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观(精选8篇)
1.教师观 篇一
观“2015河南最美教师颁奖典礼”有感
今天晚上收看了河南都市频道,为庆祝第31个教师节而首次举办的“2015河南最美教师颁奖典礼”。
看着那一幕幕动人的画面,聆听着他们感人、真挚的事迹,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对于我们所有教师无疑是一场精神上的洗礼。
一张张及其普通的面孔,一颗颗善良而质朴的内心,一件件平凡而又伟大的事情,书写了一个教师真正的灵魂。对我们平常人来说,可能很多事很容易就办的到,他们却日复一日重复不断的做着,只因为一个执着的信念:为了让每一个孩子上学,未来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圆一个上学梦。
“恩慈姐姐”颜志伟是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多年来,对于各单位历次提出的特定学生心理咨询或大型心理辅导讲座的邀请,她都乐于义务提供援助,有求必应,挤出时间认真完成。由于求助学生多,时间紧,她就常常利用业余时间接待咨询者,把一批又一批的求助者从困扰他们的心理问题中引领出来,使他们逐渐走出心理阴影,找回自信,打开心灵迎着生命的阳光微笑。身为国家优秀教师、“河南省001号红十字志愿工作者”,在历次重大灾害发生时,都能看见冲锋在红十字工作第一线的颜志伟教授,并且每次都慷慨解囊捐款捐物,据不完全统计,多少年来,仅在历次爱心援助活动中,她的慈善义举涉及各类款项已达352860元。她的日常生活消费很简单,但却情系大别山区的孩子们,多年来,她已资助136位贫困失学儿童重返校园。虽然她年近花甲,却青春洋溢,处处传递着正能量。我希望这种正能量在教师队伍中能不断传递,因为这是美的传递,这是爱的传递。
韩保学是来自我们安阳市安阳县都里镇东岭西村教学点的一位教师,韩保学不但是孩子们的老师,还是孩子们的慈父和知音。学生韩志国家境贫寒,父亲常年有病,韩保学就承担了他的学费和文具费用,韩志国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大学,成为小山村走出的3名研究生之一。学生王龙威的母亲离家出走,父亲外出打工,韩保学就把他领到自己家吃住„„2009年,积劳成疾的韩保学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症,但他一直没有外出就医,只是暑假里去小诊所通过按摩进行治疗。2010年以后,他的病情加重,直到不能行走,才勉强到市里的医院住院治疗。为减少住院时间,他没有接受医生要他做手术的建议,坚持保守治疗。亲戚朋友都劝他去医院做手术,他却说,我明年就要退休了,退休后有的是时间做手术。
每有慕名而来的记者要采访他,他也是憨厚地说,我是一个山里教师,就该在这里干好自己的工作,有啥好炫耀的?这就是一个普通的山里汉子,一位执着于梦想的山乡教师,在莽莽大山深处,用40年的坚守铸造着自己的教育梦想。
韩老师四十年坚守贫困山区、创新复式教学方法,为贫困山区的孩子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他自己却从挺拔的小韩老师坚守成了腰背弯曲、一腿残疾的山里老韩。韩老师朴素的信念,知苦而行、知难而进的精神值得我们年轻一代的教师学习。
最美教师,你们用一个个实际行动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在教育这条路上,我要用一颗有爱的心真真实实的走下去,不求轰轰烈烈,但求平平实实,无悔自己爱教育的心。
2.教师观 篇二
一、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让学生在写作中经常看到自己的进步, 经常得到教师的鼓励褒奖, 是一件最有趣的事。语文写作不像做数学题, 一般而言, 数学题非对及错, 而写作只有好与不太好, 没有对错之别。解数学题需要依据规律, 思考要准确、推理要符合逻辑;可是写作就不同了, 需要良好的形象思维, 培养创造性想象力, 表达更要有技巧, 但是技巧也要逐步提高。写作的初始阶段, 学生根本不知道怎么写, 写得不多, 没有成就感, 久而久之, 会疲于应付, 产生厌倦心理, 若是不能及时得到鼓励, 就会失去对写作的兴趣。每每看到学生面对一篇几百字的巨作苦不堪言、如坐针毡, 教师往往也会跟着着急, 大有恨铁不成钢的架势。这些都是由兴趣不足导致的, 那么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教师要了解自己的学生, 特别是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要知道每个学生的起点不同, 不要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评价学生的作品。