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让学生的兴趣发扬

2024-12-05

课堂——让学生的兴趣发扬(共15篇)(共15篇)

1.课堂——让学生的兴趣发扬 篇一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世纪实验学校:陈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的、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英语课中的兴趣点 ,让快乐与英语教学同在,就能大面积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如何让学生们感受到英语学习的快乐呢?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尽量运用主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开展有趣的课堂活动,使课堂教学声情并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样,学生不仅乐于上英语课,而且更盼望有机会参与课堂活动。

一、创建快乐环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作为一门外语来教的英语,缺少一种语言环境,学生主动说英语用英语的意识不强。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英语环境的布置,在教室里贴上写有英语单词的卡通图片,或在学生的物品上写上英语单词等。学生一走进教室,就被浓厚的英语气氛所感染,嘴里时时迸出英语来。比如在学完教室内物品后,让学生自己归纳,自己制作美丽的图片,贴在门、窗、铅笔盒等所有学过的现有物品上。一进教室,便是美丽的贴片,工整的英文,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念起了英语。有的还让其他的同学拼写呢!“Can you spell it?”“Yes, I can.B-O-O-K, book.”有了如此丰富的学习环境,学生能不“乐学”吗?学完了 FOOD 这个单元后,让学生制作英文菜单,贴在自己家的厨房

里。学生们制作英语图片的兴致都非常高。既提高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而且又让学生每天都可以随处可见英语单词,学生们掌握英语单词便是件很轻松愉快的事情了。

二、了解学生的兴趣

学生的兴趣到底在哪里呢?学生的兴趣不一定都花在学习上,他们把许多精力都花在课外的许多活动和玩耍上。所以要让学生学好英语,还应该多关心学生课外的兴趣,当老师的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兴趣,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好英语。

在我的学校,冬天快到的时候,学生们都会自发地搞许多课外的活动,例如:踢毽子,跳绳等。所以,我在下课后经常默默地观察学生的行动,渐渐地发现他们的兴趣爱好。掌握了这些,我在英语课堂中就经常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做一些学生喜欢的游戏,课堂教学效果就会显得更好。例如:在教授“How many…can you see ?”这个句型时,我除了教授这个基本句子外,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我还加了这么一个问题,“How many shuttlecocks can you kick ?”这是一个拓宽的问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英语水平的提高。而且,当学生上完这堂课后踢毽子的热情也更高了,而且也经常能听到他们在说:“How many shuttlecocks can you kick ?”当老师听到了这句话,不正是他所期待着的吗? 在课堂中,还可以问他们一些感兴趣的话题。例如:在教授“Who’s he/she ?”这个句型时,教师可以出示一些明星或卡通的图片,比如,范志毅,还珠格格,包青天,孙悟空,猪八戒,蜡笔小新,贝克汉姆,乔丹,姚明等,学生会感到很新奇,上课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会更高,课堂教学气氛会更热闹,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因此,老师如果能了解学生的兴趣,那么也是一种促进学生学好英语的有效的办法,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所以,作为老师还是应该多关心学生的课外兴趣。

三、满足学生的热情

小学生生性好奇,对新鲜事物很感兴趣。针对小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我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自己进行对话的编排,然后叫他们进行表演。学生的层次有高有低,因此在Pair Work或Group Work中,学生与学生之间也会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一个任务。

当老师要求学生上台表演时,几乎每一组都是跃跃欲试,想要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作为小班化的班级,教师很能满足学生的热情,每一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能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展示自己。但是,现在小班化的普及也不是很广,大多数的学校还是有四五十个学生一个班级的,如果六个人一组也要分个八九组,最后的Assessment中,教师是不可能让每一个组来展示的,每一堂课大概都会有四五组的同学轮不到。没有轮到的同学肯定会有一种失落感,久而久之,无疑会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

兴趣是学好英语的关键。如何才能让这些学生不失去已有的兴趣呢?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不能疏忽了。那就是要满足学生的热情!如果实在没有办法让学生在课堂中展示自己的成果,可以在课后满足学生的热情。学生自己编好的对话可以在课后说给老师听,而且教师也可以给一些适当的表扬和点评,甚至奖励一些小奖品。如果教师能在每一堂课后都关注到学生,满足学生的热情,学生将会喜欢英语,从而学好英语。

四、关注学生的需要

在英语教学中,完全可以利用自制的奖品来提高教学效果。低年级的学生对老师的每一句表扬都很在乎,一朵小红花,一顶博士帽,一个大拇指都能令他们高兴许多。例如,我在低年级的英语教学课堂上,充分发挥小奖品的作用。在教学新单词或新字母的时候,对那些学得快,发音准,记得牢的学生,我会随堂

发一件奖品,其他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争取也能得到老师的奖品。老师的奖品其实也只就是一朵小红花,一顶博士帽,一个大拇指而已,可也就是这些对成人来说一无是处的东西对他们起着巨大的魔力和吸引力。

五、设计快乐游戏

学生们喜爱做游戏,我就把各种各样的英语游戏引进课堂,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训练听力和英语表达能力,轻松愉快的同时学到了新知识。例如在句型操练环节时,我叫一个学生上讲台,蒙上眼睛背对同学们,然后我在台下找一个学生,并且悄悄地将这个学生带到远离他人座位的地方,让他们俩用英语对话几句,最后让讲台上的同学猜出这个同学的名字。由于发出声音的位置相差太远,猜的同学往往出错,其他同学干着急,使劲地说:“No, guess again!”台上的同学只好又猜测“Are you...?”要求上台玩这个游戏的同学争先恐后。

在课堂上穿插游戏、活动能使原本较枯燥、机械的单词学习和句型练习变得生动有趣。再以教一组方位词:“up,down,left,right”为例。在教这一组单词时,我设计这样一个游戏:Pin a nose on a face(贴鼻子)。我在黑板上画出一张缺鼻子的脸,再请一个学生走到黑板前,用布蒙上他的眼睛,让它贴出鼻子,台下的同学用这四个词汇来告诉他该怎么做。“Up,Up...”“Down,Down...”随着鼻子位置的变化,学生们调整着指令,终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找到了鼻子的正确位置。就是这样快乐的“学中玩、玩中学”,学生们既掌握了英语,又加深了对英语的喜爱。

六、给予快乐评价

理想的中小学英语教育应该鼓励人人听英语、说英语、用英语,而不是让每个学生面对一个标准,产生压抑感和挫折感。因此教师不能只肯定成绩好的、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应该尊重孩子的人格和个性特征。设法帮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让他们在愉快的情绪中学习。学习成功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学好英语的强烈欲望。教师可以创设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如有的学生英语书写格外漂亮标准,便可以给他一个“小小书法家”的称号;有的学生口语很好,可以给他封一个“ Great speaker”……当学生们参与完课堂活动后,及时给予鼓励。让学生们都能体会到学英语的成就感,让学生都找到自己的长处,都体验到学习英语的成功和快乐。

2.课堂——让学生的兴趣发扬 篇二

所谓课堂高潮, 它可以看作是一节课中教学环节的最动人、最精彩、最有效地实现教学任务的片段, 是教与学的积极面达到的最佳状态。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 思想交流和情感交流以及学生自身为完成学习任务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都在不断进行着。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调控把各方面调动起来, 创造条件, 使学生排除学习障碍, 使学生的意识处于异常“觉醒”和兴奋的状态, 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 语文课堂上的高潮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也是课堂教学中最能体现教学目的和实现教学目的最重要的教学环节。一堂课若是没有高潮, 就如同一潭死水, 但是高潮处理得是否得当, 与整个课堂教学的成败息息相关。所以, 要激发语文课堂高潮, 还要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 选择好课堂教学高潮的内容。

一堂语文课教学的知识点是多方面的。高潮出现时的内容应是语文课教学的主体部分, 它的着眼点应该是教学的重点、难点, 应该是学生的思维点, 兴奋点, 也就是教学的目标和方向。这时就要求语文老师从很多的知识点和学生多样的知识需求中, 经过筛选、提炼, 找出主攻点, 在具体的教学环节的层次推进中, 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如《故乡》这篇课文的知识点至少有人物形象的描写及作用;对景物描写的领会;篇末抒情议论语句的作用及文章主题等等。从学生角度看, 这些似乎都应该逐一讲解。但经过分析比较, 笔者认为本文的人物形象的描写及其对文章主旨的体会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抓住了这个关键, 就能帮助学生理解人物的礼貌、语言、神态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的重要作用, 就能认识作者的思想感情, 也有助于其他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 在设计课堂高潮时通过读、思、议、讲等活动, 引导学生体会在对比人物时表现出的作品的主题, 在热烈的课堂气氛中, 学生把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及文章主题, 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第二, 把握好课堂高潮的时间。

