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标内部审核计划(精选9篇)
1.贯标内部审核计划 篇一
1.审核时一般会分为两个办公室同时进行,每个办公室给审核老师配备一个陪审人员,负责传达信息等;各个部门所对应的程序文件、各个部门的职责、各个部门处理工作的流程、企业的知识产权方针、知识产权目标、企业目前的知识产权状况、知识产权管理手册、企业的组织架构、企业的人数等都要准确(根据文档的内容)的回答出;
2.首次会议之后一般是管理者代表带领审核老师参观一下企业,介绍一下企业的基本情况,各个部门的办公地址,我们企业取得的其他证书如CMMI3或CMMI5等通过间接的渠道告诉审核老师,让审核老师对企业有一个很好的额印象;
3.企业的人员包括管理层人员都要让审核老师感受到企业很重视这次贯标活动,即使我们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如记录文件整理的不好,但态度一定要好,让审核老师觉得受到了重视;
知识产权管理手册上的知识产权目标和我们整理的知识产权目标和知识产权目标分解等是相对应的; 4.管理层(总经理和管理者代表): a.企业的知识产权方针;b.企业的知识产权现状;c.企业的知识产权目标;d.企业如何制定知识产权方针和目标的;e.企业如何确保知识产权管理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f.企业如何确保满足知识产权管理的各种资源的配备等。5.知识产权小组:
a.知识产权的职责是什么,由哪些人员组成;b.一个完整的专利、软著或商标从申请到取得的一整套完整的资料;c.企业的知识产权(包括专利、商标和软著)有很好的归纳整理,可以很方便的展示出来(最好能够做的很有规律,给审核老师展示讲解一下);d.审核老师需要什么文件,能够很配合的去整理出来等;e.《合理化建议》、《合理化建议审批表》认真整理; 6.产品研发部:
a.能够整理出三个完整的项目,把项目的各个阶段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内容展示给审核老师;b.准确回答出所在部门的人数,现在同时在进行的项目;c.所在部门的职责是什么;d.今年的知识产权目标是什么;e.做知识产权的检索是在什么阶段(一般是在立项阶段和设计阶段);f.认真整理出三个项目中的每一个记录文件,一定要认真,不然很麻烦; 7.行政人事部(采购):
a.所在部门的职责是什么;b.培训计划及相应的完整记录(包括培训计划表(16年和17年)、每次培训的申请表、签到表、培训记录表);c.至少三套的劳动合同和保密协议,如果在劳动合同中没有与知识产权有关的条款,能够解释为什么没有(一般是有签订保密协议的,对入职的员工有做知识产权背景调查(入职员工知识产权背景调查表));d.对核心的离职员工(核心的开发人员、管理层人员等)有作离职员工面谈记录表和离职员工资料交割清单;e.知识产权的奖励惩罚措施,程序文件《知识产权奖惩制度》,记录文件结合财务部的《知识产权经费使用记录》、《知识产权奖金发放登记表》、《知识产权奖惩记录表》,这三种表格的金额相互对应;f.采购合同中是否有与知识产权有关的条款,如果没有的话,做一份补充协议或者合同附件,明确采购合同中有涉及知识产权时,知识产权的权属、使用范围、侵权责任承担等信息; 8.市场部:
a.企业的知识产权目标、企业的市场、部门的人数;b.现在销售的产品有几种,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什么;c.有没有参加过展会,如有的话,把最近参加展会的所有材料整理出来(包括自己产品所涉及的专利、专利的数量、软著、软著的数量、有无商标等,所涉及的专利、商标或软著的持有人的信息,与同行竞争对手产品有什么优势,同行竞争对手的产品所涉及的专利、商标、软著的信息,及持有人的信息);d.《知识产权风险监控记录及防范预案》、《知识产权风险评估报告》在 知识产权小组的文件夹中,要认真填写;e.制定好知识产权保护和规避方案; 9.财务部:
a.《知识产权经费使用记录》、《知识产权奖金发放登记表》、《知识产权奖惩记录表》三张表整理完整,包括经费使用记录、知识产权奖惩记录(获得知识产权的奖励费、专利、商标、软著等的申请费、维持费等、培训费、购置知识产权专用的软件的费用、知识产权检索的费用、遇到知识产权纠纷时所花费的费用等),注意表格数据要相互对应。
2.船舶内部审核-审核要素 篇二
SHIPPING COMPNAY LIMITED
体系管理-内审
附录6
船舶内部审核
---审核要素
船舶审核具体方法、内容及步骤与岸基活动审核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在船舶审核时要注意不能等同于对船舶的安全检查、海事调查或船舶检验,即不能过分拘泥于对船舶及其设备本身缺陷,以及船舶及船员证书不全或不适当等表面现象的审核,而应透过现象看本质,将重点放在船舶实际管理上,紧扣船舶各岗位职责,抓住船上关键性操作、关键性设备及技术系统维护保养、紧急情况反应及应急演习、船员培训及考核、船岸之间的有效联系以及体系运行特别活动这些审核重点,搜集相关客观证据,找出造成所存在问题的原因及管理上所存在的不足或问题。
在实施船舶审核时,审核员应将现场检查情况和实际操作情况结合起来进行,可采取交谈、询问、抽查记录和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等方式。船舶审核应与公司岸基审核紧密结合、相互印证。
船舶审核时一般按照船长、甲板部、轮机部进行审核分工,其中对船长的审核非常重要。在审核过程中,还应了解并考虑船舶的种类、船舶的航行区域、船舶的总吨位(载客定额)、船舶的建造日期等对船舶SMS运行方面的一些特殊要求。对船舶的审核由于工作条件和交通等方面的因素,在时间上控制更加严格,对于不符合规定情况纠正措施需要当场确认。船舶的特点决定了活动审核的不同形式,只要目的达到(活动与体系文件的符合性和运行有效性),表现形式可以接受多样性,审核员应避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本本主义,避免对公司造成误导。
★ 通用审核要素 ★
1.船舶适航性的初步判定
审核要点:船舶证书(簿)、法定文书及船舶资料(包括航次配载资料)的完整性、适合性及有效性;船员证书的完整性及有效性;船舶最低配员情况;货物适装情况。
常见问题:船舶证书不全,或与船舶实际情况不符或失效(包括管理船舶缺少管理协议);船舶配员不足,船员证书与船舶实际不符、过期或船员未按规定要求配备;船舶必备的技术资料不全、不适用、失效(如缺少最新的相关航线航路及港口资料、海图未经修正以保持有效等)。2.船员的适任性
审核要点:船员对规则及公司体系总体要求掌握情况;岗位职责熟悉情况;新聘和转岗船员的职责熟悉情况;船上培训及考核情况;船上人员按照船旗国主管机关和STCW公约要求所持有的资格和能力及健康证明文件,是否了解本岗位的相关的关键性操作,并熟悉其相关职责和操作要求,是否已清楚有关的应急反应程序和本人在应急时的职责。
注意事项:审核主要以询问、交谈的方式进行,并通过抽查有关记录予以验证,还应通过对其它方面活动的审核,总体评价对SMS的熟悉程度。
常见问题:对ISM规则及相关定义的含义(包括公司定义的各项概念)不熟悉;不理解公司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针的具体含义,也不清楚实现安全管理目标的有关措施;虽能够了解本岗位日常工作职责,但对其在体系内的职责、权力和相互关系不熟悉、不掌握,如:不能及时发现、报告不符合规定情况并参与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等;船上没有建立完整的年度培训计划,各部门也不能根据需要及时提出临时培训需求;各部门培训未按照整体计划安排进行,培训走形式,无实质内容,且没有针对性和发展变化,高级船员未完成应承担的对船员的培训和考核,为应付检查伪造各项培训记录;对培训效果没有进行考核验证;对在(离)船船员的考核不能执行公司的考核标准且记录不完整、不具体;对新聘和转岗船员的船上培训部分不能严格按照体系文件的规定进行,不能执行开航前指令的相关要求;船员交接过程简单应付、敷衍了事,工作不具有连续性,没有记录。对本岗位所涉及的船上关键性操作及应急反应职责不熟悉等。
船务有限公司
SHIPPING COMPNAY LIMITED
体系管理-内审
附录6
3.船上人员的语言交流及船岸之间的信息联系情况
审核要点:对指定人员监控渠道了解及执行情况;执行船长命令情况;船上工作语言及船岸信息交流情况,重点核查船上是否了解指定人员的作用及其对船舶的具体监控方式;公司指定人员的姓名及与其联络的方法及时机(保持24小时联络畅通);能否真正理解船长命令的具体含义并在实际工作中予以贯彻执行;能否及时获得有关安全管理体系的信息;在履行其涉及安全管理体系的职责时能否有效交流;对外的语言交流能力如何;内审报告、公司有效性评价和管理复查报告是否发放到船;如何贯彻落实公司有效性评价和管理复查的决定;与本船直接有关的决定是否已落实等。
