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课社会调查报告总结(共10篇)
1.毛概课社会调查报告总结 篇一
毛概课社会实践调查活动感想
弋璐
4月20日我们小组去镇江江心洲就江心洲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问题进行了调查。
江心洲是一座非常美丽的江中小岛,岛上有橘园,田地,绿树成荫,村民们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发展起“农家乐”乡村旅游业当地也建立了湿地旅游区,然而环境保护问题似乎被忽略了。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了一些江心洲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也做出了分析和总结。这次调查活动更使我充分的认识到了实践在我们大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认识到了社会和学校之间的区别。在学校我们不会遇到很多问题,但是在社会上就完全不同,就拿我们发问卷来说吧,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很好的配合你,所一我必须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别人态度不好时我们要学会微笑,与人交流是要学会倾听,拜访别人最好要先预约。实践让我们不断的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随着一个个的问题被解决我们学会了很多学校里,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社会上许多事情或许我们无法理解,但终有一天我们也要去面对,所以我们就不得不学者适应。并不是所有的事都会心想事成,事与愿违的事情每天都在上演,遇到困难我们要请求别人帮助,只要我们态度诚恳,热心待人,社会上还是会有很多人会帮我们的。
生活中有喜有悲,有苦有甜,在生活中体验成长的艰辛,在收获中体验成长的喜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要多些体验,多些实践,各种滋味都品尝过了,才能认识到人生的精彩
2.毛概课实践总结心得 篇二
活动时间:5月9日
活动地点:国家博物馆
参加人员:xx班全体
3.毛概课社会调查报告总结 篇三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展,高等教育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市场的供求关系正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对于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将是深刻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此次调查范围为我校在校包括师范与非师范专业在校的本科应届毕业年级学生(主要在非师范专业)。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实际收回383份,其中非师范专业276份。回收率为95.8%。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和限选题三种方式来设计问卷。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期望(就业情况)、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因素等方面。以便为学校提供未来就业指导工作的资料与对策依据,也使我校大学生在整个大学学习期间进行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就业准备,培养大学生追求最优选择和最佳就业的精神与品质。并针对各个专业08、09、10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向有关院系教务助理等同学进行了采访。对于采集到的信息,大家展开讨论,并整理成文件如下。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分析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2009年我国将有2400万劳动力需要安排就业,其中将有超过700万大学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问题。数据显示,20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比2008年增长52万;而据预测,2011年这一数字将达到峰值758万。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进一步显现,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大学生就业压力不会减弱。如何帮助大学生走出就业难的困境将成为政府与社会长期而艰臣的任务。
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总体来说,大学毕业生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优势群体。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与知识经济的冲击,青年初次与持续就业所需的能力门坎逐年提高,大学生必须具备能够满足新经济要求的核心就业能力才能成功发展,但现有教育培训体系缺乏必要的就业市场需求导向,缺乏对创业行为的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结构上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存在脱节,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成因分析 2.1 高校扩招。
高校的扩招对大学生的就业有多大的影响呢?我们可以从下表看出来,自从2000年以来,毕业生的人数每年都在增加,2009年毕业生的人数是2000年的5倍多。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加,找工作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就业也就越来越难了。高校的扩招对大学生就业增加了难度,但从国家长远的利益看,高校的扩招也是迫不得已的一个选择。高校的扩招对大学生就业有影响,但原因是多方面的,也不是主要的影响。
2.2 大学生的就业流向。
大学生就业的流向主要有5个方面,从这些流向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就业难的具体体现:70%左右毕业生就业出路主要是到各类企业和城乡基层社会服务岗位就业或自主创业、灵活就业。但是70%并不是指到城乡基层社会服务岗位就业,而是包括了去各类企业(私营企业跨国公司、世界500强企业等等)以及灵活创业的比例。其中自主创业的的比例之占0.3%,愿意到城乡基层服务岗位的人数就不多了。可见,大学生虽然多,大学生不愿到基层去工作,有业不就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问题突出的一个原因。2.3大学生就业的空间分布。
大学生就业大多数集中到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就业,愿意到欠发达地区工作的较少。其中广州、上海、北京应届大学生毕业生的首选,很少人愿意到西部地区就业。有一项对3000余名本科毕业生的调查表明,首选到北京工作的高达74.8%,首选去中西部地区的仅有2%。这些毕业生的收入渴望值是每月2000至4000元,低于月薪2000元坚决不干。这样就造成了重东部,轻西部;重高层,轻基层的不合理分布。如果大学生就业空间分布合理的话,就业问题就不会如此严峻或者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把就业问题转向西部是我们解决就业难问题的关键,也有利于实现社会发展水平的均衡,国家的共同富裕,大学生就业问题在某种程度是相对的过剩,这与大学生的观念选择就业造成空间布局不合理密切相关。
2.4 教育机制的弊端。
我们的教育机制本身就存在很多的问题。有的专业过热,出现了扎堆的现象,有的专业则无人问津,人才过缺。很多的大学生在大学白白地浪费了宝贵的青春,没有提高自己的能力。这与大学教育的机制有关系,很多教育活动只是走走秀,搞搞形式,表面是完成了教育的任务,没有深入激发学生的潜能。有的大学生反应,他们的学习水平和创新能力比高中时候下降了很多,而且为数不少。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
3.1 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
(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
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39.76%、26.57%、31.84%。调查显示,在面得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
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31.84%,有将近三分之一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与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映出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评价中看出,34.92%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乐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因素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必要的。
(2)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58.54%。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习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3)职业价值:结合专业特色,务实肯干
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上,更多的是趋向于“学校或科研机构”、“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
3.2、影响学生择业就业的因素突出。
(1)多数学生对职业价值标准上,把“工资福利待遇”、“实现自我价值”作为重点考虑。两项占的比例分别为34.62%、28%。
这与学生实际就业时考虑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与个人价值和能力的体现作为重点考虑因素。调查显示,学生的就业除了受薪酬的影响外,人生价值观中个人因素也很突出。但是,学生在进行人生选择时较多考虑个人因素,较少考虑社会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实现时也折射出主要强调的是“自我”而非“社会”的需要。对于这现象的利弊值得我们研究与思考。
(2)在就业过程中,有51%的学生认为“经验及实践能力”为最重要的因素。而“学历”、“毕业院校或专业”、“应聘技巧”则各占14.48%、12.34%、11.69%。这可能与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的要求有关。
