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有机物学习方法,高中化学学习方法指导

2024-09-18

高二化学有机物学习方法,高中化学学习方法指导(共18篇)

1.高二化学有机物学习方法,高中化学学习方法指导 篇一

[学习心得] 高二有机化学的学习情况剖析

经过高一整年的基础知识铺垫,又经历了文理分科的认真抉择,相信大家已经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学习有了一个崭新的理解。在高二的学习中,化学,开始向大家展露出他最本质的信息和理论。一转眼半个学期已经过去了,不知道各位同学的有机化学学习的怎么样?

除了西城区的同学之外,绝大部分的同学现在都在经受着有机化学的磨练。期中过后,基本上基本的有机类别,烷,烯,炔,芳香烃,氯代烃,醇,醛,酸,酯,都已经被大家一一征服。但是现在没有了新的理论知识,有机化学犯二露出了他最狰狞的一面:有机推断的大题练习。

很多同学在刚接触到有机推断的时候有一种崩溃的感觉,因为长期接触到化学中的“文科”思想,而现在面对的有机物,却总是我们从来没有见过的奇怪产物。但其实,它们很简单。在这里给大家一些有机部分学习的建议:

1、看到一个有机物,先找官能团。官能团是有机化学最重要的知识点,结构决定性质,有机化学数千万种有机物,其实都是各种官能团结构性质的组合体。大家在面对有机的题目时,找官能团是解题万能的第一步。例如:看到-COOH,就想到这个有机物既能够体现酸性,又可以发生酯化反应。看到-CHO,就想到这个有机物可以发生银镜反应,也可以进一步被氧化为羧酸。在很多时候,有机物的名称不重要,或许根本不需要知道,只要找到官能团,所有的问题都已经迎刃而解。

2、同一物质发生不同的反应,取决于反应条件。有机物的反应要比无机反应复杂,所以很多时候,并不会把所有参与反应的物质,都在化学方程式中准确得表达出来,方程式也不用等号,而使用了箭头。因此,有机反应中的反应条件,在很多时候是直接影响反应的进行的。例如反应条件“浓H2SO4、Δ”一定代表脱水,只要有这一条件的反应,要么是酯化脱水,要么是消去脱水。又如“Cu/Ag”这一条件,高中有机物中没有含这些元素的物质,那么一定是催化氧化成醛的过程。

3、一定要对同分异构体的列举认真掌握。同分异构体的列举是有机化学学习的重点之一,这其中有很多种方法,大家一定要掌握一种适合自己的并且熟练应用。

4、有机物的计算很简单,化学高考的发展方向上是不会重点考察计算能力的,有机物的分子量有时虽然很大,但是成熟的题目设计已经是会给出一条轻松计算的道路。大家在做题的时候应该有所选择,同时这也是检查自己正确与否的一个途径。

有机化学的题目近年来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压轴大题形式,但这类题目的设计难度却小于下学期接触到的反应原理。从题型思路上来说,有机化学题目讲究循序渐进,先提供一个整体的思考方向,再分析合成路径图,最终实现具体有机物的整体剖析。

简单的提到一点有机推断的基础,也是希望大家能够安心,熟练掌握有机大题,需要一个过程。后续我也会和大家分享关于有机推断中的每一个题型。希望同学们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在我们挑战号称高中化学最难的模块--反应原理之前,有一个踏实的根基。

信息分类-Internal use

2.高二化学有机物学习方法,高中化学学习方法指导 篇二

有机化学这门课程是化工、选煤、煤化工、医药等许多专业的一门最为重要的核心重点课程和一门极富影响力的基础课程。有机化学也是一门相当有活力的学科, 它离我们的生活很近, 它所涉及的内容极为丰富多彩, 有机化学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今后专业课的学习, 也将对今后所从事的工作有重要的影响。绪论课在整个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上好绪论课是上好有机化学课程的关键。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 谈谈上好绪论课, 可以激发高职高专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积极性。

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因材施教

我校是高职高专院校, 学生文化课基础差, 在对他们进行调查时, 发现80%的学生都是文科学生, 他们在高中二年级就不学化学了, 有机化学根本就没学过, 他们又是煤炭深加工的专业, 有机化学学习的好坏, 直接影响今后专业课的学习, 因为专业课用到很多有机化学知识, 有机化学不会, 导致专业课就听不懂, 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困难。首先我们要认真选择教材, 对理论性较强的内容进行删减, 注重实用性。

二、上好绪论课关系学生今后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此句对教学也适用。第一堂课上的好坏在整个学科教学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重要性。上好绪论课是今后正常教学的基础, 上好绪论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如果学生对你所讲授的课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他们就会喜欢这门课程。在授课中要详细介绍有机化学的发展史, 著名科学家所作出的贡献, 有机化学研究的新领域, 告诉学生有机化学就是碳的循环、化学与生命、如何看见分子、诺贝尔化学奖与有机化学。教学中还不时利用多媒体穿插着名人逸事、利用多媒体演示动态的甲烷、乙烯等分子模型, 同时也向学生展示甲烷、乙烯等球棍模型, 并让学生课下自己动手用土豆或萝卜做甲烷、乙烯球棍模型。用生活中实例讲我们经常接触到的有机化合物, 让他们了解有机化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好处, 同时知道有些有机化合物也能给我们的健康带来危害。人们在装修房屋时, 由于装修材料含有甲醛超标, 导致人们患有癌症和一些疾病。有的一些色素、香精如果少量食用人体不会造成危害, 但使用过量就会致癌。如2004年5月11日, 广州白云区多名市民饮酒中毒, 假酒就是用工业酒精勾兑的, 假酒中的有毒成分主要是甲醛, 甲醛的毒性很大, 误饮10 ml即可造成眼睛失明, 多则将导致死亡, 因此使用时应特别注意安全。在学习时只有掌握了它们的性质我们才能运用自如。随着科学的发展, 新的有机合成技术不断提高, 有机化合物的种类繁多, 有机化合物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讲解基础知识的同时, 还要向学生讲解一些有机化学前沿的有趣知识, 使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的最新研究动态。利用课余时间带他们到“宝泰隆”的甲醇车间参观, 可增加感性认识。组织专题讨论, 知识竞赛, 每次上课之前都有一名学生向全班学生讲述一个有趣的有机化学小故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通过绪论课的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积极性, 让他们充分了解有机化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认识有机化学与人类衣、食、住、行、用的密切联系及其对科技发展的重要意义, 生物材料的研制已发展到可工业生产人工瓣膜、人工关节、模拟生物胶黏剂和模拟生物膜等, 化学合成药物已在医药工业中占主导地位。了解有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学在新型材料、能源、资源、环境保护和生命科学等领域的最新进展及应用, 鼓励他们好好学习, 去发现尚未发现的有机物, 成为一名化学家, 为人类作出贡献。

三、师生平等的情感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 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 才会乐于学习。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 与学生多沟通, 跟他们交朋友, 在生活上、学习上都关心他们, 从而激起对老师的爱, 对数学的爱;其次, 教学要平等, 要面向全体施教, 不能偏爱一部分人, 而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漠不关心。

四、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合成、变化规律及用途的一门实验科学,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各种化学转化是该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 其中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是它们的各种理化性质以及相互转化的基础。因此学习有机化学的第一步就是学习有机化合物结构特征及相关理论。向学生讲解什么是有机物, 其组成元素有哪些, 有机物与无机物是否为毫无关系的两类物质, 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何在, 有机物有哪些特点, 这些特点与什么密切相关, 有机物对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具有什么意义。

五、有机化学学习方法

有机化学的知识比较系统并有规律可循, 如有机化合物一般容易燃烧产物都是二氧化碳和水。熔点低, 难溶于水, 反应速率慢, 副反应多等。在学习中可以利用对比的方法, 找出讨论对象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使学习的知识系统化, 想知道物质的存在形式就要熟悉物质的性质, 因为性质决定存在的形式, 而要学习物质的性质, 就要了解物质的结构, 结构决定性质等,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化学实验时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思考实验结论, 用实验验证理论, 又用理论指导实验。通过实验也可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积极性。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使我认识到, 上好有机化学绪论课可大大激发高职高专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积极性。

摘要:对于高职高专选煤、煤化工等专业的学生来说有机化学是一门重要基础化学课程, 由于我校招的学生大多数是文科学生, 没有高中有机化学基础, 绪论课又是教学中第一课, 对高职高专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因材施教、上好绪论课的重要性、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等几方面对有机化学绪论课的教学作了介绍和讨论。

关键词:有机化学,绪论课,高职高专

参考文献

3.高二化学有机物学习方法,高中化学学习方法指导 篇三

关键词:有机化学 高考 学习方法

引言:有机化学是中学重要内容之一,是学习大学有机化学的奠基石。从近几年来高考的化学试题研究发现,有机化学试题的分值都在20分以上。然而相比较无机化学知识而言,有机化学内容相对较少,学时数也较少,对于中学生来说,掌握的程度相比无机化学要差一些。那如何更好的学习有机化学呢?