注意事项:审核员在询问、交谈基础上,应检查具体活动记录,并现场验证船员的语言交流能力及船岸之间的信息沟通情况。审核员应通过与船员交流,以验证船员是否理解船上备有的用适当语言编写的工作须知,特别应注意船舶有关场所所张贴的操作须知,如救生艇、筏降落须知是否用船员懂得的语言编制。
常见问题:对指定人员的监控作用理解肤浅,不能按照规定及时发现并提供相关信息,如:在上报公司有关职能部门各项需求未得到有力支持的情况下,不能及时向指定人员进行反馈;不了解船长对船上体系运行的监控作用,对相关指令执行不力,如:在自觉熟悉体系内相关职责及程序和须知、主动发现本部门不符合并及时上报等方面;不明确安全管理体系相关信息的具体内容的传递方式和途径,各种安全管理信息不能获取;高级船员对外交流能力(如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沟通)不足;不能认真贯彻公司有效性评价和管理复查报告中所提出的相关措施,对与本船无关的往往不重视,不能做到对同类事故或险情的事先预防;没有形成相关记录或记录不规范。
4.船上关键性操作方案(或须知)的执行情况
审核要点:是否清楚公司已认定的船上关键性操作;是否熟知本部门、本岗位相关的关键性操作方案并熟悉其相关职责要求和具体操作要求;对已标明的各项相关船上关键性操作是否按规定方案予以执行;实际操作技能和熟练程度如何,对本部分的审核是船舶审核的关键要求之一,尤其对于船舶甲板部和轮机部的审核。
注意事项:在审核过程中审核员可在简单交谈、询问的基础上,现场核对相关记录,一般情况下应要求船员进行现场实际操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船上关键性操作的抽样应考虑船舶动态、类型、航线和货物装载、审核可用时间等因素),以验证对具体操作方案的熟悉和熟练程度,进一步搜集现场客观证据。在审核过程中,审核员还应注意的是,对公司制定的船上关键性操作方案中有关不适应的内容或具体规程规定,船员是否能够及时报告并提出相应修正意见或建议,是否明确对需新认定的船上关键性操作提出意见或建议的工作流程等。
常见问题:对本岗位所涉及到的体系文件明确规定的关键性操作不清楚;不熟悉方案的具体内容、不能严格执行方案的具体规程和操作要求(仍按照习惯作法进行操作)、操作过程不熟练;没有形成相关记录、记录不完整或不具体;不能及时报告现有方案中不适应的内容或规定要求。
5.应急反应及应急训练和学习情况
审核要点:对已发生的紧急情况(包括事故或险情),船舶是否按规定启动了应急反应程序,采取了有效的应急措施;船舶按体系文件规定所制定的应急训练和学习计划是否覆盖所标明的紧急情况,是否按计划进行演习,演习的周期是否符合文件或强制性规定,演习的内容、步骤和记录是否符合要求(重点审核救生、消防、碰撞、搁浅、应急操舵和溢油的演习质量);船岸联合演习是否进行,船岸相关记录是否协调一致。
注意事项:在审核过程中,审核员应仔细检查应急反应准备、处理及事后原因分析和纠正预防措施方面的相关记录。应特别注意对原始记录的检查,以分析应急反应的及时有效性,进而判定应急反应全过程与体系文件的符合性和应急反应质量。通过对船舶的审核,亦可进一步
船务有限公司
SHIPPING COMPNAY LIMITED
体系管理-内审
附录6
核实公司对船上紧急情况的应急反应质量,船长绝对指挥权力能否得到体现,从而有效提高审核组对公司船岸活动审核质量和水平;现场抽查应急训练和演习的执行情况,检查并验证训练和演习是否按规定步骤进行、船员是否表现出良好的应急反应技能。
常见问题:船上发生紧急情况时的反应没有严格按照文件规定要求进行,缺少应急反应的原始记录,而仅仅保存事后的整理记录,对事故或险情没有进行原因分析,无整改措施;船上所制定的应急训练和演习计划没有经过岸基有关部门或人员的审批,不能合理覆盖已标明的各种紧急情况,训练计划内容有遗漏,实际训练存在不严格、不认真和走过场的现象,船员对反应过程不熟悉、行动迟缓、操作不熟练,相关记录内容不完整、不具体、不规范或存在做假现象,演习内容千篇一律,缺少实战性、针对性;船岸联合应急演习简单、应付,记录与公司不一致。
6.不符合规定情况、事故和险情的报告和分析
审核要点:对不符合规定情况的发现及报告途径是否明确,能否及时发现并报告;事故或险情的报告是否及时,能否按照文件的规定进行;对报告的不符合规定情况、事故、险情是否按规定或公司要求进行了调查和原因分析;各种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是否采取了相应的纠正措施;是否对纠正措施进行了验证;同类原因造成的不符合是否再次发生。
注意事项:及时发现并处理船上出现的不符合规定情况、事故或险情是保证体系有效运行的必要手段,也是船舶审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审核过程中,审核员应避免将问题简单化,而应在询问了解的基础上,通过查看维修记录、航海、轮机日志等多种手段判断船舶是否发生过事故、出现过险情,查阅事故、险情处理记录,并仔细检查有关记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事故和险情的调查报告要强调对事故发生时的情况和环境的描述,以便于进行透彻的分析,分析后要确定造成事故或险情的根本原因;查阅内审、和管理复查以及前一次外审中发现的及日常工作中发现的不符合规定情况的处理记录;查阅内部、外部安全和防污染检查工作记录,核查发现不符合规定情况后是否按相关程序规定进行处理。能够初步判断船员是否熟知不符合规定情况、事故或险情的发现、报告途径及处理程序并在实际工作中认真执行,纠正措施是否真实有效。
常见问题:缺乏对不符合规定情况、事故或险情及时报告、调查及分析的意识;不能及时自我发现并报告本部门、本岗位日常工作中的不符合规定情况;对来自PSC、公司自查等的不符合项没有按文件规定处理;不能对不符合规定情况、事故或险情的发生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纠正措施就事论事、不彻底,且到期没有及时验证,不符合项未关闭,容易导致问题的重复出现;相关记录不规范,不按照规定表格格式进行记录,无验证记录等。7.船舶及设备维护情况
审核要点:船舶及设备维护保养计划的制定情况(计划应覆盖到法定和船级检验的全部项目);是否按照相关规定要求并结合本船实际制定了合理的维护保养周期;船舶及设备维护保养计划是否经过公司确认;船上实际的维护保养工作是否按照计划内容要求并按适当的周期进行;船岸对维护保养计划的实施情况是否按适当的间隔期进行了检查;对船舶及设备存在缺陷或隐患的报告及处理情况;船上关键性设备及技术系统(包括非连续性使用及备用设备和技术系统)的定期试验或检测情况;修船、备件及物料的管理情况。
注意事项:审查员可通过现场询问、交谈,了解船员对职责范围内船舶及设备的维护保养规定的熟悉情况,并查阅有关维护保养记录,以验证其具体执行文件规定的实际效果。
审核时应注意结合外部组织以及公司自行组织的对船舶及设备的检查情况,以进一步验证船舶执行维护保养计划及对相关缺陷或隐患的报告和处理情况,是否有纠正和预防措施,并应具体核查相关实施记录。审核员应抽查法定和船级检验项目以验证这些项目是否受到检查,但应避免与验船师一样进行法定的船级项目检验。法定和船级检验报告是审核员验证检查有效性的重要客观证据。如果报告显示出本该由公司或船上检查发现的损坏和失灵,这表明SMS规
船务有限公司
SHIPPING COMPNAY LIMITED
体系管理-内审
附录6
定的检查不能有效地确保实现规定的目标。对法定和船级检验记录的审查可以证实对重要的船上安全管理功能、制定船上操作/活动计划和须知的程序、公司机务/总管在监督和支持船舶方面的表现、公司内部审核、指定人员的表现和管理复查的有效性,是审核员总体评价SMS运行有效性的依据之一。
若发现未对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规定情况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可能表明船舶主管/公司未能有效地响应来自船上的要求,或指定人员没能确保足够的资源和岸基支持,或者存在着其它管理制度缺陷或问题,这是造成不符合的根本原因。
船舶“关键的设备和技术系统”通常应包括:舵机、供电设备、动力机械和系统、自动化设备和系统等。对有些设备和技术系统有强制性要求以保持其可靠性,如SOLAS对舵机试验和操练要求,对这些强制性要求在SMS中的落实情况应是审核员验证的重点;但对有些因为其突然失灵会导致船舶危险局面的设备和系统,很可能还没有强制性要求,如:自动化、报警器和安全系统试验;应急设备试验(EPIRB、便携式VHF等);安全装臵(便携式气体二氧化碳探测器等);找港前和离港前试验。对如何保持船上关键性设备及技术系统可靠性方面的审核,审核员可通过现场查看并要求船员进行实际操作,以验证其是否按规定内容及要求进行,熟练程度如何,进而判断相关设备及技术系统的可靠性及即时可用性能否有保障。