一堂语文课高潮的出现是安排在开头, 中间, 还是结尾?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掌握。如讲完《背影》这篇课文时, 播放《懂你》这首歌, 学生在把握了父子情深这个中心, 理解了背影的深刻内涵的基础上, 不由自主地唱起了“你静静地离去, 一步一步孤独的背影”, 下课铃声响了, 学生还沉浸在课文情境中, 并且对这种感情回味无穷。因此, 把握好课堂高潮的时间, 可以使学生的意识处于“觉醒”状态, 课堂效率也会提高。

第三, 运用好激发课堂高潮的方法。

每堂语文课的教学内容不同, 教学要求各异, 所以对课堂高潮处理的方法也应有所变化。可以通过运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 可以从课文悬念、线索、人物、对比、联想、情感和主题等角度创设高潮, 也可以灵活地运用形象塑造, 情景再现, 议论推理, 表演等方法引导和推动课堂高潮的出现。如将《孔乙己》和《范进中举》这两篇小说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对比, 把课堂推向高潮;学习《变色龙》, 可以通过分角色朗读表演把课堂推向高潮;学习《秋天》, 可以通过改歌词的形式 (以《春天在哪里》的旋律) 把课堂推向高潮;学习《核舟记》的“船头坐三人”这段, 可以把课堂变成舞台, 以课本、桌椅为道具, 同桌互相协作表演佛印及“苏黄共阅一手卷”的动作神态, 通过即兴表演, 学生在角色转化中理解了古文语言。总之, 教无定法, 课无定规。要牢记学生是课堂上的主角, 课堂应是他们的乐园。

第四, 设置好课堂教学高潮的情境。

课堂上, 由于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不尽相同, 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营造合适的课堂高潮情境:课堂高潮出现时的情境可以平静, 可以热烈, 也可以沉寂……有时课堂表面的平静, 实际上正是同学们内心世界思维的激荡, 可以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而有时在激越的课堂高潮情境中,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会得到充分发挥。如在讲《我的叔叔于勒》时, 让学生回答:假如在船上看到一位百万富翁很像于勒时, 菲利普夫妇会怎样?学生们激烈地讨论, 有的还声情并茂地表演起来……所以我们要杜绝“一潭死水”的情形, 要设置课堂高潮, 激发学生兴趣, 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乐趣, 让学生在乐趣中理解内容, 掌握知识, 把课堂还给学生。

总之,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力争设置课堂高潮, 善于启发引导学生的情感反应, 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今天, 在语文课堂上, 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按照新课程理念并结合学生实际特点, 从激发语文课堂小高潮这个角度来探讨激发学生兴趣, 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3.让亚运精神在学校发扬 篇三

仰望国旗在天空飘扬,左顾校园一片秋色,金色的十一月,收获的季节;我们收获什么?期中考试的洗礼,收获了我们的学习成绩;我校首届运动会已谢幕,我们享受到了期中考试的放松。我们曾在这片赛场上一展英姿,收获我们们的喜悦和泪水;广州亚运会也接近尾声,我们的祖国收获了金灿灿的金牌和奋勇拼搏的亚运精神,漫漫人生路,我们应该以什么精神面貌去迎接呢?那我送你们两个字——“拼搏”。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拼搏是一种过程,历经拼搏便不会因结果的好坏,而欣喜若狂或心情沮丧;拼搏是一种资本,它助我们在动中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象海燕一样在惊涛骇浪中体会捕击长空的快感;拼搏是一种境界,它有的是冲击终点的挑战自我,是直面人生的引亢高歌。

这次运动会对我校而言,是一次十分重大的集体活动,检验我校了学生的运动水平、检验我们班级的凝聚力、还可以充分展示我校同学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在运动会中比的不仅是我们的运动水平,还比的是我们的体育精神、比的是我校全体师生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全面理解。

在亚运会中我们在各项体育比赛中经常会看到我国的体育健儿不畏强手,勇于拼搏,战胜各国强手的感人故事。从““亚洲飞人”刘翔”到“神奇小子”丁俊辉等等许许多多我们熟知的或者不熟知的默默拼搏的运动员,他们都向我们展现了一种精神,那就是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是一种竞争精神。运动员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展开比赛,必须有输赢的结果,这使得体育比赛高潮迭起、扣人心弦,竞争有助于个人潜能的高水平发挥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更快、更高、更强是每个运动员追求的目标;体育精神,是一种自我超越精神。战胜自己、超越自我是体育精神的深刻内涵,在刻苦训练中磨砺自己的意志,在比赛中挖掘自己的潜能,在我们自己认为我们完成了自己觉得平时无法完成的比赛,这就是一种战胜自己、超越自我的体育精神;体育精神,是一种团结协作的精神。比赛时,热情的鼓励是运动员们拼搏进取的动力、比赛后班级同学的搀扶、失败时听到一句轻轻的安慰会让再坚强的人感动万分。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创造出了的好成绩,硕果累累!我们在运动会中展示出了我校充满活力的面貌!

4.课堂——让学生的兴趣发扬 篇四

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积极愉快地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成分,也是推进学生进行学习最主要的源动力。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调动自己所有的感官积极投入地参与课堂,在课堂中得到收获。特别是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兴趣更是影响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

反思我们高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经常遇到或发现这样的现象:

一、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举手的同学寥寥无几,经常一节课下来,课堂就由这几个同学唱主角。在这些同学回答的过程中,其他的同学忙于做笔记或者是人云亦云,他们在课堂中就是一个旁听者的身份。有时不禁纳闷,这个班在低年级时可是小手林立,怎么现在却没有人举手了,然后归咎于年龄大了,孩子性格开始“沉稳”了,不再那么张扬了;

二、在批作业时,我们在办公室中经常会听到:“这道题目明明我课堂刚讲过,怎么又那么多同学错!”“这题目不知做了几遍了,怎么还有人错?”一句话,得到办公室很多老师的响应,都认为进入高年级,学生作业没有小时候认真,做作业开始心浮气躁。

主观分析上述原因,我们知道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由于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他们渐渐变得现实,把学习看成是一种任务。有的同学在家长和老师长期强制下学习,对学习渐渐失去兴趣,甚至厌倦,有的同学随着年龄增长,对学习以外的事物产生了兴趣,分散了注意力,因此导致了课堂效率低下,学习成绩下滑。而从客观上分析,主要是我们的课堂教学出了问题。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来看,7-11岁的儿童还是属于具体运算阶段,思想还是停留在比较单一的程度,而我们现在的课堂过早地拔高了对他们的要求,提早要求他们进入成人的思维,导致学生产生了畏难的情绪。研究表明,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但是如果不给他们提供实现这一需要的方法,他们就体验不到认识的欢乐,这种需要就会萎谢,而对知识的兴趣也就随之熄灭。

那么,如何在自己的课堂上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 我尝试在课堂中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一、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激活学生学习的欲望。

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实现主体性教学和培养创新精神的基本前提。托兰斯研究表明,创造性儿童往往因教师不能理解支持他们的思想而隐藏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从而对他们的创造性产生了严重的抑制作用。教师要通过对学生情感上的交流感染学生进行创造思维活动,试想:面对一个面目冷冰冰的教师,学生怎敢各抒己见呢?

1、教师要成为一名探索者和学习者

在课堂上,我常常以一个探索者和学习者的身份出现,从而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我们经常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但人无完人,教师也不是万能的。

在留美博士黄全愈先生所著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到美国之后,我发现多位教授对我的提问让人难以置信地回答道:“我不知道!”“我无法回答你!”有一次,我对一个问题穷追不舍,一位我十分敬重的知识非常渊博的教授稍有愠色地抬起眼睛对视着我,说:“我已经告诉你拉,我不懂!”不懂就是不懂,老师的谦虚反而让学生觉得真实和可信,远远比告诉一个摸棱两可的答案或者错误的不确定答案来的精彩。在和学生一起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学生率先发现答案,那获得的成功感所带来的激动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更长久保持下去。学习《观书有感》这首诗时,有同学在下举手说我“朱熹”的“熹”读错了,应读作第三声。她还振振有词,拿出一本《唐诗宋词》给我看,说上面的注音就是第三声。立即有同学在下面插嘴说,应该是第一声。顿时教室里炸开了锅,我没有生气,而是提出建议:“你们为什么不去借助一下工具书呢?”立即我们开展了查字典比赛,几秒钟我们就一起找到了答案,应该是第一声。这一个课堂内的小插曲,使得学生印象深刻,对于诗的学习兴趣盎然。

在高年级的课堂,教师必须带着探索者、学习者的身份进入课堂,支持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这样更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2、教师要成为一名引导者和欣赏者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要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在读中悟情,读中悟境,读中悟意,读中悟法,就必须成为一名引导者和欣赏者,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年级的学生与高年级的学生不同。低年级的学生需要教师外在的刺激,小朋友的鼓掌,老师的拥抱,一朵小红花等等都能让学生兴奋半天。而高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应该从内在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肯定。此时,一个欣赏的目光,一句鼓励性的评价,能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如在学习《观潮》一课第五小节时,我请同学说说读了文字后对钱塘江大潮的感受。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回答了这个问题。下面是一段实录:

生说:“从六米多高中我可以感受到浪非常高,非常壮观。六米多高相当于我们两层教学大楼那么高的高度呢!”

