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文化对其自身的发展(精选9篇)
1.浅谈企业文化对其自身的发展 篇一
提高自身素质树立公司发展的企业文化
通过”三观”教育、党的理论学习和“三自、六不”活动精神,本人深刻认识到作风建设、关乎于事业成败、关乎发展快慢、关乎党的形象。首先要加强思想作风,端正学习态度,态度是行动的先导。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今天,需要政治坚定、思想解放,打破旧的条条框框,用新的视角、新的思路、新的措施、新的作风推进工作。
1、促进公司企业文化增强员工凝聚力
近年来,企业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企业界的重视。当今社会是文化管理时代,是文化致富时代,企业文化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拥有了自己的文化,才能使公司具有生命的活力。其表现在对每个员工的思想、行为起到很大的约束作用,使之自然地上下团结形成凝聚力。为员工提供充分的的发展空间,使员工的个人能力和素质随着公司的发展而成长,多给员工增加一些培训机会,实行定期交流,定期领导和员工共聚一堂,总结过去经验,规划未来发展,这样公司才能具有获得生存、发展和壮大。
2、加强公司员工业务水平,文化素质修养
2004年我来到公司工作,在市发改委和霍经理的领导下,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筹集资金支持我市重点项目建设;努力提高公司经济效益,实现自身不断发展。使公司在不断做大做强。
公司的发展和员工的业务水平、文化素质是息息相关。在日常中要把学习纳入到工作中,真正构建起一种员工人人潜心学习,共同追求进步的氛围。不要依附于传统体制和党政系统,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干多干少一个样,编制内外同工不同酬,不能有效的形成凝聚力,将成为公司未来发展的绊脚石。
3、提高自身素质,发挥工作强项
做好本职工作,加强业务学习,有效的和工作结合在一起,向有经验的同事虚心请教。了解公司项目经营情况和相关手续办理,做好日常工作笔记、会议纪要,弥补自己工作上的不足。
4、单位转企后对公司发展
事业单位转企业是当前经济社会的必然趋势,有效的规范公司体制,实行全员聘用制,能够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目前河北省各地市(唐山、沧州)建投公司都转企成功,公司运营状况良好,公司可以带员工去兄弟单位学习相关经验。
二〇一二年六月八日
2.浅谈企业文化对其自身的发展 篇二
一、信阳历史文化与红色资源的自身内涵与内在特点
1.信阳历史文化与红色资源具有自身独特的个性
历史文化与红色资源赋予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的潜质。信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东临安徽,南接湖北,总面积1.8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80万,辖八县两区。信阳作为中部地区的一个中等城市,除具有中部地区的共性外,还具有自身独特的个性,主要体现在“古、红、绿、要”四个方面。“古”即古的厚重。商周之际,这里建了申、息、黄、蓼、赖等诸侯国,春秋战国时为楚,东汉设义阳县,三国时设义阳郡,盛唐时这里是中央的粮食、兵源基地,北宋改信阳至今,信阳是“陈、黄、蓼、赖、蒋”等13个姓氏的寻根地。“红”即红的鲜艳。信阳是国家明确确定的全国12个红色文化旅游区之一。共和国初期的两大主力,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分别从这里走向全国。这里还是鄂豫皖苏区的首府、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要地、将军的故里。“绿”即绿的诱人。信阳市森林覆盖率达31.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15个百分点。信阳市是八个全国生态示范地级市之一。尤其是信阳的绿茶“毛尖”,绿遍了中国、绿遍了世界。“要”即要的集中。过去,信阳多是南北东西的险隘关口,武胜关、九里关、平靖关等都扼据要点,是往来必经之处。京广、京九、宁西三条国铁,京港澳、大广、沪陕三条高速,106、107、312三条国道和京广高铁在信阳境内形成多个十字交叉,全市铁路、公路、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通车密度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使信阳成为全国45个交通枢纽城市之一。信阳历史文化与红色资源文化,将会成为信阳经济和文化的巨大发展提供潜力。
2.信阳历史文化的理念传承和自然特质
(1)信阳历史文化璀璨。信阳历史悠久,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8000多年前,境内淮河两岸就出现了相当规模的原始农业,保存着裴李岗文化、龙山文化和屈家岭文化遗址20多处。西周时期,信阳分别是弦、黄、蒋、息、蓼、番、申等诸侯国的国都、封地,战国时期曾为楚国的别都。春秋战国时期,楚灭申、息等诸侯国,建申、息、期思等县,属全国建县较早的地方之一。三国及东晋末分别为弋阳郡、义阳郡的郡治所在地,唐代为申州、光州之州治。盛唐时期,义阳是中央王朝重要的粮食、兵源和财源基地,北宋初年改称信阳州,一直延用至今。战国时期,信阳是楚国的疆域中心,并简称为“申”;细腻浪漫的楚文化与绵密柔美的中原文化在这里交汇溶融,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淮上文化,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
(2)信阳根亲文化繁荣。姓氏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的血脉、国脉、文脉,形成了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命信息学遗产。中华民族一向具有厚德载物、报本返始、依恋本源、尊祖敬宗的传统,这种品性是一种民族认同感和归宿感的体现,根文化正是出于这种民族品性,是中原历史文化的特质。信阳是中华姓氏之根,汉姓100大姓中,黄、赖、罗、蒋等13个姓氏都源于此,地处江淮之间,是历代中原人南迁的始发地和集散地。也是中华众多姓氏的发源地。固始县素有“中原第一侨乡”之称,历史上有四次大规模移民南迁,其后裔又渐次播迁到台港澳地区和菲律宾、马来西亚及欧美等地,形成了“台湾访祖到福建,漳江思源溯固始”的根亲文化现象。符合“和平、和解、和谐”的精神,具有经济价值、文化价值、政治价值和社会价值,并以良好的形象、丰厚的文化积淀,将根亲文化资源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
(3)信阳文化底蕴丰厚多姿。信阳自然山水钟灵毓秀,地灵人杰,这一方土地可谓英雄辈出。楚国一代名相孙叔敖、三国蜀相费袆、唐代“开漳圣王”陈元光、“开闽圣王”王审知、宋代史学泰斗司马光、元代“中原硕儒”马祖常、明代文坛领袖何景明、清末植物学家吴其濬等,像一颗颗星辰在信阳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把历史的天空装点得多彩多姿。孔子周游列国的终点、子路问津处在信阳、司马光砸缸,亡羊补牢的故事也发生在信阳。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播出的《东方红》乐曲,是用信阳长台关出土的战国编钟演奏而成。信阳地处中原,土地富饶,历来是国家的粮仓。唐朝中叶,信阳再次成为中央王朝粮食、兵源和财源的重地。明清时期,信阳的经济、文化已经相当优越,粮食充裕、商业繁荣、名士荟萃,且人文底蕴浓厚,进士、举子辈出。民国时期,信阳辖豫南大部分地区。闽南人把开发福建有重大贡献的陈元光、王审知及其家人被神化,为其建庙祭祀。此外,福建木偶戏、竹马舞等艺术,也都是由信阳移民所创。
3.信阳历史文化与红色资源的内在特点和价值功能
(1)红色资源的内在特点:自然环境独特、人文交相辉映、旅游文化魅力无限。①红色自然资源文化独具特色。在自然地理上,中国自然地理的南北分界线———秦岭一淮河线横贯信阳东西,赋予了独特的自然魅力:过渡带的气象条件和气候类型。四季分明,上游淮河及其支流时刻滋润着大地,中山、低山、丘陵、岗地、平原、山间盆地等多样的地貌和土壤类型使大地生物多样性突出,蕴含多种珍稀物种。②红色历史文化资源颇具名气。信阳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鄂豫边抗日根据地和大别山解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块土地上相继走出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一支支红军主力部队。这里还是将军的故乡,走出了百余名共和国将军,涌现出许世友、李德生、尤太忠等一批名将;这里是华中地区敌后抗战的桥头堡,为鄂豫边抗日根据地和新四军五师的发展壮大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③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发展呈现魅力。信阳境内革命遗址、纪念地有400余处,已被确定立为革命历史文物保护单位178个(处),其中,有一批已被列为省级以上乃至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确立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信阳光辉历史的重要象征。信阳自然风光、历史人文资源和红色资源兼而有之的旅游资源非常难得,能够形成纵横交织,循环贯通的红色旅游线路,可以与山水风光旅游、历史文物游、宗教文化游、风俗民情游、寻根问祖游等紧密融合,使信阳市在开发红色旅游资源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围绕“山、水、林、泉、寺、茶、红”等资源发展“一红一绿”特色旅游,以大手笔、大气魄运筹信阳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以红带绿,以红促绿,积极培育红色文化品牌,把信阳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势,以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信阳社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2)红色文化的价值功能:历史文化厚重、教育传承深远、影响潜力巨大。