3.3、多数学生对就业素质的评价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明确自身的优势与劣势。
(1)多数学生的优势为“理论基础”、“师范技能”。
(2)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实践能力”、“竞争与风险意识”处于劣势状态,它们分别达到了34.07%和31.69%;在学生认为自己最缺乏的素质方面中,“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被纳入了前三项选择,结果见图7。其总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识更新迅速,知识越来越深,越来越广,职业素质越来越综合;另-方面学校教育滞后,教育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使大学毕业生就业时普遍有压力感和不适应感,对自己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缺乏自信。再一方面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还没形成;在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说得多却做得少,培养的覆盖范围也相对狭小,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培养的环境。除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外,如何提高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将成为高校就业指导的两大课题。
3.4、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与学生的需求处于不平衡状态。
(1)有过半数的学生反映:“不太满意”学生就业的指导工作。
(2)学生“希望学校在大学生就业成才方面着重给予哪些指导和帮助”时,学生们有48.96%选择“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而“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和“注重社交能力指导”也占据一定的分量。从国家政策和从现实需要上出发,学生需要从就业观念向创业观念转变。在调查中,学生认为“培养自主创业精神”是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关键;而“加强高校就业指导”与“其他因素”也占很大的份量。针对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基本上还是局限于信息发布、政策宣传、技巧培训、协议办理等服务性工作。调研建议,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覆盖大学教育全过程。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仍然主要面对毕业班,但此时他们大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就业指导工作亟待从毕业班向低年级学生辐射,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具体来说,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该涵盖专业知识技能导航,如学习方法指导、新思想新观念介绍、个人完善知识结构帮助等;健康成才导航,通过实施结对服务、心理指南、交流讨论,对大学生在就业求知和个人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困扰排忧解惑;法律导航,普及法律知识,加强法治意识、引导诚信意识。
从调查所反映出的问题来看,进一步实现我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管理规范化,特别是如何把就业指导工作切实纳入学校教书育人的整体工作轨道,还有值得深入研究和改进的地方。相应的对策
第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实现高等教育与社会接轨,增强毕业生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高等学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人力资源的主要阵地,社会和市场发展的需要应该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导向。增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根据社会需要开设专业、设置课程,不断革新教学形式和内容,才能使高等学校更好地履行社会服务职能。
无视社会需要,盲目培养,就会导致高校毕业生不适应用人单位需要,在就业市场上缺乏需求,形成结构性失业。高等学校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基础,培养服务社会各级各类需要的多种人才。在培养中应充分重视市场需求,建立科学的评价、分析和预测体系,把握社会实时经济走势和就业市场的变化情况,按照社会发展方向设置专业,有效地消除结构性失业。这是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根本思路。
第二:高校教学改革中应坚持推进素质教育,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市场需求是多样化的,不同岗位对毕业生素质的要求就不一样。如果高等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千篇一律,或是心理素质差,或是动手能力差,或是社会适应能力差,其结果必然就是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中缺乏竞争力和吸引力。素质教育强调个人素质的发挥,因而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毕业生,可以有效地提高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克服摩擦性失业。
第三:着力提高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增强毕业生的择业技能。
在就业市场上,毕业生缺乏必要的求职技巧、择业技能差是导致摩擦性失业的重要原因。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作为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应当充分发挥服务职能,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着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通过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毕业生科学地分析市场、客观地认识自己,有效地消除“供需矛盾”。通过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毕业生掌握一定的择业技巧,善于利用市场信息,善于在就业市场中“推销自己”,通过市场落实就业单位。
第四:加快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
要重视和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就业市场的信息化。充分而有效的信息可以降低市场成本,提高效率,实现节省资源和提高效益的目标。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中信息不充分是影响用人单位选材和毕业生就业的突出问题,因此,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和信息化建设是当务之急。国家、地方和高等学校要围绕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立体化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和信息服务体系,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促进就业市场中的充分信息,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同时还要制订相关规定,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管理。有效的调控和管理是市场发挥优势的重要保证。目前毕业生就业市场中还存在着一些秩序混乱、缺乏监督的情况,不利于就业市场充分发挥资源配置作用,各级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调控和管理力度,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和规定,为毕业生就业市场提供统一规范,保证市场秩序。
第五:积极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多渠道、多形式就业。
处在新世纪战略机遇期的大学毕业生和高校教育工作者都会发现,我们所面临的时代是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创新的思路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积极引导毕业生突破传统的就业观念的束缚,树立与时俱进的就业观,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自觉树立自主创业的思想观念,主动到基层就业。努力实现多渠道、多形式的科学择业,积极创业。
大学是我们许梦和圆梦的地方,我们来的时候踌躇满志,我们走的时候也绝对不要留下任何遗憾。虽然大学生难就业已成为一种趋势,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但是我们绝不要就这样失去了信心。或许我们以后找不到称心的工作,但是我们也还是要有我们来时的那颗火热的心,把我们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不要管以后会怎么样,只要我们在这四年内无愧于心,这样就够了,如果我们太注重结果的话我们有可能欣赏不到沿途的美丽的风景,毕竟结果不是最重要的,如果我们能够想通这一点,那么我们就不会失去信心了,所以我们要把握好现在,把什么就业烦恼都抛到一边,认真学习,我想这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5 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