一:近几年高考卷有机大题的分析,了解有机化学试题的考查动向

通过查询2010年至2013年高考卷,归纳出有机化学的主要考查知识点主要为:反应方程式,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官能团名称,有机物名称等。四年来考查知识点相对固定。2008年开始,江苏卷出现有机合成路线设计流程图题型,一直沿用。上海卷在2012年后将此作为新增考查点,2013年浙江卷将此作为新考查点。

有机合成路线设计不仅能准确考查学生对典型有机物性质及其转化关系的掌握情况,更能考查学生对于信息的迁移和加工能力,同时也全面反映学生思维的质量。所以成就了高考难点之一。

二:通过高考题,寻求有机化学学习的方法

(2013 浙江.28)某课题组以苯为主要原料,采取以下路线合成利胆药-柳胺酚,回答下列问题:

(1)对于柳胺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柳胺酚最多可以和2molNaOH反应 B.不发生消化反应

C.可发生水解反应 D.可与溴发生取代反应

(2)写出A B 反应所需的试剂 (3)写出B C的化学方程式

(4)写出化合物F的结构简式

(5)写出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F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写出3种)

①属酚类化合物,且本换上有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②能发生银镜反应

(6)以苯和乙烯为原料可合成聚苯乙烯,请设计合成路线(无机试剂及溶剂任选)。

在这些考点中,第(1)(2)(3)小题考查要求不高,一般考试得分较为理想。然而学生得分率较低的为(4),(5),(6)小题。因此,要想顺利的拿下这类高考题,我们就需要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有机知识体系的认识。

1.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与化学性质的关系,构建基础知识体系。

化学学习的基本思路是: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在有机物结构中,官能团是决定有机化合物化学特性的主要因素。常见官能团的特殊化学性质[1]:(1)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可能含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或酚羟基;(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的物质可能含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醛基或酚羟基;(3)能发生银镜反应或与新制氢氧化铜煮沸后生成砖红色沉淀的物质一定含有醛基。(4)能与Na反应放出H2的物质可能含有醇羟基,酚羟基,羧基。(5)能与Na2CO3溶液作用放出CO2或使石蕊试液变红的含有羧基.(6)能与FeCl3溶液显紫色的有机物中含有酚羟基。(7)能水解的有机物中可能含有酯基,氯代烃,肽键。(8)能发生消去反应的为醇或卤代烃。

有机化合物之间的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官能团以及与官能团相连的碳原子上。因此,在对有机化合物的学习的认识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对官能团结构特征的认识,掌握了官能团部位在反应中的变化,就掌握了该反应的实质。利用规律,对知识点加以重组和迁移。比如利用官能团性质,可以将单官能团合成多官能团的物质,将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合成高分子有机物。掌握有机化学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就能融会贯通将各种官能团进行相互转化,形成结构化的知识网络,从而对有机化学有个整体认识,提高有机化学的学习效率。

2.掌握有机物分子式变化规律,突破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和数量判断。

同分异构体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高考必考的一个难点。在教材中所讲的有关同分异构体的知识简单,但在高考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常对于同分异构体的知识点考查时都带有限制条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做出判断。

①熟练掌握各种官能团的特殊性质。这点就有赖于前面基础知识构建体系的稳固性。

②掌握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规律。同分异构体的异构方式主要为:构造异构和立体异构。中学阶段重点考察构造异构。而构造异构体主要分为(1)碳骨架异构。比如CH3CH2CH2CH3,CH3CH(CH3)CH3.(2)取代基或官能团位置异构.比如CH3CH2CH2Cl 与CH3CH(CH3)Cl (3)官能团异构。如同碳原子数(n>2)时,饱和一元醛和饱和一元酮互为同分异构体,饱和一元酯和饱和一元羧酸互为同分异构体。

在高考中对于同分异构体的数量判断,通常是三种异构规律的综合考察,稍有不慎,容易遗漏。为防止遺漏,可以采用“定二议一”法。比如先将官能团,取代基或官能团位置固定为相同,进行碳骨架异构,再在同一种同分异构体中进行官能团异构,最后进行取代基或官能团位置异构。在2013年浙江这道高考有机题的第(5)小题中,我们可以写出以下同分异构体:

3.掌握有机合成设计的方法,实现有机物合成目标

对于简单化合物的合成,通常可以采用类比法来设计合成路线。但如果有机物结构复杂,步骤多,就不得不掌握合成路线设计的策略和技巧[2]。

(1)逆向合成法:就是从需要合成的目标分子出发,按一定的逻辑推导原则,推出目标分子的前体,再逆向推出该前体的前体,连续逆推下去。直至推导出简单的起始原料。

(2)合成路线设计流程图。 在逆推过程中,往往需要把目标分子的某些键切断,得到两个或更多碎片。通过碎片找到相应的试剂分子。把逆推和切断倒过来,运用与碎片相对应的试剂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就是合成路线。

(3)合成设计流程图遵循的原则。①使合成步骤尽可能少②应有合理的切断依据③涉及到官能团时,在新官能团处切断,得到原官能团④遵循最大程度简化原则。如在分子中央处切断,在有支链处切断,利用分子对称性切断。

在上述2013年浙江高考题中,第(6)小题的合成路线可以采用逆向推理法,即为:

所以聚乙烯的合成设计路线流程图如下所示:

有机合成路线设计题由于很好的契合了高考能力考查的要求,预计将成为高考的必考题型。虽然能力要求较高,但是只要我们掌握其特点和分析方法,科学训练,勤于总结归纳,定能“啃”下这块硬骨头。

总之,在有机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多积累基础知识,寻找有机物之间类似或转化的规律,构建有机化学反应及不同官能团的网络知识结构体系,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学习有机化学。

参考文献:

[1]王海龙,《有条件限制的同分异构体书写技巧》,理科考试研究.综版。2013年

4.高中有机化学学习方法 篇四

在有机化学的学习中,我们通过弄懂一个或几个化合物的性质,来推知其它同系物的性质,从而使庞大的有机物体系化和规律化,这是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方法。但是,不同间的事物在考察普遍联系性的同时,还要认识其发展性和特殊性,这就需要我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更全面、深刻地认识有机化学知识。

(1)普遍性与特殊性

有机物虽然种类繁多,但有同系物,而同系物的结构和性质是相似的,这就是普遍性。因此,在复习时只要认真弄懂一个或几个化合物,就可推知其它同系物的性质,从而把庞大的有机物体系化和规律化。但是,任何特殊性都不能完全包括在普遍性之中,复习中要善于在有机物的特殊性中发现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研究特殊性。以醇为例:醇类能催化氧化为醛、发生消去生成烯,但(CH3)3C-OH不能氧化成醛,CH3-OH、(CH3)3C-CH2-OH不能消去生成烯,这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乙醇能与水互溶,但维生素A难溶于水;乙醇与甲醚虽然组成相同,但由于结构不同,两物质的熔沸点等性质相差甚远。前者是量变引起了质变,后者是质变引起量变。

乙醇、苯酚、乙酸、葡萄糖分子中均含有羟基,因而它们都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但由于与羟基相连的基团各不相同,基团间相互影响的结果使羟基表现出来的性质又具有明显的差异,如:乙醇、葡萄糖溶液呈中性,苯酚溶液呈弱酸性,乙酸溶液呈明显酸性,这是普遍联系与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

(2)内因和外因

虽说结构决定性质,相同结构的有机物具有相似的性质,但由于有机物化学性质的“多面性”,具有相同结构的有机物在不同条件下可能发生不同的反应。所以分析有机反应,在首先考虑内因即物质结构的同时,还必须充分考虑外因,即反应条件对有机反应的影响。

如乙醇与浓H2SO4共热至170℃,发生消去反应,主要生成乙烯;但若是140℃,则主要发生取代而得到乙醚。还如苯与Cl2在铁为催化剂时发生取代得氯苯,但在紫外线照射时,则发生加成生成“六六六”。

5.有机化学学习方法总结 篇五

1、找本国内教科书学习好基本反应,不懂的地方不要死扣,主要加强印象,对于一些基本概念掌握好,如共振,octet rule,molecular orbital, Sn, E1等基本概念。推荐邢其毅的有机化学。不过先用不着看后面的章节如蛋白、糖等内容。

2、找本国外的有机化学原版书,如mcmurry或carey等人编的organic chemistry。熟悉外文专业词汇的同时,加深理解,老外写的书都深入浅出,并不难理解(除了英文讨厌以外)。

3、正式入门先看两本书grossman的The art of writing reasonable organic reaction mechanisms或miller的writing reaction mechanisms in organic chemistry。还有一本pushing electrons。学习机理的写法和深入了解电子转移的内涵。不用记住里面的机理,主要学习从反应如何合理的推导机理。

4、阅读专题小册子,如国内超星上的亲核加成反应、饱和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历程等等按照基础反应特点介绍的小册子。也有一些外文书籍,我就不写了。

5、看一本立体化学方面的入门书籍,推荐oxford chemistry primer 系列Organic_Stereochemistry或longman公司出版的guide to organic stereochemistry。国内有超星上有一本较早的翻译自法国的有机立体化学入门(作者可能为henry kargan 记不太清),虽然有些观点较为过时,但写的较简单,适合初学者。

6、学习高等有机化学(主张中英文对照学习),carey或march的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是经典,国内好像都有中译本,虽然译本年代较早,但有助于英文版的学习。学习是肯定不懂的地方很多,方法有两个一是在网上搜索不懂的概念(最好在专业英文网站找),二是找专题小册子。实在不懂就暂时一放,有一天你就会顿悟的。同时推荐havard 的 evans讲义对照学习,并学习上面的挑战问题。

7、学习有机立体电子效应(steroelectronic effects)的一本书,法国人写的中英文两种版本都有,我记不清了。fleming 或kirby的也很好,但很难搞到。

8、学习有机合成的书籍(如smith 编的 organic synthesis 很好,国内也有如黄培强编的有机合成也可以,黄宪也有)。有本小册子不错,guidebook to organic synthesis(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9、如果想深入了解某领域的内容如杂环化学、糖化学等。可从浅入深的学习,先学习国内的小册子,千万别找国内的大布头看,再看外文专著(可找大部头看)。

10、看全合成文献或专著,能够帮助你通过实际问题理解所学有机理论。organic synthesis workbook 不错(共两册)或k C N 这个大牛写的经典全合成两本书。

11、手中常备书籍或电子资料:有机人名反应及机理、有机合成中的保护基、金属有机化学、Organic Synthesis Collective、溶剂纯化(5th 外文)等就不列举了。

12、如果你是狂热的爱好者,那么再深入学习立体化学(Eliel 编的)、有机金属催化、多组分反应、氧化、还原、周环等高深功夫(都要看外文,^_^光Pd催化的就好几卷啊)。参考书不列了。

6.高二化学有机糖类试题2 篇六

(1)写出沉淀D的成分____________,A的成分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生成C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浅议有机化学教学方法 篇七

1 兴趣教学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通过提高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才能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才能为相关行业培养出专业素质过硬的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地、主动地、探究性地去学习有机化学[1,2]。

有机化学第一堂课就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有机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可以用解析有机化学英文单词organic chemistry的方法,同学们知道它们的深刻含义吗?学生立刻变得好奇起来。其实可将chemistry拆分为“chem.”、“is”、“try”的组合,翻译成中文可以理解为:化学就是尝试(实验)。这样的拆分深刻地揭示了化学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而有机化学更是与实验联系紧密。organic有器官的,组织的等意思,揭示了有机化学和生命存在着重要的联系,道出了有机化学的重要性。学生很容易对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此外,风趣的语言也会使学生喜欢上课,愿意听课,特别是讲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时。例如对映异构这章理论性较强,枯燥,乏味,甚至有的学生觉得没有什么实际用途。对此,可以首先讲故事的形式使学生了解到其重要性,上世纪60年代左右公开出售的药物“反应停”(主要成分为右旋沙利度胺)可以防止妊娠呕吐而被很多孕妇使用,结果导致了大量短肢畸形儿的出生。研究发现,“反应停”中含有的少量左旋沙利度胺具有致畸作用,是罪魁祸首。事实证明,有的药物具有一定疗效,但是其巨大的副作用让人类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用讲“故事”的手法吸引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了解到这部分知识的重要性,同时又有了学好这部分知识的信心。总之,教师通过精心的准备和长期的经验积累,运用兴趣教学法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2 逻辑思维方法的运用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只有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使学生变得更聪明,容易接受和掌握新知识,善于研究和探讨新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认识能力的核心。它是确定的、前后一贯的,无矛盾的、有条有理、有根有据的思维。