①文明传承的价值功能。信阳的历史文化可分为四类,即民俗文化、根亲文化、红色文化和绿色文化。而红色文化是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了解过去,目的是启迪和指导未来。红色文化的文明传承价值功能表现在:一是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环节;二是红色文化提炼和凝聚了革命精神并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得以传承。中国革命的征程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包括大别山精神,都是红色文化的精髓,是激励人们开拓进取、矢志不渝的强大精神支柱,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弘扬这些红色精神。深入发掘红色文化的传承价值功能,是培育新的民族精神的现实需要。②引导教育的价值功能。红色文化倡导的是崇高思想境界和革命道德情操,传播其理念、彰显其精神有利于红色革命精神深入人心。一是红色文化是开展德育的有效载体。红色文化资源内容丰富,每一处革命遗迹、每一件珍贵文物、每一堂传统课都是鲜活的教材,都折射着革命先辈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爱国情操的光芒。一个人对祖国爱得越深,历史的责任感就越强烈,人生目标就越明确,人生信念就越坚定。古往今来,彪炳史册的无一不是忠诚的爱国者。二是红色文化形式的多样化,使人们在寓教于乐中受到润物细无声的熏陶。红色资源正是彰显革命历史的新平台、新课堂。③追求人生的价值功能。红色文化关于人生价值,以及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观点,构成了相互联系的统一的人生观价值。正确对待自己是正确对待他人、民族和国家的基础,而一个人人生价值的圆满实现,又是通过正确处理他人、民族和国家的关系体现出来的,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是统一的,而对于人员健全人格和社会担当,无疑是教育矫治的重点。
(3)信阳文化与产业经济的关联度。在以上所叙的四类文化当中,由民俗文化和由地理山川,以及产业本身组成的绿色文化,也是信阳市地方的传统文化,是其他文化的支撑和基础。从研究文化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当中可以发现,信阳市的民俗文化和绿色文化是基础,对其他文化具有滋养作用。但就对产业发生直接影响,构成产业的外部环境和发展动力方面,以及在今后发展产业当中,如何利用文化资源促进产业发展,主要取决于信阳市的根亲文化和红色资源。对此,就需要详细研究根亲文化和红色文化在全市文化发展当中的功能。通过确立建设“魅力信阳”的发展目标,在探索和发展中寻找着力点和支撑点,从信阳的产业发展方面开拓新的途径。第一产业,大力开发信阳茶,举办茶文化节,绿茶已系列化,红茶开发初具雏形,拓宽市场,扩大影响,茶叶的质和量都上一个新档次,为信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提供良好的商机;第二产业,以羚锐、华英等工业为龙头,不断拓展开发空间,把产品推向农村,与农村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随着第三产业的繁荣,旅游业的兴起已成为信阳市发展的一大亮点。特别是根亲文化和红色旅游地位的确立,进一步带动招商引资,为信阳产业的开发打开一条新通道。因此,信阳产业的发展需要依托于这些年来信阳历史文化的挖掘,特别是历史文化当中的根亲文化,以及历史进程当中在豫南形成的红色资源,红色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历史文化,在实践当中探寻信阳历史文化与红色资源的影响,对信阳产业经济发展起到极为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信阳历史文化与红色资源对其产业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和潜在影响
1.在文化的挖掘上:经济与文化共融
文化是人类物质文明活动与精神文明活动相因共生的过程和成果。挖掘整理根亲文化,是当前精神追求达到一定历史高度的必然选择。(1)经济与文化发展并重。寻根文化资源的独特性,决定了寻根旅游开发必须抓住历史联系,深度挖掘其文化内涵,将无形的文化有形化,这样旅游者才能获取内心深处的归属感和民族认同感,这是发展根亲文化的灵魂和精髓。同时,在挖掘上,要特别注意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不能开发过度而影响人居环境的生存质量。(2)联合与竞争共荣。在发展根亲文化,开展寻根旅游之时,防止出现开发混乱、单打独斗、互相拆台、恶意竞争等现象,结果导致很多区域的根亲文化旅游开发没有亮点,集体平庸。(3)发展与保护共享。发展根亲文化必有一定的物质载体来承载,也就是文物。在发展寻根旅游的时候必须重视对文物的保护,坚持在保护文物的前提下进行基本建设和生产建设,在基本建设和生产建设的过程中注重文物保护,努力实现文物保护事业和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
2.开发文化资源的利用上:资源与发展相随
信阳在开发利用根亲文化资源过程中,各县区因资源不一,存在发展不够平衡。一是认识不够,定位不清。有的县区、部门领导对开发根亲文化资源的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没有把寻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放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规划中统筹考虑,导致对寻根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在本地全面发展中的定位不清。全市根亲文化的研究开发不够系统,缺少长远的工作规划及目标。二是投入不够、结合不紧。根亲文化资源的研究、宣传、开发和保护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尤其是在开发启动阶段,需要政府部门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目前开发资金投入显然不够,而且没有把寻根文化活动的开展与招商引资、对外经贸、科技交流、发展旅游、文化事业紧密地结合起来。三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倾向严重,缺少战略眼光,急于见成效的思想影响了寻根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进程。根亲文化是民族文化与精神的重要成份,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协作、奋斗精神,它的作用的发挥是逐渐的、持续的、潜移默化的。四是各自为阵,缺乏配合。目前,市县根亲文化资源研究开发利用相关部门各自为阵,缺乏相互合作与配合,整体效果需要有一个提升的过程。
3.在文化资源的保护上:打造文化产业品牌
(1)确立文化理念的系统化。“根亲文化”资源在当前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有着显著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政治价值和社会价值,以姓氏寻根、客家人寻根、人文初祖拜谒为龙头,对特定的地域文化、语言文化、民俗文化、政治文化、农耕文化都有积极的保护和开发作用,促使寻根华人回乡投资、旅游,推动了合作开发,带动了旅游、商贸、文化活动等相关产业的发展。(2)打造文化品牌的多元化。三皇五帝文化、姓氏根亲文化、历史名人文化、佛道儒家文化、黄河文化、少林武术与太极文化为核心内涵的“根亲文化”品牌项目建设和文化基地建设,拓展中原“根亲文化”对华夏文明历史传承创新区的建设视野。(3)定位文化战略的产业化。“根在河洛”、“寻根的起点是闽南,终点是河南”已成为海内外华人的共识。中华文化标志城就选址山东济宁,中华始祖园落户甘肃天水,中华孝道园建在江苏常州。此外,“根亲文化”资源旅游开发,提供行之有效的系统支持,以中原为平台依托的整体性规划。(4)品位文化资源的形象化。文学作品与文化作品打造还有待于提升,主要原因是对文化的理念缺失。从文学、艺术等基础的角度去创作,使红色资源的开发具有厚度和张力。从文学作品具体内容创作来讲,反映红军时期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戏剧等,需要适应大众文化的需求。
三、信阳历史文化与红色资源对其产业经济发展的战略性选择
1.以文化为圆点,在中部崛起中寻求发展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文化的着力点在“化”字上,文化的力量也体现在“化”字上,要以文化人、以文化物、以文化事、以文化世。寻根认祖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认同,姓氏寻根是人们以姓氏为纽带所进行的文化寻源,包括多种文化元素。核心是以儒、道、释相结合的追求仁爱、统一、和谐为主的文化,包含姓氏文化、农耕文化、政治文化和民俗文化等丰富的内容,有着地缘特征、情感特征、开放特征与和谐特征等显著特点:切切实实搞好姓氏研究,真正摸清姓氏“家底”;在高等院校开设“中华姓氏学”课程,培养姓氏研究人才;利用各种手段,如图书、影视等广泛宣传信阳的姓氏资源优势;实现中原崛起,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的助推器,吸引更多的海外华人与民营企业家到信阳创业,将文化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培育寻根文化战略与产业。通过建立完善的寻根文化资源开发性的研究体系、系统的寻根文化资源的保护体系、特点鲜明的寻根文化对外宣传体系、全面系统的网络性的海内外华裔联谊体系和紧密配套的寻根文化资源开发的产业体系,打造姓氏文化的品牌与基地。文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承载历史、传承人类文明,提供动力、振奋民族精神,创造价值、推动经济发展,提升素质、塑造良好形象,增进共识、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使“根亲文化”更具活力,拓宽寻根问祖的社会效益。
