说他们的演唱或演奏形式分别是什么?这条河流名叫什么?(欣赏男声独唱,钢琴独奏,古筝独奏)
生:……
师:你觉得这段旋律给你带来什么感受?
生:抒情、舒展、流畅……
二、歌曲新授——创造表现
1.师:(评价)不同的表现形式,却都在传唱着相同的旋律,他们在歌唱着他们的母亲河,也歌唱着从浏阳河边走出的伟人毛主席。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浏阳河畔的歌声,仔细听,这首浏阳河两段歌词有什么联系。(欣赏歌曲)生:对答或问答式
2.师:这也是唱民歌的一种很好的交流方式,待会我们也可以用这些方式来进行表演。以前我们所唱的歌曲中还有哪些也是这种方式?生:对花、什么结籽高又高。
3.师:其实民歌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演唱形式,比如我唱你来合。今天老师也想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来合作。(出示课件)在前三句的句尾加上重复的字词。(师范唱,生伴唱)。
(1)师范唱,生按节奏说
(2)既然是我唱你来和,那光说不唱多没劲啊,老师也来做个伴唱,仔细听,老师的伴唱有什么特点吗?(加入音高,指谱)
生:重复前一句句尾的音,只有第三处不一样。音是向上走的。
(3)师:你们观察的非常仔细,那你们能试试跟老师的琴来唱一唱和的部分吗?(师范唱,生来和,纠正第三个音)评价
4、师:这首歌曲问世后受到全国人民的喜爱,今天让我们来唱一唱这动人的旋律吧。
(1)听乐句模唱
(2)摇着船桨荡舟在浏阳河上,似乎能感受到浪头一波一波的涌动。同学们,那我们唱歌的声音是不是也能来找一找这一推一收的感觉。(师示范一两句)
(3)这首歌曲中略为上扬又比较舒展,可以作为小高潮的部分在哪里?应该怎样唱?
(4)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词(优美、连贯的声音演唱和清晰的吐字)
(5)师:评价,能否将第二段歌词填进去唱一唱。最后一句翻高八度演唱,很多民歌都采用这种方式来结束,(尝试唱最后一句的乐谱,最后一句作为结束句就象一叶小舟穿行在浏阳河上渐行渐远的感觉。渐弱渐慢)将词填进去唱一唱,提醒学生在延长音后轻换一口气。
(6)完整演唱,注意歌曲的情绪(带有歌颂性的)
(7)师:之前我们欣赏过各种形式的《浏阳河》,我们能否用自己的演唱形式来丰富、表现这首歌曲呢。你有什么想法呢?老师想在你们创意中挑选一到两种来尝试着演唱哦,其他同学也可以仔细聆听,选出你所喜欢的方式。生:
齐唱、合唱、轮唱等想法……(师尝试一两句表现)
(8)师:可不可以将我唱你来和的形式加进去呢?我们来尝试一下他的想法好吗?(师生合作——生生合作)
(9)师:事实证明你们的想法很有创意哦。
(10)完整演绎(领+齐+伴)
(第一段慢速,舒展优美的;第二段加速,活跃欢快地,似乎在歌唱着毛主席和共产党。)
三、欣赏——体验《又唱浏阳河》
1、师:随着时代的变迁,浏阳河的人民不断开拓,开创了又一片崭新的天地。你听,他们又唱起了那动人的旋律,请欣赏《又唱浏阳河》,仔细听歌曲中有你熟悉的旋律吗?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播放音乐)
生:出现了浏阳河的主旋律、独唱、伴唱(独唱、有加入合唱的部分)
2、师:合唱的部分在哪里出现?它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生:合唱出现在歌曲的后半部分,他将浏阳河的旋律烘托地更磅礴、唱出了浏阳河人民的激情……
3、师: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段合唱的曲谱,感受这浏阳河磅礴的另一面。
(出示浏阳河第一句曲谱和改编后的又唱浏阳河曲谱,将原曲与改编部分进行对比演唱)
4、让我们再次欣赏。(复听,学生跟着轻声哼唱,在合唱处完整加入进来演唱)
5、师:《又唱浏阳河》运用了原曲《浏阳河》的旋律元素,但又加入了其他音乐元素,进行了改编,更富有时代气息。美好的旋律象浏阳河水一般清澈荡漾,它涌动着的音符拨动我们的心弦,你听,老师还要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小小的改编(弹奏)
四、小结
师:《浏阳河》的旋律六十年前传遍了大江南北,今天的它依旧留在我们的心中,希望大家永远记住浏阳河的声音,让这旋律伴你成长!
《哩哩哩》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湘教版音乐新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课演唱《哩哩哩》
教学目标:
1.能用轻快、明亮,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哩哩哩》。
2.甲乙声部能密切配合,表现春天到来的欢乐。
3.引导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用轻快、明亮,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哩哩哩》;甲乙声部能密切配合,表现春天到来的欢乐。
教学难点:
力度记号的表现、声音的颗粒感。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师:描写春天的歌曲很多很多,其中有一首是同学们从小唱着长大的,想一想是什么歌曲?
生:《嘀哩
嘀哩》或《春天在哪里》。
师:下面我们一起感受一下春天的气息(教师弹旋律,学生跟唱)。那么,通过演唱我们感受到春天的色彩是明亮的、节奏是活泼的、欢快的,旋律是流畅的,处处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同时它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渴望和向往。这是我国描写春天的歌曲,其它国家描写春天的歌曲也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朝鲜民歌《哩哩哩》。
二、学习歌曲(总-分—总)
(一)通过欣赏全曲明确该歌曲的风格特点及曲式结构。
1.:我们带着问题来完整的欣赏一遍,这首歌曲的风格特点是否和刚才我们唱过的《嘀哩嘀哩》相似?