师评价:“你很会学习,能运用平时教学中作比较的方法读懂句子内容。” 生说:“从比喻句中可以感受到潮水的壮观。作者把浪来时的声音比作了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时发出的声音,可见浪来时的声音非常响,当时的场面十分壮观。”

师评价:“你不仅读懂了句子内容和修辞方法,更出色的是回答问题完整规范,很了不起!”

(还有的同学分别从速度,以及横贯江面的气势等方面阐述了潮水的壮观。)

在这堂课中,教师给以点拨为主,以评价为导,在学生的回答中随时捕捉智慧的火花,给与充分的欣赏,让学生感受被肯定时的快乐。

二、优化教学过程,维持学生学习兴趣

如果通过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良好的教学过程去维持兴趣,那么兴趣就会稍纵即逝。因此需要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全面地优化教学内容,合理地设计教学方案,要通过优化教学过程,来培养学生稳定而持久的学习兴趣。

1、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体验自主学习的成功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多边活动的统一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优化教学过程的前提。在课堂中可以通过让学生个性化地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营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场”,张扬学生个性,放飞学生潜能。因此,语文教学的难易度应处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最近发展区”,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无论是掌握知识还是领会方法,都不能一蹴而就,必须遵循正确的规律和方法,而且要有一个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逐步积累过程,建立恰当目标。如《小溪流的歌》一课,内容比较浅显,富有童趣,是学生比较喜欢的课文。因此,在这课教学中,我着力研究让学生自读自悟,结合已有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学会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真正在课堂上自己读书,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读出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激发阅读的兴趣。“从描写小溪流的语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听到小溪流唱的歌,你会产生怎样的感受?得到哪些启示?”问题设计比较有层次性,适合不同程度的学生,因此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回答了这个问题。有的同学读懂了小溪流的活泼调皮;有的读懂了小溪流热情友善;有的读懂了小溪流不知疲倦、勇往直前等等。课堂中教师给学生提供读悟表达的空间和自由,让学生个性化地体验,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教师给以点拨启导,学生在教师点拨中逐步学会了自主学习的方法,体验到成功。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情境

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体现在教学的某一方面某个环节上,而是要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有兴趣,形成连锁反应,这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质疑设问,以疑激趣。在《揭开雷电之谜》一课中,通过“读前质疑→读后质疑→深思质疑”这样一个层层推进的过程,千方百计调动学生质疑、解疑的积极性。让学生不断深入文本,在逐渐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了兴奋点,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在研读文本去解决问题,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又如:创设情境,以情求趣。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坚持情感教育,即在教学中创设能激发学生情感,有吸引力的环境,如图片、录音、影视、多媒体等创设、渲染出教学具体、形象、生动的环境和氛围,把学生引入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使学生在感情上受到震动,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3、改变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搭建主动学习的平台

5.课堂——让学生的兴趣发扬 篇五

泉州培元中学 庄勇

[摘要]把教学的内容溶入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计算机硬件系统与DIY、计算机软件系统与个性化界面设计

[关键词]自主学习、DIY、个性化设计  随着计算机的迅速普及,计算机已广泛进入办公、家庭等场所,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之一,各种教学软件应运而生,为计算机在教育方面的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应用。很多学生都能很熟练地操作计算机,既使家庭没有计算机的学生,大多也在同学、朋友处乃至在网吧中使用过计算机。因此可以说,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同学,都或多或少地有了一些实际操作经验及计算机方面的知识。

自20开始,信息技术课列入省高中会考科目,一级考试所考内容为Windows98操作系统、Word文字处理等内容。而这些内容由于绝大部分学生都用过,因此在上理论课时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按教材内容按部就班教学,学生就会失去兴趣。学生希望每次课最好都是上机、上网。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与教学内容溶为一体,成为学生学习本门课程,进一步提高计算机水平的关键。将DIY(Do It Yourself)及个性化设计思想与教学过程溶为一体将有助于学生对计算机知识学习的兴趣。DIY即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动手,自己体会,而个性化设计可以让学生设计出有自己个性的界面,它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通过教师的引导,把教学的内容溶入学生自主学习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得到知识,更重要的要懂得自己如何去学习。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学生往往只认为就是指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如何让学生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成为教学的难点,我们可以通过电视节目的播放来进行类比:使用计算机和看电视实际上是很相似的,计算机硬件系统就如同电视机;如果电视机没有接上任何信号源,那么它是不能播放电视节目的,而计算机系统如果没有软件系统,计算机硬件系统就不能接受用户发出的指令,无法完成任何工作,它将仅仅是个摆设而已。通过学生日常接触的一些事例,就可以使学生接受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其实包含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

在计算机硬件系统中,由五个大部分组成。要让学生记住这五个部分,将是很困难的,可能会忘了这一个或那一个。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计算机商品广告的讲解,来加深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认识:如实达“梦天 2030C电脑” 其主要配置是:赛扬处理器900MHz/40G/128M/TNT2-32M显卡/17“纯平/48速及以上光驱/1.44M/3D音箱+木质低音炮/56K Modem/因特网键盘/Linux/梦天配套软件+家庭在线因特网应用解决方案。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第一个部分和第二个部分是运算器和控制器,这两个部分现在已经集成在一块芯片中了,也即中央处理器(CPU),即对应上面广告中的赛扬处理器,至于900MHz则是CPU的时钟频率,是表示CPU的运算速度快慢的。

计算机的第三部分是存储器,而我们知道存储器是分成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的,内存储器即对应广告中的128M,外存储器还可分成软盘、硬盘和光盘,分别对应广告中的1.44M、40G、40速及以上光驱。

计算机的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是输入和输出设备,它们分别对应广告中的因特网键盘(鼠标)和17”纯平显示器。

至于广告中的TNT2-32M显卡、3D音箱+木质低音炮、56K Modem可以附带做一些解释。这样,通过对一则广告中计算机各种参数的解释,学生对计算机的性能就会有初步的了解,同时,也认识了计算机硬件的各部分组成,以后看到商家广告也会有所认识了。再设计一个课题,让学生在限定价格内,自己DIY一台电脑,学生在课外通过找资料、找行情,所得到的知识决不是课堂上教师所能传授的。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从广告中的“ Linux/梦天配套软件+家庭在线因特网应用解决方案”,就可以很好地反映出来。由此也说明了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的。广告中的Linux、Windows等软件是用于帮助人们更好地管理、使用计算机的,属于系统软件,家庭在线因特网应用解决方案、文字处理软件、财务软件等则是专门用于某个方面的,属于应用软件。

通过让学生DIY一台电脑,并使之可以正常运行的过程,学生从中就可以深刻体会到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Windows及应用软件的个性化设计界面,可以让学生设计出自己喜好的界面,并通过学生间的互相交流,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在Windows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个性化设计:

1. 1. Windows的桌面任务条可以设置它的隐藏、大小和位置,并由此推广到任一窗口的大小、位置的调整,这样学生对任务条及窗口的`操作就会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2. 2. 主题的设置、桌面图标的更改。通过让桌面呈现不同的桌面主题、对桌面图标的更改,可以让学生设置出更具有个性化的界面。

3. 3. 桌面属性的设定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显示分辨率、屏幕保护,还可以通过浏览图片设置墙纸,让学生了解操作系统对文件的管理方式。

4. 4. 鼠标状态的个性化。

5. 5. 资源管理器中是Windows98操作系统的一个重要管理工具。通过自定义菜单栏、地址栏、常用工具栏、及工具栏上的常用工具按钮及摆放位置,可以让学生设计出更有自己个性的工作界面。并由此推广到IE界面,乃至Word、Excel等其它Windows环境下软件的工具栏。

6. 6. 在Word中,工具栏的个性化操作也是一个很典型的过程,通过格式工具栏、常用工具栏的自定义,把学生自认为最常用的工具按钮放在工具栏上自己满意的地方,使用起来更为方便。并通过编辑按钮图标,设计出系统末提供的各种功能按钮。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施展个性的舞台,让学生在学习中自己思考、自己研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将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作者:泉州培元中学 庄勇 通讯地址:泉州培元中学 庄勇 邮编:36