2.以文化为支点,在中部崛起中寻求超越
(1)发挥区位优势,把优势做强。信阳的优势很多,但最突出的就是信阳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一是强力加快城市化进程。信阳北距郑州313公里,南距武汉200公里,东距合肥360公里。已经形成具有很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区域经济中心。二是强力发展物流经济。将发挥武汉、郑州两个区域物流中心的优势,当好支点。重点发展与物流配套的仓储业和信息技术,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三是强力发展生态经济。立足于信阳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有信阳特色的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提升特色内质,把特色做特。一是特色农业。信阳毛尖茶是最值得信阳人民自豪的特色农产品。信阳毛尖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宋时苏轼即有“淮南茶,信阳第一”之誉。一方面建设茶基地,发展茶产业,打造中国茶都。二是举办茶文化节,以茶为媒促发展。吸引美国、法国、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众多商客前来投资合作。二是特色旅游。一方面是生态旅游。信阳生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山、水、林、泉、寺”俱全,鸡公山是我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南湾湖面积70多平方公里,是西湖的12倍,被誉为“豫南明珠”;新建出山店水库总库容12.51亿立方米,被誉为第二个“南湾湖”;灵山寺、汤泉池闻名遐迩,为生态旅游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是红色旅游。信阳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新县是当年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罗山何家冲是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新县是许世友、李德生、郑维山等老将军的故乡,光山县诞生了邓颖超、万海峰、尤太忠等一大批革命名人。红色旅游资源遍布信阳各地,为信阳崛起带来新的希望。三是特色劳务。信阳是劳动力资源大市,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令人瞩目的“信阳现象”。通过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拓展劳务输出空间、提升劳务输出质量,全力打造信阳的劳务品牌。
(3)持续支农强工,把产业做大。不断调整农业结构,继续实施优质农产品产业工程,进一步提高畜牧业及水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和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按照工业立市的观念,重点发展食品加工、非金属矿物采选及制品业、木竹等材料加工、冶金、化工、医药制造等“八大支柱行业”。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优势产业、优势区域集中。以信钢、华豫、华英、羚锐、金鼎、世纪金源、木工机械等重点企业为基础,鼓励引导企业购并、联合、重组,打造名优产品和强势企业,努力形成一批销售收入超10亿、30亿、50亿元,具有核心竞争力、在国内外处于先进地位、行业内具有竞争优势的大型企业集团。
3.以文化为起点,在中部崛起中寻求空间
(1)繁荣寻根经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①统筹规划。把根亲文化放在文化事业发展、建设和谐社会中统筹考虑。把根亲文化资源的开发同生态旅游、红色资源的开发有机地结合,建立起研究、开发、建设、保护、宣传、联谊的有机共同体,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②整合资源。加大研究的力度,整合根亲文化资源。加强与闽粤台地区姓氏文化研究机构和民间宗亲社团的交流与合作,与省内外相关研究机构取得联系,实现强强联合,强力开发根亲文化产业。③打造品牌。一是发展根亲文化产业。开发启动资金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进入,鼓励私营企业特别是房地产企业参与根亲文化基地建设。加大对根亲文化相关标志性建筑的建设和保护力度,将固始、潢川、信阳市区作为根亲文化品牌基地,开发建设根亲文化系列景点,形成根亲文化园。根亲文化的标志性建筑和景观建设要溶于城市化建设、城镇改造之中,溶于文化教育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之中,体现出城市的根亲文化特色。二是注重寻根产业的开发。围绕根亲文化资源,根据市场、社会的需求开发根亲文化产品,提供寻根服务。以吸引寻根资金建设家乡为主,开发促进旅游市场发展为辅,扩展根亲文化产业的发展外延,形成寻根产业体系。三是打造寻根旅游品牌。结合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开发寻根旅游项目,使寻根谒祖和观光旅游、商贸合作有机地融合,叫响寻根文化旅游的特色品牌。
(2)突出文化内涵,形成特色体系。不管是历史文化、还是红色资源,归根结底还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依赖是血缘关系,有道是血浓于水。①突出文化优先的原则。不管是联谊活动还是招商引资,必须以文化认同为核心,发挥和谐长久的效力。②打造文化品牌的厚重。把文化品牌作为战略研究,不管是根亲文化还是红色资源,都应该作为品牌打造。根亲文化形成思想载体,用历史故事和历史传承来认同,形成和谐建设的氛围。红色旅游更应该找准品牌,突出革命历史的文化内涵,营造信阳独特的文化品牌。③搞好文化体系的开发。从文化宣传,文艺作品,到文化产品,形成系列,倾注旅游和招商引资两大领域,用品牌带动信阳经济建设的全面发展。
4.以文化为聚点,在中部崛起中寻求支撑
(1)凭借信阳红色文化资源优势,丰富其产业的文化内涵。建议通过带动旅游、餐饮、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将一批全国知名的红色文化品牌培植成叫得响的经济品牌;建立和完善整个红色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政府牵头,专家献策,群众参与,建立和完善一整套促进红色文化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2)开发利用好强大的红色文化资源,建设一批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建议建立红色文化培训基地,与上级政府部门合作共建,建立红色文化培训学校,作为培养干部、教育干部、当好干部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努力使这些教育基地形成一定的规模,构成一条旅游产业链,产生出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3)围绕拓展信阳红色文化做文章,拉长红色文化的产业链。建议把信阳的红色文化与茶文化、根亲文化、干校文化、民俗文化、绿色生态文化等有机融合,努力打造出集传统教育、寻根祭祖、休闲度假、娱乐观光等为一体的红色文化产业新格局。(4)成立各种红色文化传播机构,形成较为完备的红色文化传播创新体制。建议与高等院校、各地优秀传播机构和优秀文化人才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把红色文化产业链做大做强,使其具有持续竞争力、富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持续为产业经济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和拓展空间。
摘要:信阳历史文化悠久厚重,其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根亲文化等多元文化资源的特质,从不同层面上构成信阳文化资源的重要内涵。开发和利用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根亲文化资源,是支撑信阳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通过对信阳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根亲文化等多元文化资源的挖掘,分析其文化资源的利用和开发的影响因素,寻找老区发展潜力和原动力,结合全面建成小康目标,并提出与之相应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信阳历史文化,红色资源,价值功能,资源整合,策略选择
参考文献
[1]张新斌.河南寻根文化资源的战略思考[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6,(3).
[2]赵菊敏.中原经济区建设面临的多重转型及其思考[J].特区经济,2012,(2).
[3]曹树武.关于全面构建先进税收文化的理性思考[J].税收研究资料,2010,(5).
