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精神心得体会感悟

2024-06-11

学习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精神心得体会感悟(精选3篇)

1.学习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精神心得体会感悟 篇一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

学习体会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6月30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须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既善于积势蓄势谋势,又善于识变求变应变,紧紧扭住关键,积极鼓励探索,突出改革实效,推动改革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今年以来,面对罕见的困难局面,我国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一方面坚决落实“六稳”“六保”任务,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不停步,一系列重磅举措接连出台落地,频率之高、密度之大、分量之重,备受关注——

4月9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公布,分类提出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五个要素领域的改革方向,被视为新时代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又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要成果;

5月17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公布,为破解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促进可持续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开放水平、实现西部地区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明确方向;

5月18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公布,为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系统设计;

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公布,着眼于打造引领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和重要开放门户,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迈出关键一步;

6月24日,我国公布2020年版全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在已连续三年缩减的基础上,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再次大幅缩减,释放出面对疫情冲击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明确信号……

乘势而上,此次中央深改委第十四次会议,紧扣当前改革关键点,又审议通过了一系列改革方案。

“必须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深化改革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作用,为推动改革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指明着力点和前进方向。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也是我们攻坚克难、开拓前进的重要法宝。当前,国内外形势纷繁复杂,我国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十分艰巨。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前路有险阻,改革开新路。发展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拿出“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和干劲,把创造活力激发出来,把发展潜能释放出来,不断在改革中破局开路、克难前行。

依靠改革应变局开新局,既要善于积势蓄势谋势,又要善于识变求变应变。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越是这个时候,越要保持定力、理性分析、科学应对。要认清发展大势,把握好危中有机、化危为机的辩证关系,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改革规律的认识,根据时与势的变化完善改革举措、凝聚改革共识,使改革更加符合实际、符合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符合人民群众新期待。

依靠改革应变局开新局,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紧紧扭住关键,又强化改革协同,充分发挥改革的牵引作用。无论是国有企业改革还是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无论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还是教育改革,各项改革涉及面广,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做好统筹协调、协同推进的文章。要强化重大改革方案的政策配套,使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形成各尽其责、合力攻坚、务求实效的改革局面,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注入澎湃驱动力。

时代潮流浩浩荡荡,逐浪弄潮创新者强。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敢于探索,善于创新,通过深化改革除积弊、闯新路,充分调动各方面的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危中寻机、化危为机,不断开创发展新境界。

2.学习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精神心得体会感悟 篇二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为全面深化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深化新时代民生保障制度、教育制度、环保制度、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等指明前进方向。彰显全面深化改革制度成果实效是转化“中国之治”显著优势的关键,必须把党的全面领导制度贯穿始终,围绕“中心点”、聚焦“结合点”、紧抓“着力点”,真真切切“执行”到底,才能激发内生动力、永葆旺盛生命力。

把“中心点”放在“党是领导一切的”上,谨防“手表效应”。手表效应,即手表定律,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明确时间,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只手表时却无法确定。“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全面领导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而今站在“强起来”的新时代,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是推进“中国之治”显著优势转化成为治理体系和能力“双提升”。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章程》这一根本遵循的体现,是最本质特征,具有最大优势,是科学真理和“致胜”实践的统一。要做党的干部,就要对党绝对忠诚,拧紧“准绳”、把牢“标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为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一切努力。要坚持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自觉同各种风险挑战作斗争,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与14亿人民一道,弘扬“主旋律”、宣传“正能量”,团结一致、安定有序,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彻底的唯物主义“坚守者”“执行者”。

把“结合点”放在“治国理政方方面面”上,谨防“短板效应”。短板效应,即木桶效应,指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决于最长的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木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大任务命题,6年时间“打磨”,见证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是我们全面系统整体贯彻党的领导的成果。机构改革新旧动能转换,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外交国防,我们啃下来不少“硬骨头”,依然劲头不松、力度不减。要紧密围绕着“中国共产党”这个“月”,“众星捧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照亮”前方、指引方向。要充分发挥“中国之制”优势,把党的各项制度贯彻落实好,完善具体制度,改进体制机制,严格执行、运转高效,提升法规制度“整体效应”。要开放“设计、部署、推动”环节,把监督考核、巡回指导、责任追究有机结合起来,结合实际、程序透明,科学完备、规范量化,使改革具体工作具体环节可行可操作,形成制度执行强大推动力。