比如批改作文的时候, 一定要充分发掘学生的优点:通篇都好的自然不用多说, 只有个别段落好的, 就把好处说明白, 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整篇文章中只有一句写得好, 就称赞这句写得好在用词准确, 精彩生动等等;如果实在是枯燥无味, 还可以说这次作文书写工整……总之, 多多鼓励赞扬。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 要多给予鼓励和肯定, 让学生敢于写。低年级的学生刚开始尝试写作文, 往往只是把想说的话、看到的事写出来, 可能条理不是很清晰, 但是只要敢写出来, 总能从中得到一些收获和喜悦, 看到自己写的作文得到了肯定, 久而久之, 学生自然也会逐渐整理出一些写作的方法和思路。
二、指导学生写作文要真实表达自己的感受
现在很多作文都是空话、大话、假话, 缺乏真情实感。写作文本就是要写出作者的真情实感, 这意味着在教的过程当中, 就应该引导学生从生活角度、心理感受等出发, 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给自己带来的真实感受, 或自己的真实看法。在日常生活中, 每个人都有丰富的精神活动, 思想的光芒照耀着人的整个理想旅程, 让人在生活中充满激情。写作文为的是什么?就是为了记录丰富多彩的生活、记录人世间的真善美、人的思想成就了人生的辛酸苦楚和喜乐年华。作文中可以写出个人思想, 作文中可以写出对人生的感悟, 作文中有自身对生命的体验, 这种体验是独一无二的, 这样写出的作文才是有生命价值的作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文时,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因势利导, 让学生先把事情写出来, 并且不断地鼓励学生写真人真事, 写实情实景, 这样心灵世界不断得以丰富, 引导学生热爱并关注身边的人和事, 在看起来非常平凡的生活中发现无尽的美、无限的乐, 在生活中发现真理, 在生活中体会幸福。
三、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 让学生有话可说
对于不同学段学生的写作要求都是要有真实、丰富的材料, 而教师的评价则更要重视对学生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在评价这一过程时, 不仅要具体评价材料的准备情况, 更要评价获得材料的方式方法。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乐于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 主动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彻底改善小学生作文“无米下锅”甚至是“找米下锅”的难题, 使每一个学生都“有米下锅”。
据调查, 学生最感兴趣或最拿手的是写人记事类型的作文, 但写得比较有特色的总是那些平常作文基础好的, 观察及写作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大多数学生往往只是把事件的经过记录下来, 如“流水账”一般, 枯燥无味。
这就要求我们在引导学生观察事件过程时要像篮球比赛裁判员一样, 放慢镜头, 多看几遍。如果一味地让学生整体去观察某个事物, 那么留给学生的只能是一个整体的印象, 而切开看会看到不少精彩的镜头, 写作文时就能写好, 这就需要老师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和技巧。观察中教会学生怎样观察活动中的人物, 如衣着、外貌、表情、动作等。告诉学生记住自己心中的想法、感受, 并且猜猜人物的心理活动……活动后老师要帮助学生回忆, 帮助学生观察, 从而让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 使学生学会“找米”的方法及技巧, 有能力“找米”自然就会“有米下锅”。
参考文献
3.我的“阳光教师”观 篇三
尊重学生是做一名阳光教师的根本要求。爱是教育的前提,爱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方面的健康发展,体察学生内心世界,同情他们的痛苦与不幸,与学生建立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我们要了解学生“有什么”“要什么”“忧什么”,要明白教学要想做到教师不烦恼、学生不烦恼,教与学就必须最大程度地“相知相恋”“相融相通”。
具体而言,教师应该做知识的“介绍人”。尊重教材,尊重学生,能够静下心来研究学生的特点,低下头来倾听学生的意见,蹲下身来体悟学生的困扰,沉下气来善待学生所犯的错误。