[4]闫喜琴.论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中原旅游的区域合作[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3.浅谈企业文化对其自身的发展 篇三
一、高度重视 完善机制
九台农村商业银行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为将工作落到实处,专门成立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不断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将各支行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纳入主要指标进行考核,并作为年末评比先进的一个重要条件,同时紧紧围绕经营工作,将企业文化建设同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以党建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开展,以企业文化建设检验党建精神文明建设成果,达到了相互促进,互相提高的目的,确保了企业文化建设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严格管理 加强教育
九台农村商业银行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经营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每年都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广大员工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关的法律法规,金融业务知识,使广大干部员工的素质不断提高。仅2009年就举办各级各类培训22期。全行一直实行每两个月至少组织一次政治学习、每个月至少组织一次业务学习的学习制度,通过学习培养员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忠诚敬业、自律自强的工作态度,更好地防范和控制职业道德风险,在全行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员工综合素质得到了有效提高。
三、强化督导 规范服务
为使全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落到实处,九台农村商业银行按月组织相关部门对全行所有营业网点的企业文化建设基础工作、环境卫生、职工着装、文明规范服务等进行检查考核。通过严格督导,强化检查,使各支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纳入到了重要议事日程,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全行各营业网点均能够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文明规范服务,基本掌握“五心理念”和“柜台服务准则”,多数临柜员工能够做到标准化、规范化服务,切实为广大客户营造了整洁明亮、舒适干净的办公环境。
四、开展活动 打造平台
为有效促进全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九台农商行每年都举办一些健康向上、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体活动,以此来丰富广大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仅去年就举办了演讲比赛、合理化建议征集、书画摄影比赛、知识竞赛、征文、企业精神训练营、服务文化建设互动学习等多项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的深入开展,增强了广大干部员工的沟通和交流,促进了全辖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为各项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五、加强宣传 树立形象
为了能够使广大干部职工及时了解和掌握全行的工作动态,九台农村商业银行每月编辑出版一期《九台农商行》简报,对全行的主要工作动态和员工中涌现出的新人、新事、新风貌进行了及时的报道,用身边的人、眼前的事、激励员工奋发向上,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配合企业文化建设,积极改造营业网点的办公环境,更换陈旧的办工设备,为员工配备沙发座椅、办公桌,购买鲜花装饰营业场所,美化办公环境,通过上述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树立了九台农商行的良好外部形象,有效地提高了九台农村商业银行在社会上的声誉和知名度。连续三年在九台市委市政府软环境和政行风民主测评中满意率达到98%以上,位居全市金融系统前茅。
4.关于加快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思考 篇四
发布时间:2011-7-19信息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金源林
摘要:文章分析了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发展的一般规律,提出加快中小企业自身发展应正确定位,并与相关企业形成多种形式的战略联盟,适时进行管理制度及体制等方面的创新,对企业运作实行战略管理,重视经营信誉。
关键词:中小企业;发展;措施
中小企业在确保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整个国民经济更具有战略性。企业无论大小都在积极寻求发展。中小企业只有理清自身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解决企业外部和内生的约束,才能使企业自身能够得到健康、持久的发展。
一、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中小企业司2006年报告,截至2006年10月底,我国中小企业数已达到42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经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数量达到430多万户,个体经营户达到3800多万户)。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8%,生产的商品占社会销售额的59%,上缴税收占50.2%,出口额已占到全商品出口额的68%;全国65%专利是中小企业获得的,市场上80%的新产品开发来自中小企业。2006年中小企业共吸纳了4.3亿人就业。
但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依然严重。中小企业总体素质较低、增长方式粗放、产品结构雷同,主业不突出,竞争力不强,依法经营、诚实守信意识淡薄;在协调配套生产、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等可以发挥特色的领域发展不足,在产业集中度要求较高的领域,小企业过多;中小企业成长的相对优势空间受到严重挤压,而成长的相对劣势却被进一步放大,使一些中小企业还没有得到足够的发展就受困或者倒闭。
二、中小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企业的发展是企业实现内在素质的提升、企业外部价值网络的形成与优化的过程。一个有成长性的企业可经历创业阶段、集体化阶段、规范化阶段、精细化阶段、合作阶段五个发展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所面临的问题是不同的。开始面临的是资金链问题或产品的问题,甚至没有一个很好的盈利模式。在企业成长的中后期主要是解决资金问题、人才问题、管理问题这三大问题。只有认清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企业才能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措施化解中小企业的成长中的约束及防范落入成长的“陷阱”。
三、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措施选择
(一)扬长避短,正确定位
中小企业应结合企业产品和服务能力在细分的市场中选定目标对象,创造时间优势、低成本优势以及产品或业务差异化的优势,在大企业瞧不上眼的小产品、小业务、小市场容量的产品或聚集企业有限资源进行专业化经营。对企业的流程进行优化,把分散的组织有效地连接起来,把客户、供应商和企业紧密连接形成一个供应链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为锁定的目标顾客创造更好的服务。在产品开发上要踏准市场节拍,应掌握市场“时间差”、寻找市场“空白点”、突出产品“个性化”,并适时推出自己的核心业务。同时,对产品的生产工艺要注意选择和改善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或破坏。在环境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应特别重视这一问题。这样,中小企业不仅没有生存危机,而且还可能得以壮大。
(二)与相关企业形成多种形式的战略联盟
每个企业应突出主业,利用各自的优势共同构建同业或异业间战略联盟,形成资金、信息、技术等合力,实现资源互补和共同营造竞争优势,减轻或避免不正当竞争,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增强整体竞争力和适应能力。当然,所形成的战略联盟要逐步提高联盟构架的融合度,构造共同理念和加强联盟的文化建设。
中小企业也可加入企业集团,参与社会专业化协作,在取得“生存权力”后逐步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进而造就并分享企业集团内部共同的“分工经济”和规模经济。
(三)适时进行管理制度及体制等方面的创新
1、建立具有企业特色的人才吸引机制。企业领导者在及时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的同时,做到:(1)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将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结合起来,从实际需要引进、重用后来加盟的人才,优化公司的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资源,打造卓越团队和管理优势,促使企业的决策、执行机构的人员构成适当变化;(2)企业要多途径建立和谐的企业内部关系,努力地营造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和工作环境来提高员工的忠诚度,以利于企业的稳健运作和保持企业成长的持续性及减少断裂期;(3)积极有序培育可吸引、留住及最大限度发挥人才价值与作用的企业文化,在企业内部形成上下一致的价值观价值观、目标和信念,注重人的素质提高与才能的发挥,正是对共同价值的认同会使员工产生稳定的归属感,从而打造一支稳定的员工队伍。同时,在企业日常工作中要及时解决职业经理人和家族成员或企业创业元老的冲突问题、职业经理人与企业文化的冲突等问题。
2、对管理制度进行变革。随着市场的日趋规范和竞争台阶的提高,传统的财富机会来源已经不复存在,企业领导者应改变传统管理思想所构成的成长障碍和管理上的固执及行为惯性,结合企业所积累的资源不断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进行个人突破、市场突破、组织突破和文化突破。毕竟企业领导者对行业发展的洞察力、在业界的影响力、对员工的凝聚力、对公司的运作能力等等因素都影响和决定着一个企业未来的发展和命运。(1)组建一个合适的管理团队。企业所有者应改变原来“一把抓”的做法,让专业人员进行业务主管,使这些职业经理和其他管理人员权利更大一些。企业创业者重点侧重于企业战略的研究与思考,而对业务发展发展仅发表指导性意见。
(2)建立和规范一系列的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手段。根据发展需要,把全面质量管理、看板管理、零库存管理等先进的管理方法应用到企业经营管理中,并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生产管理等采用专业化管理。(3)建立富有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塑造并适时提升团队精神。(4)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建立健全适应竞争需要的营销网络和营销理念。在细分市场中,提高市场开拓能力,采取有效营销方式来参与竞争,努力做好树品牌、创名牌工作。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家的能力、素质或创新精神决定了一个企业能力的强弱。企业快速成长或做大后,应在企业的最高层的管理者、决策者之间形成一个有效的管理的结构,使得这个企业能够按照它的目标有效的发展。