学生对有机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之后,就要掌握有机化学的学科特点,从而运用相应有效的学习方法了。有机化学涉及的化合物和化学反应众多,但它们并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如果能够在有机化学的教与学中恰当运用逻辑思维方法,使貌似孤立的内容互相联系起来,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和规律,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成为有机的整体,将繁杂的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和记忆,这无疑有助于提高有机化学的教与学的质量,从而达到更好地学习并掌握有机化学基本知识、基础理论的目的,潜移默化中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3]。

3 合作学习教学方法的运用

19世纪早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合作学习并运用于实践,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就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到了20世纪70年代,合作学习在美国的研究和应用相当广泛[4]。

对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5],促进组内成员对学习任务和学业竞赛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合作学习以小组为主体来设置目标。合作学习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活动,在没有教师直接管理的情况下进行学习,小组成员相互依赖,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地学习某些材料,从而达到共同目标。为了达成一个共同的目标,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必须通过分工合作、资源共享、角色轮换等手段,创造和谐有效的学习环境和依赖关系[6,7]。

4 多媒体技术的利用

所谓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教学形式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于一体,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改善课堂教学环境,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优化教学过程,使教师传播的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对有机化学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优化作用,如:利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将多媒体技术融于课堂教学,让看不见的反应过程变成了生动有趣的动画,使学生看到放大了的原子世界和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了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利用多媒体教学,适当增加教学信息量,完善、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学生课堂上听得认真,同时更感到化学学科的广阔前景,从而热爱这门课程,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有利于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知识。有机化合物大多具有空间立体结构,利用动画技术,学生可以更加轻松地掌握,另外,对于有机化合物的反应历程,如SN1和SN2反应历程,动画演示出不可见的构型变化和两者的区别,学生接受起来更容易,极大地帮助了学生对这些重要的有机历程的理解;利用多媒体教学,演示实验的基本操作和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验课的讲解环节,将本实验涉及的基本操作首先展示在屏幕上,用多媒体动画演示整个实验过程,给学生一个感性认识。当学生进入实验室动手操作时,心中就有数,能较快地、正确地安装仪器设备。这样既可以节省实验的准备时间,又可以提高实验的准确率,从而提高有机化学实验课的效率。另一方面,利用多媒体教学时还应注意几个问题,如:应该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只是传统教学的发展和延伸,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根据课堂气氛调整讲课速度;多媒体教学应突出重点,易化难点,加强关联对比;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通过语言、语调、表情、动作等把自己的授课与多媒体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增强教学效果;在课件制作中手段要适应不同内容的要求[8,9,10]。

5 结 语

为了提高有机化学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逻辑思维和合作学习方法,合理正确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值得每位有机化学任课教师不断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摘要:有机化学是化学化工等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不断提高有机化学教学效果对于提高这些专业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非常重要。本文浅议了培养兴趣、逻辑思维、合作学习、利用多媒体等几种有助于提高有机化学教学效果的方法。

关键词:有机化学,教学方法,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黄昆,杜冰心.有机化学兴趣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1,38(7):211-213.

[2]张凤.化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2):228-228.

[3]刁开盛,黄忠京,张卫民.逻辑思维方法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7(3):101-108.

[4]Stahl Robert J.The essential element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theclassroom[J].ERIC Digest,1994(3):2-3.

[5]王坦.合作学习简论[J].中国教育学刊,2002(1):32-35.

[6]杨华,张袖丽,司靖宇.合作学习在有机化学教学活动中的尝试与探索[J].广东化工,2011,38(7):195-198.

[7]陈闽峰.新课程中学困生学习状态的思考[J].新课程(下),2011(2):131-131.

[8]杨瑞云,银小玲,覃江克,邵长伦.有机化学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5):36-38.

[9]聂卫东.多媒体教学之我见[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7(1):75-77.

8.高三有机化学复习方法探讨 篇八

一、熟练掌握有机基础知识

依据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和性质递变规律,可以采用“立体交叉法”来复习各类有机物的有关性质和有机反应类型等相关知识点。

首先,根据饱和烃、不饱和烃、芳香烃、烃的衍生物的顺序,依次整理其结构特征、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化学性质中的反应类型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各种有机物的制取方法。这些资料各种参考书都有,但学生却不太重视,大多数同学仅仅看看而已,却不知根据“全息记忆法”,只有自已动手在纸上边理解边书写,才能深刻印入脑海,记在心中。其次,按照有机化学反应的七大类型(取代、加成、消去、氧化、还原、加聚、缩聚),归纳出何种有机物能发生相关反应,并且写出化学方程式。第三,依照官能团的顺序,列出某种官能团所具有的化学性质和反应,这样交叉复习,足以达到基础知识熟练的目的。熟练的标准为:一提到某一有机物,立刻能反应出它的各项性质;一提到某类有机特征反应,立即能反应出是哪些有机物所具备的特性;一提到某一官能团,便知道相应的化学性质。物质的一般性质必定伴有其特殊性。例如烷烃取代反应的连续性、乙烯的平面分子结构、二烯烃的1-4加成与加聚反应形成新的双健、苯的环状共轭大丌键的特征、甲苯的氧化反应、卤代烃的水解和消去反应、l-位醇和2-位醇氧化反应的区别、醛基既可被氧化又可被还原、苯酚与甲醛的缩聚反应、羧基中的碳氧双键不会断裂发生加氢反应、有机物燃烧的规律、碳原子共线共面问题、官能团相互影响引起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改变等,这些矛盾的特殊性往往是考题的重要源泉,必须足够重视。

二、用基础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有机化学问题

有机化学高考试题必有根据有机物的衍变关系而设计的推断或合成题。这类试题通常以新药、新的染料中间体、新型有机材科的合成作为载体,通过引入新的信息,组合多个化合物的反应合成具有指定结构的产物,从中引出相关的各类问题,其中有:推断原料有机物、中间产物以及生成物的结构式、有机反应类型和写有关化学方程式等。思维能力要求有:思维的深刻性(演绎推理)、思维的灵活性(知识的迁移,触类旁通)思维的批判性(判断与选择)等。

然而这些考查全是在几乎未见过的有机反应原理的基础上出现的,显然信息的选择、提炼、加工和应用是个难点。其实也不难,关键在于怎样阅读和理解信息、怎样将信息与自己掌握的基础知识结合起来解题。

首先,熟悉信息,尽快找出有用信息,对于新的有机反应历程,必须弄清来龙去脉,方能着手解题。

其次,找出解题突破口,这里可能要求正向思维,也可能逆向思维。

第三,一旦找出解题的钥匙,紧接着便是关于基础知识的试题,这时谁的基本功好,谁就能正确答题。

精选综合信息题,着重练习阅读、提炼信息和按照所给信息“依样画葫芦”、“照猫画虎”的能力

根据以往的高考有机化学试题,也就约有二十多条关于有机化学反应原理的信息,同学们自我收集、整理、理解,完全可以做到在知识结构上有备无患,从容解题。

9.高二学习化学的诀窍 篇九

阅读新课: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包括文字、化学用语、图表、例题等。

找出难点:对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上课时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解。

温习基础:作为学习新课的知识铺垫。

2、听课,记笔记

在预习的基础上带着问题来听课,在急于想找到问题答案的欲望的驱使下你的听课效率一定会很高。

如果上课之前你感到这节课的内容都会了也要认真听,听老师是怎样对这些问题描述的、解释的,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分析的,找出不同的方法为佳,这样下来你一定会感到这节课的确受益匪浅。

听课要全神贯注。全神贯注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

3、先复习,再做作业

在做作业之前,要先复习课本和课堂笔记,把所学知识理解之后再做作业,切忌边做作业边翻书,否则达不到巩固练习的目的。

做作业时,如果作业是需要完成的试卷,建议规划时间完成,这样即可以检查自己的准确性,还可以训练解题的速度。

4、背诵知识点。

化学学科的特点是知识点零碎,记忆量大。背诵可以采取些小技巧,比如把必须记忆的概念、规律和理论编写成顺口溜等便于记忆等。

高考化学解题有什么方法

1、高考化学解题抓住关键,以新联旧

填空题形式新颖,思维巧妙,很富有思考性,综合性程度很高,内容跨度大,知识的串联性强,只要抓住关键,搞清题目的条件和要求,在此基础上题目的新要求与学过的旧知识联系,进行有关知识的整体思维,答案就能顺利推出。

2、高考化学解题利用规律,逐步推理

近几年来,高考填空题中出现了许多“满足关系”和“取值范围”的题目。这些题目形式新颖,创意较高,思维抽象,规律性很强。该类题目大都是内容源于课本,要求学生对化学基本理论透彻理解,熟练运用,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对于这类题,应该将计就计,首先抓住知识的内在规律,找出对应关系,逐步推理,导出结果。

高二化学复习方法

一、继续读好课本、用好课本,正确处理好课本与练习题的关系

在多年的高考化学复习中,发现有的同学在高三复习时完全丢开课本的知识体系,不在课本的知识点和重点知识上下功夫,而是盲目地练了大量的练习题,但对课本上的知识还存在不少问题。这只能是抓了“芝麻”丢了“西瓜”。大家都知道:课本是复习的依据,更是教师编、选一切练习题、测试题的依据。因此在高三复习阶段,仍然要继续读好课本、用好课本,还要正确处理好课本与练习题的关系,因为任何练习题、任何参考资料都不能完全代替课本。

二、对化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使普遍的知识规律化、零碎的知识系统化

高三复习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已基本掌握的零碎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加工,使之规律化、网络化;对知识点、考点、热点进行思考、总结、处理,从而使自己掌握的知识更为扎实、更为系统,更具有实际应用的本领,更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把握复习备考的重点和方向

10.高二有机化学教学计划 篇十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化学

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目标-

1、坚持“三个面向”的教育理念,突出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培养一批“合格+特长”的四有新人。