一位师德高尚的老师,不只是爱少数学生,而是爱每一个学生。面对越来越难管理的学生,不能一味抱怨、叫屈,而应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教育、感化学生。因为真正能影响人一生的,不是书本知识,而是感恩的情怀、崇高的信念、不灭的追求。对学生负责,就是对教育事业负责,是对国家、对社会负责。
重塑“两观”是做一名阳光教师的职业素养。一是教学观。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舒适”,让学生想说、敢说。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才能以一种愉悦、积极、兴奋的心态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是评价观。变教师评价学生为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在传统教育观的影响下,学生的对与错一般都由教师来评定,这种“唯师独尊”现象仍普遍存在。我们必须承认,这种居高临下的姿态、一切向权威看齐的做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不利的。在教学评价中,如果我们多使用一些这样的表达:“你们说呢?”“你们认为怎样?”“大家评一评谁的方法好一些?”“还有更好的做法吗?”,把评判的权力交给学生,让他们去评价,得到的答案肯定会丰富多彩,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作者单位:竹溪县实验小学)
4.观《热血教师》有感 篇四
小每文儿
美国电影《热血教师》,是一部嘻哈、励志,对教师与学生均具有教育意义的教育类电影。之前我也看过不少有关教育类的电影,也在书中读到好多的这样充满奇迹的教学故事。我由衷地敬佩那带领学生们创造奇迹的可爱的教师们。我发现教师原来也可以这样当,应该这样当,必须这样当。有教育家提到“爱护学生就要像爱护荷叶上的水珠一样细心”,老师的言行一不注意,会给学生造成一辈子的心灵创伤,有碍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师德的基础是爱和相互尊重。教师必须要学会与学生交流思想。
《热血教师》的故事剧情是根据实情改编而成,故事大体是这样的。RON CLARK从北卡罗来纳前往纽约大都市一所中学开始了他新的教师生涯。他年轻充满热情富有创造力。他运用独特的教学规则和革新式的教学方法教育每个调皮的小捣蛋,为家境困难想要念书的女孩打通通往课堂的道路,让有艺术天赋的男孩得以发挥特长„„
从不同的角度来观赏本影片,我们就会发现不同的值得思考的教育问题与问题的价值。赫尔巴特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在这里,我就克拉克老师的这一教育案例来从“道德”这一方面来简要地谈谈我的一些感悟。
一、教师不应忽视小事的“德”对学生的长久影响
道德与心理学是息息相关的。
记得影片的开头就出现了这样一个镜头:一个瘦小的小男孩杵在一个教室门外的垃圾桶里,稚嫩的脸上充满了无奈与绝望的神情。克拉克自我介绍后,询问名叫哈德里•克雷格小男孩被罚站的原因时,小男孩竟然说了这样的话:“老师说我不会,所以我应该跟垃圾一起扔出去!”克拉克仅用在此询问男孩自己的名字是什么的问题就告诉他,自己是可以学会东西的,而且速度还很快。责罚小男孩的那位不知名的老师也许有她的理由,但这种方法确侮辱了师德,尤其她对小男孩说的那句话,可能会在小孩子的心理上永远地留下“学不会”的阴影。不管怎么样,身为一名老师是不应该也不能拿自己的学生与垃圾相提并论的。我想,在师德的概念里,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表现,缺乏爱的表现,是应该受到指责的。也许那仅是老师一时的气话,不过,就那简简单单的话就可能伤透孩子的心,甚至会影响到孩子未来的发展。教师是心灵如白纸的孩子的灵魂指引者,性格的间接塑造者,无论何时何地,教师都应该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保持理智。
二、学生的优劣没有绝对的标准,要选对角度去评判自己的学生,道德就更是如此了
学校教育人不能仅从分数上来衡量孩子的好坏优劣,在这个影片中克拉克所在的纽约新学校的校长为了自己的利益仅仅看重学生的分数,还按照一定的标准把孩子们分成好班与坏班。可是当索利斯为从课堂上跑出去的被称为问题少年的泰肖恩而大发脾气时,却严肃的质问道:“那不是你的学生吗?”一会儿为追逐利益而忘记身为教育者身份的自私者,一会儿又为了彰显自己的领导者风范而装模作样。就这样一个矛盾体恰恰反出了在教学过程中那些对于师德无法有始有终的教育工作者,对他们是一种讽刺更是一种警示。相对而言,克拉克却忠实地饯行师德。他说服倔强的校长,让他担任“最差班”的教学工作。在校长的半信半/