3、适时进行产权分离,确保企业能够长期健康发展。在产权方面,企业特别是那些私营企业的领导层要懂得“钱聚人散,钱散人聚”的辩证关系。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除了要建立适宜的人才激励机制及薪酬体系,还依赖于企业产权制度的不断改善。特别是对于那些已有一定规模的中小企业,在原有的管理机制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或核心员工特别是后来的核心员工已不再满足于工资和奖金报酬时,为了把核心员工留下和防止核心员工出现不忠诚现象,应以部分产权作为更高层次的激励,才能逐步突破企业管理的窠臼。投资伙伴的产权清晰,可消除投资伙伴心理上的“黑箱”,形成对高层管理的约束机制从而有效地控制企业运营中存在的随意性决策和管理,解决导致中小企业长不大的瓶颈问题。
(四)对企业运作实行战略管理
1、精心筹划企业未来,合理选择企业成长的战略。根据发展环境的改变,对企业整体进行现状分析和未来规划后,改变经营思维模式,积极在变化的发展环境中寻找发展机遇和规避风险。成长、稳健快速地成长是中小企业必然的追求。而企业的成长不仅表现在短期获得能力的提高,而且体现在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经营素质的改善、企业整体规模扩大以及业务增加等方面。通常有两条途径:一条是走企业内部自我发展的成长;另一条则是通过并购以实现企业核心能力的增加或多元化经营来扩大企业销售收入利润增加的成长。对于处于不同发展时期的企业有不同的选择。(1)处于创始期的企业,因其尚有极大自我发展的空间,企业各种能力尚在发展形成中,其经营领域内尚没有值得成为被并购的目标或对象,也不具备收购别人的能力,应通过企业内部发展实现成长。比如,采取名牌战略、塑造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加强成本管理等方式来实现企业成长。(2)已有一定发展规模的企业已拥有业已证实符合自己核心能力和发展特性的业务,且此业务已具相当规模,但仍需大力拓展和快速地增长以巩固其领先地位;当自己企业的核心能力有相互补充可实现有机结合的新的经营机会和目标出现时;当所处行业面临重大的技术、经济、经营环境和法律变革时;当所处行业的竞争者普遍重复投入等情形时,企业应通过并购来实现成长。不过在选择并购来实现成长时,要对经营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结合自己的实力和专业特长及业务需要确定并购目标和并购方式。在实施过程中要及时与并购对象的员工和管理层进行沟通,及时消除员工离职因素,稳定并留住多数特别是并购对象的核心员工。并购成功后,要承认并尊重与并购对象之间存在的企业文化差异,经一段时间内部整合后,再对症下药,切忌产生赌博性的思维。发展战略清晰可减少中小企业在成长中的震荡。企业发展“战略”的确定取决于企业家的眼光和对未来的期望值。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在创业初期没有非常清晰的关于未来的发展方向的考虑,更多的是看准了某个行业或者某些产品的发展前景。积极提高企业成长的能力,提高核心竞争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差异化和价值创新打造品牌,并尽量做到产品品牌化、品牌名牌化,发展整合能力。
2、制订合理的企业竞争战略和选择适宜的经营策略。企业应结合经营环境,灵活运用SWOT分析法、竞争基准法、波士顿顾问团矩阵、业务实力矩阵、价值链分析法等来制定本企业的竞争战略。同时,要控制成本动因,构建企业价值链,以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五)重视经营信誉及危机管理
当前,一些中小企业面临的发展障碍中,有些是因经营信誉问题引起的。如果没有处理好所遭遇的危机,就可能如“多米诺骨牌”一样使企业相关的领域出现连锁反应。这就需要中小企业重视经营信誉及危机管理。经营信誉不仅是客户对企业过去经营行为的总结,也是企业经营者的职业道德、经营道德等的综合表现,更是企业经营者创造未来的无形资产。
因此,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有清晰的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在经营活动中要遵守行业理念及产品观念,注意解决企业营销活动中诚信缺失问题和强化危机管理,以诚信树商德和用信用打造企业竞争力,才能得到更多客户以及从业人员的信任,从而确保企业有稳定的市场和发展能力;在进行生产经营、资本经营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维护合伙者、从业人员及经销商的正常利益,另一方面要透过外部环境发展变化的趋势,提前做出各种可能的危机的应对策略,并尽可能借助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和手段减少相关危机给企业产生的损失,从而确保企业得到持久的发展。
参考文献:
5.浅谈企业文化对其自身的发展 篇五
企业文化是指现阶段企业员工所普遍认同并自觉遵循的一系列理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通常表现为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沿袭的传统与习惯等。知识经济对企业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企业文化地位、核心概念、制度层的影响以及对企业文化在形成过程和时间等方面的影响。知识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经济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跨文化沟通的障碍,本文对跨文化沟通以及在新的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试作简要的分析。
一、对企业文化的认识
企业文化又称公司文化。这个名词的出现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一种新的概念和理论在形成过程中,往往会发生众说纷纭的现象,企业文化也不例外。威廉〃大内认为,企业的传统和氛围产生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表明企业的风格,如激进、保守、迅速等,这些风格是企业中行为、言论、活动的固定模式。爱德加〃沙因认为,从企业的各层面上来说,文化就是根本的思维方式--企业在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融合过程中独创、发现和发展而来的思维方式。约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克特在其《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的著作中指出,企业文化通常代表一系列相互依存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迈克尔〃茨威尔在其著作《创造基于能力的企业文化》中谈到,从经营活动的角度来说,企业文化是组织的生活方式,它由员工世代相传。通常包含以下内容:我们是谁,我们的信念是什么,我们应该做什么,如何去做。杰克琳〃谢瑞顿和詹姆斯〃斯特恩在《企业文化:排除企业成功的潜在障碍》中指出,企业文化通常指的是企业的环境或个性,以及它所有的方方面面。查尔斯〃希尔和盖洛斯〃琼斯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中人们共同拥有的特有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聚合,这些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构成企业中人们之间和他们与企业外各利益方之间交往的方式。
那么究竟应如何认识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子系统。企业通过自身生产经营的产品及服务,不仅反映出企业的生产经营特色、组织特色和管理特色等,更映出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战略目标、群体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它既是了解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窗口,又是社会当代文化的生长点。因此,在国内外学者观点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对企业文化有如下的理解:企业文化是指现阶段企业员工所普遍认同并自觉遵循的一系列理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通常表现为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沿袭的传统与习惯等。认识企业文化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文化具有时段性。文化总是相对于一定时间段而言。我们所指的企业文化通常是现阶段的文化,而不是指企业过去的历史文化,也不是指将来企业可能形成的新文化,即目标文化;第二,文化的本质在于其共识性,只有达成共识的要素才能称为文化。企业新提出的东西,如果没有达成共识,目前就不能称之为文化,只能说是将来有可能成为文化的文化种子。企业文化代表企业共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即多数员工的共识。当然,共识通常是相对而言的。在现实生活中,通常很难想象一个企业所有员工都只有一种思想、一个判断。由于人的素质参差不齐,人的追求呈现多元化,人的观念更是复杂多样,因此,企业文化通常只能是相对的共识,即多数人的共识;第三,文化具有范围性,文化总是相对于一定范围而言。我们所指的企业文化通常是企业员工所普遍认同的部分。如果只是企业领导层认同,那么它只能称为领导文化;如果只是企业中某个部门中的员工普遍认同,那么它只能称为该部门的文化。依据认同的范围不同,企业中的文化通常可以分为领导文化、中层管理者文化、基层管理者文化,或部门文化、分公司文化、子公司文化、企业文化等;第四,文化必定具有内在性。企业所倡导的理念和行为方式一旦达成普遍的共识,成为企业的文化,则这些理念和行为方式必将得到广大员工的自觉遵循。
二、知识经济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知识经济的特殊性,使得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跨文化研究具有了新的意义与任务。知识经济的出现带来了经济社会的巨大变革。知识经济对当代企业管理理论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企业管理层次的扁平化,企业组织形式的虚拟化,企业组织结构的非线性化。
在管理的不同阶段,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却并不相同。从企业管理的发展历史看,企业管理方式经历了三个典型阶段:随意性管理阶段,制度化管理阶段,柔性管理阶段。在随意性管理阶段,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仅仅只是全体员工无条件接受领导者个人的意志的“文化”。制度管理阶段早期的企业文化基本上是停留在企业文化表层的制度文化,但由于制度管理强调严格的控制,企业文化的管理作用不为企业管理者所重视。在知识经济社会之中,世界经济一体化使得快速变化成为现代市场的一个显著特点,企业对市场变化反应的灵敏程度成为影响企业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柔性管理是知识经济社会的主要管理理论,柔性管理的优点是结合了随意性管理的灵活性与制度化管理的规范性,强调激发员工的创造力,但又采用科学的制度来规范人的行为;依靠制度来形成法治的环境,但又使得制度具有迅速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在柔性管理阶段,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企业文化在柔性管理中具有两方面的作用:首先,企业文化可以起到粘合剂的作用,它可以在不需要命令的情况下协调企业员工的行为。其次,企业文化可以起到方向指示灯的作用,它可以为员工指明奋斗的目标和行为准则。
文化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它的具体内容总是取决于它所处的经济环境。企业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分支,内容同样离不开具体的经济环境,在不同的经济形态之下,企业文化将会具有不同的内涵。随着知识经济对传统工业经济的取而代之,企业文化的内容也将有所改变。这些特征变化的根本点在于对文化要素的“整合”上。具体表现为文化要素的“元”的数目是一元的还是多元的,而其实质即是公司文化是“统一的个性”还是“个性的统一”。新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应该是后者。
三、知识经济下企业文化的建设
我们应该使企业文化的建设体现知识经济的特色。