2、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一期的学习,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规范的解题技巧,形成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对规定的化学实验能很好的完成。

3、知识传授目标

本学期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内容,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重要的原理的应用。

二、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集体备课:坚持每周一次进行集体备课。备课程序:个人自备→集体讨论→形成讨论稿→个人修改使用。

2、教学案的设计:

新授课教学案设计环节:课前预习(基础部分)→课中学习(重点部分)→课后提高(应用部分)→学后反思(总结部分)

讲评课教学案设计环节:效果点评→存在问题→知识回顾→自主纠错合作探究→学法指导总结提高→反馈练习→学后反思

在集体讨论前提下,教师轮流执笔编写教学案。

3、作业布置:采取分层布置作业的形成,狠抓作业数量和质量

4、批改辅导:尽量全批全改,利用课余时间和自习时间加大对辅导对象的辅导力度

5、教学进度安排:

2 篇二: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教学进度计划表

x x x中学至

教师: 任教班级: 科目: 化 学

教 学 进 度 计 划

篇三:《有机化学基础》选修5教学计划

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教学计划

一、教学简析

一、研究物质层面:

必修2中只学习了几个有限的有机化合物,像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等。选修课程要丰富代表物的类型,增加新的物质——醛。其次,每一类有机物中,必修仅仅研究简单的代表物的性质,选修课程要丰富学生对一类有机化合物的认识。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有机物的类别。例如烃的教学,一定要能够举出多种烃的代表物的名称,以及其在自然、生活生产中是否真实的存在,掌握其应用,再例如酸,必修仅仅学习乙醇性质,还应了解其他常见醇、酚以及其物理性质、用途以及一元醇的简单命名。

从必修到选修,对有机物分类、组成和存在的认识从代表物上升到类别。也就是,不应该一到有机化学的学习,就奔着化学反应去,然后就拘泥于典型有机化合物身上。

二、从认识水平、能力和深度的层面。

对于同样一个反应,在必修阶段只是感性的了解这个反应是什么样的,能不能发生,反应有什么现象;到了选修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描述的阶段,而要达到以下要求:

1.能够进行分析和解释:基于官能团水平,学生需要了解在反应当中官能团发生了什么变化,在什么条件下由什么变成了什么。

2.能够实现化学性质的预测:不仅能分析给定的事实,还应该对化学性质有预测性。对于给定的反应物能分析出与哪些物质能发生反应,反应产生何种产物。

3.明确结构信息:在预测反应的产物的基础上,能明确指出反应的部位,以及原子间结合方式,重组形式,应该基于官能团和化学键,要求学生了解官能团的内部结构。例如羟基的氢氧键是能够断裂的,羟基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应该是连接在碳原子上的,而碳氧键是可以断裂,进一步,还可能了解这个原子的成键环境。这样就要求建立化学键的认识,极性、饱和性等。

因此,从必修到选修,对有机物化学性质的认识应上升到用官能团的结构及化学键变化来解释、预测反应水平。

三、从合成物质层面:

选修阶段要从碳骨架上官能团的转化来认识化学反应,这也就是从转化与合成角度认识认识反应。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反应前后化合物之间的关系,能够顺推,逆推。

二、教学目标任务要求 《有机化学基础》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也是高考内容的重点选考部分。它是为对有机化学感兴趣的学生开设的选修模块,该模块的内容主要涉及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应用,共设置了三个主题:

1.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烃

2.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烃的衍生物

3.有机合成及其应用——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在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引导下,教学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高中化学课程目标规定了学生在整个高中阶段通过化学学科的学习应达到的发展目标,整个体系由三个目标纬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目标层次(面向全体学生的和针对部分学生的)构成。体现了“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综合素养”、“科学教育为大众”等教育理念;完善了课程目标的维度;实现了与课程结构的对应。了解化学课程的总目标体系,对教师合理、全面的设计教学目标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帮助教师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并将其体现于教学目标中。《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学习安排于高中二年级,是在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必修2“有机物”的认识基础上拓展,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本模块的学习更有系统、有层次加深认知程度。

《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设置在于学习有机化学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有机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它们广泛的存在于现代生活的每个角落及生产、研究的各个领域。基于此设置意图,教师设计教学目标时应更关注学生较高层次的科学素养的培养。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教学目标中就加大关注对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指导及创造精神的培养。理论知识、实践活动、生活经验的相互关系的联系和应用。

三、措施

1、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有机化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开展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的主题活动,让同学们真实的感受到世界的进步与化学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让他们知道只要他们认真学习也许下一个可以“改变世界”的人就是他,从而学生们就不会认为他们每天学习的知识都是与生活毫无联系,将来都用不上的东西,也就不会觉得乏味无趣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教学过程中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

有机化学学习的一般规律与方法:结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制法(工业制法、实验室制法)→一类物质。教师教学中要围绕这一主线对各类有机化合物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理解,虽然有机化合物种类多,数目巨大,但有规律可遁,有方法可用,并不是生搬硬套,主要是学习方法的掌握。例如:讲到乙炔时,因为之前讲过乙稀,老师可以引导让同学们自己推测出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通过实验让学生能自行得出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从而总结出饱和烃和不饱和烃的区别,重点认识到碳碳双键、碳碳三键的加成、氧化、聚合反应。得出乙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总就出乙炔的用途。通过乙炔的讲解的,得出炔烃因为都含有所以碳碳三键性质与乙炔相似。

3、是要重视直观教学,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立体化学知识在有机化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有机化学基础》模块中这方面知识涉及较多。在教材中,出现了大量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立体结构,如果准确掌握这些知识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由于学习此模块之前学生未学习过《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使用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产生感性认识,其中较有效的方法是采用模象直观手段。

4、重视实验中培养学生动手、观察、总结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学生自己能做的实验一定让他们自己亲自动手做,在实验过程中既要注重实验现象的观察,更要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总结实验的规律,思考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我也常常提醒同学们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性,思维的严谨性。比如做乙醛的银镜反应时,银氨溶液的配置,用何种加热方式,反应中注意的事项,反应后试管的洗涤方法等,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还

要知其所以然。理论指导实践,实践论证理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5、充分了解学生,事半功倍

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部分存在着如下缺陷: ⑴对各类主要官能团的结构特征、主要性质和反应掌握不牢,容易混淆。

⑵知识网络化程度差,对大型推断题没有思路,不能很好的对所学知识进行准确的应用。

⑶书写方程式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较差。

四、优差生辅导计划

对后进生的辅导方面,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转化一个后进生比培养一个“三好生”更为重要、更有价值。我要按照成绩排出了化学后进生和较差生的名单,对于较差生,主要是利用课堂时间多提问,多加注意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化学成绩,而对于差生,我则决定利用课后给他们经常补课,经常给他们布置一点任务,利用课前上课的几分钟检查。每天给他们一点任务,完成后大加赞扬,不完成的哪怕留到晚自习结束也要当天过掉。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安排不同的作业,并采用一优生带一差生的一帮一行动。请优生介绍学习经验,差生加以学习,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差生。做到”堂堂清”,“周周清”,“测测清”:要求学生每天做好”预习—听课—复习”三步。并积极检查.把当天的功课在当天解决。周周有总结。在测试中检查出学生未能掌握的知识再及时把进行讲解和解决。利用辅导时间,加强巩固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

教学进度安排

篇四:高二化学教学计划

《有机化学基础》 模块

高二化学组

2013-1-22 《有机化学基础》 模块

一、指导思想 以化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引,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紧跟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抓好常规教学,夯实基础,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教学教研工作的中心任务。

近几年高考都非常重视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主干知识内容的考查,化学高考对课本实验的考查力度在加大,突出了中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考查。课改以来,化学考试说明中都非常重视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知识的考查。重视与此相关的化学题目,注意搜集高考前与化学相关的新闻、科技、发明创造等,特别关注日益突出的环保问题

二、教学目标

(一)、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1、能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2、了解常见有机有机物的结构。了解有机分子中的官能团,能正确的表示它们的结构。

3、了解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化学方法和某些物理方法。

4、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异构现象,能判断简单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

5、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6、能列举事实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二)、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

1、以烷、烯、炔和芳香烃的代表物为例,比较它们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

2、了解天然气、石油液化气和汽油的主要成分及其应用。

3、举例说明烃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应用。

4、了解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

5、了解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

6、结合实际了解某些有机化合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三)、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

1、了解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能举例说明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开发上的应用。

2、了解氨基酸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氨基酸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了解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4、了解化学科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四)、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1、了解合成高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能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

2、了解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特点。

3、了解新型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及其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4、了解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贡献。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基本情况:高二年级共有20个教学班,其中14个理科班,本学期化学教学内容为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学情分析: 理科班大多数学生有学习化学的兴趣,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一定的学习方法。但学生程度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必修2的知识遗忘较严重,理解掌握上差别较大。有极个别学生基础薄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材分析

《有机化学基础》是为了对化学反应原理感兴趣的学生开设的选修模块,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求。本期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熟悉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类型,掌握重要的有机物的制备,使学生能够运用有关有机化学的原理及有机物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具体工作措施

1、做好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研究工作。

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增强对新课标的理解和驾驭能力;立足课堂开展教学研究,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2.根据学校工作计划,结合学科实际,落实各项教研和教学常规工作。

树立质量为本的教学理念,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投身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3、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提高教学业务能力

①利用每周三下午的备课组活动时间,学习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新课程的具体要求,认真学习新课程教学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学方法。

②加强集体备课,认真听课,落实课堂教学,提高“优质课”百分率。

③还要探讨下一周的教学内容及采用的教学方法、制定学案和周周练的习题。④学案的制定要符合学生实际以利于课堂的实施,⑤选择最优的教学法,提高教学效益,使本学科 的教学稳步推进。

4、认真做好教学常规,确保教学有效开展

对每一位任课教师而言,一定要深入备好每节课,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备课组共同研讨确定学案内容,根据班级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共享。认真上好每节课,积极实践新课程理念,把

握好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精心设置习题,合理、布置学生作业,书面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及时反馈。

认真实施分层教学

注意提高整体教学质量,防止两极分化,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还要注意知识的深化,为高三教学作准备 在确保尖子生的情况下,要做好补差工作。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促优补差工作可在晚自习或周六周日进行。对学生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以应对日益加深的学习内容。6,精选每周的测验题,并要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