6.激发学生兴趣, 让课堂精彩飞扬 篇六

一、善于鼓励, 耐心引导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发现:七年级时, 老师一提问, 学生就齐刷刷地举手, 积极性比较高涨;八年级时, 老师一提问, 学生就放眼观望, 看别人的表现;九年级时, 老师一提问, 学生就低头无语, 然后几乎“鸦雀无声”。我认为学生不踊跃回答问题, 不主动参与交流,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最主要的是心理方面因素, 多数学生都有较大的压力感, 怕回答问题有错难堪, 或者畏惧自己的语速跟不上思维而遭到同学的取笑, 特别是九年级学生更甚。这种消极因素往往使他们“羞而止步”, 或者产生自我封闭的心理, 于是干脆不做声, 更不敢主动参与交流。针对这一问题, 我总是积极鼓励他们大胆回答问题, 经常用这样的语言来激励他们:“孩子, 别害怕, 你根据你的理解来回答, 敢说才能赢。”刚开始学生也有点害怕, 但在我的不断鼓励下, 他们去掉了自卑心理, 勇敢地站起来回答问题。当他们回答出错或意思不完整时, 我没有埋怨或当场嘲笑, 也没有立刻打断中止, 而是耐心地引导, 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肯定, 指出不足之处, 再引导学生不断对答案进行补充, 最后让学生组织出中肯而又有条理的答案, 此时我又不失时机地表扬学生, 这样学生回答问题就有了成功感, 下一次再提问时他们便跃跃欲试了。对不愿回答问题的学生, 有些教师把提问学生当作矫正“缺点”或变相体罚的手段, 这样做的结果将会使学生反感, “惧说”心理加剧, “欲速则不达”。我的做法是课后主动找这类学生谈话, 了解其中原因, 使他们认识到“学贵有疑”的道理, 强化他们的竞争意识。只要他们有些许的进步就及时鼓励、表扬、肯定, 激发他们的自信心。这样学生就会感到:原来我也是不错的!长此以往, 他们在课堂上也会积极起来, 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于是积极回答的良好习惯就养成了。

二、设计导言, 诱发兴趣

精彩的课堂好比优美的文章, 文章开头写好了, 就能吸引读者, 有经验的老师都比较注重新课的导入。精美的课堂导语, 最能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诱发学生的兴趣, 能使学生对这堂课一见钟情, 有先声夺人之效。精妙的课堂导语像一块磁铁牢牢抓住学生的心, 唤起他们求知的欲望, 使每一个人都积极思维, 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来。因此, 我们应该精心为每堂课都设计精美的导语。记得我在上《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篇课文时, 我为这篇课文设计了这样的导语:“你被人欺骗过吗?被欺骗后你有什么样的心理?”当学生回答“很愤怒”后, 我接着问:“愤怒解决问题了吗?”学生回答说:“没有。”我又连忙问道:“怎样的心态最能解决问题?”全班学生听到这一句, 恍然大悟, 于是, 大家就叽叽喳喳地投入到对课文的议论中, 注意力便情不自禁地集中了起来。为了一开始便抓住学生的心, 顺利进行教学, 还可借助其他手段。在上《智取生辰纲》这篇课文前, 我就利用多媒体播放《好汉歌》的音乐画面, 从一开始, 学生就被精彩的画面和气势磅礴的歌声所吸引和感染, 自然趣味盎然, 兴致百倍。这堂课自始至终, 没有一个人偷懒睡觉, 每位学生都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 课堂上激情飞扬, 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当然, 教学内容不同, 每个老师的素质和个性也不同, 导语的设计方法也就各异。不管采用哪一种导语设计方式, 只要能达到激发学生兴趣、调动情绪的目的就好;同时, 所有的导语设计都要为全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服务, 与讲课的内容紧密相连, 自然衔接。

三、教师要情绪饱满, 教学语言优美

一个精神抖擞、情绪饱满、带着微笑的老师走进课堂, 庄重而响亮地道一声:“同学们好!”学生会立即怀着感情回报之:“老师, 您好!”这样, 师生之间的感情融洽, 师生间的距离一下子就缩短了。平日上课, 有的老师不大注重自身形象。上课时随随便便穿身衣服, 或者衣衫不整, 精神萎靡, 有时甚至满脸通红, 醉眼蒙眬地步上讲台。面对这种形象的老师, 学生怎会有心思听其讲课呢?有些老师, 上课不注意教态, 有时还会把个人不愉快的情绪带到课堂上来, 或懒洋洋的、或有气无力的, 或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这样, 学生自然会受到影响, 糊里糊涂地上了一堂课。其实老师的形象、气质、精神状态, 将会影响和感染教室里的每一位学生情绪饱满地上课。因此, 老师在走进课堂之前必须整理好自己的仪容, 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必须是精神饱满、情绪振作地走进教室, 使学生望之而精神一振, 端坐静盼, 这样自然就营造了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 从而奠定了一堂课的成功基础。

一个说话语言生动优美, 风趣幽默的老师也很受学生的欢迎。因为教师教学语言生动优美、幽默风趣, 更能引发学生的听课兴致, 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我精心锻炼自己的语言, 尽量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准确、鲜明、生动、风趣。我也学着把复杂的事情、道理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述出来, 把老师高高在上的架子放下, 把不苟言笑的面孔抛开, 让自己扮演一个朗诵的诗人、一个说书人、一个歌星、一个演员, 在课堂上全身心地投入, 让学生为我的精彩表演而喝彩。我在上《走一步, 再走一步》时, 利用教室的一张桌子和讲台的台阶, 亲自表演了课文中主人公从悬崖走下来的过程, 用表情精细地表演了文中“我”的害怕, 用准确的语言表述“我”由最初的害怕到最后产生成就感的心理。所有的言语和动作都深深地吸引了学生, 每位学生都情绪高涨,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一直到初三年级他们还对这段表演记忆犹新, 甚至经常用我在这次表演中的一句台词:“我能行吗?我能行!”来相互鼓励。教师为人师表, 就应做好表率, 用我们自身形象去感染学生, 在课堂中精神饱满, 用激情去点燃孩子们的心灵。正如叶澜教授所说:“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四、课堂设计新颖, 每课必有新招

新颖的课堂设计, 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关键。一个好的演员, 即使是上演同样的一出戏, 每次上场演出都会有新的招式。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 在不同的班级讲同一篇课文的讲法也不一样。教师每一堂课都有新招, 每讲一课书都有新意, 学生当然爱听, 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自然提高了。语文课文姹紫嫣红, 风光无限, 学生只要全身心地投入, 自主地阅读, 亲自和作者交流, 用心去感受欣赏, 就能领会到“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美妙意境!教师可利用一切可行的手段, 巧妙地组织课堂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情绪, 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间断的波浪式的兴奋状态, 每个人都具有求知的冲动, 把学习语文的激情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 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在上《皇帝的新装》这篇文章时, 为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 我把学生组织起来, 让他们分别表演皇帝大臣和骗子, 模仿课文中的描写, 用神态、语言、动作表演出文中人物的虚伪、愚蠢、自欺欺人的性格, 最后全班同学表演百姓, 把“他什么也没有穿”你一言我一语说得热闹非凡, 整个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每位学生都主动参加到课堂中来了, 积极思考, 认真回答问题。教学效果自是不言而喻。

教无定法, 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设计时,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特征、可能出现的问题等, 寻求最佳课堂组织模式。只要我们善于观察, 巧妙组织, 就能把每一个学生都吸引到所进行的教学内容上, 让其为你的精彩而倾倒, 并自始至终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我们的课堂也就会变得更加生机勃勃, 充满智慧欢乐与创造的快意, 哪还会有“呼呼大睡”者?当然, 营造课堂和谐的氛围并不是用打诨插科的方式来博得学生的欢心或投其所好, 而应该根据课文的内容精心设计最佳方式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增进师生间的默契, 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7.课堂——让学生的兴趣发扬 篇七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如果数学教师只为了教而教,把知识生硬地教给学生,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就会越来越感到数学是枯燥的,是冷冰冰的,学习数学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进行数学考试,这样的教学欠缺了鲜活有趣、使数学与生活脱节了,失去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学生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拉近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方向。

很多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对各学科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有的学生上数学课没多久,兴趣就慢慢消失,这几乎成了中学数学教学的普遍性问题,长期以来,教师们为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不懈努力。师生双方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教材,左右着教学改革和教学进程,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经过我的不断探索和实践,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充分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初中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在教学刚开始时,可让学生参与部分实验,可以利用课外活动举办一次自由形式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学生对数学难学吗、有用吗?数学是不是都这样有趣?对基础弱的能不能学好?对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截一个几何体时,可利用切豆腐的方法,化难为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数学起始阶段的教学,侧重消除学生害怕的心理、提高学习兴趣上做文章,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给学生以感染,使其像磁铁上的铁屑离不开磁铁一样,向往着教师,向往着本学科。