多文化融合,突出时代特色。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文化也应该带有经济全球化的属性,应该是一种综合性的多元化的企业文化。在知识经济社会,企业文化建设应该突出时代特色,采取多文化融合的基本策略。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历来都是先天欠缺的,知识经济社会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任务相对更为迫切与艰巨,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更应该加强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中国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采取的多文化融合策略应该以儒家传统文化的精要为本,同时吸收西方文化中的先进内容,中西结合,互为补充。
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工业经济没有、也不可能改变“人是工具”的这一事实,只有在知识经济社会,知识本身的重要性得以突出以后,人的创造性、能动性等非工具性作用才真正开始引起企业管理者的重视。知识经济中企业新文化的建设必须彻底抛弃传统企业文化中对人性的错误认识,正确理解人的作用与地位,并最终在企业中建成“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只有
真正建立起“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才有可能被企业管理者所接受并执行。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化建设的一次革命。
加强企业制度文化建设。在传统的直线制组织结构企业中,制度是企业维系存在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解决跨文化沟通障碍的有效工具。在知识型、学习型企业中,加强企业制度文化的建设同样是必不可少的。没有制度,不成方圆。没有严格的企业内部收集与传递市场信息的正确制度,企业管理者就不可能及时地做出正确的决策,虚拟企业赖以存在的所谓的企业的灵敏性、柔性也就不会存在。企业柔性与灵敏性都是以健全制度为前提的。在我国当前企业文化建设之中,企业制度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加强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建设。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企业文化必然是通过企业员工来体现,企业没有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员工,企业就不可能真正建成有效的企业文化。知识经济社会,企业的组织结构趋向于扁平化,决策权也趋向于分散化,这要求每一个员工都对其自身职责负责,甚至于可能要求员工进行自我管理。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对企业管理的需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突出员工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是必要的。在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除了加强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建设外,同时还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国家企业文化的社会主义特色,并将企业建设成为具有高度社会主义内涵的企业。
强化企业员工的团队意识。从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看,每一个人都有一种想要参与某一组织,获得组织认可,并寻求在组织中实现自我的心理。这种渴望在传统工业经济社会是得不到实现的,只有在知识经济社会,在人本主义企业文化的影响之下,企业组织结构趋向于扁平化与网络化的特定条件之下,员工的彼
此协调与沟通成为必要,共同工作成为可能之时,员工的组织归属感才能得到满足;此时在高度精神满足的驱动之下,员工团队合作意识得到充分的发挥,个人潜能被充分挖掘,企业也将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6.浅谈企业文化发展的创新策略1 篇六
浅谈企业文化发展的创新策略
姓 名: 李艳军 学 号:XXX 性 别:男
专 业: 工商企业管理 电子邮箱:3620365@qq.com 联系方式:*** 学习中心: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小店分校)
2013年2月26日
浅谈企业文化发展的创新策略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战略发展,企业文化对企业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本文以企业文化为主题,从企业文化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出发,具体说明了企业文化是我国新世纪企业的必然选择,并详细分析了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最后,在阐述了企业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就如何有效利用企业文化来推动企业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为企业发展指点迷津,为企业的管理指引路线。
关键词:企业文化 策略
明显的落差。企业文化传统的资源配置机制与市场化要求之间的矛盾依然尖锐。资源配置机制混乱、条块分割和行业壁垒与市场化要求之间的矛盾仍然是困扰我国企业文化发展的一个重大难题。
1.2 管理定位、职能不清
一些企业以总代政,对企业文化市场微观主体经营活动干预过多的问题仍然比较普遍。管办不分、企事不分、大小不分、职能交叉、行政管理成本过高的问题依然突出。这不仅导致了市场微观主体的交易成本过高,而且依靠以行政资金为主要手段和行政推进为主要方式的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企业文化主管部门配置资源的传统体制,从而导致了管办不分、资助覆盖面窄、监管缺失等一系列弊端。
1.3 市场化程度低,产业链不完整
由于受传统体制束缚,我国企事业文化部门普遍对企业文化的重视和调研不够,市场开拓意识不强,营销能力普遍较低,尚未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营销模式,导致文化产品市场化程度低。即使是优质产品也难以形成产业链,产品附加值未能得到有效挖掘。
1.6 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精神,使企业文化脱离管理
专家曾经指出,企业文化就是以文化为手段,以管理为目的。企业组织和事业性组织都属于实体性组织,它们是要依据生产经营状况和一定的业绩来进行评价的。精神因素对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企业生产效率及企业发展固然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这种影响不是单独发挥作用的,它渗透于企业的管理体制、激励机制、经营策略之中,并协同起作用。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的价值观是贯穿在企业经营活动和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中的,并与企业环境变化相适应,因此不能脱离企业管理。
1.7 将企业文化视为传统文化在管理中的作用
这种观点认为企业文化就是用文化来管理企业,如有些企业家认为应该用儒家学说来管理企业。这些学说作为我国文化思想的代表,用于指导企业管理和企业经营观念,应该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但需要找到适当的切入点,找准其中具体的联系。如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对家庭的归属、对权力的依赖,突出以人为本、知人善用等,将这些文化因素和传统思想应用于企业管理,营造一个充满情感、和谐共存的文化氛围,就突出了中国特色。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充满了哲理与思辨,在用于指导企业管理实践时,需要将其化为具体的行为准则和经营 的转变,部分资金转入企业文化发展,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宣传企业文化,发展多种渠道,鼓励有竞争力的企业文化走出去、引进来,参加各种活动,扩大影响力。2.1.2 加快企业文化部门的体制改革
进一步改革企业文化体制,对企业文化的运行方式、机制进行创新。不断修改完善企业文化的相关政策,加快企业文化发展步伐,坚持企业文化发展为主、企业引导为辅的模式。通过企事改制建立规范的公司制企业文化,确立企业文化主体地位,加快企业文化制度改革,实现企业主体多元化,建立健全企业文化的监督管理,努力打造一种较强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企业文化。
2.2 拓宽渠道,开拓市场
企业文化投入不足,融资渠道单一,是阻碍我国企业文化发展的障碍。如公益事业企业文化建设,它不仅是政府行为也是整个社会的事业,却存在“等、靠、要”,上面不拨款,我就不建设现象。应广开渠道,多方融资经费,努力做到企业文化企业办。在经营方面,过去多数企业都有“守株待兔”、“酒好不怕巷子深”的观念,这种观念已经过时。现在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提高企业文化的影响力,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向消费者或其他企业推销自己,运用各种媒体手段,在保持原有内涵和底蕴的同时增添新鲜感,做好市场调研,及时调整产品方
争,也就集中在创新能力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上。要大力发展企业文化,并使之保持一定的后劲,必须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培养一批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企业文化专门人才。
通过加强文化人才培养;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大力引进文化人才;完善用人机制,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加强培训,提高团队合作能力等手段,充分重视人力资本的投入和人力资源管理,尽快培养具备文化产业的相关知识,掌握现代科技、懂经营、会管理、能创新的专业人才。同时,特别注重培养造就和引进创新人才、策划人才、外向型人才,为企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本,占领企业文化的人才高地
2.5 明确社会责任,提高服务质量
作为企业文化,其作用不单是作为一种文化宣传那么简单,在某种程度上还会影响到人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一般企业文化造成的企业污染,比环境污染的危害还要大。因此,企业文化在注重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的同时,也要肩负起推进整个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培养优秀文化内涵的责任。
2.6 企业文化可促进企业营销
知识经济的挑战。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竞争力大小取决于其创新力的强弱。企业创新力包括多个方面,营销创新
13.总结
企业文化是企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营造良好的企业环境,提高员工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准,对内能形成凝聚力、向心力和约束力,形成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规范,能使企业产生积极的作用,使企业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随着世界经济的国际化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更多的国外企业和国外产品进入了我国市场,国际化竞争愈演愈烈。企业要在残酷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就必须适应国际化竞争形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优秀企业文化。同时,企业全球化的逐步形成,整个世界的企业文化正在向着相互融合的方向发展,因此,我国企业文化发展是必然趋势。
企业文化的发展对企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把握好机遇,充分利用各种有效资源,深化企业文化体制改革,提升企业文化内涵,创新发展企业文化,建设有竞争力的优秀企业文化,为企业发展制定正确方针,填充强效动力。
参考文献
[1] 迈克尔·波特,《管理战略》,华夏出版社,2005年10月.