我们不难看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是改变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的一个重要途径。就这个问题我们小组展开讨论,大家各抒己见,经过整理,现得到以下几点。5.1 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本质上是一种表现力,是毕业生把握并获取就业机会、赢得欣赏的实际能力和比较优势。综合素质是就业竞争力的基础,而竞争力是综合素质的集中反映和显著标志。假定两人的学问基础等同而择业时的实际表现不同,他们的差异通常是竞争力的差异所致。构成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要素包括知识结构、心理素质、表达能力、反应能力、气质修养等。其中,知识结构是基础。只有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求职者才会显得“有内涵”。心理素质是否过硬,已越来越成为“双向选择”成与败的关键。自信成就了不少人,自卑也使不少人痛失良机。在招聘活动越来越重视现场因素、情景因素的今天,对临场反应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表达能力也成为就业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之一。随着社会文化水平特别是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个人的气质修养在就业实践中的作用也越来越被看好。现在所认为的大学生的能力,早已不只是指一个人知识的多少,而是指以知识结构为基础,包括心理素质、表达能力、反应能力、气质修养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因此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就成为必不可少的教育之一。现在各高校已对此开始加以重视,有不少的人文教育的课程也已引入学校。比如学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学语文》等,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从而进一步地促进大学生的就业。
5.2 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国当前的教育长期以来是重学科轻技术、重理论轻应用,高等教育领域培养的大多是理论型、研究型的人才,很少考虑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造成人才市场供求的失衡。本着教育要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求以及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目标,各大高校应适时调整教学计划,调整大学生的知识结构, 为大学生以后的工作打下实践的基础。5.3加强就业指导教育,转变就业观念
就事实而言,也并非是学生完全不能找到工作,而是学生对目前的就业形势有盲目的认识,不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差距,对工作地点、待遇、工作条件等有不理性的期望。这就要求各高校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就业指导,且要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期间。比如在入校时就应该向学生说明所学专业的就业状况、前景,让学生对自己的专业的就业有明确的认识,并在不断地学习中,提醒学生,为了更好地就业需要具备、提高哪些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有针对性;并有专门的就业机构,能够解决学生们关于就业的有关的咨询;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邀请有关的就业专家、企业的人事部门的领导到学校做报告,使学生了解社会对他们的要求,企业对他们的需求,这都将会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在学习中加以提高;在他们将加入找工作的行列中时,还可以举行各种应聘模拟,增强他们在应聘时的灵活应变能力等等。有了这些有针对性的、全面的就业指导,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将会更加完善。
在这里感谢各院系教务助理同学,以及各位填写调查问卷的同学。(附)调查方案设计
一、调查目的:为了解我校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就业情况),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并就如何增强就业竞争力提出对策。
二、调查对象:华中师范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
三、调查时间:2011年11月10号至2010年12月20号
四、调查内容: 1.学生的就业去向 2.学生的就业态度 3.关于就业指导方面
五、调查形式: 调查问卷共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83份,回收率高达95.8%,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和限选题三种方式来设计问卷。调查问卷设计 师范生□ 非师范生□ 专业:
1.性别
A、男
B、女 2.你对自己今后的就业状况持怎样的的态度?
A很乐观
B有难度,但能克服
C.很悲观,不知如何是好
D其他____ 3 在求职中最困扰你的因素是什么(最多可选择3项)A 学校就业指导不够
B 信息量少
C 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
D 能力不足
E 优势难以发挥 F 求职方法技巧欠缺
G 对社会缺乏了解
H 对企业招聘流程和基本要求缺乏了解
J 其他____ 4.请问择业前您考虑的首要因素是什么?(单选)
A经济收入
B个人发展机会
C.专业知识的应用
D生活环境
E工作的稳定性
F.其他_
5.请问您的择业观念是什么?(单选)
A.先就业,后择业
B先择业后就业 C不就业,继续深造
D自主创业
6.您就业会优先选择的是(单选)
A 出生本地
B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C 西部经济发展地区
D 其他____ 7.你对试用期内的工资要求是每月:(单选)
A 1000元以下
B 1000元-2000元
C 2000元-3000元
D 3000元-4000元
E 4000元以上
8.你认为我校2011年毕业生就业形势如何?(单选)A形势严峻,就业难
B形势正常
C形势较好,容易就业
D不了解
9.你认为学校在毕业生就业方面应加强哪些工作?(可多选)
A加大就业信息发布密度
B多联系用人单位
C为同学多提供实践机会
D召开校友座谈会
E其他____ 10.你已有较明确的就业方向与目标吗?(单选)A有
B没有
11.你确定工作单位时下列因素中你最重视哪三项?(按照重视程度依次排列)
A地理位置(所在地区经济状况等)
B单位性质(国企事业、三资、民营等)
C社会地位(知名度、权力、规模等)
D社会意义
E 薪金福利
F行业发展空间
G个人发展空间
H专业对口
I符合个人性格、兴趣爱好
G利于解决大城市户口
K其他____
.12.您对学校就业指导的看法: A非常实用,能对自己求职成功起到重要作用 B一般,有一定的作用
C没有太大作用
D说不清楚 13.对于学校就业指导,您最希望获取哪方面的信息(限选两项)A应聘技巧
B用人单位信息
C求职心理辅导
D职业规划辅导
E专业出路
F其它 14.企业的招聘信息你主要通过哪种渠道获得(限选两项)A学校就业指导中心
B求职网站
C人才网站
D社会招聘会
E校园招聘会
F老师、亲戚朋友 G专业媒体(电视、报刊等)
H其它____ 15.当你选择工作时,你最想进入的行业是(最多选三项)
A IT与通讯业
B金融、证券、保险业
C商贸业 D电力、石化等能源业
E新闻出版业
F房地产业 G 医药食品业
H旅游交通民航业
I制造业 J 政府机关
K其它____ 16.您青睐选择哪些性质就业单位(可选一项或两项)
A民营企业
B国营企业
C外资企业
D私营企业
E合资企业
F政府机关
G自主创业
H其他____ 17.你认为自己目前最欠缺的素质主要是(限两项)
A、基本的解决问题能力
B、沟通协调能力
C、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
D、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 E、专业知识和技能
F、其他____
18.您认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方法是什么?(单选)A调整个人心态,降低择业标准
B.学校与社会提供更好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C在大学期间重视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
D.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 E改革教学内容
F其他____ 19.找工作时你怎样看待专业和工作性质的问题?(单选)A一定要找与专业对口的工作
B可以与专业有关联性的工作,不一定对口 C专业与工作性质无关,先找一份工作再说 D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行业
20.你对就业信息的关注程度(单选)
A一直关注就业信息
B只是偶尔关注 C在看到时会留意一下
4.毛概课感想 篇四
毛概课感想
当同学们听说这学期要开设毛概课时,几乎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抵触情绪。我想这大概源于先前的学长学姐们的理解吧。我开始也是这样,但是后来上了毛概课就不是这样认为的了。这门课存在就有它存在的意义,我觉得上毛概课其实也是一种心灵的洗礼,因为这样的课有思想性。我们学习巨人的思想,就算成不了巨人也会有很大的收获。我们的老师讲课很有趣,把讲解理论变成讲故事,听起来很舒服。其次,老师不仅讲课的素材丰富,而且表现表达形式多样。比如她以歌曲、图片、电影片段、等多元多样的方式丰富理论框架,把理论的理解变成了一种视听享受。并且上课的组织方式活泼轻松,再加上她幽默的语言表达,以及丰富的生活经验,使得毛概课的学习变成了我们成长和享乐的过程。
我希望同学们能够好好的学习这门课,因为思想是一个人的精神基础,只有精神强大了我们才会走向成功。
5.毛概课教学重点 篇五
阶段一: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方针。这个提法得到了党的十二大的肯定。阶段二: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概念,明确肯定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阶段三:党的十三大(1987年)提出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和市场的作用范围都是覆盖全社会的”,新的运行机制总体上来讲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阶段四: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使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实现了又一次重大突破。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完整表述?确立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其基本根据是: 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需要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民族自治地方享有哪些自治权利?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民族区域自治是在统一而不可分离的国家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民族自治地方享有的自治权利: 一是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二是享有制定资质条列和单行条例的权利;三是享有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四是享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按照传统风俗习惯生活及进行社会活动的权利和自由。此外,还拥有自主安排、管理、发展经济建设事业,自主发展教育、科技、文化等其他各项权利。
6、基层民主自治体系的构成(简要知道三个部分就可以)(P234--235)