师生小结:这首歌曲的风格特点和《嘀哩嘀哩》的风格相似,它的色彩也是明亮的,节奏欢快、旋律流畅,都是以少年儿童纯真、甜美的口吻,生动的音乐语言表现了渴望春天到来,祈盼丰收的喜悦心情,同时在演唱中还运用了轮唱、合唱、对唱等多种形式使歌曲情绪更加热烈欢快,那抱春的布谷鸟,使人联想到农事的繁忙景象;那尽情欢歌的百灵鸟,使人想象;人民生活的很幸福,进一步体现了朝鲜人民祈盼丰收的乐观主义精神。
2.欣赏第二遍引出曲式结构:
曲式结构:单二部曲式(鼓励学生回答或到黑板上写出图式,给予肯定)
引子
+
A
+
B
(1~4)
(5~18)
(19~16)
初步陈述
展开主题
(二)学习节奏和旋律,讨论并解决难点
1、节奏难点及图示,师范奏。
然后读奏,学生模奏,反复练习,切分节奏借用体育课“
向
右
转”的口令来加以联系和想象达到会奏的目的,逐一解决难点。总结:因为有了这些密集节奏才使歌曲富于变化、活泼、具有舞蹈性,使歌曲显的流畅、自然。
2、学唱主旋律:
(1)在学唱旋律前先练习音阶
(2)采用游戏接龙的方式找A、B、C、D四位同学分别唱、连起来唱。
(3)教师范唱后学生随琴轻唱并发现难点,及时指导。
3、填入歌词,加二声部合唱。
三、演唱全曲
(1)学生有感情地演唱全曲、这首歌曲用什么速度、力度和情绪,通过练习进行比较,提示注意歌曲前后两部分情绪的对比。
(2)演唱的基础上可适当做游戏,游戏采用击鼓传花的方式请男女两个同学分别演唱二声部。
(3)全班同学进行演唱,同时邀请几个同学用打击乐(碰铃、响板、三角铁等)为同学们伴奏。
四、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朝鲜民歌《哩哩哩》,主题是赞美春天,渴望春天的喜悦心情,曲式结构为单二部曲式。同时我们还学习了两个典型节奏型,有了它们才使歌曲的情绪更加热烈欢快,体现了朝鲜人民的乐观精神。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民歌,其特点也不尽相同,让我们在以后的音乐课上领略更多不同民族的音乐。
《放风筝》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湘教版音乐新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课演唱《放风筝》
教学目标:
1.欣赏河北民歌《放风筝》,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和欢快的情绪。
2.学生能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即兴参与音乐活动,体会音乐所表现的意境。
3.通过聆听不同版本的《放风筝》,进一步感受河北民歌的风格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
4.能听辩南北不同风格的民歌。
教学重点:
演唱河北民歌《放风筝》。
教学难点:
通过聆听不同版本的《放风筝》,进一步感受河北民歌的风格特点;能听辩南北不同风格的民歌。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感受歌曲情绪。
引导学生带着背景音乐所渲染的情绪愉快进入教室。
二、激趣导入
阶段性目标:用“猜猜歌名”的方式自然导入作品,初次完整视听歌曲、感受歌词,使学生充满兴趣,带着几多新奇、几许期待来欣赏音乐。
1、瞧瞧你们一张张笑脸,快来说说听了这首歌曲你是带着怎样的情绪走进教室的?
生:高兴、愉快、开心…
2、同学们的感受很准确,刚才带给我们愉快情绪的这首歌曲,就是我们今天要欣赏的河北民歌,它的名字是什么呢?老师先不告诉大家,就让我们静下心来,完整地欣赏一遍歌曲,看看同学们能不能从听到的歌曲中找到答案。
3、同学们起了这么多好听的名字,老师看得出来,你们都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这首歌的歌名就在同学们的答案中,是什么呢?(揭示课题)
4、《放风筝》这首歌曲是流传于我国河北南方一带的民歌,它是一首“南歌北唱”的成功范例,知道什么是南歌北唱吗?
“南歌北唱”就是将流传于江南一带的优秀曲牌“移”到北方,用以歌唱当地民俗的歌曲,我们这首河北民歌《放风筝》用音乐描绘的是怎样的当地民俗呢?让我们完整地视听一遍歌曲,细细地体会歌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听赏。(播放动画《放风筝》课件)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听赏,展示汇报。师评价并给予奖励
5、师小结:大家用不同的方式再现了歌曲的情景,音乐感受把握得很准确。这首歌曲所表现的意境正如同学们汇报的一样,描绘的是旧时难得出门的姑娘们穿着漂亮的衣服,趁着阳春三月大好的时节,带着各自喜爱的风筝去野外踏青、游玩的喜悦心情。
三、分段赏析
阶段性目标:通过方言和歌词的学习,理解感受歌曲的情绪和旋律特点。
1、下面,让我们分段欣赏,进一步体会歌曲的情绪和河北民歌的旋律特点。
还记得这是什么地方的民歌吗?听过河北南方的地方方言吗?老师现学了几句,现在呢我就用纯正的河北南方的地方方言给大家把第一段歌词朗读一遍。(师幽默地用方言朗读歌词)
学生模仿
2、欣赏第一段,体会方言和民俗对歌曲的影响,学唱最具特色的乐句感受歌曲的旋律特点。
3、欣赏第二段,听辩这首歌曲的歌词和以前学过的歌曲有那些不同?(讲解衬词)
4、欣赏第三段,师生对唱。
四、整体复听
阶段性目标:以视听为基础,感受河北民歌的风格特点。
1、通过一遍遍地欣赏歌曲,我们感受到了河北民歌《放风筝》带给我们的欢快、愉悦的情绪。音乐除了能表现一定的情绪外,还有着各自不同的风格特点,那么这首河北民歌《放风筝》的风格特点是什么呢?让我们再一次完整地视听歌曲,通过《放风筝》这首歌曲来感受我们河北民歌的风格特点。
2、(出示课件选择)
3、师小结,因为这是一首“南歌北唱”的成功范例,所以它既有南方民歌的委婉、细腻,也有北方民歌的粗犷、高亢和嘹亮的曲风特点。
五、对比欣赏,拓展学习
阶段性目标:通过对比欣赏感受南北不同地域民歌的风格特点,并能分辨。
1、《放风筝》这首歌曲的版本很多,歌唱的内容大同小异,旋律风格却因地有别,欣赏南方版本的《放风筝》
2、(出示课件选择)
3、师小结,同学们找得很准确,南方民歌的旋律曲调就是委婉、细腻、平稳、柔和地。
4、下面老师就给大家以一曲《茉莉花》为例,分别演唱两个乐句,看看同学们能不能根据我们已掌握的知识来区分南北民歌。(师声情并茂地演唱)
学生欣赏、判断
六、总结
师:看得出大家今天的学习很有收获,这节课我们在河北民歌《放风筝》的伴随下,共同体验了放风筝时的乐趣和喜悦的心情,同时也感受到北方民歌高亢、嘹亮和南方民歌委婉、细腻的旋律美,相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会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民间音乐。让我们带着想象的风筝下课吧!(在《放风筝》歌曲的伴随中愉快地“飞”出教室)
《幸福快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湘教版音乐新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三课演唱《幸福快车》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轻松、流畅、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幸福快车》。
2.了解歌曲中的反复记号并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型。
3.善于发现幸福,能够积极乐观地区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能用轻松、流畅、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幸福快车》。
教学难点:
了解歌曲中的反复记号并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型。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通过一则故事:懂得什么是幸福,用心去感受幸福。
二、新课教授
1.整体聆听歌曲《幸福快车》,思考以下问题:歌曲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
小结:轻松、活泼。
2.节奏练习
学唱歌曲前,来打打歌曲中的典型节奏型。
X
X
X X
X
X
(师做示范,生练习)
生分组展示,师及时给予鼓励。
3.学唱歌曲
师范唱:在老师的范唱中,歌曲的顺序是怎样变化的?