2疑中,在淘气孩子的诘难中,克拉克教师在艰难地步步地改变被众人公认的“问题少年们”的境况。为了解那群“问题班”孩子的详细情况,他不辞辛苦,挨个进行家访。为纠正孩子们乱吐口香糖的坏习惯,他在教室门口拿着玻璃瓶挨个地要孩子们口中的口香糖。为培养孩子们的团结意识,他在淘气包的捣蛋下为他们量身定做了班规。为融入到孩子们的世界,他放下老师的架子,跟孩子们学习跳双绳。为了孩子们更好的记忆美国历史,他自编“美国总统颂歌”,并借助孩子们感兴趣的嘻哈音乐来展现„„虽然,过程很坎坷,有过无奈与绝望,但是他始终没有放弃。因为他心中永存对学生纯洁的爱,因为他始终坚信,他们是在他们的标准中是最棒的,他们无需跟别人比较什么,他们就是应该做最自信的自己,他们不比别人差。就这样,一步一步地,克拉克在与孩子的情感距离越拉越近,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变得优秀起来。
三、“德”榜样、环境很重要
学生的道德状况与学校、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因素是息息相关的。
“敢于做梦,勇于冒险!”这是克拉克离开自己的家对妈妈说的一句话。他在给自己的学生们做师范,为自己将来的学生们积累是经验。作为教师,要以身示范,克拉克这样一位独特的教师更不会不懂这一点。有些老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不要作伪君子”的话常挂嘴边,可是他们却常常把自己给忘得一干二净。克拉克在剧中鼓励那位有着做医生梦想的但又没有自信的印度女孩“坚持自己的医生梦,你很棒,你一定可以的,加油!”州测试前,克拉克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来“点亮自己的人生之灯”(点燃蛋糕上属于自己的那只蜡烛)。作为培养未来具有创造人才的教育工作者首先就应该就有“敢于做梦,勇于冒险”的精神,并且应该将这种精神完完整整的传授给自己学生。
谈到“道德”,我又想起了影片中的另一个画面。泰肖恩的继父或者养父,他就为泰肖恩将“魑魅”的形象涂鸦到自己卧室的墙面上,暴打一个毫无反抗能力的小孩子。我想这不仅涉及到道德的问题了,应该算是家庭虐待了。稚嫩的身躯就得承受没有限制的虐待,心理难免不发生扭曲,使孩子走向邪路。泰肖恩那暴躁,夸张的叛逆,结交不良少年干些违法违纪的事也就容易理解了。没有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孩子是很难健康成长的。假如在泰肖恩的世界里没有克拉克的出现,很难想象他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可以说,克拉克挽救了一个年轻的生命,除去了危害社会的一名不法分子。
5.观最美乡村教师感悟 篇五
—————观看最美乡村教师有感如今已到12月份,但心中依然暖暖的,这些温暖源于“最美乡村教师”的事迹,看了关于他们的事迹,关于他们的视频,心中不仅肃然起敬,更有一丝心酸、一份担忧、一次震撼。
2013“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是由光明日报社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的大型公益活动,活动启动以来,光明日报和中央电视台派出大批编辑记者,奔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偏远乡村,深入乡村教师工作生活一线,寻找乡村教师典型人物,最终在众多默默无闻的伟大教师中选出典型代表:有大草原上的的阿力太、大山里的仲威平,有隔山相望的夫妻教师廖占富、张兴琼,有从事着特殊教育的吉思妞„„中央电视台特意举行了“寻找最美乡村教师”的颁奖晚会,共选出了十位优秀老师。他们没有华丽的晚礼服,没有明星一样的绚丽光鲜,没有主持人流利的普通话,但我看着他们的故事却让我泪流满面
其中一个老师让我印象深刻,他叫马复兴,是麻尔村小学的一名老师,与其他老师不同的是,他因幼时不慎掉入火炕失去了双手,没有双手并不表明他失去了一切,没有双手,作为老师的他,将一根小小的粉笔,夹在断臂之间,用身体的浮动来勾勒出世上最美的文字。他作为一个残缺的人并没有放弃生活的希望,相反他反而比正常人过的更出色,更受人尊敬爱戴。在他的世界里,没有学生的歧视和没有手的自卑,因为他是孩子们的伙伴,孩子们的老师,孩子们凭学习唯
一走出大山的希望。他用他坚强的品质深深地感染着我。他用他残缺的身体去勾勒孩子们未来的人生。另一位残疾教师刘坤贤,在台前幕后的他显得内向甚至有些木讷,但当我看到这样的场景:正在讲课的刘坤贤停下来,额头冒出冷汗,拄着拐杖的手开始颤抖。他飞快地从衣袋里摸出两片药塞进嘴里,然后不停地揉着右腿。孩子们一点也不慌张,他们很安静地坐着,等老师吃完了药再继续上课,这样的场景已经持续了18年,他利用暑假当挖煤工为学校挣办学经费时遭遇意外,高位截肢后的他不能久站,但他一直坚持站着授课,这样的老师让我为之震撼!