①农村村民委员会②.城市居民委员会③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广大人民在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在所在基层组织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民主自治,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最直接、最广泛的民主实践。
7、依法治国的含义、重要意义;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P236—239)
含义: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就要联系新时期新阶段的实际,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
措施:1.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2.要着力培育文明道德风尚。3.要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4.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和
基本原则
理论意义:
第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第二,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实践意义:
第一,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第二,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第三,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
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四,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基本原则:
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拿大。⑶第三世界: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我们中国也是
②1985年,邓小平进一步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德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
③1987年党的十三大确认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这一深刻论断。
④邓小平时代主题的判断,其基本点是:1)、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3)、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4)、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
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2、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基本原则政策的形成: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大外交方针。
“另起炉灶”:新中国的人民政府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一切旧的外交关系,而是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2.如何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第一,应该落实到党和国家的制度与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落实到各级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第二,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大力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进一步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第三,必须加强以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的作风建设,加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
4、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1.如何加强党的先进性。第一,要始终抓好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这个基础工程,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素质。第二.要紧紧围绕党的历史使命和中心任务来进行。第三,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
2.发展先进性的创造性实践为先进性建设提供的经验。第一,必须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保证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第二,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共命运。第三,必须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与时俱进,保证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实际和社会发展要求。第四必须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保证党始终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第五,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证党始终具有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遇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那种被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不能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主张,已被时间证明是不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的。
5、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如何体现?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如何体现?(1)公有制经济的范围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些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3)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第一,国有经济的控制力表现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中占据支配地位。第二,国有经济的控制力表现为国有资产整体质量的提高。第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表现为其本身的竞争力。第四,国有经济的控制力表现为对社会资本的参与和支配。第五,国有经济的控制力还表现为国有的或国有资本控股的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集团在经济运行、增长和发展中能够发挥龙头、骨干作用。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完整表述?实行这种分配制度的原因?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收入分配领域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原因:第一,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前者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所有制基础,后者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社会产品还没有极大丰富,劳动还是谋生手段,没有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还不具备按需分配的条件。第三,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还存在着差异,只有在个人收入分配上体现这种差异才能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1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
展——如何认识“又好又快”;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特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原因、总要求;统筹区域发展主要处理哪些关系、实行了哪些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原因和措施。
1.又好又快。速度快,质量和效益好。不仅要做到效益好,而且要突出保护环境和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2.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3.内涵;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特点;通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
4.原因;三农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为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宝石社会稳定。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关键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5.统筹区域发展主要处理好东部和中西部的关系、沿海和内地的关系。
毛泽东提出事关社会主义建设大局的十大关系问题。邓小平,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提出两个大局思想。江泽民,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胡锦涛进一步提出;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鼓励东部率先发展,形成分工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结构,推动各地区共同发展。