二、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初中数学比较贴进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酵母。新教材还抓住了初中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学生,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对此,我的具体做法是:

1.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教学“七巧板”时,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提出:这些图案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它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待他们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总结。最后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制作,也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2.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新教材还针对初中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由组合),请他们做我的助手,一道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既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习惯,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以产生兴趣和求知欲。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的精练、语调的变化得当,板书设计合理,字体优美雅观,知识丰富等都能激发学生和学科情感,达到“亲其师,信其教”的效果。

三、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自身的情感、修养、品质,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良好的情绪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使其主动学习的催化剂,我倾注满腔热情,以饱满的情绪、生动的语言去创造一个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教学情境,当每位学生都与我的情绪产生共鸣,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时,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都能得以发挥,主动的进行学习,我的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兴趣教学入手,侧重于从以下几个环节中进行:

1.培养阅读习惯。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 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2.培养讨论的习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绝对值”、“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还有在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导学生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3.培养观察能力。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如在教学“平行”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有关于平行的实物,上新课时着重提问几个学生,并根据他们的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导出平行及其性质。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4.培养小结习惯。在实际教学中或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个学生的小结,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这使学生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学有所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另外,还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质疑的形式、列举生活中数学现象的形式引入教学,以简单明了、深入浅出、气氛畅然的开课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激发他们的讲学习兴趣。

四、开辟第二课堂,展示闪光点,激活学生的求知欲

初中数学的自然性、实用性,决定了开辟第二课堂的重要性。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举办数学知识猜谜、小制作比赛、拼图游戏等等。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生动有趣、吸引力强,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创造力,也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在他们的闪光点上做文章,让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感觉路就在脚下。这样他们就会兴趣盎然、信心百倍地去继续追求成功。特别要给学生多打气,多鼓励他们,要充分肯定其动手能力,找到成功的地方给予表扬,使其心理在表扬中受到振动,开始对学习数学感兴趣。这时就要趁热打铁,教导他们上课要认真听讲、行为要规范,做个好学生,引导他们逐步学好数学。

五、尊重学生个别差异,给予学生肯定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正确认识学生差异是实施个性化教学的前提。学生之间有生活经验的差异,原有基础的差异,既然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那么,教师要重视营造民主的氛围,让每个学生在其氛围中得到尊重,有发言权,进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其次,对学生的评价应以鼓励为主,要注意情感效应,对学生而言,不管是教师的评价,还是同学的互评,他都渴望得到一定的认可,获得成功感,因此,评价应以激励为主,当然激励的语言要注意恰到好处,千万不要言过其实,给人带来虚假的感觉,且要避免单调枯燥,机械重复,其实,评价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如可以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也可以采取一些小小的奖励手段等。

8.课堂——让学生的兴趣发扬 篇八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课文,主要讲三个小学生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画纸上的故事。本文贴近儿童生活,语言简单朴实。在教学实践中,我遵循以下理念。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每当学生觉得所学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的时候,他们就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规律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尽其所能地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启发、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积累,创设某种情境引导学生去体验。

对二年级孩子来说,如果对他们说,“有些客观事物看不见摸不着,但确实存在着”――这样一种抽象概念,还不大能明确地理解和接受,所以我使用了猜谜语的方式,让学生去体验、感受风的存在和特点:

通过揭开谜底,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了兴趣。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入新课的学习,学生对课文中的几位小朋友能设法在画面上表现出风的存在,是会感到佩服的。这既具有启发性,又从某种程度上落实了有关情感态度方面的教学目标。

二、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教学。

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阅读,在读中理解、体验,感悟、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美。例如:在教学4-8自然段时,设计问题“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呢?”学生带着问题多样式的读,争当文中小朋友。接着我通过飘动的旗子、弯弯的小树、斜斜的雨丝,利用图画去感悟风的存在,找到风的影子。随后相机指导朗读,带着兴奋的心情,自信的口气读。在多次阅读中。让学生理解宋涛、陈丹、赵小艺动脑筋学画风的过程。认识到风与其它事物之间的联系,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学会合作、勇于创新。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空间。

三、读说结合。

在拓展延伸、启发联想环节,我把绘画引入语文教学之中,以此激发学生领悟、延伸、拓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想风、说风、画风,通过句式问:“你想怎样画风?”先让学生说一说,再把文章的理解想象与写作融为一体,培养了学生对事物的独立见解,从而达到学用结合、课内课外结合。同时在愉快的气氛中,他们求新求异的思维得以发展。

短短的四十分钟虽然过去了,但这节课给了我许多的启示,他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学是功夫篇,需要老师用心一点一滴的`去学习,去积累,在教学实践中获得成长。同时从以上的教学点滴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语文的源头活水就在于生活中,教师要善于联系生活,善于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拓展启发学生,构建知识系统,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让课堂生动、精彩。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通过请教其他老师、看些优质课和教学书籍等方式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实践能力。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反思

《植物妈妈有办法》以诗歌的形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集知识性、趣味性、审美性于一身,深受师生的喜爱。在备课、试讲、上课的整个过程中,我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不断的实践与反思中成长。

首先我要求学生能正确地朗读全诗,初步感知全诗的内容,这是引导学生体验自己学习的成果,看到学习的成效,产生对自学的心理认同。接下来我提出问题:你觉得这首诗怎么样?这个问题指向学生对全诗的整体的初步感受,学生能朦朦胧胧地感觉这首诗好美、有趣,于是我顺势引导:“为什么这首诗会给我们这样的感受呢?让我们再仔细地读一读。”在这个过程中,我充分尊重儿童的认知规律,采取幻灯演示、动作表演、想像体会、朗读表达等方式充分调动儿童的情感体验,使他们亲历获得美、趣、乐的过程,然后我又问:“你现在觉得这首诗怎么样?”学生说:“太美了!太有趣了!太好听了!很动听。”“给了我们很多知识,我觉得很有意义。”同样的问题,反映出学生情感体验的加深、丰富。

这时,我继续启发学生:“你能把体会到的这些情感表达出来吗?选一种你喜欢的读书方式自己朗读全诗。”在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之后我又加以点拨:“今后拿到喜欢的文章你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去读,享受阅读的乐趣。”这样做使学生的情感体验由对一首诗的关注升华到对阅读乐趣的体会,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学即将结束时,我设计了先让学生自己说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又出示了椰子靠海水流动传播种子的幻灯片,让学生推测椰子传播种子的方法,最后出示了四幅图让学生推测传播方法。这一连串的设计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了更加广阔的天空,课外阅读、探究学习的乐趣也尽在其中,收到了言已尽而意未尽的效果。

9.课堂——让学生的兴趣发扬 篇九

一、兴趣是复习课堂的关键

我们从教者都知道, 兴趣、情感与教学是相互影响的。复习课学生出现的消极的情绪是最多的, 它能抑制智力活动, 而积极的兴趣则能将其强化, 但我们教师却很难调动。在小学期末复习中, 一旦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期末复习中, 成为复习的主人, 就会对期末成绩产生浓厚的兴趣, 就会表现出很强的欲望。众所周知, 期末复习课就复习内容而言是枯燥、乏味的。为了提高学生对复习课的兴趣, 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放低姿态, 积极、主动地了解学生的心理以及爱好。在备课中, 把枯燥的内容融合在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材料中;在课堂中教师更应该运用亲切语言等魅力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复习课堂教学。

二、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为了让学生复习时有章可循, 教师先设计复习学案, 经过年级组集体备课研讨后, 提前一天发到学生手中。复习导学案的设计立足期末考试, 重基础、提能力。其中, “复习目标”简明扼要地列出, 使学生课前学有方向。“知识梳理”注重教材整合, 反映教材主线和知识的完整性, 如重点字、词、句的拓展、阅读、作文等;用填空或问题的形式将基础知识一一列出, 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单元知识结构。学生先自主复习相关教材内容, 熟记重点词语、古诗文默写、重点课文的阅读, 回顾、探究部分知识点, 然后再完成导学案与检测自学情况。学生通过自学自测, 发现学习中的疑点、难点, 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复习课上的小组交流研讨

小学生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为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有助于学生间的积极互赖, 使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 而且要为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有助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学习, 相互促进彼此的学习成绩。学生之间都有自己的标杆, 都存在不服输的心态。在复习课堂上, 他们会用这种心态, 拼志趣的, 暗自树立自身期末成绩的水准与目标。

教师在课前必须关注学生的自主复习情况, 查看课前准备的导学案检测情况, 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或提出的问题, 进行归类, 对不同的知识点再次设计一个或数个启发性的问题或习题;要本着“由易到难”的原则, 逐层递进, 步步深入。在此基础上, 开展小组讨论, 互帮互助, 发挥群体智慧, 使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得到必要的帮助;使基础较好的学生, 也在帮助他人时, 通过不断地思考、总结, 能力得到提升。