了解反复记号。
分句学唱。
请生仔细聆听,老师在什么地方加入了击拍?生:休止符。
师:你能不能也想一种方法来代替四分休止符?
按自己的方式唱一唱。(学生表现较积极,有在休止符处捻手指、拍手、跺脚等等尝试不同的方式表达。)
三、分组演唱
将学生分为男女两组,分别演唱一二段,第三段男女生齐唱。在休止符处加入不同的方式表现。
分组歌唱、小组竞赛、学生互评、独唱。
四、小结
学生畅谈对于幸福的理解、幸福的意义。
师: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在生活中你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只要你能像歌曲中写到的乐观看待事物,不要怨,不要悲,好的运气一定会陪伴你,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向幸福快车出发!
《拉库卡拉查》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湘教版音乐新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三课演唱《拉库卡拉查》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拉库卡拉查》,了解拉丁美洲音乐风格。
2.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通过歌曲《拉库卡拉查》积极参与音乐审美和体验活动(唱、奏、舞),培养其音乐表现能力。
3.通过感受墨西哥音乐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以积极的态度体验并喜爱拉丁美洲民族音乐,增强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的了解。
教学重点、难点:
歌曲第一部分的两个不同结尾句,区别音准、节奏;
歌曲第二部分的弱起节奏及弱起前的换气;
理解歌曲的结构和表现歌曲的情绪。
教学过程:
一、感受拉美舞蹈:
(一)感受墨西哥舞蹈鲜明的节奏和热烈的气氛:
看《墨西哥舞》片段提问:
1.猜猜看舞蹈演员们表演的是哪个洲的舞蹈?
A亚洲B非洲C拉丁美洲。
2.舞者的服饰有什么特别之处?
(女,花哨的大摆裙。男,宽沿帽。)
(二)感受、体验拉丁美洲国家--墨西哥舞蹈、音乐风格特点:
这段舞蹈是拉丁美洲国家墨西哥的舞蹈,请同学们接着看,仔细听舞曲的音乐是什么风格?音乐节奏有什么特点?
1.赏的同时有意识的指导学生仔细聆听音乐,体会舞曲的音乐风格----热烈、热情,舞步节奏----轻快、快。
2.学生感叹舞曲的热烈,舞步的轻快之余,拍拍舞步基本节奏:
XXX XX XX|XXX XX XX
:||
XX
XX
XX|XX
XX XX
:||
拍念节奏。
引导学生说出舞步基本节奏的节拍3/4,在每小节第1拍上加>(重音记号)。
加速拍节奏,体验舞曲风格的节奏感觉。
3.单纯的节奏体验到肢体的参与,学习教师编创的简化舞步。
男:X X X|(踢 踩 踩,右
右 左)
女:XX XX XX|(踩踩 踩踩 踩踩,右左 右左 右左)
教师示范舞步,分男女生学习。
师提示《墨西哥舞》中舞者的双手是怎样配合舞步的?
(生:甩大裙摆、托帽沿……)当人们的心情随着舞蹈越来越雀跃时又加入了哪些动作?(跳、旋转……)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表演能力加上动作。
随着《拉库卡拉查》伴奏音乐片段音乐舞一舞。
二、新歌学唱:
(一)学唱歌曲《拉库卡拉查》,体会墨西哥音乐带来的欢畅:
1.示歌曲完整聆听,感受音乐明快的节奏、欢畅的歌词。(听第1遍,聆听前读歌名。)
你觉得这首墨西哥民歌的音乐风格是怎样的?
2.学唱歌曲:
找出歌曲中的音乐记号,换气记号、反复跳跃记号,知道歌曲的演唱顺序,准确地念出歌词。
用三拍子的基本节奏X
X
X|为歌曲拍手伴奏,通过分辨歌曲情绪,节奏变化选色卡(橙色、红色)标出歌曲段落。
知道歌曲可分为两部分,找出基本节奏:
A XX XX XX|X X — |XX XX XX|X X — |
(由学生拍、念节奏找出)
B X XX|X XX XX|X X —|XX XX XX|X.
(由教师引导学生认知)
a歌曲第一部分的两个不同结尾句,区别音准、节奏;
b:歌曲第二部分的弱起节奏及弱起前的换气,两个不同结尾句,区别节奏;
C:知道1、#1、2的音高关系,唱准1#1|2..填唱歌词。
a:提示,舞蹈、最好的、32(舞),两字一音、一字两音。
b:师示范歌曲二部分的连接处,清唱指导练习。
教师用较慢速度弹伴奏,学生心里默唱。
学生跟琴练唱。
教师示范歌唱轻巧、快速的吐字。
你们观察到老师吐字的要领了吗?(唇齿运动幅度小,速度快)
用热烈、欢快的歌声体验歌曲带来的欢畅。
3.“拉库卡拉查”的意思:
①谁知道“拉库卡拉查”在当地的语言中是什么意思?
(生:一种舞蹈、一种音乐)
②“拉库卡拉查”本意是“蟑螂”现在作为墨西哥一种民间舞蹈的名称。
有一种有趣的说法:墨西哥人的舞步之所以那么快,那是因为地处美洲热带雨林气候的墨西哥遍地是蟑螂,因为卫生条件的限制,古时候的墨西哥人在踩踏蟑螂的过程中有了这样的舞步。
③用踩蟑螂的兴奋与速度唱一唱歌曲。
(二)聆听对比:
1.聆听墨西哥民歌《蟑螂舞》,找出改编的中文版和西班牙语版的不同处。墨西哥的官方语言是西班牙语,所以下面请大家听的是西班牙语版的《蟑螂舞》。
人们开心到极点用什么方式表示?