把“着力点”放在“制度执行机制”上,谨防“破窗效应”。破窗效应,指如果一个房间的窗户被打破而没有人去修补,那么这个房间的其他窗户也会在之后被人打破,告诫世人“堤溃蚁孔,气泄针芒”的道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法规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制度和执行是一个有机整体,有着权威完备的制度,不执行或者偏差执行都是“制度意识”薄弱,“执政水平”不强的体现。“执行难”问题,必须善于从改革制度上思考把握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突出重点、攻坚克难,应对执行过程中的诱惑和考验。国家的巡视“利剑”威震四海,逐步完善党员干部不敢、不能也不想“破窗”的良性循环。要强化执行力度,特别是在改革落实中的监督指导和跟踪问效,这就要求自觉深入基层,到“吃劲”岗位上多历练、强磨砺,多积尺寸之功,绝不能踩“红线”、越“底线”,讲“人情”、卖“面子”。要完善执行环节,形成制约有效、权威高效的运行机制,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创新监督方式,结合民情民意监督和舆论监督,有效制衡权力运行,有效防范化解风险,杜绝执行不严格、责任不到位现象。

3.学习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精神心得体会感悟 篇三

刘云山张高丽出席

新华网北京7月1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7月1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领导干部是否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重要检验。要把“三严三实”要求贯穿改革全过程,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大力弘扬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精神,理解改革要实,谋划改革要实,落实改革也要实,既当改革的促进派,又当改革的实干家。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刘云山、张高丽出席会议。

会议审议通过了《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关于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试点方案》、《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

会议强调,现在,我国发展已经到了必须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阶段。生态文明建设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以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以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为导向,明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基本理念、重要原则、总体目标,提出改革任务和举措,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体制机制保障。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关键是要发挥制度的引导、规制、激励、约束等功能,规范各类开发、利用、保护行为,让保护者受益、让损害者受罚。

会议指出,建立环保督察工作机制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对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完善领导干部目标责任考核制度、追究领导责任和监管责任,具有重要意义。要明确督察的重点对象、重点内容、进度安排、组织形式和实施办法。要把环境问题突出、重大环境事件频发、环境保护责任落实不力的地方作为先期督察对象,近期要把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中之重,重点督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的情况。要强化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的要求,对问题突出的地方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责任。

会议强调,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关键是要通过全面设点、全国联网、自动预警、依法追责,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新格局,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要围绕影响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突出问题,强化监测质量监管,落实政府、企业、社会的责任和权利。要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生态环境监测立体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推进全国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联网共享,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分析,实现生态环境监测和监管有效联动。

会议指出,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主要目标是探索并逐步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符合实际的审计规范,明确审计对象、审计内容、审计评价标准、审计责任界定、审计结果运用等,推动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促进自然资源资产节约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安全。要紧紧围绕领导干部责任,积极探索离任审计与任中审计、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以及其他专业审计相结合的组织形式,发挥好审计监督作用。

会议强调,生态环境保护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领导干部。要坚持依法依规、客观公正、科学认定、权责一致、终身追究的原则,围绕落实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的要求,针对决策、执行、监管中的责任,明确各级领导干部责任追究情形。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不论是否已调离、提拔或者退休,都必须严肃追责。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重视、加强领导,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和政府有关监管部门要各尽其责、形成合力。

会议指出,国有文化企业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必须发挥示范引领和表率带动作用,在推动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中走在前列。要着力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树立社会效益第一、社会价值优先的经营理念,完善治理结构,加强绩效考核,推动企业做强做优做大。要建立健全两个效益相统一的评价考核机制,形成对社会效益的可量化、可核查要求。要落实和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加强文化市场监管,不断优化国有文化企业健康发展的环境条件。

会议强调,改革越是向纵深发展,越是要重视思想认识问题。要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抓好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看大局、明大势,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自觉站在改革全局的高度,正确看待局部利益关系调整,坚定改革决心和信心,形成推动改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把方案质量放在第一位,坚持问题导向,抓实问题,开实药方,提实举措,每一条改革举措都要内涵清楚、指向明确、解决问题,便于基层理解和落实。要把好改革方案的主旨和要点,把准相关改革的内在联系,结合实际实化细化,使各项改革要求落地生根。要集中力量做好督察工作,对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的要严肃问责。

上一篇: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下一篇:会计职业道德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