7.浅谈企业文化对其自身的发展 篇七
——赴××学习参观的体会
淮北市鹦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我是淮北市鹦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我有幸参加了市里组织的赴×××学习,委市政府对企业的重视与厚爱我深表感谢。
这次学习参观,所到之处所见所闻,触景生情怦然心动。通过本次学习参观,增加了见识,启迪了思想,扩大了视野,催生了动力,坚定了我做大做强和做好企业决心与信心,为企业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我决心把感动、激动化为实际行动,把学到的知识与经验,精准地运用到企业的发展中,一心一意谋发展,集中精力做企业。只争朝夕快马加鞭,争分夺秒负重前行,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努力促进自己的企业迅速产生裂变效应。
学习参观期间,我受到最大的启发是一个寓言故事:在非洲的草原上如果见到羚羊奔跑,那一定是狮子来了;如果见到狮子在躲避,那就是象群发怒了;如果见到成百上千的狮子和大象集体逃命的壮观景象,那是蚂蚁来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领悟到,一个普通的个体看似渺小,只要集合在一起,却能产生巨大的能量,像非洲草原上的众多蚂蚁那样,数以万计蚂蚁集聚起来,就能迸发出令狮子和大象望而生畏的能量。我们民营企业也亦然,只要定位准确,方向明确,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守望相助抱团取暖,持之以恒精心操作,再加上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定能够越做越好。
我公司自从运营以来,逐渐被全市群众了解、认可和追捧,深受广大市民青睐,目前平台用户已达××多万户。现在虽然还处于投 1 资期,但已经取得了客观的经济效益,市场前景乐观诱人,呈现出生机勃勃地发展态势。我们要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各自的平台优势,充分发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优势,充分利用淮北市现有的资源,就能打造出丰富多彩的多元化产销链条,生产出质优价廉和备受人民群众欢迎的产品。如果推出的是更加便捷、更加理性、更加优质的服务,消费者定将大加赞赏。届时就实现了各级政府所期望的拉动内需、促进消费,增加就业岗位的目标。
我认为,导航再好,给的只是方向,代替不了车;导师再好,给的只是引领,代替不了自己;平台再好,给的只是机会,不好好利用,也是白白浪费。实践证明,没有等来的辉煌,只有拼来的精彩。如果每个企业都是独树一帜卓尔不群,别具一格非同凡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一定是高水平和高质量的,我市转型升级便会悄然而至,市民生活水平就会再上一个大台阶。
8.浅谈企业文化对其自身的发展 篇八
内容摘要:我国现在的许多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只追求当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的问题非常突出,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早解决,势必回影响我国经济的良性发展。在一定的条件下,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及管理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并为绝大多数成员所认可、遵循的企业精神、价值观、理念、习惯、准则等,它是一个企业以物质为载体的精神现象。本论文论述了文化的定义及企业文化在中小企业市场竞争中的作用,并根据我国中小企业企业文化状探讨了如何因地制宜地塑造企业文化,为企业的快速提供良好氛围。
关键词:企业文化现状 市场竞争发展
我国的中小企业文化,各有其自身的特色。现在的许多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只追求当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的问题非常突出,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早解决,势必回影响我国经济的良性发展。在一定的条件下,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及管理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并为绝大多数成员所认可、遵循的企业精神、价值观、理念、习惯、准则等,它是一个企业以物质为载体的精神现象。一个毋庸质疑的事实摆在企业家面前,那就是,当人们去认真一大批优秀企业的成功时,发现企业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小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一支重要而活跃的力量,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市场的多样化、多元化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如何整合企业文化,最大限度地激发中小企业的活力,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全面了解中小企业文化现状,发现不足之处,才能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提供可靠的出发点,才能使企业被顾客所认同,才能保证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以特色取胜。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发展有下列三种情形。
(1)有些企业无企业文化可言,不知为何物
我国很多中小企业起步于简单的手工作坊,企业生产规模小,机器设备少,生产模式上基本属于单件、小批量生产类型。很多中小企业是在经过被消灭的背景下再生出来的;求生为主、见缝插针、小巧起家、乘势发展是他们的目的和方向。在这样的情况下,老板或企业主无暇顾及“文化”的概念,对他们而言,有了良好的生产管理,有了效率,那么企业也就拥有美好的未来。殊不知,要想走出作坊,将企业做强、做大,除了生产管理方式外,企业的经营理念也必不可少。
(2)有些企业的文化有了进步,但尚未健全
我国中小企业,经历的风风雨雨不多,其企业文化的兴起,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国际企业的文化潮流涌现相同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开始了,文明竞争和空前开放的世界,导致各国相互管理经验,这在当时的中华大地上掀起一股“文化热”。
1《精神》大全记载,“团结、求实、创业、争先、和谐”等是诸多厂家的口号。可见,他们已经注意到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但脱离实际,千篇一律的修饰反而产生“作茧自缚”的结果。
(3)对企业文化较为重视,且循序渐进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中小企业对于企业文化的认识更深刻、更具体。,诸如企业价值观念、企业、企业经营理念、企业形象等内涵已深入肺腑;而且,中国的中小企业力求个性化,努力使自己适合于各自的市场环境。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成长为中国信息百强企业的过程中,很快由公司的缔造者任正非提升出一套先进的理念,并以此作为公司的无形资产。任正非认为:物质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思想和文化应该是民主的,必需经过广泛、持续的讨论,通过不断地推出各种假设系统和目标,我们就能不断牵引公司向前发展。华为公司内部不是用矛盾的、激化的斗争方式贯彻这些东西,而是用“温吞水”的方式。企业文化的推动也要有张有弛,不能总是张着,这是受不了的,否则,人就成了假人,说的也全是套话了。
此外,我国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是家族企业,家族企业的家长制决策文化、任人为亲文化、随意性文化是家族企业成长发展的致命伤。对这些局限性,除了要在产权制度上有所创新外,文化建设更应该是改变这种局限性的重要。
二、优秀企业文化在企业市场竞争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于中小企业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
(1)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产生品牌效应
企业文化决定企业的形象,实施的企业形象管理,需要企业文化的支持。企业形象管理的成果又会凝结成企业文化,融化在员工的思想中,支配着员工的行为。
成立于1988年的深圳华为公司,到今天已成为信息百强企业,只用了十几年时间。集团总裁任正非认为:是强烈的企业危机感意识造就了今天的华为:危机迫使我们谋求独立,谋求独立又需要依靠,于是,技术成为企业的发展根本。为此,公司每年将销售额的10%以上作为科研投入,在硬件和软件技术上都采用当时的最新技术,使公司发展有了一个高起点。1996年6月,华为技术代表团在美国受到了AT&T贝尔实验室的热情接待,其希望与华为在各个领域开展合作。华为还参加了Telecon95日内瓦展览和1996年莫斯科展览,在国际上树立了L&c08通讯平台的形象。
在辉煌的成绩面前,华为没有就此满足。相反,任正非说:“十年来,我每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只有危机感。”正是秉承“危机意识”理念,华为才有了今天中国通信行业领头羊地位,也使得欧美一些电讯公司刮目相看。
(2)有利于企业扩大产品知名度,产生名牌效应
企业文化在市场竞争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它可以形成企业巨大的凝聚
力、亲和力和战斗力,这种效果,是单纯的硬件设施和工资福利手段所达不到的。以小天鹅公司为例,1989年还是个亏损97万元的小厂,1991年产品质量获得行业第一,1992年无故障销售是3年前的3倍,1995年以4 300万元国有资本控制18亿元的社会资本。小天鹅的崛起,得益于深入企业每个员工心髓的“末日管理”的企业文化。小天鹅这些年尽管取得了许多成就和荣誉,但从不开庆功会,相反每年不定期地从上到下进行反思、自查,变传统的纵向比较为横向比较,从而比出一份危机来。小天鹅忧患而起,谈“末日”并不是要末日,而是要努力消除诱发“末日”到来的隐患。使顾客的反映和需求在其技术创新、个性化设计的延伸服务上体现出来;从而把人与人之间的钱与物的交流转化为情感的交流,有了情感交流,就有可能进行情感销售,才有可能卖出小天鹅的信誉,传播小天鹅文化,增加用户对小天鹅品牌的忠诚度和满意度,最终扩大市场份额,产生名牌效应。
(3)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为企业创造效益
美国哈佛大学的科特教授和赫斯克特教授深入了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之间的相关性。他们的研究成果表明:企业文化对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作用,企业文化在决定未来成功或失败方面是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一般分析而言,可以得到较为普遍的结论:企业经营业绩与其企业文化之间,存在着一种正比例关系,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程度越大,企业的经营业绩越好;反之,则企业的经营业绩越差。
优秀的文化帮助企业取得高绩效,这是因为这种文化能产生不同寻常的激励效果,能使员工感觉到为公司工作是有益处的,同时,员工对公司更有责任心、更为忠诚,员工会觉得他们的工作更有回报。
三、新时期新阶段我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如何发展
企业文化建设是中小企业管理和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中国不断发展的推动力。企业文化的培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正确的价值观是塑造企业文化的首要战略。要立足于企业自身的基础,如行业特点,企业成员的构成,以及、、意识等,选择适当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否则,企业不被他人所认可。同时,要把握好价值观与企业精神、企业形象等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关系,使价值标准与企业宗旨、管理战略和发展方向相统一,要摒弃家族企业文化中的既得利益和小富即安的思想,虚心听取社会的建议,从而定位出独具匠心、令人诚服的企业文化模式。