四、课后及时总结积累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遗忘生物线, 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再发生, 我们要坚持导学案的“课课清、日日清”。在学校期间要求学生主动、及时地针对当天所学内容, 通过整理笔记、整理分析错题、做适量巩固性练习等形式梳理知识体系和方法, 及时进行回顾、反思和总结, 不要带回家去解决, 有的家长能解决, 有的不能。为此, 复习中, 一定要让学生对已获得的知识进行归纳, 在大脑中形成知识结构与框架, 使学生能举一反三, 灵活运用。

五、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在教师进行复习课堂教学中, 适时对学生加以鼓励和表扬, 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们还要根据不同的学生, 提问难易不同的问题, 使每一个学生尽可能享受获得成功的喜悦。因为作为小学生, 他们的自信心还不强, 但他们的欲望却非常强烈, 在期末没有正式考试前, 我们就进行几次小的检测, 实现他们眼前的目标, 当他们实现目标之后, 便有了满足感、自信心, 从而向更高的目标努力。众所周知, 小学生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学”而不是“教”。同样, 期末复习首先是学生的主动复习。小学各科的复习课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所以, 在小学期末复习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手段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让学生成为复习课堂真正的主人, 大胆地把课堂还给学生。

10.课堂——让学生的兴趣发扬 篇十

生兴趣的培养

摘要:文章针对目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对教师讲授信息技术知识缺乏兴趣这一状况,指出要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关键在教师。因此,选取最佳的教学形式,才能真正让学生对每节课都有新鲜感,并且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以此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信息技术;激发兴趣;提高效率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可供借鉴;而且信息技术本身又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技术,需要不断去探索,并且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要切实地实施素质教育。但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给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考验,下面本人就谈谈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自己的几点想法及做法:

一、活用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要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果问100名学生:“你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吗?”会有99人说“喜欢”,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动机,这样思维活动才能得以启动运行。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纯真可爱,如果在40分钟的课堂上眼睛时刻盯着显示器、手握着鼠标,让学生会产生枯燥的感觉,难以激起浓厚的兴趣。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从各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偶而放个小动画看看、放首音乐听听、通过网络传送个小游戏玩玩,调解一下紧张而枯燥的氛围。学生这种高涨的学习热情,教师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他们把期望变失望,不管学生的“底子”是多么的参差不齐,教师都要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选取最佳的教学形式,才能真正让学生对每节课都有新鲜感,并且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灵活结合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趣味激情,激发兴趣

趣味性的知识学生较为敏感,所以,根据小学生这一阶段的年龄心理特征,低年级开设的信息技术课就以指法练习以及一些教学游戏这些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知识为主要内容。这样做,不仅符合儿童现阶段的认知结构,以便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学习状态之中,便于接受老师赋予的新事物,并且易于培养动手操作及发展自我的能力。为此,我用“烤肉”(一种锻炼鼠标操作能力的游戏)等游戏,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同时在课堂上还充分运用一些有趣的软件,如“金山画王”、“画图”等,让学生自己作一些认为美丽的图画,可以自己画,也可以利用里面现成的一些图片进行组合和加工,形成一些好看的图画。一次,我给学生们画小鸡,当我画好后,学生们眼中充满了惊喜,并且一起拍起手来叫好,课堂气氛一下子来了一个小高潮,非常简单的一个作品,竟然和学生的心交汇到了一起,当我让他们自己画时,他们每个都认真地看着计算机,并且认真地画着,认真地讨论研究着。作品做好后,我将他们画得好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同学们非常高兴,对自己的能力有了全新的认识,提高了自信心,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二)结合实际,激发兴趣

给一年级上计算机课是件非常困难的事,学生键盘上的字母刚刚开始学,没办法让他们去记住字母和其他字符的位置,给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讲解带来很大困难。通过实践,我把有趣味性的内容、图形编制成动画或和我们实际生活相结合,再配上音乐设计成新颖的课件,让学生欣赏,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或找一些较贴切且又能让学生感兴趣,能轻易理解的事物作比喻,效果显著。如在学习的过程中,我结合教材告诉学生:计算机是由五个部分组成的,用键盘和鼠标把信息输到计算机内,这两个部件就是我们说的耳朵和眼睛。大脑就是记忆运算部件,也就是我们看见的那个形状象箱子一样的东西,它叫主机。最后的运算结果就通过显示器(形状象电视机)和打印机显示出来,这就是电脑的手和口。经过这么一讲,学生明白了,计算机是由:键盘、鼠标器、主机、显示器和打印机五个部分组成的。讲完之后让他们结合眼前的实物进行对比,找到相应的硬件,再将形象的类比,和实物结合在一起,学生一听就懂,很快都学会了。

(三)创设氛围,激发情趣

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让我懂得,坚持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保持他们学习情趣的有效手段。以前我的教学采取常规教学,先讲理论,再上机,但效果不太好,有时在上课前跟同学们讲个笑话,或者猜个谜语,将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创设一种合适的情境再讲课,并且在讲课的过程中,充分引导学生利用教材,因为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一种主要的学习资源,这样即使是学习不好的学生,他也可以一边看教师演示一边看教材,让他们充满了自信,排除了心理障碍,课上的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了。教学要有创意,尤其是新课程,不能照搬原来的常规教学,要适合本学科的特点。

三、精讲多练,加深印象,夯实基础

精讲多练就是多一些上机操作的时间。俗话说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多练习,学生自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例如:我在三年级进行“键盘”练习时,采用了《金山打字通2006》版,使学生对键盘产生新鲜感和好奇心。为了增强课堂效果,在教学中,让他们先是自己练习,接着就进行文字录入比赛,然后将胜利的一组,选派出一人给同学们讲他是如何练习的,怎么样做才能打字更快,这样他们互相指点,交换,让每一位学生都由被动的学习,变成了愿意学,主动去学,最后我及时总结他们在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准确性和速度不够,不能盲打等是他们失败的主要原因,使他们在玩中练,练中学,学玩结合。然后在每节课前都给三到五分钟时间进行打字练习,在练习一段时间后我提出了具体的操作要求和一些技巧,许多同学自己“挑战”,课堂学习氛围即活跃又充满竞争性,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充分地给他们

一些求知的欲望、一些学习的兴趣、一些表现的机会、一份创造的信心、一份成功的体验,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

11.课堂——让学生的兴趣发扬 篇十一

——浅谈起步阶段学生英语学习的“激趣”策略

[内容摘要]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和保持学生较浓的学习兴趣,应该把握良机,利用起步阶段学生对老师、教材有浓厚的新鲜感和好奇心时,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在活动、情景、形象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望,吸引学生说英语,用英语,直至达到爱英语的目的,让学生对英语学习有个良好的开端,并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进而增强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

[关键词]兴趣激趣 策略

兴趣是人们爱好某种活动或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倾向。低段学生开始学英语时,一般都会对一门外语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他们有很大的好奇心,也有学好英语的愿望,但他们没有学习英语的经验。如果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英语教学的启蒙阶段,就单纯采用那种单调乏味的,只注重讲解、机械模仿与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必然不能适应小学生好奇爱动的特点,不能满足他们旺盛的求知欲望。常此以往,他们原有的学习兴趣和想学好英语的良好愿望,必然会慢慢淡化甚至丧失殆尽。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我们英语教师在开学初就应该抓好这项工作,采用一些新颖、有趣、激励学生上进的教学方法,引起低段学生的求知欲,使我、他们兴致勃勃地去学英语,那么当他们学会了一句日常用语,学会说几个英语单词后,就会有一种满足感,就会产生愉快的情趣体验,从而产生更进一步学好英语的兴趣。因此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以引起并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目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而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则注重“一学期之计在于‘头’”,我们在英语课中更是如此。因此英语教师要认真对待开学初的教学工作,让学生的英语学习有个良好的开端,也给教师自身的教学工作开个好头。下面谈谈具体的策略:

一、“激趣”由吸引开始

以前的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强制你学习。”现在的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因此,我们说的“吸引”,就是“使儿童喜欢学习,使他们很乐意参加到教师和儿童共同进行的教学活动中来。”

学期初学生对老师或者自己的学习都是充满信心的,如果一开始就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牢牢抓住,那么在保持该兴趣时教师就可轻松对待了,因此关键是看教师有没有“吸引力”,会不会“吸引”学生。

前苏联教育学家罗缪夫说过:“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的可能性增加一倍半。”兴趣是教学的潜力所在,教师应根据英语学科的实际特点和小学生爱说、爱玩、爱唱,敢想