对每一次测试要认真分析,总结,为学生确定合理的目标。并且要注意习题的讲评方法,教师要帮助学生发现知识间的联系和不同试题间的关系,将各类习题和知识板块进行归纳、归类总结,形成知识网络,以方便学生掌握,并有利于其在具体问题情境中的应用。选修教学中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和总结,不孤立的进行教学,把握当前内容为主,连带复习前面的知识,最好以练习的形式出现,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讲评。

7、教学组织上,学生活动和教师引导并重。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地位的下降,或否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仍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特别是在新知识的教学时,学生还有许多化学知识没有接触过,在这样的条件下一味地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是不切合实际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学生的化学知识太少而否定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因为学生没有感性认识就会妨碍知识的获得。综合两方面的因素,比较好的教学策略是既重视学生的活动,同时也强调教师的引导。

8. 灵活运用多媒体

多媒体(课件)包括文字、图形、图片、声、光等。其特点是直观、生动、形象。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对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选修3 这一模块探索到物质微观结构,学生的感性认识不强,并且这一模块的理论艰涩、隐晦、难懂。学生不易掌握,教学过程中最好采用模型教学法实施教学,但是我们学校的教学模型较少不能满足教学要求,所以实施教学时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克服这个缺点,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理论的理解水平,提高学习效果。

六、具体落实措施 1.坚持至少每周一次的备课组活动,同时坚持选修小组、必修小组每天讨论制度,做到统一备课,统一进度,统一练习,共同探讨教学过程中所碰到的问题。

2.在每一章新课开始之前,由备课组长进行分工,组内老师轮流备重点、备难点、明确新教材难度的把握,并提供详细的教案、课件,为全组成员提供资料,共同探讨,提高效率。当然,虽然任务分到了各个负责主备的老师处,但全体成员都会提前熟悉教材,做出自己的思考。

3.精心筛选题目,适当补充典型例题,精讲精练,力争做到减负增效。认

真出好每周一次的限时训练。认真落实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4.做好单元过关和查漏补缺工作,每章完后进行一次单元小考,每节课前5分钟,做一些巩固练习。5.认真做好阶段考出题、审题、考试阅卷工作及分析总结,做好教学反思工作。

6.结合本年级的现状,对于文科班学生,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化学基本技能和基本素养,要求在上学期将化学与生活的内容全部结束,本学期开始化学

1、化学2以及《化学与生活》的复习,准备迎接下学期的学业水平测试。对于理科班的学生争取在本学期内将选学的《有机化学基础》全部结束。并准备学业水平测试。

7.认真开展“培优补差”活动,本学期,在高二年级竞赛班的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加强对学生的竞赛辅导,培养优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争取在下学期的化学竞赛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对暂时落后的学生要多鼓励多表扬,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其学习化学的兴趣,为下学期的学业水平测试做准备。

8.教师要树立全局观念,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和教辅用书。注重考试质量和试卷分析。定期组织备课组教师进行学情分析,发现问题,寻找对策,及时解决,确保年级科学课程的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9.坚持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积极探索研究性实验的实施方案。

七、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

篇五:《有机化学基础》选修5教学计划

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教学计划

一、教学简析

(一)研究物质层面:

必修2中只学习了几个有限的有机化合物,像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等。选修课程要丰富代表物的类型,增加新的物质——醛。其次,每一类有机物中,必修仅仅研究简单的代表物的性质,选修课程要丰富学生对一类有机化合物的认识。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有机物的类别。从必修到选修,对有机物分类、组成和存在的认识从代表物上升到类别。

(二)从认识水平、能力和深度的层面。

对于同样一个反应,在必修阶段只是感性的了解这个反应是什么样的,能不能发生,反应有什么现象;到了选修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描述的阶段,而要达到以下要求:

1.能够进行分析和解释:基于官能团水平,学生需要了解在反应当中官能团发生了什么变化,在什么条件下由什么变成了什么。

2.能够实现化学性质的预测:对化学性质有预测性,对于给定的反应物能分析出与哪些物质能发生反应,反应产生何种产物。

3.明确结构信息:在预测反应的产物的基础上,能明确指出反应的部位,以及原子间结合方式,重组形式,应该基于官能团和化学键,要求学生了解官能团的内部结构。例如羟基的氢氧键是能够断裂的,羟基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应该是连接在碳原子上的,而碳氧键是可以断裂,进一步,还可能了解这个原子的成键环境。

(三)从合成物质层面:

选修阶段要从碳骨架上官能团的转化来认识化学反应,这也就是从转化与合成角度认识认识反应。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反应前后化合物之间的关系,能够顺推,逆推。

二、教学目标任务要求

《有机化学基础》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也是高考内容的重点选考部分。它是为对有机化学感兴趣的学生开设的选修模块,该模块的内容主要涉及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应用,共设置了三个主题:

1.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烃

2.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烃的衍生物

3.有机合成及其应用——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学习安排于高中二年级,是在初中化学和

高中化学必修2“有机物”的认识基础上拓展,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本模块的学习更有系统、有层次加深认知程度。

三、措施

1、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有机化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开展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的主题活动,让同学们真实的感受到世界的进步与化学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让他们知道化学源于生活,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教学过程中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

有机化学学习的一般规律与方法: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一类物质。教师教学中要围绕这一主线对各类有机化合物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理解,虽然有机化合物种类多,数目巨大,但有规律可遁,有方法可用,并不是生搬硬套,主要是学习方法的掌握。

3、重视实验中培养学生动手、观察、总结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学生自己能做的实验一定让他们自己亲自动手做,在实验过程中既要注重实验现象的观察,更要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总结实验的规律,思考实验中出

现的问题。我也常常提醒同学们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性,思维的严谨性。

4、充分了解学生,事半功倍

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部分存在着如下缺陷: ⑴对各类主要官能团的结构特征、主要性质和反应掌握不牢,容易混淆。⑵知识网络化程度差,对大型推断题没有思路,不能很好的对所学知识进行准确的应用。

⑶书写方程式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较差。

四、优差生辅导计划

对后进生的辅导方面,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转化一个后进生比培养一个“三好生”更为重要、更有价值。

11.几种有机化学解题方法介绍 篇十一

关键词:商余法;代入法;残基法;拆分法;讨论法;平均分子组成法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188-01

1、商余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应用于解答有机物(尤其是烃类)知道分子量后求出其分子式的一类题目。对于烃类,由于烷烃通式为CnH2n+2,分子量为14n+2,对应的烷烃基通式为CnH2n+1,分子量为14n+1,烯烃及环烷烃通式为CnH2n,分子量为14n,对应的烃基通式为CnH2n-1,分子量为14n-1,炔烃及二烯烃通式为CnH2n-2,分子量为14n-2,对应的烃基通式为CnH2n-3,分子量为14n-3,所以可以将已知有机物的分子量减去含氧官能团的式量后,差值除以14(烃类直接除14),则最大的商为含碳的原子数(即n值),余数代入上述分子量通式,符合的就是其所属的类别。

例1某直链一元醇14克能与金属钠完全反应,生成0.2克氢气,则此醇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为

A、6个 B、7个 C、8个 D、9个

解析:由于一元醇只含一个-OH,每mol醇只能转换出1/2molH2,由生成0.2克H2推断出14克醇应有0.2mol,所以其摩尔质量为72克/摩,分子量为72,扣除羟基式量17后,剩余55,除以14,最大商为3,余为13,不合理,应取商为4,余为-1,代入分子量通式,应为4个碳的烯烃基或环烷基,结合"直链",从而推断其同分异构体数目为6个。

2、代入法。将所有选项可某个特殊物质逐一代入原题来求出正确结果,这原本是解选择题中最无奈时才采用的方法,但只要恰当地结合题目所给条件,缩窄要代入的范围,也可以运用代入的方法迅速解题。

例2某种烷烃11克完全燃烧,需标准状况下氧气28L,这种烷烃的分子式是

A、C5H12 B、C4H10 C、C3H8 D、C2H6

解析:因为是烷烃,组成为CnH2n+2,分子量为14n+2,即每14n+2克烃完全燃烧生成n摩CO2和(n+1)摩H2O,便要耗去n+(n+1)/2即3n/2+1/2摩O2,现有烷烃11克,氧气为28/22.4=5/4摩,其比值为44:5,将选项中的四个n值代入(14n+2):[3n/2+1/2],不需解方程便可迅速得知n=3为应选答案。

3、残基法。这是求解有机物分子结构简式或结构式中最常用的方法。一个有机物的分子式算出后,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结构,要最后确定其结构,可先将已知的官能团包括烃基的式量或所含原子数扣除,剩下的式量或原子数就是属于残余的基团,再讨论其可能构成便快捷得多。

例3某有机物5.6克完全燃烧后生成6.72L(S.T.P下)二氧化碳和3.6克水,该有机物的蒸气对一氧化碳的相对密度是2,试求该有机物的分子式。如果该有机物能使溴水褪色,并且此有机物和新制的氢氧化铜混合后加热产生红色沉淀,试推断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解析:因为该有机物的蒸气对一氧化碳的相对密度为2,所以其分子量是CO的2倍,即56,而5.6克有机物就是0.1摩,完全燃烧生成6.72L(S.T.P)CO2为0.3摩,3.6克水为0.2摩,故分子式中含3个碳,4个氢,则每摩分子中含氧为56-3*12-4*1=16克,分子式中只有1个氧,从而确定分子式是C3H4O。根据该有机物能发生斐林反应,证明其中有-CHO,从C3H4O中扣除-CHO,残基为-C2H3,能使溴水褪色,则有不饱和键,按其组成,只可能为-CH=CH2,所以该有机物结构就为H2C=CH-CHO。

4、拆分法。将题目所提供的数值或物质的结构,化学式进行适当分拆,成为相互关联的几个部分,可以便于建立等量关系或进行比较,将运算简化。这种方法最适用于有机物的结构比较(与残基法相似),同一物质参与多种反应,以及关于化学平衡或讨论型的计算题。

例4将各为0.3214摩的下列各物质在相同条件下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体积最少的是

A、甲酸 B、甲醛 C、乙醛 D、甲酸甲酯

解析:因为是等摩尔的物质,完全可用燃烧通式求出每一个选项耗氧的摩尔数,但本题只需要定量比较各个物质耗氧量的多少,不用求出确切值,故此可应用拆分法:甲酸结构简式为HCOOH,可拆为H2O+CO,燃烧时办只有CO耗氧,甲醛为HCHO,可拆为H2O+C,比甲酸少了一个O,则等摩尔燃烧过程中生成相同数量的CO2和H2O时,耗多一个O。同理可将乙醛CH3CHO拆为H2O+C2H2,比甲酸多一个CH2,少一个O,耗氧量必定大于甲酸,甲酸甲酯HCOOCH3拆为2H2O+C2,比乙醛少了H2,耗氧量必定少,所以可知等量物质燃烧时乙醛耗氧最多。