有这样一张照片:大山深处,崎岖难行的山路,有一个佝偻的身影扛着一根四十斤中的木头,翻过几座山!他就是陇南市宕昌县临江铺乡毛羽山小学教师王世明,他用自己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默默扎根在大山的角落,他的追求和坚持,让我明白什么才是奉献!他的不计回报无私奉献的美好心灵,深深打动了我的内心!让我感动的泪水流淌下来„„一根木头作为报酬,他扛起全村人的信任,如今,父女传承,为大山里的孩子启蒙!还有普通的乡村女教师仲威平,她用妈妈似的爱为单亲、留守、弱智儿童撑起了一片天,他为这些可怜的山村孩子坚守20多年来,这些年来她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来爱这些孩子!终于她在这天踏上了中央电视台的舞台了,给她颁奖的是她教了三年乘法口诀的庞运发,那一刻,师生相拥而泣,这一刻,我记住了他们,记住了他们的伟大与无私,他们将是我一生的榜样,奖杯是对他们的鼓励,对他们的赞赏,对他们的升华。更是社会对他们的关注与肯定。
6.魏书生的教师观 篇六
一、把教师这份平凡的工作看作是一个宏大的世界
自己不能小看自己,(其实小看自己就是在自己作践自己,在别人的眼中不会有任何改变,能改变只是自己的心境,当自己把自己看得无所谓的时候,内心只能时刻处在煎熬之中,外在的表现就是缺少底气、自信,多了的是牢骚、应付)教师的劳动至少有三重收获,一是收获各类人才,二是收获真挚的感情,三是收获创造性劳动成果。要眼睛向内,多提高自己,少埋怨环境。边教学边研究。
二、老师要紧的是和学生设计符合实际的学习目标
学生的厌学一是“性格矛盾性”,即学生在家里娇弱的性格与在外面成人化性格形成了冲突,导致了部分孩子无所适从,产生逃避情绪。二是教材偏难,教师对学生要求整齐划一。
不符合学生实际,就不要让他去学,而要学适合他、他能达到的目标,这样学生就会感到很实在。让学生跳一跳能够得着。
三、凡是学生能作的事,老师不做
有了这种观念,才会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和实践机会。他说:“一个当老师的剥夺了学生做事的权利,剥夺了他努力能够做到的机遇,就等于和不让他吃饭一样可怕。人家能够吃得了,干得了,你不让他吃,不让他干,当然学生的体质就会下降。所以,看起来让学生做事,是为了减轻老师的负担,这不对,这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一个增长能力的机会,他只有更多地做事,参与管理,参与制定计划,他才能增长能力,增长主人翁的责任感。”
这和我们当今倡导的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完全相同的。
四、魏书生的教师观
一、把教师这份平凡的工作看作是一个宏大的世界
自己不能小看自己,(其实小看自己就是在自己作践自己,在别人的眼中不会有任何改变,能改变只是自己的心境,当自己把自己看得无所谓的时候,内心只能时刻处在煎熬之中,外在的表现就是缺少底气、自信,多了的是牢骚、应付)教师的劳动至少有三重收获,一是收获各类人才,二是收获真挚的感情,三是收获创造性劳动成果。要眼睛向内,多提高自己,少埋怨环境。边教学边研究。
二、老师要紧的是和学生设计符合实际的学习目标
学生的厌学一是“性格矛盾性”,即学生在家里娇弱的性格与在外面成人化性格形成了冲突,导致了部分孩子无所适从,产生逃避情绪。二是教材偏难,教师对学生要求整齐划一。
不符合学生实际,就不要让他去学,而要学适合他、他能达到的目标,这样学生就会感到很实在。让学生跳一跳能够得着。
三、凡是学生能作的事,老师不做
有了这种观念,才会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和实践机会。他说:“一个当老师的剥夺了学生做事的权利,剥夺了他努力能够做到的机遇,就等于和不让他吃饭一样可怕。人家能够吃得了,干得了,你不让他吃,不让他干,当然学生的体质就会下降。所以,看起来让学生做事,是为了减轻老师的负担,这不对,这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一个增长能力的机会,他只有更多地做事,参与管理,参与制定计划,他才能增长能力,增长主人翁的责任感。”
这和我们当今倡导的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完全相同的。
四、师生之间是互助的关系
只有认识到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互助的,教师才能在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正是因为坚信师生之间是互助的关系,他才培养了那么多助手,他才能面对各种繁忙的事务,轻松、有条理地应付自如。
五、教师的作用是深入到学生心灵深处去发现、扶植积极的一面,教书必须育人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就是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即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在魏书生的职业生涯中,放在第一位的是改变自己,提升自己,超越自己。第二位的是育人,千方百计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苦乐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三位才是教书。(细细思量我们的工作,我们确把教书放在了首位,当然这有客观原因,有教师评价的不全面性,但这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在于我们没有认识到:只有强化了前两位,我们才能更好地教书。)