敢说,求新求异的年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这才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儿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因此,在课前,教师应更详细认真地备课,充分研究教材,在各教学环节增添趣味性。对学习材料和内容的处理,应尽量地设计成简单可以让学生轻松接受的,由易到难、逐步深入的思路,为学生创设新颖真实的情景,再由该情景过度到课本所展现的情景中;合理地运用事物、挂图、简笔画、录音、多媒体课件等,让所呈现的情景更加直观而富有情景中;为学生创设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学会思考、讨论、回答问题,特别是简笔画或者学生喜欢的图片,引导学生形象地学,也可以利用图片进行活动式地进行猜、说等,起到过度或者练习的作用,从而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乐在其中,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

只要吸引了学生的兴趣那就为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利用策略保持这种兴趣提供了非常扎实的基础,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提供了平台。

二“激趣”由活动开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如果一个人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就会孜孜不倦、乐在其中,越学越爱学。兴趣不是天生的、它需要教师的引导、培养和保护才能形成和发展。小学生的特征是好动、爱表演、比怕羞,乐于接受新奇的、趣味性强的事物,而教师教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游戏教学,尽可能地将枯燥乏味的语言为学生乐于接受。生动有趣的学习形式,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为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语言环境,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英语学习,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1.利用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因素也决定了小学英语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直接兴趣为主。因为只有感兴趣的事物学生才会去喜爱它,所以,教师应把活动引如课堂,如游戏、歌曲、儿歌等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PEP英语第一册时,一方面,由于学生们刚开始接触英语,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的年龄因素,所以,在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不可能长时间的高度集中,因此,我在低年级教学中开展“找朋友,击鼓传花,Hide and seek“等活动,让学生自由轻松的集中注意力,用最高的热情去完成学习任务。

2.课前预热,课后余热。

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利用上课的前十分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Warming up)。比如唱一些英语歌曲,开展如”Let’s do.”或”Let me guess.” 等有趣的复习知识型的游戏,活跃课前气氛,增强英语课堂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激趣由情景开始

丰富多彩的活动固然能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但居于首要地位的则是成功的英语教学。不论是学习哪一种语言,都离不开特定的语言环境,学生流利的语言输出源于自然交际

情景中无意识习得。所以把情景荣辱英语课堂教学中,将更有助于学生学好英语。在教学三年级动物一类单词时,就可将课堂设置成“生日晚会”,请学生带上动物头饰,扮演小动物邀请小动物参加,增加了情景同时让学生的积极性处于高涨,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中,不但花了较少的时间学会了新单词,又很好地将过生日这一情节贯穿了其中,给学生创造了一个非常真实的情境,学生学得开心,教师较得省力,连学生都感到怎么四十分钟一会儿就到了?是啊,一旦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交流的欲望增强了,就能促进掌握用英语理解和表达思想的能力,训练了英语技能,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又如在教学水果单词时,就可将颜色作为快乐的热身,让英语学习在有色彩的课堂中进行,增加了趣味,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得更加有信心。

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最初的教学充满了想象和色彩,能为儿童多种感官所接受,我们就能使自己教授的知识为儿童所棘手。”一个易于被小学生接受的英语学习过程是轻松而愉快并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

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里的“乐”其实就是“兴趣”。我们要用兴趣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的学习注意。从心理的角度来说,儿童的注意力较分散,只有对感兴趣的东西才能集中注意并持久保持。

据调查,一节课10分钟,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只有十几分钟。针对儿童好动的特点,必须在开学初就牢牢地抓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并诱导学生开展英语的合作互动学习。

因此,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激趣作用,在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同时,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培养出符合新世纪需要的人才是很重要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入,今日的英语已经不再像往日那样,不只是单为了应付一张试卷的“哑巴英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敢说英语,爱说英语,打下良好的语音、语调、语感基础。这才是从事起点教育的小学英语教师的职责所在。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家麟:《学校心理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4。

12.课堂——让学生的兴趣发扬 篇十二

传统体育游戏的主要特点是生动活泼、内容丰富, 场地器材简单, 便于开展和普及, 传统体育游戏还具有娱乐性、趣味性和启蒙性特点。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民族传统体育游戏, 不仅可充实丰富小学体育教学资源, 更能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 对弘扬民族精神, 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也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我们淮安地处江苏北部, 多为平原地带, 处于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位置, 兼有南北气候特征, 四季分明, 冬冷夏热, 春温暖和, 秋高气爽, 非常适合开展各种体育游戏和锻炼。

根据我的统计, 目前流行于淮安地区民间的传统体育游戏有斗鸡、滚铁环、盖房子、打梭、丢沙包、老鹰捉小鸡、踢毽子、玩风车、骑大马、石头剪子布、捉迷藏、荡秋千、打弹弓、砸四角、滚铜板、上花轿、拔河、过家家、坐跷跷板、走窝子等20余种, 适合小学生春、秋、冬天游戏的有滚铁环、盖房子、抽陀螺、打梭、丢沙包、老鹰捉小鸡、拔河、踢毽子、玩风车、过家家、上花轿等;适合小学生夏天玩耍的有石头剪子布、打弹弓、走窝子、荡秋千、坐跷跷板等。

这些游戏项目有运动类, 有投掷类, 有跳跃类, 有攀爬类, 有益智类, 有启蒙类, 有综合类, 每一个游戏项目都蕴含着丰富的地方特色和民间风情, 每一个都能不同程度地运用到身体的不同部位, 每一个都能带给学生不一样的乐趣。为此, 合理有效地把民族传统体育游戏贯穿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之中, 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的德育、智育、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全面发展, 特别受孩子们的喜爱。

纵观我们日常学校小学生体育教学, 形式单一, 内容千篇一律, 学生兴趣不高。一般上体育课, 学生自由活动比较多, 导致学生活动量不足, 达不到体育课的效果, 从而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发展。一般学校的体育课晴天上操场, 自由活动多;阴天就上自习课, 甚至被其他科目老师占用, 学生们更是没有了兴趣。

我在日常的体育课堂上, 改变以往晴天到操场上跑步、球类运动、自由活动, 阴天在教室自习的相对单调和枯燥的体育课, 在完成小学日常体育教学目标任务的同时, 将传统游戏引入了小学体育课堂, 让传统体育游戏在小学生中绽放光彩, 吸引了学生们积极自主地参与, 即使遇上恶劣天气不适宜户外运动, 在教室也可以进行, 让小学生们真正爱上了体育课。

我先后尝试了将近十种传统体育游戏引进课堂, 得到了学生们、学校和家长们的一致认可。

在传统的跳绳体育游戏活动中, 我们开展了单跳、双跳、正跳、反跳、集体跳、花样跳等多种形式, 在冬春季节吸引了孩子们的参与, 更有不少家长也在家庭中开展这些体育活动, 和孩子一起进行跳绳锻炼健身。在教学过程中, 经常组织同学之间的对抗赛, 还成功组织了班级之间的友谊比赛、亲子比赛。

在开展滚铁环体育游戏中, 我请班上有从事机械加工的家长朋友协助制作了铁环和滚环工具, 人手一套, 在全校率先开展滚铁环运动。对这项古老的传统游戏, 班上大多数小学生不会, 我特地印发了告家长书, 在家长中引起强烈反响。因为广大家长儿时都玩过, 这项运动勾起了他们心中关于童年的回忆, 他们的积极性很高, 经常利用周末带孩子到社区广场上和孩子一起练习, 掌握滚铁环的技巧。为了充分展示滚铁环运动的魅力, 我们每年春、秋季节都专门组织周日集体户外活动, 以家庭为单位开展滚铁环比赛, 孩子参与度高, 家长们热情高, 还引来大批市民的围观, 不少市民也上场露一手, 收到了很好的社会影响。

在做过家家游戏中, 学生们学到更多的是责任, 这个游戏一做, 孩子感觉突然间长大了许多。我们将孩子们按小组组建成“家庭”, 家庭中有人扮演爷爷奶奶, 有人扮演爸爸妈妈, 还有人扮演孩子, 爷爷奶奶要弯腰走路, 爸爸妈妈要出去打工挣钱, 孩子们在家要看门, 晚上回家, 要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捶背, 爷爷奶奶生病了要把他们背到社区医院看病。在这个游戏中, 孩子体会到了老人的不便, 大人们的辛苦, 培养了责任感, 对孩子今后的人格健全发展都有很大好处。

在雨天, 不能到户外进行体育活动, 我们在室内也一样能利用传统的体育游戏上一堂学生们都开心的体育课, 还使其学到了许多知识和道理。我们先后开展棋类活动、室内徒手跳跃摸高游戏、丢沙包游戏等, 室内体育活动课同样让学生开心、快乐, 在游戏的过程中开发了智力, 锻炼了他们的身体灵活性和协调性, 培养了学生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