(2)通过活动 深入推广
企业的价值观及其文化模式确定后,要策划好一套相关活动,使其观念深入人心。这包括,充分利用新闻媒介这一工具,广泛宣传所定位的企业文化的内涵,使之家喻户晓。要树立典型人物,典型人物是企业精神与企业文化的“浓缩体”。要大力宣扬典型者的“先进事迹”,通过他们特有的号召力、力、和感染力,影响、同化、统一员工的思想、行为、价值观,让全体员工都意识到他们的言语代表着企业,他们要以主人翁姿态对待企业,有着与企业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的思想境界。
(3)循序渐进 丰富发展
在建立起文化模式的氛围后,还需要去粗取精,剔除那些不为成员所认同的。把经过论证、实践检验的企业精神、价值观,予以条理化、完善化、格式化,用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来,并载入手册。由于企业文化都是特定的产物,当企业的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不失时机地调整、更新、丰富企业文化的内容,由此循环往复达到更高的层次。
(4)积极强化,持之以恒
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即使在企业文化已经成熟的企业中,个别成员背离企业的行为也是经常发生的,因此,用奖优罚劣的规章制度作为后盾很有必要。另外,企业领导要身先士卒,在日常工作中体现这种价值观,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和号召广大企业员工,真正担负起建立优秀企业文化的重任。
当前,中小型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由于诸多不利条件的影响,尤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来,它们所处的形势更加严峻。中小企业要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急需通过企业文化找到精神支柱和解决问题的模式,以提供加速发展的良好氛围,从而在经济浪潮中迎头而上。
9.浅谈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发展关系 篇九
彭辉洲
摘要:企业文化概念的提出和研究,源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企业的崛起以及日本经济实力的强大对美国乃至西欧经济形成的威胁和挑战。中国企业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进程中,逐步适应新型管理模式,进而努力探索和实践,利用企业文化的作用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管理体制与国际接轨。
关键词:企业文化目标愿景文化建设组成结构发展方向影响力竞争力
中国自加入WTO以来,国际贸易吞吐量迅猛增长,直接或间接带给中国企业和各产业链的发展和形成,机遇和挑战并存,面对国际社会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国内不少企业由于受内外等因素的制约,从而影响全局性战略,导致企业发展步伐不能满足于国内、国际市场发展规律,市场竞争力、占有率停滞不前或倒退,为了转变企业经营管理模式,适应企业发展与社会发展中相适应的根本要求,近年来不断提出许多新型管理和发展理念,要求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完善法人治理、加强制度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等一系列方针举措,然而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贯穿于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未来等方方面面,任何历史时期和进程中都应当由企业文化来主导企业命运。
一、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因素及其组成结构
(一)发展战略决定企业文化的前进方向
企业的历史使命促进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建立,企业的战略规划、目标愿景、历史使命是企业为之努力奋斗的艰巨任务。企业创办之初,发起人或高层管理者便会对未来的美好蓝图进行描绘和勾勒,有一个清晰的发展思路,立体框架初见雏形,并且具有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的锐利眼光和洞察力,不仅要着眼当前,更要考虑今后的发展前景,对市场的掌握和分析判断能力必须超乎寻常,使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少走弯路,“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是在管理经验匮乏、技术支撑薄弱、资金短缺、体制机制落后的情况下而不得已选择一条冒然之路,企业文化的形成缺乏核心宗旨,不明朗、不清晰的未来命运,是很难形成先进企业文化的根本所在。然而,在现今企业跨越式发展、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人才优势突出的大好形势下,企业发展前景凸显出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企业文化伴随企业的发展逐步形成和推进,企业在改革、发展中逐步探索和形成具有本企业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不会与生俱来,更不会一成不变,是一个逐步改进完善的过程,不同时期和不同使命将决定企业文化的主线,企业文化建设是立足于企业使命基础之上的。
(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遵循的规律和原则
不同性质的企业有着不同企业文化组成结构,存在不同的因素决定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但有着共同遵循的原则,一是能否与企业生产经营属性一致,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服务、管理等职能,凸显出
企业核心价值理念,与之形成相一致的文化理念,即企业核心价值观;二是能否形成共识,在企业管理层、普通员工、上层机构、基层组织对企业文化有认同感,认可文化建设与企业属性一致,企业文化能集中体现企业全体人员良好的意愿;三是能否反映企业发展的价值取向,起到鼓舞人心、凝聚智慧和力量的作用,综合归纳,提炼精华,通俗易懂,严谨可行,便于影响和辐射到每一个层面,让每一位员工做任何一件事情,处于任何环境中,都能从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中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四是能否与国情、社情、企情、民情的要求相符,同时应与法律、法规、体制、机制、伦理道德协调一致,不能与之背道而驰,更不能抵触冒犯,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讲究实事求是的原则,体现出企业所承担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经济责任,有利于推动企业良性循环,符合科学发展规律;五是能否突出反映企业发展所走过的路,正在走的路,以及今后需要走的路,回首过去、立足当前、展望未来,明天更美好,未来更辉煌,前途更光明,才能起到鼓舞士气、凝心聚力的积极作用。
(三)上层机构推进企业文化形成和发展
所谓上层机构是由企业核心领导层全体成员所组成的,具有强大的领导力、号召力、决策力和组织力的高层管理组织,也就是企业的“领导班子”,也是企业命脉的中枢神经,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才能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不断迈向更高、更新的境界,“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车头效应可以起到承上启下、承前启后、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理念形成,更有利于促使企业文化稳步推进、贯彻落实,提高企
业文化的执行力,领导的高度重视,全员才会积极响应,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与之形成。
上层机构对企业方方面面情况了如指掌,知道企业的责任和使命,员工的职责和义务,该做什么,该怎样做,“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企业文化的横向、纵向、宏观、微观突出上层机构的主导意愿,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遵循客观规律,不断创新企业文化理念,良好的企业文化理念代表企业员工的共同呼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上层充分认可,基层才能认真执行,在企业文化的宣传、贯彻、推动中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一)企业文化的积极因素对企业发展产生积极深远影响
企业文化的组成结构综合了大量积极有利因素,一切都以有利于企业生存和发展为基本思路,长期受到良好企业文化启发和熏陶的员工,必然会形成强烈的责任意识、敬业意识、奉献意识等,时刻以企业文化的先进理念衡量自己的业绩成果,检讨自己的行为举止,哪些是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哪些是有悖于企业发展的,容易作为判断是非功过的标准,经过进一步宣传灌输,员工便能自觉自愿履行职责义务,“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优秀员工必然会越来越多,见贤思齐,最终激励和鞭策全员共同进步。企业发展了,员工才能进步,反之,员工努力了,企业才能发展,二者相互关联,唇齿相依,良好的企业文化促使更多优秀人才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尽心竭力,有了共识,文化就会纵深发展、遍地开花,“上下一心,其力断金”,企业文化威力
无穷、魅力无与伦比,关键时刻起到“四两拨千斤”的良好效果,为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创造有利条件。
(二)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具有引导、激励、凝聚、约束和协调功能,是一个庞大而有机的整体,涵盖了企业经营发展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企业运营环环相扣、协调统一、无缝连接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例如安全文化必然会强调全员安全生产,认真执行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有效控制事故灾害,减少和避免人身财产损失,最大的节约是安全、最大的浪费是事故,安全生产既能降低生产成本,又能促进和谐稳定;节能减排文化必然会约束全员厉行节约、爱护环境,使生产资料或原材料做到物尽其用,避免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的不良现象,降低生产成本,追求利益最大化,起到节能增效、绿色环保良好效果;质量文化必然会引导全员精益求精、态度严谨、追求卓越,确保产品质量,对企业负责、对社会负责、对消费者负责,提高企业信誉度。企业文化功能的充分发挥将会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生产力水平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从而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浅谈企业文化对其自身的发展】推荐阅读:
浅谈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09-02
浅谈企业文化的创新06-11
浅谈企业文化的作用10-27
浅谈企业文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06-11
浅谈企业酒店文化的重要性09-06
论文打造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科学和谐的发展10-16
电力企业文化浅谈07-27
浅谈加强新时期县域农行企业文化的建设09-08
企业文化是一个公司发展的灵魂07-25