只有认识到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互助的,教师才能在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正是因为坚信师生之间是互助的关系,他才培养了那么多助手,他才能面对各种繁忙的事务,轻松、有条理地应付自如。
五、教师的作用是深入到学生心灵深处去发现、扶植积极的一面,教书必须育人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就是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即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在魏书生的职业生涯中,放在第一位的是改变自己,提升自己,超越自己。第二位的是育人,千方百计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苦乐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三位才是教书。(细细思量我们的工作,我们确把教书放在了首位,当然这有客观原因,有教师评价的不全面性,但这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在于我们没有认识到:只有强化了前两位,我们才能更好地教书。)
一、把教师这份平凡的工作看作是一个宏大的世界
自己不能小看自己,(其实小看自己就是在自己作践自己,在别人的眼中不会有任何改变,能改变只是自己的心境,当自己把自己看得无所谓的时候,内心只能时刻处在煎熬之中,外在的表现就是缺少底气、自信,多了的是牢骚、应付)教师的劳动至少有三重收获,一是收获各类人才,二是收获真挚的感情,三是收获创造性劳动成果。要眼睛向内,多提高自己,少埋怨环境。边教学边研究。
二、老师要紧的是和学生设计符合实际的学习目标
学生的厌学一是“性格矛盾性”,即学生在家里娇弱的性格与在外面成人化性格形成了冲突,导致了部分孩子无所适从,产生逃避情绪。二是教材偏难,教师对学生要求整齐划一。
不符合学生实际,就不要让他去学,而要学适合他、他能达到的目标,这样学生就会感到很实在。让学生跳一跳能够得着。
三、凡是学生能作的事,老师不做
有了这种观念,才会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和实践机会。他说:“一个当老师的剥夺了学生做事的权利,剥夺了他努力能够做到的机遇,就等于和不让他吃饭一样可怕。人家能够吃得了,干得了,你不让他吃,不让他干,当然学生的体质就会下降。所以,看起来让学生做事,是为了减轻老师的负担,这不对,这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一个增长能力的机会,他只有更多地做事,参与管理,参与制定计划,他才能增长能力,增长主人翁的责任感。”
这和我们当今倡导的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完全相同的。
四、师生之间是互助的关系
只有认识到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互助的,教师才能在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正是因为坚信师生之间是互助的关系,他才培养了那么多助手,他才能面对各种繁忙的事务,轻松、有条理地应付自如。
五、教师的作用是深入到学生心灵深处去发现、扶植积极的一面,教书必须育人
7.教师课程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七
长期以来, 我国教师的课程观念一直比较模糊, 大多数教师认为课程即学科, 课程即科目, 课程是从属于教学的。虽然21世纪以来, 西方的教育思想以及我国的教育一直在进步, 但是我国教师的课程观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就目前情况来说, 大多数教师的课程观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 课程意识淡薄
传统上认为, 课程就是教学内容, 或者是学科, 所以当提到课程改革时, 许多教师的第一反应是变教材。可见, 当提到课程时, 教师想到的只有教材, 说明教师对课程的敏感性和知觉度都很低。
(二) 课程目标的外在性
长期以来, 在我国教育制度的影响下, 大部分教师过分的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只重视了死记硬背的、可以形式化的进行考试的外在性的目标, 而忽视了学生个性、社会性的发展等内在性的目标, 难以满足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实际能力的需要。
(三) 课程内容的呆板封闭性
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 教师在认识上已经形成了一种定势, 认为只有在考试中占据重要分量的学科才是主要课程, 只有大纲中规定的重点内容才是主要课程。为了考试, 课程内容呆板地局限于教材, 对教材的权威性过度迷信, 导致课程内容脱离社会生活, 走向封闭性。
(四) 课程形式过于单一
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 教师习惯了“填鸭式”的教学, 在课堂上往往只是照本宣科的讲, 学生在下面记笔记然后死记硬背应付考试。课程的实施形式过于单一, 使学生的兴趣下降, 不利于教师的教, 也不利于学生的学。