(听第1段后暂停)听出即兴的喊叫、口哨(在前奏、间奏处),提问:“那个版本更有气氛更带劲?试着兴奋地喊一喊、吹一吹”
仔细听听音乐伴奏里都有哪些乐器的声音?
(听第2段)吉他、小号伴奏。
用已有的打击乐器编创伴奏:串铃、沙球、舞板。师提示哪个乐器适合强拍的伴奏,哪个乐器适合弱拍的伴奏。X
X
X
|
(舞板)
(沙球、串铃)
(沙球、串铃)
和着清唱的歌声唱唱敲敲。
聆听发现歌曲最后速度渐快,歌曲更热烈更有气氛。(试着用渐快的速度唱唱B段反复部分,师用X
X
X|拍手方式提示速度。)
2.热烈、欢快的歌曲中加入即兴喊叫、口哨、打击乐器伴奏。
3.再加入舞蹈。
三、了解墨西哥:
1.说说通过音乐《拉库卡拉查》你感受到墨西哥人怎样性格和生活态度吗?(快乐、开朗热情、热爱生活、热爱音乐)
墨西哥是拉丁美洲一个古老的民族,她们的音乐中流淌着印第安土著文化、吉普赛、西班牙的音乐元素。
2.想知道有关墨西哥的哪些情况?(第一步学生自主选择相关内容,第二步引导学生认识墨西哥地理位置。)
3.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去上网了解。美洲国家还有很多,比如:加拿大、委内瑞拉等等,它们的音乐将在接下来的音乐课中为同学们展示。
四、小结下课。
《龙里格龙》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湘教版音乐新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五课演唱《龙里格龙》
教学目标:
1.能用和谐的声音演唱二部合唱《龙里格龙》,并能准确表现歌曲的力度变化。
2.能积极认真地参与各项音乐活动,感受京剧音乐的美。
教学重点:
唱好二部合唱《龙里格龙》。
教学难点:
二部合唱时能根据指挥的手势准确地演唱。
教学准备: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二、复习上节课了解的京剧的基本知识。
三、京剧的四大行当
1.师:京剧根据人物的性别、个性等把人物分成四大类,就是我们所说的四大行当,你们知道是哪四大行当吗?(生、旦、净、丑)
2.CAI出示图片,说说行当的门类,教师简要介绍。
“生行”一般指男性演员,在每个行当里,不同年龄职业的人物又有不同的行档名,比如:老生、小生、武生;
“旦行”是指女性角色,年龄大的叫老旦,年纪轻、性格较活泼的叫花旦;
“净行”指“大花脸”,就是我们介绍过的有脸谱的角色。
“丑行”是指诙谐滑稽或小奸小恶的人,就像画面上这位《水浒传》中的时迁一样。
3.演一演。(请学生上台演一演各种行当的人物)
四、京剧的表演形式
1.师:京剧不仅在角色上内容丰富多彩,还有形式多样的表演形式。“唱、念、做、打”就是京剧中的“四大工夫”。
唱——演唱;念——念白,具有音乐性,像唱歌;做——只表演,不出声,有节奏性,像舞蹈;打——打斗时的表演动作。
2.欣赏与分辨。
播放视频:京剧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交流:这段戏里有几个角色?出现了几大工夫?(两个角色:铁梅、奶奶。铁梅是花旦,奶奶是老旦。出现了唱、念、做三大工夫)
模仿这段戏里的唱、念、做。
3.模仿四大工夫中的“打”。
请两个学生上台表演:我砍、我挡、我刺、我闪、我扫、我跳。
4.CAI播放视频:《孙悟空打闹无底洞》中武打戏的片段。
师:在这场戏中,我们看到了很多精彩的打斗表演,人们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演员的精彩表演,都是在台下用汗水和泪水换来的。
五、唱一唱《龙里格龙》
1.CAI播放《龙里格龙》,教师带领几个学生表演京剧中的走圆场。
2.再听歌曲,说说听后感。
师:歌曲《龙里格龙》是利用传统京剧音乐素材,采用现代歌曲创作手法创作的一首“京歌”
。音乐风格既有京剧传统的神韵又有时代精神。演唱它将给大家带来一种愉快而又别具一格的京剧音乐体验。
3.三听歌曲,思考:歌词和曲谱有什么特点?
4.唱曲谱。
分声部视唱后进行合唱。
5.唱歌词。
6.教师指挥进行合唱。
7.评价。
六、小结下课。
《京调》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湘教版音乐新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五课听赏《京调》
教学目标:
1.了解京剧的四大行当,能区分西皮和二黄。
2.通过欣赏《京调》感受音乐欢快活泼的情绪,并能分辨乐曲的基本结构。
3.在听、唱的欣赏活动中,激发学生对我国“国粹”的兴趣与喜爱。
教学重点:
1.感受《京调》欢快活泼的情绪,并分辨它的曲式结构。
2.了解京剧的四大行当,能区分西皮和二黄这两种唱腔。
教学难点:
通过聆听音乐,分辨《京调》的乐曲结构。
教学准备:
电子琴、课件。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1、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好!
生:刘老师,好!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听完请你说说,你听到了什么?
生:……
师: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同学们应该知道我国是一个戏曲大国,有很多的戏曲种类,而这首歌曲中就有戏曲色彩,你觉得它属于哪种戏曲呢?
生:京剧。
师:是的,这个蓝脸、红脸、白脸等是京剧当中的脸谱,每个脸谱都代表京剧当中的人物形象。而京剧还是我国的国粹。你对我们的国粹京剧了解多少呢?
生:……
二、简单介绍京剧:
1、师:看样子你们课外的知识还是比较丰富的,那么我来考考你们,看看你们有多厉害!
师:有谁知道京剧的四大行当是什么呢?
生:……
师:京剧的四大行当就是生、旦、净、丑。(出示图片)
生:男性正面形象。(分别展现老生、小生、武生、文生、娃娃生)
师:同学们,现在请咱们班的男生跟着老师来学学小生的简单动作。
(欣赏小生的简单动作,学生一起来模仿,教师带领做)
师:同学们表现的不错,接下来我们来了解旦。
旦:女性正面形象。分青衣、花旦、武旦和老旦。
师:(分别出示图片青衣、花旦、武旦、老旦角色)请女同学来学学花旦的动作,我们也来做一回花旦吧!