6.原因;我国虽然地大物博,资源富饶,但是人均拥有量却非常低。我国经济增长基本建立在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上,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环境与发展矛盾日益突出。
措施:(1)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2)建设生态文明是内在要求(3)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是重要途径 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各种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意义 :
1、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4、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5、依法治国是国家长久治安的重要保障。
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法可依是前提,有法必依是核心,执法必严是关键,违法必究是保障。
“有法可依”就是建立统一、完备、科学的法律体系和制度,即立法能够适应不断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及时对各种社会关系进行规范。“有法必依”就是要保证法律效力的普遍性和有效性,即尽量排除和杜绝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中的随意性、偶然性和腐败现象;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执法必严”就是要确保严格公正的执法和司法。“违法必究”就是对一切违法犯罪行为都要按照“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给予惩罚。
8、政治体制的含义,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政治体制的内涵:
政治体制是指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和实现形式,主要是指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等具体制度。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需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三)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1、健全民主制度
2、完善法制
3、完善司法体制机制
4、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5、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6、完善制约和监督机
7、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9、社会主义社会人权的基本观点。人权:泛指人身自由和其他民主权利,主要包括生存权、经济权、政治权、文化权等。
人权的理解不是局限于个人的政治权利,而应当扩大范围,人权的基础是生命的生存和发展,即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人权。这也正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最为关注的。
人权是具体的、相对的,与一个
国家的政治状况、经济发展、历史传统、文化结构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
民主、自由与人权,民主是核心。公民权利的实现和发展,要通过
并依赖国家政权。
西方国家打着“人权高于主
权”的旗号干涉别国内政,甚至颠覆别国政权。要识别之,更要警惕之。
没有国家独立和主权,没有国权
和国格,任何个人的人权都没有保障。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基本方针
根本任务: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基本方针: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4.坚持立足当代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5.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5、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措施
重要性: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环节。
必然性:①道德具有时代性的特征。不同时代的道德典范总是带着不同时代的印记,道德总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赋予新的内涵。②是发展先进文化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我们把培育“四有”公民,作为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社会的主要动力。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4、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基本要求是: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
(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第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第二,优化教育结构。第三,推进教育改革创新。第四,坚持教育公益性质。(二)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第一,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第二,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第三,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创新。第四,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第一,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第二,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第三,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四)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第一,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第二,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第三,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五)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第一,要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第二,要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为突破口,深化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卫生投入体制、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第三,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第四,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六)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第一,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第二,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第三,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第四,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第五,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第十二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一纲四目”)周恩来将我们党提出的一系列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政策和主张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即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四目”为:(1)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陈诚、蒋经国亦悉由蒋意重用;(2)所有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拨付(当时每年台湾赤字约8亿美元);(3)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俟条件成熟并征得蒋之同意后进行;(4)互约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确立;
“一国两制”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邓小平表示,和平统一实现后,台湾可以保持非社会主义的经济和社会制度。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指出,一定要考虑现实情况,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方法,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1981年叶剑英发表了《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讲话,具体提出了实现祖国统一的九条方针,指出国家实现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等等。这标志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明晰化。1982年邓小平阐明了中国政府准备用“一国两制”的办法来解决香港问题的立场,指出现行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变,甚至大部分法律都可以保留。至此,“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明确形成。1987年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把“一国两制”概括为邓小平理论的一项重要内容,予以确认。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①在科学分析战阵与和平问题的基础上,毛泽东逐步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