(五) 课程中教师角色的中心化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 教师习惯了在教学过程中的绝对权威地位, 在这种情况下, 课程中的人的地位很难平等, 课程中参与者的关系也只能是单向的, 永远是教师对学生, 学生对教师的一面完全被抹杀掉了。长此以往, 教学相长只能是句空话。
(六) 课程评价模式的单一性和评价指标的刻板化
机械、单一的以学生成绩为主的评价模式, 对于内隐的、对学生更为重要的各种关乎个人是否健康成长的指标的评价却没有任何评价手段。这样得到的评价结果也是十分片面的。
二、教师正确课程观形成的对策
随着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 对高职高专教师也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高职高专教师应具有怎样的课程观念, 必将影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成败。教师课程观的正确与否还会影响学生个性的正常发展。因此,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 教师应努力使自己形成正确的课程观, 具体来说,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培养对课程的敏感性和知觉力, 建构课程意识
对于习惯了遵从课本权威的教师来说, 站在宏观的角度上把握课程是有一定困难的。建构自己的课程意识意味着让教师成为课程的主人。它要求教师不仅要熟悉各种教育学理论, 还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教育心理, 同时还要时刻保持对教学和学生的激情和热情。因此, 教师必须在专业素养上严格要求自己, 在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中处于主体地位, 建立属于教师自己的课程权利和意识。
(二) 课程价值观由功利取向转变为发展取向
新课改倡导的价值观是“以人为本, 健康第一;注重个性, 和谐发展;责任爱心, 实践创新”, 这种价值观的取向要求教师在构建自己新的课程观时, 摒弃原有的“以考试为目标, 以成绩为取向”的课程观, 转而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 把学生当成教学的主体来对待。
(三) 课程实施方式的多样化
新的课程观的建构要求教师的教学模式摒弃原有的单纯接受教科书的指导再传授给学生的模式, 实现教师与教材的对话, 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教师与自身的对话, 不仅要解读教材, 还要根据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对教材进行建构和重构;不仅能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还能够接受学生的反馈和互动沟通;不仅善于设计课程, 还要能够在课程实施和反馈之后善于反思和总结。
(四) 课程中教师角色的正确定位
新的课程观要求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学过程中师生角色的构成, 既要突破教师中心论的束缚, 也要突破学生中心论的偏执。重建师生关系、强化人际互动、改变学习方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把新课程所体现的教学思想、观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建立一种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8.校长应该具有的“教师观” 篇八
朋友观我们常常可以听到校长们的一句流行语:“作为一校之长,我要……”,在“一校之长”的观念支配下,校长容易把自己当作是学校最大的一个官,而把其他人当作“手下”,把副校长、主任等当作自己的“左膀右臂”,至于普通教师,不过是自己麾下的“士卒”而已。校长立足于学校管理的制高点,在工作决策中习惯于发号施令,对教师管理习惯于指手画脚。校长对教师持这种“士卒观”,必然使自己疏离教师,造成学校人情关系的“阴雨天气”。降低自己对教师的凝聚力和教师对自己的信任度。在新课改背景下,校长应当确立“朋友观”,坚持“平等”的原则,把教师当作自己的朋友看待。既然是朋友,校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便会直抒胸臆,直达心灵,思想与思想交流,情感与情感交汇,最终在认识上趋于一致,在行动上形成合力。这样校长就能够自觉地将自己的主观意志与教师的客观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在管理中就会收到“一呼百应”的效果。
战友观在“官本位”的管理观念影响下。校长与教师之间很容易产生“对立”情绪:校长自认为高高在上,要求教师对自己的决策或做法拥护和认可:而教师则往往从“教学本位”的角度去审视,认为校长整天忙于事务是“不务正业”,没有资格对教师说三道四、颐指气使。这种不相容的“对立观”,必然导致校长与教师之间在心理和行为上发生“抵触”。其实,校长应当用一种新的视角去审视自己与教师的关系,把教师看成是与自己并肩作战的“战友”。确立了“战友观”,校长就会主动与教师打成一片,与教师之间形成志同道合的默契,为实现共同的事业理想而生发出强劲的奋斗动力。