常见问题:船舶及设备维护保养计划的制定未结合本船实际,计划有疏漏、不具体、维护周期不合理;计划未经过公司职能部门确认;船员不熟悉该计划,不能严格按照计划内容及要求,尤其是维护保养周期开展维护保养工作;维护保养记录不规范、不具体、存在应付现象;对船舶技术及设备存在的缺陷或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并报告,不能按规定程序进行处理;由于船期等原因对设备尤其是关键性设备及技术系统的检查、测试存在偷工减料现象,未按规定纳入船舶日常维护保养计划,需定期试验的应急/非连续使用的设备未按规定进行;设备的实际状况不满足要求;关键性设备及技术系统的可靠性及随时可用性无法保障;无相关记录或记录不规范。
8.船上文件及资料管理情况
审核要点:SMS文件及相关国际/船旗国强制性规则规定在船上的配备情况;船上有关技术资料的配备情况;文件及技术资料的日常管理(保管、借阅、修改、废止文件的处理情况等)情况。
注意事项:审核员应查看文件及技术资料清单,具体核对其配备情况,并通过检查日常文件管理记录,以掌握船上对文件及相关资料的管理情况。审核员应避免以自己的解释要求公司制定更多的文件,但可以在有改进余地的方面鼓励公司。审核应结合公司体系文件管理有关规定进行。
常见问题:船上文件清单不完整,船员不清楚具体的文件存放位臵或包含在哪本汇编中;实际配备与清单不符;文件修改不及时;作废文件未予清除;随意复印、涂改文件;使用作废文件;对船舶单船操作文件如《应急部署表》、《消防布臵图》等未予控制;航海通告未及时登记等。
9.船舶内审及管理复查情况
审核要点:船舶内审进行情况。船舶内审是由船上单独进行还是由岸上直接组织实施,是否有具体的内审计划,该计划是否已经由指定人员和船长进行了事先确认,内审是否由经过培训的人员实施,内审过程(包括内容、周期及程序等)是否能够严格按照体系文件规定进行,内审记录是否规范、完整和具体,对内审发现的不符合规定情况是否按规定期限采取了纠正措施并予以消除,是否针对具体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预防措施,对所开列不符合的纠正情况是否予以跟踪或验证;船舶管理复查情况(若体系文件明确规定船舶应在必要时进行管理复查)。审核对“必要时进行管理复查”的具体理解,本船是否进行守管理复查,以何种形式进
船务有限公司
SHIPPING COMPNAY LIMITED
体系管理-内审
附录6
行,船舶管理复查与公司管理复查的时间顺序,管理复查的具体内容及程序是否符合体系文件的规定要求,船舶管理复查报告是否及时书面上报公司,对公司的相关要求是否及时予以组织落实。
注意事项:审核主要以询问、交谈和查看记录为主。审核员应特别注意的是:若在检查船舶审核记录时发现内审结论或不符合项标识未涉及安全和防污染管理和操作的实质性内容,但在审核中却发现船舶在此方面存在较大缺陷,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对船舶内审活动的实施有效性产生怀疑。船舶管理复查至少应包括:船长对船上体系的复查结果,内审结果,不符合、事故、险情的报告、分析和调查报告,可能的新规范和规则等方面内容。
常见问题:没有制定具体的船舶内审计划;船舶没有对内审计划进行事先确认;长时间在外营运船舶的内审不按照计划进行;内审员未经过适当培训且不独立于被审核部门;对内审中发现的不符合项未按照规定及时予以关闭;内审记录敷衍潦草,存在应付现象。对“必要时”进行管理复查不理解;没有按照规定要求组织管理复查;管理复查内容及程序不符合体系文件规定;未及时形成复查报告并上报公司;对公司提出的相关措施或要求臵之不理。
★ 船长及船舶部门审核特别要素 ★
1.船长
审核要点:对公司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针、目标的熟悉及理解情况,是否明确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是否完全熟悉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确保船舶各部门及人员均能始终贯彻执行安全和环境的方法、途径及措施(如船上安全会议制度、召集船员参与分析和制定改进措施等);对船长监控职责的理解及执行情况,能否明确具体的监控内容、渠道及有关方式、方法,是否理解并应用SMS中的管理手段;对本船SMS活动所进行的日常监控情况;有效运行体系所需命令的发布和执行情况(如船舶相关会议记录、日常监控指令、航海日志及夜航记录簿的填写内容等);对复查安全管理体系的具体理解及执行情况,对复查发现的缺陷是否向公司进行了报告并得到了纠正;是否熟悉其职责(管理职责)、权力(绝对权力)以及与船舶、岸基其他岗位的相互关系;对船长绝对权力的理解及在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船长与公司岸基关于体系运行相关活动的沟通情况(信息交流、资源支持等方面),如:应审核船舶能否根据船舶安全管理实际需要,及时向公司提出相应的要求或申请(资源支持)。同时还应查找船长获得公司支持的客观证据,如:对船员配备、船舶及设备的维修方面要求的反应及对SMS中已标识的缺陷的反应等;船员在船培训(包括应急训练和演习)和考核情况(船长的统一领导、协调和监控作用);船上体系相关活动的进行情况(重点在内审,管理复查,不符合规定情况、事故或险情的报告、调查 分析、处理及验证情况等)。
注意事项:在审核过程中,审核员可通过与船长交谈、询问,并查看相关工作记录及具体事例进行核实和验证。进而对船长是否完全熟悉安全管理体系、是否能够有效监控船上体系的运行,能否真正行使其绝对权力,能否按照文件规定有效开展体系相关活动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审核员通过判定船长能否真正履行其职责,可对全船体系活动的运行有效性有更加明晰的了解,从而有效提高船舶审核质量。
常见问题:不能做到完全熟悉安全管理体系;对实现公司安全管理目标的具体措施理解肤浅,不能结合本船实际予以考虑;未通过教育、培训、考核和奖惩等方法,激励和调动船员遵守公司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针的积极性;将船长具体业务职责和体系内的监控及管理职责相混淆;不熟悉船上体系运行日常监控渠道和方法,不能督促船上各部门及时自我发现所存在的不符合情况,对船上体系运行相关活动核查工作不到位,不能发挥其监控作用;没有结合体系文件在船上的实际运行情况,尤其是关于关键性操作方案、紧急情况的标明及反应程序和须知、船上关键设备及技术系统可靠性的保障措施等,就体系文件本身的适应性、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认
船务有限公司
SHIPPING COMPNAY LIMITED
体系管理-内审
附录6
真复查并及时上报公司;船舶应急训练和演习(包括船岸联合演习)未按规定程序、内容及间隔期进行,事先无准备,事后无总结;对船员的在船培训和考核流于形式;对事故或险情的报告、调查和处理未严格按照规定程序的内容进行;不能有效运用船舶内审、管理复查等体系相关管理手段,及时发现体系运行中所存在的不符合项并加以整改,存在应付和走过场现象;对公司有效性评价和管理复查结论,不能结合本船实际情况及时分析原因、查找隐患,并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
2.甲板部
审核要点:除了按照以上对通用要素的要求进行审核外,对甲板部的审核还应考虑其特点,即在审核过程中,审核员应结合---甲板部关键性设备及技术系统,如:航行及助航仪器、无线电设备、救生消防设备等; 关键性操作,如:开航准备(开航安全设备检查,主要内容包括设备状态、船舶稳性和吃水、水密完整性、人员配备、伙食/淡水、燃料等)、值班、特殊海域/水道和海况的船舶操纵、货物操作(装卸货计划及船舶稳性和强度校核;货物适装;连续监控及异常情况记录;安全措施落实;系固绑扎;运输过程检查等)、防污染操作、海图/航海资料改正、洗舱以及通信导航设备的使用等,不要遗漏生活垃圾处理、厨房消防(大厨)、药物管理等操作; 相关维护保养和检修记录,如:航海日志、无线电日志等;
航海图书资料,如:船上所配备的符合SOLAS公约要求的航海出版物,包括海图、航路指南、灯塔表、航行通告、潮汐表、国际信号规则和ITU出版物等的管理等方面有重点地进行审核。
3.轮机部
审核要点:审核员在对轮机部实施审核时,应结合---轮机部关键性设备及技术系统,如:主辅机、发电机、电站、蓄电池、锅炉、舵机、空压机、空调系统、制冷设备、油水分离器、甲板机械、艇机及其附属设备、泵、管路等及燃润油、防污染、液压设备及系统等;