5、平均分子组成法

[例6]CH4与另一种呈气态烃混合物2L,完全燃烧需同状况下O28.5,已知混合物对H2的相对密度为18.5。则另一种烃为 ( )

A、C3H4 B、C4H8 C、C4H10 D、C5H10

解:因比值不同而发生矛盾,所以B错误。正确答案为C。

12.有机化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 篇十二

关键词: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多媒体,自学能力

1 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

1.1 问题式教学[1]

问题式教学,简称PBL。这是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教学思路,问题式教学模式课程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探究,探究源于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PBL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促进学生自学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种教学中,教师首先向学生呈现一些精心设计的问题,学生的任务是讨论这些问题,对这些现象做出详细解释,包括其中的过程、规律或机理等。

下面以“羧酸及其衍生物”的教学为例,来阐述问题式学习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

1.1.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学生自主讨论解决问题[2]

在学习羧酸之前,学生对于很多官能团性质的研究也已经有了初步的概念。于是提出问题:“做鱼香肉丝的时候,酒(醇)加上一种物质,菜就会特别的香,请问是什么物质?对于羧酸这样一种化合物,它有可能会发生化学反应的部位在哪里?在这些部位有可能会发生什么样的反应?有没有类似我们之前学过的官能团的性质呢?哪些部位的性质是新的呢?实际生活中,有没有接触过羧酸呢?”

提出的问题应该符合以下要求:

a)情境化:问题能够尽可能的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b)适度性:教师在问题的创设时,必须注意把握分寸,难度适中。如果创设的问题太难,会使大部分学生对问题茫然失措,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如果问题太容易,会使学生感到有机化学简单、乏味,从而影响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问题的设计要与学生的的思维相符,要遵循适度性原则,面向全体,照顾大多数学生,以增加学生对有机化学学习的兴趣;

c)探究性原则

所谓探究性原则是指问题的创设应富有探究性,只有具有较强的探究性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产生独特见解,提出新颖的解法,提出新观点、标新立异的问题。

1.1.2“问题式学习”的优点

a)采用“问题式学习”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翻阅大量的教学资料,花费更多的备课时间,精心设计问题,并不断的肯定学生学习,同时提出合理的建议;

b)通过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

c)可以是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总结新的规律。

1.2 引入多媒体教学方式

1.2.1 模拟分子空间构型,帮助理解立体化学[3]

在“对映异构”章节中,所提到的物质的旋光性和分子的手性,对映异构均比较抽象,想要给学生讲明白,需借助一些外力,我们可以采用传统的分子模型,在课堂上给同学们看,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在大屏幕上给同学们讲解,何为外消旋,何为内消旋,何为手性,何为镜像,投影式在纸面上旋转90°会变成它的对映异构体,在纸面上旋转180°还是相同分子。把微观的抽象的教学内容利用图象、动画进行动态模拟。可以很轻松的解决这一难题。图1为2-丁醇的2个对映体。

1.2.2 模拟反应机理,加深学生对反应过程的理解

如:亲核取代反应机理分为SN1和SN2,如何理解?

伯卤代烷与稀碱水溶液反应,一般是按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机理进行。

图2为双分子亲核取代机理,亲核试剂的进攻与离去集团的离去是同时发生的;

如:溴甲烷水解反应:

叔卤代烷与稀碱水溶液作用,一般按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机理进行。

图3为单分子亲核取代机理,反应分两步进行,离去基团先离去,生成C+离子,继而亲核试剂氢氧根负离子再从背后进攻C+离子。

整个过程配合着反应的机理,伴随能量的变化,以动画形式呈现,使学生一目了然。

1.3 有规律的串联学习内容

有机化学具有化合物种类繁多,有机反应复杂、副反应多、反应机理的研究较为抽象等特点。学生学习往往感到枯燥,信息量大,反应太多,无规律可循。在教学中,需要教师首先吃透教材,注意总结各章节中有机物的反应规律,将不同章节中有关联的部分作必要的整合、精简,这样既不影响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又能让学生上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学会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具体的问题[4]。

比如,命名,从烷烃开始讲命名,实际上命名的大原则都是差不多的,我们可以从最简单的烷烃开始,再讲到最简单的带有官能团的化合物烯烃,引申到后面的化合物,同学们也可以利用已学知识自己来推论一下,其他带有官能团的化合物如何命名;再比如化合物的物理性质,每一章节都有,并且每一章节中的化合物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方面都有相似的地方,并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因此,掌握了一种物质,其他化合物的性质,就可以不用死记硬背了,而是要灵活变通的去学习和掌握它。并且可以在讲合成题目的时候,把所涉及到的只是再次串联,具体应用,加深学生理解和应用。

2 学生学习方法的改革

作为一名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理解所学知识并能加以应用。因此,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过程当中,经常性的做课堂提问或测验,以期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到具体学生具体分析,即使不能照顾到每个同学,也要尽可能的在课下帮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建立相互的信任关系,学生也要做出相应的努力,双方共同努力,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2.1 自学能力的培养

在这一点上,教师可以从兴趣出发,引导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学生就愿意自发的去自己阅读教材,自己总结。比如,醇,可以请同学们在课下先预习一下,上课的时候请同学列提纲,围绕着大纲里的重点难点,利用10分钟的时间展开讨论,如:“醇的命名”,根据以前所学官能团物质的命名,推断醇的命名;醇的物理性质,如溶解度的大小与醇的结构有关;醇的化学性质,如涉及到—OH有可能会有哪些方面的性质?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会一点一点的找到学习的方法,更培养了自学的能力。

2.2 理论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5]

学生应在课下多做有机的习题,尤其是合成题,合成题主要考大家的联系能力,应用能力。一个合成题,可以涉及很多章节的知识,便于大家归纳总结。

2.2 观察能力的培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时时提醒同学在有机实验的过程中要细致、全面,而且要有思维。养成认真,专业,严谨的好习惯。

2.3 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强调观察、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要特别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6]。如:苯甲酸的制备实验,在前一次实验的基础上,找一个同学上来安装仪器,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并指出其错误;在实验的过程中,请同学就自己实验出现的异常现象做出解释,教师及时纠正错误,使学生记忆深刻,不仅重温了理论知识,同时动手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3 结语

面对目前课时减少与内容繁多的问题,教师和学生都需作出努力,共同配合。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以集中学生注意力;学生对所学内容要善于总结和归纳,对知识体系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只有这样,双方配合,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尹飞,赵骏,琚辉.PBL教学法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室科学,2011(5):55-57.

[2]邱荣.化学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J].化学教与学,2011(12):36-37.

[3]张继振.有机化学教材中的一些立体化学问题[J].大学化学,2011(4):34-40.

[4]张田林,赵志超.讲授有机化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化工高等教育,1995(2):63-66.

[5]梁静,赵炜.有机合成设计教学谈[J].大学化学,2011(3):24-28.

13.高二化学有机物学习方法,高中化学学习方法指导 篇十三

笔者认为:用熟练的化学基础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自已的化学知识,是复习有机化学的好方法。

怎样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依据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和性质递变规律,可以采用“立体交叉法”来复习各类有机物的有关性质和有机反应类型等相关知识点。

首先,根据饱和烃、不饱和烃、芳香烃、烃的衍生物的顺序,依次整理其结构特征、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化学性质中的反应类型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各种有机物的制取方法。这些资料各种参考书都有,但学生却不太重视,大多数同学仅仅看看而已,却不知根据“全息记忆法”,只有自已动手在纸上边理解边书写,才能深刻印入脑海,记在心中。其次,按照有机化学反应的七大类型(取代、加成、消去、氧化、还原、加聚、缩聚),归纳出何种有机物能发生相关反应,并且写出化学方程式。第三,依照官能团的顺序,列出某种官能团所具有的化学性质和反应,这样交叉复习,足以达到基础知识熟练的目的。熟练的标准为:一提到某一有机物,立刻能反应出它的各项性质;一提到某类有机特征反应,立即能反应出是哪些有机物所具备的特性;一提到某一官能团,便知道相应的化学性质。物质的一般性质必定伴有其特殊性。例如烷烃取代反应的连续性、乙烯的平面分子结构、二烯烃的1-4加成与加聚反应形成新的双健、苯的环状共轭大丌键的特征、甲苯的氧化反应、卤代烃的水解和消去反应、l-位醇和2-位醇氧化反应的区别、醛基既可被氧化又可被还原、苯酚与甲醛的缩聚反应、羧基中的碳氧双键不会断裂发生加氢反应、有机物燃烧的规律、碳原子共线共面问题、官能团相互影响引起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改变等,这些矛盾的特殊性往往是考题的重要源泉,必须足够重视。

例题一:

该题为上海高考第29题。这是一道典型的基础型应用题,其有机基础知识为:1-3丁二烯的加聚原理、卤代烃的水解、烯烃的加成反应、l-位醇的氧化、羧酸与醇的酯化反应以及反应类型的判断等。平心而论,按照上述复习方法,答题应该毫无困难。

用基础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有机化学问题

有机化学高考试题必有根据有机物的衍变关系而设计的推断或合成题。这类试题通常以新药、新的染料中间体、新型有机材科的合成作为载体,通过引入新的信息,组合多个化合物的反应合成具有指定结构的产物,从中引出相关的各类问题,其中有:推断原料有机物、中间产物以及生成物的结构式、有机反应类型和写有关化学方程式等。思维能力要求有:思维的深刻性(演绎推理)、思维的灵活性(知识的迁移,触类旁通)思维的批判性(判断与选择)等。

然而这些考查全是在几乎未见过的有机反应原理的基础上出现的,显然信息的选择、提炼、加工和应用是个难点。其实也不难,关键在于怎样阅读和理解信息、怎样将信息与自己掌握的基础知识结合起来解题。

首先,熟悉信息,尽快找出有用信息,对于新的有机反应历程,必须弄清来龙去脉,方能着手解题。

其次,找出解题突破口,这里可能要求正向思维,也可能逆向思维。

第三,一旦找出解题的钥匙,紧接着便是关于基础知识的试题,这时谁的基本功好,谁就能正确答题。

例题二:

该题给予苯酚邻、对位氢原子活动性增强的信息,图示苯酚跟酰氯反应的原理,要求考生根据合成聚碳酸酯的过程回答问题。这题的突破口是苯酚跟丙酮的缩聚反应。这一反应是苯酚跟甲醛反应的迁移,而这恰是高中有机化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这一反应的基础上,生成的B物质才能和A物质反应解题。可见只有拥有熟练的基础知识才能从容解题,同时也在这一过程中基础知识得以巩固。

答案:

精选综合信息题,着重练习阅读、提炼信息和按照所给信息“依样画葫芦”、“照猫画虎”的能力

根据以往的高考有机化学试题,也就约有二十多条关于有机化学反应原理的信息,同学们自我收集、整理、理解,完全可以做到在知识结构上有备无患,从容解题。

14.高中化学学习方法指导 篇十四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既不搞面面俱到,处处设防,讲得过细过全,也不能盲目让学生泛泛做题,以做代讲,而应抓住关键,应用启发式,讲其当讲,练其当练。讲则是讲清概念、原理、公式的来龙去脉,使学生透过表面现象,抓住本质属性,弄清内在联系。练则是对概念、定律的巩固和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如摩尔浓度一节,一是讲清定义、导出数学表达式;二是做好演示实验,获得感性认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三是引导启发学生掌握有关摩尔浓度计算的几种基本类型,精选习题,通过练习加深对摩尔浓度概念及有关的理解和掌握。

15.有机化学教学中方法与能力的培养 篇十五

1 教学过程与学习方法的培养

结束无机化学的学习, 学生刚接触到有机化学, 兴趣很浓。这时候, 是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期, 也是进行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在教学中我总结出有机化学学习的一般规律与方法:结构→性质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用途→制法 (工业制法、实验室制法) →一类物质。比如“乙烯”这一节的教学, 先讲乙烯的分子结构。介绍乙烯分子的结构时, 先由分子组成讲到化学键类型、分子的极性、空间构型;据碳原子结合的氢原子数少于烷烃分子中碳所结合的氢原子数引出不饱和烃的概念, 得出乙烯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烃。再由其结构看其物理、化学性质, 展示一瓶事先收集好的乙烯气体, 让学生从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密度、毒性等几个方面来思考;根据乙烯结构中化学键的特征——双键容易断裂讲乙烯的特征化学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 根据绝大部分有机物易燃烧的性质讲乙烯与氧气的氧化反应, 并过渡到乙烯能跟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再由乙烯的物理、化学性质来讲其用途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事例, 如作要机溶剂 (物理性质) 、制造塑料和纤维 (化学性质) 等。最后对这一类含有碳碳双键的烃, 介绍其物理、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以后几节的教学, 我都反复强调这样的学习方法: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一类物质。到了讲烃的衍生物, 我请学生自己站起来阐述这样的研究方法, 我顺着这样的思路一点一点地讲下去, 很清晰。学生自己掌握, 复习时也就感觉到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用。

2 教学过程与能力培养

2.1 自学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学习方法和知识的同时, 我还加强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有机化学的一般学习方法的基础上, 我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 自己总结。比如“醛和酮”这一节, 通过约20分钟的阅读, 我就请学生自己列提纲, 然后复述, 重点围绕“醛的组成和结构是什么?有哪些物理性质 (展示样品) 、化学性质?由这样的物理、化学性质决定了它有哪些重要用途?医学上有哪些应用?这类物质 (如甲醛) 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教学, 通过这样的训练, 学生不但强化了方法, 更培养了能力, 特别是自学能力。

2.2 观察能力的培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在有机实验的过程中, 我时时提醒学生要细致、全面, 而且要有思维。不但要知其然, 还要知其所以然。

2.3 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强调观察、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 我还特别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比如作熔点测定的实验。演示完样品的填充和仪器的安装之后, 我就请两个学生来演示, 要求其他学生注意观察并指出其错误。演示完银镜反应中托伦试剂的配制及其与乙醛的反应, 我就请两个学生来演示用甲醛代替乙醛的同样反应, 要求其他学生注意观察并指出其错误。通过这些课堂实验, 课堂上及时纠正错误, 学生感受颇深, 他们自己做实验时就很动脑筋, 也很规范, 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2.4 记忆能力的培养

化学是半记忆性学科, 同样的教, 同样的学, 有的学生就是学得好, 究其原因, 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记得牢。因此在有机化学教学与复习中, 我就重视记忆方法、记忆能力的培养。如:银镜反应生成物的配平, 我就教学生“一二三”记忆法, 即一水二银三氨;醇、醛、酸、酯的教学与记忆, 我就提醒学生根据分子中官能团的异同对比记忆其化学性质;根据醇、醛、酸、酯相互转化关系, 进行理解记忆。我还提醒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记忆。

16.高职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篇十六

关键词:高职 有机化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b)-0089-01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科技、人才、教育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强大的生命力[1~3]。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本科、研究生院校,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并有一定的深度,而高职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4~6]。《有机化学》课程是我院化工类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用恰当教学方法,是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关键。

1 制定高职教学大纲,合理安排内容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规模较小,教师资源也不够,供高职院校使用的《有机化学》教材种类和数量也很少。且大多数高职的《有机化学》教材使用的都是本科院校的标准教材,或者是根据本科教材改编而来。有些有机化学高职教材比本科教材内容更多、更难,内容也非常广。因此,这样的教材内容不适应高职院校学生注重实践性的需求。

在课程内容安排对理论部分简化、以必需、够用为度,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通俗易懂。对于有规律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进行模块化、重在化学反应式的实践应用。对各模块进行知识扩展,通过讲座形式,讲授现代化企业生产过程中有关有机化学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巩固理论知识和教学效果。

2 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2.1 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

有机化学涉及许多抽象的理论,对于文理兼收的化工类高职学生,如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环境规划与管理等,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通过板述也不能充分表现,尤其像SP2、SP3、亲电取代反应机理、SN1、SN2等。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可以清晰反映其机理,易被学生接受。

2.2 利用启发式教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2.3 教师讲授与学生讲授相结合

在教师讲授是传统教学过程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它是以教师为主体,但这是针对较难的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如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机理、休克尔规划和芳香性、电子效应、立体效应等,通过教师讲授,另外加上课后练习,及时反馈学习效果,更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难点。

3 重视实验环节,巩固理论知识

有机化学实验是有机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验证理论知识的过程。传统教学中一般先由教师讲解实验目的、原理和操作步骤,然后学生开始做实验。但这样不利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有机化学实验,一方面让高职学生全程参与,从实验前的准备阶段,到实验结束后清洁,废液处理等,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实验教学中来,允许学生参与实验课程内容的计划、安排、制定和管,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也得到了尊重;另一方面,建立化工类计算机仿真实验室,进行实验模拟演示,先讲解实验原理、过程及注意事项,让学生在实验前有感观认识,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基本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4 教学和实践相结合

理论教学、实验和企业实践三个环节相结合,是以形成学生的技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此方法优点是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获得的感性材料丰富、深刻。(1)认知实践:在学习化工类课程之前。到郊区的中小化工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去参观;由实训车间专职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实验教师共同辅导。(2)综合实验:合成实验在实验室完成。实验之前,教师讲解;实验中,实验教师对学生个别辅导,及时回答和处理学生的问题,对出现问题的实验,教师要指导帮助他们查找原因,解决问题。实验完成后,分组评定成绩。(3)岗位实践:由特聘课程指导小组成员和辅导教师共同讨论,采用与企业密切相关的题目,在实验室完成。开放实验室,在课余时间,以学生为主,企业技术人员和教师共同辅导。

高职教育是一种能力本位教育,因此,我们高职教育教师的任务既要做到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还要通晓化学学科知识体系,成为具有一定实践技能的“双师型”人才。高职有机化学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充实自己,才能实现培养化工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冰冰.高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2(10):185

[2]胡大华.高职有机化学课程网络资源与课堂教学改革研究[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4):46-49.

[3]祁秀秀,秦海芳.在高職有机化学中实施双语教学的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1(19):168.

[4]林家逊,李芳耀.药学高职有机化学考试改革的探索[J].大众科技,2011(6):203,210.

[5]刘恩玲,周颖,王亮,等,高职有机化学专业文理生源差异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6):98-99.

17.有机化学的记忆方法口诀 篇十七

有机化学要掌握,先把结构说一说。

只含碳氢称为烃,单键相连便是烷。

双键为烯三键炔,芳香族的带苯环。

脂肪族的排成链,酚是羟基连苯环。

异构共用分子式,通式通用同系间。

烯烃加成烷取代,衍生物看官能团。

去氢加氧叫氧化,去氧加氢叫还原。

醇类氧化变酮醛,醛类氧化变羧酸。

羧酸都比碳酸强,碳酸强于石炭酸。

光照卤代在侧链,催化卤代在苯环。

烃的卤代衍生物,卤素能被羟基换。

消去一个小分子,生成烯和氢卤酸。

钾钠能换醇中氢,银镜反应可辨醛。

醇加羧酸生成酯,酯又水解变醇酸。

苯酚遇溴白沉淀,淀粉遇碘色变蓝。

氨基酸兼酸碱性,甲酸是酸又像醛。

聚合单体变链节,断裂双键相串联。

千变万化抓规律,无限风光任登攀。

二、根据价键式求分子式

算碳看清转折点,其它原子直接看。

求氢可以逐个算,不饱和度可借鉴。

三、制取乙烯

实验室里制乙烯,硫酸乙醇三比一。

为防暴沸碎瓷片,硫酸催化脱水剂。

温度速至一百七,多生乙烯少生醚。

温度高了也不行, 乙醇炭化产率低。

除杂可用苛性钠,排水方法集乙烯。

四、银镜反应

银镜反应很简单,醛基变成羧酸铵;

其它物质不能忘,一水二银三个氨。

5种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方法

一、分类记忆法:抓一类记一片

1、根据物质的分类记忆。

每一类物质都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例如酸、碱、盐、氧化物等,他们都有各自的通性,抓住每一类物质的通性,就可记住一大堆方程式。比如SO2、CO2都属于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具有以下通性:

(1)一般都能和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SO2+H2O=H2SO3;

CO2+H2O=H2CO3。

(2)都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SO2+2NaOH=Na2SO3+H2O;

CO2+2NaOH=Na2CO3+H2O。

(3)都能和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

SO2+Na2O=Na2SO3;

CO2+Na2O=Na2CO3。

2、根据元素的分类记忆。

元素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比如分成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主族元素和副族元素等等。

我们最关心的是主族元素,对于同一主族的元素,其单质和化合物都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例如卤素的单质(X2)具有以下通性:

(1)都与金属(Na、Fe、Cu等)反应。

(2)都能与氢气反应。

(3)都能与水反应。

(4)都能与碱反应。我们只要抓住其通性,就可记住一大片方程式。

需要说明的是,分门别类地记忆方程式,只需记住常见的一个或几个方程式,就可以做到抓一类记一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主线记忆法:抓一线,记一串

高中化学方程式很多,如果每个方程式都单独记忆就显得很零乱没抓手,但如果我们以元素为主线,把方程式串起来加以记忆,思路就会很清晰,记起来也非常方便!