主人观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不少校长认为,学生是学校的“顾客”,是“上帝”,教师只是“仆人”或“服务员”而已。一味要求教师在态度上“顺从”甚至是“讨好”学生,在教学上要保证学生“考高分”,以赢得家长的欢心:要求教师一心一意“服务”于学生,而不能计较自己的利弊得失。在校长与教师的关系上,校长习惯以“主人”自居,以“领导”自傲,把教师当作“群众”或“随从”看待,要求教师要听从“主人”指挥,服从“领导”意志,不能有“越轨”行为。这两种关系的定位,都是在“对立观”统摄下形成的,必然影响到双方的协同发展。因此,校长一定要更新“主人观”:把教师当作学校的主人,突出教师在教学关系中的主导作用:把教师当作学校的主人,让教师在学校发展中当家作主。这样学校的决策更能够代表广大教师的心声和意志,学校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监督观长期以来,“监督”一词成为许多校长的“心病”,虽然校长口头上常常讲“欢迎民主监督”,但是在校长“说了算”的管理环境中,始终没有建立起“民主监督”的有效机制。对于“民主监督机制”,谁也不敢否定它,但谁也不敢真正推行它。好像这是一道“防线”,一旦突破了,学校管理就会出乱子,而只要让校长“当家作主”,学校便能“大治”。一些校长养尊处优,“权令智昏”,变得“独裁、霸道”,导致校园人际关系紧张。学校教育是一项很特殊的人际交互影响、心智相互提升的活动,其内涵丰富而复杂,校长一个人的认识毕竟有限。如果不运行有效的“民主监督机制”。调动广大教师的力量,上下一心参与管理,校长的管理行为必定会陷入僵局。因此,树立“监督观”,从学校发展大计出发,建立和运行有效的“民主监督机制”,让广大教师也掌握学校管理的主动权。“民主监督观”不是排斥“校长负责制”,而是要维护“校长负责制”的尊严,保障校长决策的科学性,并在实施过程中发挥协同力和向心力,从而让学校管理达到和谐的状态。
发展观一些校长认为,教师是知识的“成型模具”,需要发展的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在“成型观”的左右下,校长忽略对教师的继续培养。新教育理念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学生的能力只有在科学的氛围里,通过教师正确的引导、机智的激励和合理的组织,才能获得不断发展。学生的良好发展必须以教师的良好发展为前提。因此,校长对教师要树立“发展观”,只有认识到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永无止境的,建立和运行教师培养机制,才能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持续发展。要鼓励教师结合自身学科教学实际,在先进的思想理念引导下,自觉地致力于教育科研,努力探索教育规律、创新教育模式,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校长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上,要建立必要的投入机制。为教师培养拨出专项经费,为教师培养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独立观我们有不少校长片面理解新教育提倡的“合作”理念,对教师的独立发展心存疑虑。担心教师一旦独立运行教育教学策略,便会脱离集体约束,犯自由主义错误。他们一再强调要发扬教师的群体合作精神,发挥教师集体的智慧去扬起教育教学改革的风帆,而对教师的独立性发展则不予关注,一些校长热衷以“现成的说法”规范教师的言行,以集体的行为模式取代教师的个体行为。主张通过规章制度形成“牢不可破”的藩篱,对教师的教学环节甚至细节作出具体的限定,忽视教师的独立发展。校长要对教师大胆“放行”,尊重教师个人智力运作的特点和脑力劳动的规律,鼓励教师发扬探索精神,形成特色鲜明的个人教学风格。校长只有让教师获得教学创新的自主权、自由权,才能使教学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校长放给教师独立发展权,其实是对教师的人格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尊重。教师在获得了教学自主权以后,不但不会摆脱学校管理规范的正常约束,相反,他们会生发出强大的执行力,自觉地创新科学的方式、方法,更好地维护学校的正确要求,出色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幸福观有些校长对教师过度倡导奉献精神,聚焦于他们能“吃苦、耐劳”等精神品质,而对教师“幸福、享乐”等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追求则不予认同。在他们的价值体系中,教师要像“春蚕”“黄牛”“蜡炬”一样,要为学生献出无私、无尽的“爱”,而不应该计较个人“得失”。不应该追求自身的“幸福”,否则就是“违背师德,失去风范”。许多校长在制定管理制度时,强调教师的“付出”,忽略甚至压制教师的合理“索取”。导致教师在工作中很难体验到快乐。试想连自己都不快乐、不幸福的教师,又怎么能让学生快乐、幸福?因此,校长不应该让学校的制度、规则等成为教师的“枷锁”,而要成为激发教师幸福感的动力,让规章制度生发出人本的光芒。校长要把学校精心营造为教师的快乐家园和事业栖息地,让教师对学校集体产生浓郁的归依感。校长不仅要关心教师的工作幸福、精神幸福,而且要关注教师的物质幸福、生活幸福。只有这样,校长才能与师生同乐。
【教师观】推荐阅读:
观热血教师有感07-20
浅谈英语教师的学生观10-04
新课改下的教师观论文09-08
教师观课评课记录表09-25
教师教师工作总结09-24
工作总结教师老教师07-09
学校教师教师转正申请10-03
教师节教师工会活动方案07-31
教师节感恩教师的祝词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