非连续使用的设备和技术系统的定期试验和检测,如:操舵装臵报警和驾驶台至舵机房的通讯、应急发电机、应急消防泵、救生艇机、应急舵、所有挡板和关闭装臵、主机机旁控制、泵限位开关、机舱操纵的海底阀、驾驶台操纵主机应急停止系统、主机超速限位和恢复装臵、燃油速闭阀、滑油报警、缸套/活塞/发电机冷却水报警、锅炉高/低位报警、污水井高位报警等; 关键性操作,如:主机、辅机、发电机、锅炉、舵机、油水分离器、消防泵及其他关键泵等设备操作、加装燃油、污油水处理、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明火作业、压载水排放、化学清洗、油漆作业、车钳焊等;
相关维护保养和检修记录,如:轮机日志、电气日志、车钟记录簿等;以及
3.内部质量审核 篇三
1目的和范围
对质量体系进行系统、独立的检查和评价,以验证质量活动和有关结果是否符合计划安排的要求;对从产品开发、过程开发、到批量生产各个阶段的质量能力进行评价,以及对供应商产品的过程进行审核,使过程达到受控和有能力,以保证对顾客所有要求的符合程度;以适当的频次审核生产和交付阶段的产品,以确定产品符合顾客规定要求的程度。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内部质量体系审核、过程审核、安全法规件审核、供应商产品过程审核、产品质量审核的要求、内容和方法。术语
本程序引用ISO/TS16949:2002标准的有关术语。职责
3.1技术质量部负责组织内部质量审核工作。
3.2其他部门负责配合实施内部质量审核工作。工作程序
4.1内部质量体系审核
4.1.1技术质量部每年初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编制覆盖所有过程、所有部门、所有班次的《内部质量体系审核计划》,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执行。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的频次通常为每年审核1-2次,如若出现重大质量问题、用户抱怨时,或第二、三方审核前,可适当增加审核频次;
4.1.2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的依据包括公司的质量体系文件、ISO/TS16949标准的要求、质量计划及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4.1.3内部质量体现审核人员必须是经过内审员培训班结业,并取得资格证书,具备审核工作所要求的技能,能坚持客观公正的人员;审核人员不能审核自己的工作;
4.1.4技术质量部负责跟踪审核人员的审核经历,连续2年内不参加内审的审核人员,一般不再具备审核员资格。
4.1.5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前的准备
4.1.5.1管理者代表确定审核小组组长及审核组成员。
4.1.5.2根据内部质量体系审核计划,审核小组组长编制覆盖所有班次的《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日程安排》,及审核组成员分工,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发到各被审核部门。
4.1.5.3受审核部门应按《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日程安排表》,做好有关证实资料的准备。
4.1.5.4审核组制定《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检查提纲》。
4.1.6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的实施
4.1.6.1必要时,审核小组组长主持召开审核的首次会议,被审核部门的负责人和有关接待审核的人员参加;由审核小组组长介绍审核的安排、采用的方法和有关注意事项;并澄清、解释审核中的某些不确定内容。
4.1.6.2审核人员参照审核检查提纲,进行现场审核,通过找有关人员交谈,现场检查和核对,查阅有关的质量记录,验证所开展的质量活动是否符合文件规定;审核员在查证过程中应做好审核记录,公正地评价该项目符合的程度,发现不合格项,则填写《不合格项报告》,并经受审核方确认;
4.1.6.3现场审核过程中,受审核方应实事求是地回答提问,主动提供证实材料;
4.1.7现场审核结束后,审核小组组长主持召开审核末次会议,审核人员报告在现场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项具体事实;审核小组组长报告本次审核的结论,提出需整改的项目建议。
4.1.8审核组长负责起草审核报告,经审核组统一意见后,编制《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报告》,并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连同《不合格项报告》报技术质量部。
4.1.9技术质量部针对不合格项进行原因分析,制订纠正措施,连同《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报告》发放相关职能部门和公司领导,并负责纠正措施的跟踪、验证和评估,确保不合格得到彻底关闭。
对实施纠正措施所引起的文件更改,按程序文件《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执行。
4.1.10受审核部门在接到《不合格项报告》后,负责实施和按期完成纠正措施。
4.1.11技术质量部负责整理和保管内部质量体系审核资料,并提交管理评审。
4.2过程审核
4.2.1本公司过程审核的种类分为
○计划内或计划外的过程审核;
○内部或外部的过程审核;
4.2.2过程审核的范围
○针对产品全过程进行审核,包含安全法规件的质量审核;
○针对产品某一工序/过程或服务的某一环节进行审核;
4.2.3过程审核的时机
○按计划进行审核;
○针对事件或问题进行审核;
○根据顾客要求进行审核。
4.2.4由技术质量部每年初制订《过程审核计划》,分为内部和供应商的审核,报管理者代表批准;计划制订的依据包括:新产品、新过程、新合同定单、生产地点转移、顾客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特殊要求、不同种类的过程和工艺流程、职能多且责任分散的过程等。
4.2.5过程审核准备
4.2.5.1技术质量部根据过程审核计划和有关信息,确定审核范围(如是否包含安全法规件审核),准备《过程审核提问表》和/或《安全法规件质量审核记录》。
4.2.5.2由管理者代表委派过程审核组长和有资格的审核员,资格要求是:经过过程审核相关培训,每年至少参加过一次过程审核,对审核过程基本了解,有一年以上的工作经验。
4.2.5.3过程审核员根据确定的审核范围和过程审核提问表,划分过程的工序、过程描述、影响参数,确定审核流程。
4.2.5.4审核小组在审核前通知被审核部门作好审核准备。
4.2.6过程审核实施
4.2.6.1必要时审核组长召集相关部门人员召开首次会议,明确过程审核目的、分工、审核范围等内容.4.2.6.2过程审核员根据《过程审核提问表》(和《安全法规件质量审核记录》),进行审核和作出记录,发现有不符合或存在风险时,应及时向陪同人员解释,现场澄清不明之处。
4.2.6.3在过程审核时,要对过程质量是否与作业指导书、工艺文件、程序文件、产品以及过程的技术标准、顾客要求和法规要求相互一致,并对是否能保持下去进行综合评价。
4.2.6.4在审核时如发现严重的缺陷,审核员必须与过程负责人共同制订并采取紧急措施。
4.2.6.5过程审核员在审核过程中应认真检查审核提问的内容是否遗漏,被审核部门应主动配合审核工作。
4.2.6.6对供应商的审核,审核员应对供应商进行口头保密承诺,并自觉执行。
4.2.7评分与定级
4.2.7.1过程审核员对每个提问符合要求的程度进行评分,未涉及项评分用《nb》表示,不计入评分;评分标准如下:
分 数 评价对单项要求的符合程度完全符合要求绝大部分符合要求,有少量偏差部分符合要求,有较大偏差符合不足,偏差严重
0 完全不符合要求
注:《绝大部分》应理解为3/4以上的规定都被证实有效且无特别风险。
4.2.7.2依据已确定的审核范围和提问评分结果,计算出相关过程要素符合率,然后计算出整个过程的总符合率,计算公式如下:
EE= 各个提问的实得分之和 ×100%
各个提问的满分之和
其他相关计算方法参照VDA6.3过程审核参考手册。
4.2.7.3根据过程总符合率的结果,进行定级(该项只适用供应商的过程审核),标准如下: 总符合率(%)对过程的评定 级别名称
90~100(含90)符合 A*
80~90(含80)绝大部分符合 AB*
60~80(含60)有条件符合 B*
小于60 不符合 C
注:*
1、若总符合率超过90%或80%,但其在一个或多个要素上符合率只达到25%以下,则必须从A级降到AB级或从AB级降到B级。