两个中间地带:⑴第一个中间地带:亚洲、非洲、拉丁美洲.⑵第二个中间地带:欧洲、北美加拿大、大洋洲、日本
三个世界:⑴第一世界:美国、苏联。⑵第二世界: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新中国的建立必须清理旧中国残留的对外关系遗迹,建立国内的良好环境,以全新的面貌建立、发展同其他友好国家的关系。
“一边倒”:在帝国主义对新生的人民政权实行敌视政策的情况下,中国只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③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系统的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过1955年的万隆会议为许多亚洲国家所接受。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④进入20世纪60年代,我国外交政策重心由“一边倒”调整为同时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到处侵略扩张、肆意干涉别国内政的霸权主义政策。
基本原则;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我国对外交往活动的根本准则,是在外交工作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处理对外关系的根本依据。
1)、坚持独立自主的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2)、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3)、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4)、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
力量
1、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㈠ 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①这是由党和国家性质、工人阶级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决定的。首先,我国是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了工人阶级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其次,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最后,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动力。
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明显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一、是队伍迅速壮大;二是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三是岗位流动加快。
这些变化没有改变中国工人阶级作为国家主人的地位。
二、是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①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广大农民不但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而且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人数最多、最基本的依靠力量。②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农民
三、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①工人阶级的特点:⑴科学文化知识水平高⑵主要从事脑力劳动⑶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⑷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基本力量。(在当代中国,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一部分,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基本力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责任。)②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的这一重要地位,决定了知识分子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特殊重要作用。知识分子作为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创造者、继承者和传播者,是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骨干和核心力量,知识分子在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第一、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党的领导。第二、从国内看,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三、从党的自身状况看,目前,我们党的实际状况同党肩负的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荣使命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2.改善党的领导必须解决的问题第一,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第二,要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第三,要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
3、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6.对毛概课的体会 篇六
经历了半年毛概课的学习,我感觉最大的收获就是我开始慢慢的越来越关心国家时事了。从小就学“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等,这些理论性的说教以及千古流传的爱国故事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本学期,我们系统学习了毛泽东思想概论,就所学的知识和自己的认识,我有如下的体会。《毛泽东思想概论》就这门课来讲,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学说。它有着两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是史论结合的问题。毛泽东思想深深扎根于中国沃土之中,它的产生和发展以及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过程,也是近现代中国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过程。
其二,则是与现实结合的问题。毛泽东思想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而是发展的学说。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长期革命与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这门课程帮助我们学生充分理解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伟大成果,这对于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关和深入贯彻学习“三个代表”思想都具有重要意义,使之成为更自觉的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在新的世纪里,立志为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毛泽东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时间相结合的产物,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形成有它的社会历史条件,它是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毛泽东思想包括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多个方面的内容以及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三个活的灵魂。
毛泽东思想的影响时时刻刻都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它是改革开放的理论源泉,也表现在空间的拓延上---将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理论原点。学好毛泽东思想,了解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基本原理,掌握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可以使我们更好的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建设,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经验,掌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规律,以便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学习毛泽东思想概论,还有助于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人也是一种有精神追求的动物,需要一定的精神信念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和奋斗目标。认识到毛泽东思想的真正内涵,才能真正的领会到毛泽东思想的真谛,才能科学地运用毛泽东思想指导我们今天地学习和工作。“毛泽东思想概论”一课对我们学习的要求,不仅是让我们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更重要的是让我们通过对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的学习,去认识和把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规律,了解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要谈毛泽东思想,首先要了解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所在。毛泽东思想作为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其自身的科学体系、丰富的内容和理论特色、理论的特殊贡献。另一方面,毛泽东思想作为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作为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其各部分内容又是随着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发展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的。所以在当今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下,毛泽东思想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且被人们运用于各个领域,起着不可替代的领导作用。