(教师做简单的花旦动作,女同学一起学着做一做)。
师:同学们的动作真漂亮,像极了真正的花旦。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净和丑。
净:性格鲜明的男性人物。(出示图片)
丑:滑稽、幽默、机敏、活跃的人物。(出示图片)
师:了解了京剧的四大行当,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段小曲儿,请大家说说这段小曲儿中的人物是属于哪个行当的?
2、欣赏《苏三起解》
问:这段京剧中的人物属于哪个行当?
生:旦。
师:嗯,完全正确,这首《苏三起解》是选自我国戏曲艺术家梅兰芳先生表演的《玉堂春》。请同学们一起再来听一遍,请大家听听他在唱时用的是真嗓子还是假嗓子?
3、再次聆听《苏三起解》
问:他在唱时用的是真嗓子还是假嗓子呢?
生:假嗓子
师:对,京剧唱腔用的都是假嗓子。(如果答不出,那么教师用声音示范真声与假声,再让学生做出判断。)
4、唱一唱
师:请看(出示:《苏三起解》第一句曲谱)这是《苏三起解》的曲谱第一句,咱们也来唱一唱。
师先唱,学生再唱(2遍),注意用假嗓子唱。
师:同学们唱的不错,呵呵,在我们的京剧唱腔中主要有两种:西皮和二黄。
(出示西皮和二黄的概念)
西皮:西皮的旋律起伏较大,节奏紧凑,唱腔流畅明快,适合于表现欢快、坚毅的情绪。
二黄:旋律较为平稳,节奏舒缓,唱腔凝重浑厚,更宜于抒发沉郁、悲愤的情绪。
师:请问:你觉得《苏三起解》属于哪种唱腔呢?
生:西皮
师:对,这首《苏三起解》属于西皮唱腔,现在老师请同学们来欣赏一首与《苏三起解》有着相似之处的《京调》,同学们来听听它的第一主题,它们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三、欣赏《京调》
1、聆听《京调》第一主题
师:演奏这首乐曲的主要乐器是什么?
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生:演奏这首乐曲的主要乐器是竹笛,情绪是欢快的。
师:同学们的感受都是正确的,乐曲的开始是一段引子,它运用了京剧“过门”的曲调,首先渲染了京剧音乐的气氛。引子过后由笛子吹出了清脆明亮的旋律,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段京剧唱腔,使人感到轻松愉快。但它到底哪里与刚才我们听的《苏三起解》有联系呢?
生:回答
师:真厉害!原来它们的音调是一样的。(如果答不上,老师唱《京调》的第一主题旋律。)请同学们也来唱唱《京调》的第一主题。
(学生再次聆听第一主题)
(教师出示:第一句的曲谱,学生随教师的钢琴唱曲谱,教师提示乐曲的情绪)。
师:这是《京调》的第一主题,按照曲子的曲式结构,我们把这第一主题叫做(板书:引子
+
A)
2、聆听《京调》第二主题
师:下面请同学们来听它的第二主题。
问:听听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在节奏和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生:节奏慢下来了,情绪变得优美,舒缓。
师:是的,第二主题节奏舒展,旋律流畅,情绪变得优美、舒缓。
师:(出示第二主题旋律:请学生唱唱第二主题旋律,教师提示旋律优美,舒缓的情绪表达)。
师:同学们唱的真好听,这是《京调》的第二主题,我们把第一主题叫做A,那么这个第二主题叫做什么呢?B。
(板书:引子
+
A
+
B)
师:下面老师再来考考大家的耳力,听听在接下来的音乐当中,是否还有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呢?如果有,那么它们的顺序是怎样的?也看看大家听音乐时是否能一起静心的欣赏!
3、欣赏第二部分音乐:
问:这部分音乐当中你有听到熟悉的旋律吗?
生:有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的旋律
问:它们的顺序是怎样的呢?
生:A
+
B
+
A
师:太厉害了你们,真不错!完全正确,我们再来听一遍,一起见证你们的完美回答。
(再次欣赏这部分音乐)
师:这部分音乐再现了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
4、聆听结尾部分
师:现在请同学们听听,这样是不是音乐就结束了呢?主题旋律还有再出现吗?
(聆听结尾部分音乐)
问:是结束了吗?
生:是的。
师:对了,这就是这整首乐曲的结构了。(引子
+
A
+
B
+
A
+
B
+
A
结尾),它是一首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引子
+
A
+
B为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是再现的A
+
B
+
A,第三部分是结尾。
5、完整欣赏《京调》
师:现在请同学们来完整的欣赏这首《京调》,一起听听音乐中除了我们熟悉的笛子外,还有哪些乐器是你知道的呢?(欣赏《京调》)
问:从音乐中还有哪些乐器是你知道的呢?
生:二胡、~~~~~~
师:同学们有些还是能听出来的,这首《京调》它是由笛子与乐队演奏的,主要是笛子,乐队指的是民族管弦乐,弦乐有胡琴、二胡等,这首《京调》(笛子与乐队),是顾冠仁于1960年根据京剧西皮原版和西皮流水音调改编的一首民族管弦乐。乐曲采用清脆明亮的竹笛领奏,表现了一种欢快喜悦、生动活泼的情趣。刚才我们听的《苏三起解》是选自梅兰芳的《玉春堂》,而这个《京调》的第一主题旋律与《苏三起解》相似,所以我们今天聆听欣赏的《京调》就是根据京剧《苏三起解》改编的,属于西皮原板。
四、延伸
师:今天我们知道了京剧中的两大唱腔,西皮和二黄,也欣赏了西皮腔的曲子,《京调》和《苏三起解》,现在请同学们来欣赏二黄腔的曲子,一起听听看看二黄腔的京剧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呢?
(聆听二黄腔的京剧片段)《望江亭》片段
师小结
:
同学们,咱一起说说今天学习后的感受吧!今天对于京剧的学习,你的收获是什么呢?