2、若有的提问得分为零,而且不符合情况可能导致给产品质量和过程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则可把被审核方从A级降到AB级或从AB级降到B级。
3、必须在审核报告中说明降级的原因。
4、如果过程审核的结果满足不了要求,则可对已有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结论提出疑问,必要时要重新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
4.2.8末次会议:必要时由审核组长(或供应商负责人)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召开末次会议,主要议题是:
○审核过程的总结:主要是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风险点,以及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提出纠正措施要求; ○被审核方签字确认审核报告的结果。
4.2.9纠正措施及其有效性的验证
4.2.9.1过程审核结束后,由审核组长在3天内作出评分和《过程审核报告》,如涉及安全法规件,还需编制《安全法规件质量审核报告》,报公司领导批准后送技术质量部(第二方审核时应发给供应商一份)。
4.2.9.2技术质量部接到《过程审核报告》后,应按照《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的要求,组织责任部门人员进行认真分析,制订切实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由责任部门负责实施,并明确措施完成的具体日期。
4.2.9.3技术质量部负责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验证,直至解决问题为止。有效性验证可以通过下列方式:
○抽检
○产品审核
○过程审核(相关的部分过程)
○设备和过程能力调查
○实施状况/解决程度核实
4.2.10《过程审核报告》、审核记录、纠正和预防措施及跟踪验证记录由技术质量部归档。
4.3产品质量审核
4.3.1技术质量部负责按照附表1《产品质量缺陷严重性分级原则》,制订《产品质量审核评级指导书》,并于每年初制订《产品质量审核计划》,确定审核的频次和范围,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实施。
4.3.2产品质量审核的主要内容为产品功能、尺寸、外观、包装及标识等方面。
4.3.3产品质量审核的实施
4.3.3.1技术质量部确定审核人员和时间,准备产品质量特性检测手段、相关文件与记录表格;
4.3.3.2产品质量审核的对象应为生产和交付适当阶段的产品。抽样数量为5—10个样品。
4.3.3.3产品质量审核员对抽样产品,对照《产品质量审核评级指导书》中的要求,逐项检验或试验,并将结果记入《产品质量审核报告》。
4.3.3.4在审核时如发现可能导致用户异议的缺陷,无论是否属于《产品质量审核评级指导书》中要求的项目,都应予以注意并作出评价。
4.3.4产品质量审核结束后,审核员按照附表2《产品质量审核评审原则》,完善《产品质量审核报告》,内容包括:审核产品的名称,审核时间、地点;检测或试验所观察到的缺陷记录;审核结果的统计数据;产品质量缺陷情况;改进措施及建议;审核结论等。并报技术质量部。
4.3.5纠正措施及跟踪
4.3.5.1.产品质量审核时发现缺陷平均累计得分超过100分(累计缺陷得分满100分,视同为一个A类致命缺陷),产品质量审核员应立即开出《不合格品评审处置单》,按程序文件《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4.3.5.2技术质量部在接到《不合格品评审处置单》后,应提出改进措施、处置意见,由生产采购部负责及时实施。
4.3.5.3技术质量部负责改进措施的跟踪、验证。
4.3.6产品质量审核记录、报告由技术质量部负责保管,定期归档。
5相关记录
Q/DM80301 内部质量体系审核计划
Q/DM80302 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日程安排
Q/DM80303 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检查提纲
Q/DM80304 不合格项报告
Q/DM80305 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报告
Q/DM80306 过程审核计划
Q/DM80307 过程审核提问表
Q/DM40301 安全法规件质量审核记录
Q/DM80308 过程审核报告
Q/DM40302 安全法规件质量审核报告
Q/DM80701 纠正和预防措施报告
Q/DM80309 产品质量审核评级指导书
Q/DM80310 产品质量审核计划
Q/DM80311 产品质量审核报告
Q/DM80501 不合格品评审处置单
编 制 审 核 批 准
附表1:
产品质量缺陷严重性分级原则
缺陷级别 严重性 缺 陷 说 明 缺陷加权分值
A 致命缺陷 a)外观有严重缺陷,并暴露在可视表面;b)关键尺寸超差,影响到下工序,给装配造成困难,影响产品的主要性能;c)产品安全性、可靠性无保障。100
B 严重缺陷 a)外观有缺陷,暴露在可视表面;重要尺寸超差,影响到下工序,但不影响产品主要性能。50
C 一般缺陷 a)外观有缺陷,但不暴露在可视表面;b)重要尺寸超差,影响到下工序,但可以从尺寸链中得以弥补,不影响产品性能。10
D 轻微缺陷 a)外观轻微缺陷,但重复出现的;b)不涉及到关键尺寸,不影响下工序装配相关尺寸的尺寸超差,但重复出现的。
1附表2:
产品质量审核评审原则
产品质量审核评审的结果,以单台平均缺陷分值LQ=(100∑A+50∑B+10∑C+∑D)/n为评分标准。
1、若LQ≥10则抽取样品所代表的该批次产品不能出库,由技术质量部对其提出改进措施及处置措施。包括下述几种情况:
a.单台缺陷为满一个A类缺陷;
b.单台缺陷为满二个B类缺陷;
c.单台缺陷为一个B类缺陷和满五个C类缺陷;
d.单台缺陷为一个B类缺陷和满五十个D类缺陷;
e.其余状况照次类推
2、若LQ <10则抽取样品所代表的该批次产品能够出库,但技术质量部仍需对检查出的质量缺陷(除D类缺陷以外)提出改进措施。
4.公司内部审核报告 篇四
内审目的、准则、范围和审核发现 1.1 目 的
为保持公司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通过对管理体系符合性、有效性、适宜性的审核,审核管理体系文件是否有效、管理体系是否按照要求运行,并实现自我完善,以达到预防和降低检测风险,实现质量体系的持续改进。1.2 准 则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CNAS/CL01:2006);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国认实函﹝2006﹞141号); 体系文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9000和其他一些规范性文件。1.3 范 围
管理体系文件涉及的所有要素,包括管理要素和技术要素。检测工作涉及到的所有科室、人员,包括:最高管理者、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各检测室等。1.4 审核发现:
内审组根据审核计划,组织了公司本质量体系内部审核工作,4名内审员分为2组分别对检测工作涉及到的所有科室、人员,包括:最高管理者、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检测室等进行了审核,覆盖了公司管理体系文件涉及的所有要素,包括管理要素和技术要素。
内审组根据评审准则和公司体系文件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和管理状况进行了审核,通过1天的审核,以及内审组同审核对象的沟通,本次审核针对发现管理体系运行中的存在的突出问题共开出3个不合格项、18个观察项。审核采用检查质量文件、质量记录、查看检测场所等方式,覆盖了体系全部要素。在审核中内审组在审核的同时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了学习宣贯,本次审核活动按照预定的计划进行,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审核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点:
1.4.1文件方面:体系文件中组织机构与现实不符,导致部门和人员职责不明; 1.4.2设备管理方面:设备档案不全、没有安全防护设施、三色标示不全、无自校记录;
1.4.3人员方面:人员档案不全、人员分工和职责不明确、没有任命文件; 1.4.4质量记录方面:委托单填写不完整和不明确、检测记录填写、修改不规范。2
内审不合格报告情况
此次内审开出的不合格项主要表现在设备管理、人员培训和文件管理方面。3
内审结论和改进建议 3.1 内审结论
经过一天的审核,经内审组讨论认为:本公司的检测工作基本符合管理体系文件的各项规定,管理体系能够持续有效运行,基本符合《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CNAS/CL01:2006、《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国认实函 [2006]141号)、《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9000和公司体系文件等相关规定,未出现严重不符合。3.2改进建议
为确保公司管理体系能持续符合相关规定,针对本次审核所发现的问题,审核组提出以下建议:
3.2.1各相关人员和科室应认真学习《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等规定,严格按要求开展质量管理和检测工作; 3.2.2调整组织机构、明确关健岗位人员分工、确定人员职责;
3.2.3各科室和人员加强沟通,按管理体系文件规定履行职责,增强记录意识,对质量管理和技术运作的各个环节按规定进行记录,作为证据材料妥善保管; 3.2.4对内外部文件进行清理,按要求标识、控制、管理和使用,防止误用作废文件而影响检测质量;
3.2.5及时修改和完善不适用的记录表式,确保持续符合准则要求;
3.2.6及时完善人员、设备档案、建立内外部文件清单、有效标准规范及作废标准规范清单;
3.2.7对本次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由相关责任科室和责任人在约定的时间内完成纠正措施,将纠正材料报内审组,由内审员或质量监督员跟踪验证,并在下一次内审中予以关注,以防再次出现。
由于本次审核是抽样检查,故存在一定风险和局限性,没有发现不符合的不一定全都是符合《准则》要求,各相关科室和人员应以此为契机,在日常的工作中及时总结、发现,举一反三,对出现的或潜在的不符合及时制订纠正和预防措施,持续改进,以确保本公司的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审核的深度和广度尚有欠缺,在今后的审核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提高,将内审工作开展得更加深入和细致。本报告经质量负责人批准后,由办公室按文件控制要求,发放到各相关科室和人员。
编制人:
批准人:
5.《内部质量审核控制程序》 篇五
修改序号
修
订
摘要
生效日期
A
00
初版发行
﹒
2002年10月01日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如此印章并非红色,代表此文件并非合法之版本,并不会受到控制及更新,请使用受控制之文件。
文件分发编号
文件控制印章
1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进行内部质量审核的控制要求,以验证质量活动是否符合文件要求及评价质量体系的适宜性、有效性。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的内部质量审核。
2引用文件
2.1
《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
2.2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3职责
3.1管理者代表负责制定“内部质量审核计划”。
3.2管理者代表负责组成审核组,任命审核组长负责全面内部质量审核工作,指定审核员。审核员应受过内部质量审核的培训并具有资格且与受审核部门无直接责任关系。
3.3审核员准备审核文件与资料,填写“不合格项报告”。
3.4全质办协助管理者代表组织和实施内部质量审核。
4工作程序
4.1审核计划
4.1.1管理者代表每年年初编制“内部质量审核计划”,内容包括受审核部门、审核时间。编制审核计划时应根据所审核活动的实际状况和重要性安排计划,如增加审核频度。由全质办将计划分发至有关部门和审核小组成员。
4.1.2除每年须按计划对质量体系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内部质量审核外,当出现下述情况时,须及时组织内部质量审核:
a)合同对质量体系有新的要求;
b)公司组织结构或产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c)外部审核机构审核前。
4.2审核程序
4.2.1审核组长于实施审核前一周向受审核部门发出“内部质量审核实施计划”,确定具体审核日程安排,报管理者代表审批。各部门收到实施计划后应作好准备,认真配合审核工作。
4.2.2审核员按照审核计划,通过交谈、观察、询问、查阅文件、检查现场、收集证据等方式检查受审部门质量体系运行情况。
4.2.3审核员应认真做好审核的检查记录工作,保证记录的完整、正确、清晰。
4.2.4审核员根据审核发现不合格项,填写“不合项报告”,交受审部门主管签字确认,以保证不合格项能够完全被理解,并提交审核组长审批。
4.2.5审核组长根据小组“不合格项报告”及有关记录,编写“不符合项分布表”
及“内部质量审核报告”,交管理者代表批准。审核组长负责召开审核总结会,报告和讨论审核结果。内部质量审核的结果应提交管理评审。
4.2.6“内部质量审核报告”的内容包括:
a)受审核的部门、审核组长及审核员;
b)审核目的和范围;
c)审核依据;
d)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项;
e)审核综述与结论;
f)审核报告的发放范围。
4.2.7纠正/预防措施
a)执行部门收到“不合格项报告”后,须及时采取纠正/预防措施,重大纠正措施应由管理者代表召开纠正/预防措施协调会,讨论采取纠正/预防措施的方法;
b)审核员跟进纠正行动是否成功执行,若已有效执行,便在跟进栏写上结果并签署,然后报管理者代表审核。
c)如发现执行的纠正行动不满意,审核员须向审核小组长报告。审核组长决定是否需要根据《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处理。
d)由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所引起的文件更改,按《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进行。
4.3
所有与审核有关的记录正本由全质办保存,副本发给与审核有关的人员。
使用记录
5.1内部质量审核计划
5.2内部质量审核实施计划
5.3不合格项分布表
5.4不合格项报告
5.5
内部质量审核报告
—
END
6.财务报告内部审核报告 篇六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关于对财务报告披露的相关规定及公司《内部审计管理制度》的规定,作为公司的内审部门,我们对公司即将披露的XXXX年XX季度财务报告的相关数据和指标进行了审计。
在对XXXX年XX季度财务报告进行审计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深圳证券交易所及公司《内部审计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重点关注了以下内容:(1)财务报表编制是否遵守《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2)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是否合理、是否发生变更;(3)是否存在重大异常事项;(4)是否满足持续经营假设;(5)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是否存在重大缺陷或重大风险。
我们认为,公司XXXX年XX季度财务报告的相关数据和指标不存在重大误差。
XXXX公司审计部
负责人:XXX
审核人:XXX
7.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步骤 篇七
1、确定任务。如果是例行审核,则按计划规定进行;如果是特殊审核,则是明确目的和受审的部门或条款。每次审核还要明确采用的依据。任务确定后要按程序由有关领导批准下达。