13.课堂——让学生的兴趣发扬 篇十三

小学生的学习应建立在老师富有特色、富有新意的引导的基础上,这样才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导入就显得十分重要,导得不好,学生往往会感到不知如何下手,提不起学习兴趣。精心选择导入的内容,优化导入新课的方法,灵活采用情景导入、过渡导入、自然导入、渗透导入等多种方法,可以减少小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中的难度,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一、情景导入。就是老师创设一定的情景把学生的注意力有意、无意地集中到情景中去,起到迅速收心的作用。创设情景的方式很多,如讲故事,做一个小游戏、小表演等等。创设情景,形成氛围,能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

二、过渡导入。就是在讲新知识前,复习与新知识相关联的已经学过的知识,然后设计一些小题目过渡到新知识上来。这种导入的好处是减小学生对新知的陌生感,坡度小,新旧知识的联系紧密,同时能提高学生学习新知的信心。

三、自然导入。如新知识与学过不久的旧知识联系紧密的,可以让学生自学,然后通过汇报交流自学的结果,进入新的学习,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渗透导入。在将要讲授新知前的一段时间内相互渗透有关新知的知识,到真正教授新知时学生就不会感到突然,感到陌生,减小了学习新知的难度。早期渗透、感知,为学习新知奠定基础,到学习新知时侧重于进一步深入理解和能力训练,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4.如何让学生对识字产生兴趣 篇十四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乐趣。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有利条件,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和提高识字效率。教学实践证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使学生真正成为识字的主人,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我在使用教材的识字教学实践中,取得的一些成果经验总结如下:

一、创设识字情境,激发识字兴趣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但容易分散,而且对单纯的识字枯燥无味,学生往往缺乏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时,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对识字产生兴趣。结合学生心理特点,依据识字内容,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表演、绘画、音乐、挂图等),帮助并促进学生识字。

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增加识字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识字,不断创新探索识字方法。如教“拍”、“打”等字时,可让学生去做这些动作,体会这些字的部首与意思的关系,从而记住这些字的字形。还可以结合儿歌激发学生对识字的浓厚兴趣。低年级教材要图文并茂、生动活拨,为了提高学生对文字的敏感性和好奇感。如教“日、月”等字时,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片,再看日、月的形状,然后出示汉字,让学生进行图文对照,在活跃的气氛中学生再将教材对应的图和字用线连接起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很快记住了字形。

二、引导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学习中灵活掌握多种识字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低年级学生应该“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教师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逐渐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适合自己的方法识字,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并把识字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识字带来的乐趣。

1.归类识字法

从汉字的构字来看,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几种。教学时,如果能帮助学生进行适当的归类,既有利于提高识记效果,又可以促进学生举一反三,扩大识字的范围。如教学“树、枝、材”等形声字时,我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些字的共同点:“这些字都带有‘木’,都跟树木有关。”同时,进行拓展,引导学生想一想还认识那些带有“木”字旁的字,并进行交流。

2.编故事识字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去揭示汉字的构字规律和音、形、义的关系。通过直观手段、形象语言、生动故事,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幅幅图画或一段段小故事。如:教“会“字时,我边讲故事边写笔画:“一个人在云上走,原来他会气功。”

3.近、反义词识字法

积累近、反义词识记生字。如教学“美丽――漂亮”、“前――后”时,我出示卡片“前”,做向前走的动作,学生拿出卡片“后”,边读字边向后退。近、反义词一个带一个串连记忆。

4.猜字谜识字法

把生字编成谜语,让学生在猜字谜中学习生字,既识记了字音、字形,又理解了字义,同时锻炼了思维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一举多得。如:“格外大方――回”、“一口咬断牛尾巴――告”。

5.编顺口溜、口诀、儿歌识字法

在教学中,把一个个枯燥乏味的汉字编成儿歌,帮助学生记忆字形。如:双木林,三人众,土里埋等。鼓励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进行自主识字和创造性识字。如记忆“喝”和“渴”时,学生就能自编顺口溜:“口渴要喝水,‘渴’是三点水;‘喝’是口字旁,喝水要用嘴。”

三、在生活中快乐识字,拓宽识字渠道

在生活中识字,是一种重要的识字方法,它是课堂识字的补充与扩展。我引导学生平时留心观察,把生活当成他们识字的大课堂。鼓励他们多留意生活实际,如认商店里各种商品的名称、食品包装袋和报刊杂志上的字等,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就请教别人或查字典。做生活的有心人,让生活教会自己更多的汉字。同时,为了增加趣味性,我还要求学生把课外认识的字收集到自己的《日积月累本》上,定期巩固、交流、展示,比一比谁的课外识字量大、识字渠道广、学习积极性高,并评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选“识字大王”。这既增加了识字量,也培养了学生社会实践动手动脑的能力。

四、巩固识字效果,分享识字乐趣

学生记得快,忘得也快。针对这一特点,教学中我常常让学生根据熟字换偏旁这类方法,让学生用加减法识记生字。如:“级”和“极”、“惊”与“景”等,通过对比记忆,学生不仅能较快掌握新字,而且还能在对比中与以往的熟字多次见面,进一步巩固了旧字,体会识字成功的乐趣。

15.课堂——让学生的兴趣发扬 篇十五

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呢?在此, 将自己平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所用的一系列方法介绍如下:

一、在学中玩, 在玩中学, 寓教于乐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好的游戏是对生活的一种模仿, 能让学生在学中玩, 玩中学。例如在学习动物名称时, 可以先将小动物的声音录制下来, 让学生模仿动物的声音和样子来学。例如, 小狗dog, 汪汪汪, 小猫cat, 喵喵喵, 公鸡cock喔喔喔……这样, 学生学起来就会很有兴致, 有的装成小鸭, 有的扮成小狗……再难的词在学生口中变得流利起来, 枯燥的单词很快被学生记住。

同样, 语言游戏在英语课堂中也是一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语言知识和掌握语言技能的好方法。游戏“Ask and answer one by one (连锁问答) ”指定一些句型作为要传下去的问句和答句。一个学生回答了一个问题之后, 必须得点出下一个同学并向他提问, 一个连一个, 连锁问和答, 谁回答错了就表演一个节目。这样的游戏既让学生开心玩, 又可以巩固知识。

教无定法, 只要我们多花心思, 我们可为学生创造无穷的充满神奇力量的教法。如Follow me, Golden touch, Find your friend等, 在游戏中学生通过多听、反复感觉, 在脑海里加深了印象, 不仅能尽情地投入到游戏中, 还可以减轻心理压力和负担, 学起来自然觉得妙趣横生, 其乐融融。

二、渗透歌曲、歌谣教学, 营造轻松气氛

在英语教学中, 歌曲是必不可少的。好的英语歌曲有它丰富的内容, 优美的节奏, 和谐的旋律, 听起来悦耳, 唱起来更使人精神一振。因此, 教唱英语歌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在每一节课当中, 穿插进学生喜欢的英文歌曲, 让孩子们边唱边跳。这样活跃的课堂气氛也就营造起来了。

在教学数字时, 从—数到十, 有的学生记不太牢, 有的学生事先已接触过, 本身就很熟练, 让他们一而再、再而三地数来数去, 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因此, 我运用了一首儿歌帮助教学:One, two, go to the zoo.Three, four, open the door.Five, six, wash my face.Seven, eight, put on my hat.Nine, ten, clap my hands.在说的同时再配以动作。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 好的学生又提起了兴趣, 而且还激发了一般学生乐意学的愿望。平时课间, 经常能听到同学们边拍手、边说歌谣, 寓教于乐。

三、情景触动, 有机结合, 激发兴趣

小学英语的教学内容大多源于生活, 应用于生活, 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 教师可挖掘教材贴近生活的知识点, 通过设计真实情境, 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语言的作用, 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让所学致用于所用, 在亲身体验中获取成功的喜悦。在创设情景时, “趣味性”问题是头等重要的问题, 它是英语学习变得容易的前提。有趣的情景能使英语课生动、活泼, 使学生产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愿望。而且小学生好胜心理比较强, 喜欢通过比赛来获得老师的表扬, 同学的羡慕。因而在英语教学中, 我们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堂竞赛活动, 激发学生强烈的表现欲和参与意识, 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让所有的学生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大大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如我在教学动物单词时, 和学生一起动手做小动物的头饰, 并让他们模仿小动物的声音和动作, 比一比谁是模仿秀中的冠军。孩子们都欢呼雀跃起来, 模仿得非常好, 课堂的气氛也相当活跃。最后带着大家一起认识一下各种动物, 边认识边做动作, 帮助加深记忆。这样能强化所学的语言知识, 强化听说训练, 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上一篇:小学低段口语交际教案下一篇:宜兴市芳庄小学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实施报告绿色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