生:……
师:希望大家可以多去搜索关于京剧方面的知识,然后跟同学多多交流,也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关注我们中国的“国粹”。
在《京调》音乐中学生走出教室。
《撒尼少年跳月来》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第六课演唱《撒尼少年跳月来》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歌曲《撒尼少年跳月来》,用明亮、圆润的声音来表达歌曲的欢快热烈的情感。
2.二声部合作,运用声势动作为歌曲的齐唱部分伴奏。
教学重点:
演唱二声部歌曲《撒尼少年跳月来》。
教学难点:
高、低声部的合作。
教学准备:
电子琴、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弹琴,师生共唱问好歌。
二、活动与练习:
1.发声练习
1=C
1=F
2/4
要求:声部和谐,声音轻柔。
2.视唱练习
1=A
2/4
3/4
(1)从歌曲中摘取变拍子部分要求学生划拍视唱。
(2)要求三拍子与二拍子的交替清晰。
(3)学生随琴演唱。
三、新授歌曲
1.听全曲,让学生对歌曲在情绪、力度、与节奏上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2.教师弹奏旋律,引导学生自主视唱旋律,用手中的乐器伴奏(自由的)。
(可以个别唱、小组唱、男女唱的形式)
3.学生分小组上台展示所学旋律,其他人仔细聆听,指出优缺点,更正错误;
4.分成高、低声部整体视唱旋律,用手中的乐器伴奏,情绪要求轻快活泼的。
5.用lu演唱《撒尼少年跳月来》曲谱,注意二声部和谐均衡。
要求:声音跳跃有弹性;并能加以简单的伴奏。
6.全班随琴用lu唱旋律,加手的伴奏;
7.学习歌词,有节奏的念歌词。
分高低声部学歌词;
分高低声部唱歌词,出现错误及时纠正。
8.教师伴奏,引导学生轻声学唱歌词。
9.随琴高低声部合唱歌曲,歌曲艺术处理。
10.参与表现歌曲,用声势动作为歌曲的齐唱部分伴奏。
四、小结下课
《落水天》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湘教版音乐新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七课演唱《落水天》
教学目标:
1.能用方言有感情的学会演唱广东客家民歌《落水天》,并能用竖笛吹奏其旋律。
2.能认真听赏广东音乐《旱天雷》,感受广东音乐的风格特点,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乐曲的基本情绪。
3.能用对唱的形式有表情的演唱歌曲《什么结子高又高》。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演唱广东客家民歌《落水天》,感受广东音乐的风格特点。
2.能用方言有感情的学会演唱广东客家民歌《落水天》。
教学准备:
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初步了解广东、广西
同学们“粤”是哪个省的简称;“桂”是哪个省的简称。它们地处我国的南部沿海,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音乐也有不同的特色与文化,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广东、广西音乐。
二、演唱《落水天》
1.导入
八十年代,广东流行歌曲在我国非常流行,你们的父母或许都会唱一、两首广东歌曲,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落水天》。
2.初步感受歌曲
学生听赏歌曲
说一说歌曲表现的情感
然后学生用普通话读一读民谣
有同学用广东客家方言话读一读吗?
学生逐句模仿广东客家方言
3.学习歌曲
学生视唱歌谱
歌谱的节奏
X
X
︱X
X。︱这种节奏有一种悲与叹息的感觉。
学生唱歌曲,引导学生用方言有表情表现歌曲一唱一叹的悲凉感情
4.演奏
用竖笛吹奏《落水天》
注意气息,把握节奏X
X
︱X
X。︱
三、听赏《旱天雷》
1.了解广东音乐
《旱天雷》是广东音乐传统曲目之一。
什么广东音乐:广东音乐是民间丝竹乐的一种,流行于珠江三角洲及广州市区的民族乐合奏乐种,风格明快活泼,音色清脆明亮,曲调优美流畅,节奏清晰而富于变化,南方民间情调突出。
广东音乐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又富有时代的气息。音乐绮丽精致,华美光彩,性格乐观向上。早期的乐器主要有:二弦、提琴、横萧、月琴和三弦五件成为“五架头”。后用二胡提高音乐并辅以扬琴、秦琴称为“三架头”并逐步代替“五架头”,使乐队音色更加明亮。后来又增加了洞箫、底子、椰胡、琵琶、三弦、低胡,扩大了表现力。
广东音乐大多篇幅短小,传统曲目无复杂的大套形式。有影响的有:雨打芭蕉,双飞蝴蝶、旱天雷、步步高、赛龙夺锦等。
2.听赏音乐的主题,并初听全曲,学生感受有纽约的基本风格和情绪。
学生交流对音乐的初步印象:音乐的基本情绪(欢欣喜悦)、音色(清脆明亮)曲调(流畅优美)、节奏(活泼明快)、演奏乐器(扬琴主奏)
学生完成书上练习
3.听赏第一乐段,认真倾听并尝试记住它的旋律。
交流音乐的表现的情绪
活泼欢快的音乐大跳音程的艺术效果
欢欣雀跃
4.听赏第二乐段,注意与第一乐段的异同:音乐表情的变化
优美流畅,相同的结束
5.最后完整听赏,学生可随乐哼唱,参与表演
四、学唱《什么结子高又高》
1.学生听赏《什么结子高又高》
说一说歌曲的情绪,歌曲表现的形式,歌曲表现的内容
2.学生视唱歌曲
注意音准与节奏
3.学生学唱歌曲
4.学生按书上要求进行演唱
五、小结
学生说一说对广东音乐的基本了解。布置学生回家了解广东音乐与广西音乐的特点。
《槟榔树下摇网床》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第七课听赏《槟榔树下摇网床》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二声部合唱曲《槟榔树下摇网床》,能用轻柔、深情地声音表达歌曲情绪。
2.学会聆听其他同学的声音,高低声部能整齐、和谐的演绎歌曲。
教学重点:
演唱二声部合唱曲《槟榔树下摇网床》。
教学难点:
能用轻柔、深情地声音表达歌曲情绪;高低声部能整齐、和谐的演绎歌曲。
教学过程:
一、欣赏音乐《槟榔树下摇网床》,引入课题。
1.介绍歌曲:《槟榔树下摇网床》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曲。歌曲表现的是广西北部湾地区渔民的生活场景,歌曲格调宁静,舒缓,旋律优美,展示了迷人的南国风情。
2.引导学生放松心情,营造宁静的课堂氛围,开始欣赏音乐。
3.听完歌曲,同学们,这首歌曲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歌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歌曲旋律优美,节奏舒缓,表现一种宁静、温馨的画面。)
二、进行声音训练。
(老师讲解要求,并进行示范。)要求:
1.身体放松,深呼吸,逐步体会歌唱要有气息的支持。
2.关于发声方法及声音的位置:尝试半打哈欠,体会在这种状态下我们的头腔有什么样的感觉?尝试在这样的状态下发声。
3.钢琴弹奏练声曲,引导学生发“呜”音,要求口型圆,发声之前要有气息的准备,口腔找到半打哈欠的感觉轻声跟唱。
4.分两声部进行发声训练,要求加强合作,营造谐调,柔美的共鸣效果。
三、学唱歌曲。
1.跟琴声分声部学唱旋律,要求划拍,唱准节奏。注意节奏的强弱对比,老师进行示范,引导学生学习体会。
2.朗诵歌词,引导学生体会歌词描述的场景,营造宁静的氛围,为下一步有感情的演唱做好铺垫。
3.跟琴声分声部学唱歌词。要求耳朵要灵音要准,节奏要准。
4.老师检查学习情况,并请唱的好的同学做示范。
四、再次欣赏合唱曲《槟榔树下摇网床》。
加深学生对旋律的印象,对歌曲情绪的深刻体会。五、尝试进行两声部的合唱训练。
节奏音准仍是重中之重。可以选音准节奏较好的同学做示范,要充分发挥示范的作用。六、小结:
师:同学们,《槟榔树下摇网床》是一首优秀的合唱歌曲,我们在演唱的时候要把握好歌曲的情绪,深入体会歌曲的意境。同时要加强我们的音准,节奏的训练。祝同学们进步!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第八课综合表演《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剧情、学唱歌曲,通过音乐创编,启发学生对音乐剧的了解,培养兴趣。
2.了解音乐剧的相关知识。分析、了解人物性格。
教学重点:
感受歌曲不同段的情绪,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创编台词并排练。
教学难点:
1.初步了解俄罗斯风格的歌曲,启发学生有感情地歌唱。
2.运用简单的变奏手法来创编一段《渔夫放走小金鱼》唱段。
3.分析剧中的人物性格,并鲜明地表现出来。
教学过程:
一、了解剧情
师:同学们听过《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吗?谁来给大家讲讲?
生:学生简单讲述故事情节。
师:老师也想来给大家讲讲。
在很久很久以前,海岸边住着一对贫穷的老渔夫和他的妻子。一天老渔夫打鱼网上了一条会说话的金鱼,金鱼哀求老渔夫放了它,并许诺答应他的一切要求。老渔夫没有向小金鱼提出任何要求就将小金鱼放走了。老渔夫回到家里,把这个事情告诉老太婆后,老太婆很生气,她让老渔夫向小金鱼要“新木盆”,后来新木盆有了,她还不满意,又先后提出要“新房子”,要做“贵夫人”“女皇”,这些愿望小金鱼都一一满足了她。可她还是不知足,竟然提出要做海上女霸王,并且还让小金鱼去伺候她,这个要求使得小金鱼感到十分失望,它没有答应,就游走了。当老渔夫回到家时,他看到他的家又恢复了原来的模样。
二、把剧情划分出场次,并说明理由
1.结合课件中出示的几张图片,分组讨论出现顺序,并把它们划分出场次。
生:分成三场,分别是《放鱼归海>《贪婪的老太婆》《愤怒的大海》。
2.在教师的启发、提示下,学生补充回答:还可以再加序幕和尾声。并知道序幕的作用是交代故事背景。尾声则有让人回味、思考的作用。
三、欣赏、学唱剧中歌曲,并安排它们在适当的场次出现
师:下面老师要请大家听三个唱段,你们仔细听,试着从歌曲的音乐情绪和歌词中分析这三个唱段分别放在剧情的哪一场中最为恰当?
1.欣赏、学唱歌曲。
(1)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能回答出:曲安排在序幕比较好,因为歌词中很清楚地交代了剧中的时间、地点、人物。海浪的音效,正好刻画了渔夫和老太婆的生活环境(海边),慢而平缓的音乐旋律营造出了沉闷的感觉,加上歌词的描绘,刻画除了他们的生活是贫穷、单调而乏味的,使听众更容易、也更快地进入到故事的情境中来。
(2)老师教唱曲,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歌声来渲染剧情。
2.欣赏、学唱曲。
(1)初听、分析曲
生:这一段音乐主要表现的是小金鱼被网住后哀求老渔夫放了它,所以安排在第一场比较合适。
师:这一段同曲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吗?(出示词谱)
生:这是第一段的变奏,它们的节拍相同,节奏和旋律相似。
师:在小金鱼的唱段中,同样一句歌词在两次处理中一样吗?
学生分析出有一个音不一样。教师马上追问为什么?请同学们再把这段听一遍。
如学生暂时回答不出来,可复听曲后再回答。
生:(从五度变成八度大跳)更加突出了小金鱼的伤感、恐惧及苦苦哀求的情绪。
(2)教师教唱曲
让学生在演唱八度跳跃时气息下沉(腰部向下用力),声音位置统一。并发自内心地演唱出小金鱼当时的心情。
四、创编歌曲
师:老渔夫听完小金鱼的话后,是怎么回答它的?大家来设计一下。
生:小金鱼你别愁,我不会将你带走,请你放心地回到海里,我没有任何要求。
师:同学们能试着根据已有的两段旋律,通过简单的变化(变奏),将老渔夫说的这句话加上恰当的旋律吗?
教师启发学生体会老渔夫当时的的心情和语气进行创作。也可以重复第二句。
根据学生水平提问:我们想想可以有几种变奏方法?
生:节奏或旋律的相似变化,调性、节拍的变化。
师:说得不错,那么老渔夫听完小金鱼的话,他的情绪是怎样的?
生:是怜悯的、爱护的。
师:那好,就请大家课后分组进行创编《老渔夫放走小金鱼》唱段吧。
五、欣赏、学唱歌曲
1.初步欣赏音乐。
2.共同讨论。
师:曲安排在哪一场较合适?
生:第三场。
师:这段音乐也是第一段的变奏,它的情绪是怎样的?