2、审核准备。由管理者代表指定审核组成员组成审核组。审核组长应领导全组编制好具体的审核计划日程表并把审核任务分配到每个审核组成员。每个审核员应编制检查表,经组长审核后实施。同时全组应集中有关文件(如标准、手册、有关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加以审阅。审核计划日程表确定后应及早通知受审部门负责人征得同意,并请他决定一位部门的发言人及陪同人员。
3、现场审核。审核组应准时到达审核现场,召开一次正式的首次会议,说明审核的目的、范围、依据和方法。如果是例行审核,而且只对一个部门进行审核,这种首次会议可以适当简化。现场审核应以事实为根据,以标准或其他文件的规定为准则,收集客观证据,作出公正的判断。如发现不合格,要按规定填写不合格报告,并请受审部门领导对事实表示认可(签字)。现场审核以末次会议结束。在末次会议上,审核组应报告审核结果,宣读不合格报告,并请受审部门负责人填写纠正措施计划
4、编写审核报告。审核组长应按规定格式根据审核结果编写审核报告。此报告经管理者代表审定后正式下达给受审部门。
5、纠正措施的跟踪。质量管理部门应会同审核组对纠正措施计划的进行跟踪验证。
6、全面审核报告的编写和纠正措施计划完成情况汇总分析。如果是例行审核,则在所有的部门及条款审核完成后(一般是一年后),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应根据各部门的审核报告,汇总编写出一份全面的审核报告,并分析评价整个体系的有效性;还要与上次内审结果相比较,评价其进步情况;同时对全年各部门实施纠正措施加以汇总分析。这种结果均应上报最高领导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之一。
8.3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程序 篇八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对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以检验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适宜性,确保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职责
a)总经理负责管理评审策划,并主持管理评审;
b)管理者代表负责策划公司的内部审核活动;
c)综合部负责布置有关管理评审的工作要求和协助管理者代表组织内部审核活动; d)内部审核组长负责按策划的要求开展内部审核活动;
e)各相关部门和项目部应按工作要求参与内部的审核和管理评审活动,确保及时采取措施,消除所发现的不合格及其原因。管理流程与要求
3.1 策划
3.1.1 综合部每年1月份,应根据本公司上年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及当年管理工作的要点来策划内部审核活动,并将其策划的结果形成书面的[年度内审计划],以确定内审的范围、方法,依据(或重点)、频次、持续时间,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执行。
3.1.2 总经理负责管理评审策划。一般情况下,管理评审每年年底前,内部的审核后进行一次。
3.1.3 内部审核可滚动式的对管理体系的某个过程和(或)部门进行审核,但必须覆盖管理体系涉及的所有部门、场所和过程。
3.1.4 当管理体系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增加审核频次:
a)公司组织机构、服务范围、资源配置或管理体系发生重大调整、重大变化; b)出现重大质量、全事故,或顾客、社会、员工和其他相关方对某一建筑施工服务、工程项目的流程连续投拆;
c)国家法律、法规及其他应遵守的要求的变更;
d)在接受第二、第三方审核之前。
3.2 准备
3.2.1 内部审核的准备
3.2.1.1 综合部负责根据[年度内审计划],与管理者代表商议任命内审组长及确定内审人员。内审员应由受审部门无直接责任关系的且有内审资格的人员担任。
3.2.1.2 内审组长应根据[年度内审计划]的安排,考虑拟审核的过程和区域的状况和重要性以及往审核的结果,应对审核方案进行策划,并在正式内审前一个星期编制本次[年
次内审实施计划],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执行下达拟受审核的部门和(或)区域及内审员。
3.2.1.3内审组长编制[内审实施计划]时,应明确:
a)审核的目的、范围、准则和方法;
b)内审组成员的分工和日程安排;
c)受审核的部门及相应的主要内容(即标准的条款号);
d)首、末次会议的时间及与会的人员等。
3.2.1.4 审核员的选择应确保其经过专门的培训且合格;审核的实施应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审核员不应该审核自已的工作。
3.2.1.5 拟受审核的部门和(或)区域的负责人接到[年次内审实施计划]后,应做好迎审的资料准备。
3.2.2 管理评审的准备
3.2.2.1 综合部应在评审前30天将策划的[管理评审通知单]下达各有关部门。[管理评审计划]的主要内容如下:
a)评审的起止时间;
b)评审目的;
c)评审范围及要点;
d)各部门应准备的文件和资料;
e)参加评审的部门及人员。
3.2.2.2 综合部负责组织有关部门收集、准备和编写评审资料(或报告)。
3.2.2.3 各有关部门提交评审所需的文件和资料(或报告)时,应结合《管理体系职能分配表》各自承担的主要职能,从以下方面进行阐述:
a)本部门(岗位)在管理体系中负责的主要职责;
b)本部门的管理的目标(指标)及完成情况;
c)本部门在履行职责时是如何进行控制的,完成的过程业绩(包括业务量)及合同
履行情况;
d)在按已建立的形成文件的管理体系实施控制时,存在的主要利弊,薄弱环节包括
以往预防和纠正措施,以及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的完成状况;
e)对公司、发包方或监理方提出的意见和整改要求的落实;
f)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可能影响管理体系的变更,包括管理方针和目标; g)改进的建议等。
3.3 内部审核的实施
3.3.1 首次会议
a)组长主持,由其介绍审核的目的、范围、准则和方法,及其他有关事项; b)与会人员:公司最高管理层、各部门负责人和内审小组成员等;
c)保持与会人员签到表和相应的会议记录表。
3.3.2 内审员应根据事先编写的[内审检查表],通过查、听、问、看或验证等方式,进行现场审核,并保持相应的内审记录。
3.3.3 内审员应将审核发现与审核准则对照进行评价,并在[内审检查表]上做好相应标识记录。若发现不合格时,可选择扩大抽样或重新验证的方式进行确认,但实施前应与受审部门进行沟通。
3.3.4 内审组长应每日召开内审组的内部会议,全面了解该日内审情况及协调审核安排与进度。适当时,应对内审员的[内审检查表]进行抽查,以验证其记录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3.3.5 开展内审时,内审员应态度诚恳、戒骄戒躁,不能凭主观推测或陷入具体事务争论不休。
3.3.6 审核组会议
a)末次会议召开前,内审组长应召集全体内审员沟通审核情况,并协调和汇总审核
发现。经与小组成员共同商议后,提出不符合项。
b)经与受审核方负责人确认后,内审组方可向有关责任部门开具[内审不合格项报
告],并将所有开具的不合格进行统计汇总和分类,形成[不合格项分布统计表]。
3.3.7 末次会议
a)仍由内审组长主持,重申审核的目的、范围、准则和方法;
b)与会人员与首次会议相同,适当时可邀请部分技术、管理人员参加;
c)由内审组长综述审核过程,宣布[内审不合格项报告]和[不合格项分布统计表],为公司管理体系的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进行评价;
d)公司会议按《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评价管理制度》要求,对公司管理体系实施情况进
行评价最高管理层应对内审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价,并对有关责任部门提出完成纠正措施的要求;
e)保持与会人员[签到表]和相应的[会议记录表]。
3.3.8 末次会议后,不合格项的有关责任部门负责及时采取措施,消除所发现的不合格及其原因。必要时,内审组参与其分析活动。
3.3.9 综合部应协助内审组长对不合格进行跟踪,包括对所采取措施的验证和验证结果的报告。