学好毛泽东思想,了解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基本原理,掌握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可以使我们更好的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建设,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经验,掌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规律,以便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是未来建设社会主义的主干力量,有必要为以后打好政治基础,以应用与实践当中。
课程名称:毛概指导老师:祝朝平学生姓名:李舒佩
7.毛概课的收获与体会 篇七
一学期的毛概课就快结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涵盖了很多的内容,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理论,进而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际上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建设国家的过程中的不断实践与总结。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有了许多的收获与体会。
每一次上课前我们都会看看当日的新闻,关心民生、法律、政治。知道了民生问题在国家治理和普通百姓心目中的重要性,了解了法治社会下的公平正义。有时还在课堂上看各种视频,了解了**,中国的人口问题,中国第一架航母等。看《壹周立波秀》、《非你莫属》、《非诚勿扰》,引发大家的激烈讨论,与对各种社会现象,当代社会人的价值观的思考。让我们自己用四个字概括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同学们积极发言,迸发出了许多新的想法,虽然有的并不是太合适,但体现了大家积极认真地思考。并且老师让我们活学活用,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原理评《非诚勿扰》相亲节目的利与弊,以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理为知道看药家鑫杀害张妙一案。
我们的毛概课没有了只关注课本的死板枯燥,但是也同样重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在关注时事现象的同时,在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中,老师总能结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给予我们正确的引导,帮助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认清了中国现在的基本国情。
记得原来听到有的人讲外国怎样怎样的好,中国怎样的不行,又腐败又没有人权,共产党***等等都会义愤填膺。其实在现在的大学生中不乏有许多关心时事的人,但是大多都是带着批评挑剔的眼光来看的“愤青”,有的建议与反对是客观的,然而有些人喜欢以偏概全,否定或者批判社会主义建设。对于那些社会中存在的不好的现象我们是应该加以唾弃和指责,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现阶段中国的基本国情,才不会因为达不到完美的理想国而去谴责政府怀疑党的执政能力。应该认识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与党的正确领导和所指定的正确路线分不开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因为许多客观原因产生的社会问题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正确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去分析解决这些问题。看到不好的一面也应当看到好的一面,要辩证地结合现阶段中国的国情去看待这些问题。这才是当代大学生应该有的观点和态度。
8.毛概课辩论赛策划书 篇八
25—29班辩论赛
策
划
书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工程造价25班杨桐博二0一二年五月八日
一、目的和意义:
通过举办辩论赛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丰富同学们课余生活,活跃课堂气氛开拓思想,体现学生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提高阅读,写作,视听,演讲和团队的组织协作能力,锻炼思维表达,丰富课余知识,培养团队精神,在五个班范围内形成一种勤于思考、敢于思辩、善于言辞的积极探索的良好氛围。增强学生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认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引导同学们全面发展。提高同学辩论水平,发掘培养辩论人才。
二、活动时间:2012年5月11日
三、活动地点:A主40
4四、参赛对象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工程造价25—29班全体同学。
五、活动主题
关注热点,关注自身,追求真理,追求进步,锻炼口才、发展自我六、辩论主题:
正方:男人压力大(全为男生)
反方:女人压力大(全为女生)
七、人员安排:
1、正方4人,反方4人(25—28每班出两人)
2、资料员,正方反方各2人(由29班出人)
3、计时举牌人,正方反方各1人(由27、28班各出一人)
4、颁奖礼仪2人(由25、26班各出一人)
5、评委6人(有袁老师和每班各出一人组成)
6、统计观众投票结果6人(各班出一人组成)
6、会场布置及工作安排:
25班——评委牌、辩手牌及白纸的准备和发放
26班——时间提示牌及计时器的准备
27班——奖品、奖状、相机的准备
28班——板凳的准备
29班——矿泉水的准备
八、物力资源:
板凳:8张(画图教室搬取)
评委牌:1张
辩手牌:8张
计时器:2个
时间提示牌:4个(红黄各2个)
矿泉水:12瓶
其他:奖品、相机、奖状、白纸、评委打分表
注意:本次辩论赛所产生的费用均由五个班平摊,任何费用需开好相应收据。参
赛人员及礼仪统一着正装。
九、辩论具体流程.主持人介绍参赛队及其所持立场。.由正方开始,各参赛队员依次进行自我介绍(每个队可有自己的口号)3.主持人介绍评委.主持人介绍比赛规则
5.主持人宣布比赛开始。
6.比赛结束,请评委代表(袁老师)点评本场辩论赛。
7.嘉宾点评时,评委将比赛结果(最佳辩手和获胜方)递送主持人。8.持人宣布比赛结果并有请礼仪颁奖。
9.人宣布辩论赛结束
10.由五个班的代表作活动总结。
11.全体参赛人员合影留念。
十、比赛规程
1、开篇立论阶段:
分别由正反方一辩陈词立论,时间各为3分钟;
2、功辩阶段:
先由正方二辩发问,可指定反方任意选手作答,时间为3分钟;
先由反方二辩发问,可指定正方任意选手作答,时间为3分钟; 先由正方三辩发问,可指定反方任意选手作答,时间为3分钟; 先由反方三辩发问,可指定正方任意选手作答,时间为3分钟。
3、功辩小结:
双方二辩进行功辩小结,时间为1分30秒。
4、自由辩论阶段:
由双方辩手分别一对一进行自由辩论,辩论时间为正反方各5分钟。
5、评委问答阶段:
由六名评委进行问答,被问方选一名代表作答,时间为5分钟。
6、观众问答阶段:
由场下观众进行随机问答,被问方选一名代表作答,时间为10分钟。
7、总结陈词
分别由双方四辩作总结陈词,时间各为3分钟。
8、由袁老师做总结,统计观众投票结果(可穿插一个短视频)。
十一、参赛要求
1、双方辩手要互相尊敬,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2、开篇立论提倡即兴陈词,所持观点清晰,表述层次分明,语言自然流畅。
3、功辩环节均为一对一作答,其他选手不得代替或补充。提问应贴近辩题,不宜过分刁难;回答应针对问题,切忌答非所问。
4、自由辩论为两队之间交替进行,一方队员起立发言完毕后对方方可发言,双方以此轮流,不得抢答(此处计时员需注意),如一队发言时间已经用尽,另一队还有剩余时间,则该队的一名或多名可继续发言,直到时间用尽为止。
5、即使人员用红牌或黄牌进行时间的提示,用时剩余30秒时举黄牌提示,用时完成举红牌提示,辩手必须停止发言并立即坐下,否则酌情扣分。
十二、胜负判定
1、去掉一个最高分和最低分,其余分数相加取平均值,为最终得分。
9.毛概课个人心得体会1000字 篇九
对实际与实践,我们也需要有最深层的认识,也不能浮于表面。而所谓去实践,就是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一词,出自东汉班固所写的《汉书》,原文是“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本意在颂扬河间王求实的治学态度和方法。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这本身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动体现。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思想路线问题,讲的就是革命和建设的根本出发点问题,即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寻找适合这种国情的革命与建设的具体道路。而对于我们,实事求是是一种科学的态度,自以为是和好为人师那样狂妄的态度是我们在学习了毛泽东思想后应以改正的,或应引以为戒的。我们在很多问题上要讲求真实性和完备性。在现今的大学学习生活中,我们应了解我们个人的长处和短处,然后制定自己的独特,不可生搬硬套别人的成功方法,这是这本书给我们最初的也是最具现实意义的启示。
另外我还要谈一下我对这门课一些真实的感受。在最初我认为这门课一定会很无聊也最无益。结果在学期之中,我深深地被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艰难历程所吸引所感动。这门课也成了我最爱听的课程之一。这首先得感谢讲师充满激情的讲说,其次还因我从中学到不少处事之道和一段既漫长又短暂的光辉历史。虽然我每次并非坐在前排,但我还是能从讲师语调里深切体会到他对毛泽东同志的敬佩和对毛泽东晚年错误的惋惜。无疑毛泽东同志是一位传奇式人物,一位能创造奇迹的伟人。毛泽东同志将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带给了我们,同时晚年的他也可悲地给我们为实事求是作了一个最深刻的反例。可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任何事业成功的前提。空想、不切实际地瞎说瞎干是我们无论在现在的学习生活中,还是在今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中,都要深以为戒的。