生:这段歌曲的第一段有些激动,有些愤怒,大海被老太婆的贪婪激怒了。第二段的后一句有些无奈的叹息。
3.教唱曲。
道具:旧房子、破木盆、蓝绸布(表现大海用的)、小鱼头饰。
六、展示各自创编的成果
1.每组请一个代表展示各小组创编的成果(全班掌声鼓励)。
2.根据学生创作情况,教师也可通过示范自己的创编,进行启发或带动学生提高创作的兴趣和水平。
3.让学生了解音乐是音乐剧的灵魂。
七、了解音乐剧的表现手段
1.了解音乐剧的表现手段。
师:在上演音乐剧时,除了音乐和演员的表演外,还可以通过哪些手段或方法来增强表现的效果?请看一段音乐剧《守株待兔》的录像片段。
生:(看完后回答)音乐剧可以通过变化的场景、道具、灯光、服装、音效等手段推动剧情的发展。
2.总结。
师:音乐剧是集音乐、舞蹈、文学、朗诵、绘画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当然我们在课堂上表演,不需要太烦琐。
八、创编序幕
1.分析人物性格、设计灯光、场景。
师:同学们在序幕中出现了几个人物?
生:两个,老太婆和老渔夫。
师:对了,那场景是什么?
生:大海边、一间破屋子、旧木盆和在架子上的破渔网。
师:如果有灯光来渲染,我们用明亮的还是昏暗的?为什么?
生:昏暗的,因为破旧与贫穷让老渔夫和他的妻子心情不愉快。
师:说得很好。音乐剧属于戏剧的一种,它在表现人物性格时同样要鲜明、生动。我们看这个剧中的人物形象都有哪些特点?
生1:老渔夫胆小、老实。
生2:老太婆贪婪、粗暴。
生3:小金鱼温柔、善良。
师:在剧中,怎样表现出他们的性格特点?
生:可以用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
师:谁来用以上三种方法之一即兴表演一段?
生:老渔夫对小金鱼说:“你这么小,我怎么忍心将你带走呢?”通过语言表现出了老渔夫的老实,同时也有善良的一面。
师:谁来把这三种方法结合起来创编序幕中的对话?
生:可以让老太婆一边洗衣服,一边絮叨,表现出她对现实的不满。比如说:这穷日子过的,何时是个头啊!说完皱起眉头,然后狠狠地将洗着的衣服一摔。老爷爷不愿意听他的牢骚,唉声叹气地低着头,佝偻着身体,走开了。
师:设计得很到位!我们来排演一下吧。为了让剧情更为清楚、流畅,我们还要请上一位解说。哪位同学来扮演?为了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剧中来,剧中的小房子和木盆也请同学来扮演,好吗?他们虽然没有台词,但他们是有性格的,你希望房子和木盆的性格是怎样的呢?(正直,善良)
2.排演序幕(剧中歌曲的齐唱部分由不参加表演的学生演唱)。
3.表现出大海的波浪声和表演撒网打鱼的动作。
师:第一场出现了几个人物?这一幕中的主要场景是什么?
生:出现了两个人物,是老渔夫和小金鱼。主要场景是大海边。
师:怎样体现出大海的特点?
生:可以使用一些简单的材料,比如抖动玻璃纸来表现大海的波浪声。
师:谁愿意来做拟音师?(教师发同学一张玻璃纸,先练)
师:老渔夫开始撒网了。我们一起来表演撒网的动作,好吗?这网很沉,我们可要用力地把网撒开,这样才会网住更多的鱼。
学生做撒网的动作(负责拟音的同学抖动玻璃纸,模仿大海的声响)。
4.创编老渔夫和小金鱼的对话与表演。
师:第一次和第二次捞上来的全是海藻。第三次撒下后,只网住了一条小金鱼,这时可以想象老渔夫的心情怎样?他又会说些什么?
生1:“今天的运气可真不好,只网住了这么大点儿的小鱼”。
生2:“莫非是老天爷成心跟我作对,想让我今天空手而归。”
师:小金鱼被网住了,我们一起来唱唱这首歌,注意我们的情感表达。
师:哪位同学演唱小金鱼的话?勇敢些,给她掌声鼓励。
师:我们可以用歌声表达小金鱼的哀伤,还可以用什么?
生:用身体语言,和她的眼神。如让小金鱼倒在地上,颤抖双脚,用哀求的眼神表达她的哀伤。
师:说得很好!那么谁愿意到台上表演一下?我们为他的勇气鼓鼓掌。
学生勇敢地尝试表演。
5.分组排练、表演这一场。
九、课堂小结。
《我们的田野》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第九课演唱《我们的田野》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我们的田野》,并用宽广、优美地声音表现歌曲。
2.感受音乐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能学会演唱歌曲《我们的田野》,并用宽广、优美地声音表现歌曲。
指导学生划拍节奏及旋律音高。
教具准备:
电子琴、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感受田野:
1.播放歌曲录音,并随机播放其他美丽的田野的风光的图片,学生边欣赏歌曲边欣赏图片。
2.听后交流,师:这首歌曲中描绘了怎样的田野风光?
(学生尽情交流自己的感受)
师:这首歌曲表达了人们对土地的热爱之情,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优美的歌。
二、学唱歌曲:
1.教材分析
《我们的田野》音乐形象鲜明,旋律优美动听,易于上口,多年来广为流传,成为一首独立的儿童抒情性合唱歌曲。歌词精彩,富有诗意旋律优美、动听,衬托出了祖国江山多娇的美丽画卷。
2.学唱曲
(1)熟悉歌谱,师:我们先来仔细看一看歌曲的歌谱,歌谱中有一些记号告诉了我们歌唱的顺序等,谁能把它们找出来并告诉大家歌曲的延长顺序是什么样的?
(学生仔细观察歌谱,交流得出:反复记号告诉我们这首歌曲有五段,并且结尾一句不一样)
(2)随琴视唱一遍曲谱。
师:你们觉得哪一句最不好唱?
提出难点:后半拍唱:“0
53”;“0
12”。
突破难点:在休止符的地方请同学们尝试轻轻闭上双唇,来感受停顿。
(3)完整地视唱曲谱。
3.学唱歌词:
(1)随伴奏有感情地轻声读歌词。
(2)随伴奏轻声默唱歌词2遍。
4.歌曲的处理:
师:这是一首很美的歌,我们要怎样才能唱好它呢?
学生回答:优美、抒情,轻声演唱。
5.齐唱歌曲。
6.分角色演唱歌词。
(可由学生自己选择分角色的方式)
7.演唱完歌曲后请同学们画一幅描绘家乡风景的画及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湘教版音乐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课 金色的秋天】推荐阅读:
湘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06-11
二年级音乐教案湘教版11-06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11-28
2017七年级音乐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湘教版11-17
人音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09-05
四年级音乐上册第一课教案10-15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12-20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07-28
上海版二年级音乐下册第一课教案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