元素主线有两条:

(1)金属元素主线:金属元素包括:Na、Mg、Al、Fe、Cu。每种金属元素都有对应的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盐。每一类物质都有其通性,个别物质有特殊性质。

(2)非金属元素主线:非金属元素主要包括:N、Si、S、Cl。每种非金属元素都有对应的单质、氢化物、氧化物、含氧酸、盐。每一类物质也都有其通性,个别物质有特殊性质。

有了主线,就有了抓手,主线上的各类物质不再孤单,它们都被这条主线牵着,我们的思路也顺着主线游走。

通过记忆主线上各类物质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我们可以把高中所学的绝大多数物质串起来,更有利于形成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

主线记忆法其实是提供了一种建立知识网络的思路,抓住了主线,就记住了一串!

三、特例记忆法:特殊反应,特殊关照

有些特殊的、不符合一般规律的反应,往往成为高考的最爱,常考常新,所以这类反应就需要我们的特殊关照,特别记忆。记忆时对其多联系、多分析,知道它们的特殊所在,就有助于加深我们的记忆。

例如: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按照一般的规律金属是不能和碱溶液反应的,铝为什么能反应呢?

为了更好的说明原因,其过程可分解为两步:

第一步:2Al + 6H2O=2Al(OH)3 + 3H2↑,这一步符合活泼金属与水的反应规律。

第二步:Al(OH)3+ NaOH=NaAlO2 + 2H2O,这一步符合氢氧化铝的两性,氢氧化铝溶解生成了易溶的偏铝酸钠,金属铝裸露出来就可以继续与水反应了。

两个方程式经过相加,消去两边相同的Al(OH)3即可得到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方程式:2Al+2NaOH+2H2O=2 NaAlO2+ 3H2↑。

知道了这两步反应过程,学生就能更加深刻地理解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从而有助于加深记忆。再比如,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也是分两步进行的,道理一样,这儿不再赘述。

所以,对于这些特殊的化学反应,我们采取“特殊关照”的方法,对其多联系多分析,挖掘其“特殊”背后的东西,搞清其“特殊”背后的“不特殊”,我们的记忆就会变得更加深刻。

四、“特征反应”记忆法:抓住官能团,记忆不再难

对于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宜采用特征反应记忆法。有机化学基本反应类型包括: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消去反应、酯化反应、缩聚反应等。

每一类有机物都可发生其对应的特征反应,抓住这些特征反应,就有利于记忆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

比如烷烃可发生取代反应;烯烃可发生加成反应、加聚反应;卤代烃、醇可发生消去反应;醇、羧酸可发生酯化反应等等。

这些特征反应实际上是由有机物中的官能团决定的,抓住了官能团就抓住了特征反应,也就容易记忆方程式了。

五、“混个脸熟法”:常见面,反复练

俗话说:一回生,二回熟,三回见面是“仁兄”,此话有道理,任何事情或个人碰到的次数多了也就变的熟识了。所以“多次见面,混个脸熟”对记忆化学方程式也不啻是一个好的方法。多次见面重复记忆有助于把暂时记忆转化为永久记忆。

怎样“混个脸熟”呢?一句话:常找零碎时间,反复练习。

具体做法:

(1)完形填空:把高中所有的化学方程式只列出反应物,其余留空。你要做的就是“完形填空”:注明反应条件、写出生成物并配平方程式。这种形式的练习可以集中时间集中来做。

18.高二化学复习方法总结 篇十八

(1)恭听:上课听讲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严肃的学习态度,全神贯注,做到眼、耳、手、脑并用,自觉遵守课堂纪律,高度集中注意力,才能提高听讲的效率。

(2)思维:听课时要积极开动脑筋思维,注意听老师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解题的规范要求。思索老师从现象、事实到结论的分析、归纳得到结论的过程,或演绎、推理的过程,以及说理论证过程或操作过程、装置原理。其关键是要发展思维能力,理解所学的内容,而不是只记结论。

(3)记忆:思维的同时也在进行记忆。记忆要及时,并注意反复巩固,记忆也要讲究方法。

2听讲的方法:听讲方法主要包括检查复习、讲授新课和总结巩固这三个环节的学习。和其它学科一样,听化学课应全神贯注,做到眼到、心到(即思想集中)、耳到和手到,关键是心到,即开动脑筋,积极思维,想懂所学内容,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这四到各有其特点。对于眼到,除以演示实验等直观教学看得全面外,重要的是在教师指导下,分清主次现象,能迅速捕捉一瞬即逝或现象不够突出和不够明显,而又属于反映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属性的现象。这就要求能高度集中注意力,同时要记住这些现象。不论好看有趣与否,都有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自觉提高和发展观察能力。关于耳到、心到,着重点是开动思维器官,听清和思索教师从现象、事实到结论的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的过程,或演绎推理过程,以及说理、论证过程和操作及装置的原理等,也就是那些属于理解的内容。切实克服和改变不注意听和想的过程,而只记住结论的不正确的学习方法。耳到、心到的关键是发展思维能力,理解所学的内容。当然,在此前提下该记住的内容,还是要记住的。手到,主要的是按要求和规范,认真进行实验操作,掌握实验技能。至于笔记,要学会记要点、记提纲,不要因记笔记而影响看、听和想。在检查复习时,要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注意听同学的回答,看同学的操作。不要因没有检查到自己而不认真想、不注意听和看。当同学的回答、操作与自己的认识不一样时,更要想一想有无道理。总结巩固阶段,主要是会小结归纳,使一堂课所学的内容在头脑中条理分明有个系统,同时回忆看或所做的实验。

复习阶段:

复习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是学生进一步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必不可少的教学程序。在复习过程中,要针对知识、技能上存在的问题,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的重点,对知识进行整理,使分散的知识点串成线成网,使之系统化,结构化。

1复习的种类:复习的种类、方法各一,但复习的种类,大致可分为新课中的复习、阶段复习和学年总复习三种。

(1)新课中的复习:这种复习是把新课有联系的已学知识在新课教学中进行复习。目的是“温故知新”。从已知引出未知,由旧导出新,降低新课的教学难度。这可采用课前提问,或边讲新内容边复习旧知识的方法。

(2)阶段复习。这种复习一般分为单元复习、每章复习和学期复习。①单元复习就是马每章按内容划分为几个单元,每一单元讲完后复习一次。如第一章可分为一至三节和四至八节两个单元。②每章复习是在上完了一章内容后进行的。它的作用是把整章进行归纳、综合并进行一次小测试。其方法可根据每章后面的“内容提要”有所侧重地进行,并结合学生实际,做每章后面的复习题或选做适量的课外练习题进行消化、巩固。③学期复习是在学期期未考试前集中两周时间,把一学期学过的知识进行一次综合复习。通过复习及学期考试检查,将暴露出来的问题通过寒暑假作业弥补,为学习后面的知识打好基础。以上各阶段复习,按课本的顺序进行为宣。这样可以充分发挥课本的作用,便于学生掌握。

(3)学年总复习。它是在上完全册教材后进行的,不受章节或阶段知识的限制。通过总复习,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比较系统化、条理化,有较好的综合运用的能力。学年总复习一般可分为系统复习和综合训练两个阶段。

2化学复习的基本步骤:

(1)在每次复习前必须要有计划做好复习准备。例如,一个晚上自学两小时,就应根据一天学习的学科和学科的性质,做科学安排,即内容相似的不要前后相连复习,应间隔复习。这是因为从心理学上讲,相似的学科相连复习往往引起干扰,降低复习效果。

(2)复习时最好先回忆,或根据听课所记要点,进行回忆当天学习了哪些内容,主要教材是什么,进行了哪些实验,等等。然后再复习课文。在这个时候,可根据回忆,有困难或不明确的地方多复习,理解了没有问题的少复习,这样既可节省时间,而且可集中力量来弄通困难教材,掌握重点。最后,再合上书本思考一遍,特别要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部分,然后才做作业。

(3)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因此,在复习时,要十分注意这一特点。对每一项实验,必须注意它的变化、现象,仪器装置、操作手续,从现象到本质去认识它、理解它。同时,在复习时必须对所做过的实验已观察到的变化,从现象到本质地进行回忆、复习,并且还要注意实验装置及操作手续。

3化学复习的操作方法:

复习是对知识的识记、掌握、巩固、深化、提高和迁移的过程。通过复习进行总结,归纳章节内容,列出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有助于知识的条理化、系统化,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综合能力的提高。根据不同的内容,可选择不同的方法:

(1)实例法:对物质的性质、制法、存在、用途必须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行复习。通过实例,认识物质的制法、用途、存在决定于它的性质,它们之间是有机的内在联系的。因此,在复习某一物质的性质的同时,应根据此性质认识它的制法与用途,联系它的存在。同样,复习用途与制法,也必须充分了解它们所根据的是该物质的哪些性质。如复习铵盐与碱反应放出氨气的特性时,便应注意联系氨的实验室制法。因为氨的实验室制法,就是根据铵盐这一特性。

(2)对比法:化学知识点之间存在异同,复习时若能进行一些对比分析,可加深理解和记忆。元素间、化合物间、同族元素与异族元素间,以及一些概念不同,复习时均可进行对比。对比的方法不仅加深、扩大、巩固新旧知识,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及概括能力的过程。如物质的溶解度和溶液的百分比浓度,可以从定义、条件、范围、计算公式等方面来对比分析,找到联系与区别,以便灵活运用。

(3)联想法:复习时要善于将前后知识进行联想,使之系统化如复习H2的性质时,可联想到H2的制法、用途,有关的实验现象、装置,注意事项等。联想法是复习化学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4)归纳法:归纳是一种重要的复习方法,它把零散的知识,复杂的内容整理成提纲或图表。如氧化物、酸、碱、盐之间,通过学习就可摸索出它们相互间的转化规律,归纳成图表,成为全章及全书的知识概括和小结。

上一篇:六年级下册我的理想作文下一篇:业余团校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