3.3.10 内审组长应在末次会议后的第五个工作日内,或所采取措施适宜的完成周期内,编写[内部审核报告],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批准后分发各部门及公司最高管理层。[内部审核报告]的主要内容:
a)内审目的、范围、准则、审核起止时间和内审组人员组成;
b)内审过程综述、改进意见和审核结论。
c)内审报告分发对象等。
3.4 管理评审的实施
3.4.1 管理评审不拘于采用会议的形式进行,评审范围应当全面,但不必在一次评审中涉及管理体系的所有要素,同时评审过程可以延续一段时期。
3.4.2 总经理负责主持管理评审,公司最高管理层人员及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应参与评审,且应针对:
a)质量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执行情况报告;
b)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指标的实现情况及实施程度报告;
c)质量管理制度及其支持性文件的实施情况报告;
d)岗位责任制落实和目标实现情况;
e)过程运行情况和质量、安全的符合情况,包括施工建设服务和工程项目实现过程中各
环节不符合和不合格品等情况;
f)以往管理评审所确定整改落实的情况;
g)可能影响管理体系计划的变更,主要包括外部环境的变更、自身的变更; h)对管理体系改进的建议。
3.4.3 管理者代表负责协助组织管理评审,综合部负责保持评审工作文件和记录,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
3.4.4 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以下方面的任何决定和措施:
a)对管理体系(包括管理方针和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做出总体评价; b)与顾客要求有关的工程建设服务和工程项目质量,与社会、员工、相关方关注的质量、安全的改进措施;
c)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和措施;
d)资源需求的措施,包括人力资源、基础设施、专项技能及财力资源的改进和措施
等。
最高管理者应依据《质量管理体系分析评价制度》《质量管理改进制度》,对管理评 审作总体评价及改进要求。
3.4.5 评审会议结束后,综合部应根据管理评审结果,整理编写[管理评审报告],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下达各有关部门。
3.5 各职能部门应按[内审不合格项报告] 和[管理评审报告]要求采取措施,消除所发现的不合格及其原因。必要时,内审组或行政部人员参与其分析活动。
3.6 内审组负责,行政部协助对内部审核不合格采取措施的跟踪验证。
3.7 综合部负责对 [管理评审报告]提出的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跟踪验证,以作为下次管理评审的输入。应建立与保持的记录
[管理评审计划]
[管理评审通知单]
[年度内审计划] [年次内审实施计划]
[内审检查表]
[不合格项分布统计表]
[内审不合格项报告]
[内部审核报告]
[管理评审报告]
本程序文件主要起草人:郭小妹本程序文件主审核人:刘勇本程序文件主批准人:王焕明
9.5S内部审核 篇九
1.5S内部审核的含义
为评价5S活动和有关结果是否符合公司的期望和要求,以及寻求继续改善的可能性空间而进行的内部自我系统性检查,
2.5S内部审核的目的
(1)5S管理体系与公司的期望要求一致。
(2)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及时发现现场管理中的问题,组织力量来加以纠正或预防。
(3)作为一种自我改进的机制,使得5S系统能持续地保持其有效性,并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3.5S内部审核的特点
●系统性――正式的,有序的活动。
●客观性――审核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自发性――企业出于改善的目的而发起的一种有组织地审核。
4.5S内部审核的内容
5S活动和有关结果是否符合计划的安排,这些安排是否能有效地贯彻,贯彻的结果是否能达到目标,这就是审核的内容。
5.5S内部审核的范围
整个工厂或公司所有的部门都是审核的范围。在实际工作中是否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
6.5S内部审核的依据
(1)根据5S的手册;
(2)根据公司的规章制度、保证承诺;
(3)结合国家相关的环境保护的法规。
这些都是审核的依据。
7.5S内部审核的时机、频度
每个部门最少每半年一次,而且每个月有一到两次集中各部门的巡查式的审核。发生了严重的问题或生产场所有较大整修改变时可以进行临时性的项目审核。
5S体系审核条件
1.5S体系必须是正规的文件化体系
首先应要求建立正规的文件,5S体系才能正常地运作,只有正常的运作5S体系才有审核的必要,正规的5S体系形成以后,才可以进行公正的比较和评价。实际行动中要有书面的文件或非书面的承诺,承诺一定要一致。
2.5S体系审核必须是一种正式的活动
5S体系审核必须依照正式的特定要求来进行,包括5S手册,目标承诺书,方法指导书,或其它支持的文件,样板,或有关环境的法规,制度规范的要求,以上这些特定的要求都是在确定审核任务时就应该予以明确。
在审核正式文件或书面文件当中,要注明审核的目的,审核的范围,要制订正式的审核计划,通过制订实施审核计划的检查表,依据计划和检查表进行审核。
3.体系审核结果要形成正式的文件
要有正式的审核报告,审核报告和记录都是正式的文件,留存到规定的期限,
4.5S体系审核要依据客观证据
相关的具体事实为什么强调客观存在的证据,因为它是对事不对人,不受情绪或偏见来左右事实,而且是可以陈述的辩证的事实。
5.审核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资格
5S审核体系的局限性
(1)只能在某一个时刻进行,不能跟踪整个过程
(2)只能调查到具有代表性的个例,不可能审查全部
(3)即使没有找到缺点,也不能证明5S方面是完美无缺的
5S体系审核步骤
5S体系审核有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文件的审查
审查是否建立了正规的文件化的体系;文件的内容是否正确,是否符合标准;了解受审核方的基本情况。
第二个阶段:现场审核
检查受审核现场,动作是否符合特定的要求,比方说5S的手册、承诺书、保证等三方面的情况,当这些都没有问题以后,我们就要进行5S体系审核的以下五个步骤。
审核的步骤
第一步:审核工作计划
检查公司的5S审核制度是否很完善,确定审核的范围,制订审核的计划。
第二步:指定审核员或组成审核组
审核组和审核员要搜集相关的文件,然后对文件进行审查,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审核计划,准备工作计划。
第三步:实施审核
①召开首次会议;
②进行现场审核(收集客观证据,记录观察结果);
③召开末次会议。
第四步:审核报告
编制审核报告。审核报告的内容应包括什么时间、地点、人和事,发现了什么问题,怎么样去改善,如何改善,也可以提出改善的意见或建设性的意见。然后把这些报告都集中起来,一份分发到受审单位,另一份存档。
第五步:纠正措施与跟踪
向受审核方提出纠正的要求,受审核方制订并实施纠正的措施,验证措施的有效内容,而且必定要做成记录。
5S内部审核是为了评价5S活动和有关结果是否符合公司的期望和要求,及为了寻求继续改善的可能性空间而进行的内部自我系统性的审查,是为了及时地发现现场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以便组织力量及时地加以纠正和预防,使5S体系能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它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内容主要是针对5S的推行情况及相关结果。它是监察5S活动推展程度、深度的有效管理工具,因此,在进行审核的过程中,一定要予以重视。
【贯标内部审核计划】推荐阅读:
实验室内部审核11-09
能源管理体系贯标11-11
内部审核管理控制程序07-14
iso22000内部审核报告08-04
实验室内部审核教材11-13
某企业知识产权贯标09-13
知识产权贯标申请流程10-24
内部审核员岗位职责07-06
sa8000内部审核检查表10-10
信用管理贯标工作总结报告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