就所学的知识,我谈点具体的感受吧!课本就对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中作了详细阐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八十年中,中国人民为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但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事实表明:“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的中国共产党和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这是中国近代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历史产物,是中国人民在实践中经过探索和比较后所选择的革命.在这一个学期的学习中,我深深认识到毛泽东为党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理论和实践,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其影响广泛而深刻地存在于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渗透在人们的灵魂深处,在人类历史上很少有人像他那样,生前其思想即受到人们热情的颂扬和真诚地学习与运用,去世后更得到深切地尊重和广泛地传播。从各个方面的反映,各个角度的透视表明:毛泽东思想的影响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她是改革开放的理论源泉;也表现在空间的拓延上,将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理论原点,成为人类社会精神寻求归宿的一座丰碑。
10.毛概课读书感悟 篇十
这本书向读者展示了红军长征的全貌,再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历时两年时间,行程两万五千里武装大迁移的艰难经历,卓绝斗争,胜利会师的真实史料。
毛主席为了纪录,纪念这一伟大的事件,作过一首流传于世,有名的诗《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与书的对接,长征的一幕幕都浮现在眼前: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党反对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机,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路上,红军战士击溃了敌军无数次围追堵截,他们跋山涉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历经十一个省,于1936年10月到达陕北,创造了人类史上的一个奇迹。长征,包含了多少惊险,多少曲折,多少悲壮,多少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它所表现出的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使我们折服。
《菜根谭》里有句名言,“吃得草根,百事可成”。意思是说,人们只要经受了艰难困苦的磨练,就能成就一番事业。在书中,当我看到红军战士吃草根,甚至吃完全难以下咽的皮鞋,皮带时,我的内心颤抖了:能够吃下这些苦的战士们,世界上还有什么困难能够难住他们呢?当时的舆论认为,“国共胜负已成定局,红军已是死路一条”,因为长征战士“流徙千里,四面受制,山下猛虎,不就擒难”。最终他们却顺利结束了事件,所以我们要向红军学习,像长征那样,不怕任何困难,坚强,勇敢地面对必须面对的一切。
《放眼看长征》让我了解到了许多长征路途中令人振奋,感动的事迹,它们都深深地触动着我的心灵。长征,对于我们新世纪的一代,或许已经太遥远了。我们未曾经历过这样的艰难困苦,这样的惊心动魄。但这段历时,还是带给我们无数的深思。种种永垂不朽的“长征精神”,值得我们去揣摩,去学习。当然,在新世纪,在我们学生中,这些“长征精神”,需要在学习中发扬,在校园中发扬,在做人做事中发扬,在一点一滴的成长道路上发扬,在为祖国的建设中发扬。我们要将这些精神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让这些瑰宝,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人。
《放眼看长征》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表现出的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的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的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总的来说,长征精神就是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的精神力量。长征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典范,长征是人类历史上艰苦奋斗精神的楷模,长征是充满着无私奉献精神的史诗。看到红军过雪山草地,我想到: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共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绿原无垠漫风烟,蓬高没膝步泥潭。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随意坐地堪露宿,卧看行云逐浪翻。长征是洋溢着革命英雄主义和悲壮色彩的传奇,是中外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壮举,是人类排除万难,挑战生命极限的典范。
红军长征是老一辈革命家用血肉之躯谱写的令人心灵震撼,精神升华,激情奋进,永不言败的光辉历史,它创造了令全世界震惊和赞叹的奇迹。长征留下的敢于顺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坚定信念的乐观精神,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所汇成的红军精神。两万五千里,这个数字足以让人意味深长。长征,是我们只可远观而无法深刻地去领悟的,它是艰巨的,伟大的。我们对它的认识只是皮毛,只是略有感触,却没有真正得到意义所在,同红军般地坚强,有毅力,不抛弃,不放弃。
毛主席《忆秦娥.娄山关》中的词句:“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描述了长征的艰难,抒发了决心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豪情壮志。《放眼看长征》中,作者叶心瑜着眼于路程的艰辛和战士的精神,对红军的这次辉煌的行军再次进行了解读,展示了长征的全貌,消逝了心中的疑惑,激发了缅怀先人的精神。让我们深入长征。在漫长的历史与文化的进程中,我们的民族有着很多辉煌的过去,但也充满着屈辱史,血泪史,奋斗史。穿越时空的苍凉与沉重,是历经沧桑后的繁华。风吹过,雨打过,火烧过,铁蹄践踏过,但宁折不弯的是中国人的脊梁,这就是长征的真实写照。长征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座巍峨的丰碑,百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伟绩,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革命篇章。长征犹如一座丰碑,光辉地立在了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史册中,成为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发图强,坚韧不拔,积极向上,战胜任何困难的精神力量。坚定不移的信仰,不屈不挠的索求,无所畏惧的前进,向着理想勇敢奋斗。在当今的词典中,没有哪一个词能够像“长征”那样,包含了所有这些令人感动的崇高精神和象征意义!长征是举世无双的,正如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所言:这是一场激动人心的远征,它过去是激励人心的,现在它仍然会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钦佩和激情。它将会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不管你对长征的描述怎样,如果没有实地走一走,亲身去感受,去体验,那你的理解总是不全面的。
长征对于青少年来说,可以算是传奇故事啦。然后随着岁月流逝,长征精神以其越来越深刻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人们到长征路上去追寻,去思考。想想自身,扪心自问,生活中的我们是多么懦弱,一遇到困难就退缩,从没想过去勇敢地克服困难,总是向“恶势力”低头。再想想红军,长征,他们不怕苦,不怕死,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我们的新世纪奋斗着,为我们炎黄子孙的美好生活拼了梦。心中无比羞愧,抚今追昔,共和国的沧桑巨变令人感慨万千;继往开来,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前景呼唤着我们奋然前行。当代青年应该具有的远大理想,就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在为了远大理想的顽皮奋斗中,青年的人生抱负才能真正实现,青年的人生才会焕发光彩。
《放眼看长征》中所描述的长征的艰辛令我们感动,它还给予了我们深刻的启动:长征锻炼了中国共产党,使党由幼稚走向成熟。正是凭着长征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才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创造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创造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人间奇迹,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最终取得长征的胜利。长征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懈奋斗。战争年代的长征永远地完结了,但建设现代化军队和伟大祖国的新的长征已展现在我们面前。在高科技条件下,面对着“信息化”,“太空站”,“数字链”,“一体化”等深奥的名词。我深深地感悟到: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建设江山更难。我们肩上的胆子很重,要走好新长征之路,打赢未来战争,必须像先辈们一样付出更多的艰苦和努力。我们要很好地学习革命先辈不屈不挠的长征精神,在新长征路上记载下我们奋斗的足迹。
在新长征中,有许多人由于经不住金钱,利益的诱惑,经不住挫折的考验,最终倒在了新长征的途中。可是回想七十年前,革命志士们在长征途中遇到的挫折更大,挑战更大,他们每天面对着饥寒的威胁,生死的考验,使他们都咬紧牙关,坚定自我,挺了下来。与他们相比,我们的挑战又算得了什么。处在条件如此优越的今天的我们,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学习中,我们都应勇敢了,失败了,跌倒了,怕什么,爬起来继续战斗。红军战士赋予我们的战斗力将永无止境。成功了,不要自以为自己很了不起,我们应该向更高的目标奋进,虚心地学习科学知识。所谓站得越高,摔得越重,所以我们还要时刻保持警惕,防患于未然,像红军战士般胜不骄,败不馁,一直去奋斗,创造更多的人生价值,创造更多的伟大奇迹。
【毛概课社会调查报告总结】推荐阅读:
参观郑各庄心得体会 毛概课09-21
对毛概课的认识800字10-08
毛概课学习个人心得体会1500字10-23
2023 上半年毛概课实践环节考核作业12-03
毛概的社会调查报告12-04
毛概暑期社会调查11-18
毛概社会实践之助教报告09-27
毛概社会实践报告(机电一体化)07-17
暑假大学生毛概社会实践报告01-02
毛概社会实践格式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